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到指導、規(guī)范和評價教學的作用。教案應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難度,合理設置教學目標。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設計。
搖籃教案中班篇一
1、能運用圖配文的線索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詩歌的內(nèi)容,并學認“寶寶。飄。星。白云。吹。唱”的漢字。
2、通過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
3、能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能唱準曲調(diào),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1、請幼兒說說與以往詩朗誦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
2。拓展幼兒思維,進行創(chuàng)編。
1.搖籃一個,布娃娃幾個。
2.彩色筆,圖畫紙若干。
3.搖籃曲一首。
活動過程1、出示搖籃,引出課題。
——教師出示“搖籃”問:“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介紹詩歌的名字“搖籃”并集體認讀。
2、教師有表情地朗誦一遍。
——詩歌里什么是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師逐一將字卡出示)。
——藍天是搖籃,搖著誰?怎么搖的?寶寶怎么了?(逐一出示“寶寶、星、白云、飄”,重點幫助幼兒認讀“飄”
3、并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
——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著誰?怎么搖的?寶寶怎么了?(逐行出示相關(guān)字卡,重點幫助幼兒認讀“翻、吹、唱”漢字,并用動作表現(xiàn),加以理解)。
4、根據(jù)圖配文的線索圖,幼兒集體學念詩歌。
5、教師再次朗誦。(配樂)。
——請幼兒說說與以往詩朗誦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幫助幼兒感受配樂詩優(yōu)美的意境)。
6、幼兒進行配樂詩朗誦。
7、拓展幼兒思維,進行創(chuàng)編。
——“除了詩歌里說的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著星、魚、花、小寶寶,還有什么可以是搖籃?搖著誰呢?”
8、游戲:娃娃家里做媽媽,讓幼兒抱著娃娃當媽媽,體會到媽媽的愛。
9.幼兒繪畫,創(chuàng)編。
《搖籃》是一首很優(yōu)美、很容易讓人遐想的詩歌,其語言精練,以重復性的結(jié)構(gòu)形式抓住搖籃這一關(guān)鍵點,這首詩具有奇妙別致的想象,將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寫出了小寶寶們分別在不同的搖籃里睡著了的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
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達到預期的活動目標。現(xiàn)就語言活動《搖籃》作如下反思:
一、以圖片再現(xiàn)詩歌內(nèi)容,讓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我根據(jù)詩歌的內(nèi)容,繪制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四個大搖籃,形象生動的再現(xiàn)了詩歌的內(nèi)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
二、詩歌和音樂的有機整合。
詩和歌本是一家,通過音樂與詩歌的有機整合,深深地感染了幼兒,在活動的開始,我和幼兒一起欣賞《搖籃曲》,讓一幼兒搖小床讓小娃娃睡覺,我?guī)ьI幼兒用手臂當搖籃隨著音樂搖娃娃進行導入活動,讓幼兒感受音樂的意境。還有在引導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我配上了背景輕音樂,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
三、視、聽、講結(jié)合。
形象可愛,色彩鮮艷的圖片和小圖片的巧妙使用,都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讓幼兒先欣賞,然后找出相對應的搖籃和寶寶,發(fā)展了幼兒的記憶回放能力,幫組幼兒完整梳理了詩歌,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和教師鼓勵、支持的語音激發(fā)了幼兒想說、敢說的愿望,激起了幼兒朗誦的欲望,在朗誦詩歌過程中,教師富有感情的語言、表情、眼神和肢體等動作,讓幼兒不知不覺中進入到了美妙的境界中,成為提高教學效果的促進劑。
四、不足之處。
幼兒討論環(huán)節(jié)時間還需稍長些,沒有很好地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想象,創(chuàng)編時間的把握稍短了些,使幼兒的創(chuàng)編活動不夠盡興。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適當增加創(chuàng)編活動的時間,讓幼兒充分體驗創(chuàng)編的快樂。
搖籃教案中班篇二
1、通過傾聽音樂感受搖籃曲輕柔、緩慢的旋律,引導幼兒用語言說出搖籃曲的性質(zhì),并有興趣地用動作表現(xiàn)哄娃娃睡覺的情節(jié)。
2、培養(yǎng)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創(chuàng)編一段舞蹈,音帶
(一)導入復習歌曲:《小小的船》
教師語言:天黑了,整個大地變得靜悄悄的,月亮姑娘來唱歌了,星星來為他伴奏,他們的歌聲讓靜靜的夜顯得更美麗。聽——(師生合唱,引導幼兒看老師的指揮手勢)
(二)欣賞搖籃曲
1、感受音樂的特點教師語言:夜晚真美呀,就在這時不知從那戶人家的窗子里傳出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提問:這段音樂好聽嗎?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結(jié):聽了這段音樂你們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們真是用心在聽。那你們怎么會想到這些事的呢?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怎么樣的呢?(再次欣賞,講講感覺,教師哼唱加以肯定)小結(jié):你們說得真好,這段音樂給我門的感覺就是很柔和,很安靜的,緩慢的。
2、感受音樂的內(nèi)容教師語言:其實音樂就像人說話,每一段音樂里都藏著一個優(yōu)美又動聽的故事,那么這段音樂里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起來看吧!(欣賞舞蹈和音樂)提問: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這段音樂講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結(jié)合動作理解:媽媽在哄寶寶睡覺,并開心安慰地跳起舞了)小結(jié):這段音樂講述了媽媽在哄自己心愛的寶寶睡覺,像這樣的曲子我們叫它《搖籃曲》。
3、幼兒表演音樂內(nèi)容教師語言:在幼兒園里老師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老師的好寶寶,天黑了媽媽要哄寶寶們睡覺了。教師語言:媽媽哄你們睡覺心里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次小爸爸小媽媽哄自己的娃娃睡覺呢?(幼兒也來扮演媽媽爸爸哄娃娃睡覺)難點:哄娃娃的動作可以引導幼兒變換動作。(幼兒個別示范)表演得逼真(引導幼兒用動作體現(xiàn)對娃娃的寶貝)
4、結(jié)束語:小娃娃真的睡了,讓我們輕輕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們也該休息了
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運用幼兒已有的哄娃娃經(jīng)驗創(chuàng)設了“娃娃要睡覺”的情景,讓幼兒感受到輕柔、優(yōu)美的搖籃曲對娃娃的催眠作用。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jīng)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nèi)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搖籃教案中班篇三
一、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nèi)容,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2、學習運用相同句式結(jié)構(gòu)創(chuàng)編詩歌。
3、理解詩歌內(nèi)容,初步學習有節(jié)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4、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xiàn)詩歌內(nèi)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后一句。
二、活動準備:
1、與詩歌內(nèi)容相關(guān)的背景圖一幅。
2、流水聲錄音磁帶一盒。
3、與水相關(guān)的各種圖片布置場景。
三、活動過程:
(一)、傾聽錄音,激發(fā)興趣。
1、傾聽流水聲(放錄音)。
問: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水聲)。
2、你能說說,你在哪兒見過水,你還知道有什么水?
(二)、指導幼兒初步學習理解詩歌。
1、出示課件圖,讓幼兒看各種各樣的水(先單幅,再整幅)。
問:請幼兒說說圖上有哪些水?(幫助幼兒認讀)。
2、初步感受詩歌《水》。
(1)老師將這幅圖上的各種水編成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水》。幼兒傾聽,教師示范朗誦。
(2)你聽到詩歌里說了什么?(幼兒自由描述)。
3、學念詩歌。
(1)、教師念,幼兒傾聽想象。
(2)、幼兒邊聽邊念,可自由用動作表現(xiàn)。
(3)、幼兒集體朗誦。
4、引導幼兒理解詩歌。
問:(1)為什么說健康的水是汗水?
(2)你見過噴泉嗎?說說它是什么樣的?
(3)你見過靜靜的湖水嗎?在哪兒見過,是什么樣的?
(4)噴涌的水是什么水?說它是什么樣的?
5、問:學了這首詩歌,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兒自由提問,教師或幼兒回答。目的:幫助幼兒理解難詞難句。)。
6、幼兒集體表演、朗誦詩歌。
(三)、學習仿編詩歌。
鼓勵幼兒做小小詩人,動腦筋編詩歌。你能把你知道的水也編成好聽的詩歌嗎?
