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挖掘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和資源,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寫總結(jié)時要求明確目標,站在中立的角度客觀地進行總結(jié)。如果你對總結(jié)寫作感到困惑,不妨參考一下下面這些總結(jié)范文,說不定能找到點啟發(fā)。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大家猜猜這句詩描寫的是哪兒?對了,就是黃鶴樓。前年春天,媽媽就帶我登上過黃鶴樓。
據(jù)資料記載,黃鶴樓原本是三國時期的一個軍事t望臺,后來才慢慢演變成了今天的旅游勝地。我們搭車隔老遠就能隱隱約約看到黃鶴樓了,它就像一位非常雄偉的巨人聳立在蛇山上。媽媽問我:你知道為什么黃鶴樓是武漢的地標性建筑嗎?想起課本上學過一些黃鶴樓的詩句,我回答說:大概是跟它的歷史有關(guān)吧!媽媽笑著說:等我們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了黃鶴樓腳下。天啊,好漂亮!我驚訝地說出了聲。只見一層層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一共有5層,每一層屋檐都有好多的翹角,每個翹角就像古代的鞋尖一樣像外翹著,非常好看。我圍著數(shù)了一圈,每層有12個翹角,算算5層共有60個呢。媽媽告訴我,黃鶴樓總高51。4米,屋頂由十萬多片黃色琉璃瓦覆蓋著,它的旁邊還有一些建筑,寶塔,牌坊,亭閣等,更加烘托出了黃鶴樓的壯麗。
我迫不及待地進入一層大廳,發(fā)現(xiàn)里面的裝飾更為精美,不僅墻壁上有一些巨幅的壁畫,而且屋頂上都是色彩鮮艷的圖案。其中一幅壁畫我記得很清楚:畫的是黃鶴樓前面有一群人,他們都抬頭看著天上,而天上有一只大仙鶴,仙鶴上面有一位老人。媽媽告訴我這是黃鶴樓得名的傳說。在大廳里有許多老紅色的大柱子,據(jù)說5層共有72根大小不同的柱子,由它們支持著整個樓體。
順著樓梯向上走,我們來到了很窄的木質(zhì)樓梯,我一口氣上了三樓,三樓四周都是展廳,擺放著各種工藝品,有煙斗、梳子、鏡子、項鏈、手串等等。我和媽媽欣賞了一會后又順著樓梯向上走,一直上到頂層。為了保護文物,這上面幾層的中間都被封閉起來了。我們只能站在外面的走廊向外眺望,視野非常開闊,這時我看到了武漢長江大橋。媽媽出了幾個硬幣讓我看了望遠鏡,我通過望遠鏡還看到了橋上的行人,似乎就在眼前了,真有趣,正看得帶勁時,時間到了,望遠鏡自動關(guān)閉,我意猶未盡的將望遠鏡讓給其他小朋友。
站在這高高的黃鶴樓上,看著遠處那灰白的長江,又想起一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古往今來,長江水奔流不息,迎來送往了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在此留下了著名的篇章,我想這就是黃鶴樓聞名中外的原因吧。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二
老師:李白路過湖北襄陽的時候認識了孟浩然,他們一見如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揚州做事,對于朝夕相處的好朋友來說,他們難舍難分依依不舍。
板書課題。
老師:請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師書寫課題。
老師邊寫邊說:鶴字要寫緊湊一些。
老師:來,一起讀一下課題。
學生讀課題。
老師:嗯,還真有點送別的味道。
老師:再讀一遍。
老師: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學生自由讀課文。
學生:課文說的是晚春三月李白送孟浩然。
老師:你非常會抓關(guān)鍵詞,時間、地點、人物連起來說。
又一學生回答。
老師:有沒有同學能把他們兩個的回答完整地說一遍?
