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學過程中的參考和支持,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教學計劃。在編寫教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以提高教學效果。教案的編寫還需要注重個人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教改研究,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一
“行路難”多寫世道艱難,表達離情別意。詩開頭寫“金樽美酒”、“玉盤珍饈”,給人一個歡樂的.宴會場面。接著寫“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又向讀者展現(xiàn)了作者感情波濤的沖擊。中間四句,既感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看到了呂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靶新冯y”四個短句,又表現(xiàn)了進退兩難和繼續(xù)追求的心理。最后兩句,寫自己理想總有一天能夠實現(xiàn)。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二
作者:鮑照朝代:南北春禽喈喈旦暮鳴。
最傷君子憂思情。
我初辭家從軍僑。
榮志溢氣干云霄。
流浪漸冉經三齡。
忽有白發(fā)素髭生。
今暮臨水拔已盡。
明日對鏡復已盈。
但恐a死為鬼客。
客思寄滅生空精。
每懷舊鄉(xiāng)野。
念我舊人多悲聲。
忽見過客問何我。
寧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鄉(xiāng)。
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離邑已萬里。
今方a役去遠征。
來時聞君婦。
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
亦云悲朝泣閑房。
又聞暮思淚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悅。
蓬鬢衰顏不復妝。
見此令人有余悲。
當愿君懷不暫忘。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韻譯】。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費萬錢。
胸中郁悶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huán)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
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磻溪,閑待東山再起;又象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
世上行路呵多么艱難,多么艱難;眼前歧路這么多,我該向北向南?
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賞析】。
這是李白所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嗜酒見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象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xù)追求?!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痹娙嗽谛木趁H恢?,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xiàn)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這是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xiàn)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jié),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郁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靶新冯y,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jié)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tài)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jù)而又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xiàn)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xiàn)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于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余恕誠)。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四
詩歌首二句從瀉水于地起興,以水的流向四面八方、不一而同來隱喻人生命運走向的不可預期,生動形象而耐人尋味,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
三、四句,緊承上文,由水之流向而論及人生命途之變幻莫測,為自己的不幸遭遇作自我寬慰?!鞍材苄袊@復坐愁”,這是詩人的強顏歡笑與自嘲、調侃,也是失遇者彷徨無據(jù)的憤懣而無奈的牢騷。如此坦率道出,真切動人。
五、六兩句以特寫鏡頭描畫酌酒自寬的場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孤獨寂寞、抑郁苦悶,如何消解呢?他只能以酒消愁,痛飲狂歌,狂歌《行路難》,以此撫慰自我;而歌唱聲因舉杯飲酒愈發(fā)悲愁而黯然中斷、難以維繼。這樣一個逼真的場景,讓讀者能更直截地觸摸到詩人內心中那種巖漿般沸騰的憤怒,仿佛看到一座就要汩汩噴發(fā)的火山一樣。
七、八兩句呈現(xiàn)的本詩情感洪峰舒緩下泄且復歸平靜的過程?!靶姆悄臼M無感”這一句發(fā)自肺腑的真言道出了上文他那樣躁動、勃然的郁怒的原因:人性非同草木,怎能沒有感情呢?他無法矯情地掩飾自己遭遇的不公,也無法阻撓自己心靈的吶喊。從這里,讀者不難看出一個有血性的真君子的率真。但是,他終究還是“吞聲躑躅不敢言”,為何會如此?這要聯(lián)系到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
鮑照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森嚴,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這就阻截了寒門子弟的仕進道路。鮑照出身寒微,自稱“北州衰淪,身地孤賤”、“孤門賤生,操無迥跡”、“負鍤下農,執(zhí)羈末皂”,空懷高才與宏圖,卻“英俊沉下僚”,始終郁郁不得志。如此令人窒息的時代大環(huán)境,他那理想不得實現(xiàn)的苦悶自然是如影隨形地糾結著,但是他終究無力去推翻大山般重壓的門閥制度,除了哀怨、郁悶,又能有什么辦法呢?欲語不能,欲說還休,無法真正徹底地宣泄內心的痛苦與幽怨;而只能忍氣吞聲,不敢暢言:這才是最最凄慘的。
全詩雖有形象的比興與場景的烘托,但汩汩滔滔的胸臆的直陳,心跡的裸露,占據(jù)主導的位置。其沉郁、悲憤之情淋漓紙上,如早春河冰消融,奔涌而流,其漫溢之勢,觸目驚心。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五
2.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年輕時即漫游全國各地,曾經至長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讒去職。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最后病死于當涂。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現(xiàn)實,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河,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消極思想。他善于從民間吸取營養(yǎng),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奇絢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3.解題。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三載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4.賞析。
(1)前四句為全詩奠定了抒情的基調。
李白離別京城,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宴席十分豪華。
金樽、玉盤——極言飲食器具之精美。
清酒、珍饈——極言酒肴之珍奇。
斗十千、直萬錢——極言酒、菜之珍貴。
然而稟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詩人對此美酒佳肴卻“不能食”“心茫然”?!巴!?/p>
“投”“拔”“顧”四個連續(xù)動作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的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極度憤懣、抑郁不舒的心情。是什么原因使得詩人如此呢?(聯(lián)系背景)。
(2)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
“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艱難險阻。李白本是個積極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張良、諸葛亮等歷史上杰出人物一樣,干一番宏大的事業(yè),可是受詔入京后,皇帝卻沒有重用,而且受到權臣的讒毀排擠,被“賜金放還”,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性格的人,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繼續(xù)追求?!按贯灡滔薄俺酥蹓羧铡钡牡涔?,表達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樣,為統(tǒng)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偉業(yè)的信心。
(3)這四句節(jié)奏短促,反復感嘆過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現(xiàn)出進退失據(jù)而又不甘自棄,繼續(xù)探索尋求出路的復雜心理。
(4)最后兩句詩人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
李白畢竟是盛唐的`大詩人,他悲而不傷,那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詩人用“長風破浪”比喻其宏偉抱負,接以“會有時”,肯定這一抱負有施展的時候。其堅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現(xiàn)得何等豪邁、直爽!
“直掛云帆濟滄?!庇沙碎L風破萬里浪推演而來,創(chuàng)造出一個雄渾闊大的意象,融入了詩人“輔弼天下”,大濟蒼生的宏偉藍圖。
5.學生再讀這首詩歌,背誦。
這首詩為古風,巧用典故,夸張的描寫,象征的運用,跳躍式的結構,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詩風,全詩基調是昂揚激越、樂觀向上的。
行路難。
停杯、不食、拔劍、茫然——憂郁悲憤。
冰塞黃河、雪滿太行——應題“行路難”
長風破浪、云帆濟?!獦酚^自信。
(昂揚激越豪邁樂觀)。
完成課后練習二3題。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六
作者:鮑照朝代:南北君不見華不終朝。
須臾淹冉零落銷。
盛年妖艷浮華輩。
不久亦當詣冢頭。
一去無還期。
千秋萬歲無音詞。
孤魂煢煢空隴間。
獨魄徘徊v墳基。
但聞風聲野鳥吟。
豈憶平生盛年時。
為此令人多悲悒。
君當縱意自熙怡。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七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注釋:
1、“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瀉,傾,倒。
2、“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
3、吞聲:聲將發(fā)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致的事。
4、躑躅:徘徊不前。
5、舉杯斷絕歌路難: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斷絕:停止。
翻譯:
往平地上倒水,
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
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
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
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
怎么會沒有感情?
