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13:42:06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模板21篇)
時間:2023-12-03 13:42:06     小編:飛雪

讀后感在提高語文寫作能力和文學(xué)素養(yǎng)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寫讀后感要注意語氣的把握,既不過于主觀情緒化,也不宜過于冷靜客觀。在閱讀完一本書后,可以主動與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讀后感,獲得更多的觀點和反饋。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一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xué)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主要圍繞他的以下幾個經(jīng)歷:

二是他的為官經(jīng)歷。作者用數(shù)據(jù)作了這樣的介紹:“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20年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弊髡呖陀^地分析了辛棄疾南歸后不為朝廷喜歡的種種原因:

其一,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其三,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這怎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辛棄疾的這些特點在今天看來都是優(yōu)點,是大大的優(yōu)點,但在當時的朝廷看來卻都成了令他們心煩的缺點,是不能容忍的缺點。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欄桿,吟詩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沙場英雄對軍營的渴望,到一個憂國游子對蒼天的發(fā)問,從“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的心病,到“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的內(nèi)痛,這里有悲壯的呼喊,有遺憾的嘆息,也有無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詞,這些詞幾乎都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這些詞作時既沒有一引了之,也沒有詳加賞析,而是結(jié)合人物的命運作了精當?shù)狞c評。作者首先總評辛棄疾的由行伍經(jīng)歷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這里有“鋼刀利劍”與“羊毫軟筆”的對比,這里有“奔走沙場”與“筆走龍蛇”的對比,我們還透過“只剩下”、“淚灑”等詞語真切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從詞作的內(nèi)容和讀者感受的角度來評說的,引《破陣子》時作者說“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引《水龍吟》時作者說“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聲悲愴的呼喊”;引《菩薩蠻》時作者解說道“他只有一塊心?。航甬T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樂》時作者提醒讀者辛棄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魚兒》時作者感慨道“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引《水調(diào)歌頭》時又告訴我們辛棄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兩首《丑奴兒》時看似在談詞的風(fēng)格,仍然揭示了辛詞“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的特點。寥寥數(shù)言,一語中的。

文章主體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運、作品以及作者的閱讀感受、評說融為一體,讀來饒有興味。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節(jié),作者點明了以“把欄桿拍遍”為題的原因,回應(yīng)了開頭,揭示了辛棄疾從一個愛國志士而成為一個“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的愛國詩人成熟之由。

這一段的評說非常形象,什么“九蒸九曬”,什么“水煮油炸”,什么“千錘百煉”,辛棄疾在詞作領(lǐng)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來的。歷史的“歪打正著”毀掉了一個赳赳武夫,卻成就了一個千古詞人。

這是一篇充滿陽剛之氣的人物評傳體散文,在寫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一、聯(lián)想豐富。

本文揭示的是古代文學(xué)大家的心路歷程,僅靠占有史料和作家本人的作品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大膽的聯(lián)想和想象。本文作者就是這樣?;蛴尚翖壖驳氖论E,聯(lián)想到他的詞作;或由他的詞作,聯(lián)想到他所處的的時代、他的事跡和內(nèi)心世界等等。

例如,在第三段簡要述說了辛棄疾南歸的遭遇后,就聯(lián)想到他的《破陣子》《水龍吟》兩首詞,引述下來并加以評說,把一個熱切盼望重返沙場痛殺賊寇,而又壯志難酬的愛國將軍的悲憤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接著,又自然聯(lián)想到一個問題: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不為朝廷喜歡?作者引用了辛棄疾本人的話,并且概述了有關(guān)辛棄疾的事跡以及朝廷的心態(tài),揭開了其中的謎底,這就是他太愛國、百姓、朝廷了,只要一有機會就真抓實干,時刻準備沖上前線去,這就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惹來詆毀,皇帝對他也就時用時棄。再如,由“棄疾”這個名,聯(lián)想到他憂國的心病,聯(lián)想到他表達這種憂思的詞作??傊?,作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辛棄疾由愛國志士到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展現(xiàn)了出來。

二、以評帶傳。

梁衡的人物散文,寫的大多是人杰鬼雄,其中大多是名垂宇宙,家喻戶曉的偉人,還有文驚當世,傳之百代的文人。而這些跨越千年、百年的人物卻從作者的筆端一一鮮活起來。梁衡的散文情理并重,以評帶傳,他寫的人物在千年百年中已有定論上又重新給出評價,而這種評價又是不落窠臼的。人們都承認辛棄疾是個大詞人,但能從他的出身到成業(yè)的發(fā)展史上判定辛棄疾的詞及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的,梁衡是第一人。作者還在文中借郭沫若評說陳毅的“將軍本色是詩人”來評說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說辛棄疾是“詞人”是“武人”是一般人的判斷,而說辛棄疾是“政人”恐怕就是梁衡的獨見了。梁衡說“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者還將辛棄疾的為政與陶淵明、白居易的為政作了比較,表明了辛棄疾為政的投入與積極。他能從人性的深層重新來詮釋一位人物,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在分析辛棄疾走上詩詞創(chuàng)作道路的必然性時就作了這樣生動的評說:“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的風(fēng)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shù)的升華,文字的捶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nèi)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著名作家梁曉聲在談梁衡的一本散文集時說:“我確信,作為一個勤于思想的人,梁衡對歷史的反思,肯定比他寫出來的以上篇章要更深邃更全面些。而他后來發(fā)表的《最后一位帶罪的功臣》、《覓渡,覓渡,渡何處》、《把欄桿拍遍》,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思想一游到更遠的歷史中去,一與那些歷史時期中的人物敞開心扉地對話,則就變得火花四濺了。文字也時而激昂;時而惋嘆;時而叩問;時而調(diào)侃,姿肆張揚起來了……”

一般來說,與政治密切相關(guān)的事件、人物,寫其“思想”容易,寫出“美感”來難。常見的通病是嚴肅有余、活潑不足。梁衡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突破,使“思想和美感”達到了和諧統(tǒng)一。他像一位烹飪大師,非弄出個“色、香、味、形”俱佳才心滿意足。他的那些評說文字完全不是抽象的概括和干癟的教條,而是形象生動又充滿美感的。像“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像“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還有“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這些文字多美呀,讀起來令人回腸蕩氣。

三、善用對比。

對比手法是作家們常用藝術(shù)手法之一,梁衡也不例外。他在本文中就多處運用了對比,使人物形象更為鮮明突出。第一處運用對比是在引用了《破陣子》之后,作者先將它與岳飛的《滿江紅》比較,認為只有《滿江紅》可以與之媲美,然后又用杜甫的“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盧綸的“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與之對比,認為“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像、抒發(fā)和描述”,從而突出了辛詞的“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第二處對比是將他與陶淵明、白居易的從政經(jīng)歷對比,他認為辛棄疾“對待政治”,“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因為“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第三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豪放與蘇東坡的豪放作比較。蘇辛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因此文學(xué)史上是將“蘇辛”連稱的,但梁衡卻在同中見出異來,他認為:“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因為“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fù)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而“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捶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fēng)的鼓蕩下,才可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而辛棄疾的詩正是這樣的詩。第四處對比是將辛棄疾的婉約詞與柳永、李清照的婉約詞作比較,他認為“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這些都是很有見地的精辟之語。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二

