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范文(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6:29:04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范文(21篇)
時間:2023-12-06 16:29:04     小編:紙韻

完善的總結能夠使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學習的內涵和核心要點。在總結中,可以適當?shù)剡\用一些案例和實例,更加生動有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園趣事,讓我們一起回憶那段美好的時光。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一

1.結合實例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容量的含義,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

2.結合觀察在具體操作中體驗、了解升的實際意義,加強1升的空間感知。

3.估計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

課件,冷水壺1把,茶杯,水,飲料瓶,量杯等。

1.出示兩個大小有明顯區(qū)別的空杯:這兩個杯子哪一個能盛比較多的水?

學生討論并匯報結果。

指出:左邊這個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說明這個茶杯的容量比較大。

2.出示兩個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觀察這兩個杯子,哪個杯子的容量大一些?

學生猜測,猜測的結果不同。

提問:怎樣才能知道到底哪個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

學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問:通過倒一倒,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容量。

3.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

通過討論明確:中間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小。

1.對話解讀。

談話:小明聽說好朋友小亮家新買了一套茶具,打電話詢問了茶具的有關信息。下面是他們的對話內容。先連一連,再說說哪一句是回答水壺的容量的。

什么顏色的?一個冷水壺和四個茶杯。

有幾個?裝滿水后能倒?jié)M5杯。

有多高?淡藍色的。

冷水壺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談話:小明說:我家有一個黃色的水壺,這個水壺能倒幾杯呢?

通過演示,得出:黃色水壺能倒?jié)M7杯水。

學生小組討論,認識到杯子可能不一樣。

4.第二次演示:教師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壺內,重新?lián)Q大一點的杯子倒一倒。黃水壺里的水能倒?jié)M5杯。

5.提問:這個黃水壺的容量到底是幾杯?從這兩次倒水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明確:同樣一壺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jié)M的杯數(shù)不同。要使用同樣的水杯才便于比較水壺容量的多少。

談話:同學們的想法很好。為了準確測量和計算容量的多少,我們要使用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板書:容量單位)。

1.出示超市平面圖:我們到哪里去會找到容量單位?

(平面圖上標有:蔬菜水果區(qū)、調味品區(qū)、五谷雜糧區(qū)、飲料區(qū)、奶制品區(qū)、服裝鞋帽區(qū)、收銀臺等)。

2.視頻播放超市及商品商標特寫(色拉油5升、牛奶1升、飲料2.5升等)。

提問:從這些商品的商標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升、l。

再問:你們都是在哪些物品的包裝上看到這個容量單位的?

小結:計量水、油、飲料等液體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單位??梢杂胠表示。(讓學生讀一讀)。

3.通過你知道嗎介紹升。

公元前2,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量器分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標準量器銅方升,器壁刻銘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為一升。不過那時單位量值每升可比現(xiàn)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后的兩千年一直沒有大的變化。1858年以后,英、法等國侵略中國,加侖、品脫等容量單位隨之傳入,我國的度量衡從此趨于混亂。新中國成立后,度量衡逐步規(guī)范起來。1959年6月,國務院把公制定為國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為容量單位從而確定下來。

4.舉例。

提問:你還在什么地方見到升這個容量單位的?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1.談話:實際上,里面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容量是1升。

出示正方體的容器,用直尺示范從里面量長、寬、高都是1分米。

提問:這個正方體容器的容量是多少?

2.引導:我們把這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邊說邊演示(注意指導學生看量杯的刻度)。

3.出示1升的飲料包裝(形狀不同,但容量都是1升)。

比較:哪個飲料瓶的容量比1升多?

4.體驗1升的多少。

操作:1升的水可以裝滿幾杯。讓學生用平時飲水的杯子倒一倒,說一說大約這樣的幾杯就有1升。

5.了解飲水的常識:研究發(fā)現(xiàn),成人一天的飲水量為1升~1.5升。少年兒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飲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飲水。

1.幸運1升。

(1)出示一些常見物品,讓學生判斷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單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2.快樂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以猜容量多少的游戲進行:

(1)出示教材中的插圖,讓一個學生看清楚容器的容量,再由其他同學猜。

(2)先猜容量較小的容器,再猜容量較大的容器。

3.節(jié)約1升。

(2)節(jié)約用水廣告短片欣賞。

情節(jié):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小螞蟻集水運水澆樹字幕(請節(jié)約每一滴水)。

小螞蟻說:我收集的水有多少升?

小蘑菇說:這么少的水用升做單位合適嗎?

談話:為了計量比較少的水,我們還需要一個比升更小的容量單位。

學生對容量和升的認識重在感受和體驗。本節(jié)課的設計從觀察入手,立足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在交流中感受。教師積極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理解容量的.意義,逐步體會容量單位統(tǒng)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同時,教師注意認真挖掘知識背景,整合認知矛盾和情感因素,合理選取生活素材,實現(xiàn)教材幾個板塊內容之間的無縫對接。首先在感受使用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的必要性時,精心設計一個對話的場景,把對容量單位的認識放到計量單位重量、長度等熟悉的背景中,充分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整體感知。接著,在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容量單位升的應用時,從超市平面圖物品分布區(qū)域的定位到容量單位史料的閱讀,借助互動的學習,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對容量單位清晰規(guī)范的認知。在最后的拓展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最大程度地把練習內容活動化,并穿插靈動的詞匯幸運1升快樂1升節(jié)約1升,來傳遞積極的情感。在猜容量多少時,構建了活潑的游戲氛圍;在節(jié)水廣告的賞析之后,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整個過程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嚴謹而不失情趣,輕松而不失深刻。

容量單位是什么?1升有多少?我們是否習慣了讓學生想像和記憶?課堂能否給予學生一些開放的思維和多元的體驗?我們期待:我們的學生對1升的感悟,從此開始;對一生的感悟,也從此開始。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二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認識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幣。

(2)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經(jīng)歷取幣、換幣、付幣和找?guī)诺然顒舆^程,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

(2)了解人民幣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人民幣的實用價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主動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識。

(2)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chǎn)生對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心。

(3)養(yǎng)成愛護人民幣,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認識一元以內的人民幣和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在取幣、付幣、找?guī)诺荣徫锘顒又?,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內的人民幣,每個學生一兩張人民幣,一個學具錢袋:10張一角,5張兩角、2張五角、一張一元。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情境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上的小朋友準備去哪兒?

