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觀后感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球脈動觀后感一千字篇一
但是我總覺得,這個問題在根兒上就不是那么方向正確。
保護這個詞,從來都是用在強者與弱者之間,從來都是大的保護小的,強的保護弱的;環(huán)境是什么,他/她/它為什么需要你的保護?環(huán)境是比我們弱還是?。?/p>
這樣的說法,根本上是人們借科學理性狐假虎威。因為手中的科學,就以為自己可以掌控環(huán)境,破壞了環(huán)境,然后在修補環(huán)境。美其名曰保護環(huán)境。偽善的人們哪……
其實,環(huán)境問題的凸顯,是在人們眼見身邊的環(huán)境今天不似昨天,今天糟糕甚于昨天,身體的某個部位昨天好好的今天就疼了癢了變樣了,才開始抓后腦勺了,人就是這么短視與近視。
人們?yōu)榱谁h(huán)境做點什么,不是保護環(huán)境,而是保護自己。自我保護從來都是人第一位的事情。所以無論你借環(huán)保的名義做了什么都沒有那么大公無私。
關于環(huán)境問題,人不改變對待自然對待環(huán)境的態(tài)度,不理清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無法改善環(huán)境惡化的狀況的。
地球脈動觀后感一千字篇二
《地球脈動》在這部氣勢磅礴的紀錄片中,無論是千里冰封的兩極世界還是綿延萬里的雄偉高山,無論是幽深隱秘的洞穴迷宮還是令人望而卻步的靜謐沙漠,無論是一馬平川的遼闊平原還是暗藏玄機的豐饒叢林,無論是五彩繽紛的多樣淺海還是光怪陸離的無垠深海,都將為您呈現出它們最鮮為人知的神秘禁地,在這些人跡罕至,甚至被認為是根本不具備生命生存條件的地方,卻隱藏著這個星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美麗,美得令人窒息。
2006年,bbc播出《地球脈動》第一季。不少人看完感嘆:再也看不到比這更好的自然紀錄片了。隔了十年,2021年這節(jié)目終于出了第二季。剛一上線,該季評分就超越了第一季——在imdb和豆瓣上,節(jié)目逆天地獲得了10分,即便在評分人破萬后,也只降到9.9分。不少觀眾給出10分的理由是:“因為沒有11分的選項!”
群蛇圍剿初生海鬣蜥:海灘沙地下的小海鬣蜥破殼而出的時候十分脆弱,在加入成年海鬣蜥隊伍的過程中,它們險象環(huán)生。游蛇,是它們最大的威脅。生死時速,每一次逃脫都堪稱奇跡!
企鵝父母撫養(yǎng)孩子:出生起就在父母庇護下成長的企鵝寶寶看起來比蜥蜴要更幸運。為了養(yǎng)大寶寶,出去覓食的爸爸需要穿過風浪去到80公里外的深海。旅途艱險,有的企鵝可能永遠都回不來。但是因為有家人的等待,它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外出覓食,然后用盡所有力氣朝著家的方向前進。
長頸鹿撂翻獅子:一開始,這只草原上的霸主似乎覺得長頸鹿一定會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萬萬沒想到,長頸鹿面臨危機時爆發(fā)出強大的力量。這只獅子被瘋狂的長頸鹿撞翻并一度躺在地上任其踩踏。
威氏極樂鳥開屏求偶:威氏極樂鳥吸引雌性的方法著實累人,它先要給自己布置一個舞臺,清理附近顏色鮮艷的樹葉,不能讓它們“喧賓奪主”。舞臺布置好后,就開始唱歌“召喚”雌性。它能這樣等待數周,只待驚艷一瞬——開屏。據說攝制組為了拍攝這個瞬間,花了300多個小時。
美洲豹捕食凱門鱷:美洲豹蹲在水源附近守株待兔,它們需要在1米之內發(fā)起攻擊。一開始,母豹失手了,它被一只蠢蠢的水豚調戲了。相反,公豹則不屑于捕食這些小家伙,它瞄準了叢林里另一種捕食者——凱門鱷。那頭公豹等待良久,捕食凱門鱷時一招斃命,畫面驚心動魄。
蜘蛛猴爸爸愛的抱抱: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嶼的蜘蛛猴,常年在距離地面30米高的樹枝上蕩來蕩去。因為長期從事這種“高危工作”,三分之一的蜘蛛猴活不到成年。其中,有只小猴在練習爬樹時,從高處跌落,幸好尾巴救了它一命。爸爸聽聞叫聲立即趕來救援,給了小猴一個安慰的擁抱。
一直覺得,非凡之作背后一定有非凡之人?!兜厍騽用}》這部傳奇之作的制作人兼主持人,是同樣擁有傳奇一生的“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人類有史以來旅行路程最長的探險家——大衛(wèi)·愛登堡。
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愛登堡是英國“國寶”,59歲時被授予爵位,是大英博物館、皇家植物園、國際自然基金會的托管人。作為如今世界上最知名的主持人之一,愛登堡幾乎親身探索過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態(tài)環(huán)境。南極,火山,沙漠,雨林,水底,叢林……
