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熱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1 05:18:19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熱門18篇)
時間:2023-12-01 05:18:19     小編:琉璃

教案的編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需求,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認知水平,設計適合他們的學習活動。參考一下這些教案范文,可以讓你對如何編寫教案有更清晰的思路和認識。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一

1、通過觀察了解各種車的車輪及其特征。

2、愿意表達自己的推測和猜想。

1、ppt課件《車子的秘密》。

2、幼兒用書《車子的秘密》。

1、請幼兒談論自己知道的各種車的車輪。

(1)車輪是什么樣子的?

(2)自行車有幾個車輪?小轎車呢?

(3)車輪是干什么用的?

2、出示ppt課件,請幼兒觀察并講述圖片上的各種車輪的樣子、數量及功能。

(1)三輪車有幾個輪子?

(2)挖掘機的這個東西是輪子嗎?

(3)自行車的`輪子和翻斗車的輪子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4)為什么這輛貨車需要這么多輪子呢?

3、給幼兒發(fā)放幼兒用書,請幼兒講座是否都有車輪。

(1)所有的車都有車輪嗎?

(2)哪些車沒有車輪?

1、在幼兒猜測和討論不同車的車輪的功能時,鼓勵幼兒展開想象,教師不要急于公布答案。

2、活動結束后,可以根據本班情況布置汽車主題墻。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二

1、探索并感知沙子有粗有細,顆粒狀、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體驗玩沙的快樂,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1、幼兒人手一套玩沙工具(鏟、籮筐、小桶)、攪拌棒、水、玻璃杯等物品。

2、用來自制沙球的礦泉水瓶每人一個。

1、活動重點:發(fā)現沙子有粗有細、顆粒狀、松散、不溶于水的基本特性。

2、活動難點:能在認知沙子特性的基礎上,了解沙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指導要點: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各種感官,通過多次的嘗試探索活動,不僅感知了沙的特性,并且初步了解沙與人類的關系。

1、玩沙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來玩沙。玩時,要把袖子卷起來,不要用手揉眼睛。

2、初步感知沙的主要特征。

小結:沙子有粗有細,人們稱它們?yōu)榧毶郴虼旨啞P∨笥淹嫔硶r要注意不揚沙,保護自己和小朋友的眼睛,鼻子等器官。

小結:沙是一粒一粒的。

(3) 讓幼兒感知沙是松散的。 提問:我們用沙來團“湯圓”,可以團成嗎?試一試。 提問:為什么橡皮泥可以團成湯圓,而沙子團不成湯圓呢?(小朋友有用橡皮泥團過“湯圓”的經驗,教師要遷引幼兒已有經驗進行對比。)

小結:沙是松散的。

小結:還能看見沙子,沙是不溶于水的。

3、總結沙的特性。 我們和沙子玩了游戲,知道了沙子是一粒一粒的、松散的;沙有粗有細,不溶解水。

4、初步了解沙的用途。 提問:沙有什么用處?

小結:沙子有很多用途,可以鋪操場供小朋友們游戲;沙和水泥攪拌后可建高樓;小朋友們喜歡吃的栗子也是用沙子炒出來的。

5、自制樂器―沙球,進一步擴大對沙的功能認識。請幼兒每人拿一只空礦泉水瓶在教師指導下裝進少量的沙,搖動已裝沙的瓶子為歌曲”大公雞”伴奏,結束活動。

評價要素

1、是否了解沙子的主要特性。

2、是否主動參與體驗玩沙的快樂,并和同伴合作玩沙、交流感受。

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沙,因此在本次的活動里,孩子的興趣是非常高的,但是要怎么在玩當中有目的的去引導孩子去觀察和感受沙的特性,就是這本節(jié)活動的重點。

優(yōu)點: 玩沙的工具還是比較充足的,并且,種類多樣,可以讓孩子用各種工具,用不同的方式去感知沙子的特性,感受到沙子的神奇之處。

不足: 孩子天性就是愛玩沙,但是,在玩之余,還是缺少了些有目的的引導,回到班上沒有及時的做總結,這樣就達不到一個提升,這也是我下次活動必須要注意到的地方!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三

2、通過游戲,復習已學過的顏色:紅、黃、綠,嘗試認識紫、金黃色。

1、實物:蘋果、香蕉、香梨、葡萄、桔子各一小袋,裝于口袋。

2、紅、黃、綠、紫、金黃色寶寶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

一、歡迎圣誕老公公。

1、教師:小朋友看誰來啦?