欲說還休,欲行又止,
不再多說什么。
賞析:
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jù),社會動蕩。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寒微,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但卻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于是常借歌來抒發(fā)他建功立業(yè)的愿望,表現(xiàn)寒門志士備遭壓抑的痛苦,傳達出寒士們慷慨不平的呼聲,充滿了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情緒和抗爭精神。這種憂憤的情感發(fā)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詩歌的獨特風格。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fā)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xiàn)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xiàn)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某種人生哲理。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八钡牧飨?,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正如清代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边@種筆法,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tài)剖白。他并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xiàn)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tài)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這筆調,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詩的結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寫到這里,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郁積到最大的密度,達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不盡情宣泄,不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xiàn)的卻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tǒng)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xiàn)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有許許多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幸。而這種不幸的根源,已經是盡在言外,表現(xiàn)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是詩人在忍氣吞聲和無可奈何之下所傾吐的憤激之詞。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思迂曲婉轉,蘊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鼻宕虻聺撛u價說:“妙在不曾說破?!睖蚀_地指明了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的流露,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的靈活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
沈得潛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p>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八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二學生,他們有一定的詩歌背誦量,但大多數(shù)人在詩歌鑒賞處不能有較清晰的思路與較好的鑒賞方法。缺乏多元、開放、自主賞析。在引導思路鼓勵自主多元賞析,學習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是相輔相成,聯(lián)系作者生平及其時代,可以更好的認識作品的價值和意義。知人論世學生很容易把握運用,而“以意逆志”對學生而言有些難度。所以在引導學生閱讀欣賞過程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主觀感受和生活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欣賞古詩,對那些意象的解讀,探究意旨、作者情感,要避免避免望文生義。但對于學生的新的解法,在肯定其合理成分的基礎上,要進行適當?shù)狞c撥,促其真正理解。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九
2.理解這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1課時。
一、引入。
二、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少年抱負宏大。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yè)。天寶(742年)由友人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學侍臣,以詩賦為朝廷點綴升平。因與權貴不和,被迫“賜金放還”;安史之亂起,參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連,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后病逝于當途。
有《李太白集》。現(xiàn)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詩九百多首。
三、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劃分句子停頓。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自由朗讀詩文。
3.請二到三名學生朗讀詩文。
4.理解詩文的內容,要求。
(1)掌握重點詞在詩中的意思。
(2)賞析句子的含義。
(3)把詩歌內容轉化為散文化語言。
5.齊讀全詩。
四、探究詩文主旨。
本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這首詩反映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長安兩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艱難,滿懷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產生了進退失據(jù)、茫然無措的強烈痛苦,反復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另一方面,積極用世的愿望,對自己才能的堅信不移及歷史上一些賢人最終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對前途滿懷希望,相信自己終會有乘風破浪之時,顯示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詩交織著現(xiàn)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與希望的復雜心情,充滿著一股抑郁不平之氣,一種昂揚奮進之志。這既反映出當時現(xiàn)實對詩人的沉重壓抑,也表現(xiàn)出詩人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五、小結。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fā)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習的。
六、背誦這首詩(指導學生根據(jù)詩的意境背誦)。
七、閱讀。
試比較,陶淵明的《飲酒》和李白的《行路難》這兩首詩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飲酒》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后寫的抒情小詩,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對自己的隱居生活表示滿意,也能從心靈安逸、遠離世俗煩惱的高度來認識?!缎新冯y》是李白借樂府古題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詩篇。面對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高呼“行路難”,輔佐明君、建功立業(yè)的政治理想無從實現(xiàn),忿忿不平之氣溢于言表。
八、練筆。
在你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
作為一名步入大學的年輕人,擬行路難尤其重要。大學作為一個充滿機會和挑戰(zhàn)的地方,我們必須在面對各種選擇時做出最明智的決定。但是,如何擬定一條正確的道路卻是常常讓我感到迷茫和無助。
一、定義“擬行路難”
所謂“擬行路難”,就是我們在當前的境況下,面臨著很多不確定性,需要做出一個選擇并按照這條路走下去。這種選擇通常涉及到我們人生的方向、學習、工作、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因素,需要考慮到許多變量。對于很多人來說,擬行路難就是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做出一個最好、最正確的決策。
擬行路難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個人定位問題。我們在面對選擇時,需要考慮到自己的興趣、特長、目標等因素,因為只有在這些基礎上做出的選擇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此外,我們也需要面對著不同的生活場景,有時候我們的決策也會受到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時刻保持理性思考,不要讓其他因素干擾和影響我們的判斷。
三、如何應對“擬行路難”
如何應對擬行路難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然后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這其中需要我們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然后去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其次,需要多方考慮及尋求幫助,包括家人、老師、朋友等各方面。我們可以向家人和朋友詢問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向老師詢問他們的建議。此外,還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各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和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因為這些信息非常有利于確定自己的方向。
四、我的個人體驗。
在我選擇大學的時候,我就感受到了擬行路難的問題。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大致的規(guī)劃,但具體要走哪條路卻一直無法確定下來。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并向學長、老師尋求幫助和建議。通過這些途徑,我逐漸確定自己的專業(yè)方向,并做好相關的準備。
五、總結和建議。
擬行路難好比是一座大山,要想翻山過坎,就需要我們保持冷靜和理性,并不斷地深入自我了解。我們還需要多方考慮和尋求幫助,包括經驗豐富的人和各種信息資源。最后,我想強調的是,我們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并通過不斷努力和實踐來實現(xiàn)它們。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要了解邊塞詩歌的特點。
2、品味詩人筆下的思鄉(xiāng)之情與誓死殺敵的精神。
3、鑒賞同類詩歌,進一步了解詩人邊塞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的藝術技巧。
2、品味一下詩人筆下的思鄉(xiāng)之情和誓死殺敵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從軍行》是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的舊題。內容敘述軍旅戰(zhàn)爭之事。本詩體現(xiàn)了出征將士報國御敵,以身許國的壯志。
二、總體感知邊塞詩歌的代表人物和風格。
盛極一時的邊塞詩是構成盛唐之音的一個基本內容,它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前無古人的。在盛唐邊塞詩人中,高適、岑參向來并稱齊名。
三、王昌齡背景介紹。
詳情見《學海導航》。
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是《出塞》與《從軍行》?!冻鋈饭灿袃墒祝ň鶑摹度圃姟罚?。其一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詞語點撥:
1、青海:在這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寧市西。古名鮮水或仙海,北魏時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經常在這一帶發(fā)生戰(zhàn)爭。暗雪山:使雪山晦暗無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連山。
