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課題方案(優(yōu)質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06:20:18
學校課題方案(優(yōu)質14篇)
時間:2023-11-29 06:20:18     小編:溫柔雨

方案是指根據(jù)具體問題或需求制定的解決方案,它是解決問題或實現(xiàn)目標的方法和步驟的集合。在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任務時,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方案來指導我們的行動和決策。方案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包括資源、時間、成本、風險等,以確保最終的實施效果和目標達成。制定方案時,我們應該明確問題的解決目標和優(yōu)先級。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進,使方案更符合實際需求。

學校課題方案篇一

初中校本研修這一新型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模式的推廣,為歷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自我發(fā)展提出了一個良好的解決之道。下面是有中學校本研修課題實施方案,歡迎參閱。

為了落實陜西省關于教師培養(yǎng)、培訓五年規(guī)劃的有關規(guī)定,依據(jù)臨渭區(qū)教育局《關于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工作的實施意見》的要求,本著“為了教師,基于教學、在學校中”的研修理念,結合鐵二處中學校情,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結合我校今年的工作重點,以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指向,促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標,堅持以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以研修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廣大教師校本研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立足教研,聚焦課堂,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不斷提升教師的思想業(yè)務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努力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二、實施目標。

1、在校本研修中,依據(jù)新課程理念,圍繞我校提出的“324”高效課堂模式,結合課題研究,每位教師要立足自己工作實際,制定個人校本研修內容,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激發(fā)專業(yè)發(fā)展內驅力,提高持續(xù)的專業(yè)發(fā)展意識和專業(yè)發(fā)展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師德高尚、理念創(chuàng)新、業(yè)務精良、全面發(fā)展的研究型教師,為學校整體發(fā)展做出貢獻。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完成40學時的校本研修任務。

2、在校本研修中,要凸顯以校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把研修重心置于具體的學校工作情境中,構建在教學層面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研修機制,著力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突出問題,以課題研究為主要形式,以高效課堂模式構建為載體,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創(chuàng)建“扎根于每一堂課,關注每一位教師,促進每一位學生發(fā)展”的新型校本研修機制。

3、在校本研修中,學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現(xiàn)有的校內校外研修資源,發(fā)揮校內骨干教師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培育名優(yōu)教師,提升廣大教師素質。聘請校外專家,尋求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支持,逐步構建開放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校本研修網(wǎng)絡。

1、師德教育。

(1)師德修養(yǎng);。

(2)教育政策法規(guī);。

(3)優(yōu)秀辦公室爭創(chuàng)活動;。

(4)學習貫徹黨的xx大會議精神;。

(5)開展讀書活動,建設學習型班組;。

(6)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

(7)“溫馨教室、和諧校園”建設等。

2、教育教學實踐。

(1)新課程理念更新學習研討;。

(2)新課標研讀。

(3)課堂新模式展示交流。

(4)教科研輔導與講座;。

(5)骨干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6)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展示活動;。

(7)課堂管理的評價與監(jiān)督;。

(8)教師計算機能力培訓;。

(9)教師教育教研能力研修。

四、研修形式。

我校的校本研修形式主要有學校培訓、集體探究和自主研修三種。形式既要體現(xiàn)自主性和靈活性,突出自我反思、又要體現(xiàn)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和行動跟進等環(huán)節(jié),具體包括:

(1)自我規(guī)劃:制定個人校本研修計劃。缺乏專業(yè)發(fā)展自我規(guī)劃和自我設計是導致專業(yè)發(fā)展滯緩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并按照規(guī)劃“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是專業(yè)快速發(fā)展的良策。

(2)自主研修: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成長而學習,為教學實踐而學習,為自身發(fā)展而學習的理念,我們提倡立足于課堂實踐的研究性學習方式,把“讀書、思考、實踐”作為學習的主線,經(jīng)常開展學習觀摩、交流活動,相互激勵,在讀、寫、做中共同進步。

(3)課例研修:校本研修直接服從并服務于教學的需要,課例研修就是圍繞高效課堂而展開的研修形式,貫穿在備課、設計、上課、評課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采取說課、聽課、評課三種活動形式,同伴間的對話、交流、討論、分享貫穿始終,其成果呈現(xiàn)形式是文本的教學案例,包括教學設計、說課、課堂實錄、教學評價材料等。課例研修可以在備課組內進行,如開展一課多說、一課多講、同課異構(一課多備)、互助式觀課、邀請式觀課、反思式觀課等活動。教師間要互相聽課、評課,共同分享經(jīng)驗教訓,達到互相借鑒,實現(xiàn)個體實踐反思與同伴互相互動的結合,不斷提升教學智慧,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尤其是青年教師要加強聽課學習。

(4)教研組活動:教研組活動是校本研修活動發(fā)生的主陣地。各教研組要從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科骨干的帶動作用,立足日常教學實際問題,按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的安排,展開研討,相互啟發(fā),共同分享經(jīng)驗和體會,讓教研組活動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載體。即對學對研,對教對幫,群學群研,合作探究。

(5)小課題教研:問題即課題,課題研究以問題為載體。教師只有養(yǎng)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善于詢問、發(fā)問與追問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才能不斷提出有意義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課題,體現(xiàn)“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成長”的理念。本學期要求各課題組結合去年小課題實施的計劃安排,扎實做好本學期的課題研究活動并按計劃如期完成結題工作。

(6)學校集體培訓:鐵二處中學將充分利用每周五的兩節(jié)例會時間,對教師進行師德、心理、新課改理念、實踐操作技能等培訓或請外校課改專家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五、研修載體。

1、高效課堂探究。

2、課題研究活動。

六、活動安排及要求。

我校將以課題組、年級組、教研組為單位,在廣泛調研鐵二處中學學情和教情的基礎上,選擇教師感興趣的和當下教育教學中教師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發(fā)揮學校主導作用,合理引導并組織業(yè)務骨干進行問題的分類和篩選,按照學校實際狀況、發(fā)展目標及一定邏輯關系,分清輕重緩急,找出符合實際、又有能力解決的系列化研修主題,提高校本研修的針對性。

2、活動安排。

(1)學校培訓(16學時/學期)。20xx學年,我校的校本研修將突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師德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新課程理念及操作技能的培訓及相關教育法規(guī)的學習四大主題。具體安排是:每學期每月利用每周五的兩節(jié)例會時間,心理健康輔導由張校長負責師,德教育由陳書記負責,新課改理念及操作由王校長負責,相關教育法律法規(guī)由陳校長負責,每次有兩人分別做30分鐘左右的教育培訓。按教師實際參加次數(shù)和作業(yè)完成情況由四位校長分別考核自己那一方面的情況。

(2)自我規(guī)劃:三月份,各教師制定自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首先要正確分析自我,全面了解和認識自我,要對自己的能力、興趣、特長、需要等進行全方位的準確分析,要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診斷自己的主要問題,認識問題發(fā)生的領域、難度,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和專業(yè)發(fā)展方向,鎖定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自我規(guī)劃要與學生的需求、學校發(fā)展、社會需要、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相連;要有長期與短期規(guī)劃,要有可行性與可持續(xù)性。

(3)自主研修(8學時/學期):學校開展教師每周上網(wǎng)學習一篇教育教學、教研論文,寫一句自我心得活動;要求每位老師每學期自讀一本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撰寫一萬字左右的。

讀書筆記。

(4)高效課堂探究(8學時/學期):每學期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每周組內聽課說課評課一次,每學期上一節(jié)公開課、觀摩課或示范課。我們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以高效課堂規(guī)范為標準,每月制作一學時的電子導學案,交教研室存檔,積累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導學案,為以后課堂模式的徹底轉型做準備。

(5)小課題教研(8學時/學期):問題即課題,課題研究以問題為載體。教師只有養(yǎng)成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善于詢問、發(fā)問與追問反思的意識和習慣,才能不斷提出有意義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課題,體現(xiàn)“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成長”的理念。學校要求各課題組在上學期課題實踐的基礎上,繼續(xù)進行第二階段的實踐探索,并定期進行階段小結,力爭本學期完成。

結題報告。

為我校的小課題研究打開一個良好開局。實踐證明課題研究對于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推進作用。具體要求每周交流一次每月小結一次每學期總結一次。

七、實施保障。

1、成立組織機構,加強領導。

副組長:陳生科書記、王軍副校長、陳瑞祥副校長。

其中,王軍副校長、陳瑞祥副校長為常務組長,組織實施。

宏觀指導:教研室。

督促實施:教導處。

具體組織實施:各教研組、課題組、班主任。

全體教師在校本研修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積極參與校本研修活動,逐步形成校本研修領導小組、教導處、教研室、教研組“四級研修管理制度”。校本研修管理的重點在于努力營造一種和諧向上的學術氛圍,讓教師在學術自由交流、相互碰撞的活動中,創(chuàng)造出學校的校本研修特色。

2、加強過程管理、注重評價與考核。

評價與考核是校本研修活動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1)回歸“落腳點”:校本研修的主題來自課堂教學,其過程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最后效果的考核理應落腳在課堂教學。所以,有效的校本研修評價方式就是要深入教師的課堂,要在課堂上感受校本研修給教師帶來的變化和進步。

心得體會。

等資料進行匯總歸檔,作為評優(yōu)、選先等活動的依據(jù)。

(3)求質:學校校本研修領導小組通過定期研討、匯報、交流,不定期督導檢查等手段來保證研修過程的質量。

(4)考核和學時登記:

校本研修實行分項考勤制度,因故不能參加者,必須請假。累計缺席(含請假)三分之一以上者,取消本項學時登記資格。校本研修課程實施完畢后,按照以鼓勵為主的原則,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價。

(5)獎優(yōu):每學期評選表彰一次學習型教研組,課改明星班3~5名,每學年評選一次教研骨干、課改標兵,并進行全校任課教師參加的教師課堂新模式交流展示活動,以骨干和典型推動引領全校的校本研修。

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為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校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學習型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穩(wěn)步實施新課程改革。根據(jù)商南縣教育體育局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具體要求,現(xiàn)結合我校的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制定我校校本研修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圍繞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會備課、備好課”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新課程教學能力為重點,貼近課改,貼近課堂,貼近教師,不斷增強校本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皬娀蒲幸庾R、轉變課程理念、落實研修實效”,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解決我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突破口,以學習研究新課程為重點,以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線,以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和研修為主要形式,以培養(yǎng)教師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為根本方向,以培養(yǎng)一批專業(yè)型、創(chuàng)新型教師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

二、研修目標。

本次研修我校將以“商南縣教育體育局20xx年暑期校本培訓實施意見”的指導思想為準繩,以適應深入新課程需要為根本,通過開展校本研修,促使廣大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學習課程標準為抓手,通過有效改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學生好教師的評價方法,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

1、研修領導小組。

組長:簡國志。

副組長:黃明臣章玉乾。

成員:校委會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教導處,范良宏為辦公室主任,負責研修的安排、日常管理和質量監(jiān)控等工作。

2、研修學習培訓小組。

組長:黃明臣。

副組長:范良宏。

成員:校委會成員和各教研組組長。

四、研修形式。

我校校本研修將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內容,以有效教學、有效教師和有效研修的學習為載體,以“一切從教師的需要出發(fā),一切為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重點,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提高業(yè)務素質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這一目標。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適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現(xiàn)代型教師隊伍;形成一批在課程教材改革的理論與實踐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師,培養(yǎng)一批具有發(fā)展?jié)摿Φ那嗄旯歉山處?。同時,學習、發(fā)揚名師優(yōu)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經(jīng)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由“經(jīng)驗技術型”向“實踐反思型”的現(xiàn)代型教師轉變。

1、組織教師積極參加“陽光師訓”活動。以“聚焦課堂教學,引領校本研修”為主題。堅持“基于教學、聚焦課堂”,從培訓內容到形式,把培訓的著眼點放在課堂教學上,幫助廣大教師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疑惑;堅持“面向農(nóng)村、示范引領”,全面推進校本研修,幫助我校教師積極探索具有區(qū)域和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內容與形式,從而真正達到以“研”促“教”的目的。2、開展“修師德,揚師魂”師德研修。結合我校實際,以活動為載體,以案例教學、典型報告為基本形式,同時,大力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愛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立志獻身教育,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愛學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先進的學生觀和正確的教育觀,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努力為學生發(fā)展服務;愛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為準則,增強教師職業(yè)的使命感、責任感、光榮感和成就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社會的表率。

3、新課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全員課改通識研修和以掌握學科要求為主的學科教師研修。通識研修在組織集中專題研修基礎上,組織全體教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再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學習討論、研討交流,檢查考核學習情況,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學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

4、教育教學能力研修。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對教師通用基本功、學科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做到常抓不懈,并有針對地對部分年輕教師和新教師強化基本功訓練活動;在全體教師中開展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現(xiàn)代教學技能研修;要通過結合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個教師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積極引領教師向“研究型、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轉化。在不同的學科中評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反思進行公開展示;通過優(yōu)秀教師的公開課教學,為學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和開展校本研修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5、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培訓。強化課堂應用、教學信息化整合的教師信息技術校本研修活動,幫助教師樹立應用信息技術推進教學改革的意識,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能力,為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組織青年教師學習網(wǎng)絡知識,學習多媒體課件制作,提高教師運用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導教師人人建立自己的網(wǎng)絡空間,形成有思想、有品味、有影響的博客群落。

