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09:47:16
2023年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通用18篇)
時間:2023-11-29 09:47:16     小編:琴心月

教案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它是教學的具體化和細化。教案的調(diào)整要及時靈活,能夠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在下面的教案范例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會辨析“象”與“像”、“稱”與“秤”的使用,初步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理解10上新詞語的意思。

2、會仿照課文例句“……又……又……”和按“誰帶著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寫一句話;會按照課文內(nèi)容,把句子補充完整。

3、能帶著課文后的思考題材邊看邊想,默讀課文;能復(fù)述出曹沖設(shè)想的稱象的好辦法,是因為他善于把平時已經(jīng)知道的一些常識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并靈活地加以運用;感受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沖稱象的簡單科學道理,知道曹沖能想出好辦法的原因。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生字卡片????????實驗儀器。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二

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幽默風趣,活靈活現(xiàn),語言生動,全文讀起來給人一種喜愛之情。

在教這課時,我引導(dǎo)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作者采用先總寫后分寫的方法來向我們描述了一只高傲的白鵝的。然后讓學生抓住鵝的“高傲”這一特點,圍繞第二自然段“鵝的高傲,更表現(xiàn)在它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中?!边@一過度段,來進行課文學習,這樣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知道從哪些方面展開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自悟。并且讓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來進行動作表演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這樣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效果也好。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語言的幽默風趣。

例如:對文中所說的“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幾個詞語的理解,我讓學生先比較這三個詞的不同點,啟發(fā)他們聯(lián)系生活中聽見過的一些叫聲,回想一下,從聲音的大小、距離的遠近比較一下,看看有什么變化?”聰明的孩子一思索就出來了:呵斥距離最近,聲音相對來說要稍微輕些;叫囂樣子更兇,聲音更大;大叫由于距離遠,聲音就更響了。這樣學生對“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理解就很清楚了。然后我問學生:“你們覺得作者把這幾個詞語用在這里,是對白鵝的喜歡還是對它的討厭呢?”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理解后,說是作者對白鵝的喜歡之情,這說明學生已經(jīng)讀懂了作者筆下的白鵝的可愛了。接著我順勢引導(dǎo)學生想象說說白鵝此時會怎樣想?有的說:“小偷,你別想進來,有我在呢!?!庇械恼f:“主人快出來看看哪,有人來了!”“快滾出去,誰讓你進來了?我的主人不在,不許你靠近一步……”還繪聲繪色的表演了起來。是呀,就是因為這樣,鵝的主人告訴我養(yǎng)鵝等于養(yǎng)狗,果真沒錯。

再往下學,我就引導(dǎo)學生邊學文表加自己的動作表演體會作者筆下的白鵝。例如:在理解“鴨的步調(diào)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diào)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時,我讓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其他學生朗讀這段文字,兩個同時上臺表演,模仿得很不錯??吹膶W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tài)的突出特點。還有,學生在表演鵝吃飯的情節(jié)時,能把鵝吃飯時“三眼一板”、“一絲不茍”“架子十足”、“從容不迫”等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一個個“鵝老爺”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學生能在理解語句的同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這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wù)。學生思維的火花一旦點燃,將碰撞出智慧與耀眼的光芒。所以說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撥動學生的心弦,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力,運用教材之外的教學資源,進行再開發(fā)再創(chuàng)造、再利用,會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通過讀書和表演理解課文后,學生會從鵝的步態(tài)、吃相上領(lǐng)會到鵝的做事能力一定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不為周圍事物、環(huán)境所改變的一絲不茍的辦事作風等。

2、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在學生熟讀課文后,我引導(dǎo)學生從作者描寫最精彩的語句中體會本課的寫作方法。為下一課學習做好鋪墊,也為學生的習作打基礎(chǔ)。

我告訴學生,作者是抓住白鵝的高傲這一特點,從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三個方面分別來寫白鵝的特點的,那么你們能不能仿照作者的寫作順序,寫一寫自己看到過的小動物,你們也采用總寫分寫的方式,也抓住動物的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來寫,這樣學生就知道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去寫了。從他們交來的習作看,有些學生也把自己看到的動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趣味十足。頗有點風趣的味道。

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只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換不同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學生學習起來既輕松效果也好。

關(guān)文章:

1.小學四年級《觀潮》教學反思。

2.小學四年級語文《小英雄雨來》教學反思。

3.人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反思。

4.四年級畫角教學反思。

5.小學作文教學反思的隨筆。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大禹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名為民造福的英雄。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經(jīng)過。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課時編號:073。

初讀課文。

課時目標:

正確的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初步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簡介大禹。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

2、檢查字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3、范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誰?寫了大禹的什么?

4、口頭填空:

課文主要講的詩大禹為了,三次經(jīng)過家門都沒有(。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討論:

(1)這一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從哪兒看出洪水兇猛?

(3)“無家可歸”是什么意思?

(4)這些情況發(fā)生在什么時候?

3、指導(dǎo)朗讀。指名讀。學生練習。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讀。

2、引導(dǎo)說字形記憶方法。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四

教材分析:

本文寫了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課文在介紹鳥的有關(guān)知識的同時,還突出了人與鳥的朋友關(guān)系,意在讓孩子們從小增強環(huán)保意識,懂得愛鳥護鳥。

全文分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紹鳥島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第二、三自然段介紹鳥島的鳥,春季成群結(jié)隊返回故鄉(xiāng),夏季成了鳥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寫鳥島的游人都很愛護鳥。全文條理清楚,語句流暢,很適合朗讀、背誦。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我國青海湖鳥島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喜愛鳥類、喜愛鳥島的感情,進而自覺地愛鳥、護鳥。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感悟鳥島景象。

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愛鳥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插圖、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1、小朋友,你們喜歡鳥嗎?你們知道哪些鳥?(學生交流)。

2、老師來考考你:鳥類歌唱家是森林醫(yī)生是()莊稼保護神是()。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跟鳥有關(guān)的課文。

一、導(dǎo)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在我國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個叫“海西皮”的小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鳥島”。(板書課題、讀題)。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到鳥島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嗎?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自讀效果。

(1)讀生字詞。(個別讀、集體讀、去拼音讀)。

西部筑巢養(yǎng)育密密麻麻玉白色拾到人類朋友。

聞名中外筑巢安家養(yǎng)育后代各種各樣密密麻麻。

(2)讀課文。集體讀,隨機正音。

(3)你覺得鳥島是個怎樣的地方呢?

