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說課稿(匯總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07:33:21
楞次定律說課稿(匯總23篇)
時間:2023-12-06 07:33:21     小編:紫衣夢

經濟是社會資源分配和利益協(xié)調的學科,關系到社會的繁榮和穩(wěn)定。分析原因是總結文章中分析某個問題產生原因的關鍵步驟。以下是一些總結文章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供你參考。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一

1、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本節(jié)教學的主體為學生,通過學生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總結歸納結論,教師只起組織和引導的作用,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而且也提升了學生的實驗分析技能,以及歸納總結和邏輯思維能力。

2、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flash演示最能直觀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現(xiàn)象,通過它我們不但看到一些宏觀現(xiàn)象,對定律微觀本質的分析也非常形象,教師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生動形象地展示兩磁場間“阻礙”作用,不僅突出本節(jié)的重點,還突破了難點,使學生對定律有一個深刻理解,生動的記憶,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采用類比教學變抽象為具體: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對于楞次定律這一類字數(shù)少但難理解和記憶內容,教師在師生得出定律之后,將定律概括成“增反減同”四個字,方便了學生理解和記憶,之后又做個擬人化的比喻,將感應電流比喻成一個專門與“父母”“對著干”的“壞孩子”,不僅將抽象的內容生動具體化,還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

4、注重德育滲透:本節(jié)課講授的楞次定律是從實驗分析開始,歸納概括出初步結論后,再用實驗來驗證,不僅體現(xiàn)物理學科是實驗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還符合辯證法中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驗中去的認識規(guī)律,達到對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5.不足之處。

在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的時候,對課堂的控制和對學生思維導向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準備不是很充分,平時還要加強課前準備,對做習題,做到見多識廣;此外,語言雖然幽默風趣,但還不夠精煉,這個要平時多聽課,多學習。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二

本節(jié)課教師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托,整節(jié)課是一個開放的,激情的課堂,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課堂上教師注重向學生傳導一個理念:物理要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滲透中考的考點,李老師教態(tài)自然,富有激情。

(1)新課導入。

本節(jié)課是電學的重點,也是中考的熱點,李老師本節(jié)課的引入是讓學生通過回憶上節(jié)課的兩個結論:電阻一定時,導體兩端的電壓跟導體中的電流成正比;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電阻成反比,然后告訴學生歐姆定律的內容實質就是兩個結論的綜合。這樣引入既讓學生回憶了上節(jié)課的內容,同時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了大致了解。

(2)教學過程。

李老師教學思路清晰,基本功扎實,

教學方法新穎,不按部就班,課本上對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阻規(guī)律講解可能比較籠統(tǒng),但是李老師在處理串并聯(lián)電路電阻規(guī)律時是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和電流規(guī)律,通過數(shù)學推導的方式把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阻規(guī)律一步步給學生展示出來。在整個推導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串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和電流規(guī)律。

所以對學生整個電學學習非常有好處。

在整個過程中,李老師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和電壓規(guī)律,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不斷歸納總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也大大提高。

(3)講解規(guī)范。李老師在講解例題時,對做題步驟、公式及數(shù)據(jù)代入、單位問題,科學記數(shù)等方面,做了詳細說明,給學生建立了一套規(guī)范的做題思路和答題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理性思維。

(4)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物理課堂是動態(tài)的課堂,李老師能夠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僅能夠對本節(jié)課內容進行補充,而且能夠加大課堂容量,如李老師在推導串并聯(lián)電路電阻規(guī)律時,直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即直觀,又條例清晰,本節(jié)課也因此而生動。

(1)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突破難點,注意易錯點。

如課本上的歐姆定律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這個結論實質是有條件的,隱含在其中,如果教師沒有強調的話,學生很容易犯錯。

(2)課堂上應該注意分層教學,本節(jié)課李老師可能關注的更多的是基礎相對教好的學生,對基礎薄弱的學生不太關注,所以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到學生的差別,在教學設計時充分分析學情,只有讓更多的學生愿意學物理,我們的課堂才能綻放光芒,才能談得上精彩。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三

高中物理電磁學是由電場,電路,磁場,電磁感應和交流電五部分組成。其中電場,電路,磁場等相關知識是進一步認識電磁感應本質的基礎,同時,電磁感應知識又是認識交變電流的起點,因此,《電磁感應》是電磁學中承上啟下的一章,是電磁學中的重點。

2、教材的結構和特點。

本章教材從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到進一步認識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最后是感應電動勢在實際中的應用,全章以"磁通量的變化及變化率"為核心線索貫穿始終,結構非常嚴謹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多個實驗事實為基礎,讓學生首先有感性認識,再通過理論分析總結出規(guī)律,從而形成理性認識。這恰好為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學生要通過實驗來探究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及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規(guī)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國物理學家楞次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后總結出來的,它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普遍適用的法則,因此,楞次定律是電磁感應一章中的重點和難點。

3、本節(jié)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教學大綱對楞次定律的知識要求是"b"級。其次,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沒有直接表述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

(2)學生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qū),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楞次定律的應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這節(jié)課不單是為了使學生知道實驗的結論和規(guī)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結論和規(guī)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學重心要從結論的學習上轉移到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的學習,以及形成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所用的方法的學習中。因此,我從以下三個方面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3)通過實驗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收集,處理信息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通過科學探究之后,使學生學會依照物理事實,運用邏輯判斷來確立物理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樹立把物理事實作為依據(jù)的觀念,形成根據(jù)證據(jù),邏輯和現(xiàn)有知識進行科學解釋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究熱情,使學生具有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是和他們在學習中的相關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的。要發(fā)展某種能力,就必須經歷相應的學習過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實驗中經歷獨立地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的過程,才能發(fā)展學生收集,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的能力。而物理實驗功能的體現(xiàn),不僅僅在于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只有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對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科學實驗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楞次定律是來源于實驗中的探究。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因而知識與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進行強制性的灌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出來的。探究式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人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通過前幾節(jié)的實驗探究出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及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guī)律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進一步學習感應電動勢的方向應該有一定的興趣和熱情,且有一定的實驗基礎,因此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我變單純的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小組的探究實驗,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按照新課標中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進行實驗探究。達到"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方法讓學生自主確定,實驗由學生自主設計,證據(jù)讓學生自己收集,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結論讓學生自己得出,最后問題由學生自主解決"的目的。

1、計算機,大屏幕投影;

2、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干電池,靈敏電流計。

1、引入新課,提出問題;

2、啟發(fā)猜想,問題假設;

3、明確目的,制定計劃;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5、評估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

6、引導中介,深入探究;

7、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8、歸納綜合,總結規(guī)律;

9、基本練習,體驗成功;

10、得出方法,靈活運用;

11、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1、評估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

感應電流方向。

磁鐵磁場方向。

感應電流磁場方向。

b感和b鐵方向關系。

甲圖。

乙圖。

丙圖。

丁圖。

如圖一所示,是以往授課時的表格,學生只是按要求直接填寫。我想,怎么事先就知道表中要列一個"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怎么事先就知道要比較b感和b鐵的方向的關系呢學生會自發(fā)的想到嗎,我以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啟發(fā)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結構。于是,我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重新設計成下面的表格,如圖二所示。

感應電流方向。

磁通量的變化。

磁鐵磁場方向。

甲圖。

逆時針。

增多。

向下。

乙圖。

順時針。

增多。

向上。

丙圖。

順時針。

減少。

向下。

丁圖。

逆時針。

減少。

向上。

(圖二)。

2、引導中介,深入探究。

當學生通過實驗填寫結果后,會發(fā)現(xiàn),僅僅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不能概括出感應電流與磁通量的變化的關系,在學生苦思冥想,急于尋找方法的時候,這時,我適時點撥,可不可以找一個中介做一個橋梁,這個中介是什么學生很自然會想到是: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于是,得到下表中的結果。如圖三所示。

感應電流方向。

磁通量的變化。

磁鐵磁場方向。

感應電流的。

磁場方向。

甲圖。

逆時針。

增加。

向下。

向上。

乙圖。

順時針。

向上。

向下。

丙圖。

順時針。

減少。

向下。

向下。

丁圖。

逆時針。

向上。

向上。

通過以上教學設計,使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與認識的內在聯(lián)系過程,以促使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3、得出方法,靈活運用。

楞次定律沒有直接給出感應電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原則,給出了確定感應電流的程序,學生通過基本練習,親自體會并總結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老師對學生的總結給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按照新課標教材把這個程序繪畫成形象,直觀的方框圖(如圖四所示)。在此基礎之上,我啟發(fā)學生:這個方框圖不僅是概括了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思路,同時它描述了三個量的關系,同學們知道是哪三個嗎學生回答后我給出了一個逆向應用楞次定律的習題。

