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它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方法等內容。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教案的內容應該貼近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其次,教案的結構應該合理,包括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資源的選擇等。此外,教案應該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教案范文中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值得教師們借鑒和應用。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一
(自設話題)。
湖南常德市桃源縣漳江小學龍韋宏。
設計思路。
“家”是一只載滿親情的小船,“家”是一個泊滿幸福的港灣,孩子們每天都感受著“家”的幸福,因此,本次口語交際著眼于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注意喚起學生對家人、對家庭的愛,巧妙地創(chuàng)設“欣賞全家?!薄盎貞涢_心事”“表演情景劇”等交際情境,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把單純的口語和交際行為結合起來,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口語交際中去,以提高學生聽說應對的能力,促進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并懂得與人交往的禮貌。
教學目標。
1.能用一兩句話介紹自己的家。在互問互答、互說互評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2.學說普通話,說話時態(tài)度大方,能恰當使用禮貌語言。
3.感受家庭的幸福、溫暖,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家人。
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張自己家的“全家福”。
2.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激情——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
1.課件出示動畫畫面:小鳥在枝頭歡叫,小魚在水里暢游,蜜蜂在花間流連,馬兒在草原馳騁。教師深情地為畫面配解說:小鳥在森林里有個綠綠的家,小魚在江河里有個清清的家,蜜蜂在花叢中有個香香的家,馬兒在草原上有個大大的家。
2.學生交流觀感:看了小鳥、小魚、蜜蜂、馬兒的家,你想說點什么?你有一個怎樣的家呢?(引導學生說句子:我有一個的家。)。
3.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尋訪“幸福的家”好嗎?(板書:幸福的家)。
二、欣賞全家?!腋5募矣刑鹛鸬男Α?/p>
1.課件出示一張“全家?!薄煟哼@是老師尋訪到的一個幸福家庭——明明的一家。你覺得他的家幸福嗎?怎么感覺到的?(板書:甜甜的笑)。
2.明明同學會怎么介紹自己的家呢?請你仔細看照片,認真聽明明說。(課件播放“明明”介紹自己家庭的聲音文件。)。
3.通過欣賞明明的“全家?!?、聽明明的介紹,你知道了明明家的哪些情況?你還想知道關于明明和他家人的哪些情況?(學生交流觀察和傾聽所得,教師相機點撥:明明介紹了家里有哪些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介紹自己和家人時,除了像圖中的明明那樣介紹外,還可以再介紹一些自己家中的其他情況,如家人的愛好,家中最辛苦的人是誰,等等。)。
4.生生互動交流:愿意當尋訪者的去采訪同學,認真傾聽同學的介紹。愿意競選“幸福之家”的拿著自己的“全家?!卑炎约旱募医榻B給好朋友。(學生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介紹。)。
5.全班交流評價:你推薦誰的家為“幸福之家”?(被推薦者向全班介紹自己的家,學生聽后進行評價,教師相機小結口語交際注意“有禮貌”“要大方”“說清楚”“會傾聽”。)。
三、回憶開心事——幸福的家有濃濃的情。
1.課件出示課本插圖。師:老師還尋訪到一個幸福的家庭——麗麗一家。麗麗過生日時爸爸媽媽做了什么,說了些什么?你覺得麗麗幸福嗎?為什么?(學生觀察想象說圖意,教師相機板書:濃濃的情)。
2.你們一家也一定有這樣開心的時刻吧?能講一件嗎?(指名講述,聽后引導學生評價,讓學生在互動評價中知道怎樣通順完整地講述一件事,并適當講出自己當時的心情。)。
3.小組互動交流:把你家發(fā)生的開心事講給小組同學聽,讓伙伴分享你的幸福。(每組推選出一個說得最出色的同學參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評價:每組推選出的同學講述發(fā)生在自己家的開心事。
四、演情景劇——幸福的家有暖暖的愛。
2.交流感受:看完圖片,你想說點什么?(指名說心里話)(板書:暖暖的愛)。
3.你的爸爸媽媽怎么愛你?關心你?(指名簡單說父母關愛自己的一個小事例。)。
3.師:我們的爸爸媽媽用暖暖的愛為我們建造了一個幸福的家,我們該怎樣做呢?
4.課件再出示一組圖片:媽媽生病了;爸爸下班回家;奶奶提著重重的菜籃。
5.如果他們就是你的媽媽、爸爸、奶奶,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呢?和同桌分角色演一演。
6.指名分角色表演。師生共同評價。
五、延伸到課外——幸福的家要共同呵護。
2.出示“愛家小貼士”:
a.每天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b.每天都和家人交談。
c.做一個“愛心卡”送給家人。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二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感悟春天的美。
3、能發(fā)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課前準備:cai課件,生字卡。
一、直觀感受,激發(fā)興趣。
2、放映cai課件:草長鶯飛,萬紫千紅的春景圖,并伴以和諧優(yōu)美的樂曲。
二、整體感知,初步體驗。
1、學生欣賞老師的配樂朗誦,邊聽邊想:文中寫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說說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
3、再讀課文,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讀幾遍,想辦法記住它。
4、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同桌互相讀、聽。
(2)認讀生字卡片。
三、讀讀畫畫,深化感悟。
1、指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一節(jié),師隨機板畫“春雷”。
2、男女小組以輕柔、緩慢的語調讀第二、三節(jié),讓喜歡畫畫的同學板畫微風下的柳枝。
3、自讀第四節(jié),然后讓喜歡手工制作的同學,將自己制作的柳絮貼到黑板上。
四、入情入境,美讀成誦。
1、帶著自己的感受美讀全文??刹扇《喾N方式,如自由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
2、背誦全文。
(1)借助板畫試背。
(2)表演背。
五、拓展延伸,豐富想象。
1、說一說,在春天里,還有什么醒了呢?