這本書可以說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書,可能是因為書中收納的是很多個沒有關(guān)聯(lián)的故事,也可能是因為這種散文式的文章不是很能引起高度的閱讀感。但是,我這個人有一個特點,無論是書籍還是電視,既然開始了,一定要把它看完。所以,趁暑假出去旅游的時候,在動車上看完了這本書。

一開始,不是很理解“把欄桿拍遍”是什么意思,后來才知道這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被收進初中的課本。梁衡的很多文章都被錄入初中課本,甚至很多領(lǐng)導(dǎo)因他寫的`《晉祠》讓這個景點聞名遐邇而邀請他去旅游、寫文章。或許是真的,我們認識“雙龍洞”、“三味書屋”、“桂林”等等。

本書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閱讀偉人”、第二單元“感悟生命”、第三單元“享受自然”、第四單元“行走人生”。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第一篇就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本褪沁@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蹦鞘窃鯓右环N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边@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跋袂菢友鰡柹n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三

對林則徐的描寫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說他是一位功臣,又為何同時說他是罪人。

在禁煙斗爭中,林則徐傾盡全力銷煙,并下了“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的決心。但皇帝卻在他上任一年半后又將他革職到鎮(zhèn)海,此后又被貶至伊犁。在大臣王鼎的保舉下方得“戴罪治水”,他又一次盡心盡力,但當治水完畢,所有人都得到獎賞,唯獨林則徐得到“仍往伊犁”的諭旨,他就是在一次次打擊下被趕出關(guān)外的。

但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林則徐在西行途中,群眾都到他住處慰問,并送鞋、送傘……將他住處圍得可謂水泄不通。開封知府鄒鳴鶴公開宣示:“有人能救林則徐酬萬金。”途中,官吏、百姓都爭相迎送,為他減輕痛苦。

林則徐就像被皇帝甩出的磚頭,但這塊磚還未落地就被下層官吏和民眾輕輕接住,并以身相護,安放在他們中間。

但惡劣環(huán)境的折磨讓林則徐吃了許多苦,他“體氣衰頹,?;几忻?,“、”作字不能過二百,看書不能及三十行。而讓一個博學(xué)而有思想的人、曾有作為的人、一個有大志于未來的人脫離戰(zhàn)場,這種寂寞,常人難以體會。但林則徐卻沒有被壓垮,相反,他卻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用自身的意志和才能改選了環(huán)境,在亙古荒原上爆出一聲驚雷。

“一個愛國臣子和封建君王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前者愛國愛民,以天下為己任;后者愛自己的權(quán)位,以天下為己有。”林則徐是愛民的',并一直為國效力,定是一個愛國臣子,我認為他不是罪人,是功臣、是偉人。

漫漫黃沙、大雪紛飛,荒蕪大地……這些林則徐用他的意志扛過;痛苦、寂寞、黑暗,他默默忍受。常人難以想象有困難,這位令人敬重的老爺子卻毫不畏懼。

我被這位民族英雄深深打動,他能為民族、為人民,置個人安危于不成。他的智慧與勇氣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他的事跡也被編入教科書,影響著代代學(xué)子。

作者梁衡更是親自探訪林則徐所到之處,去感受他的偉大。在學(xué)習(xí)中,我們也要同困難斗爭,更上一層樓。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四

萬千感慨萬千愁,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翻開梁衡的散文集《把欄桿拍遍》。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目也是《把欄桿拍遍》,取自辛棄疾的《水龍吟》:“......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就是這篇文章,讓我重新認識了“人中之杰,詞中之龍”的辛棄疾,開始了解這位馬背上的大詞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跋袂菢友鰡柹n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p>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五

這個暑假,我有幸讀了梁衡先生《把欄桿拍遍》這本書,閱讀之后,我的感觸很深。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許多名人的內(nèi)心思想和處境。

《把欄桿拍遍》是我喜愛的散文集之一。其中,光聽這個名字就讓人感覺很深奧,更是讓我迫不及待的去打開它,閱讀它。這本散文中最讓我難忘的,一篇是《覓渡、覓渡、覓何處?》,這篇文章介紹了文學(xué)家,革命家瞿秋白從轉(zhuǎn)黨為文到從容就義的過程。他一開始就不是舞刀弄槍的人,他不僅黃埔軍校講課,也在上海大學(xué)講過課,他的才華熠熠閃光,聽課人的擠滿禮堂,爬上窗臺,甚至連學(xué)校的老師也擠進來聽。瞿秋白與魯迅,矛盾,鄭振鐸這些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齊肩置頂?shù)难?。他的文化,他的才華令我對他產(chǎn)生了濃濃的欽佩之情。

然而瞿秋白的從容就義,我覺得更是不應(yīng)該,他被王明等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在長征時借口他有病,不帶他北上,而比他年紀大的,身體弱的徐特立,謝覺哉等人都安然到達陜北,活到了建國的.那一天。他其實不是被國民黨殺的,是被王明這些左傾路線分子所殺,好比是被自己人按住脖子,等待好讓敵人的屠刀來砍。而瞿秋白先是仔細的獨白,然后就去從容就義,被國民黨槍決了。所以我覺得瞿秋白的就義,實在是不應(yīng)該發(fā)生,共產(chǎn)黨又失去了一名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瞿秋白死后,魯迅親自為他編文集,裝幀和用料在當時都是一流的。由此可見,魯迅與瞿秋白之間的友誼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樣完美。

《把欄桿拍遍》是一本重點介紹一些歷史和革命人物的散文,這本書讓我十分難忘。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六

梁衡的文章讀到現(xiàn)在,最喜歡看他寫的議論文。我一向堅信,不論寫什么樣的文章,將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傳遞出來的才算是成功。梁衡的議論文與我的評判標準完全重合,句句振振有詞、擲地有聲。特別是那篇《怎樣區(qū)分低俗、通俗和高雅》,思辨的力度,簡直讓人拜服。但今天其實想呈現(xiàn)的,是一些有關(guān)于讀了梁老的文章后,我的思辨。

我“思辨”了一下,覺得原因有二:

第一個是因為老師沒教好。我們的老師在上課之前就在大屏幕上放出了她自己去晉祠游玩時的照片,照片上的晉祠泯然典型的“中國式景區(qū)”,游人密密麻麻,小販熙熙攘攘。上課了,老師對著大屏幕為我們介紹晉祠:“我去的時候晉祠里面外面都是小攤販,哎呦,真的'是亂七八糟的……好了,我們來看文章……你看這里,描寫得多美??!”殊不知,我們早已因為她對于晉祠的描繪而對之感到乏然無味了。

或許是因為我從小就立志想從事教育行業(yè),我總喜歡思考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F(xiàn)在,《晉祠》的這個例子又給我?guī)砹诉@方面的啟示。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最重要也是最難達到的是引起學(xué)生對于所傳授內(nèi)容的興趣。

這一點雖說難達到,但我覺得,至少應(yīng)該在課堂上、講課文時,為學(xué)生營造一個美好的氛圍,至少不應(yīng)該去破壞這個氛圍。即使現(xiàn)實真的很骨感,但我們又不是在上社會課。文章中的晉祠,處處透著古樸之美。而作為一個教師應(yīng)該做的,我認為應(yīng)當是最大限度地為學(xué)生們還原“晉祠式”的美,卻不能用現(xiàn)實當中的情形來草率地帶入其中,這樣反而破壞了這份獨一無二的美感。

第二個原因,私心覺得是因為教材編得不好。且不說排版與插圖,單憑教材上對于文章的剪切,就讓古色古香的晉祠又一下子遜色了很多。我一直固執(zhí)地認為被用來細細品讀的文章就不應(yīng)該剪切任何子句、段落。讀文章好比看“場中美色”(當然不是“一眼即過”)。若要看一個美人是否真美,當然要看未經(jīng)過任何修飾的樣子嘍!美人的眉眼多情、腰肢纖細,可若直接扔給你一段細腰、柳眉,和一只骨碌骨碌轉(zhuǎn)的眼珠子,這可哪里還有美感可言呵!

