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優(yōu)質(zhì)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4:44:27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優(yōu)質(zhì)22篇)
時間:2023-12-04 04:44:27     小編:BW筆俠

論證是通過提出一系列的理由、證據(jù)和觀點,來證明或支持某一立場或觀點。寫總結時,可以借鑒他人的觀點和經(jīng)驗,但要保持獨立思考。如果你還不知道該如何寫一個優(yōu)秀的總結,以下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一

1、讀通、讀懂課文內(nèi)容,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

2、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進行復述訓練。

3、理解“推測”的含義,并按照課文內(nèi)容嘗試進行推測,進行思維訓練。

2課時。

準備琥珀的樣本,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查閱相關詞語。

一、引入。

見過琥珀嗎?誰帶來了?(看一看有什么特點?)琥珀是什么?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

補充化石的知識。

二、檢查生字詞。

課文都預習了嗎?我檢查一下生字都認識了沒有。

晌午森林滲出松脂。

粘稠。

蒼蠅沾滿逼近。

前俯后仰包裹淹沒剩下。

重點認識:蠅滲裹沒。

仔細看看這兩行詞語,發(fā)現(xiàn)什么了沒有?(提示了故事梗概)。

根據(jù)這些提示簡單說說故事的內(nèi)容。

三、讀故事,練習復述。

1、引出復述任務。

這個故事真有意思,如果請故事大王來講一講一定更好玩。咱們班有故事大王么?誰想當?今天就給你機會。

2、交代復述要求。

要講清時間、地點、環(huán)境、人物、故事過程。

仔細讀書,看看哪些情節(jié)是關鍵的,必不可少的,勾下來,哪些是可以再想想補充的,比如說什么,想什么,做什么。

3、讀書、練習。

4、交流。

四、嘗試推測。

這個故事你信么?(科學家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琥珀推測的)推測是什么意思?

科學家們到底是根據(jù)什么來推測的呢?要是把那些科學家請來多好,(請不到)那就請我們自己吧!我們這里有幾十個小科學家呢!

1、讀課文的13——16自然段,看看這塊琥珀是怎么被發(fā)現(xiàn)的呢?

引導歸納要點:

地點:海邊。

琥珀里有一只蒼蠅和一只蜘蛛。

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huán)。

已知:琥珀是由松脂球變成的。

3、答記者問。

預設問題:

1、為什么是夏天的晌午?

2、為什么在松樹上?

3、為什么太陽是火辣辣的?

4、為什么“正好”不說正好行么?

5、為什么說前俯后仰地掙扎?

6、為什么是幾千年?

7、為什么推測陸地沉下去?

在交流中重點品讀:

“正好”“對蜘蛛動作的描寫”體會其描寫的合理性,準確性。

五、補充閱讀。

黃河象。

六、結課。

板書:

琥珀。

發(fā)現(xiàn)。

故事。

海灘。

推測夏天晌午陽光火辣辣。

兩只小蟲。

森林松脂。

黑色圓環(huán)。

蒼蠅蜘蛛。

已知:琥珀——松脂球化石。

淹沒幾千年又是幾千年。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二

《看雪》是小學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臺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xiàn)了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共同心愿。教學本課,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理解字詞句的能力,體會句子的意思,弄清臺灣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圖片,讓學生感受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轉(zhuǎn)入課題:臺灣四季常青,很少見雪,只有過春節(jié)的時候,孩子們才能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美麗的雪景。

2、運用課件展示北方雪景圖,引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下雪的景致,及孩子們在雪地里嬉鬧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體驗。

1、教師配音范讀課文,學生閉目想像課文再現(xiàn)的畫面。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讀課文。

3、同桌互相聽讀課文,幫助對方糾正誤讀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記住字音和字形。

5、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朗讀給同學們聽,檢查讀課文的情況。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學。

1、自學課文,與自己的學習伙伴交談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結合課文提出問題,同學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如何解決難點。

5、請同學們看課件雪景圖,然后閉上眼睛想像雪景,聽教師描述第9自然段,讓學生進入情境。(看到雪花紛紛揚揚,看到大地鋪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們在堆雪人、打雪仗的開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臺灣孩子們的心情會怎樣?(羨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師是怎么說的呢?盼著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臺灣的小朋友能到北京來。)。

9、分組討論:你希望臺灣的小朋友到北京來嗎?兩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實現(xiàn)嗎?(充分發(fā)表學生自己的意見。)。

10、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第3~11自然段中學生的四問和老師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華。

教師小結:是啊,臺灣省是祖國的寶島,它在大陸的東南端,臺灣小朋友永遠是我們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不久的將來,海峽兩岸的小朋友一定會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訓練,表達心聲。

小朋友們,我們學了《看雪》這篇課文,你們想對臺灣的小朋友說些什么?讓學生大膽地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話說出來。

學生的情感是豐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學《看雪》這篇課文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愛國熱情,促進情感體驗,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愛國主義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三

一、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像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3、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4、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西湖美景圖。

2、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認識的西湖。

二、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查字典,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完課文后討論:

(1)作者為什么沒說過西湖的一句好話?西湖不美嗎?談談你的看法。

(2)東坡的'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應如何理解?

(3)作者這次來西湖是什么季節(jié),什么天氣?

(4)作者去訪靈隱具體寫了幾方面的綠?用筆把它畫下來。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說一說。

五、給課文分段。

六、鞏固練習。

1、邊讀邊想像西湖的綠的美景。

2、體會作者表達的對西湖的贊美,對西湖的綠的喜愛之情。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引導學生通過概括黃山松的三個特色,學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了解黃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對黃山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學習本文觀察細致、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概括黃山松的三個特色,學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習本文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步感知黃山松,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有條理地介紹自己對黃山、黃山松的認識和了解。

結合自己查閱的資料介紹對黃山松的認識和了解。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利用詞典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重點指導易錯字音和易錯字形,理解詞語。

3.小組學習、匯報。

三、朗讀課文。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多種形式組織朗讀練習。

3.指明讀文。

第二課時。

一、深入讀文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和特點。

1.讀課文,思考:黃山松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注意結合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概括談自己的感受。

2.文中具體寫了黃山松的哪三個特點?舉出文中概括這三個特點的句子。

二、結合具體的語句了解黃山松的特點,感受作者對黃山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一)了解黃山松的特點。

1.結合具體語句感受黃山松的特點。

2.默讀、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二)感受作者對黃山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1.作者對黃山松是怎樣一種感情,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這種感情的?

(1)結合重點語句進行具體的朗讀指導。)。

(2)學生自評、互評。

2.學生讀課文,結合每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概括談自己的感受。(認識到文章總的順序是按著總述分述的順序來講的。)。

第三課時。

一、回讀課文,整體感受文章。

說一說:你認為作者在寫作這篇文章時哪些地方精彩?

(引導學生從內(nèi)容、表達方式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進一步認識作者寫。

作文。

章的特點)。

二、練習鞏固。

1.鞏固基礎知識。

2.口頭表達文章的寫作順序以及黃山松的三個特點。

教師巡視、指導,小組間學生互相評價。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嶺、林、花,并有感情朗讀課文。

2、會用不同方式改換句式,完成作業(yè)本4、6小題。

3、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huán)境,熱愛科學,長大后去建設祖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1、同學們都見過海,能用海說話組成詞嗎?

2、讀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樣非常廣闊)。

3、出示投影:看圖,你在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覺?