1、可請幼兒參觀布置的場景或用課件提示,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拓展想象空間。
2、小組交流,大組展示。(可引導幼兒先畫后說)。
3、鼓勵幼兒向爸爸媽媽朗誦創(chuàng)編的詩歌。
附詩歌:
小小的水是淚水。
大大的水是海水。
跳舞的水是噴泉。
健康的水是汗水。
臟臟的水是泥水。
靜靜的水是湖水。
甜甜的水西瓜水。
噴涌的水自來水。
本篇詩歌結(jié)構(gòu)簡單、句式整齊,語言優(yōu)美、朗朗上口。它所反映的內(nèi)容貼近幼兒生活,并美化了生活。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易于學習、理解和仿編。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以探索水的秘密為主,水是孩子們天天接觸,非常熟悉的一個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水的三個特性,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顒又薪處熞沧⒅亓俗層變河猛暾囊痪湓捇卮饐栴},并且鼓勵更多的幼兒參與思考,實驗,討論,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讓幼兒真正做到了學習的主人,自發(fā),自主,自由的開展活動,在同伴與教師的互動中共同探索獲得新知。
不足之處:
準備的不是很充分,探索活動應該有更多的操作材料,由于材料有限,因此大部分幼兒都是通過觀察來發(fā)現(xiàn),沒有親自嘗試,所以會有些遺憾。
搖籃教案中班篇四
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
搖著魚寶寶,
浪花輕輕翻,
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
搖著花寶寶,
風兒輕輕吹,
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
搖著小寶寶,
歌兒輕輕唱,
寶寶睡著了。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通過欣賞,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使兒童體會濃濃的母愛之情。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1.畫有藍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魚兒,花園、風兒、花朵,媽媽、嬰兒等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藍天、星星、大海、魚兒、花園,花朵、媽媽的手、嬰兒等的貼紙若干。
3.錄音機一臺,抒情音樂磁帶一盤。
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曾贊美《搖籃》是"一支美妙的搖籃曲","是歌也是詩"。它以悅耳動聽的音韻展現(xiàn)了"藍天"、"大海"、"花園"以及"媽媽的手"這一幅幅開闊兒絢麗的畫面,運用擬人、比喻等藝術(shù)手法將它們和諧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形成一個溫馨、寧謐的環(huán)境,可以使孩子們陶醉在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一、初步感知理解作品階段。
1.出示"搖籃"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么關(guān)系?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媽媽搖著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朗誦《搖籃》,要求幼兒傾聽時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二、反復聆聽作品階段。
幼兒在午睡前躺著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三、交流討論、表演。
1.集體朗誦并交流討論。
a.詩歌里講了哪些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帥出示背景圖)。
b.詩歌里說的這些搖籃,分別是哪個寶寶睡覺用的呢?(幼兒回答后,師生共同粘貼,把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小朋友寶寶分別送入各自的搖籃)。
c.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d.教師讓幼兒充分發(fā)表看法后發(fā)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媽媽的手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搖籃,每個小朋友要感謝媽媽對我們的關(guān)愛。
2.表演游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里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時,扮演藍天的幼兒便可想像抱著星星,搖它入睡的動作,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語言活動在我們班一直都是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如今天的語言活動《詩歌:搖籃》孩子們是被這首詩歌給迷住了。當然我自己也感覺這堂課,比我想象的.要順。孩子們表現(xiàn)得很不錯,回答問題都很積極,述說、表演也都比較到位,這些都令我非常開心?!稉u籃》這首詩歌是個很美妙的兒童詩,詩歌中清晰的語言描繪了四幅溫馨寧靜的畫面,詩的前三段,分別把藍天、大海、花園比作是搖籃,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各睡其中,這也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和諧與美妙。
詩歌一般都是以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來表現(xiàn)豐富的思想情感,一般都有含蓄的特點,詩歌往往是抓住事物中容易打動人心的一點或幾點集中而概括地表現(xiàn)出來的,所以孩子對此較為陌生;而幼兒對如何通過重音、停頓、速度、語調(diào)等的不同變化來表達詩歌內(nèi)容,也不夠熟悉,所以我把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學會有感情的朗誦作為本活動的重點部分。由于大班孩子的抽象意識思維理解能力還處于低級階段,對理解詩歌的意境存在困難,所以我把本節(jié)課的難點確定為:理解詩歌的意境。
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也許是我的引導、提示做得不夠充分,幼兒的動作、表演形式都過于單一;創(chuàng)編詩歌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想象力還沒有完全的被我激發(fā)出來;延伸活動的選擇上還有些不恰當。
課后我仔細的想了想,目前我覺得自己上課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語言組織。不管是引導、提問,還是小小的鼓勵,都需要教師在語言上簡短、精確的表達出來。提問的問題一定要簡單明了,教師總結(jié)也要很精確,可以讓幼兒馬上理解。
問題之二,激情!我自認為我上課還缺乏一點激情,這是我每次上課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何調(diào)動學生們的情緒,如何完全的投入到課堂之中,如何與幼兒打成一片···詩歌朗誦是一門情感的藝術(shù),情感是需要激情的,一位有激情的老師是會被感動得!
這幾點是我接下來要一直研究思考的問題,我相信我的課會越上越好。
搖籃教案中班篇五
1、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初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
2、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幼兒嘗試改編詩歌。
3、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nèi)容。
1、ppt課件:含有藍天、草地、大樹、河水、幼兒園圖片。
2、打印圖片:飛機、小馬、小羊、烏龜、螃蟹、小鳥、小猴、蝴蝶、松鼠圖片。
3、音樂《我愛我的家》。
4、白板或黑板。
一、出示ppt、進入主題。
1、出示ppt,引導幼兒觀看圖片(天空、草地、河水、大樹、幼兒園)。
2、引導幼兒用一句話講述圖片,如:藍藍的天空、高高的大樹等。
3、游戲《找家》。
請幼兒扮演天空、草地、河水、大樹、幼兒園,再請幼兒扮演白云、小羊、小魚、小鳥、小朋友,聽老師口令去找自己家。老師喊停就要站好,看誰找到自己的家。
三、改編詩歌。
1、出示草地、藍天、河水、大樹的圖片(打印后貼到白板)和各種動物圖片(打印后貼到白板),請幼兒嘗試進行改編詩歌。
2、根據(jù)幼兒操作的結(jié)果讓幼兒改編詩歌。例如: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蝴蝶的家、飛機的家。
四、共同的家。
1、教師小結(jié):
師:對,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老師也編了一句詩,放在這首詩的最后:美麗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所以我們要愛護它。
2、聽音樂《我愛我的家》結(jié)束本課。
從這堂課,我們也看出一堂教學活動是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不放任自流,還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順其自然。不管哪種占主導,都應該處理好教的方式,讓孩子們感覺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場游戲活動。教無定法,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都必須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發(fā)揮作用。教學方式實質(zhì)上是一種刺激手段。
搖籃教案中班篇六
搖籃曲是頗具民族風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轉(zhuǎn)、音樂形象親切,且歌詞見解移動。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將它列入歌曲教學的。如浙江版的教參中就有,但這些教學方式不外乎是機械的,新《綱要》頒布后三年的今天我們豈能再將幼兒的主體地位反之以便?記得許卓婭教授在對音樂活動的創(chuàng)新中就強調(diào)幼兒自主的學,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活動中我將從對樂曲的欣賞體驗入手,以遞進式的學習方式逐漸解除師生、生生間的音架。讓幼兒充分自主體驗音樂的存在以肢體動作圖譜演示,配合語言的解析,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從而學會歌唱。
1、通過欣賞、哼唱,感受樂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內(nèi)容,學唱歌曲。
重點:通過欣賞、哼唱,感受樂曲柔美的旋律。
難點:理解歌曲內(nèi)容,學唱歌曲。
1、課前欣賞各種不同性質(zhì)的樂曲。如:進行曲、圓舞曲等等。
2、記號筆、大張白紙。
(一)教師哼唱樂曲引起幼兒興趣。
“噓……”(教師以輕柔的聲音哼唱樂曲的旋律。)。
提問:“老師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兒自由回答)。
(二)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1、聽教師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問:“這首歌聽起來怎樣?你以前聽過嗎?”(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邊輕輕清唱歌曲,邊根據(jù)歌詞做動作。幼兒觀察教師唱時的表情及肢體動作。
(三)學唱歌曲。
1、幼兒欣賞過樂曲后討論歌詞內(nèi)容,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繪制圖譜。
2、集體邊看圖譜邊唱歌曲2~3遍。
3、幼兒邊做動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圖譜,幼兒閉上眼睛做小寶寶睡覺狀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兒做寶寶,一半幼兒做媽媽輪流長歌曲一次。
(四)結(jié)束。
教師模仿公雞叫,“天亮了小寶寶們起床了去外面活動活動。”
搖籃教案中班篇七
活動目標:
1、初步引導幼兒學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仿編詩歌的興趣。
2、鞏固幼兒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進一步感受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增進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3、使幼兒進一步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4、通過活動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6、理解詩歌內(nèi)容,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jīng)初步學習過詩歌《梳子》;已有一定的各種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的直接或間接經(jīng)驗。
2、多媒體教學設備及電腦課件一套;錄音機一臺、空白磁帶一盒。
3、室外布置成美術(shù)圖片展覽館,在課前帶幼兒進行參觀;幼兒操作卡片及背景圖。
4、教師布置成影劇院形式;幼兒每人一張寫有數(shù)字的圖形卡片。
活動過程:
1、教師語言引導,幼兒參觀美術(shù)圖片館,幫助幼兒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2、復習詩歌《梳子》。
1)教師語言引導,幼兒進入教室:“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現(xiàn)在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一張電影票,進入電影院后請小朋友對號入座?!?/p>
2)出示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制作的電腦課件,幼兒隨畫面集體有表情地背誦詩歌《梳子》,鞏固幼兒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小朋友,電影里演了些什么?我們可以為它匹配學過的哪首詩歌?現(xiàn)在請小朋友跟著電影一起有表情的朗誦一遍這首詩歌?!?/p>
3)教師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提問,通過對有關(guān)問題的討論,幫幼兒感受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幼兒對學習詩歌的興趣;同時也為幼兒的仿編活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風和船真的是樹和海的梳子嗎?為什么說風和船是梳子?他們是怎樣梳著樹和船的頭發(fā)的?”