2、與圣誕老公公互相問好。

二、復習紅、黃、綠,學習紫、金黃色。

1、圣誕老公公派發(fā)禮物。

引導幼兒復習已學習的顏色;紅、黃、綠。

2、圣誕老公公再次送禮物,引導幼兒認識紫色、金黃色。

三、游戲:顏色寶寶找朋友。

1、介紹游戲玩法:

(1)帶上頭飾。

(2)找找與自己顏色一樣的朋友。

(3)一起說:我們是xx色寶寶,我們是好朋友。

2、幼兒游戲,師重點指導紫色、金黃色寶寶的對話。

四、結束。

1、送顏色寶寶回家。

2、與圣誕老公公道別。

12。

礁三:顏色寶寶找朋友。

1、認識紅、黃、藍三色。

2、在游戲的情境中辨別顏色,連接線。

3、感受不同的色彩,喜歡顏色,以及培養(yǎng)幼兒繪畫習慣。

水粉顏料;白色卡紙;調色盤;毛筆;紅、黃、藍三色油畫棒;紅、黃、藍即時貼;《找朋友》音樂;“跳舞音樂”。

(一)音樂游戲《找朋友》引出課題。

1、上課之前,在幼兒的衣服上貼好一種顏色的即時貼(即時貼的形狀可隨意)。

2、師:小朋友的衣服上都貼有漂亮的顏色,現在我們隨著音樂一起找一找和你顏色相同的寶寶做游戲吧。(播放《找朋友》的`音樂)導入主題。

(二)點畫過程。

1、師:剛才我們聽著音樂都找到了和自己顏色相同的好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在紙上和顏色寶寶做游戲吧。

2、教師出示白色卡紙、毛筆和紅黃藍顏料,并一一介紹材料的用途,以及講清楚拿毛筆的正確姿勢。

3、

教師示范,手里拿著一支毛筆,任選一種顏色,聽著音樂,用毛筆與顏料一起“跳舞”(沾顏料),當音樂停的時候,毛筆要到事前準備的白色卡紙上”休息”(落筆),音樂再次響起,繼續(xù)和顏色寶寶跳舞,一次循環(huán)。

4、幼兒操作。師:我們聽著音樂拿起毛筆和顏色寶寶一起游戲吧。

5、教師提醒幼兒,從那里拿的放回哪里去,培養(yǎng)幼兒繪畫習慣。

(三)顏色寶寶“手拉手”進行連線。

顏色寶寶要休息一下,我們來他們找找朋友吧,用的線讓寶寶手拉手,我們開始吧!(教師提醒幼兒衛(wèi)生)。

12。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四

1、認識蝸牛,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

2、萌發(fā)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1、圖片-蝸牛

2、放大鏡等

一、認識蝸牛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

(1)蝸牛的身體是什么樣的?

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蝸牛的背上有殼,像小房子,它的殼是一圈一圈的。

(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

讓幼兒知道,蝸牛的頭上有兩根細細的腳,叫觸角。

(3)蝸牛的眼睛長在哪里呢?

告訴幼兒蝸牛的眼睛就長在觸角上。

(4)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

教師:蝸牛到底有沒有腳,讓我們一起去找找,仔細地看一下。

通過觀察,幼兒發(fā)現蝸牛真的有腳,而且是一只腳,就像鞋底一樣。

1、蝸牛爬行。你們知道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什么?

教師:你們看,小蝸牛在爬的時候身體在蠕動,它的腹部就會分泌出這種白色的沾液,

看上去就像白線一樣。

原來蝸牛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它分泌這種白色的沾液,是為了讓身體更潤滑,

這樣在爬行的時候就不會擦傷皮膚了,而且前進的更快。

2、交流蝸牛的生活習性(1)在什么季節(jié)我們可以看到蝸牛?

(2)最近你看到過蝸牛嗎?為什么?

