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優(yōu)秀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0:45:05
2023年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優(yōu)秀15篇)
時間:2023-11-29 10:45:05     小編:雁落霞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時間簡史》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斯蒂芬霍金寫的一部宇宙學經(jīng)典著作。是普及高級理論物理的科普模型。

“任何理論都是暫時的:你永遠無法證明它。無論實驗結果與某個理論一致多少次,你永遠無法斷定下一個結果不會與之矛盾?!笔俏铱础稌r間簡史》得出的結論。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一切物理理論永遠不能說是真的。即使準確推測了上千次,只要下次出現(xiàn)不一致的推斷,這個理論也是站不住腳的。

當我在網(wǎng)上讀到馬克思的座右銘時,想想一切,然后改變

言之也就是懷疑精神。懷疑精神是人類前往的動力,只有這樣文明才會進步,不然將會面臨的結果只會停滯不前。以前,我從來沒有過這個觀念。

讀了這本書后,腦中一直旋繞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宇宙到底有沒有過大爆炸?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個無限小的一個點?會坍塌,還是最后趨于穩(wěn)定?宇宙是無邊無際的還是有盡頭的的?人類能否發(fā)明出時光機回來過去?所有問題迎面而來。

霍金曾說過:“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我對宇宙的認識,這包括宇宙為什么會存在?!卑ɑ艚鹪?4年也宣布過關于黑洞的理論存在的錯誤。他說:“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數(shù)物理學家以前認為的那樣。

宇宙是神秘的也賦予黑暗,但是在我們內心之中有擁有著這樣的宇宙!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所有的物理理論都是臨時性的……也才知道,我的固有的觀念‘如果所有因素都確定了,那么結果一定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原來是一種‘宿命論’。天哪,該怎么辦?我本來還堅信人的思維也因為過往環(huán)境的確定性而屬于定數(shù)呢。先姑且不去考慮思想究竟是怎么產(chǎn)生的,因為在基于純物質的理論基礎搞清晰前去強迫自己想這個問題,可能無異于思想上的自殺吧。

我感覺自己已經(jīng)處于半混亂狀態(tài)了。我們這個世界,無論多么精彩或惡心,總有一天所有的這一切都不過會坍塌成黑洞里的一個極小的點而已……想到這里我不自覺的伸出手來,要去感受一下這周圍的空氣此刻是否還真實的存在著。而這個‘此刻’又意味著什么?也是宇宙永恒的一個組成部分吧。

宇宙啊宇宙,你為何如此的存在呢?他們把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稱為奇點,奇點之前就不負責任的不追究了?怎么能這樣呢?人類的目標,仍然是不斷去認識和改造自己周圍的世界——無論這種認識會帶來多么悲觀的結果。是否存在有一天,事實終于可怕到再沒有人敢于去探索呢?我想一定不會的,要不人類怎么會走到今天——在上帝的關懷下生活不是很溫暖的么。

我一想到那些為了科學而放棄生活樂趣的人——他們才真正在推動人類的前進——我就不由得要鄙視自己,同時鄙視了其他象我一樣為了生活而奔波的人。

當同學把我的書寄過來的時候,雖然少了好些,可是也發(fā)現(xiàn)多了幾本原本不屬于我的書。很讓我感興趣的是有一本偵探小說,可是翻了翻后意味索然,又無意識的拿起了這本《時間簡史》。但是拿起來就放不下了。后來我才意識到,這應該是純興趣的選擇吧,我仍然熱愛科學的。第一次見它的時候好像是大一還是大二吧,不過它的出現(xiàn)并沒有轉移我們當時打雙扣還是電腦游戲的任何注意力。我記得高二的時候看因斯坦傳的時候也是抱著濃烈的興趣在了解那些未知的不能理解的東西的。當然因為高考的原因,這種興趣很快給中斷了。可是為什么進入大學后反而失去了對科學的興趣呢?這里面當然有個人特性,但是教育體系,尤其是高等教育制度也著實很有問題。

當愛因斯坦在無聊的專利局里花在總結狹義相對論上的時間,被我們的教授們用來考慮做什么了呢?難道當今的科學研究真的就昂貴到那種程度使得連理論物理學家都完全沒有施展的空間了?如果有人鄙視我們所有的教授和所謂的專家,我至少不會去譴責這個人。

什么叫做對科學的獻身精神?什么是人道?完美的人道只會讓社會退步。必然有些人要犧牲自己的幸福,但是他們終將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專注于科學的科學家是受我敬重的,即便如霍金這樣身形難堪,這難堪也只會在我的敬重中增加震驚而已。

那么夫子提倡的仁德又居于何位呢?想到這里,又想打擊一下人為神話了的先古圣賢。都同樣是人,為什么先古的就能做到大圣大賢?再更廣泛的打擊一下那些人為夸張臆想以至于捏造的行為。不論我的思想觸動有多大,神,還是我最討厭的東西。

那么感情和藝術的地位呢?不得不承認這些東西里邊有些是很崇高甚至偉大的,可是它們畢竟都盤旋在思想體系之內。要通過它們去創(chuàng)新到思想本身的起源以及意義,是不太可能了吧?而這些東西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也是必需的。可見我們這個世界為了發(fā)展,所需的額外的代價是多么的巨大!

所有的理論,都是總結共性的基礎上具有預見性。所以不要在乎理論是否從字面上看起來是否膚淺,更應該注意它是否有效——在此刻或者以后更長一點的時間。

正如書中處處注意處理科學與神學的關系一樣,這本書給我?guī)砀嗟膽摬皇强茖W知識,而是哲學理念上的沖擊吧。容我整理一下,讓我思想重新有序,才能夠再次平和的看待這世界。

有必要補充以下摘錄:

迄今為止,大部分科學家太忙于發(fā)展描述宇宙為何物的理論,以至于沒工夫去過問為什么的問題。另一方面,以尋根究底為己任的哲學家跟不上科學理論的進步。在18世紀,哲學家將包括科學家在內的整個人類知識當作他們的領域,并討論諸如宇宙有無開初的問題。然而,在19至20世紀,科學變得對哲學家,或除了少數(shù)專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過于技術性和數(shù)學化了。哲學家如此地縮小他們的質疑范圍,以至于連維特根斯坦——這位本世紀最著名的哲學家都說道:“哲學余下的任務僅是語言分析?!边@是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以來哲學的偉大傳統(tǒng)的何等的墮落!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當我翻開書時,它果然立刻深深地吸引了我。書中作者在描述“相對論”、“彎曲空間”這些理論時,措詞精確、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絲毫沒有給人一種乏味的感覺。

更加精彩的是書中還有很多精美插圖能夠幫忙我們讀懂它。并且還附有作者對未來宇宙的大膽猜測和推想。優(yōu)美的詞仿佛又使我們置身于宇宙之中,目睹宇宙大爆炸,恒星的生辰與毀滅……俗話說“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可我發(fā)此刻看完《時間簡史》后,書中的知識與精髓更是勝讀“十年書”。

