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容,深化閱讀體驗。寫讀后感時,可以針對書中的某一問題或主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增加文章的深度和獨特性。閱讀下面這些讀后感,或許能夠激發(fā)你寫作的靈感。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一
20xx年10月17日,費俊龍、聶海勝駕駛我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返回了!鮮花簇擁,掌聲雷動。航天員,這個響亮的名稱讓多少人為之向往和憧憬??!但誰知道他們的背后是多么的艱辛!航天員除了要有獻身載人航天事業(yè)的理想和信念之外,還要有強健的體魄、豐富的學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如此,航天員還要接受科學嚴格的訓練,第一階段學習的是基礎理論培訓。第二階段學習的是專業(yè)技術知識和單項操作技能訓練。在這一階段還要進行航天員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訓練。如果飛船艙由于意外原因沒有落在預定的著落區(qū),在地面搜救隊一時還不能趕到現場提供救援時,航天員必須積極自救。這次“神六”安全著落,我想,費俊龍、聶海勝在訓練場上撒下了多少汗水??!第三階段學習的是飛行程序和任務訓練,這是最重要的訓練階段。首先要學習各種飛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們學習的語文、數學、英語要多得多,難得多,而且這些文件是要帶到天上去的,在飛行過程中隨時會使用,絕對不允許出一點差錯。然后是利用飛行模擬器進行飛行訓練,多少個白天黑夜,費俊龍、聶海勝在飛行模擬器上反復地進行練習,做到熟練掌握,配合默契。從20xx年3月起,費俊龍、聶海勝就和4位隊友開始了嚴格的選拔訓練?!吧窳卑l(fā)射前的5小時,費俊龍、聶海勝被最終確定擔任“神六”的飛行任務。于是,20xx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第一場雪中費俊龍、聶海勝踏上了飛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員,再看看我們,心中是否還能平靜?學習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師對我們嚴格要求,這是為我們著想?。】晌覀兡?,卻這兒埋怨那兒埋怨,仿佛被人剝奪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員呢,他們在訓練中要熟悉太空飛行的'全過程,從進入飛船到發(fā)射升空、軌道運行、返回和著落,這每一個的環(huán)節(jié)都要一絲不茍。無論教練對他們多么嚴格,他們毫無一點怨言,因為他們深深地知道,如果沒有艱辛作為代價,成功是不會向你招手的!日常的學習、生活不也如此嗎?我們真應該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感謝《飛向太空》給了我反思自己的機會。我也深信,以后肯定還會有“神七”、“神八”的發(fā)射成功!中國航天事業(yè)的明天一定會更輝煌!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二
書中描寫了許多為航天事業(yè)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中國衛(wèi)星測控中心副司令員上官世盤,思維縝密,綿里藏針,善于辭令,在談判桌上力挽狂瀾。身材高大,腰板粗壯的烏可力,推動“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打入國際商業(yè)市場。還有許許多多不為人所知、無私奉獻的航天英雄們,將中國航天技術不斷走向國際化,也讓人類走進宇宙母親的懷抱。
讀了這本書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艱辛所震撼。他們要在一個荒涼而孤寂的大山溝里悶近半年,沒有信號,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見一次。從現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溝,各個方面都面臨著諸多的困難與不便。但是他們心懷中國航天爭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難,臨危不懼,終使中國航天發(fā)展輝煌起來。
“火箭起旋,星箭分離!”“這次發(fā)射,完全成功!中外專家們緊緊抱在一起,滾燙的熱淚,讓一切話都顯得多余。”這一幕,是中國航天技術第一次真正的國際合作,更是通往國際大門的邀請函。
