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教案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教案應注重任務的設置和問題的導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希望大家在教案編寫和教學實踐中,能夠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一
教學要求:
1、1、通過整理與復習,進一步鞏固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思考過程。并能正確計算加減法。
2、2、發(fā)現算式間的規(guī)律。
教學重點:發(fā)現算式間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卡片。
教學過程:
一、一、整理與復習進位加法。
1、(1)出示一些寫有進位加法的卡片,貼在黑板。
(2)引導學生思考可以把哪能些算式排在一起?(小組討論)。
(3)小組代表發(fā)言。
(4)師小結。
2、出示加法表。
(1)、填寫加法表。
(2)、觀察加法表,你能發(fā)現什么?在小組內交流。
(3)、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交流。
二、整理與復習退位減法。
1、(1)出示一些寫有退位減法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2)討論:哪些算式能放在一起?
(3)交流。
3、3、出示減法表。
(1)填寫減法表。
(2)觀察減法表,你能發(fā)現什么?在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
三、說一說。
1、看圖理解題意。
2、用書上的句式說一說。
四、總結。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二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未完成的統(tǒng)計圖、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統(tǒng)計表)。
98~03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fā)展人數統(tǒng)計表。
989900010203。
人數(萬人)3468810。
二、動手制作條形統(tǒng)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tǒng)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fā)展人數統(tǒng)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fā)展人數條形統(tǒng)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tǒng)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tǒng)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說說發(fā)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yōu)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yōu)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03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fā)展人數折線統(tǒng)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tǒng)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tǒng)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tǒng)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tǒng)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把兩種統(tǒng)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發(fā)現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中發(fā)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fā)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yǎng)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yè):新學案。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三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了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tǒng)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與折線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
三、預計教學時間:1節(jié)。
四、教學活動。
(一)基礎訓練。
【口算】。
【解答題】(只列式不計算)。
減去與的和.結果是多少?
(二)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一)導入。
投影出示第9-14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統(tǒng)計表。
學生回憶并回答,師生達成共識,可以利用折線統(tǒng)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提問: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特點?(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所獲金牌的折線統(tǒng)計圖,然后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兩個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
(二)教學實施。
1.老師提問: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
學生思考,并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合并成一個。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并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2.提問: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與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點?
學生試總結出: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可以比較容易地比較出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在制作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時,要注意畫出圖例。
3.引導學?;卮鸾滩牡?26頁例2中的問顆,從而講一步認識到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團則趨于平穩(wěn)。
4.指導學牛異成教材第129負練習二十五的第l題。i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一15歲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翎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長趨于平穩(wěn),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5.完成教材第129、130災練習二十五的第2、3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全班交流。
(三)思維訓練。
下面是年1月22日到28日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指數的統(tǒng)計數據。
年’月…{{111…查閱2006年同期北京市空氣中可吸人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22日23日24日25日26日27日28日。
1月11917414395115173163。
查閱20同其北京市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指數,填入表中,然后利用下面的材料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并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拓展練習】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
數量/個l529l62o22161816。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一、選擇。(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希望小學要統(tǒng)計五年級各班同學為社會做好事的件數,應選用()比較好。
a.條形統(tǒng)計圖b.折線統(tǒng)計圖。
2.()最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a.條形統(tǒng)計圖b.折線統(tǒng)計圖。
3.表示一年里12個月的氣溫變化情況,選用()比較好。
a.條形統(tǒng)計圖b.折線統(tǒng)計圖。
二、先在下面折線統(tǒng)計圖的括號里填入適當的數,然后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回答問題。
某超市2005年電視銷售情況統(tǒng)計圖。
1.普通電視平均每個季度銷售()臺。
2.液晶電視平均每個季度銷售()臺。
3.()季度兩種電視銷售差距最大,是()臺。
4.根據你獲得的信息,預測明年兩種電視的銷售情況。
1.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2.體會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歸納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與折線統(tǒng)計圖的區(qū)別。
三、預計教學時間:1節(jié)。
四、教學活動。
(一)基礎訓練。
【口算】。
【解答題】(只列式不計算)。
加上的和減去一個數,差是.求這個數.。
(二)新知學習。
【典型例題】。
(一)完成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4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
指出:五(1)班參賽選手的成績有兩個眾數,88和87,意味著在這次競賽中得88分和87分的人同樣多。而五(2)班沒有眾數,則表示這次競賽中沒有集中的分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二)完成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5題。
8.完成教材第125頁練習二十四的第6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先在課前調查本班學生所穿鞋子號碼,然后填在統(tǒng)計表中,再進行分析。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小明對本班15名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擁有2本的有1人,擁有3本的有2人,擁有4本的有4人,擁有5本的有3人,擁有6本的有5人。根據以上調查的情況,把下面的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小明的同學擁有課外書的情況統(tǒng)計表。
2006年9月人數。
人數。
平均每人擁有本數。
(1)估算一下,這15名同學平均擁有課外讀物大約有幾本?你估算的理由是什么?
(2)估算出這15名同學擁有課外讀物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2.小力對本單元10戶居民訂報刊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沒訂任何報刊的有2戶,訂1份的有3戶,訂2份的有4戶,訂3份的有1戶。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把下面的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本單元居民訂報刊情況統(tǒng)計表2006年5月。
戶數。
每戶訂報刊份數。
(1)想一想,平均每戶訂報份數是在1?2之間嗎?為什么?