約翰。彌樂頓講得沒錯:頭腦是他自我的住處,他在其中制造天堂的地獄。讓我們記住《時間簡史》,它對我們終身有莫大幫忙,我們將受益匪淺。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關于世界起源有我國的盤古開天辟地之說等,西方世界則認為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于是乎,在歐美可以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數(shù)人都虔誠地信仰著上帝。不過很可惜呀,哈勃望遠鏡把地球周圍200億光年范圍內的空間都檢查了一遍,卻絲毫沒有上帝的影子。盡管這兩種看法很明顯都是錯誤的,但它也反映出人類愛思考的一面,實在想不出來時,就編一個盤古,上帝之類的出來,自圓其說。

霍金在這本書中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闡述方式來解釋高深的物理知識,以達到讓大多數(shù)人都能看懂的目的。盡管如此,這本書看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的話,那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其實阻礙我們理解的最大原因還是我們平時生活在宏觀低速的環(huán)境中,無法理解在宇觀或微觀下的物質及其運動狀態(tài)。就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它在物質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才有意義,但我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觸到這類情況,所以除非有超強的想象能力與抽象分析能力,想要明白其實很難。所以我將從一個業(yè)余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僅僅是出于愛好與好奇關于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堅持他的宇宙大爆炸觀點。即宇宙原來是一個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因而它的密度無限大。它突然就爆發(fā)了,四散開來,同時爆炸產(chǎn)生的溫度極高,從此宇宙就一直持續(xù)膨脹,直到現(xiàn)在,而爆炸的那一刻就是時間的開始。在膨脹的過程中,有些氣體,灰塵漸漸冷卻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種各樣的星球,宇宙的樣貌漸漸清晰了起來。這里有個麻煩的地方,那就是大爆炸是時間的開始,那么在大爆炸“之前”,那個奇點算什么,沒有時間跨度么?或許用“之前”有些不合適,畢竟在開始之前能有什么呢?!可是開始又是從哪來的呢,這仿佛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無論你說什么是源頭,你都可以懷疑這個源頭的來源,結束這種無休止的懷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一個最早的,沒有“在那之前”。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上帝,霍金呢,相信那個“奇點”,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么多人信,估計沒什么可信度,大爆炸理論也只是猜想,沒有被證實。事實證明,沒有信仰的確是件很痛苦的事,腦中一片混沌,無法被拯救。

上面那個問題的確很折磨人,霍金教授自己也說的含含糊糊,一筆帶過了,我也略過吧。下面講的是時間與空間、物質的關系。在大一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中,馬克思簡單的說了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時間與空間則是物質運動的表現(xiàn),時間具有一維性?;艚鸷鸵淮笈锢韺W家卻有不同的觀點。首先,物質與空間的關系就很微妙——物質是扭曲的空間。可空間是什么呢?難道是真空?真空可是意味著什么都沒有——虛無。這一點目前科學界仍在作努力,他們試圖發(fā)現(xiàn)一種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東西,基本到不可再分割。可惜在夸克這兒遇到了點障礙,因為夸克已經(jīng)是一種猜想了,幾十年來一直都還未被證實。由于實驗器材條件的限制,以及理論上的一些缺陷,對微觀粒子的觀測一直都有障礙,無法精確測得其運動狀態(tài)。這樣一來,科學家們就只能很郁悶地整天苦思冥想,試圖發(fā)現(xiàn)一種全新的理論,但在這幾十年里,一直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

這本書中最引人思考的地方還是它的時空觀。在相對論中,絕對空間與絕對時間都不存在。現(xiàn)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絕對運動的觀點,也就是說靜止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因為缺乏絕對的靜止的標準,我們無法確定在不同時刻發(fā)生的事情是否處于同一空間位置上,很多人也許會認為這很簡單——同一地點很好確定。但平常人所說的同一地點是指在目前這個星球上的相對地點,把我們置身于宇宙之中,我們的位置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永遠沒有重疊的兩點。因為地球本身正一刻不停地做著運動,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時間也變成相對的,就讓人很難懂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間的流逝似乎是一成不變的,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規(guī)律行走,不受我們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用時間來記錄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把時間當做一個固定的標尺,我們在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標尺下進行交流才不會有困難。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無情的指出不存在什么絕對時間,時間只不過是物質運動的附屬品。我們通常所說的時間似乎沒有方向,虛無縹緲,看不見抓不到。在相對論中,時間是一維的,它的方向就是宇宙膨脹的方向,我們的宇宙目前仍然在做膨脹運動。

關于時間的相對性我還是無法理解,霍金緊接著就介紹了黑洞。我本以為我對黑洞是相當了解的,因為我經(jīng)常能在科普節(jié)目中看到關于黑洞的解釋。黑洞是恒星老化后坍縮形成的。恒星靠內部氫原子的聚變產(chǎn)生能量,釋放光和熱,太陽就是這樣。在內部原料用完后,就會發(fā)生坍縮,即向一點收縮。當這一點非常非常小時,它的密度就會趨向于無窮大,同時它的引力也會變成無限大。由于引力很大,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從它那兒逃逸出來,這里面也包括光。眾所周知,人能看到東西,是因為反射那個東西的光進入人眼?,F(xiàn)在那兒不會有光發(fā)射出來,所以人類是不可能真正地看到黑洞的,但可以根據(jù)可見星體的運動規(guī)律來推測。本來我以為這并有什么大不了的,看不見就看不見唄。但霍金教授補充了一句,那里是時間的終點,類似于奇點。

我想在這個年齡的大部分青年都思考過宇宙到底是什么,從何而來,過去的就過去了么,未來又在哪里,命運是否早已決定好了之類的問題。有的時候,我會因想不出來而無限傷感。確實如此,當你發(fā)現(xiàn)你根本不知道你所存在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你到底為何而存在,心中肯定會有一絲落寞甚至悲哀。過去我會刻意去逃避這些問題,想得太多或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有時候看新聞,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人因為這些問題而精神出現(xiàn)問題。我選擇看這本書,就是想解決縈繞于心中頭的疑惑。但這本書只是說了一些猜想和讓人費解的理論?,F(xiàn)在,我可以稍微理解那些相信上帝或其它宗教的人,畢竟,心中沒有一個信仰會讓人的生活失去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我只希望有一個能讓人信服的說法讓我來相信。我是并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到底誰才是世界的主宰,誰也沒辦法證明。盡管我可以確信上帝佛祖什么的都是扯淡,我也不會迷信和神有關的活動。因為我在心中已不知道把那些個神啊仙啊罵了多少回,但現(xiàn)在仍活的好好的,那些個神仙連我這樣一個普通的人都治不了么?在某種程度上,我把自己歸結為一個宿命論者。因為這個世上巧合總是太多,比如我的存在就很奇妙。試想宇宙中有多少分子原子,偏偏就有那么一定數(shù)量的原子組成了我。話雖這樣講,但我也不會拿命運當借口,很多失敗的人總把原因歸結于命運。我想一個普通的人怎么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運,不到最后一刻,答案都不會揭曉。暫時失敗的人,也不代表就一定不能成功。很多人都會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有這種態(tài)度又是從何而來的,他們的出生難道也掌握在自己手里么?你或許可以說人們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奮斗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你要奮斗的這種態(tài)度又是從何而來呢,答不上來了吧。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近兩周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晚上“河南教師讀書會”安陽的校長進行了領讀分享,轉發(fā)她的感言:

快樂的生存,時間給予的價值!