本書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震撼讀者內心的民族魂,讓中華民族兒女為之驕傲。正如作者所說:“那時,太陽將不再是紅色,月宮將不再清寒。經地球數十億年進化過的人類,大踏步走進的,必將是一個遠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三
我剛聽到要讀《飛向太空港》這本書時,心中充滿了不耐,認為它只是一本科普宇宙的書,枯燥又無聊,但讀著讀著,書中描繪的航天夢讓我動容。
在被外媒稱為“航天史上的災星年”的1990年里,我們中國終于發(fā)射了“亞洲一號”通信衛(wèi)星。世界為之轟動,我跟著書中的人物,血脈僨張,激動不已。
衛(wèi)星發(fā)射的過程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難”。技術攻克難、資源利用難、談判交流難、造衛(wèi)星發(fā)射場難、發(fā)射衛(wèi)星也難。在緊要關頭,一場突如其來的泥石流把剛剛建好的衛(wèi)星發(fā)射場給毀了,技術人員傷亡慘重,但他們沒有放棄,在廢墟上,硬是又建起了一個衛(wèi)星發(fā)射場。當運輸“亞星”時遇到阻礙,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技術人員們用炸藥炸出了一條路。
在世界矚目的狀態(tài)下,“亞洲一號”成功升空并進入計劃軌道。那一瞬間,外媒震驚,世界震驚,那些準備看中國笑話的人目瞪口呆,這就是“中國實力”!經過專家們的不懈努力,中國的國恥被洗刷,世界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更強大的中國。
在遇到重重難關阻攔時,我們要學習中國航天人的精神,不灰心不放棄,努力鉆研,終究能得到應有的嘉獎。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四
剛剛打開《飛向太空港》這本書,第一句話就是: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種熱乎乎的感覺。我未曾去過西昌,讀完這本書,它在我腦海中模糊的樣子,讓我心生敬畏。
這里是個孕育新科技的地方,過去我們的前輩們在這個神圣的地方,發(fā)射了第一支火箭和衛(wèi)星,科學技術人員日日夜夜的辛苦研究,為中國的航天技術撕下來許多不好的標簽。當時因為中國技術不敵美國、蘇聯和日本很多國家都不愿相信或給予幫助,可是,西昌這個充滿奇跡的地方,通過速度驚人的成長,向世界證明,中國可以做到。
我們的祖國母親,她也正在努力成長了,近期認為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充滿魔力且未來可期的大國。在其他國家先進化的時候,中國在實行“閉關鎖國”這個政策,等一切都醒過來的時候,我們選擇讓中國再次走上時代的道路。用著同樣長的時間,卻做著更多的工作,幾十年的努力,使得她成為世界的前沿。
如今,拼力量,我國不會輸,拼技術,我國更是名列前茅,人民的付出是不可磨滅的。一根柱子可以撐起一面旗幟,成千上百萬根柱子就可以為這面旗幟撐起一片藍天。
她像一位少年不斷成長著,她也想要成為這個時代最閃亮的一顆星星。
有機會,定要去西昌,感受那片熱乎乎的土地。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五
了解到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就開始探索太空,人們想到太空中去看一看宇宙中究竟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人類就一直研究到太空中去的工具。人們發(fā)明了望遠鏡、火箭、人造衛(wèi)星、航天飛機等各種工具,去探索太空中有什么,人類絞盡腦汁,想盡各種點子。你們猜,最早的火箭是由哪個國家發(fā)明的?其實最早的火箭是由中國人發(fā)明的。
古代的火箭其實就是將火藥桶綁在箭桿上,其原理就是利用火藥點燃后的反作用力給箭桿一個推動力,這樣他就可以飛的更遠了,其實鞭炮中的“震天雷”、“雙響炮”都是利用的這個原理。這些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出現了,我們的祖先真聰明啊。
現代火箭是由羅伯特哈金斯戈達德發(fā)明的,他是一位物理學家,依據天文學和物理學知識,他認為可以發(fā)明一種動力裝置,這種裝置可以幫助人們到達另一個星球??僧敃r的人卻不這么想,人們嘲笑他不切實際,異想天開,可他并沒有放棄這一夢想。1926年3月16日,他發(fā)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枚液態(tài)燃料火箭,他的這一創(chuàng)舉標志著現代火箭技術的誕生。,他的做法告訴我們不論別人對你說什么,你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會成功。