要買學習用品需要什么?

2、導入新課:

把你帶的錢舉起來,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

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幾種小面值的人民幣。(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二、探究新知:

1、認幣:

把你帶的人民幣介紹給大家,并說說你是臬知道的。

教師相機教學認幣,并介紹人民幣根據(jù)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為紙幣和硬幣。

2、認識元、角、分。

我們在認識多大面值時,主要看什么?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這些人民幣上面的數(shù)字有哪些?數(shù)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書: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幣的單位,它們三個中,最大的是誰?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說一說,單位是元的人民幣有哪些?角?分?

觀察圖案上面都有國徵,是我們國家的象征,我們應該愛護、尊重人民幣,不能亂涂亂畫,也不能隨便踩踏、拋棄。

你們花過這些人民幣嗎?買過什么?

3、找進率:

教學1元=10角。

小麗想買一桶橡皮泥,價錢是一元。你們猜猜他是怎樣付錢的?用你的學具錢拿一拿。

匯報之后演示,板書:1元=10角。

教學1角=10分。

4、換幣:元、角、分的人民幣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進行不同面值人民幣的等額互換。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換幣游戲:

1張一元可以換成幾張五角?幾張兩角可以換成一張一元?

5、付幣:

小軍想買一支自自動動筆,是七角,人民幣中有一張面值是七角的嗎?如何拿呢,請你用學具拿一拿。

6、找?guī)牛?/p>

課件出示:小明1元錢,買一個書皮后應找回多少錢?你是怎樣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錢,想買什么,應找回多少錢?

1元錢可以同時買哪幾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這兩天,我們學校正在收費,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一費制的收費標準,我們一年級的雜費是83元,用今天這些小面值的人民幣交學費麻煩嗎?請同學們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幣有哪些。

板書:

1元。

2角。

1元=10角。

5分。

1角=10分。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三

學生已能正確的認識容量的含義和升這個容量單位,同時,通過生活實際,一部分學生已知道毫升這個單位,但對毫升具體含義以及升和毫升之間的關系不是很了解。

1、使學生正確認識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觀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使學生正確認識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講授法,實踐法。

2人小組。

電腦課件。

一、認識毫升: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毫升”

(板書課題:毫升)。

3、請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

4、大家覺得,用毫升做單位的容器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用升做單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

5、可見,毫升是在講師比較少的液體時常用的單位。毫升也可以用“ml”或“ml”來表示。(板書:ml,ml)。

7、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我用滴管向量杯里滴水,大家數(shù)一數(shù),幾滴水大約是1毫升。

8、通過這個實驗,你對毫升有了什么認識?

二、升與毫升的進率:

1、請每個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的量杯。請小組里的同學仔細觀察量杯上的刻度,并依次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自制量器中的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幾杯。

(提醒學生注意倒入量杯時到500毫升是就算一杯)。

3、通過實驗,請小組里的同學討論,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回答后板書:1升=1000毫升,說明升與毫升的進率是1000。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指名讀題后指名口答。全班集體訂正。

2、再請同學們拿出你的容器,以毫升做單位,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們的容量各是多少。

想想做做3。

1、指名分別說一說三種飲料的容量。

2、說一說,每一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為什么?

想想做做4。

1、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2、指名:為什么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課前完成,課上匯報結果。

四、你知道嗎?

生自由閱讀后交流感想。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四

這部分內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認識體積之后學習的,但在學生的生活中已被廣泛運用,學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認識容量單位“升”,了解“一升”的實際意義,體會“容量”的含義,通過操作讓學生體會采用統(tǒng)一的容量單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標:增強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實際應用能力。

情感目標:在操作活動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使學生認識“升”這個容量單位的'大小,加深對“升”的認識。

講授法,操作法。

4人小組。

電腦課件。

1.出示兩個茶杯: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茶杯,誰來說出哪個杯子里盛水多?

3.說明:哪一個杯子盛的水多,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小一些。(板書:容量)。

4.出示兩個水壺:

5.你知道哪一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嗎?(如果學生是通過觀察得到的結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樣來證實)。

6.你說舉舉例子來比較容量的大小嗎?(如家中的熱水壺跟水瓶比較)。

7.請同學們觀察在這個水壺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說出這個水壺的容量是多少嗎?你是怎么想的?

9.我們可以把這壺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組活動,將一壺水分別倒入各自準備的水杯中。

11.誰來說一說,這壺水有幾杯?

13.因此,人們就給容量定出了統(tǒng)一的單位。

二、認識升:

1.請同學們拿出從家中帶來的各種容器。

2.請同學們分別在小組里交流一下你帶來的容器上標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單位?

3.指名兩小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書:升或l)如果有毫升則向學生說明下面再來學習。(板書完整課題)。

4.從同學們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單位之一,那么,你認為1升有多少呢?小組交流一下。

5.要想科學的認識升這個單位,我們先來認識這個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標著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7.板書: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升。

三、想想做做:

想想做做1:

1.實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圖。

2.圖上的3個容器,哪個容量最小,最個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辦法比較嗎?

3.指名生上臺操作。

想想做做2。

1.請每個小組將準備的杯子拿出來,先估計一下,哪個容量最大,哪個容量最小?

2.接下來,請每個小組像剛才一樣實驗一下,你估計對嗎?

3.指各兩小組回答:你們是怎樣做的?

想想做做3。

1.指名讀題。

2.指名口答。

想想做做4。

你能估計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嗎?說說你的理由。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圓?

