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通用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9:37:07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通用17篇)
時間:2023-11-29 19:37:07     小編:溫柔雨

總結是一種有效地整理和概括信息的方式,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在寫總結時,我們要從整體和細節(jié)兩個層面進行思考,做到有條不紊、層次清晰。通過閱讀這些總結范文,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在總結過程中的思考和反思,對我們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一

自從我參加了美術論文寫作課程以來,我對于論文寫作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這門課程,我學會了如何做好美術論文的寫作,并且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這門課程中所獲得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提高論文結構的重要性。

在美術論文寫作課程中,我第一次意識到論文結構對于整體文章的重要性。以往我寫論文時常常追求內容的豐富,而忽略了整篇文章的邏輯結構。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實例分析,我了解到論文結構應該清晰、連貫,能夠在讀者閱讀時引導他們正確理解文章的主旨。因此,我在寫作過程中開始注重論文的整體結構,合理安排論點和論證,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我的觀點。

第三段:擴展論文素材的方法。

在美術論文寫作課程中,我還學會了如何擴展論文素材。有時候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論文素材不足,只有靠一些簡單的例子或者引用。然而,通過課程中老師的指導,我學會了廣泛閱讀相關文獻,尋找有助于支撐我的觀點的材料。我可以通過查閱書籍、學術文獻或者參考其他類似主題的研究來豐富我的論文。通過擴展論文素材,我能夠提供更多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使得我的論文更加有份量。

第四段:深入分析論文題目的重要性。

課程中老師告訴我們,對于美術論文的寫作來說,深入分析論文題目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理解了論文題目的意義和要求,我們才能更好地展開論文的寫作。因此,我在寫作之前會花時間思考論文題目背后的深層含義,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這個過程不僅使我對論文寫作的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使得我的論文在論點上更加準確、有邏輯。

第五段:反思與總結。

通過美術論文寫作課程,我不僅學到了關于論文寫作的各種技巧,還意識到了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思考和提升自身才能的可能性。在每次寫作之后,我都會認真反思自己的不足和不正確的做法,并努力改正。我發(fā)現(xiàn)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我在寫作能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提高。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我能夠在美術論文寫作中取得更多的成果。

總結:

美術論文寫作課程讓我對論文寫作有了新的認識。我學到了論文結構、擴展論文素材、分析論文題目的重要性等技巧,也通過反思和總結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參加這門課程是我在美術論文寫作方面的重要里程碑,也為我未來的學術研究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深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將能夠在寫作領域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進步。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二

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科技活動,是從小培養(yǎng)自已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最好行動。這次科技小論文競賽活動,共收到科技小作文一百多篇。雖然很多小論文沒有獲獎,但從這些小論文中也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小學生能有自已的發(fā)現(xiàn)嗎?當然有、只要是通過自已的眼睛,自已的雙手,經過自已的思考而找到的一個答案,一個解釋,一個推理的論證,都是屬于你自已的發(fā)現(xiàn),不管其中你是否曾經問過老師,查過資料,請教過別人,只要它已經轉化為你自已的認識,你自已的'智慧,你自已的方法,都屬于你的發(fā)現(xiàn)。因為你從這次發(fā)現(xiàn)中得到了快樂,感受到知識的力量。這是多么快樂的事情。

積極參加科技小活動,能培養(yǎng)自已的科學興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能培養(yǎng)自已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活動中能陶冶高尚的情操,能提高自已的科學素養(yǎng)。只要你積極參與,學會探究,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就會有新的收獲。

怎樣寫科技小論文??萍夹∽魑呐c一般的作文不同,它有自身的特點。這種作文,寫作前必須先自已動手動腦去觀察,去實驗、去考察,才能獲得第一手材料,然后,運用抽象思維,從大量事實中清理出來自已的想法,觀點。最后,再用條理清楚、生動準確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這就是科技小論文。

如果你不會寫,不妨看一看,讀一讀,這次獲獎展出的小論文,也許你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收獲,再自已試著去做,――去觀察,去實驗、去探索、去研究、去考察、去查找資料,去問老師、動手做一做,動腦想一想。動筆寫下來你就會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你就會成為小小的科學家。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三

按照學校要求,我們從年月開始進行畢業(yè)論文寫作相關工作,行進至今,終于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部學術作品,為美好的大學生活抹上了最后的一筆。回想寫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真是感慨頗多。

一開始,總覺得寫論文對于沒有經驗知識淺薄的我們來說是那么困難的一件事。所幸的是,我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專業(yè)且極富責任心與耐心,一路走來給了我們不少的指引。也是老師的教導讓我對論文寫作有了新的理解:它絕不僅僅是單純的寫作過程,更重要的是從中提升自己的學習與分析總結能力,并樹立嚴謹的學術鉆研精神。對于論文寫作的正確理解讓我在寫作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收獲更多。

寫作過程分為兩個階段,上學期主要進行選題的討論與確定以及資料的收集,本學期則進入寫作的關鍵時期。在整個過程中,我查閱了大量的文獻和資料并進行相關的思考,讓我增長了不少的知識,也讓我學會多角度的看待分析問題。當然,在這里還必須感謝曹老師不辭辛勞的每周都與我們進行論文內容的討論與指導。幫助我們在迷茫的時候走出困境,走出自己的定勢思維。一路走來,論文改寫了好幾次:開始時是大綱內容冗雜重心不明確進行修改;之后是對內容上不必要的重復進行刪減;也曾因為重要詞匯措辭不當進行改進;還有因對概念理解錯誤各小節(jié)劃分缺乏邏輯進行的重新推敲??每一次的批評與改進,都讓我對自己的選題有進一步的思考與理解,就這樣,在曹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我的寫作思路由渾濁變得清晰,內容由空泛變得充實,語言由粗糙變得相對精煉,格式由業(yè)余變得規(guī)范。通過這次畢業(yè)論文的寫作,我不但加強了對專業(yè)知識的更深入的理解,還學會了檢索信息,收集材料,電腦排版,論文格式等多方面知識,更加學習到了曹老師那種嚴謹認真、務實規(guī)范的治學之風。這是我四年大學極為重要的一課。

本次論文的寫作,讓我增長了知識和技能,也讓我明白,不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抱著務實謹慎不怕困難的態(tài)度,精益求精。當然,在本次的寫作過程中,也讓我感受到了自己作為本科生在知識與實踐經驗上的匱乏,管是對于我所研究的“中小企業(yè)融資難問題”還是金融學的其他知識,我們所要學習的都還有太多太多!作為天才學子,我們決不能停止學習的步伐,在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中,依然要抱著學海無涯的求知態(tài)度不斷完善與提升自己。

1.科技論文寫作課后心得。

2.論文寫作心得體會。

3.論文寫作要求。

4.論文寫作的步驟。

5.論文寫作流程。

7.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心得體會。

8.關于論文寫作的培訓心得體會。

9.關于一線教師論文寫作培訓的心得。

10.論文寫作時間安排。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四

這學期我學習了《論文寫作與學術規(guī)范》這門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讓我對如何寫好論文有了深刻的認識。老師們對如何寫好論文和撰寫論文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對我寫好論文有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學習,讓我加深了對論文寫作與學術規(guī)范的理解,下面談談本學期的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首先,論文是反映學習的體現(xiàn)。研究生階段,掌握論文寫作方法是一項基本技能。通過論文的撰寫,可以有組織,有結構,系統(tǒng)的歸納自己所學的知識,以一種規(guī)范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實事求是的學術精神。

其次,學術論文的規(guī)范是課題研究與表達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確立出評價論文質量的一般標準。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我認為學術規(guī)范包含著多個層面的內涵。學術論文的特征表現(xiàn)為學術性、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與理論性四個方面。學術性是指語句、內容、研究問題的學術性。創(chuàng)造性的內涵包括:研究是否具有意義;有無新發(fā)現(xiàn),或解決新問題。科學性指合乎規(guī)律、真實、準確的知識與結論,論證推理合乎邏輯性。理論性是指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運用理論思維來解決問題,從而使被解決的問題由一般現(xiàn)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最重要的是要求實事求是,無論實驗結果好壞都代表的是真實的實際情況,不能為了結果完美而篡改數據,也不允許剽竊他人成果,這將嚴重懷疑作者的人品問題。

最后,關于撰寫論文方法,在課堂上,我了解了寫論文之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和論文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內容,如何選題,如何確定題目,論文的框架的主要內容,寫作技巧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等等。通過這個課程,我從對于論文寫作的未知狀態(tài)逐漸變得心中有數。老師在幾次課上反復提到了論文的主題這一方面,可想而知,這是論文的核心關鍵,極其重要。要根據主客觀條件判斷,課題過大,問題難以研究深入,可能導致研究不夠深入,草草收攤;此外,論文要有價值,所選的主題要有東西可寫,方便展開,內容可充實。

在寫作過程中要多看文獻。首先要看的是課題相關的綜述,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沒有必要的知識儲備,遇到某個概念、問題時就會缺乏敏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要多問為什么。重要的一點是,讀文獻不僅要看到別人寫得好的地方,更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寫得不好的地方。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五

論文摘要:信息素質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文獻檢索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文對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從教學層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角度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引言。

