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專業(y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1:08:11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專業(yè)14篇)
時間:2023-11-28 11:08:11     小編:琴心月

一個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案的編寫需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具體性,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活動的展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學習。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一

1、借助工具書及老師的適當點撥,讀懂這篇文言文,體會作者的情感。

2、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觀察生活,能探尋作者“物外之趣”的由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1、借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熟讀課文,初步讀懂課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幾件。你喜歡這樣的童年生活嗎?為什么?

第一塊:整體感知,精讀課文

1、教師活動:糾正錯誤,指導學生正確朗讀。在巡視過程中,隨時幫助學生解答疑難。

學生活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書下注釋,運用工具書,盡量掃除文字解釋的障礙。

2、教師活動:組織學生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討論、評價

3、教師活動:指出重要的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標注,劃出重點。

4、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再次互相翻譯

學生活動:學生熟悉字詞句的翻譯

第二塊:語文活動:看誰復述文章最棒

1、教師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先組內(nèi)復述,選派代表,然后集體交流

學生活動:學生推薦代表

1、回家將文章內(nèi)容復述給自己的家人聽。

2、抄寫一定量的字詞句解釋,是自己不熟練的。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二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前兩首學過的唐詩,先齊聲背誦,再提問(出示幻燈片):

第一首詩的體裁是什么?

第二首詩的體裁是什么?

第二首詩中表現(xiàn)詩人喜極而流淚的句子:

第二首詩中表現(xiàn)家人和詩人狂喜之態(tài)的句子:

第二首詩中表現(xiàn)詩人喜極而歌的句子:

明確:

絕句。

律詩。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2.導入:再學另一類體裁,樂府詩《賣炭翁》(板書課題),這一單元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一篇樂府詩體裁的文章是什么?《木蘭詩》。

補充介紹: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稱為“樂府”,后來人們將樂府采集或創(chuàng)作的詩篇稱為“樂府詩”。

3.簡介白居易(擇要寫入幻燈片)。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自號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改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xiàn)實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留給后人的詩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長慶集》。《賣炭翁》就旋子其中。

幻燈片顯示: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4.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認真聽錄音。

5.串講課文(討論式)。

問:這是一首敘事詩,到底敘什么呢?(讓學生看注釋5回答)什么叫“宮市”呢?

明確:所謂“宮市”,就是宮廷派宦官(也叫“太監(jiān)”)到市上去購買物品,任意勒索、掠奪。名為“宮市”,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剝削方式。

這首詩揭露了這種殘酷的剝削方式。它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送炭以至被掠奪的經(jīng)過。那么什么地方寫燒炭,什么地方寫賣炭送炭,什么地方寫被掠奪,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

(師生讀畢)問文中寫了哪兩種人?明確:賣炭翁,宮史。

指名讀詩的前一段(讀時要求讀準字音)。

問: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也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問“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外貌。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fā)耳邊鬢角的顏色。“煙火色”、“十指黑”說明燒炭艱辛。

為什么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xiàn)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先自問,后自答,說明老人艱辛燒炭,為的只是維持活下去的最低水準——“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溫飽而已。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這句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心理??勺约荷砩蠀s“衣正單”,“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讀:“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p>

問:“一尺雪”說明什么?

明確:雪大,路必難行。

這兩句又是從什么角度來寫賣炭翁的?行動。

問:“衣正單”的老人為什么要在最嚴寒的拂曉就“駕炭車”而行呢?

明確:說明老人滿懷希望,想賣個好價錢,實現(xiàn)“衣食”的愿望,賣炭心切。

問:“碾冰轍”說明了什么?

明確:說明冰凍路滑道難走,車速必然很慢。

由于路途遙遠,行路艱難,所以到“牛困人饑日已高”的時候,才到了“市南門外”,老人疲勞、饑餓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

問:“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這一句哪幾個字寫出了運炭的艱辛?

明確:“困”、“饑”、“歇”三個字進一步形象地、準確地寫出了運炭的艱辛。燒炭難,運炭也難,這一車炭來得多么不容易啊!

6.朗讀第一部分,教師小結:這一節(jié)寫賣炭翁燒炭、運炭的艱辛。作者分別從外貌、心理、行動三個方面刻畫賣炭翁的悲苦形象,同時也表現(xiàn)詩人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7.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

這一部分詩人掉轉筆鋒,故事情節(jié)也急轉而下?!棒骠鎯沈T來是誰?”先用設問句引出了兩個人,這兩個是什么樣的人呢?“黃衣使者白衫兒”,作者通過對他們衣著(“黃衣”“白衫”)的描寫,點明來者的身份,原來是宮使和他的爪牙。

問:“偏偏”一詞寫出了他們什么樣的情態(tài)?(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

明確:輕快而又趾高氣揚的神態(tài)。

學生回顧賣炭翁又是一副怎樣的形象(結合第一節(jié)的外貌描寫的字句以及再次對照插圖)。

這就同蓬頭垢面、老態(tài)龍鐘的賣炭翁形成了鮮明對比,接著寫他們的行為,“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問;找出描寫他們行動的動詞,從這些動作中說明了什么?

