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描寫中秋作文400字篇一
鏡頭一:山路汽車回老家
人們常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是啊,中秋節(jié)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是一家人圍桌而坐、團團圓圓的日子。在中秋節(jié)這一天,我們踏上了山路——踏上了回老家的旅程。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姐姐給我講了嫦娥奔月的故事,還說了: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等歇后語。由于我暈車,不知不覺間,竟迷迷糊糊到家了。
鏡頭二:鐵籠南瓜小灰兔
剛走進奶奶家門口,我便看到奶奶在屋門口等著我們,忽然聽見姐姐的聲音:“哇??!兔子兔子,好可愛!”我連忙奔到鐵籠邊,只見兩只很肥的小灰兔在看著我們,還時不時往后縮一縮,我想,它們是害怕我們吧!
爺爺告訴我們,兔子愛吃南瓜,并且還給了我們一小塊南瓜。我和姐姐把南瓜,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方便兔子咀嚼,然后放在小盤子里端給它們。我不敢把盤子放在籠子里,南瓜竟然滾到籠子里了。我看到兔子先啃南瓜皮,把所有的皮啃干凈之后再吃南瓜肉,真有意思!整個下午,我們守在籠子邊,與兩只兔子玩得不亦樂乎!
鏡頭三:月亮小河捉螃蟹
晚上,我們一大伙人,圍坐飯桌前,邊吃邊賞月,飯后還端來了月餅和水果。吃飽喝足之后,爸爸、大爺、我和姐姐一起去捉螃蟹。
我們順著小河向北走去,桶里的螃蟹越聚越多。最后,我們?nèi)チ藘蓚€小水灣,就是里面的水很少的那種。當手電筒照在水灣里時,我和姐姐不禁大叫起來,原來密密麻麻的螃蟹占據(jù)了整個水灣,用“數(shù)不勝數(shù)”這個詞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姐姐興奮地說:“這里的螃蟹不是捉的,不是摸的,而是隨手拾的?!弊詈螅覀冎粨齑髠€的,對于小點的螃蟹,簡直不屑一顧。
后記:美麗的中秋,美麗的心情。中秋的景物,中秋的點點滴滴,像天上的星星,照亮在我的心頭。
描寫中秋作文400字篇二
小時候,第一次接觸中秋,印象最深的就是月餅。那時候覺得月餅真是一個新奇的東西,說餅又不像餅,說蛋糕又不是蛋糕。于是第一次見著時,就很滿懷期待地吃了一口。那時候嘴巴小,不足以一口咬下半個月餅,所以剛吃到里面黑紅黑紅的餡時,覺得還挺好吃的。
嚼了幾口咽下去后,便又咬了一口。這回我就咬到了中間的蛋黃——說實在的,我以前只吃過蒸蛋、煮蛋、炒蛋、煎蛋和把蛋殼打碎,攪拌幾下再倒到湯里面煮的那種蛋,還從沒吃過這種夾在月餅中間又硬又咸的蛋,所以我一咬下去就皺著眉頭說——“嗯~咸咸的?!?/p>
吃第一口我就吐掉了,從此以為月餅就只有夾蛋黃的。以后我吃月餅死也不吃蛋黃,并認為那是世界上最難吃的組合。
后來,我對于中秋的期盼早已不如小時候那么渴望。中秋節(jié)來臨時,甚至還想著如何把月餅中的蛋黃去掉。
中秋節(jié)來臨的前一天,感覺肚子有點餓,便拆開了爸爸新買的一盒月餅,連包裝都沒看就直接拆開來吃。當然,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嘗了幾口后,便驚喜地發(fā)現(xiàn)——居然不是蛋黃味的,而是香香的,酥酥的,于是忍不住又啃了一口——哇,真是太好吃了!咬著咬著,忽然發(fā)現(xiàn)月餅上有字耶,但早已讓我咬得面目全非了。
不過我憑著以前吃n根棒棒糖的經(jīng)驗,認為這是——“鳳梨味的!”我興奮地說。于是我跑去問媽媽:“媽媽,這月餅怎么會有鳳梨味的呢?”“當然嘍,今年新出了好多口味的嘛?!眿寢屨f。
哇,這么說的話——我急忙跑到月餅盒那邊,把月餅一個個都掏了出來,然后再一個個拆開——“哇,這個是蘋果的,這個是草莓的,還有木瓜味的呢……”就這樣,那一年中秋,我們過得很有“味道”。
不知道今年的中秋是不是來得比較晚,我們早就把月餅吃膩了。雖說吃起來已經(jīng)有些受不了,但節(jié)日那天我們?nèi)疫€是坐在一起喝茶、吃餅、聊天,聽王菲唱《但愿人長久》。裝月餅的盤子里依然有蛋黃味的,我想它也許依然那么難吃,但那已經(jīng)不重要了,畢竟中秋節(jié)大家坐在一起就很好了。
拿一個來嘗嘗,也不是那么難吃嘛,咸咸的,跟咸鴨蛋差不多。突然想起,遠方的嫦娥姐姐,是不是也在品嘗這咸咸的蛋黃月餅?zāi)?
描寫中秋作文400字篇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挠嘘P(guān)“月”,有關(guān)“中秋”的詩句 。每每想起這些詩句,總覺得其中多了些憂郁,少了些歡快;多了些哀愁,少了些幸福。也許是我們不懂詩人的心境,在我的記憶里無論兒時還是現(xiàn)在,中秋都是和甜蜜、歡樂、幸福有關(guān)。
小時候,一進陰歷八月就盼著過中秋,盼著品嘗那平時不常吃的點心——月餅。過節(jié)的前幾天,總是見姥姥提著兩包用草紙包著的月餅往較近的親戚家看望長輩,也有晚輩來看姥姥的,送著同樣包裝的月餅,當客人走后,姥姥就將那月餅放入饃籃里,高高地掛在堂屋房梁上。也許正是這高高在上的位置,令兒時的我,對那饃籃常?!按瓜讶摺?,對那里面的各種點心,甚至是饃饃都有種奢侈的期盼。
到了中秋這一天,在明晃晃的月光下,姥姥抬手取下饃籃,一句“吃月餅吧”令我和小姊妹們歡呼不已,那時的月餅?zāi)敲刺?,至今都回味無窮。酥松的外皮,香甜的果仁,甜而不膩。全家合吃著幾塊月餅,心中種下了團圓就是幸福的根。
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發(fā)現(xiàn)月餅無論數(shù)量還是品種越來越多,連包裝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幾近奢侈豪華,絲毫看不見幾十年前它貧酸的身影。也發(fā)現(xiàn)人們對月餅的期盼越來越少。禮尚往來,除了親情的聯(lián)系,更多的是世俗的“走動”。
“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餅’不同”,是物以稀為貴?還是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將傳統(tǒng)的習俗拋遠?或許都有吧。但,月到中秋盼團圓的心境,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不要忘卻或淡化的。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這象征著團圓、幸福、親情的節(jié)日里,祝愿所有的家庭如中秋的月餅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月圓、人圓、事事圓。
歌曲試聽:明月幾時有 ...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