交流后讓幼兒知道,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五

1、初步了解生活中物體之間一一對應的關系。

2、滲透學習排列、大小、尋找等操作或游戲來感受對應關系,增強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樂趣。

3、幼兒能樂意參與集體游戲活動,

1、幼兒自帶高低不同的瓶子和長短不同的吸管若干,帶有不同顏色瓶蓋的瓶子若干。

2、幼兒學具:青蛙吃害蟲。每人5只大小不同的青蛙和5條不同的害蟲。

3、動物圖片和相應家的圖片若干及頭飾。

1、熱身

肩碰肩、腳碰腳”的游戲。幼兒熟悉后,可三人或四人碰。

2、集體活動

(1)師生共同探索物體之間的對應關系。

(2)了解大、小對應關系

教師出示教具“青蛙吃害蟲”,示范將青蛙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再將害蟲一一對應擺放在青蛙的下方,引導幼兒觀察。

(3)幼兒操作學具

幼兒自主操作學具“青蛙吃害蟲”,感知大小之間的對應關系。

3、分組活動

(1)分吸管

教師放置5個不同的飲料瓶和5根不同長短的吸管于桌面,請幼兒給瓶子找出長短不一樣的吸管對應放置。

(2)蓋瓶蓋

讓幼兒將帶有不同顏色的無蓋瓶子蓋上相應的蓋。

4、游戲活動

小動物找家(游戲)

請6小朋友帶上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出去旅游了,回來時卻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根據圖片找到自己相應的家。

(1)教師趁幼兒旅游的時間在地上放置小動物的家的圖片,等小動物旅游回來找到自己的家住下。

(2)第二次游戲,體驗小動物的家可以住多個好朋友,而且一定是自己相對應的家。

5、活動結束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六

1幼兒通過實驗活動了解,當水與其他物質混合時,有些物質能溶解,有些物質不能溶解,并了解溶解的含義。

2培養(yǎng)幼兒地探索精神及細致地觀察力,激發(fā)幼兒對科學實驗活動的興趣。

1引出活動主題,激發(fā)幼兒實驗興趣。

2觀察每組桌面的操作材料,啟發(fā)幼兒用連貫的語言來說實驗材料。

3通過實驗使幼兒了解溶解的含義,實驗目的和要求。

分別把鹽仿佛清水和熱水中,讓幼兒仔細觀察其中的細微變化。

4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教師巡視觀察每組幼兒的情況,發(fā)現問題引導幼兒。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七

目標:

1、探索、發(fā)現汽車的基本結構。

2、進一步感受輪子滾動的特性。

3、加強對幼兒動手技能的培養(yǎng)。

準備:

各種紙盒、各色卡紙、雙面膠、飲料瓶蓋,海綿圈等。

過程:

1、出示小汽車,引起幼兒制作興趣。

2、請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老師出示的玩具汽車是用那些材料制作的?是怎樣制作成的?

3、出示已收集來的各種盒子、彩色卡紙等多種材料,供幼兒操作時使用。

4、幼兒到操作桌旁,自由選材制作小汽車。

5、教師將自己制作的小汽車展示在幼兒操作桌中間供幼兒參照。

6、幼兒邊觀看教師的作品邊自己動手操作,制作小汽車。

7、教師在旁觀察、指導,幫幼兒制作玩具汽車。

8、展示幼兒作品,并做簡單講評。

9、引導幼兒將作品放到展示柜,并回操作區(qū)整理。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八

1、使幼兒知道青蛙媽媽的孩子是小蝌蚪5261。

2、學習用4102團點、勾線的方法畫1653出小蝌蚪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掛圖。

2、作業(yè)紙,棉簽、顏料。

3、青蛙、蝌蚪、金魚、大白鵝、烏龜、鴨子等頭飾若干。 本回答被網友采納 小班科學彩虹顏色教案。

1、幼兒教育要有活動目標,提前設置活動目標,為教育活動提供一個方向。

2、幼兒教育要有活動準備,方便幼兒教育目標的進行。

3、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幼兒自由活動,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但同時也要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安全。

4、提供多種材料,幫助幼兒自己動手操作。

5、活動過程結束后,讓兒童做游戲增加對課程的理解。

6、課后討論并做延伸活動。其實小孩讀小班是非常有必要的的事情,把小孩放到幼兒園里,小孩可以學會很多東西,會更好與同學們學會相處,學會交朋友。并且現在的`幼兒園教師素質是非常高的,寶寶在幼兒園里有老師的教誨,會變得更有禮貌,更講文明。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九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運用各種感官,通過主動、親歷的動手動腦的活動,對周圍事物、現象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fā)現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究過程。糖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是非常喜歡的,而這次的"做中學"實驗是在一次偶然的幼兒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將糖掉進了水里,老師抓住了此次教育契機,不僅引發(fā)了幼兒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糖的變化,消失的快慢,激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次活動屬于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速度的快慢"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于觀察溶解現象的發(fā)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么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尋求解釋,對于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yǎng)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1、通過操作發(fā)現糖在水里會慢慢變小慢慢消失,水會變甜;

2、愿意探索發(fā)現不同形狀的糖果在水里消失速度的快慢,并愿意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3、能主動參與活動,對探索性活動感興趣。

綿糖、白砂糖、方糖大量、人手一只透明杯子、筷子人手一支。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溫開水大量。

一、探索性話題引起幼兒討論。

提問:

(1)小朋友,你們吃過糖嗎?喜歡吃嗎?