明確:動詞有“把”、“稱”、“叱”、“牽”。從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寫出了他們蠻橫無理的強盜行徑。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薄扒в嘟铩保蕴康臄?shù)量之多,暗示賣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

問:“惜不得”寫出賣炭翁怎樣的心態(tài)和地位?

明確:寫出了賣炭翁忍氣吞聲、無可奈何的心態(tài),也說明他是處在受壓迫受剝削的無力反抗的地位。

千余斤的炭換回來的是什么呢?“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值?!?/p>

“半匹”“一丈”極言其少,與“千余斤”的炭形成強烈的反差。再說這些無用的綃、綾對賣炭翁來說,既不能充饑,又不能遮體。賣炭翁一年的辛苦就這樣付諸東流,滿懷的希望就這樣成了泡影。

宮使奪走賣炭翁的豈只是一車炭!而是奪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剝奪了他生活的權利。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可怕的宮市制度!

8.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從中細加體會。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9.教師小結歸納:(主題思想,先讓學生根據(jù)板書說一說)。

這首詩運用了對比手法,前一詩節(jié)寫賣炭翁老人的貧窮艱辛,后一詩節(jié)寫宮使的公開掠奪,在對比中揭露了宮市個黑暗,在對比中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10.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1.布置作業(yè):背誦并默寫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五及語文作業(yè)本第八課練習。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三

1、在自讀的基礎上,借助相關工具書,領會詩所表達的中心。

2、通過討論,學習對比的寫作手法。

3、反復誦讀,領會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說明:

本課作為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文言文篇目,對于學生而言,字面難度并不大,學生借助工具書,均能自己讀懂內(nèi)容。但這篇文章在寫作中,運用了比較多的人物描寫,并且有意識地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通過咀嚼語言,體會到文章實質。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讀懂課文,把握作品所表達的中心。

2、難點:領會人物形象,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四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過程。

1、復習前兩首學過的唐詩,先齊聲背誦,再提問(出示幻燈片):

第一首詩的體裁是什么?

第二首詩的體裁是什么?

第二首詩中表現(xiàn)詩人喜極而流淚的句子:

第二首詩中表現(xiàn)家人和詩人狂喜之態(tài)的句子:

第二首詩中表現(xiàn)詩人喜極而歌的句子:

明確:

絕句。

律詩。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2、導入:再學另一類體裁,樂府詩《賣炭翁》(板書課題),這一單元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一篇樂府詩體裁的文章是什么?《木蘭詩》。

補充介紹:古代主管音樂的官署稱為“樂府”,后來人們將樂府采集或創(chuàng)作的詩篇稱為“樂府詩”。

3、簡介白居易(擇要寫入幻燈片)。

白居易,字樂天,唐著名詩人,自號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因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后改任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xiàn)實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白居易留給后人的詩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長慶集》。《賣炭翁》就旋子其中。

幻燈片顯示: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4、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邊看課文邊認真聽錄音。

5、串講課文(討論式)。

問:這是一首敘事詩,到底敘什么呢?(讓學生看注釋5回答)什么叫“宮市”呢?

明確:所謂“宮市”,就是宮廷派宦官(也叫“太監(jiān)”)到市上去購買物品,任意勒索、掠奪。名為“宮市”,實際上是一種公開的掠奪。是一種極其殘酷的剝削方式。

這首詩揭露了這種殘酷的剝削方式。它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送炭以至被掠奪的經(jīng)過。那么什么地方寫燒炭,什么地方寫賣炭送炭,什么地方寫被掠奪,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

(師生讀畢)問文中寫了哪兩種人?明確:賣炭翁,宮史。

指名讀詩的前一段(讀時要求讀準字音)。

問: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也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問“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外貌。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fā)耳邊鬢角的顏色?!盁熁鹕?、“十指黑”說明燒炭艱辛。

為什么這樣寫?

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xiàn)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毕茸詥?,后自答,說明老人艱辛燒炭,為的只是維持活下去的最低水準——“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溫飽而已。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边@句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心理。可自己身上卻“衣正單”,“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

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讀:“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p>

問:“一尺雪”說明什么?