2、玉門關:如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時是邊境的一個重要關隘。唐時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勢力范圍。
3、樓蘭:是漢西域國名(今x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東南)。漢武帝時,遣使通大宛,樓蘭阻擋道路,攻擊漢使。昭帝元鳳四年(前七七),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jiān)傅介子前往樓蘭,用計斬其王。唐時已無樓蘭之稱。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滅侵擾唐朝邊境的外敵。還:歸,回家。
五、總體感知。
本詩開始兩句,次第展現(xiàn)出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的上空,長云彌漫;濃厚的云層,使湖北面綿延千里的祁連雪山也顯得隱隱約約;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shù)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塞戍邊將士生活、戰(zhàn)斗的典型環(huán)境。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著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詩的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包S沙百戰(zhàn)穿金甲”,短短七個字,我們可以看出環(huán)境的險惡,戰(zhàn)爭的頻繁,以及將士們不畏艱險、英勇戰(zhàn)斗的英雄形象?!鞍賾?zhàn)”極言戰(zhàn)事之多;“黃沙”二字,極力突出西北戰(zhàn)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的景象:“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zhàn)斗的艱苦激烈和將士們所做出的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們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消磨,而是在連年戰(zhàn)爭和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安黄茦翘m終不還”,就是這些將士們豪壯的誓言。
這首詩一二兩句,它的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轉折有致,對照鮮明,抒寫出了戍邊將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詩的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王昌齡絕句的突出優(yōu)點,也是盛唐邊塞詩中的優(yōu)秀篇章。
全詩前兩句是鋪墊,是烘托,是渲染;后兩句是抒情,是顯志,是歌贊。景中寄情,以實代虛;情中有物,以實化虛。整首詩不僅格調高昂豪邁,蘊含深邃,而且用語也十分洗煉、精道。
六、重難點分析:
1、詩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請作具體分析。
答:“黃沙”形象點出邊塞戰(zhàn)場的特征,“百戰(zhàn)”極言戰(zhàn)事之頻繁,“穿金甲”是說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時間之長,戰(zhàn)斗之艱苦。短短七個字,高度概括了邊地之荒涼、條件之惡劣、時間之漫長、戰(zhàn)爭之頻繁艱難。
2、一、二句寫景對表現(xiàn)戍邊將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過境界壯闊、環(huán)境惡劣的景物描寫,襯托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衛(wèi)邊疆的豪情壯志。
七、比較鑒賞:
環(huán)境與心理描寫(“其一”側重環(huán)境的凄涼孤獨,通過寫羌笛的聲音,從聽覺上抒寫思鄉(xiāng)之情,心理描寫采用虛寫方式,以想象寫情;“其四”側重寫邊塞環(huán)境條件的艱苦,心理描寫上采用實寫方式,直接寫戍邊將士為國盡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課堂小結。
九、布置作業(yè):背誦全詩。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二
2.理解這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1課時。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少年抱負宏大。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yè)。天寶(742年)由友人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學侍臣,以詩賦為朝廷點綴升平。因與權貴不和,被迫“賜金放還”;安史之亂起,參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連,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后病逝于當途。
有《李太白集》?,F(xiàn)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詩九百多首。
1.聽朗讀錄音,劃分句子停頓。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自由朗讀詩文。
3.請二到三名學生朗讀詩文。
4.理解詩文的內容,要求。
(1)掌握重點詞在詩中的意思。
(2)賞析句子的含義。
(3)把詩歌內容轉化為散文化語言。
5.齊讀全詩。
本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這首詩反映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長安兩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艱難,滿懷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產生了進退失據(jù)、茫然無措的強烈痛苦,反復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另一方面,積極用世的愿望,對自己才能的堅信不移及歷史上一些賢人最終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對前途滿懷希望,相信自己終會有乘風破浪之時,顯示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詩交織著現(xiàn)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與希望的復雜心情,充滿著一股抑郁不平之氣,一種昂揚奮進之志。這既反映出當時現(xiàn)實對詩人的沉重壓抑,也表現(xiàn)出詩人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fā)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習的。
試比較,陶淵明的《飲酒》和李白的《行路難》這兩首詩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飲酒》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后寫的抒情小詩,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對自己的隱居生活表示滿意,也能從心靈安逸、遠離世俗煩惱的高度來認識?!缎新冯y》是李白借樂府古題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詩篇。面對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高呼“行路難”,輔佐明君、建功立業(yè)的政治理想無從實現(xiàn),忿忿不平之氣溢于言表。
在你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三
作為一位即將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我一直以來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而在今天閱讀《擬行路難其四》這篇古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也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體悟。
第一段,授人以漁。在《擬行路難其四》中,作者通過描述主人公的行程以及經歷的曲折與險阻,來告誡讀者在人生道路上會遇到許多磨難和挫折,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和果斷來排除障礙并前行。同時,也強調了其過程中不斷思考和總結經驗的重要性。這使我意識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和舒適的,我們需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維,而不是盲目地依賴他人的幫助。
第三段,踏實求進。在《擬行路難其四》中,主人公不斷地思考總結,不斷地克服難題。這種艱辛的堅持最終讓他充滿信心地踏入了終點。我們也需要這種認真思考的態(tài)度。在遇到任何問題時,不要心急躁,而是要從多個角度思考,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方法和行動。這種不斷求進的態(tài)度,能夠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進步。
第四段,虛心學習。《擬行路難其四》中,主人公在遇到困難時,從他人中學習到了很多東西。這樣的例子很多,都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自閉,當前不懂就去尋求他人的意見,與他人吸取經驗教訓?;蛟S此時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稍稍受到影響,但是這種學習是生活中最珍貴的經驗。在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為人提供更專業(yè)的支持和幫助。
第五段,善待他人。《擬行路難其四》中,主人公在行程中多次得到了他人的幫助,這種感恩之心讓他對身邊的人充滿了暖意。在人生道路上,我們面臨了各種各樣的人,有友善的也有不友好的。然而,我們總能在身邊找到那些讓我們感到溫暖的人。在回報他們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一顆寬容之心,給予那些未曾信任過我們的人一個機會。善良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能夠讓我們在心靈上得到更多的滿足和平靜。
總之,古文《擬行路難其四》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啟發(fā)我們思考人生的長河。當我們在面對人生中各種困難和挫折時,不要輕易放棄,要保持毅力、冷靜、勇氣和耐心,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讓我們像行路人一樣,告別那些虛無縹緲的幻想,不停地向前走,尋找真正的自我,取得更加美好的成果!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了解邊塞詩歌的特點。
2、品味王昌齡筆下的思鄉(xiāng)之情與誓死殺敵的精神。
3、鑒賞同類詩歌,進一步了解王昌齡邊塞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的藝術技巧。
2、品味王昌齡筆下的思鄉(xiāng)之情與誓死殺敵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從軍行》是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舊題。內容敘述軍旅戰(zhàn)爭之事。本詩體現(xiàn)了出征將士報國御敵,以身許國的壯志。
二、總體感知邊塞詩歌的代表人物和風格。
盛極一時的邊塞詩是構成盛唐之音的一個基本內容,它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前無古人的。在盛唐邊塞王昌齡中,高適、岑參向來并稱齊名。
三、王昌齡背景介紹。
詳見《學海導航》。
王昌齡邊塞詩的代表作是《出塞》和《從軍行》?!冻鋈饭灿袃墒祝ň鶑摹度圃姟罚F湟粸椋呵貢r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四、詞語點撥: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寧市西。古名鮮水或仙海,北魏時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經常在這一帶發(fā)生戰(zhàn)爭。暗雪山:使雪山晦暗無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連山。
2、玉門關:今甘肅省敦煌縣西。漢時是邊境的一個重要關隘。唐時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勢力范圍。
3、樓蘭:漢西域國名(今x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東南)。漢武帝時,遣使通大宛,樓蘭阻擋道路,攻擊漢使。昭帝元鳳四年(前七七),大將軍霍光派平樂監(jiān)傅介子前往樓蘭,用計斬其王。唐時已無樓蘭之稱。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滅侵擾唐朝邊境的外敵。還:歸,回家。
五、總體感知。
詩開始兩句,次第展現(xiàn)出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的上空,長云彌漫;濃厚的云層,使湖北面綿延千里的祁連雪山也顯得隱隱約約;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shù)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塞戍邊將士生活、戰(zhàn)斗的典型環(huán)境。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著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短短七個字,我們可以看出環(huán)境的險惡,戰(zhàn)爭的頻繁,以及將士們不畏艱險、英勇戰(zhàn)斗的英雄形象?!鞍賾?zhàn)”極言戰(zhàn)事之多;“黃沙”二字,極力突出西北戰(zhàn)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的景象:“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zhàn)斗的艱苦激烈和將士們所做出的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們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消磨,而是在連年戰(zhàn)爭和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這些將士們豪壯的誓言。
