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精選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05:08:12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精選18篇)
時間:2023-12-03 05:08:12     小編:紙韻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挖掘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力和資源,為將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在撰寫總結(jié)時,要遵循一定的邏輯結(jié)構(gòu),使內(nèi)容條理清晰。這些范文是經(jīng)過精心挑選和編輯的,希望能為您的寫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發(fā)。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一

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以及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是關(guān)鍵。要通過豐富而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經(jīng)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設(shè)計了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數(shù)學日記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都在堅持寫數(shù)學小日記,淘氣最近也在向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數(shù)學小日記。誰來讀一下:今天早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爬起來。走進衛(wèi)生間拿起2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的洗臉、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背著書包去學校,來到教室,我拿出語文書,在7厘米高的課桌上認真的早讀。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么?

學生說出單位出現(xiàn)了錯誤。

師:那誰能告訴我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師:淘氣日記中出現(xiàn)的單位到底該怎么改呢?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新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分米。

ppt出示鉛筆盒。

師:你能量一量嗎?看看你估計的準不準。

師:這個鉛筆的長大約是20厘米,寬大約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分米是幾厘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說,1分米等于10厘米。(板書)。

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在于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請同學們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互相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shù)一數(shù)。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直尺上數(shù)一數(shù),看1米有幾分米。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有幾厘米,冰河同學交流。

提問:數(shù)學書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準確表示它的厚度,怎么辦?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直尺上1厘米中間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這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請大家觀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長?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數(shù)一數(shù)。

讓學生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書)。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說明他們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然后讓學生在數(shù)學書上數(shù)出10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比劃1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鞏固提升。

1、改正淘氣的數(shù)學小日記。

2、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一說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說一說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交流測量的結(jié)果,以及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并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想想做做第三題。

完成測量后,讓學生說說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說一說估計的結(jié)果,以及為什么估計數(shù)學書的寬要用厘米作單位,而估計講臺的寬度要用分米做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shù)學書和講臺的寬,并記錄測量的結(jié)果。

提問:數(shù)學書的寬正好是整理米數(shù)嗎?比18厘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臺的寬正好是正分米數(shù)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jié)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到的結(jié)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厘米幾毫米或幾分米幾厘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6、閱讀“你知道嗎”,并進行交流。

五、交流反饋,全課小結(jié)。

同學們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在授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部分內(nèi)容接受的較快,講解的頁較為流程,學生的反應也很積極。我通過數(shù)學小日記的方式進行導入,即建立了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新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評價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評價的時效性,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在練習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將厘米和毫米兩個單位混淆,在巡視指導時分別進行了個別指導。

毫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二

在上個學期,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能體驗1米和1厘米的長度,理解1米=100厘米。本節(jié)課要在實際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長度表象;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在實際生活中提高估測能力;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shè)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毫米和分米,進入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角色中去。

教學中我和學生收集了校訊通卡、一分硬幣、生活中10厘米的物體以及一粒米的長、寬來認識1毫米。這些物體的長度、厚度、高度都與分米和毫米有關(guān),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在真實情境中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做一做,讓學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決生活中長度問題的一些策略,發(fā)展空間感。讓學生多“動”、多“說”、多“想”、多“表現(xiàn)”,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和解決問題,從中感受數(shù)學的意義、價值,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用手勢表示長度單位,是建立相關(guān)概念的重要活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經(jīng)歷“比劃——在尺上驗證——修正比劃——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盡可能地準確。

也存在一些問題:課堂上我在帶領(lǐng)學生數(shù)“1厘米里有幾毫米”時,我只讓學生在自己的直尺上數(shù),有的學生對1毫米的認識出現(xiàn)了錯誤,把直尺上的1根小豎線看成是1毫米,數(shù)到了1厘米有11個小格。第二題數(shù)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時有些學生出現(xiàn)了錯誤。如果當時我在黑板上畫一根放大地直尺,指名上黑板數(shù)一數(shù),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后,理解就深刻了。從我個人來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有待提高。教學思路要清晰、有層次,不可以被外在因素所干擾。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分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意識。

3、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并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4、通過估、量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fā)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長尺,硬幣、ic卡、銀行卡、白紙、字典、測量水筆的長、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長的線。

一、激趣導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到什么?(長度單位)。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有關(guān)長度單位的知識。

出示一本練習本,誰來說說,要形容這個練習本有多厚,用哪個長度單位合適?

那它到底有幾厘米呢?他說得對嗎?

它不夠一厘米,那怎么辦呢?

要想較準確地形容這個本子的厚度,同學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師:其實你們的愿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jīng)幫我們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就藏在你們的尺子里。

小組合作(一):

(師生交流)。

師:直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師: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測量得更精確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教師板書)我們常用字母mm來表示。

二、觀察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幾毫米。

我們再來找找毫米,誰來說說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錯,每兩根短線之間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組合作(二):

1毫米我們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嗎?你還能找到幾毫米?把你找到的結(jié)果跟伙伴們一起分享吧。

學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對,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嗎?)。

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師: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尺子上除了長刻度線和短刻度線外還有一種,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中線)好的,我們就暫時叫它中線。其實每相鄰的長線和中線之間就是5毫米。

這樣有什么好處?

3、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出示10小格,請問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從剛才這兩個同學的回答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同桌同學合作,一起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書)。

除了0—1是10毫米,你還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間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個1毫米。還可以說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師這支筆的長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組合作(三):

既然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長嗎?