三、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鳥島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來做小導(dǎo)游介紹一下?

2、你是從哪一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讀)(出示地圖)。

是的,看(出示地圖),這是我國的地圖,這里是青海湖,在它的西北部有一座長近500米,寬約150米的小島,這就是鳥島。這里水草豐美,有大量魚鮮,(每年5、6月份有來自不同地區(qū)的斑頭雁、棕頭鷗、赤麻鴨、魚鷗等100多種候鳥,就會成群結(jié)隊地來到這里,數(shù)量達10萬余只,)這是鳥兒安家生活的好地方,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海西皮。

3、海西皮這個小島非常有名,不僅中國人知道,有很多外國人也聽說了它的名字。文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它名氣很大?(板:聞名中外)(你知道它的意思嗎?國內(nèi)外都很有名氣。)。

你能給它換一個意思相近的詞嗎?(學生交流后板:舉世聞名、馳名中外)。

4、小結(jié):正因為鳥島有名,所以來這里游玩的客人特別多,來我們一起用自豪的語氣讀好這一自然段。

過渡:春天的鳥島是什么樣子的.呢?(有什么特點?)。

四、學習第二自然段。

1、齊讀第二自然段。

2、(出示圖1)看,每年春天,煙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斷地出現(xiàn)了各種鳥兒飛翔的身影,它們飛呀,飛呀,一群飛來了,又是一群飛來了,多美的景色呀!

3、鳥兒多嗎?你從第二自然段的哪個詞看出來?(出示“一群一群”,讀出鳥兒之多)。

那么多鳥兒是一起同時飛過來的嗎?從哪個詞看出來的?(出示:陸續(xù)“陸續(xù)”是什么意思?)。

4、齊讀第一句。讀出鳥的多。(出示)。

5、現(xiàn)在,這一座小島成了小鳥們的家,小鳥們來到這樣氣候溫暖,水草豐美的地方多開心呀!小鳥們把家建在這兒,小鳥的家就叫“巢”,還可以叫“窩”。(看書第二句)小鳥們在忙什么嗎?(出示讀詞:筑巢安家,養(yǎng)育后代)。

6、指導(dǎo)朗讀:春天,鳥兒飛到小島上安家了,多高興??!讓我們讀好這一段,把它深深印入腦海中吧。(齊讀)。

五、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部筑育”

2、分析字形要點。

3、說說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4、教師范寫。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教育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

1、玻璃缸和水、裝有石子的圓口瓶、木尺、棉線、鐵塊。

教學過程:

一、演示。

1、導(dǎo)語激趣。(略)。

2、操作:將玻璃盆裝入大半盆水,盆內(nèi)盛著有石子的一個圓口瓶,瓶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兩端系有棉線,線下吊一鐵塊,教師將圓瓶內(nèi)石塊逐一取出,讓學生觀察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盆底鐵塊不斷上升)。

3、讓學生指出此實驗的操作與撈鐵牛有什么相似之處?(都是利用水的浮力將水底物體托起)。

4、讓學生指出操作器具各相當于撈鐵牛時的哪些物體?

通過上面的演示,學生初步掌握了撈鐵牛的原理和方法。

二、學文。

1、自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

2、講讀課文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撈鐵牛之前和尚指揮大家做了哪四項工作?讀有關(guān)句子。(師板書:找“牛”;裝沙:搭架;拴牛)。

(2)四件事的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

(3)課文在敘述時是怎樣把這四件事有順序地告訴我們的呢?(先……然后……再……又……)。

3、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1)分自然段讀課文。問:和尚是怎樣把“?!睋破饋淼??他做了哪幾步工作?

(2)揭示以下句子,注意帶點的詞不達意語,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guān)系。

和尚請水手們一起動手,把船上的泥沙鏟到黃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減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鐵牛的繩子越繃越緊。船靠著水的浮力,把鐵牛從淤泥里一點兒一點兒地向上拔。

a、齊讀句子,思考:句與句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

b、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把前后兩句的意思說一說。

(3)鐵牛從淤泥里拔出來后,和尚指揮大家怎么做呢?齊讀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話。

(4)齊讀第六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誰能說說“這樣的辦法”是怎樣的辦法?由學生獨立復(fù)述撈鐵牛的過程。

4、課件展示撈鐵牛的過程。

5、講讀課文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用“”畫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及地點的詞語。

6、講讀課文第四段(第七自然段)。

(1)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問:這段寫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2)你從哪些地方覺得懷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悟道。

通過學習,不僅激發(fā)學生敬慕懷丙和尚的聰明才智和淵博知識,,而且還要啟發(fā)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有科學的積極性。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懷丙和尚將八只大鐵牛撈起的故事說明了什么?

3、學習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觀察自然課中的一次小實驗,按照“先……然后……再……又……”這樣的順序練習寫一段短文,注意寫清實驗的過程。

3、回憶自已親自做過的一次小制作活動,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制作的過程是怎樣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獲,然后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懴聛怼?/p>

附:板書設(shè)計。

沖走。

找“?!?/p>

準備撈“?!毖b沙。

拴“?!背錾墓こ碳?。

撈“?!苯?jīng)過鏟沙拔“?!?/p>

劃漿拖“牛”

送回。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六

主備課人授課人授課時間第1周。

課題2、古詩兩首教材頁碼p5-6課時安排共2課時第1課時。

學習目標1.我能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工整地書寫。2.我能正確、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預(yù)設(shè)1.隙澎易寫錯2.卷號易讀錯3.文章的結(jié)構(gòu)方式。

解決辦法預(yù)設(shè)1.兵教兵的方法,反復(fù)教讀,或者教師適當引導(dǎo)2.借用工具書。

3.讀課文,找關(guān)鍵語句,小組交流。

教學流程集體備課個人二次備課。

一揭示課題。

大海有時平靜,有時波浪翻滾。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大海,會給我們留下不同的印象,也會讓我們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看海》這篇課文??纯醋髡咝煳的辖o我們展示的.大海具有怎樣的特點。

生齊讀課文題目。

二出示學習目標:小黑板(見上)。

生默記目標。

三出示自學指導(dǎo):。

(一)自由讀大聲朗讀課文,邊讀邊用橫線勾畫生字,有不認識的字詞借用工具書或請教同學。

(二)同桌互讀,把語句讀通順,比誰讀得流利。

(三)快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海?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心情又是怎樣的?