這首詩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轉折有致,對照鮮明,抒寫出了戍邊將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詩的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王昌齡絕句的突出優(yōu)點,也是盛唐邊塞詩中的優(yōu)秀篇章。
全詩前兩句是鋪墊,是烘托,是渲染;后兩句是抒情,是顯志,是歌贊。景中寄情,以實代虛;情中有物,以實化虛。整首詩不僅格調高昂豪邁,蘊含深邃,而且用語也十分洗煉、精道。
六、重難點分析:
1、詩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請作具體分析。
答:“黃沙”形象點出邊塞戰(zhàn)場的特征,“百戰(zhàn)”極言戰(zhàn)事之頻繁,“穿金甲”是說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時間之長,戰(zhàn)斗之艱苦。短短七個字,高度概括了邊地之荒涼、條件之惡劣、時間之漫長、戰(zhàn)爭之頻繁艱難。
2、一、二句寫景對表現(xiàn)戍邊將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過境界壯闊、環(huán)境惡劣的景物描寫,襯托戍邊將士不畏艱難,守衛(wèi)邊疆的豪情壯志。
七、比較鑒賞:
環(huán)境與心理描寫(“其一”側重環(huán)境的凄涼孤獨,通過寫羌笛的聲音,從聽覺上抒寫思鄉(xiāng)之情,心理描寫采用虛寫方式,以想象寫情;“其四”側重寫邊塞環(huán)境條件的艱苦,心理描寫上采用實寫方式,直接寫戍邊將士為國盡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課堂小結。
九、布置作業(yè):背誦全詩。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五
《行路難》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首樂府詩。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句含義。
2、體會作者在詩句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感知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詩句體會詩歌美,提高鑒賞古詩能力。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歌。
情感目標:
1、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學習作者充滿自信又樂觀進取的精神。
3、引導學生能樂觀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設計理念。
1、“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良好的`老師講解,優(yōu)異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迪激勵。”所以詩歌教學重在感染,喚醒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精神生命的意識。師生可以通過反復誦讀,來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脈;通過涵詠、揣摩去體悟語言符號所蘊涵的生命意象。進而要求學生牢記在腦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xiàn)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的理念,通過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在聽、讀、說、找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背景音樂《漁舟唱晚》)。
說到中國古典文學,我們就不能不提起唐詩;說到唐詩,我們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當我們說到李白時,就常常不自覺地將他和他的詩與酒聯(lián)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稱“雙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曾經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p>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詩才,眾人皆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仙”“酒仙”李白的經典之作《行路難》。
(二)介紹詩人,了解背景。
1、說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戶曉,我們從小到大學習過他許多的名篇名句?,F(xiàn)在同學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都背過哪些名篇名句。
2、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來說說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書:唐代詩人、詩仙、酒仙、豪邁、灑脫、浪漫主義詩人)。
多媒體:李白圖像,認識李白。
(三)分層推進式誦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教學氣氛。(設計意圖:詩歌是一門語言藝術,經過反復的誦讀,自然就能體會詩人的用意和詩歌意境。吟誦還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體悟詩歌神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練讀:聽朗讀正音,亮開嗓門齊讀。
2、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透過詩歌我讀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行路難》是一曲交織與的急劇變化的音樂。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與激昂。
4、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說說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5、自讀: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
6、齊讀:女生齊讀前三組詩句,男生齊讀后三組詩句。
7、背誦:(設計意圖:葉圣陶說過:“美讀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蓖ㄟ^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詩意。有疑問的地方作下標記。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其他小組解答,學生不能解答,老師解答。
注意通假字:“羞”同“饈”,美味食品?!爸薄蓖爸怠保瑑r值。
(3)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內容,生評價。
(五)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擠被迫離開京城長安,朋友設宴為他送別。詩中是怎樣描寫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辭?(夸張)。
2、面對美酒佳肴,豪爽縱酒的李白是怎樣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心情如何?(極度苦悶、抑郁)從哪些動詞可以看出?(停、投、拔、顧)面對美酒佳肴李白為什么難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艱難)用了哪種寫法?(以樂景寫哀)。
4、在寫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詩人又寫了哪兩個典故?李白寫這兩個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呂尚和伊尹得到賢君重用成就一番事業(yè)的故事,表達自己對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賢們一樣受到重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從哪兒可以看出?表現(xiàn)了怎樣的態(tài)度?
(沒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現(xiàn)了在困境中仍然積極樂觀的堅定信念)。
7、我們知道“文以載道、文以載情”,詩歌也是如此,誰能說說這首《行路難》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另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在困境中仍然堅定信念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
8、古人云“詩言志”“言為心聲”,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歌,還要走進詩仙李白的內心世界,觸摸他的靈魂,尋找我們心中的李白。
(師配樂范讀,學生輕生跟讀,體會詩歌中的詩人形象。)。
讓我們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我們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我從_________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_________的李白。因為_____________。
如:我從“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边@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苦悶的李白。因為前面寫到“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應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見此時的詩人,心中充滿著一種懷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悶。
……。
我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句詩中,讀出了一個自強不息、樂觀奮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對著現(xiàn)實的艱難,哪怕前路障礙重重,但他堅信自已總有一天會像宗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和追求。(這句也常被后人作為座右銘,作為在困境中激勵自己努力進取的力量。)。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內心苦悶。
前途艱難。
相信希望。
悲憤呼號。
充滿信心)。
9、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這是一個在悲憤中不失豪邁,在失意中仍充滿信心的灑脫、自強不息的李白。)。
(六)練筆:在你的生活或者學習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展示學生作品)。
(七)課堂小結:(播放音樂《我們等待那一天》)。
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認識了李白這位“謫仙人”,也因為走進他的內心,讓我們獲得了有價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個同學都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p>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六
《木蘭詩》中有一句名言:“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無常的真實性。在我們的成長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和難題,而這些困境有時會顯得不可逾越、令人望而卻步。而“擬行路難其四”,作為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所寫的題材廣泛、意境深刻的詩歌,不僅能為我們提供精神上的欣慰,也能夠引導我們走過挫折,達成目標。
在這首詩中,陸龜蒙通過寫作將四個難過的階段描述得淋漓盡致:初行難,翻身難,邊阡危,夜雨寒。初行難可以理解為,走出第一步總是最難的,需要我們勇氣和毅力。翻身難則暗示著要以樂觀和勇往直前的態(tài)度來看待失敗和挫折。邊阡危則意味著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我們必須要創(chuàng)新、冒險、探索而不是一味安于現(xiàn)狀、墨守成規(guī)。最后面對逆境,夜雨寒則暗示著我們應該用更強的意志和毅力來堅持自己的夢想。
擬行路難其四不僅吸引了無數(shù)讀者的目光,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在初行難中邁出第一步、在翻身難中勇敢面對挫折、在邊阡危中成功創(chuàng)新探索、在夜雨寒中堅持到底,是擬行路難其四想要帶給我們的。