3、學習仿編詩歌《梳子》。
1)出示電腦課件:“小鳥在藍天上飛翔”、“小魚在水里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作仿編詩歌的示范。
a)出示電腦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現(xiàn)在電影里出現(xiàn)了什么動物?他們在干什么?”
b)幫助幼兒理解畫面與詩歌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風吹拂著小樹,使樹枝樹葉不停的擺動,我們可以形象的說風是樹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們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那么,在這幅畫中我們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他們有梳著什么的頭發(fā)?”
c)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言來講述畫面:“現(xiàn)在那一位小朋友能模仿詩歌《梳子》里的話,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這幅美麗的畫面?”(盡量讓幼兒自己學習模仿,如果不能較好的說出來,教師可以給與一定的提示。)。
d)教師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進行仿編詩歌《梳子》的示范:“《梳子》是一首非常優(yōu)美、動聽的詩歌,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也學著編幾首題目是《梳子》的詩歌;現(xiàn)在老師先用這幅圖做一個示范,請小朋友看看老師是怎樣仿編的……”
2)引導幼兒對其它電腦課件進行觀察,并請個別幼兒嘗試仿編詩歌。
a)分別出示其它電腦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現(xiàn)在電影上出現(xiàn)了什么?其中那些可以被比作梳子?它們分別可以梳什么的頭發(fā)?”
b)請幼兒學著用詩歌中的語言來描述所見到的畫面。
c)幼兒根據(jù)畫面和前面教師所作的示范,模仿課文進行初步的仿編活動,教師用空白磁帶將幼兒仿編的詩歌錄下來備用。
3)幼兒分組活動: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圖形配搭活動,并學習仿編詩歌。
a)出示教學背景圖,教師語言引導:“小朋友,你們看老師準備了幾幅畫和許多的卡片,現(xiàn)在我們做一個匹配卡片的游戲?!苯處熥饕淮问痉?。
b)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進行操作活動,教師不斷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c)出示電腦課件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此回到電影院的座位上。教師語言引導,幼兒更具自己匹配的卡片進行詩歌仿編活動,教師將仿編的詩歌錄下來。
4)拓展活動: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大膽的想象,并進行詩歌仿編。
a)教師語言提示幫助幼兒拓展自己的思維:“現(xiàn)在請小朋友再大膽地想一想,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做梳子?能做什么的梳子?”
b)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拓展性的仿編活動“現(xiàn)在請小朋友動腦筋,把你見到過的事物變成詩歌《梳子》?!苯處煂⒂變悍戮幍脑姼桎浵聛?。
4、幼兒欣賞自己仿編的詩歌,教師對幼兒的仿編活動進行評價:教師播放幾段幼兒仿編的詩歌供幼兒進行欣賞,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作成就感,同時對幼兒的仿編活動進行總結(jié),對幼兒大膽發(fā)言、積極思考的行為給與鼓勵,提高幼兒對仿編活動的興趣。
5、教師語言提示,請幼兒去小班為弟弟妹妹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梳子》,結(jié)束活動。
活動延伸:
1、為幼兒提供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的環(huán)境和條件,并及時將幼兒仿編、創(chuàng)編的詩歌錄制下來。
2、在語言角為幼兒提供錄有仿編詩歌的錄音帶,一邊幼兒可以隨時欣賞自己的方編作品。將幼兒仿編、創(chuàng)編的詩歌用較大的紙寫下來,請幼兒配上相應的畫面,并張貼與教室的語言角內(nèi),以進一步提高幼兒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也為在幼兒中開展識字閱讀活動提供有利條件和機會。
這是一首短小精悍、想象新穎奇特的詩歌。詩歌從媽媽和孩子互相梳頭談起,用比擬的手法,將風比作樹的梳子,把船比作海的梳子,在幼兒面前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美麗的畫面。這首詩歌在結(jié)構(gòu)上采用了重復的方式,給幼兒仿編詩歌提供了模仿的句式,因此比較適合進行仿編活動。在幼兒中開展詩歌的仿編活動,可以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藝術(shù)的敏感性,鍛煉幼兒的想象力,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增長幼兒的藝術(shù)思維能力,同時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fā)展。這首詩歌是以詩的形式來揭示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因此通過方編活動還可以增進幼兒對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了解。
搖籃教案中班篇八
3、認識、了解作曲家舒伯特。
時安排。
鋼琴多媒體。
情景導入。
看圖配音樂,音樂比較哪段音樂更適合圖片,為什么?
2、了解搖籃曲,出示幻燈片。
教學過程。
介紹背景,讓學生知道音樂背后的故事。
檢查前置性作業(yè):介紹作曲家舒伯特。
2、師:但是,上天并沒有關(guān)照這位才華橫溢的青年。它將貧窮送給舒伯特,讓它整天吃不飽,穿不暖。一天,又冷又餓得舒伯特已身無分文。他不得以走進了一家飯館,他靜靜地坐在飯桌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報紙看了起來……舒伯特看到了報紙上有一首克勞帝烏斯寫的詩,使得他非常感動,熱淚盈眶。(師讀第一段歌詞,出示第一段歌詞)。
師生互動。
用不同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讓學生理解節(jié)奏和速度。
師:讓我們也來讀讀這首使舒伯特感動得熱淚盈眶的詩。學生朗讀歌詞。
2、師:舒伯特在菜譜上為這首詩作了一首曲子。起初,飯館老板以為他是個乞丐,想轟走他,后來看到樂譜,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樂譜,在舒伯特的要求下免費送給了他一盤燒土豆。舒伯特為了感謝老板的饋贈走到飯館的鋼琴邊,彈起了這首《搖籃曲》。(教師模仿舒伯特走到鋼琴邊彈唱《搖籃曲》第一段)。
3、師:簡單的八小節(jié)旋律,就讓這首詩得到了升華,使它成為了一首千古傳唱的歌曲。哼唱一下這動人的旋律。
4、比較演唱,解決難點。
a學生說一說:
師:同學們,舒伯特為什么要在這兒(第六小節(jié))加上一個前倚音呢?
b比較演唱:
師:讓我們來唱一下沒有前倚音的效果。(平淡)。
再唱一唱有前倚音的效果。(內(nèi)心深處的觸動)。
小結(jié):加上這個前倚音,更能表達舒伯特當時的那種內(nèi)心深處被觸動的心情?,F(xiàn)在我們來唱一唱。
導入:回想一下,小時候媽媽是怎樣哄你睡覺的?(引導回答用溫柔的聲音、輕輕地等)。
師:讓我們用媽媽溫柔、親切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
a學生唱一唱。
b學生用動作參與演唱。
6、師:媽媽在哄寶寶睡覺的時候,還會做什么動作?(教師提示學生在休止符的地方就做一個媽媽的動作)。
7、師:讓我們一起學著媽媽的樣子,一邊搖著搖籃,一邊用溫柔的聲音來演唱《搖籃曲》。
(1)、主題:母愛。
(2)、速度:中速稍慢。
(3)、力度:弱。
(4)、旋律:輕柔、甜美、徐緩。
9、拓展延伸:欣賞幾首搖籃曲,體會搖籃曲體裁的音樂特點。
(3)、網(wǎng)絡歌手香香《搖籃曲》。
用同一體裁,不同的音樂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很感興趣。
每一首搖籃曲都是由母愛譜寫而成,每一句搖籃曲都是母親對孩子美好的祝愿。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就是母親的呼喚。希望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對搖籃曲的學習,更深刻的理解母愛、感恩母愛、用我們的行動回報母愛!