4、范讀課文。

5、交流、反饋。

二、出示預習綜合題。

1、給下列的字、詞選擇正確的讀音。

椽(chuang,chuan)柱珊(shanshai)瑚。

2、根據(jù)意思寫詞語。

指高得沒法攀登。()形容難以達到。()非常驕傲蠻橫,看不起別人。()漂亮、相貌美好。()指國家興盛安定。

3、按課文內(nèi)容填空。

作者是按()()和()三方面來描寫大興安嶺美景。

4、選做題: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細地讀一讀,爭取把它讀好、讀美。

三、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2―――5節(jié))。

四、交流反饋。

五、學習嶺。

1、出示句子: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雖然下自山腳,上下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林木,可是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2、朗讀、體會。

六、畫圖:云橫秦嶺與溫柔對比。

1、齊讀體會。

2、出示句子,區(qū)別:

(1)多少條嶺啊,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見不完,也看不厭。

(2)在疾馳的火車上看了幾個鐘頭既看不完。也看不厭。

前一句,把多少條嶺啊,放在看頭突出了嶺的特點多和作者對此的'感嘆,用上關聯(lián)詞語,這兩層意思的并列關系明確化。

后一句:這句話雖然意思沒改變,但語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許多。

3、小結: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我們要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恰當?shù)剡x擇句式,閱讀時,我們要注意作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達得更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引讀。

5.述:老舍爺爺坐在疾馳的火車上遠遠地看見重重疊疊的嶺,是那么的溫柔,用云橫秦嶺作對比,更加突出了嶺的溫柔。

板書:嶺:多溫柔。

作者采用了對比手法。

6、小結:作者看到了這么多嶺,每條嶺是那樣的溫柔,所以對大興安嶺產(chǎn)生了一種親切之感。用親切的口氣朗讀這一節(jié)嶺。

七、歸納學習方法: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一段的?

板書:學習方法:

1、概括嶺的特點。

2、找出說明嶺特點的詞句。

3、感情朗讀。

4、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細致描繪嶺的。

齊讀學習方法。

述:學習嶺的方法,學習課文林(34節(jié))。

1、問:林的特點是什么?

板書:林:綠而浩大。

2.特點你是從哪句中體會出來?請用劃出重點詞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達到。

b.板書:目之所及。都是綠。

c.齊讀這些句、引讀。

3、課文采用了什么手法?你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板書:比喻、擬人、反問。

4、區(qū)別句子,反復朗讀。

齊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像海邊上的浪花嗎?

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就像海邊上的浪花。

讀思考:a.這兩句句式有什么不同?(前一句反問句,后一句是陳述句)。

b.她們表達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述:反問句,加強反吉語氣,強調(diào)肯定,增強了表達的親切感與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齊讀,抽讀(第4節(jié))。

問:還可以改為什么句式?(雙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陽光下,一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白樺的銀裙,不會不像海邊上的浪花。

5.鞏固練習:作業(yè)。

本第4題,校對。

九.自學花第5節(jié),小組討論。

1.交流、匯報。

板書:特點手法。

花美多而絢麗叫不出名兒擬人、比喻。

(美麗)穿著繡花鞋。

2.區(qū)別句子:

花叢里還隱藏著像珊瑚珠似的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花叢里還隱藏著小紅豆,興安嶺中酒廠所造的紅豆酒就是用這些小野果釀成的,味道很好。

小結:這兩句前一句好,比喻句更能說明小紅豆的樣子美。

十.課堂小結:

讀了課文你心理有什么感覺?

十一、配音齊讀嶺、林、花。

十二、作業(yè):

寫一段: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六

2.為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了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偉大的作家,出身貴族,但是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nóng)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他全部的創(chuàng)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世界文學中的不朽名作。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后,主動收養(yǎng)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3.抽生檢查讀書情況,并正音。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窮人(物質(zhì)上的貧窮)。

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課件出示:

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干活,還只能___________;孩子們沒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魚。

西蒙的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___________!

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___________垂下來。

母親的臨死的時候,拿___________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___________包住他們的小腳。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四、抄寫生字詞。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七

如何促進小學生樂于開口說英語,如何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自主和全面的發(fā)展,我覺得要從以下三個步驟入手:

2)“提問式”英語課文教學英語情境教學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操練課文有效到位操練課文的方法也有很多,如運用游戲,比賽等形式進行操練,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了使操練更有效。1)復述課文。復述課文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可給出課文中的關鍵詞、短語,要求學生提綱性地口述課文大意。對于有故事情節(jié)、趣味性較強的課文可由學生分別擔任課文中的人物角色,進行表演性復述。還可利用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繪制的圖片、圖表、實物等引導學生復述。

2)師生問答。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組,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學生以小組互相問答,也可在全班由教師、學生共同提問題進行問答。在了解、熟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師生進行這樣的練習,不僅使學生復習、鞏固詞匯、句型、語法知識,同時也使口語、聽力訓練變得簡單、易懂,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性和自信心大為增強。

3)書面練習。在對學生進行聽力、口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還應對他們進行一定量的筆頭訓練。該項訓練既要考慮有利于復習鞏固本課知識,又要考慮練習題具有綜合性、新穎性、靈活性的特點。如可做些選擇填空、句型轉(zhuǎn)換、完形填空、改錯練習等。此外寫日記、小短文也是不可缺少的書面練習。

在英語課文教學中,應讓學生自主參與,充分地接受聽、說、讀、寫的訓練,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樣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八

1.指導學生會認11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中的詞語。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積累和運用詞語的習慣。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識字和寫字,正確讀詞語。

2.教學難點:體會成語的特點,感受運用成語的妙處。

[教學準備]秋天的圖畫、字詞卡片、紅旗、田字格。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秋天。

1.我們走過了郁郁蔥蔥的夏天,又迎來了如詩如畫的秋天。秋天給你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請大家談一談。(學生各抒己見,分組交流。)。

2.你們想不想隨老師一起去欣賞那迷人的秋天呢?

(在優(yōu)美的《慶豐收》的音樂聲中出示一組課件:秋天美景的畫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后發(fā)表看法。)。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畫面中展示的景色,看誰說得最好?

(分組完成并匯報,在投影上展示,教師把要學的詞語及時貼在黑板上。)。

二、感知課文,自主識字。

1.同學們知道那么多描寫秋天的詞語,老師這里還有幾個,你們想不想見見它們?(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讀詞。)。

2.(黑板上的12個詞分成三組)誰能準確地把這三組詞準確地讀出來?先自己練習讀一讀,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想辦法讀準字音,然后讀給同桌聽。

3.指名讀詞語。

4.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注意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5.能在正確、流利讀字、讀詞的基礎上,學習要求學會的字。具體步驟如下:第一,圈出要求學會的字;第二,理解字義;第三,記住字形;第四,據(jù)字義分別組詞,口頭造句。

6.小組合作與交流。(討論自學合作中存在的問題,交流自學中感受最深的地方。)。

7.小組匯報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鼓勵、評價,使學生的學習不斷深入。

8.質(zhì)疑問難。

三、仔細觀察,正確書寫。

1.觀察每個字的特點,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學生匯報。(字的間架結構及易寫錯的字。)。

3.教師有選擇地作范寫指導。

4.學生把教師指導的字描一個寫一個。

5.投影展示,學生評價,教師再一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寫字指導。

四、作業(yè)。

1.把自己認為寫不好的字再寫一寫,直到自己認為寫好為止。

2.搜集描寫春天、夏天和冬天的詞語。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九

(一)導入新課(輔以視聽,創(chuàng)設氛圍)。

(二)進行新課(網(wǎng)絡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組內(nèi)交流學習收獲,同時質(zhì)疑。教師巡視指導。

2、各組選派代表運用各種手段交流(語言表達、電腦展示、學生表演、圖片講解等)匯報。

教師補充說明,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匯報內(nèi)容:a、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b、中哪些事例表現(xiàn)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動畫演示,突破難關)。

(4)有預見性。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找出最能表現(xiàn)諸葛亮因神機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話讀一讀。

4、師生總結。

(三)鞏固練習(圖文呈現(xiàn),鞏固強化)。

1、電腦配圖出示一個小故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讓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能體現(xiàn)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據(jù)你所知,還有哪些三國故事也體現(xiàn)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網(wǎng)上沖浪,拓展視野。

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了解更多的《三國演義》的人物和事件,學生邊瀏覽邊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剪切編輯,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

1、卡片認讀生字和偏旁:白、走、口、手、月和宀、扌、口。

2、指名讀音節(jié)詞。皮球有一個叫一起真快樂玩。

二、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1、圖上有些什么人?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們玩得怎么樣?(操場上,小朋友們在一起拍皮球。)。

2、指名完整得說說圖的意思。

3、你知道這個皮球是誰的嗎?這么多小朋友是怎么玩的?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6課(板書:6拍皮球)。

4、指導學習生字“拍”,說說怎么記?拍手因為要用手來拍所以要用提手旁。

三、初讀課文:

2、指名按課文順序讀帶讀字,重點正音?(冬、叫、家、玩、真、快)。

3、自己讀讀課文,數(shù)一數(shù)課文有幾句話?你是怎么樣知道的?