老爺子總是出現在千姿百態(tài)的生靈旁邊,氣喘吁吁卻充滿熱情。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他曾被起重機吊起在雨林上空,曾被眼鏡蛇噴過毒液,曾被蘇格蘭松雞扇倒。耄耋之年,他仍能乘坐熱氣球,飛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還能吊在樹上講解飛蛙。
這個從小就對自然界癡迷的男子,早在28歲那年就制作了《動物園探奇》。對于bbc和愛登堡來說,這部紀錄片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因為它,bbc建立了自然歷史項目,攝影團隊終于得以走出演播廳,去往全球各地拍攝各樣的野生動物畫面。
而愛登堡真正的巔峰在50歲,那一年,他做出了《生命的進化》。為了這部紀錄片,愛登堡的團隊幾乎走遍全球,運用了當時最尖端的攝影器材,讓世界范圍內的野生動物影像,出現在每戶家庭的電視機上。
然而,載譽無數的愛登堡沒有止步,他選擇五年磨一劍,全心投入高清巨制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如今,他打造的《地球脈動2》更是十年寶劍方出鞘。
老爺子做事一直都認真得讓人發(fā)指。就拿制作《地球脈動2》來說,他的團隊歷時2089個拍攝日,歷經117趟攝制之旅,走訪40個不同國家,才拍出了這部紀錄片。
為了拍攝《草原》一集,工作人員在兩年時間內到奧卡萬戈三角洲露營長達五個月之久,就是為了看沼澤獅獵捕非洲岬水牛。他們身處險境,不但衣服被劍葉草劃了個稀巴爛、身上被蚊子咬了個遍,還得時刻擔心可能會受到鱷魚的攻擊。
在《山川》一集,制作團隊動用各種自動感應小型攝像機,把攝像機放在絕壁上雪豹可能經過的各個角落,守候了整整幾個月。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山洞里,攝制人員在黑暗中沒日沒夜地等待雪豹“經過”。就在這種孤獨、絕望的等待中,他們拍下了近景雪豹。是的,這就是愛登堡的團隊。
在這個兩個月拍出一部電視劇、三個月資金回籠的年代,他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不可理喻”。在紛繁蕪雜的影視圈,也只有這樣的人,能讓大家尊重。以前在采訪一個紀錄片導演時,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以后,也許再也不會拍這樣的紀錄片了,因為,這樣深入地去做一個歷史紀錄片實在太孤獨了……”
看到《地球動脈2》,雪豹經過的那一刻,極樂鳥開屏的那一幕,小蜥蜴逃生的那一秒,大家深深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深入骨髓的孤獨。也唯有孤獨與寂寞,才能成就一部經典紀錄片。
地球脈動觀后感一千字篇三
今天,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科教影片——《地球脈動》,里面的每一個鏡頭都特別的緊張,刺激與神奇。
第二集《多樣淺海》主要講的是地球陸地被淺海所包圍,這里擁有著世界上比較豐富的海洋動物群落,正是淺海環(huán)境的多樣生態(tài)養(yǎng)活了如此眾多的生物。本集展示了棲息在炙熱的巴林沙漠地區(qū)的神秘海鳥群落,以及獨特的沖浪海豚,這種海豚會把魚驅趕到海岸附近然后飽餐一頓;而這些海鳥群則和舞姿曼妙的海獅一起潛水,圍捕巨大的鳳尾魚群。追隨著鏡頭我緊張地看著動物們?yōu)榱松娑魇┢浞ā?/p>
在這一集中我認識了很多奇形怪狀的海洋生物,比如狀如一塊大黑板的儒艮;像一把長劍的樽海鞘;星狀的葵花海星;墨斗似的黒喉;狀如其名的黃帶擬羊魚等等,還有些見也沒見過,聽也沒聽過的海洋生物。當然我也見到了我經常吃的烏賊與小蝦,曾在海洋館見過的海馬和鯨魚。海洋生物對我來說太陌生了,將來我一定要去探討海底世界,去跟它們親密接觸。
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座頭鯨了。它雖然龐大無比,但特別可愛。小幼鯨累時,它媽媽就會把它托出水面,讓它更容易呼吸。小座頭鯨雖然長達三米,體重近一噸,但它還是很脆弱,需要媽媽的照料。貪玩的小幼鯨一天要喝五百升母乳,為了孩子的食量鯨媽媽每天都忍受著饑餓,這是多么偉大的母愛啊!看到這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除了座頭鯨我還如愿以償地看到了我比較喜歡的海豚寶寶,胖胖的滑溜溜的身體憨態(tài)可掬,它是海洋生物中比較善良的,也是我們人類的“海上救生員”。
通過影片,我了解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比較多珊瑚礁的地方,珊瑚蟲與海藻它們共同把荒蕪的海洋變成茂盛的花園,我覺得珊瑚蟲神奇至極。我還知道了海草是能在海里生長的開花植物;儒艮是海里比較大的食草動物;磷蝦是地球上比較多的——
