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激發(fā)我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促使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寫讀后感時,要尊重書籍作者的意圖,不要隨意歪曲和曲解書中的內(nèi)容。讀后感是一個有趣而獨特的寫作形式,以下是一些推薦的范文,供大家參考。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一
讀完此書后,我并不試圖轉(zhuǎn)述此書的資料,只是提議每個人都去認認真真讀它一遍,相信你必須會有所收獲。
人生苦難重重。
在必須意義上,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程度的心理問題,出現(xiàn)問題,我們就要去勇敢的應對和解決,而不能逃避,因為越逃避,隨著時間的積累,問題就會越大。
心理疾病實際上比身體的疾患更嚴重,它不但影響自我的生活質(zhì)量,還嚴重的侵擾自我周圍世界,讓自我的親人也因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我的命運,但每個人都要有改變自我命運的念力。念力越大,你能實現(xiàn)的可能越大。
我最喜愛本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是獲得自身解放和成長的方法論。愛則讓我重新認識真我,找到完善人生的原動力。
人生就是不斷地尋找平衡的過程,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尋找認識真我的可能,我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也在發(fā)展自我。不要輕易地向命運妥協(xié),應當是在不斷地抗爭中去尋求心靈的解放。
自律的原動力是愛。作者給出愛一個與眾不一樣的定義: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愛是自我完善的需要。這讓愛不再是狹隘的和自私的,這讓愛不再以占有為目的,這讓愛能夠全然的去理解。
愛不是縱容,但也不是出于善意的約束和糾正。它一方面是自我完善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經(jīng)過改變自我去改善別人,是渴望滋潤對方的心靈,讓對方獲得成長、因自我而逐漸完善。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二
人不僅對別人撒謊,也對自己說謊。但很多時候我們又需要限制性地表達個人意見。
為了放棄,首先必須擁有某種事物。
正如很多人一直宣揚要過簡單的生活,但是,你體味過什么是復雜,什么是簡單么?這種無思考的吃飯、睡覺、上班的生活,是不是一種無知呢?你無知,又怎知這種簡單生活是最快樂的呢?這種選擇僅僅表明你沒有選擇吧了。
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機遇,也有很多挫折?!叭松嚯y重重”,派克先生在開篇先點明了這句話,意味深長。作為一名具有二十多年從業(yè)生涯的心理醫(yī)生,他對人生有著深刻的理解,也對人生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說“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句話我很贊同。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nèi)ッ鎸?、去克服、去解決。對待這些問題,我們或勇敢、或忐忑、或自信、或猶豫、或從容、或焦急、或謹慎、或突兀、或瀟灑、或無奈……,有太多的問題考驗著我們的意志,促使我們成長,走向成熟。然而很多事情,往往雖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卻少有人能做到,也少有人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往往有的事情,多些溝通、多些勇氣、多些自信、多些慎重就會變得迎刃而解。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三
在給父母講座時,我會放一張圖片:夫妻兩個在吵架,孩子在旁邊無助彷徨的坐著。
我會問家長一個問題:“你們希望孩子回憶父母的畫面是親密的、恩愛的?還是冷漠的、對立的?”
所有家長都回答是前者,但實際上卻表現(xiàn)的往往是后者。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榜樣,而且孩子越小父母在孩子心中越是權威,因為所有孩子都是愛父母的,因為這種愛而無條件的相信父母。
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孩子為人處事方面很像他的父母,這是因為孩子愛父母而潛移默化的受到父母的影響,吸收了他們?yōu)槿颂幨碌男袨楹陀^念。
但卻有一種現(xiàn)象,孩子和父母的行為恰恰相反,比如父母其中有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經(jīng)常打罵愛人孩子,甚至有不良嗜好,而孩子卻出奇的脾氣好,對誰都好,甚至好到讓人受不了。
閱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明白了,這種好只是一種畸形的好。因為他們小時候,父母沒有給到他們正向的榜樣,他們只是把自己的需求當成別人的需求,把自己認為的愛當成是正確的愛。所以,他們會用自認為的愛去對待別人,其實這是一種自私的愛,這種愛的動機實際是“恨”。
作者把這種人叫做受虐狂或虐待狂。也就是說,他們既是虐待別人的人,也是被虐待的人。
我想起我的婆婆,我結(jié)婚之后跟她相處了7年,07年她去世了。她給我的感覺是又可恨又可憐。
她就有很強的虐待性,比如,她看到家里的擺設不舒服了,她立刻就會召喚我公公來搬動這些東西,公公動作慢些她就會開罵;我們剛結(jié)婚的時候,她把油鹽醬醋都是鎖起來的,如果做飯的時候缺了什么,我必須得張嘴跟她要,類似的讓人感覺有些變態(tài)的做法還有很多。
而她同時又經(jīng)受著“被虐待”的經(jīng)歷。比如,她會說很難聽的話刺激她的兒女,或者在兒女跟前互相拆臺,所以兒女們都不愿意到她跟前多呆。我是一個比較中立的人,所以,我的姑子、侄兒、外甥,都比較喜歡跟我聊天兒,導致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他們回來以后,不進婆婆的家門,反而先去了我那個家。這讓婆婆很是不舒服,她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的抱怨過孩子們對她不親。
婆婆16歲就嫁給了公公,她的姐姐被送人,兄弟們四分五裂,她的父母經(jīng)常吵架。這就是她的原生家庭。
她自己沒有得到優(yōu)質(zhì)的愛,自然就不知道怎樣愛別人?,F(xiàn)在我就能明白,其實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有著她沒有得到想要的愛的仇恨,連她自己也不知道,這種仇恨成為了她的潛意識,所以她就會虐待最親的人同時也在虐待自己。
我的愛人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他們的婚姻都不幸福。他們也都不會經(jīng)營家庭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們也各自在為父母的不會愛而買單。
實際上,我走出來學習,就是因為處理不了家庭矛盾了,人生走到了無望的地步。如果當初我沒有選擇走出來,我的家現(xiàn)在一定已經(jīng)不存在了。
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是愛孩子,但是,錯誤的愛帶給孩子是終身的傷害,甚至這種傷害會一代一代的延續(xù)下去。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生活了將近20年,活生生的缺愛導致心理畸形的例子就有很多,我自己也曾經(jīng)是這種畸形的愛的受害者。所以自從從事家庭教育之后,我有一個強烈的使命:
讓來到我生命中的所有的人都學會愛,學會真正的愛。
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父母怎樣“愛”,孩子也會傳承他們的“愛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真愛呢?