下面我們來用實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學們把你們準備的電話卡,銀行卡,白紙,硬幣拿出來。小組內(nèi)同學分工合作量一量:

拿了白紙的同學,請你量一量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有撲克牌的同學,看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各小組匯報本組量一量的結(jié)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著一張ic電話卡或1分錢的硬幣,然后把1分硬幣抽出,這時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大約是1毫米。

你能用一個字來說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除了ic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長度大約也是1毫米?(銀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師:比如測量降雨量、量小螞蟻的身長。

教師小結(jié):我們的新版1角硬幣的厚度,打電話的電話卡,銀行卡大約都是1毫米。

你們知道嗎?人的手指甲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約20天長1毫米”。毫米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但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

師小結(jié):在我們的知活中,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加深內(nèi)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練一練。

2、畫一畫。

請畫出一條3厘米8毫米的線段。

請畫一條10厘米的線段。

四、認識分米。

1、師也畫一條10厘米長的線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我們常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從“0”到“10”外,還鼓勵找從“1”到“11”、從“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1分米=10厘米)。

3、你能創(chuàng)造一個手勢來表示1分米嗎?

請你們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我們現(xiàn)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出示一垛本子,這個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組合作(四)。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小組合作)。

6、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qū)挾然蚝穸仁谴蠹s是1分米。

插座的邊長粉筆的長度。

7、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已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了,同桌之間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8、小組討論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間有多少關(guān)系?(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沒有1米線的同學還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數(shù)一數(shù),看看剛才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板書:1米=10分米)。

總結(jié)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書)。

五、鞏固發(fā)展。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guān)系?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四

教學過程第1時授課時間203月日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32頁,自主練習第1、2題教學重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學習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札記、修改創(chuàng)設(shè)活動情景,引入新知認識毫米你在學習時最常用到的學習工具是什么?你了解他們嗎?你知道他們的升高是多少嗎?他們又多厚嗎?現(xiàn)在請你用厘米做單位,用直尺測量并記錄下來。提問:比整厘米多一點少一點究竟是多少呢?能不能用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呢?請同學們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的長度。在1厘米長度中,你又看到了什么?兩人一組,測量書、文具盒、橡皮、鉛筆等并記錄匯報測量結(jié)果有許多小格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景,讓學生測量實際物體有多長,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學習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札記、修改認識分米你們發(fā)現(xiàn)的每一個小格就是1毫米。(課件演示每一個1毫米)四人一組:觀察直尺發(fā)現(xiàn)1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并得到1厘米=10毫米(讓同學感受到用厘米測量時不方便)請同學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并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接近1毫米。

用手勢分別表示1毫米、2毫米10毫米的不同長度。

實踐活動:用厘米做單位測量課桌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獲取新知將抽象的知識轉(zhuǎn)化的直觀形象,能夠根據(jù)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札記、修改實踐應用課件演示1分米的'長度并且用手勢表示出來。

舉例生活中接近1分米的實物。并尋找身體的哪一部分接近1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五

1.結(jié)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調(diào)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教師準備: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準備:學生尺。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diào)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二、設(shè)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chǔ)。

教后思考:通過對厘米和厘米尺的復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達到“教結(jié)構(gòu)用結(jié)構(gòu)”的作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結(jié)構(gòu)基本上都是:情境導入——認識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認識米(或厘米)——通過測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實際觀念。

三、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

設(shè)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chǎn)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打算讓一個學生來講臺上實際操作,但在上課之前又覺得有點費事兒,于是改成了觀看動畫。相比之下覺得改變后雖然節(jié)約了2分鐘左右時間,但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不足夠深刻。根據(jù)研討中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若改成師生比賽或是兩個學生比賽,應該可以更高效一些。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用米量”。(板書:認識米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幾點:一是鋪墊不足,要求不夠明確,以至于一開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圖何在;二是老師的身高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1米65厘米看似是一個估測的依據(jù),但實際上孩子們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于是就干脆不用;三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更多的是關(guān)注于貼在老師身上的彩色紙條,而忽視了問題多本質(zhì)——一米有多高。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從孩子們自己的身高入手,這樣的話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

(生:不是,應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設(shè)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chǔ)。

教后思考:整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于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zhuǎn)移注意力。結(jié)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shè)計:

設(shè)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shè)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shè)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后準確測量,再聯(lián)系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效果會好些。

設(shè)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gòu)1米的認知表象,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shè)計的確有助于較好的建立1米的認知表象,而且會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測的環(huán)節(jié),原本孩子們就缺乏“估測意識”,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應通過不斷地滲透,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后思考:通過對米尺和厘米尺的對比觀察,孩子們對米尺和厘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小結(jié):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F(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

(7)小結(jié):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設(shè)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教后思考:整個設(shè)計應該和“估計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來,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設(shè)計一”或“設(shè)計二”。

五、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shè)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游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六、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進行。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設(shè)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后思考:由于前面少了“剪絲帶”、“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腦子中的1米還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這樣的“身體”的層面,無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時候并不是很順利。另外這個活動只能少數(shù)十幾個學生參與,學生參與面不是很高。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每3個小組為一大組,請一位同學先站好,聽口令其他同學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進去,學生積極性會更高,而且每個同學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長度這一認知。

七、梳理小結(jié)。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設(shè)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luò),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八、課堂檢測。

a卷: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長,用()做單位。(2)量籃球場的長,用()做單位。

(3)從直尺的0—1是()厘米;從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內(nèi)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9()黑板長2()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b卷:

1、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鉛筆長18()一棵大樹高10()一張床長2()教室長10()。

桌子高90()操場長200()一個杯子高10()桌子長100()或是1()。

2、判斷:

(1)小紅身高是145米。()。

(2)操場上的跑道長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

(4)因為1米=100厘米,所以長度單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繩長3厘米。()。

(6)一枝鉛筆長13米。()。

(7)有三條帶子,第一根長6米,第二根長6厘米,第三根長60厘米,哪根最短?()。

教后思考:課堂檢測部分分了兩個層次,這是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有針對性的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這份練習題課堂上沒來得及做,留作了看下作業(yè)。

九、布置作業(yè)。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六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形成初步的知識體系。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并練習用毫米、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課前準備:

課件、一分硬幣、學生用直尺、10厘米長的吸管、米尺。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播放《西游記》片段:孫悟空轉(zhuǎn)著金箍棒,邊轉(zhuǎn)邊說:我是齊天大圣孫悟空,我的金箍棒可縮短至1厘米,也快伸長至1米,甚至幾百米。

問題導入:

從孫悟空的這段話中,你能找到哪些長度單位?