1、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的關系。

2、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四

楞次定律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是電磁學中的重要定律,一個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一個判定感應電動勢的大小,二者前后關聯(lián),映襯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規(guī)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教材指明了教學的方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實驗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探究物理規(guī)律。但在探究的細節(jié)和過程上,留給了教師和學生廣闊的思考和設計空間,有助與激發(fā)新思維,發(fā)現(xiàn)新方法,提出新問題,得出新結論,體現(xiàn)新課程。

從教材內容來看,楞次定律將學生知識范圍內有關“場”的概念從“靜態(tài)場”過渡到“動態(tài)場”,而且它涉及的物理量多,關系復雜,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楞次定律是電磁學的`一個重要規(guī)律,對學生而言是以后分析和解決電磁學問題的理論基礎,在高考試題中常以綜合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要求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

二、學情分析。

(一)知識層面。

學生已從第二節(jié)課的學習中掌握了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學生通過電場、電流、磁場部分的學習,已經認識到了電流也能產生磁場,并能熟練利用安培定則來判定通電線圈和螺線管的磁場方向。但是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時仍存在幾個難點: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多,關系復雜。易導致學生思維混亂,影響學生對該定律的理解。

(二)能力層面。

學生已從第二節(jié)課的學習中掌握了實驗的思路及操作方法,具備了實驗探究能力,此時探究感應電流方向的時機已成熟。但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強,而高中二年級的大多數(shù)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并不高,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判斷、分析、推理也常常表現(xiàn)出相當?shù)闹饔^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以,本節(jié)課力圖通過學生自己的合作探究,總結出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所遵守的一般規(guī)則。

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特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三、教學目標。

(一)科學思維。

通過實驗探究得出感應電流與磁通量變化的關系,并會敘述楞次定律的內容。

通過實驗過程的回放分析,體會楞次定律內容中“阻礙”二字的含義,感受“磁通量變化”的方式和途徑,能夠用因果關系和矛盾論的辨正觀點認識楞次定律。

(二)科學探究。

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實驗設計,實驗準備,實驗過程,總結規(guī)律,對規(guī)律的驗證幾個步驟。旨在帶領學生重演科學發(fā)展之路,體會科學探究的過程,感知物理科學探究過程的美妙性。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理解能力等是這節(jié)課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

(三)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認識到物理研究是建立在觀察和實驗基礎上的一項創(chuàng)造性工作,物理研究是一種對自然現(xiàn)象進行抽象和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感應電流激發(fā)的磁場與原來磁場之間的關系。

2、定律內容表述中阻礙二字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選擇。

(一)教法介紹。

現(xiàn)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本課采用物理實驗,巧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動機,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探索實驗和老師的情景演示強化動機,讓學生體會探索、發(fā)現(xiàn)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后再通過物理游戲保持動機,讓學生體會收獲與成功的喜悅,并把這種情感帶到以后的學習中去。

對來源于觀察實驗的知識運用歸納法進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規(guī)律是本課的突出教學方法。本課教學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使學生再一次領略到物理知識的邏輯性和嚴整性,從而發(fā)現(xiàn)物理世界的“美”。

科學探究部分。

1、實驗引入,提出問題;2、提出猜想假設;3、設計實驗;實驗準備;5、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6、總結規(guī)律。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五

這節(jié)課,我嘗試的探究課強調的是學生的一種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具體到探究課的設計,我在強調“過程性”的前提下總體上把握好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1、激發(fā)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構建情景,引出問題,用復習已有的知識或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事件引出問題進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產生強烈的求知沖動:“我想要學習?!?/p>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我讓學生在實踐中努力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尋求規(guī)律。強調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才能創(chuàng)新,讓學生“參與”,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手段去了解、學習許多新的知識,并在課堂上向老師發(fā)問。這一來,教師做起來就難多了。但是再難,也要給學生這個機會。今天我們教師確應具有轉換自身角色的緊迫感。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交流,共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參與、全面發(fā)展。

3、促使學生用心體驗。

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努力運用假設猜測、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去獲取知識,更去體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這種體驗的不斷沉積,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出他們一種能力——學力。當然,僅僅強調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的參與,一堂課或許也會非常熱鬧,但熱鬧的下面卻可能會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我想說:參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實實在在地體驗過程才是探究課所要達到的更高境界。當然,在這里還要再次強調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參與體驗中,將學生動手實驗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將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認識——實驗結果可信,媒體演示直觀,讓學生能夠更熱情地參與,同時更真切地體驗,以此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之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4、激勵學生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后不斷探索。

當然在這節(jié)公開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上,要放在能激發(f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上;在知識模塊的時間安排上還要更合理些;在課堂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摸索。而且我覺得在探究過程中,關鍵還在于體現(xiàn)其“重過程”的核心要求。還要應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大膽地放開,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快樂與艱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力。

總之,我覺得探究課中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為依存。同時各環(huán)節(jié)又都有其追尋的目標,有新意;學生參與講究“全”:要讓全體學生參與,更要讓每一位學生全方位的參與;用心體驗強調“細”:要慢,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要引導學生仔細,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同樣重要;獲取規(guī)律后力求“變”:既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規(guī)律,更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這四個字“新、全、細、變”或許就是探究課眾多模式當中的一種了。

楞次定律公式:e=vbl(v為桿在磁場中移動的速度)。

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還可表述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反抗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

楞次定律(lenz'slaw)是一條電磁學的定律,可以用來判斷由電磁感應而產生的電動勢的方向。它是由俄國物理學家海因里?!だ愦?heinrichfriedrichlenz)在1834年發(fā)現(xiàn)的。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電磁感應現(xiàn)象中的具體體現(xiàn)。

正如勒夏特列原理是化學領域的慣性定理,楞次定律正是電磁領域的慣性定理。勒夏特列原理、牛頓第一定律、楞次定律在本質上一樣的,同屬慣性定律,同樣社會領域也存在慣性定理。這再一次印證了馬克思關于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論斷。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六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過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明。

本節(jié)主要目的是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教材是從感應電流的磁場與磁通量的變化之間的關系來描述感應電流的方向的。

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沒有直接表述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2)學生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qū),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楞次定律的應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3、能用右手定則判斷導線切割磁感線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

1)通過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分析論證能力。

2)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的科學思想方法。

1)通過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體會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法: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討論中突破難點。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如下設計:

1、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我是通過演示實驗引入新課的:螺旋管連電流計,演示條形磁鐵n極插入和拔出時,電流計偏轉方向不同?說明感應電流方向不同,由此過渡到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產生的感應電流的方向有什么規(guī)律呢?”

2、新課教學。

接下來我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去做:(板書)實驗探究-楞次定律-應用。

實驗探究:

器材:一節(jié)干電池、一個15—20千歐的電阻、螺旋管、電流計、條形磁鐵、導線。

一、要讓學生清楚電流表的指針的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將電流表與一個電阻為15—20千歐的電阻串聯(lián)后,接到一節(jié)電池上,觀察電流表的指針的偏轉方向,確定電流表的指針偏轉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

二、了解螺旋管線圈的繞向。

接下來就是進行分組實驗。

實驗中,我要求學生研究當把條形磁鐵n極插入、拔出線圈,條形磁鐵s極插入、拔出線圈,這4種情況下感應電流的產生方向,要求學生認真地將觀察結果并記錄。

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時,要突出線圈的磁場方向和磁通量的變化的關系。讓學生分清原磁場的方向、原磁場的磁通量的變化、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實驗的結果,這一切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強,學生初學時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義,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結合實例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礙”的含義?!白璧K”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緩了原磁通的變化,電路中的磁通量還是在變化的.例如:當原磁通量增加時,雖有感應電流的磁場的阻礙,磁通量還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點而已.實質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礙”二字,指的是“反抗著產生感應電流的那個原因.”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講解、總結,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楞次定律的理解。

我首先講清了判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四步走).。

(1)明確原磁場的方向;

(2)明確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還是減少;

(3)根據(jù)楞次定律,判定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利用安培定則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通過這個例題給出右手定則----判斷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判斷方法.當感應電流是由于導體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線而產生時,用右手定則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更為直接和方便。

設計意圖:通過老師講解和學生的體會,確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詳細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驟,在學生學習的初期,這是很必要的。