學生回答。
老師:你可以當領(lǐng)導善于總結(jié)。大家讀了課文,字音讀準了嗎?老師想檢查一下。上面有十個詞語,自由讀讀。課件出示詞語。
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依依惜別按捺不住浩浩蕩蕩永世不絕。
學生自由讀。
老師:有誰愿意讀一下。
學生讀。
老師:一字一頓有板有眼。字音不光要讀準,還要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又點一生讀。
老師:聽大家讀詞語的感覺,就像讀飲料的感覺,有滋有味。
課件出示的部分詞語變了顏色。
老師:我請同學讀,一個讀紅色一個讀藍色,讓我們聽出故事來。
兩個學生站起來讀。
老師:我是聽出了故事看到了畫面,就是沒聽到掌聲。
學生鼓掌。
老師:自己試著讀讀這首詩。
學生讀詩歌。
老師:搖頭晃腦的,非常棒,誰愿意來讀這首詩?
老師:節(jié)奏感非常明快,誰愿意再讀?
學生讀。
老師:這個同學讀的時候,我覺得他身上具有詩人的氣質(zhì),讀得古色古香。
老師:這首詩的意思你明白了嗎?
學生逐句談了自己的理解。
老師:這些句子的意思我隱隱約約都能在課文中找到,請大家默讀課文,把文中相對應(yīng)的地方畫下來。
學生在書上勾畫,老師巡視。
老師:前兩句詩相對應(yīng)的地方誰找出來了?
學生: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對應(yīng)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老師:火眼金睛,找得準也讀得好。
學生: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遠方。
對應(yīng)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老師:找得準讀得好,聲情并茂。請大家認真地小聲地讀讀文,揣摩一下。
女同學讀文,男同學讀詩。
老師:女生像李清照,男生像李白。下面我找個班上讀得好的來讀,讀得好我給你發(fā)金嗓子獎。
一生讀。
老師:太美了,畫面讀出來了,詩人的味道也讀出來了。
學生讀。
老師:從大家的朗讀的聲音里我都感覺到一股濃濃的感情,依依惜別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來。
學生:第二段。
出示這段課文。
老師:誰來讀讀這段?
學生讀。
老師:好奇怪呀,好朋友相別應(yīng)該是說不完的話道不完的情,怎么不說話了呢?
學生:我們只是暫時分別。
老師:大家想想還有沒有更好地答案?
學生:因為不想說。
學生:體會到了可能他非常不愿意孟浩然走。
老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這是一種感覺。下一句呢?
學生:我感覺李白有濃濃的友情。
老師:用你的聲音把這種敬仰這種不舍讀出來。
學生讀。
老師:我站在她身邊感受到了他的敬仰他的故事,王勃說得好:‘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等會我們請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來表演這段對話。
老師:誰來做李白?在我們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誰?
兩名學生角色朗讀。
老師:多好的一對朋友,多么感人的畫面哪!此時此景就連岸邊的花也會黯然落淚,我們也隨同孟浩然去江邊送送他的好朋友李白吧。
音樂緩緩響起。
老師:你看到了什么故事?
學生:李白依然站立在江邊。
老師:不錯,他說出了站立,佇立有站立的意思。佇立是怎樣站立?
學生:直直地站立。
老師:他就這樣直直地站立,舍不得走。你還看到了什么?
學生:凝視著遠方。
老師:凝視比注視多了些什么?
學生:長時間盯著一個方向看。
老師: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學生站起齊讀課文。
老師描述: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李白仰望藍天白云,他想——。
學生:有人乘坐的白帆已經(jīng)消失在藍天的盡頭。
老師:李白遠眺江上景色,什么都看不到了,他凝視著遠方,此時的李白他會想什么呢?
學生:真希望他不要走呀。
學生:您走的時候要多多保重啊,
學生:您一路平安。
學生:您就要走了,真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
老師:回首往事展望未來,李白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老師:學了一節(jié)課,有沒有同學能默寫下來?