真愛的目的永遠都是促進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愛都不是真愛。
此刻,這本書讀了1/3,但是我似乎明白了作者為什么把書名定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一條心智慢慢成熟的路,一條尋求真愛的路。
就像作者說的,愛是無法定義的。所以,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讓我們一起在尋求真愛的路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四
“為逃避解決問題而忽視問題的存在,并指望問題自行消失的傾向,是人生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當看到書中這句話的時候感觸非常深,感覺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受其影響度不同。
書名少有人走的路初次給我的感覺是作者會講一個事情是很少人會去做的,但看完之后明白并非是這條路走的人少,而是這條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但真能走好這條路的人并不多。
書中通過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分析,闡述了如何做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很多人看似長大成熟了,但心智缺還未成熟,說話做事都會給人感覺很幼稚,這類人只要有過接觸大家都會不難發(fā)現(xiàn)。另外還有類人,看似各方面都表現(xiàn)的很成熟,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選擇逃避或裝作視而不見,在處理問題的時候習慣推卸責任或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tài),這些其實也是心智不成熟的一種表現(xiàn)。
不管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發(fā)生問題是很正常不過的一件事,關鍵是我們要學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正確的對待和認識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我們需要承擔起責任,盡全力去解決問題。“觀察”和“認知”這兩個詞幾乎貫穿于這本書的始終,如果一個人以邪惡為目標,總是會拒絕觀察事實的真相,而心智成熟的人,卻能深刻的意識到懶惰的存在。
因為解決問題是件痛苦的事,所以大家會選擇逃避或不作為,大家都會習慣處理輕松、容易處理的問題。是否能做到心智成熟,也可以理解成意識的進化或者說是意識的成長,只有當你有了擔當?shù)囊庾R、會自律,這樣才會讓自己不斷的進化。
惰性很多時候是自己潛意識里的一種表現(xiàn),每個人都會覺得享受在前,所以才會當遇到困難或問題是就會產(chǎn)生惰性。書中介紹“推遲滿足感”就能解決惰性、拖延癥的問題。比如大家是東西總是愛比喜愛吃的先吃了,不愛吃的不是丟了就是拖到最后隨便應付了事;讀后感·做事總是習慣把簡單的事先處理了,難的事情放在最后處理或者索性就不處理等別人來解決或到最后不了了之,這些毛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然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需要我們?nèi)フJ知問題的根源,推遲滿足感就是要讓自己先解決難解決的問題,不能貪圖眼前的安逸,要有先苦后甜的精神,這樣自然就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大家都會覺得你靠譜。
讓心智成熟的這條路,并不是很少人關注,而是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如果當你真的能走通這條道,肯定會讓自己有很大的改變。好比自己以前看待任何問題都會有局限性,所以處理起問題也不順,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且在問題的爭論中總是按著自己額思路去辯解,忽略了其他客觀的因素或者不承認客觀條件的存在。
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慢慢的做了改變,因為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能觀察和認知問題的根源,繼續(xù)在學習如何走好這條少人有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五
看完斯科特·派克寫的《少有人走的路》感觸頗深,如沐春風。
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重要,它跨越時代的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zhì),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
一些人因為別人的批評和反對意見而深受傷害。
每屆大學畢業(yè)生選擇考研的動機僅僅是害怕畢業(yè),還是為以后有更好的生活。
這些事情都反映出21世紀的年青人在逃避成長,逃避成長后應承擔的責任,逃避現(xiàn)實。詹姆斯·艾倫說:“當你勇敢面對問題的那一刻,問題便瓦解了?!彼裕覀円e極面對成長而不是逃避。
成長是五彩斑斕的,有光明,就會有黑暗;有鮮花,就會有荊棘;有歌頌,就會有嘲諷;有信任,就會有誤解。
我們渴望光明,就不能逃避黑暗;喜歡鮮花,就不能繞開荊棘;享受歌頌,就要忍受嘲諷;獲得信任人,就要承擔誤解。
成長的過程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冰心說:“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河流要經(jīng)過不同的兩岸,樹木要經(jīng)過常變的四時?!币虼?,即便我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也要勇敢面對。
《少有人走的路》中還講述了“愛”的力量。派克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p>
愛,能幫助他人進步,也會使自我更加成熟。沒有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就認為人生不夠完整。一直無法正常生活,就構(gòu)成了“依賴性”,心理學家稱為“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diào)”。
愛不能濫用。有限的愛只能給予少數(shù)特定的對象。即便有很多人需要愛和關心,我們也必須有所選擇,確定誰更適合作為愛的對象,誰更值得我們付出真正的愛。
正如文中所言:人生苦難重重。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他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nèi)ソ?jīng)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zhuǎn)變,最終達到自我認識的目的。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六
今年暑期,我看完了一本美國作家派克寫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印象特別深刻。
這是一本心理書,講述了如何自律、愛的定義等種種方面的知識。如何去調(diào)解自己的心情,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他自己的從業(yè)經(jīng)歷寫下了這本書,才會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沖擊。這本書很深奧,甚至是很枯燥,但是如果你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我相信,你也會永生難忘的。
以前我的自律很差,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以后,我的自控力正在往好的方向改變。文章中說到一種方法叫“推遲滿足感”。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先苦后甜。暑期過半了,我的暑假作業(yè)還是一拖在拖,原因就是我通常喜歡玩在前面回避作業(yè),到開學前幾天才急急匆匆地趕那些不得不交的作業(yè)。但是自從了解到了“推遲滿足感”,我明白了做事不能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先要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才能享受更大的快樂。于是,我強迫自己先去解決對我來說很頭疼的作業(yè),而且我先做我認為最難的科目,容易做的放在后面完成。全部完成了再做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這樣,剩下的暑期生活我過得比以往更自在,更快樂。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它并不僅僅教會了我自律。而且讀了這本書以后,我又重新認識了自己,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我讀過許許多多的書籍,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這本書一樣給我?guī)砹诉@么多的觀點和思想,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到我。因此我迷上了這本書——《少有人走的路》。
閱讀《少有人走的路》緣起于某日偶然收看的節(jié)目——“總裁讀書會”,當期節(jié)目中國投創(chuàng)新董事總經(jīng)理徐海瑛女士向大家推薦了她多年珍藏案頭、時看時新、不斷汲取養(yǎng)分、開導心靈的心理學讀物——《少有人走的路》。
光是“總裁推薦”這樣的光環(huán),就讓我對這樣一本人人可讀的心理學著作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20年的時間這樣的銷售業(yè)績和暢銷程度更是書本內(nèi)涵品質(zhì)的保證。
書本開篇“人生苦難重重”,一句話道出了生而為人各個年齡階段都可能會遇到的成長難題。人生就是由一連串的難題而組成,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整本書通過四個章節(jié),為我們提供了自律、愛、信仰以及恩典等戰(zhàn)勝難題、治愈心靈的鑰匙。這些打開成長之門的鑰匙,每一把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用心揣摩。由于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醫(yī)生,他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面臨著一些心理問題,因而整本書所普及的心理治療案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我們?nèi)粘I钪小袄硭斎弧薄八究找姂T”的行為,只有跟隨作者慢慢揭開面紗后隱藏的心理問題,才讓我們更清醒的認知自己的行為,從而找到改善習慣、感受幸福的正確道路。
感恩偶然之中發(fā)現(xiàn)的這樣一本耐人尋味的治愈系讀本,讓我在審視自身的同時,也將目光放到孩子的身上,我想有了心理學知識的支撐,我能更好的教會他們理解、感受自律、愛與尊重。感謝作者讓我能夠更加清醒的看到自己走向成熟的過程,這是一本神奇的讀本,大概需要一輩子去慢慢領悟和感受。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七
這本書開篇就說道:“人生苦難重重?!苯鉀Q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自律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態(tài)度。
書中有一句話“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斯科特.派克對自律的理解更加寬泛和深刻,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就在于自律。面對問題,智慧的人不會因為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他們會迎上前去,坦然承受問題帶給自己的痛苦,直至把問題徹底解決。
“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痛苦,是自律的根本。當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來,我們要拿出足夠的勇氣主動的、想方設法的解決問題,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就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書中這一觀點,我特別贊同。培養(yǎng)一個自律的孩子,是眾多父母的心愿。但事實上,我們能看到身邊很多孩子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尤其到了初高中階段的青春期這些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他們的父母大多數(shù)面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經(jīng)常一言不合就雞飛狗跳,他們只會把滿腔的怒火發(fā)泄到孩子頭上,不是打,就是罵,根本不愿意調(diào)查問題的本質(zhì),也不考慮用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合適。導致這些現(xiàn)象的原因是父母沒有把本該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孩子上。