設計適量的練習題,并且將練習題分為a、b兩組供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讓學生概括總結本節(jié)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作業(yè)布置要有針對性,梯度。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總結,真正達到了檢驗學生課堂效果的目的。

作業(yè)課后2、3、4題;

板書設計我分兩部分,主板書寫在左側,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主干知識,副板書在右側,主要畫用來輔助說明的草圖。

通過以上的過程設計我預計可達到以下效果。

1.能夠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

2.能夠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發(fā)展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變規(guī)律的傳授過程為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能夠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當然本節(jié)課的設計還存在著許多的缺點和不足,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七

即磁通量變化 感應電流 感應電流磁場 磁通量變化。

楞次定律的內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為磁通量變化。

楞次定律是判斷感應電動勢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過感應電流方向來表述的。按照這個定律,感應電流只能采取這樣一個方向,在這個方向下的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一定是阻礙引起這個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的變化。我們把“引起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簡單表達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所謂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是指:當原磁通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或磁通)與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礙它的增加;當原磁通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礙它的減少。從這里可以看出,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通的關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關鍵。要注意理解“阻礙”和“變化”這四個字,不能把“阻礙”理解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應電流的磁場只能阻礙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還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礙理解為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通過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來達到“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即減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這樣一個物理過程:原磁通變化時( 原變),產生感應電流(i感),這是屬于電磁感應的條件問題;感應電流一經產生就在其周圍空間激發(fā)磁場( 感),這就是電流的.磁效應問題;而且i感的方向就決定了 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則判定); 感阻礙 原的變化——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可以用圖表理順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要反抗(或阻礙)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種可能的過程使磁通量的變化受到阻礙,閉合電路就會努力實現(xiàn)這種過程:

(1)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原始表速);

(3)使線圈面積有擴大或縮小的趨勢;

(4)阻礙原電流的變化(自感現(xiàn)象)。

利用上述規(guī)律分析問題可獨辟蹊徑,達到快速準確的效果。如圖1所示,在o點懸掛一輕質導線環(huán),拿一條形磁鐵沿導線環(huán)的軸線方向突然向環(huán)內插入,判斷在插入過程中導環(huán)如何運動。若按常規(guī)方法,應先由楞次定律 判斷出環(huán)內感應電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則確定環(huán)形電流對應的磁極,由磁極的相互作用確定導線環(huán)的運動方向。若直接從感應電流的效果來分析:條形磁鐵向環(huán)內插入過程中,環(huán)內磁通量增加,環(huán)內感應電流的效果將阻礙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減小的方向運動。因此環(huán)將向右擺動。顯然,用第二種方法判斷更簡捷。

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具體步驟:

(1)查明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2)根據(jù)楞次定律中的“阻礙”確定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

(3)由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用安培表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運動切割產生感應電流是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的特例,所以判定電流方向的右手定則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則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況下,不如用右手定則判定的方便簡單。反過來,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則都能判定出來。如圖2所示,閉合圖形導線中的磁場逐漸增強,因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則就難以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要注意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應用的區(qū)別,兩個定則的應用可簡單總結為:“因電而動”用右手,“因動而電”用右手,因果關系不可混淆。

物理網(wǎng)小編為大家提供的17年高考物理第一輪備考楞次定律知識點就到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豐富自己,鍛煉自己。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八

首先是對教材的分析,《電磁感應》是高中物理電磁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章,這一章主要從兩方面探究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規(guī)律,分別得出了兩條定律,一個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另一個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來將要學習的自感、互感等現(xiàn)象及其應用,也是以這兩條定律為基礎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電磁學的重點。

以下是我依據(jù)物理課程標準和本節(jié)課的特點,并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3、通過探索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通過科學探究之后,使學生學會依照物理事實、運用邏輯判斷來確立物理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究楞次定律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并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探究楞次定律的過程和對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要想實現(xiàn)教學目標,必須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下面進入我的第二部分――學生分析。

學生前面剛剛學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時,來研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是一個自然的過度,不會產生學習障礙。但是,對學生來說,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還存在著幾個難點:從“靜態(tài)場”到“動態(tài)場”的飛躍,物理量多,關系比較復雜,這些都增加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強,而大多數(shù)高二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不高,這也使得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時往往感到比較吃力。

針對以上這些情況,我設制了“兩步走”的教學方案:

第二步,運用講解法,并結合學生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探討應用“楞次定律”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

下面我詳細介紹一下我的教學程序設計。共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展示情景,提出問題。

通過演示實驗,以及補充的相關知識,讓學生認識到,磁通量增大和減小時,感應電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問: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呢?這個問題也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學生分組討論。

通過討論,學生可能會猜想出磁通量的變化、原磁場的方向等一些因素,這時,并不急于給出答案,而是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自己動手設計實驗。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討論猜想,設計實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開始,很多學生可能會感到無從下手,所以,我認為此時給予適當?shù)囊龑潜匾?,這是我設制的幾個小問題,作為引導:

這樣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通過同組幾個同學的討論,完全可以創(chuàng)制出自己的實驗方案。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我會適時在設計的合理性,儀器的選用、使用等方面給學生適當?shù)妮o導,并建議學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時做好實驗記錄。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分析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楞次定律。

首先,我將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匯總起來,制成表格,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全班學生。如果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這個因素,那么,我將請這組同學來介紹以下他們的思路,并給予表揚。

如果學生都沒有考慮到這個因素,那么,先由學生來分析匯總的實驗結果,這時,學生可能很難建立各物理量之間的聯(lián)系。我將適時點撥:根據(jù)安培定則,我們可不可以換個角度,用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的方向代替感應電流的方向,再來分析。

這時,一經分析,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變時,感應電流的方向與原磁場方向的關系。

接著引導學生對這個規(guī)律進行抽象概括,并給出適當?shù)脑u價。

給出楞次定律的具體描述,并介紹有關楞次的背景資料。

這個過程中,因為學生親自經歷了“發(fā)現(xiàn)”楞次定律的過程,所以,雖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

第四環(huán)節(jié),對“阻礙”的含義從三個角度進行歸納,深化學生的理解。

然后,進行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聯(lián)系,遷移應用。師生共同討論應用楞次定律解決問題的步驟。我提供一個思路作為參考。

最后是課堂小結及學生自評。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焦耳定律。我將從以下五個部分進行闡述。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我把學情分析作為本次說課的第一部分。

在心理方面:九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對物理實驗較感興趣。但缺乏理性思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觀察能力有待提高。知識能力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歐姆定律,電能、電功率知識。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這些都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提供了基礎。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一名教師不僅要備好學生,更要備好教材。下面我將從內容定位和教學重難點來對教材進行分析。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電能和熱能轉換中的體現(xiàn),在整個初中物理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從本章結構來看,電與熱是對電能、電功率的應用總結,也是從電熱角度認識安全用電的理論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電熱利用和防止的內容,很貼近學生生活,充分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

根據(jù)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電流熱效應的影響因素,焦耳定律的理解。教學難點為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并分析得出電流熱效應的影響因素。

為加深學生對電流熱效應影響因素的認識,通過探究實驗得出決定性的'結論,給出焦耳定律后,再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物理公式進行推導,以此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合作進行探究的方式來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根據(jù)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道電流的熱效應,知道焦耳定律的內容,并能用焦耳定律說明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

2、通過探究,知道電流的熱效應與哪些因素有關。體會物理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3、通過交流和討論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和意識。

4、知道利用和防止電熱的場合和方法。

5、通過電熱的利用和防止知識的學習,認識科學是有用的。

如何將教學活動進行的輕松,有效,教法學法的選擇是關鍵。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打算運用如下4種教法:

本節(jié)課探究的問題是:在電流相同時,電能轉化成熱能的功率跟電阻有什么關系,這里我將采取了探究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提出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等,教學中完全遵循科學探究的步驟,采取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首先是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很愿意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一系列探究,或者說這樣能迎合學生心理,其次采用探究教學法,教學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學總體思路明析。當然在探究教學中,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而應有所側重,提出問題和進行實驗設計是本次探究實驗應側重的兩個環(huán)節(jié)。

演示實驗好處是形象、直觀,能快速切入主題,深受學生歡迎。同時演示實驗也可揭露事物的來龍去脈,引發(fā)學生思考等。電流的熱效應學生是有生活體驗的,教師若能把學生的生活體驗搬到課堂來,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那么學生將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欲望將有所提高。此外,電流相同時,電流產生熱的功率跟什么有關,這個本節(jié)課將要探究的問題如果要學生提出來,簡直太難了,怎么辦呢?要解決這個矛盾,最好的辦法是借助實驗演示。當然教師還要運用巧妙的語言進行啟發(fā)和引導。