(12分鐘后比誰會寫、會讀、會說,抓住機會喲,看誰最棒)。

四先學。

1.學生自學,讀書思考問題。

教學流程集體備課流程個人二次備課。

2.教師巡視,監(jiān)督每位學生都投入學習。

五后教。

(一)比讀生字詞語。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后進生)。

奔赴間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繼。

1.不會認讀的兵教兵2.齊讀。

(二)比寫生字。

1.交流怎樣記住它們。

2.隨機抽取易錯字詞進行聽寫,如有錯在組長處再聽寫。

(三)比讀課文。

小組賽讀,生評價讀的情況。

(四)比誰能說。

1.指明反饋,其他可補充。

2.齊讀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寫小字,比誰寫得又準確又規(guī)范。

2.評價書寫。

板書設(shè)計。

1.看海。

奔赴間隙澎湃潮汐遐想前仆后繼。

山上。

山下(沙灘上)。

高潮。

教學反思。

備課組成員簽字。

組長簽字。

分管領(lǐng)導(dǎo)簽字。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七

一、學習《可愛的家》的歌譜,能基本表示歌曲的情緒、力度。

二、認識“弱起小節(jié)”并能在歌唱時正確運用。

一、正確的唱好弱起小節(jié)。三、節(jié)奏:二局部在節(jié)奏上變化應(yīng)注意。

二、音準:4、6、2、7。

錄音機、磁帶。

一、組織教學。

二、聽聽、唱唱。

1、讓同學觀察旋律在書寫的上有什么不同?

2、“同學們,看這條旋律是幾幾拍的?”—“四四拍”

3、分析四四拍的含義。

4、讓同學自身分析,旋律的.每一小節(jié)是不是都是四拍?

5、講解不完整小節(jié)的含義。

6、分析四四拍的強弱規(guī)律。

7、不完整小節(jié)的起拍是在強拍起還是弱拍起的?—“弱起”

8、總結(jié):不完整的小節(jié)叫不完整小節(jié),處在弱拍上起的小節(jié)叫弱起小節(jié)。

9、唱一唱體會弱起的音樂感覺。

三、歌譜教學。

1、聽歌曲的錄音,熟悉旋律。想“歌曲用弱起有什么好處?”

2、跟伴奏,心里跟唱歌譜,手劃四四拍。

3、唱歌譜,手劃四四拍,考慮“mf,f,p,mf”的處置對表示歌曲情緒起的作用。

4、同學根據(jù)歌譜的要求唱歌譜。

5、教師需指導(dǎo)同學用柔和、連貫的聲音歌唱,特別在長音的地方,氣息更加要平穩(wěn)。

6、讓同學考慮歌曲的思想情感在表達什么,什么樣的歌唱情緒適合表示歌曲的情感。

四、總結(jié)。

什么叫弱起小節(jié),什么叫不完全小節(jié)。

板書設(shè)計。

弱起完整小節(jié)不完整。

小節(jié)小節(jié)。

課后小結(jié)。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八

1.總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2.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的特點用生動的語言描寫的方法。

3.培養(yǎng)審美能力,春(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寫評析。

教學用具。

[預(yù)習指導(dǎo)]。

1.熟讀課文,背誦全文。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的'音形義。

[三分鐘演講]。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請二位同學即興描繪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來提醒學生要抓住一些特征進行描繪,并向本課學習寫法。

二、檢查預(yù)習:

1.三人抽查背誦片斷,

2.二人上黑板默寫字詞。

三、范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誦,給學生以美的啟迪)。

學生結(jié)合練習一聽讀時思考給課文分成盼春、繪春、贊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

1.抽簽提問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異議的學生補充后教師評議,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春(第一課時)》。

2.請學生思考第二段與后面各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采用自由發(fā)言式。(總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圖春草圖:

1.請一學生速讀課文,分別用兩個字概括3-7段的內(nèi)容:

2.抽查提問,

3.師生共同歸納。

五幅圖: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4.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讀春草圖,指出文章中分別從小草的哪一方面寫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讀春花圖,寫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第一二個問題口頭練習,第三問題寫完后由幾位同學朗讀.

后教師歸納:(此問題間接培養(yǎng)審判能力.)。

布置作業(yè):。

六、布置作業(yè):

在家庭本上練習完成課后練習二(a)。

說課精要。

分析短文一項對于快班的學生非常必要,把寫作訓練變成學生日常必的經(jīng)常。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九

(一)學會本課12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二)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詞義。

(三)能正確書寫。

二、教學重點。

(一)指導(dǎo)“曹、論、止”等字的筆順。

(二)指導(dǎo)“稱、線、然”等字形。

二、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復(fù)問:曹沖想出什么辦法來稱象?

(二)自學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理解意思,組成詞語。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詞義。

1.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認讀。

(2)指導(dǎo)讀字音。

曹:平舌音,讀c2o,不要讀翹舌音。

線:三拼音,讀xi4n,不要去掉介音“i”。

2.讓學生自己分析字形,可以不按順序,自己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激發(fā)學習興趣。)。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

稱:“你”和“稱”區(qū)別。

曹:筆順是。

11畫。

論:右旁的.筆順是。

塊:和“快”字形字義區(qū)別,不要用錯。

線:左邊是絞絲旁,右邊的寫法跟“盞”的上半部相同,不要忘記寫最后的一點。

止:跟“齒”的上半部寫法相同。

筆順是。

然:注意左上角不要寫成“夕”,右上是“犬”不是“大”。

量:多音字。(li4ng、li2ng)。

4.重點解釋詞義。

議論:表明意見的言論。

止:停住不動。

重量:分量。

5.組詞:

稱(簡稱)(別稱)(名稱)(自稱)。

議(提議)(建議)(會議)(議定)。

論(討論)(評論)(理論)(言論)。

秤(秤桿)(秤盤)(秤星)。

砍(砍柴)(砍刀)(砍伐)。

塊(土塊)(塊莖)(塊頭)。

沉(下沉)(沉重)(沉思)(沉著)。

線(棉線)(電線)(毛線)(直線)。

止(止?。ㄖ共剑ㄖ寡ㄖ浦梗?。

然(突然)(忽然)(然后)(然而)。

量(氣量)(膽量)(分量)(量詞)。

(四)鞏固練習。

把下面的偏旁和獨體字組成4個合體字,寫下來。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解題、背景、作者、表。