6、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圍繞新課程的實施,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學方法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修。以“有效研究”為切入點,做到教學即研究,讓老師不畏懼科研,使老師懂得教科研就在反思中,教學中,教育敘事中,提升總結中,借鑒學習提煉中……。

五、研修方式與活動。

1、自主學習:教師通過自學新課標深悟領會新課程理念,切實加強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幫助教師樹立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理論素養(yǎng)。

2、專題講座:結合教育熱點和教學實際,針對我校共性“問題”,讓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搞專題講座,解決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小組研討:以教研組為單位,利用研討學習體會、研討教學體會、研討課堂教學評價、研討教學管理等,教研組長要時時關注新的教育動態(tài)。著重學科教學的“互動生成”方式的理解與嘗試教學。

4、教學觀摩:利用教研課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扎實做好好評課活動,教研組做好詳實記錄;同學科、同年級教師之間要開展聽“家常課”活動;各教研組組織教師觀看名師錄象。

六、考核方法。

教師研修的考核參照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方案實施。把教師參加校本研修的內容按學時計算,完成研修任務與月績效工資聯(lián)系,考核結果將作為教師學期教育教學工作考核的依據(jù),并與年末考核掛鉤。

一、學?,F(xiàn)在面臨的突出問題。

1.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普遍不高。一是各學科基于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備課內容與形式不統(tǒng)一,雖然我們通過集體備課等形式作過努力,但效果不明顯;二是不夠注重學情分析,課堂教學過程思路不夠清晰,環(huán)節(jié)設計沒有梯度,不能關注到每位學生的發(fā)展;三是知識結構比較單一,運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的技能偏低;四是教科研意識淡薄,教學研究能力亟待提高。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老師們“課堂教學比英雄,學科質量論成敗”的爭先意識不強,學校缺乏相應的激勵措施;二是教師觀念相對落后,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愿學、不想學,不思考,不研究,不重視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方式、思想都難以適應現(xiàn)代教育的需要,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教材是新的,但課堂是舊的;理念是新的,但方法是舊的;制度是新的,但評價是舊的。三是教科研人員集中化,每年只有固定的幾人參與教科研,很難在面上形成教科研意識;四是校本研修純課題研究化,忽略了校本問題的針對性。

2.班主任隊伍參差不齊,學生管理不夠科學有效。主要表現(xiàn)在班主任工作積極性不高,班級常規(guī)管理不到位,學生行為禮儀、衛(wèi)生、學習等習慣差,打架斗毆仍有發(fā)生,許多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厭學情緒比較濃,個別班級依然存在學生流失的現(xiàn)象。原因有三:一是缺乏系統(tǒng)的班主任理論培訓,所以班主任工作都是各用其法,各行其是,片面追求個性,而忽視了必要的約束,班級管理極端化;二是缺乏激勵與評價機制,有不在少數(shù)的班主任工作干勁兒不足。三是沒有樹典立標,缺少了榜樣的力量。

二、研修目標。

基于以上學校存在的兩個突出問題,我們本著“立足于學校,起源于學校,服務于學?!钡男1狙行拊瓌t,確定了“兩條路徑,分流實施”的校本研修思路,20xx年我們力爭做到:

1.以小課題研究與重點教科研課題研究相結合為突破口,有效抓好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立足教研,聚焦課堂,改進教學行為,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樹立現(xiàn)代化教育思想,優(yōu)化、拓寬知識面,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校本研修機制,促進學校內涵的發(fā)展。

2.從強化培訓、以老帶新、政策激勵等方面入手,培養(yǎng)班主任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開發(fā)青年教師的潛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學科教學質量發(fā)展的“康莊”路,打造一支“能干事、敢干事”的高素質班主任隊伍,發(fā)揮老優(yōu)秀班主任的帶動作用,至少培養(yǎng)出6-8名工作能力突出、能頂大梁的優(yōu)秀動青年班主任。

三、組織與管理。

(一)成立校本研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各項校本研修。

規(guī)章制度。

規(guī)劃計劃的制定,校本研修活動的統(tǒng)籌組織與協(xié)調工作,成員如下:

組長:于希東。

副組長:王少軍楊建喜。

組員:賈豐寨、郭文海、姚忠華、張曉杰、孫志潔、王俊杰。

(二)成立校本研修工作小組。按照校本研修的“兩條路徑”思路分為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班主任隊伍建設兩個工作小組,具體負責各自校本研修活動的組織、實施與評價,工作小組安排如下:

1.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修工作小組。

組長:楊建喜。

副組長:賈豐寨、劉紹麗(賈浩德)。

組員:張曉杰、張愛頌、王沛、王少妮、張靜、張利娜、蔡海英、王凱、王洪香。

2.班主任隊伍建設研修工作小組。

組長:王少軍。

副組長:郭文海、孫志杰。

組員:姚忠華、萬旭日、王俊杰、張利亭、于生水、孫惠玲。

四、研修原則。

(一)創(chuàng)新性原則。

本次校本研修在突出學校特色的基礎上,要充分總結以往教師培訓的教訓,以創(chuàng)新求質量,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按照終身學習的要求,在制度、體系、模式、手段等方面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全體教師共同發(fā)展。

(二)信息化原則。

依托教育信息現(xiàn)代化帶動教師教學現(xiàn)代化,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平臺,根據(jù)學校實際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有機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向教育信息化邁進。

(三)課題化原則。

每個教師都深入研修校本小課題“四導四學”教學模式,并依據(jù)自己教學實際,積極承擔煙臺市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的研究,通過對課題的研究,自學自練,互評交流,以課題研究帶動自身發(fā)展,引領教師逐步成為學者型、發(fā)展型教師。

(四)實效性原則。

本次校本研修按照“邊實踐、邊總結、邊提升”的原則進行,求真務實,以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為突破口,針對學校和教師的共同需求確定研修的內容,尤其是針對教育、教學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達成共識。

五、研修內容及形式。

(一)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提高采用五式研修。

1.差異對比式研修。我們每周安排同年級同學科的2—3位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同上同一課題的差異教學課,每位教師根據(jù)本班學生不同的學情,設計好自己的導學提綱(后來在實踐研究中我們形成了“四導四學”差異合作導綱),學科教研組參加聽課和評課,這種同一基準線上的競爭,既激發(fā)了教師的積極性,又讓教師們看到了不同的教學風格,更對照別人,看到不足,從而實現(xiàn)實踐培訓的效果。

2.差異公開式研修。對各科的骨干教師,要求每一節(jié)課都要實行對外開放,并將他們的課程表發(fā)放到每一位同學科教師手中,各位教師隨時可以進入課堂聽課,學習骨干教師導綱設計、差異合作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這樣既給了其他教師更多的學習機會,也讓骨干教師有了深深的責任感和相互觀摩、借鑒的機會。

3.差異達標式研修。對剛調入我們學校、對差異教學理解不深、運用不熟的新教師,開展“五四三”校本培訓工程,即將一節(jié)課的評價分為“導綱預學、差異合作、分層訓練、差異輔導、分層評價”五個方面;將課型分為“新授、復習、講評、自主”四種模式(語文則分為新授、復習、講評、閱讀及寫作四種模式);將過程分為“立標、達標、驗收”三階段實施。

4.差異幫帶式研修。對于新教師堅持“差異幫帶”式研修,即傳統(tǒng)的“以老帶新”。每位骨干教師必須要幫帶一名新教師,師徒雙方明確職責,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堅持每學期雙方聽差異合作教學課不少于20節(jié),撰寫差異合作教育教學論文不少于2篇,并及時反饋、認真記錄、不斷總結,加快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切實提高他們的差異教學水平,促使其在短時期內勝任差異教學。

5.差異跟蹤式研修。對在聽評課活動中發(fā)現(xiàn)實施“班內差異合作教學”有問題的教師,教導處安排專門人員每天跟蹤聽課、評課、檢查。

教案。

校長、教研組長不定時推門聽課促其專業(yè)迅速成長。

(二)班主任隊伍建設以校本研修為主,以自培自練為輔。

通過專題講座、交流研討、教育教學活動等形式,以教師自學——反思——交流的模式進行培訓,從而達到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最佳效果。

另外,積極參加師訓處等上級部門所搞的集中培訓、遠程研修、教科研培訓等活動,校際交流、跨域交流,提高認識。

六、研修工作要點。

(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管理制度。

學校建立起以校長、教導處、年級組、學科組組成的研修工作網(wǎng)絡,實行級部負責制,不斷修訂完善規(guī)章制度,從制度上保證校本研修的良性開展。

(二)扎實有效地做好校本培訓工作,力求做到內容新、方法活、效果實。

1.進一步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構建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校本研修體系,建立校本研修機制,使校本研修趨于科學化、規(guī)范化。

2.以校本小課題“四導四學”課堂教學模式與煙臺市重點課題子課題“班內差異合作課堂教學模式及實施策略研究”的融合研究為突破口,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育教學理念,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建立一支師德素養(yǎng)好,學歷結構高,專業(yè)水平扎實,教學實踐能力強,教學理念新,教學方法好的教師團隊探求出一種更加適合我校特點的特色化課堂教學模式。

3.建設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科學型班主任,他們不僅要有獻身精神,而且具有實事求是按照教育規(guī)律育人的科學思想。具有較高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專業(yè)知識和教育理論水平。使他們講究實效,工作具有顯著成績。

七、保障措施。

1.組織到位。學校將形成一個校長親自抓、分管校長負責抓、教導處具體抓的校本研修的管理網(wǎng)絡。

2.制度到位。學校有相應的校本研修制度、教學常規(guī)制度、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度等,從制度上保證并激勵教師參加校本研修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3.考核到位。校本研修內容都將納入學校教師考核管理中。

學校課題方案篇二

少年兒童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高度重視對下一代的教育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是黨和國家事業(yè)后繼有人的重要保證。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要求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切實改進學校德育工作,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道德實踐活動,積極營造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輿論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教育部頒布的從今年9月1日施行的《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廣大中小學生加強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yǎng),形成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的當代中國學生精神世界主流指明了方向。

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zhàn)。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為廣大少年兒童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國際敵對勢力與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也日趨尖銳和復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少年兒童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他們的影響不能低估。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樣化,為少年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正在豐富著他們的精神世界。與此同時,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fā)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等等,也給少年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給少年兒童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wǎng)絡傳播,腐蝕他們的心靈。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xiàn),使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面臨一系列新課題。

目前,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亟待加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是全社會關心和支持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風氣尚未全面形成,還存在種種不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和消極因素;二是學校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任務艱巨;三是隨著人員流動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對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長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觀念和方法上存在誤區(qū),給少年兒童教育帶來新的問題;四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這些問題在我們廣大農(nóng)村學校尤為突出,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從少年兒童抓起,培養(yǎng)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項長遠的戰(zhàn)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現(xiàn)實任務。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因此,本研究課題旨在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切實提高農(nóng)村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規(guī)律,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時期農(nóng)村小學德育工作尋求切實可行的教育模式及途徑。

二、理論思考。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行為的教育,立足于“德”對學生“人”的關注與發(fā)展,使學生生成“道德”的“人”。全面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是一動態(tài)過程,是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思想品德教育不僅要重視理論性學習,更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求學生“學以明禮”“學以致用”。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要以“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這一基點,順應這一規(guī)律必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為高效形成學生的道德能力,促進學生的生命發(fā)展,也有賴于這些學習方式的推行。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德育課程,一方面是德育實現(xiàn)(最優(yōu)化地實現(xiàn))根本目的的保障,另一方面也是德育課程建設的目標和發(fā)展趨勢。

加強和改進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要遵循以下原則:(1)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相承接的原則。既要體現(xiàn)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要反映時代特點,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2)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少年兒童的原則。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普遍規(guī)律,又要適應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fā),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3)堅持知與行相統(tǒng)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少年兒童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自覺遵循道德規(guī)范。(4)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少年兒童的思想,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

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xiàn)代史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tǒng),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3)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廣大少年兒童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yǎng),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少年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培育少年兒童的勞動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效率意識、環(huán)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他們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于創(chuàng)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實驗假設。

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少年兒童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少年兒童思想道德建設的規(guī)律,教育和引導他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新時期農(nóng)村小學德育工作尋求切實可行的基本教育模式及途徑,為普遍的學校提供借鑒,同時培養(yǎng)一批富有開拓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并取得顯著成果的學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和實施者。

四、課題界說。

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組成部分。廣義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態(tài)度的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和道德教育(人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的教育);狹義的德育指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行為等方面的教育。

實效是指實際的效果。實效性是相對于“形式”和“低效率”而言,也就是說通過有效的教育形式、方法、途徑和實實在在的教育內容提高教育的實際效果。

德育的實效性是區(qū)別于那些“空洞”、“大而泛”的德育教育內容和形式,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引領,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基點,根據(jù)小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規(guī)律、情感因素,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充分挖掘和整合各學科教材德育教育內容,切實做好學校德育教育工作,最大限度、最大效率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五、研究內容。