搖籃教案中班篇九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中班詩歌搖籃活動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1.詩歌背景圖。
2.活動教具:星寶寶、花寶寶、魚寶寶、蝴蝶、蜜蜂等。
出示小娃娃,問:她想睡覺了,怎么樣才能使她很快的睡著呢?
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一遍。)。
1.第一遍欣賞,提問:
詩歌的題目是什么?
詩歌里有誰?
2.第二遍欣賞,幼兒學習詩歌。
第一段提問:藍天是搖籃,搖著誰?白云怎么飄,星寶寶睡著了?
第二段提問:大海是搖籃,搖著誰?浪花怎么翻,魚寶寶睡著了?
第三段提問:花園是搖籃,搖著誰?風兒怎么吹,花寶寶睡著了?
第四段提問: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著誰?手臂怎么搖,小寶寶睡著了?
3.發(fā)展想象力,仿編詩歌。
今天,小朋友學得真棒,回家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東西當搖籃,繼續(xù)模仿編詩歌。
xx年11月3日趙燕在中二班試教。
評:目標沒有到位,教案設計偏于填鴨式,教的過程幼兒回答較少,詩歌偏長有一定難度。
下一篇是園長和業(yè)務組長講評后的設計的教案,只教學三段第四段不進行教學,重點放到學習仿編。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
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曾贊美《搖籃》是一支美妙的搖籃曲,是歌也是詩。它以悅耳動聽的音韻展現(xiàn)了“藍天”、“大?!薄ⅰ盎▓@”以及“媽媽的手”這一幅幅開闊兒絢麗的畫面,運用擬人、比喻等藝術(shù)手法將它們和諧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形成一個溫馨、寧謐的環(huán)境,可以使孩子們陶醉在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通過欣賞,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使孩子體會濃濃的母愛之情。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重點: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初步學習朗誦。難點:正確使用動詞,根據(jù)詩歌的結(jié)構(gòu)及語言情緒進行詩歌創(chuàng)編。
1.畫有藍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魚兒,花園、風兒、花朵,媽媽、嬰兒等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藍天、星星、大海、魚兒、花園,花朵、媽媽的手、嬰兒等的貼紙若干。
3.錄音機一臺,抒情音樂磁帶一盤。
1.出示“搖籃”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么關(guān)系?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媽媽搖著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朗誦《搖籃》,要求幼兒傾聽時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幼兒在午睡前躺著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1.集體朗誦并交流討論。
a.詩歌里講了哪些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帥出示背景圖)。
b.詩歌里說的這些搖籃,分別是哪個寶寶睡覺用的呢?(幼兒回答后,師生共同粘貼,把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小朋友寶寶分別送入各自的搖籃)。
c.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d.教師讓幼兒充分發(fā)表看法后發(fā)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媽媽的手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搖籃,每個小朋友要感謝媽媽對我們的關(guān)愛。
2.表演游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里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時,扮演藍天的幼兒便可想像抱著星星,搖它入睡的動作,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四、仿編詩歌。“大家真聰明,這么快就把詩歌記住了,那大家想不想當回小詩人,自己編詩歌呢?”首先結(jié)合課圖片,引導幼兒仿編,然后幼兒自選一種寶寶的卡片,與同伴討論創(chuàng)編詩歌,并請個別幼兒將自己編的詩歌說給大家聽。最后請幼兒將寶寶卡片貼到相應的搖籃處(背景圖片)讓寶寶好好睡一覺。
《搖籃》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在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借助《搖籃曲》作為背景音樂、動作、語言、圖片等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美好的意境,發(fā)揮孩子的想象,能創(chuàng)編出較為完整的詩歌來。孩子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性較高,學習效果較好,孩子也獲得了成功。通過課的反復修改,在教學活動中也收獲了不少,為我在今后的語言教學活動中積累了不少的'經(jīng)驗,以下就是幾點小小的收獲:在活動中,借助音樂、圖片、身體動作等幫助幼兒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圖片的出示,形象生動的再現(xiàn)了詩歌的內(nèi)容,幫助幼兒從直觀的視覺上感知詩歌的美,還幫助幼兒進行詩歌內(nèi)容的記憶。在幼兒進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時,配上了背景音樂《搖籃曲》,讓孩子自始至終都沉浸在那種寧靜溫馨的意境中,體驗到了詩歌帶給大家的快樂。在學習詩歌的同時,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幼兒先尋找四段詩歌的共同之處,有效的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為學習仿編詩歌做鋪墊。很多的幼兒能夠根據(jù)圖片找出詩歌的規(guī)律,自己分析出句式的特點,朗誦詩歌較為連貫,詩歌內(nèi)容掌握較好。通過《搖籃》教學活動,讓我知道了在以后詩歌教學活動中,要使用多種手段讓孩子去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發(fā)展語言能力。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真正成為活動中的主人。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一
1、引導學生欣賞童聲獨唱《大海搖籃》,并用形象直觀的方式表達對不同情緒、表現(xiàn)力的樂曲的感受,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
2、引導學生用中弱的力度、柔和的聲音、貼切的動作表演唱《大海搖籃》,使學生體會并表現(xiàn)歌曲中大海波浪起伏、寬廣無邊的意境。
3、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培養(yǎng)學生三拍子的節(jié)奏感,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美感體驗。
復習歌曲《?!?,引導學生用中弱的力度、柔和的聲音演唱,體會并表現(xiàn)歌曲中,大海波濤起伏、寬廣無邊的意境。
欣賞童聲獨唱《大海搖籃》,從歌聲中感受抒情的旋律、詩一般的歌詞及少年兒童心中美麗的大海。
電子琴音樂課本。
一、情境鋪墊,激趣導入播放錄音,聆聽大海的`波濤、海浪聲。
二、欣賞童聲獨唱《大海搖籃》放錄音欣賞。
1、問:老師演唱的這首歌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大海呢?播放音樂自由說自己心中大海的樣子。
2、看圖后回答問題說一說兩幅圖的大海有什么不同。聽一聽這兩首曲子分別用哪幅圖來表示。舉手回答小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回答。
3、邊聽邊思考聽后回答問題,并說一說為什么?聽范唱錄音聽后回答。
4、請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放錄音(大海的波濤和海浪聲)提問:你見過大海嗎?你見過的大海是什么樣子?出示兩幅圖看看這兩幅圖表現(xiàn)的大海有什么不同?(一幅是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大海;另一幅是暴風驟雨、波濤洶涌的大海)直觀感知。養(yǎng)學生的音樂形象思維,并使其為感知、理解音樂服務。
設問:表現(xiàn)風平浪靜大海的音樂是怎樣的?表現(xiàn)暴風驟雨、波濤洶涌的大海的音樂是怎樣提示:從速度、力度、表現(xiàn)情緒上來考慮。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比較不同音樂情緒的不同表現(xiàn)力。
5、導入歌曲教學,并與前面的不同音樂情緒的感知結(jié)合起來,引導學生聽辯感受音樂的情緒。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三、復習歌曲并處理歌曲。
1、歌曲表演。
2、評價。
3、完整表現(xiàn)歌曲《大海搖籃》選擇打擊樂器并為歌曲伴奏,隨錄音范唱。(找?guī)讉€同學到前面來為歌曲伴奏)。
4、小組討論(根據(jù)教師提問來討論)。
5、小組合作創(chuàng)編動作來表演歌曲。
6、自評、互評、他評的形式。
7、找?guī)讉€表現(xiàn)好的同學到前面表演,幾個同學加打擊樂伴奏。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二
知識與能力:了解早期人類文明產(chǎn)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了解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體系較為完善的法典;說出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過程與方法:利用地圖找出亞非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了解他們的自然環(huán)境,分析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識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運用論從史出的方法,說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種姓制度都是奴隸主剝削壓迫人民的歷史見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金字塔不但是統(tǒng)治都剝削人民的歷史見證,也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人類史上的偉大奇跡。
教學重點:
亞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教學難點: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的特點。
幻燈片。圖片。
第2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課前預習題。
圖片顯示四大文明古國名稱及位置。
這是世界文明的四個搖籃,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了人類文明,人類社會隨之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講授新課】。
(一)自學指導?整體感知。
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熱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積雪的融化,導致河水的定期泛濫,泛濫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這些都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發(fā)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發(fā)展史中,水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我們剛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母親河。人類文明依河而興,河川孕育了人類的文明,水波蕩漾與滾滾逝水交織著人們對河流的記憶。人類文化的發(fā)源,莫不是以大河流域為主要的舞臺。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二課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出示課題)。
(二)討論交流,解決疑難。
一、金字塔的國度。
這些文明古國都和中國一樣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首先,我們來學習起源于尼羅河流流域的古埃及。
在非洲廣闊的土地上,尼羅河由南向北、傾瀉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濫,不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農(nóng)作物生長,這就給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條件。尼羅河不僅養(yǎng)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贊頌尼羅河的詩篇:“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yǎng)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边@些詩句反映了古代埃及與尼羅河息息相關(guān)的事實。馬克思也說過說:“計算尼羅河水的漲落期的需要,產(chǎn)生了埃及的天文學”。這個論斷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學文化知識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羅河的生產(chǎn)實踐中產(chǎn)生的。因此,尼羅河是埃及的母親河,尼羅河河水猶如母親甘甜的乳汁,養(yǎng)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兒女。)。
古埃及這一目的關(guān)鍵詞是什么?