談話就是坦誠地面對面的交流,本節(jié)課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需要談話,實驗探究需要談話,學生自我展示需要說話,課堂探究需要談話,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談話教學法,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民主的課堂氣氛,符合新課程倡導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fā)展的教學理念。

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中為完成共同任務,從而形成一種協(xié)作互助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探究電流相等時,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的功率跟電阻有什么關系,探究過程涉及幾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群策群力,因此很有必要形成合作小組進行協(xié)作學習,同時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學會傾聽,學會尊重。

本節(jié)課可設為如下五大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誘導思維。

2、師生互動,全員探究。

3、分析推理,規(guī)律應用。

4、知識遷移,拓展延伸。

5、總結提煉,當堂檢測。

生活中的物理周六,小明的爸爸出門前囑咐他好好寫作業(yè),不要看電視。爸爸回來時看到他在認真寫作業(yè),電視機也沒打開,很高興??芍缶桶l(fā)現(xiàn),小明剛看過電視。聰明的爸爸是怎樣判斷的呢?從生活走進物理,洗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給電爐絲通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電爐絲和導線通過的電流相同,為什么電爐絲熱得發(fā)紅,導線卻幾乎不熱?從而引出要研究的課題: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這也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完成的探究任務。

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教師進行分組,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引導學生思考:要研究多個變量與一個量的關系,我們應該用哪種方法呢?另外怎樣來顯示通電導體,產生的熱量。提醒學生控制變量法和轉化法在實驗中的運用。比如:將通電導體產生熱量的多少轉化為燒瓶中煤油溫度升高的多少。學生集思廣益,畫出實驗電路圖。

出示實驗器材后,要學生根據(jù)設計好的電路圖,連接實物,進行實驗。

實驗一,探究熱量與電阻關系,要保證電流,通電時間相同,比較不同電阻的銅絲和鎳鉻合金絲產生熱量的多少。

實驗二,探究熱量與電流關系時,去掉一個燒瓶,改變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以改變通過導體的電流,保證電壓。通電時間一定時,觀察現(xiàn)象。

實驗三,探究熱量與通電時間的關系時,也要控制電壓和電流相等。

通過分析實驗現(xiàn)象,學生不難得出電熱與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定性關系。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給學生探究活動制訂一個目標,明確探究目的,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引導下,學生合作完成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思維程序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教師向學生說明:由于實驗條件有限,我們做的探究實驗只能得出q與i、r、t的定性關系,但早在1840年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通過大量實驗,已總結出他們的定量關系!這就是焦耳定律、教師向學生強調各個物理量的單位。

為了加強學生對焦耳定律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公式推導。向學生強調;在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能的情況下,可以由電功率和歐姆定律公式推導得出焦耳定律。在此要強調只有在純電阻電路中才可以這樣推導,而在非純電阻電路中,電路消耗的電能要大于產生的熱量。

學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內容后,再討論前面“爐絲和導線”的問題,以加深學生對焦耳定律的理解,也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知識的成就感。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學會運用焦耳定律,并且規(guī)范解題步驟。

引導學生討論:哪些用電器是利用電流的熱效應為我們服務的呢?從而將教學內容拓展到電熱的利用和防止上。向學生說明:也有很多情況下我們并不希望用電器的溫度過高,比如電視機后蓋上的散熱孔,就是為了避免電熱過高,損壞電器設計的。放映如下視頻,熱得快也是利用電流熱效應來工作的,它的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也帶來了安全隱患。用熱得快燒水時,如果使用者忘記切斷電源或者水被燒干后,很容易引起火災。讓學生學會辯證得看待問題,加強安全用電的意識。

最后,讓學生討論總結:本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內容,教師適當?shù)募右匝a充,使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清晰的知識系統(tǒng)。課堂最后當堂檢測。要求學生,課下自制一個有高低兩檔的簡易電熱器,另外還要學生上網(wǎng)查找用電安全常識,為第五節(jié)安全用電的學習做好準備。

我的板書分為兩塊主板書和副板書主板書用于板書重要知識點,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jié)知識結構。副板書部分,用于顯示實驗電路圖,及課堂上隨機出現(xiàn)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重要的基本定律,它將電流、電壓、電阻三個電學物理量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同時,它的學習還將關系到電功、電功率等更多、更深內容的學習和應用,所以歐姆定律的內容具有承上啟下,起關鍵橋梁的作用。

電學內容是物理中考的主要考點,而歐姆定律又是電學中的重點和基礎,因此,本節(jié)內容在物理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2.知識結構。

(1)通過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推導出歐姆定律。

(2)會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整體情況: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及應用數(shù)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但對較復雜的問題不能主動探究,只能停留在較低的層面上,其中,也有少部分學生思維較活躍,反應敏捷,能力較強。

應對方法: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從科學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上,獲得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特別是控制變量法的應用。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歐姆定律,并能運用歐姆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過程與方法。

(2)運用控制變量法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歸納得出歐姆定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3)體驗探究自然規(guī)律的曲折和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2.重、難點。

對于歐姆定律,《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探究歐姆定律,需要用到控制變量法來處理多個量之間的關系,同時,還要熟練地使用各種儀器、儀表(電壓表、電流、滑動變阻器),包括正確連接線路,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巧都有較大的作用,因此,歐姆定律及其探究過程是本節(jié)重點。

對學生來說,這個實驗電路比較復雜,測量的.數(shù)據(jù)較多,又要控制變量,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學生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歐姆定律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分析:控制變量法、實驗導學、合作探究、歸納結論。

教學儀器分析: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各種電阻絲、開關、導線、干電池。

1.新課導入。

2.重難點突破。

a.實驗電路的設計。

我們選擇一電阻r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通過這個電阻的電流、電阻兩端的電壓以及電阻大小三者之間的關系,因此,需要用電壓表測出電阻兩端的電壓,用電流表測出流過電阻的電流,同時,在電路中還要接入一個滑動變阻器,以方便調節(jié)測出多組數(shù)據(jù),得到可靠、科學的規(guī)律、結論。

實驗電路圖設計如下:

b.控制變量法的運用。

在用實驗研究電流、電壓、電阻三個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時,須應用控制變量法,具體地說,就是。

第一步,先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之間的變化關系。

第二步,再保持電壓不變,研究電流跟電阻之間的變化關系。

最后,綜合可得到三個量之間的變化關系。

c.實驗探究過程中的操作問題把握。

按照以上控制變量法的思路,在第一步中先保持電阻不變,研究電流跟電壓的關系時,實驗操作過程中,只要通過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依次改變電壓的大小,即可得出電流大小。操作過程思路清晰,操作簡單。但在第二步中,當更換不同電阻時,電阻兩端的電壓表示數(shù)會發(fā)生改變,需要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來調回到原來的示數(shù),以確保電壓保持不變,但這一過程對學生來說,隱蔽性較強,難度較大,不少學生會忽略這一步,而造成后面無法得出正確結論,因此,需要教師對有的小組作一點撥和提示,以越過這一障礙,為歸納出正確的結論鋪平道路。

3.歐姆定律的應用(規(guī)范的解題格式)。

在運用歐姆定律解一些簡單計算題的時候,教師要先精選例題示范,將解題的過程與步驟作一分解,特別是將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傳授給學生,以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和標準模式。

分析:首先畫電路圖,并在圖上標明相應的符號,明確已知量和所求量,然后,用歐姆定律。

求解。

解題步驟是:

(1)畫電路圖。

(2)列出已知條件和所求量。

(3)求解。

格式為。

已知:u=36v,i=0.11a。

求r。

解:

答:該電燈工作時燈絲的電阻為2000歐。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一

1、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時代在變,觀念在變,學生的思維在變,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因學生的變化而變化,是其應該具有的特征。

2、教育是事業(yè),教育是創(chuàng)新,教育是藝術。

3、探究式教學是物理規(guī)律教學的最好的`教學模式,但它不是物理教學的唯一模式,只有在實踐中證明采用探究式教學最能體現(xiàn)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理念的地方采用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4、探究式教學圍繞問題展開,并不是教師提出一個漫無邊際的問題,學生無盡的思考并隨意回答所構成的“菜場式”課堂,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學生的參與,主要要呈現(xiàn)探究的要素,體現(xiàn)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5、對不同的學生,設問要做到“起點定方向,落點定區(qū)域”。

6、在課堂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預見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課堂上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課后要查閱資料,請教別人,明確認識后,告訴學生,教師也要保持學習的習慣。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二