2.指導(dǎo)閱讀、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導(dǎo)朗讀背誦,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閱讀、分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叭櫭]”、“火燒赤璧”“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質(zhì)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陸游說“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文天祥說“或為出師,鬼神泣壯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課題)。

二、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最好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chǎn)生激情。要求學生注意體會老師的讀法,并畫出生字詞。

2.指導(dǎo)學生朗讀(片斷),要求富有感情。

三、檢查預(yù)習:

四、指導(dǎo)劃分層次結(jié)構(gòu)。

1.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提示獨立思考,擬出初步答案。

2.同組交流,取長補短(段意不要求統(tǒng)一)。

3.抽樣提問,師生共評(同時板書)。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機,提出建議。

第二部分(6-7)追憶往事,陳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責任,表明決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學生結(jié)合注釋自譯課文1、2段(問題2、3),教師補充以下詞語:

疲弊:指國家貧窮衰弱秋:關(guān)鍵時刻妄自菲薄:過分看輕自己蓋:原來。

2.提問四人各對譯課文1、2段,學生進行評價更正,教師肯定小結(jié)。

3.思考問題:

(1)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當時蜀國的`形勢如何?內(nèi)外大臣如何表現(xiàn)?內(nèi)外大臣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國君的應(yīng)如何做?作者提出的兩條建議是什么?(問題4-9)。

教師抽個別中下生提問,再請中下生補充,不行再請中上生小結(jié)。

板書:開張圣聽(廣開言路)賞罰嚴明。

4.指導(dǎo)分析“以”的連接用法。

(1)教師復(fù)習“以”的介詞用法---“用、把、拿、憑”等。

(2)分析“以”連詞的用法。

學生思考這兩段中的“以”哪些表達目的,哪些表達結(jié)果。

教師提問,學生不同意見可補充。

板書:以:表目的(用來)---以光先帝遺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表結(jié)果(以致)---以塞忠諫之路也。

5.指導(dǎo)背誦:

(1)要求學生理清每一段內(nèi)的意義層次,順著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記憶、背誦。

如:形勢危急---大臣表現(xiàn)---兩條建議。

(2)學生試著自己背。

(3)抽優(yōu)生背。

(4)全班齊背。

6.老師總結(jié):引導(dǎo)學生學生諸葛亮的愛國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

a.熟練習背誦1-2段,準備默寫。

a.預(yù)習翻譯3-7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課文3-5段,歸結(jié)第一部分內(nèi)容;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

3.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的寫作方法。

4.學習諸葛亮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導(dǎo)自己的行為。

重點難點:了解作者親賢臣遠小人的進步主張教具;理解“寓情于議”和“寓情于敘”

教學過程:

一、檢查默寫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寫。

二、分析課文3-5段。

1.指導(dǎo)朗讀,要求有層次感。

二優(yōu)生分別讀第3第4段后齊讀第5段。

2.學生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問題1)。

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教師提出幾個問題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計日而待:良實:親賢臣,遠小人。

3.思考:第3、4兩段寫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議?(問題2、3)。

師生共同分析,邊分析邊板書:

薦賢臣:宮中之事---先帝簡拔之臣---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營中之事---先帝稱能之臣---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提建議:親賢遠佞(正反教訓)。

4.小結(jié)第一部分:

(1)諸葛亮提出的三條建議治國大計,特別是第三條“親賢遠佞”是作者反復(fù)強調(diào)的。這三條在今天看來也是正確的。

(2)講解“寓情于議”的特點:諸葛亮談形勢,教方法,擺先帝任賢事實,引歷史經(jīng)驗教訓,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認識到必須親賢遠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的道理。這種把誠摯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擺事實、講道理中的論證手法,就是“寓情于議”。作者之所以采用這種委婉的表達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議,達到規(guī)勸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劉備“三顧茅廬”使諸葛亮萬分感激,平時又言聽計從,臨終時也曾把兒子托付給諸葛亮。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盡所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試圖為劉備完成統(tǒng)一中國的大業(yè)。下面我們再學習6、7兩段,看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師補充幾下注釋,學生思考自譯課文:

3.復(fù)述諸葛亮的經(jīng)歷(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

4.獨立思考問題:兩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敘述的對象以及敘述的內(nèi)容是什么?(要求扣課文中句子回答)。

5.講解“寓情于敘”

如下所述,這兩主要是追述21年來的經(jīng)歷,陳述出師的理由,抒發(fā)報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達方式是寓情于敘。例如第6段在敘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這句充滿感情的話,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隨先帝、為之奔走的艱難歷程,又抒發(fā)了他感恩報效的一片忠心。

引導(dǎo)學生從作者忠君的同時看到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努力學習,完成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7.小結(jié)第三部分層次:回顧歷程,抒發(fā)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決心,報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業(yè)。

a:課后背誦課文3-7段;預(yù)習翻譯8、9段。

b:默寫課文3-7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分析理解8、9段。培養(yǎng)說話藝術(shù)(委婉)。

2.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3.背誦,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fù)習:

抽一中等生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8、9段,要求讀出作者感情及誠意,創(chuàng)設(shè)情境,進入新課。

2.指導(dǎo)翻譯第8段:這一段翻譯較難,老師要多做些點撥。

學生先獨立翻譯,教師給予指點,后集體討論解決。

3.分析第8段層次:師生共析:

第1句是自請“出師”,表達“討賊興復(fù)”的決心,意志堅定。

第2句是兩個分句,是分清責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達感激之情。

板書:請命出師----表決心。

叮囑陛下:用賢臣---興德之言。

宜自謀---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遺詔。

表達感激之情。

4.討論:如果第1句話后面用分號,“以彰其咎”后面用句號,好不好?

明確: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內(nèi)外責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請命出師的決心,三是內(nèi)外大臣“興德之言”順勢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謀”,不致使劉禪反感。

自由發(fā)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讀指導(dǎo),進行背誦:

同樣要求注意層次性,采用多種方式背誦相結(jié)合。

四、布置作業(yè)。

a、默寫全文(可分段進行)。

b、熟練背誦全文。

教學反思: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研讀劉備的言行,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3、初步懂得《三顧茅廬》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1、智力游戲。

a.看動作猜三國人物。

b.《三國演義》第一回的“桃園三結(jié)義”講的就張飛、關(guān)羽--()的故事,

c.歇后語鑿壁偷光--()打一個三國人物。

2、結(jié)合講古人的姓名、字、孔明也就是諸葛亮,他姓諸葛,名亮,孔明是他的字;張飛字翼德;關(guān)羽字云長;劉備字玄德。

3、揭題。

劉備當時漢朝天子的皇叔、大將軍、手下有數(shù)千人馬。而諸葛亮是一位過著悠閑自得隱居生活的讀書人,農(nóng)忙時種種田地,農(nóng)閑時讀讀書,諸葛亮怎樣甘于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呢?《三顧茅廬》將告訴我們(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到課文中找答案;

3、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4、你還想知道什么?