隨著人類跨入21世紀,人類社會也跨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全球信息化成為了時代的重要特征。信息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對整個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日益重要。面對社會信息化潮流,對在校本科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成為了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從20世紀80年代初,各高校相繼開設了“科技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以下簡稱“文獻檢索課”)。這門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信息檢索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長期以來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問題,已經影響了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效果,不利于信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開展。本文擬對文獻檢索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二、文獻檢索課自身存在的問題。

1.教學層次不明朗,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信息素質是一種綜合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能、信息心理等多方面,是一種了解、搜集、評價和使用信息的知識結構。不同階段的學生對信息需求程度有差別,因此應該對他們開展不同層次的信息素質教育。信息素質教育體系的層次是連續(xù)提升和相互銜接的,但是當前的信息素質教育還沒有一個科學的分層,不利于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與發(fā)展,更不利于達到全面的信息素質教育目標。

2.教學模式單一,課堂教學缺乏生動性和感染力。

文獻檢索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對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采取“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單向灌輸方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很少,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只重視認知過程,忽視感受及體驗過程;只重視單向的傳遞過程,忽視雙向的交流啟迪過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fā)揮,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主體意識的發(fā)展。學生對這樣的課堂教學普遍熱情不高,教學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3.教學內容空洞,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不緊密。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對象是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但是目前的文獻檢索課教學內容大多缺乏針對性,內容上偏重學科資源的獲取,用的多是經典的數據庫,學術性強而目的性弱,導致學生不太介意檢索的結果,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教學內容中,過于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闡述,以及學科文獻信息獲取的.講述,本課程的實用性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

1.明確教學層次,分層次設置教學內容。

根據不同對象和需要,高等院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需要劃分為多個層次,有必要根據不同層次和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來安排教學內容。具體來說,針對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應該進行圖書館基礎能力教育和信息技術基礎能力教育。重點加強學生對網絡工具以及軟件的使用能力,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圖書館的布局、館藏和服務,聯(lián)機目錄的使用等等。針對除新生外的其他各年級學生,需要進行通用信息素質教育。指導學生了解信息源的特點,根據需求選擇信息源,以及使用檢索方法和策略,并對獲得的信息作出評價。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合法地檢索與利用信息。針對高年級學生,尤其是大四畢業(yè)生,則要進行基于學科的專門的信息素質教育。指導學生了解本學科信息的類型、常用信息資源,為學生的畢業(yè)論文做好準備。

2.引入情境化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適當地模糊專業(yè)界限,并凸顯文獻檢索在日常生活及實際應用中的作用。如參加學生的專業(yè)論文綜述指導,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掌握信息檢索、收集和組織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另外,還可以從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需要出發(fā),如可以幫助學生準備一次旅行,指導學生通過利用導航工具、bbs等工具來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以便為出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傊詫W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fā)點,引入情境化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檢索的知識和技巧是學習和生活的工具,才能使學生重視信息檢索課程,認真學習相關內容,并不斷提升自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研究型學習,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學習意識。

研究型學習是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實踐活動獲取知識、得出結論,而不是由教師通過“講解——接受式”教學方式教授給學生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型學習一方面強調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來學習,另一方面還強調個體從探索性的研究學習活動中,獲取對個體成長與發(fā)展具有獨特價值的“學習經驗”或“直接經驗”。比如進行檢索策略部分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操作,親自使用擴檢、縮檢等方法來不斷地調整檢索策略,然后引導學生比較檢索結果的多少,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和不斷嘗試,可以啟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對文獻檢索的興趣。這樣通過師生共同探討、實際操作達成共識,可以使問題在演示過程中得以有效解決。

四、結語。

文獻檢索課是高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新的網絡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必須與時俱進,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新教學內容實現(xiàn)與現(xiàn)代信息環(huán)境的接軌,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信息社會需要的、具備較高信息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夢麗,杜慰純.信息檢索與網絡利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9.

[2]秦殿啟.網絡泛化與文獻檢索課教學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情報,2009(3).

[3]張靜.高等院校文獻檢索課實行研究性學習的構想[j].圖書情報工作,2004(12).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六

從教快二十年了,也算是聽過了一些有關教科研論文寫作的講座,收獲也是有一些??墒俏沂冀K還是有些問題弄不明白,有些事情想不清楚。可是今天我有幸聆聽了王彥明博士的講座,不禁心頭一亮,真不愧是名家,他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解開了困擾我多年的疑惑,真是受益匪淺。

聆聽王彥明博士的講座我明白了論文寫作中案例基本上不超過三個,每個案例不超過兩百字,那么一篇五六千字的論文該如何才能寫出,那就是要有理論材料的支撐,要有理論上的高度。可是這些理論從何而來,那就是讀書,要讀基本教育理論書、讀教學知識論書、讀學科類書,王彥明博士也給我們開出了一些書目。以前也聽過一些專家的講座,他們無一例外地都諄諄告誡我們要讀書讀書,可大都會談讀書的重要性,總讓人感覺到少了些方法上的指導。經過王博士的指導,讓我在今后的理論知識學習中不僅有了方向,更有了方法。

聆聽王彥明博士的講座也讓我再次明白了,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汗水浸透的結果。王彥明博士很會寫也很能寫論文,有時他一年都能發(fā)表十二篇論文,這是何等的高產,可是這卻是在他三天讀完一本書并做好筆記之后的收獲。若無長期這樣的學習積累,他又怎會有如此之大的成就。如我等的確也該是在讀書學習上多用用功了。

短短兩個多小時的講座,讓我收獲頗豐,我為王博士的講座點贊,我為給我們提供此次學習機會的縣教科室點贊,謝謝你們了!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七

一、目的:

通過課程論文的寫作,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基本理論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引起學生對該門課程前沿理論和熱點問題的關注,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信息素養(yǎng)。

二、內容要求:

與本門課程有關的理論和實踐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焦點問題,要求論點要正確,觀點要明確,內容充實,論據要有說服力。

三、評分要求:

6、五級記分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不設比例限制。

四、格式要求:論文由摘要、正文和參考文獻三部分組成。(是否打印自行決定,若打印按以下要求執(zhí)行)。

1、頁面設置:紙張:a4;頁邊距:上下3.8cm,左右3.2cm;裝訂:一律左邊裝訂。2、字數在2500--3500字。3、封面:

(1)論文題目(宋體,3號,加粗,居中);

4、摘要:200字以內(仿宋,小4號);關鍵詞3-5個(仿宋,小4號)。5、正文:宋體,小4號,1.5倍行距。

6、層次標題:一級標題用一、二、三……編號;二級標題用1、2、3……編號;

三級標題用(1)、(2)(3)……編號。7、參考文獻:仿宋,5號。

8、封底:課程論文評分表(見附表)五、紀律要求。

1、不得抄襲,如發(fā)現(xiàn)雷同部分超過40%的,均按不及格處理。2、不足2500字的,成績按缺考處理。

附:論文參考題目(也可自定題目)。

xxx市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服務業(yè)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計算機病毒與系統(tǒng)安全探究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的探討。

新經濟時代知識型員工的管理研究。

中小企業(yè)發(fā)展電子商務的戰(zhàn)略和策略。

企業(yè)電子商務網站系統(tǒng)設計與開發(fā)企業(yè)客戶信用信息資源管理。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八

論文摘要:高校田徑教學出現(xiàn)開課難的困境。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tǒng)計法對普通高校開設田徑課程的現(xiàn)狀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分析,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使田徑教學在普通系學生健身教育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引言。

長期以來,高校田徑課程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框架大多仍然以競技項目,而忽視了田徑運動的健身性、娛樂性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近年來普通高等院校體育自由選課使田徑課走入困境。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方法的改革及研究改革教學形式與方法,以適合大眾健身的口味,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與自覺鍛煉的興趣和習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1、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內容。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九

正在本學期的《論文寫作》課程中,我進修到了對于論文寫作的根本因素以及辦法。張聿教師正在講課時十分過細、片面,將各類曾經呈現(xiàn)或者能夠發(fā)生的學術標準成績逐個作了梳理,并引見了一些歷屆的良好結業(yè)論文,為咱們展現(xiàn)這些良好文章中值患上咱們進修的長處,以致于我正在聽課時,不時地發(fā)明與再發(fā)明著本人以往論文中的一些成績。

正在講堂上,我一步步理解了論文以前需求做哪些預備任務,若何選題,若何斷定標題,論文的框架的次要內收留,寫作本領和需求留意的成績等等。經過這個課程,我從關于碩士論文的未知形態(tài)逐步變患上胸有定見。教師正在幾回課上重復提到了論文的主題這一方面,不可思議,這是論文的第一要旨,極端緊張。起首,能否有才能寫,要依據主主觀前提判別,課題過年夜,成績難以研討深化,能夠招致善始善終,草草收攤;其次,論文要有代價,也便是需求有立異性、前沿性、實際性、興趣性等等;再次,所選的主題要有工具可寫,便當睜開,內收留可空虛;別的,能否可定期實現(xiàn),送審能否順遂,能否有益于辯論,這些都是要綜合思索與衡量的。經過這些進修,關于我的開題陳述有很年夜的協(xié)助。