(2)請你說說糖在嘴巴里會怎樣?(變甜、變小等)。

(3)請你猜一猜,把糖放在水里會怎樣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邊的幼兒展開小討論。

二、做試驗證實幼兒的推測。

杯子里,注入適量的開水,引導幼兒觀察。(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用筷子加以攪拌增加綿糖溶化的速度)。

提問:

(1)看一看,綿糖發(fā)生什么變化了?(沒有了)。

(2)猜一猜,綿糖到哪里去了呢?

(3)剛剛還是沒有味道的白開水現在會變成什么味道了呢?

幼兒猜測回答后請個別幼兒上前品嘗糖水,并把自己品嘗的結果告訴大家。

老師小結:糖在水里會消失,慢慢的沒有了,水會變甜。

三、集體操作,第一次試驗,并觀察綿糖在水里的變化。

幼兒人手一份綿糖一杯溫開水操作觀察,并且嘗一嘗。提醒幼兒注意不把水潑掉,提醒幼兒有耐心。

第一次試驗完成,引導幼兒進入下一個試驗環(huán)節(jié)。教師分別拿出白砂糖和方糖,幼兒觀察。

提問:

(1)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糖有什么區(qū)別???(一粒一粒的、一塊一塊的等)。

(2)請你猜一猜這兩種糖放在相同溫度的白開水里會怎樣?(變甜、變小、不會消失等)。

(3)猜一猜這兩種糖放在水里有什么不一樣的變化?(方糖變小了等)。

幼兒分兩組集體操作,第二次試驗,并觀察兩種糖在水里的變化幼兒人手一份操作觀察并嘗一嘗。

四、實驗結束,分享試驗結果。

教師提問:

(1)這兩種糖發(fā)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白砂糖變少了、方糖裂開了等)。

(2)在一樣溫度的白開水里為什么綿糖消失的很快,而這兩種糖消失的這么慢呢?

請幼兒大膽回答,教師總結。原來不一樣形狀的糖在相同溫度的水里消失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快有的慢。

結束活動。

五、師小節(jié),今天我們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在水里水會變甜,不同的糖放在水里消失的速度也不同的,有的快有的慢。請你們回家以后再試試其他形狀的糖在水里消失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啊。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

1、認識生活中尖尖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知道尖尖的物體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危險,生活中會避開尖尖物品。

3、愿意接受成人的安全提示,盡量讓自己不受傷害。

1、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尋找生活中尖尖的物體,并用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

2、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尖頭剪刀、大頭針、牙簽、竹簽、樹枝等每桌一份。

3、紅色即時貼貼小圓點若干。

一、請幼兒看一看、再輕輕摸一摸桌上的物品,初步感知尖尖的物品。

提問:桌子都有什么?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二、組織幼兒與同伴分享

交流收集到得各種尖尖物體的照片,認識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尖尖的物體。

都屬于尖尖的物體。

三、引導幼兒觀看圖片,了解尖尖物體存在的危害。

1、提問:它們誰做的對?為什么?怎樣才能不受尖尖物品的傷害?

會使眼睛失明。所以

仙豆教育

當看到別人拿著尖尖的東西時要盡量遠離,不要讓自己收到傷害。

四、玩游戲"找尖尖",讓幼兒找出教室里尖尖的物品。

1、出示即時貼,請幼兒找出教室內尖尖的物品并貼上標志。

2、請幼兒說出:"我找到的尖尖是……"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

生活中還會有哪些危險?怎樣避開這些危險?