高中物理電磁學是由電場,電路,磁場,電磁感應和交流電五部分組成。其中電場,電路,磁場等相關知識是進一步認識電磁感應本質的基礎,同時,電磁感應知識又是認識交變電流的起點,因此,《電磁感應》是電磁學中承上啟下的一章,是電磁學中的重點。

2、教材的結構和特點。

本章教材從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到進一步認識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最后是感應電動勢在實際中的應用,全章以"磁通量的變化及變化率"為核心線索貫穿始終,結構非常嚴謹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以多個實驗事實為基礎,讓學生首先有感性認識,再通過理論分析總結出規(guī)律,從而形成理性認識。這恰好為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學生要通過實驗來探究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及感應電動勢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規(guī)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國物理學家楞次通過大量的實驗研究后總結出來的,它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普遍適用的法則,因此,楞次定律是電磁感應一章中的重點和難點。

3、本節(jié)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教學大綱對楞次定律的知識要求是"b"級。其次,楞次定律是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高度概括,學生在理解其語言表述時會有兩方面困難: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沒有直接表述感應電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應電流的磁場如何。

(2)學生對"阻礙"二字的理解往往會產生誤區(qū),把阻礙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理解為阻礙原磁場。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楞次定律的應用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這節(jié)課不單是為了使學生知道實驗的結論和規(guī)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結論和規(guī)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學重心要從結論的'學習上轉移到概念和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的學習,以及形成這些概念和規(guī)律所用的方法的學習中。因此,我從以下三個方面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3)通過實驗的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收集,處理信息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通過科學探究之后,使學生學會依照物理事實,運用邏輯判斷來確立物理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樹立把物理事實作為依據(jù)的觀念,形成根據(jù)證據(jù),邏輯和現(xiàn)有知識進行科學解釋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究熱情,使學生具有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學生各種能力的發(fā)展,是和他們在學習中的相關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的。要發(fā)展某種能力,就必須經歷相應的學習過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實驗中經歷獨立地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的過程,才能發(fā)展學生收集,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并得出結論的能力。而物理實驗功能的體現(xiàn),不僅僅在于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僅僅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教學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只有親身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對什么是科學,什么是科學實驗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

楞次定律是來源于實驗中的探究。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因而知識與能力的獲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師進行強制性的灌輸,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身體驗出來的。探究式課堂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人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通過前幾節(jié)的實驗探究出電磁感應產生的條件,及感應電動勢大小的規(guī)律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對進一步學習感應電動勢的方向應該有一定的興趣和熱情,且有一定的實驗基礎,因此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我變單純的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小組的探究實驗,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啟發(fā),引導學生按照新課標中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進行實驗探究。達到"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方法讓學生自主確定,實驗由學生自主設計,證據(jù)讓學生自己收集,規(guī)律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結論讓學生自己得出,最后問題由學生自主解決"的目的。

1、計算機,大屏幕投影;

2、線圈,條形磁鐵,導線,干電池,靈敏電流計。

1、引入新課,提出問題;

2、啟發(fā)猜想,問題假設;

3、明確目的,制定計劃;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5、評估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

6、引導中介,深入探究;

7、對比分析,得出結論;

8、歸納綜合,總結規(guī)律;

9、基本練習,體驗成功;

10、得出方法,靈活運用;

11、課堂小結,深化理解;

1、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的關系。

2、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ň瞎┪沂切W數(shù)學組幾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運算定律》,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依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的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想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都臃ㄟ\算定律》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中第一課的內容,通過讓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xiàn)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和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學生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后,再學習乘法運算定律,這樣有利于知識的遷移,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節(jié)成功的課,不僅在于對教材的把握,還有對學生的研究。四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的階段,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節(jié)課將注重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數(shù)學課堂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牢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

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及教材的編寫特點,充分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我確立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及其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抽象、概括、總結出加法交換律,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根據(jù)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為認識、理解加法交換律及其含義,并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能抽象、概括、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并能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我將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并在探索過程中掌握本節(jié)重難點,同時輔之以多媒體教學設備,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

我將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來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為了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上課我便用多媒體播放有故事“朝三暮四”的情境視頻:

同學們,上課之前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大屏幕,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則小故事我們來看一下,戰(zhàn)國時代,宋國有一位老人,他在家里養(yǎng)了很多很多的猴子。有一年碰上糧食歉收,老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地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們聽了都高興了起來。然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群猴子其實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樣多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可以用3+4=7(個)也可以4+3=7(個)來表示,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因為3+4=4+3所以兩種吃法不同,結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總數(shù)量是同樣多的。繼而引出本節(jié)課課題——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猴子相關的內容,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上午騎行的路程+下午騎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騎行的路程。

下午騎行的路程+上午騎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騎行的路程。

若果用算式表示的話即為40+56=96(千米)(板書)“40+56”是用上午騎的40千米加上下午騎的56千米)還可以用56+40=96(千米)(板書)“56+40”是用下午騎的56千米加上上午騎的40千米。繼而引導學生得出,同樣的一個問題,可列出了兩道不同的算式,兩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騎的距離和下午騎的距離加起來,所以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這說明我們可以用“=”把兩個算式連接起來。

(板書:56+40=40+56)。

緊跟著我會在再次學生提問,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組織學生3分鐘時間同桌交流一下這個問題。學生會得出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

最后引導學生思考這個規(guī)律具不具備普遍性呢?在其他的加法算式中是否也是成立的呢?我會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驗證。最后總能得出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這個規(guī)律是成立的,向學過拋出這就是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加法交換律,一般用字母a+b=b+c來進行表示。

以上教學活動采用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shù)學學習的全過程,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的推理能力,又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三)鞏固練習,強化知識。

我利用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以闖關的形式將課本的習題展現(xiàn)在多媒體上來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這樣設計能增加數(shù)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查看他們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課堂小結。

我將此環(huán)節(ji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知識性總結,讓學生暢談本節(jié)課的感受和收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體驗。第二部分是以教師為主體的情感性總結,我會對學生的表現(xiàn)予以表揚和激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心。

(五)布置作業(yè)。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讓學生在課下和家長交流今天的收獲和感受,從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并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

一個好的板書應該是簡潔明了整潔美觀,重難點突出,能夠對學生理解本節(jié)知識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因此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說課,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鞠躬)。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四

楞次定律作為本章的第3節(jié)內容,與第1節(jié)“劃時代的發(fā)現(xiàn)”、第2節(jié)“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一起,從感應電流的角度來認識電磁感應現(xiàn)象,這是認識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學習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基礎,為后面深入地從感應電動勢來認識電磁感應現(xiàn)象打下了基礎。

楞次定律是本章教學的重點與難點。一是涉及的因素多(磁場方向、磁通量的變化、線圈繞向、電流方向等)關系復雜;二是規(guī)律比較隱蔽,其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強。因此學生理解楞次定律有較大的難度,成為本章教學難點。課程標準要求在楞次定律的教學中“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楞次定律”。因此,學習本課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總結規(guī)律,培養(yǎng)操作能力和探究意識。在探究楞次定律后,通過應用楞次定律進行有關判斷,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楞次定律,順利突破這一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細化過程:

課程內容標準:通過實驗探究,理解楞次定律。

第一步:分解內容標準,尋找關鍵詞。

行為條件+行為動詞+核心名詞。

第二步:分解關鍵詞,構建概念圖。

內容概念體系知識地位楞次定律楞次定律的內容、含義重要感應電流的方向非常重要第三步:根據(jù)概念圖,分解行為動詞,確定行為條件,確定行為程度。

內容概念體系特征行為。

動詞確定行為。

條件行為。

程度學生。

經驗。

綜合上述思考,得到以下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歸納總結準確說出楞次定律的內容。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準確闡述楞次定律內容中“阻礙變化”的含義。

(3)熟練運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的實驗現(xiàn)象,體驗楞次定律實驗探究的過程,提高分析論證,概括及表述的能力。

(2)通過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培養(yǎng)應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科學家對規(guī)律的研究過程,學習他們對工作嚴肅認真不怕困難的科學態(tài)度。

(2)學會欣賞楞次定律的簡潔美。

【教學重點】。

1.楞次定律的獲得及理解。

2.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學難點】。

對楞次定律“阻礙變化”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學情分析】。

2.心理基礎與可能產生的思維阻礙:?