白馬過隙,百年瞬至。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蒼生為芻狗!

我當塵蟻,飄落一世。上帝造我,我當快樂虔誠,自然法則,我當珍視快樂。我無改天換地之能,那是上帝的事。我亦無洞悉自然法則之才,那是霍金之要務。

珍惜時間付與我思維之技能,在此人為之天地,活的好奇是本心,學會尊重為本分,快樂生存是唯一方向。

《時間簡史》讓我永有好奇之心。

《時間簡史》讓我深知自己的淺薄,讓我深知永保尊重之心以對待萬物,乃是人之本分。

曾經(jīng)的自己,經(jīng)常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徒增許多塵世煩惱;如今,總覺得自己很渺小,有些幽怨便煙消云散。不是我成熟了,不是我豁達了,而是跟隨《時間簡史》,沒入了浩淼宇宙,觸摸恒星黑洞,感受光速光秒,便不見了自己。

學會尊重,好奇不失,快樂一生。

時間賦予我思維的能力,運用思維讓我擁有好奇,在好奇中學習,在學習中知己不足,在不足中學會謙卑,在謙卑時學習尊重,在尊重萬物時得到自由,自由獲得心靈寧靜,快樂,足矣!

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場悲劇,笑著演完,便是我唯一的權力!

《時間簡史》值得用一生去感悟!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時間有初始嗎?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我?guī)е蓡?,隨著霍金的《時間簡史》,暢游知識海洋,感受科學魅力,探尋科技之光!

一對于霍金大師的力量與榜樣

霍金,他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是科學時代下的巨人;他更是輪椅上挑戰(zhàn)命運的勇士。他的世界或許很小很小,因為他不能說,不能寫,只能坐著思考。他的世界卻也很大很大,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學,宇宙大爆炸,思想的光芒在時空遨游,解開宇宙之謎。

在我眼里,霍金的《時間簡史》并不僅是一本杰出的物理學著作,更是一本充滿思想智慧火花,洋溢人文情懷的文學著作。我會記得:書中霍金將自旋為2的粒子比作是撲克牌中的q,解釋了自旋粒子旋轉一周兩次回到自身的原理。多么巧妙的比喻呀,把紛繁復雜的原理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真正的大師,真正的偉人,就是應該讓更多的人感受科學的奧秘,投身科技事業(yè)。而這也正是,大師的人格魅力所在!

二對于譯本充滿希望的中國科技

我閱讀的《時間簡史》是譯文版,感覺文字敘述流暢簡明,避開了生硬干澀的直譯,選擇了生動形象的意譯。我對于譯者的佩服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故特意查閱了編者的資料,才認識這位冠絕中華的科技人才吳忠超。

吳忠超,中學時代的奧賽神牛,中科大的天才學生,霍金的親門弟子。在牛津的日子里,吳忠超與霍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也正是他,將霍金的著作一本本譯為中文,讓更多的中國人走進霍金的絢麗思想世界。

我想,在中國,像吳忠超這樣,為中國科技事業(yè)做出卓越的科技人員有很多,他們身系祖國,奮戰(zhàn)一線,奉獻青春。中國神州系列飛船的升天與嫦娥登月,無不凝結著中國科技人員的智慧與汗水,也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擁有充滿希望的中國科技。

三對于著作思考中回味,回味后思考

歌德曾說過:讀書使人明智。而《時間簡史》也正是這樣一本書,通過對宇宙的探尋,層層推進,引發(fā)我們對生活與生命的思考。

愛因斯坦在發(fā)現(xiàn)廣義相對論以后,曾經(jīng)竭力尋找一個理論,以使得令人討厭量子論不再這么隨意。我雖對量子學沒有深入了解,但卻討厭那種基于統(tǒng)計學的偶然性。世界本是一部完美并且嚴格的機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我是無神論者,但也并不是沒有信仰,就像我不喜歡孤注一擲地相信萬能上帝操縱命運。卻很喜歡時間這個概念。時間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但我們卻看不見摸不著,在數(shù)學意義上我們把時間看作是一個坐標軸。那我們走過的時間顯然是無限個點連起的連續(xù)直線,但我們卻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確標出的點上。換句話說,那些被我們拋棄的點是時間的渣滓。每個人的坐標點不盡相同,但有些歷史事件卻顯著地成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憑籍。那被茨威格形容為聚集在避雷針尖的電荷。在霍金看來,時間作為一個活動的直線軸與看上去沉靜的空間是相異,但卻實實在在有著因果關系。這種寬容宿命論不禁讓我聯(lián)想翩翩。

空間與時間的相異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賴時間,不論是一維、二維或者三維空間里的生物。

對于宇宙的有限無界的概念,愛因斯坦早就構想過。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說法:能量應該守恒。如果宇宙是無限的話,能量會源源不斷地流失,于是熵必然減少--這在他看來是不可能的,盡管熱力學第二定理是一個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夠保證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無界的。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這是先哲對宇宙作出的精準描述。

霍金曾說過:永恒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我想,科學也正是這樣,一個個的猜測,一個個的推演,一個個的證實。

我讀罷《時間簡史》,腦海中的疑問有的豁然開朗,有的仍是一知半解,霧里看花。但我卻依舊很滿足,這樣不斷的探索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時間永遠不會停止,宇宙也在每時每刻地變化著。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這個春節(jié)花了半天時間看《時間簡史》,實話說雖然這本書已然經(jīng)過編撰,評述已經(jīng)更加通俗易懂,可是從小物理成績就差的我讀起來依然稀里糊涂,貿(mào)貿(mào)然寫下一點讀后感表示一下對自我的嘲諷。

看過《時》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整個物理學是人類在總結對宇宙和時間的一個漸進認識的過程,從哥白尼到伽利略,再到馬赫,牛頓,以及之后的愛因斯坦再到當代的霍金。都是后人在總結前人的研究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然后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的過程。牛頓說他不是個偉人,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這個道理。伽利略經(jīng)過研究哥白尼的地心說而提出日心說和地動說,牛頓在此基礎上研究出萬有引力定律,愛因斯坦再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再到此刻霍金的時間簡史,他們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加上自我的思考,總結提出了新的理論??梢姏]有事物的發(fā)展是一觸而就的,人類社會的提高就是來源于人類對未知事物不斷地孜孜以求的思考,辯證和總結。