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嗎?

除了米和厘米,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毫米:

1、你知道1毫米有多長嗎?你能從你的尺子上找出1毫米嗎?

2、你能再找出2毫米嗎?5毫米呢?在尺子上5毫米是怎樣表示的?(引導學生找出在尺子上是半個大格的長度就是5毫米)。

3、你能接著找出10毫米嗎?讓多個學生指給同學看一看自己找到的10毫米。從這些同學找到的10毫米的長度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找出:尺子上的一個大格就是10毫米);即1厘米=10毫米。

4、拓展練習:

2厘米=()毫米4厘米=()毫米。

60毫米=()厘米80毫米=()厘米。

5、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感知1毫米的長度。

6、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寬或厚大約是1毫米嗎?引導學生多找?guī)讉€,再次感知1毫米的長度,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7、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1)、測量一下數(shù)學書的厚度。(2)、測量練習本的厚度。

8、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測量,我們知道毫米是一個非常小的長度單位,是用來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假如我們用毫米做單位來測量課桌的長,你覺得合適嗎?因此,我們有必要來學習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分米。

(二)、認識分米:

1、測量吸管的長度,感知1分米。

(1)、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發(fā)給你的那根吸管,用尺子測量一下它有多長。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2)、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的兩端,感知一下1分米有多長。

(3)、從手腕的橫紋起用尺子測量一下我們的小手看看1分米大約到手指的什么位置。

(4)、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2、拓展練習:

1分米=()厘米3分米=()厘米。

50厘米=()分米70厘米=()分米。

3、用分米做單位進行測量:

(1)、估一估,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分米,再用尺子來測量驗證一下自己估計的準確與否。

(2)、用分米做單位測量課桌的高度。

4、尋找米尺中的1分米,體會米和分米的關(guān)系。

(1)、你能從1米長的尺子中找出多少個1分米?

1米=()分米=()厘米。

5、給長度單位排隊:

(1)、你能根據(jù)它們的長短給這些長度單位排排隊嗎?

(2)、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三、拓展練習:

1、填一填:

1米=()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60毫米=()厘米5分米=()厘米。

2米=()分米80厘米=()分米。

2、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鉛筆長14()水壺高2()。

長頸鹿身高5()玻璃厚4()。

青蛙一次能跳6()兔子的.尾巴長7()。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七

教學目的: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3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建立毫米,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方法:直觀操作法,啟發(fā)式談話法。

學法指導:教給學生操作方法。

教具準備:直尺(1米),課件,紙條(40),一分硬幣40枚,棋子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找一生與師同站,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師生”之間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復習厘米,米。

〈1〉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長度。

〈2〉師: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厘米)作單位。

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米)作單位。

3出示一分硬幣引入。

師:以厘米為單位測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如何?為什么?

一分硬幣的厚不夠1厘米,而我們又想比較準確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辦?

二:新授。

〈一〉毫米。

1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一分硬幣的厚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來測量。(板書課題)。

2認識毫米。

師:觀察直尺上除了較長的厘米刻度線外,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長度就是(2)毫米。你還知道幾毫米?

31厘米=10毫米。

師:數(shù)一數(shù),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小格?是幾毫米?

同樣的方法數(shù)3—4之間有多少小格?幾毫米?

自選1厘米數(shù)小格,匯報。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師:驗證:課件演示數(shù)小格。

4量硬幣,感受1毫米。

師:量一般物體的方法是什么?生口答,師小結(jié)。

生測一分硬幣的厚度,匯報。

師:指導學生借助1分硬幣表示1毫米。

5練習。

〈1〉測量棋子任一條邊長,匯報。

〈2〉課件出示練習題。

6小節(jié):今后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要求量的比較精確,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二〉分米。

1測桌面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怎么樣?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板書:1分米)。

2認識,感受1分米。

師:在尺子上從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數(shù)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師;1分米和10厘米同樣長,說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從刻度2到刻度幾是1分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3分米條制作及應用。

師:2人一張紙條,一人測出1分米,并在最后畫一條豎線,同桌用尺子測量檢查。如果不正確,另測;正確,沿線折疊。師巡視指導。

師:用分米條測量桌子寬大約是幾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單位表示?

4教學1米=10分米。

同桌之間提問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師貼分米條)。

師:共幾個分米條?10個分米條是幾分米?和學過的多長很相似?為什么?

指名提問,師小結(jié)。

驗證:用1米長尺子測量得出1米=10分米。

三:練習。

課件出示。(鞏固新知)。

四:1小節(jié):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

2作業(yè):以毫米,分米為單位,測量家中物體長度,做一個記錄。

板書設(shè)計。

毫米,分米。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八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二年級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在這節(jié)中,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因此,本節(jié)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基礎(chǔ),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設(shè)計理念】。

鑒于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結(jié)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過程與方法:采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形式,自我體驗達成目標。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并在學習中獲得自信。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單位,形成表象,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征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師:對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變長,還可以變短?,F(xiàn)在猴哥一聲令下:“變長!”,就變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說:“變短!”這是多長???金箍棒變短,變成1厘米。

金箍棒再變短,變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還沒到1厘米,這究竟是多長呢?開始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毫米。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2、學習毫米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師:1厘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3、即使做練習:金箍棒再變長,讓學生看看數(shù)數(shù)現(xiàn)在是多長。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紹我找的身份證的厚度,內(nèi)存卡的厚度,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勢,幫助學生1理解毫米的長度單位。

師:怎樣用手表示1毫米?

6、動手操作:(1)估一估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

(2)測一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

三、鞏固與提高。

1、量一量:回形針,釘子。

方法:想對準0刻度,再看終點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斷了尺子,沒有0刻度時,應該怎樣測量呢?