本課題擬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以全面正確的德育教育觀念為先導,以正確的兒童發(fā)展觀為依據(jù),以探索農(nóng)村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途徑、評價為抓手,研究提高學生品德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造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技術,為我校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1.研究現(xiàn)階段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目標體系。根據(jù)學生年齡、個性特點和德育課程標準,制定合理正確的教育目標,主要表現(xiàn)為辨別是非能力的培養(yǎng),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形成,關心他人和尊老愛幼,初步學習了解有關法律法規(guī)知識。

2.探索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養(yǎng)的操作體系,即采用何種模式、途徑、方法來提高德育的實際效果。

3.注重農(nóng)村小學德育工作與學校人文環(huán)境及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整合和滲透。

4.研究制定出符合我校特色的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體系。強調多元性和主體性,切合實際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正確合理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學生個體評判思想品德素養(yǎng)是否得到提高。

根據(jù)本研究內容,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文獻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等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是課題研究的前提,主要調查現(xiàn)階段各年級學生思想品德的現(xiàn)狀和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因素。調查的范圍和對象是本校教師、學生、部分家長及社會人士。

理論研究是課題研究的基礎。在研究過程中,將通過文獻研究為學生思想品德的目標、操作、評價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jù)和指導,同時將成功經(jīng)驗總結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上。實驗研究是課題研究的主體。在研究過程中,將依據(jù)正確的理論指導組織課堂教學實驗和課外活動實驗,再根據(jù)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論證,循環(huán)進行,以期達成目標。

七、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成果以調查報告、研究論文和典型課例、教案、個案分析及綜合實踐教育。

方案等形式予以反映。擬完成調查報告4-6份,8萬字左右的研究論文集,10萬字左右的典型課例、教案、個案分析及綜合實踐教育方案集,1張反映研究成果的光盤,并組織5節(jié)以上的研究課和實踐活動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和鑒定。

八、研究計劃。

1.課題組成員及具體分工:

(1)課題組成員:

顧問:陳文。

組長:曹國林。

副組長:王卿邵國鎖鄧忠俊。

成員:李榮銘鄧利強張月蘭吳煒芳謝輝吳良俊倪云華陶靜張?zhí)m琴吳艷吳小會吳良輝。

謝云杜麗娟周麗華袁培華陳學文虞惠珍潘琴潘益斌。

(2)具體分工:

課題組的領導和組織工作由曹國林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總體設計和組織實施由王卿、李榮銘同志負責;目標體系的研究由鄧忠俊等同志負責;操作體系由鄧利強等負責;評價體系由邵國鎖等同志負責。

2.研究工作的實施計劃:

(1)準備階段(2004.9——2004.10)。

(2)調查研究階段(2004.11——2005.1)。

確定調查方案,實施調查,完成調查報告。

(3)文獻研究階段(2005.2——2005.7)。

以理論學習為中心內容,進行理論研究,研究成果以論文來反映。

(4)實驗研究階段(2005.9——2007.5)。

運用實驗法在課堂教學和校外活動中進行綜合實驗、分析和論證。

(5)結束總結階段(2007.6——2007.8)。

收集整理資料,完成研究報告。

九、研究經(jīng)費。

本課題研究約需4萬元左右,將有我校自行籌集予以解決。

二oo四年九月。

學校課題方案篇三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并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使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學科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成為與課程內容和課程實施高度和諧自然的有機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并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加工、交流、創(chuàng)新、利用等能力,達到有效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學期)的教學重點是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難點是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斷等內容。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經(jīng)歷觀察、猜想、實驗、分析、驗證和概括等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合情推理與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發(fā)展形象思維、增強空間觀念。信息技術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xiàn)了與六年級數(shù)學課的有效整合,正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使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帶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應,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但在平常的教學實踐或公開課中,部分年青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課件,讓課件內容牽著鼻子走,信息技術取代了數(shù)學課應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或制作的課件過于花燥,反而削弱了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理解和獲取,學科整合效果適得其反,如何合理地把握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學科整合的這個度呢,將是我們研究此項課題的意義和價值。

1、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的素質,使師生具備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來解決自己工作學習。

2、使信息技術在與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學科整合的過程中收放有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

3、在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課堂教學中,切實可行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1、新課改環(huán)境下,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有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

2、信息技術課件在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課堂教學中的地位及作用。

3、信息技術與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學科整合應用中,教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4、信息技術與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學科整合應用中,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能力。

1、積極參加新課程理念培訓和和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把握課改精神,掌握信息技術,從而優(yōu)化學科整合效果。

2、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

(1)在利用其它手段無法呈現(xiàn)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時才“出手”。

(2)要在教學的難點及重點用其他手段難以突破時就“出手”。(使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形象直觀化,突破重點和難點)。

例如: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求圓柱的體積》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在教學時需要通過轉化思想“將圓柱轉化成長方體”,在這基礎上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實際操作中運用教具演示、學具操作,都較難直觀準確地完成“曲轉化直”,影響滲透轉化思想這一教學目的完成。現(xiàn)在有了計算機這種輔助工具,就可以由原來的教具和學具對圓柱的底面等分16份提高到32、64份以上,而且拆拼的過程具體形象清晰逼真。這樣,就較好地解決了“曲轉化直”的認識過程。(3)在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的前提下,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出手”。

3、遠程教育網(wǎng)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

間。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并且各地各級的優(yōu)秀教師云集,通過網(wǎng)絡交流,我們可以學習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4、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結合信息技術的直觀性,發(fā)展學生思維。

1、文獻法。通過多渠道查閱資料、文獻研究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整理、吸收、運用,以尋求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

2、行動研究法。聽課、評課、及時反饋,及時總結,從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做到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統(tǒng)一起來。

4、經(jīng)驗總結法。

1、準備階段(2009年3月—2009年8月)。

2、實施階段(2009年9月—2010年9月)。

(1)課堂教學研究和反思。(2)盡可能有機會外出考察學習,開闊視野。(3)進行階段性研究小結,不斷使研究深入。(4)在實施過程中,邀請他校美術教師或專家來本校指導。(5)撰寫與上述研究相關的論文和實驗報告。

3、總結、反思階段(2010年9月—20011年3月)。

(1)總結研究中取得的經(jīng)驗和成果,反思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2)討論交流,根據(jù)實施方案,進行修改、補充。

(3)撰寫總課題報告初稿,集體討論后,進行修改,定稿。

(4)整理課題研究資料,總結結論和撰寫研究報告,并進行反思,完善研究方案,確保研究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不斷深入。

學校課題方案篇四

我校學生主要來源于縣城學校及其周邊農(nóng)村的學校,城區(qū)學生與鄉(xiāng)下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學習環(huán)境多方面都有明顯區(qū)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學生的個*得到充分發(fā)展,使每一位學生樂學、善學、會學,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體驗學習的成功與歡樂。防止出現(xiàn)優(yōu)生“吃不飽”,學困生“難消化”,厭學甚至輟學的現(xiàn)象。我們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兼顧學生個體差異,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分別到達其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使每一位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探索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的途徑和方法,幫助教師掌握*發(fā)展策略。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與目標。

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1)對初中住校生和走讀生基礎知識、學習興趣、學習環(huán)境差異,對數(shù)學學習能力影響進行現(xiàn)狀調查、成因分析和優(yōu)化分層教學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數(shù)學與個體差異的有效結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之間的差異互補來促進合作學習數(shù)學的有效開展。

學校課題方案篇五

1、貫徹“xxx”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充分、客觀地認識現(xiàn)階段我市學前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了解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基本情況摸清底數(shù)掌握第一手資料實現(xiàn)教育工作的科學決策加快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進程。

2、通過調研了解各級幼兒園面臨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困難了解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在經(jīng)費投入、教育改革、教師隊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人民群眾關心的孩子“入園難”等熱點問題找準制約我市學前教育發(fā)展的癥結所在分析這些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以及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學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層的過程中總結“十五”期間我市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所取得的成績發(fā)現(xiàn)各地在實踐中的先進經(jīng)驗和典型同時了解國內外有關學前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信息和動態(tài)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的發(fā)展方向研究新世紀學前教育發(fā)展宏觀戰(zhàn)略目標以應對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為《學前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奠定基礎。同時根據(jù)我市的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農(nóng)村的學前教育體制探索普及與提高農(nóng)村學前教育的具體方法與措施努力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的均衡發(fā)展。

二。調研的基本內容。

1、學前教育普及程度、事業(yè)發(fā)展狀況調查。

2、學前教育質量調查與分析。

3、普及農(nóng)村學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調查與研究。

4、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5、“十一五”期間學前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6、民辦幼兒園現(xiàn)狀與情況分析。

三。調研的形式、對象與方法。

調研形式:。

1、深入基層、實地考察課題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兒園和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村小的學前班通過聽課、看環(huán)境、聽取幼兒園領導匯報等環(huán)節(jié)實地考察、了解情況。

2、召開座談會組織國辦幼兒園、鄉(xiāng)(鎮(zhèn))中心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教師代表圍繞調研內容進行座談。

3、抽查檔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兒園近三年的檔案資料抽查教師教案、教師業(yè)務學習及培訓筆記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學、師資隊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況。

學校課題方案篇六

一、問題的提出:

(一)學校發(fā)展的需要。

荷花池小學是一所積淀豐厚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學校因校園荷池而命名,春季小荷尖尖、夏季荷葉田田、秋季荷香飄飄、冬季荷韻連連。近年來,校園以“荷”為精髓,挖掘荷之韻、蓮之品,延伸到“和雅”文化,修建了荷花長廊、花壇;成立了小荷文學社、設計了荷花?;?、創(chuàng)作了《荷花池里唱荷花池》校歌,學校先后開展了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研究》、省級《信息技術教育在教學中的運用》、縣級《荷花文化與小學生素養(yǎng)形成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同時,學校還派出教學骨干去校園特色建設比較好的南京跟班學習,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學校已逐步構筑起獨有的“荷花”文化,但在規(guī)模、力度上還不夠,為此,學校遵循“文化是行為的精神支柱”的科學理論,運用“和雅教育”理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荷花”校園文化,試圖通過此課題研究促使學校形成校園文化特色。

(二)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所形成的學校精神和校風,不僅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而且還催化有潛在能力人才的迅速成長。建設富有創(chuàng)造性、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能夠催人奮進,甚至對人的思想和精神產(chǎn)生深遠影響,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校必須進一步加大力度,強化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準,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三)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關注人文精神、倡導學校應該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構筑起自己獨有的“靈魂”。

二、課題概念界定:

荷花文化:荷花積極入世卻不為世俗所染;嬌艷美麗卻不向他人獻媚;行為正直而不趨炎附勢;獨立自尊而不可褻瀆,是美好高潔的象征,人們賦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潔、和雅的君子之風。荷花文化包括“荷品、荷風、荷香、荷韻、荷雅”,統(tǒng)一理解為“和雅”文化。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fā)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

校園文化特色:學校創(chuàng)設獨特的校園文化基因特征,形成獨創(chuàng)校園文化風格,打造學校文化品牌,鑄造學校辦學特色。

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在建設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中,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主張,并彰顯自己的文化特性?!昂苫ǔ乩锍苫ā薄獓@此別具一格主題,來建設校園建筑、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tài)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校風、學風、人際關系以及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guī)范的行為準則,以及班級文化、課程文化等。

三、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通過網(wǎng)絡和大量報刊復印資料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站的查尋,以及閱讀相關的研究著作和論文,查到與“校園文化”有關的論文345篇,與“學校特色”有關的論文近百篇,通過學校文化建設形成學校特色的論文有近十篇,這些論文對“學校文化”與“學校特色”的內涵、功能、建設學校文化與形成學校特色的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探討。查到以“荷花”作為“校園文化建設”有關的學校目前還沒有。

四、選題意義與研究價值。

針對了我校的實際,本課題能促進我??茖W而跨越式的發(fā)展。

1、學校通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已在社會上產(chǎn)生重要影響,亟需實現(xiàn)由外延式發(fā)展向內涵式發(fā)展轉變以提升品牌形象。辦成特色學校是我們達成目標必須要走之路。

2、國家制定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我省將于2012年9月實施2011版新課標,這都需要我們實現(xiàn)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突破。

3、能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實現(xiàn)學校的個性發(fā)展,把學校發(fā)展推向更深層次,更新階段,更高水平,最終形成學校品牌,使之更具競爭力,更能充分發(fā)揮作為省示范學校和市直屬學校的輻射、示范作用。

4、能為“精品校園“的發(fā)展提供借鑒。我校雖是一所百年老校,但位于城市中心,校園面積發(fā)展空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我校能通過文化建設的方式建成“面積小而文化精”的特色學校,其經(jīng)驗可作為其他類似學校發(fā)展的借鑒。

五、研究理論依據(jù):

1.教育學理論依據(jù):

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文化適應性”原則,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的發(fā)展必然受到民族的、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影響,因而教育要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要善于選用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導人的各種天賦能力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學認為人的整體素質是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組成的有機整體,是先天遺傳和后天環(huán)境因素的“合金”,人不僅受他所處的環(huán)境的影響,也在不斷地改變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又進一步影響他人和自己。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會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能夠陶冶師生的情操,激發(fā)人們開拓進取、積極上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fā)展。

2.心理學理論依據(jù):