點四個同學上臺寫,注意字寫大一點。
(本實錄是現(xiàn)場即時整理,可能會跟實際有所出入,請以錄像和錄音材料為準)。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三
今天,我和爺爺,嬸嬸,弟弟文博一起去武漢黃鶴樓玩。
我們下車后,登上了一個很長的樓梯后,就看見黃鶴樓的頂了,一個牌坊出現(xiàn)在面前,上面寫著“三楚一樓”。繼續(xù)往前走,只見兩只青銅黃鶴站在蛇纏龜?shù)谋成?,這就是非常著名的“黃鶴歸來”雕像,嬸嬸給我們照了相。抬頭向上看,三個金色的大字“黃鶴樓”的牌匾,掛在黃鶴樓樓頂?shù)拈芟?。門前也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繁體的“氣吞云夢”四字。書上說黃鶴樓有五層,每層高十米,樓高五十一米,我抬頭看了看,確實非常高。我興沖沖地進了黃鶴樓,呀,原來里面是有九層呀,而是一樓與二樓的夾層,俗稱跑馬廊。這樣的跑馬廊每二層之間都有,內(nèi)部一共就有九層,因此,黃鶴樓又有了外五內(nèi)九的建筑結(jié)構(gòu)。
第一層是大廳,大廳里面有壁畫《白云黃鶴圖》,二樓的夾層,俗稱跑馬廊,主要介紹的是黃鶴樓的歷史,陳列有唐、宋、元、明、清及現(xiàn)代黃鶴樓的六座模型。
二樓大廳氣氛淡雅,四周是各種名人書法及繪畫,清新美麗,顯示了中華古文化的智慧。
三樓和四樓的古詩、古畫看不盡,
果然名不虛傳啊,天下名樓——黃鶴樓!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四
學習目標:
1、順暢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文言詞語。
2、抓住特征說明,了解古代建筑藝術(shù)。
學習重難點:
1、抓住特征說明,了解古代建筑藝術(shù)。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由常州古建筑天寧寺寶塔導入。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將注釋中字音標注于原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標出你不熟悉的重點字詞.
2、同位交流不熟悉字音,指生朗讀,注意字音.(隅、憩)。
3、朗讀課文不僅要注意字音,還要把握節(jié)奏.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把握節(jié)奏。
4、教師范讀,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5、俗話說得好:”文通一半文”.停頓對了也就等于理解了課文一半.(出示不帶標點的課文),指生閱讀.
6.齊讀課文,注意文中描寫黃鶴樓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課文。
1、畫出文中描寫“黃鶴樓”的語句.
2、(出示圖片)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的內(nèi)容.
3﹑根據(jù)文字以及圖片的閱讀,能用一個字概括黃鶴樓給你的印象嗎?
四、抓住特征描寫,品味語言之妙。
1、黃鶴樓很高,你是從文中哪些詞看出的?
聳、高、巍峨、巃嵸。
3.能從學過的課文中再舉一個這樣的例子嗎?
4.黃鶴樓很高很高,你還可以從哪些語句看出?
5.你能快速將描寫黃鶴樓高的句子背出來嗎?
6.如果你眼前有一座高樓,你能用1—2個句子描寫樓的高么?
7、黃鶴樓很高,面對這樣的一座高樓,作者的評價是什么?(板書)。
七、請聽題:將黃鶴樓一文中講課時老師遺漏的一句話讀出來。
八、結(jié)合板書,引導學生說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九、詩詞中的黃鶴樓,并進行比較閱讀.