測量時,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測量結(jié)果則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3、測量薄荷糖盒的長度。

四、回顧總結(jié),加深理解。

1、當測量長度不是整厘米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厘米間每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1厘米=10毫米。

3、測量時,要用末端刻度減去始端刻度。

五、課后練習。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們二年級認識厘米之后的又一個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微課中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測量建立表象,然后結(jié)合他們在生活中的實際事物對他們的認識進行檢測,進一步鞏固毫米在他們腦中的影象。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九

教學內(nèi)容: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教科書第31~38頁。長度單位的進率。

教學目標:

通過測量活動,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長,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能根據(jù)題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尺子、人民幣硬幣等。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師:你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今天老師帶領(lǐng)小朋友一起去觀察新的長度單位,你們喜歡嗎?(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學生思考后回答)。

二、新授。

師:觀察圖中的畫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師:你愿意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學聽聽嗎?

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嗎?

分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說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生活中這么多的可用長度單位測量的現(xiàn)象,看來,長度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學生觀察準備的學具(找出厘米和毫米的不同)。

三、認識毫米、分米、千米。

猜一猜、說一說1毫米有多長?

觀察直尺,從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長度。

學生交流后小結(jié):支持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用手勢表示1毫米畫出1毫米的直線。

估測一下,生活中什么物體的長度是毫米。

(鉛筆尖的長度、螞蟻的長度、一分硬幣的厚度等等)。

2、認識“1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3、認識“1千米”

介紹關(guān)于千米的指示:1千米就是1000千米,千米也叫公里,用km表示。是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校教學樓長約100米,10座教學樓的長大約是1千米;操場上的跑道長約60米,17個這樣的跑道結(jié)在一起大約是1千米等等)。

小結(jié):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作業(yè)設(shè)計:

用毫米、厘米、千米等作單位量一量家里的物品。

板書設(shè)計: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千米=1000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3???????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認識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直觀操作法,啟發(fā)式談話法。

教給學生操作方法。

直尺(1米),課件,紙條(40),一分硬幣40枚,棋子等。

1???????找一生與師同站,其他學生發(fā)現(xiàn)“師生”之間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復習厘米,米。

〈1〉生用手表示1厘米,1米的長度。

〈2〉師: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厘米)作單位。

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米)作單位。

3???????出示一分硬幣引入。

師:以厘米為單位測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如何?為什么?

一分硬幣的厚不夠1厘米,而我們又想比較準確地知道它的厚度,怎么辦?

〈一〉?????????毫米。

1???????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一分硬幣的厚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比厘米更小的單位,毫米來測量。(板書課題)。

2???????認識毫米。

師:觀察直尺上除了較長的厘米刻度線外,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長度就是(2)毫米。????你還知道幾毫米?

3???????1厘米=10毫米。

師:數(shù)一數(shù),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小格?是幾毫米?

同樣的方法數(shù)3—4之間有多少小格?幾毫米?

自選1厘米數(shù)小格,匯報。討論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厘米=10毫米)。

師:驗證:課件演示數(shù)小格。

4???????量硬幣,感受1毫米。

師:量一般物體的方法是什么??生口答,師小結(jié)。

生測一分硬幣的厚度,匯報。

師:指導學生借助1分硬幣表示1毫米。

5???????練習。

〈1〉測量棋子任一條邊長,匯報。

〈2〉課件出示練習題。

6???????小節(jié):今后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要求量的比較精確,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二〉?????????分米。

1???????測桌面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怎么樣?

可以用厘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板書:1分米)。

2???????認識,感受1分米。

師:在尺子上從0刻度起,1厘米1厘米的數(shù)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也叫1分米。

師;1分米和10厘米同樣長,說明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書:1分米=10厘米)。

師:從刻度2到刻度幾是1分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3???????分米條制作及應用。

師:2人一張紙條,一人測出1分米,并在最后畫一條豎線,同桌用尺子測量檢查。如果不正確,另測;正確,沿線折疊。????師巡視指導。

師:用分米條測量桌子寬大約是幾分米?多的部分用什么單位表示?

4???????教學1米=10分米。

同桌之間提問用手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長度。(師貼分米條)。

師:共幾個分米條?10個分米條是幾分米?和學過的多長很相似?為什么?

指名提問,師小結(jié)。

驗證:用1米長尺子測量得出1米=10分米。

課件出示。(鞏固新知)。

2?????????作業(yè)?:以毫米,分米為單位,測量家中物體長度,做一個記錄。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釘子(1個)、大米(1粒)、黃瓜(1條)、1米長的繩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頭飾。

學生準備直尺、米尺、卷尺、紙條(3分米長)、橡皮、鉛筆。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來參加體檢,它們高興地看到自己長高了。

課件出示:小獅子自豪的說:“我長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說:“我也長高了!”學生看電腦課件,小獅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學生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請學生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的長度。

可是小豬身高1()、小雞身高10()該怎么填呢?小豬的身高是1米、小雞的身高是10厘米,他們的身高還可以用一個相同的長度單位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

二、探索新知。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長。介紹10厘米。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

2.說一說1分米等于幾厘米。畫出一條長是1分米的線段。

組織學生說出長大約是一分米的物體,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紙條,估一體紙條的長度。組織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繩子,讓學生估測大概有多長。組織學生驗證猜想,并在尺子上數(shù)一數(shù),1米有多少分米。讓學生直觀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電腦課件:小豬高1米,小雞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們的身高用同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出來。學生把小豬的身高轉(zhuǎn)換成10分米,小雞的身高轉(zhuǎn)換成1分米。

[評析:通過學生用手比劃,看直尺、數(shù)、畫、量物體的長度,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1)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厚多少?讓學生量書的厚度,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困難(不滿1厘米),也有學生已對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認知。

(2)那為了量出這本書厚度,你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新的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其實你們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評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學生意見不一,量一量時又發(fā)現(xiàn)不夠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2.組織交流。

(1)觀察尺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請你畫出1毫米的線段。說說你對1毫米的感受用手勢來比劃一下。

(3)請你任意選擇尺子上的相鄰兩個數(shù)字即1厘米中間數(shù)數(shù)有幾毫米,為了方便數(shù)的時候可以用鉛筆尖指著數(shù)。

學生交流從同學生們剛才的交流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guī)律?