雖然從小物理很差,可是我一向以來對天文和地理很感興趣,中考時候地理甚至還拿過滿分,只是對理論物理這樣的抽象的純理論基礎學科理解起來很困難,肯能是抽象思維本事不足吧。所以看了《時間簡史》后對其中所闡述的理論還是有一些自我的看法。

看這個宇宙,我認為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節(jié)點能夠讓宇宙中遙不可及的兩個互不關聯(lián)的節(jié)點建立最短的聯(lián)系路徑。這就像一些物理學家正在研究的蟲洞理論。

我相信按照目前人類的科技發(fā)展速度用不了多少代人就能夠讓我們人類走出太陽系,甚至走出銀河系,在宇宙這個服務器肆意漫游。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時間和光不是一種東西,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雖然沒有光,但仍然有時間。光速和時間怎么聯(lián)系起來我還不清楚。我不用去定義宇宙和時間的概念。宇宙形成之前是一個無窮小的奇點,而且無限緊密,我在這里說成沒有,這不是唯心的沒有,空間和時間在大爆炸時同時的從無生有。這就會產(chǎn)生兩個問題,那個無窮小的產(chǎn)生一切的奇點是什么和它為什么要爆炸。那個奇點什么也不是,不是人類所認識的物質,可以起個隨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個無窮小無限緊密的點,僅僅是一個點。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為它想那樣,因為現(xiàn)在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這是無法證明的,人類的證明方法必然會引入第三方,為了證明第三方的正確又必須引入第四方,這樣的證明會無休止的循環(huán)下去。(看到后來,才知道這應該算人擇原理。)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

作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著存在和生命的意義。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__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盡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本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fā)現(xiàn)了紅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得到一個穩(wěn)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shù)引進理論中。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wěn)定的宇宙模型??梢?,宇宙演化的觀念并不是產(chǎn)生于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于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于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斗的描述。盡管如此,譯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加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后,忽然腦后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

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后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于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后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chǎn)生深深的敬意。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jīng)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shù)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活在一個四維的時間--空間里,這是一個四維的球體,球面是無界的。可憐我無法想象一個四維的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按霍金的說法,其實有十維。這讓我浮想聯(lián)翩。我想到古代神話:九重天+時間。另外,佛教說:三十六重天,十八層地獄。似乎與九有關的倍數(shù)都有很大的魔力。

霍金,這樣一位終年坐在輪椅上的人,依靠一個電腦發(fā)聲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與人“交談”,但他卻同其他科學家一樣,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他人:執(zhí)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動力。在我心中,除了這本著作所帶來的洗滌與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對這顆偉大心靈的崇拜與敬仰!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九

這幾天在讀霍金的《時間簡史》。

很多人會質疑:你能讀懂嗎?我看了幾十頁就看不下去了。

讀不懂又有什么關系?引用書簽里的一句話:懂與不懂都是收獲。

我很喜歡祖先發(fā)明的“宇宙”這個詞,仿佛從字眼里你就能想象那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了時空這個概念,宇——空間的總稱,軸——時間的總稱。如今我們探討宇宙時,都會把時間和空間聯(lián)系在一起。而我總是會在這上面糊涂,估計是自己無法用思維的概念去思考和想象。有時我會覺得自己明白了時空的道理,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糊涂,我想讀這本書一定對我有這方面的幫助。

在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時,他在書中首先提出了幾個問題,這些也是我們認識宇宙和時間議題最初的也是最難以解釋與理解的幾個問題。但它卻與我們所生活的星球與宇宙息息相關??茖W總是在眾多的不同問題中不斷進步與發(fā)展,這是霍金先生提出的幾個問題,先不管從專業(yè)角度來說這些個問題怎么回答,就我自己從這些問題中卻也得到了一些其他的認識。

它從何而來,“在1920xx年,埃德溫·哈勃作出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觀測,即是不管你往那個方向看,遠處的星系正急速地遠離我們而去。換言之,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在早先星體相互之間更加靠近。事實上,似乎在大約100億至200億年之前的某一時刻,它們剛好在同一地方,所以那時候宇宙的密度無限大。這個發(fā)現(xiàn)最終將宇宙開端的問題帶進了科學的王國。哈勃的發(fā)現(xiàn)暗示存在一個叫做大爆炸的時刻,當時宇宙的尺度無窮小,而且無限緊密。在這種條件下,所有科學定律并因此所有預見將來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時刻之前有過些事件,它們將不可能影響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一切。所以我們可以不理它們,因為它們并沒有可觀測的后果。由于更早的時間根本沒有定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可以說,時間在大爆炸時有一開端?!?/p>

今天才偶然發(fā)現(xiàn),霍金自己都說,這是一本很長很長的書,長到幾乎要把整個時間都包含進去,然而,時間又是根本沒有始終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間所包含,所以,時間的無始無終也就成了書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書結束的時候要表達的終極意圖。

《時間簡史》,它用非??陀^的視角來闡述時間在何處開始,在何處終結,宇宙的無限性和有限性依據(jù)何在?;艚鸾淌谠谧珜懻緯臅r候,把自己放置在了外層空間的一個奇異領域,用一種置身其外的態(tài)度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大統(tǒng)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突然感覺,《時間簡史》不僅是一本科普的哲學的書,而是一本融入了人作為人類永恒的不斷去追求真理的書,如果時間終結了,那時尚,文化,藝術,甚至悲歡喜樂都會去哪呢?總要有人去思考和追尋吧。

如今讀完《時間簡史》,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學的力量和高度。也深刻地認識到文理原本是沒有界限的,作為一個有完整人格的人,無論文理科,都應該廣泛涉獵各領域的著作,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領略過《時間簡史》,對于終極關懷,對于時間,對于宇宙,對于生命乃至對于人類最偉大的思考,我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為深刻的認識必然鑄造更為深刻的人格,自己在不斷成長,我很高興。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十

自古以來,我們頭頂?shù)奶炜站烤褂惺裁磰W秘這一難題一直困擾著人們。你知道時間簡史讀書心得是什么嗎?接下來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時間簡史讀書心得,供大家閱讀!