2、按下列要求畫圓:(在平面上固定一個點a)。

(1)以點a為圓心畫一個圓;

(2)畫一個圓,使所畫的圓經(jīng)過這個點a;

(3)畫一個圓,使a點為圓心,半徑為2厘米。

3、舉出生活中看到圓的例子。(從車輪是圓形的引入新課)。

二、新課探究。

1、問題: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2、小組討論探究策略(引導學生想做成圓形有什么好處,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又會是什么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研究幾種圖形中心點的運動軌跡的不同)。

3、學生動手探究(用準備好的紙片試一試),把各種圖形的中心點的運動軌跡想辦法描出來。

4、小組內討論交流,準備好發(fā)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圓上的各點到中心點(圓心)的距離相等,所以圓在滾動時,圓心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這樣坐在車上的人或放在車內的物就很平穩(wěn);而正方形、橢圓形等由于上面的點到中心點的距離不一樣,這樣在運動中,中心點運動的線路就不是一條直線,如果人坐在這樣的車上會感覺到顛簸。

三、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本質:圓上的各點到中心點的距離都相等,而其它圖形不具有這個特點。

四、拓展應用。

要重視讓學生動手寫的練習。可先讓一些學生說,其他人補充。

五、課后延伸。

用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圓,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釋。

進一步體會圓的特征。

要使學生明白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應從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探究車輪做成圓會是什么情況,做成其它形狀又是什么情況,這兩種情況進行比較就能得出結論了。

觀看動畫,進一步加深印象。

學以致用,體驗成功。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六

1.通過觀察、操作和比較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2.經(jīng)歷物體表面和圖形大小的比較活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鍛煉數(shù)學思考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激發(fā)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得到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并會運用。

1.涂色比賽:教師出示黑板上提前準備好的小正方形。選兩名學生進行填涂比賽,甲同學填涂小正方形,乙同學填涂老師指定的黑板部分。

你們猜一猜,哪位同學先涂完?說說你的判斷理由。

師:小正方形比較小,其實就是說這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比較小。(板書:面積)。

2.揭示課題。到底什么是面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涂色小正方形和黑板的面,直觀感受面積,建立面積的表象。因為是比賽的形式,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認識物體表面。

學生舉例交流。注重學生摸的過程。

師:剛才同學們在摸物體表面的時候,有什么感受?

老師提煉:平整、光滑、連續(xù)、面是有大小的。

1.黑板表面的大小是和黑板表面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黑板表面的面積比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大。

2.我們周圍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能想老師這樣來說一說,比一比嗎?請看自學學習單:

自主學習單。

(1)摸一摸:用手摸一摸身邊物體的面。

(2)說一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3)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

3.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單。

(1)邊摸邊說:()面的大小是()面的面積。

(2)比一比:()面的面積比()面的面積大(或小)。

4.全班交流。

通過剛才的比較,我們知道,每個物體的表面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表面的面積)。

[設計意圖]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學習材料,組織學生參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體上的一個面有大有小,讓學生在實踐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體的面積。

(三)認識平面圖形面積。

1.出示一組平面圖形。說說什么是圖形的面積?

2.總結:一個平面圖形的大小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當學生感知物體上面積的含義之后,再順理成章地引入平面圖形的大小,就叫做它的面積,使學生對面積有全面的認識,也為教學下面的內容作鋪墊。

1.觀察法。

比較剛剛平面圖形的大小和四個省的大小。

點撥:有時通過觀察能直接比較。

2.重疊法。

出示兩張面積大小接近的紙,讓學生感知當觀察法不行時可以用第二種方法:重疊法。

3.數(shù)格法。

出示小組合作要求:(提供材料:小正方形、小長方形、透明方格紙)。

(1)可以自己想辦法,也可以借助老師提供的材料。

(2)想出一種方法后,組長帶領大家去探究其它的辦法。

(3)操作后把得出的結論在小組里說一說。

4.全班交流比較的方法。靈活使用三種方法。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自主探索的過程。在探索活動中,激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探索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

1.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題。

師:涂色部分是圖形的什么?哪個圖形面積最大?你打算用什么辦法比較?

師:梯形面積你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

點撥:將半格與半格拼接起來,其他是整格子,數(shù)一數(shù)就可以了。

紅色的邊線指的是什么?

2.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題。

(1)觀察題找那中的每個圖形,你知道些什么?(交流圖形面積的大小)。

(2)辯一辯:下面兩個問題分別是求圖形的周長還是面積?

a.學校要在草坪上重新鋪一層草坪,要鋪多大的草坪?

b.在草坪的四周圍一圈圍欄,圍欄是有多長呢?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中安排了周長和面積的比較,借助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加深學生對面積含義的理解,也更生動詮釋了這兩個不同的概念。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七

1、出示地磚圖,師:這是裝修用的地磚。這塊地磚的面是什么形狀?(長方形)那我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紙來表示這個面,數(shù)一數(shù)這個長方形有幾條邊?(4條邊)那老師有個問題:在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里呀?(引導學生說說邊)。

2、師:誰來摸一摸,數(shù)給大家看。(4條邊)。

3、師范指:1條、2條、3條、4條,長方形一共有四條邊。

4、師:那這塊地磚的面是什么形狀?(正方形)那我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來表示這個面,數(shù)一數(shù)這個正方形有幾條邊?誰來摸一摸,數(shù)給大家看。(4條邊)。

要求:全班一起數(shù)。

5、師: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這兩塊地磚的面各有幾條邊?(各有四條邊,學生回答板書:4條邊。)師: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所以它們都是四邊形。(回答板書:四邊形)。

誰來說說它們?yōu)槭裁词撬倪呅文??(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

對了,因為它們都有四條邊。(師邊說邊用手比劃出它們的四條邊)。

師:(出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圖紙)這是四邊形嗎?(是)為什么是?(因為它有四條邊)。

再出示下面這個圖形,讓學生來判斷一下是不是四邊形?并說說為什么不是四邊形?(因為沒有圍成)師:對,那由四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四邊形。(師邊說邊比劃出四條邊。)。