3.體驗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說一說,排一排。

(1)請4名學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介紹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學過的長度單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這么長(用手勢表示)。(2)介紹完之后,請4個長度單位按順序排一排。請下面的小朋友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關(guān)系。[評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介紹4個長度單位,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加深學生對4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和它們的大小關(guān)系。

5.利用資源,課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幣的厚是多少毫米。

介紹: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比如微米、納米,同學們可以課后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wǎng)尋找更多的知識。

[評析: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發(fā)學生指出新的問題,激發(fā)他們探尋課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讓他們知道知識無止境。為學生走出課本,走向自生探索創(chuàng)造了機會。

三、實踐應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題)。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加深鞏固對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題)。

學生在活動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是否選用了合適的長度單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題)。

先幫助學生回憶每個長度單位的實際長短,放手讓學生填哪個單位比較合適。再拿出實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題)。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評議。

四、課堂總結(jié)。

圍繞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你能提出那些問題考考你的同學?還有什么疑惑想提出來?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資源。

米尺、直尺、硬幣、橡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獅子大王是這樣選拔的:請你說出這些測量的結(jié)果?

一棵大樹高8(????),一片樹葉長8(????),一個鉛筆盒長2(????)。

前兩道題小動物們都順利過關(guān)了,可輪到第3題,意見大了。小兔說:“這個鉛筆盒長2厘米。”小狗說:“這個鉛筆盒長2米。”小猴說:“這個鉛筆盒長2分米?!钡降啄囊粋€小動物的答案是正確的呢?小朋友你們能給它們當個裁判嗎?學生討論。

二、引導探索。

1.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聽到過“分米”這個詞?

2.教師強調(diào)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長。并且請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3.體會1分米的長度。

教師:請同學們在發(fā)的硬紙條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把它剪下來。告訴學生,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勢比劃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驗證一下。

4.教學1米=10分米。

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然后每組的組長匯報結(jié)果。

5.多層訓練,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1)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分米。

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哪兒是數(shù)學課本的長邊,就去把長邊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嘗試量書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測量結(jié)果。引導學生認識到:當測量結(jié)果不滿1厘米時,我們需要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對1毫米的認識理解。然后組織學生觀察直尺: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并實際量一量,進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的長度。

3.體驗毫米的用處: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導學生把四個長度單位排排隊,體會大小關(guān)系。

6.多層練習,鞏固新知。

(2)選擇自己帶來的任意一樣物體,量量它的厚度或長度是幾毫米。

7.小結(jié):今后,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綜合練習。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四個長度單位了,你能靈活運用它們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課堂總結(jié)。

教師: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哪兩個長度單位?你有收獲嗎?你覺得自己學得怎樣?

總結(jié)提煉:是啊,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米、分米、厘米、毫末這四個長度單位。用毫米作單位可以量更小的物體和更短的長度,并且能量得更準確,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長的物體的長度時,可用分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用米作單位。小朋友們要根據(jù)不同物體的長度采用不同的長度單位并加以運用。

板書設(shè)計。

簡單的單位換算。

1.使學生在測量活動中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并且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2.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簡單的單位換算,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選用適合自己的思考方法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資源。

筆芯、米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問題。

1.故事引入。

小兔和小貓在比賽跳遠。小兔說:“我跳了9分米?!毙∝堈f:“我跳了80厘米?!眱蓚€小動物都說自己跳得遠,因而爭論不休。

教師:小兔和小貓誰跳得遠呢?

(讓學生自由說一說,教師不作評價。)。

教師:到底誰跳得遠?誰說得正確呢?學了“簡單的換算”,你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組織活動,引導探究。

教師:同樣的筆芯,有的人量出來是6厘米,有的人量出來是60毫米,這是怎么回事呢?

小結(jié):許多小朋友都說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樣長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么,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組里說說你的想法。

(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

教師:是啊,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個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

2.教師:我們測量了筆芯的長度,知道6厘米=60毫米,我們每天用的課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

(學生活動,全班交流。)。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結(jié):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個10厘米,就是8分米。

3.練習:50毫米=(??)厘米。

三、想想做做,內(nèi)化新知。

教師:結(jié)合測量,許多小朋友已經(jīng)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了。接下來,就要看看誰能靈活運用學到的新知識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先量量每個圖形中各條邊的長度是幾厘米,再說說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先獨立完成,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相互評一評。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一下兩條線段的長度各是幾厘米,再量一量,看看對不對。最后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學生活動,反饋交流。)。

四、總結(jié)評價。

1.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你跟你小組的同學合作得怎么樣?

2.教師:下面,請大家參加一個有意義的實踐活動,你們愿意嗎?