說得太激動了,有些言過其實。不過我覺得,文章不應(yīng)該剪,像《晉祠》這樣的好文章,更不應(yīng)該剪。擔心課時的話,老師們哪怕略過這些沒有什么知識點的句段,也應(yīng)該保留學(xué)生們觀賞這“美人”身上各部分的權(quán)利,無論美丑。你瞧,《晉祠》原文中,其中有許多關(guān)于石像、雕刻的典故,我在讀時便能能夠結(jié)合著這些典故去“游”晉祠,那樹、那水、那石,都是有故事的,便更顯得活靈活現(xiàn)。可是課文中,卻刪去了這些段落。失去故事的晉祠變得單薄了許多,單薄到只剩下一頁書紙。

堯堯的話:也是育才的作業(yè)。要求讀文章,寫筆記。我從來不知道“讀書筆記"該怎么寫,跑到新生群上一問,有一個姑娘答:“邊讀邊寫唄?!比缓笪冶阋庾R到讀書筆記就是“讀書時的筆記”——這樣解釋可能有點古怪,不過的確給了我啟示。我就把自己的在讀時的思緒整理,歸納起來,便形成了這篇文章。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七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起,它告訴讀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以及這個過程是如何決定了他的詞、他本人在文學(xué)史上的惟一性和獨特地位的。作者首先就把辛棄疾放在中國歷史的大背景下,抓住他的“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的特點,突出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唯一性”和“獨特性”。

文章的主體部分是將對辛棄疾的人生遭際的介紹與對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的評價交錯起來來寫的。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主要圍繞他的以下幾個經(jīng)歷:

二是他的為官經(jīng)歷。作者用數(shù)據(jù)作了這樣的介紹:“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5年,倒有近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弊髡呖陀^地分析了辛棄疾南歸后不為朝廷喜歡的種種原因:

其一,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于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

其三,他愛提意見,45年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不停地要求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這怎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辛棄疾的這些特點在今天看來都是優(yōu)點,是大大的優(yōu)點,但在當時的朝廷看來卻都成了令他們心煩的缺點,是不能容忍的缺點。于是他就只能痛拍欄桿,吟詩寄恨了。

三是他的心路歷程。從一個沙場英雄對軍營的渴望,到一個憂國游子對蒼天的發(fā)問,從“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的心病,到“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的`內(nèi)痛,這里有悲壯的呼喊,有遺憾的嘆息,也有無奈的自嘲。

作者在介紹辛棄疾的人生遭際時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詞,這些詞幾乎都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作者在引用這些詞作時既沒有一引了之,也沒有詳加賞析,而是結(jié)合人物的命運作了精當?shù)狞c評。作者首先總評辛棄疾的由行伍經(jīng)歷到棄戎從筆的無奈:“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紙箋,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边@里有“鋼刀利劍”與“羊毫軟筆”的對比,這里有“奔走沙場”與“筆走龍蛇”的對比,我們還透過“只剩下”、“淚灑”等詞語真切感受到作者對詩人的同情和惋惜。

作者主要是從詞作的內(nèi)容和讀者感受的角度來評說的,引《破陣子》時作者說“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引《水龍吟》時作者說“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聲悲愴的呼喊”;引《菩薩蠻》時作者解說道“他只有一塊心?。航甬T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引《永遇樂》時作者提醒讀者辛棄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魚兒》時作者感慨道“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引《水調(diào)歌頭》時又告訴我們辛棄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兩首《丑奴兒》時看似在談詞的風(fēng)格,仍然揭示了辛詞“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的特點。寥寥數(shù)言,一語中的。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八

最初對于稼軒的認識是在小學(xué)的課本里讀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那時對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中國歷有這么一個人罷了。而第二次是在中學(xué)課本上,從老師的介紹中得知他生平資料的一點皮毛,前兩次都在課本上遇見他的,而今天卻是在一張充滿了平凡氣息的紙上再次與他對話。

“把欄桿拍遍”,多么有詩意的一個題目,讓人眼前浮出一片景象:一個政途不順的詞人在一排安靜的欄桿前輕輕拍過,心情是復(fù)雜的。他想建功立業(yè)想讓自己的滿腔熱血注入到國家發(fā)展的壇子中。但是夢想有時雖然離現(xiàn)實很近很近,就是中間隔著一堵墻罷了。南宋的皇帝沒有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眼睛,以至于老是看見一些像浮藻之類的東西,而終不知那從淤泥中破水而出的荷花才是真正值得欣賞。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朵荷花并沒有因為無人欣賞而馬上枯萎凋謝,而是用它的芳香,它的儀態(tài),最重要的是它的品性——一種不在乎有沒有人注意的但始終是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的品性——在風(fēng)雨飄搖的時代從未動搖過收復(fù)失地的決心!

從歷史這本書里慢慢去翻閱去找尋,壯志難酬的人真不少。陶潛也是有建功揚名之心的,只不過官場對他來說是一個黑黑的染色坊,所以他及時的抽身,為后人留下了一篇篇清新秀麗的田園詩作,不再執(zhí)著于自己曾經(jīng)的建功立業(yè)?!白砦讨獠辉诰啤钡臍W陽修在仕途不順的時候,也只能在小亭子里舉著杯子,望著斜陽,喝喝悶酒,曾經(jīng)的理想變成了自己閑置時的偶爾的回憶。但辛棄疾不同,因為他是真正操過刀的人,正如文中說道的“是快刀利劍殺過幾次人的?!边@說明他的詩詞真的是從刀刃上用血洗蘸過的,是真的從鐵蹄黃沙的洗禮中抽出來的,帶著對于“希望再回沙場”的無限渴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只是拿著劍或是舉著酒杯在某一個容易勾起回憶找尋感覺的地方寫下詩或是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九

想起宋政治之黑暗,心中一陣悸動;但想到辛棄疾,仿佛又看到了曙光。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從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個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確定了他的詞除了文學(xué)氣質(zhì)之外還有一種特點。

當年,人民不滿于金的侵略,辛棄疾在22歲時也便拉起一支義軍,后與耿京義軍合并。他奉勸耿京南下歸宋并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這幾天又生變故,部將叛亂,耿京被殺,他擒叛將,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余人南下歸宋。不料世事難測,他南下歸宋之后,失去了快刀利劍,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為歷史留下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辛棄疾愿為國棄疾,可當大權(quán)由一個昏庸的.人掌握,忠臣是否還有說話的機會?只有將諫言咽下,將忠心深藏,登危樓,怒拍欄桿,痛拍欄桿,這時的他對朝廷仍抱有一絲希望,可到了晚年,便明白報國無望,只得哀嘆: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心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辛棄疾的詞,是在時代的運動里,磨出來的。他時而被夾在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到一邊,被迫冷靜思考。正是寄予宋幾百年動蕩,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