除了上述所說的以外,擬行路難其四的詩歌意境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也吸引了眾多讀者。從作品的情景描寫到情感轉換,從意象營造到語言表達方式,陸龜蒙在這首詩中都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高超才華。在她的筆下,詩歌猶如一條光明的大路,引導我們走過生命的蒼茫與無常。
五、結語。
擬行路難其四走過了生命之路上的四個難關,同時也走進了讀者的心靈深處,成為了經典。無論是對于當下的我們還是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都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zhàn),勇往直前,不要被困擾,也不要被沉淪,不追逐虛幻成功,而在路途中昂首向前,總能在每一天的時光中獲得真實的成長。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七
古風,又稱古詩、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指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詩歌體裁。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五言和七言古詩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范圍。古體詩在發(fā)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后期出現(xiàn)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體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qū)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思考與討論。
設置此題的意圖是引發(fā)學生討論詩中關鍵語句,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缎新冯y》是作者被讒離開長安時所作,但在他被征召入長安時,他志得意滿,大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面對現(xiàn)實的殘酷,三年后不得不“五噫出西京”。于是發(fā)出了“行路難”的感嘆,有了“不能食”與“心茫然”的憂愁與迷惘。但李白就是李白,他的倔強、自信與達觀,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p>
有關資料。
1.關于思想內容。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是天寶三載(744)李白離開長安時所作。詩中寫世路艱難,充滿著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結尾處,忽開異境,幻想抱負總會有實現(xiàn)的一天,充滿了積極樂觀精神。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這首詩主旨是寫太白辭官還家放浪江湖的感情。見得一個人的榮枯得失,都不足為憑,富貴功名也不能長保,還不如認定時機,急流勇退為妙。從詩中可以看出太白的人生觀。著眼在“曠達”兩個字。
意”的作法,不過此詩卻是以“行路難”引起世路的崎嶇和宦途的危險,合于詩義的比興。所以第一首直接從居官俸養(yǎng)的富厚寫起,感到行路的艱難,決意掛帆渡海他去,大有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
(《唐詩三百首詳析》)。
此詩可能是李白遭受挫折離開長安后所作。詩人由于心情抑郁,因此雖然面前放著精美華貴的酒器、價值萬錢的名貴美酒、白玉盤中盛著山珍海味,可是他無法下咽。他起身拔劍擊柱,以宣泄心中的憤懣,感到無限空虛惆悵。世路多么艱難!好像當你要渡過黃河時,河上卻結滿了冰凌;當你要登上太行山時,山高雪滿。冰雪載途,困頓難行。然而機遇不可預料,姜尚、伊尹一旦之間,乘時而起,拜相封官。這是令詩人十分向往的。但現(xiàn)實畢竟是冷酷的,世道艱難,歧路紛紛,哪里是出路呢?前途何在呢?不過,此時的李白還沒有完全絕望,他希望終有一天能像宗愨那樣,乘風破浪,直達理想的彼岸,有所作為,施展抱負。平心而論,李白的詩夢話多于實話??杀氖撬约翰⒉徽J為那些詩寫的是夢囈。懷才不遇在那樣的年代是很普遍的事,可他認為憑自己的才學,可以平步青云,大展宏圖。當他被征召入長安時,他志得意滿,興高采烈,大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是入長安后,被殘酷的現(xiàn)實碰了一鼻子灰,三年后不得不“五噫出西京”。于是,發(fā)出了“行路難”的感嘆。但是還不死心,這就是此詩最后兩句的由來,依然在說夢,頑強地表現(xiàn)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憨態(tài)可掬,令人同情,也令人對那個壓抑人才的年代產生無比的憤怒。
(《古詩觀止》)。
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感情在尖銳復雜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決不愿在離筵上表現(xiàn)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唐詩鑒賞辭典》)。
2.關于寫作特點。
這首詩一共14句,82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蕩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清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jié),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仿佛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郁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靶新冯y!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jié)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tài)下的內心獨白,逼真地傳達出進退失據(jù)而又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回旋以后,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xiàn)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疊疊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xiàn)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于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唐詩鑒賞辭典》)。
教學建議。
1.本課可與前幾冊教材中李白的律詩或絕句相對照,向學生講明古風的特點。
2.在講文學常識時,要結合前幾冊所學的李白的詩歌對李白作較為系統(tǒng)的介紹,這是解決詩歌重點、難點的一把鑰匙。要正確理解李白詩歌中積極浪漫主義精神的實質,李白詩中雖流露著強烈的個人色彩和人生如夢、及時行樂等今天看來是消極的情緒,但總的來說,在當時是有積極意義的。
3.在講解詩歌思想內容時,要緊緊抓住名句,以名句為突破口,讓學生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注意通過反復誦讀,來品味詩歌的語言。要理解詩中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深入淺出的語言和豪邁的風格。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八
1.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2.理解這首詩詞的主要意思。
3.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代詩詞。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情志或意趣。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二、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詩人,有“詩仙”之稱。少年抱負宏大。以管仲、晏嬰等名相自期,想輔佐帝王,成就偉業(yè)。天寶(742年)由友人道士吳筠推薦,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學侍臣,以詩賦為朝廷點綴升平。因與權貴不和,被迫“賜金放還”;安史之亂起,參加永王李幕府,后受株連,流放夜郎,遇赦東歸,后病逝于當途。
有《李太白集》?,F(xiàn)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詩九百多首。
三、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劃分句子停頓。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自由朗讀詩文。
3.請二到三名學生朗讀詩文。
4.理解詩文的內容,要求。
(1)掌握重點詞在詩中的意思。
(2)賞析句子的含義。
(3)把詩歌內容轉化為散文化語言。
5.齊讀全詩。
四、探究詩文主旨。
本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這首詩反映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長安兩年的經歷,使他認識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艱難,滿懷悲憤,卻又無可奈何,產生了進退失據(jù)、茫然無措的強烈痛苦,反復感嘆:“行路難!行路難!”另一方面,積極用世的愿望,對自己才能的堅信不移及歷史上一些賢人最終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對前途滿懷希望,相信自己終會有乘風破浪之時,顯示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詩交織著現(xiàn)實與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與希望的復雜心情,充滿著一股抑郁不平之氣,一種昂揚奮進之志。這既反映出當時現(xiàn)實對詩人的沉重壓抑,也表現(xiàn)出詩人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五、小結。
本詩利用比興的手法描寫了人世間的坎坷,抒發(fā)了詩人的人生追求,表現(xiàn)了詩人樂觀自信的人生態(tài)度。詩人不畏人生艱難,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消沉下去,是令世人學習的。
六、背誦這首詩(指導學生根據(jù)詩的意境背誦)。
七、閱讀。
試比較,陶淵明的《飲酒》和李白的《行路難》這兩首詩抒發(fā)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飲酒》是陶淵明歸隱田園后寫的抒情小詩,是他的“酒后真言”。他對自己的隱居生活表示滿意,也能從心靈安逸、遠離世俗煩惱的高度來認識?!缎新冯y》是李白借樂府古題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詩篇。面對美酒佳肴,他“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高呼“行路難”,輔佐明君、建功立業(yè)的政治理想無從實現(xiàn),忿忿不平之氣溢于言表。
八、練筆。
在你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
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十九
引導語:李白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行路難》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首樂府詩。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1、理解詩句含義。
2、體會作者在詩句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感知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詩句體會詩歌美,提高鑒賞古詩能力。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歌。
1、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學習作者充滿自信又樂觀進取的精神。
3、引導學生能樂觀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1、“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良好的老師講解,優(yōu)異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迪激勵?!彼栽姼杞虒W重在感染,喚醒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精神生命的意識。師生可以通過反復誦讀,來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脈;通過涵詠、揣摩去體悟語言符號所蘊涵的生命意象。進而要求學生牢記在腦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xiàn)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的理念,通過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在聽、讀、說、找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說到中國古典文學,我們就不能不提起唐詩;說到唐詩,我們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當我們說到李白時,就常常不自覺地將他和他的詩與酒聯(lián)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稱“雙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曾經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詩才,眾人皆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仙”“酒仙”李白的經典之作《行路難》。