一提起埃及,大家就會想到金字塔,因此把埃及稱為金字塔的國度,金字塔的建筑,從古到今都給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
大家對金字塔了解知多少呢?請大家暢所欲言。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作總結(jié)。?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tǒng)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法老們不僅活著時統(tǒng)治人間,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陰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內(nèi)臟,浸以防腐劑,填入香料,將尸體長久保存,稱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寢?,F(xiàn)在,埃及境內(nèi)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96座,大部分位于尼羅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邊沿。
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年的歷史,由于它形似漢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稱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規(guī)模宏偉,結(jié)構(gòu)精密,塔內(nèi)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實心,頂部呈錐角。金字塔歷經(jīng)多次地震都巋然不動,完好無損。
金字塔前有座獅身人面像,是古國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兒子哈佛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長57米,僅一只耳朵就有兩米高。除獅爪是用石頭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一塊天然的大巖石鑿成的。鼻部有損傷,據(jù)說是在一次戰(zhàn)爭中被拿破侖的士兵用大炮轟掉的。斯芬克斯象征著法老的權(quán)利至高無上,威不可侵。
胡夫金字塔,又稱齊阿普斯金字塔,興建于公元前2760年,是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跡之一,被列為世界7大奇觀的首位。該塔原高146.5米,由于幾千年的風雨侵蝕,現(xiàn)高138米。原四周底邊各長230米,現(xiàn)長220米。錐形建筑的四個斜面正對東、南、西、北四方,傾角為51度52分。塔的四周原鋪設著一條長約1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東、西兩側(cè)尚有遺跡可尋。整個金字塔建在一塊巨大的凸形巖石上,占地約5.29萬平方米,體積約260萬立方米,是由約230萬塊石塊砌成。外層石塊約11.5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最大的一塊重約16噸,全部石塊總重量為684.8萬噸。修建金字塔,集中了當時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解決了許多難題,創(chuàng)造了一大奇跡??梢哉f,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時,金字塔也是無數(shù)勞動人民血汗的結(jié)晶,它給古埃及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是奴役奴隸的見證。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
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朗的蘇撒考古時發(fā)現(xiàn),后被劫奪到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此圖展示的是石柱的浮雕部分,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漢謨拉比正從太陽神那里接過象征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權(quán)杖,圖中人像坐著的是太陽神沙馬什,他手里握著的是“權(quán)杖”,站在太陽神面前的就是漢謨拉比。下面的文字共約8000字,分為序言、正文和結(jié)語三部分。
如果你是古巴比倫的律師是否可以為奴隸進行辯護?為什么?
(從《漢謨拉比法典》的性質(zhì)來考慮)。
為什么說《漢謨拉比法典》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了呢?(從它的內(nèi)容來分析)。
這些文字從許多方面作出了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規(guī)定,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的社會情況?!稘h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現(xiàn)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新月沃地”如今很不平靜。介紹伊拉克局勢。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三
在幼兒園我一直是帶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兒,而且也一直在負責語言領域的教學。從平時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語言對幼兒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發(fā)太重要了,要達到同一個目的,教師不同的語言組織、引導完全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在一次兒歌“小草愛做夢”的課后,我發(fā)現(xiàn)班里好多孩子在課間跑來主動告訴我,“老師,我也會編兒歌——小鳥愛做夢,夢是……”。這時的我心里除了充滿教學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還思索著;大班孩子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強,他們喜歡自己創(chuàng)作,覺得有成就感,不滿足于單純的朗誦詩歌,他們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運用生活中的已有經(jīng)驗嘗試自己仿編、創(chuàng)編,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搖籃的經(jīng)歷,就設計了這堂“搖籃”課。
1、通過動畫和動作,理解詩歌的語言,并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初步感知詩歌中的比擬手法。
3、在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詩歌仿編。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運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詩歌仿編 。
材料準備:
1、動畫“搖籃”,“搖籃曲”音樂,黑板,磁鐵,字卡等。
2、圖片: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星星、魚兒、花兒、小寶寶。
經(jīng)驗準備:
教師在課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詩歌中所提到的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園,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
(播放搖籃曲)孩子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嗎?聽著這首優(yōu)美的曲子,小寶寶們躺在搖籃里睡著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搖籃,我們一起去聽聽、看看吧!
1、欣賞第一遍動畫:
——“詩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2、欣賞第二遍動畫:
——“剛才小朋友聽得可認真啦!現(xiàn)在,我們來看著圖再欣賞一遍吧。欣賞的時候請小朋友想一想,詩歌里有哪些是搖籃?搖籃里面搖著的都是誰?又是什么在輕輕飄、翻、吹、唱呢(幼兒帶著問題欣賞詩歌,之后依次一組一組地出示字卡)”
1、幼兒邊看動畫邊跟著誦讀詩歌。(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自然地學會詩歌)
——“這首詩歌這么好聽,剛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著念了,還做好看的動作呢,你們想不想學呀?那我們邊看大屏幕邊跟著親親地念一念好嗎?”
2、幼兒加上動作來表演誦詩歌。
“小朋友的聲音太好聽了,如果這一次小朋友的聲音再稍微大點兒,把我們的動作加上的話相信會更棒的,我們來試試吧。”
3、教師和幼兒分角色誦讀詩歌。
4、“為什么詩歌中說‘白云、浪花、風兒、歌兒’都是輕輕的呢?”(引申午睡的時候小朋友們也要動作輕輕的,在家里,爸爸媽媽睡覺時也要輕輕的。)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xiàn)。
——“聽了這么美的詩歌,老師也想來編一首兒歌:草地是搖籃,搖著草寶寶,風兒輕輕吹,草寶寶睡著了?!?/p>
——“小朋友,那你們想不想自己也來編一首詩歌呀?那請你們照著黑板上的句子結(jié)構(gòu)來自己編一編吧!”
——小朋友編的詩歌多美呀!請小朋友回家后為自己編的詩歌配上優(yōu)美的畫面吧!