5、在這個故事中,劉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抓住劉備的言行體會劉備的誠心誠意。

1抓住人物的言行是讀懂人物形象的好方法。劉備在三顧茅廬中其心到底有多誠,其情到底有多真?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體現(xiàn)劉備誠心誠意的句子,把它劃出來。

2、怎樣把體會到的東西傳給大家呢?可以是有感情地讀,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分析說出來,還可以演一演。

請同學們找伙伴交流,把你找到的句中子最想讀、最想說、最想演的地方,有感情地讀一讀,也可以說還可以演一演。

3、全體同學交流(老師抓住重點句子著重體會,幻燈出示)。

a.劉備斥責他:“胡說!孔明是當今大賢,怎么可以隨便派個人去呢?”

(理解“大賢”、“斥責”、指導(dǎo)朗讀,明白劉備看中的是諸葛亮的才華)。

b.劉被大聲斥責說:“你怎么如此無禮?這回不用你去了,只讓云長同我一起去?!?/p>

(指導(dǎo)朗讀讀出“大聲斥責”師生分角色朗讀)。

c.劉備吩咐兩個弟弟在門外等著,自己輕輕走過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外臺階下等孔明醒來。

(1、生說理解劉備的禮賢下士、有耐心、誠心;2、發(fā)散思維訓練:劉備這一等就幾個時辰,劉備人雖一動不動、傻傻地站著,可他的心復(fù)雜極了,心潮如涌、思緒萬千,他此時會怎么想呢?3、朗讀指導(dǎo)。)。

d.劉備趕緊下拜說:“久聞先生大名,曾經(jīng)兩次渴見,都沒有遇到?!?/p>

(1、學生說理解;2、感情朗讀3、學生表演4、板書“誠”)。

4、同學們還有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劉備的誠?

四、換位想象、深入體會。

同學們,你就是當時的諸葛亮,讀到這里,你的心里會怎么想呢?(板書誠)。

五、聯(lián)系生活、跳出課文。

六、學了這一節(jié)課你還想知道什么?

七、作業(yè)。

看《三國演義》。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二

1、播放歌曲《太陽》,學生跟唱。

2、剛和小朋友們唱得真好聽,我想大家一定知道這首歌叫什么吧。(學生說出歌名)。

今天我們也要學一首詩歌,詩歌的名字也叫《太陽》,你們想不想學?(引出課題、板出課題)。

3、誰來拼一拼,讀一讀太陽?(指名讀、齊讀)。

4、誰來說說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并進行擴詞)。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貼出課文的插圖)小朋友們仔細看圖,從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

2、引導(dǎo)學生說話。

我們一起來看看,一輪紅通能的(太陽)正從(大海)上升起來。陽光下,一片碧綠的(草地),一棵棵郁郁蔥蔥的(樹),一座座漂亮的(房子),還有一只(大公雞)正迎著太陽喔喔地唱歌呢。

3、你們說這幅圖怎么樣?(美麗)我們一起來看看詩歌是怎么描寫這美麗的景色的。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請小朋友們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在學生說完之后,教師小結(jié))。

3、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剛才圈出來的字。

4、聽錄音機范讀,請小朋友們特別注意剛才你不會讀的.字。

5、學生自己讀課文一遍。

6、老師要看看你們是不是與詞寶寶交上朋友了?(檢查學生對詞的掌握情況)。

a、指名拼讀生字詞。

b、全班拼讀生字詞。

c、指名直接讀生字詞。

d、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說一名話。

7、調(diào)皮的字娃娃從詞寶寶時跑出來了,你們還認識他們嗎?現(xiàn)在請小組長拿出生字娃娃的卡片,小組合作學習,爭取認識每個字娃娃,與他們交上朋友。

8、我們來看看你與哪些生字娃娃交上朋友了(檢查生字)。

a、指名拼讀生字卡片并組詞。

b、全班齊讀(指導(dǎo)個別字,如:森是由三個木組成;從是由兩個人組成;跳讓學生表演一下;美經(jīng)常是與麗在一起;世經(jīng)常是與界在一起。)。

c、開火車讀。

9、剛才字娃娃從家是跑出來玩,可現(xiàn)在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能幫它們回家嗎?(游戲送字娃娃回家)。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看到小朋友們讀得那么開心,老師也想來讀一讀,可以嗎?(老師范讀)。

2、你們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3、那你也像老師這樣讀一讀你喜歡的句子,讓大家聽聽,好嗎?

4、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五、布置作業(yè)。

回家之后,把這首詩歌讀給爸爸、媽媽聽。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三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搭石》第一課時教學教案實錄,歡迎大家分享。

師:今天絡(lu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新的課文。

板書:

21、搭石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看到這個陌生的石,你的腦海里產(chǎn)生哪些疑?

生:搭石是什么?

師:搭石是什么?問得很清楚。

板書:

是什么?

生:搭石是怎樣搭的?

師:怎么搭的,你很會提問(板書:怎么搭)。還有嗎?

生:搭石是誰搭的?

師:我也想到這個問題(板書:誰搭)。

生:搭石搭在哪里?

師:在哪兒,在哪啊(板書:在哪?)

生:為什么要搭?

師:為什么要搭?搭的(板書:作用)是什么?

師:一口氣提出這么多問題,我想你還有問題,這些問題在課文中都能解決,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大聲地讀課文,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

生自由讀課文,師指導(dǎo)。

師:看看同學們讀課文的效果。

師:出示幕:

譴責、懶惰、俗語、伏下、協(xié)調(diào)有序、人影綽綽

看看,這是新的詞語,自由讀讀。

指名學生領(lǐng)讀。

師:這些詞語通過讀課文,哪個詞語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生:譴責,是責備。

師:責備責怪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讀課文。

師:讀課文聯(lián)系前后知道的,很好。誰還知道?