孩子從出生到十七八歲,這漫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能投入足夠的時間“陪伴”在孩子左右,尤其在孩子規(guī)則意識、行為習慣、處世方式等形成的關鍵期,給予必要的指導,恰當?shù)亩卮?,來巧妙的引導孩子的發(fā)展方向,孩子才能會學會自律。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孩子的每一個暑假,在漫長的無人監(jiān)管的六十天里,如何指導孩子制定計劃,嚴格執(zhí)行,控制看電視、玩手機的時間,養(yǎng)成自覺學習、閱讀的好習慣,這都需要父母動腦筋想辦法,花費時間引導孩子加強自我管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以忙為理由,放任孩子不管,或把孩子寄放在長輩、親戚家里,孩子的自律能力較難養(yǎng)成。
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不是一日之功可以完成的,需要父母大量的精力和耐心去培養(yǎng),而且越早意識到越好。父母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正確的榜樣,讓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受到良好的熏陶,很難想象那些缺乏起碼的自制力、生活邋遢、行為不檢的父母怎么能培養(yǎng)出自律的孩子。
在投入足夠的時間的同時,父母無條件的愛和長期給孩子的安全感至關重要。注意是“無條件的愛”,那是一種寵辱不驚、細水長流、不帶任何控制欲望的愛。當孩子面臨痛苦和困難時,父母真心實意地與孩子站在一起去經(jīng)歷痛苦和折磨,并時刻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給予的堅強后盾,這讓孩子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后,懂得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的起點,這是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根基。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這本書中提出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這里先談剛剛共讀完的第一個原則。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有足夠的自制力積極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享受更大的快樂。推遲滿足感,通俗地說就是“忍耐”,它既是自律的原則,也是自律的表現(xiàn)。
著名的“糖果實驗”表明:那些善于調(diào)控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延遲滿足的孩子,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成功機會。心理學家曾經(jīng)總結(jié)過這樣的規(guī)律:自律的前期是興奮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
在學習地理、歷史等科目時,她自認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如他人,背誦并不擅長,于是她想辦法畫圖、做表、簡筆畫等極盡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理解和記憶的方法,有時候這種畫圖和總結(jié)比一目了然的記憶會麻煩很多,經(jīng)常加班熬夜,看似很苦,但她對知識結(jié)構(gòu)的記憶和理解有了質(zhì)的飛躍。
“延遲滿足感”是一種能力,剛開始要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但在這個過程中,以極強的自制力堅持過來,就會發(fā)現(xiàn),自律能帶給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平靜和享受。就像這個清華女孩說起自己的經(jīng)歷,一臉的自信和滿足!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八
讓人覺得“孤寂”的書名,是當初吸引我去翻閱這本書的原因之一,而另一個原因就是這本書據(jù)說曾被翻譯成二十三種以上的語言,還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停駐了近二十年。一翻作者簡介,發(fā)現(xiàn)書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家,難道這是一本心理學書嗎?隨手翻閱一下,卻發(fā)現(xiàn)語言很平實,還有一些真實的事例,于是,我開始了此次閱讀之旅。
一向以來,作為特教教師的我,當被其他人問起職業(yè)時,他們都會追問兩句:是小學還是中學教師???是教什么的?當了解真相后,大都會“夸”上一句:很有愛心的工作啊!“愛”這個字眼似乎總會在我耳邊響起。固然,在他人,甚至是自我看來,做教師的都要有一顆愛心,而做特教教師的,這顆“愛心”的分量應當還要重!所以,我也曾單純地認為,只要抱著對學生的愛,就能勝任這份工作了。但當我讀完《少有人走的路》第二部分“愛”時,頓時啞然失笑,我對于“愛”的理解看來是有失偏頗的。
誠如書的作者說道:“愛是自律的原動力”、“愛是長期的和漸進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我,也是愛他人”??磥?,愛不僅僅是為了促進他人心智成熟,還是為了促進自我心智成熟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像這樣,對于“愛”的一系列的闡述,頓時讓我覺得心域?qū)掗熈嗽S多。這又讓我突然記起導師在我們新教師帶教會上提及的“愛”的意義:“用愛打開心靈”!是啊,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途,要讓自我的心靈更充實豐腴,就必須要懷有“愛”意。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九
導語: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zhì),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同事推薦我讀一本書《少有人走的路》,當?shù)谝淮温牭竭@個標題時,我便被他吸引住了,帶著好奇心我,我走上了少有人走的路。
這是一本美國心理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關于心理學的書,里面討論了我們心理現(xiàn)象中一些比較本質(zhì)性的問題。書中提出,當我們能夠自己做自己的心理醫(yī)生,解決自己所有的心理問題時候,我們也許不再需要宗教,至少,能夠比較正確的看待宗教,把它當做一種真正實際的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精神寄托或理論。
書中提到,在西方一些神學家的眼中,佛教不算真正的宗教因為佛教不承認永久的“神”的實在性,而缺少這種第一因的宗教不是真正的宗教。但作者卻不這么看,并非所有的宗教都必須要有一個神存在,比如科學本身就是一種“宗教”,只是特殊的地方在于這種宗教不承認“神”的存在,或者說即使承認“神”的存在,也是必須通過實驗來驗證的。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佛教倒是真的相比于其他宗教來講更接近于現(xiàn)代科學一些。
作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只是也許自己不知道而已。當你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而且每時每刻都在不斷改善自己的時候,你就離“神”越來越近,甚至于,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可能達到“神”的境界的。很感嘆作為一名西方學者,能夠提出這樣的觀點并且在長時間的行醫(yī)生涯中能夠去踐行它。是的,離開了現(xiàn)實的土壤的學說是沒有意義的,即使崇高如哲學或者宗教,也必須如此。現(xiàn)在這個社會,人們很多已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人們轉(zhuǎn)而信仰科學,這是社會的進步。心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科學,正在某種程度上代替?zhèn)鹘y(tǒng)宗教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心理學的發(fā)展,人們對宗教的認識會越來越清楚,宗教中的正面成分會越來越展現(xiàn),而負面的東西自然而言得以消弭。但愿大自然能夠給人以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種提升。
所以看看吧,心智成熟有多么難,讓心靈成長有多么難,我們?nèi)绾尾拍苊懔朔陨淼姆N種局限?或許我們會排斥宗教,或許我們會認為科學深奧難懂,或許我們會認為藝術過于高雅我們無法涉及,再加上由于現(xiàn)在分工極細的因素,我們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行業(yè)中,似乎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們往往安居狹小的心靈一隅而自娛——到很難進入須臾納芥子的境界;事實上“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習,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懷疑、自省、反思、進取、追求,的確是那么難。
春節(jié)放假值班,閑下來閱讀了我的生日書,《少有人走的路》是由著名的心理學醫(yī)生斯科特·派克寫的一部關于揭示人心智的心理學著作。
大多數(shù)人都存在心理健康缺陷,因為他們都有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總是不去面對問題和痛苦,抱怨上天的不公、自己的不幸,甚至用各種極端的方式去麻醉自己,讓自己不去想,營造一個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完美的虛幻空間,這無異于作繭自縛。“惟有痛苦才會帶來教益”,面對問題我們不能因害怕痛苦而選擇逃避,而是應該迎難而上,直至將其戰(zhàn)勝為止。
書中第一篇談到了“自律”,人生苦難重重,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唯有自律才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的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現(xiàn)實、保持平衡。對于推遲滿足感,我們不要貪圖暫時的安逸和一時成績的滿足,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工作時要先難后易,徹底克制自己拖沓的工作毛病,延長自己的滿足感;而對于承擔責任,我們對待問題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增強自己的信心;對于尊重事實,2012對于各個行業(yè)都是一個嚴冬,我們要認清這個事實,結(jié)合我們自己的特點,找到2012年屬于我們的機會;最后就是保持平衡,一味的自律,就會變成壓抑和束縛,我們要用一種平衡的自律方式去面對問題,張弛有度,建立正確的解決問題方式。
2012作為公司的“變革年”,我們更要加強自身的“自律”意識。2012年的航運市場好比一座獨木橋,我們沒有退路,唯有奮起跨過。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2012要亮出我們的中谷精神。
人生苦難重重,人生錯綜復雜,幾乎所有人的心理都會出現(xiàn)問題,或者說我們的心靈總會面對天性中的弱點,比如只顧當下,比如懶惰。讓我覺得釋懷的是,知道人類都是如此,都面對著如此的命運,這讓我知道自己的問題是不足為奇的了。這也解釋了我之前的迷惑,就是看到某些眾人所謂的優(yōu)秀成功人士,為何我卻總覺得他們有所欠缺。之前我以為這是和人格的高尚是否有關,現(xiàn)在我覺得說人格這樣的格調(diào)太高了,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人未必能追求高尚的人格(當然包括我),就好像當年金大俠對人類寄予厚望的結(jié)果多半是失望。其實我們未必需要擁有那樣高尚的人格,就好像孫未說“英雄和暴君一樣,都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的人”,我們所應該做的,其實是追求我們心靈的開闊和富足。然而,“少有人走的路”,從書名可以看出思考、反思、追求心靈的健全的人是很少的,我當然沒權利做出這樣的結(jié)論,不過派克就比我有資格多了吧,呵呵。因為這條路很難,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需要不斷地學習,如此種種也讓我感覺到壓力,而且因為多數(shù)人都不走,所以走的人就會感覺到寂寞。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
這是一本關于心靈和精神方面的書,很多時候它讓我不舒服,因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盀榻鉀Q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會讓思想和心智更成熟?!蔽蚁矚g這句話。
平心而論,我是個害怕麻煩的人。很多事情只要不影響到我基本的正常生活,我都會選擇視而不見,直到拖到不得不去解決的時候。至于,別人口中所說的熱心的幫助別人如何如何,基本與我無緣。我得承認很多時候,我是個冷漠的人。為了躲避很多無謂的麻煩,我會盡量避免跟別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就我工作的環(huán)境而言,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生活嘛……我的朋友曾直言不諱的告訴我:“你不是一個容易接近的人,有時候話也不多,又理性,真是很難交到新的朋友啊!”