之后的火箭是由專用的大型機械工具一節(jié)一節(jié)地組裝起來,之所以火箭要一節(jié)一節(jié)的組裝起來是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科學家們將火箭分成幾節(jié),每一節(jié)的燃料用完后就會自動脫落,這樣火箭的重量就會減輕,它就能以更快的速度飛向太空。我覺得那些發(fā)明家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真是太厲害了,我看見人造衛(wèi)星上的“大翅膀”非常大,跟小鳥的翅膀一樣。我一開始認為人造衛(wèi)星是靠強大的電機煽動那對“大翅膀”,在太空中飛行的,后來才知道,人造衛(wèi)星上的“大翅膀”是太陽能板啊。
我很喜歡航天飛機,我從書上看到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我就很好奇,亞特蘭蒂斯號為什么和火箭連在一起?。渴且驗闆]有固體火箭推助器、和液體推進劑貯箱的幫助,憑航天飛機自己的力量是絕對飛不起來的。
我非常好奇,人類為什么能造出像輪船、卡車、火箭這樣的大型交通工具的呢。之后我就知道了,發(fā)明那些交通工具的人都是用大腦進行反復的多次思考,才制造出那么大而且非常實用的工具的。所以我以后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呀。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六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趣的書,它的名字叫《奔向太空》。
這本書的作者是伍美珍老師,書中講了許多關于太空的知識,比如:航天員在太空怎樣生存?如何考察?我還知道了在20xx年10月15日上午九點“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升空,他成功地將我國航天員楊利偉叔叔送入了太空,這真是太偉大了!
我覺得書中最有意思的就是第112頁到115頁,主要寫了在太空吃飯的情況,食物都是干巴巴的,因為經過脫水處理的食物可以在室溫下長期保存,脫水處理還可以減輕食物的重量,而且吃飯時不能說話,不然嘴里的食物會飄滿整個大廳,所以在太空吃飯,一定要快。但是我平時吃飯總是很慢,我喜歡一邊吃飯一邊說話,媽媽經常坐在我身旁不停地催我,每次媽媽都快把碗洗完了我才把飯吃完,因為吃飯慢我還被老爸批評過好多次了,看完這本書后,我決定要向宇航叔叔學習,好好吃飯不讓爸爸媽媽為我操心。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就是在太空上廁所了,哈哈哈,沖馬桶不是用水,而是用氣,因為液態(tài)排泄物會定期排放到宇宙空間,而固態(tài)排泄物會被壓縮處理,最后帶回到地面。
我感覺在太空生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但是宇航員們卻克服了各種困難,他們不怕艱苦、努力拼搏、奉獻犧牲、勇攀科學高峰的“飛天精神”值得我們去發(fā)揚,他們將自己的青春獻身于科學研究,這種高尚的品德值得我們去贊揚,感謝宇航員們?yōu)楹教焓聵I(yè)做出的巨大貢獻!
神秘的太空給我們人類帶來了無盡的遐想和向往,空間科學技術也正在被開發(fā)和利用,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例如人造衛(wèi)星就有很多種功能,有的衛(wèi)星可以觀測天氣、有的衛(wèi)星可以導航定位、還有的衛(wèi)星可以轉播電視節(jié)目。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yè)也會有新的飛躍。同學們應該好好學習,用我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七
最近我讀了《飛向太空港》這本書,體會到了中國航天發(fā)展之不易,感觸頗多。
從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到神十二發(fā)射,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中國邁向了太空深處,實現突破;從東方紅一號到北斗衛(wèi)星覆蓋全球,中國航天人員再一次向不可能說“不”,讓中國衛(wèi)星服務千家萬戶。
可是,中國航天實現九天攬月夢想的背后,是種種不易。
最初,中國——這個“火箭的故鄉(xiāng)”想把自己研制的長征三號火箭打入市場,引起全球短暫的“中國火箭熱”。但這股熱潮的背后,是美國與法國的商業(yè)競爭,這兩個航天大國在背后爭搶商機。中國原有計劃被打亂,陷入兩難。
終于,在中國航天人四處游說下,美國同意簽訂,將“亞星”賣給中國發(fā)射。不過,美國的要求同樣刁鉆,要求西昌發(fā)射中心建設國際標準的衛(wèi)星測試廠房,級別要達到十萬級!國內沒有先例,也沒有現成資料,時間緊迫,風險很大,種種壓力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在航天人的肩頭。怎么辦?自己設計!在外界的質疑聲中,衛(wèi)星測試廠房開始建設。50天設計,快速建造,其潔凈程度大大優(yōu)于十萬級標準,溫度控制精確程度遠遠超過了協議規(guī)定!中國速度,中國力量,讓國外航天專家無不為之驚嘆!