在我園的教研課上曾經(jīng)把語言領域的詩歌活動提出來做過探討,老師們都覺得古詩、散文、詩歌教學對幼兒來說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內(nèi)容、體會意境,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才談得上仿編、創(chuàng)編。詩歌“搖籃”是我在我園上過的一堂公開課,所以是自己實際操作過的,感悟和體會也比較多一些。 總的來說效果還是比較好,對自己語言的組織呀,提問的準確上性呀還是比較滿意。覺得幼兒在我語言的引導下自主發(fā)展的空間還是比較大,思維也比較活躍,活動性也比較強,孩子比較感興趣。只是在與幼兒互動時感覺自己對幼兒關(guān)注全體還不夠,同一個幼兒請幾次來回答問題的情況稍微多了一點;還有就是覺得自己的教育機智和臨時的應變能力還比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據(jù)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接受能力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及時地調(diào)整,以期服務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還有些一味地想從幼兒那里得到自己教學活動設計中想得到的答案,違背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還應多從幼兒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來設計和考慮,運用正確的教學理論,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做到最大化地發(fā)展幼兒。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四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感受媽媽的愛,懂得感恩,用行動報答媽媽的愛。
2.與詩歌內(nèi)容匹配的圖片、創(chuàng)編所需的圖片若干。
1.出示搖籃,提問:看,這是什么?
師:對了,是搖籃。搖籃有什么用呢?
幼:小寶寶睡覺的。
幼:我們小時候可以睡在里面。
師:搖籃是小寶寶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呢?
幼:很舒服。
幼:感覺很暖和、很溫暖。
(評析:出示搖籃圖片,讓幼兒用已有的經(jīng)驗說說睡在搖籃的.感覺,很多的幼兒都能說出睡在搖籃舒服、溫暖的特點,有的幼兒會不自覺地做出一系列身體搖擺的動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搖籃里舒服的感覺。)。
2.師:睡在搖籃里軟軟的,很舒服,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像搖籃一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
3.欣賞課件(沒聲音的畫面),說說看到了什么?你覺得什么像搖籃呢?它搖著誰?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覺得白云的它的搖籃。
幼:媽媽是寶寶的搖籃。
幼:花園里有很多的小花,風吹起來,它的搖籃。
師:小朋友說的真不錯,這段動畫當中還藏著一首好聽的詩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完整欣賞詩歌,加上配音)。
(評析:一開始出示課件,讓幼兒欣賞詩歌中漂亮的場景,沒有加上配音,讓幼兒根據(jù)看到的內(nèi)容猜測生活中的一些搖籃,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誦,讓幼兒欣賞畫面的同時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熟悉詩歌的內(nèi)容,為學習、朗誦詩歌作鋪墊。)。
1.教師配樂朗誦,完整欣賞詩歌。
(1)教師配樂詩朗誦,幼兒欣賞,欣賞后提問:你聽見了哪些好聽的話,用詩歌中的話來說一說。(出示相應的圖片)。
(評析:請幼兒試著用詩歌中的話來說說,同時出示相應的圖片,來加深對詩歌的印象,熟悉詩歌內(nèi)容,并看著圖完整地復述句子。)。
(2)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
(3)為什么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為什么說大海是魚寶寶的搖籃?花園是花寶寶的搖籃?)。
(4)分析句式,這首詩歌中有哪些一樣的地方?
幼:最后一句一樣,它們都睡著了。
幼:小寶寶都睡在搖籃里。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五
1、能運用圖配文的線索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詩歌的內(nèi)容,并學認“搖籃、飄、翻、吹、唱”的漢字。
2、通過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
3、能積極參加活動,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
2、圖畫紙若干,水彩筆。
3、配樂曲一首。
教師出示“搖籃”問:“這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
介紹詩歌的名字“搖籃”并集體認讀。
詩歌的名字是什么?
詩歌里什么是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師逐一將字卡出示)。
藍天是搖籃,搖著誰?怎么搖的?寶寶怎么了?(逐一出示“星、白云、飄”,重點幫助幼兒認讀“飄”
并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xiàn))。
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著誰?怎么搖的?寶寶怎么了?(逐行出示相關(guān)字卡,重點幫助幼兒認讀“翻、吹、唱”漢字,并用動作表現(xiàn),加以理解)。
根據(jù)圖配文的線索圖,幼兒集體學念詩歌。
請幼兒說說與以往詩朗誦的不同及自己的感受。(幫助幼兒感受配樂詩優(yōu)美的意境)。
幼兒進行配樂詩朗誦。
拓展幼兒思維,進行創(chuàng)編。
“除了詩歌里說的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臂是搖籃,搖著星、魚、花、小寶寶,還有什么可以是搖籃?搖著誰呢?”
1、創(chuàng)編活動中,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可從只更換被包含物(寶寶),包含物不變,過度到包含物與被包含物都更換進行創(chuàng)編。
2、繪畫創(chuàng)編時,可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創(chuàng)編。體驗集體合作的快樂。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六
1、感受搖籃寧靜、溫馨的意境,激發(fā)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2、理解兒歌搖籃的內(nèi)容,嘗試有感情地誦讀搖籃。
3、在理解兒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并進行創(chuàng)編。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想象,嘗試講述兒歌的不同發(fā)展。
了解兒歌內(nèi)容,嘗試有感情地誦讀兒歌。
在理解兒歌內(nèi)容的基礎上,大膽想象并進行創(chuàng)編。
1、《搖籃》flash動畫,《搖籃曲》音樂。
2、一張搖籃圖片,四幅自制教學掛圖。
3、創(chuàng)編時所用圖片:鳥寶寶,龜寶寶、熊寶寶、蝴蝶寶寶等。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2、師: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皇钻P(guān)于《搖籃》的兒歌,你們想聽嗎?
二、欣賞詩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賞(教師朗誦,引人入境)。
提問:
(1)兒歌的名字是什么?
2、第二遍欣賞(播放課件flash,整體感知)。
提問:
(1)師:誰來說一說哪些是搖籃?(提示幼兒用詩歌中這樣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師:想一想藍天是搖籃,搖著誰呀?大海是搖籃,她的寶寶呢?......
3、第三遍欣賞(圖文結(jié)合,分段理解)。
師: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動作表演一下嗎?
(2)師:你演的可真好!我們一起接著看看大海的懷抱中有誰呢?師: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這個動作吧!
(3)師:恩,孩子們表演得真不錯!再來看一下第三幅圖中又有誰呢?
師:看風兒在做什么?花寶寶呢?
(4)師:花寶寶睡著了,我們可愛的小寶寶呢?師:他是怎樣睡著的?
三、誦讀詩歌,加深理解。
1、隨文劃指誦讀。
2、師幼合作誦讀。
師:這么美的詩歌,我們一起再合作讀一讀吧!我讀前半句,你們接讀后半句??春美蠋煹氖謩荩缺饶囊恍〗M接讀的好哦!
3、幼兒接龍朗讀。
師:誰愿意展示你的聲音?好的,請4名幼兒接龍朗讀。
4、師幼配樂同誦。
師:孩子們讀得真好,我也想讀一讀了,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美美地讀讀吧!
四、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兒歌。
1、示范引導創(chuàng)編。
師:你們朗讀的聲音可真好聽!瞧,都把螃蟹寶寶吸引來了!螃蟹寶寶的'搖籃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詩歌了,你聽:海灘是搖籃,搖著蟹寶寶,海風輕輕吹,蟹寶寶睡著了。
2、幼兒分組創(chuàng)編。
師:我當上了小詩人,你們呢?想不想當小詩人?好,趕快把你們桌下的寶寶們請出來吧!你也來用詩兒歌中那樣美的語言說一說吧!還可以將你編的詩歌說給同伴聽。
3、幼兒集體交流。
五、總結(jié)評價,情感提升。
大樹是搖籃,搖著鳥寶寶,樹葉沙沙響,鳥寶寶睡著了。
沙灘是搖籃,搖著龜寶寶,溫度悄悄升,龜寶寶睡著了。
草地是搖籃,搖著兔寶寶,草兒輕輕動,兔寶寶睡著了。
花兒是搖籃,搖著蝴蝶寶寶,風兒輕輕吹,蝴蝶寶寶睡著了。
其實,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的小寶寶,他們的搖籃在哪呢?細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七
1、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象,激發(fā)幼兒對搖籃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基礎上,學習仿編搖籃。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1、多媒體課件,《搖籃曲》。
2、創(chuàng)編所需的圖片。
一、導入課題,出示搖籃,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出示搖籃,師問:看,這是什么?搖籃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覺呢?
2、師:睡在搖籃里軟軟的,很舒服,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像搖籃一樣的東西,我們一起起來看看吧。
3、欣賞課件(沒聲音的畫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你覺得什么像搖籃呢?它搖著誰?