請每個同學回家后拿一個蒜頭,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盤子里。先看看它幾天后發(fā)芽,再記錄一周內(nèi)蒜葉的生長情況。完成蒜葉生長情況記錄表,過一段時間再交流。

板書設(shè)計。

簡單的單位換算。

80厘米=8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蘇教版二年級下學期《分米和毫米》。本節(jié)課是以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lián)系起來。借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活動,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但由于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jīng)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很難建立。

二、教學方法。

讓學生通過觀察、數(shù)一數(shù)尺上的刻度,動手量一量,用手勢比一比,說一說生活中的實例等多種活動,感知、體驗、建立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進行估測、實際測量比較、驗證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估計并測量物品的長度。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遷移引入。

1.誰能說說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和厘米是我們已經(jīng)認識的長度單位。

板書:米(m)厘米(cm)。

2.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嗎?比劃這樣的一庹長。1厘米呢?對,這么一小段。

3.那么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呢?1米=100厘米,并板書。

4.下面我們來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一幢樓房高50();一棵大樹高9();一支鉛筆長15();文具盒寬大約1();文具盒長大約2()。

是米還是厘米呢?指名回答。米和厘米之間存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知道是什么嗎?板書:分米(dm)。

(二)研討探究。

1.認識分米。

(1)量一量:1分米、2分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長和寬大約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20厘米就是2分米。然后完成練習。

小結(jié):不管從哪個刻度開始,只要滿10厘米那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并板書。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調(diào)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教師準備: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

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diào)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二、設(shè)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復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chǔ)。

教后思考:通過對厘米和厘米尺的復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鞏固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達到“教結(jié)構(gòu)用結(jié)構(gòu)”的作用。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結(jié)構(gòu)基本上都是:情境導入——認識工具(米尺或厘米尺)——認識米(或厘米)——通過測量充分感知1米(或1厘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米(或1厘米)的實際觀念。

三、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

設(shè)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厘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chǎn)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原打算讓一個學生來講臺上實際操作,但在上課之前又覺得有點費事兒,于是改成了觀看動畫。相比之下覺得改變后雖然節(jié)約了2分鐘左右時間,但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不足夠深刻。根據(jù)研討中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若改成師生比賽或是兩個學生比賽,應該可以更高效一些。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用米量”。(板書:認識米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

教后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耗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幾點:一是鋪墊不足,要求不夠明確,以至于一開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圖何在;二是老師的身高對孩子們來說是陌生的,1米65厘米看似是一個估測的依據(jù),但實際上孩子們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個數(shù)據(jù),于是就干脆不用;三是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更多的是關(guān)注于貼在老師身上的彩色紙條,而忽視了問題多本質(zhì)——一米有多高。這一環(huán)節(jié)如果能夠從孩子們自己的身高入手,這樣的話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

(生:不是,應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設(shè)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chǔ)。

教后思考:整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于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zhuǎn)移注意力。結(jié)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shè)計:

設(shè)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shè)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shè)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后準確測量,再聯(lián)系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效果會好些。

設(shè)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gòu)1米的認知表象,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shè)計的確有助于較好的建立1米的認知表象,而且會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測的環(huán)節(jié),原本孩子們就缺乏“估測意識”,估測能力的培養(yǎng)應通過不斷地滲透,一點點培養(yǎng)起來。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米和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后思考:通過對米尺和厘米尺的對比觀察,孩子們對米尺和厘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小結(jié):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F(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

(7)小結(jié):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設(shè)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并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教后思考:整個設(shè)計應該和“估計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來,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設(shè)計一”或“設(shè)計二”。

五、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shè)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游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六、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后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進行。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設(shè)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后思考:由于前面少了“剪絲帶”、“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腦子中的1米還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這樣的“身體”的層面,無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時候并不是很順利。另外這個活動只能少數(shù)十幾個學生參與,學生參與面不是很高。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每3個小組為一大組,請一位同學先站好,聽口令其他同學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進去,學生積極性會更高,而且每個同學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長度這一認知。

七、梳理小結(jié)。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

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設(shè)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luò),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八、課堂檢測。

a卷: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長,用()做單位。(2)量籃球場的長,用()做單位。

(3)從直尺的0—1是()厘米;從直尺的0—5是()厘米。

3.在()內(nèi)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9()黑板長2()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b卷:

1、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鉛筆長18()一棵大樹高10()一張床長2()教室長10()。

桌子高90()操場長200()一個杯子高10()桌子長100()或是1()。

2、判斷:

(1)小紅身高是145米。()。

(2)操場上的跑道長300米。()。

(3)米和厘米都是長度單位。()。

(4)因為1米=100厘米,所以長度單位厘米大于米。()。

(5)一根跳繩長3厘米。()。

(6)一枝鉛筆長13米。()。

(7)有三條帶子,第一根長6米,第二根長6厘米,第三根長60厘米,哪根最短?()。

教后思考:課堂檢測部分分了兩個層次,這是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有針對性的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獲。這份練習題課堂上沒來得及做,留作了看下作業(yè)。

九、布置作業(yè)。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chǔ)之上進行教學的。對于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jīng)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guān)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于為個體的發(fā)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yǎng),情操的陶冶,身心發(fā)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诖耍竟?jié)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存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向?qū)W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在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能力的關(guān)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一味的接受和積存知識,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們注重借助直觀教具和多媒體,運用多種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分小組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他們從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在輕松的氛圍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一系列活動,互相合作,集體探討,獲取知識,應用知識。

說教學過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實踐能力。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诖?,《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中,對于分米的教學,我把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問:“關(guān)于分米你已經(jīng)知道了些什么?”接著出示1分米的尺,讓學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長度,并通過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估一估、畫一畫、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等環(huán)節(jié)加深對一分米長度的印象,通過自已的操作來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知識。

二、以層層引入,導數(shù)學新知。

接受式的學習固然同樣給了學生科學概念的結(jié)論,卻沒有給學生一個探索和探險的經(jīng)歷,學生隨之失去了培養(yǎng)科學精神、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的機會。會發(fā)現(xiàn)學生把知識“拋”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對教學知識主動的建構(gòu)過程。因此,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對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進率關(guān)系,我們沒有硬性灌輸,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對教師所講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釋,重新建構(gòu)起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在比較、分析、推理之后,學生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不同單位的長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從而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在認識毫米時,教師先讓學生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問:“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關(guān)毫米的知識?”當學生說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時,教師立刻出示課件并引導問:“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讓學生來數(shù)一數(shù),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師繼續(xù)問:“那么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請學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體有哪些,加深對毫米的認識。