十.自助餐:。
1.課外網(wǎng)上收集有關(guān)黃鶴樓的歷史沿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文化名流對聯(lián)等,互相交流。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五
有人說:美麗的風景總是在路上。這個十一長假,我們來到了久違的黃鶴樓,領(lǐng)略這千古名樓的豐姿偉貌。
天空不做美,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冒著雨,迎著風,順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我拾階而上。
三楚一樓。
步入景區(qū)大門,首入眼簾的便是一座大大的牌枋,上面雕刻著“三楚一樓"幾個瀟酒的大字,灑脫奔放而不失勁道,筆鋒深淺自然,濃淡有力,如一位樂觀豪邁的詩人。四周飾有傳統(tǒng)的紅黃相間圖案,加上飛檐翹角的邊緣,更蘊含了濃濃的歷史氣息,使人置身其中,猶如穿越了歷史的長河。古往今來,多少人從它的檻下經(jīng)過,從飄緲古韻到發(fā)達至今;有多少人為它傾倒,來來往往,流連忘返,去了又回。
神游片刻,我和媽媽便繼續(xù)向前走去。
沿石子小徑前行,穿過一片小樹林。聽,嘩啦啦,嘩啦啦——是水的喧囂聲,一條瀑布如長者之白發(fā),傾泄而下。清澈的水流撞擊著,咆哮著,像奔騰的駿馬,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雨絲向大地飄落,如繡花針,穿過水面,像織女在織一件尚未完成的錦繡,又如飛舞在鍵盤上的美妙的音符。水聲嘩嘩,雨打芭蕉,奏響心的樂曲。
瀑布之下,一條蜿蜒如蛇的小溪曲曲折折,潺潺地流著,如一個充滿靈氣的少女,楚楚動人。片片草葉上攏聚著一顆顆剔透的水珠子,如一個小小的圓鏡子,又似一顆顆珍珠。
白云閣。
黃鶴樓。
“滾滾長江東流去,翩翩黃鶴繞云樓”。武漢的黃鶴樓真不愧為千古名樓呀!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六
進了黃鶴樓的大門,“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兩聯(lián)映入眼聯(lián),媽媽和我解釋了這幅聯(lián)的意思,但我仍未聽懂,只覺得心中有種情緒,品出卻說不得。
跟著導游,我們隨著一層層的階梯登上黃鶴樓頂部,墻壁上的壁畫不乏曾來往過黃鶴樓的文人騷客,樓內(nèi)人聲鼎沸,導游的聲音滔滔不覺,但我只好奇地環(huán)視周圍的事物,覺著新奇。樓內(nèi)的原木不時傳來清香泌人心脾,仿佛與古人最好的對話只得用心聆聽此刻的風、雨、鳥、樹。
是不是只要我閉上眼,我就能聽到李白在樓上的某個角落飲酒高歌;是不是只要我凝視某處,我就能看到孟浩然背手輕嘆;是不是只要我放聲歌唱,我就能與無數(shù)的古今圣人探討詩和遠方。
爸爸媽媽與游客們歡聲笑語,媽媽給我倒的茶已溫,我捧著茶慢飲,茗香在鼻中放肆地亂串,我凝望著長江,凝望著天水一色,凝望人來人往,知曉了無數(shù)文人。
圣人們的黃鶴樓是孤獨的吧,是黃鶴樓彎曲折疊的樓梯,亦或是了敲了千年的古鐘,又或是源源不斷的長江水,讓他們在茫茫天地之間,領(lǐng)悟生命的真諦。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七
真心,真愛,有效,以生為本,這是今天芮老師的課堂給我的最大感受。“真心愛孩子,把孩子看作‘人’。”這是芮瓊老師交流時說的心聲。確實,在她的課堂上,處處體現(xiàn)著這種理念——真心真愛,有效語文,讓我們獲益良多。
上課伊始,芮老師帶領(lǐng)著孩子整體鳥瞰,把整個單元的要點和語文的韻味融合在一起,引導孩子整體把握,體驗語文的特點。這種單元預(yù)備課,給了我們農(nóng)村孩子一種新奇的感受,讓他們明白:原來語文需要這樣學。同時,也讓我們教師看到了芮老師的大語文觀,整體把握教材,高度融合,真實地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反思我們平時的語文課堂,總是就一篇課文看一篇課文,即使學習一個新單元,也是帶領(lǐng)學生“跑馬觀花”的看一遍,沒有想芮老師這樣深刻解讀教材,抓住每篇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學定教。
上課之前,芮老師與孩子親切地交流,進行自我介紹,并給孩子分小組,鼓勵孩子多發(fā)言,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被一步步拉近了。芮老師還注意了解學情,悄悄詢問學生,班里哪些孩子讀書不好。上課時,芮老師十分關(guān)注這些孩子,總是給她們交流展示的機會。不管是朗讀還是回答問題,芮老師總是適當降低學習高度,微笑著面對學生,對每一個孩子都不拋棄,不放棄。反思我們以往的公開課,老師總是喜歡在上課前打聽班里哪些學生讀書好,哪些學生發(fā)言好,以便上課時請他“表演”,而芮老師則是反其道而行之,真正地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真正地讓我們學到了如何真實地上語文課。