從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看,大多數(shù)學生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還比較低,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判斷、分析、推理常常表現(xiàn)出一定的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能夠理解“楞次定律”,必須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在物理觀念上要有所更新。

【教法和學法】。

1.教法:秉承“科學探究”、“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利用“中介”研究和表述問題的方法、比較總結法等教學方式,運用觀察、引導、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展開教學。

2.學法:實驗觀察、小組討論、歸納總結、抽象概括等。

【教學器材】。

1.教師實驗:鋁管兩根(1米)、小圓柱形磁鐵和木塊、條形磁鐵、電池、靈敏電流計、線圈、楞次定律演示儀等。

2.學生實驗:靈敏電流計、線圈、條形磁鐵、電池、導線等。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

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新課。

引入演示實驗:

1、永磁鐵靠近、遠離楞次定律演示儀的鋁圓環(huán)。

2、小圓柱形磁鐵和木塊分別通過兩根相同鋁管。

提問1、提問: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

2、演示上節(jié)課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1gb3①靈敏電流表指針偏轉說明回路中產生了感應電流,左右偏轉又能說明什么?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五

《乘法運算定律》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本單元主要講授的是加法運算定律、乘法運算定律,而本節(jié)課著重講授的乘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是學生掌握了加法運算定律的基礎上教學的。正確的理解掌握乘法交換律,可以加深學生對選擇計算方法的靈活性。同時,在今后進一步的整數(shù)的乘法、有理數(shù)的乘法,實數(shù)甚至復數(shù)的乘法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學好乘法交換定律,在數(shù)學中具有重要的基礎地位和橋梁作用。

乘法交換律的學習與之前所學的加法交換律類似,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大。但是乘法運算律不僅有助于加深乘法計算方法的理解,還能使計算簡便,所以需要學生理解記憶。本節(jié)課的講授應注重從學生生活情境的數(shù)學問題引入課題,并充分利用之前所學的加法交換律,由學生來歸納。

依據(jù)前面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會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乘法運算定律的猜想、驗證、結論的過程,增強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自主學習,感受數(shù)學探索的樂趣,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交換律,并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算。

(二)教學難點。

乘法交換律的推導過程。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學法: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思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會主動探索、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平移現(xiàn)象。這樣安排有利于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價值,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2.討論法: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合作交流,各抒己見。這樣既能啟迪思維,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識,便于形成平等、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參與。同時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觀察、分析法:觀察、分析、概括發(fā)現(xiàn)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在授課過程中努力體現(xiàn)“觀察-初步結論-舉例論證-概括規(guī)律”的教學流程,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探究等有效教學手段,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以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并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指明列式,說明列式依據(jù)。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關系,還可以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的情境來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而且還可以指出列式為新課的講授做好鋪墊。同時由學生來觀察、分析圖中信息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二)生成原理。

接下來我會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舉例驗證-概括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首先嘗試發(fā)現(xiàn)已知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大膽提出猜想,得到初步結論,然后進一步發(fā)現(xiàn)類似的數(shù)學算式也具有這樣的等價關系,最后將以上算式的規(guī)律抽象概括,并充分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的加法交換律適時引導概括得出乘法交換律的表示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舉例驗證來發(fā)現(xiàn)歸納乘法交換律,對于學生理解乘法交換律難度不大。再加之學生剛結束了加法交換律的學習,而乘法交換律和加法交換律有很多相似之處。只要將研究加法交換律的方法遷移過來,學生就比較容易探究出乘法交換律。

(三)深化原理。

下面我會就學生所學的`加法交換律和今天的新知識乘法交換律之間進行比較,有利于發(fā)現(xiàn)乘法交換律和加法交換律之間的異同點,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引發(fā)學生思考,繼而由學生來探究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充分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應用原理。

在這一部分我會要求學生用前面所得到的規(guī)律來探究變式練習:一道填空題、一道判斷題,指名判斷并重點指出錯誤原因來加深學生印象。

設計意圖:通過兩道練習題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整個過程都是在學生自主探究中完成,可以使每個學生的學生更具活力,也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成就感。

(四)小結作業(yè)。

回顧這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請多個同學談談這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

設計意圖:小學的課堂應著重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獲得過程,并能真正學會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我的板書本著簡潔、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乘法交換律。

25×4=4×25。

兩個數(shù)相乘,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積不變,這叫做乘法交換律。

a×b=b×a。

以上就是數(shù)學經典說課稿《乘法運算定律》,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六

1.掌握楞次定律的內容,能運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

2.培養(yǎng)觀察實驗的能力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3.能夠熟練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則,并理解右手定則實際上為楞次定律的一種具體表現(xiàn)形式。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的實驗現(xiàn)象,再通過分析論證,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2.通過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同學們直接參與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體驗了一次自然規(guī)律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樂趣和美的享受,并在頭腦中進一步強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楞次定律的獲得及理解。

2.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3.利用右手定則判斷導體切割磁感線時感應電流的方向。

教學難點: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教學方法。

探究法,講練結合法。

教學手段。

靈敏電流表、外標有明確繞向的大線圈、條形磁鐵、導線。

教學過程。

引入:鋁環(huán)在通電的線圈上方漂浮。

一、復習提問。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么?(學生回答)。

穿過閉合回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

二、實驗設想:探究感應電流的方向,我們可以探究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場的關系。

1.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

(1)選舊干電池用試觸的方法查明電流方向與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的關系.

明確:對電流表而言,電流從哪個接線柱流入,指針向哪邊偏轉.

(2)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的情況:

實線箭頭表示原磁場方向,虛線箭頭表示感應電流磁場方向.

分析:

(甲)圖:當把條形磁鐵n極插入線圈中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實驗可知,這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跟磁鐵的磁場方向相反.

(乙)圖:當把條形磁鐵n極拔出線圈中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減少,由實驗可知,這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跟磁鐵的磁場方向相同.

(丙)圖:當把條形磁鐵s極插入線圈中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增加,由實驗可知,這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跟磁鐵的磁場方向相反.

(丁)圖:當條形磁鐵s極拔出線圈中時,穿過線圈的磁通量減少,由實驗可知,這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跟磁鐵的磁場方向相同.

在兩種情況中,感應電流的磁場都阻礙了原磁通量的變化.

學生填寫下表:

圖號動作原磁場b0的方向原磁通量的變化感應電流的方向感應電流磁場b’的方向b0與b’方向的關系甲插入n極乙插入s極丙拔出n極丁拔出s極2、實驗結論: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引起的感應電流,它所激發(fā)的磁場一定阻礙原來磁通量的增加;凡是由磁通量的減少引起的感應電流,它所激發(fā)的磁場一定阻礙原來磁通量的減少.(讓學生上講臺表述自己的結論,然后教師引導得出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感應電流具有這樣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七

可列出力矩平衡方程。

解方程,得出:.。

關于一端抬起的木桿重力問題。

抬端時,以端點為軸由力矩平衡條件可得。

抬端時,以端點為軸由力矩平衡條件可得。

聯(lián)立上面的兩方程式可得。

關于圓柱體滾臺階的問題。

解析:根據(jù)題意:

在圓柱體滾上臺階的過程中,圓柱體與臺階相接處為轉動軸.。

由固定轉動軸物體的`平衡條件可知:在勻速轉動時圓柱體的重力的力矩應與作用力的力矩相等.又因為圓柱體的重力和它對轉動軸的力臂是確定的,所以要使作用力最小其力臂一定最長,又因為轉動軸在圓柱體的邊緣上,作用力的作用點也要在圓柱體的邊緣上,要想作用力的力臂最長就只有圓柱體截面的直徑,如圖;作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圓柱體截面直徑向上,如圖所示: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八

這節(jié)課,我嘗試的探究課強調的是學生的一種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具體到探究課的設計,我在強調“過程性”的前提下總體上把握好了這樣幾個環(huán)節(jié)。

1、激發(fā)學生進入問題情境。

構建情景,引出問題,用復習已有的知識或學生喜聞樂見的'事物、事件引出問題進而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產生強烈的求知沖動:“我想要學習。”

2、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我讓學生在實踐中努力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尋求規(guī)律。強調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才能創(chuàng)新,讓學生“參與”,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有較多的時間,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各種手段去了解、學習許多新的知識,并在課堂上向老師發(fā)問。這一來,教師做起來就難多了。但是再難,也要給學生這個機會。今天我們教師確應具有轉換自身角色的緊迫感。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交流,共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參與、全面發(fā)展。