2、寫一寫;春天跟()說話了,說著說著()。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三
教學反思: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音樂課堂上的小主人,成為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四
1繼續(xù)學習復韻母ieue,學習拼讀音節(jié),練習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生字“鞋、貓、當、后”,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動識記生字。
3字字過目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不唱讀、頓讀。大體了解兒歌的內容。
4描寫“當、后”,注意筆順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拼音卡片:zhizi。
師:這些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我們再來復習幾個復韻母。
ieouueao。
師:我們來拼讀幾個帶有復韻母的音節(jié)。
jiejiemaquehudieyeye。
laohaohouqiexue。
說明:
掌握生字的音應同學習拼音緊密結合起來。拼音的學習,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滾動階段,才能逐步形成拼讀音節(jié)的能力。
2引入課文。
(1)猜謎激趣。老師請小朋友們猜個謎語:
我有兩只小小船,
成雙成對不分開,
白天帶我四處走,
夜晚休息在床前。
(2)出示課題:31我的鞋。
齊讀課題,學習生字“鞋”xie。(指名拼讀,齊讀)。
說明:
生字的讀音,讓學生通過拼的方式自己來掌握(強化音節(jié)拼讀)。
二讀兒歌學生字。
1聽錄音,讀兒歌。
師:這雙鞋子和一般的鞋子不一樣,穿在腳上發(fā)出的聲音像小老鼠在吱吱地叫。真好玩!我們一起來聽聽課文錄音。
2自由讀,指名讀。
3自學生字,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后”:(看圖)誰跟在誰的后面?(小貓跟在我的后面。)。
4看書,自由讀兒歌。
說明:
本課篇幅較短,生字較少,朗讀難度不太高,要鼓勵學生自己多讀。
三指導朗讀。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讀兒歌。(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注意停頓和重音)。
我的鞋子真好笑,
上學路上吱吱叫。
小貓把我當老鼠,
跟在后面喵喵喵。
2男女分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3看幻燈片齊讀課文。
說明:
進行朗讀訓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心”去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技巧上的指導是需要的,但必須和理解感悟結合起來。
四復習鞏固。
1復習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
(2)叫號游戲。
2做動作,表演兒歌的內容。
3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生字:
鞋
小貓穿紅鞋,
路上跑起來。
小狗跟在后,
跑啊跑得快。
說明:
生字、詞語的掌握,需要一定的復現,復現,不一定是簡單的重復。學習的內容不變,復習的方式在變化,不斷發(fā)展、深化、拓展。僅僅讀課文中的句子是不夠的,除了要讀好課文中的句子之外,還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讓生字詞語在新的句子里重現,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鞏固認識所學的漢字。
五描摹生字“當、后”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五
1、學習課文,通過聯系上下文、看圖、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口渴、到處、漸漸”等詞語的含義并能正確使用“漸漸”一詞。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著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能簡單地復述故事并懂得遇到困難應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朗讀、感悟課文。
2、明白遇到困難應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裝有半瓶水的透明)瓶子,石子,以烏鴉圖片、水瓶圖片為背景的生字卡片。
設計理念:精心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以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開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相互評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注重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1、談話導課:(展示課件)今天早上,老師經過街心公園,認識了幾只小鳥,它們知道一(2)班的小朋友很棒,都想來和大家交朋友。瞧,它們來了?。S機展示“黃雀、孔雀、金絲雀、烏鴉、丹頂鶴、紅嘴藍鵲”六種小鳥圖片)鼓勵孩子們談談:“最喜歡哪個小動物?為什么?”老師說最喜歡“烏鴉”,原因是什么?學完《烏鴉喝水》這篇課文,自然就能知道答案。(隨機板貼以烏鴉圖片、水瓶圖片為背景的課題“烏鴉喝”卡片)孩子們書空,老師在黑板上繼續(xù)寫“水”,齊讀課題。
2、復習檢測。(課件出示字詞卡片)開火車認讀。
3、區(qū)分“渴”“喝”。指導孩子們說出“喝水用口,口渴需要水?!眮磉M行區(qū)別,接著課件出示練習口頭填空課文原句“一只烏鴉口()了,到處找水()?!眮盱柟虆^(qū)分“渴”“喝”。
【設計意圖】:由于一年級的兒童活潑好動,上課時注意力易分散,上課伊始,教師通過生動的形式帶領學生進一步鞏固了上節(jié)課所學字詞,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創(chuàng)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一)、自由讀文,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出現的有關“喝”的短語,學生展示交流。(師相機板書:找水喝,喝不著,喝著水)。
(二)、師點撥:
1、“口渴”的教學。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口渴”時的感受。
2、“到處”的教學。學生觀看烏鴉飛來飛去找水喝的動畫,想一想:
烏鴉為了找水,飛過了哪些地方呢?誰能演一演“烏鴉到處找水喝”?
3、朗讀指導。烏鴉找了這么多地方,真不容易。該怎么讀呢?請打開書,
把課文的“一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弊x一讀。要求學生學學烏鴉的動作、表情,邊飛邊讀。(師評價、鼓勵)烏鴉終于找到了一瓶水,你們看,(課件)此時此刻,假如你是這只口渴的烏鴉,你會說什么呢?心情怎樣?抽學生以高興的心情讀第二句。(學生評價)。
4、雖然烏鴉找到了水,可是烏鴉卻喝不著水,知道為什么嗎?你從哪兒知道的?請勾出來。
5、(播放烏鴉看到水,找到瓶子動畫)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里水的多少,并用手指當烏鴉嘴伸向課前準備的裝有水的透明瓶子,來感受烏鴉喝不著水的原因。
6、此時,烏鴉的心情怎樣?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7、齊讀第一自然段。(師評價)。
1、小烏鴉沒有被困難嚇倒,它是怎么做的呢?請大家繼續(xù)默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全班交流。
4、師生合作做實驗。(實驗前老師用彩筆把瓶子里水的位置作個記號)。
5、交流。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嗎?書上是用哪個詞來描述的?(漸漸)。
6、說話訓練:你能用“漸漸”一詞說一句話嗎?緊接在老師發(fā)的練習紙上寫一寫。(老師隨機強調坐姿和寫字姿勢)。
7、朗讀指導。(強調許多、一個一個、漸漸、喝著水了)。
8、有感情地齊讀二、三自然段。(師評價)。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在于,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是通過圖片再現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朗讀感悟課文。
1、你喜歡這只烏鴉嗎?為什么?(師相機板書: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
2、烏鴉的這個辦法好嗎?要是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怎么辦?引出《伊索寓言》中關于《烏鴉喝水》的原文:“小烏鴉往剛剛去過的那條干枯的河流飛去叼石子,來來回回的跑了不知道多少次才把瓶子填滿?!保ㄒ龑Ш⒆觽冎v出烏鴉的堅持不懈,并隨機板書。)。
3、課間熱身:全體起立,跟著老師一起動起來,邊做動作邊唱兒歌:烏鴉烏鴉本事大,肯動腦筋想辦法。一個一個石子放,困難再大也不怕。
4、學生討論交流:假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還有什么辦法喝到水呢?