“亞星”成功入駐廠房后,美國專家不斷向中方提出新一輪的要求:24小時廠房不得斷電;電話時時刻刻保持暢通;騎車旅行西昌;爬山強身健體……面對美方的種種“考驗”,中國航天員合理應對:脫下軍裝,穿上西裝,打上領帶,說話簡潔,不拖泥帶水……至此,美國改變了對中國的態(tài)度,對中國航天人更加敬佩!
從“亞星”入住到發(fā)射成功,航天人無時無刻不在克服著困難:與自然斗爭,與天氣斗爭,與突發(fā)情況斗爭……他們以超強的能力、過硬的本領、冷靜的頭腦戰(zhàn)勝天災、戰(zhàn)勝外界質疑,書寫航天史實。
時代在發(fā)展,中國航天事業(yè)也在發(fā)展,中國科技走向太空深處。相信,在未來,中國航天會成為中國的太空利劍!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八
月華如水,星光燦爛。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顆顆壯懷激烈的心隨著“長征三號”在宇宙飛行。
——題記。
本文主要敘述了原本科技衰敗的中國建造了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場,發(fā)射幾顆衛(wèi)星后,接踵而來的問題便是如何打入國際商業(yè)市場。經不斷溝通交流,萬里請纓,準備用中方“長征三號”火箭將美方“亞洲衛(wèi)星”發(fā)射,幾經研究,最終成功發(fā)射。
一個騰飛的國家,必有一些開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盤思維縝密,綿里藏針,在談判桌上力攬狂瀾;謝總謝光選當守財奴,當改則改,察納良言的胸懷與氣度令人欽佩;堅忍不拔,學識淵博的胡世祥鞠躬盡瘁,一心一意為中國航天事業(yè)。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在李鳴生先生筆下描繪得淋漓盡致。他們建功立業(yè),卻不居功自傲;他們甘苦皆嘗,卻義無反顧;他們間雖有內部爭執(zhí),卻將干戈化為玉帛,他們?yōu)榱俗屩袊蜻M國際市場而努力奮斗,砥礪前行。
當聽到那一聲巨響,熊熊烈火映紅了半邊天,望見火箭騰空而起,“中國航天”四個大字赫然醒目,成功發(fā)射。每每回憶這個畫面,心中有自豪,因為我是中國人。而我也有一個小小航天夢,向往那天空中襯托出的清晰白線,像矯健的鷹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藍的天空里。家里的各個角落除了書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飛機模型,還有不徑相同的手控航模。為了能駕馭各式各樣不同機型的航模,我努力學習,用成績來換取航模。每當我得到一架新機型時,我都愛不釋手,小心仔細地研究一番后再動手操作。看著飛機在我的遙控下任意地變換著姿勢、以不同的速度起飛降落,聆聽著那驕傲的咆哮聲,更加堅定了我想與你近距離接觸的信念。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小小的夢,并為它努力、為它奮斗,走在追夢路上,或彷徨、或悲傷,但總會朝著那個既定的目標,屢敗,屢戰(zhàn)。無論是多么廣闊的天空,也有一顆星星,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無論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平,也有一盞啟明燈,照耀著我們前進的路。它就是夢想。作為學生的我們應努力學習,勤奮刻苦,克服學習中的一個個障礙,朝著心中的目標奮進,用自己的力量與行動,發(fā)射心中的“衛(wèi)星”,讓夢想照進現實。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九
上世紀,在一片大山環(huán)繞的地方,有一群人在做一件事。那個地方叫西昌,那件事叫發(fā)射衛(wèi)星。
西昌,是同步衛(wèi)星的故鄉(xiāng)。當時,中國航天還未被世界所承認?!讹w向太空港》就講述了中國“長征三號”火箭運載“亞洲一號”衛(wèi)星的故事。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災年”。
