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專業(y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5:08:10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專業(yè)20篇)
時間:2023-12-06 15:08:10     小編:字海

教案的編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資源的利用以及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教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啟示。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一

1、通過圖片和討論,理解故事內容,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激發(fā)幼兒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的意識。

2、欣賞童話,感受竹籬笆和爬山虎心情轉變的原因,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1、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或周邊社區(qū)中的爬山虎。

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磁帶/cd。

1、請幼兒猜謎語:現(xiàn)在請小朋友猜一個謎語,猜猜它是什么植物?

“名字叫虎不是虎,有腳但是不能走。小小爪子有力量,攀登高處本領強”。

2、了解爬山虎的生長特性:小朋友們見過爬山虎嗎?它生活在哪里?是什么樣的`?

1、幼兒自由閱讀故事:請小朋友們看一看,圖片上有什么?它們在干什么?如果有看不懂得地方等會提出來。

2、討論交流,初步理解故事內容:你們看懂了哪一頁的內容,講的是什么事情?

1、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閱讀并討論,理解畫面內容,學習詞語“孤零零”“寂寞”。

2、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邊看圖書邊傾聽。

3、引導幼兒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二

內容與要求:

1、在幫助小螞蟻點點的過程中,有興趣地探索使物體變長的方法。

2、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重點與難點:

重點:有興趣地運用材料探索使物體變長的各種方法。

難點:發(fā)現(xiàn)單種物體之間不能連接時,借用其它材料變長。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材料準備:

第一組:扭扭棒、鞋帶、紙條(包括膠棒)第二組:夾子、吸管、回形針第三組:樹枝、葉子、扭扭棒字:扣、扭、插、夾、粘、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樹形背景下為一條小河,小黑螞蟻、點點螞蟻。

活動流程:

尋找春天--尋求幫助--拯救行動--交流方法--互相幫助--一起游戲活動過程:

一、尋找春天故事引子:聽說春天來了,小黑和點點想一起爬到樹上去找找春天?!昂賳押賳选苯K于爬到了樹上,春天真美呀!

二、尋求幫助:

幼:手太短了。師追問:夠不著,怎么辦?

預設二:叫爸爸媽媽。

師追問:可是點點是小螞蟻啊,爸爸媽媽的身體也是那么小,可以用什么辦法呢?

預設:如果幼兒沒跟著走。

師:快跟我一起找找看有些什么材料可以幫助點點爬上來。

小結:這些材料都太短了。

三、營救行動(幼兒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連接,教師巡回指導并提出要求,以小黑的口氣回應,粗粗的聲音)故事引子:時間不多了,點點不會游泳,我們要趕快要把這些短短的變成長長的,不僅長而且還要牢固噢,這樣才好去救點點,小螞蟻們趕快行動吧。

指導要點:

1、不僅要長而且要牢固噢。

2、小螞蟻們別忘了和我一樣,安慰一下點點,跟點點說些好聽的話,讓它別害怕。

活動目標。

1、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教學反思: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三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于他們生活的用具。

重、難點: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便,激發(fā)他們愿意幫助他們的情感。

環(huán)境與材料:已錄制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

流程:導入引起興趣――觀看錄象、交流討論――操作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什么?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觀看錄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鼓勵幼兒把眼睛閉起來,試著往前走一走。)。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么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讀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燒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斷的練習、過馬路時沒有人提醒……)。

6、觀看錄象片段三:王爺爺和胡奶奶覺得現(xiàn)在外出時過馬路和乘車子有很大的困難,請我們小朋友來幫王爺爺和胡奶奶想想辦法,怎么樣使他們在過馬路和乘車子時又快又安全?(幼兒相互討論)。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3、一封求援信。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四

2、圍繞主題展開交流,能比較連貫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3、萌發(fā)幼兒的同情心,樂意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fā)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前收集需要幫助的人的圖片和資料;人們救助災區(qū)和捐款的照片。

1、說說你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都有哪些人需要幫助?

2、出示圖片,老師帶來了幾幅圖片,我們看看圖上的人有什么困難?

1、出示孕婦的圖片,觀察誰遇到了困難?她需要什么幫助?

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做個有愛心的人。

1、出示災區(qū)照片,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人怎么了,想為他們做點什么?(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

提問:在生活中,你幫助過誰?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幫助別人后,你的心情怎樣?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xié)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五

1、通過活動,讓孩子懂得怎樣幫助我們身邊的人。

2、激發(fā)幼兒關愛別人的美好情感。

3、初步理解故事情節(jié),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多媒體設備、捐助箱、圖書、玩具。

一、觀看錄象回憶交流。

1、觀看"獻愛心捐助活動"的錄象。

2、教師提問:你們看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給誰捐款?為什么要給災區(qū)的小朋友捐款?

3、師小結:生活中有困難的人需要我們去幫助,讓我們來看看照片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的關心和幫助。

二、觀察圖片分享討論。

1、出示圖片一(有人摔倒了)圖片二(有人生病了)圖片三(老爺爺背著包在吃力地走路)圖片四(三輪車阿姨在吃力地騎車2、提問:

(1)你遇到了這些事會怎么做?你想幫助誰,有什么好辦法?

(2)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人也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

3、幼兒討論:如果我遇到了這些事會怎么做?有什么好辦法幫助他?

4、師小結:

大家都很愿意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還想了很多的辦法。平時我們經??吹桨职謰寢?、叔叔阿姨也會幫助一些有困難的需要幫助的這些人,我們一起來看一組圖片??纯此麄兪窃鯓雨P心、幫助別人的。

三、觀看幻燈片拓展經驗1、講講圖片上他們是怎樣幫助別人的。

2、小結:原來我們周圍有很多人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幫助了別人我們也會變得很快樂的。

3、引導幼兒獻愛心捐助災區(qū)小朋友。

四、活動延伸情感激發(fā)1、出示災區(qū)小朋友的來信,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2、老師讀信,激發(fā)孩子想幫助災區(qū)小朋友的愿望。聽了來信你們說怎么辦?