師小結:烏鴉聰明,同學們更聰明,通過認真讀書,積極開動腦筋,不但弄明白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而且,就是瓶子旁邊沒有石子的情況下,也為烏鴉想出了這么多的辦法。今天回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做做實驗,討論討論,看看到底哪一種方法呢?明天與小朋友們交流。
【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瓶子旁邊要是沒有小石子,烏鴉該怎么辦呢?”這個問題,既為學生的思維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也為學生的動手操作與探究提供了實踐的機會。
1、課文有趣嗎?請學生結合課件展示的《烏鴉喝水》連環(huán)畫,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烏鴉喝水》的'故事。
2、學生自己試講。
3、同桌互講。
4、推薦同桌上臺表演講。(播放烏鴉找水全過程的連環(huán)畫圖片)。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既是一個引導學生理清課文條理的過程,又是一個幫助學生有效地運用閱讀教材所創(chuàng)設的良好環(huán)境,正確地識字,在識字中理解文意的過程,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課外延伸:《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第65頁《猴子捕魚》。
課件展示:以“烏鴉”的語氣向同學們寄語:我希望小朋友們能像我一樣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做一個聰明的好學生!
鼓勵孩子們談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應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這一盤點,使一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得到進一步的凸顯,使學生一課有一得,天天有進步。
2、故事新編:在瓶子旁邊沒有石子的情況下烏鴉是怎么想辦法喝到水的。
《烏鴉喝水》一課內容通俗易懂,很適合閱讀。教學中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喝著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同時,教育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將烏鴉如何喝到水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組做實驗,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進裝有半瓶水的礦泉水瓶中,體會瓶子里的水是怎樣漸漸升高的。
識字對于一年級來說是最重要的教學,識字數量多,難度大,要使學生學得快,我想盡一切辦法,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生字的識記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孩子們一旦掌握了這些方法,自己學習生字就不那么困難了。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節(jié)課時,我特別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習過程是學生主體在具有主觀意志作用下親自實踐的過程,我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了學生主動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寫烏鴉想辦法喝著水,傳統的教學通常是教師演示,讓學生理解喝著水的過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為了讓學生嘗試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我設計了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4人小組合作動手做實驗,研究烏鴉喝著水的過程。學生邊實驗邊不禁說:
“升了,升了,真的漸漸升高了,跟課文講的一樣?!睂嶒炁d奮之情溢于言表。這時,講解是多余的,通過合作實驗,學生主動悟出了烏鴉是怎么喝著水的。由于設計的實踐活動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讀一讀課文、做一做實驗、說一說實驗過程中興趣盎然地學習語文,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當然,在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1、指導朗讀不到位。
2、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指導學生書寫生字沒法進行,此乃一大失誤,聽、說、讀、寫沒能落實到位。在本節(jié)課中,自己雖然滲透了一些新的課程觀念,但還不夠放手,今后還需要不斷學習,好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六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柳樹的形態(tài)特點,初步培養(yǎng)感受美、欣賞美的情趣。
教材分析。
婀娜的柳樹,曾引起無數人的遐思:像梳妝的少女在風中搖曳的秀發(fā),像春風裁出的精美藝術品……課文中的柳樹,更像一位天真、頑皮的孩童在池塘邊垂釣:不釣小魚,不釣小蝦,她釣的是日月星辰;從日到夜,從冬到夏,不灰心,不歇息,綠色的釣線在長,心中的希望也在長……“綠柳垂釣圖”,這個簡單的意象,在作者的筆下,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卻生發(fā)出了無盡的想象。
《柳樹》教學建議。
一、聯系生活,激發(fā)想象。
課前讓學生觀察柳樹的樣子,說一說:你覺得柳樹像什么?你能想象她在做什么嗎?