(2)計算出這10戶居民訂報刊份數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眾數這一統(tǒng)計量,并且通過練習理解了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三個統(tǒng)計量的聯系與區(qū)別,根據我們分析數據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確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量。
【小結】。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提高練習】完成教材第124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2、3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拓展練習】小軍對居民樓中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住戶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
數量/個l529l62o22161816。
(1)計算出8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五)教學效果評價(小測題)。
綜合應用:打電話。
通過這個綜合應用,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及優(yōu)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畫圖的方式發(fā)現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二、編排思想。
1.探索最優(yōu)方案(每個人都不空閑)。
2.發(fā)現規(guī)律(第n分鐘接到電話的人數是前n-1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加1(老師),前n分鐘接到電話的學生總數是2的n次方減1)。
3.應用規(guī)律。
三、教學建議。
1.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全班匯報交流。
2.提示學生利用畫圖表的直觀形式解決問題。
3.數學模型是一種理想化。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四
(1)“拆線統(tǒng)計圖”這節(jié)課是西師版數學教材五年級118~121頁的例1、例2及相關內容。
(2)五年級數學“拆線統(tǒng)計圖”結合生活實例認讀拆線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
(3)“拆線統(tǒng)計圖”是繼四年級“條形統(tǒng)計圖”后,學習另一種統(tǒng)計圖的描述方法。
2、教學對象分析。
(1)這里設定上課班級是農村小學,我所教班學生喜歡作圖、學習熱情高。
(2)在四年級下學期學習了復式統(tǒng)計表、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學生具備統(tǒng)計相關的基礎知識,課前組織他們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3)“拆線統(tǒng)計圖”這課規(guī)劃折線統(tǒng)計圖的內容,確定橫、縱軸的刻度點以及分析判斷方面難度大。
3、教學環(huán)境分析。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五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tǒng)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4的第4小題:
a學生先觀察體溫變化,交流對人體溫的了解信息;
b對照正常值發(fā)現信息。
c回答書中的5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tǒng)計圖,然后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軸數據表示的'含義。
2.完成書中p115的第6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結合環(huán)保教育,提高學生的價值發(fā)現。
3.完成書中p116練習十九第9小題的問題解答;
讓學生根據張浩家這幾年旅游消費情況的統(tǒng)計表,獨立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同時能從統(tǒng)計中發(fā)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tǒng)計的作用。
二、實踐活動。
結合書中第7.8題的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課前參與:1.學生提前根據書中第7.8題的練習的要求,開展調查活動;2.應用書后的練習紙,進行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
課中交流: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交流作品。
課后延伸:組織學生從統(tǒng)計圖中預測信息,提出科學建議,布置在學校走廊上。
三、作業(yè):完成書中p115的第5小題。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六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tǒng)計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未完成的統(tǒng)計圖、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tǒng)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tǒng)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fā)學生繪制折線統(tǒng)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tǒng)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tǒng)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tǒng)計表折線統(tǒng)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fā)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tǒng)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說說發(fā)現了哪些信息?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yōu)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yōu)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tǒng)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fā)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yè):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七
思南縣塘頭小學任雪梅。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與統(tǒng)計有關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2、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共有九個單元。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主要內容是條形統(tǒng)計圖,它是將以前的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內容重新梳理,整合為一個單元進行教學的。教材安排了三個例題,例1是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而例2和例3分別學習1個格表示多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本節(jié)課教學是從條形統(tǒng)計圖的意義和特點入手,使學生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并在統(tǒng)計圖與統(tǒng)計表的對比中體驗條形表示數量時更直觀,便于比較的優(yōu)勢,它為第2、3個例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下面我將前一學段,學生對統(tǒng)計知識的已有經驗作一分析。
3、學情分析:
在前幾冊的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用簡單的方式(圖畫、文字、表格等)來描述數據了,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提出簡單的問題加以解決。本單元就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統(tǒng)計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統(tǒng)計概念的基礎上,讓學生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并根據統(tǒng)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是象形統(tǒng)計圖,它所表示的數據與學生的直觀認識相一致,容易理解。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經歷用數字、圖形和條形來表示數量的不同方式的對比過程,體驗條形表示數量多少時更直觀,便于比較。
(2)、通過讀圖、畫圖活動,認識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特征和表示數量的方法,能對數據作簡單的分析,能根據需要畫出長短合適的條形。
(3)、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并能根據數據的大小準確地畫出長短合適的條形。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思維發(fā)散能力。
為了順利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運用以下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教法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
1、情景教學法:借助多媒體結合日常生活中天氣現象設置情境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觀察發(fā)現法: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問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法: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自主歸納來整理數據,認識并繪制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在統(tǒng)計方格紙上)。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教師和學生將提前做好以下的準備工作:
四、說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學具:直尺,彩筆等。
五、說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意圖:通過一則天氣預報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礎。)。
1、創(chuàng)設情境。
師生進行關于天氣情況的談話,引導學生認識表示各種天氣的圖形符。
號。
2、問題導入。
(二)、歸納運用、探究新知。
(設計意圖:因為數據整理的方法、表示數據的方法是以前學過的內容,學生并不陌生,所以采用小組交流,以引起知識的再現,使學生運用自如。)。
1、整理數據。
如何知道這個月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呢?(1)、小組交流統(tǒng)計的方法。
(2)、小組合作進行統(tǒng)計,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匯報交流評價。(在匯報交流的基礎上認識畫“正”字法統(tǒng)計,比較簡便。)。
2、表示數據。
如何才能清楚的把統(tǒng)計的數據表示出來呢?(1)、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來表示數據。
(2)、呈現學生用統(tǒng)計表、象形圖、條形圖表現數據的方式。(利用投影展示)。
3、分析數據。
問:他們都把數據表示清楚了嗎?那種表示更清楚?(小組進行討論)條形圖和統(tǒng)計表各有什么特點?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請說明理由通過對比,體會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
一是條形圖與象形圖進行對比,條形圖可一眼看出數據的大小。二是條形圖與統(tǒng)計表進行對比,條形圖表示數據更直觀。
三是條形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與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4、小結:像這樣用條形的長短來表示數量多少的統(tǒng)計圖,我們把它叫做條形統(tǒng)計圖。板書課題(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學會用統(tǒng)計表、條形統(tǒng)計圖來表示搜集的數據,并初步認識和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及其特點。)。
5、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結構及特點:(設計意圖:進一步了解條形統(tǒng)計。
圖的結構特點,為以后不在統(tǒng)計方格紙上作圖作準備。)。
進一步觀察,除了表示數據的條形外,從圖中還能看到什么?引導學生有序觀察:
(1)統(tǒng)計方格紙上畫出的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這里應注明統(tǒng)計的項目名稱。
(3)在縱軸上,一個代表一個單位表示數量。
(4)條形統(tǒng)計圖一般是有標題、制圖日起、單位名稱、條形、橫軸、縱軸等組成的。
(5)、條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是能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方便比較分析。
(三)、歸納梳理、系統(tǒng)整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個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從而發(fā)現在已有的知識上自己的心得,獲得成就感,促進學習。)。
(四)、知識升華:
1、導學案上的習題。(正字法)。
2、試著完成ppt上的習題,展示評價。(進一步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3、95頁的做一做,統(tǒng)計本班同學的出生月份。(讓同學們經歷)。
(五)、能力提升:
通過每個小組本節(jié)課的表現得分,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交一副作業(yè)。(設計意圖:練習題的設計要體現針對性、層次性、拓展性。要關注全體學生,既要吃飽又要吃好。)。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八
教科書第113頁例1、第116頁練習十六第1題。
1、通過具體、有趣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參與統(tǒng)計活動的興趣,培養(yǎng)初步的統(tǒng)計意識;
4、經歷用統(tǒng)計圖或統(tǒng)計表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從中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認識最簡單的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以及相關的學具。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學生回答略。
出示例1情景圖。
二、引入課題
學生:不知道。
教師:該怎么辦呢?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先把這些小動物進行分類,再數一數每一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這些小動物進行分類統(tǒng)計。
教師板書課題:統(tǒng)計。
三、教學新課
1焙獻魈驕
教師:首先我們要將這些小動物分類(教師板書:分類。),先想一想應該怎樣分類,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相互說一說。
全班匯報
(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現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種小動物的只數嗎?