芮老師總是在給我們滲透一種意識,一種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這才是真實學習語文的過程。每次出示自主學習要求時,總少不了4位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一號、二號、三號、四號,學生分工明確,不管能力弱與強,每一名學生都要“動”起來,每一名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即使說得不好也沒關(guān)系,繼續(xù)思考,繼續(xù)說,芮老師循循善誘地啟發(fā)著每一名孩子。兩節(jié)課結(jié)束,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他們心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如何學習語文的意識。這都源于芮老師如水的智慧,源于芮老師對學生的真愛。反思我們以前的課堂合作,看似熱熱鬧鬧,但都少不了“作秀”的成分,有多少孩子真正合作了?能力強的孩子探究了,學習了,那能力弱的孩子呢?我們總是喜歡一聲令下“小組討論”,學生就忙碌了起來。匯報交流時,我們也喜歡喊那些表達能力強,愛表現(xiàn)的孩子回答??墒?,芮老師就讓我們看到了什么叫扎實地學語文。課前先給孩子分組編號,課中出示自學要求時,每個孩子都有任務(wù),不管能力弱與強,都有一次機會當組長,組織其他3個組員學習。交流匯報時,芮老師也盡量讓小組中的每個孩子發(fā)言,孩子遇到了困難或者不敢說的時候,芮老師總是微笑著靜靜地等待。
“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边@就是芮老師的課堂,一個真實學習語文的課堂。“心中有愛就很美?!边@樣一個充滿著愛的芮老師,今天讓我們看到了學習語文的真諦。芮老師,今天真的.是“千言萬語說不盡”,激動之余,匯成一句“真誠地謝謝您,辛苦您了,美麗智慧的芮老師!”(寫得比較瑣碎,上午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反思,總覺得未能表達心中所想。)。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八
7月19日,是個晴朗的日子,萬里無云。
我參觀了湖北省的著名旅游景點——古樸清雅的黃鶴樓。
黃鶴樓位于長江大橋邊的蛇山上,黃鶴樓共有五層樓,不論是飛檐流閣,還是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巧奪天工,非常壯觀。
來到黃鶴樓前,“氣吞云夢”四個大字馬上給你氣勢磅礴的感覺。
登上頂層,江城武漢的美景盡收眼底。
長江之水碧波蕩漾,浪花翻騰,所向披靡,賽過湖河,敢比大海,氣勢雄偉,不盡想起“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詩句來。
黃鶴樓對面是龜山,和蛇山一起把守著長江大橋,長江大橋則是橫跨長江,駕于兩山之間。
龜山右邊是鸚鵡洲,就是崔顥詩中“芳草萋萋鸚鵡洲”的那個鸚鵡洲。
而左邊,就是格調(diào)幽雅的晴川閣。
寬闊的瀝青馬路上,各式各樣的汽車、卡車……川流不息,街道上人來人往,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一派時尚的都市景象,與這歷史悠久的黃鶴樓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黃鶴樓在美麗上又多了一份歷史價值。
在樓中,琳瑯滿目的紀念品讓你應(yīng)接不暇,個個別具一格,精巧華麗,大的美觀大方,小的玲瓏奇巧。
下樓后,接著向前走,有一個大鐘,來撞鐘的人絡(luò)繹不絕,鐘聲雄渾悠遠,響徹蛇山。
再往里邊走,會有許多道門,走到最后有一大座岳飛的銅像,牽著一匹駿馬,后邊的石頭上還刻著“還我河山”的字樣,下面落著“岳飛”的款。
??!黃鶴樓,你依著蛇山,傍著長江,點綴了我國這只大公雞的心臟。
你不僅是我國亭臺樓閣的一塊瑰寶,更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研究焦點,真不愧為我國四大名樓之一??!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九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此地空余黃鶴樓”和“白云千載空悠悠”中都有一個“空”字,試比較這兩個“空”字的意義作用有何不同。(4分)。
(2)從情景關(guān)系的角度簡要賞析第三、第四聯(lián)。(4分)。
14、(評分不要拘泥于參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第一個“空”可理解為“空空蕩蕩”,強調(diào)空間上的虛無。(1分)仙人駕鶴離去之后,兀立于蒼茫宇宙之下的黃鶴樓似乎已無所憑依,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感。(1分)第二個“空”可理解為“空自”“徒然”,強調(diào)時間上的渺遠。(1分)千載白云,空自飄蕩,這個“空”字傳達的是詩人內(nèi)心的失落與惆悵。(1分)。
(2)頸聯(lián)寫到的樓上所見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漢陽一帶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樹木”“芳草”勾起對家鄉(xiāng)“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念也就油然而生。(2分)尾聯(lián)情景水乳交融,那彌漫在長江之上的浩浩煙波,正是詩人無邊鄉(xiāng)愁的形象化表達,那越來越深的暮色,也不斷強化著詩人揮之不去的思鄉(xiāng)之情。(2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十
1、采取多種朗讀形式,感受詩中的氣韻。
了解詩中涉及的傳說,感受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教學時數(shù)1。
一、導入。