3、幼兒依次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上來捐助,在"愛的奉獻"樂曲聲中結束活動。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xié)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對象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范圍。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六

1、學習運用水粉、小棒等材料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感受水粉畫的特殊藝術效果。

2、能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彩色的地球"。

3、養(yǎng)成良好的作畫習慣,能與同伴合作運用材料。

1、教具:課件、小鳥頭飾。

2、材料:人手一張扇形紙、粗細不同的小棒、抹布、彩色顏料。

(一)開始部分欣賞故事《彩色的地球》,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彩色的地球》。

2、結合故事第二段,教師示范:

取一張扇形小紙,先用扁筆蘸滿藍色的顏料,然后順著一個方向,從扇形紙的一頭涂到另一頭。要求涂得均勻,直到把扇形紙涂滿為止。涂好底色后,再用小棒刻畫上大海中的景物。

3、結合故事第三段,教師啟發(fā)幼兒想象:小鳥在綠色、紅色、黃色、棕色、黑色等地方看到了什么?(幼綠色一一草原.紅色一花園,黃色一沙漠.棕色--村林,黑色一夜晚的城市)。

(二)基本部分。

1、師:如果你是一只小鳥,你會看到些什么?(幼兒發(fā)揮想象.自由講述。)。

2、幼兒自由選擇,自由結伴,合作運用材料操作。

3、教師安排6組,每組提供一種顏色,幼兒按意愿選擇。

4、根據(jù)需要,選取粗細不同的小棒。如畫物體的外輪廓線,可選取粗的小棒,畫細節(jié)部分,選取細的小棒。要求涂色均勻,注意桌面、衣服的衛(wèi)生。

(三)結束部分。

1、展示作品。鼓勵幼兒自由組合,用每6張扇形紙片拼成一個彩色的地球。

2、邊傾聽歌曲《世界兒童心連心》,邊欣賞作品,最后師生其同講評。著重進行想象、創(chuàng)造方面的講評,肯定想象豐富、奇特的幼兒。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七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于他們生活的用具。

3、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便,激發(fā)他們愿意幫助他們的情感

已錄制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

(一)導入引起興趣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什么?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二)觀看錄象、交流討論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觀看錄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鼓勵幼兒把眼睛閉起來,試著往前走一走。)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么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讀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燒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斷的練習、過馬路時沒有人提醒……)

6、觀看錄象片段三:王爺爺和胡奶奶覺得現(xiàn)在外出時過馬路和乘車子有很大的困難,請我們小朋友來幫王爺爺和胡奶奶想想辦法,怎么樣使他們在過馬路和乘車子時又快又安全?(幼兒相互討論)

(三)操作延伸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3、一封求援信。

殘疾人朋友是現(xiàn)代社會的弱勢群體,經常遭到白眼、嘲笑等不公正的待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幼兒的同情心、愛心是幼兒園社會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F(xiàn)代生活中,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得到家庭、社會關愛多、照顧多,而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歧視、討厭殘疾人,看見殘疾人甚至直呼他們瞎子、聾子,因此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殘疾人朋友,讓幼兒學會關心、愛護殘疾人朋友是勢在必行的。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八

1、在情境化學習中體會幫助別人快樂的情緒及行為認知。

2、產生幫助別人的向善欲望,增強社會適應性。

老奶奶圍裙、圍巾各一,ppt一個、視頻兩段,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

1.觀看幫助別人的情境表演。

開場:今天有一位老奶奶送完寶寶上幼兒園回家路上。

看到什么了?小朋友把老奶奶扶起來,心情怎么樣?如果是你看見了你會幫助老奶奶嗎?

2、談話回憶幫助別人經驗。

你幫助過別人嗎?

小結:我們長大了幫助的人真不少,幫助別人真的能快樂自己。

3、觀看ppt學習正確的助人方法。

看看圖片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怎樣幫助他們?

展示ppt,討論,表演。

小結:我們小朋友都非常聰明遇到危險的事情不能直接幫助別人,我們可以找大人來幫助他們。

4、觀看雷鋒事跡視頻。

你能天天幫助別人嗎?天天做好事嗎?

毛主席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p>

有一位解放軍叔叔叫雷鋒,就是所有人做好事的榜樣。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做好事的。

看視頻。雷鋒叔叔怎么樣做好事的?

只要我們天天幫助別人,天天做好事,世界將會怎么樣?

5、欣賞成人幫助視頻。

看看大人怎么樣互相幫助的?

看視頻??吹绞裁??你是怎么樣想的?

小結:只要人人都幫助別人,人人只做好事,不做壞事,世界將變成美好地人間。

6、欣賞《學習雷鋒好榜樣》。

今天我們學習了怎么樣幫助別人,讓我們來找一找在我們周圍有誰需要我們的幫助。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九

1、在帶弟弟妹妹一起玩,幫助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弟弟妹妹的樂趣。

在帶弟弟妹妹一起玩,幫助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弟弟妹妹的樂趣。

一、動前的交流、談話。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初入園的情景、心情怎么樣?遇到過什么困難。

3、你想怎么樣讓弟弟妹妹開心、愉快起來?

過渡語:那我們現(xiàn)在就到小4班去找一個弟弟或者妹妹,去幫助他們吧!

二、大帶小活動。

1、帶領幼兒到小班與一名新生結對,向新生介紹自己的姓名,并詢問新生的姓名。

2、手拉手,和弟弟妹妹共同游戲。引導幼兒要了解弟弟妹妹喜歡怎么樣的游戲,耐心地帶領他們一起玩。觀察幼兒幫助弟弟妹妹的情況。

3、送禮物,告訴弟弟妹妹這是哥哥姐姐自己做的,讓弟弟妹妹感覺到自己將來也會跟哥哥姐姐一樣會做很多東西的。

4、跟弟弟妹妹有禮貌的相互到別。

三、活動后的交流、分享。

1、說說自己是怎樣幫助弟弟妹妹的?