學生:不能。
教師:我們還需要把它們一個對著一個地排起來。
教師板書:一個對著一個擺。
(課件演示擺的過程)
教師:誰來說說老師是怎樣擺的?
引導學生說出老師剛才是一個對著一個從下往上整齊地擺的。
學生對擺好的圖形作適當的評價。
教師介紹統(tǒng)計圖。
教師:現在你能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了嗎?
學生:能。
教師: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學生說出,統(tǒng)計圖中每一種小動物有多少個頭像,就說明有多少只小動物。
教師:請你完成統(tǒng)計圖下面的填空。
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中提供的信息完成填空,完成后抽學生匯報。
教師: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你知道哪種小動物最多?哪種小動物最少嗎?怎樣解決?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信息解決問題并匯報。
教師:從統(tǒng)計圖中還能知道些什么?
學生自由說。
教師:從圖中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學生提出問題后同時抽學生來解決,并用小紅旗進行鼓勵。
2蓖臣仆夾危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教師: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進行統(tǒng)計的?
要求學生說出先將小動物進行分類,再把同類的小動物從下往上一個一個對著擺整齊。
教師:你們想不想用這種方法自己來統(tǒng)計?請同學們統(tǒng)計出書上116頁第1題中每種圖形分別有多少個。
學生用課前準備好的與第1題相符的學具進行統(tǒng)計。
教師:統(tǒng)計好了嗎?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統(tǒng)計的?
要求匯報的學生說出先把各種圖形分類,然后再一個對著一個的擺好。
教師:你們和他的統(tǒng)計圖一樣嗎?小組內互相看看誰的統(tǒng)計圖做得最好?
教師:小朋友們能看懂這個表格嗎?誰能說一說?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列表示圖形的類別,第二列表示每種圖形的個數。出示例1統(tǒng)計圖和填空題。
教師:觀察一下這個表格,和我們剛才做過的填空題一樣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雖然這兩道題的表現形式不同,但是實際意義都是相同的。
教師介紹統(tǒng)計表。
教師:現在你能根據你剛才制作的統(tǒng)計圖來完成這個統(tǒng)計表嗎?
學生獨立完成統(tǒng)計表,然后抽學生匯報。
小組活動后全班匯報,對提得好的學生發(fā)小紅旗獎勵。
二、課堂小結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些什么?學會了什么?
學生小結,教師作必要的總結。
四、鞏固拓展
學生:想!
教師:怎樣才能清楚地知道結果呢?
學生:看黑板上的紅旗。教師指著紅旗圖:這就是一幅什么圖?
學生:統(tǒng)計圖。
教師:從這幅圖中你們可以知道些什么?
學生甲:第2組的小紅旗最多,他們組的同學表現得最好。
學生乙:我們組沒有得第一,但下次我們一定要努力,超過他們!……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作評價,多進行鼓勵,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同學們剛才用統(tǒng)計的方法對你們自己的表現作了評價。老師今天表現得怎樣呢?我也想統(tǒng)計一下。每個小組都有三種表情牌,(如下圖所示)如果你們覺得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好,就選擇微笑的笑臉貼在黑板上;如果你們不滿意這節(jié)課呢,就貼哭臉;覺得一般,就貼沒有表情這個臉,懂了嗎?(學生:懂了)
學生上臺貼表情牌,教師根據統(tǒng)計結果作相應的總結,如果滿意的學生多,就感謝學生的信任;如果學生不滿意,就了解不滿意的原因,并今后加以改正。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排列與組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操作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每生準備3張數字卡片,學具袋。
教學過程:
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設計意圖。
一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森林學校的數學課上,猴博士出了這樣一道題(課件出示)用數字1、2能寫出幾個兩位數?問題剛說完小動物們都紛紛舉手說能寫成兩個數:12、21。接著猴博士又加上了一個數字3,問:“用數字1、2、3能寫出幾個兩位數呢?”小豬站起來說能寫成3個,小熊說5個,小狗說7個,到底能寫出幾個呢?用學生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引入,易于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也向學生滲透助人為樂的品德教育。
(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試一試。
師:請同學們也試著寫一寫,如果你覺得直接寫有困難的話可以借助手中的數字卡片擺一擺。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學生所寫的個數可能不一樣,有多有少,找?guī)追葜貜偷幕騻€數少的展示。)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體現了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數學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易于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2.發(fā)現問題。
學生匯報所寫個數,教師根據巡視的情況重點展示幾份,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有的重復寫了,有的漏寫了。
引導學生發(fā)現寫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就此展開討論、交流,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體驗到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并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不同的方法,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多的是能力、情感。
3.小組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
4.小組匯報。
匯報時可能會出現下面幾種情況:
1、無序的。
2、先寫出1在十位上的有12、13;再寫出2在十位上的有21、23;再寫出3在十位上的有31、32。
3、用數字1、2能寫出12、21;用數字2、3能寫出23、32;用數字1、3能寫出13、31。
引導學生及時評價每一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使其把適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來。
5.小結。
教師簡單小結學生所想方法引出練習內容。
(三)拓展應用。
請你試著擺出其他幾種排法。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讓學生自主的選擇方法進行練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一)組合。
故事引入。
師:下課了小狗、小熊、小豬做“找朋友”的游戲,好朋友見面之后要握握手,每兩只小動物握一次手,小狗、小熊、小豬一共握幾次手?怎樣握?用同一條故事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的始終,以問題串的形式展開全課,能讓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探索新知。
學生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交流,并3人一組親身實踐一下。
匯報思考的過程。
三比較。
生可能說用3個數字能寫出6個兩位數,3只小動物每兩人握一次手共握3次。
引導學生明確排列與順序有關而組合與順序無關。兩只小動物握一次手個?通過比較明確兩種問題的同與不同,便于建立起清晰的知識結構,進一步深化學生的認識。
四
1.拓展應用。
小狗要參加學校的時裝表演,媽媽為它準備了4件衣服(課件出示2件上衣、2件褲子的圖片),請你幫小狗設計一下共有多少種穿法。如果需要的話可以用學具擺一擺。
交流想法。在兒童的生活經驗里積累了一些搭配衣服,購物花錢的知識經驗,所以學生樂于參與。
2.完成課本99頁的第2題。
五課堂總結。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復式統(tǒng)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地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過程目標:經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體會復式統(tǒng)計表的產生及其優(yōu)越性,增強統(tǒng)計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統(tǒng)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二年級已經學習了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對統(tǒng)計表的結構填寫方法、對表內數據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多張單式統(tǒng)計表進行合并,繪制出復式統(tǒng)計表。
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的結構,學會填寫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對統(tǒng)計表作簡單分析。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掌握簡單的數據分析的方法。
使學生形成統(tǒng)計觀念。學會用統(tǒng)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統(tǒng)計的全過程中去。
一、創(chuàng)境導入
1、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孩子們,學數學有用嗎?在哪兒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師:孩子們,最近課間活動時,我們班總喜歡鬧矛盾,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我在想,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在課間活動時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調查,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動照片:
師:這是我拍的一些你們課間活動的照片。孩子們在干什么呢?