回憶全部課程的進修,除學到了無關論文寫作的劃定規(guī)矩與本領之外,我另有其余方面的播種。那是正在第一堂課的弁言局部,教師講到平常要注重操練、進步藝術涵養(yǎng),不只要勤寫、多寫,養(yǎng)成記條記的好習氣,還要擴大常識面,少量存眷相干范疇。這些確實十分的緊張,一方面,自從上了年夜學,不了語文測驗中的作文,不教師安插的周記功課,我的寫作水準逐年低落,筆墨功用退步嚴峻,平常有些心患上感悟至多喋喋不休記上去,只能稱作認識流,且少少會謄寫百字以上的篇幅,這就形成本人邏輯思想才能降低,文章架構構造才能弱化。另外一方面,缺少必定的常識面以及瀏覽量,比方教師正在講堂上羅列的諸多著述,有很年夜一局部都只是有所耳聞,卻從未完好瀏覽過,乃至另有一些前所未聞。我深知作為一個碩士研討生,本人還差的太多,只覺羞愧之至。除了文學藝術之外,教師還講到了中國戲曲,當教師將昆曲620_年的故事娓娓道來,我真是打動極了,愈加煩惱本人的蒙昧。我一貫自夸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明存正在濃重興味,本人的研討標的目的是平易近族性的顏色,但是卻對于中國文明中這么無足輕重的一筆多年來聽而不聞,實不應該。

幸虧,這堂課真正激起了我對于瀏覽的興味,很沖動,決計要把這些空缺漸漸補返來,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范疇之精華。老舍師長教師正在《四世同堂》里,借英國領事富善師長教師說過一句話。他說,“老派的中國人英語欠好,可是中文還可靠。但是如今的中國人是英語欠好,中文也靠沒有住?!边@句話放到現(xiàn)往常似乎愈加貼切了。當我認識到這一點,那種緊急感與壓力也隨之而來。一下課,我便間接沖進藏書樓,借了《牡丹亭》,一壁品讀筆墨,一壁找到白先勇師長教師的芳華版《牡丹亭》視頻,兩者分離起來觀賞,不能不說,這極年夜地動撼了我。張聿教師正在講堂上傳授給咱們的不只是常識,更是比常識自身更緊張的工具,讓我有所深思,從而盲目地進步本身的藝術涵養(yǎng)。

經過《論文寫作》課程的進修,堪稱受害很多,我愈加深入地領會到,寫一篇良好的論文盡非易事,要投進更多工夫與精神做好研討任務。以上便是我的《論文寫作》課程的進修心患上。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查閱大量文獻、歸納法、分析法。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普通高校開設田徑課的現(xiàn)狀分析。

經調查大部分普通高校還未開設田徑課,針對田徑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及評價的現(xiàn)狀,對普通系部分學生對田徑課的態(tài)度進行了調查與交談,從中得出了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2.1.1田徑教學內容競技化。

由于田徑運動長期以來是以競技運動為主線,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畢業(yè)都在重復著這些項目的學習,這些內容對他們已無興趣可言。競技化的田徑教學,忽略了田徑健身的目的和作用。使教師在田徑教學內容的選擇時只能圍繞這些競技項目進行教學,使學生對田徑的興趣降低。使高校田徑教學處于學生不愿學,教師不愿教的尷尬境地。

2.1.2田徑教學目標及評價單一。

長期以來,受傳統(tǒng)體育觀念的影響,普通系田徑教學目標單一,過分看重田徑教學達標和技術,把達標作為田徑教學的唯一目標。在課堂教學評價上,以學生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作為評價標準,忽視學生的個體基礎差異。在學生成績的評定上,以籠統(tǒng)劃競技標準進行學習評價,埋沒學生的主觀努力和進步幅度,使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感覺田徑課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在上田徑課時敷衍了事,而一旦進行體育課選項,就再也不選田徑。

2.2普通高校開設田徑課的可行性。

2.2.1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大部分同學認為田徑運動能有效地發(fā)展速度、力量、耐力以及靈敏、協(xié)調性等身體素質,增強體質,獲得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培養(yǎng)意志品質等。通過走訪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實行以下創(chuàng)新教學課程,尤其是田徑游戲課和健身方法課能得到學生的廣泛認同和支持。

2.2.2田徑課教學評價方法。

對教師的教學評價依據田徑課堂教學的各個要素進行分析,把課堂教學分為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使之結構清晰,脈絡分明。強調要不斷激發(fā)和引導學生的田徑學習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差異,給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自由活動空間。

對學生的評價轉變評價標準,注重學生發(fā)展的全過程,在體育田徑學習成績評定中,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條件的差異,也要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差異,根據學生進步的幅度進行成績評定,從而利于教師因材施教與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不斷進取的學習動機和激情。另外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普通系學生開設田徑課是可行的,普通系開設田徑課訓練強度和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方法都要進行改革。大部分高校普通系學生還未開設田徑課,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方法應做適當的調整,把原本的重運動競技和技術體系的田徑教學課擴寬為掌握田徑運動為健身的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自覺參加田徑運動的'良好習慣,使之成為“終身體育”的主要鍛煉手段和內容,使田徑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3.2建議。

轉變教學指導思想,田徑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應結合學生切身需要解決的問題加以分析和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健身意識、健身習慣、健身能力,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豐富田徑課程教學內容田徑運動教學的教材內容安排應符合教學指導思想的需要,應具有健身性、娛樂性和可行性。促進和提高人體在生活、學習、工作中的需求與適應性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新,拓展和開發(fā)田徑的娛樂、健身項目,使其成為一項學生樂于接受的體育課程。對學生田徑運動意識和興趣的培養(yǎng)是直接動力。為了獲得同學們對田徑運動的認可,還應該在同學可通過舉辦田徑文化周,田徑知識講座,田徑知識有獎問答等,促進同學們對田徑的深入認識。

參考文獻:

[6]陳濤,韓寶紅.從十運會看田徑運動成績看我國田徑運動發(fā)展方向[j].2007,01:88.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一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應立足省情校情,加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協(xié)同育人機制,通過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能力建設,不斷完善了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的相關工作。做為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增強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認識,不斷總結教學成果,將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業(yè)能力做為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根本。在《營銷策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融入創(chuàng)業(yè)教育,可以很好將本課程相關的知識,通過科學運用,對學生未來創(chuàng)業(yè)起到很好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一、當前我國高職院?!稜I銷策劃》課程教學現(xiàn)狀。

目前高等職業(yè)院校的《營銷策劃》課程還多停留在傳統(tǒng)的理論、案例教學為主的教學形式,理論上更多的是重復《市場營銷》課程知識點,有的雖然引入了項目教學方法,但多采取的是仿真項目,先定一個策劃項目,然后學生根據項目提供的相關信息來完成策劃任務。這樣雖然對學生實踐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在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動手能力仍顯得欠缺很多,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等的培養(yǎng)上還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存在不夠豐富,從而對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嚴重的制約。針對此問題,在《營銷策劃》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圍繞學生營銷策劃能力提升,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等,重視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自主能力不斷提高做為教學的突破點,為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提供良好的技能保障。

二、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高職院?!稜I銷策劃》課程的相互關系。

(一)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高職院?!稜I銷策劃》課程教學設計要求相一致。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營銷策劃》課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相比其他課程而言,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系統(tǒng)性。在教學中,通過以學生訓練為主導,以營銷能力的提升為最終學習目標,這些也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要求也十分接近。在對創(chuàng)業(yè)項目分析時,也需要學生對項目有很強的風險評估能力和可操作性。在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實施中,是以學生為自已動手實踐為主,教師通過指導來降低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風險。(二)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高職院校《營銷策劃》課程教學互為補充。我們都知道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與否,與創(chuàng)業(yè)的策劃能力關系密切。而《營銷策劃》課程教學內容在這方面,為創(chuàng)業(yè)教育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而通過創(chuàng)業(yè)教育,也可以為《營銷策劃》課程的實踐活動提供很好的載體,通過對項目的評估,策劃實施,也為課程提供了很好的實戰(zhàn)平臺,進一步對學生學習此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三)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高職院校《營銷策劃》課程教學的要求相一致?!稜I銷策劃》課程要求策劃人要具有良好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才能使得策劃方案更具有創(chuàng)意,也能打動更多的受眾。創(chuàng)業(yè)教育也要求學生有具有強烈創(chuàng)新意識,二者的要求有很大的共性和一致性。