1、說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戶曉,我們從小到大學習過他許多的名篇名句?,F(xiàn)在同學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都背過哪些名篇名句。
2、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來說說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書:唐代詩人、詩仙、酒仙、豪邁、灑脫、浪漫主義詩人)。
多媒體:李白圖像,認識李白。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教學氣氛。(設計意圖:詩歌是一門語言藝術,經過反復的誦讀,自然就能體會詩人的用意和詩歌意境。吟誦還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體悟詩歌神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練讀:聽朗讀正音,亮開嗓門齊讀。
2、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透過詩歌我讀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行路難》是一曲交織與的急劇變化的音樂。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與激昂。
4、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說說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5、自讀: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
6、齊讀:女生齊讀前三組詩句,男生齊讀后三組詩句。
7、背誦:(設計意圖:葉圣陶說過:“美讀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蓖ㄟ^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1)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詩意。有疑問的地方作下標記。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其他小組解答,學生不能解答,老師解答。
注意通假字:“羞”同“饈”,美味食品?!爸薄蓖爸怠?,價值。
(3)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內容,生評價。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擠被迫離開京城長安,朋友設宴為他送別。詩中是怎樣描寫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辭?(夸張)。
2、面對美酒佳肴,豪爽縱酒的李白是怎樣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心情如何?(極度苦悶、抑郁)從哪些動詞可以看出?(停、投、拔、顧)面對美酒佳肴李白為什么難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艱難)用了哪種寫法?(以樂景寫哀)。
4、在寫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詩人又寫了哪兩個典故?李白寫這兩個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呂尚和伊尹得到賢君重用成就一番事業(yè)的故事,表達自己對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賢們一樣受到重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從哪兒可以看出?表現(xiàn)了怎樣的態(tài)度?
(沒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現(xiàn)了在困境中仍然積極樂觀的堅定信念)。
7、我們知道“文以載道、文以載情”,詩歌也是如此,誰能說說這首《行路難》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另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在困境中仍然堅定信念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
8、古人云“詩言志”“言為心聲”,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歌,還要走進詩仙李白的內心世界,觸摸他的靈魂,尋找我們心中的李白。
(師配樂范讀,學生輕生跟讀,體會詩歌中的詩人形象。)。
讓我們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我們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我從_________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_________的李白。因為_____________。
如:我從“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边@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苦悶的李白。因為前面寫到“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應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見此時的詩人,心中充滿著一種懷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悶。
……。
我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句詩中,讀出了一個自強不息、樂觀奮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對著現(xiàn)實的艱難,哪怕前路障礙重重,但他堅信自已總有一天會像宗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和追求。(這句也常被后人作為座右銘,作為在困境中激勵自己努力進取的力量。)。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內心苦悶。
前途艱難。
相信希望。
悲憤呼號。
充滿信心)。
9、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這是一個在悲憤中不失豪邁,在失意中仍充滿信心的灑脫、自強不息的李白。)。
在你的生活或者學習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展示學生作品)。
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認識了李白這位“謫仙人”,也因為走進他的內心,讓我們獲得了有價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個同學都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p>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二十
《行路難》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首樂府詩。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詩句含義。
2、體會作者在詩句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感知詩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詩句體會詩歌美,提高鑒賞古詩能力。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詩歌。
情感目標:
1、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學習作者充滿自信又樂觀進取的精神。
3、引導學生能樂觀面對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人懷才不遇的情懷,體會詩人悲憤中不乏豪邁,失意中仍懷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設計理念。
1、“平庸的老師只是敘述,良好的`老師講解,優(yōu)異的老師示范,偉大的老師啟迪激勵?!彼栽姼杞虒W重在感染,喚醒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精神生命的意識。師生可以通過反復誦讀,來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脈;通過涵詠、揣摩去體悟語言符號所蘊涵的生命意象。進而要求學生牢記在腦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給學生大量的課堂活動時間,體現(xiàn)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的理念,通過課堂實踐活動來帶動教學流程,在聽、讀、說、找的層進訓練中落實教學目標。
五、教學設計。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背景音樂《漁舟唱晚》)。
說到中國古典文學,我們就不能不提起唐詩;說到唐詩,我們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當我們說到李白時,就常常不自覺地將他和他的詩與酒聯(lián)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稱“雙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曾經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寫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詩才,眾人皆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詩仙”“酒仙”李白的經典之作《行路難》。
(二)介紹詩人,了解背景。
1、說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戶曉,我們從小到大學習過他許多的名篇名句?,F(xiàn)在同學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都背過哪些名篇名句。
2、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來說說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書:唐代詩人、詩仙、酒仙、豪邁、灑脫、浪漫主義詩人)。
多媒體:李白圖像,認識李白。
(三)分層推進式誦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法,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在教學主體步驟的起始階段很好的烘托教學氣氛。(設計意圖:詩歌是一門語言藝術,經過反復的誦讀,自然就能體會詩人的用意和詩歌意境。吟誦還能夠引發(fā)讀者共鳴,體悟詩歌神韻,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練讀:聽朗讀正音,亮開嗓門齊讀。
2、譯讀:分組對照課下注釋讀懂全詩,圈點出不懂的地方全組討論,老師解疑。
透過詩歌我讀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組或幾組反義詞填空:《行路難》是一曲交織與的急劇變化的音樂。從而把握詩歌朗讀的感情變化應該是低沉與激昂。
4、競讀:男女生比賽,自己說說朗讀效果、情感的處理,
5、自讀:把自己假想成天寶三年時離開長安懷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獨白的方式朗讀。
6、齊讀:女生齊讀前三組詩句,男生齊讀后三組詩句。
7、背誦:(設計意圖:葉圣陶說過:“美讀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蓖ㄟ^層層推進的朗讀吟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活學生的情感共鳴,在吟讀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課后注釋及工具書,理解詩意。有疑問的地方作下標記。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其他小組解答,學生不能解答,老師解答。
注意通假字:“羞”同“饈”,美味食品?!爸薄蓖爸怠保瑑r值。
(3)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內容,生評價。
(五)品讀詩歌,體會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擠被迫離開京城長安,朋友設宴為他送別。詩中是怎樣描寫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辭?(夸張)。
2、面對美酒佳肴,豪爽縱酒的李白是怎樣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心情如何?(極度苦悶、抑郁)從哪些動詞可以看出?(停、投、拔、顧)面對美酒佳肴李白為什么難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艱難)用了哪種寫法?(以樂景寫哀)。
4、在寫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詩人又寫了哪兩個典故?李白寫這兩個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呂尚和伊尹得到賢君重用成就一番事業(yè)的故事,表達自己對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賢們一樣受到重用,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運用了怎樣的表達方式?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從哪兒可以看出?表現(xiàn)了怎樣的態(tài)度?