三、讓趣味練習,促知識鞏固。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富于挑戰(zhàn)性的,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等數(shù)學活動。可是在稍顯枯燥的練習中,如何來體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挑戰(zhàn)性,如何讓數(shù)學練習也能深深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設(shè)計了“小明的日記”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讀日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錯誤,笑聲不斷,教師就因此而提問:“你們笑什么?”學生指出各種錯處而改正,整個改錯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環(huán)節(jié)就讓數(shù)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的親切,久而久之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和積極地情感。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物體長度的活動,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ic卡、回形針、一分米長的紙卡、米尺。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1.能說說你的身高嗎?用到了哪兩個長度單位?(米和厘米)。

2.復習米和厘米的相關(guān)知識。

3.你還知道其它的長度單位嗎?(匯報)今天先來研究毫米和分米。(板書課題)。

二、認識毫米。

誰知道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給大家介紹一下。

1.在格尺上找到1毫米。

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3.說一說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4.通過數(shù)格尺上的格子體會1厘米=10毫米,介紹國際單位符號,用字母表示這個關(guān)系式。

5.先估測,再測量ic卡的長度和回形針的長度。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長度。

6.畫線段:2cm5mm30mm10cm。

三、認識分米。

1.線段長10厘米還可以說成1分米,介紹國際單位符號,用字母表示這個關(guān)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1分米:數(shù)字0-10、1-11、2-12……。

3.用手卡住1分米的彩條,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

4.四人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經(jīng)知道的關(guān)系式討論探究米和分米之間的關(guān)系。

四、綜合練習。

1.把四個長度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

2.根據(jù)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填空。

3.修改淘氣的信中用錯的長度單位。

4.比較大小和填單位(機動)。

五、總結(jié)全課。

1.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外延伸:其它長度單位。

板書設(shè)計: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cm=10mm1dm=10cm1m=100cm。

1米=10分米1m=10dm。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毫米與厘米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孩子的合作能力和傾聽能力,并在學習活動中滲透一定地數(shù)學思想和數(shù)學方法。

教學重點: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準備:一人一張光盤,一把直尺。同桌一份活動物品(2枚一分硬幣,一枚一元硬幣,2張識字卡片,一塊磁鐵,一顆象棋子),一張記錄表。

一、引入。

1、估計老師有多高?說說怎么想的?

3、測量書本的寬度,是多少厘米?

4、看來書本的寬度不是一個整厘米數(shù),要想比較準確地知道數(shù)學書的寬度,就要用到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齊讀。)。

(從估計老師的身高入手,引導孩子們回憶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有趣而自然。并通過孩子們自己測量發(fā)現(xiàn)書本的寬度不是一個整厘米數(shù),體驗到需要一個比它更小的長度單位,由此明確了學習毫米的必要性,簡單而深刻。)。

二、展開。

(一)認識毫米。

1、1毫米有多長呢?請大家觀察自己的尺子,找一找哪到哪是1毫米長呢?

2、電腦演示放大的直尺,認識1毫米的長度。

4、畫出1毫米的長度。對1毫米長的線段你有什么感受?

不用尺子畫1毫米,同桌檢驗,并馬上修正。

5、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長度、寬度或者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

(設(shè)計意圖:尊重學生原有的知識起點,讓孩子們先嘗試著自己在尺上找一找1毫米,然后引導孩子自己發(fā)現(xiàn)厘米和毫米的關(guān)系,通過找一找,點一點,數(shù)一數(shù),畫一畫,說一說一系列活動初步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感受1毫米、幾毫米的長度。

1、測量光盤的厚度,看看夠不夠1毫米?

(設(shè)計意圖:在初步建立毫米概念的基礎(chǔ)上,讓每個孩子們通過光盤用手來感受1毫米的厚度是直觀而有效的。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進一步強化了1毫米的概念。)。

2、如果老師要大家比劃出2毫米的厚度,你們打算怎么做?4毫米呢?

(設(shè)計意圖: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把2張光盤疊加就是2毫米的結(jié)論,初步感受了單位累加的數(shù)學思想,同時也讓孩子們對幾毫米的長度有了初步的體驗。)。

3、小小估測員:

a、請大家估計一下,你們覺得那樣物品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你怎么知道的?

(設(shè)計意圖:在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后,給予學生充分比較的材料,讓他們從中找出厚度最接近1毫米的物體。學生經(jīng)過討論后發(fā)現(xiàn)可以借助光盤的厚度進行比較,使他們感受到估計時需要先建立一個估的標準,同時感受比較、用已知來探求未知的重要數(shù)學方法和思想。)。

b、借助光盤我們認為1分硬幣的厚度最接近1毫米,那么其它物品的厚度分別是幾毫米呢?你們也能估計一下嗎?(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認識分米和毫米。

學生尺、米尺、課件。

一、復習舊知,揭示課題。

1、口答。

2、動手量一量,我們的數(shù)學書大約寬()厘米。

3、引入課題。

二、認識分米。

1、用手比劃一下10厘米的長度。

2、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如:筆盒的長度是20厘米,還可以怎樣說?

3、動手畫一畫1分米。

4、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分米。

5、到目前為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一下?

6、1米是多少厘米?10厘米就是幾分米?1米里有幾個10分米?

1米就是10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三、認識毫米。

1、學生用學生尺測量一下數(shù)學書的厚度有多少厘米。

2、介紹:厚度還不夠一厘米,我們就用毫米來表示。1厘米=10毫米。

3、用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

4、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厚度是一厘米。

5、在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里,毫米應排在什么位置?

四、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3、4、5、6題。

五、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教學后記:學生自學了用字母表示各個長度單位,又動手畫了各個長度。效果較好。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教科書第2~3頁的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第。

1、

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與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計算。

4、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測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法】:談話引入法、矛盾沖突法、演示操作法。

【學法】動手操作、觀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每小組的一把只有厘米刻度的硬紙尺、尺子、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引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同學們非常喜歡的人物,看看是誰來了?(出示孫悟空)。

他帶來了什么?(金箍棒)想看孫悟空表演幾招嗎?