3、促使學生用心體驗。

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努力運用假設猜測、分析比較、歸納推理等科學方法,去獲取知識,更去體驗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過程中的艱辛和快樂,這種體驗的不斷沉積,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出他們一種能力——學力。當然,僅僅強調第二環(huán)節(jié)中的參與,一堂課或許也會非常熱鬧,但熱鬧的下面卻可能會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我想說:參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體驗,實實在在地體驗過程才是探究課所要達到的更高境界。當然,在這里還要再次強調運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參與體驗中,將學生動手實驗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將會給學生一種全新的認識——實驗結果可信,媒體演示直觀,讓學生能夠更熱情地參與,同時更真切地體驗,以此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之自覺、主動地投入學習,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4、激勵學生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后不斷探索。

當然在這節(jié)公開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在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上,要放在能激發(fā)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上;在知識模塊的時間安排上還要更合理些;在課堂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去摸索。而且我覺得在探究過程中,關鍵還在于體現(xiàn)其“重過程”的核心要求。還要應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大膽地放開,讓學生用心去體驗獲取知識過程中的快樂與艱辛,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擁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力。

總之,我覺得探究課中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互為依存。同時各環(huán)節(jié)又都有其追尋的目標,有新意;學生參與講究“全”:要讓全體學生參與,更要讓每一位學生全方位的參與;用心體驗強調“細”:要慢,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要引導學生仔細,成功和失敗的體驗同樣重要;獲取規(guī)律后力求“變”:既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規(guī)律,更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這四個字“新、全、細、變”或許就是探究課眾多模式當中的一種了。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十九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已多次作為參賽課題在各級教學大賽中反復出現(xiàn),是一個大家熟知的,已經被充分思考、研磨的課題,所有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幾乎已被挖掘,要想有新的突破是一個難點。另一方面,這是一節(jié)科學探究的課題,本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概括總結楞次定律。由于探究過程中涉及的物理量多,關系復雜;規(guī)律又比較隱蔽,抽象性和概括性都很強,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規(guī)律是又一個難點。

在學習研究了網(wǎng)絡上所有可以找到的賽課視頻之后,如何以“歸零”實現(xiàn)破舊立新,脫離原有的思維定勢、固有模板,如何讓學生、評委和聽課老師們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是我們首先需要突破的難題。在反復思考討論之后,我們決定以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為導向,以“讓學引思”理念為引導,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方式,以科學探究為主線,在情景引入、實驗創(chuàng)新、科學探究和應用理解等幾個方面分別進行突破。

本課的情景引入部分,最早采用常見的銅管中落磁實驗。第一次試上后,我們發(fā)現(xiàn)該實驗并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學生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大的驚訝和不可思議。分析其原因,這是由于銅管不透明,學生看不到磁鐵在管中“悠悠然”的運動情況,他們只能由磁鐵的穿越時間來想象磁鐵的運動情況。管中磁鐵下落情景不可直接觀測,而是依靠學生想象使得實驗效果大打折扣,以至沒有達到引發(fā)認知沖突的預期。

為增加實驗的“可視性”,把管內磁柱的運動由想象變?yōu)椤翱梢暋保ㄟ^反復試上、比較、改進,我們幾易其稿。最初采用對比實驗,讓磁柱分別沿傾斜鋁管和相同直徑的玻璃管滑下,比較磁柱運動的差異,發(fā)現(xiàn)不同管材磁柱所受摩擦力不同,影響實驗效果。于是換用兩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只在管一外側中段套有長鋁管,做對比試驗。雖然做了對比試驗,但并沒有直接解決“可視性”的問題。最后,又把鋁管切割打磨變成鋁環(huán),十多個鋁環(huán)間隔套制在傾斜放置的玻璃管外部中段,用膠固定,并將兩根管固定在鋁合金支架上。這樣,既有磁柱在“鋁管”與玻璃管中運動情形的對比,又有磁柱在進入鋁環(huán)前、中、后三段過程運動情形的對比,在這兩個對比中所有實驗現(xiàn)象被學生盡收眼底。

用多媒體技術,進一步強化“可視性”。賽課時,在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同時,用高速攝像儀拍攝磁柱運動過程傳入電子白板,利用大屏實時再現(xiàn),使后排的學生、評委和現(xiàn)場觀摩教師都能從大屏上看到兩磁柱運動的不同,效果很好。

整個實驗形象直觀一目了然,不止對學生造成了視覺沖擊,也讓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節(jié)課是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范例,而科學探究有七個要素,要在四十五分鐘內完成對學生科學探究中七個要素的培養(yǎng)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備課團隊在充分討論后,決定本節(jié)課主要在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試驗和分析論證等四個要素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過程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通過小組內討論、大組間交流等形式設計并完善方案,小組分工協(xié)作進行實驗探究。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讓時間、讓空間、讓活動、讓機會,將學習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只在適當?shù)臅r機參與到小組討論中,進行點撥、引導,提供需要的幫助。

一步一步細化調整,數(shù)易其稿,再一次試教之后,大家從課堂整體構架和局部細節(jié)處理提出了幾個問題:一是“讓學引思”的理念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整節(jié)課思路清晰,但學生缺失探究方案的設計過程,缺少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過程幾乎被教師所左右;二是各教學環(huán)節(jié)間過渡稍顯生硬,缺乏緊密的邏輯關聯(lián);三是應試色彩明顯,在楞次定律的內容得出之后,一道例題、兩道習題的安排與科學探究課的要求格格不入;四是語言還需進一步精煉,問題導學如何落實,設計的提問仍需仔細打磨。

推翻容易,重建很難。離最后比賽的日期越來越近,我們備課團隊壓住心中的焦急,重新再次認真學習“讓學引思”的材料,以一種“歸零”的心態(tài)重新研讀教材、設計備課,仔細思考課堂的每句話每個問題:什么時候說,怎么說;問題何時問,怎么問;學生回答的各種可能性,又該如何點評引導。又是兩個不眠之夜,我們的最終稿漸漸出爐了。整個教學設計在“讓學引思”的理念下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放棄教師的全盤把控,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得出規(guī)律后,讓學生用楞次定律解釋課堂引入的演示,以理解與鞏固所學知識,既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又避免落入應試教育的俗套,還能使課堂首尾呼應,整節(jié)課渾然一體,層次清晰構架完整。

至此,整個課堂“讓學引思”的教學理念得到落實,充分彰顯,將學習真正落到實處。由影響因素的猜想、探究方案的設計、信息記錄表格的設計、記錄信息的處理,直到兩類結論的得出應用步驟的概括,都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之上自主完成。物理課的四大要素:情景、思維、實驗、探究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作為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學生在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設計實驗、進行試驗收集證據(jù)和分析論證與評估這四個探究要素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yǎng)?,F(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實物展臺、ppt、鼠標筆、高速攝像的實時投影)作為手段,很好的為課堂服務?!叭ツ睦铩?教什么)的目標及“怎么去”(怎么教)的教學策略終于顯山見水,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緊扣,過渡自然,在實際課堂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十多年的教學生涯,這次比賽不是我第一次磨課,但絕對是我人生中最值得記憶和感恩的一次磨課。在此番磨課的歷程中,我反思很多,收獲很多,磨課過程是“舍新棄異,求實求簡”的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永遠都是一種過程。由最初針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每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到最后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講述點評,甚至哪怕是一句過渡語、一個神態(tài)動作,語音、語速、語調都細細思索,反復推敲。整個課堂力爭讓學生感受到物理這門自然學科的特點;嚴謹、規(guī)范、簡潔、和諧的美感,和發(fā)現(xiàn)史背后的科學發(fā)展觀。

本次磨課之旅,鄒施凱校長和教研室朱主任給了我極大的鼓勵、支持和指導,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以趙志剛校長和余愛華主任為首的備課團隊,更是一路相伴度過幾個不眠之夜,感謝有你,伴我同行。此次活動不是終點站,今后的日子,我們還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些,都是我相伴一生的財富。我一定會珍惜這難忘的經歷,珍視這次磨課化蝶重生的過程。我們,一直在路上。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二十

本節(jié)課最初,利用電磁爐點亮電燈的實驗引入課題,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熟悉的家用電器發(fā)生并不熟悉的現(xiàn)象,引起學生強烈的認知沖突,最大限度激起學生迫切探究的欲望,教師適時引導分析,即復習了前節(jié)內容,為本節(jié)探究實驗打下基礎,又為下節(jié)《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實驗,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以感應電流的磁場作為“中介”來確定感應電流的方向,教學中,可以從分析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入手,構建各相關量關系的流程圖,引出“中介”—感應電流的磁場,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楞次定律的簡潔表達,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如何將探究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歸納、概括,利用圖表這種直觀生動的方法總結出楞次定律,實驗中不乏盲目、不知所措的學生。對于線圈繞向,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關系,磁鐵運動與磁通量變化關系等問題,仍有多數(shù)學生缺乏直接經驗,針對上述問題,為順利突破難點,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可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結合前節(jié)《探究感應定律的方向》自主設計實驗,原則簡單、直觀,便于發(fā)現(xiàn)感應電流方向規(guī)律及磁通量變化清楚。