二、自讀課文,讀通順,讀流暢。
課文是一篇小散文,篇幅不長,但段落較多,且段與段之間的內容有一定的跳躍性。所以,要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自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音,讀通順語句,這是理解課文的基礎。
三、指導朗讀,邊讀邊悟。
課文內容比較豐富,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介紹柳樹的樣子,要指導學生借助“站”、“彎”、“垂下”等詞語邊讀邊想象?!罢尽北憩F柳樹的整體形象,粗壯的樹干,挺拔的身軀。“彎”和“垂下”寫出了柳樹的婀娜多姿。
第二自然段由現實到想象。想象由現實而來,奇特而又大膽。“云朵”、“太陽”、“星星”、“月亮”是映在池塘中的實景,一個“釣”字和上文的“一根根綠色的線”相呼應,將實景虛化,可謂點睛之筆。此段句式簡短,朗讀時要注意表現柳樹垂釣時的歡快之情。
“從白天釣到黑夜,從春天釣到冬天”一句承上啟下,寫“釣”的時間長。朗讀時要注意語句舒緩。
第四自然段由上文客觀具體的景物描寫、想象,轉到對柳樹的主觀描述:“釣到了嗎?沒有?;倚牧藛?也沒有?!比缓蠊P鋒重又宕開,接上文的描寫:“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你看:綠色的釣線,越垂越多,越垂越長?!崩首x時要注意表現柳樹的自信和鍥而不舍。
最后一句是在全文的基礎上,對柳樹不知不覺、脫口而出的一種贊美。
要重點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好語氣,讀出感情??梢宰寣W生邊欣賞、邊體會,欣賞別人的朗讀,也欣賞自己的朗讀,真正使讀書成為一種愉快的學習過程。
四、生字的識記與書寫。
1.識記生字。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把自己認為較難記憶的生字在書上做上記號,重點記憶,大家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霸隆?、“日”、“人”三個象形字要結合圖畫記憶,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及蘊涵在漢字中的中國文化。
2.生字書寫。本課生字筆畫簡單。在學生自己練習書寫的基礎上,教師作具體指導。
教學目標:
1.寫田字格里的四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
2.正確認讀十一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了解柳樹的形態(tài)特點,初步培養(yǎng)感受美欣賞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了解柳樹的形態(tài)特點,初步培養(yǎng)感受美欣賞美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發(fā)想象。
2.師范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同桌互相解決。
2.小組合作,認讀識字。
師出示帶生字的詞,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記憶生字。
3.去掉拼音讀一讀讀生詞、生字。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味。
1.學生在小組內讀課文。同學互相評價指正。
2.師指名讀課文,并讓學生評價指正。
3.逐段指導朗讀,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指導學生借助“站”“彎”“垂下”等詞語。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七
一:語言活動:
故事:快樂的小紅鞋。
活動要求:理解故事內容,能有節(jié)奏地念這首兒歌。學習理解“快樂、愉快、高興”詞的共同意思。學習用短句表達如:“你是誰呀?”。體驗學習故事活動的快樂。
附:快樂的小紅鞋。
小花狗買回一雙小紅鞋,紅幫、紅底、紅絲帶。朋友們都有說,小花狗的紅鞋真漂亮。
小花狗穿上小紅鞋,抬起頭,挺起胸,背過手,邁著方步走了起來。朋友們又說,小花狗,真神氣。
突然,小花狗大踏步地走進綠草地,他腳上的小紅鞋踩倒了一片又一片青青的小草,踩壞了一朵又一朵鮮艷的野花。
朋友們說:“小花狗,你不該踩壞小草和野花!”
小花狗不好意思地說:“這……這……”他費了好大勁才從草地里走出來,可是,腳下卻發(fā)出一陣“咯咯咯”的笑聲。
第二天,小花狗想去看望小花貓,他又穿上了他的小紅鞋,可是,小紅鞋卻帶著他一直向一棵蘋果樹走去,而且,不費什么力氣就走到了樹上。又把樹枝“咔嚓咔嚓”踩斷了許多,紅紅的蘋果也掉了一地。
朋友們又說:“小花狗,你怎么能把樹枝都踩斷呢?”
小花狗氣壞了,他跳下樹來,剛想脫下小紅鞋,可是,小紅鞋又帶著小花狗走進了小河,走進了爛泥塘。一會兒,清清的小河被攪渾了,小紅鞋也變成了一雙又臟又破的鞋。
小花狗再也不喜歡小紅鞋了,他把小紅鞋扔進了爛草堆,和朋友們搬到別的地方去住了。
躺在爛草堆里的小紅鞋,再也快樂不起來了,他看看身上的污泥,想想好朋友小花狗,心里好難過。
這時,小紅鞋突然覺得一個什么東西掉進了他的鞋坑兒,還撲棱棱地在動。
小紅鞋問:“你是誰呀?”
“我是一只小紅鳥,天太冷了,讓我在這里暖和暖和吧?!?/p>
看著凍得發(fā)抖的小紅鳥,小紅鞋急忙合上鞋幫、鞋、像給小紅鳥蓋上了被子。一會兒,小紅鳥暖和過來,又過了一會兒,小紅鳥甜甜地睡著了。小紅鳥覺得有小紅鳥做伴,這一夜過得非常愉快。
可是,就在天快亮的時候,小紅鞋發(fā)現小紅鳥不見了。他抬頭看看天空,想不到自己也像小紅鳥一樣飛了起來。飛起來的小紅鞋高興極了。袋子他首先飛進綠草地,一棵棵青草,一朵朵野花,就像變魔術一樣站了起來。草地又綠了,像碧綠的地;花兒更多了,像五彩的花園。
小紅鞋想:這樣的地方真美。他吹著口哨,又走進小河,像一艘小船在河上駛過。駛過的地方,小河變得清清亮亮,小鯉魚一條一條起來,向小紅鞋招手。
小紅鞋向小鯉魚招招手,又離開了小河,飛上蘋果樹,他用自己的紅絲帶綁好一桿桿被他踩斷的樹枝。奇怪,他的紅絲帶總也用不完,用了一條,還有一條。一會兒,蘋果樹就系滿了紅絲帶,像許多鮮艷的紅頭繩,在微風里飄動。
小花狗和他的朋友們又搬回來住了,他們真想念快樂的小紅鞋。
二:科學活動:
1、有趣的圖形。
老師通過準備圖形組成有趣的圖畫―小貓吃魚,讓孩子對圖形感興趣;準備豐富的圖形,讓孩子自己尋找圖形中的規(guī)律,會找出生活中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實物,嘗試按不同形狀進行分類;最后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fā)現,愿意與同伴合作交流、分享。
三、社會活動:靈巧的手。
要求幼兒練習擰、扣、按、舀、抓等小肌肉動作。通過舀花生、抓小球擰瓶蓋、按指紋、扣扣子,培養(yǎng)幼兒對動手操作感興趣。教師與家長都應放手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給予適時、適當的幫助。
四、藝術活動:
1、音樂:《鞋子也會踏踏響》。
要求小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愿意跟著教師學唱歌曲并表演動作。感受郊游的快樂,鞋子的作用。培養(yǎng)有愛整潔、愛美的情感。讓孩子進一步體驗在集體中學習、游戲的快樂。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八
1繼續(xù)學習復韻母ieue,學習拼讀音節(jié),練習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生字“鞋、貓、當、后”,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動識記生字。