生觀察照片說說是些什么活動?
師:現在給你1分鐘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項課外活動?
2.出示4張單式統(tǒng)計表。
生:全班舉手表決。
2、收集整理數據,填寫統(tǒng)計表。
3、解讀分析,制造沖突
搶答游戲:
(1) 課間看書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男生多?
(2) 看書的女生多還是跳繩的男生多?
(3)閑逛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女生多?
(4)課間男生最喜歡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沖突:在剛才的搶答游戲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條件很麻煩,
師:那怎樣解決?
生:合并成一張表
3.動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組合作完成,比比哪組最快。
學生展示合并過程,讓學生說清楚為什么可以這樣合并?(重復的地方去掉,更簡潔)
師: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
師小結板書:它把多張單式統(tǒng)計表合并復式統(tǒng)計表。
4、認識表頭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新朋友,你覺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樣改呢?
生說。引出表頭。
請學生大聲地介紹一遍表頭。
5、變式表格
生說,再填數據。
6、感受優(yōu)勢
師:現在我們再來回答剛才的問題:
(1) 課間看書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男生多?
(2) 看書的女生多還是跳繩的男生多?
(3)閑逛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女生多?
(4)課間男生最喜歡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搶答,從而體會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勢。
師:這樣觀察起來確實更方便了吧。這就是咱們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點。
7、分析數據
現在我們就來解決課前提出來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班課間會鬧矛盾?
你們能讀出這些數據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會有危險。少閑逛,多看書。
師:看來用數據說話比老師說十遍、百遍更有用。這也是我們統(tǒng)計的最終目的。
三、生活中的復式統(tǒng)計表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復式統(tǒng)計表嗎?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師展示:生活中的復式統(tǒng)計表如課程表、比賽、成績
四、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金牌統(tǒng)計表
師:孩子們,這張復式統(tǒng)計表完整了嗎?
[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國家 屆數]
找數據及數據的意義
請問28表示什么意思?[點擊課件圈出28]
請問23表示什么意思?[點擊課件圈出23]
(3)快速搶答
a、[課件出示]中國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多。
b、[課件出示] 俄羅斯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少。
c、[課件出示] 每屆都是美國獲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與列
五、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學得開心嗎?有收獲嗎?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一
成長中的故事猶如滿天星,又像黃河水一樣流進大海無處尋覓,但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
我懷著復雜的心情騎上了電動車,姑姑的電動車有像自行車一樣的腳蹬,剛開始我不加電像騎自行車一樣,可是和姑姑說話的工夫,爸爸把鑰匙擰開了,但我沒注意到已經開電了,騎行中我不自覺轉動轉把,車子就飛似的跑了起來,嚇得我趕快捏剎車。剛停下我就連忙跳下了車,對爸爸說:“我不騎了不騎了?!笨砂职謱ξ艺f:“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廢。”聽了爸爸的話之后,我又騎上了電動車,這一次我輕輕加電,慢慢地我便會騎了。休息了一會兒我便開始學加速了,騎上車后,我轉動轉把開始練加速,慢慢地,終于可以輕松騎行了。爸爸夸我:“你真棒,不到一個小時就學會騎電動車了?!甭犃税职值目洫労?,我心里樂開了花。
成長,像一條源遠流長的河,使我的生命旅程中掀起了一朵朵浪花;成長,像一顆郁郁蔥蔥的大樹,年輪里記載我留下的足跡。
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散步,回來的時候,他們發(fā)現有些東西沒買,便去了超市,讓我一個人回家。大街上沒幾個人,燈光昏暗昏暗的。我忐忑不安地走在大街上,生怕有什么“鬼”一樣的東西突然竄出來,我在心里一個勁兒鼓勵自己,沒關系,“鬼”沒什么好怕的!可是,我不聽這些沒有“鬼”的這些話,因為我不信這些話,依然害怕“鬼”。于是,我又回到超市門口,期待著爸爸媽媽的出現。
不一會兒,爸爸媽媽出來了,看見了我,驚奇地問:“李小寒,你怎么還沒有走?”“我…我害怕有…有鬼竄…竄出來……”我支支吾吾地說。媽媽卻“撲哧”一聲笑了,說道:“什么?我居然聽見有人說這世界上還有‘鬼’?怎么可能?”我一本正經地說:“是的,這世界上的確有‘鬼’!”“什么鬼呀!”媽媽嚷道,“那都是人想象出來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其實,這個世界上真沒“鬼”,還真是我多疑了。
經過這件事,讓我體會到了:做什么事都要獨立,不要讓害怕影響了你。
童年是美好的,是燦爛的。轉身看一看,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個腳印,是我們成長的一點一滴,都是讓我受益匪淺的經歷。它們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二
四年級(下冊)教材教學了折線統(tǒng)計圖,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進一步提高統(tǒng)計能力,發(fā)展統(tǒng)計意識。
復式統(tǒng)計圖里一般同時表達兩組數據,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各反映一個內容,分別畫成兩條折線,便于人們根據折線的形態(tài)以及兩條折線的位置關系,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獲得需要的信息。例題和習題選擇寬廣的題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體會它的應用價值。
例題先用兩幅折線統(tǒng)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tǒng)計圖的回憶。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tǒng)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tǒng)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教材把兩幅折線統(tǒng)計圖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復式統(tǒng)計圖與單式統(tǒng)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三個問題,逐步教學復式統(tǒng)計圖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是識別復式統(tǒng)計圖中表示兩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線,引導學生看懂復式統(tǒng)計圖里的內容。在一幅統(tǒng)計圖里,用兩條折線表示兩組數據,為了便于區(qū)分,例題把一條折線畫成實線,另一條折線畫成虛線,用圖例說明兩條折線各表示哪組數據。教材沒有把這些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讓他們帶著“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一條折線”這個問題看統(tǒng)計圖,體會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這些知識,理解把兩條折線畫成不同形式的線的原因以及圖例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是比較兩個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與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復式統(tǒng)計圖上比較這些內容,不需要計算,只要觀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距離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離最遠,降水量相差最大。顯然,在復式統(tǒng)計圖上進行比較比在兩幅單式圖上比較方便得多。這是復式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也是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讓學生在活動和思考中獲得這些體驗,明白人們?yōu)槭裁粗谱鲝褪浇y(tǒng)計圖的道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三個問題是開放的,繼續(xù)利用統(tǒng)計圖里的信息,描述現象,提出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練習十三配合例題,看重進行三個方面的練習。