小結:除了尖尖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動外,還不能亂動電源、電器和熱、燙的物體等。

小朋友年齡小,生活中還有很多危險是我們想不到的,但只要小朋友記住爸爸、媽媽、老師

給我們的安全提示并盡量照做,就會避開很多危險!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一

顏色在小班的美術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涂色時有的小朋友不能夠很好的分辨紅黃藍,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的認識三原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設計了《魔術變變變》的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大膽創(chuàng)造。

1.愿意參與活動,通過活動初步感知顏色的變化。

2.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后會變出顏色。

3.通過對比、觀察感知兩種顏色混合能變出新顏色。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顏料被水溶解會變色。

知道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會變出新顏色。

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3個、瓶蓋6個,在瓶蓋里面分別涂有紅黃藍顏料、紅黃藍顏色標記圖示。

一、導入部分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瞧,是什么呀?瓶子里有什么?水有顏色嗎?輕輕搖一搖水會動。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沒有顏色,還會流動。

師:水寶寶可好玩了。它不但會動,它還想和我們玩變魔術的游戲,你們想玩嗎?

二、基本部分

師:老師準備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們的小椅子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在玩的時候我們要一起念一句好聽的話:"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聽到這句話才會變色。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自由搖動,使其變色。(提醒幼兒觀察自己的水寶寶是不是透明的)(教師可以用動作提醒幼兒先橫著搖動瓶身,瓶寶寶喜歡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師:你發(fā)現你的水寶寶都變了嗎?變出了什么顏色?(幼兒自由回答)師:哇,水寶寶太厲害了,有的變成了紅色,有的變成了藍色,有的變成了黃色。

師:小朋友們,水寶寶玩累了!我們把瓶子放在地上,讓水寶寶休息一會吧!

2.水寶寶變色的秘密

師:你們的水寶寶怎么都變顏色了?肯定有秘密,我們快來找找。(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教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這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同時打開瓶蓋讓幼兒說:你發(fā)現了什么秘密?)原來蓋子里的顏料掉進水里水寶寶就變色了,而蓋子里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

3.顏色對應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知道了水寶寶變色的秘密了,現在我們的魔術要升級了。玩魔術之前我們要先把不同顏色的水寶寶送回它們自己的家。藍色的的水寶寶住藍色的家,紅色水寶寶住紅色的家,黃色水寶寶住黃色的家里。(教師將紅黃藍顏色標記貼在桌上引導幼兒顏色對應)師:小朋友們,現在把你的水寶寶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后你也找個小椅子挨著你的水寶寶坐好,我們馬上又要和水寶寶玩變魔術了。

4.師:老師手里原有一瓶黃顏色的水,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怎么樣呢?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跡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

5.引導幼兒觀察瓶子的顏色,再取不同顏色的蓋子,換上。幼兒換好瓶蓋后,搖晃瓶子。(提醒幼兒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師:現在你們拿著自己的水寶寶,要先把瓶蓋慢慢地擰下來,放在空盒子里。再選一個和你的水寶寶顏色不一樣的瓶蓋顏料,緊緊地擰在瓶子上。

(幼兒交換瓶蓋,分組操作,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三、結束部分

1.寶貝們,你們的魔術都變好了嗎?變好了就拿著你的水寶寶到老師身邊來給老師看看你的水寶寶吧!(將幼兒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師: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你的水原來是什么顏色,后來又拿了什么顏色,最后變出了什么顏色?(請個別幼兒講述)

2.教師小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秘密帶到區(qū)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二

1.正確感知4以內物體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能說出總數,能按同一數量歸類,匹配相應數量的同類事物。

1.故事掛圖、食物圖片、點卡、棒棒糖卡片。

2.玩具、杯子、橡皮、鉛筆、鈴鼓各4個。

1.導入活動。

(1)(出示故事掛圖)教師講故事:今天是樂樂的生日,媽媽給樂樂買了很多好吃的。有1個西瓜、兩個蘋果、3個桔子、4個棒棒糖,樂樂高興極了。

(2)教師提問:媽媽為樂樂買了什么?幾個西瓜?幾個蘋果?幾個桔子?幾個棒棒糖?