看清楚了,變、變、變!

師:哎,你看到了什么?

師:是啊,金箍棒越變越短,最后放進耳朵里了。同學們想不想看看真的金箍棒。

(1)出示木棒一根,來估一估它有多長?(生:一米長)。

師:來現(xiàn)在讓金箍棒變短。(變成后讓學生猜有多長?20厘米)。

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在估計的時候用到了米和厘米,(板書:米和厘米)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

(2)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長,1厘米又有多長呢?比劃一下。

生:不到1厘米。

2、動手測量。

師:這是你的猜測。到底有多長啊,咱們用直尺量一量。在量之前回顧測量方法。(出示判斷題)。

(2)會了方法后同學們開始量一量吧!

你們測量的結(jié)果是……(生:7小格,不到1厘米……..)。

3、導入新課。

這根金箍棒的長度太小了都不到1厘米,看來用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厘米已經(jīng)不能精確的表示出它的長度了。要想精確的表示出小金箍棒的長度,我們需要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師:那么1毫米有多長呢?

生:1個小格。(學生臺前指指看)。

師:從哪到哪?看清楚了嗎?

生: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師:請你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吧。

師:你能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嗎?。

師:同學們,1毫米給你的感覺怎么樣啊!

生:太小了。

師: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也是1毫米呢?想一想。

2、探究毫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

師:請你畫一條5毫米的線段。

生:動手畫(同桌互相看一看有沒有什么問題?)。

師:請你再畫一條10毫米的線段。一邊畫一邊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組內(nèi)交流,班內(nèi)匯報。板書“1厘米=10毫米。

3、體驗毫米的應用。

考考你:從0刻度---2刻度長度是多少?

從0----3呢,從。

1-----3呢。

現(xiàn)在你能表示出孫悟空耳朵里的小金箍棒有多長嗎?

4、繼續(xù)觀察直尺,數(shù)一數(shù),想一想,還會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毫米的哪些知識?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組內(nèi)交流,班內(nèi)匯報。

引導得出:1厘米=10毫米。

5、感受毫米。

a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學生用手勢表示1毫米。

學生用手勢分別表示1毫米、1厘米的長度。

b.舉例。

在我們的身邊或周圍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找一找說一說。

6、通過剛才的研究,你想對1毫米說些什么?有什么樣的感覺?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出示各種物體的長度,學生認一認。

2、先估一估盒子的長、寬、高,再量一量。

3、測量。

四、課堂總結(jié)。

師:今天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哪些收獲?篇二:毫米的認識微課教學設(shè)計郭紅星。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1~22頁例。

1、做一做以及第24頁練習五。

1、5。

教材分析:《毫米的認識》在《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圖形與幾何這一知識塊,課標中提到要求在實踐活動中,知道毫米,能估測一些物體的長度,并進行測量。教材從測量身邊的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導入,引出毫米。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估計、測量等活動明確毫米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必要性,知道毫米與厘米的關(guān)系,會用毫米測量,會舉例身邊用毫米作單位的例子,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對毫米的長度觀念。做一做分兩個層次進行技能訓練。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前已經(jīng)學習了“厘米”和“米”,對為什么要有長度單位及計量單位是一種標準比較物有了一定的感知,同時測量物體長度也有了一定的基礎(chǔ)。“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新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一課時。從生活經(jīng)驗上說,學生在運用學生尺以及生活中都有接觸到毫米。通過學習毫米的認識,能夠使學生對長度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為第二課時學習分米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因此,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不僅是以后繼續(xù)學習長度單位的基礎(chǔ),也為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對于厘米的學習過久,可能會導致現(xiàn)實經(jīng)驗與知識經(jīng)驗的脫節(jié),對于用厘米的知識來估計、測量會出現(xiàn)陌生感。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測量、討論等活動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2.經(jīng)歷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活動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為單位進行測量,知道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借助具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重難點:

建立1毫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身份證、校訊通、學生尺、1分硬幣、1元硬幣、1角硬幣、身份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過測量,你還能想到測量的單位嗎?1厘米、10厘米有多長?身高1米多等。

(設(shè)計意圖: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貞浂昙墝W習過的長度單位,喚醒學生的舊知,為下面如何估計數(shù)學書的長、寬、高打下基礎(chǔ))。

二、探究新知。

(一)毫米的產(chǎn)生。

1.估一估數(shù)學書的長、寬、高。(預設(shè):若學生估的很離譜,讓學生說說估的方法)。

(學生估,教師板書)。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學生在二年級對長度單位厘米和米有了系統(tǒng)的學習,對長度單位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了解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理解1厘米=10毫米,感受1毫米的厚度對于學生來說難度不大。

二、學習目標。

(一)會用毫米做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厘米、毫米單位之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三)通過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解訣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與厘米間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激趣。

2.估一估。

估計數(shù)學書的長大約是()厘米,寬大約是()厘米,厚大約是()厘米,

3.量一量。

數(shù)學書的長是(),寬是(),f是()。

(二)學海探秘。

1.匯報課前小研究。

你知道了有關(guān)毫米的哪些知識?教師出示有關(guān)毫米的知識。

2.認識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1)你能在尺子上找到毫米嗎?找到后指給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來找毫米。(放大尺子)。

(3)小結(jié):尺上1厘米中間還有許多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3.認識1厘米=10毫米。

(1)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shù)一數(shù)。(出示視頻)。

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4.測量。

(1書本第22頁做一做。

(2)測量每條線段長度(以毫米為單位):

(三)鞏固新知。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橡皮擦長。

(2)教室的長約10()。

(3)玻璃厚約5()。

(4)玲玲的身高為125()。

2.我會算。

8厘米=()毫米40毫米=()厘米。

10厘米=毫米3厘米4毫米=()毫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0230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