2、你們都跟弟弟妹妹做了什么活動?弟弟妹妹跟我們活動時怎么樣?

3、在帶弟弟妹妹時你遇到了什么困難?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通過回憶交流自己入園的情景,使幼兒理解弟弟妹妹,從而為怎樣幫助弟弟妹妹而積極動腦想辦法,增強為弟弟妹妹服務的意識。為后面的幫助弟弟妹妹做準備。

第三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感受、體驗自己的長大、有能力幫助別人而感到自豪。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于他們生活的用具。

重、難點: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便,激發(fā)他們愿意幫助他們的情感

環(huán)境與材料:已錄制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

流程:導入引起興趣――觀看錄象、交流討論――操作延伸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什么?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觀看錄象片段一)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鼓勵幼兒把眼睛閉起來,試著往前走一走。)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么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讀盲文、日常生活中的燒菜、洗衣服都要靠不斷的練習、過馬路時沒有人提醒……)

6、觀看錄象片段三:王爺爺和胡奶奶覺得現(xiàn)在外出時過馬路和乘車子有很大的困難,請我們小朋友來幫王爺爺和胡奶奶想想辦法,怎么樣使他們在過馬路和乘車子時又快又安全?(幼兒相互討論)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3、一封求援信。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一

活動目的:

1、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2、理解并能說出相鄰兩數(shù)之間多1或少1的關系。

3、通過操作游戲活動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學習如何與同伴合作完成游戲。

活動重點:

知道相鄰數(shù)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shù)的相鄰數(shù)。

活動難點:

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shù)間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1、4只小動物圖片、4座房子。

2、每位幼兒1~6數(shù)字卡片、1~6點卡。

3、1~6數(shù)字卡片、磁鐵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動物找鄰居。

(1)通過動物搬新家,初步感知“鄰居”概念。

師:小朋友在家和自己的鄰居玩嗎?孩子說一說。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搬了新家,他們找不到自己的新鄰居了,請大家?guī)蛶兔?。(教師出示動物房子)?/p>

師:看看誰搬了新家,你們知道他們的鄰居嗎?(孩子們說一說)。

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住在家兩邊的小動物就是小豬的鄰居。

問:小豬家的門牌號小狗家少1,小豬家住在幾號?

猴子家的`門牌號比小豬家多1,小猴家住在幾號?

(2)教師小結:原來鄰居就是住在隔壁的人家,小動物們都有兩個鄰居,就是住在他們前面和后面的小動物。

二、數(shù)字朋友找鄰居。

師:小動物們有了新鄰居真開心,這里有一些數(shù)字朋友,他們也要來找鄰居了。

教師出示數(shù)字1、2、3、4、5。

提問:數(shù)字2的鄰居是誰和誰(1,3)?數(shù)字3的鄰居呢?(2,4)。

(因為1在2的前面,比2少1;3在2的后面,比2多1)。

教師小結:一個數(shù)與它前后鄰居的關系,是相鄰數(shù)關系,1和3是2的鄰居,也叫做2的相鄰數(shù),所以2的相鄰數(shù)是1和3。

三、游戲:找朋友。

教師幼兒共同游戲:老師和孩子伴隨著歌聲給數(shù)字找相鄰數(shù)。

四、幼兒操作:

1、給每位幼兒分發(fā)的數(shù)字1——6和圓點1——6。

2、幼兒根據(jù)老師說的數(shù)字出示相鄰的數(shù)字。

3、幼兒根據(jù)老師說的數(shù)字出示相鄰數(shù)的點卡。

4、一位幼兒出示數(shù)字其他孩子出示它的相鄰數(shù)字或對應點卡。

五、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父母或鄰居小朋友一起給1到5的數(shù)字寶寶找他們的相鄰數(shù)。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二

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錄像機、木偶表演。

1、演一演。

(1)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掛在樹上了,怎么也拉不下來,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這時,小羊走過來了,它對小熊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只見它從草地上撿起了一根很長的樹枝,對著風箏用力往上一頂。哈哈!風箏飛起來了,小熊真高興,對小羊說:"謝謝你,你真棒!"小羊說:"不用謝,上次我的風箏也掛在樹上了,是爸爸教我這樣做的.?"哈哈!原來是這樣!"他們高興地笑了。

討論:小羊用什么方法幫助了小熊?它為什么會成功呢?

(2)看錄像。

小心翼翼地把圖書粘貼好。元元對小剛說:"你真能干,謝謝你!"小剛說:"不用謝!你下次也可以這樣做。"。

討論:小剛用什么方法幫助元元的?元元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2、說一說。

(1)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她嗎?

(2)洋洋不會拍皮球,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3)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4)有個小朋友不愛睡午覺。你會怎么幫他?

在這一節(jié)課上,幼兒始終在一種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我相信,幼兒會在這節(jié)課上找到了自信,學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克服生活中將要出現(xiàn)的困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加上新的動力源。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三

1、學習關心老人,幫助老人。

2、臨街圖片內容,學習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

3、能有順序地描述人物,有層次地講述圖片內容。

1、幼兒與爺爺奶奶在一起的照片。

1、出示照片,談話導入。

(2)教師傾聽幼兒的回答,及時小結。

2、幼兒觀察理解掛圖,重點理解爺爺奶奶需要我們什么樣的幫助。

(1)出示掛圖,幼兒觀察講述:這張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引導幼兒傾聽同伴講述,幫助其他幼兒補充。

(4)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教師及時小結。

3、情境扮演,鞏固想象。

(1)幼兒分組扮演爺爺奶奶和孫子孫女,選取買菜、散步等生活場景進行模擬。

(2)教師及時點評,鼓勵幼兒多幫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1.將圖片等材料放在語言區(qū)域內,供幼兒進一步講述。

2.建議家長設計調查表,記錄孩子子啊家?guī)椭先说那闆r,也可以請孩子運用繪畫方式表達、表現(xiàn)。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四

1、初步培養(yǎng)觀察畫面的能力,并能用一二句話把事情說清楚,說明白。

2、初步學會使用常用的禮貌用語:請、謝謝、不用謝、沒關系等。

3、懂得小朋友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1課時。

1、揭題:互相幫助。

2、誰知道“互相幫助”是什么意思?(我?guī)湍?,你幫我,就叫互相幫助。)?/p>

這節(jié)課要看圖想想說說,說話聲音要響亮,一句一句說完整,說清楚。

1、圖上畫著誰和誰?