3字字過目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做到不唱讀、頓讀。大體了解兒歌的內容。
4描寫“當、后”,注意筆順規(guī)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拼音卡片:zhizi。
師:這些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我們再來復習幾個復韻母。
ieouueao。
師:我們來拼讀幾個帶有復韻母的音節(jié)。
jiejiemaquehudieyeye。
laohaohouqiexue。
說明:
掌握生字的音應同學習拼音緊密結合起來。拼音的學習,要經歷一段相當長的滾動階段,才能逐步形成拼讀音節(jié)的能力。
2引入課文。
(1)猜謎激趣。老師請小朋友們猜個謎語:
我有兩只小小船,
成雙成對不分開,
白天帶我四處走,
夜晚休息在床前。
(2)出示課題:31我的鞋。
齊讀課題,學習生字“鞋”xie。(指名拼讀,齊讀)。
說明:
生字的讀音,讓學生通過拼的方式自己來掌握(強化音節(jié)拼讀)。
二讀兒歌學生字。
1聽錄音,讀兒歌。
師:這雙鞋子和一般的鞋子不一樣,穿在腳上發(fā)出的聲音像小老鼠在吱吱地叫。真好玩!我們一起來聽聽課文錄音。
2自由讀,指名讀。
3自學生字,交流學習生字的情況。
“后”:(看圖)誰跟在誰的后面?(小貓跟在我的后面。)。
4看書,自由讀兒歌。
說明:
本課篇幅較短,生字較少,朗讀難度不太高,要鼓勵學生自己多讀。
三指導朗讀。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讀兒歌。(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注意停頓和重音)。
我的鞋子真好笑,
上學路上吱吱叫。
小貓把我當老鼠,
跟在后面喵喵喵。
2男女分讀,比一比誰讀得好。
3看幻燈片齊讀課文。
說明:
進行朗讀訓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心”去讀,在讀中理解感悟。技巧上的指導是需要的,但必須和理解感悟結合起來。
四復習鞏固。
1復習生字。
(1)抽讀生字卡片。
(2)叫號游戲。
2做動作,表演兒歌的內容。
3在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生字:
鞋
小貓穿紅鞋,
路上跑起來。
小狗跟在后,
跑啊跑得快。
說明:
生字、詞語的掌握,需要一定的復現,復現,不一定是簡單的重復。學習的內容不變,復習的方式在變化,不斷發(fā)展、深化、拓展。僅僅讀課文中的句子是不夠的,除了要讀好課文中的句子之外,還可以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讓生字詞語在新的句子里重現,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鞏固認識所學的漢字。
五描摹生字“當、后”
我想,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需要有基礎的,就像吃西瓜一樣,從一開始只要求熟到后來不僅要求熟,還希望甜;繼而,什么皮薄、無籽、低糖等等對西瓜要求逐步被人們所重視。細細考慮一下,每一次要求都是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我們始終沒有拋棄西瓜所具有的好的一面。我想,教學之道是不是也應如此。
一、讀書是一切的基礎。
語文的學習要在讀書的基礎上進行,書讀不好,后面的事就什么都談不到。因此,做為基礎層面的讀書一定要扎扎實實。
本課篇幅短小,初讀課文要讀正確,讀通順,這是對課文的初步感知。讀上五、六遍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過分。但是要注意讀的層次和方法。不能沒有目的的一遍又一遍。課文內容雖淺顯,但還要通過精讀,幫助和引導學生讀懂,讀透,可以在這里進行簡單的語感的訓練和語氣朗讀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才有根基,才扎實。
有的教師認為低年級課文簡單,學生讀一兩遍就明白了,所以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就認為學生有所感悟,于是就迫不及待地讓學生說,讓學生演,這些都是不對的。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多媒體走進課堂。許多教師就充分利用電腦,將課文內容搬上屏幕,又有理由說:一年級小孩,總是動書,影響課堂聽講效果,所以就不讓他看書。我覺得我們語文課其中一項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孩子讀書的能力,將來學生最基本的能力是要會讀書呀!所以要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書。
二、感悟語言需要教師有效的指導。
教學中,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踏踏實實地讀書。沒有層次,沒有任何要求,沒有指導的讀書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一年級,我們不必讓學生說出充分的理由,不必讓學生說自己對文章有多深的理解,只要學生能夠讀出感情,讀出味道,我們就應該承認他的理解。但這需要我們老師有效的指導,畢竟是一年級的孩子。
三、識字、寫字要扎實。
我們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但不等于放手。培養(yǎng)需要過程,學生的主體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指導書寫時,要培養(yǎng)學生整體觀察字形的能力,不可將漢字機械地分解為筆畫,老師寫一筆學生寫一筆,只追求筆畫的端正而不顧結構的整體效果。
對于寫字,我們更多的強調是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感受漢字的間架結構,然后再轉化為踏踏實實的練習上。字的好與差,是練出來的,所以,我們提倡要讓學生在老師的關注和幫助下,認認真真地寫字。也許學生寫得不好,那么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提高寫字能力,和田字格中的字比較,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九
教學《畫雞》這節(jié)課時,我以“淺唱低吟學古詩”的理念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用“聽——讀——演——唱”的環(huán)節(jié)貫穿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靈活多樣的品讀中,讓學生體會、感悟詩之美,公雞之美,以讀促教,以讀代教。創(chuàng)設平臺,讓學生在交流、表演等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想像和創(chuàng)新等能力。體現語文課與藝術課的整合,享受古詩的美,陶冶情操。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多數孩子能當堂課熟背古詩《畫雞》,教學效果良好。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讀準“有、無、來”三個生字的音。
2、能正確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3、在教師的指導下,大致了解古詩的內容。
1課時。
一、借助課文插圖,引出古詩。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學生思考:從上往下,看一看,圖上畫著些什么?