談話: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四邊形,現(xiàn)在老師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圖形呢?(同桌互相討論并說一說)。

師:(拿出不規(guī)則的五邊形圖紙)這是五邊形嗎?(是)為什么是五邊形?(因為它有五條邊)將五邊形圖紙貼在黑板上。

誰再來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五邊形?(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五邊形。)。

你們能給它起個名字嗎?(六邊形,板書:六邊形)。

師:(拿出不規(guī)則的六邊形圖形)這是六邊形嗎?(是)為什么是六。

邊形?(因為它有六條邊)誰再來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六邊形?(由六條邊圍成的圖形就是六邊形。)。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超級小棒變變變的游戲吧,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圖形。

師:聽好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邊形,開始。(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提問:用了幾根小棒?(4根)。

邊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5根)。

師:最后請變六邊形,開始。(學生迅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檢查。)。

誰能說說搭六邊形至少需要幾根小棒?

通過搭小棒,我們知道了四邊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邊圍成的,六邊形是由六條邊圍成的。那如果老師再讓你們搭七邊形想一想至少需要幾根小棒?(7根)有幾條邊?(7條)八邊形呢?(8根)十六邊形呢?(16根),對了,象這樣由幾條邊圍成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們是幾邊形,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多邊形。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八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過程與方法: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化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1.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難點: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關鍵: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1課時。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1課時。

3.練習四……………………………………………………1課時。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九

1、讓學生在自制量器的過程中嘎巴手并進一步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2、讓學生練習估計一些常見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對自己的估計作適當解釋,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讓學生練習用自制的量器測量一些液體的多少,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現(xiàn)實情景中提取的數(shù)學問題加以解釋說明。

4、培養(yǎng)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培養(yǎng)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并在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感知1升有多少,培養(yǎng)學生對容量的估計能力。

感知1升有多少,培養(yǎng)學生對容量的估計能力。

教學光盤,紙杯等實物。

一、復習引入。

二、自主探究,實踐求知。

1、前面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容量的概念,并學習了升這個容量的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出示課題:認識升)。

2、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瓶子。我們將用這個瓶子來制做自己的量器。

3、師用量杯給每個小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現(xiàn)在,每個小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請小組的同學在瓶子上貼上一張紙,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記號。

4、接下來,請小組里的同學把紙條1升處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別做上記號?,F(xiàn)在,我們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量器,感覺一下1升,1/2升,1/4升,3/4升各是多少。

5、請每個小組拿出課前準備的紙杯,試試你們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jié)M幾個紙杯?(小組活動)。

6、各小組匯報結果(結果不同可提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

7、請同學們再拿出另一個容器,小組里先估計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還是比1升少。再用你們的量器量一量,大約有多少升。

8、小組里如果還有不同的容器,讓學生多做幾次。

三、運用新知、展示能力。

“想想做做”第1題。

1、師拿出6種不同的容器,分發(fā)給6個小組,并將一升水分別倒入幾個容器中。(生可下面觀察其他小組)。

2、請同學們觀察水面各在哪里。

3、你能估計出它們的容量是多少嗎?說說你的理由。

4、請同學們將它裝滿水之后再量一量。

四、解決問題,升華提高。

“想想做做”第2題。

1、指名讀題后生獨立完成。

2、師公布答案后了解學生完成情況。

“想想做做”第3題(課前布置完成)。

課前讓同學們在家里稱一稱1升的水有多重,誰來匯報一下。

五、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同學們能積極動腦筋,與同伴合作一定收獲不小吧。誰能談談有什么收獲?

2、同學們回到家里再找一找一些容器,先估計一下能盛多少水,在實際量一量。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建立邊的概念,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對圖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圍一圍、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意識。

一、在比較中逐步清晰。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

呈現(xiàn):

1.第一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

要求1:其中有一個圖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樣,你能找到它嗎?并說一說什么地方不一樣。

學生找出:

揭示:其他圖形都圍起來了,這個圖形沒有圍起來。

2.第二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的線都是直的,這個圖形有一條線是彎的。

揭示:直的線曲的線直線圖形曲線圖形。

3.第三次找與眾不同的圖形。(要求同上)。

學生找出:

理由:其他圖形都有4條邊(4個角),這個圖形只有3條邊(3個角)。

揭示:三邊形(三角形)、四邊形。

4.這些四邊形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揭示:四邊形家族里除了有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行,還有其它的四邊形。

總結:剛才,找出了與眾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5.進一步清晰“邊”的概念。

這個長方形上“邊”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覺得邊是怎么樣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正方形有幾條邊?

6.畫一畫:

如果要在紙上畫一個四邊形,要畫出幾條邊呢?在白紙上任意地畫一個四邊形。

交流。選擇任意四邊形呈現(xiàn)。

提問:這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旋轉一下再問:那現(xiàn)在是四邊形嗎?為什么?

7.找四邊形。

8.再次分類,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

剩下的圖形再次分類:你為什么這樣分?(板書:5條邊。6條邊)。

分別取個名字。

揭示:五邊形,六邊形。

9.創(chuàng)造多邊形。

像這樣的五邊形、六邊形你們以前見過嗎?

用小棒搭五邊形,六邊形。

二、小結。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一

一、教學目標:

2、學會用工具畫圓;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

三、教學準備:

紙、剪刀、圓規(guī)、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級同學課間投籃比賽情境圖)。

2、師質疑:你們認為安排這樣的隊形公平嗎?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議?

3、生自由回答,師相機點撥。

4、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圓的知識。(板書:圓的認識)。

(二)、恰當引導,自主學習。

1、師:你們認為圓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區(qū)別?