2、什么時候,丁丁要干什么?(寫字的時候,丁丁向冬冬借橡皮。)。

3、想想丁丁會怎么說?

丁丁說的話里面,哪些詞表示有禮貌?(請、好嗎)出示這些詞。

丁丁說這句話的語氣怎樣?(請求、商量)。

4、冬冬也是個懂道理的孩子,他會怎么說,怎么做?(冬冬很樂意地把自己的橡皮借給丁丁,會說:“你拿去用吧!”)。

5、他們之間還會說些什么?會用哪些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

1、看圖,圖上畫著誰與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

3、自由練說,可同桌討論,互說。

1、選擇一幅圖進行表演說。

2、調換說話事物,如借球、還鉛筆等進行遷移訓練。

1、你覺得丁丁和冬冬是怎樣的孩子?

2、我們班像丁丁和冬冬那樣的孩子多著哩!說說都有誰?他們怎么做?表揚這些好人好事。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想法?

4、我們的學校和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五

獲得經驗:

1、在講講、議議、想想、玩玩中知道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激發(fā)幼兒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

2、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積極地幫助盲人設計一些能夠便于他們生活的.用具。

重、難點:

了解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不便,激發(fā)他們愿意幫助他們的情感。

環(huán)境與材料:

已錄制好的片段、畫紙、蠟筆等。

流程:

導入引起興趣――觀看錄象、交流討論――操作延伸。

(一)導入引起興趣。

1、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幫助?為什么?

2、幼兒講述,老師出示已收集好的資料和圖片。

(二)觀看錄象、交流討論。

1、在錄象中你看到了誰?你怎么知道他是盲人?

2、盲人看不見一切,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3、請幼兒體驗看不見東西的感覺。

4、觀看錄象片段二,在這段錄象中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5、王爺爺和胡奶奶怎么會看不見的?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三)操作延伸。

1、鼓勵幼兒設計一些便于盲人的用具。

2、你覺得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可以怎樣來幫助他們?

3、一封求援信。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六

1、練習雙腳并攏夾物向前跳,能聽信號做動作。

2、提高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平衡能力,激發(fā)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愛心,以及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橡塑球若干個,大龜背3個,體能環(huán)8個,單元橋4個,雙單元磚5個,體能棒8根。

活動過程。

1、準備部分。

(1)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兔子嗎?它長什么樣子?它是怎樣走路的?

(2)教師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來學小兔子走路好不好,一起來試一試!”學習兔子雙腳跳的動作進入場地,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做動作。

2、游戲部分。

教師:“昨天晚上一陣大風把兔媽媽家的房子給吹倒了,兔寶寶沒有家了。附近有一只大灰狼,專門偷兔寶寶,兔媽媽已經蓋好了一座新房子。今天我們就去幫兔媽媽把兔寶寶都帶到新房子里,好嗎?”

(2)幼兒在起點處用雙腿的大腿內側夾住一個橡塑球,當聽到“開始跳”的口令時,在起點的幼兒就夾住橡塑球向大龜背的方向連續(xù)跳躍。跳到“小溝“處時,要跳進體能環(huán)再跳出,接著跳到“獨木橋”前,可將橡塑球拿在手里,走過“獨木橋”,下橋后再將橡塑球夾在兩腿中間繼續(xù)前進,直到跳到大龜背處,將橡塑球放入大龜背,然后跑回起點。游戲可反復進行。

3、結束部分。

(1)教師:“我們幫兔媽媽送兔寶寶回家,真開心呀!那么,開心的時候,你是用什么樣的表情和動作來表示的呢?”

(2)鼓勵幼兒用大笑、跺腳、拍肚子、在地上打滾等形式來表現(xiàn)高興,以達到放松的目的。

(3)教師:“回家的時間到了,和兔媽媽說再見,我們收拾好了就原路返回吧。”教師帶領幼兒收拾材料,離開場地。

注意事項。

1、幼兒人數(shù)多時,可以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來進行游戲。

2、根據(jù)幼兒跳躍的情況,調整起點和反折點的距離以及來回的次數(shù)。

3、提醒幼兒要向目標方向跳躍,注意相互不要發(fā)生碰撞。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七

(一)活動目標:

1、愿意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

2、能注意到別人的困難與需要,主動幫助別人,具有同情心。

(二)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請家長配合引導幼兒回憶幫助他人的經歷。

(2)請幾名幼兒事先編排幫助、關心別人的情景表演。

2、物質準備:表演所需道具等。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請小朋友認真看表演,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樣幫助他們的。

2、觀看情景表演,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1)請幼兒觀看第一組情景表演:一個幼兒幫助另外一個幼兒扣身后的扣子;一個幼兒摔倒了,另外一個幼兒將他扶起來。

3)請幼兒觀看第二組情景表演:一個小朋友傷心地哭,另外幾個小朋友拿紙巾幫他擦拭淚水并勸慰。

3、說說“我知道的需要幫助的人”,引發(fā)幼兒樂于助人的愿望。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3)小結:你們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幸福,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4、開展互相幫助模擬活動:互相塞內衣、卷袖子、扣紐扣等。

(四)活動延伸:

家長平時帶幼兒外出時,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時,積極幫助,為幼兒做樂于助人的好榜樣。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八

活動目標:

1.學習并掌握7的分解和組成。

2.培養(yǎng)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1-7數(shù)字卡片一套。

2.操作單每人一張。

3.畫筆(自備)。

活動過程:

1.課前復習。

教師:小朋友你們已經學習了數(shù)字0-7,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它們數(shù)一遍?