(沒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現(xiàn)了在困境中仍然積極樂觀的堅定信念)。
7、我們知道“文以載道、文以載情”,詩歌也是如此,誰能說說這首《行路難》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另一方面表達了詩人在困境中仍然堅定信念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
8、古人云“詩言志”“言為心聲”,今天,我們學習這首詩歌,還要走進詩仙李白的內心世界,觸摸他的靈魂,尋找我們心中的李白。
(師配樂范讀,學生輕生跟讀,體會詩歌中的詩人形象。)。
讓我們用這樣的句式,來表達我們心中的感受:
多媒體:我從_________這句詩中,讀出了一個_________的李白。因為_____________。
如:我從“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边@句詩中,讀出了一個內心苦悶的李白。因為前面寫到“金樽清酒”“玉盤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應開懷暢飲、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見此時的詩人,心中充滿著一種懷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悶。
……。
我從“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句詩中,讀出了一個自強不息、樂觀奮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對著現(xiàn)實的艱難,哪怕前路障礙重重,但他堅信自已總有一天會像宗愨一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和追求。(這句也常被后人作為座右銘,作為在困境中激勵自己努力進取的力量。)。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內心苦悶。
前途艱難。
相信希望。
悲憤呼號。
充滿信心)。
9、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這是一個在悲憤中不失豪邁,在失意中仍充滿信心的灑脫、自強不息的李白。)。
(六)練筆:在你的生活或者學習過程中,你也一定遇到過困難,遭遇過挫折,經受過痛苦,面對這樣的境遇,你該如何對待?請把你的感受寫出來。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展示學生作品)。
(七)課堂小結:(播放音樂《我們等待那一天》)。
通過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認識了李白這位“謫仙人”,也因為走進他的內心,讓我們獲得了有價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個同學都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p>
擬行路難其四教案篇二十一
賞析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是李白寫的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年(公元774年)李白被權貴排擠離開長安的時候。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于是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他餞行。而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一片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毕笳髁巳松飞系钠D難險阻。才學識見如李白,曾經在宮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卻因為小人進饞而“賜金放還”從此險山惡水,天各一方。
未來的生活中,閑來垂釣,宛如昔日垂釣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歷史上又有的這樣一個典故:伊尹在受湯之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起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詩人又有了對未來的新的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艱,雖然未來還會有機會,但是萬般的艱難險阻、矛盾,都閃現(xiàn)在詩人的腦海中。最后,出于詩人本身積極入世的愿望和毅力、決心,他吟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詩共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屬短篇。但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它成為后人稱頌的千古名篇。
賞析二:
《行路難》是《樂府》集雜曲,本為漢代歌謠,內容倍言世路難及離別傷悲之意。
《行路難》共三首,比較集中表現(xiàn)了李白的悲憤與苦悶,表現(xiàn)了他的追求與幻滅,代表了他浪漫主義的特點?!缎新冯y》其一可以代表李白詩歌的中心主題。
這首詩寫于天寶初年,詩人入長安而不斷遭到權貴排擠讒諂的時候。詩中雖因理想不得實現(xiàn)而悲憤萬端,但仍未失去進取的信心,全詩的思路緊緊圍繞主觀和客觀、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迅速展開,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蕩起伏、復雜變化。
第二首中說:“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后一句用漢代賈誼遭受元老貴臣忌恨排擠的典故,意思很明白。詩人在得到玄宗征召時,曾作詩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指居處于草野間的人。詩人如此興奮,是因為他以為從此可以由布衣而卿相,走上實現(xiàn)政治抱負的道路。他懷著一腔熱望來到長安,看到的是賢愚不分的現(xiàn)實:“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燕雀做巢于梧桐之上,鸞鳳卻棲止于草叢之中。遭遇的則是不斷射來的明槍暗劍:“君王雖愛娥眉好,無奈宮中妒殺人。”簡直無法再在長安駐足,只好“且復歸去來,劍歌行路難”了。這不能不使詩人心中充滿憤懣之情。
其一詩共十四句可分為三段,每一段的前一部分都側重寫客觀現(xiàn)實,后一部分側重寫自己的主觀感情,表現(xiàn)對理想的追求。本詩是一首抒情之作,主要通過意象組合,構成可感的詩歌形象予以表達。揭示意象與情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是理解詩歌主旨的基本途徑。
前四句(第一段)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描繪抒情主人公面對美酒佳肴投箸茫然的情景,是一種感情的宣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金樽”指華貴的酒杯。“斗十千”是一斗值十千錢的好酒?!靶摺蓖梆}”。“珍饈”指珍貴的菜肴。面對美酒佳肴,卻無心下筷,拔劍四顧,心緒茫然。這幾句寫朋友們?yōu)槔畎姿托械默F(xiàn)實,讓人感覺似乎是-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的“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jié)就顯示詩人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他食不下咽,表現(xiàn)了他的悲憤心情,豐盛的酒宴消解不了因為在朝廷得不到重用,實現(xiàn)不了抱負失意的苦悶。四句詩表露出來的激憤感情,大有洪水破堤之勢。由于詩人的感情是通過對詩人行為表現(xiàn)的描寫反映出來,不僅使人感受到詩人的情緒,還能看到他被苦悶煎熬的神態(tài),大大加強了詩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整個詩句都是用夸張強調的筆墨。前兩句特別渲染了酒宴的美盛:器皿是華貴的,金制的杯,玉制的盤,酒是珍美的,斗酒十千,盤菜萬錢。如此美酒佳肴,卻不能下咽,這使人從反面起興,以此烘托詩人內心若有所失的茫然,亦見出愁憤之深。
第三句寫不能食,重疊兩個動作,“停杯”、“投箸”,屬細節(jié)描寫。
第四句寫激動之情,排比三種情態(tài),“拔劍”、“四顧”、“心茫然”,都是用濃墨重筆,勾勒得異常醒目,給人印象強烈。
這四句顯然受到鮑照《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詩句的影響,但已帶有唐人詩的流宕風華。詩從憤懣情緒發(fā)端,傾瀉而出,很有氣勢。
詩人的愁苦從何而來呢?接著的兩句寫情緒產生的根源,落到行路難本題。
那詩人就此止步了嗎?李白并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鞍蝿λ念櫋币廊皇遣桓氏?。由于現(xiàn)實的險阻,他試圖過“垂釣”、“乘舟”的游閑隱居生活,但下不了決心?!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备?種繼續(xù)追求的表現(xiàn)。從字面上看“垂釣”、“乘舟”是一種途窮歸隱、游閑自得的生活,實際上這兩句是暗用兩個典故,表現(xiàn)詩人內心的追求。一是姜太公呂尚遇到周文王時曾經在溪邊釣魚,后得遇文王被征為師,又幫周武王取得了天下。另-個典故是伊尹受命商湯之前,原不過是個耕田的,曾夢見自己乘船從太陽邊穿過,后果然受到商湯的賞識,并幫湯取得了天下。自己雖遭壓抑冷落仍然心存希冀。李白在心境茫然之中,仍然依呂尚、伊尹自比。夢寐以求的是像他們那樣受命于賢明君主,作一番大事業(yè)。這兩位開始并不順利,但最終成了大有作為的歷史人物,這給了李白以信心,也使他萬分不平。為什么自己就沒有這樣的幸運,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用此典故顯示出詩人仍然不能忘記現(xiàn)實,他還是盼望能找到一條現(xiàn)實可行的道路,遇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在這段中,李白的希望與失望,抑郁與追求急劇交替變化。