第1題和第6題都是畫圖練習,要根據統(tǒng)計表里的數據,在圖上描點、連線。在教學單式折線統(tǒng)計圖時,已經進行過這樣的練習。制作復式統(tǒng)計圖要注意兩點: 一是兩組數據要一組一組地在圖上畫出來。如第1題,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氣溫的點,并連成折線,再畫出表示最低氣溫的折線。如果兩組數據同時畫,容易發(fā)生錯誤。二是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要嚴格遵照圖例的規(guī)定畫,不能弄錯,更不允許別出心裁。如果第1題把表示最高氣溫的折線畫成虛線,最低氣溫的折線畫成實線,對照圖例,就鬧出一天里的最高氣溫低于最低氣溫的笑話。如果隨心所欲,把一條折線畫成紅色,另一條折線描成藍色,那么別人對照圖例,就無法分辨兩條折線各表示的數據。
統(tǒng)計活動不能停留在數據的獲得和呈現上,其價值更體現在對數據的利用上。關于這一點,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相當重視。本單元一如既往,第2、3題都是看圖回答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在統(tǒng)計圖里收集信息,比較數據,分析狀態(tài),作出判斷。這兩道題緊扣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特點: 一是比較同一時間的兩個數據的大小,如1999年我國固定電話的用戶比移動電話的用戶多,3年移動電話的用戶比固定電話的用戶多;二是從兩條折線的形態(tài)分析兩個事件在發(fā)展態(tài)勢上的差異。如表示移動電話用戶的折線明顯比固定電話用戶的折線陡,反映出1999年到3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比固定電話快。明園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家庭擁有電話機和計算機情況統(tǒng)計圖里,表示電話機數量的折線從1年起保持水平狀態(tài),反映出從這一年起各個家庭里都有電話機;表示計算機數量的折線從1年起逐漸變陡,反映從這一年起擁有計算機的家庭快速增多。
小學生的統(tǒng)計觀念是初步的,表現為對統(tǒng)計活動有興趣,能應用習得的統(tǒng)計知識開展統(tǒng)計活動,能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第4、5題為此而設計。第4題用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記錄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長變化情況。不僅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還鼓勵學生做一做這樣的實驗。綜合數學和自然兩門學科里的知識與活動,感受數學是人類活動的工具,是人們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一種語言。第5題是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記錄的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情況,其中有每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從逐漸上升到保持平穩(wěn),再到逐漸下降的過程信息,可以對這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時間、各個時刻的飛行高度進行比較,從而對它們的飛行情況進行。讓學生又一次感受統(tǒng)計能描述客觀世界里的一些現象。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三
1、在具體的統(tǒng)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統(tǒng)計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細心的好習慣。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讓學生經歷“復式統(tǒng)計表”產生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統(tǒng)計表必要性。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
目標解讀:
20xx版課程標準解讀提出:“了解在現實中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使學生樹立數據分析的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投入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將不僅僅學習一些必要地知識和方法,同時還將體會數據蘊含的信息,提高自己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后填入單式統(tǒng)計表,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借助復式統(tǒng)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tǒng)計的方法和意義。復式統(tǒng)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
教學重點: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經歷”復式統(tǒng)計表“產生的過程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
動畫課件,活動單,隨堂檢測單。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生暢談
教師提出問題:老師特別想知道我們全班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該怎么辦呢?
生:可以進行調查
教師提問: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調查呢?
預設:舉手表決統(tǒng)計數據,畫正字
預設:男女生分著調查。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tǒng)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tǒng)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調查,探究新知
1.自主調查收集整理數據
調查活動要求:先對男生做調查。
(1)找兩名女同學到前面來,兩個任務,第一全部負責統(tǒng)計數據,第二一個負責調查,一個負責記錄。
(2)男同學在心中選好自己喜歡的活動,當調查員說出你心中的活動時,請高高舉起你的右手,不準動,(每人限舉一次)
(3)在統(tǒng)計時全體同學保持安靜,全部坐好,同時其他同學同桌進行監(jiān)督看有沒有多舉或不舉情況。
用同樣的方法調查女同學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數據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對比分析,引發(fā)沖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這兩張表統(tǒng)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書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踢球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發(fā)沖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合并成一個表格
4、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師提出問題,我們這兩個表有相同的活動項目,怎么合并呢?
預設有的同學可能拉近兩個表的距離。教師出示這種情況這叫一個表嗎?教師動畫演示。請同學們思考:這兩個表相同的項目怎么辦?不同的地方又將怎么處理,最終將這男女同學不同的數據,同時在一張表中體現出來。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并。找同學到前面板演
(1)集體交流。
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合并的?