或許,我該嘗試著去改變一下,多和別人交流,多接受一些別人善意的邀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時候去幫助別人,甚至,偶爾去請求一下別人的幫助。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m.斯科特.派克,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實踐,取得了卓著成績,他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心理醫(yī)生”。
這是一本震驚世界的名著,出版后未經(jīng)宣傳,經(jīng)人們口耳相傳,迅速暢銷起來。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了700萬冊,被翻譯成23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連續(xù)上榜近20年,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上帝之手”的時代杰作,它創(chuàng)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這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zhì),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結(jié)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它們分別是:第一部分:自律;第二部分:愛;第三部分:成長與信仰;第四部分:恩典。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愛和愛的本質(zhì)以及愛的藝術。生活中身為父母的我們常常將自己的意愿或未完成的心愿強加給我們的孩子,如有的父母從小就有想當歌唱家的夢想,而由于自身或家庭的原因未能實現(xiàn)愿望,便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替他圓了這個夢。于是乎給自己的孩子報聲樂班,可孩子并不喜歡也沒有興趣,當孩子高中畢業(yè)未能如愿考上家長心目中的理想學校便大發(fā)雷霆,認為孩子不爭氣,疏不知孩子根本就不喜歡,還美其名曰:是為了孩子。這是愛嗎?很顯然不是。
真正的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愛,意味著心靈的不斷成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愛可以讓自己和他人都獲得成長。愛要付出努力,付諸于行動,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真誠付出。愛是心甘情愿,是自覺自愿的主動的,而不是一種被動的強迫。
那么怎么愛呢?愛,最重要的體現(xiàn)形式就是關注。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說過:“如果用現(xiàn)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個人愛的意愿,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愛的意愿的本質(zhì),其實是一種關注。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的努力,就是對關注的努力,也就是努力的關注。我們要頭腦清醒,讓心智健全,這是體現(xiàn)關注的最基本要素?!?/p>
體現(xiàn)關注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別人說話,可多數(shù)人卻不懂得如何傾聽,他們只聽到了自己想聽到的部分,愿意聽的聽到了,不愿意聽的都忽略了,聽不全面。而且對聽到的內(nèi)容總是從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意愿出發(fā),而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場,站在孩子當時的處境下,不能很好的感同身受去想,去思考。譬如有許多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好,就會片面地認為,是孩子沒下功夫,總是盲目地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的孩子比較;更有甚者有些家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頓不頓大發(fā)雷霆,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拳打腳踢。很少有家長心平氣和地、耐心地詢問孩子為什么此次沒考好,耐下心、靜下心來認真地傾聽孩子說。
傾聽是件不容易的事,他需要傾聽者認真對待,不能敷衍了事,學習傾聽的方法,在眾多的傾聽內(nèi)容中,做出選擇,找到最佳平衡點,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只有滿足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才愿意與你交流與傾訴。首先傾聽者要做到全神貫注,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愛,因此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懂得自尊自愛。生活中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認真地全神貫注地去傾聽你的孩子說話的時候,孩子會很愿意與你分享他(她)的故事或感受,他(她)會敞開心扉,毫無保留地與你交流。其次,在對孩子的傾聽中,孩子感受到尊重越多,有價值的表達就越多。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獨特和出色之處,就越愿意傾聽,對他們的了解就越多,認可也就越多。第三,了解的越多,便會更加有的放矢,便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最后,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他們認為你把他們看成出成色的人,他也希望不辜負你的期望,成為你所期望的人,更愿意聽你的話,并給予你同樣的尊重。
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這是愛的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此時,傾聽者需要把個人的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體會說話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感受。我真心地希望我們家長朋友們可以通過練習,讓自己變得更加善于傾聽。愛是一種特殊的“任務”,艱辛而道遠。讓我們在實踐中共同學習愛的藝術---傾聽的藝術吧!也真誠地希望大家通過閱讀《少有人走的路》能夠使自己的心智不斷地更加地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二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忙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告訴我們?nèi)绾纬蔀楦Q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能夠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能夠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shù)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的健康者寥寥無幾。因此作者斯科特.派克尖銳指出: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但是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但是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苦難重重。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是以用心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職責、尊重事實、持續(xù)平衡。
其中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應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反映出人們不愿意推遲滿足感的心理。直面問題,會讓人感到痛苦。而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xù)的時間也會更長。例如:我此刻正在寫這篇讀后感,其實已經(jīng)拖了很久,總覺得有個事沒完,令我心神不安,但是不寫永遠不會有。當我應對現(xiàn)實,放下搞笑的游戲和小說,雖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設,但是靜下心來去寫的時候,,心理上卻感到很簡單下來。也許需要絞盡腦汁,沒有了玩樂的簡單,當我寫完之后,感到情緒舒暢,好像放下了一個包袱。而類似的事情其實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有時候會我們能夠直面問題,以用心的態(tài)度去解決它,而有時則推三阻四,能拖就拖,得過且過。而且越是安逸的時候,越是不愿意用心應對,也就是不愿意推遲滿足感,這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吧。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nèi)绻丝叹统砸材軌?。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能夠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立刻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應對糖的誘一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潛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多大的助力啊。
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jié)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僅是付出,不僅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愿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nèi)ゲ珦麸L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包辦代替,時時噓寒問暖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包辦代替中,是職責心的缺失;在噓寒問暖中是自理潛力的退化?!案冻稣鎼鄣娜耍蛻肋h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p>