三、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入《營銷策劃》課程教學的方法。

(一)提高學生對《營銷策劃》課程認識,對創(chuàng)業(yè)中營銷策劃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學生在市場意識得到提升,對市場機遇的洞察力敏感性進一步增加。在本課程有限的教學時間,通過在豐富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將營銷策劃思維的系統(tǒng)性更好的體現(xiàn)出,使學生對市場的認識也更加深刻,進而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能力。(二)為了使創(chuàng)業(yè)教育更好實施,需要提升《營銷策劃》課程在專業(yè)教學中所占比重。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群體,在進行《營銷策劃》課程教學設計時,應有所區(qū)別。針對財經類專業(yè)的學生,增加本課程學時數,有創(chuàng)業(yè)計劃和興趣同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營銷策劃知識進一步拓展,從而更為學生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意識和能力提升提供服務。(三)以創(chuàng)業(yè)項目為載體設計教學情境。以創(chuàng)業(yè)項目來設立教學情景,通過綜合運用不同的策劃方案和創(chuàng)意,對比不同方案對創(chuàng)業(yè)項目是否成功的影響進行分析。有條件的`情況,可以讓學生進行市場調研,來進一步加深對于不同方案和創(chuàng)意的優(yōu)劣評估。同一創(chuàng)業(yè)項目,在課程教學進度的不同時期,分別由學生為主導來開展方案的策劃工作,體會各種不同策劃理論知識的運用。(四)以創(chuàng)業(yè)計劃步驟為環(huán)節(jié)來設計教學任務。一個好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載體是不夠,還需要將此項目進一步分解也一個個策劃活動或方案。而《營銷策劃》課程的教學,也在需要設計一個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策劃活動,最終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就目前的營銷策劃課程教學來看,營銷策劃活動內容包含很多,但仍以市場營銷的內容為結構主線。在對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引入后,可以通過對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的完成為主線來創(chuàng)立課程教學內容。(五)以學生為行動主體來組織教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營銷策劃》課程教學設計理念有很多相同之處,二者都是以實戰(zhàn)性、可操作性、創(chuàng)新性、學生為主體來開展的。因此,《營銷策劃》課程教學中,應通過任務驅動來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通過對教學過程細化,可以分解成六個步驟:提出任務;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和歸納;對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相關資料和信息進行搜集;按分析或方案思路來完成任務;提交任務結果;任務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處于指引和考核評價的角色,學生則是行動和主導的角色。為了使任務更好的得到完成,可以通過運用頭腦風暴法、角色扮演法、討論法、游戲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領會任務要求,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所需要達成的目標。

四、結束語。

做好高職院校創(chuàng)業(yè)教育,不僅要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總量和覆蓋面,還通過進一步提升專業(yè)建設水平,來推動優(yōu)質學校建設。另一方面,在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通過用信息技術來改造傳統(tǒng)教學,增強院校辦學活力。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二

1災難護理學“新”而未“興”

護理人員參與災難醫(yī)療應急救援,必須了解災難的特征和規(guī)律,救援中的管理、應急處置、基本護理技能等系統(tǒng)知識,其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度將對災難救援成效產生直接影響。在目前的護理本科教育中,學生通過學習臨床護理學等基礎護理醫(yī)學,已經掌握了基本護理技術,但如何將基本護理技術與災難護理管理學及災后心理援助等相關內容相結合,從而使災難護理的目標和重點得到強化的教學經驗仍舊匱乏,這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災難護理學“新”而未“興”的特點。

2緊扣核心內容開展災難護理學教學。

同災難醫(yī)學類似,災難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醫(yī)學學科。其教學一方面必須在有限的課時里納入核心理論內容,包括災難醫(yī)學知識、災難護理管理學及災后心理援助等內容;另一方面需增加相應的實踐操作。

災難護理學課程核心內容涉及3大體系和8個方面:3大體系指災難前期準備、災難發(fā)生期應急、災后重建期保健等;8個方面包括災難護理學的基本概念、災難應對預案、災難應急救援護理基本要素及流程、各項急救護理的基本技術、現(xiàn)場檢傷分類與后送、災區(qū)傳染病的預防和處理、災難心理救援、常見災難的應急救援(核、化、生、地震、火災、水災)等。以江蘇大學為例,針對災難前期準備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交通事故、水災、地震、礦難和泥石流、重大傳染病等傷情特點,涉及災前防災準備、急救常備藥物和物品的配置和使用等;災害發(fā)生時突出應急,包括救災技能,如:如何自我防護,確保救援工作安全、有效、快捷;如何與其他急救人員配合對傷員作出正確和快速的檢傷分類,防止過度分類或分類不足;如何對危重傷員實施現(xiàn)場急救、快速轉運、記錄傷情等;災后重建期,如何配合防疫部門做好食品、飲水衛(wèi)生,傳染性疾病的管理,以及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進行自我心理康復及針對災民的心理調控等。

2.2課程以實例結合模擬設計。

災難護理學的理論授課中,可針對課程重點選擇性地列舉圖片和實例,以加深學生對災難護理學的直觀理解,但又避免過度刺激造成心理陰影。例如:江蘇大學在涉及地震災難的教學中,選擇的實例以近期國內外發(fā)生的地震為主,圖片以災難后環(huán)境為主,盡量不涉及受災群眾;教學內容包括防震常識、人員生存環(huán)境、后續(xù)災難救援及災后重建等,還特別從管理屬性的角度進行深入剖析,如涉及脆弱性的技術、社會、管理屬性等[3];在常規(guī)理論教學中積極模擬現(xiàn)場環(huán)境,提出可能存在且會影響災害救援的問題,例如:區(qū)域的藥品、物資儲備不足、物流不暢通、應急機動力量反應不夠迅速等,當以上情況發(fā)生時,如何開展有效護理活動,避免加劇災難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等。

3以教育系統(tǒng)設計指導和優(yōu)化教學。

教育系統(tǒng)設計(instructionalsystemsdesign,isd)是教育各領域最常采用的模式,同樣適用于災難醫(yī)學教育[4]。isd的基礎是傳播、學習和教學等三方面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屬于系統(tǒng)論,問題面和需求面是教學分析中的兩個方面,通過以上綜合設計找出最佳解決方案。isd的工作流程是分析———設計———發(fā)展———實施———評價,通過系統(tǒng)安排學習過程、學習資源,創(chuàng)立學與教的系統(tǒng),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促進學習者學習的目的[5]。

3.1明確學習目的與目標。

isd首先需明確學習結果,即學習目的或目標。作為一種概括性的總體要求,教學目的概括性地將一系列相關的教學目標組成一個說明教學意圖的系統(tǒng),是某一階段、時期學校教學規(guī)范,不可隨意變更。江蘇大學針對災難護理學的教學實踐,提出“靈活性、實用性、科學性、延展性”的授課理念,以達到培養(yǎng)高級災難護理人才的目的。教學目標是對學習者接受教學后應表現(xiàn)出來的可見行為,進行具體而明確的表述。教師根據需要可加以調整、變更,教學策略具有較大靈活性,教學目的穩(wěn)定,而教學目標靈活。例如:由于“使護理人員掌握災難的護理工作的相關技能”的目的太抽象和籠統(tǒng),可能造成理解的不統(tǒng)一,因而對教學過程、結果的評估與測量起不到指導作用。教學目標則明確、具體,如“護理人員在災難救援現(xiàn)場要快速配合醫(yī)生進行檢傷分類”。因此,災難護理學教師在具體分析教學內容之前,第一步必須弄清楚教學目標是什么,即通過該內容的學習,學生能夠獲得什么。

課程設計是教師在授課前進行教學目標、學生現(xiàn)狀、教學過程、預期結果、是否存疑等諸多方面的預設和思考。從而使學生在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tǒng)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升和拓展相關能力。例如針對“災難中大量傷員的急救管理”課程,考慮到學生中可能普遍存在重技術輕管理的思想,在授課的初期階段引入大量的管理案例,并逐漸與災難醫(yī)療救援管理相結合,在闡述災難前中后的不同時期內管理的內容與側重點的同時,圍繞災難中大量傷員的特點展開論述,以凸顯管理對災難救援的重要性,從而提升學生對災難管理的認同感與學習力度。確立災難護理學的教學過程就是選擇合適的方法給學生講課,如講座、技能操作、討論、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方法的選擇需考慮授課時間、學生數量、學生的基礎水平、教育資源、教育預算等因素。教師可在正式授課前,給其他講師或教學組成員試講,以發(fā)現(xiàn)問題并改進教學方法。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明確災難護理學教學工作不能局限于課堂內,要充分利用報刊雜志、電視傳媒、internet網絡等資源提高學生學習災難護理學的興趣,使知識范圍進一步拓展,但對于如何借助新興媒體開展災難知識教育還需不斷探討和摸索[6]。在完成理論課程后,安排2~3學時的實踐課程,如模擬某一災難現(xiàn)場(如地震、火災等),由學生扮演救援組織者、檢傷分類人員、救治與轉運人員、心理援助者、災后防疫人員等,使學生盡可能通過演練災難應急救援的基本流程,切實體會并對理論授課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價教學是立足教學目標,按一定規(guī)則對學、教的過程和資源進行價值判斷,描述和確定教學效果,目的是檢查和促進教學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在教學結束時行總結性評價。在災難護理教學中,筆者對理論性的問題行書面考試或使用口頭回答;對操作技能,如護理流程、心肺復蘇的基本生命支持、自我保護等使用模型考核,在帶教老師的監(jiān)督下進行臨床操作。筆者對災難護理學課程的考核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包括平時成績、實踐課程、理論考試等,各取一定的權重,分別為30%、30%、40%。理論考試突出重點的同時,平均分配其他知識點,還安排設計型題,如設計某一災難場景的救援護理,考核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課程的考核以學生對災難護理整體流程的把握,明確災難救援中護理人員的分工和職責為主要目標,加深災難醫(yī)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考核中著重考查的內容包括:災難護理學基本概念、個人防護技能、防護裝備的使用、災難應急護理的基本流程、現(xiàn)場檢傷分類、常見災難的處理原則、心理救援原則和基本方法等[7]。

綜上所述,目前江蘇大學災難護理學的教學涵蓋了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施教過程、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除此之外,尚需不斷學習和借鑒其他災難醫(yī)學等學科教育工作者的先進教學思路與方法,如可借鑒和學習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杜博士pbl整合教學法[8],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對能力。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應力爭使教育理念、教學手段和質量更符合國際潮流,在探求適合我國國情的災難護理學教育模式的過程中,以更加全面、綜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災難護理人才,達到有效應對災難的目的。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三