二、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提問:你聽見了哪些好聽的話,用詩歌中的話來說一說。
(要求幼兒要用詩歌中的話來說說,同時出相應的圖片,來加深對詩歌的印象,熟悉詩歌內(nèi)容。)
為什么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為什么說大海是魚寶寶的搖籃?花園是花寶寶的搖籃?)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jié),師提問:星寶寶怎樣的睡的?
為什么白云要輕輕地飄?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現(xiàn)。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小節(jié)。
(3)引導幼兒說一說,浪花輕輕翻,魚寶寶睡著了;風兒輕輕吹,花寶寶睡著了;歌兒輕輕唱,小寶寶睡著了。
3、誦讀詩歌,體會意境。
(1)教師和幼兒一起誦讀(看著圖把這首詩歌完整地朗誦一遍)。
(2)教師和幼兒分角色誦讀。
(3)用好聽地聲音來讀一讀。
我們就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來讀讀這首詩歌吧。
三、發(fā)揮想象,仿編詩歌。
1、藍天里的星寶寶以外,還會有誰?
師:那我們試試,把太陽編到好聽的詩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來詩歌中的白云圖片替換為太陽,連貫地看圖朗誦整句話。)
2、大海中除了魚寶寶,還會有誰?
3、花園里除了花寶寶外,還會有誰?
把創(chuàng)編的內(nèi)容看著圖完整地朗誦,提醒幼兒用輕輕地、好聽的聲音進行誦讀。
將圖片放在語言供幼兒自己練習誦讀詩歌。
小百科:搖籃是可搖動的嬰兒臥具。嬰兒睡在上面會很舒服。還有一種專為嬰兒睡覺的時候唱的歌,名為《搖籃曲》。通常十分輕柔,演唱者一般為女性。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八
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
搖籃搖你快快安睡,
夜里安靜,被里多溫暖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
媽媽的手臂永遠保護你
世上一切,快快安睡
一切溫暖,全都屬于你。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
媽媽愛你,媽媽喜歡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來,媽媽都給你。
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
媽媽愛你,媽媽喜歡你。
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等你醒來,媽媽都給你。
1、通過表演,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甜美、寧靜的情緒;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搖籃曲》;
3、通過表演活動,掌握搖籃曲的節(jié)奏特點,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重點:能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搖籃曲的意境;
難點:歌曲中襯詞的學習,節(jié)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電子琴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星空圖),師:老師給大家?guī)硪环鶊D,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靜靜的、輕輕的……
師: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大家在靜靜的夜里度過,大家要靜靜地去學習,好不好?
3、師哼唱著舒伯特的《搖籃曲》,溫柔地做著推的動作,生邊聽邊順著老師的手勢進行搖擺。
師:你知道老師剛剛唱的是什么嗎?(搖籃曲)
搖籃曲是用來做什么用的?(搖籃曲是母親哄小寶寶睡覺的樂曲)
你聽過的搖籃曲是怎樣的?
生回答(靜靜地、溫柔地、輕輕地……)
二、寓教于樂
1、初步聆聽
師:在這靜靜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媽媽正在哄小寶寶睡覺呢,現(xiàn)在請你幫她一起哄,你會想出什么辦法嗎?(引導用搖擺的動作)
師要求:注意節(jié)奏,一定要用剛才的辦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師唱歌曲,改編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寶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進行律動。引導孩子投入)
師:小朋友們把老師都快哄睡著了,那這個音樂是不是搖籃曲?為什么?
生回答,(是,哄寶寶睡覺、輕輕地、溫柔地)
2、復聽(完整)。
聆聽,回答(是給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聽(第一段)。
師:請再仔細聽一聽,寶寶用了哪些話來哄布娃娃?
(師彈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會夢見啰,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引出難點一:你會夢見啰,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師:一起來學一下寶寶給布娃娃唱的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隨師邊唱邊搖。)
要求:唱時就像媽媽對寶寶說的那樣親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聲音唱一次)
4、學唱第一段。
(1)聽原唱,進行律動(展示大譜表)
(2)跟琴輕唱
(師邊彈邊唱,生輕唱,律動)
(3)指導難點二
(4)師生接唱
生唱有意義的詞,師唱襯詞。
(5)指導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師指導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輕。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師:你就把我當成布你們的娃娃,一起唱給我聽聽吧。
5、學唱第二段歌詞。
(1)師彈琴,生演唱第二段。
師進行指導
(2)認識“結(jié)束句”,指導最后一句的音準
師:這一句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情緒去唱?師用更加高興的表情現(xiàn)場演唱結(jié)束句,請生判斷。(更加快樂的情緒)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1、完整演唱歌曲。
2、請個別孩子表演唱
3、欣賞舒伯特《搖籃曲》
師:其實搖籃曲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全世界的許多媽媽都會唱搖籃曲,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就寫了一首非常動聽優(yōu)美的《搖籃曲》。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
四、完美結(jié)課
今天我們學會了《小小搖籃曲》,我們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為你們的爸爸媽媽唱一唱呢?
請生聽著《小小搖籃曲》音樂有秩序地靜靜地離開教室。
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較調(diào)皮的特點,對于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于未知階段,并且他們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積極調(diào)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聆聽習慣、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成了我們最需要關(guān)注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堂課的實踐,使我有了這樣的體會:
1、教學中,我用優(yōu)美的語言、音樂和教室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寧靜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聽音樂,在音樂中讓學生進入一個安靜優(yōu)美的氛圍。不光是聽覺,而且學生跟著音樂“搖”起來,用他們的方式去表現(xiàn)兒時熟悉的感覺。令他們在輕松美好的氛圍中順利參與了音樂活動。然后教師以親切、動聽的語言,情真意切的語感,把學生帶入到小的時候,回憶起那甜甜的,溫暖的懷抱,抓住這份感覺從學生感興趣的律動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聲中學生輕輕的搖晃身體或者做出自編的動作,感受靜靜的夜,回憶的翅膀也越飛越遠。
2、多種方式聆聽,啟發(fā)深層體驗。音樂藝術(shù)離不開聽覺,離開了聽覺思維,音樂就失去了意義。于是吸引學生去聆聽、培養(yǎng)聆聽時的習慣、在聆聽中啟發(fā)深層的體驗,成了要解決的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學生聆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還可能會收到學生們充滿創(chuàng)意的回答。還有種方法便是反復聆聽,如果每次聆聽都沒有新的主題和要求的話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只有不斷挖掘提升才能引發(fā)深層的。體驗,能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速度、旋律等音樂元素,使歌曲學唱變得事半功倍。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多種不同方式的聆聽,聽音樂回憶、聽音樂律動、聽教師范唱等等,讓學生不僅一直沉浸在安靜的“夜”中,讓學生懷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媽媽,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從音樂和語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溫暖的懷抱。
3、“動情”——筑起師生間的情感連接線。
音樂課要讓孩子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nèi)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充滿關(guān)愛的教學活動,調(diào)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孩子的思維動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沒有學生思維的活躍、興趣的投入、精力的傾注、情感的升華和音樂審美經(jīng)驗的形成,就決不是一節(jié)優(yōu)秀的音樂課。因此,唱歌、欣賞,等音樂教學活動一定要強調(diào)學生的“動”——“動情”。而“動情”的關(guān)鍵是要找準音樂的動情點,喚起學生對美的感受及對愛的體驗。那么,要使學生動情,先得教師動情。教師要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感動學生,就先得感動自己。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處處動情——動情的語態(tài),動情的示范,動情的鼓勵……學生只有在充滿情感的環(huán)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的審美感受。如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動情的對唱,以及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和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中,讓師生之間的“情”得以體現(xiàn),得到升華。孩子們的人格在音樂情感的滲透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慢慢地探索,力求爭取做得更好!
搖籃教案中班篇十九
新學期開始了,天氣也暖和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天氣和校園里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通過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和讓孩子朗讀《春天》這首詩歌,讓他們了解春天來了,激發(fā)孩子們熱愛春天情感,愛護校園花草樹木的習慣。
1.感知、理解詩歌,學習用輕柔、優(yōu)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嘗試根據(jù)詩歌的結(jié)構(gòu)進行仿編,表現(xiàn)詩歌美好的意境。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4.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1.布娃娃和搖籃各一個。
2.音樂《搖籃曲》。
3.圖片:藍天、星星、大海、小魚、花園。
1.師幼共同欣賞《搖籃曲》,引出活動。
教師播放《搖籃曲》音樂,引導幼兒感受《搖籃曲》優(yōu)美、溫馨的意境。
師:聽了這首樂曲,你想做什么?