也許這個故事你并生疏——一位老人,在一個山住了15年,與許多人一起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fēng)帶,3700畝林網(wǎng)……與風(fēng)沙抗爭,雖已經(jīng)81歲了,但他依然留在這里,準備好了棺材,在付出心血的山里等待死亡。

也許他沒有周恩來總理的為人民服務(wù),即使生病也在病床上批改文件的令人感動,也沒有華羅庚在講臺上與世人道別的隆重,有的只是在山溝中綠化便留在這綠色遍野的山溝中,等待死亡。他用這樣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山溝里的樹沒有白楊的挺拔,沒有街旁邊樹的公整如一,為城市增添魅力,而只是稍微傾斜,有的已被被雨水沖刷的七零八落,但他們所在的山坡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層一層的梯形。老人說:“這些樹下有2米多的淤泥呀?!蹦切浔阆窭先艘话銏允刈约旱穆氊煟冻鲎约核械牧α?。

老人從中年到老年,身體漸漸虛弱,拄著拐杖,每一天在自己的`小院門口看著自己的成果,有時拿起自己快不能拿動的鋤頭與樹苗,一種下,澆水。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堅守。15年做成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巨大任務(wù)。并還將自己的辛苦換來的錢全給大家,一冬天,便為村民一人買下了一個彩電。山,綠色與微風(fēng)相映成趣,滿山的翠綠,生機勃勃,老人已與這山融為一體。他的生命更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了青山,永遠不老。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一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于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lǐng),內(nèi)心卻不曾為他激蕩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回腸,執(zhí)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熱血,然則現(xiàn)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后,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备锌跋氘斈?,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惫P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鞍褏倾^看了,欄桿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zhàn)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翱烧l又能懂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掩卷沉思,再三咀嚼。如不是有淵博的學(xué)識,深邃博大的思想,梁衡先生怎能從中發(fā)出如此多的感悟?《把欄桿拍遍》一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如同一泓清泉沁人心扉,筆下所繪的稼軒一顰一笑若隱若現(xiàn)。于是,在梁衡先生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中,真切感受到先生對詞人的同情和惋惜。我想如果稼軒在世,也會有當年白樂天那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的感慨。當然,更有知音為何在千年之后出生的余恨。而我在閱讀此文時,時而為其絕妙的一筆而贊嘆,時而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哲理,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二

也許這個故事你并生疏——一位老人,在一個山住了,與許多人一起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fēng)帶,3700畝林網(wǎng)……與風(fēng)沙抗爭,雖已經(jīng)81歲了,但他依然留在這里,準備好了棺材,在付出心血的山里等待死亡。

也許他沒有周恩來總理的為人民服務(wù),即使生病也在病床上批改文件的令人感動,也沒有華羅庚在講臺上與世人道別的隆重,有的只是在山溝中綠化便留在這綠色遍野的山溝中,等待死亡。他用這樣的方式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山溝里的樹沒有白楊的挺拔,沒有街旁邊樹的公整如一,為城市增添魅力,而只是稍微傾斜,有的已被被雨水沖刷的七零八落,但他們所在的山坡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層一層的梯形。老人說:“這些樹下有2米多的淤泥呀?!蹦切浔阆窭先艘话銏允刈约旱穆氊?,付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老人從中年到老年,身體漸漸虛弱,拄著拐杖,每一天在自己的小院門口看著自己的成果,有時拿起自己快不能拿動的鋤頭與樹苗,一種下,澆水。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堅守。15年做成了常人不敢想象的巨大任務(wù)。并還將自己的辛苦換來的錢全給大家,一冬天,便為村民一人買下了一個彩電。山,綠色與微風(fēng)相映成趣,滿山的翠綠,生機勃勃,老人已與這山融為一體。他的生命更已經(jīng)轉(zhuǎn)化成了青山,永遠不老。

最后,梁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人人皆可為國王》。一開始其便寫了國王的權(quán)高位重,一國之財任其所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很自然就成了人人的目標。

但接著梁先生就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的時候長短并不是絕對的,王亦有局限。王也有其所不能得到的。當然也不是人人都想成為王,有的人只喜歡游山玩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不被權(quán)勢而折腰。但其實如今的社會是多元的,國王也是多元的,每個人在其行業(yè)中在其領(lǐng)域內(nèi)都可成為王。接著告誡我們只要努力,人人皆可稱王。正如北宋的劉永,雖被仁宗貶謫,但其在他的領(lǐng)域??詞域中成為了他的王。所以我們不要自暴自棄,埋怨社會的不公平,只要我們肯努力,就會成為自己的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也不用自卑,更無須驕傲,努力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

這就是我讀梁先生的散文的感想,相信之后我會真正的學(xué)會讀書,學(xué)會發(fā)現(xiàn)美,學(xué)會努力,不怨天尤人,我相信我的人生將會更加美好。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三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那是怎樣一種場面?殺聲震天,鼓聲激蕩,刀槍劍戟,金戈鐵馬......我仿佛回到了那個旌旗蔽日、塵沙飛揚的戰(zhàn)爭年代。敵陣前的他如展翅高飛、搏擊長空的雄鷹,懷揣著無比堅定的理想,在刀光劍影中奮勇嘶殺的酣暢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如今的他卻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聲,空有一顆愛國心,又能向何處使呢?唯有痛拍欄桿,才能發(fā)泄心中的抑郁和憤懣。

“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边@是作家梁衡對辛棄疾的評價,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鮮明寫照。梁衡以八首辛詞,勾勒出了辛棄疾的一生經(jīng)歷。以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終的`不同尋常的史上第一人。

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只能借助筆走龍蛇,淚灑宣紙,蘸著血和淚涂抹成一首首“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辛詞?!跋袂菢友鰡柹n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將欄桿拍遍,也改變不了國家現(xiàn)狀。只能望眼欲穿,大聲疾呼。那肚腸寸斷的悲憤回蕩在天地中,那豪邁不羈的詩魂飄蕩人世間。

有人這樣贊美他“稼軒者,人中之杰,詞中之龍”。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p>

梁衡說:“蘇軾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而“真正詩人只有被政治所擠壓、扭曲、錘煉時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燒、炸響、振聾發(fā)聵”。

文章《大師與匠人》中闡釋大師與匠人的區(qū)別:“匠人在重復(fù),大師在創(chuàng)造?!?、“匠人在實踐層面,大師在理論層面?!薄敖橙溯^單一,大師善綜合?!蔽覀兌际墙虝常瑯O個別成為大師,如果我們多一些創(chuàng)造、多學(xué)習(xí)理論知識、多總結(jié),肯定會離大師越來越近。

《書與人的隨想》中作者引用赫爾岑的一句話“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弊x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個學(xué)者到了晚年,哪怕他是疾病纏身,身體的自由度已經(jīng)極小極小,精神的自由度卻可以達到最大最大。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世界仍然存在。中國古代有人性惡善之爭,我卻說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來靠讀書才解疑釋惑,慢慢開啟智慧。不讀書的人無法理解讀書人的幸福,就像足不出戶者無法理解環(huán)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