心理學家班圖拉認為人的行為和環(huán)境之間存在著一個相互作用,相互決定的過程,環(huán)境影響決定了那些潛在行為傾向可成為實際的行為。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品德提供了更為有效的途徑。因此,建設一個優(yōu)美和諧的校園素質,營造高尚廉潔向上的濃厚思想文化氛圍,是發(fā)展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德育實效的有效手段。

3、以人為本理論依據(jù)。

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校園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人是能動的,與環(huán)境是一種交互作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和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可以促進人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

六、研究目標及研究內容。

目標:

1.在制訂“荷花校園文化建設實踐研究”實施方案的基礎上提出四年的特色辦學規(guī)劃,形成明確的特色辦學理念、特色辦學目標和特色辦學方略。

2.結合“荷品”“荷色”“荷香”“荷韻”文化精神完成學校文化建設,讓環(huán)境對師生進行“荷花”文化的熏陶。

3.通過創(chuàng)建特色活動項目、特色教學模式、特色課程、特色管理、特色師資建設等方式,將特色學校文化內化為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的自覺行為。

4、從荷花“高尚、正直、廉潔、和雅”品格中挖掘出“和雅”的教育思想,編寫“荷池里唱荷花”系列校本教材。

內容:

1、通過實施“荷花校園文化建設實踐”,辦成以“荷花”為核理念的特色學校,形成系統(tǒng)的特色管理經(jīng)驗。

2.充分利用荷花教育資源,完成特色校本課程建設。

3.根據(jù)學生特點、學校條件等開展“荷花節(jié)”、“荷花杯系列師生競賽活動”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形成以““荷花”為核心理念的特色文化。

4.根據(jù)學生低中高學段年齡、學習特點,塑造“”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三個荷花形象,制定《荷花學生評價手冊》,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純潔、正直、儒雅秀美而堅強的荷花少年。

七、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1.內容方面,目前尚未查到以“荷花”為核心理念的學校戰(zhàn)略文化工程,本課題研究本身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之處。

2.研究方式上,本課題研究以“藕娃、金哪吒、荷花大使”特色人物形象和特色校本課程建設為突破口,且與學校的文化建設結合,有一定創(chuàng)新之處。

八、實施思路。

荷花校園特色文化建設計劃分三步走,1首先初步形成特色項目;其次整合所有特色項目,形成學校特色校園文化系列;再次融合制度特色、環(huán)境特色、活動特色,最終形成“荷花池里唱荷花”的校園文化整體特色。

九、研究方法:

擬采取文獻調查、總結歸納、文化研究等方法進行綜合研究。

1、文獻調查法。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資源優(yōu)勢,獲取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信息,為課題研究服務。

踐邊修改。

之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研究活動。找出實際經(jīng)驗中的規(guī)律,從而更理性地改進實踐研究,并在一定區(qū)域內加以推廣。

十、技術路線。

2、開發(fā)系列校本課程,編輯學生文集,開設特色課程,為學生發(fā)展提供平臺。

十一、課題實施過程。

課題實施過程:

前期準備階段(2012年)。

撰寫課題研究方案和開題研究報告。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召開開題會議,邀請專家來校指導等。

2012年,著重研究荷花文化在校園文化特色建設中的可行性、價值性。開展“荷花校園文化活動”,撰寫研究論文。

2013年,著重研究校園文化特色建設的理論依據(jù)、整體設計思路、實施建設方案等,著重研究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班級文化、課程文化等的規(guī)劃設計,建設過程,成效影響等。編寫校本課程,撰寫中期研究成果和研究論文。

2014年,研究辦學理念、管理制度等隱性文化和建筑主體、裝飾景觀、生態(tài)樣體的顯性文化的特色主題有機統(tǒng)一的策略。研究文化力對生命力生成的作用。著重研究師生行為文化的特性,校園文化特色對生命社會屬性的開發(fā)力度。進行調查問卷。

后期總結階段(2015年)。

整理研究資料,進行梳理提煉,發(fā)表研究論文和課題研究成果報告,填寫課題成果鑒定申請表。

十二、課題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基礎及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

1、已為創(chuàng)辦“荷花”校園文化研究做了較扎實的前期準備。

(1)、學校組織老師進行了20多次學校文化建設的研討,同時還向學生和家長發(fā)放了學校文化建設調查問卷,提出了進行以荷花為主題的學校文化建設的想法。荷花池小學研究“荷花“文化,這既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饋贈,我們荷小人就應該如校名具有“荷品”“荷色”“荷香”“荷韻”體現(xiàn)秀美而堅強的文化精神。

(2)、學校規(guī)劃創(chuàng)建“荷花”特色校園后,派課題組主要成員張曉英、全愛梅等骨干教師去校園文化建設頗具特色的南京秦淮河區(qū)區(qū)跟班學習,返校后整理出《秦淮河區(qū)學校因特色而美麗》,對創(chuàng)建“荷花”特色校園文化有寶貴的借鑒意義。

2、實施學校文化戰(zhàn)略工程取得一定成績。

(1)、基本形成了學校的文化體系提煉出了辦學的理念系統(tǒng)。即以“荷花”為辦學的核心理念,以“和雅”為校訓,以“荷花池里唱荷花”為教育理念。提出了學校的辦學愿景:做精品校園,創(chuàng)荷花品牌。提出了學校的辦學方略:全面激活教師智慧,全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全力打造學校品牌。

(2.)、視覺文化體系基本建成。整個校園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學校校建有“荷花長廊”、“藝術墻”、“高尚、正直、廉潔、和雅”為主題的雕塑;教學樓的電子屏幕上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做人準則;在樓道、走廊、教室、閱覽室、實驗室均懸掛了激勵人們努力學習和工作的名人名言;學校成立了小荷文學社、《小荷尖尖》校刊、《荷花池里唱荷花》校歌、荷花?;占靶7??學校每個角落都散發(fā)著濃濃的荷花文化氣息,學生在校園里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二)、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jīng)驗、組成結構。

課題負責人葉艷,小教中高,荷花池小學校長、黨支部書記,長期從事教科研工作。曾參與多項課題研究,國家教師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情境的研究》,本課題成果獲得省級一等獎?,F(xiàn)在參與研究課題:“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多篇論文發(fā)表獲獎?!稖\談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減負增效》分別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發(fā)表。《創(chuàng)設校園交際情景的研究》在《湖南科技報》發(fā)表?!缎@建設特色建設之我見》獲得市論文評選一等獎,《傳承精粹思想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獲得市論文評選二等獎,張福秀、宋宗軍、張培海、劉衛(wèi)紅是我校中層領導,都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張曉英老師是縣十佳魅力教師、教學能手,舒娟、全愛梅老師是市級教學能手,舒蓉老師是校教學能手,楊銀霞老師是縣教學新秀,他們都是我校骨干教師,有較強教科研水平。

(三).研究保障條件。

1、實行項目負責制,責任到人,各負其責。

2、創(chuàng)建完善的激勵機制,激勵全體師生員工積極主動參與創(chuàng)建特色校園。

3、制訂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讓學校特色文化成為全體師生員工的自覺行動。

(1)、通過視覺文化,讓師生員工受到“荷花”文化的熏陶。

(2)、通過組織特色活動,讓荷花文化體現(xiàn)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思想行為中。

(3)、通過特色師資建設、創(chuàng)建特色教學模式、開設特色課程等,將“荷花”文化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

4、通過聘請專家指導和進行校本培訓,使課題研究科學、規(guī)范、高效。

5、充分發(fā)揮我??蒲泄歉傻膸ь^示范作用。

6、提供必要的配套經(jīng)費和研究時間。

7、總結成果與推廣結合,不斷深化課題研究。

(四)、主要參考文獻。

1、高韋芳。論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基于蘇州市金閶區(qū)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d]。蘇州大學,2010.2、謝燕玫。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3、文軍慶,王燕。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專家研討會綜述[j]。中國教育學刊,2007,(4)。

4、徐書業(yè):《學校文化建設研究——基于生態(tài)的視角》〔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6頁。

5、張文娟:《價值觀——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j〕,教育科學論壇,2007(2)。

6、王吉鵬:《價值觀的起飛與落地——企業(yè)文化建設實證分享》〔m〕,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04(6)。

7、王斌:塑造形象,推進學校跨越發(fā)展,《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版。

8、閻德明:構建讓學生心動的校園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八期。

彭鋼:《在學校文化建設中形成學校特色》,《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2。

9、黃兆龍:現(xiàn)代學校形象初探,《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5年第一期。

10、于琳:《讓每所學校都美麗》,南京教科所。

11、朱永新:《新教育》,文藝出版社出版。

學校課題方案篇七

《新課標》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本事作為一項重要目標提出,而學生的有效預習則是落實這一目標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墒情L久以來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前預習雖然每一天都在進行著,可是收效甚微,沒有到達預習的真正目的,是“偽預習”。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說培養(yǎng)學習本事和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甚至造成學生不求甚解、敷衍應付,逐漸產(chǎn)生“厭學”情緒。所以“學生有效預習”的落實,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舉足輕重,值得探討和研究。

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提出“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先學后教”。先學也就是預習,自主學習,后教是在學生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點撥、拔高的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掌握知識的本事。

反思多年的英語教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并沒有預習的習慣,更談不上有效性預習。教師如何有效地設計出不一樣的預習任務?如何根據(jù)教學任務的不一樣來把握預習的側重點?什么樣的課前預習最有效?等等,這些都是我一向在思索的問題,也是本課題要研究的資料和意義所在。

2、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經(jīng)過研究,找出影響初中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的原因有哪些,從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進而探索出一些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課前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3、課題名稱的界定。

預習的有效性是指學生在教師講課前自學教師要教授的新課的資料。初中英語自主有效性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反思研究將著力探究從學生的預習興趣、預習方法措施、預習效果等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效率,并從實踐中反思學生自主預習習慣培養(yǎng)中的策略、效果、科學性等。

1、《新課程標準》倡導:預習是學習個體的一種獨立的探索活憑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方法自主探索,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的信心,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新課程理念背景下,預習不再是單純?yōu)檎莆罩R和技能而設置的學習活動,而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發(fā)展得更好。

2、認知建構主義有關理論: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地在頭腦中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預習就是讓學生在學習新課前,對新課的主要資料和學習重點有個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shù),上課時就能對新知識有似曾相識的印象,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3、“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敝笇W生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本事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恰當?shù)姆椒ㄟM行有效的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經(jīng)過有效預習的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意識,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我的思想自我的思維進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指導不一樣的學生制定不一樣的預習方案,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指導學生多角度預習,拓展思維空間,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評價的本事,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

1、調查初中生英語課前預習的現(xiàn)狀。

2、分析初中生英語課前預習效率不高的原因。

3、研究適合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預習方法。

4、探索培養(yǎng)初中生養(yǎng)成有效性預習習慣的策略和途徑并付諸實踐。

1、文獻研究法:學習有關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調整研究方案。

2、訪問調查法:經(jīng)過訪問學生和教師、采用向學生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預習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3、行動研究法:對于所采取的策略邊執(zhí)行、邊評價、邊修改,使所采取的方法更科學、合理、有效。

4、個案研究法:對于研究中出現(xiàn)的特殊學生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研究。

5、比較分析法:對研究對象定期檢測及時對取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并予以解決,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6、經(jīng)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采取總體規(guī)劃,分步推進的研究策略,扎扎實實地做好研究工作,根據(jù)研究實踐所供給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xiàn)象,挖掘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一)準備階段(xx.12—xx.1)。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養(yǎng)并積累資料,以先進的理論支撐課題的研究。

依據(jù)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tài)度,預習本事,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xiàn)狀,構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預設出有效預習培養(yǎng)方案。

(二)實施階段(xx.2—xx.5)。

實施課題研究,此階段我主要立足于日常課堂教學,探索提高學生預習本事策略與模式的研究。

1、指導學生預習,嘗試建立適合學生預習的方案。

2、做好課前預習效果的檢查與監(jiān)督,組織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展示與交流,激發(fā)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3、做好案例研究,并不斷調整不一樣基礎的學生的預習方案。

4、不斷調整研究方案,探索適合學生有效性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覺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三)總結階段(xx.5―xx.6)。

1、整理研究過程中的資料,撰寫課題總結報告。

2、修改課題研究教學案例集和一些研究成果。

3、申報課題結題,并在教學中進行推廣應用。

1、探索出適合初中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預習方法,并付諸教學實踐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培養(yǎng)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覺進行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為其終生學習奠定基礎。

1、學校高度重視。

我校高度重視教研活動,異常注重教師的微型課題研究,盡全力給予課題研究者指導和幫忙。

2、學校資源豐富。

我校圖書館、備課室、網(wǎng)絡教室儲存很多關于教育教學研究方面的資料,能為本課題研究供給優(yōu)質的資源。

3、課題負責人理論和實踐功底扎實。

本人工作認真負責,深入教學一線,刻苦鉆研,不斷學習提高自我。

學校課題方案篇八

組長:

成員:

執(zhí)筆:

研究目標:

把積極心理教育的思想貫徹到學校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層面,通過構建有利于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教學場,開發(fā)人的潛能力,激發(fā)人的活動,促進人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心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認知品質、意志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研究思路:

課堂教學都存在著“教學場”。“教學場”是指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運用各種手段、方法、策略向學生傳遞有關的認知信息,然后經(jīng)學生加工處理后,又以一定的形式進行儲存或反饋。圍繞教師與學生的相互活動,課堂教學諸因素在心理層面上則構成了一個“教學場”。

從教學的實際意義看,我?!笆晃濉闭n題“構建中學生積極心理場”這一思想,切準的正是當前教學的實際問題,因此,我們教務處把建設積極的教學場作為教學工作開展乃至評價的核心元素之一?!督ㄔO積極的教學場》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

根據(jù)新的課改方案和高考的改革方案,加大課改實施力度,切實糾正局部存在的學科上重理輕文的傾向。教務處要組織力量認真研究高考新方案,吃透精神,逐條分析,拿出具體明確的應對策略,并認真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搞好教學。

加大對各學科組作業(yè)布置、練習使用情況的監(jiān)管力度,減少作業(yè)布置中存在的量大效低重復練習多的傾向,尤其是要杜絕抄練習答案就算完成練習現(xiàn)象的存在,要督促各學科組提高練習的針對性。

切實解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脫節(jié)、備課與上課脫節(jié)、上課與練習脫節(jié)、練習與考試脫節(jié)、練習與批改脫節(jié)、上課與課后輔導脫節(jié)的問題,努力提高教學針對性。

加大對備課組長的培訓力度,充分發(fā)揮備課組長在學科組中的把關引導作用。

嚴抓教學“六認真”工作,特別是要狠抓精心備課、精心布置作業(yè)、精心輔導等環(huán)節(jié),對不能完成“六認真”工作的教師要進行批評教育乃至嚴肅處理。

加強課程文化建設。

1、課程開足、開全,落實新課程建設的思想。

新課程思想,其實就是引領學生追求“積極”地面對學習,獲取成長的愉悅,就是以積極的心理擁抱讀書時代,甚至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自己的一生。

積極教學場建設的基點,便是還給學生國家規(guī)定開設的課程,離開這個基點談積極教學場是空話,因此把課程開足、開全,既是落實新課程建設的思想,也是我們教學部門開展工作構建積極教學場的前提。

2、開設“一中講壇·課程系列”

在保證規(guī)定課程的同時,我校還從學生的興趣(學生來信)和學校積極教學場建設的角度出發(fā),構建豐富的課程文化。將面向全校學生開辟“一中講壇·課程系列”,講壇引進研究性學習方式,自助型學習的理念,由老師自愿開設,學生自愿旁聽,每個星期開設2-4場講壇,而且同時進行,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

(一)打造“我的課堂”

“我的課堂”教育教學?;顒拥淖谥际情_展“打造學生合身教育、創(chuàng)辦人民滿意學?!钡闹黝}教育活動,進一步辦好百年一中的教育,并以“我的課堂”為新教育新課程的著力點,感受課堂教學的魅力,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活動的要求:“精心備課、精準教學、精簡作業(yè)、精誠輔導”。

“我”指老師,“我的課堂”側重對教師作出建設要求。教學要“目中有人”。當然,“我”也指學生,課堂積極教學場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精準、精簡”,突出的是教師的使命感。職業(yè)與事業(yè)的區(qū)別,就在于是否擁有使命感。教師對從事的職業(yè)有了使命感,也就有了積極心態(tài),也只有教師有了積極心態(tài),才能保證教師去構建積極教學場。

“精誠、精心”,突出的是師生間的“對話”。精誠,精心,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對話的現(xiàn)代意義不僅僅是狹隘的語言交流,而且是師生雙方、人本雙方各自向對方敞開精神和彼此接納,體現(xiàn)的是人格平等。這使得我們很自然地想起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因師生的角色差異而形成的教學專制,一種缺少真誠和愛、缺少信任與希望的教學范式??梢赃@樣說,精誠,精心,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師生、生生、人本之間的精神相遇。

因此,“我的課堂”關注的是課堂教學的文化性與發(fā)展性,追求的是積極的教學場建設。改變單一知識傳授,實現(xiàn)教學的豐富價值,創(chuàng)設愉悅的教學場,必須要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要十分講究課堂教學方法,必須要注重加強師生感情交流,并創(chuàng)建積極課堂環(huán)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

(二)提倡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都存在著“教學場”。消極的“教學場”學生的思維被抑制,課堂氣氛沉悶。積極的“教學場”不僅能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學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終都有較強的統(tǒng)攝力?!敖虒W場”能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能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所以,每個教師都要從積極教學場的角度反思教學場的建設,反思自己。撰寫教學反思或多形式交流課堂教學的反思,是作為教學規(guī)范落實到制度建設上的要求。

(三)加強教師建設。

積極教學場的形成,教師建設是關鍵。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即課程。課程實施是一種教育實踐過程,是教師行動研究的過程,亦即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新課程實施強調“教師培訓”“校本研修”,新課程的實施,更多的還是依賴學校自己對教師隊伍的建設。

加強隊伍建設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

1.青藍工程。

確定三年培養(yǎng)計劃(市統(tǒng)一要求)。

2.名師高徒工程。

為進一步挖掘教師潛能,加速培養(yǎng)一批擁有江陰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骨干教師,并通過其廣泛的帶動、影響、輻射作用,整體提高學校教師素質,全面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我們特別制定了《江陰一中“名師高徒”工程實施辦法》。通過雙向選擇,每一個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骨干教師,都帶上1個或2-4個近三年內有望獲取市級以上教學榮譽稱號的青年教師,師傅要進行為期三年的定向指導,徒弟要積極以高徒的身份,與師傅對話,并按照要求推進對自己的建設。

3.上臺階工程。

每一個教師對照自身條件,確定發(fā)展方向,彌補不足,多方位推進,力求一年有成果,兩到三年上一臺階。本學期制定出方案,下學期執(zhí)行。

加強隊伍建設,是建設積極教學場的發(fā)力點。

4、轉變評價機制——三滿意建設要求。

評價是一種激勵機制,更是一種建設行為。為建設積極教學場,我們立足“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轉變對老師靜態(tài)性的評價,改為對老師強調動態(tài)性的積極性課堂建設追求,追求三個滿意——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同事滿意。只有三滿意實現(xiàn)了,積極教學場才會始終成為教育教學的一個拐點,擔負起教書育人的使命。

從積極教學場角度來看,做到三滿意,即需要教師營造人文化的積極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在了解了學生需要滿足的情況后,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建人性化的積極課堂環(huán)境和氛圍,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為此,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建立自然、和諧的教學生態(tài)。課堂管理要重視班級社會、心理和生理環(huán)境建設。通過對學生情感、意見的真誠尊重、關注和移情理解,營造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通過情感化的教學、科學設置建設性的課堂環(huán)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等途徑,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氛圍,努力創(chuàng)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學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中相互關注的課堂微觀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二,接納學生,努力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歸屬感是一個強大的動力因素,而接納是最有效的激發(fā)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尊、適應及其他健康品質。第三,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滿足學生的自信需要。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xiàn)出來的每一種態(tài)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第四,培養(yǎng)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課堂是平等的,是教師的,更是學生的,甚至是影響到一生的,即是“我的”。許多學生都渴望承擔責任、自治和獨立,同時也想擁有與教師共享管理課堂的權力。因此,教師要通過為學生提供選擇、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guī)范、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方法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

(一)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觀形成幾個認識。

1.讓美好預言成就學生,不放過表揚學生的機會。

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表現(xiàn)出來的每一種態(tài)度都應注意要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印象。

2.精誠溝通——勵志教育。

3.幫助自己,形成學習上積極的暗示(考前心理輔導)。

(二)幫助學生尋求建設自己學習行為的幾條途徑。

1.學生學習小組(各班級)。

2.教師輔導答疑(中午和雙休日)。

3.座談會和學生大會(各年級)。

4.環(huán)境激勵和學生表彰(每年對高三的動員)。

5.潛能激發(fā):李陽瘋狂英語(一年一度);生命如一泓清水(俞敏洪);潛能(李昌林)。

6.領導和教師煲“心靈雞湯”(激勵):學習困難生的結對。

“教學場”的構成不是幾個相關因素的簡單累加或隨意捏合,而是由“教學場”的統(tǒng)攝力將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整合成的一個整體。此外,作為“教學場”的兩個方面,師生雙方也是一個在情感、意志、精神上有相依、相融、共振、共鳴的和諧整體,任何一方的不到位都會影響“教學場”的整體。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營造積極“教學場”,才能使學生在快樂、興趣中有目的的接受教學內容,使學生內在潛能充分展示。

研究進程:

第一階段:探索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第二階段:研究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1月)。

第三階段:研討總結階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學校課題方案篇九

為了更好地推進市級課題《農(nóng)村初中班級文化建設研究》工作的開展,20xx年12月10日召開了班主任工作專題會議。因時間關系和準備不充分,許多問題在會上未能闡述清楚,特輔以文字說明,希望有所促進。

(一)課題研究能有效促進班主任工作的專業(yè)發(fā)展。

1、班主任工作專業(yè)化是教師專業(yè)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2、課題研究的內容往往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難題。

3、課題研究是班主任想到學習、交流、協(xié)作的平臺。

(二)課題研究活動能增強班主任的行為意識。

1、班主任平時工作表現(xiàn)為煩瑣、細致、重復、枯燥的特點,容易導致被動與盲目。

2、課題研究使日常班級管理的無意識行為轉化為有意識行為,帶著問題、需要觀察和思考,要付諸行動,并有可見的“產(chǎn)品”,必須使隱性的問題顯性化。

3、有意識的研究行為能增強研究結論的可重復性和實踐模式的可借鑒性。

(三)班主任是本課題最理想的研究者。

2、班主任有管理班級的自主權,班主任老師對班級文化的影響是主導性的。

3、班主任能最近距離的觀察學生,所得的資料是真實的、原生態(tài)的,也是鮮活的。

(一)學習活動。

課題研究必須要了解該研究已有的成果,研究者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發(fā)現(xiàn)和做法,才可以用正確的理論來理解和分析現(xiàn)象,并使研究具有科學的理論基礎。

本次課題研究中設計的學習內容有兩類:一是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方法;二是班級管理與文化建設的有關理論。學習的形式也有兩種:一是專家報告;二是自學。學習的途徑除了向他人學、向文獻學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即自主學習。

我個人認為,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鍛煉人的學習能力。教師更要“學會學習”,每有所得,即在學習提高。但課題研究需要對研究內容的相關知識作系統(tǒng)學習,并結合工作實踐的改進和提高,具有針對性、系統(tǒng)性和實踐性等特征。

(二)主題活動。

中學課題研究不是純學術研究,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更多的歸屬于行動研究。主題活動是圍繞某一主題所開展的單個或系列的活動,對課題研究起著重要的實踐支撐作用,如《實施方案》中安排的在本學期內要完成的三項活動:“班級美化”、“班級制度建設”、“主題班會課系列設計”等,沒有主題活動的研究,多半要結合平時的觀察進行(如日志式),難度更大,否則就會“紙上談兵”,成為“虛假研究”。

主題活動往往圍繞課題研究中的重要內容展開,取得實踐過程中的資料(方案、成果和心得等),作為分析現(xiàn)狀和問題的依據(jù),進而提出策略建議。所以,主題活動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提取資料的準備,這就體現(xiàn)研究的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特征,與平常的活動僅以完成任務為目的有所不同。

不同主題活動中的主體可能是班主任老師也可能是學生,還有可能是師生共同參與,因為班級文化建設也是師生共同完成的,而且老師也不能僅僅是班主任老師,我們盡可能地讓其他授課老師也參與進來,如語文老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布置作文(周記),從中得到學生真實的感受,發(fā)揮所有科任老師的作用。

主題活動可以是全校性的大型活動,如總課題方案中設計安排的那些活動,但也可以是某一個或部分班級的活動,甚至是某一類學生群體的活動,如子課題研究所必須開展的一些活動。

(三)交流活動。

有研究,就要有交流。交流的形式:會議討論、文章發(fā)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的內容主要有活動計劃、過程資料、活動成果和心得體會。交流的渠道有:開題會議、學習會議、階段性成果展示會、結題會議、小組討論會等會議渠道,同時我們還要在學校網(wǎng)站開辟專欄和建立qq群的方式,搭建更為便捷的交流平臺。

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活動意義重大:一是在交流中完善方案、得到啟迪;二是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出來,與別人分享成功的喜悅;三是把交流作為自己研究工作的壓力和動力,推動自己按計劃完成研究任務;四是鍛煉研究者的交流表達能力,適應不同的場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本課題的交流活動有如下要求:1、所有的參與人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每一次活動之后,都要有一個心得體會,或一篇觀點明確的論文。2、所有的子課題和總課題的內容分項(單項主題活動)的負責人要做好實施方案和總結報告。3、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征文、競賽活動,爭取獲獎,增加課題研究的含金量。

(一)如何認識中學教師課題研究的質量標準。

正如前文所述,中學教師的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其成果主要以實踐模式及分析性的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其創(chuàng)新性主要表現(xiàn)在研究的對象、過程和結果不一樣,研究者的心得也有不同。與學術研究的成果要有發(fā)現(xiàn)新的規(guī)律性知識不同,與應用研究成果要有發(fā)明新技術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中學教師課題研究成果的質量標準應該是:通過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豐富了理論認識,貫徹了行動方案,有了一定的心得體會,學生受到了教育,能為他人有所借鑒的價值。所以,我們教師要排除“課題研究高不可攀”的錯誤認識和畏難情緒,大膽地開展課題研究。

(二)如何確定自己在本次研究活動中的角色。

通過前面的論述,我們很清晰地定位自己在本次課題研究中的角色:

1、學習者――要以謙虛的態(tài)度,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向書本學、向他人學、向自己學。做到系統(tǒng)學習和深入學習,學以致用。

2、組織者――不管是不是課題負責人都要有一定的組織工作,尤其重要的是做好成員分工和實施計劃,“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精心謀劃,才能萬無一失。其次要組織好學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班級美化活動,就可以組織學生去設計,并寫好設計的說明書和美化后的感受等。

3、行動者――與班級管理的實踐結合,要求我們班主任將研究活動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去,并充分發(fā)揮每一次活動的積極作用和教育意義。不但要完成總課題組安排的一些活動和任務,可能還要完成自己所在的子課題組的活動任務,還有可能要幫助其他子課題收集一些資料。如何安排好這些可能交叉重復的任務,理想的做法就是“揉合”和“共享”。

4、觀察者――資料的獲得,新的觀念的產(chǎn)生,都來自于自己對學生個體或群體的細心觀察,這種觀察要圍繞自己的研究目標,有準備、有意識地進行,觀察之后就要有及時的記錄。

5、思考者――思考也要勤于動筆及時記錄思想的火花,到結題時,再作系統(tǒng)加工,連綴成篇。特別提醒的是,班主任在配合學校開展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開展的同時,自己要對自己的管理班級的思想、思路、模式進行總結,要有所側重地形成自己班級管理風格與特色。

(三)如何開展自己的研究活動?