1、作者簡介:崔顥(704~754),汴州(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天寶中為尚書司勛員外郎。少年為詩,意浮艷,多陷輕薄;后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變,風骨凜然,雄渾奔放。有《崔顥集》。
2、從《唐才子傳》中記載的故事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
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詩下面題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飄然離去。事后對崔顥的這首詩念念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diào)。如:在金陵鳳凰臺時寫下了《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鶴樓”。另一說是有一位名叫費煒的人,在黃鶴山中修煉成仙,然后乘黃鶴升天。后來們?yōu)閼涯钯M煒,便在這黃鶴山上建造了一座黃鶴樓。崔顥的詩與此有關(guān)。
二、多形式朗讀古詩。
三、深入感知古詩問。
1詩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詩句是?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傳達出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與苦悶)。
2描寫登黃鶴樓所見江上情景的兩句詩句是?請你用自己的畫描繪一下。
3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確: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禁抒發(fā)了懷鄉(xiāng)、思故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4
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
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xiāng)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四、小結(jié):全詩借景抒情,抒寫了詩人漂泊異地的傷感與思念故鄉(xiāng)的情懷。
五、再次朗讀古詩。
六、作業(yè)布置。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十一
《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形式的課文。課文將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巧妙地包含在一個生動感人的故事中。文章是詩歌的擴展和闡釋,詩歌是文章的濃縮和提煉。詩與文渾然一體,旨在使學生通過課文更易于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領(lǐng)悟詩歌的情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盡量多的潛心會文的時間,讓學生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為宗旨。課始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你能看到哪幾幅圖景?(美景圖、話別圖、目送圖)我的目的是想讓學生潛心會文,投入地走進文本,傾聽文本的聲音,在腦海中再現(xiàn)那感人的情景,真摯地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讓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相遇”。
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的詞句含英咀華,涵詠真情。比如:、滿飲此杯、依然、凝視、佇立、孤帆等,雖然只是這樣短短幾個字,卻能夠很好的表現(xiàn)人物離別時的濃濃情深深意。我在課上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中,不斷地對文本的催化中,學生的情感融合到了詩人的.情感中。讓學生不僅看到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內(nèi)部,發(fā)現(xiàn)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到了文字背后豐富的情意像,文字背后蘊含的人物的豐富情感。
《黃鶴樓送別》這篇文章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但文本描寫的情景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而且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這是只有五年的孩子很難體會到的。可是課文中有幾個空白點:話別時他們還會說些什么?目送友人的船漸行漸遠,望著浩浩蕩蕩的江水,此時李白心情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給了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說話,在想象中與人物進行心靈的溝通,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好地體會那意境。