不讀書愚而可哀,只讀書迂而可惜,讀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四

有人說,閱讀是一種對話,是讀者與作者的交流。要實現(xiàn)這樣的對話,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開心扉。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無法與讀者以心換心,也就無法讓讀者用心去體味,進而感動。正如余華所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nèi)心寫作。”因而,“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間所注入的無限深情。

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良藥苦口利于病,“辛棄疾”這個名字,對于這個國家又何嘗不是一劑良藥?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苦澀的滋味,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在現(xiàn)實面前處處碰壁,苦口的良藥沒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變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獨自承受?!皩颐褡逅幸活w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練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用的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達格式,令人想到了關(guān)漢卿的義無反顧。

我自從讀過散文后,我便開始喜歡它,喜歡它優(yōu)美的語句和特殊的內(nèi)容,但當我讀過了《把欄桿拍遍》這部散文集后,我對散文有了別樣的感受。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梁衡的散文因過于求工而影響它的自由心性,限制了它的自由發(fā)揮,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喜愛,因為我們中學(xué)生的寫作是須先有規(guī)范而后才有可能真正走向自由的。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五

剛接觸這本書是在高中時期,近來讀讀體會一下作者的心境。

《把欄桿拍遍》是我國當代著名散文作家、新聞理論家梁衡所寫的一篇人物評傳性質(zhì)的散文,塑造了一個叱咤風(fēng)云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么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為愛國詞人的過程,是解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散文名篇。被許多人譽為是影響自己青年時代的一篇好文,是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

"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是該詞引用的一個典故: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jié),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所以,"欄桿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桿來發(fā)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郁苦悶之氣。

提到書,一定要提到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讓人比較欣賞的人。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歷任《內(nèi)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F(xiàn)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xié)會全委會常務(wù)理事、人教版中小學(xué)教材總顧問。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xué)史章回小說《數(shù)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luò)》、《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tǒng),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后又致力于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jīng)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杰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梁衡卷》等,學(xué)術(shù)論文集:《為文之道》、《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读汉馕募肪啪?曾獲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桿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xué)校課本。

作品曾獲青年文學(xué)獎、趙樹理文學(xué)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fā)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xué)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lián)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yōu)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xué)教材,之后《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xué)教材。

多讀讀有思想的人作品,可以將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提升。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六

梁衡現(xiàn)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博士生導(dǎo)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xié)會全委會常務(wù)理事、人教版中小學(xué)教材總顧問。

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資料里,辛棄疾至少是快刀利劍地殺過幾次人的。他天生孔武高大,從小苦修劍法。他又生于金宋亂世,不滿金人的侵略蹂躪,22歲時他就拉起了一支數(shù)千人的義軍,后又與耿京為首的義軍合并,并兼任書記長,掌管印信。一次義軍中出了叛徒,將印信偷走,準備投金。辛棄疾手提利劍單人獨馬追賊兩日,第三天提回一顆人頭。為了光復(fù)大業(yè),他又說服耿京南歸,南下臨安親自聯(lián)絡(luò)。不想就這幾天之內(nèi)又變生肘腋,當他完成任務(wù)返回時,部將叛變,耿京被殺。辛大怒,躍馬橫刀,只率數(shù)騎突入敵營生擒叛將,又奔突千里,將其押解至臨安正法,并率萬人南下歸宋。說來,他干這場壯舉時還只是一個英雄少年,正血氣方剛,欲為朝廷痛殺賊寇,收復(fù)失地。

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歸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軟筆,他也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zhàn)袍,而只能筆走龍蛇,淚灑宣紙,為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和無奈的自嘲。

應(yīng)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礡之勢。比如這首著名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西風(fēng)塞馬”,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

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這是他登臨建康城賞心亭時所作。此亭遙對古秦淮河,是歷代文人墨客賞心雅興之所,但辛棄疾在這里發(fā)出的卻是一聲悲愴的呼喊。他痛拍欄桿時一定想起過當年的拍刀催馬,馳騁沙場,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處使呢?我曾專門到南京尋找過這個辛公拍欄桿處,但人去樓毀,早已了無痕跡,唯有江水悠悠,似詞人的長嘆,東流不息。

辛詞比其它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涂抹而成的。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辛棄疾南歸后為什么這樣不為朝廷喜歡呢?他在一首《戒酒》的戲作中說:“怨無大小,生于所愛;物無美惡,過則成災(zāi)”。這首小品正好刻畫出他的政治苦悶。他因愛國而生怨,因盡職而招災(zāi)。他太愛國家、愛百姓、愛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煩他,忌用他。他作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的時間被閑置一旁,而在斷斷續(xù)續(xù)被使用的20多年間又有37次頻繁調(diào)動。但是,每當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機會,就特別認真,特別執(zhí)著地去工作。本來有碗飯吃便不該再多事,可是那顆熾熱的愛國心燒得他渾身發(fā)熱。40年間無論在何地何時任何職,甚至賦閑期間,他都不停地上書,不停地嘮叨,一有機會還要真抓實干,練兵、籌款,整飭政務(wù),時刻擺出一副要沖上前線的樣子。你想這能不讓主和茍安的朝廷心煩?他任湖南安撫使,這本是一個地方行政長官,他卻在任上創(chuàng)辦了一支2500人的“飛虎軍”,鐵甲烈馬,威風(fēng)凜凜,雄鎮(zhèn)江南。建軍之初,造營房,恰逢連日陰雨,無法燒制屋瓦。他就令長沙市民,每戶送瓦20片,立付現(xiàn)銀,兩日內(nèi)便全部籌足。其施政的干練作風(fēng)可見一斑。后來他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買馬。閩南與漠北相隔何遠,但還是隔不斷他的憂民情、復(fù)國志。他這個書生,這個工作狂,實在太過了,“過則成災(zāi)”,終于惹來了許多的誹謗,甚至說他獨裁、犯上?;实蹖λ簿蜁r用時棄。國有危難時招來用幾天;朝有謗言,又棄而閑幾年,這就是他的基本生活節(jié)奏,也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別看他飽讀詩書,在詞中到處用典,甚至被后人譏為“掉書袋”。但他至死,也沒有弄懂南宋小朝廷為什么只圖茍安而不愿去收復(fù)失地。

辛棄疾名棄疾,但他那從小使槍舞劍、壯如鐵塔的五尺身軀,何嘗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塊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边@是我們在中學(xué)課本里就讀過的那首著名的《菩薩蠻》。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yīng)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永遇樂》)。

你看“艱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內(nèi)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么總輪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閑置,要不就是走馬燈似地被調(diào)動。1179年,他從湖北調(diào)湖南,同僚為他送行時他心情難平,終于以極委婉的口氣嘆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依危樓,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p>

但是南宋朝廷畢竟是將他閑置了20年。20年的時間讓他脫離政界,只許旁觀,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詞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種芙蓉!”這有點像宋仁宗說柳永:“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淺斟低唱了,結(jié)果唱出一個純粹的詞人藝術(shù)家。辛與柳不同,你想,他是一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痛拍欄桿,大聲議政的人。報國無門,他便到贛南修了一座帶湖別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履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諧來。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fēng)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蔭少,楊柳更須栽。(《水調(diào)歌頭》)。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作一個詞人。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guān)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他親自組練過軍隊,上書過《美芹十論》這樣著名的治國方略。他是賈誼、諸葛亮、范仲淹一類的時刻憂心如焚的政治家。他像一塊鐵,時而被燒紅錘打,時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說他是豪放派,繼承了蘇東坡,但蘇的豪放僅止于“大江東去”,山水之闊。蘇正當北宋太平盛世,還沒有民族仇、復(fù)國志來煉其詞魂,也沒有胡塵飛、金戈鳴來壯其詞威。真正的詩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會、民族、軍事等矛盾)所擠壓、扭曲、擰絞、燒煉、錘打時才可能得到合乎歷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為正義的化身。詩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風(fēng)的鼓蕩下,才能飛翔,才能燃燒,才能炸響,才能振聾發(fā)聵。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詩歌之效在詩外。我們承認藝術(shù)本身的魅力,更承認藝術(shù)加上思想的爆發(fā)力。有人說辛詞其實也是婉約派,多情細膩處不亞于柳永、李清照。