2、學生自由交流。
3、教師小結過渡:有人根據這幅圖,寫了一首古詩,老師讀給大家聽一聽。
說明:
由于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因此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有順序地展開觀察,初步建立畫與詩之間的聯系,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一開始的交流,也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實踐機會。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要注重課堂常規(guī)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例如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的儀態(tài)、聲音,教師隨機進行指導。
二、初步感知,讀通古詩。
1、聽教師配樂感情朗讀古詩。
2、教師出示古詩,學生逐句跟讀,把古詩讀正確。
3、教師標注停頓,再次帶領學生朗讀,注意詩句中的停頓,把古詩讀通順。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4、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同桌互相聽一聽。
5、男女生對讀,齊讀。
說明:
古詩對仗工整,平仄有序,讀來瑯瑯上口,獨具韻律美和節(jié)奏美,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把這種美體現出來。大量事實也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逐句串講,事倍功半,也撲滅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以學生讀書為本,加強朗讀指導,讓他們從讀中體會古詩的美感,激發(fā)學生的感情。
在朗讀指導中,教師的范讀非常重要,教師充滿激情地朗讀,可以把學生帶入意境,幫助學生體驗感情。其次,讀的形式應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不斷變換,如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全體讀等。再次,不要讓學生變成“盲讀”,因為學生有些字不認識,有些學生就有可能不是看著字讀,而是背誦詩句。因此在起始階段引導學生字字過目,幫助學生掌握指讀的方法,左手按書,右手點字,跟著老師的速度指著字讀。
三、了解意思,學習生字。
1、教師對照課文插圖,講解古詩的意思:遠遠看去,山是那樣綠,走近一看,溪水從山上緩緩流下,卻聽不到一點流水的聲音。春天已經過去了,可是花兒仍舊開放著,小鳥在樹上站著,有人走到它的身旁,它也不驚慌、不害怕。
說明: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古詩,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如讓學生先理解詩句中一些字的意思,再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逐字逐句的理解割斷了詩句的意境,也使學生喪失了學習古詩的樂趣。所以在這里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幫助學生理解詩的`意思。
2、學習“有”、“無”。
(1)指名讀古詩的第一、二句。
教師板書:有、無。
跟老師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說話練習:同學們,你有什么?
(3)教師解釋“無”的意思:“無”在這里就是“沒有”的意思。
(4)思考:為什么看到小溪從山上流下,卻聽不到一點流水聲呢?
(5)再次感情朗讀第一、二句詩。
3、學習“來”。
(1)指名朗讀古詩第三、四句。
教師板書:來。
跟老師讀,開火車讀,齊讀。
(2)端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做做手指操。
(3)復習田字格。
(注意:中心點、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4)想一想,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筆畫?
(5)指導描摹“來”。
先看老師寫一寫,再自己書空練一練。
(注意:“來”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別是第二橫在橫中線上,一豎在豎中線上。)。
說明:
“來”這個字筆畫雖然比較多,但所有的筆畫都是學生學習過的,正好借此機會把學過的筆畫進行一個小復習。在寫字的過程中,要繼續(xù)重視對學生進行寫字姿勢和握筆方法的訓練。
(7)感情朗讀第三、四句詩。
(8)教師小結并揭示詩的名字《畫》。齊讀古詩。
四、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1、學生挑戰(zhàn)讀古詩,師生一起評一評。
2、學生表演讀古詩。
3、對照課文插圖,試著背誦古詩。
說明:
采用小朋友喜聞樂見的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使學生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韻味,從中自然地接受了古詩語言美的熏陶,也增強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結合朗讀,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參與評價。教師的評價語應結合具體內容展開,并提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學生當當小老師評價同伴,訓練學生一起認真聽、仔細評。
五、做游戲,復習鞏固。
1、游戲:“照鏡子”。
模仿著找一找:遠——近。
學生交流,教師圈出這6個生字。
3、齊讀(背)古詩。
說明:
“照鏡子”游戲目的是復習鞏固生字,培養(yǎng)同伴意識。具體方法是同桌一起抽讀生字卡片,互相糾正。
設計的動腦筋題,目的不在于讓學生再認識幾個漢字,而是初步體驗一下古詩的對仗,感受到古詩的有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一
教材分析:
《我的影子》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小故事,相信學生會喜歡這篇課文,學習了前面一篇課文,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都被調動起來了本課應鞏固這種好奇心,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認識10個生字。
2。在閱讀中感受、想象語言文字的趣味性。
3。培養(yǎng)學生愛觀察,對周圍現象充滿好奇,并有意識的去探究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熟讀課文,認讀10個二類字;寫好7個生字,會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
教學難點:
理解影子的形成以及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設計: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教師板書:影子。誰認識這個詞語?(影子)有誰注意過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樣的?
師:有一個活潑、充滿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繪得可有趣了。讓我們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范讀,學生聽讀識字。
2、學生指讀,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互幫識字。
4、檢查學生認識生字情況。
5、摘蘋果游戲: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1、剛才寫字的蘋果又回到了課文中,你還能認識它們嗎?請同學們自由讀文。
2、在讀的過程中,用筆畫出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3、教師問:讀了以后,你都知道了什么?
4。朗讀課文,感悟:
(1)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我的影子有哪些變化呢?找出來再讀一讀,想一想。
(2)小組交流自由朗讀的收獲。
(3)選擇自己喜歡的讀課文的方式,把課文中最感興趣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4)匯報交流。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想象影子變化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6)分小組討論:“一路上,影子總跟著我,可是它為什么會變來變去呢?
(7)教師小結:原來,影子和路燈的方向、距離有關。當路燈在人的左邊,影子就在人的右邊;相反,當路燈在人的右邊,影子就在人的左邊。離路燈越遠,影子越長;而離路燈越近,影子則越短。
(8)影子這么有趣,又能幫我們,你喜歡影子嗎?那你打算怎么讀好這篇課文?試一試。
(9)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四、課外延伸,自主探索。
晚飯后,請爸爸媽媽帶著你到路燈下走一走,看一看,影子為什么會有這么多變化呢?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二
活動一:撿落葉、玩落葉(略)。
活動二:樹葉分類。
1、能用自己的方法給樹葉分類。
2、能大膽地進行實踐活動,并能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1、各種各樣樹葉數份。
2、每人兩個簍子。
3、集體記錄表一張。
出示樹葉,引導幼兒觀察。
1、這是什么?
2、枯葉、綠葉數份。
3、積木、白紙等操作材料。
4、記錄表、記錄筆等。
一、提出問題:
1、這是什么?