《地球脈動》讓我見識到了海洋世界的無窮無盡,科學領域的奇妙無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變換。以后我會認真學習,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地球脈動觀后感一千字篇四
《地球脈動》這個名字,一下就讓我想起了喝的飲料“脈動”,其實它是一部系列紀錄片。
昨晚,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地球脈動》紀錄片第一集——《島嶼》,講了地球上部分島嶼的獨有生物,特別是動物。
其中,我對巨型蜥蜴印象深刻。這種蜥蜴名叫“科莫多巨蜥”,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物種,媽媽告訴我,意思是很容易在地球上消失的物種。所以,我能在電視上看到它就很幸運了。它們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的島嶼上。
巨蜥身體龐大,(有2-3米長,)我以為它們沒有敵人(天敵),可是小巨蜥能生存下來就很不容易了,因為巨蜥媽媽要把蛋藏在沙灘上的沙子里,沙灘離海邊(大海)有一段距離。小蜥蜴破殼出來后,要從沙灘奔向(生活的)大海,就要通過這段危險重重的沙灘,很多巨蜥寶寶就喪生在這段距離里,原因是有很多游蛇在獵捕小巨蜥,小巨蜥們要與眾多游蛇斗智斗勇,能活下來的巨蜥寶寶只有少部分。
看到這段時,我和媽媽嚇得蜷縮在一起,巨蜥的生存真不容易啊!
而近些年,因為我們人類的活動太多太廣,影響了野生動物的生存,使野生動物面臨更多更艱難的挑戰(zhàn)。所以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學會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地球脈動觀后感一千字篇五
從昨晚的熱烈討論中足見有許多人在關心著,也在身體力行著環(huán)境保護的事情。這當然值得褒獎。
可是我總覺得,這個問題在根兒上就不是那么方向正確。
保護這個詞,從來都是用在強者與弱者之間,從來都是大的保護小的,強的保護弱的;環(huán)境是什么,他/她/它為什么需要你的保護?環(huán)境是比我們弱還是???
這樣的說法,根本上是人們借著科學理性狐假虎威。因為手中的科學,就以為自己能掌控環(huán)境,破壞了環(huán)境,然后在修補環(huán)境。美其名曰保護環(huán)境。偽善的人們哪……
其實,環(huán)境問題的凸顯,是在人們眼見身邊的環(huán)境今天不似昨天,今天糟糕甚于昨天,身體的某個部位昨天好好的今天就疼了癢了變樣了,才開始抓后腦勺了,人就是這么短視和近視。
人們?yōu)榱谁h(huán)境做點什么,不是保護環(huán)境,而是保護自己。自我保護從來都是人第一位的事情。所以無論你借著環(huán)保的名義做了什么都沒有那么大公無私。
關于環(huán)境問題,人不改變對待自然對待環(huán)境的態(tài)度,不理清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無法改善環(huán)境惡化的狀況的。
地球脈動觀后感一千字篇六
《地球脈動》是bbc在2006年制作的紀錄片,耗資800萬英鎊。在當時,這是bbc拍攝成本最高的一個節(jié)目。節(jié)目組花費了5年時間,動用130人的團隊,走遍62個國家拍攝完成。并且第一次采用了當時最高端的高清攝像機,以及軍方發(fā)明的空中攝影機。在當時來看,這部片子是革命性的。
《時代》雜志對這個節(jié)目這樣評價:
無論是出于高尚還是卑劣的理由,這部電影都無可挑剔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當年革命性的拍攝技術,現在看來已經不值得一提。而且隨著氣候變暖的影響,十年中地球也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于是,bbc拍攝了《地球脈動》的第二季。
第二季《地球脈動》中,節(jié)目組又動用了最高端的拍攝設備,4k攝影機、無人機以及遙感攝影機。只為了捕捉最真實最美麗的畫面。甚至每一幀都可以截做壁紙。
由于制作人員的敬業(yè)精神,捕捉到非常精致的畫面以及有趣的故事。
除了感嘆造物主的偉大,這部紀錄片還傳達了人類需要的反思。
由于人類,許多生命正在消失
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山脈積雪融化,一些動物們的冬眠期縮短,它們的食物也因為氣候導致變少,人類造成的物種入侵導致的生態(tài)平衡破壞等等。
懷著敬畏的心情,以人類的渺小接受這種震撼,看其間包含的萬物萬態(tài),領略偉大和生存的意義!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6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