這幾天在讀霍金的《時間簡史》。

很多人會質疑:你能讀懂嗎?我看了幾十頁就看不下去了。

讀不懂又有什么關系?引用書簽里的一句話:懂與不懂都是收獲。

我很喜歡祖先發(fā)明的“宇宙”這個詞,仿佛從字眼里你就能想象那無限的空間與時間,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有了時空這個概念,宇——空間的總稱,軸——時間的總稱。如今我們探討宇宙時,都會把時間和空間聯(lián)系在一起。而我總是會在這上面糊涂,估計是自己無法用思維的概念去思考和想象。有時我會覺得自己明白了時空的道理,但大部分時間還是糊涂,我想讀這本書一定對我有這方面的幫助。

在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時,他在書中首先提出了幾個問題,這些也是我們認識宇宙和時間議題最初的也是最難以解釋與理解的幾個問題。但它卻與我們所生活的星球與宇宙息息相關??茖W總是在眾多的不同問題中不斷進步與發(fā)展,這是霍金先生提出的幾個問題,先不管從專業(yè)角度來說這些個問題怎么回答,就我自己從這些問題中卻也得到了一些其他的認識。

它從何而來,“在1920xx年,埃德溫·哈勃作出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觀測,即是不管你往那個方向看,遠處的星系正急速地遠離我們而去。換言之,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在早先星體相互之間更加靠近。事實上,似乎在大約100億至200億年之前的某一時刻,它們剛好在同一地方,所以那時候宇宙的密度無限大。這個發(fā)現(xiàn)最終將宇宙開端的問題帶進了科學的王國。哈勃的發(fā)現(xiàn)暗示存在一個叫做大爆炸的時刻,當時宇宙的尺度無窮小,而且無限緊密。在這種條件下,所有科學定律并因此所有預見將來的能力都失效了。如果在此時刻之前有過些事件,它們將不可能影響現(xiàn)在所發(fā)生的一切。所以我們可以不理它們,因為它們并沒有可觀測的后果。由于更早的時間根本沒有定義,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人們可以說,時間在大爆炸時有一開端?!?/p>

今天才偶然發(fā)現(xiàn),霍金自己都說,這是一本很長很長的書,長到幾乎要把整個時間都包含進去,然而,時間又是根本沒有始終的,它不可能被任何空間所包含,所以,時間的無始無終也就成了書的作者霍金教授在整本書結束的時候要表達的終極意圖。

《時間簡史》,它用非常客觀的視角來闡述時間在何處開始,在何處終結,宇宙的無限性和有限性依據(jù)何在?;艚鸾淌谠谧珜懻緯臅r候,把自己放置在了外層空間的一個奇異領域,用一種置身其外的態(tài)度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大統(tǒng)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地探討。

突然感覺,《時間簡史》不僅是一本科普的哲學的書,而是一本融入了人作為人類永恒的不斷去追求真理的書,如果時間終結了,那時尚,文化,藝術,甚至悲歡喜樂都會去哪呢?總要有人去思考和追尋吧。

如今讀完《時間簡史》,我最大的感受是科學的力量和高度。也深刻地認識到文理原本是沒有界限的,作為一個有完整人格的人,無論文理科,都應該廣泛涉獵各領域的著作,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領略過《時間簡史》,對于終極關懷,對于時間,對于宇宙,對于生命乃至對于人類最偉大的思考,我都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更為深刻的認識必然鑄造更為深刻的人格,自己在不斷成長,我很高興。

關于世界起源有我國的盤古開天辟地之說等,西方世界則認為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于是乎,在歐美可以看到遍布大街小巷的教堂,大多數(shù)人都虔誠地信仰著上帝。不過很可惜呀,哈勃望遠鏡把地球周圍200億光年范圍內的空間都檢查了一遍,卻絲毫沒有上帝的影子。盡管這兩種看法很明顯都是錯誤的,但它也反映出人類愛思考的一面,實在想不出來時,就編一個盤古,上帝之類的出來,自圓其說。

霍金在這本書中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闡述方式來解釋高深的物理知識,以達到讓大多數(shù)人都能看懂的目的。盡管如此,這本書看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你沒有一定的物理基礎的話,那就更加難以理解了。其實阻礙我們理解的最大原因還是我們平時生活在宏觀低速的環(huán)境中,無法理解在宇觀或微觀下的物質及其運動狀態(tài)。就如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一樣,它在物質的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才有意義,但我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接觸到這類情況,所以除非有超強的想象能力與抽象分析能力,想要明白其實很難。所以我將從一個業(yè)余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僅僅是出于愛好與好奇關于宇宙的起源,霍金教授堅持他的宇宙大爆炸觀點。即宇宙原來是一個體積無限小的奇點,因而它的密度無限大。它突然就爆發(fā)了,四散開來,同時爆炸產(chǎn)生的溫度極高,從此宇宙就一直持續(xù)膨脹,直到現(xiàn)在,而爆炸的那一刻就是時間的開始。在膨脹的過程中,有些氣體,灰塵漸漸冷卻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種各樣的星球,宇宙的樣貌漸漸清晰了起來。這里有個麻煩的地方,那就是大爆炸是時間的開始,那么在大爆炸“之前”,那個奇點算什么,沒有時間跨度么?或許用“之前”有些不合適,畢竟在開始之前能有什么呢?!可是開始又是從哪來的呢,這仿佛陷入了一個死循環(huán),無論你說什么是源頭,你都可以懷疑這個源頭的來源,結束這種無休止的懷疑的最好方法就是相信一個最早的,沒有“在那之前”。所以很多人就相信上帝,霍金呢,相信那個“奇點”,可我呢,我不知道,上帝那么多人信,估計沒什么可信度,大爆炸理論也只是猜想,沒有被證實。事實證明,沒有信仰的確是件很痛苦的事,腦中一片混沌,無法被拯救。

上面那個問題的確很折磨人,霍金教授自己也說的含含糊糊,一筆帶過了,我也略過吧。下面講的是時間與空間、物質的關系。在大一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中,馬克思簡單的說了下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而時間與空間則是物質運動的表現(xiàn),時間具有一維性?;艚鸷鸵淮笈锢韺W家卻有不同的觀點。首先,物質與空間的關系就很微妙——物質是扭曲的空間??煽臻g是什么呢?難道是真空?真空可是意味著什么都沒有——虛無。這一點目前科學界仍在作努力,他們試圖發(fā)現(xiàn)一種構成物質的最基本的東西,基本到不可再分割??上г诳淇诉@兒遇到了點障礙,因為夸克已經(jīng)是一種猜想了,幾十年來一直都還未被證實。由于實驗器材條件的限制,以及理論上的一些缺陷,對微觀粒子的觀測一直都有障礙,無法精確測得其運動狀態(tài)。這樣一來,科學家們就只能很郁悶地整天苦思冥想,試圖發(fā)現(xiàn)一種全新的理論,但在這幾十年里,一直沒有什么實質性的進展。