1、了解研究的基本套路(見子課題立項方案,或網(wǎng)上學習他人經(jīng)驗);

2、廣泛收集相關的文獻(越多越好);

3、在實踐中有準備地進行嘗試(一定要作最詳細的計劃);

4、細心觀察、深入思考、及時記錄(每項活動之后,都要求自己寫一點文字)。

學校課題方案篇十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钡窃谖覀兊娜粘=逃虒W工作中,由于來自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及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極,缺乏信心,對學習會失去興趣,發(fā)展滯后,成為“學困生”?!皩W困生”雖然在班級里人數(shù)不多,但影響很大,成為制約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一個瓶頸。抓好對“學困生”的教育對于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和歷史意義。

我校是個典型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學校,我校在校生40%以上是進城務工子女,20%是父母上班,孩子一人在家,這些學生大部分缺乏父母有效的監(jiān)管和照顧,思想、心理、行為難免產(chǎn)生偏差,影響了學習,甚至給學校帶來不良影響,使教師頭疼,學校為難。學困生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轉化學困生,促進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已經(jīng)成為學校教育研究的熱門話題,因此,我校依據(jù)實際情況,擬定了“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課題。

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指在知識掌握、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心理品質等方面存在偏離常規(guī)的結構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fā),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均不能達到新課標的基本要求的學生。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伴隨學生群體存在,往往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而也是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概念。

轉化指轉變,改變。

學困生的轉化,即是在學習上感到困難的學生,在一定形式的輔導下,學習上有了好的改變。

學困生轉化策略的研究,通過研究,探索學困生轉化的策略,使學困生在學習成績、興趣、自信心等方面得到提高。

本課題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將教育教學中的共性要求和個性創(chuàng)造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構建符合本校特點,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學困生”的轉化模式。

1、探究學困生形成的原因,設計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2、興趣教學、分層教學、心理輔導、課后輔導,及時及早轉化學困生。

3、及時總結,靈活調整,形成有效轉化的多元模式。

1、“學困生”的成因及“學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導致“學困”的家庭、社會、學校及學生個體內部因素。

2、調查分析“學困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研究轉化措施。

3、課堂教學如何轉變“學困生”,研究課堂教學中的指導策略。

4、學校、社會和家長如何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學困生”轉化中的動態(tài)關系。

北園小學一、二、三、四、五、六年級中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1、觀察法:觀察“學困生”上課參與教學活動情況,了解其發(fā)展狀態(tài)。

2、調查研究法:追蹤調查“學困生”的家庭狀況心理、行為、能力表現(xiàn)、成績等發(fā)展情況。

3、個案分析法:把轉化過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個案,總結經(jīng)驗。

4、行動研究法:全體參與教師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研究水平,總結經(jīng)驗,提高學習成績。

5、測試法:通過學習成績檢測了解“學困生”發(fā)展情況。檢驗轉化成果。

6、資料和文獻法:收集、檢索國內國際相關理論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論學習和研究基礎。

第一階段:理論學習與研究階段(20xx.9—20xx.11)。

通過問卷調查,校訊通、家訪等進行“學困生”的現(xiàn)狀調查分析,確定“學困生”的成因,心理分析等調查報告,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并成立課題組,進行合理分工,責任明確,措施有效。

第二階段:實踐探索階段(20xx.11—20xx.6)。

課題組分工落實,開展實驗,收集實驗資料,撰寫經(jīng)驗文章,轉變教師育人觀,課堂教學觀。

第三階段:理論總結與推廣(20xx.6—20xx.7)。

整理實驗實錄,提煉實驗成果,撰寫論文,編輯論文集,全校推廣、驗證,提升實驗成果。

1、問卷調查表及分析;

2、觀察記錄以及跟蹤記錄表;

3、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培養(yǎng)(論文);

4、課堂轉化學困生的案例(或課堂研討課);

5、結題報告和有關論文;

6、學生實績展覽等。

1、加強組織管理。

為了把本課題研究工作落到實處,我校成立了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實驗教師由事業(yè)心、業(yè)務能力強的骨干教師擔任,小組成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并及時交流,反饋問題,相互促進。

2、加強研究過程及檔案資料管理。

各成員認真開展研究活動,并做好各項記錄,副組長及時收集研究資料,組織課題研究日常工作及協(xié)調工作,定期召開研究情況交流、反饋座談會。

學校課題方案篇十一

我校自xx年年年底子課題《教育教學案例的整理和應用》結題以來,我校課題領導小組重新討論總課題的研究實施工作,科學合理地設計了課題研究方案,根據(jù)研究方案,進行了廣泛的探索。一年來,課題組成員熱情投入,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針對課題研究的主攻方向和具體實施方案等進行了認真的討論,明確了總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操作規(guī)程。

組長:李偉辰。

副組長:竇鳳財、婁玉英。

聯(lián)絡員:竇鳳財。

李偉辰——課題組組長,主持課題研究總體工作,兼職靠山學校課題小組組長。一心鄉(xiāng)靠山學校教導主任。19xx年就讀于齊齊哈爾師范學校,xx年自修大學本科畢業(yè),大慶市教學能手,縣先進教育工作者縣域教育優(yōu)秀人才。在xx年3月——xx年6月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規(guī)范基礎教育學制,促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創(chuàng)建開放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之子課題《構建教育教學案例信息庫的研究》實驗研究中榮獲科研成果獎和先進科研工作者獎。他德才兼?zhèn)洌笳鎰諏?,開拓創(chuàng)新,制定了“文明、勤奮、務實、創(chuàng)新”的校風。他重視人才培養(yǎng),治校有方,學校年年成績顯著。

竇鳳財——課題組副組長,課題聯(lián)絡員,主持課題實驗研究常務工作。一心鄉(xiāng)中心學校教研室小學語文教研員,教育學會秘書長。19xx年畢業(yè)于伊安師范學校杜蒙縣分校,19xx年自修大學中文??飘厴I(yè),19xx年以來先后任小學文科教研員和小學語文教研員工作,業(yè)務嫻熟,經(jīng)驗豐富。在xx年3月——xx年6月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規(guī)范基礎教育學制,促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創(chuàng)建開放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之子課題《構建教育教學案例信息庫的研究》實驗研究中榮獲科研成果獎。現(xiàn)負責縣級科研立項《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的研究》實驗研究和材料整理工作。20xx—20xx連續(xù)三年被評為縣級優(yōu)秀科研教師,20xx年秋季被縣教育科研所聘任為兼職教研員并參與科研所申報承擔的課題《發(fā)展性小學教師心理評價研究》實驗研究。

婁玉英——課題組副組長。龍棵樹學校高段教研組組長,小學畢業(yè)班把關教師,大學學歷,縣骨干教師,鄉(xiāng)學科帶頭人,縣級優(yōu)秀教師。在xx年3月——xx年6月承擔的中國教育學會“十五”重點課題《規(guī)范基礎教育學制,促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創(chuàng)建開放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之子課題《構建教育教學案例信息庫的研究》實驗研究中榮獲科研成果獎。

竇鳳艷——課題實驗教師,小學高級教師,中心學校小科教研員,大慶市優(yōu)秀教學能手,縣級骨干教師。精通業(yè)務,注重科研,現(xiàn)在同時承擔縣級科研立項《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的研究》實驗研究工作。

馮評——課題實驗教師,中心小學課題小組組長,中心小學低段教研組長,小學一級教師。大慶市優(yōu)秀教師,市級骨干教師,縣域教育優(yōu)秀人才。她曾多次榮獲各種教學業(yè)務比賽一等獎?,F(xiàn)承擔縣級科研立項《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的研究》實驗研究工作。

劉艷秋——課題實驗教師,前進小學課題小組組長,前進小學高段教研組長,畢業(yè)班把關教師,縣級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現(xiàn)承擔縣級科研立項《中華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的研究》實驗研究工作。

張會昌——課題實驗教師,團結小學課題小組組長,團結小學校長,小教高級教師,大慶市自然學科骨干教師。

趙小卉——課題實驗教師,勇敢小學課題小組組長,黑龍江省“村村大學生工程”志愿教師(副校長),班主任。

山丹丹——課題實驗教師,對山學校課題小組組長,大學計算機學歷,市級骨干教師,縣域教育優(yōu)秀人才。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湖海峰——課題實驗教師,大學學歷,明德學校課題小組長,教導主任??h級骨干教師。

自xx年年年底子課題《教育教學案例的整理和應用》結題以來,為了鞏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活動質量和知名度,調動全體實驗教師的實驗研究活動熱情,我們課題組做了大量具體系統(tǒng)而又細致的工作。具體工作如下。

(一)結合我課題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工作計劃。

為了保證實驗工作的有序實施,課題組領導成員集思廣益,深入研究,制定適合我鄉(xiāng)實際的、切實有效的實驗活動計劃。由于我課題組成員分布于全鄉(xiāng)不同距離的八所學校(xx年年暑假開學合并了兩所學校),且路途遙遠,針對工作地點比較分散,不容易集中這一實際情況,我們首先采取了分片集中例會和討論交流的辦法,全鄉(xiāng)實驗教師分三個片集中,既節(jié)省了教師打車參加會議的費用,又盡量減少了對教學工作的影響。其次是針對“分散”這一實際困難,每月召開一次課題會議確實有諸多困難,但是又不能因此而減少教師案例交流的機會和次數(shù),我們繼續(xù)堅持了每學期編輯出版1—2期實驗研究活動內部交流期刊——《實驗教師優(yōu)秀案例傳播與交流》,有效促進了全鄉(xiāng)廣達中青年教師的實驗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三是繼續(xù)要求每名實驗教師每月要撰寫一份案例或論文,每所學校課題小組每月向我們學??傉n題組推薦2—5篇優(yōu)秀案例或論文。其四是要求每名實驗教師每學期末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驗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撰寫課題工作總結。

(二)繼續(xù)編輯出版了課題實驗內刊和案例評論卡。提高教師的撰寫和分析評價案例的能力。

為了繼續(xù)解決教師工作單位分散,難于集中交流討論這一難題,我課題始終堅持編輯出版《實驗教師優(yōu)秀案例傳播與交流》這一內部交流期刊。在xx年年階段總結中提到過:“這一期刊的創(chuàng)辦,為全體實驗教師開辟了一片新天地,提供了發(fā)表自己案例的沃土,每一名實驗教師都迫切希望自己的案例能夠選登在期刊上于全鄉(xiāng)教師見面。我們的期刊不僅促進了實驗教師之間的交流,同時還帶動了課題組以外的大多數(shù)中老年教師的實驗熱情,每期內刊下發(fā)到各學校課題組之后,課題組以外的教師都要將內刊搶著反反復復閱讀研究,紛紛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良好的建議。我們下鄉(xiāng)巡查時發(fā)現(xiàn),有的學校怕大家伙搶著看弄丟失了或損害了,都安排了專人保管,并且像保存國家級刊物一樣用本夾子裝訂起來了。在下發(fā)每期《實驗教師優(yōu)秀案例傳播與交流》的同時,我們同時為每名實驗教師印發(fā)一張兩格(評析兩篇案例的表格)的“案例分析、評論卡”,教師們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對自己感悟深一點的案例進行從理論到實踐及應用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刻分析評論?!睘榱耸箤嶒炑芯扛钊?,我們又編輯出版了兩期內刊,共刊載優(yōu)秀案例70多篇。