四、學習課文。

1、這個皮球上誰的?課文哪句話告訴我們?

2、指名讀課文第一句:冬冬有個大皮球。

3、學習生字:冬、有、個,指名讀一讀,齊跟讀。說說你是怎么記的?邊書空邊說筆畫。

4、用“有”說一句話。

(1)讀句子,說說冬冬有什么?有個就是有一個的意思。

(2)那么你能說說你有什么?你家有什么?

(3)我們教室里有什么?我們祖國有什么?

5、學第二句。

(1)看圖說話:冬冬有個大皮球,你看,下課時,冬冬在干什么?

(2)讀課文中的句子。

(3)學習生字叫、家、起指名讀一讀,學生跟讀,說說你是怎么記的?認識三個新偏旁。

(4)誰能學著冬冬的樣子來叫一叫?教師拿出一個皮球,請學生演示。小朋友們真友好,下課了在一起拍皮球,他們是怎么拍的?玩的怎么樣?我們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讀課文。

六、書寫指導。

1、自己看請“拍、冬、有、個“的書寫位置,指名說說。

2、教師范寫,學生跟寫一個。

3、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講讀課文,繼續(xù)學習生字、詞,使學生知道自己是個小學生,應和同學友愛相處,一起活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詞。

2、認讀偏旁扌、口、走、宀。

3、朗讀課文前兩句。說說冬冬有個大皮球,她是怎么做的?

二、朗讀、理解課文:

1、想象說話:小朋友們在一起,他們是怎么拍的?

2、他們一邊拍一邊念兒歌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念的兒歌是怎么樣的?讀課文第三句話。

3、誰能學著他們的樣子來拍皮球呢?指名表演。同桌先練一練。

5、你一個人玩,有這樣快樂嗎?為什么?小結:當你和大家一起玩,才覺得特別快樂。

三、朗讀全文。

自由讀課文,要讀出輕松快樂的語氣。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四、說話訓練。

1、冬冬有個大皮球,她叫小朋友們一起玩皮球,大家邊拍皮球邊念兒歌,玩得真快樂呀。

2、看說話:丁丁有幾本故事書,我們來看丁丁是怎么做的?

3、大家是怎么看的?你能編幾句兒歌。大家看得怎么樣?

4、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5、仿照課文說一段話.

五、課堂練習課后練習題1。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總結課文,鞏固復習,幫助學生進行行為判斷,知道該怎么做。

教學過程:

一、用卡片認讀生字。用“一起”進行口頭說話。

二、朗讀全文。

1、放錄音課文,學生輕輕跟著讀。

2、指名讀,集體讀。

3、完成課后第二題我們半哪些同學象冬冬?

4、小結: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大家在一起學習。一起勞動。一起做操,這樣大家才有快樂。

三、課堂作業(yè)指導。

1、看圖用“有”說一句話。

2、把兩句話合長一句話。

3、說話:

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2、默讀課文,說說受傷的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對蜜蜂鍥而不舍精神的贊美。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理解蜜蜂是怎樣修補翅膀重新起飛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這是什么?

2.說到蜜蜂,你想到了什么?

3.說實話,其實我不太喜歡蜜蜂,因為我小時候曾經(jīng)被它蜇過一回,但是后來聽老人說蜜蜂輕易不蜇人,準是誤以為你要傷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就耗盡了生命,也活不久了。我聽了,就原諒它了??墒菑拇丝吹剿傆X得心里有疙瘩。直到我看到了這篇文章,(板題)才知道自己對它了解得太少。

4.相信大家在讀完課文后,必定會對它有新的認識。

二、初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1.在整個故事的發(fā)展中,我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學習2-5自然段。

(1)你是從哪看出作者的厭煩?

重點:理解詞語鍥而不舍。

指導讀出我的不耐煩、厭惡之情。

你看到一個怎樣的作者,一只怎樣的蜜蜂?

(2)小結:為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我先是趕它,然后拍它,接著踏它,最后還使出全部力量碾它,恨不得置它于死地。可這只蜜蜂卻沒有絲毫的膽怯和退縮,它兩次從土里鉆出來。

3.學習6-11自然段。

默讀6-11自然段,同座合作補充板書。

指名回答。

(2)它是怎樣修補自己的翅膀的?

劃記修補過程中的動詞,完成填一填。

(3)被修補的翅膀傷得怎樣?從哪看出很嚴重?

(4)盡管傷得這么嚴重,但它仍然(引讀填一填)。

(5)師引讀9-11自然段。

(6)讀完了蜜蜂振翅起飛的經(jīng)過,你想對蜜蜂說什么?

(7)這可愛的小生靈折服了我們,同時也折服了作者,從哪可以看出?

(8)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引入原名《翅與禱》。

三、總結。

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二

年級。

一年級。

教學內(nèi)容。

2.欣賞鋼琴曲《跳繩》。

教材分析。

歌曲《拍皮球》是一首反映兒童體育游戲的童謠體歌曲,全曲是由三個樂句構成的單樂段結構,f大調(diào),四二拍。加入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旋律輕快、跳動,節(jié)奏富有動感,表現(xiàn)了蹦蹦跳跳的花皮球可愛動感的樣子和小朋友之間玩耍皮球時“你拍拍、我拍拍”的有趣場景。

《跳繩》是作曲家丁善德創(chuàng)作的鋼琴組曲《兒童組曲》中的一首,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作品音調(diào)清亮、爽朗、明澈、跳躍,該曲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純潔、明澈、活躍的心理特點。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好奇心強,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適宜采用游戲的形式,讓他們在玩中體驗,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進而提高學習效果。

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輕快跳躍的聲音,歡快的情緒演唱《拍皮球》,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并能為歌曲加入聲勢伴奏。

2.通過聆聽、律動、模仿、念童謠、畫圖形譜、視唱樂譜、聲勢伴奏等方式主動積極的參與歌曲的學唱和欣賞。

3.通過導入《火車來了》、學唱《拍皮球》、欣賞鋼琴曲《跳繩》來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歡快情緒,感受單元主題“游戲”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樂觀友愛的精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附點節(jié)奏的準確演唱、歌曲的多維處理、形象地跟隨音樂做律動。

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律動表演法、聽唱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隨《火車來了》律動進教室。

(設計意圖:在有趣的口令中體驗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在熟悉的音樂中感受樂曲歡。

快活潑的情緒)。

二、【感受】。

1.復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

2.模仿皮球的彈跳,熟悉旋律“輕輕一拍跳起來”

3.引領學生模仿皮球的跳動。

4.聽音樂按tasu的節(jié)奏活動。

(1)生拍手。

(2)師拍球。

(3)生傳球。

5.聽音樂按tititimli的節(jié)奏活動。

(1)動作引領。

(2)重音拍手。

(設計意圖:通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輕松、跳躍、富有彈性的聲音概念,借助有趣的律動解決節(jié)奏難點,并熟悉歌曲旋律)。

6.引入童謠。

花皮球,真可愛。

輕輕一拍跳起來,

你拍拍來我拍拍呀,

大家玩得多愉快!