作者是一位心理醫(yī)生,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用了許多心理治療的例子來解釋自己的觀點,因此使人在看的時候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乏味,而且作品中不乏一精一辟的觀點,凝練的語言,讀后令人深思。
“成熟的心靈務必持續(xù)中立,能夠容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悖論,個性不要輕易受到倫理觀念的影響。”
“勇氣,不意味著永不恐懼,而是應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對于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guī)舊一習一,采取冷靜和懷疑的態(tài)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p>
“你只能自行選取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艱辛與磨難,最終才能到達人生新的境界”。
這是一本值得一讀,而且值得一精一讀的書。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三
很少有書,我看了之后會寫讀書筆記的。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讀了之后感覺很有道理,有的地方寫得很好,對將來會有所幫助,因此寫下讀書筆記,算是加深一下理解。
心智成熟即“精神”的成熟。
要想心智成熟,必須要有“自律”,遇到問題時能直面問題并解決它。我身邊就有一個人,天天過得渾渾噩噩的,放縱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盡情享樂。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一直改不了,就是因為她缺少自律。而自律的原動力是"愛",真正懂得愛的人,懂得愛自己和周圍的人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周圍的人的成長,促進他們心智的成熟。
隨著自律的不斷加強,愛和人生經(jīng)驗一并增長,我們會越來越了解自身成長的世界,以及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形成我們自己的世界觀。很多人從未有過大規(guī)模跳躍,也就無法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成長。這里要指出的是,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很不“成熟”,尤其是那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將要承擔很多的責任,但內(nèi)心還是很幼稚,這對他們的下一代都會有很大的影響?;蛘咭恍┥霞夘I導,心智同樣需要成熟,這對下級的發(fā)展是必需的。
要建立與現(xiàn)實相適應的世界觀,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增進對世界的認識。
阻礙心智成熟的障礙是“懶惰”,即自律的反面。而懶惰的特殊形式“邪惡”則是指主動捍衛(wèi)自己的懶惰,它們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著。(這下知道“邪惡”的另一種定義和本質(zhì)。)書中同時提出“潛意識”這個概念,及如何利用病人不經(jīng)意流露出的“潛意識”解決病人遇到的問題_因為心理疾病就是由于我們自己的意識抗拒潛意識而產(chǎn)生。這是一個獨特的理念,對于很多人包括心理有問題的人都有幫助。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傾聽自己的潛意識,雖然很多時候它深深藏在你心底。
最后,心智成熟的最終意義何在?我們在心智逐漸成熟的旅程中,需要不斷自我糾正和自我調(diào)整,最終我們了解人生的真諦,清楚我們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我們將擁有駕馭人生的強大力量,我們就會感覺舒適而愉快。這種幸??鞓返母杏X在其他方面是很難體會到的,而那些不了解這些真諦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也是很難體會到的。當然,我們走了“少有人走的路”_通向心智成熟的路,我們到達了頂峰,周圍有很少人和我們在一起,前面也沒人帶路,我們不知道前面的路接著怎么走,這時我們可能會難以采取行動,同時我們會產(chǎn)生孤獨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四
重新拿出《少有人走的路》,我想推薦給朋友們,給那些渴望走向成熟、有自覺期望改變心理現(xiàn)狀的人。其實這本書很淺顯,很多道理甚至都是身邊的一些小糾結(jié)的學術解讀而已,你我都懂。剛開始看我也就睡前隨便翻翻,但此刻看完整本書,卻起了期望再認真看一遍的念頭?;仡^想想,其實很詫異,原先這本書真有種魔力,讓你不自覺在看的時候跟著內(nèi)化了它所述的一些心理學知識,似乎真有那么點被治療了一番的感覺。所以,與其說這是一本治愈心理的書籍,不如說它是一本能夠引發(fā)你自己與自己對話的向?qū)?/p>
書的第二部分花了超多篇幅論述“愛”,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是我看的比較快的,也是覺得可能多多少少這部分與中國的大多數(shù)人需要思考的成長環(huán)境有所不同吧。但第二部分的“愛”這一章是值得再認真看的。大多數(shù)人不懂得什么是愛,那里的愛當然不是只男女情長的愛,而是自律的原動力,按作者的定義,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愿。它包括自我成熟、也包括幫忙他人進步,它是完善自我和他人的持續(xù)的過程。
同時,作者也提到很多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深究其患病原因,都是由小時候父母錯誤的愛或忽視的愛而導致的。家庭環(huán)境的成長對個人的心里影響極大,父母對子女正確的愛是保證其健康心理的關鍵。而父母如何學會愛以及它的重要性也是作者論述的重點。
總之,推薦給期望成熟、期望進步和提高的童鞋們。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五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在其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中的開篇第一句話。這是事實,也是至理名言。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怨天尤人,為什么老天對我這么不公。仿佛一帆風順才是人生應有的狀態(tài)。然而事實與理想完全相反,問題和困難才是常態(tài)。我們一生會不斷碰上問題,問題帶來痛苦,解決問題也會痛苦。所以人生苦難重重!
人生是不斷遇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帶來痛苦,但如果我們不逃避問題,而是勇敢地直面它,解決它,那么問題同樣可以帶來智慧的啟發(fā),帶來心靈的成長。人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走向成熟,就像本杰明·富蘭克林所說的,“只有痛苦才能給人帶來教益”。為解決問題而不懈努力,也正是人生中應該做的事。
那么在面對問題時,你是慌忙逃避,是畏懼害怕,還是勇敢面對,努力解決呢?應該都有過吧。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既然問題帶來痛苦,那么我們感到害怕,想要逃避也是人之常情。但遺憾的是,逃避問題并不能讓問題消失,它還是在那里。而只有直面問題,努力克服困難,問題才會被解決。而自律則是幫助我們戰(zhàn)勝恐懼,直面問題的重要手段。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讓自己直面問題,承受痛苦,最后解決問題,走向成熟。《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之旅》這本書中提出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我認為這四個原則既是實現(xiàn)自律的方式,也是自律的人應有的表現(xiàn)。
推遲滿足感——先苦后甜。
前文說過,逃避問題不是解決之道,因為問題不會因為你的視而不見而自行消失。而作者認為,逃避問題是心理疾病的根源。其中一種逃避問題的表現(xiàn),便是拖延。拖延時間,把痛苦延后,先享受眼前的歡愉,問題以后再說。中國的老祖宗們早就了解拖延的危害,“日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警醒著后人。很多人在工作中喜歡先完成簡單的任務,把困難的任務留在最后,然后在想起最后的難題時總是痛苦不堪,愈加傾向于把難題拖延下去,陷入了先甜后苦——拖延的惡性循環(huán)。其實仔細想來,拖延也不是明智的選擇:在不斷拖延的過程中,我們同樣會受到這個待解決的難題的折磨——眼前的歡愉,被未來的痛苦所損耗。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承受痛苦解決問題,然后換來成就感和無憂無慮的雙重快樂。所以,形成先苦后甜的意識,優(yōu)先解決棘手的問題,這不僅可以讓我們心智成熟,也是獲得更多快樂的有效途徑。
承擔責任——事在人為。
不能及時解決問題,問題便會像一座山一樣橫在心中,阻礙心智的成熟。逃避問題的另一種表現(xiàn),就是在問題面前兩手一攤:“出現(xiàn)這種問題不是我的'責任,是別人,是社會因素造成的,所以要讓別人來解決”。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手腳長在自己身上,腦子長在自己頭上,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全由自己。我在工作中見到這樣一種人,上級分配任務下來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個任務在不在我的職責范圍內(nèi)——他把自己的工作職責劃分得比誰都清楚——如果超出一點點他的職責范圍,就會立刻拒絕:“這不是我該做的工作。”仔細核算過以后發(fā)現(xiàn)確實是分內(nèi)的事,怎么辦?接任務吧?慢著,先找上級談談:“你看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這么多任務在身,再分配任務恐怕完不成了?!鄙霞壊煌?,只能接了,“好吧我盡力而為,但做不好可別怪我,畢竟我說過可能完不成?!弊詈笕蝿照娴臎]完成好,他還有話說:“我早就說過了,而且這是公司制度有問題,這種職責就不應該分配給我這個崗位。”仔細看看好像他也沒有做錯什么,但總覺得讓人討厭。他說的可能都是實話,但句句都在推卸責任。工作中不愿承擔責任,就難有大的作為,生活中不愿承擔責任,最后只會問題纏身。只有對自己說這是我的問題,我也有責任,要我自己來解決,我可以采取行動處理問題,情況才會好轉(zhuǎn)。