(三)案例研究工作有效的促進了教師案例和論文撰寫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年來,全體實驗教師累計撰寫案例、論文423篇,通過電子郵箱和u盤傳到課題組的優(yōu)秀案例60多篇。廣大實驗教師實驗研究的積極性強,熱情高,有效地促進了我鄉(xiāng)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面發(fā)展。今年我校教師共獲得各級各類科研成果論文獎112篇,其中國家科研成果征文獲獎38篇,總課題組整機的國家案例評比活動獲獎36篇,在我縣“全縣首屆中小學教師‘我與新課程同行’主題征文活動”中獲獎38篇,我校同時還榮獲了“全校首屆中小學教師‘我與新課程同行’主題征文活動最佳組織單位獎”。20xx年我校在科研成果方面,無論是獲獎篇目上還是獲獎檔次上都較往年有很大的突破。

(四)課題資料歸檔。為了使課題研究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經(jīng)得起檢查與推敲,在我課題組承擔的子課題結題之后,于20xx年上半年我們將全部課題材料按照標準的課題檔案管理規(guī)則進行了立卷歸檔。

回顧一年來的實驗研究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由于忙與其他工作,沒能按照總課題組的要求保證每月一次例會,沒能編輯出版足夠的內刊《實驗教師優(yōu)秀案例傳播與交流》。

二是現(xiàn)在我們課題組實驗教師所在的八所學校中還有五所沒有上互聯(lián)網(wǎng),這給我們的實驗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下步工作中我們一定努力克服和爭取早日解決困難,努力把實驗研究工作做得更細致,更具體,更有成效。我們相信,通過本課題的全程實驗研究,一定會有大批的科研型教師在我們這里涌現(xiàn)出來,進而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為提升本課題實驗研究質量和知名度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學校課題方案篇十二

當今社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fā)展,教育改革正在以天翻地覆的態(tài)勢席卷全球。

縱觀各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無一例外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且所有的變化都體現(xiàn)著綜合國力的競爭,這又是當今世界競爭的焦點。

然而,所有的競爭又都源于一個基礎——教育。

因此,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能夠促進教育發(fā)展的因素,最快地發(fā)展教育,很自然地成為教育工作者思維的集中點。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素質教育”,提出了課程改革,提出了優(yōu)化教學過程等新的教育觀念,進行了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育方法的革命——一切又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fā)展,促進綜合國力的提高。

在這一過程中,高科技手段必然地被選擇,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教育舞臺,參與到教育的實踐活動中——這就是信息技術的應用。

毋庸置疑,信息技術給每個學生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子的同時,也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認識世界的新手段、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

以此為突破口,動力區(qū)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著重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教學實踐,實現(xiàn)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在使學生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的同時,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創(chuàng)建學習性社會做好奠基工程。

關于這一點的認識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拓寬學生思維的領域,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世界。

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世界,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開啟了學生智慧的閘門,學生上網(wǎng)查詢需要的信息,下載相關的學習資料,在知識的殿堂中他們可以自由地采擷,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將展示在學生的面前。

通過這種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及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學習的機會。

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方式已經(jīng)不適應現(xiàn)代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需求,現(xiàn)代教育理念更使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顯。

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無疑會激活學生學習的興奮點,使之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機會。

(三)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改變學生認知的方法與途徑,為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造條件。

中國的教育多年來一直堅持“填鴨”的方式,忽略效果,注重“完成任務”。

而現(xiàn)代社會的“知識經(jīng)濟”對人才的需求是終身學習型的。

這就在要求學生要永遠處于學習中的同時,還要求學生要不斷地改變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途徑,改變學習方式的單一化、絕對化,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從而培養(yǎng)自己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領域正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這一要求,為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是終身學習的主人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大限度地促進教育為社會發(fā)展服務。

社會的發(fā)展瞬息萬變,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為社會提供后續(xù)人才,國際間綜合國力競爭的激烈要求綜合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所以,信息化社會中,收集、處理信息的技能是人才考核的基點,從這一基點出發(fā),教育為社會發(fā)展服務的功能會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

(五)信息技術的應用會使教育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使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發(fā)展,在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同時,加強與學科的整合,提高教學的育人功能。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教育,社會的發(fā)展是以教育的發(fā)展為前提的。

我國現(xiàn)在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課程目標定位于未來社會人才的素質結構,以學生的主動發(fā)展作為課程目標的基本價值取向。

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生品德與社會教育的結合,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會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質的飛躍,更有力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教育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需要。

(六)信息技術的應用會更好地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特性,充分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使教育園地里百花齊放,各種人才層出不窮。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為現(xiàn)代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育也正在“走向生本”。

基礎教育是為人的一生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現(xiàn)代教育應該使全體學生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充分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自覺能動性和開拓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不僅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而且要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在為每個學生接收終身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的同時,也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

(七)信息技術的應用會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進智力資源,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現(xiàn)代化。

教育的現(xiàn)代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種智力的支持,將為學生的發(fā)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將導致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進而促進教育的現(xiàn)代化。

動力區(qū)小學教學中的《品德與社會》學科在以上思想認識的指導、驅動下,樹立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以期通過這種目標明確、手段科學的教育實踐活動,達到為學生的成長夯實基礎的目的。

(一)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

1、教師首先掌握計算機及其網(wǎng)絡技術,并以此為平臺,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指導學生去收集、處理信息和資料。

使學生能夠通過網(wǎng)絡技術,掌握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并在不斷地學習活動過程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學習興趣有所提高。

2、教師實踐新課改所提倡的指導式的教學模式,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學習活動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并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給予鼓勵性、發(fā)展性的評價。

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在學生的親歷性學習、體驗性學習過程中,與學生共享獲取新知識的喜悅。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學生收集、處理、交流、匯報信息、資料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地給予啟發(fā)、指導、點撥、總結和升華。

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愉快地進行自主和合作學習。

(二)課題研究的效果預測。

在“建網(wǎng)就是建學?!彼枷氲闹笇?,以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以應用信息技術為教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突破口。

教學中注意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的整合,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更為廣闊的前景。

(一)教育行政部門的推動與支持。

1、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明確指出“我們應該深刻認識信息技術的偉大力量,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步伐,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學生的學習中”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應用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手段,正在以其高水平、高效率取代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這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學習行為的轉變,而且會帶來教育各方面的根本性變革。

這種變革對教育的影響將是非常深刻的。

2、就哈爾濱市的教育發(fā)展而言,“建網(wǎng)就是建學?!钡睦砟钜呀?jīng)深深植根于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之中,“搶先一步就等于搶先一個時代”。

當今的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jīng)濟對人才的要求標準越來越高,這就促使我們必須改變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與方法,選準人才培養(yǎng)的切入點,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

(二)科學的教育理論的支持。

1、教育家薩奇曼的研究訓練理論指出:

(1)“使兒童發(fā)展起探索材料、處理材料的認知技能”,會使“每個兒童”能夠形成“有效地探索的邏輯與因果性概念”。

(2)“通過具體插圖的分析,形成概念,發(fā)現(xiàn)變量間的關系,使兒童展開迄今以來沒有過的新型的學習”。

(3)“利用發(fā)現(xiàn)的喜悅和自學探究與處理材料時所伴有的智力興奮這兩種內發(fā)性動機作用”。

2、利用信息技術反映事物的形象性與直觀性,在實現(xiàn)與思品學科有機整合的基礎上,改變學生學習的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全方位地創(chuàng)設濃烈的學習氛圍,以生為本,在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延伸中,使每個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都得到激勵。從而。

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現(xiàn)代科學技術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覺能動性、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性,這正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的指導思想,客觀上追求了教學與教育的統(tǒng)一,小處著手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際上大處著眼是“達到了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3、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結合當前的課程改革的教育形勢,以素質教育為出發(fā)點,這一探究的目標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即初步感知道德認識——這也是品德與社會學科要實現(xiàn)的教育功能。

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交流、討論與教師歸納、升華小結,使學生對自己收集的信息進行梳理與整理。

使學生懂得了哪些信息與教學內容有關,哪些信息與教學內容關系不大或無關,從而,產(chǎn)生學習的愉悅和自學探究與處理材料時所伴有的智力興奮。

這正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所要研究和探索的,即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兩種內發(fā)性動機作用。

(一)實驗堅持的原則。

1、在科學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從實際出發(f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2、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從學科特點出發(fā),堅持生活性、實踐性、活動性、有效性原則。

3、在遵循品德與社會學科“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這一課程核心的前提下,堅持教育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服務的原則。

(二)實驗采用的方法、具體措施。

1、方法。

(1)行動研究法。

即參與實驗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課題、確定課題,并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研究,然后再恰當選擇適合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資料的具體內容,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信息和資料,學生帶著問題,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活動。

(2)實踐反饋法。

即通過對學生各種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踐的具體操作中,觀察、評價學生實際能力形成的程度,在此基礎上總結實驗取得的成果。

2、具體措施。

(1)上課時,教師導入新課后,結合問題,學生展開交流。

內容包括學生收集信息、資料的方式方法、困難、體會以及學習問題探討等等。

(2)、圍繞學習問題,結合資料,學生進行匯報,以反饋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匯報過程中,學生互相補充、互相點評,教師適時引導、點評、總結,進而升華問題的道德認識,使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中獲取新知、培養(yǎng)能力,形成道德行為,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將實驗中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確定為自變量,學生、收集的信息及處理信息的技能確定為因變量。

在本學科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其他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從本學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質、道德觀念教育的專門性的角度考慮,其他學科對學生的影響忽略不計,視為無關變量。

(一)實驗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教學實踐活動(研討課、階段性小結、教案記載)。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探索、階段小結(研討課、階段性小結)。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成果匯報、形成論文,課題結題。

(二)成果形式。

匯報課、論文、結題報告。

(三)實驗對象的確定。

動力區(qū)工農(nóng)兵小學三年級學生教師——劉洪波。

動力區(qū)風華小學三年級學生教師——張春鳳。

動力區(qū)鍋爐小學三年級學生教師——李慧敏。

(一)領導重視。

隨著國家“科研興教”理論的提出,“科研興?!钡乃枷胫饾u深入人心。

參與實驗的工農(nóng)兵小學、中山路小學以及鍋爐小學、風華學校的領導十分重視教育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此項課題實驗。

(二)參與實驗的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

實驗教師張晶老師、袁琳老師等曾多次在市、區(qū)做過公開課,有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科研能力,有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勝任課題的實驗工作。

(三)建立課題研究的保障機制。

1、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負責人:張喜芬(課題組組長)。

課題組成員:張春鳳、劉洪波、崔秋紅、李慧敏。

2、明確分工。

(1)課題組組長負責課題實驗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在實驗進行過程中負責整體協(xié)調與溝通,進行階段性成果的總結、課題計劃的調整,宏觀調控實驗的進程。

(2)各實驗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注重經(jīng)驗的積累與總結,在堅持既定原則的基礎上,開拓思維,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課題的研究中,加強信息的交流與溝通。

學校課題方案篇十三

為了全面落實市教科所未來五年教育科研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實我鎮(zhèn)擬定的《教育科研工作五年規(guī)劃》,實現(xiàn)科研興校的整體構想,將承擔的科研課題有序地穩(wěn)步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堅持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方針,發(fā)揚求真、求實、求是的科研品格;堅持以應用研究為主體;堅持全面強化,全面滲透,全面推進的工作思路,使科研工作切實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為提高我鎮(zhèn)教育教學質量服務,為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服務,為打造一支適應教學改革的高、精、尖的教師隊伍服務。

二、整體目標。

1、十二五期間,我鎮(zhèn)確立的主課題為《新課程改革理念與各學科融合》,圍繞主課題向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拓展,從面形成了語文學科與思品學科的融合,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意識,如何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英語學科如何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等子課題。從而形成了我鎮(zhèn)十二五期間教育科研的整體框架。為教師群體參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各校要緊緊圍繞我鎮(zhèn)擬定的主課題,結合本校專任教師的教學實際確立好子課題,緊密結合教師的科研能力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通過理論學習、調查、討論、分析等手段,對所擬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形成校校有課題,全員都參與的科研氛圍。

3、以校本研修為載體,開展校本研究,課題確立后,校長要幫助指導教師積極立項,研究具體的策略與方法,確保此項工作穩(wěn)步實施。

4、加強科研科普信息傳遞力度,通過校本培訓,提高專任都的理論水平與專業(yè)化能力;通過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為指導青年教師參與研究做樣子、鋪路子、當參謀;能過理論講座,專家引領為教師參與科研做好充分準備。

5、集中抓好科研工作,從而達到在研究狀態(tài)下工作,在工作過程中研究的目標。

三、具體要求。

1、學校領導是教育科研的第一責任人。

首先要成立科研工作領導小組,使之成為科研工作的組織者、探索者和實踐者,各校參與科研的人數(shù)不得少于60%。

其次,要建立校本科研制度,力爭做到制度化、經(jīng)常化、科學化,并與教師的考核緊密結合起來。

再次,領導要率先參與科研,堅持用自己的觀點研究對策及方法,成果與教師共同研討,在同伴互助中思進,在探索與完善中升華。

2、參研教師要圍繞子課題在個性中尋找共性,要教學情境中甄別與評價,致力于為師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完善自我的空間與舞臺,使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成為學生終生受益的源動力。