(1)師引領。

(2)生互動。

(3)跟音樂念讀。

(設計意圖:加入流行音樂元素熟讀歌詞,營造課堂輕松愉悅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學習的愿望,為歌曲的多維處理做鋪墊。)。

三、【學唱】。

1.曲譜。

(1)擺放皮球,感受旋律音高。

(2)教師用“嘭”模唱,學生跟畫圖形譜。

(3)出示1、2、5、6、9、10小節(jié)的音高,學生視唱。

(4)加入柯達伊手勢。

(5)師生接龍演唱曲譜。

(設計意圖:通過圖譜及皮球的擺放直觀的感受旋律音高,通過模唱及柯達伊手勢的輔助鞏固旋律音高,使得知識技能的學習在生動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得到提高。)。

2.歌詞。

(1)師生接龍演唱歌詞。

(2)處理歌曲最后一句“嘭嗵嗵嗵,嘭嗵嗵嗵,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

(3)引導學生用輕快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演唱全曲。

(4)加入動作,稍快速度表演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音色、力度、速度、聲勢伴奏等方面的處理豐富情感體驗。)。

3.表現(xiàn)。

(1)引領學生加入聲勢伴奏。

(2)綜合表現(xiàn):加引子(童謠)+歌曲演唱(聲勢伴奏)。

(3)聆聽歌曲加入爵士樂伴奏范唱。

(設計意圖:在合作中感受音樂情緒,表現(xiàn)音樂情感,嘗試用多種形式豐富歌曲的表達,培。

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多種認知感受。)。

四、【拓展】。

欣賞——《跳繩》。

1.聆聽教師彈奏《跳繩》。

師:你們在體育課還玩過哪些活動?聽老師帶來的這段音樂,想像小朋友們跳繩的畫面。

2.作品簡介。

3.教師分段彈奏,學生根據(jù)旋律的速度、力度變化模擬跳繩的動作。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1個字只識不寫。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小詩。

過程與方法: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看圖體會字義,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把本課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出來。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圖畫體會宇義,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宇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著拼音把字音讀準了。

2、特別要對照圖,看看哪些圖能幫助你們記住字形,哪些圖能幫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請你們把書翻到84頁,自己來學。

上課開始教給學生學習看圖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二個問題的提出,讓學生自己初步感知“字形——圖——意思”之間的關系,為下面的進一步探究做好伏筆。

二、學習字詞:

(一)教學“亭”、“?!?。

小朋友,你們剛才自己學了,學會了嗎?亭:

1、出示“亭”字。

2、誰學會了這個字?誰來讀準它的音?

3、你是怎么記準字形的呢?

4、點和橫就是亭子的頂部,亭子中間就像口,禿寶蓋就是亭子檐,下面幾根柱子用什么來表示啊——丁。

5、你們看,這個字多么像這座小亭子?。∵@個小朋友真會學習。我們一看到“亭”這個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樣子。

6、一起讀準它的音停:

1、演示課件。

2、你們看啊,有個人走過來啦,到了亭子邊,怎么樣啦?

3、出示“?!弊?。

4、這個字我們以前記過,有了字形,誰來講講它的意思?

6、除了“停下來、停住”,停還可以用在哪兒???注重學生詞匯的積累,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進行擴展。比較:

1、出示:“亭”和“?!?。

2、這兩個字的讀音相同,意思卻各不相同。

(1)指亭。讀,什么亭?

(2)加個單人旁呢?

(二)教學“鳥”和“鳴”鳥:

1、看,樹林里還有小鳥呢!

2、出示:“鳥”。

3、“鳥”是個熟字,你們看,“鳥”的字形多像只小鳥啊。我們一看到“鳥”這個字,就能聯(lián)想到小鳥的樣子。

通過看圖,讓學生再次感知字形和事物樣子之間的聯(lián)系即一看到字形就能想到那個事物的樣子。鳴:

1、“鳴”是這節(jié)課要學的生字。誰學會了,誰能讀準音,說出它的意思呢?

2、邊演示邊說,一看到鳥字旁邊有個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鳥張著嘴叫,就是“鳴”。

3、多有趣啊。讀準它的音。

4、我們常常把“公雞叫”說成“公雞打鳴”,就是這個鳴。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鳴開始是指鳥叫,后來鳥、昆蟲叫都稱為鳴。

(三)教學“聞”。

1、你們注意了,有個小朋友聽到小鳥叫得這么好聽,他怎么樣了?仔細看看。(演示動畫)。

2、出示“聞”字。

3、誰能讀準它的音,說出它的意思?

4、打開門,干什么呢?(用耳朵聽)這就是聞。這個小朋友真會學習,不僅讀準字音,還說出它的意思。

5、“聞”這個字很好記,聽的時候要用什么?所以門字框里有個耳。

6、一起讀準這個字。

7、聞就是聽的意思。想想平時聞字還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你們聽過嗎,是什么意思呀?

9、有意識的給學生一個詞匯,長期堅持給學生的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下面,我來說字的意思,請你來找這個字。

(1)人來小亭邊,不走了,是哪個字?

(2)打開門,用耳朵聽是什么字?

(3)小鳥張著嘴叫呢?

(四)比較總結。

1、邊說邊打開實物投影。

剛才小朋友自己看圖識字,學得不錯。自己看圖就把這幾個字學會了。有的字要借助圖來記準字形,有的要借助圖來知道字的意思。

2、看看,今天學的這幾個字,哪幾個字的字形就像這個東西的樣子的,哪幾個字是一看到字形就能知道它的意思的?請小朋友好好想想,小組內(nèi)還可以討論討論。

3、小朋友們真了不起,不光學會這幾個字,還掌握了這種學字方法。

三、學習詩文。

1、靜音。

2、請小朋友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想想小詩的意思。

3、取消靜音。

4、誰來讀給大家聽?

5、(1)“人來?側(cè)耳聽”。點擊:側(cè)耳。

讀準這個詞的音?!皞?cè)耳聽”你們都懂吧,什么意思呢?做個動作看看。

2、他為什么要側(cè)著耳朵,那么認真,用心地在聽呢?a、什么原因呢?

b、是啊,林子太深了,樹林里有那么多的樹,長得很茂密,小鳥在林子的深處呢。(點擊:深)。

3、所以是林深不見鳥,但聞鳥鳴聲。(1)讀準這個字“但”。

(2)你知道這首詩中“但”的意思嗎?在字典中,但有這兩種解釋:a、只;b、可是。在這兒應該選擇哪種解釋呢?但就是“只”的意思。

(培養(yǎng)學生正確利用工具書來幫助自己學習。查了字典,得出幾種解釋,到底用哪種?要讓學生自己說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要讓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4、這首詩把我們帶到幽靜、美妙的環(huán)境中,能讀好它嗎?請你先自己讀讀,再在小組內(nèi)讀讀。之后各小組推選一名讀得好的小朋友。

(1)個人讀、小組讀。

(2)請2名學生讀,2名學生評價。

(3)集體讀。

5、我們試試背背這首詩。

四、鞏固生字詞。指導寫字。

(一)字音。

1、出示詞語,檢查讀音。

2、去掉拼音讀。

3、出示生字,檢查讀。

(二)字形。耳:

1、幫助記住“耳”的筆順。描紅。

2、指導寫“耳”:短橫向上仰一點,兩豎平行寫得要直一些,短橫收筆在中心。長橫左低右高,收筆靠近橫中線。

范寫。學生寫。聞:

1、記聞的筆順。描紅。

2、指導寫聞:門字框豎要直,橫要翹,折要直,鉤落地,耳字不能寫得滿,長橫不要連著門子框,要留縫隙。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四

1、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苗、描、瞄、錨、貓”5個生字,會寫“苗、貓”2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苗、描、瞄、錨、貓”5個生字教學難點:初步了解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有沒有好朋友呢?(生答:有)。

(設計目的: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出示生字卡片“苗”)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字,大家以前都學習過,怎么讀?(生答:苗的拼音,齊讀2次)“苗”一個人現(xiàn)在很孤單,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幫它來找朋友。

(出示轉(zhuǎn)盤:底盤寫上了5個字的偏旁)。

(設計意圖:轉(zhuǎn)盤的設計很新穎,學生可以在玩耍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師生互動)。

一、問題指導:

1、(出示字盤)看一看,苗能跟哪些偏旁做朋友?