1986年,美國“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大力神—34d”火箭,“德爾塔”火箭,法國“阿麗亞娜”火箭都未發(fā)射成功。而世界上又有許多衛(wèi)星等待發(fā)射。這就形成了一個火箭發(fā)射的真空期。所以當時有人說,中國火箭走向世界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但是,抓住這個契機又何談容易呢?為了抓住這個契機,中國外交部艱苦奮斗多年。在許多國家之間來回,參加了一場場談判。西昌的火箭發(fā)射人員日夜不停的工作,為了讓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政府不遠萬里運來了升降平臺。在書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烏可力,任新明,謝光選,吳傳竹……他們不眠不休,廢寢忘食,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將衛(wèi)星發(fā)射進了太空。
盡管航天工作者廢寢忘食的努力,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困難。外國人的猜忌,外國政府的限制,惡劣的環(huán)境……其中最讓人氣憤的,是美國人認為我國的發(fā)射架是啤酒瓶,火箭是小孩子玩的鞭炮,不保險。就是頂著這樣的困難,我國的火箭將士們以驚人的毅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發(fā)射的那一天,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中國,隨著“點火”的命令響起,“長征三號”火箭騰空而起,標志著中國航天從此走向了世界,中國人民從此挺直了脊梁。
望從前,在群山環(huán)繞的西昌,火箭一瞬飛天;看今朝,在山河秀麗的中國,人們展望星辰。為航天事業(yè)奉獻一生的先烈們,你們是艱苦而偉大的。捍衛(wèi)領空,發(fā)展航空,飛向太空,一起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努力前行!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十
1990年4月7日夜晚,有一場十分特殊的婚禮,中國“長征三號”火箭將美國“亞洲一號”衛(wèi)星在萬眾矚目中送入太空。那一刻,全中國沸騰起來了—大國,崛起了!
在李鳴生的《飛向太空港》中記錄了“長征三號”將“亞洲一號”送入太空的輝煌時刻以及背后的辛酸史。
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和蘇聯就開始探索宇宙,而被稱為“火箭的故鄉(xiāng)”的中國,卻要花重金買外國的衛(wèi)星,高價請外國人發(fā)射。西方人也為此嘲笑中國。就在這時,中國也開始了探索太空的路。
而這一切,都是在西昌一個稱為“水簾洞”的大山溝里進行的。這里最大的特點便是“原始與現代同構”。航天人們的工作場所會發(fā)生泥石流,居住房子也恒簡陋,飯有時還吃不上,書中寫道:“公路上,‘解放牌’與老水?;ゲ幌胱?,‘桑塔納’與毛驢車比肩同行;既有手持鋼槍的解放軍,又有身披‘查爾瓦’的老彝族。”但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人們依然不放棄。
除此之外,雖然發(fā)射場不是戰(zhàn)場,沒有你死我亡,但依然有犧牲,依然有驚心動魄。發(fā)射場的自然環(huán)境惡劣,隨時都會奪走工作人員的性命;科學家們不分晝夜地研究丶攻關,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獻出了生命;外交人員更是緊張,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每一場談判都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每一次發(fā)射,都有著英雄的流血和犧牲,都有著航天人才畢生的心血。
航天人們憑借著不屈不饒的精神,使得他們在各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下依然鍥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質條件下依然頑強斗爭。正是因為這樣,中國的飛天夢才會實現而現代的我們正是缺乏這種精神。我們作為21世紀的少年,享受這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和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更應該勇擔重任丶努力學習,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
在全體航天人的努力下,才迎來了1990年4月7日那個輝煌的夜晚,這不僅象征著中國也加入了探索太空的隊伍,更意味著大國崛起了!