2、(師板書:圓是一種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3、生齊讀三遍。理解意思。

(三)、師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邊的圓。

2、師:(出示教具圓規(guī))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圓嗎?(生邊看邊答。)。

3、在你的紙上畫一圓。

4、師抽生在黑板上畫圓。

(1)沒成功:他為什么沒畫成功?(1是沒有固定好有針的那個腳;2是沒固定好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3是可能不太好旋轉;4是黑板比較滑,不太好固定)。

5、師示范畫圓。

師:剛才同學們總結得很好,看來,用一只手固定住圓規(guī)的針尖很關鍵??蠢蠋煯?。

師:我們把……統(tǒng)稱為圓上【板書:圓上】。

師:只能畫這一條嗎?生:還能再畫!

師:再畫一條。還能再畫嗎?再畫一條。還能畫嗎?到底能畫多少條?

師:所畫出來的表示圓規(guī)兩腳間距離的這幾條線段,一個端點都在哪?另一個端點呢?

生:一個端點都在圓心,另一個端點都在圓上。

師:我們給這樣的線段起個名字吧!

師:【板書:半徑(r)】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圓上標上r。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叫半徑。(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的線段就叫半徑。)。

師: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多少條?長度怎樣?

生:在一個圓里,半徑有無數(shù)條,長度都相等。

師:既然半徑有無數(shù)條,那么在圍成圓的這條曲線上,像這樣的端點能找出多少個?

生:能找出很多(無數(shù))個。

師:(在三個點的旁邊緊密地多點幾個點)這行嗎?

師:正是這無數(shù)個點緊緊地手拉手,靠在一起,連接成一條完美的曲線,圍成了圓。

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畫的圓。

生:一條折痕。【痕跡、印子、折痕】。

師:我們把對折產(chǎn)生的這條線段、這條痕跡統(tǒng)稱為折痕。

師:朝不同的方向再對折一次,用手觸摸折痕,打開,請同學們照這樣再做幾次。生:折圓。

師:原本平展的圓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這些折痕里藏著許多許多關于圓的奧秘,同學們想發(fā)現(xiàn)吧?請同學們在4人小組里圍繞折痕,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然后由組長記下“我們的發(fā)現(xiàn)”。匯報發(fā)現(xiàn)的時候,由組長上來發(fā)言,組員可以補充。但每一組只能用一句話匯報一個自己認為最精彩的發(fā)現(xiàn),別的組發(fā)表過的觀點,其他組便不再重復,開始討論。

1、(小組合作,討論問題)。

2、各小組匯報討論結果。

師:同學們在回過頭去,你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投籃比賽要站成圓形了嗎?誰來說說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問題解決。

1、判斷直徑、半徑。

2、[媒體]填一填:

3、[媒體]再請你辯一辯:下面各句話對嗎?

4、畫圓。

請你畫一個半徑為4厘米的圓。

畫的圓半徑為4厘米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簡單地說你是怎么確定半徑為4厘米的?

師: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zhàn),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師: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笑了,這說明他心里有底了。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二

(二)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比較、變化、抽象中,讓學生經(jīng)歷建構倍的直觀模型學習過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質。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操作、推理、遷移及語言表達能力,發(fā)展基本數(shù)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義。

課件,實物圖片。

(一)復習導入,舊知回顧。

師: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瓜果飄香,蔬菜滿倉。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先后出示)。

1、先觀察再說一說。

(1)先出示第1幅圖(2個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圖。

問題:先擺了幾個2?又擺幾個2?現(xiàn)在有幾個2?

(2)出示玉米圖(3個一組)。

問題:幾根玉米為一組?有幾組?可以說是幾個幾?

(3)出示紫薯圖(5個一組)。

2、讓學生看圖表述(用“幾個幾”)說出圖中的物品:4個2、5個3、3個5。

3、思考:

(1)5個3,從哪里體現(xiàn)出“5”,又從哪里體現(xiàn)出“3”呢?

(2)3個5,從哪里體現(xiàn)出“3”,又從哪里體現(xiàn)出“5”呢?

(3)3個5與5個3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熟悉的食物圖片,增強了簡單情境創(chuàng)設的動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圖片復習舊知“幾個幾”,與新知“倍”形成知識的對接,做好表示“幾個幾”的乘法意義和“倍”概念意義的先前儲備,為溝通兩者的聯(lián)系做好鋪墊。

(二)情景創(chuàng)設,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倍”,建立“倍”的概念。

師:在豐收的季節(jié)里,勤勞的小兔子也忙著收獲呢,一起去看看吧。

課件出示:“小兔子拔蘿卜”主題圖。

2、用“幾個幾”表述,初悟“倍”的含義。

(1)胡蘿卜2根,紅蘿卜6根,白蘿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1份,你能把紅蘿卜的根數(shù)用“幾個幾”來表述嗎?一起數(shù)一數(shù):1個2,2個2,3個2。

板書:3個2。

3、找準關系,用“倍”進行語言表征。

(1)紅蘿卜的根數(shù)有3個胡蘿卜那么多,呈現(xiàn)更簡單的表述方法:“紅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3倍”。

板書:

的根數(shù)是的3倍。

指名說,再集體說。

師:還可以說成幾是幾的3倍呢?

(2)自主說一說白蘿卜與胡蘿卜的倍數(shù)關系。(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胡蘿卜的5倍。)。

及時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因為白蘿卜有5個2。)集體數(shù)一數(shù)。如果有6個2呢?(就是2的6倍。)10個2呢?(2的10倍。)。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幾個2就是2的幾倍。)如果有幾個3呢?(就是3的幾倍。)有幾個4呢?(4的幾倍。)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幾個幾就是幾的幾倍。)。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三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至例2。

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平面圖形,是由整體圖形細化出來的初步的基本圖形,也是《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第二學段進一步學習角的分類和角的大小比較等知識的基礎。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和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三角尺畫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正確畫角。

教學難點:初步認識角,建立角的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圓形的手工紙。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

操作與思維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維是關鍵。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動,促進學生思考,鼓勵學生交流。在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采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在探究知識的同時,既加深學生對角的認識,又豐富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學生通過有趣的探究活動,品嘗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成功和喜悅,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隨之增強了。

[設計意圖]

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了知識,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整個課堂也充滿了活力。