2、學習“描”:

(1)描為什么用提手旁?

(2)誰能給描擴詞?

(3)齊讀2遍生字。

3、學習“瞄”:

(1)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2)讀一讀,瞄準,這里的準是翹舌音。

4、學習“錨”:

(1)它的拼音讀什么?

(2)你知道“鐵錨”是什么東西么?

(設計要點:在設計這幾個問題時,我總從由易到難的原則,合理設計問題。符合學生實際。有梯度)。

二、學生自學:

1、交流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

2、正確,流利的朗讀詞語。

(目的:以讀為主,加強記憶,效果顯著)。

三、交流展示:

1、描:偏旁:提手旁(描紅)(描寫)。

2、瞄:意思是用眼睛去看,偏旁:目字旁(瞄準)。

3、錨偏旁:金字旁鐵錨。

(錨字的教學是一個難點,“鐵錨”的意思是能讓船停止的一種東西,它的外形有兩個爪??梢宰寣W生演示: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想靠岸必須用力拋出鐵錨,才可以停住。)。

意圖:在每個詞語講解完后都配了插圖,形象直觀,易于理解。

四、自主探究:

同學們,識字4中還有“喵。貓”兩個字沒有學習呢?把同學們分成了a。b兩個小組,分別從生字的偏旁,結構,組詞。造句來共同學習。老師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大家都能出色的完成。(激勵性的語言要用的恰到好處。這樣對學生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初步嘗試。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

五、點撥解惑:描,瞄是形聲字苗是聲旁。

提手旁,目字旁是形旁,表示與字的意思有關的。(形聲字的教學需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慢慢滲透)。

六、當堂訓練。

(選字填空題)苗描瞄喵貓錨。

1、地里的禾綠油油的。

2、小花()喜歡()()叫。

3、船上的()能停船。

4、()紅的時候要看清字的位置。

5、我們打靶是要()準靶心。

(之所以沒有分組進行是因為這些字是要求全部同學都要掌握的)。

七、回顧總結,說說收獲。

今天,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學到了什么?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我們的祖國漢字就是這么有趣,用今天我們認識字的方法,你將會認識更多的字。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前面4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小詩。

2、識字教學要以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同時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書寫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能看圖體會字義,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識字能力和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能把本課前4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出來。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圖畫體會字義,初步了解象形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準備:

ppt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結繩記事談起,引入傳說中的造字圣人—倉頡。請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倉頡的外貌特點,感受倉頡的神奇之處—雙瞳四目。傳說就是這樣的一位奇人創(chuàng)造了神奇的文字—漢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識字七》,簡單了解一下古人造字的規(guī)律。

二、引導學生嘗試自學,提出自學要求:

1、對照拼音讀準字音。

2、特別要對照圖,看看哪些圖能幫助你們記住字形,哪些圖能幫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

好,就請你們把書翻到80頁,自己來學。

三、學習字:

(一)教學“亭”、“?!?。

小朋友,你們剛才自己學了,學會了嗎?亭:

1、出示“亭”字。

2、誰學會了這個字?誰來讀準它的音?

3、你是怎么記準字形的呢?

4、點和橫就是亭子的頂部,亭子中間就像口,禿寶蓋就是亭子檐,下面幾根柱子用什么來表示啊——丁。(適時用幻燈片呈現(xiàn)亭字的小篆寫法,進一步感受字形與圖的聯(lián)系。)。

5、你們看,這個字多么像這座小亭子??!這個小朋友真會學習。我們一看到“亭”這個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樣子。

6、一起讀準它的音。停:

1、演示課件。

2、你們看啊,有個人走過來啦,到了亭子邊,怎么樣啦?

3、出示“停”字。讀準字音。

4、誰來講講它的意思?

6、除了“停下來、停住”,生活中停還可以用在哪兒?。勘容^:

1、出示:“亭”和“?!?。

2、這兩個字的讀音相同,意思卻各不相同。

(1)指亭。讀,什么亭?

(2)加個單人旁呢?

(二)教學“鳥”和“鳴”鳥:

1、看,樹林里還有小鳥呢!

2、出示:“鳥”。

3、“鳥”是個熟字,你們看,“鳥”的字形多像只小鳥啊。我們一看到“鳥”這個字,就能聯(lián)想到小鳥的樣子。(教師適時出示鳥的古體字,甲骨文和小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

鳴:

1、“鳴”是這節(jié)課要學的生字。誰學會了,誰能讀準音,說出它的意思呢?

2、邊演示邊說,一看到鳥字旁邊有個口字旁,就知道是小鳥張著嘴叫,就是“鳴”。

3、多有趣啊。讀準它的音。

4、鳴還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5、聽鳥鳴的動聽聲音。

(三)教學“聞”。

1、有個小朋友聽到小鳥叫得這么好聽,他在做什么?(出示ppt圖片)。

2、出示“聞”字。

3、誰能讀準它的音,說出它的意思?

4、打開門,干什么呢?(用耳朵聽)這就是聞。這個小朋友真會學習,不僅讀準字音,還說出它的意思。

5、“聞”這個字很好記,聽的時候要用什么?所以門字框里有個耳。

6、一起讀準這個字。

7、聞就是聽的意思。想想平時聞字還在什么地方用到呢?

8、“百聞不如一見”這個成語,你們聽過嗎,是什么意思呀?(聞就是?見呢?那百聞不如一見呢?)。

(四)比較總結,歸類:

1、為什么老師把“亭”和“鳥”放在一起?象形字(寫字就像在畫畫)。再請同學說出幾個這樣的字。

2、“停”和“聞”,形聲字。簡單總結,再請學生舉例。(如,識字4中的生字。)。

3、“鳴”會意字。(一看到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再請學生舉例。

4、漢字有趣嗎?古人真是太聰明了!

(五)獎勵游戲:猜字謎:一人靠在大樹上。

鳥在枝頭叫。

一人來到小亭邊。

一只羊兒張口叫。

四、編故事,講故事。

1、看著書中插圖編一個小故事,能用上剛學的生字就更棒了。

2、學生編故事,交流。

五、讀小詩。

1、同學們編的故事被寫進了一首詩里,快來讀一讀吧。2讀準生字,讀通讀順即可。

六、鞏固生字,指導寫字。字形:講解并范寫。

聞:門字框豎要直,橫要翹,折要直,鉤落地,耳字不能寫得滿,長橫不要連著門子框,要留縫隙。

亭:注意起筆的位置,兩邊要勻稱,中間禿寶蓋要注意壓在橫中線上。

鳴和停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鳴的“口”字的上橫應與點對齊。

2、布置作業(yè):

亭鳥象形字停聞形聲字鳴會意字。

1、繼續(xù)練習書寫生子。

2、朗讀小詩。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六

1、理解詩歌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2、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的內(nèi)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導入。

請一兩個學生談談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感性認識。

師生共同欣賞黃河照片和錄象。

三、激發(fā)情感。

請一兩個學生談觀后感。

四、朗讀詩歌。

1、學生齊讀詩歌:

要求:了解詩歌內(nèi)容,讀準字音,揣摩詩歌要表達的情感。

2、學生各自選取感興趣的部分反復練習朗讀。

要求:讀出感情,語音清晰,準確。

五、朗讀交流。

請一兩個學生選取感興趣的部分在課堂上讀給全班同學聽,并請大家討論如何讀出感情。發(fā)言者也可以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提示: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qū)別。

2、“我站在高山之顛,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币痪淇傤I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xiàn)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六、內(nèi)容研討。

提示:一往無前,無堅不摧。

2、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提示: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提示: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fā)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中國。

七、再次朗讀。

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齊讀詩歌,共同贊頌黃河,贊頌偉大的中華民族。

八、結束語。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凌。美國等一些西方發(fā)達國家仍然在用各種方式來欺負我們。所以,我們今天仍然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躋身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七

劈不歪,砍不動,轟不倒!