(2)教師動畫演示過程
(3)比較表格:這張統(tǒng)計表與合并前的統(tǒng)計表有什么不同?
合并前的只能體現一個項目的信息,合并后可以同時體現兩個統(tǒng)計項目的的信息。這樣看起來會更簡便。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復式統(tǒng)計表??梢酝瑫r體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統(tǒng)計項目的信息。
5、解讀信息,體驗優(yōu)勢。
認識表頭,從表頭可以看出一個表包含哪些項目。
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力親為調查統(tǒng)計的全過程,從復習學過的單式統(tǒng)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fā)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合并創(chuàng)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tǒng)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tǒng)計方法,培養(yǎng)數據分析觀念。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四)回顧課堂,暢談收獲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tǒng)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復式統(tǒng)計圖,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它嗎?
預設;學生可能沒見到過,教師提示在我們的教室里就有?
生課程表,還有值日表
教師: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在我們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1、 使學生經歷、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能回答簡單的問題,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理解復式統(tǒng)計表的表頭,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具準備:課件、統(tǒng)計圖表
教學過程: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復習8個復韻母和一個特殊韻母er,能區(qū)分ei、ie和ui、iu的發(fā)音和字形。
2、能熟練地掌握聲母與復韻母相拼的音節(jié)。
3、完成書上的練習。
教學準備:
投影儀、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比一比,記一記。
1、出示復韻母卡,抽學生讀。學生讀一張,老師往黑板上貼一張卡片。
2、請孩子們找一找,哪些復韻母長的像?哪些地方像,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3、齊讀復韻母ei、ie和ui、iu。
4、師總結過渡:孩子們順利闖過第一關,下面進入第二關。
(二)畫一畫,連一連。
1、為了能夠盡快找到智慧樹,我們的智慧娃娃也趕來給大家?guī)妨?,由于走地匆忙,他連自己的身上的幾個器官都忘帶了,請孩子們先和你的同桌拼一拼智慧娃娃忘帶的器官是什么。師在黑板上貼出音節(jié)卡,同桌的孩子拼一拼。
2、抽學生拼一拼音節(jié)。
3、請學生在書上將智慧娃娃的眉毛、鼻子、嘴巴、耳朵和頭發(fā)畫上去,并將這些器官和對應的音節(jié)用直線連起來。師巡視指導。
4、請幾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5、與學生一起訂正答案。
6、師總結過渡:孩子們幫智慧娃娃帶來了他的器官,他為了感謝我們,決定帶我們一起闖過第三關。
(三)讀一讀。
1、投影出示第二題的詞語。
2、同桌的孩子拼一拼,讀一讀。
3、檢查認讀情況。個別讀,小組讀,全班齊讀。
4、師總結過渡:恭喜孩子們,順利闖過第三關,下面進入最后一關。
(四)把字的序號寫在括號里。
1、投影出示第四題的生字,讓學生自由認讀。
2、出示字娃娃卡片抽讀,并將卡片貼到黑板上。
3、出示音節(jié)卡,抽學生拼讀,并將音節(jié)貼到黑板上對應的字娃娃后面。
4、完成書上第四題的練習,老師先示范第一個字的做法。
5、師巡視指導,在投影上訂正答案。
6、師總結過渡:孩子們真棒!闖過了最后一關,智慧樹出來了,孩子們請摘果子吃吧!
小黑板出示智慧樹,抽學生上臺摘果子:把會拼的音節(jié)摘下來,教全班孩子讀一讀。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六
本單元內容的選擇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以前學生學習一格代表一格單位統(tǒng)計基礎上學習的一格代表二個單位內容的編排,注意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學習一些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又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方法,認識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另外,所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通過學習新知識,學生會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并靈活運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的統(tǒng)計表。
一、基礎性目標:
2、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2格單位)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發(fā)展性目標:
2、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求知,能試著從統(tǒng)計圖中提出不同的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與同學的交流,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重點:1、掌握“以一當二”的表示方法,會畫條形統(tǒng)計圖;
2、根據條形統(tǒng)計圖、表提出并回答問題。
難點:掌握條形統(tǒng)計圖,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1、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代表2個單位)和統(tǒng)計表,因此,教師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選取素材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2、例1的教學。
例1是在前面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統(tǒng)計全班同學喜歡的動物卡片的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和方法,掌握隨機出現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認識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根據統(tǒng)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例1中各種數據的增加變化是隨機交替出現的,需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各種數據,使用畫“正”字就是經常使用而且又方便的方法,哪種數據增加1,就在那種數據的名稱下面加一劃。黑板上給出了同學們用畫“正”字的記錄方式進行統(tǒng)計,使學生體驗這種記錄方式的好處。例1給出了1格表示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標明了所統(tǒng)計事物的名稱、頻數范圍、單位名稱等;統(tǒng)計表中標明了所統(tǒng)計事物的名稱和數量名稱。使學生明確不用數方格,直接看每條對準的數就可以確定每種動物卡片的數量;至于比較大小,方法可以多種,可以通過數方格或計算來比較大小。
教學例1時,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最喜歡什么小動物?老師這里有4種動物卡片,請同學們每人選一張你自己最喜歡的。然后統(tǒng)計一下,看一看大家都喜歡什么小動物。同學們先說一說: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錄整理的數據?找?guī)讉€同學進行統(tǒng)計。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看例1的統(tǒng)計圖,與以前學過的統(tǒng)計圖比較一下,小組討論: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師再說明:有時由于數據較大,在畫統(tǒng)計圖時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個或者更大的數。然后讓學生把統(tǒng)計的數據在統(tǒng)計圖中涂上色表示出來,并回答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完成例1。教師再把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的意義及怎樣查找數據完整地小結一下。例1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3、關于練習二十二中一些習題的說明和教學建議。
第1題通過統(tǒng)計停車場每種車的數量,把解決問題和統(tǒng)計知識綜合進來,鞏固所學統(tǒng)計知識和解決問題,體驗怎樣收集信息。第2題讓學生通過數正字來收集信息。第3~5題具有一定的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讓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去調查收集數據,根據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問題。
教學時,第1題提示學生根據情境圖收集信息,然后把數據在統(tǒng)計圖表中表示出來,獨立回答問題。第3、5題需要全班同學合作完成,可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把數據收集上來,共同進行統(tǒng)計;然后獨立完成填表、提出并回答問題,要放手讓學生提出各種問題。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七
1、鞏固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熟練計算乘數中間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計算正確率與計算速度。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認真細致、有錯就改的態(tài)度。
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的乘法,熟練計算乘數中間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提高計算正確率與計算速度。
讓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積累一定的經驗。
補充題。
學生口算,再集體訂正,說一說乘數末尾有0的口算簡便方法。
1、出示:498×6303×2909×8398×7。
289×4210×3680×5709×5。
(1)學生先估計一下,他們的值大約是多少,再進行計算。
(2)指名學生進行板演。
(3)集體訂正。說說各是怎么進行計算的。特別指出:0乘以任何數都得0。
(4)指出:三位數乘以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2、完成p84第4題。
(1)學生估計并連線。
(2)指名說說你是怎么估計的?