生:伏下是把腰彎下來。

師:能不能做個動作。

師:如果你還有哪些詞語不太懂,一會兒我們深入讀課文在解決。

生:好。

師:單個的字你認識嗎?這樣老師點哪個你們讀哪個。

生讀。

師:果然不錯。再往下看,加大難度,帶著句子讀。

出示:

1、如果別處都有。

2、家鄉(xiāng)有一句。

3、每當上工。

4、清波漾。

5、假如遇上老人來走。

師指名學生分別讀五個句子。相機指導(dǎo)人影綽綽等詞的讀音。

師:看來大家對生字已經(jīng)認得不錯了。不知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好。

生:有。

師:這樣,幾個人一起讀課文,一人一個自然段,互相幫助,看看讀得準不準。

生合作讀課文。

師:好,孩子們大部分都讀完了。這樣,請幾位同學讀一下,請五位同學一人一個自然段。

五位同學連讀課文。

師(第一位同學讀完后):老師打斷一下,其他同學聽的時候就像剛才這樣,認真一點,等一會請你來評。

師:好,讀完了,同學們評價一下他們剛才讀得怎么樣?

生:有個字讀錯了。平衡。

師:你在讀一遍。

生讀。

師;還有沒有?

生:第二自然段有一個詞東西沒讀好。

師:好,一齊讀一下。

生讀。

生:協(xié)調(diào)有序讀出了感嘆號。

師:把語氣都讀出來了,表揚你呢。

師:盡管有點小問題,但第一次讀可以讀成這樣,我非常高興。書讀到這里有沒有問題。

生:我知道是誰搭的?

師:誰搭的。

生:鄉(xiāng)親搭的。

生:我知道搭石是什么?

師:是什么?你讀一下相關(guān)的句子。

生讀相關(guān)句子。

師:這就是搭石,剛才他讀得這段話還可以幫我們解決哪些問題。

生:怎么搭的。

師:怎么搭?

生答。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作用是什么?

生:讓鄉(xiāng)親們能從小溪另外一邊走對另外一邊。

師:走到對面,到秋天能像小橋小路一樣給鄉(xiāng)親們帶來方便。

師:初讀課文解決了很多問題,輕松一下,來看看字。

出示:

供 暴 猛 漲 褲 惰 穩(wěn) 俗

交流一下這些字在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自己可以讀一讀,再交流一下。

師:這樣我們在全班說一說,你覺得這些字哪個字要特別注意一下。

生:褲,容易寫成示字旁。

生:伏字。容易寫漏一點。

生:暴字。容易把下面的點提寫成橫撇。

師:大家看這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字。

生:上中下。

師:這樣老師和大家一上寫一下,上中下的字怎樣寫好。每一部分要扁一點。找一找豎中線橫中線在什么位置,這樣才能寫在中間的位置。

師范寫暴字(撇捺要舒展一點。)生書空。

師:還有哪個字。

生:衡字。中間好像一個魚字,下面是一個大字,最后一筆是點。

師:把捺變成了點,這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字。

生:左中右。

師:還能找到這樣的字嗎?

生:漲。

師: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字要寫得怎么樣?

生:每一部分寫得長一些。

師范寫衡。

(中間注意緊湊,中間下面注意最后一筆是點。)

師:還有哪個字需要注意?

生:惰字。下面的月字撇變成豎。

生:洪要注意最后是一點,不要寫成撇。

師:看看惰是什么結(jié)構(gòu)的字。

生:左右。

師: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在寫成有什么共同點?

生:左邊比較窄一點,

師:右邊呢?

生:寬一點。

師:是不是都是這樣呢,看看其他的字(出示一些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來,我們寫一下這個惰字。

師范寫惰(師:注意左窄右寬,這樣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我們也寫好了)。

師:同學們,今天要寫的有特點的字我們寫了一下,這樣,現(xiàn)在你們挑一些你認為最難的字寫一下,一會兒交流一下。

生寫字,師指導(dǎo)坐姿。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兩位同學的字,你們來評價一下。從大小從位置,或者哪些地方還需要提提建議。

生:第二個字暴字點寫成捺。

師:哦,要注意一下。

生:褲沒寫在正中。

師:沒寫在中間,看上去好像有點,實際上寫得還可以。

生:衡越寫越低了。

師:成階梯啦,注意要寫得高一點。

出示第二個。

生:暴字太靠下了。

師:注意扁一點。

師:在課文中都有相關(guān)的詞語,回去聯(lián)系一下寫一寫,相信大家都能寫得好。寫完字,我們再來深入地讀一下課文。這次我想看看大家除了了解搭石的作用等還讀懂了什么或者還有什么問題,可以放松地讀,也可以合作讀。開始。

生自由讀師指導(dǎo)。

師:你們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交流一下。

生讀課文中的一句俗語。

師:你在這體會到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這句俗語,你對這句話感興趣。

生: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

師:非常好。你從哪感受出來的。

生: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師:是不是心靈美呀!

生:是。

師:你說說。

生:假如遇上老人

師:是不是一種心靈的美。同學們還有很多人想說,有沒有什么問題。

生:為什么一排搭石連起了鄉(xiāng)親們的情感。

師:為什么呢,你很會提問。同學們,回去以后把你喜歡的句子著重畫出來,下節(jié)課我們聽寫一下詞語,解決一下大家的問題,這節(jié)課就先上到這。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四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1.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層次結(jié)構(gòu)和主要內(nèi)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預(yù)習指導(dǎo)]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三分鐘演講]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dǎo)入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fā)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yù)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dǎo)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jié)。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nèi)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luò):

1.問題設(shè)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shù)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4.教師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jié)。

參考:天氣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shè)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2)用了什么寫法?

教學過程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jié)。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 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堂上練習:

九、小結(jié)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nèi)容:

賞析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寒冷的冬天將要遠去,春姑娘邁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大地上萬物復(fù)蘇,將要爆發(fā)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這種力量是不可抗拒的!作家馮德英在他的作品《春潮》中就描繪了那波瀾洶涌的春潮來臨的情形。(板書課題)。

回憶課文內(nèi)容:春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我們北方的二月,春天在進攻,冬天在撤退。你能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描寫“春天在進攻”的詞句嗎?畫出來,自己試著讀一讀。

(指名讀,并說一說“春天在進攻”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1)“山的背陰處雖然還寒氣凜凜,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p>

(2)“朝陽處雪已融化,雪水順著斜谷流過來,沖開了山澗溪水的冰面?!?/p>

(3)“那巨大的凍結(jié)在巖層上的瀑布也開始活動了……沖到山下,流進大江?!?/p>

(4)“那冰封的大江……逐漸變酥了,變軟了,顏色也變暗了?!?/p>

教師小結(jié)板書:冰雪融化大江酥軟。

讀完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覺春天即將到來啦?。?/p>

2、指導(dǎo)朗讀第二段:

(1)教師指導(dǎo)朗讀:慢語速和低語調(diào);動詞讀重一些。

(2)自己練讀,小組賽讀。(以活潑的形式給孩子們充分朗讀的時間去體會和感悟春潮的剛剛形成時的“微弱”和蘊含著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氣息。)。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比較句子:

(1)風從窗縫里擠了進來,激動地向我耳語著:快去看啊,大江復(fù)活了!