2.復習1――3的數量,并與相應數量的點卡進行配對。

(1)出示1――3的食物卡片,引導幼兒辨別并能手口一致的點數數量。

(2)出示1――3的點卡,引導幼兒點數。

(3)出示食物圖片,引導幼兒將1---3的點卡與1――3的食物圖片進行配對。

3.認識“4”的數量,,并與相同數量的點卡進行配對。

(1)教師引導幼兒點數棒棒糖的數量:“請小朋友數一數媽媽給樂樂買了幾塊棒棒糖?” 引導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棒棒糖的數量。

(2)分別出示玩具、杯子、橡皮、鉛筆,引導幼兒點數并說出它們的數量都是4。

4.游戲《找點卡》。

教師拍鈴鼓,請幼兒仔細聽。教師拍幾下鈴鼓,就請幼兒舉起幾的點卡。

1.請幼兒數一數桌子、椅子各有幾條腿。

2.請幼兒說一說那些小動物有4條腿。

小班孩子年齡較小,控制能力還很差。在本節(jié)活動中,我首先用故事來引起孩子活動的興趣,然后通過看看、說說、做做等,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正確感知并手口一致的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讓孩子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活動,發(fā)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三

1.運用多種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軟硬、形狀、顏色、味道),初步建立護牙意識,體驗認識糖的樂趣。

2.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并愿意與教師、同伴交流分享。

各種糖果。糖果王國頭飾一個教學過程:

一、進入糖果王國。

1、進入糖果王國。

老師:“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國的國王。糖果王國里有許多糖寶寶,你們想不想和他們做朋友呀?”

2、找糖果。

老師:“那請每個小朋友在籮筐里找一個糖寶寶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體驗認識糖的樂趣。

1、幼兒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與同伴交流。

老師:“你們都找到了糖寶寶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再跟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自己的糖寶寶朋友是怎么樣的?!?/p>

2、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質地。

老師:“請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訴老師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寶寶是怎么樣的?

(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裝。

老師:“你的糖寶寶穿了件什么樣的衣服?

(3)剝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顏色。

(4)聞糖果,感知糖果的氣味。

(5)嘗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

老師:“那把糖寶寶輕輕地送到你們的嘴巴里面,咦?這又是什么味道?。?/p>

3、小結。

老師:“今天,我們在糖果王國認識了許多糖寶寶,每個糖寶寶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寶寶有的很軟,有的很硬。糖寶寶的顏色、形狀也不同,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綠色等。聞一聞還有不同的氣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許多種味道。

三、體驗吃糖的益處和害處,初步建立護牙意識老師:“糖好不好吃?。繌堥_嘴巴讓我聞聞,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們的牙齒里面去了,牙齒里面藏著糖會怎么樣???那我們吃完糖以后應該怎么樣???所以,我們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四

1、通過玩水,發(fā)現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發(fā)展幼兒對操作的興趣。

盛水的大盆3—4個,內裝有半盆水;每人一個塑料筐,內有多種材料(小積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鐵夾子。木夾子等)

1、介紹各種材料,引起幼兒的操作興趣。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并引導幼兒邊玩邊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1)組織幼兒談話,問幼兒玩水時發(fā)現了什么。

(2)根據幼兒的發(fā)現,教師請幼兒再玩一次,看是否是這樣?(不同的材料有的會浮起來,有的會沉下去。)建議: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五

1.通過活動,讓幼兒認識多種水果,了解水果的生長處。

2.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2.會唱歌曲《蘋果》。

3.會玩高人,矮人的游戲。

4.音樂磁帶:《蘋果》,《我是小司機》。

5.課件:《哪些水果長在樹上》。

一.導入活動。

師出示一個袋子。

二.通過摸摸猜猜,認識各種水果。

(1)幼兒操作,找出各種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師:你們喜歡吃水果嗎?為什么?

幼兒自由講述。

師:每一種水果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多吃水果的小朋友會長的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健康。

(2)律動:《蘋果》。

師:今天,水果寶寶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唱歌跳舞,聽!

音樂:《蘋果》。

師幼做律動:《蘋果》。

(3)看看說說,了解水果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要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里呀?

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出示課件。

(4)送水果回家。

師放錄音。

幼兒自由選擇水果后與老師一起做開車動作。

師:瞧,我們來到了一個美麗的地方。

出示背景圖(樹,地)。

師:這里有什么?那老師的水果寶寶哪個住這里的?還有一個住哪里呀?

師示范送水果。

幼兒操作,送水果回家。

(5)評價分析。

師:你們覺得有沒有哪個水果走錯了家?