2、注重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在本節(jié)課中,我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活動經(jīng)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和探究過程。首先,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種感官協(xié)調合作下初步認識角。其次,注重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分組合作討論,全班展示交流,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既保護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對角的認識。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一)角的認識

1.聯(lián)系實際,尋找生活中的角。

師:不僅圖中有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教室里許多物體上都存在著角,請同學們仔細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同學聽。

會的密切聯(lián)系,增進對數(shù)學的理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p>

抽象圖形,形成表象。

(課件演示學生說的四種實物:剪刀、三角板、課桌的角、黑板上的角)我們給它脫掉華麗的外套,課件演示從四種實物中抽象出角的過程。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仔細觀察,能說說角是什么樣的嗎?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3

(2)誰愿意把你做的角來展示一下?有誰做的角和這個角不一樣?還有不同的嗎?(教師找多人展示,充分展示學生做的各種各樣的角,但最后只留3人在講臺前分別展示銳角、直角、鈍角。)

問:他們做的角一樣大嗎?哪個大?哪個小?

思考:怎樣才能擺出一個大一點的角?怎樣又能擺出一個小一點的角?(讓學生轉動手中的角,擺出大小不同的角。)

(3)老師也做了兩個角。一個紅角和一個藍角,(出示兩個大小相等,邊的長度不同的角),你們覺得老師做得怎么樣?猜一猜哪個角大?(課件播放動畫:紅角和藍角)

小結:看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5.學習用尺子畫角。

(1)把角的樣子畫在紙上,自己先試一試。

小結:從一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

(2)再畫一次。

(3)畫一個和剛才大小不一樣的角。

1. 找出下列圖形中的角:

3.用小棒擺角。

讓學生用兩根小棒擺一擺,看最多可以擺出多少個角?(擺法如下:)4.綜合練習。

完成教材第39頁做一做:第1題和第2題。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關于角的認識我們今天只是進行初步認識,下節(jié)課還要繼續(xù)學習它。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四

“倍的認識”是低年級數(shù)學課的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氨丁钡母拍畋容^抽象,在教學中沒有給學生“倍”的概念定義,所以低年級學生要建立“倍”這一概念,應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過自己觀察思考,動手操作、比較,從而得出兩數(shù)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這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體現(xiàn)了層次性和坡度性。

由例題開始,通過課件展示兩種蝴蝶只數(shù)的變化,從而引起倍數(shù)關系的變化,讓學生邊看圖邊說,使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小棒,講數(shù)理,做第一層次的練習;第二層次畫圖,教師只畫出第一行的圖形,第二行的圖形讓學生自己定,是第一行的幾倍,通過畫一畫使學生加深對“倍”的含義理解;最后,設計了一個瀏覽動物園的情境,讓學生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使學生既感新鮮又感親切,興趣盎然。整個教學過程,老師始終抓住把什么當作1份,有幾個這樣的1份,就是這樣的幾倍,來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

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操作活動,發(fā)揮主體作用。

教師能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整個操作過程層次分明,通過說一說、擺一擺、畫一畫等,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從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shù)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擺的圖來說數(shù)理,降低了數(shù)理表述的難度,落實減負的要求。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建立“倍”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教師從學生喜愛小動物入手,例題出現(xiàn)顏色艷麗的蝴蝶,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還創(chuàng)設帶小朋友游動物園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色彩鮮艷,生動有趣的動物造型吸引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動物圖,用“倍”說一句話,調動了學習興趣,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趣味性,使他們從熟悉的生活實際中感受數(shù)學問題,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感到生活離不開數(shù)數(shù)學就在我身邊,從而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和作用。

反映數(shù)學實用性的機會很多,只要教師把握機會,就能讓學生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的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意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數(shù)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數(shù)學知識是一條明線,得到數(shù)學教師的重視,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一條暗線,容易被教師所忽視。但數(shù)學思想方法滲透比交待知識更重要,因為這是數(shù)學的精髓和靈魂。教給學生思考方法、學習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服務,讓學生在腦海里留下數(shù)學意識,長期下去,學生將終身受用。

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注意進行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滲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從圖形入手,使抽出的概念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從看到擺、畫,都反映出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數(shù)學思想的。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五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提出了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shù)學和理解數(shù)學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作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平行與垂直有著廣泛應用,對于這兩個概念的體驗尤為重要。

反思這節(jié)課,首先我能重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教學完平行與垂直兩個概念后,我引導學生從觀察自己的作業(yè)本、教室到觀察書中運動場情景圖,了解像單杠、雙杠等就蘊涵平行與垂直的原型。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平行與垂直在生活中時時能看,處處能見的,學生直觀看到真實的世界中的平行與垂直,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堂上我還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我們的教學樓不與地面垂直,會怎樣?讓學生在對問題思考與回答的過程中體會到數(shù)學的價值。其次我鼓勵學生用多種感官感受數(shù)學,培養(yǎng)數(shù)學情感。學生在本課中是用眼睛觀察數(shù)學現(xiàn)象,用身邊的數(shù)學現(xiàn)象理解數(shù)學知識,在探討、交流、分析中獲得數(shù)學概念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平行與垂直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我采取的方法是讓學生自己先在白紙上任意畫兩條直線,在小組內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根據(jù)相交和不相交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討論分別得出平行與垂直的含義。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

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后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后進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fā)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后面還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fā)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chuàng)新。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區(qū)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具準備:

四種立方體,印泥,白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今天的課要從一位我們喜歡的老朋友說起,看看他是誰?