教師出示小搖籃,并請一位幼兒上來搖搖籃,鼓勵其他幼兒用自己的手臂當搖籃,隨著音樂搖娃娃睡覺。
師:小床是搖籃,搖著布娃娃,小床輕輕推,布娃娃睡著了。下面老師給大家朗誦一首詩歌《搖籃》。
2.引導幼兒學習詩歌《搖籃》。
師: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籃里有哪些小寶寶?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并鼓勵幼兒和自己一起朗誦詩歌。
3.教師提問,幫助幼兒感知、理解詩歌內(nèi)容。
師:為什么說藍天是搖籃?
為什么說大海是搖籃?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完整朗誦詩歌《搖籃》。
4.啟發(fā)幼兒根據(jù)詩歌的結(jié)構(gòu)進行仿編。
師:在藍天這個大搖籃里,除了搖著星寶寶,還搖著誰呢?
師根據(jù)幼兒的講述,在圖片旁邊添畫相應的內(nèi)容,然后帶領幼兒根據(jù)詩歌原有的結(jié)構(gòu),仿編詩歌的第一段。
同樣的方式引導幼兒仿編每二段、第三段。
師帶領幼兒完整地朗誦仿編的詩歌。
5、配樂朗誦詩歌《搖籃》
再次播放《搖籃曲》音樂,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圖,引導幼兒隨音樂完整地朗誦原文和仿編的詩歌。
表達出來,既能讓人感受到詩歌的韻律美,又極富畫面感,讓人浮想聯(lián)翩,整首詩歌洋溢著濃濃的愛意,是一篇有較高文學價值的幼兒作品。
2、本次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賞感受;第二部分是學習理解;第三部分是嘗試創(chuàng)編。重點是理解,難點是創(chuàng)編。為了能讓幼兒充分感受詩歌優(yōu)美、溫馨的意境,我采用了兩個手段,先是讓幼兒聽《搖籃曲》,讓幼兒在音樂中體味。其次是適當?shù)捏w驗,我讓幼兒用自己的手擘來當搖籃,跟隨音樂來搖晃,體驗媽媽哄寶寶入睡的溫馨。在此基礎上,利用直觀的畫面和針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最后又通過先部分后整體的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詩歌,這樣解除了難點,同時也達成了目標。整個活動中,我還將詩歌朗誦貫穿始終,每一部分都能聽到詩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潛移默化中將溫馨的意境傳遞給了幼兒。
3、從幼兒參與程度來年,整節(jié)活動幼兒的興趣還是比較濃厚的,參與點也比較多,特別是在創(chuàng)編部分,大家聯(lián)想的比較豐富,創(chuàng)編的詩歌也有好幾個版本,可以說還是比較成功的。
搖籃教案中班篇二十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zhì)。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
5、能跟著節(jié)奏打節(jié)拍。
1、布娃娃(可讓幼兒自帶)每人一個,大娃娃和大搖籃各一個,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搖籃曲》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好的哭聲
3、碰鈴一副。
一、 活動導入:
(教師播放哭聲錄音,引出娃娃,講述有關(guān)情節(jié)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的欣賞欲望。)
教師:你們聽什么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搖籃)她躺在搖籃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覺?(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并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著這首歌曲你們想干什么呀?(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啟發(fā)、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為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yōu)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xiāng)。)
三、 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么樣?
3、請配班教師用適當?shù)牧Χ惹门鲡?,其余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哼唱,邊做哄娃娃的動作。
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 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著了,快把他們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并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優(yōu)美、溫柔和寧靜。)
提示:
1、 如果教師感覺每人帶一個娃娃有困難,可以讓幼兒兩兩接伴,一人扮演媽媽(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當搖籃,通過親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質(zhì)。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時給幼兒播放搖籃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也增強了午睡環(huán)境的溫馨。
搖籃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音樂體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寫過許多優(yōu)秀的搖籃曲,平時生活中也能接觸到較多的搖籃曲。搖籃曲這種音樂體裁對于幼兒說來不算陌生。在本活動的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并特別關(guān)注幼兒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幼兒說、唱、想象和創(chuàng)造,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搖籃教案中班篇二十一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
2、引導幼兒大膽表達,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1.詩歌背景圖。
2.活動教具:星寶寶、花寶寶、魚寶寶、蝴蝶、蜜蜂等。
出示小娃娃,問:她想睡覺了,怎么樣才能使她很快的睡著呢?
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一遍。)
1.第一遍欣賞,提問:
(1)詩歌的題目是什么?
(2)詩歌里有誰?
2.第二遍欣賞,幼兒學習詩歌。
3.發(fā)展想象力,仿編詩歌。
今天,小朋友學得真棒,回家還可以找到更多的東西當搖籃,繼續(xù)模仿編詩歌。
xx年11月3日 趙 燕在中二班試教
評:目標沒有到位,教案設計偏于填鴨式,教的過程幼兒回答較少,詩歌偏長有一定難度。
搖籃教案中班篇二十二
星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
搖著魚寶寶,
浪花輕輕翻,
魚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
搖著花寶寶,
風兒輕輕吹,
花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
搖著小寶寶,
歌兒輕輕唱,
寶寶睡著了。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通過欣賞,能口齒清楚地朗誦兒歌,使兒童體會濃濃的母愛之情。
3、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和嘗試精神。
1、畫有藍天、白云、星星,大海、浪花、魚兒,花園、風兒、花朵,媽媽、嬰兒等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藍天、星星、大海、魚兒、花園,花朵、媽媽的手、嬰兒等的貼紙若干。
3、錄音機一臺,抒情音樂磁帶一盤。
著名兒童文學家陳伯吹曾贊美《搖籃》是“一支美妙的搖籃曲”,“是歌也是詩”。它以悅耳動聽的音韻展現(xiàn)了“藍天”、“大?!?、“花園”以及“媽媽的手”這一幅幅開闊兒絢麗的畫面,運用擬人、比喻等藝術(shù)手法將它們和諧地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形成一個溫馨、寧謐的環(huán)境,可以使孩子們陶醉在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中安然入睡。
1、出示“搖籃”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么關(guān)系?
2、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歌。
3、讓幼兒嘗試一下媽媽搖著搖籃哄寶寶入睡的動作。
4、教師指圖朗誦,幼兒輕聲跟念。
5、傾聽配樂詩朗誦《搖籃》,要求幼兒傾聽時想象詩歌的畫面,也可嘗試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幼兒在午睡前躺著聆聽配樂詩歌錄音,每次聽兩遍,4天左右,幼兒就能流暢背誦詩歌。
1、集體朗誦并交流討論。
a、詩歌里講了哪些搖籃?(幼兒回答后,教帥出示背景圖)。
b、詩歌里說的這些搖籃,分別是哪個寶寶睡覺用的呢?(幼兒回答后,師生共同粘貼,把星寶寶、魚寶寶、花寶寶、小朋友寶寶分別送入各自的搖籃)。
c、提出嘗試問題,引導幼兒討論:你最喜歡誰的家?
d、教師讓幼兒充分發(fā)表看法后發(fā)表白己的看法,同時讓幼兒知道,媽媽的手是我們每個小朋友的搖籃,每個小朋友要感謝媽媽對我們的關(guān)愛。
2、表演游戲。
教師放錄音,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自由表演,通過嘗試自身的動作表演,提高幼兒對詩歌的感受力。例:當詩歌里說“藍天是星寶寶的搖籃”時,扮演藍天的幼兒便可想像抱著星星,搖它入睡的動作,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1、教師出示嘗試題,引導幼兒仿編詩歌。詩歌里說:“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那么,藍天除了是星星的搖籃,還可以是誰的搖籃?大海又可以是誰的搖籃?(幼兒自由發(fā)言后,教師對幼兒的仿編詩句進行組合,并把詩歌念給小朋友欣賞)例:
搖著月寶寶,
月寶寶睡著了。
大海是搖籃,
搖著船寶寶,
浪花輕輕翻,
船寶寶睡著了。
花園是搖籃,
搖著鳥寶寶,
風兒輕輕吹,
鳥寶寶睡著了。
媽媽的手是搖籃,
搖著小寶寶,
歌兒輕輕唱,
寶寶睡著了。
2、教師引導幼兒嘗試著把仿編內(nèi)容畫下來,再交流仿編的詩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33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