忠于事實——敢說真話。
我自己剛看到這一個原則時有些不以為然:誠實和自律有什么關系?讀到后面就有了答案:沒錯,有關系。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并隨著閱歷的豐富不斷改變,不斷完善。但有些人,到了一定年齡后便不再接受改變,抱著自己已經(jīng)過時的觀念故步自封,即使是他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也會固執(zhí)地反駁“你憑什么質(zhì)疑我?!”。這是無視現(xiàn)實的表現(xiàn),是對自己撒謊,也是拒絕正視問題。人總是會本能地拒絕變化,就像本能地逃避問題一樣。為了替自己辯護,有時不惜用謊言掩飾,欺騙他人也欺騙自己:“我沒錯”。虐待子女的父母總是言之鑿鑿:“我這是在教育孩子!”是在發(fā)泄私憤還是教育,其實他們心中十分清楚。同樣的道理,是否在逃避問題,拒絕成熟,我們自己心中也很清楚。忠于事實要求我們堅持自省,拷問自己是否真的說出了真相。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清現(xiàn)實,戳穿自我辯護的謊言,讓問題赤裸裸地暴露出來,然后再勇敢地解決它。
保持平衡——舍與得。
心智成熟意味著直面和承受痛苦,自律同樣是一項充滿艱苦的任務。我們要推遲滿足感,通過在眼前承受痛苦來換取未來的快樂;我們要勇于承擔自己的責任,也要卸下不該有的責任;我們還要對自己誠實,與謊言作戰(zhàn)。同時,我們也要過好當下的時光,有時也需要依賴他人,有時也要允許一些善意的謊言。如何在這看似相互矛盾的選擇中保持平衡?答案或許又要從老祖宗的智慧中尋找——舍與得。這里的舍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舍棄過多的欲望和要求。人非圣賢,無需以圣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自律的原則應該是彈性的約束,而不是把自己捆死的鐵鏈。第二層含義是舍棄某些快樂,問題帶來痛苦,解決問題同樣帶來痛苦,拖延問題、推卸責任、自我欺騙都能帶來短暫的快樂,而我們必須舍棄某些快樂,主動選擇承擔痛苦。這些舍棄換來的,便是得,便是心智成熟的果實:我們更懂得如何解決問題,人生的問題不再讓我們痛苦不堪。就像我們孩童時期面臨的難題,長大之后再看就不再是難題。
自律是通往心智成熟之路的有效工具,即使如此,這條路還是荊棘密布,道阻且長。所以這注定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六
人與人之間相處是極易受對方的影響,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認,你的言談方式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同學、同事、朋友和家人的影響。如果你不承認,那么有可能只是你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
頂頭上司很喜歡說“不不不”,久而久之,辦公室的人在交談時,尤其當他們急于在第一時間否定對方的時候就會說“不不不”。在lynette和上司結(jié)束一次聊天后,我給lynette說她剛才說了“不不不”,她整個人像一只炸了毛的喵,進入警戒狀態(tài),說服自己不要說那么多“不不不”。然而她不論和上司還是和同事說話,那“不不不”三個字依舊張口就來。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不不”說的風生水起??赡芪姨^敏感,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了這個現(xiàn)象,其他同事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所以聽其他同事說“不不不”后我和lynette總會會心一笑。
在讀《少有人走的路》的時候,印象最深的五個字是:推遲滿足感。那些急于在第一時間否定他人的人,是為了從否定他人中得到滿足感嗎?如果是這樣,面對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不妨慢下來等對方說完,再一針見血并加以縝密的邏輯將對方一槍斃命不是更爽嗎?但是人人往往都不愿意推遲滿足感,哪怕只是短短的幾秒。因為“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惟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倍@對于想要急切享受滿足感的人來說先面對聽完對方的錯誤言論實在太過痛苦,不如第一時間享受滿足感來的爽快。畢竟“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p>
我和lynette認為對抗說“不不不”這個壞習慣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就算對方說的內(nèi)容是錯誤的,也要耐心聽完,然后再否定對方。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才是解決這個壞習慣的根源。如今,我和lynette說“不不不”的次數(shù)在逐漸減少,有時候甚至在說到第二個不字的時候就會自動停下來??纯粗竽芊駨氐赘牡暨@個壞習慣。
《少有人走的路》是答芬小姐姐推薦的,她推薦的次數(shù)多了,我自然想了解為何她不停推薦。這本書是我最近讀書讀的最慢的一次,總會思考一些內(nèi)容投射到自己身上的情況,強迫自己去分析,有點痛苦,讀到后面,心也亂了。讀書于我而言是一個自我救贖的過程,這本書讓我沉浸其中去思考分析自己的問題。計劃再買一本紙質(zhì)版的書來反復閱讀。我和答芬小姐姐一樣,傾情推薦這本——《少有人走的路》給可愛的你們,愿你們面對不斷流逝的歲月、增長的年齡,可以寵辱不驚。
這本書值得分享的摘錄實在是太多了,這里我簡單分享兩句。其他的,你們自己收集吧。
摘錄: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七
一、謊言是心理疾病的根源。
每個人都會撒謊,有些謊言無傷大雅,而有一些卻在一步步摧毀我們的內(nèi)心,為什么這么說,謊言是我們并不想或并不敢去正視我們的錯誤和痛苦的時候選擇逃避問題的一種表現(xiàn)。我們把那些真正令我們痛苦的事壓制在潛意識層面,從而展現(xiàn)出輕松的一面而形成我們的意識。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不過是我們的潛意識為我們承受一切。就比如遇到不開心的事或承受不了的事,我總是不斷問自己是不是在做夢,一定是在做夢,忘記吧。不敢正視自己的痛苦,不敢正視自己的問題,直面內(nèi)心,在做正確的事與輕松的事面前永遠選擇后者,讓自己看起來輕松,實則在壓抑痛苦,這些痛苦一件件的積累,遲早會找上門來,把自己壓垮,讓內(nèi)心崩潰。因為意識好控制,潛意識并不好控制,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只有勇敢的拆穿謊言,我們才能活在真實的自我當中,邁向心智成熟的第一步。
二、如何識別偽善,遠離邪惡。
邪惡是由顛倒是非的謊言產(chǎn)生的。這就像單詞“生命”(live),如果顛倒過來,就變成了“邪惡”(evil)。邪惡定義為:“運用一切手段,拒絕心靈成長而惡性擴張自我的行為?!币簿褪钦f,面對自己的惡,惡人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嫁禍他人?!靶皭河弥e言和欺騙來維護病態(tài)的自我。惡人,做了邪惡的事,卻往往沒什么罪惡感,用謊言和欺騙來保護“完美”的自我形象,而處心積慮維護道德完美假象的那類人。這類人往往是偽善的,對別人的傷害極大卻從來不把錯誤歸咎于自己,往往所有的責任都在別人。這類人自私,自戀,喜歡控制別人。識別一個人是不是偽善的惡人,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聽從自己的直覺,具體來說就是“反感”,“反感”往往是心理健康的人遇到偽善和邪惡之人時的一種本能的反應,我想面對這樣的人是,只能避之唯恐不及大概是最明智的選擇了。
三、惡,總是出現(xiàn)在需要愛的地方。
這是書中第四章的標題,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書中寫到:夫妻之間真正的愛,不是樹纏藤,也不是藤纏樹,而是彼此獨立、心心相印。這樣的愛能不斷拓展雙方的自我界限,讓彼此的心靈都獲得成長。相反,如果一方把自己的自我依附于另一方,或者一方極力要控制另一方,這就不是愛,而很可能產(chǎn)生惡。所以我認為,情侶或者夫妻或者其他親密的關系,要敞開心靈,但不要把心靈交給對方管理,把心靈交給對方管理,意味著失去自由和自我,意味著奴役和被奴役。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心甘情愿成為別人的累贅,成為別人累贅的人往往會陷入深深的自卑和抑郁,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愿意讓別人成為自己的累贅,他們想法設法讓別人依賴自己,在被人的依賴中,他們能夠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內(nèi)心沒有安全感,就像控制外面的一切。這些心理和行為很像愛,但卻不是愛,而是惡。從本質(zhì)上來看,它是通過加強別人的依賴感來控制別人,不僅阻礙了別人的心靈的成長,而且也阻礙了自己心靈的成長。我想愛,是為了成長,成長需要足夠的空間;而邪惡的本質(zhì)是壓制,它壓制別人的自我,壓縮別人的空間。但偏偏有些人把這種壓制當成了愛。這種關系中,對方體會不到愛的關心與呵護,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勇敢地面對謊言。只有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只有勇敢地面對謊言,才能忠于事實。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八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也是一本偉大的心理學著作,出自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一位杰出的心理醫(yī)生,他的杰出不僅在其智慧,更在于它的真誠和勇氣。
兒童時,他就以"童言無忌“遠近聞名;少年時,他又勇敢的放棄了父母為他安排的輝煌前程,毅然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終當上了一名心理醫(yī)生,為美軍軍官做心理醫(yī)生。在近二十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他治愈了成千上萬的病人,他以從業(yè)經(jīng)驗為基礎寫作的《少有人走的路》,創(chuàng)造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這本書是我近來最想要安利的書籍,斯科特對心理的了解遠遠不止身邊的病人,正如他說的,其實我們大家心理或多或少都不是真正的成熟,而真正心智成熟的人才能坦然與這個世界相處,與親人和愛人相處。