教師:哪位小朋友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再數(shù)一遍?

教師:小朋友們回答的真棒!那么從0-7這些數(shù)中任意抽出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你們會嗎?

教師出示卡片,小朋友回答。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現(xiàn)在老師問問小朋友:學習的6的分解和組成還記得嗎?

教師:6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誰能告訴老師是哪幾種?(6的分解和組成有5種,它們是: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5和1、4和2)。

2.涂一涂。

教師:6的分解和組成小朋友們掌握的真好,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們一起學習魔幻的數(shù)字7的分解和組成。

教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張操作單,這張操作單上有點子圖,每排有7個圓點。

教師:老師把第一排中的6個圓點涂成了紅色,剩下的一個圓點沒有涂色。實際上是把第一排的7個圓點分成了兩份,也就是把7分成了6和1。

教師:剩下的每一排還可以怎樣分?請你把剩下的每一排都分成兩份,并涂上顏色。(教師要求每一排分的不一樣,把分成的兩份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教師: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你分的不同分法?(教師可以鼓勵其他幼兒說出與其他幼兒不同的分法)。

教師根據(jù)小朋友說出的不同分法把7的分解與組成貼在黑板上:

教師:7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記不住這么多分法怎么辦?用什么辦法歸納一下可以記得又快又準確?(引導小朋友觀察黑板上7的分解與組成的特點,用多種方法記憶,如,看到1和6,就會想起6和1……)。

3.對口令。

教師:現(xiàn)在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對口令游戲,小朋友進行搶答,比比誰的反應快。

教師:1和幾組成7?7可以分成幾和4?

教師:5和2組成幾?7可以分成6和幾?

教師:幾和3組成7?7可以分成2和幾?

有效提問:

1.誰能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把它們數(shù)一遍?

2.6的分解和組成有幾種?誰能告訴老師是哪幾種?

3.哪位小朋友能說一說你分的不同分法?

有用詞匯:分解組成。

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數(shù)字7的正確書寫。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十九

1、根據(jù)動物的特征和生活習性想象動物為人們做些什么,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2、讓幼兒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培養(yǎng)幼兒樂于助人的品質。

幻燈片老爺爺、小姐姐、老奶奶等。

果園、小河、送信、木材工地。

師:小朋友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都有些什么動物?你最喜歡哪個動物?為什么?

師:有一個動物園你們可能沒有去過,這個動物園可稀奇了。這里的動物不光可以給我們看,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呢,你們想知道它們都能幫我們做什么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故事《請你幫助我》吧!

師:瞧,動物園剛開張就有很多顧客打來電話請小動物們去幫忙,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

1、出示老爺爺圖片。

師:老爺爺已經八十歲,遇到了一個困難,他就給動物園打電話說:“你好,是動物園嗎?我的后背正癢癢,我想請一個小動物來幫我撓癢癢?!?/p>

2、師:小朋友你們猜猜老爺爺會請哪個小動物去幫忙了?

師:小朋友請了這么多小動物來幫忙,那到底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小猴子圖片。

師:老爺爺為什么請小猴子來幫忙???

3、出示小姐姐圖片。

師:老爺爺有了小猴子幫他撓癢癢可開心了。叮鈴鈴叮鈴鈴,又是誰打來電話了?

師:小朋友真聰明,那我們一起看看它會是水呢?出示長頸鹿圖片。

師:小姐姐為什么請長頸鹿來幫忙???

4、師:長頸鹿的脖子很長,只要一抬起頭就可以把蝴蝶結給拿下來。

5、師:小姐姐拿到了自己的蝴蝶結開心得跳了起來。就在這時候一位叔叔剛下火車,他拎了好多的東西,他撓了撓頭,改怎么辦呢?有了,他打電話給動物園說:“你好,是動物園嗎?我想請一個力氣大的動物幫我扛箱子、拎包.我這邊太多了!”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那些小動物可以幫助叔叔呢?

出示小熊圖片。

師:叔叔為什么請小熊幫忙?。?/p>

6、出示幻燈片年輕媽媽。

師:你們說的都很好,我們來看看這位媽媽到底請了誰來幫忙?

出示袋鼠圖片。

師:為什么請袋鼠來幫忙呢?

師:寶寶睡在袋鼠的大口袋里,又舒服又溫暖,他的媽媽可以繼續(xù)逛街了。

出示圖片1、果園。

師:圖片上看到了什么?

下面的圖片依次出示,讓幼兒幫忙解決。

師:小朋友幫助小豬解決了這么多的困難,它夸我們是樂于助人的好寶寶。

師:如果我們這里也有這樣的動物園,你最想請哪個小動物幫你做事?

中班教案需要幫助的人篇二十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錄像機、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1演一演。

(1)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掛在樹上了,怎么也拉不下來,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這時,小羊走過來了,它對小熊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只見它從草地上撿起了一根很長的樹枝,對著風箏用力往上一頂。哈哈!風箏飛起來了,小熊真高興,對小羊說:

“謝謝你,你真棒!”小羊說:“不用謝,上次我的風箏也掛在樹上了,是爸爸教我這樣做的?quot;”哈哈!原來是這樣!“他們高興地笑了。

討論:小羊用什么方法幫助了小熊?它為什么會成功呢?

(2)看錄像。

討論:小剛用什么方法幫助元元的?元元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2說一說。

(1)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她嗎?