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放在愁邊,卻自移家向酒泉。(《丑奴兒》)。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丑奴兒》)。

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shù)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quán)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shù)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的風(fēng)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shù)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nèi)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棵草。從“沙場秋點兵”到“天涼好個秋”;從決心為國棄疾去病,到最后掰開嚼碎,識得辛字含義,再到自號“稼軒”,同盟鷗鷺,辛棄疾走過了一個愛國志士、愛國詩人的成熟過程。詩,是隨便什么人就可以寫的嗎?詩人,能在歷史上留下名的詩人,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當?shù)膯?一將成名萬骨枯,一員武將的故事,還要多少持刀舞劍者的鮮血才能寫成。那么,有思想光芒而又有藝術(shù)魅力的詩人呢?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積3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chǎn)生了一個辛棄疾。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七

《園冶》是我國明代關(guān)于造園理論的一本專著。作者計成對造園藝術(shù)中的幾個主要方面,如造園的指導(dǎo)思想,園址選擇,園林布局(包括建筑、門窗、欄桿、墻垣等的構(gòu)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擇木、鋪地、借景等,都有系統(tǒng)闡述。無論對我國造園史、建筑史的理論研究,還是對造園設(shè)計和景觀藝術(shù)的實踐,都具有參考和借鑒作用。書不僅僅是談“園子”,妙在融“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環(huán)境觀,“精而合宜”的建筑觀,“隨曲和方”的空間觀為一體,言簡意賅。

原文系四六文體,讀起來卻不澀,極富詩情韻味,朗朗上口。再配以陳植老先生多年辛勤而成的注釋,確是一本環(huán)境營造學(xué)科的建筑和環(huán)境藝術(shù)的專業(yè)必讀常備書。書中多有妙言警句,如“雕棟飛楹構(gòu)易,蔭槐挺玉成難”,“巧而得體,體宜因借”,“世之興造,專主鳩匠,獨不聞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諺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不一而足。有“好事者”乎?《園》中一會耳!

首先,讀《園冶》,要聯(lián)系中國哲理,尤其是它“無往不復(fù)”的時空互涵觀念,在中國古代園林與建筑中四維時空觀表現(xiàn)得很突出。對比一下中西園林之差別,可以反襯各自特點。中國園林與中國山水畫異曲同工,中國園林之偏愛借景實源于中國畫之動點透視法,也就是在時光流逝,移步換景的觀賞方式中去體會時空流與生命流的意義。西方園林幾何式布局偏愛對景與夾景,在焦點透視中體會空間的深度與時間的停頓(宛如音樂中的休止),與油畫照相式的復(fù)制世界同出一轍,反映了絕對時空觀。

其次,在中國文化與哲學(xué)中,天人合一的命題是一個硬核。計成的《園冶》雖然通篇貫穿天人合一理想,卻并不具有天人感應(yīng)的迷信?!扒幸臅r,何關(guān)八宅”,表明他是反對風(fēng)水術(shù)的。所以,在他的因借體宜理論中,反復(fù)強調(diào)天然之趣,卻并不讓人們?nèi)ッ目拜浶蝿莸恼f教。因此,中國園林在利用地形,改造自然方面,表現(xiàn)了相當程度的主動性。它既不同于英國純自然的草地牧場式的風(fēng)景園,也有別于日本抽象自然的枯山水園,中國園林是對自然的濃縮與提煉,在遵從大自然的前提下實現(xiàn)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的理念。

《園冶》一書,與其說是一本造園學(xué),不如說是一篇新離騷,充滿著古代騷人遷客的悲壯情懷與委婉嘆息,這就是計成高出張岱、文震亨、李漁、沈復(fù)的原因,也是《園冶》成為奇書的條件。計成決不是一般舞文弄墨、故弄玄虛的俗士,這一點對理解《園冶》至為緊要。從篇幅上看,全書講了不少法式制度,畫了不少圖樣,但重點并不在此。事實上,全書重神輕形,重意輕技的特點非常顯明。所以,一開篇,就強調(diào)“能主之人”,“妙在得乎一人”,并反復(fù)露出“構(gòu)園無格”的觀點。他還一再強調(diào)“更入深情”,“意在筆先”,認為即使頑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園家手中,也可化腐朽為神奇。中國古代有“文如其人”的箴言,他自稱“性好搜奇”,“想出意外”,其人之奇決定了其書之奇。我認為,只有理解了中國哲學(xué)的`天人合一觀,理解了中國古代士大夫出入儒、道、佛、玄的實質(zhì),理解了他們那種由老、莊、易、禪,詩、書、禮、樂,琴、棋、書、畫,詩腸酒膽所陶冶出來的狂狷人格和無所不在的“書卷氣”,我們才能理解計成和他的《園冶》。

《園冶》是講藝術(shù)的,它凝結(jié)著中國美學(xué)、文藝學(xué)、詩品、畫論的精華,強調(diào)的是虛無微妙,靈感頓悟,曲折委婉,傳神寫意。率性之謂道,高明的作者能創(chuàng)作千古絕唱,完全是縱情任性的自然結(jié)果。這里體現(xiàn)出更高層次的天人合一。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八

有一位女性,在中國30歷史中特立獨行,登峰造極。她許許多多的作品讓人迷戀,堪當美神,她便是李清照。她經(jīng)歷了快樂與風(fēng)霜。

快樂:她是一位官宦家庭出生的高貴女子,視界開闊,善文學(xué),深受父親母親文化的熏陶,許許多多的詩便是從這兒誕生的:“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她的高貴與修養(yǎng)深得當世人的羨慕。也有過快樂年華。

但她的悲慘生活并沒有結(jié)束她又經(jīng)過了三重磨難:

1、再婚又再婚,情感生活的磨難,讓她心痛不已。

2、身心顛沛流離,四處逃亡,讓她瘦弱的身子屢受磨難。

3、超越時空的孤獨,這一點體現(xiàn)在一件事上,李清照向一位正在玩耍的小女孩說:“我老了。我將我的學(xué)識都傳授給你吧,但回答卻讓她無比傷心“才藻非女子事也!”被這個時代孤立,無人能欣賞他的才華。

這位詩人以心抗世,一筆換天,是當之無愧亂世中的美神。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十九

我就先分享《園冶注釋》一書筆記以拋磚引玉。

《園冶》為明末造園家計成所著?!秷@冶注釋》為陳植注釋,楊伯超校訂,陳從周校閱。都是些大家,但遺憾的是,雖是八十年代出的,卻全書都是繁體字。不過用繁體字也有些好處,在后面會有體現(xiàn)。