幼兒觀察后講述。

教師指導,幫助幼兒找到水果的家(重點認識菠蘿的家)。

三.通過游戲,幼兒進一步了解水果的生長地。

師:水果寶寶回到家了,他們真高興,要和我們來做高人和矮人的游戲。

游戲:高人,矮人。

方法:教師出示各種水果,幼兒做相應的動作。

要求:長在樹上的水果就做高人,踮起腳尖,舉起雙手。

長在地上的水果就做矮人,低頭蹲下,團緊全身。

師出示不同的水果,幼兒游戲。

師:你們玩得開心嗎?我們跟著水果寶寶到外面去玩吧!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六

1.認識大蒜的形狀、構造。

2.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大蒜若干,廢舊杯子、小杯子若干。

一、認識大蒜。

出示大蒜,認識大蒜的外形。

你認識它嗎?

大蒜是扁扁的球形的,中間有一個尖尖的小柱子,摸起來還有一個一個的小槽,這樣的大蒜我們叫它大蒜頭。

大蒜頭把“衣服”脫掉,它會變成什么樣?

二、認識蒜瓣。

1.分解大蒜頭成為蒜瓣。

大蒜頭有好幾個小寶寶,我們把小寶寶請出來。

用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了解分解的方法。(弟兄五六個,圍著圓柱坐,大家一分手,衣服都扯破。)。

2.認識把蒜瓣剝皮。

蒜寶寶也有“衣服”,我們給蒜寶寶脫“衣服”。

邊剝邊用兒歌告訴幼兒剝的方法。

3.觀察蒜瓣。

近距離觀察、觸摸。

三、操作。

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1.示范把蒜瓣按到土里種大蒜。

大蒜寶寶的小腳朝下,尖尖的頭朝上,小手按一下,按到土里去。

2.用“按”的方法種大蒜。

幼兒試一試把大蒜寶寶送到新家里去吧。

給幼兒提供事先準備好的蒜瓣、裝好土的紙杯,并且指導幼兒親手種植大蒜,最后給大蒜澆一點水。

四、交流。

讓幼兒再次觀察大蒜頭、蒜瓣,可以摸一摸、聞一聞,互相觀察自己種的大蒜,提高幼兒的感官經驗。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和大蒜寶寶交朋友。

五、擴展。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種大蒜。

在活動過程中,從認識大蒜頭、認識蒜瓣到用幼兒能力范圍內的“按”的方法種大蒜,始終讓幼兒以高漲的熱情參與活動,進行探究與操作,并且能用簡單但清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看法。小班幼兒喜歡模仿、喜歡和老師互動,因此,引導幼兒模仿老師用“按”的方法種植自己的大蒜,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認知經驗,同時也增長了幼兒的種植能力,提高了手指的靈活性。給幼兒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讓幼兒調動多感官參與活動,在自己種大蒜的真實體驗中,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也真正地做到了讓幼兒在做中學、在玩中學。

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對于有困難的幼兒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等。

小百科:大蒜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面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皮,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于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七

1.關注秋天樹葉的變化,認識秋天常見樹葉的名稱及特征。

2.通過簡單觀察、比較區(qū)分不同樹葉。

3.樂意參與大自然生活。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1.經驗準備:

(1)幼兒關注過秋天樹葉的變化,認識幾種常見的樹葉名稱。

(2)幼兒觀察過秋天樹葉掉落、變黃等自然現象。

2.物質準備:

(1)ppt課件

(2)不同樹葉若干

關注秋天樹葉的變化,認識秋天常見樹葉的名稱及特征。

能將樹葉與樹一一對應。

1.師幼共同觀看ppt圖片故事小兔子幫助小楓樹葉找媽媽引人課題。

師:秋天來了,風兒一吹,小樹葉們紛紛掉落下來,小樹楓葉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起幫它找媽媽吧。

2.認識大樹及他們的孩子們。

(1)出示柳樹圖片幼兒觀察并自由發(fā)言;

(2)出示楊樹圖片幼兒觀察;

(3)分別出示松樹、楓樹等圖片幼兒觀察,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請幼兒猜測他們分別是什么樹葉,他們的媽媽是誰。

3.驗證猜想—認識樹葉的外形特點。

出示樹葉,觀察其外形。

師:我們來看一看這些樹葉,它是什么樹的樹葉?是什么顏位的?它長得像什么?師:請你幫幫它找到媽媽,猜一猜它是誰,再將樹葉和樹連一連哦!