(2)洋洋不會拍皮球,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3)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4)有個小朋友不愛睡午覺。你會怎么幫他?

活動目標:

幫助幼兒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

錄像機、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1演一演。

(1)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風箏,一不小心風箏掛在樹上了,怎么也拉不下來,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這時,小羊走過來了,它對小熊說:”別著急,我來幫助你。“只見它從草地上撿起了一根很長的樹枝,對著風箏用力往上一頂。哈哈!風箏飛起來了,小熊真高興,對小羊說:

”謝謝你,你真棒!“小羊說:”不用謝,上次我的風箏也掛在樹上了,是爸爸教我這樣做的?quot;“哈哈!原來是這樣!”他們高興地笑了。

討論:小羊用什么方法幫助了小熊?它為什么會成功呢?

(2)看錄像。

小心翼翼地把圖書粘貼好。元元對小剛說:“你真能干,謝謝你!”小剛說:“不用謝!你下次也可以這樣做。”

討論:小剛用什么方法幫助元元的?元元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2說一說。

(1)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她嗎?

(2)洋洋不會拍皮球,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3)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辦法幫助他嗎?

(4)有個小朋友不愛睡午覺。你會怎么幫他?

中班體育優(yōu)秀教案:玩紙棒。

活動目標:

1.利用紙棒練習助跑跨跳過寬40厘米左右的平行線,發(fā)展幼兒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

2.大膽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在游戲中感受小組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紙棒(紙棒分為紅、綠、黃、藍四種)。紙球若干,球門。

2.音樂《運動員進行曲》。

3.一張統(tǒng)計表,游戲大小標記,獎牌。

活動過程:

一、進入場地,活動身體。

隨著《運動員進行曲》幼兒進入場地,教師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上舉,下蹲,彎腰,踢腿,蹦跳。

二、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

1.玩棒。

(1)小組合作玩棒,探索紙棒的不同玩法。

師:小運動員們真神氣,你們手里拿的是什么呀?(紙棒)。

它是我們鍛煉身體的好伙伴,小朋友想一想,紙棒可以怎么玩呢。(幼兒發(fā)言討論)。

下面老師有個要求,請你找和你拿相同顏色紙棒的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每一組小朋友一起來玩紙棒,我們要來比一比哪一組小朋友玩紙棒的方法最多,還能注意安全。好現(xiàn)在請你去找和你顏色相同的小朋友。

(2)幼兒游戲,教師指導。教師有意識的鼓勵幼兒講給別人聽,促進同伴間互相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3)請一組幼兒示范紙棒的各種玩法,并帶領全體幼兒練習。

師:哪一隊小朋友愿意來介紹一下,你們是怎么玩紙棒的?

(學耍金箍棒、在手心里保持平衡、騎馬快跑、雙腳立定跳小溝、趕小豬、縱跳觸棒、擊劍、從棒上跳過、兩人扛棒跑等)。

紅隊的小朋友想到的方法真多,我們一起來學學他們玩紙棒的方法。

其他的小隊有沒有和他們不一樣的玩法?(再學一學)。

2學習動作:助跑跨跳。

(1)師介紹動作要領。

師:剛才有小朋友想到了把紙棒擺成小河,跳過去。

現(xiàn)在老師把小河變寬了(移動一根小棒),誰有辦法跳過去?

(請2名幼兒來嘗試,提示兩只腳跳不過用一只腳跨)。

師:他們是怎么過小河的?

(要先跑再跳、跳的時候兩只腳要分開、還要用力跳……)。

教師示范并講解動作要領:“兩手握緊拳頭,放在身體的兩邊,站在小河的前面一段距離,再跑到小河前,一只腳用力蹬地,另一只腳跨跳過小河,一只腳落地,保持平衡。這個動作叫做助跑跨跳。”

師:誰愿意也用這種方法來跳過小河呢?

(請一名幼兒跨跳,教師針對性的講評。)。

(2)集中魚貫練習,一個跟著一個。(分成四組進行)。

師:小運動員們,把你們的棒放在筐里,排好隊。

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來練習本領。(依次跳過小河)。

教師隨機觀察,指出不正確的動作,再依次進行練習。

三、游戲:我的本領最大。

1.結合游戲場地介紹游戲規(guī)則,整隊排成四路縱隊。

師:我們小運動員們真棒,都學會了助跑跨跳過小河。接下來我們小運動員要開始進行比賽了,你們想不想?yún)⒓影。拷裉煳覀儽荣惖拿Q叫做我的本領最大。場地上有3個游戲可以玩,(出示統(tǒng)計表)第一個場地是趕小豬(用紙棒趕紙球進球門),第二個場地是雙腳連續(xù)跳過小河,第三個場地是助跑跨跳。

每個場地上都有裁判員,小運動員們你們每個游戲都去玩一玩的,和別人比一比,比好后你想一想,哪個游戲你玩得最好。

2.幼兒自由練習。

3.幼兒游戲。

師:比賽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集合了(紅、綠、黃、藍)。小運動員們都玩得很認真,接下來我們就要來比賽了,仔細聽好比賽的規(guī)則(出示統(tǒng)計表)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為紅、綠、黃、藍四組,每個游戲每組派2名運動員參加,你們小組先討論一下,趕小豬游戲派哪兩個小朋友參加,雙腳連續(xù)跳過小河派哪兩個小朋友參加,助跑跨跳派哪兩個小朋友參加。

師:小運動員們,有沒有商量好參加的比賽的人員。好現(xiàn)在請你把你玩的這個游戲的標記掛在胸前。

掛好標記。

師:運動員們,比賽的時候,這組里最快的運動員得的分就最多,最慢的小朋友得的分就最少,你比賽完了,老師會發(fā)給你一個數(shù)字,那個就是你得到的分數(shù),你要把你得的分數(shù)拿好,我們最后要統(tǒng)計的,得到分數(shù)最多的小組就能得到金牌,好不好。