全書分三卷,第一卷分相地、立基、屋宇、拆裝四篇;第二卷為欄桿,第三卷分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六篇。

興造論。

建筑的興造,三分靠匠人,七分靠建筑師。因為興造建筑首先要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開間、進深。這些尤其需要建筑師的能動性,須考慮場地的大小、形狀等,如果地基偏缺則可不必拼鑲整齊,屋架也不必拘泥于一般的三間或五間,在一定條件下,出現(xiàn)半間也是很好的。

園林的興造,九分靠造園家,匠人只占一分。這是因為園林中的巧于因借,即因地制宜、借景取勝的精巧不是匠人可以達到的。

計成充分強調(diào)了設(shè)計師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完全體現(xiàn)在設(shè)計師可以因地制宜,而匠人只能拘泥于古法。正式的建筑多為三間、五間,而計成鼓勵根據(jù)場地情況的特殊性,可以不完全遵守這些,亭臺樓閣的建造更是自由,這種觀點的論述在整本書中不斷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開明進步。

園說。

對園林的興造做了一般性的介紹。首先是選址宜偏,才能有幽隱的環(huán)境;其次景色要有自然野趣,強調(diào)“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然后對園中安閑、逍遙的生活方式進行了描寫,讀之如身臨其境;最后總結(jié):造園不拘成法、因地制宜、追求新穎、摒除俗套,這樣的園林雖不足以稱大觀,但小筑是可以的。

該篇中有大量對園中安閑逍遙生活畫面的描寫,十分引人入勝,傳達了一種隱逸思想,也反映了江南園林的整體風(fēng)格。

一、相地。

對園林的選址進行了一般性的介紹。首先是選址時不拘方向、地勢、可以在場地上新建或進行舊園翻造,但有一個原則就是“偏”;其次,園的布局要利用天然地勢;然后特別說到水,水要弄清其從哪里來,流向哪里,水上可設(shè)需閣、浮廊跨越;后又說到要考慮借園林四周、遠處之景;最后提到如果有古樹,不妨將建筑退一步而讓之。

總的來說還是要“巧于因借”。

(一)山林地。

是最好的選擇,因其自成天然之趣,自然野趣最濃。當然,山林地也須少量的人力加工:如疏通源流,地處挖成池沼,堆山、挖山洞,建房廊以連接各部。

(二)城市地。

原則上不是造園佳地,如要造園,必須選擇城市偏幽之地。要妥當安排各園林要素,人工創(chuàng)造自然之景,形成城市山林,則足證城市小隱,也是一種舍遠求近的不錯選擇。

(三)村莊地。

喜歡山水田園的人可選,有農(nóng)家氣息。田園中宜十分之三為池,盡量曲折,十分之四壘成土山。

(四)郊野地。

在郊外選地,要依平坦的山岡,曲折的水洼,重疊的小丘,高大的樹木。這里離城不過數(shù)里,往來較方便,若可以做到也是一件快事。

(五)傍宅地。

宅旁宅后的空地可造園,不但可暇時行樂,且是護宅佳境?!霸O(shè)門有待來賓,留徑可通爾室”。如此園林頗得安閑自得之悠然。

(六)江湖地。

江邊、湖邊建小園,可以表現(xiàn)湖光山色的大觀。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二十

《園冶》是我國明代關(guān)于造園理論的一本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關(guān)于造園理論系統(tǒng)介紹的著作,是公認的一部很難讀懂的最古老、最優(yōu)秀的中國古典園林傳統(tǒng)著作。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除了學(xué)習(xí)體會作者對造園的理論與對它的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感慨:看著原文的古文有些語句不能很好的理解,即使看了陳植老先生注釋的《園冶注釋》由于是繁體字和豎向的從右到左的書寫,也使得在閱讀中不是很習(xí)慣,不禁感嘆中國大陸文化在繼承與發(fā)展的過程中的不足。這些都是題外話了,對于《園冶》此書是第一次閱讀,以下也只是在閱讀中自己的一些淺顯的感受。

作者計成對造園藝術(shù)中的幾個主要方面,如造園的指導(dǎo)思想,園址選擇,園林布局(包括建筑、門窗、欄桿、墻垣等的構(gòu)造和形式),掇山、理水、置石、擇木、鋪地、借景等,都有系統(tǒng)闡述。而書中不僅僅是談如何造園,文中始終貫穿的一個思想就是“天人合一”的觀念,一切講究“因地制宜”“精而合宜”。

在興造論中,計成本人提到造園乃是“三分匠,七分主人”,且強調(diào)這個“主人”并不僅是戶主、出資人的概念,而是“能主之人也”,“主人”即工程主持者,指出了設(shè)計師的重要性。

即使不是自家園內(nèi)的景致也可以通過借景的方式來增添自己園林的美感。照貓畫虎的描摹并不是難事,重要在于其精髓的表現(xiàn),并根據(jù)工程進程的變化而調(diào)整設(shè)計方案。這就體現(xiàn)了“主人”的作用,匠人可以通過能工巧手制造出景致的景觀,但各個小品的搭配,整體的布局就要靠設(shè)計師來把握大局,做到“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愈非匠作可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

在信息化、網(wǎng)絡(luò)化的時代,設(shè)計似乎變的“容易”了許多,“借鑒”不同的作品中的各種元素形成一個“混搭”的景觀設(shè)計,看似華麗或美好的形式下卻經(jīng)不起仔細的推敲。

在園說中,提到的“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整篇文章的中心主旨,造園雖然都是借人之手,濃縮大自然而成的景觀,但通過借景和中國繪畫的構(gòu)圖及意境,使之成為可以和自然相媲美的秀色,猶如天然一般。這一節(jié)中略述造園時如何整理植物、屋宇等細節(jié),在具體的地方種植何種植物,“窗牖無拘,隨宜合用;欄桿信畫,因境而成。制式新番,裁除舊套;大觀不足,小筑允宜?!毖b折之物都沒有定式,一切設(shè)計適合周圍的環(huán)境即可。除舊立新、不拘泥于形式,說明計成的思想開放活躍,能夠標新立異,也正是這一點他才可以超過其他早于他的著名造園家?!笆墙鹱舆t早都會發(fā)光”,雖然受到提序的阮大鋮的影響,使得這樣一篇著作險些隔絕于世,但歷盡風(fēng)霜經(jīng)日本再回國,著實受到了園林學(xué)習(xí)者及愛好者的喜愛與尊重。

相地:園林布局應(yīng)利用天然地勢,反觀現(xiàn)代景觀尤其是國內(nèi)的景觀設(shè)計很多都是逆地勢而行,勞神費力的改造,破壞了大自然最本質(zhì)、最美的景觀基礎(chǔ)?!叭绶饺鐖A,似偏似曲;如長彎而環(huán)璧,似偏闊以鋪云”。“多年樹木,礙筑檐垣;讓一步可以立根,斫數(shù)椏不妨封頂。斯謂雕棟飛楹構(gòu)易,蔭槐挺玉成難。相地合宜,構(gòu)園得體”的意思是:假如有多年的老樹,對壘砌檐墻有所妨礙,不妨退一步以保護樹木,或砍去幾根枝椏,不會妨礙樹冠的發(fā)育。這是因為雕棟飛楹的建筑容易修建,但挺拔玉立的槐蔭古樹卻很難長成的緣故。