明確:雪大,路必難行。

這兩句又是從什么角度來寫賣炭翁的?行動。

問:“衣正單”的老人為什么要在最嚴寒的拂曉就“駕炭車”而行呢?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五

課型:誦讀(誦讀——鑒賞——誦讀)。

重點:1.多種形式誦讀文本。

2、分層次有目標誦讀,感悟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品鑒文本,理解文章主旨。

課件:配樂flash。

教學流程:

一、白居易作品引入。

這節(jié)課就讓老師帶領大家追溯歷史的河流,走進詩歌盛世——唐朝,學習白居易寫的一首唐詩——《賣炭翁》。(板書:賣炭翁)。

1、解題。

齊讀詩題,從題目看,你知道這首詩是寫誰嗎?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呢?(理解“翁”)。

2、作者及其作品特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知曉大意。

《賣炭翁》是一首敘事詩,這首詩究竟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下面老師來講給大家聽。(師配樂誦詩)。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同桌互讀,指名讀(流暢、聲音洪亮、有節(jié)奏)。

正音(衣裳兩騎翩翩口稱敕叱白衫兒等)。

2)誰能說說這首詩寫了什么?

三、品析詩句、進入詩境。

燒炭—運炭---賣炭。

說說看哪幾句是寫燒炭?哪幾句寫賣炭?

知道理解(“伐薪”“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

(2)從老人的外貌看你覺得老人燒炭的生活怎樣?能用一個字概括嗎?(累、苦、悲)苦在哪呢?再讀讀前兩句詩來細細體會。

(4)孩子們,看到老人燒炭如此艱辛,我們內(nèi)心能平靜嗎?那就帶著你的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給大家聽?(相機指導)指名讀、集體讀。

小結:孩子們,聽了你們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老人燒炭的艱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慘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學們對老人寄予無限同情。

2、課件出示: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誰能來讀讀這兩句詩,讀懂了嗎?(說意思)。

(1)你讀的第一句是什么句?(問句)加重語氣讀。

(2)老人燒炭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或者吃的和穿的)。

小結:是啊,老人僅僅希望吃飽穿暖,他沒有更高的要求。穿著如此單薄的他最盼望的竟是天再冷些!孩子們,讀到這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跋涉著,刺骨的寒風吹得他澀澀發(fā)抖。

3、下面請同學們輕聲品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老人賣炭的情景。

出示: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你們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誰能帶著這些感受把后兩句讀給大家聽?

你能和大家說一說讀出感情時把哪些詞重讀了嗎?

“何”“可憐”“愿”

誰還想讀這兩句?

(配樂)“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學生和老師共同入情入境的朗誦)。

賣炭翁的炭賣掉了沒有,他還有什么悲慘遭遇呢?這個故事并沒有講完,拿起課本請同學們自讀余下的詩句。

故事的結局怎樣呢?(老人的炭沒有賣出去,被宮使給“換”走了。)實際上就是在搶!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老人辛苦到頭一車木炭被搶后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讀了整首詩你的心情又怎樣?苦!命運悲慘!封建社會制度太黑暗了!

總結:

孩子們,再一次讓我們來吟誦賣炭翁,寄托我們對賣炭翁的無限同情,緬懷敢為民而歌、詩為民而作的偉大詩人----白居易。

這是一首敘事詩,揭露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記述了一位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未成、被宮使掠奪的全部經(jīng)過,層次清楚,脈絡分明。

在開始準備這節(jié)課時,我就以平時講語文課的模式來備課,重點句子的分析指導,體會朗讀。一節(jié)試講課下來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全被推翻了?!斑@是誦讀課,一節(jié)課要以不同形式的誦讀為主”在組內(nèi)同仁的指導下,我這才漸漸明白了誦讀課應該怎樣去講。

本節(jié)課我是這樣設計并展開教學的,先是布置學生課外預習,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其次在備課時,體現(xiàn)我們學校校本課程的特點,把學生在這六年來所積累大量的相關唐詩、宋詞、古詩文及作者等相關知識做以簡單的匯報檢查,然后再導入到本課的教學,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極大興趣,在經(jīng)過老師的配樂朗讀,學生的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等多種形式的層層深入朗讀。從作者到詩意,再到其意境,指導學生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古詩文的節(jié)奏與韻味,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后達到熟讀成誦。也真正達到了誦讀課的目的。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六

1.理解、積累“惶恐、荒僻、滯笨、愧作”等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了解老王的“苦”與“善”,把握他的性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

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老王這個人物身上,理解他的愛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愛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習通過幾個生活片斷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領會從文章語言及人物刻畫中滲透出的愛的博大。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讓你難忘的人嗎?嗯,有同學說他們的爸爸媽媽,還有同學說他們的鄰居。從同學們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們遇到過讓你難忘的人。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寫作者對她的鄰居的懷念,讓我們一起走進楊絳先生的散文《老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2.學生通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3.了解作者簡介。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1)作者一家對老王怎樣?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事上?又表現(xiàn)出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

明確:送水,車費減半;送錢先生去醫(yī)院,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臨終前還給“我”家送香油和雞蛋。作者一家盡力幫助老王,給他錢救濟生活;女兒給他買魚肝油治好了夜盲癥。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楊絳一家人與人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報的美德。

(2)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么?