一向斷案入神的黑貓警長,今天來到我們的教室,卻是要找?guī)孜缓眯娜?,找什么樣的好人呢?事情是這樣的,張爺爺生病了,他一直惦記自家花園里的草沒有除掉,幾天之后,張爺爺身體恢復了回到了花園,卻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些雜草被哪些好心人除掉了,張爺爺請來了黑貓警長幫助他找到這些好心人,經(jīng)過仔細觀察,黑在地上發(fā)現(xiàn)了這四個腳印,看到這四個腳印,您能想到哪些我們以前認識的立體圖形。那黑是怎么想的呢?黑經(jīng)過仔細觀察,終于確認了四個一向愛做好事的朋友,老師也把它們請到了課堂。

二.教學新知。

1、這個有點陌生,它叫三棱柱,她叫正方體,長方體,猜猜還有誰?球(看來你們都具備了做小偵探的潛質)。

3、同桌之間先討論討論,怎么把這些腳印取下來。(匯報方法可以描一描,可以》。

4、現(xiàn)在就請你們同桌兩人合作取腳印,至少取下兩個腳印。

5、老師很好奇,你們都用了哪些好方法,愿意和老師分享一下嗎?

6、剛才你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證明了,張爺爺要找的就是這四個好朋友。

7、這些腳印的身上還藏著很多很多的秘密,它們都是圖形王國里很重要的成員,有沒有興趣想繼續(xù)研究它們,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圖形,去找到這些圖形身上的秘密。

8、老師把你們剛才采集到的這些圖形腳印放在了ppt上,它們擠在一起很雜亂,那孩子們你們能給它們分分類嗎?(準備怎么分)。

9、把像這種形狀的分在一起,像這樣的圖形寶寶,它們都有很好聽的名字。

10、誰能像小老師一樣,介紹一下它們的名字。

11、這就是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四個新朋友,那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記住它們,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同桌聽一聽。

12、李老師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有點像,你有什么好方法區(qū)分它們嗎?

13、這些圖形的家都在哪呢?想想我們剛才取腳印的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從長方體的表面能找到長方形。

三.練習鞏固。

2、猜猜我是誰?

四.總結回顧。

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內容: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過程與方法: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化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chuàng)新意識。

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難點: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關鍵: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課時劃分: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1課時。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1課時。

3.練習四……………………………………………………1課時。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過程:

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猜猜他是誰?你們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真棒。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喜歡這些鐘表嗎?那我們就和他們交個朋友吧。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鐘表》。

誰來說說這個鐘面上都有什么?

誰愿意把你制作的鐘面介紹一下。你的鐘面上都有什么呀?那鐘面上還有什么呢?

想一想,鐘面上的是時針和分針市怎樣走的呢?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撥你的鐘面嗎?

小朋友你們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看整時的方法嗎?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想不想自己動手撥一個時刻呢?

小結:一天時針在鐘面上要走兩圈,所以就有兩個10時,為了準確的表示時刻還得用上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這些詞語。

現(xiàn)在你們能用一句完整話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嗎?

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鐘面,看看12時和6時的鐘面上有什么特點?說來說說。

小結:12時,時針和分針重合在一起了。6時,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

大家的表現(xiàn)都不錯,我們放松一下來聽首歌,好嗎?

小結:電子表示法的兩個點我們把它叫做“冒號”當冒號右邊時兩個0,冒號左邊是幾,這個時刻就是幾時。

你能用這種方法表示2時嗎?在練習本上試試。

好了,我們輕松一下,來猜個謎語好嗎?

那,再過一小時是幾時呢?

今天你們的表現(xiàn)非常好,老師想獎勵你們做個游戲你們愿意嗎?我請幾個同學上臺來做個動作,你們猜猜他們在什么時刻再做什么事情?再用你手中的鐘面撥出這個時刻。

親愛的孩子們:時針不停地轉動,時間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準確掌握時間,不浪費時間,從小就要做一個會安排時間并且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這是從鏡子里看到的鐘面,猜一猜它是幾時?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十九

這節(jié)課在探索平行線畫法時我設計了前置性小研究:自己畫一組平行線。學生通過操作、討論、交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探究,在學生開始活動之前,明確提出了合作學習的要求,保證了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應該說這樣的合作學習是有效果的。從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來看,學生在小組活動之后進行全班交流時,以小組的身份來匯報,而且展現(xiàn)了許多不同的畫法,其中不少是獨特的、有創(chuàng)意的,這也正是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通過與他人交流,思維碰撞的結果。我發(fā)現(xiàn)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能把各自的畫法展示給小組成員看,確實起到了知識互補的作用,使畫法更豐富了。

但學生在小組交流時,小組成員缺乏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組員確實在聽,但僅僅局限于聽,而沒有在積極思考別人說的是否正確,更別說提出意見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缺少共同探究、有效交流的氛圍。作為我們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在交流時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同時我們更要注重以小組為對象對學生進行評價,對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集體智慧獎”、“組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在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時,也要注意與教材的內容是否匹配,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

在探索平行線畫法這一環(huán)節(jié)采用了前置性小研究――小組交流――全班匯報的教學模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花費了較長的時間,使得“用直尺、三角尺畫平行線”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影響了教學效果。實施合作學習,學生花費探索的時間較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交流討論所花費時間又較多,這樣就顯得課堂時間相對偏少,如何處理更好地處理這一矛盾也是我所困惑著的。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二十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64—66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p>

教材分析:

一、內容設計。

這部分教材是初步認識角,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道例題是在觀察實物的基礎上抽象出圖形,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第2道例題是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做角,并在操作活動中感悟角是有大小的;第3道例題是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轉動所形成的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接著教材還介紹了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

“想想做做”共安排了5道題,大體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2、3題,主要是從圖形中辨認出角或數(shù)出角的個數(shù),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第二部分為第4。5題,意在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大小的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并提高對角的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二、編寫特點。

1、初步認識角時,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實物,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抽象出角的圖形,指出這就是角。然后,讓學生從教材所給的圖形中找出更多的角。就這樣,把角的認識和生活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教材設計了做一個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活動?;顒泳帉戦_放程度大,有一定的彈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滿足學生不同學習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每個學生都能給出想法、做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既可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

3、教材加強與其他知識內容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綜合性。比較角的大小時選擇“鐘面”作為學習素材,通過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轉動,不僅直觀地感受到角的大小變化,而且也深化了對有關鐘面的認識。