土木工程材料種類繁多,各類自成體系,教學內容大多數是敘述性和分析性內容;同時,土工工程材料發(fā)展迅速,新材料層出不窮,以致學生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學習中難以抓住重點,出現(xiàn)什么都學、什么都學不好的情況。為了進提高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筆者從教材編寫、授課內容編排、課時分配等三個方面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一)教材編寫。

南昌大學與其他兄弟院校編寫出版了教材《土木工程材料》。新編教材充分考慮到現(xiàn)有教材的不足強化混凝土章節(jié)內容增加了輕質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纖維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大體積混凝土、噴射混凝土、活性粉末混凝土等新型混凝土的相關知識;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弱化部分章節(jié)將石材、木材、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章節(jié)內容進行相應刪減;緊跟土木工程材料發(fā)展趨勢增加建筑節(jié)能材料章節(jié);設置案例在各章節(jié)中多設案例引導學生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與實踐相結合。

(二)授課內容編排。

根據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特點,對授課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力求做到以下幾點:突出重點內容,授課時以水泥、混凝土、瀝青、瀝青混合料為主要重點,以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質、氣硬性膠凝材料、建筑鋼材、新型墻體材料、建筑節(jié)能材料為次要重點,同時兼顧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砂漿、石材、木材等;體現(xiàn)專業(yè)特點,注意授課內容與不同專業(yè)方向的有機融合,土木工程工民建方向專業(yè)重點突出水泥與混凝土的內容,土木工程道橋方向專業(yè)則要求掌握瀝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設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yè)則要求詳細講解大體積混凝土及其施工;緊跟土木工程材料發(fā)展趨勢,更新教學內容,授課時將土木工程新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新技術(如隧道盾構技術、大型混凝土構件預制技術)以及教師自身科研課題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中;結合工程應用,將國內外典型工程(如新型混凝土技術在三峽大壩、杭州灣跨海大橋應用)融入課堂教學中。

(三)課時分配。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實驗性都非常強的課程,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學時有限,在教學中合理分配課時是保證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南昌大學的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共48學時,其中課堂授課32學時,實踐2學時,實驗14學時。

二、教學模式的構建。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模式一般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筆者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強調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在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除進行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外,還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理論教學。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需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結構、生產、工藝、性能與應用的基本理論知識,為此,有必要將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重組為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與結構、生產與工藝、性能與應用三大塊進行統(tǒng)一講授。同時可采用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方法進行理論教學,以達到縮減課時、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實驗教學。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中現(xiàn)有的實驗項目基本上是驗證性實驗,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熱情,因此在實驗教學改革時,除了開展水泥實驗、砂石實驗、普通混凝土實驗、瀝青實驗等驗證性實驗外,還設計了綜合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綜合性實驗是在設定原材料的基礎上,進行不同強度等級、不同坍落度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實驗。創(chuàng)新性實驗是讓學生自選材料和自行設計實驗。創(chuàng)新性實驗前先將學生分為3~4個組并確定實驗題目,要求小組同學查閱資料、集中討論后完成創(chuàng)新性實驗,比如減水劑與水泥相容性實驗、緩凝劑對混凝土凝結時間影響實驗、不同等級礦物摻合料對混凝土強度影響實驗等。通過開展綜合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激發(fā)學生的研究熱情,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實踐教學。

在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組織學生到預拌混凝土攪拌站了解混凝土的生產運輸過程,認知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熟悉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或組織學生到施工現(xiàn)場見識混凝土的澆注養(yǎng)護,了解建筑鋼材的性能和加工,實現(xiàn)理性認識到感性認識的提升,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教學方法上,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用多媒體和板書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基本上都是被動接受知識,很少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鑒于這一缺陷,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增加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提供了網絡輔助教學,完善考核方法。

(一)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

為讓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和發(fā)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引導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筆者充分利用多年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優(yōu)勢,特別制作了一段50分鐘左右關于材料在仿生、智能領域研究和發(fā)展的視頻資料,要求學生提前自行觀看,同時在課堂上也組織學生利用1個學時觀看視頻資料,之后用1個學時讓學生走上講臺發(fā)表觀后感想。

(二)網絡輔助教學。

網絡輔助教學是高校數字化建設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教師授課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輔助教學為學生與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教師可將很多相關的文檔、幻燈片、視頻資料上傳到網絡輔助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自行下載。學生也可在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向教師提問,教師可定期查看和回答學生問題。在教學方法上,網絡輔助教學是對課堂授課方式的一種補充。

(三)考核方法。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考核方法采用課堂考勤與課堂討論、實驗實踐(報告)、期中考試(開卷)、期末考試(閉卷)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其中四種形式占總成績的比例分別為15%、15%、20%和50%。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的教學效果,對改變傳統(tǒng)的一考定成績、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分階段檢驗教學效果、改革考試方法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經過上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理論知識,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科研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授課內容。

教師講課內容有主次之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不僅簡單輕松,而且也更有針對性。對此教師可以適當減少理論課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驗實踐。

(2)上課形式。

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并進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發(fā)言,既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對土木工程材料發(fā)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

(3)實驗實踐環(huán)節(jié)。

除了部分驗證性實驗項目之外,還增設了綜合性實驗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見識到各種不同要求的混凝土,創(chuàng)新性實驗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研究熱情。

(4)考核方法。

采用上述四種形式相結合的全程考核方法,提高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程學習效果。

五、結語。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是集理論、實驗、實踐于一體的課程,學好土木工程材料,對于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鑒于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本身的特點和學時的限制,要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知識,學會合理運用土木工程材料,必須從教材編寫、授課內容編排、課時分配等教學內容,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教學等教學模式,以及視頻播放與課堂討論、網絡輔助教學、考核方法等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教學改革。本文對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在教學實踐中已得到了實施,同時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四

在新的課程計劃中,德育活動在活動課程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反映了國內教育界已認識到德育活動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從目前全國各地中小學德育實踐來看,活動課程的引入不僅為那些早已在實行但又無法正常納入到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活動提供了一種使其系統(tǒng)化、正規(guī)化的結構框架,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它為打破長期以來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的學科化德育模式帶來了希望。

一、德育活動應成為德育主要的教育形式。

我國教育界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以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社會及歷史等為主的德育學科課程體系,在傳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系統(tǒng)性道德知識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盡管道德認識能給學生提供未來行為的認知圖式,它們在學生頭腦中卻往往只是以知識形態(tài)存在而不是以能影響學生的行為即成為學生品性的一部分的觀念存在的。也就是說這樣的道德知識對個體在具體道德情景中的行為影響是很小的,只有在個體價值觀念單一、不能或無須作出獨立的道德判斷和選擇的情景中,它們才會成為行動的線索。而對處在變革與多元化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說,由于影響其行為的因素十分復雜,因而僅有道德知識這一行為線索并不能有效地引發(fā)學生的道德行為,這是學科式德育課程教學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因為道德行為的產生除了需要認識的支撐之外,更需要行為動機(情感)的激發(fā),需要對情景的認知和判斷及對自身行為的自我監(jiān)控等。

而德育活動課程則通過給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真實的道德情景和道德沖突,通過學生現(xiàn)實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僅把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規(guī)范以具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斷能力,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和自覺的參與意識,這就有可能使學生的道德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觀念和品性,從而使學生在未來遇到相似的情景時受到類似情感的觸發(fā)而引起道德行為動機。杜威認為,這種使人們在工作和思想的統(tǒng)一中跟別人發(fā)生適當關系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訓練。因此,德育活動對于學校德育工作來說具有極大的價值,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行為能力和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方面具有學科教育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應該成為學校德育的主導形式。

但是,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判斷不一定能保證人們作出相應的道德行為,而且即使有做出道德行為的意愿(動機),也不一定就能引發(fā)正確的道德行為。這就好像是人們懂得制造飛機大炮的原理卻不一定能真的制造出來一樣,這里還有許多工藝問題、技術問題。同樣的,能否做出恰當的道德行為也存在著類似制造工藝技術的道德技能問題,如怎樣表達同情和關心以正確地幫助別人,如何通過協(xié)商以避免沖突達成公正公平,怎樣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等,都涉及處理個體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怎樣控制和調節(jié)自身情感和行為等技能問題。也可以說,一個正確的道德行為既包含著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還包含著適當和熟練的道德“技能”。毫無疑問,這樣的技能通過刻板的說教是很難獲得的,就如學游泳而只在岸上聽取理論講解一樣,一旦真的下水很可能會被淹死,學科式德育課程的缺陷也在于此。德育活動由于是以個體和集體的各種具體活動和行為展開的,活動過程本身就是各種行為技能的運用和學習過程,因而德育活動課程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fā)他們的道德情感,而且也特別適合于道德行為技能的培養(yǎng)和獲得。

總之,德育活動課程有著學科課程無法實現(xiàn)的功能,與德育學科教育也有著很大的互補性,事實上,它們對學生道德品質中的不同方面起作用。學校德育工作的改革應當注意兩方面的協(xié)調和銜接工作,就目前的學校德育實踐來看應更加注意德育活動課程的建設,這對規(guī)劃和建立完善的學校德育體系是十分重要的。