幼兒游戲。

師:運動員們,進入比賽場地。

集合計算分數(shù),明確名次。

師:運動員們,我們要來宣布比賽結果了。

4.以發(fā)獎牌慶祝勝利,小結活動情況。

師:今天小運動員們都很出色,勝利完成了任務,頒獎儀式現(xiàn)在開始!第一名是紅隊…。

四、退場。

師:今天的比賽玩得開不開心,運動員們退場了。

跟著運動員進行曲,退出場地。

中班健康領域:安全用藥。

【設計意圖】中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急于想去探索與體驗,卻往往忽視了自身的安全。春天的到來,天氣一會熱,一會冷,很多小朋友感冒生病時會把藥帶到幼兒園讓老師給他吃,有些幼兒看見看看我們的小藥箱里放著五顏六色形態(tài)不一的藥品,覺得別人吃藥很好玩,回家叫媽媽也往幼兒園給他帶藥,針對這一情況,我覺得有必要讓幼兒了解一些藥品的常識和吃藥的安全,幫助幼兒建立正確的安全觀念,提高幼兒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所以我設計了此次安全活動——《安全用藥》。

【活動目標】。

1、懂得生病時要根據(jù)醫(yī)生的診斷服藥,不可以亂吃藥。

2、通過在小醫(yī)院的情境中互相討論,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收集一些常見的藥品:創(chuàng)口貼、含片、板藍根、感冒藥、退燒藥、眼藥水等。白大褂、聽診器。

【活動過程】。

1、通過故事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大森林里的小松鼠生病了肚子疼的.厲害,于是它到森林小醫(yī)院想找象醫(yī)生看一看,可是象醫(yī)生去給小鹿輸液了沒在家,請小猴子給它看門,小猴子看著小松鼠難受的樣子,便從藥柜里拿了一盒藥說上次我感冒時象醫(yī)生就是給我吃這樣的藥,病就好了,現(xiàn)在,你把這個藥吃下去,肚子就會舒服的。

提問:(1)小松鼠能吃這種藥嗎?為什么?

幼:不能,因為吃藥必須讓大人看著。

幼:因為小猴子是感冒,小松鼠是肚子不舒服。

幼:吃下去會中毒的。

(2)你自己在家生病了能隨便找藥吃嗎,應該怎么做?

幼:不能,打電話給爸爸媽媽。

幼:叫自己認識的鄰居帶著去醫(yī)院。

幼:打120。

小結:藥物種類很多,每一種藥都有不同的用法來治療一個病。

2、認識幾種常見的藥品,并能對癥下藥。

出示紅藥水、創(chuàng)口貼:這個紅紅的水有什么用?這個膠布又有什么用呢?(磕破皮擦的,貼傷口的。)。

出示眼藥水:這個小小的瓶子里裝的是什么呀?有什么用?(眼睛不舒服時點的眼藥水)。

3、幼兒共同討論生病吃藥時要注意些什么?

(1)要聽醫(yī)生的話。

(2)吃藥時要有大人幫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藥、自己吃藥。

小結:不同的病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果生病亂吃藥,病會越來越嚴重,如果沒病吃藥,反而要生病。最好的方法是對癥下藥,生什么病吃什么藥。要是不知道生的什么病,應該到醫(yī)院找醫(yī)生看。

4、觀看圖片,幫助幼兒豐富有觀的經驗。

教師出示關于藥品的是非圖片,幼兒以舉手表示“對”“錯”

如:咳嗽應該吃退燒藥。眼藥水可以解除疲勞。只要生病都可以吃感冒藥。

5、情景表演《小醫(yī)院》。

現(xiàn)在一起到我們班“愛心小醫(yī)院”請小朋友們分別來當醫(yī)生和病人,看小醫(yī)生開的藥對不對,看誰能當個合格的小醫(yī)生。

【活動反思】。

幼兒生活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的環(huán)境之中,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安全用藥》這個活動結束后,我覺得我們中班的孩子對生病時該怎么辦,他們的腦子里都是很清楚的,孩子們都會說,要吃藥,看醫(yī)生,打針,打點滴等。但生病時藥怎樣吃才安全,這個意識還是不強。所以,通過這個活動,我覺得在以后的有關于安全主題的活動中,或者在平常的談話中,應該讓孩子們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以此來提高幼兒判斷事物的能力。這樣能更好地增強他們自我保護的意識,對已有經驗可以更加豐富。

幼兒園中班健康活動:當鼻子出血了。

活動目標:

1、在鼻子出血時,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2、通過討論,知道鼻子的作用,了解保護鼻子的方法。

3、遇到問題時,能不慌亂和害怕。

活動準備:

1、裝有醋、大蒜、花露水、酒的小瓶子各一個。

2、關于鼻子的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念謎語:“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讓幼兒猜一猜是我們身上的什么器官?

2、小實驗:介紹鼻子的用處。

(1)組織幼兒討論:鼻子有什么用處?

(2)聞氣味小實驗:

出示幾個小瓶子,讓幼兒聞一聞,引導幼兒說出鼻子能聞氣味。

(3)呼吸小實驗:

請幼兒緊閉嘴巴,并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問:這樣有什么感覺?