3、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評價體系,即各校專任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確定好子課題,經(jīng)各校篩選后擇優(yōu)上報,然后由中心校按計劃要求定期檢查指導,注重研究過程,注重方法及步驟,注重科研方案及實驗報告寫法的指導,中心校責成專人為各學校提交的子課題進行跟蹤指導,使此項工作健康有序地實施。

四、方法步驟。

詳見附頁。

學校課題方案篇十四

有關模塊和模塊教學的理論一直受到國內外學者和專家的重視。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感知神經(jīng)學研究中心主任邁克爾·加扎尼加(michael gazzaniga)教授于1976年提出:“新的觀點認為腦是由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各個水平上進行活動的子系統(tǒng)以模塊的形式組織在一起的。”1983年,認知科學家、美國哲學教授j.福多(jerrya.fodor)出版《心理的模塊性》,從理論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究角度,提出了智能的模塊性。此后,西方心理學界對智能模塊性的探索熱情一直興盛不衰,認為它是人類對心理的本質,特別是對“認知加工是怎樣被組織起來的”認識的一場革命,它被發(fā)展成為與“模擬論”“理論論”并列的“模塊論”,成為最具競爭力和發(fā)展力的三大理論之一。

模塊教學模式以“mes”和“cbe”兩種流派比較具有代表性。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塊式技能培訓),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國際勞工組織研究開發(fā)出來的以現(xiàn)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以崗位任務為依據(jù)確定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yè)的實際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為主線,可稱之為“任務模塊”。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國等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為依據(jù)確定模塊,以從事某種職業(yè)應當具備的認知能力和活動能力為主線,可稱之為“能力模塊”。兩種流派側重于職業(yè)基礎通用能力和職業(yè)崗位工作能力,對于普通中學模塊教學有一定借鑒意義,但未涉及。

我國自1993年引入模塊教學理論,2003年頒布的高中課程方案采用“模塊”方案,于是,模塊教學理論在高中教學中就顯示巨大的生命力。目前普通高中面臨著“模塊教學”改革,上海建平中學等學校已經(jīng)對此進行實驗研究,江蘇省對體育等學科明確提出模塊教學要求,但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至今未形成全面系統(tǒng)的運行操作模式,模塊教學的運用仍處于探索階段。

正是基于這樣的審視與思考,我們提出了“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理念與實踐研究”課題。

1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助于形成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操作體系,豐富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理論系統(tǒng)。

2.有助于豐富模塊教學的內涵,聯(lián)系“模擬論”“理論論”,對認知加工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基礎信息,開始走出傳統(tǒng)的、封閉的學科邏輯的框束。

3.有助于英語課程逐步走向以專題或課題為組織線索,適應學生從事探究學習的需要,利于學生個性化興趣的發(fā)展。

4.有助于學生及時調整學習計劃,若暫時完成某一模塊“失敗”,可以及時得到補救。比如,可以重修未達標的模塊,也可以通過選擇任意選修課程中相應層次的某些課程模塊。

5.有助于適應高中英語課程學習分化的特點,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樂學—好學—會學的個性。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模塊:模塊( module ) 是一個被各學科經(jīng)常使用的概念。根據(jù)《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 ( oxford advanced learner ' , 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的解釋,模塊是英國大學課程中的一個單元或單位,或計算機等語言中的功能塊、程序塊等組件。模塊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外部特征和內部特征。外部特征是指模塊與模塊之間的銜接功能;內部特征是指模塊內部具有的特點。簡而言之,“模塊”就是一個獨立的單元、單位或集成塊,它既相對獨立存在又與其他模塊具有銜接功能。

2.模塊教學:模塊這一概念也被廣泛運用于中學課程教學。模塊教學是指解決一個復雜問題時自頂向下逐層把系統(tǒng)劃分成若干模塊進行教學的過程。每個模塊完成一個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塊按某種方法組裝起來,成為一個整體,完成整個系統(tǒng)所要求的功能。

系統(tǒng)化,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又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的教學方法。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1.研究目標

(1)科學把握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內涵與價值。

(2)初步形成中學英語課程模塊內容的設置方法和體系。

(3)系統(tǒng)研究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設計和評價方式。

2.研究內容

(1)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內涵與特質研究。

a、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內涵;

2

b、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特質。

(2)中學英語模塊教學中模塊內容的設置、調整研究。

a、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設置的現(xiàn)狀;

b、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中模塊內容設置、調整的基本原則;

c、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中模塊內容設置、調整的具體方法。

(3)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組織實施研究。

a、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設計;

b、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組織;

c、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評價。

(4)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操作工藝研究

a、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情境設置工藝;

b、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情感處理工藝;

c、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環(huán)境交互工藝;

d、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成功激勵工藝。

(5)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個案研究

a、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實施操作個案;

b、 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學生學習個案。

3.研究重點

(1)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組織實施研究;

(2)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操作工藝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從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教材內容的存在問題入手,通過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課程內容的調查分析,剖析影響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相關因素,揭示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內涵和價值,探索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實施策略,從而構建較為完善的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研究體系。

2.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

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申報工作,進行相應資料的收集,并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課題研究的計劃,以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2)研究階段(2011年11月-2015年9月)

法與策略。在此基礎上撰寫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3)總結階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對本課題研究過程及資料進行系統(tǒng)分析,形成課題總結報告,并將專題論文、調查報告和研究個案匯編成集,接受省市專家的評估驗收,為開展成果推廣工作和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3.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查閱相關資料,學習研究相關理論。著眼于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內涵和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特質的.探尋,并進行綜合分析,力求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

(2)調查研究法。重點調查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判斷當前中學英語教學影響高效課堂的制約因素,了解掌握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3)行動研究法。積極探索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模塊設計和組織實施策略,逐步建構一套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論體系,并不斷應用于學校教學實踐,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過程,切實減輕中學生課業(yè)負擔。

(4)個案研究法。通過收集整理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成功案例和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個案,提煉總結出中學英語模塊教學的模式、策略。

五、主要觀點與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中學英語模塊教學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是教師的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課程重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以及課堂組織實施能力的最優(yōu)化。

(2)中學英語模塊教學強調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它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客觀性,樹立起“尊重差異,追求個性,寬容另類”的現(xiàn)代教學觀念,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3)中學英語模塊教學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一個模塊可以是一個單元的知識,可以是幾個單元的組合,也可以是一本書的整合。從小的方面說,可以是一節(jié)課、一個小的學習點。大的模塊由小模塊組成,大的模塊可以組成更大的模塊,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這樣的設計便于教學,也便于學生反饋。學生由學期末的反饋變成模塊的反饋,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進展,對學生進行更有效的指導。

(4)中學英語模塊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我國最先在職業(yè)教育中運用模塊教學,這種教學緊緊圍繞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安排和調整教學內容。普通高中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結果使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不能有效地運用于實踐中。中學英語模塊教學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提升語言教學的實踐意義。

2.創(chuàng)新之處

(1)模塊教學是對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全面改革與創(chuàng)新所產(chǎn)

生的教學模式,對于課程理論、認知理論等方面可能產(chǎn)生新的見解。

(2)中學英語模塊教學在教法上強調知能一體,在學法上強調知行一致,重視實踐經(jīng)驗、生活體驗以及操作技能,對于普通高中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有其獨特觀點。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1.技術保證

課題主持人系市學科帶頭人,市“226三期工程”培養(yǎng)對象,先后主持過五項省市級重點和立項課題,并圓滿結題。課題核心組成員為市骨干教師 ,先后擔任過省“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核心組成員,市“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青年專項)主持人。學校長期聘任省英語特級教師張淳老師為校本培訓專家,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支撐。

2.時間保證

建立嚴格的課題運作管理制度,課題組每月至少要有一次集中研討交流活動,并注重日常的學習、實驗、探索、研究,從而保證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3.經(jīng)費保證

學校領導重視教育科研,能為課題組提供必備經(jīng)費,并能保證課題研究人員外出學習,參與各種研究活動。

4.資料保證

國內外關于英語教學的研究不斷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和實踐借鑒。

一、研究課題

“小學數(shù)學自主學習的實驗與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1、《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即讓學生獲得數(shù)學的知識理解,而又讓學生在這些知識理解形成與獲得的過程中,增進數(shù)學的學習情感,學會與人交流,掌握數(shù)學的思維方法,獲得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與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實現(xiàn)不同的學生的個體心里都得到不同發(fā)展。因此小學數(shù)學應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與時俱進,探索教育教學的新途徑,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轉變學習方式是這次課題的切入點和實施新課程的主旋律。

2、近幾年來,學校近幾年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數(shù)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等課題研究。在客觀上已具備了一定的研究條件。為開展“自主、學習方法”研究的過渡積累了較豐富的經(jīng)驗。

3、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逐步學會學習。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變靜態(tài)學習為重視實踐操作;變個體學習為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實驗的方向與目標、內容

1、本課題試圖探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對實施本模式的教學觀、學生觀、活動觀、評價觀與實施策略形成一些規(guī)律性認識;改變本校參加試驗班級課堂教學“高耗低能”的被動局面,使實驗班的課堂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樂園;提高實驗教師教育科研能力,促進實驗教師的精神成長。

2、研究目標:

(1)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

(2)引導學生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 的新的學習方式。

(3)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4)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精神,主動探索、學會學習,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

3、研究內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

的主人;教師要確立新的教學觀,積極轉變教學方式;

(2).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

(3).小學數(shù)學自主合作學習的研究及自主學習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實施的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確立“轉變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

會,最終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的銷蝕。單一、被動、陳舊的學習方式已經(jīng)成為影響課程改革推進的一個障礙,因此《課標》提出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目前推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教師在觀念的轉變的更新中,首先應堅決貫徹《課標》,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不利于教學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景觀。其次,應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必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才能使學生愈來愈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與學的活動中。教與學需要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要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滲入學法指導,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白灾鳌睂W習方式,能針對性地克服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的弱點,克服教師難以面向差異眾多教學的不足,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揚長避短,共同提高,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體驗,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變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自由地、開放地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使學生感到數(shù)學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也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與題海大戰(zhàn),而是通過討論、鉆研、發(fā)現(xiàn)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無窮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促進“自主學習方式的形成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教師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構建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融入學生學習過程中,站在學生中間的教學方式所取代;過去由教師控制教學活動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真誠和激情。

情緒心理學家利珀認為:“寬松、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并指導行為。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戲性情境、競爭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實踐性情境、激勵性情境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產(chǎn)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從而體驗成功探索的快樂。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意調協(xié)效應、激勵效應、期待效應,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學習情緒和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的學習,促進知情意行諸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向教師挑戰(zhàn),擺脫自身經(jīng)驗。

3、營造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

(1)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些懸念,啟發(fā)學生把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與問題變?yōu)閿?shù)學的對象,把生活的實際問題和數(shù)學緊密聯(lián)系起來,從數(shù)學的角度,并運用數(shù)學知識對其進行思考,對之進行解釋、闡述,讓學生認識到平時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對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有幫助,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開放課堂,營造探究環(huán)境

內外和諧街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數(shù)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3)開放思維,留足探究的空間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的發(fā)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可進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探究,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是促進學生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推動力,是體驗數(shù)學應用,培養(yǎng)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學時,多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等途徑調動眼、口、手、腦、耳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探究知識規(guī)律,為知識的內化創(chuàng)造條件。

五、實施步驟

(1)在新一輪的教育理念指導下,針對研究內容,收集、整理有關信息資料,形成研究方案。

(2)建立健全課題研究機構,確保實驗研究順利開展。

(3)組織試點校教師和課題組成員進一步認識研究的意義,明確研究目標,采取不的措施,實施驗證。

(4)定期組織學習,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切實轉變師生角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定期匯報交流,要求試點班每月、每學期開一次實驗匯報課,在實踐中完善、總結,促進學生“探究——交流”的教學策略。做好學習、研究資料的存檔工作。

(5)充分發(fā)揮教研室、教有組和備課組的協(xié)調作用,加強合作交流,不斷改善知識結構。

六、組織及管理

1、人員分工

課題負責人:曹大軍負責課題的整體設計、協(xié)調、組織研究力量,保證課題的研究活動的順利實施。

主要成員:軒麗英、趙霞負責撰寫課題計劃、實施細則、開題報告,整理課題階段性成果,撰寫階段性實驗報告(中期報告),課題結題報告及撰寫論文。 王莉、曹俊霞負責教師、家長以及學生疑惑搜集,安排實驗老師,調查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并負責問卷的回收、整理、分類總結、搜集與課題相關的案例,及時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王玉芝負責數(shù)學中自主學習的資料整理、分析、搜尋工作。

2、具體任務

(1)學期初,課題組與擔任實驗的教師圍繞專題共同擬定實驗計劃。

(2)教研組要組織教師學習《數(shù)學課程標準》及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從根

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以新的思想指導教學實踐。

(3)抓好集體備課的工作。發(fā)揮備課組的作用,集思廣益,重點研究課堂教

學如何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精神。

(4)加強聽課評課的活動。實驗點教師每學年圍繞教師專題開課4節(jié)以上,

各備課組也要經(jīng)常性地進行年段互聽互評活動。

(5)實驗點教師應注意控制變量,不斷總結可以推廣的經(jīng)驗來。

(6)定期開展專題研討,做好實驗的總結工作。

3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2740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