這本書中最引人思考的地方還是它的時空觀。在相對論中,絕對空間與絕對時間都不存在?,F(xiàn)在大部分人都已能接受絕對運動的觀點,也就是說靜止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因為缺乏絕對的靜止的標準,我們無法確定在不同時刻發(fā)生的事情是否處于同一空間位置上,很多人也許會認為這很簡單——同一地點很好確定。但平常人所說的同一地點是指在目前這個星球上的相對地點,把我們置身于宇宙之中,我們的位置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著,永遠沒有重疊的兩點。因為地球本身正一刻不停地做著運動,這一點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時間也變成相對的,就讓人很難懂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間的流逝似乎是一成不變的,按照它自己固有的規(guī)律行走,不受我們的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用時間來記錄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把時間當做一個固定的標尺,我們在這樣一個統(tǒng)一的標尺下進行交流才不會有困難。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無情的指出不存在什么絕對時間,時間只不過是物質運動的附屬品。我們通常所說的時間似乎沒有方向,虛無縹緲,看不見抓不到。在相對論中,時間是一維的,它的方向就是宇宙膨脹的方向,我們的宇宙目前仍然在做膨脹運動。

關于時間的相對性我還是無法理解,霍金緊接著就介紹了黑洞。我本以為我對黑洞是相當了解的,因為我經(jīng)常能在科普節(jié)目中看到關于黑洞的解釋。黑洞是恒星老化后坍縮形成的。恒星靠內部氫原子的聚變產(chǎn)生能量,釋放光和熱,太陽就是這樣。在內部原料用完后,就會發(fā)生坍縮,即向一點收縮。當這一點非常非常小時,它的密度就會趨向于無窮大,同時它的引力也會變成無限大。由于引力很大,沒有什么東西能夠從它那兒逃逸出來,這里面也包括光。眾所周知,人能看到東西,是因為反射那個東西的光進入人眼?,F(xiàn)在那兒不會有光發(fā)射出來,所以人類是不可能真正地看到黑洞的,但可以根據(jù)可見星體的運動規(guī)律來推測。本來我以為這并有什么大不了的,看不見就看不見唄。但霍金教授補充了一句,那里是時間的終點,類似于奇點。

我想在這個年齡的大部分青年都思考過宇宙到底是什么,從何而來,過去的就過去了么,未來又在哪里,命運是否早已決定好了之類的問題。有的時候,我會因想不出來而無限傷感。確實如此,當你發(fā)現(xiàn)你根本不知道你所存在的地方到底是什么,你到底為何而存在,心中肯定會有一絲落寞甚至悲哀。過去我會刻意去逃避這些問題,想得太多或許會影響正常的生活。有時候看新聞,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人因為這些問題而精神出現(xiàn)問題。我選擇看這本書,就是想解決縈繞于心中頭的疑惑。但這本書只是說了一些猜想和讓人費解的理論?,F(xiàn)在,我可以稍微理解那些相信上帝或其它宗教的人,畢竟,心中沒有一個信仰會讓人的生活失去方向,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路。我只希望有一個能讓人信服的說法讓我來相信。我是并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到底誰才是世界的主宰,誰也沒辦法證明。盡管我可以確信上帝佛祖什么的都是扯淡,我也不會迷信和神有關的活動。因為我在心中已不知道把那些個神啊仙啊罵了多少回,但現(xiàn)在仍活的好好的,那些個神仙連我這樣一個普通的人都治不了么?在某種程度上,我把自己歸結為一個宿命論者。因為這個世上巧合總是太多,比如我的存在就很奇妙。試想宇宙中有多少分子原子,偏偏就有那么一定數(shù)量的原子組成了我。話雖這樣講,但我也不會拿命運當借口,很多失敗的人總把原因歸結于命運。我想一個普通的人怎么可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運,不到最后一刻,答案都不會揭曉。暫時失敗的人,也不代表就一定不能成功。很多人都會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有這種態(tài)度又是從何而來的,他們的出生難道也掌握在自己手里么?你或許可以說人們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奮斗改變自己的命運,但你要奮斗的這種態(tài)度又是從何而來呢,答不上來了吧。

多年以前看過時間簡史,感覺非常好,時間簡史讀書心得1。今天偶然又在網(wǎng)上看到了時間簡史,決定再讀一遍。

第一個體會是,真正大師的作品都是深入淺出的,比如這本時間簡史,講的是關于宇宙的理論,應該是相當枯燥和艱深的,但作者就是能夠抽絲剝繭一樣把復雜深奧的理論講得我們這些普通人、物理學的外行都看得明白,不,更準確地說,看得津津有味。反觀我國的有些學者,在那種頂級刊物上發(fā)的文章,明明可以用很通俗的話來講清楚,卻偏偏要用晦澀難懂的話來講,典型的淺入深出,這其實是掩蓋文章思想、內容的貧乏。

第二個體會是,古希臘人確實厲害,他們的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確實獨步全球。這一點從地球的形狀這個問題上顯示出來。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已經(jīng)明確指出地球是圓的,他何以能得出這個結論?時間簡史中是這樣講的:

而反觀中國,即使到近代,地球是圓的這個觀點傳到中國來的時候,仍然受到了中國人的一致嘲笑--那地球下面的人豈不要掉下去了?荒謬!即使是我出生以后(1970年代),說地球是圓的,我也不能理解,村里人也不能理解。再比如月食是地球擋住了光線,這在傳統(tǒng)的中國人看來也是天方夜譚,人們還是相信是天狗吃月亮,要趕快敲鑼打鼓,我小時候就有一次村里人全部跑出去敲鑼打鼓的親身經(jīng)歷。

其實回頭想一想,地球是平的和月食是天狗吃月亮的觀點破綻很多。比如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陽西落以后是如何又跑到東邊去的呢?再比如天狗食月,你在地下敲鑼打鼓,天上能聽得到嗎?也從來沒有人試驗一下,如果不敲鑼打鼓,天狗會不會把月亮吐出來,如果不敲鑼打鼓天狗也會把月亮吐出來,那么為什么還要敲鑼打鼓呢?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中國人的不思考和盲從。

其他地方的文明也沒有古希臘這種理性思維--當然,尼羅河等地很早也有很高級的文明,甚至也有天文、測量等科技知識,但理性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確實只在古希臘產(chǎn)生了。當然,古希臘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從《時間簡史》中的那段話可以知道,亞里士多德之所以得出地球是圓的結論,兩條重要的依據(jù)一是北斗的位置,一是海里先看得帆后看得船身,這都和古希臘人的旅行有關,而古希臘人之所以經(jīng)常旅行和他們處在地中海中心位置是有很大關系的。當時的希臘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和諧,而且地處亞非歐的接壤地帶,很好地繼承吸收了古埃及文明(非)、兩河流域文明(亞洲)。當然當然,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得承認古希臘人天賦異稟。

理性和科學確實是人類獨有的,到今天,作為人類,我還是驚嘆于人類怎么能這么聰明,能夠堪破宇宙的秘密。人,真是萬物之靈啊。特別是那些杰出的物理學家,簡直是非人類。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一