與我而言,觸動最大的是他對自律的解讀,現(xiàn)在社會充滿著浮躁和虛偽,而當代人多喜歡逃避問題,依賴短暫的安全感。極少數(shù)人還在擁有并且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其實夢想這個詞,對于現(xiàn)在的境況并不一定是個褒義詞,它身上貼著不務實,白日夢,陳詞濫調(diào)等許多消極的標簽。因為人人都有惰性,前往夢想的道路那么遠,還荊棘遍地,許多人便覺得算了吧,還是呆在我的象牙塔比較舒適,這是符合人性的正常流程,但是卻有人始終在不斷對抗著惰性,忍受著孤獨和痛苦,走出了舒適圈,走在了煎熬的改變之路,無論成功與否,這個人一定比我們走的遠,比我們更成熟。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蹦軌蜃龅阶月烧娴氖呛芰瞬黄鸬娜?,事實也證明了如此。成功的人多是自律和勇敢的,你想要賺很多錢的就要不斷學習研究,不怕吃苦與失敗,你想要完美的身材,就要克服美食的誘惑,忍受運動過程的痛苦與單調(diào),你想要優(yōu)秀的成績,就要接納考試的壓力與學習的寂寞,推遲滿足感,便能得到你想要的成就感。時間很公平,不偏不倚,你用在哪里,就會在哪里開花結(jié)果。
“假使人生的目標就是逃避痛苦,你完全可以得過且過.不必尋找更高層次的精神和意識的進步。因為不經(jīng)痛苦和折磨.就無法實現(xiàn)靈魂的超越?!背扇司驮撚谐墒斓男闹?,去靈動我們的靈魂,追求更寬廣的視野與更美好的人生。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十九
(一)談判的勇氣每年春節(jié)后,都會迎來辭職的高峰。
大多數(shù)人辭職的理由,想都不用想,最常見的有兩條:
(1)待遇問題;。
(2)發(fā)展空間問題?,F(xiàn)代社會,換個工作,無可厚非。但是,經(jīng)常有人辭職的時候一邊感謝公司的栽培,一邊私下對人說出自己的抱怨:原來是如此,如此!如果是換了我。在我確認離開之前,就要先找上面的頭兒,談一談。一般的人,覺得談待遇很難,其實,如果頭兒有決定的權力,這個反而是最簡單的。直接說出自己期望的要求。公司的代言人,肯定會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來解釋或搪塞的。
發(fā)展空間的問題,略微不同??赡苡羞@么幾種狀況:
(2)公司發(fā)展很好,但現(xiàn)在的定位有問題,希望調(diào)整;。
(3)不喜歡公司的人文環(huán)境。無論怎么談,重要的一點是,要確定自己想要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里,然后再做決定。離開有時是一種方法,但或許不是最好的結(jié)果和時機。工作多年,我遇到不少人,為了工資上增加幾百塊錢跳槽,放棄了大好的發(fā)展前途,不值得。說實話,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實在令人遺憾。
(二)學歷依賴癥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有人好好的在發(fā)展,突然覺得想讀研考博,讀了幾年書出來,不僅收入上比以前退步,而且失去了大好的發(fā)展時機。這樣的機會成本太高。學的多,以后就一定賺錢多,發(fā)展就一定好嗎?錯!當你還沿著傳統(tǒng)的思路一條道走到黑的時候,有你哭的時候!有些人非常擅長考試,以為考試就是今后的一生的保障。書讀的越多,你今后的生活之路就越難開始。盲目地追求高學歷,不過是希望高學歷給自己帶來工作的保障,一種看上去很穩(wěn)定的依賴性!但是,這種感覺,是真實的嗎?鬼才知道!無論你怎么推遲走向社會的那個時刻,那個時刻最終都會到來。該來得都會來得!社會的經(jīng)驗只能在社會中獲得。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準備“充分”,才走出第一步。其實,要拋棄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只需要誠實和少許的勇氣。如果今天不能面對就業(yè)的事情,那么可以肯定的是,以后一定有更多的麻煩需要面對。
(三)寵物病現(xiàn)在,養(yǎng)寵物的人,越來越多了,先是老人養(yǎng),然后年輕人也養(yǎng)。然后,開始在街上,看見被拋棄的流浪狗。養(yǎng)寵物的目的,是出于排解孤獨,出于愛的渴望,或好玩什么的,但很少是出于愛。人可以安排寵物的生活,訓練寵物,帶他們鍛煉、洗澡和散步。寵物付出的代價是順從。一旦寵物生病無用或咬他們一口,立馬被拋棄。人在寵物上投注情感越多,對自己的感受就越深。他們一想到自己的付出,就驕傲和激動。人對動物如此,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四)愛的名義有一次,去兒子的學校聽心理健康的公開課,家長們都去了。有個孩子在日記中寫到:他的父親,因為他考試沒有達到要求,而用皮帶抽他。他一直都記憶猶新。孩子的家長按耐不住,跑上講臺,說道:我也心痛啊,我也是為了他好啊!中國有句古話:黃金棍下出好人。那意思是,不打不成器!我想,我們這一代,我們的孩子這一代,我們的孫子這一代,還有多少的棍棒的教育,要以愛的名義進行!孩子就是家長的寵物,家長的面子,或是未來。以未來的名義,以愛的名義,家長們怎么樣的行為都可以得到解釋,可以得到諒解。但是,這時候,愛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愛是一種權力,一種單方面的要求;意味著:愛是強制的,暴虐的,嚴格地近乎苛求,讓人感到?jīng)]有人性!意味著:在壓力下,對權威的盲從。意味著:不關心對方的獨立存在,只關心自己內(nèi)心的結(jié)果。明白了這些,就會理解現(xiàn)在社會中的年輕人,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滿或不幸:他們已經(jīng)習慣于按部就班地前進,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卻不敢或不能追求自己的生活希望和想象。
(五)心智成熟的旅程未來生活的所有不幸,都來源于我們糟糕的家庭教育,跟學校收錢多少沒有多大關系,跟高校擴招也沒有多大關系。上學完成的只是知識的學習,而心靈的成長,只在家長的手中。只要我們不關心人的心靈,讀再多的書也是白搭,上面那位孩子的家長是一位研究生,自己的事業(yè)也算小有所成。可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心智和他的智慧好像不成比例。為什么我們的教育,不能有這樣的一些課程,去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觀察和發(fā)現(xiàn)周圍的一切,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如何勇敢地面對困難和變故,說出不,和老師討論教材的錯誤和立場?如何去傾聽朋友的談話和傾訴,和家長探討和交流?如何沒有限制地想象和賦予自己神圣的使命?回首人生,我們需要一種心靈的力量和支持,我們到底要學習怎么樣的一種本領去面對:恐懼、懶惰、威脅和愛的壓力。在我讀過的心理學書籍中,除了馬斯洛的書外,我覺得《少有人走的路》給了我想要得一切解釋和行動的指南。在這本偉大的通俗心理學作品中,處處充滿了溝通和理解的氣息,它跨越了20年的時間限制,仍然可以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教誨我們成為更加稱職,更有耐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告訴我們怎么找到真正的自我。它帶領我們?nèi)ト绾蚊鎸ζD難甚至痛苦的轉(zhuǎn)變,最終達到自我認識的更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二十
《少有人走的路》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本書共分四個部份:自律、愛、成長與宗教、神奇的力量。其中以“愛”為中心,書中告訴我們什么是愛的本質(zhì),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獲得心智的成熟。
本書開篇即說: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fā)我們的智慧,激發(fā)我們的勇氣;為解決問題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斷成熟。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guī)避問題、逃避痛苦。而人生的問題和痛苦是客觀存在,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學會理解他人,找到真正的自己,練就一個強大的內(nèi)心是我們唯一可選的路。
書中提到這樣一個實驗,實驗人員給幾個四五歲的孩子每人一塊糖,然后告訴他們?nèi)绻F(xiàn)在就吃也可以。但是如果能夠等到明天早晨還沒有吃,那么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然后觀察這些孩子,有的孩子忍不住馬上就吃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忍住了,堅持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并得到了第二塊糖。在這之后,實驗人員跟蹤觀察這些孩子,發(fā)現(xiàn)那些堅持住的孩子在他們長大后都獲得了成功,成為杰出人士。想想就會明白,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就能夠面對糖的誘惑,做到了推遲滿足感,這種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在今后的成長中會給他很大的助力。
為個人行為承擔責任,難處在于它會帶來痛苦,而我們卻又想極力規(guī)避這種痛苦。我們力圖把責任推給別人或組織,就意味著我們甘愿處于附屬地位,把自由和權力拱手交給命運、社會、政府、上司。為遠離責任帶來的痛苦,許多人甘愿放棄權力,實則是在逃避自由。
我們是否有可能完全逃避心靈的痛苦呢?或者說,我們是否能把心靈的痛苦降至最低呢?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有能力的人,心智成熟者則是最好的人選,他們的內(nèi)心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做出各種決定。在全知全能的狀態(tài)下做決定,遠比在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下,要經(jīng)歷更多的痛苦。譬如說,兩位將軍各帶一萬名士兵外出作戰(zhàn),在一位將軍眼里,一萬名士兵不過是戰(zhàn)略工具而已,而在另外一位將軍看來,士兵不僅僅是作戰(zhàn)的工具,他們個個都是獨立的生命,是家庭的一份子。
那么面臨生死關頭,哪位將軍更容易做出決策呢?也許你認為心智成熟的人,絕不會成為前面那位將軍。但很明顯,答案就是前者,因為他不必忍受心智成熟者所要經(jīng)歷的痛苦。類似上述情形,也會發(fā)生在企業(yè)主、醫(yī)生、教師、父母身上,人人都有可能碰到這種情況,做出影響一生的選擇。但容易做出決策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決策者。最好的決策者,愿意承受其決定所帶來的痛苦,卻毫不影響其做出決策的能力。
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時處理,你就會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承受更大的痛苦?!庇掠诔袚熑?,敢于面對困難,才能夠使心靈變得健康。學會推遲滿足感,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二十一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一生的必修課是什么?