總的來說,相地如能合宜,建造的園林自然得體?;厥赚F(xiàn)代景觀,隨著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經(jīng)濟發(fā)展的背后犧牲了太多除了政治、文化之外,受傷最嚴重的也是自然環(huán)境了。現(xiàn)在雖然是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不得不說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為了即時利益仍然放任破壞環(huán)境而進行建設(shè)的行為?;氐健秷@冶》來看,計成在當時不但有著嫻熟的造園技巧與理論,而且正確的認識到設(shè)計與環(huán)境的正確關(guān)系,“因在本宜”除了建筑與景色之間的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之外,還有就是造園要適宜環(huán)境的發(fā)展。

在相地中講了多種地形的不同處理,包括: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都詳細描述了房前屋后、池前山后具體應(yīng)該種植哪些植物,做什么樣的布置?!坝麛M瑤池,若待穆王侍宴。尋閑是福,知享既仙”,也表達了計成對君主帝王追求長生不老,向往永生的神仙思想的“三山一池”的造景手法表示不屑,表達了對幸福和長壽的理解,生活的美好、幸福就是在延長自己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在后面的“立基”也提到了“選向非拘宅相,安門須合廳方”進一步的明確表示了不要封建迷信根據(jù)風(fēng)水之言而造園的錯誤思想。

在后面的第二卷和第三卷中計成豐富、詳細的總結(jié)了各種各樣的裝折樣式與技巧,在這兩卷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多次使用了反問句式,首先是增強了文章的閱讀層次,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很多所謂“同行”在專業(yè)上的詬病。在提出問題的同時作者也緊隨其后的給出了合理的、更為上選的設(shè)計方案,如果能夠依據(jù)這個造園,想必即使不是占地富足的大型園林,也可以彰顯出層次、意境與層次,提高整個園林的品味與氣質(zhì)??串呎恼?,雖然在后面的屋宇中有很多結(jié)構(gòu)還不能很好的理解,但縱觀全文,貫穿整篇文章中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古代文學(xué)、藝術(shù)的一個中心思想。計成的《園冶》雖然通篇圍繞天人合一理想,卻并不具有天人感應(yīng)的迷信?!扒幸臅r,何關(guān)八宅”,表明他是反對風(fēng)水術(shù)的。所以,在他的因借體宜理論中,反復(fù)強調(diào)天然之趣,卻并不讓人們?nèi)ッ目拜浶蝿莸恼f教。

中國園林與中國山水畫異曲同工,中國園林之偏愛借景實源于中國畫之動點透視法,移步換景的觀賞方式中去體會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相比較于英國的風(fēng)景園及西方其他國家的園林,他們的造園技法與理論也都結(jié)合了本國的文化與繪畫技巧,這些與造園都是相輔相成的。所以,中國古代的造園也都像中國的山水風(fēng)景畫一樣,追求寫意的風(fēng)格,中國園林是對自然的濃縮與提煉。如果說,歐洲的規(guī)則式園林,顯現(xiàn)出人類宰制自然的力量與智慧,從而展示了西方文化精神;那么,中國的山水風(fēng)景式園林,昭示天人合一的境界與因勢利導(dǎo)的高妙技藝,體現(xiàn)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和諧精髓。

雖然全書的后半部分提供了很多圖形與樣式,但其重點還是強調(diào)“能主之人”的理論思想,并強調(diào)造園不應(yīng)拘于一格。認為即使頑夯粗拙之石一旦到了高明造園家手中,也可化腐朽為神奇。

把欄桿拍遍讀書筆記把欄桿拍遍讀后感篇二十一

讀書筆記是怎么樣的?怎么樣寫呢?讀書筆記沒有具體的形式,各位可以看看下面的園冶讀書筆記。

我就先分享《園冶注釋》一書筆記以拋磚引玉。

《園冶》為明末造園家計成(字無否)所著?!秷@冶注釋》為陳植注釋,楊伯超校訂,陳從周校閱。都是些大家,但遺憾的是,雖是八十年代出的,卻全書都是繁體字。不過用繁體字也有些好處,在后面會有體現(xiàn)。

全書分三卷,第一卷分相地、立基、屋宇、拆裝四篇;第二卷為欄桿,第三卷分門窗、墻垣、鋪地、掇山、選石、借景六篇。

興造論。

建筑的興造,三分靠匠人,七分靠建筑師。因為興造建筑首先要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開間、進深。這些尤其需要建筑師的能動性,須考慮場地的大小、形狀等,如果地基偏缺則可不必拼鑲整齊,屋架也不必拘泥于一般的三間或五間,在一定條件下,出現(xiàn)半間也是很好的。

園林的興造,九分靠造園家,匠人只占一分。這是因為園林中的巧于因借,即因地制宜、借景取勝的精巧不是匠人可以達到的。

計成充分強調(diào)了設(shè)計師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性完全體現(xiàn)在設(shè)計師可以因地制宜,而匠人只能拘泥于古法。正式的建筑多為三間、五間,而計成鼓勵根據(jù)場地情況的特殊性,可以不完全遵守這些,亭臺樓閣的建造更是自由,這種觀點的論述在整本書中不斷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他的思想開明進步。

園說。

對園林的興造做了一般性的介紹。首先是選址宜偏,才能有幽隱的環(huán)境;其次景色要有自然野趣,強調(diào)“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然后對園中安閑、逍遙的生活方式進行了描寫,讀之如身臨其境;最后總結(jié):造園不拘成法、因地制宜、追求新穎、摒除俗套,這樣的園林雖不足以稱大觀,但小筑是可以的。

該篇中有大量對園中安閑逍遙生活畫面的描寫,十分引人入勝,傳達了一種隱逸思想,也反映了江南園林的整體風(fēng)格。

一、相地。

對園林的選址進行了一般性的介紹。首先是選址時不拘方向、地勢、可以在場地上新建或進行舊園翻造,但有一個原則就是“偏”;其次,園的布局要利用天然地勢;然后特別說到水,水要弄清其從哪里來,流向哪里,水上可設(shè)需閣、浮廊跨越;后又說到要考慮借園林四周、遠處之景;最后提到如果有古樹,不妨將建筑退一步而讓之。

總的來說還是要“巧于因借”。

(一)山林地。

是最好的`選擇,因其自成天然之趣,自然野趣最濃。當然,山林地也須少量的人力加工:如疏通源流,地處挖成池沼,堆山、挖山洞,建房廊以連接各部。

(二)城市地。

原則上不是造園佳地,如要造園,必須選擇城市偏幽之地。要妥當安排各園林要素,人工創(chuàng)造自然之景,形成城市山林,則足證城市小隱,也是一種舍遠求近的不錯選擇。

(三)村莊地。

喜歡山水田園的人可選,有農(nóng)家氣息。田園中宜十分之三為池,盡量曲折,十分之四壘成土山。

(四)郊野地。

在郊外選地,要依平坦的山岡,曲折的水洼,重疊的小丘,高大的樹木。這里離城不過數(shù)里,往來較方便,若可以做到也是一件快事。

(五)傍宅地。

宅旁宅后的空地可造園,不但可暇時行樂,且是護宅佳境。“設(shè)門有待來賓,留徑可通爾室”。如此園林頗得安閑自得之悠然。

(六)江湖地。

江邊、湖邊建小園,可以表現(xiàn)湖光山色的大觀。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1449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