在歷史上的眾多科學家中,霍金一直是我最崇拜的物理科學家。雖然他的一生是那么的讓人同情(20多歲就全身癱瘓)。但是他仍然堅持不懈地先后創(chuàng)立了黑洞理論和“大爆炸”理論,為人類以及物理學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經(jīng)典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游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并對宇宙是什么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關于黑洞的解說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存在于宇宙,那宇宙又在那里?科學家認為宇宙開始于大爆炸,并由于爆炸的沖擊力,宇宙正在膨脹,宇宙光線紅移可以證明。之后就有三種情況出現(xiàn):

一種是星球的引力拉回宇宙,一直拉回到宇宙爆炸之前的狀態(tài)。

一種是星球的引力無法拉回宇宙,所以宇宙一直膨脹,最后消失。

最后是宇宙大爆炸的力剛好避過被拉回,但宇宙膨脹的力被無限減弱。

而黑洞則是因恒星耗盡能量而坍縮,最后縮到其引力足以影響光、空間和時間,光是最快的,超光速是不允許的。再加上時間都被影響,可見黑洞的力量有多大。又因為空間也被影響,所以黑洞看起來像一個洞,但是不一定是黑的,黑洞有可能發(fā)光或發(fā)出其它射線,這點可由星系中心是明亮的來證明,因為黑洞的引力,周圍的星都被聚集在一起,就形成星系,所以星系中心一般是黑洞。

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所以就要不斷的學習??茖W永遠是唯一的真理,每人都應當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一點力量。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二

宇宙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爆炸走向滅亡;又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爆炸留下殘骸而重生。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力圖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來講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黑洞和時間旅行、爆炸與重生等科普知識,完全改變了人們有關物理學、宇宙和時間本身的觀念,向人們展現(xiàn)了當代有關宇宙的最重要的科學思想。

回歸到地球上的萬物,不管是人還是植物,都會有終結而被代替的一天。因為宇宙是不規(guī)律的,正因為宇宙的不規(guī)律才有此刻的太陽系、此刻的地球以及此刻的人類和此刻的完美生活。浩瀚宇宙,遼闊蒼穹,我們何其不只是一粒微塵,一粒各有缺陷,需要互相交融溝通的塵土。而世界上亦沒有十全十美,不管是對待自己的還是他們的錯誤,我們能做的是只是以一顆微塵謙卑的心,給予多一點包容少一點責備,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不規(guī)律的宇宙之中,我們需要互相理解!

宇宙是由微量原子經(jīng)過迅速的膨脹直到爆炸,再在宇宙中萬有引力的作用下,將爆炸后的相同元素的殘骸吸引到一起。成千上萬次的爆炸和一次次的萬有引力作用才造就了今日的宇宙、星系、地球和人類。

這樣,我們不難想象滅亡之后的重生將會更精彩。就如同神話中的鳳凰,每次死亡都是重生的開始,都會變得更加美麗。太陽系如此、地球如此、人類也是如此。但這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許等到地球、太陽系結束生命的時候,人類已經(jīng)找到另外一個能夠生存的星球。此刻的人類只是整個地球的一個占有者,或許那時人類就是別的星域的主人了。

霍金給我展現(xiàn)的這一切,或許有人會認為是危言聳聽,可是時間會是一個公平的評判者。然而,短時間內,我們能賴以生存的星球就僅有地球,我們無法打破宇宙的法則,所以我們只能愛惜每寸時光,將每一天都當做我們在世的最終一天,用生命感悟世界,才能使我們的每一天都過得更加充實,無悔。

再聯(lián)想到我們這一代的高中生,我們將會是人類下一代最為重要的支柱,我們將要負責支起人類的未來,或許人類的未來就在我們的的手中。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浪費這寶貴的時間呢,我們有什么理由揮霍自己的青春呢,在一點的挫折前萎頓不前呢?看看霍金先生吧,身殘志不殘,不僅僅于疾病斗爭了數(shù)十年,還以超乎常人的毅力與無匹的智慧為科學的發(fā)展做了無比巨大的貢獻。上帝是公平的,關上了一張門卻總會為你再打開一扇窗。盡管如此,可是生活是不公平的的,所以我們只能用堅強的心靈去克服前方的一切困難。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三

時間有初始嗎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我?guī)е蓡?,隨著霍金的《時間簡史》,暢游知識海洋,感受科學魅力,探尋科技之光!

霍金,他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是科學時代下的巨人;他更是輪椅上挑戰(zhàn)命運的勇士。他的世界或許很小很小,因為他不能說,不能寫,只能坐著思考。他的世界卻也很大很大,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學,宇宙大爆炸,思想的光芒在時空遨游,解開宇宙之謎。

在我眼里,霍金的《時間簡史》并不僅是一本杰出的物理學著作,更是一本充滿思想智慧火花,洋溢人文情懷的文學著作。我會記得:書中霍金將自旋為2的粒子比作是撲克牌中的q,解釋了自旋粒子旋轉一周兩次回到自身的原理。多么巧妙的比喻呀,把紛繁復雜的原理以最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真正的大師,真正的偉人,就是應該讓更多的人感受科學的奧秘,投身科技事業(yè)。而這也正是,大師的人格魅力所在!

我閱讀的《時間簡史》是譯文版,感覺文字敘述流暢簡明,避開了生硬干澀的直譯,選擇了生動形象的意譯。我對于譯者的佩服之情也是油然而生,故特意查閱了編者的資料,才認識這位冠絕中華的科技人才吳忠超。

吳忠超,中學時代的奧賽神牛,中科大的天才學生,霍金的親門弟子。在牛津的日子里,吳忠超與霍金結下了深厚的師生情,也正是他,將霍金的著作一本本譯為中文,讓更多的中國人走進霍金的絢麗思想世界。

我想,在中國,像吳忠超這樣,為中國科技事業(yè)做出卓越的科技人員有很多,他們身系祖國,奮戰(zhàn)一線,奉獻青春。中國神州系列飛船的升天與嫦娥登月,無不凝結著中國科技人員的智慧與汗水,也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擁有充滿希望的中國科技。

歌德曾說過:讀書使人明智。而《時間簡史》也正是這樣一本書,通過對宇宙的探尋,層層推進,引發(fā)我們對生活與生命的思考。

愛因斯坦在發(fā)現(xiàn)廣義相對論以后,曾經(jīng)竭力尋找一個理論,以使得令人討厭量子論不再這么隨意。我雖對量子學沒有深入了解,但卻討厭那種基于統(tǒng)計學的偶然性。世界本是一部完美并且嚴格的機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我是無神論者,但也并不是沒有信仰,就像我不喜歡孤注一擲地相信萬能上帝操縱命運。卻很喜歡時間這個概念。時間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但我們卻看不見摸不著,在數(shù)學意義上我們把時間看作是一個坐標軸。那我們走過的時間顯然是無限個點連起的連續(xù)直線,但我們卻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確標出的點上。換句話說,那些被我們拋棄的點是時間的渣滓。每個人的坐標點不盡相同,但有些歷史事件卻顯著地成為所有人或一群人存活的憑籍。那被茨威格形容為聚集在避雷針尖的電荷。在霍金看來,時間作為一個活動的直線軸與看上去沉靜的空間是相異,但卻實實在在有著因果關系。這種寬容宿命論不禁讓我聯(lián)想翩翩。