是挫折亦或苦難?
是隱忍亦或堅持?
是人情世事?是享受孤獨?還是找到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其實,最終的必修課只有一門,放棄。
放棄從我們降生開始便如影隨行。
放棄無需對外界要求作出回應的嬰兒狀態(tài);
放棄世界與我一體、無所不能的幻覺;
放棄完全占有母親父親的欲望;
放棄童年的依賴感;
放棄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放棄青春期自以為擁有無窮潛力的感覺;
放棄無拘無束的自由;
放棄青年時期的靈巧與活力;
放棄青春的性吸引力;
放棄長生不老的空想;
放棄對子女的權威;
放棄各種各樣暫時性的權力;
放棄身體永遠健康;
最后,放棄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好似我們一路上丟盔棄甲,最終丟掉了我們本身。聽起來過于殘酷,但人生的規(guī)律便是如此。在人生轉(zhuǎn)變的時間點上,如果我們還執(zhí)著于曾經(jīng)擁有的東西不肯放手,只會給苦難重重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苦難。
有位師者談天時說到,人不能貪,不是只有貪圖名利才叫貪。彼時不能明白他所指,是追求自我實現(xiàn)不能平衡家庭為貪,還是許下自我能力之外的愿望為貪,還是把責任都大包大攬扛在自己肩上為貪。
直到今天,xxxx年元旦,才忽然明白這話的含義。在接納新事物的同時,仍執(zhí)著于過去所擁有的,并且還想一直擁有,把自己的心塞得滿滿當當?shù)?,為貪。人們常常認為“除舊布新”里重要的.是“布新”,其實是“除舊”。
放棄,是一個漫長而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習。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免痛苦,因為這樣的學習不斷沖擊著我們原來的認知和觀念,舊的世界坍塌了,而新的世界還未成型。像fridakahlo的畫作《我的誕生》,蒙上白布的“我”把另一個“我”生了出來,舊我已經(jīng)消亡,新我仍在破繭。死亡的痛苦與誕生的痛苦是同一回事。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少有人走的路》的開篇第一句。正因為如此,peck才會寫下這本書吧。如同我的朋友所說,她選擇做心理治療師的原因,是這世間人實在太苦了。我們疲于奔命,不斷經(jīng)受沮喪、悲哀、痛苦、寂寞、內(nèi)疚、懊喪、惱怒、恐懼、焦慮和絕望的打擊,不知道自由和幸福為何物。
自由?
來源于自律。
幸福?
來源于愛。
答案只是看起來簡單而已。就像那條心智成熟之路,人人明白走下去好在哪里,卻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堅持走下去。
theroadlesstraveled。
全書四個部分,自律和愛是前兩部分。因為無法用我的語言來表達作者這樣系統(tǒng)而宏觀的思想,之前想用書摘的方式進行總結(jié)。然而1900多字,也只寫完第一部分“自律”,還寫得枯燥又無味。于是我放棄了,放棄了用一篇小文把一本經(jīng)典概括完的想法,放棄像考前劃重點那樣密密麻麻整本書沒有留白。然后只選擇了“放棄”這個點寫下此文。盡管像是又一篇不及格的讀后感,但好歹和之前的都不同,算是全新的嘗試吧。
——只要是肯不斷推陳出新的自己。
xxxx,與君共勉。
少有人走的路讀后感篇二十二
自律這是讓我們心智成熟的重要途徑,而愛,則是讓我們自律下去的動力。
斯科特派克的名著《少有人走的路》里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解決怎么才能讓我們的心智成熟。
那么怎么樣才能讓我們的心智變成熟呢?斯科特派克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自律。通過自律,唯有通過自律才能讓我們的心智變得成熟。
那么如何做到自律呢?他提出了四種自律的方法:
第一種叫推遲滿足感。意為先苦后甜、先難后易,而我們這個社會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先做容易的事情,把困難的事情往后拖,拖著拖著,就會感到無形的壓力越來越重,思想負擔更會加劇,導致幸福感降低。
第二種叫敢于承擔責任,遇到問題敢于承擔,敢于面對,不讓逃避的愧疚和不安感時刻侵襲著自己。用一句“這是我的問題”、“這是我的責任”大大方方的承擔下來,而不是推卸給別人。不然你偶爾會響起時,還是會被自己的逃避所困擾。
第三種叫忠于事實,我們要真實的了解自己,了解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繪制出一個自己的人生地圖。我們不能抱著幻想去做事情。就單單這一點,我做的并不好。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還抱有各種幻想,可能是對感情,可能是對友情,可能是對美好人性。所以,這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xiàn)。
第四種叫保持平衡,生而為人,不可能一點脾氣都沒有,人怎么可能不發(fā)脾氣,但是我們又要具有不發(fā)脾氣的能力,既要發(fā)脾氣,又要具有不發(fā)脾氣的能力,這就是保持平衡的這樣一種方法。
通過這幾種方法,能夠達到我們的自律。通過自律來解決心智不成熟的問題。但是,斯科特如果只寫到這兒,就不能算是一本經(jīng)典著作了,關鍵還在后面的部分。如果我們?nèi)?,我們一直在自律中,就會出現(xiàn)一種風險,”我們能不能一直堅持下去”,所以斯科特在這里就提出了衣蛾非常重要的概念——愛。
自律能讓我們承受問題帶來的痛苦,并最終解決問題,而心靈在承受痛苦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則會不斷地成長和成熟,自律是人們心靈金華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那么我們?yōu)槭裁丛敢馔ㄟ^自律約束自己去承受人生的苦痛呢?因為有一種力量在推動著我們,這種力量就是愛。
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有了愛以后,我們的自律才能堅持下去。那么什么是愛呢?
斯科特在這本書里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愛不是欲望,愛是意愿。就是我愿意去做,而且我真的做了,這就是真正的愛。而欲望呢,往往是我想做,但是我卻沒有做。愛與自律在這里提到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愛是自律能持久能夠堅持的一個根本原因。
愛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特點,愛實際上也是對自我界限的一種拓展,只有拓展了你的自我界限,讓我們跟世界融為一體,你才能真正感受到你與世界是融為一體的了,那么我別人,其實也是愛自己。這樣就能持續(xù)的擁有這樣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28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