要站就站上云頭,

七十二峰你峰峰皆到;

要飛就飛上九霄,

把美妙的天堂看個飽!

不怕山谷里陰風的夾襲,

你雙臂一抖,抗得準,擊得巧!

更不畏高山雪冷寒徹骨,

你折斷了霜劍,扭彎了冰刀!

誰有你的根底艱難貧苦啊,

你從那紫色的巖上挺起了腰;

即使是裸露著的根須,

也把山巖緊緊地擁抱!

你的雄姿像千古高峰不動搖,

每一根針葉都閃爍著驕傲;

那背陽的陰處,你橫眉怒掃,

向著陽光,你迸出勁枝萬千條!

啊,黃山松,我熱烈地贊美你,

我要學你艱苦奮戰(zhàn),不屈不撓;

看!在這碧紫透紅的群峰之上,

你像昂揚的戰(zhàn)旗在呼啦啦地飄。

課文簡析。

從古至今,人們贊美黃山風景的文字數(shù)不勝數(shù),描寫黃山松的詩歌和文章層出不窮。在豐子愷的筆下,黃山松被賦予了人的情感。在石頭縫隙里生長,它蒼翠而堅勁;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樣長得郁郁蒼蒼,娉娉婷婷。豐子愷從黃山松的生活環(huán)境里,看到了它的堅韌和頑強。黃山松的姿態(tài)奇特。它的枝條堅勁挺秀,卻是左右橫生,不像其他樹木那樣,枝條是下垂的。長在懸崖旁邊的松樹,一面靠近巖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條繁茂,而巖壁一面一根枝條也不生。這樣的形態(tài)讓豐子愷發(fā)現(xiàn)了它的另一個特點:一心向著陽光。在這里,黃山松真的有著這些美好的情感嗎?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為黃山松添上了這樣的美德。作者寫的是松樹,想的卻是人。在自然界里,黃山松面臨著極其艱苦的生存環(huán)境,環(huán)境艱苦到人們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但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黃山松生存下來了,還生存得很好。它不僅有挺拔秀美的姿態(tài),還有向陽的枝條。作者捕捉下了這些鏡頭,作者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樹是堅韌的,人又何嘗不應該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沒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傾瀉在筆下,他僅僅是用他獨有的簡樸又蘊涵著智慧的語言,讓讀者慢慢去思考,細細去品味。因此,人們總是能從豐子愷簡單的文字中,讀出許多獨到的人生感悟來。這篇文章也是一樣。雖然小學生未必能夠完全解讀出文字背后蘊涵的東西,但是他們也能隱約感受到,作者不僅僅是在寫松,還想說點其他的什么。作者還寫了黃山松的第三個特點:有異常強大的團結力。他特別描寫了“團結松”。從它的形態(tài),從作者自己的凝思,從作者撫摩它產(chǎn)生的鐵鑄般的感覺等方面,把黃山松的“團結力”細化在人們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調(diào)幽雅,行文舒緩,有對《本草綱目》的引用,有對黃山松本身的描畫,有簡單的議論,有與導游對話的描寫。整篇文章的內(nèi)容似乎顯得有點松散。但是文章顯現(xiàn)出清晰的脈絡,以黃山松的三個特點為綱,把這一系列內(nèi)容都蘊涵其中了。從課文的結構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建議本課教學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1段:課文開頭,開門見山地告訴讀者,這篇文章是圍繞黃山松樹的特點來寫的。從聽人說黃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變得明確,這里有兩個層次,這樣的描寫,如說話一般娓娓道來,引起讀者的思索。

第2段:這一部分寫的是黃山松的第一個特點:有頑強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黃松的生存環(huán)境:松樹在石頭縫隙里生長,它的生存環(huán)境簡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縫”、“石上生”,作者反復強調(diào),寫出黃山松生存環(huán)境之奇特,生存之艱難。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這松樹生長靠的是什么呢?石頭縫里有養(yǎng)料嗎?作者引用了《本草綱目》的內(nèi)容,猜想松樹的養(yǎng)料大概是一種叫做“石髓”的東西。這里,作者沒有用贊美的語言,沒有用讓人激情澎湃的詩一般的文字去贊美黃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過作者的看,作者隨意的思索,作者對那棵松根一大半長在空中的松樹的描寫,慢慢地把這個意思透露出來。教學的時候,要讓學生讀通這一部分,特別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這些詞語,不僅要會讀,還要能夠了解它們的意思。學生初讀豐子愷的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難,但是這個階段過去以后,他們讀類似的文章就不會再覺得特別困難,這對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很有好處。

第3段:這一部分寫的是黃山松的第二個特點:一心向陽。這是從黃山松枝條的特點來寫的。這里有兩個層次,一是枝條向上生;二是長在懸崖邊上的松樹,它們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條長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則一根枝條也不長。這一部分的教學,可以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談談黃山松的特點,有條件的話可以展示黃山松的圖片,讓學生得到直觀感受。讀課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觀察得非常仔細,他不僅把黃山松與其他樹木的枝條作了比較,而且從“絕大多數(shù)像電線桿上的橫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個很疏的木梳,又像學習的‘習’字”這些句子可以體會,作者觀察得非常仔細,描寫也很準確。

第4段:這一部分是在開頭寫出黃山松的特色?!包S山松的枝條具有異常強大的團結力。”這句話寫出了黃山松的第三個特點:具有團結力。開頭第一句話是總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這一段先寫“團結松”。作者先寫它的形態(tài):用“密切”、“偎傍”刻畫出它枝條團結緊密的情態(tài)。然后作者寫了自己的思考?!爸B視”,就是很認真地看,作者很認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們“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風吹、雨打和雪壓”。接著作者寫了它的堅實:樹干像鐵鑄的一般?!凹词故壟_風,漫天大雪,也動彈它不了?!边@樣強大堅實,才能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生存。是什么讓這松樹這樣強大、團結?作者是這樣描寫團結松的:“密切地偎傍著向上生長”,“形似希臘殿堂的一種柱子”,“偎傍”一詞用的是擬人的方法,準確傳神地把黃山松枝條相互依靠、緊密連接的情態(tài)描畫了出來。接著,作者寫“蒲團松”,它“樹干不很高,不過一二丈,粗細不過合抱光景?!钡沁@樣一棵樹,“上面可以坐四五個人”,讓作者不由得感嘆:“團結力強得不可思議”。這一部分主題明確,層次清晰,學生容易掌握。教學的時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議”讓學生體會黃山松團結的力量。

課后第1題:這道題是指導學生自己去總體感知課文,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后第2題:引導學生概括段意??梢詮狞S山松的特點著手來寫這幾個小標題。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認讀13個生字和帶生字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習畫家虛心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牧童敢于向別人提出意見的精神。

3、練習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重難點:認識生字,練習用“……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感悟人物品質(zhì)。

教具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板書,設疑引入。

(教師板書牧童和畫師,把它寫成一大一小)。

師:誰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呢?(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齊讀課題。

那么這個小小的牧童和大名鼎鼎的畫家之間會發(fā)生一件什么事呢?

(評析:教師利用把“畫師”寫大,“牧童”寫小的視覺誤差,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讓學生暢所欲言,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學習鋪墊良好的氛圍,老師“他們之間會發(fā)生一件什么事”看似平常,卻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文本的閱讀。)。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自讀課文。

2.看看你又認識了哪些詞語朋友?(課件出示詞語)。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精讀感悟。

1、你從課文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戴嵩很著名、畫畫得好呢?請大家細細地默讀課文1—4段,用筆畫出來。然后和同桌相互讀一讀。

指名匯報。(相機出示句一: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2、(讀懂句二:看畫的人沒有不點頭稱贊的,有錢的人還爭著花大價錢購買。)相機認讀“價”“購”。

師: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說明戴嵩的畫特別受到大家的喜愛?(這句話哪個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說說你的理由)(沒有不、爭著購買)。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戴嵩的畫不僅畫得好,還畫得很快呢。

3、(匯報句三:戴嵩沉思片刻,決定畫一幅《斗牛圖》。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

師:沉思片刻就是想了一會兒。戴嵩胸有成竹,很快就想好了。還有什么詞說明他畫得快?(一會兒……一會兒……)。

師:是啊,戴嵩的畫技真是太高超了,誰能用這個關聯(lián)詞說個句子嗎?