(3)小結:將接近整百的數看成是整百進行估計,如果比整百大,則積比這個估計的結果大,反之,則小。
指名學生說說你的想法。
教師指導:把496×5看成500×5,原來是496個5,現在是500個5,多了4個5,因此多看了20,496×5的積應該比2500小20,是2480。
(5)你會用這樣的方法計算剩下的題目嗎?
3、p84第3題。
(1)學生進行計算。
(2)觀察上下一組題目,有什么發(fā)現?(指名學生說說)。
(3)你能舉出類似的題目嗎?
(4)教師舉例:120×12。
你會計算嗎?你能用剛才的這個知識進行計算嗎?
指名說說你的想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20×2×6或120×3×4。
你會計算嗎?(學生計算)。
(5)小結:看來我們可以將暫時不會的題目轉化成我們已經學會的知識進行解答。
(6)你能快速地回答:398×5×2的結果是多少嗎?
指名回答,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398×10=3980)。
(7)小結:我們可以將剛才的知識倒過來使用,將題目的計算簡便化。
1、完成4第5題。
(1)讀題,理解題意:“來回”是什么意思?要求學生實地模擬一下,強化對“來回”的認識。
(2)解題。說說不同的解題方法,強調這樣列式的含義。
2、完成p84第6題。
(1)學生讀題,并說說題目的意思。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學生根據分析列出式子。
(3)學生看著式子先估計一下,并重點說說你為什么這么估計。再進行解答,同時進行驗證。
通過練習,你又有什么收獲?
復習第2、5題。
496×5500×5。
496個5500個5。
這部分內容主要復習本單元教學的乘法計算以及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1~4題依次復習口算、筆算和估算。第1題讓學生口算的題目包括整百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以及不進位的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第2題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計算和比較,自覺整理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體會根據題目的不同特點合理進行計算的必要性。第2題通過題組對比,讓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結合律,加深對乘法運算方法的理解,不斷提高計算乘法的能力和水平。第4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估算三位數乘一位數時,通??梢园讶粩悼醋飨鄳恼贁?,再應用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得出積大約是多少。第5、6題都是用學過的乘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時,需要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正確理解題意。
本課繼續(xù)復習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筆算和估算。我認為讓學生在計算前養(yǎng)成先估算的好習慣,可以對自己的計算結果作初步的檢驗。今天所練習的估算,除了要估算積是幾位數外,還在估算的基礎上,補充新的計算方法,可以將計算簡便化。對于一個數連續(xù)乘兩個數,可以將后面兩個乘數先乘,再與第一個乘數相乘,當然,反之是兩數相乘,可以將其中一個數寫成兩數相成,分別與第一個乘數相乘,也就是以后所要學習的乘法結合率。這一練習的處理,是先讓學生按照原來的計算順序計算,再進行比較,很多學生都能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并將學生的發(fā)現用題目的形式利用起來,讓學生覺得這種規(guī)律能給他們帶來方便。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估算的策略與方法。
口算時,我讓學生說一說像500×6這樣的算式如何口算,學生大部分都是先想5×6=30,再想500×6=3000的。第3題是一道比較好的練習題,學生通過觀察和計算105×2×4和105×8這兩個算式,可以知道由于2×4=8,所以這兩個算式的得數肯定是一樣的,通過比較,學生感受到要算105×2×4的結果先算105×8會比較簡單方便,于是我讓學生馬上說出398×5×2的結果,學生說出先算5×2=10,然后算398×10=3980。第5題主要讓學生知道“來回”的意思,并且明確在50米長的游泳池游4個來回表示要算8個50米。第6題是一題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首先讓學生弄明白小華和小蕓每天走了幾個來回,然后讓學生列豎式并估算,最后讓學生算出精確答案。由于估算出來的結果都是約等于1600米,有的學生就不知道到底怎樣比較了。
本課主要是對整百數乘一位數口算以及筆算的鞏固練習,并且利用估算的方法來驗算筆算,本次練習中的第3題重點讓學生結合具體的計算和比較,體會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練習還安排了5、6兩題解決實際問題,重要幫助學生理解一個來回的實際意義,通過講解、演示,利用對一個來回含義的理解,學生基本能獨立解題。
本課繼續(xù)復習三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估算以及筆算。第1題讓學生快速的口算,其中選了一個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讓學生說說是怎么口算的;然后出示幾道普通的和特殊的(乘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先讓學生估算乘積大約是多少,再計算,幫學生鞏固了一下估算的方法以及筆算時要注意的地方;第3題是通過計算和比較,讓學生再次體會每組兩道算式之間的內在聯系,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我補充了一道120×12,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的算一下,雖然三位數乘兩位數學生還沒學,但根據我們所學的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從而想到,0先不參與運算,所以可以先算12×12,最后添0。12×12可以寫成12×2×6或12×3×4。第5、6題,最主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來回”的的意思,題目就迎刃而解了。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八
統(tǒng)計是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隨機現象的方法。就本單元來說,各種動物的只數、各種花的朵數、喜歡幾種水果的人數都是數據,這些數據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現象中。收集、整理數據,并用圖或表的形式呈現,對這些事件和現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準確。安排本單元教學,就是讓學生參加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活動,感受數據的意義和統(tǒng)計的功能。
本單元教學的統(tǒng)計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整理數據,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教材安排了三個統(tǒng)計內容,以突出統(tǒng)計活動的全過程為編寫主線。
學生有沒有統(tǒng)計的熱情,能不能主動應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很大程度上受需要的影響。有統(tǒng)計的需要,就會積極介入;沒有統(tǒng)計的需要,就不會自覺參與。教材編寫十分注意這一點。