二、德育活動課程目標的確立。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中明確指出了活動課程應“使學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學德育大綱》和《小學德育綱要》中也闡述了活動課程和德育活動在學校德育中的作用,這對建立完善的學校德育體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但從課程設置的要求來看,德育活動課程的目標和要求仍然不明確,在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和學校進行的德育活動也缺乏應有的理論框架,這對中小學開設德育活動課程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甚至混亂。因此對如何進行德育課程目標設置及活動內容的構架等的研究仍然是一項緊迫的任務,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是新的課程計劃的重要特征。這一思想也在各科教學大綱的制定過程中得到了體現(xiàn),這可以說是目前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中的一大進步。由于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必須以活動為基礎,并且也只能在活動過程中體現(xiàn),因而活動課程的提出實際上是為了滿足培養(yǎng)目標上的這一轉變。德育活動課程無疑也是為了滿足德育目標上的拓展,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自主自制能力、是非判斷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等。這一思想對目前各地開展的有關德育活動課程的研究和實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并且對計劃中所提出的晨(夕)會、班隊會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及學校傳統(tǒng)活動等的改造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種依據傳統(tǒng)的以學科教育為核心的知識與能力劃分方法來確定德育活動課程目標的思想,雖然表面上解決了知行脫節(jié)問題,而實際上還脫離不開傳統(tǒng)的德目主義德育觀,甚至會滑向枯燥的行為技能訓練,同樣難以解決學生遇到的或未來會遇到的各種道德困境。事實上,知識與能力相加還不等于真實的道德行為,更不等于道德品質,因為道德行為總是與情景相聯(lián)系的,而且也只有與情景相聯(lián)系才能產生激發(fā)行為的.動機和情感?;\統(tǒng)地以能力作為德育活動目標是不適合于德育特有的內在規(guī)定性,也很容易使活動課程所具有的自主性、開放性等特征受到威脅。因而,我們認為在確定德育活動課程目標時必須對道德行為中的能力作出分析。

在學科教育中,知識與能力實際上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能力作為一個比知識和技能包容范圍更廣的假設結構,既包含知識,也包括知識的運用。但我們在學科教育強調能力的培養(yǎng)實質上是只強調知識的運用,是一種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是在練習的基礎上形成的按某種規(guī)則或操作程序順利完成某種智慧任務或身體協(xié)調任務的能力。這說明,在學科教育中所說的能力大多只涉及人的理智領域,本質是由一些規(guī)則或操作程序構成的。而在人們的道德領域,并不缺乏這樣的規(guī)則和操作程序,但并不能像學科教育那樣一旦形成就很容易遷移,并能在另一種情景中得到貫徹,如學校中學生的道德表現(xiàn)與他們在家庭與社會上的道德表現(xiàn)有著很大的反差。這不僅說明傳統(tǒng)的學科式道德教育是有缺陷的,而且也說明了道德行為與情景之間的密切關系。因為在道德行為中既包含認識和解釋道德情景的認知技能和進行具體行為的操作技能,也包含屬于情感領域中的動機和情感因素,而這種情感性因素在形成一種行為的過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與解決一道智力難題是完全不同的。換句話說,要實現(xiàn)道德行為的遷移必須同時完成行為者認知、操作(動作)及情感三方面的遷移,而其中情感及其體驗又起著核心的作用,因而在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體系中有關道德、良心或社會化、價值之類的是在“情感行為”的概念下進行闡述的。這也正是無法通過灌輸來實現(xiàn)的教育目標,但在人們自覺自主的活動中卻能得到比較好地展現(xiàn)。

然而,我們也絕不能期望所有學科課程無法解決的問題,活動課程都能很好地解決。比如,要想把道德行為能力進行分割培養(yǎng),讓德育活動課程只解決所謂的“能力”問題是不可能的。無論是作為情感行為,還是作為一種判斷推理,道德行為都依賴于特定的情景,離開具體的情景和條件去判定某個人的行為是否道德是不可能的,因為對中小學生來說并不存在抽象的道德行為,所以不能離開具體的情景去培養(yǎng)道德行為,所以不能離開具體的情景去培養(yǎng)道德行為能力,也不能把道德行為能力分解開來分別培養(yǎng)。這在柯爾伯格的道德教育實踐中也暗示了這一點,他從開始推崇的所謂的新蘇格拉底法轉向所謂的新柏拉圖模式(即以類似于以色列集體農莊通過團體進行道德教育的公正團體法)并不只是方法上的轉換,實質上說明了教育觀念和教育目標的轉變,即從關注抽象的道德推理能力轉向培養(yǎng)解決具體的道德問題的能力。這與我們一貫強調的集體教育思想的實質是相通的。

所以,我們認為,德育活動課程應以培養(yǎng)解決具體的道德問題、處理各種現(xiàn)實的道德情景的能力為目標。這種定位不僅符合活動課程實踐性、開放性的特征,而且也符合德育的要求,符合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可以說,培養(yǎng)解決具體的道德問題和處理各種現(xiàn)實的道德情景能力,其實是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能力結合起來了。比如,當學生面對某個具體的道德問題時,他必須通過分析、推理才能做出相應的判斷和行為,而解決某個具體道德問題的能力必然需要交往能力、自主自制能力等。因而這種定位與課程計劃并不矛盾。只不過課程計劃中所提出的各種道德行為能力是針對具體的活動而言的,而作為課程目標這些能力顯然過于微觀了,對課程研制是不利的。

解決具體的道德問題的能力是個體適應社會生活、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素質要求,這是整個學校德育目標的總的出發(fā)點,正如杜威所說的,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的目標,也沒有什么目的。運用真實的道德情景及現(xiàn)實的道德問題的道德活動本身就是學生參與社會的一種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對他們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會有積極的作用。在國外有一種針對社會適應不良或有缺陷的中小學生設立的預備性課程(preparecurriculum),就是以改善學生解決具體道德問題的能力為中心目標設計的,其中包含人際技能訓練、情景知覺與判斷能力訓練,情景調控能力及自我評估能力的訓練等具體內容,而且這些訓練完全是以活動方式展開的,值得我們借鑒。

三、德育活動課程的內容構架。

德育活動課程的內容不應是過去一些零散的德育活動,如晨(夕)會、班團隊活動等的簡單組合,也不應是德育學科課程的實踐補充,而應當依據德育活動課程目標來構架。這樣既可以達到與學科課程相互補充的目的,也可以使德育活動課程具有自身的邏輯性和課程體系,并改變目前許多學校德育活動課程開設的隨意性。

德育活動內容的選擇必須考慮兩個方面:確定各種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以及各種道德行為所包含的相應的行為技能和情感表達與體驗技能。因此,我們認為,德育活動課程內容構架的關鍵是選擇有針對性的、符合學生道德發(fā)展水平的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然后以此為基礎設計反映學生道德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德育活動。根據學生日常接觸的具有典型意義的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可以構成一個橫向的各種德育活動主題,而根據學生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以及學生適應現(xiàn)實和將來的社會生活的要求,可以設計一系列的縱向的德育活動。也就是說,根據主題的需要及學生年級水平,可以把某一德育主題設計成具有前后銜接關系的系列活動,這樣可以使學生處理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的能力逐步得到發(fā)展。因此,德育活動的構架從形式上來看可以設計成系列主題活動或者綜合活動,這種形式也便于隨時調整和增刪活動內容,使德育活動課程能有較強的包容性和靈活性,能隨時反映學生的道德實踐需要和社會現(xiàn)實的要求。

在設計具體的德育活動過程中,需要抽象出各種處理現(xiàn)實的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的能力,這是最為復雜和困難的。我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是比較重要的,這些方面也包含著道德認知的成分。

一是道德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皮亞杰曾說過,道德上的自律只能以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水平表現(xiàn)出來。實際上個體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guī)范,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以與其他人形成的各種權益關系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交往能力不僅是實現(xiàn)人際互動的基礎,也是形成處理各種道德問題和道德情景的基本技能。處理學生之間、個體與集體之間、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能力,實質上都與學生的交往能力密切相關。在上面提到的預備性課程中,人際交往能力的訓練也被認為具有關鍵的作用。

二是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是目前學校與家庭都比較容易忽視的德育內容。但是勞動是個體將來參與社會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構成學生品德的重要內容。通過勞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想信念、鍛煉道德意志品質,所以馬卡連柯曾說勞動最大的益處還在于人們道德上和精神上的發(fā)展。即使是最簡單的自我服務勞動也是培養(yǎng)人遵守紀律、培養(yǎng)人對別人的義務感的重要手段,能使一個人養(yǎng)成尊敬父母、兄弟姐妹和同學的習慣。而且由于勞動具有具體的物質和活動形態(tài),也特別適合于活動課程的要求。當然這種勞動活動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勞技課或勞育。

三是道德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道德自律能力包括情緒自律、價值自律和行為自律等許多方面,而個體的自我調節(jié)和監(jiān)督能力則是促成自律的最核心的要素。兒童道德發(fā)展從他律向自律過渡實質上是兒童自我調節(jié)和監(jiān)督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道德上自我調節(jié)和監(jiān)督能力的發(fā)展不是通過灌輸或者自然成熟就能實現(xiàn)的,而只能通過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逐漸內化而來,因而是德育活動課程的重要任務。