這兒有兩個詞寫得特別好,是哪兩個詞呢?

(理解:濃墨涂抹,輕筆細描。)(齊讀這段)。

(評:這一片斷的教學有兩個亮點:一是在詞語的理解上。低年級的孩子不能以理性的思維來理解詞語的意思,需要老師為他們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識,或者通過直觀手段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逐步把握詞語的深度。教師出示徐悲鴻的馬圖,引導學生對“濃墨涂抹,輕筆細描”的理解,這樣學生就能獲得豐富的表象,感受畫家繪畫的嫻熟。二是在語言表達訓練上??死暾J為,完整的語言學習過程應該是語言的輸入(理解、記憶)和語言的輸出(運用、表達)兩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如果沒有語言輸出,要真正掌握一門語言是不可能的。這節(jié)課,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戴嵩畫藝之精湛時抓住“一……就……”“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子反復誦讀,讓學生品讀感受,引導學生練習運用這些關聯(lián)詞語說話,訓練學生的言語表達,這對低年級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是大有益處的。)。

師:戴嵩的技藝如此高超,圍觀的人是贊不絕口。(指名讀三四自然段)。

師:這里有三個詞語都是贊美的近義詞,請你把這三個詞語找出來,用筆圈記。(夸贊、稱贊、贊揚)一起來讀一讀這幾個詞。

師:咦,同學們,圍觀的人只有。

師:誰還來大點聲喊一喊?(生讀)。

4、師:面對小牧童的批評,戴嵩是怎樣的.態(tài)度呢?到底是大畫家畫錯了,還是小牧童說錯了?我們讀一讀5、6自然段就知道了。

指名讀讀戴嵩的表現(xiàn)。

和藹是什么意思?那咱們再來讀讀這一句。(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師:從戴嵩的表現(xiàn)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虛心。

師:你們認為牧童說的對還是不對?為什么?

師:是啊,當我們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錯誤時,就應該勇敢的指出來。

戴嵩聽了牧童的話,有什么感受?

(評點:這一部分是師生、生生、及文本對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話是否成功關鍵是看教師對文本細讀后會拋出怎樣的話題。溫老師以角色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表演中浮現(xiàn)畫面,深入感悟人物語言的刻畫,進而感受人物品質(zhì)特點,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在讀讀議議中樹立起畫師與牧童的人物形象。

四、拓展升華。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課文中的人物說點什么嗎?

2、同學們,你們說的真好,不論是大畫家的虛心,還是小牧童的勇敢都很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學習。那你覺得老師剛開始這樣一大一小寫課題還合適嗎?(集體改課題)。

3、齊讀課題。

(評點:學生語文能力過關的主要標志是能夠熟練地運用語言進行口頭和書面交際。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對人物評說,這是對文本理解的深化與概括,也是對學生言語表達的一次訓練。)。

(總評:1、寫文章講究前后照應,課堂教學也要前后照應,讓學生在心中畫上一個圓滿的圓。本課的教學教師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畫出心中的圓。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以“想想老師為什么這樣寫課題”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過程中感悟課文內(nèi)容,最后讓學生發(fā)表對老師書寫課題的評議,又引導學生緊扣課文內(nèi)容,訓練語文表達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將語言和思維表達訓練落到實處。整個教學走了一個來回,把小畫家的品質(zhì)和畫家的人格深深地銘記在心中。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十九

1.讀懂課文,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綜合利用”、“盛氣凌人”、“興國安邦”等詞語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至第6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和大興安嶺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所起的巨大作用,從而受到熱愛祖國山林的思想教育。

2.學習作者在描寫景物時抓住特點,采用對比、聯(lián)想、抒情、議論、擬人等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背誦課文第3至第6自然段,邊背誦邊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二)學習生字、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第1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課文內(nèi)容,按照參觀順序給課文分段,說出段意。

(二)學習第1段,了解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時的感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

(1)“云橫秦嶺”是什么意思?(形容云在山頭飄浮,說明秦嶺很高。)。

(2)“孤峰突起,盛氣凌人”在課文中的意思應該怎么理解?(在課文中是形容山峰一個個聳立著,像傲慢的人一樣氣勢逼人。)。

(3)“俏麗”怎么講?作者在這里為什么用“俏麗”而不用美麗?(“俏麗”是俊俏美麗。作者寫“俏麗的白樺”,不僅寫白樺的美麗,更突出它的俊俏,即把白樺比作青松的“銀裙”。)。

(4)什么是“珊瑚珠”?(海里的珊瑚蟲,分泌的骨骼聚集而成。有的形狀像珠,也有的像樹枝等,顏色有紅、白、黑色。)。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森林中的木材對祖國建設起了巨大的作用,作者非常喜歡大興安嶺。)。

(三)放錄音,聽課文。

(四)默讀課文。

按照參觀大興安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試說說各段段意。

(第1段〈第1自然段〉:講作者剛進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時的感受。第2段〈第2至第6自然段〉:從嶺、林、花三個方面講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第3段〈第7自然段〉:講參觀林場時的見聞感受。)。

(五)指三名學生讀課文。

(六)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課文。

2.說說作者初入這一原始森林的感覺怎樣?(作者寫原來以為大興安嶺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現(xiàn)在身臨其境,改變了原來的看法。一般來講,和自己距離近的事物,往往會給人以親切、舒服的感覺,而“高不可攀”則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只會讓人敬仰,不會讓人親切。正是因為作者“腳踩”、“手摸”后,才感到那樣親切與舒服。)。

(七)作業(yè)。

1.讀課文。

2.抄寫課后讀讀寫寫中的詞語,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2段課文,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從嶺、林、花三個方面了解大興安嶺景物特點。

(二)描寫大興安嶺的景物,產(chǎn)生聯(lián)想,寫到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邊寫景邊抒情邊議論,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作者初入大興安嶺時的感覺是怎么樣?

(二)學習第2段。

1.默讀第2段。說說這一段分幾層?每段主要寫什么內(nèi)容?(分兩層。第1層〈第2至5自然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嶺、林、花的景物特點。第2層〈第6自然段〉,主要寫作者看到景物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

2.指名讀第2自然段。

3.讀第3、4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大興安嶺“林”的特點。)這兩個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第3自然段,總的寫“林”的特點,第4自然段突出介紹了落葉松和白樺。)“海邊上不是還泛著白色的浪花嗎?”這句話中的“海”是指什么?“白色的浪花”又是指的什么?(“?!本褪巧弦痪渌f的落葉松的海洋?!鞍咨睦嘶ā?,指的是下一句所說的俏麗的白樺。)。

4.讀第5自然段?!拔沂菒刍ǖ娜耍竭@里我卻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兒來。”作者這樣寫說明什么?(說明野花的種類非常多。)作者是怎樣寫大興安嶺很會打扮自己的?(“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保┻@個句子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描寫極其生動、形象,作者把大興安嶺看作一個很會打扮自己的美麗的姑娘,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贊美之情。)。

小結:從第2至第5自然段,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

5.讀第6自然段。“千山一碧”是什么意思?(指許許多多的山嶺都是碧綠的顏色。)“良材”怎么講?(優(yōu)良的建筑材料。)“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美得并不空洞?!睘槭裁凑f大興安嶺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大興安嶺“千山一碧,萬古長青”,出產(chǎn)大量優(yōu)質(zhì)木材,這些木材運往全國各個省市,用于各項建設事業(yè)?!贝笾辽熬㈣F路、小至椽柱、桌椅”。)作者這樣寫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大興安嶺的美與建設結為一體,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想到這些,作者感到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心中感到親切、舒服。)。

小結:第1至5自然段寫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第6自然段再寫由看到的景物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表達作者對大興安嶺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之情。

6.指名讀第2段。

7.說說第2段段意。(作者按照嶺、林、花的順序介紹了大興安嶺景物的特點,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

(三)按課文填寫。

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_______。的確是________,群嶺起伏是________________。多少種綠色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綠得難以形容??峙轮挥挟嫾也拍苊璩鲞@么多的綠顏色來呢!