正是這種現(xiàn)實與希望在內心中的激烈沖突,使詩人發(fā)出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呼喊,詩進入第三段。先以“行路難,多歧路”把情緒由憧憬拉回現(xiàn)實,準確傳達出詩人進退失據(jù)而又欲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捌缏贰本褪遣砺房???蓶|可西,可南可北?!霸凇豹q如說止處,這里引申有往意。詩句節(jié)奏短促跳躍,他仿佛走到一個歧路上,找不到那四通八達的青天大道,也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他徘徊、彷徨,在人生道路上不知所從,這和上面的“拔劍四顧心茫然”是前呼后應的??梢钥醋魇撬念櫭H弧⒓鼻胁话驳男睦餇顟B(tài)下的內心獨白,形象地傳達出詩人進退兩難,而又要繼續(xù)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這一聲聲發(fā)自肺腑的吶喊,驚心動魄,感人至深,千百年來激發(fā)了無數(shù)命運坎坷、壯志難酬之士的強烈共鳴。它真實地傳達出苦悶彷徨的心境和激越的感情。世路維艱,岔路口就在面前,向哪里走呢?我們認為倔犟而又自信的李白,是不會向命運屈服的,詩人并沒有由徘徊而頹唐,由苦悶而消沉,而是展望前程,放聲唱出了充滿信心的響亮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長風破浪”世嘶嵊惺保直掛云帆濟滄海!”“長風破浪”是用南朝宗愨的典故。宗愨曾對他的叔父表示志向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志在四方,建樹功業(yè)。由于他矢志不渝,奮勇自勵,終成大器。文帝時,為振武將軍。后隨武陵王劉?孝武帝),屢建戰(zhàn)功,為左衛(wèi)將軍,封洮陽侯。大明三年,參加平定竟陵王劉誕之亂。廢帝即位,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死后,贈征西將軍,謚曰肅侯。李白困頓之時,化用宗愨語以明志,充分表明他的樂觀與自信?!霸品敝父叻??!皾笔嵌稍?。“滄?!奔创蠛!=K有一天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張高帆直越大海。詩語的高亢昂揚,氣勢的豪邁直前,充分顯示出詩人的自信和力量。他把思路推上了豁然開朗的境界,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并未因世路的艱難而放棄對理想的熱烈追求,他仍然堅信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會實現(xiàn)的。
整首詩思維是跳躍的,思想是矛盾的,情感是起伏變化的,可以說是一股感情奔瀉的激流,隨著復雜矛盾的感情的推移,自然地形成詩的起伏波瀾。憤懣的激動,苦悶的彷徨,昂揚的樂觀,交替而出,轉折振蕩,撼人心魂,表現(xiàn)了詩人歌行體詩的特色。全詩三段,每段的前半部分,或實寫,或比興,側重于客觀的描寫;后兩句或直言,或用典,都側重于表現(xiàn)主觀理想,對現(xiàn)實與理想的交替穿插描寫,表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比沖突,通過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現(xiàn)實對詩人理想抱負的阻礙,反映出詩人由此而引起的內心苦悶、郁憤和不平,這里有憤激,有茫然,有自信,各種情感交織在一起,構成該詩在情感上的變化跳躍。同時,又突出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犟、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求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這首詩就是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中寫出了詩人的追求與幻滅,表現(xiàn)了他的浪漫主義精神。
梁啟超曾說:“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居十三四,而順逆兩境又常相間以迭乘。無論事之大小,必有數(shù)次乃至十數(shù)次之阻力,其阻力雖或大或小,而要之必無可逃避者也?!?《論毅力》,《飲冰室文集新民說》)人生遭遇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逆境面前畏葸不前。豪言壯語,固然動人;然而無力面對人生險途的理想卻無疑是虛幻的。本詩以現(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為基調,以作者的感情起伏變化為線索,在揭示抒情主人公復雜心路歷程的過程中、展示詩人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令人感到真切、動人。詩中,面對美酒佳肴時的茫然,“冰塞川”、“雪滿山”所象征的仕途艱難,以及“行路難,多歧路”的殘酷現(xiàn)實,既是阻撓詩人理想實現(xiàn)的障礙,同時也是考驗詩人斗志與信心的試金石。詩人高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敝畷r,正是他沖破重重矛盾和障礙之時,也正是他征服自己,走向未來和希望的開始。
該詩運用比興手法,象征意義深遠;運用歷史典故,含義深廣,很好、很準確地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行路難》第二首,著重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黑暗,“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句,這是多么悲憤的吶喊!結尾的“行路難,歸去來!”既是沉重的嘆息,也是憤怒的抗議。
《行路難》第三首,則更多地表現(xiàn)了消極頹唐,及早隱退的情緒。
這三首《行路難》,充分地表現(xiàn)了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中,掙扎著的李白的悲憤與苦悶,代表了他浪漫主義的特點。其一最具代表性。
除此以外,李白的浪漫主義還表現(xiàn)一種反權貴、輕王侯、傲岸不屈的性格。他對腐朽的上層的蔑視、抨擊和反抗,是他詩歌民主性精華的集中表現(xiàn)。
閱讀李白的詩歌,應抓住一個中心主題、主調,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一種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情緒不斷地從他的詩中流露出來。
賞析三:
1.主旨。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組《行路難》詩主要抒發(fā)了懷才不遇的情懷,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抒寫了詩人人生道路上的迷茫、苦悶的心態(tài)及對人生理想追求的精神,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詩以“行路難”比喻世道險阻,抒寫了詩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憤情緒;但他并未因此而放棄遠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總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
2.結構。
詩以敘事開篇,漸而過渡到抒情。開頭以極為夸張的筆法領起,寫“金樽酒”,“玉盤珍羞”,仿佛在營造歡樂的宴飲氣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但三四句急轉直下,忽說“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樣強烈的反差,襯出詩人內心的悲苦。當精神苦悶的時候,美味佳釀也難以下咽。南朝宋詩人鮑照《擬行路難》第六首開頭為:“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李白顯然化用了這一詩句,不過增加了“對比度”,以樂景寫哀,強化了哀的程度。那么,詩人的悲哀到底是因為什么呢?答案是模糊的,朦朧的,充滿“詩意”的?!坝牲S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是一種憂來無端的惆悵,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迷惘。詩人以形象化的語言,寫出了世途的艱難,寓含著無限的悲慨。現(xiàn)實之路雖然坎坷險阻,但夢還在,理想還在。詩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樣,八十歲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樣,夢見自己乘舟到“日邊”,有為于當世。但理想和現(xiàn)實是有距離的,理想不能征服現(xiàn)實,現(xiàn)實也不肯認同理想。這樣的痛苦交織于詩人心中,他終于發(fā)出“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嘆。詩的結尾,在沉郁中振起,堅定了“長風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滄海揚帆的勇氣。就整體而言,這首詩起伏跌宕,曲徑通幽。前四句寫面對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悶心情。五六兩句揭示自己雖然竭盡全力尋找出路,但阻礙重重,好像到處被冰雪隔絕。七八兩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呂尚、伊尹那樣受到君王的重用。接下來四個短句,抒發(fā)了自己在尋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最后兩句表達作者決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實現(xiàn)遠大抱負的信心。全詩感情跌蕩起伏,感人至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04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