第二階段,執(zhí)行探究實驗,將兩個小組研究的過程、現(xiàn)象記錄的圖表通過展示臺展示(可能什么都沒有,或不著邊際),各小組討論;如何體現(xiàn)探究的相關因素,如何記錄現(xiàn)象、怎樣歸納、整理(通過圖表、對比、控制變量法等),得出規(guī)律。

第三階段,改進方案,再次進行探究,充分發(fā)揮圖表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體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動態(tài)展示,整理,總結出感應電流方向的規(guī)律。

實驗進行中對于出現(xiàn)的關于靈敏電流表偏轉方向、線圈繞向和電流方向的問題及其它突出問題可采取統(tǒng)一講授解決,三個階段逐步推進,讓學生體會到“探究式學習”,“我也可以”的感覺,從而突破難點,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本節(jié)課難點中還有對于“楞次定律”中“阻礙”一詞的理解。這時,不妨將課堂上的探究實驗示意圖,作為第一個例題以多媒體展示出來,將楞次定律中幾個重要因素逐個對照,得出感應電流方向,再與實驗現(xiàn)象對比;第二個例題可將法拉第感應圈作為例題,潛移默化地將楞次定律的應用過程整理為四步,讓學生規(guī)范記憶、應用;其余練習引入感應電流效果阻礙導體與磁鐵間相對運動,及結合能量守恒理解“阻礙”的含義。

教學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本節(jié)課探究的目的在于掌握探究的步驟,領悟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的構建知識體系,切不可盲目追求探究的形式而致“學習”不顧,探究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進行必要的指導,充分估計學情,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對于基礎性問題,可在前節(jié)探究基礎上提前解決,否則本節(jié)課的探究實驗很有可能流于形式,變成教師與個別學生的“獨角戲”而失去意義。

2.時間安排要充分估計,引入課題的實驗約5分鐘,學生的自主探究實驗(三個階段)約15分鐘,利用圖表、對比、分析、歸納約10分鐘,練習10分鐘左右,各環(huán)節(jié)很可能會出現(xiàn)突發(fā)性問題,均要考慮在時間安排內,避免本節(jié)課最終虎頭蛇尾。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二十一

1、1834年德國物理學家楞次通過實驗總結出:感應電流的方向總是要使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即磁通量變化感應電流感應電流磁場磁通量變化。

2、當閉合電路中的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時,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的內容: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為磁通量變化。

楞次定律是判斷感應電動勢方向的定律,但它是通過感應電流方向來表述的。按照這個定律,感應電流只能采取這樣一個方向,在這個方向下的感應電流所產生的磁場一定是阻礙引起這個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的變化。我們把“引起感應電流的那個變化的磁通量”叫做“原磁道”。因此楞次定律可以簡單表達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所謂阻礙原磁通的變化是指:當原磁通增加時,感應電流的磁場(或磁通)與原磁通方向相反,阻礙它的增加;當原磁通減少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通方向相同,阻礙它的減少。從這里可以看出,正確理解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通的關系是理解楞次定律的關鍵。要注意理解“阻礙”和“變化”這四個字,不能把“阻礙”理解為“阻止”,原磁通如果增加,感應電流的磁場只能阻礙它的增加,而不能阻止它的增加,而原磁通還是要增加的。更不能感應電流的“磁場”阻礙“原磁通”,尤其不能把阻礙理解為感應電流的磁場和原磁道方向相反。正確的理解應該是:通過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和原磁通的方向的相同或相反,來達到“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即減或增。楞次定律所反映提這樣一個物理過程:原磁通變化時(原變),產生感應電流(i感),這是屬于電磁感應的條件問題;感應電流一經產生就在其周圍空間激發(fā)磁場(感),這就是電流的磁效應問題;而且i感的方向就決定了感的方向(用安培右手螺旋定則判定);感阻礙原的變化——這正是楞次定律所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復雜的過程,可以用圖表理順如下:

楞次定律也可以理解為: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要反抗(或阻礙)產生感應電流的原因,即只要有某種可能的過程使磁通量的變化受到阻礙,閉合電路就會努力實現(xiàn)這種過程:

(1)阻礙原磁通的變化(原始表速);。

(3)使線圈面積有擴大或縮小的趨勢;。

(4)阻礙原電流的變化(自感現(xiàn)象)。

利用上述規(guī)律分析問題可獨辟蹊徑,達到快速準確的效果。如圖1所示,在o點懸掛一輕質導線環(huán),拿一條形磁鐵沿導線環(huán)的軸線方向突然向環(huán)內插入,判斷在插入過程中導環(huán)如何運動。若按常規(guī)方法,應先由楞次定律判斷出環(huán)內感應電流的方向,再由安培定則確定環(huán)形電流對應的磁極,由磁極的相互作用確定導線環(huán)的運動方向。若直接從感應電流的效果來分析:條形磁鐵向環(huán)內插入過程中,環(huán)內磁通量增加,環(huán)內感應電流的效果將阻礙磁通量的增加,由磁通量減小的方向運動。因此環(huán)將向右擺動。顯然,用第二種方法判斷更簡捷。

應用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具體步驟:

(1)查明原磁場的方向及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2)根據(jù)楞次定律中的“阻礙”確定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

(3)由感應電流產生的磁場方向用安培表判斷出感應電流的方向。

3、當閉合電路中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用右手定則可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

運動切割產生感應電流是磁通量發(fā)生變化引起感應電流的特例,所以判定電流方向的右手定則也是楞次定律的特例。用右手定則能判定的,一定也能用楞次定律判定,只是不少情況下,不如用右手定則判定的方便簡單。反過來,用楞次定律能判定的,并不是用右手定則都能判定出來。如圖2所示,閉合圖形導線中的磁場逐漸增強,因為看不到切割,用右手定則就難以判定感應電流的方向,而用楞次定律就很容易判定。

要注意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應用的區(qū)別,兩個定則的應用可簡單總結為:“因電而動”用右手,“因動而電”用右手,因果關系不可混淆。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二十二

主題圖以植樹為背景,展示了植樹過程中同學們挖坑、種樹、抬水、澆樹等活動的情境。例1是在主題圖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解答這個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都在主題圖中。例2仍然是利用主題提出問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從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結合律的一個實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概括得出乘法結合律。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并會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對運算定律的認識由感性認識逐步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合理構建知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索規(guī)律的欲望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運算律,并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算。

1、情景創(chuàng)設策略:以《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論知識與跨越式教學理念為指導,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知識遷移,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自主探究、歸納乘法運算定律。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策略: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探索新知、驗證猜想、運用知識的工具,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增強了課堂學習的互動。

3、感受成功策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猜想,通過科學的驗證確定猜想的成立,感受成功的喜悅,為學習注入動力。

4、激趣策略:課件的使用比普通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積極動口、動手、動腦課堂學習更具趣味性。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通過猜測—驗證,引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去。

2、自始至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教給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方法。在教學中不僅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比較,還充分運用小組合作討論的手段,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在觀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結論。

1、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課本。

2、多媒體演示課件:利用圖片、文字,創(chuàng)設情景,進行練習環(huán)節(jié)。

(一)、課前談話調節(jié)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舒緩緊張環(huán)境。

(三)、在發(fā)現(xiàn)學習了結合律的規(guī)律后,安排了一個及時鞏固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是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所學的規(guī)律得到進一步的檢驗和鞏固。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并能很好的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數(shù)學實用性、有用性的滲入)。

(四)、在探索完乘法結合的規(guī)律后,直接引出兩組算式,并由此讓學生推導、驗證出乘法的交換律。這種簡約的設計主要是基于在乘法結合的理解基礎上,并且乘法交換律相對簡單易理解。

(五)、最后是運用模型,解決問題。這是在學習完這兩種規(guī)律后,在學生心中建立了一個數(shù)學模型后,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主要是根據(jù)認知的特點,通過練習加以鞏固,同時也是感受數(shù)學學習帶來的快樂與方便。

楞次定律說課稿篇二十三

內容:

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

應用:

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步驟:

1確定原磁場方向;

2判斷穿過閉合電路磁通量的變化情況;

3根據(jù)楞次定律判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4根據(jù)安培定則判斷感應電流的磁場方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56274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