風從窗縫里鉆了進來,在我耳邊吹著說:快去看啊,大江復(fù)活了!

(第一句作者用擬人的手法體現(xiàn)出迎接春的來臨的那種美好的心情)。

(2)一塊塊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動著,山一樣地豎了起來,又摔倒下去……。

一塊塊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動著,豎了起來,又摔倒下去……。

(3)被禁錮了一冬的大江奔騰著,洶涌著,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開了堅冰,呼叫著,撞擊著。

大江奔騰著,洶涌著,推開了堅冰,呼叫著,撞擊著。

(2、3組的第一句作者用夸張、比喻、擬人的手法把當時的情景寫得非常形象生動)。

4、指導(dǎo)讀。

(2)小組討論,試讀;以組為單位推選代表讀,其他組評議。

(3)配樂朗誦(以潮水洶涌澎湃的聲音作為背景音樂),輔助感悟。

四、分組讀二、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描寫春潮由弱到強,逐漸宏大的氣勢的關(guān)鍵詞句,填空:

(1)朝陽處雪已融化,雪水順著斜谷(),()了山澗溪水的冰面……。

被禁錮了一冬的大江()著,()著,()著,()著……。

(2)瀑布也開始活動了,流水聲()越來越()地()起來。

在黎明的寂靜中,突然傳來了()的聲響。

五、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2、思考:

(1)面對春潮的力量,你想對大自然說些什么?(為什么春潮這樣不可抗拒?)。

(2)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發(fā)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這個問題可能有些難度,a、教師可給孩子們簡單介紹《苦菜花》的寫作背景。這里不但使孩子們的想象力得到發(fā)揮,更重要的是側(cè)重在愛國教育上:抗日戰(zhàn)爭是一場人民戰(zhàn)爭,人民的力量匯集起來,就象勢不可擋的春潮。勝利的春天一定會到來的;b、抗擊冰雪和抗震救災(zāi)中,全國人民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取得了勝利。)。

六、總結(jié):

《春潮》描寫了春潮由弱到強的形成過程和磅礴氣勢,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看課件)是啊,春天來了,讓我們用我們的眼睛、用我們的心靈去觀察春天、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吧!

七、拓展閱讀,比較春天。

給同。

學們推薦兩篇文章:

1、馮德英的《苦菜花》,它能幫助你更深刻的了解《春潮》的含義。

2、朱自清的《春》,讀后看它讓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八、作業(yè)設(shè)置:

摘抄表現(xiàn)春潮由弱到強、逐漸宏大的氣勢的句子。

摘抄優(yōu)美的詞語:選擇一個造。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六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多思多察”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重難點:

1、明白曹沖稱象的方法及優(yōu)點。

2、逐漸培養(yǎng)學生“多思多察”的好習慣。

三、教具:小黑板、貼圖、玻璃盆、紙船、玩具象、石子、天平。

四、教程:

(一)、齊讀生字。

(二)、學習第四段。

1、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別人送給大官曹操一頭大象,大象?(生:又高又大),身子?(生:像堵墻)腿?(生:像四根柱子)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怎樣稱出大象的重量難倒了官員們,同學們是誰想出了稱象的好辦法?(生:曹沖)。

2、他想出了一個什么方法呢?請在課文里用“波浪線”勾出來,再讀一讀。(生自讀自勾)。

3、指名讀勾畫內(nèi)容。師出示小黑板,全班齊讀。曹沖真是個聰明的小孩,那么曹沖的話該怎么讀才好呢?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再指名讀,喜歡的人讀。請小聲讀一讀,看看曹沖的方法可分為幾步?指名說,師在黑板上標出步驟。曹沖的方法管用嗎?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實驗一下呢?在實驗前,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稱象的步驟。(生讀,師貼大象圖、石頭圖、木船圖演示)為了驗證實驗結(jié)果,請在最后用天平稱一稱大象和石頭的重量是否相同。

4、生分小組做實驗。匯報:指名說實驗結(jié)果。齊讀第五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實驗中你們體會到曹沖的方法好在哪兒?(a、不用做大秤;b、不用宰大象。)。

2、曹沖是如何想出這個好方法的?指名答。(生:傾聽大臣們的議論,從大臣們的話中找出可行的方法。)你是從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三段。)指名讀第三段。評一評,同桌互相練讀,再指名讀,指導(dǎo)讀出大臣的語氣來,全班齊讀大臣的話,師讀敘述人的話。

(四)、你認為曹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你愿意向他學習嗎?學什么?(同桌互說,指名答。)。

(五)、齊讀課文,再次體會曹沖的聰明。

(六)、如果在今天,你會用什么好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小組討論,指名說。)。

教師:徐帆。

雙林實小。

一、教學目標編制:語文課程新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yīng)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备鶕?jù)語文課程新標準和低段學生的特點,制定如下目標:

基礎(chǔ)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和步驟。

發(fā)展目標:

1、使學生養(yǎng)成“多察多思”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處理分析:

1、我教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二十三課《稱象》,這是一篇有趣的歷史小故事,講的是曹沖小時侯想出辦法稱象的故事。這個故事說明平時多觀察,遇事多動腦筋,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全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敘述的。第一自然段將曹操帶著兒子和官員們?nèi)タ慈思宜徒o他的一頭大象。第二自然段講大象又高又大,官員們都在議論大象的重量。第三自然段講官員們向曹操建議稱象的辦法,曹操聽了直搖頭。第四自然段講曹沖提出稱象的辦法。這段是本課的重點。曹沖稱象的辦法分為四個步驟。第五自然段講按照曹沖的辦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2、本課課時劃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任務(wù)是學習生字,生詞,指導(dǎo)初讀,學習一、二自然段;我上的是第二課時,主要目的是指導(dǎo)學生讀好課文,理解曹沖說的話。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近兩年的學習,訓練,我班學生已初步掌握了讀書的基本方法,他們不但敢讀、想讀、喜歡讀,大部分學生還能做到自由讀、大聲讀、默讀、有感情讀、有表情讀,并能從讀中悟情悟理。但大部分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很弱。結(jié)合孩子們的具體情況和本文的特色,本節(jié)課在讀好課文同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做到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學會分析別人的話,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四、教法組合:

1、實驗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們親身感受曹沖辦法的好處所在,且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小組合作能力,使語文課更賦魅力。

2、討論法:通過討論,讓孩子們各抒己見,互相交流,獲得真知。

3、練讀法: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個別讀、比賽讀、分角色讀,齊讀,默讀),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從讀中自悟。

4、提問法:在學習課文之后,提出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來稱象?”借此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火花,讓他們的思維更活躍,更豐富。學會自己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師:徐帆。

雙林實小。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

b、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難點:朗讀課文,理解曹沖說的話。

教具準備:裝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秤、小石塊。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設(shè)疑激趣。

1、出示大象圖:這是什么?誰來描述一下這頭大象?結(jié)合學習“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墻,腿像四根柱子?!?/p>

師:你們見過別人稱象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

2、揭題,讀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牽動著全篇。引導(dǎo)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有利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激發(fā)他們學習新課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別人把它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自學生字和讀課文情況。

(1)出示生字及生詞卡片,請學生認讀,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2)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

3、再讀課文,重點讓學生帶著自己前面所提疑問讀課文。

4、交流解疑。針對前面所提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充分去讀,掃清字音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三、細讀深究,突破難點。

1、課文共介紹了幾種稱象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誰想出來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有關(guān)語句,再前后桌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誰想出來的。

稱象方法。

2、指名反饋。

3、集體討論:誰的辦法好,誰的辦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體會曹操聽了他們稱象的辦法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1)曹操聽了直搖頭。

(2)曹操邊聽邊點頭微笑。

(列表導(dǎo)讀,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個總體的了解,啟發(fā)學生把官員們提出的稱象辦法與曹沖提出的稱象辦法進行比較,從而感受曹沖的聰慧。)。

4、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

(1)出示有關(guān)曹總稱象的方法的句子,讀一讀。

(2)歸納步驟:趕象上船沿水畫線象下裝石稱出重量。

(3)實驗演示。

師:想不想當一回小曹沖?老師這兒有一些東西,大家請看(師出示教具)請大家前后桌的同學一起來讀曹沖的辦法,一邊讀一邊想:你怎樣用這些東西把曹沖說的這個辦法演示給大家看。

(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耳、動眼、動腦,既可檢驗學生是否讀懂課文,又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4)朗讀體驗。

(5)小組討論:

a、曹沖稱象的方法好在哪里?

b、曹沖是怎樣想出這個辦法的?

(引導(dǎo)學生明白曹沖稱象的方法不是憑空想出的。第一是聽人議論,受到了啟發(fā);第二是他平時注意觀察,勤于動腦的結(jié)果。)。

四、拓展延伸,總結(jié)全文。

1、今天,曹沖來到我們中間,你們想對說些什么?

(創(chuàng)設(shè)對話情境,讓學生通過評價曹沖,潛移默化受到思想教育。)。

2、要是讓你稱象,你會用什么方法?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yīng)該結(jié)合聽、說、讀、寫的訓練,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的契機,鼓勵和引導(dǎo)學生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3、小結(jié):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要稱出大象的重量不是一件難事,可是在古時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難了。曹沖才7歲就想出科學的稱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同學們平時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就應(yīng)該像曹沖一樣,要多觀察,多向別人學習,愛動腦筋,祝你們都成為聰明的孩子。

五、作業(yè):

1、夸一夸曹沖小朋友。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做一做曹沖稱象的實驗。

板書設(shè)計:

23、稱象。

官員曹沖。

1、造大秤(提不起)以船代秤。

2、宰大象(象會死)以石代象。

趕象(上船),沿水(畫線)。

象下(裝石),稱出(重量)。

樹林里第一課時教學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積累文言知識。

2、了解“表”的一般知識以及“以”的用法。

3、學習本文融議論、敘述、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fù)誦讀課文,讀通文字,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領(lǐng)會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和他作為政治家在治國方面的方針以及作為長輩對下一代的期望與教育的拳拳之心。

教學重難點:

1、領(lǐng)會諸葛亮提出的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小三項建議的.進步性和借鑒意義。

2、認識并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學設(shè)想。

1、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jié)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后通過反復(fù)誦讀使學生領(lǐng)會內(nèi)容大意。第二課時誦讀分析課文,解決教學重難點。)。

2、教學用具:小黑板。

3、方法:采用“讀讀,議議,說說”的教學方式,在讀、議、說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研課題:

初中語文“雙主雙思”教改實驗。

教學過程:

一、課前語文活動。

二、復(fù)習相關(guān)文言知識。

1、通假字古今異義。

2、“表”有關(guān)知識。

三、引入正課。

列舉與諸葛亮有關(guān)的詩句、成語、俗語。

四、朗讀課文,背誦競賽。

1、師生合作多形式朗讀。

2、背誦競賽。

推選男生女生各一名背誦課文1--5段。

五、研讀分析,思考討論,體會文中感情。

(一),研讀課文1-5段。

2、諸葛亮建議后住劉禪在宮中府中采取怎樣的制度?

3、諸葛亮認為兩漢興隆的原因是什么?他向后主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方法:獨立思考,盡量從文中尋找答案。

(二)個別朗讀課文6、7段,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這兩段文字中作者回顧了對他一生影響極大的三件往事,分別是什么?請概述出來。

作者回顧這些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以上問題,后師生同議。

(三)教師朗讀課文8、9段,思考下列問題:

1、作者對后主劉禪有何希望?

2、讀完全文,你是怎樣看待諸葛亮這個人的?

六、拓展遷移練習。

1、就你看來,諸葛亮向劉禪提出的第三條建議在當今社會具有怎樣的現(xiàn)實意義?

2、下面的一副對聯(lián)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東和:收二川:

七擒:北拒:排八陣:

七、小結(jié)。

再次強調(diào)諸葛亮為劉禪所提建議及文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

八、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配套練習習題。

板書設(shè)計。

廣開言路。

提建議賞罰分明。

親賢遠佞報先帝而忠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敘身世憶先帝。

寄希望明責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3328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