4.有多少省市用過這里的木材呀,大至________、________,小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好與廣廈、良材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興安嶺越看越可愛!它的美麗與________,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______、________。

(四)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第1題。

2.繼續(xù)背誦課文第3至6自然段。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二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以非連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旋律來表現(xiàn)大家一起拍皮球的愉快心情。

2、初步掌握二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感受二拍子的韻律。

過程與方法:

欣賞《乒乓變奏曲》,學生初步感受樂曲,體會樂曲帶來的歡快情緒。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五星紅旗》拓展學生知識,結合歌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運動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愛國情緒。

難點:學唱的歌曲中出現(xiàn)的附點音符,第9、10小節(jié)的音準把握。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師導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來舉行一場有趣的運動會,你們想?yún)⒓訂??(學生回答)。

2、教師從盒子里拿出一個皮球,問:小朋友都拍過皮球嗎?誰來拍給老師看看?

3、學生自由活動,徒手做拍皮球的動作。

4、今天咱們要舉行的第一場比賽就是拍皮球比賽。

5、教師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請小朋友學著老師的樣子,聽著音樂節(jié)拍有節(jié)奏的拍皮球。(評價:誰拍的好,在相應的組下貼一個笑臉,以示鼓勵。)。

過渡語:剛才大家伴著一首歡快的旋律,做游戲,拍皮球,有人還為他填上了歌詞,寫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設計意圖:游戲?qū)?,可以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參與積極性也十分高漲。

(二)師生合作,學習歌曲。

1、教師多媒體出示畫面,學生欣賞歌曲,并跟著歌曲做拍球的動作。

2、朗讀歌詞。

要求: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解決附點音符。(可以看學生情況是否繼續(xù)做拍皮球的動作)。

3、學生學習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聽唱法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解決重點難點。

處理難點:3666┃3555┃。

嘭通嘭通嘭通嘭通。

(先把兩小節(jié)的音準作比較,請學生先聽辯兩小節(jié)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6?536|523|523|1-‖。

大家玩得多愉快,多愉快。

(唱準附點音符,可以把第一個“大”字唱得有力一點就很容易解決,同時教師多范唱就更容易解決。)。

4、學生熟練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讓學生更加感興趣。

5、邊唱邊拍。

請學生一邊演唱一邊拍,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分成兩組練習降低難度,一組小朋友演唱,一組小朋友拍。(此時,教師評選出冠軍,亞軍,季軍)。

過渡語: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歡的一種活動,那小朋友還喜歡那些活動呢?(學生回答:跳繩,拔河,游泳……)。

設計意圖:用孩子最熱愛的邊唱邊游戲的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欣賞樂曲,拓展知識,培養(yǎng)愛國情感。

《乒乓變奏曲》。

1、教師導語:有一個小朋友啊他喜歡一種運動,他說請小朋友聽了這首樂曲之后猜一猜是什么運動。(多媒體播放樂曲)。

2、聽完后回答。(可以各抒己見,不強求統(tǒng)一答案)。

3、小朋友們知道剛才聽到地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嗎?(教師多媒體出示木琴,有條件地可以出示實物。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一下木琴發(fā)出的清脆、悅耳的聲音)。

4、復聽音樂,請小朋友邊聽邊隨著音樂節(jié)拍模擬自己認為合適的體育活動的動作。

5、揭示曲名。

師:這首樂曲的名字剛才有好多小朋友用自己的動作語言猜出來了,它就是《乒乓變奏曲》。(教師出示一個乒乓球)。

師:小朋友知道了解乒乓球嗎?(學生各抒己見)。

媒體顯示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奮力拼搏的場面,我國奧運健兒,世界冠軍的人物形象以及他們上領獎臺那一刻激動、自豪的情景,多媒體同時播放《國歌》,教師做適當講解。)。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運動音樂,提升學生愛國熱情。

《五星紅旗》。

師:請剛才在拍皮球比賽中獲得名次的小朋友上臺領獎(學生熱烈鼓掌)叔叔阿。

姨們還給小朋友創(chuàng)作了屬于自己的歌曲,讓我們在《五星紅旗》的歌聲中再次祝賀他們?nèi)〉玫膬?yōu)異成績吧!

多媒體反復播放童聲齊唱歌曲《五星紅旗》,出示歌譜歌詞,畫面滾動播放各種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以及運動健兒為國爭光的一瞬間。(鼓勵學生站起來,可以加上拍手的一些動作跟著音樂邊唱邊體會歌曲情緒,把課堂推向高潮。)。

師:小朋友們,當國歌再次奏起,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我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動,我們一起來呼喊“五星紅旗,我們的國旗,我們熱愛您”(學生跟著老師一起呼喊)。讓我們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吧。

設計意圖:通過《五星紅旗》的欣賞,升華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總結下課。

奧運健兒們的那種頑強的奧運精神,堅強的毅力,都是值得我們小朋友一起學習的,我們就從最簡單的拍皮球,跳繩開始吧,好好鍛煉身體,將來在各種崗位上為國家爭光。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學習作者抓住特點進行觀察事物和結合景物描寫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學習掌握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3----6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特點,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難點;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作者蘊涵在文章里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鵬博士教學軟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林海。

問: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時想到了什么?

為什么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加深厚了?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的?人與山的關系更加密切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為什么說“由今天看來,她的確有興國安邦的意義”?理解“興國安邦”

三、.總結全文:

2、本文主要寫了什么?運用了那些方法?

3、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概括中心思想。

四、鞏固練習:

1、寫出帶點的反義詞。

林海不但能夠萬古長青,而且可以綜合利用。綜合-------。

每條嶺都是那么溫柔,自山腳至嶺頂長滿了珍貴的樹木。溫柔------()。

它的美譽建設結尾一體,美得并不空洞。空洞----------()。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并回答問題。

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這里的嶺的確很多,()。

折斷化石把大興安嶺和()比較著寫,大興安嶺的特點是(),而秦嶺的特點是()。

3、練習背誦課文的3--------6自然段。

五、作業(yè):

生字組兩個詞;練習用“缺乏、恰好”造句。

小學課文畫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拍、冬、有、個、叫、家、起”7個生字;認識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理解“下課”“大家”“一起”等詞語;能用有說一句話。

2、會正確朗讀課文。

3、知道下課要跟大家一起玩,跟同學友好相處。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讀課文了解大意,看圖說圖意,學習生字“拍”及提手旁。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用卡片認讀熟字:皮、下、了、大、你、我、月、云、米及寶蓋頭。

2、指名認讀音節(jié):dingyouqiujiaowanzhenkuai。

二、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事物皮球,問:你會拍皮球嗎?(出示課題)讓學生讀題,教師正音。

2、指導學習“拍”,教學新偏旁“”—ti手pang。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學,并分析、識記字形“拍”。強調(diào)偏旁表義。

三、看圖說話。

1、圖上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玩得怎么樣?

2、你知道這個皮球是誰的嗎?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

2、指名按課文順序讀帶有拼音的字,讀得好的同學可以做小老師來領讀。

3、重點正音:拍、冬、叫、真、快。

4、指名試讀課文。

5、教師范讀、領讀。

五、書寫練習。

拍:應注意左窄右寬,提手旁應略寫長些。

思”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17335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