活動延伸

手工活動:請你為小動物們穿花衣。

教師指導幼兒為圖片中的小動物們穿上漂亮的衣服,選擇自己喜歡的樹葉為小動物穿花衣。

小班科學浮與沉教案篇十八

冬天來臨,幼兒會自然地感受到氣候的變冷,發(fā)現人們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變化。從對冬季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切入,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冬爺爺來了》。

本活動是以冬天的環(huán)境和冬天的人為核心加以組織的,主要包括冬天的氣候、冬天的植物、冬天人們的活動及衣著等方面的內容,主要采用看ppt、討論、探索、談話等活動形式。及時捕捉冬天各種典型的季節(jié)特征,如下雪、結冰等,組織幼兒加以觀察、開展科學教育活動;選取的內容和幼兒生活密切聯系,活動中以幼兒為中心,為幼兒探索創(chuàng)造條件。

在本活動中,幼兒能充滿樂趣地、勇敢地面對環(huán)境,自覺地、主動地認識周圍的變化,他們的認識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發(fā)展,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也隨之形成。讓孩子們可以開心地、勇敢地對冬爺爺說:“天冷、我不怕!”

1、感知冬季天氣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自然界的變化。

2、鼓勵幼兒冬天不怕冷。

課件、冰塊、音樂cd。

一、談話。

看,冬爺爺來了,我們會感到怎么樣???冬爺爺不僅會讓我們感覺冷,而且會讓我們身邊很多的東西發(fā)生改變呢!你看!

二、邊看課件邊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一)雪景圖: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什么?(下雪了)。

1、我們一起來學學小雪花飄。(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做雪花飄的動作)。

2、雪花飄到哪里了?(大樹,大地,屋頂)。

雪花飄到大樹上,大樹變得怎么樣了?

大地上蓋滿了厚厚的雪,大地會感到冷嗎?(厚厚的大雪就像一條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身上,大地一點兒也不感覺到冷。)。

雪花又飄到哪里了?

雪花還會飄到哪里呢?

(二)冰景圖:看,冬爺爺還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你想摸一摸嗎?(幼兒感知冰的涼、滑的特性)。

看看,哪些地方都結冰了?

我們可以在結冰的河上玩嗎?(讓幼兒感知冰易碎的特性)。

汽車還能在結冰的路上開嗎?為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簡單小結)。

想一想,你還在哪里見過冰?

(三)大樹圖:冬天到了,大樹媽媽身上少了什么?

樹葉寶寶為什么要離開樹媽媽?(小樹葉可愛自己的媽媽了,但到了冬天,大樹媽媽身體里的營養(yǎng)不多了,不好再供養(yǎng)樹葉寶寶了,小樹葉只能離開媽媽,讓媽媽安全的過冬,等到春天來了,他們又會回到媽媽的身邊。)。

(四)小草圖:冬天來了,我們仔細看看,小草變成什么樣了?小草枯萎。

(五)人們的變化:冬天來了,我們小朋友有什么變化呢?

引導幼兒觀察孩子的穿著打扮。

三、討論:

1、你們喜歡冬天嗎?為什么?請幼兒簡單說說理由。

2、在冬天,我們怎樣讓自己不怕冷?

3、請幼兒隨著音樂一起動一動。

冬天是令人難忘的,更是值得去體驗的。我通過帶領孩子們觀察、體驗、探索和嘗試,一方面讓他們了解冬天的特征,人們在冬天的生活以及植物在冬天的變化;另一方面,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天天堅持育鍛煉,天天早睡早起),學會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等?;仡櫿麄€活動,我有以下一些體會:

一、在選擇教材、運用教材時,一定要根據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的發(fā)展水平以及孩子的興趣點來選取、整合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同時,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喜好、欲望和愿望傾向,以各種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的內容,才能逐步使孩子的運動興趣向高層次、長久性和穩(wěn)定性發(fā)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氣候的變冷,發(fā)現了人們的生活起居、穿戴打扮有了變化,會因為冰的出現而欣喜不已。

從對冬季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活動中,幼兒充滿樂趣地、勇敢地面對環(huán)境,自覺地、主動地認識周圍的變化,孩子們的認知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得到發(fā)展,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也隨之形成.

二、在和孩子一起進行活動時,能體驗到與孩子共同學習,分享成果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能逐漸發(fā)現自身的差距,及時補充有關主題的一些知識和其他專業(yè)知識,在活動前查閱了一些科學資料,讓我也了解了許多知識。

三、活動中有時提出的問題還比較封閉,在回應時也只留下了自己認為較正確的部分。從這方面可以看出我們的思想中還潛在著控制活動的意識。在我們以后的活動中,應該尊重幼兒活動過程的真實性和原始性,還要增強及時進行資料整理的意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8314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