四是自我權益的維護能力。我國的德育歷來強調集體的利益,而不重視個體的需要,尤其是對兒童的教育更是如此。但實際上不懂得個體權益及其界限,就談不上尊重他人和集體的權益,僅有集體主義教育而看不見學生個體的德育也會帶來嚴重的后果。這在歷史上和現(xiàn)實的宗教極端主義中都有深刻的教訓。因而在運用集體的德育力量的同時,必須充分地考慮個體的權益(包括法律上的權利)??聽柌駱O力推薦的“公正團體法”的核心就是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努力達成‘公正’和‘團體’之間的平衡”,在運用集體力量的同時,保護個體學生的權利,促進其道德發(fā)展。

五是道德情感的體驗和表達能力。道德情感是推動道德行為的動力,沒有對他人情感的體察和對自我情感的反省能力,就不可能有道德活動的需要;沒有道德情感的行為也不能說是道德行為。

應當指出,上述能力本身并不構成德育活動課程的內容,它們只是設計德育活動的線索。在具體的活動中,它們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也就是說解決具體的道德問題常常需要上述各種能力的結合。還應指出,活動課程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它在設計教育活動時的靈活性和現(xiàn)實感。因而我們絕不希望上述的內容能包括德育活動課程的全部能力要素和內容,實際上也不可能。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五

摘要:隨著社會對大學生就業(yè)安置問題的不斷重視,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就業(yè)課程也都進行了多種方向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效果。在實踐考察中,各地大學生就業(yè)課程的效果存在較大的差距,提升大學生就業(yè)課程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使就業(yè)課程安排的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是當前大學生就業(yè)課程設計中的重要任務。本文將大學生課程分為引導類、心理類、實踐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這幾類課程所代表的不同意義,以及研究過程中的其他發(fā)現(xiàn),為更好地指導就業(yè)課程的設計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yè);課程設計。

社會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與企業(yè)需求人才二者“不對口”,而且在供需內容上有一定的偏差。企業(yè)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專業(yè)理論知識、較強的動手能力以及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fā)能力。而學生群體,一般擁有較扎實的基礎知識、較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對于動手能力、探索能力都因為環(huán)境資源的有限,并不能得到較好的培養(yǎng)。作為學生來講,畢業(yè)之后所面臨著就業(yè)的剛性問題,卻因為專業(yè)與工作不對口,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職意愿。對于用人單位來講,他們不得不實行崗前培訓,但崗前培訓又是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資源、人力資源以及必要的經濟資源。在各個行業(yè)還是一個人才流動比較大的的市場前提下,保證人才資源的可靠性是企業(yè)優(yōu)先考慮的原則之一。當代大學生缺乏自主擇業(yè)的能力,同樣缺乏社會資源,但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能力不應當僅僅將工作擺到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拿走,而是應當授予當代大學生自主擇業(yè)的技巧和能力。為了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yè)難”這樣的就業(yè)壓力,大學生在校期間關于就業(yè)課程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探究:

1、引導類課程。

基于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出發(fā),學生從小就頂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一方面,緊密的課程安排并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獨立思考的學習環(huán)境;另一方面,對未來擇業(yè)就業(yè)問題概念較為模糊。在學習壓力之下,只有極少數的學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什么樣的目標和理想。在大學里存在著這樣的學習現(xiàn)象:大部分學生都在按照學校既定的課時任務機械地學習,只有少數學生能夠具有自己的規(guī)劃選擇能力,額外修讀與自身實際相關的就業(yè)方面的課程。大學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特別是當代的上世紀90后大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個性特點,有較強的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如若在剛剛進入大學之初就得到了較好的引導,對促進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自身能力的認識,對未來職業(yè)道路的規(guī)劃將會起到良好的作用。

1.2引導類課程的側重點分析。

學生的引導主要包括思想和政治兩方面的引導。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思想成熟開始的,所以正確思想引導在大學課程設置中尤為重要。讓學生如何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大學教育必須思考的問題。人文方面的課程學??蛇m當根據學生需求進行合理安排,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與此同時,大學生還應了解時事政治,關心國內外局勢,明白我國當代發(fā)展的重要歷史使命和任務。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的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理想聯(lián)系、同步起來,緊跟時代的步伐,踐行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為國家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3引導類課程所要達到的果效。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從開始,進入就業(yè)市場的大學生逐年增加,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也隨之出現(xiàn)”。[1]合理地設置引導類課程,會為大學生們踏入社會,面對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打下一定的基礎,提升分析以及分辨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思維邏輯習慣,促進他們更快、更好的樹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當他們清楚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想要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之后,他們就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業(yè)當中去,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我們可以為學生們爭取到更多有益的時間來鍛煉他們自己。當他們畢業(yè)找工作時,將可以更加從容的面對就業(yè)問題。

2、心理類課程。

2.1心理學習的重要性。

在畢業(yè)生面臨求職工作時,一部分的學生對于就業(yè)會表現(xiàn)出焦慮、迷茫等情況,這是因為其沒有正確地樹立良好的求職心態(tài)而造成的。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發(fā)生,高校在開設就業(yè)課程的時候應該適當增設心理學的內容進入其中,有利于廣大學生正常心理的發(fā)展。在大學的校園里,心理學相關課程不應該是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專利,在生活壓力、學習壓力、工作壓力日益增大的現(xiàn)代社會,應該普及到每一個在校的大學生。

作為就業(yè)類課程,在高校中收到教學課時的局限性,并不能夠大量投入時間在這些課程上。心理課程的設置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注重效率,貼近實際。在課程的設置中,更應該從已有的實踐經驗角度出發(fā),為大學生在擇業(yè)中所遇到的具體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并告訴他們這些現(xiàn)象都是正常的。

(2)解決方式,有據可循。提出具體的思路方式,指導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去自我分析,自我解決?;蛘咛峁┮恍﹥A訴的途徑,尋找其他的解決思路,又快又好地解決問題。

3、實踐類課程。

3.1實踐類課程的一般特點。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則,理論性課程注重課堂內,注重的是一般性的知識經驗的積累;而實踐類課程則是注重于課堂外,更加注重的是在專業(yè)領域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對提高團隊的協(xié)同能力,一般的實驗類型的課程并不具備這些特點,所以嚴格意義上并不屬于實踐類型的課程。

3.2實踐類課程的具體安排。

實踐類型課程一般都安排在大學的末端,專業(yè)課程結束以后,這樣的安排對于學生而言是最合理的。在實踐課程安排的過程中,集體實踐優(yōu)先于單獨實踐,集體實踐的優(yōu)點一方面是安全系數比較高,較容易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能夠發(fā)揮集體智慧,享受團隊所帶來的集體成就感。單獨實踐中,優(yōu)點是可選性比較高,能夠加強個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較容易快速做出分析決斷,提高個人的工作素質和工作能力。

3.3提高實踐類課程的效率。

在高校的實踐類課程的安排里,很大一部分高校的實踐類課程的安排是相似甚至相同的,我們可以共享課程經驗,總結實踐課程安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規(guī)避風險,并且共享發(fā)展成果,提高高校課程的質量。另一方面,隨著實踐類課程的普及,一些高校在實踐課程的安排中存在著千篇一律的實踐內容,并沒有太大的促進價值。在實踐課程中,更應該注重不可預知的風險的存在,允許課程在一定限度以內發(fā)生變化,及時增添新的內容,不斷設計新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才能夠使實踐課程真正賦予學生實踐的意義與價值。

結束語。

在當今大學畢業(yè)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yè)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在國家教育部門的積極引導之下,全國高校開啟了促進就業(yè)的浪潮,在各界人士的不斷努力之下,大學生的就業(yè)安置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但是,就業(yè)問題的難度還在不斷地提高,“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規(guī)模的逐步擴大,社會大眾對高等教育的期望將會越來越高,在家庭對于高等教育投資不斷增大的同時,社會大眾普遍關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資回報和投資收益”,[2]所以,對于高等院校而言,思維方式和課程結構都需要不斷進行改良。本文對于就業(yè)方面的高校課程進行了初步的歸類分析,旨在對未來的就業(yè)安置工作的方向提供一個方向基礎,希望在不久的未來,能夠看到各高校在促進學生就業(yè)方面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大學生就業(yè)難得思考及其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

[2]小向.慢就業(yè)[j].中國就業(yè),2015.09.