2、他們有什么不一樣?(學習詞:枯葉、綠葉)。
3、猜一猜,葉子里面有什么?有沒有水?
(1)介紹記錄表,教師交待如何記錄。
(2)幼兒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二、幼兒進行實驗,探索綠葉里的水。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兒實驗操作并進行記錄。
三、幼兒交流:
1、你發(fā)現了什么?
2、為什么綠葉里有水,枯葉里沒有水?
3、師生共同總結。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三
我在《所見》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這樣做的:
在學習生字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請同學們看“蟬”字。讓學生理解蟬是一種昆蟲,所以有蟲字旁。
由于《所見》這首古詩比較淺顯,所以我告訴學生們說:“這首古詩給我們講了一則有趣的小故事,誰能試著把它用自己的語言講給大家聽聽呢?”
學生們大都能理解,在圍繞“意欲”一詞的商討后,就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的意思快速地講述了出來。而且發(fā)現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后再記憶,學生背誦古詩的勁頭更大了,速度也快了很多。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所見》的教學片斷中,我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相信學生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讀懂課文,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尋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讀的樂趣,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四
如何引領一年級的孩子學習這樣的課文成了我思考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課文,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會犯難,要正確流利的讀完課文是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引導孩子做充分的預習。采用了同桌之間每人讀一段、小組分角色朗讀wen.cn等方式多遍朗讀。在初讀的基礎上,我教學時引導孩子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先讓孩子找到蘭蘭過了哪幾座橋?再引導孩子自己讀課文,看看哪幾段是寫蘭蘭過潛水橋?哪幾段是寫蘭蘭過塑料橋?接著抓住重點段落、重點句子進行練讀,這樣學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橋的特點來學習課文。我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抓住重點句子,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通過反復朗讀,欣賞圖片感受,實物展示,學生對于橋的特點是比較明確的。另外設計了造句、設計未來的橋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朗讀訓練,對于理解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
整堂課下來,我覺得學生對于有關科學的課文總是顯得很感興趣,所以我請學生們課后想想“未來的橋會是什么樣呢?”學生們顯得比較興奮。我想在每一位同學心中一定都有一座屬于自己的未來之橋。也希望學生的創(chuàng)新*在學習中得到保護和發(fā)展。
但是從課堂中表現出來一些問題,需要重視:
(1)學生的朗讀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說有的學生朗讀做到了正確流利,但是感情朗讀還不太到位;有的學生還把握不好用怎樣的語氣來讀;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領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較多,而自己的體會感悟的表現較少等。
(2)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需要加強。有的學生光顧表現自己而舉手,根本沒聽老師的提問和其他同學的發(fā)言。
(3)部分學生還是缺乏訓練,發(fā)言聲音較小,這是一種膽怯的表現,也是一種很不好的說話習慣。
(4)細節(jié)部分的教學需要加強,那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橋越來越先進。
以上幾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加強注意,把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五
在今年,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局規(guī)定的教師必讀十本書,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一年級學生想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二個星期里,我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yǎng),我班學生都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新課程的內容多、知識面廣,但又是打基礎和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關鍵時候,而學生活潑好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大量枯燥的練習不感興趣,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教學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學生獲得的知識顯得很零碎,不扎實。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輕松學習,讓學生感覺學習是一種快樂。我嚴格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課前都精心準備,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中總是采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做游戲、講故事、猜謎語、開展活動等,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知識。還不怕麻煩,制作各種教具,輔助教學,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為了能更好地立足課堂搞好教學,平時注重自己業(yè)務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平時利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進行教研,開展探討性的交流和反思。
(1)讓孩子快樂識字。
識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能把這看似枯燥的知識學得生動有趣,又能很好地掌握,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漢字活學活用,通過學編兒歌、“開火車”、“讓學生當小老師”、“游戲”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強調孩子用正確的寫字姿勢學寫漢字。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yǎng)。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寫字教程,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臨寫。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我都特別注意。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其次,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活化課堂,讓學生的情感得到認可,在評價中促進成長。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作用,為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我在做好職工作同時,加強和家長的聯系,探討教育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我班的學生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增強了我的信心,相信下學期我們還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不過還應該說的是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一小部分學生由于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后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六
通過這段時間的語文遠程平臺培訓,使我感受很深。我不禁回想到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不由而然地想談談自己心里的一些看法: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菜園里》是一節(jié)識字課,本節(jié)課教師本著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里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蔬菜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在識字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欲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里的彩園,為學生開創(chuàng)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捉迷藏等有趣的環(huán)節(jié),引導著學生由帶拼音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yōu)閷W生愿學愿記的行為。
本節(jié)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fā)。