空間與時間的相異性在于任何生物都倚賴時間,不論是一維、二維或者三維空間里的生物。

對于宇宙的有限無界的概念,愛因斯坦早就構想過。他用了一個很簡單的說法:能量應該守恒。如果宇宙是無限的話,能量會源源不斷地流失,于是熵必然減少--這在他看來是不可能的,盡管熱力學第二定理是一個非常局部的定理。唯一能夠保證能量守恒的概念就是宇宙是有限的,并且是無界的。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這是先哲對宇宙作出的精準描述。

霍金曾說過:永恒是很長的時間,特別是對盡頭而言。我想,科學也正是這樣,一個個的猜測,一個個的推演,一個個的證實。

我讀罷《時間簡史》,腦海中的疑問有的豁然開朗,有的仍是一知半解,霧里看花。但我卻依舊很滿足,這樣不斷的探索也是科學的魅力所在。

時間永遠不會停止,宇宙也在每時每刻地變化著。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十四

暑假時,我饒有興趣的簡讀了一本暢銷全世界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其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宇宙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這本科學著作可以說的上是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的最完美的一本書,出這點之外,此書還詳細的闡述了黑洞效應和大爆炸及宇宙奇點問題。

倘若這本書以數(shù)學公式、證明過程和科學術語為主,那么我認為它不可能這么暢銷全世界。這本書正是以它通俗的語言文字、幽默的插圖、強有力的論證過程和獨特的思維方式將讀者帶入廣漠無垠的宇宙,去體會黑洞邊緣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壯闊,發(fā)人思考,引人入勝。

《時間簡史》的重點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點大爆炸理論,它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一步一步的探討,補充了廣義相對論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認為宇宙是從一個密度、時空曲率無限大的奇點通過大爆炸而開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質的溫度非常高。在隨后過去的一秒鐘中,宇宙的溫度急劇下降,下降到大約100億攝氏度,于此同時也在不斷地膨脹,就使得正電子和反電子(帶正電荷的電子)互相碰撞以此湮滅,并釋放出大量光粒子,來維護宇宙的平衡。到了后來,得以有強力的作用從而使物質不斷聚攏,聚攏,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際物質。我們的'地球,也是通過這樣的物質聚攏才形成的。

而書中的另一偉大成就是對黑洞的研究,黑洞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一書中作出的一個預測,他假設如果存在一空間的曲率非常大,物體的逃逸速度非???,快到連光也不能逃離這樣的空間。那么這樣的空間可以稱之為“黑洞”。但他認為既然連光也不能逃離黑洞,那么我們也無法觀測到它,它名副其實是一個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結合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量子理論后提出:黑洞其實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還有這很高的溫度。正因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滅了,所以我們很難觀測到它。黑洞以極高的速度放射能量,當能量耗盡時則會向宇宙大爆炸那樣從一個奇點發(fā)生強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從這本書中我不僅獨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識,我還讀到了一種敢于同命運抗爭,頑強不屈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眾所周知,霍金出這本書時已是全身癱瘓,可以活動的僅是3只手指。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憑著那充滿智慧與知識的大腦,毅然對宇宙發(fā)出思索,對真理發(fā)出挑戰(zhàn)。最后他成功了,出版了這傲然屹立于科學文獻之林的偉大著作。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我學到的東西遠遠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華還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閱讀,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后我引用牛頓的一句話來結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待我。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邊玩水的小孩,偶爾是到美麗的貝殼,就高興不已。但面對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時間簡史讀書心得體會篇十五

多年以前看過時間簡史,感覺非常好,。今天偶然又在網(wǎng)上看到了時間簡史,決定再讀一遍。

第一個體會是,真正大師的作品都是深入淺出的,比如這本時間簡史,講的是關于宇宙的理論,應該是相當枯燥和艱深的,但作者就是能夠抽絲剝繭一樣把復雜深奧的理論講得我們這些普通人、物理學的外行都看得明白,不,更準確地說,看得津津有味。反觀我國的有些學者,在那種頂級刊物上發(fā)的文章,明明可以用很通俗的話來講清楚,卻偏偏要用晦澀難懂的話來講,典型的淺入深出,這其實是掩蓋文章思想、內容的貧乏。

第二個體會是,古希臘人確實厲害,他們的理性思維、科學思維確實獨步全球。這一點從地球的形狀這個問題上顯示出來。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已經(jīng)明確指出地球是圓的.,他何以能得出這個結論?時間簡史中是這樣講的:

而反觀中國,即使到近代,地球是圓的這個觀點傳到中國來的時候,仍然受到了中國人的一致嘲笑——那地球下面的人豈不要掉下去了?荒謬!即使是我出生以后(1970年代),說地球是圓的,我也不能理解,村里人也不能理解。再比如月食是地球擋住了光線,這在傳統(tǒng)的中國人看來也是天方夜譚,人們還是相信是天狗吃月亮,要趕快敲鑼打鼓,我小時候就有一次村里人全部跑出去敲鑼打鼓的親身經(jīng)歷。

其實回頭想一想,地球是平的和月食是天狗吃月亮的觀點破綻很多。比如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陽西落以后是如何又跑到東邊去的呢?再比如天狗食月,你在地下敲鑼打鼓,天上能聽得到嗎?也從來沒有人試驗一下,如果不敲鑼打鼓,天狗會不會把月亮吐出來,如果不敲鑼打鼓天狗也會把月亮吐出來,那么為什么還要敲鑼打鼓呢?這兩個例子充分說明了中國人的不思考和盲從。

其他地方的文明也沒有古希臘這種理性思維——當然,尼羅河等地很早也有很高級的文明,甚至也有天文、測量等科技知識,但理性和科學的思維方式確實只在古希臘產(chǎn)生了。當然,古希臘占據(jù)了天時地利人和,從《時間簡史》中的那段話可以知道,亞里士多德之所以得出地球是圓的結論,兩條重要的依據(jù)一是北斗的位置,一是海里先看得帆后看得船身,這都和古希臘人的旅行有關,而古希臘人之所以經(jīng)常旅行和他們處在地中海中心位置是有很大關系的。當時的希臘經(jīng)濟發(fā)達,社會和諧,而且地處亞非歐的接壤地帶,很好地繼承吸收了古埃及文明(非)、兩河流域文明(亞洲)。當然當然,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得承認古希臘人天賦異稟。

理性和科學確實是人類獨有的,到今天,作為人類,我還是驚嘆于人類怎么能這么聰明,能夠堪破宇宙的秘密。人,真是萬物之靈啊。特別是那些杰出的物理學家,簡直是非人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34689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