4、教材結合已經(jīng)初步認識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其他的多邊形,讓學生數(shù)出這些圖形中角的個數(shù),引導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既鞏固了對角的初步認識,又從不同角度豐富了對多邊形的認識。這些安排對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有關數(shù)學內容以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很有意義的。

5、例題的編寫有層次,有一定的彈性,條理清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如“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等啟發(fā)性的語言確立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建構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例題和習題可操作性強,調動了教師的能動性,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真正體現(xiàn)了《標準》提出的教材編寫思想。

三、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初步認識角。

2、并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索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

3、在多樣學習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四、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每人準備一副三角板,一些實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抽象感知。

課件出示教材提供的實物素材(鐘、瓷磚、五角形、三角板等)。

1、導學:瞧!同學們,出版社的叔叔阿姨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禮物,喜歡嗎?請每個小組拿出這些禮物摸一摸,看一看,他們各是什么樣兒的。(學生觀察、相互議論、師參與)。

2、展交: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這些禮物里藏著一些新的幾何圖形,瞧?。ㄕn件演示抽象角的過程)我們把這些圖形就叫做“角”。

這些角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請仔細觀察、找一找,是幾部分組成的。(先讓學生說,如有困難教師幫助。)。

3、組織互學:你還能找出這些禮物的哪些地方還藏著角嗎?(自己找一找,然后在小組里指一指、說一說。小組長匯報學習情況。)。

4、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呢?找出后指給同學或老師看一看。(相互評價)。

二、動手做角,加深認識。

5、導學:從叔叔阿姨送來的禮物中我們認識了角,你能說一說角是由幾部分組成的嗎?(相互說說后指名說)你能想辦法做一些角嗎?請動手試一試。

6、組織展示。(教師評價、鼓勵)。

7、引導自學:看看蔬菜老師們又是怎樣想辦法做角的(引導學生讀圖)?你也拿出自己的學具學一學,做一做。做出后相互看看。

三、觀察比較,感悟大小。

演示活動:教師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叉開的大小,感知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與角的大小的關系。

1、導學:剛才我們轉動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時看出兩針形成了一些大小不同的角。你能說說自己的體會嗎?(組織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展示交流:根據(jù)你的想法判斷教材74頁四個鐘面上的角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判斷后在小組里說一說,相互評價。)。

3、導學:我們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

先判斷教材75頁兩個鐘面上角的大小,然后再看看蘿卜老師是怎樣比較的。(課件演示教材所示的比較方法)。

用這種比較方法比較老師給你們畫的兩個角的大小,并給你的同伴說出比較的結果和比較的方法。

導學:你知道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比較角的大小嗎?請想一想,試一試。(學生探索討論后組織展示交流)。

四、應用拓展,積累經(jīng)驗。

1、“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同學們表現(xiàn)真棒,從叔叔阿姨們送來的禮物中學會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知識,老師也想考考你們,請完成第1題。

組織交流,評價鼓勵。(作出判斷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判斷的理由。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2、自己測試。

完成“想想做做”2、3題。(老師報結果學生自己評價)。

引導思考:“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組織全班交流。

按規(guī)律判斷。(師說圖形生判斷,相互評價)。

3、玩一玩。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準備的紙扇和剪刀按老師的要求玩一玩。(師說要求,生親自操作。)。

多玩幾次后組織說說得出的結論。

根據(jù)剛才的結論你能很快判斷一些角的大小嗎?請試試看。(投影出示一些大小有區(qū)別的角。)。

4、總結評學,拓展延伸。

總結評學。

從生活中找出更多的角。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應用:“導學、展交、訓練”教學模式,按照“由實物抽象出圖形并認識圖形、做角并認識角的大小、體會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這個思路分層次組織教學,巧妙地把導學、展教、訓練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條有理,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角的認識。

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倍归_教學。課堂活動中把課件演示和學具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進對角的認識,根據(jù)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突出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傊?,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做到為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學得輕松,學得愉快。真正體現(xiàn)“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的教學理念。

小學數(shù)學認識容量和升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3、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重點: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難點:知道角有大小,會比較角的大小。

1、播放暖場音樂—《一閃一閃亮晶晶》。

2、出示主題圖,板書課題。

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教師指名多位學生上臺展示。

師:當這些生活中的物品脫去華麗的外衣,像這樣形狀的圖形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

(一)角的特征教學。

過渡:(板書抽象的角)請大家認真觀察,這些角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獨立思考,指名多位同學說。

1、教師歸納:所以角有一個尖尖,我們把它叫做頂點。還有兩條直直的線,我們叫做邊。

2、同桌互說。

3、小結:所以我們說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和老師一起說一說。

4、數(shù)學游戲:誰的眼睛明又亮。

過渡: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游戲,你們想玩兒嗎?

(1)第一關:判斷角。出示紅卡:第1題。

師: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是火眼金睛,最快地找出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請拿出紅卡第一題。

師小結:所以我們在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或者找角的時候,都要用到角的特征。角有一個尖尖的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有一個條件不滿足,那么它就不是角。

(2)第二關: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并說明原因)出示紅卡:第2題。

師:大家都會判斷這些是不是角,其實角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這本數(shù)學書上就有好多角,在這個面上,這里有角,這里也有角,在這個面上呢,這里有角。(摸面、圈角、指頂點和邊)。

師:那這個物品的哪些表面有角呢?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師小結:我們從生活中的物品抽象出了許多數(shù)學角,希望大家以后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物品。

(二)角有大小。

過渡:生活中處處都有角,我們這把折扇……也可以看作是一個角。

1、課件演示,感受角有大小。

2、小結:所以角有大有小。

3、比角。

師:這怎么比???(上臺演示說理由)。

(三)畫角。

1、自主嘗試畫角。

2、播放動畫,規(guī)范畫角。

3、拍照作業(yè),欣賞角。

師:我們不僅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還知道了角有大有小,通過比、折、畫的方式認識了角。那你們能用今天的知識解決藍卡嗎?請拿出藍卡第一題。

【出示分層實踐卡】。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7034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