現在的祖國已經強大了,但只有我們學習前輩們那些寶貴的精神,祖國才會越來越強大。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十一
前幾日買來一本厚厚的《飛向太空港》,經過廢寢忘食的閱讀,我終于讀完了整本書。
《飛向太空港》講述了中國“長征三號”火箭首次發(fā)射美國“亞洲一號”衛(wèi)星的故事。書中既有中美專家攜手合作的秘密和友情,也有東西方文明的碰撞和沖突,展現了中國航天科技的輝煌成果,被稱為中國“航天文學”的開山之作。其作者李鳴生也被稱為“中國航天文學之父”。
最剛開始我是帶著任務去閱讀的,只想著快些讀完這本必讀書目,好換下一本我感興趣的書。在我的印象中,這類書都是十分無聊的,只會說套話,干巴巴的,沒有任何吸引力??涩F在我才發(fā)現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的,這本書不但血肉豐滿,而且感情充沛,文筆優(yōu)美,吸引力極強。
這本書最讓我感慨的就是展示出了一個“難”字。改革難,談判難,拿到發(fā)射訂單難,建發(fā)射場難,送衛(wèi)星難,發(fā)射衛(wèi)星也難。更何況,這難中還摻雜著中華民族近代百年來的屈辱,飽含著華夏子孫對祖國強大的希冀。一切沉甸甸的,似乎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遇到困難,卻不消極,也不怨懟,只是去克服,去解決。這就是我在書中紛至沓來的“難”中看到的精神——一種感動我,讓我心潮澎湃的力量!而我,會傳承、會發(fā)揚這種精神,去創(chuàng)造屬于我的奇跡!
在“長征三號”火箭運載著“亞洲一號”衛(wèi)星升空那一刻,我和書中那群跳躍歡呼的人一起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難想啊,這部“年紀”比我大上許多的航天文學,竟讓我十分感動。
放下書本,我把左手放到胸膛上,感受著心臟的劇烈搖動。此時此刻,我終于體會到了什么是心潮澎湃,什么是血脈噴張。
奔向太空讀后感篇十二
《飛向太空港》這本書講述了中國解放以來成功創(chuàng)造運載火箭,經過多次談判、碰壁后成功打入國際市場,購買并幫助發(fā)射了一顆美國休斯公司的衛(wèi)星,成為了第一個幫助美國發(fā)射衛(wèi)星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展現了“火箭之鄉(xiāng)”的子孫們的能力和成果,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擠身世界強國的開端。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中美兩國關系一直交惡,從蔣介石失去大陸,到朝鮮戰(zhàn)場上的兵戎相見,再到越南談判里的寸步不讓。但隨著冷戰(zhàn)形勢的加劇,中美關系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將美國的衛(wèi)星打上天,表現了美方對中方的信賴與支持,使中國從一個東亞國家變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國家,也讓中國的航天航空技術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有效促進了中國現代化的發(fā)展。
中國的航天技術比西方晚了九十年。不僅資金缺少,加上早期文革時的擾動,在西昌這個幾百年沒見過電燈的老山溝,建起了發(fā)射臺。這里沒有技術人員,因為技術人員還兼職掃地工、施工工人等,有的只是千百年來人跡罕至的崇山峻嶺和外國人輕蔑的眼神。而時不時從天而降的泥石流更讓火箭的研制和發(fā)射難上加難。
但是,在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工作人員晚睡早起,日夜加班,誕生了世界領先的科技。
中國發(fā)射美國衛(wèi)星,也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強國夢”是怎么一步步實現的,從解放時戰(zhàn)火遍地的中原大地,到能夠發(fā)射衛(wèi)星、送火箭到太空,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呀!正如書上所說,得知中國要發(fā)射美國衛(wèi)星時,多少華僑回國觀看,以至熱淚盈眶,歡欣至極者不在少數。又有多少華僑,再也不用忍受外國人充滿嫌棄的指指點點,充滿嘲諷的語氣說話了。
時代在進步,我們也需要進步。所以我們一定要goodgoodstudy,daydayup,才能成為祖國明天的希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18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