摘要:針對工程機械教學與課程的重要性的特點,以培養(yǎng)應用型工程人才為目標,簡要講述工程機械關聯(lián)性課程體系現(xiàn)狀及總結當前課程設計出現(xiàn)的問題與不足,利用關聯(lián)矩陣法建立關聯(lián)課程模型,通過逐項比較原理選出較好的方案。在繼承原有設計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提出工程機械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的建議,對高校的課程教改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程機械;課程設計;關聯(lián)矩陣;課程體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課程設計是工程機械體系教學的關鍵。高校在課程設計時大多數是局限課本上的題,雖然書本上的題是經過嚴格的邏輯設計的,但是由于學生本身知識量的有限和對專業(yè)的認知等因素,出現(xiàn)“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現(xiàn)象,雖然學習很認真,但是不能將課程與整個體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不知道這些知識用來干什么,怎么用。為適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應當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更好地適應世界發(fā)展的潮流。當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是:教學結構單一,教學方法“僵硬”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能發(fā)掘課堂上的知識點。針對學生在教學中對知識點的認識不清,不能將整個課程體系結合起來的問題。首先應當轉變教學模式,將以前的照套課本式的教學方法轉變?yōu)榕d趣型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就是在課程設計時主要依據學生的實踐課程來設定相應的題目,既不脫離教學中的知識點也聯(lián)系了實踐理論,最后在培養(yǎng)目標上我們應當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在教學體系中對于一些關聯(lián)性課程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應當做簡單地闡述,以培養(yǎng)貫通社會科學,技術科學、人文科學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

一、工程機械關聯(lián)性課程體系現(xiàn)狀。

工程機械關聯(lián)性課程體系的類型主要是以理論為主,其中也有的是理論加實踐,如表1所示。當前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工程機械關聯(lián)性課程沒有實踐訓練,只是依附于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對于有實踐訓練的課程,這些實踐缺乏創(chuàng)新性,內容比較簡單,甚至與理論知識缺少內在的聯(lián)系。同時機械類的課程設計主要是以齒輪減速箱為設計的對象,雖然設計所涉及的面廣,但是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每年的課程設計大多都是相同的,所以設計的內容老化與社會實際聯(lián)系較少,從教學效果的角度看,當前的教學與設計并不能構成一個具有邏輯性的體系。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

二、關聯(lián)矩陣法建立關聯(lián)課程模型。

目前,為了更好地使關聯(lián)性課程與教學相融合,在此利用關聯(lián)矩陣法的原理,建立一種簡單的評價體系,使教師能夠更好地確定關聯(lián)性課程的重要性,在設定關聯(lián)性矩陣時每一門關聯(lián)性課程對整體教學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這種影響程度可以通過學生對興趣來確定,這樣不同的關聯(lián)性課程就對應了不同的影響因子,這些影響因子就組成了一個體系,如果關聯(lián)性課程體系為,那么對應的影響因子就為,通過關聯(lián)性矩陣原理可知,影響因子體系應當滿足:通過關聯(lián)矩陣的逐項比較原理選出較好的方案。

三、工程機械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的建議。

工程機械教學體系與課程設計必須要以現(xiàn)代工程教育的實際背景為前提,根據學科的特點在結合學?,F(xiàn)有資源,在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現(xiàn)有的實驗室和企業(yè)實習的經驗對教學體系進行整合。(1)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所有的實踐要根據學生的興趣來設定,在實踐過程中首先需要學生對整個實踐的理論知識掌握,在自己動手去做去分析,并在做完后提出自己觀點和建議,培養(yǎng)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生進行實驗室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繼承并更新以往的設計題目,通過學生們自主提出問題來發(fā)掘新的思路,可以通過一個實踐引出多個題目,分層次的進行。這樣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好的適應21世紀對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求。(3)開展仿真實驗:目前對于計算機的運用已經無處不在,它具有進行大量數據的運算、三維物體的動態(tài)模擬等功能,能夠高效的解決實際運算中的繁瑣問題,在實踐教學前先通過計算機對整個實踐過程進行動態(tài)模擬,對于在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較好的解決方案,避免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相應的問題。(4)課程設計聯(lián)系工程實際:為了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選擇課程設計的題目時,我們可以從在工廠參觀學習的車間中選出一些覆蓋面廣且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的零件作為設計的對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對實際工程問題有叫清晰的認識,我們可以邀請工廠里的工程師走進教室,對學生的設計提出實際性的問題及觸發(fā)學生的靈感。

四、總結。

課程設計與教學體系的設定是高校工程機械體系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中,教學體系的設定直接影響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以工程機械教學體系為前提,加強教學和課程設計與工程實際相結合,探索新的教學思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確保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提高畢業(yè)人才質量。

參考文獻:

[1]朱高峰.工程教育的幾個問題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六

由于我國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現(xiàn)在的教學方式的影響比較大,現(xiàn)在我國大多數高中以教師為主體的角色定位穩(wěn)固,“滿堂灌”“經驗教學”的教學模式還沒有完全地改變,數學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全程的掌控著整個課堂,在講課的時候重點關注的是學生能不能在快速地做出數學題和做出的數學題的正確與否,只注重講課,并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對人才的需求也發(fā)生了改變,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需求,出現(xiàn)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不高的現(xiàn)狀,所以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角色定位問題是影響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數學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目前,新課程理念雖然得到了落實,但是在大多數的高中數學課堂講學實踐中,還是采取說教式的教學方法,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進而讓多媒體、投影儀等先進的教學設備成為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擺設品,只有在有人聽課的時候會用多媒體,其他的時間很少能夠有效地運用,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興趣索然,上課的時候很容易就出現(xiàn)“走神”“搞小動作”的現(xiàn)象,無法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產生一定的阻礙。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方法過于單一,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二、新課程理念下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角色交換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影響下,數學課堂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體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只有對高中數學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和主人,才能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教師在對“圓和圓的方程”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起到一種指導的作用。如:“請學生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自己歸納圓的方程公式?”學生會在書上找到答案“一般方程(x-a)2+(y-b)2=r2圓心在a,b;標準(圓心在原點)參數方程x=rcost;y=sint”。之后就讓學生進行驗證,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fā)揮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將課堂交給了學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2.通過多媒體的運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在新課程理念的要求下,現(xiàn)如今大部分的高中教室中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因此,我們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實踐中,對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起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如:教師在對“立體幾何”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圓柱,圓錐,圓臺,球,棱柱,棱錐等,面積s正方體s=6a2;長方體s=2(ab+ac+bc);棱柱s=s側+2s底,教師在對這些公式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傳統(tǒng)的講授可能會很枯燥,不容易被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出課件,讓學生進行觀看,幫助學生對立體幾何進行有效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通過自主學習課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中的一種新型而且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師在對“概率”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建自主學習的課堂,進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一個通訊小組有兩套設備,只要其中有一套設備能正常工作。每套設備由三個部件組成,只要其中有一個部件出故障,這套設備就不能正常工作。如果在某段時間內每個部件不出故障的概率都是p,計算在這段時間內能進行通訊的概率。”然后讓學生自主討論這道題的答案。通過自主課堂的構建可以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達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偠灾谛抡n程理念的影響下,教師要進行教學思想和方式的創(chuàng)新,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高中數學教學中改變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綜合能力強的人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課程寫作小論文課程小論文篇十七

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源于積極主動的預習習慣,只有學生自主地開發(fā)自身的學習潛能,學習才能變成自覺行為。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從中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钡艺J為預習并不是摘幾個詞語,讓學生回家解釋,或者讓學生給課文分分段、寫寫段落大意,而應該重在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觀念與習慣。如使學生明白理解詞語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要聯(lián)系上下文,你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筆在書上寫下來,有什么疑問,也可以在書上圈圈劃劃,盡力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良好習慣,其目的是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從而調動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優(yōu)質的教學情境,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多媒體具有聲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這在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教學情境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出春天風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教學中就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學生愛聽的兒歌《春天在哪里》,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自然點題,引出《找春天》一文。這樣,學生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樂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效果甚佳。

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是興趣的導火索,而興趣則是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學習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動力源泉。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教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fā)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學中曾嘗試過“直觀演示、巧設懸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如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學生不僅興趣未減,而且情趣高昂,爭先恐后地回答??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課堂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

新課程標準一直強調,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變成學生自由體驗、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華的大舞臺。因此在進行新課前,我總是鼓勵學生去尋找和搜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材料,課上,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進行資源共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到成功的喜悅,參與興趣非常濃厚,久而久之,課前尋找便成了學生的習慣,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俗話說得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題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內容或中心思想的精華。因此,進行閱讀教學時必須從文章的題目入手,把題目所反映出的內容說出來,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內容或不理解的內容作為問題,并從文章中尋找答案。這樣,學生就會對文章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讀得認真、讀得細致。另外,在指導學通讀課文的時候,教師還應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是長句,教師要進行示范輔導,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加上反復朗讀,能使學生讀得正確,讀得流暢,增強語感。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形象思維狀態(tài),即使高年級的學生也沒有完全過渡到抽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具體、顯而易見的事物。為此,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教學素材。例如,《四季》一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边@是小學一年級上冊的內容,如果單純靠教師講,學生不但不能想象出四季的畫面,反而會對教學產生厭倦之感。借助教學軟件和課件,可以把小草發(fā)芽變綠、冬天雪花飛舞、秋天谷穗鞠躬等四季景象直觀、生動、形象地融入到學生的視聽感官及至心靈里,使學生在愉快、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為課堂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語文教學中這種學習氛圍尤為重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被仨嗄甑恼Z文教學生涯,當我第一次批閱學生的作文之后,便深深感受到:語文源于生活,定要回歸生活。只有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并把所學的語文知識用于描寫生活、品味生活中,其語文素養(yǎng)才能迅速提高。因此,我不斷鼓勵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鼓勵他們養(yǎng)成從生活中汲取養(yǎng)分的好習慣,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就在我們身邊,生活皆語文。我相信,長期堅持語文教學聯(lián)系生活的原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就會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資源和運用語文的場所。總之,培養(yǎng)人才靠教育,小學語文教育必須為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化的新型人才發(fā)揮重要作用。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語文課程標準和內容都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面對這些變化,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才能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4941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