例題呈現了許多動物到大象家做客的場景,各種動物混雜在一起,不容易看清有幾種動物,更不容易看清各種動物的只數。為了知道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需要理一理。有些動物手捧鮮花,花的顏色不盡相同,為了知道每種顏色花的朵數,需要分顏色排一排。為了知道學生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需要統(tǒng)計。教材為教學提供了條件,教學要盡力營造這些需要,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學生有了統(tǒng)計愿望,就會主動地分類、計數、比較。為了讓學生學到初步的統(tǒng)計知識,學會簡單的統(tǒng)計方法,教材不失時機給予指導。
(1)整齊地排列成象形圖。為了知道狗、猴、豬的數量,學生很可能在情境圖上看和數,雖然能得到數據,但離統(tǒng)計的要求還有距離。教材里把三種動物從下往上、縱橫對齊著排列的圖畫,讓學生體會這樣整理能防止遺漏和重復,能讓人一眼就看清楚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先分類排列,再數個數。
把附頁里的花分顏色排一排,留給學生多樣化的空間??梢园搭伾珯M著排,也可以豎著排;各種顏色的次序,可以從多到少地排,也可以從少到多地排,還可以不考慮數量多少隨意排。
(2)填表呈現數據。象形圖把各種物體分類排列,每種物體有幾個還需要數。如果把數據都寫出來就方便了,表格是表達數據的一種方式。例題的前半部分,三種動物的象形圖下面寫出只數,讓學生知道獲得數據是統(tǒng)計的一項任務。例題的后半部分,把各種顏色花的朵數填入表格,讓學生知道表達數據是統(tǒng)計的一件工作。
(3)通過調查獲得資料。例題里的統(tǒng)計活動,是把已有的資料(各種動物、各種花)加工整理。想想做做增加了統(tǒng)計活動的內容,首先調查每人最喜歡吃的水果,獲得資料,然后分類計數。教材為學生設計了調查獲取資料的方法: 在附頁中剪一個自己最愛吃的水果并集中起來。這種方法便于操作。
獲得數據不是統(tǒng)計的最終目的,制作圖表不是統(tǒng)計教學的惟一任務。分析研究數據,掌握事物的主要情況,把握現象的發(fā)展態(tài)勢,才體現出統(tǒng)計的價值。例題的前后兩部分都問學生你知道了什么,這是引導他們利用圖、表里的數據進行思考。學生的回答大致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說出各類物體的數量,如來了4只小狗,帶來5朵紅花另一種是對數量進行比較或綜合,如來的猴最多、豬最少,豬比狗的數量少1,紅花和黃花一共有8朵從本質上講,兩種回答的差別在于對統(tǒng)計獲得的數據的利用程度。前一種回答是重要的,后一種回答更有意義。要在肯定前一種回答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對數據進行有意義的再加工,進行較深層次的思考。
想想做做用數據反映小組里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的情況后,可以以怎樣為小組里的同學買水果為話題,組織學生議論,體會怎樣利用統(tǒng)計獲得的數據。
另外,教學本單元時還要注意兩點: 一是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是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順序不能顛倒。如果先數出各種動物的個數,再進行排列,看圖填數就沒有意義了。二是不要出現象形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等名詞,更不要講圖表的構造。經歷統(tǒng)計過程,感受統(tǒng)計思想是教學的重點。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十九
1、背誦課文《登鸛雀樓》,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
區(qū)分:人入盡近進登燈木目。
2、背誦課文《青松》,掌握“挺”的書寫筆順。
練習:選字填空花化話。
雪說()()別文()紅()()瓣。
結潔。
清()()冰()論()白()凈。
寫出句中帶點詞的反義詞:
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場大雪,地上、房子上都白了。()()。
這條大路筆直的通向前方。()()。
3、齊讀《小動物過冬》,復習生字詞語,注意:暖、商的書寫,了解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練習:給本課的生字按字母表的順序排列。
4、齊讀課文《美麗的丹頂鶴》,復習生字詞,正確背誦課文,注意傳、卻、論的書寫。
比一比,再組詞:搖()傳()引()虎()。
遙()轉()張()慮()。
把句子中畫線的部分換成一個成語:
沒有憂愁,沒有煩惱,我們快樂的成長.()。
下課了,我們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到操場上去放風箏。()。
洪水讓老百姓沒有家可以回去了。()。
第七單元統(tǒng)計的教案篇二十
教科書第80~81頁的例3、例4,“練一練”和練習十六的第2、3題。
擇合適的統(tǒng)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整體特征。
2.使學生在初步理解中位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據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作用,感受與同學交流的意義和樂趣,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初步理解中位數的意義。
能跟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
:多媒體
1.出示例3:四年級一班9個男生1分鐘跳繩成績記錄單。
觀察數據,說說你對這組數據的看法。
2.討論:你認為7號男生的成績在這組同學中處于什么位置?
小結:可以先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用7號男生的成績與平均數進行比較;也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把這組男生的成績重新排一排,看7號男生的成績排在第幾名。
為什么7號男生跳的下數比平均數少,成績還排在第三名?你認為用平均數代表這組
男生跳繩的整體水平合適嗎?
為了更好地表示這組數據的整體特征,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統(tǒng)計量――中位數。(板書)
1.你能把這組數據按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重新排一排嗎?
引導:這組數據一共有幾個?處于正中間位置的是哪個數據?
“102”的前面有幾個數據?后面呢?
指出:這組數據中,正中間的一個數是102,102是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把7號男生的成績與中位數比較,你覺得該生的成績怎么樣?
2.你認為用中位數表示這組數據的整體特征合適,還是用平均數表示合適?學生交流。
3.出示例4:四年級一班10個女生1分鐘跳繩成績記錄單。
你會求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嗎?試一試。
1.指導完成“練一練”
各自求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討論:用哪個統(tǒng)計量代表這組同學家庭住房的整體水平比較合適?為什么?
思考:這組數據的平均數為什么會比中位數低得多?
2.指導完成練習十六第2題
分別算出八架飛機飛行時間的平均數和中位數。
討論:用哪個數據代表這八架飛機飛行時間比較合適?
3.練習十六第3題
分別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討論:你認為用哪個數據代表這個公司員工3月工資的實際情況比較合適?
誰愿意總結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們的收獲是什么?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yè)
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617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