對于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范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jié)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余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為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復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后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為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fā),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fā),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為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才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才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大全語文教學反思范文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七
《識字1》是詞串識字。圍繞春天,將12個詞語分為四組,排成四行,隔行押韻。每組詞語表示同類名物,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第一組詞語說明了春天的氣候特征,第二三組詞語分別是春天的植物和動物,第四組詞語介紹了春天里果樹的花。上這課時,我在秦宇杰老師的指導下,精心設計教案,做好課件,以期上好開學第一課。
上課開始,我讓學生傾聽三種不同季節(jié)的聲音,從而把學生由寒風呼嘯的冬天帶入鳥語花香的春天。這樣的導入設計不僅新穎,更訓練了孩子的傾聽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孩子的樂于傾聽習慣。最重要的是,鳥兒動聽的歌唱一下子就把孩子帶入了爛漫的春季,完成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這一目標。這時,我隨機出示了春天的圖畫,讓孩子有了直觀的感受,并引導孩子邊看邊想,“春天來了,大自然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孩子面對圖畫侃侃而談,練習說話?!澳隳苡迷鯓拥某烧Z描繪眼前的景色?”這樣復習了孩子之前積累的詞語,更豐富了語言。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接下來的識字教學,扎實有效,出示詞語到讀詞語到理解詞語再到讀好詞語,層層深入,逐個擊破,且各排詞語間能做好過渡,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之看起來仍是一篇完整的韻文。我步步引導學生,讀出了韻味,讀出了春天的意境。識字教學時,還滲透了秦老師一直提倡的整合教學理念。比如,我在教導“春雨”這兩個詞語,不僅讓孩子看了“下春雨”的情景,引導學生想像“春雨像什么?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從而理解“春雨”,更隨機出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的片段“春雨,一下就是三兩天,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在識字的基礎上,品味名篇,提升識字的深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但遺憾的是,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以及時間的把握方面還需不斷錘煉,課后金賢老師對我提出了寶貴意見,我一定會認真吸取并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八
在這節(jié)課中我注重了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注重學生讀書識字的過程,注重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和情感體驗。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識字經驗、識字方法個性化識字,給予學生最大的思維發(fā)展空間。讓學生樂意識字,愿意識字。
在課文教學中我重點抓住課文中三個小動物的對話,留出較多的時間組織引導學生讀書。在教學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一起合作學習,采取找伙伴讀、分角色讀,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參與的機會,都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在學生評議的過程中,讓學生自由說出自己的見解,該怎么讀該怎么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真正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還能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明白要尊重事物的真相,遇事多動腦筋,不要盲目相信別人,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達到了學生從讀中悟、從演中悟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十九
為了讓孩子的拼音更加扎實,所以我們在拼音教學階段的花的時間比較多,因此剩下的教學任務就比較重了。從這個星期開始,明顯感覺教學進度加快了許多??赡芎⒆舆€沒有適應這樣的教學密度和速度,而《陽光》這篇課文篇幅又比較長,孩子在課上朗讀的情況就沒有以前那些課文那樣好。因此我也在朗讀這塊上花了比較大的精力和時間,讓孩子把課文讀通順,讀明白。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边@句話是這篇課文的“文眼”,但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教學時,我就有意讓孩子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感受陽光的作用。有了陽光,禾苗就更綠了;有了陽光,小樹就更高了;有了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變得更美了。那要是沒有陽光呢?孩子在回答中無形和有陽光的情況進行比較。從而去感受陽光的作用和重要性。孩子們在這個問題上的回答還是比較細致的,除了根據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思考外,也把自己平時的一些課外知識也運用起來了。有的孩子說,沒有陽光,小樹就不能長大,就不能制造氧氣了。有的孩子說,沒有陽光,我們就沒有光明,什么都看不見了。
特別讓人開心的是我在讓小朋友說說陽光給人的感覺時,曉甦站起來說:“陽光就像老師給我們一(4)班小朋友的關懷那樣溫暖?!惫?,聽了不禁讓人心里一陣竊喜。我忙接上去說:“你的話讓老師覺得陽光仿佛照進我了我的心里,感覺特別溫暖?!?/p>
小學一年級語文我的鞋教案及教學反思篇二十
了解迅速發(fā)展的科技在現代建設中的應用,激發(fā)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對科學發(fā)生探索、發(fā)現的*。
二、教養(yǎng)目標。
1、認知“蘭、梁”等12個生字,會正確書寫“蘭、各、坐、座、帶、急”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簡單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及它們的特點。
三、發(fā)展目標。
1、充沛發(fā)揮想象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設計未來的橋梁。
2、培養(yǎng)合作意識、強化小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識字、認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介紹的兩種橋的特點。
3、根據現有知識設計“未來的橋”。
【課前準備】。
同學收集有關橋梁的資料,了解橋梁的知識,至少認知一種橋。
【教學要點】。
1、細讀課文,簡單了解潛水橋及塑料橋的樣子、特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自由閱讀擴展閱讀中的資料,基本理解內容。
4、能發(fā)揮想象力,設計未來的橋梁,并在電腦中打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文。
1、還記得課文里介紹了哪幾種橋嗎?(生:潛水橋、塑料橋師貼)。
2、這兩座橋分別在哪幾自然段?你喜歡其中的哪種橋?為什么?帶著問題以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邊讀邊想。
(生匯報,師板書:潛水橋1~4塑料橋5~9,)。
3、你喜歡其中的哪種橋?為什么?(個別匯報)。
4、四人小組內選擇其中一種橋,組長分配任務先讀讀那幾個自然段,再討論一下這座橋有什么特點。找到書上的詞句,用畫出來。師貼:特點板:讀,找,)。
生匯報:潛水橋:結實、透明;塑料橋:輕巧、平穩(wěn)師相映用電腦出示課文插圖,并板書。
5、課文里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6、這兩座橋是爺爺變魔術變出來的嗎?(生:是爺爺設計出來的)在課文的哪個自然段?齊讀第10自然段,師小結:原來這又結實又透明的潛水橋和這又輕巧又平穩(wěn)的塑料橋是爺爺這位橋梁專家設計出來的!
三、拓展。
1、你們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認知了什么橋?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生上前匯報,同位交流)。
2、老師這里“橋的世界”也收集了世界上各種奇特、壯觀的橋??炜?,師出示:江陰大橋、武漢長江二橋、南京長江第二大橋、重慶石門橋構思奇特的人行天橋。
3、老師準備在班里進行“未來橋梁設計大賽”,假如你是橋梁設計師,你會設計一座怎樣的橋?(個別匯報,與小伙伴交流)。
4、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有關橋的兒歌、短文,請大家進入“橋的兒歌、故事”自由選擇,大聲地閱讀,還可以想一想你會怎么編兒歌。有時間的還可以進入“網絡鏈接”,里面有網絡上有關橋梁的其他資源。(生自由在網絡上一邊瀏覽,一邊交流)。
5、生自由交流收獲、心得。
四、寫作。
1、俺們馬上進入討論組,老師這里有三個題目:
(1)請你設計一座未來的橋梁。
(2)自編橋梁的兒歌。
(3)說說你喜歡的一座橋,為什么。請小朋友自由選擇一題來寫作。
(生在網絡自由寫作,個別匯報作品)。
五、作業(yè)。
小朋友真有創(chuàng)意,未來的橋梁設計師說不定就在你們之中呢!許多同學設計的橋梁都很不錯,沒寫完的小朋友請回家繼續(xù)打完并在后面畫一幅圖。到時在班里展覽出來,俺們一起評選出設計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737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