(引導幼兒說出很悶,很難受,氣喘不過來,知道鼻子是呼吸的通道。)。

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出示鼻子的課件,讓幼兒重點觀察剖面圖,告訴幼兒在我們的鼻子里有許多毛細血管,如果經常摳鼻子或撞到鼻子,鼻子就很容易出血。

(3)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4)教師小結: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見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張和緊張,要用手捏住鼻子的上方,同時馬上告訴老師或成人,請他們幫助你用藥棉填塞鼻孔,同時還可以用冷毛巾敷。

4、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鼻子。

(2)教師小結:小朋友要學會正確檫鼻涕的方法;平時不挖鼻孔,游戲時注意保護自己,不讓自己的鼻子撞到人或東西;不往鼻子里塞東西;多吃蔬菜,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活動分析: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歲的幼兒正是身心發(fā)育的階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時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為此,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十分有必要。

針對幼兒中鼻子易出血的現(xiàn)象,我們設計了“當鼻子出血了”的健康教學活動,目的在于讓幼兒學會保護鼻子,在鼻子出血時,遇到問題時,不慌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顒又型ㄟ^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課件,讓幼兒了解摳鼻孔、鼻子強烈碰撞引起鼻子出血的道理;而有趣的小實驗,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了解鼻子的用處;再如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當孩子們聽到同伴的痛苦經歷時,自然就會懂得不要輕易讓鼻子受傷。

可以說整個活動,幼兒是比較感興趣,真正地學有所獲!

中班健康活動:蔬菜寶寶我愛你。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健康活動。

2、了解幾種常見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

3、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講述蔬菜的基本特征。

活動準備:

1、胡蘿卜、芹菜、大蒜寶寶的手指偶。

2、西紅柿、茄子、土豆、黃瓜、芹菜、蘿卜、辣椒、青菜、包菜等蔬菜實物或圖片。

3、課件:《蔬菜寶寶我愛你》。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

(1)謎面1:像柿子,沒有蓋,又當水果,又當菜。(謎底:西紅柿)。

謎面2:頭戴綠帽子,身穿紫袍子,小小芝麻子,裝滿一肚子。(謎底:茄子)。

2、組織幼兒討論蔬菜的不同種類。

(1)教師:請大家想一想,紅色、綠色、紫色、黃色、白色的蔬菜各有哪些?

(2)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根據(jù)幼兒講述出示相應圖片)。

(3)教師:請小朋友把這些蔬菜寶寶送回家,想想能把哪幾種蔬菜送回一個家?

(4)利用各種蔬菜圖片,讓幼兒根據(jù)蔬菜顏色、種類等特征進行分類。(如把青菜、菠菜送回一個“家”,因為它們都是綠色;把土豆、蘿卜送回一個“家’,因為它們都是長在土里)。

3、結合課件,引導幼兒了解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

(1)教師:你們喜歡吃哪些蔬菜?為什么?

(2)幼兒自由講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我們聽聽蔬菜寶寶是怎么說的。

4、教師組織幼兒欣賞手偶表演。

(1)胡蘿卜寶寶:我長得紅紅的,身體里有豐富的維生素a,小朋友吃了我,眼睛很明亮。

大蒜寶寶:我的本領可真大,小朋友和我做朋友,我可以幫你殺細菌,保護你身體健康。

芹菜寶寶:我長得綠綠的,身體里有各種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小朋友吃了,可以大便順暢。

活動延伸:

幼兒自制蔬菜沙拉、涼拌西紅柿或涼拌黃瓜。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障礙物,提高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養(yǎng)幼兒能與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活動準備。

1.課件:童謠-馴鹿,出發(fā)。

2.廢紙箱剪成寬窄不同的紙板,(30—60厘米),彩紙飾成為小溝和小河,青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扮演角色,活動身體。

幼兒扮小花鹿,教師扮飼養(yǎng)員,四散地在場中央跑。

2.念兒歌活動身體和腿部,腳裸處。

小花鹿,長得高,跟著飼養(yǎng)員往外跑。

東跑跑,西跑跑,跑到草地來做操。

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

練練腿,練練腿,踩呀踩,踩呀踩,

轉呀轉,轉呀轉,變短了,長高了,

天天鍛煉身體好。

二、展開。

1.幼兒探索練習,教師巡視觀察。

每位幼兒拿取一條30厘米寬的小溝,自由選擇場地擺放,嘗試跳過小溝的方法,活動方式不限。

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擺放的位置的跳的方法,注意互不碰撞。

2.觀察幼兒的動作。

有那些幼兒用單腳或立定跳遠的方式跳過小溝的;

有那些幼兒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的;

有哪些幼兒什么方法也不會。

3.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啟發(fā)引導。

教師請2至3位幼兒站在前面示范給全體幼兒看,從而導入新的活動方式。

“有幾只小花鹿他們跳過小溝的樣子和我們跳的不一樣,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跳過小溝的?”

4.教師示范,幼兒觀察討論。

這幾只小花鹿,他們跳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飼養(yǎng)員也來學一學。

教師示范講解,并請幼兒一起參與討論活動要求:“跑跑跑,一個腳用力跨過去”。

5.幼兒全面練習,教師個別指導。

全體幼兒帶著教師的要求,嘗試用助跑跨跳的方式跳過小溝,其中既可以跳自己的小溝,

也可跳別人的小溝,既可單獨跳,也可合作好了輪流跳。教師則重點輔導能力弱的幼兒。

6.幼兒自由選擇練習目標,教師隨機指導。

教師再出示寬窄不同的小河(40-60厘米)引導孩子自由選擇跳。

“小花鹿,窄窄的小溝我們都跳過去了,那邊還有寬寬的小河我們敢不敢去跳。

”幼兒既可以選擇原來的小溝跳,也可以選擇小河跳,教師深入到小組內指導,

也可請個別幼兒再來示范小組合作跳的方式。

7.變化游戲情景,提高活動興趣,調節(jié)活動量。

教師演示指導:“這里有一條長長的溝和長長的河,我們小花鹿來把他們搭起來好嗎”。

幼兒沿著教師指定的方向搭一條長長的小溝和一條長長的小河。

三、結束。

教師提示:“我們小花鹿的肚子有點餓了,我們跨過小溝和小河去對岸找找看,有沒有我們小花鹿喜歡吃的青草?!?/p>

幼兒分批跨過小溝小河,教師則幼兒的動作還是顯得笨拙,在以后的體鍛活動中繼續(xù)給予指導幫助。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68279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