文本中的人物和描寫的情景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對人物以及古詩的背景了解又太淺,學生就很難與文中人物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尤其是文中提到“您的人品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以及對王勃詩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引用,如何讓學生正確理解,讓孟浩然的形象在學生心中豐盈起來,讓學生在情感上與李白產(chǎn)生共鳴,也對孟浩然充滿敬仰之情。我適度地把課外資料引入課堂,盡力拉近文中人物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既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nèi)容,又使孟浩然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對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黃鶴樓初二語文篇十二
二、詩文對應(yīng),初步感知。
1、快讀課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別孟浩然時情景的詞語。(板:依依惜別)。
2、李白把這一情景寫成了一首詩:
(1)課件出示詩句(靜止狀態(tài)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2)配樂范讀。
(3)你喜歡這首詩嗎?自己讀讀看。你認為學習這首詩可以通過什么方法?
3、初步理解詩句:
(1)找:默讀課文,找出文中對理解詩句的句子并劃出來。
(2)讀:匯報學習體會,你找到了哪些語句。
課件: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對應(yīng)的詩句與語句,靜止狀態(tài)的送別情景作背景。
(3)說:誰愿意說說詩句意思,會說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課件:根據(jù)學生回答突出相關(guān)詩句。
(4)議:互相討論一下,試著把整首詩意思完整地說出來。
4、師生:讀通順并能說出意思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三、體驗感悟,感情朗讀。
1、快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他們依依惜別的句子。
2、感悟一、二句:
(1)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a.自由讀的基礎(chǔ)上一生讀。
b.你已經(jīng)知道這是體現(xiàn)“依依惜別”,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c.評讀激勵,再讀。
d.:體會“依依惜別”。
(2)出示“王勃說得好……像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p>
a.生讀中說體會(結(jié)合板書:友誼永不絕)。
b.體會“依依惜別”。
[(1)、(2)兩部分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順序不固定]。
(3)誰愿意分角色讀,請一對好朋友讀。分角色表演。
(4)課件出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逼纷x談體會。
3、感悟三、四句:請同學們繼續(xù)找出文中體現(xiàn)“依依惜別”的語句。
(1)讀:個別讀。
(2)看:課件:李白送別情景的動畫場面。
出示:“岸邊楊柳依依,……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3)悟:
a.從哪些詞可以看出“依依惜別”,(指導“凝視”說話)并在說說感受的基礎(chǔ)上再讀這一句。
b.提問:能談?wù)勀阕x得好的經(jīng)驗嗎?
c.配樂朗讀,再次體會“依依惜別”。
(4)品:出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點拔學生品讀。
[(2)、(3)兩部分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習順序不固定]。
4、師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學好古詩的第二步。
四、升華理解,嘗試背誦。
1、讓我們將“依依惜別”之情帶入全詩的朗讀之中。
課件出示全詩及送別動畫場景,學生挑戰(zhàn)朗讀,讀得好的老師給配上音樂。
2、盡快背下來,需要準備一下嗎?
3、生:會背誦是學好古詩的第三步。
五、自我,拓展延伸。
1、讀:動畫配合分角色朗讀全文:敘述部分、李白、孟浩然、詩句。
你們愿意讀哪兒就挑哪兒的讀,剩下的我讀。(配樂)。
(1)描寫送別情景的古詩,閱讀專題。
(2)大詩人李白寫的詩,你準備怎么做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37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