明確: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開頭三段寫老王的基本情況,按邏輯順序編排,一是職業(yè),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內(nèi)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婦已經(jīng)很關心老王了,為什么還在結尾說: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明確:作者愧怍自己作為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的、應有所同情、有所寬容的人,卻沒有理解他們的高貴品性,甚至連感覺也沒有,就那一點感動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還因為人家在生命最后時刻來關顧自己的時候,卻沒有感覺,沒有感動她的慚愧、她的內(nèi)疚集中在當時自己只對人家病態(tài)的外貌描寫有感覺,而對人家崇高的內(nèi)心沒有感覺。從這個意義上說,才可以理解楊絳為什么全文都沒有什么描寫,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雞蛋來的時候,大大的描寫一番,而所寫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嚴重,同時又反映出他對別人的無條件的,絲毫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健康狀況。

(4)老王是怎樣的形象?

明確:老王是一個車夫,是一個窮苦的勞動者,他孤苦伶仃,卻樸實善良?!拔医?jīng)常坐老王的三輪”中以看出老王是個車夫。他生活艱難,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幾間塌敗的小屋”里。雖然老王的日子過得很艱苦,但他依然惦記著我們,在他在病危之際,親自來謝謝好心人。

(四)拓展延伸,理解難點

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呼聲?

對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多給他們以善心,這樣一來社會就更加發(fā)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著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讓我們?yōu)槔贤鹾炔?為老王那顆金子般真摯而誠懇的心喝彩!)

(五)小結作業(yè)

試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文中老王給“我”送香油、雞蛋這一部分。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七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寫作目的。

3、鑒賞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蘊深的寫作特點。

1、理解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2、理解作者給兩個兒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寫作目的。

慶歷六年(1046),蘇洵赴京應制舉。盡管他才學可為“帝王師”,結果還是落榜了。他對科舉、對朝廷失去了信心,轉而把希望寄托在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身上。次年返鄉(xiāng),寫了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說》。時蘇軾11歲,蘇轍8歲。

蘇洵對兩個孩子寄予很大希望,他又對他們的生活道路充滿憂慮。《名二子說》正是通過闡釋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達他對愛子的勸誡與勉勵的。

1、第一段,“軾”名說。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車子的各部件,輪子、輻條、車蓋、軫木(車廂底部四面的橫木),就像各有職分,不可或缺,只有車前的軾木沒有實際用處。軾是車前的橫木,乘車人可將手俯按在上面,有裝飾車子的作用。所以,“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行文幾度曲折而后揭出正題:“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蘇軾呀,我擔心的是你不注意外表的掩飾啊。蘇軾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自幼父親就看清了這一特點,勸誡他多加外飾以免遭禍。這正是為他取名“軾”的初心。

2、第二段,“轍”名說。

“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天下之車無不循轍而行,但論到車的功用卻沒有轍的份?!半m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轍無論功之福,也不遭仆斃之禍?!笆寝H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爸狻?,是說蘇轍的性格會免于災禍。一說“免”同“勉”,勉力、盡力的意思。善處于禍福之間,又能勉力向前,這正是為他取名“轍”的深意。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并能盡力王事,后位至尚書右丞、門下侍郎。

3、補充介紹:蘇洵寫《名二子說》十年后,送二子入京應試,過成都辭別張方平,張出了六道題考兄弟二人,自己則于壁問密窺。兩人得題后,即各自思考。轍有疑問,指以問軾,軾舉筆倒敲幾案,意為“管子注”。又指第二題,蘇軾把第二題勾了,因為并無出處,開始答卷??纪旰螅瑥埛狡綄μK洵說:“二子皆天才,長者明敏尤可愛,然少者謹重,成就或過之?!?/p>

4、拓展思考:蘇軾兄弟處于北宋新舊黨爭、矛盾激烈的時代,而兩人立身之術不同。蘇軾性格“不外飾”,論事激烈,不為世容,幾次入朝,又幾次“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宋史?蘇軾傳》)而外任,還差點被殺。蘇轍遇事能自持論,不依附重臣,所以能自立而免禍?!端问??蘇轍傳》說:“或謂‘軾稍自韜戢,雖不獲柄用,亦當免禍’。雖然,假令軾以是而易其所為,尚得為軾哉?”“韜戢”就是“外飾”。確實,那種不可掩抑的英邁之氣,正是蘇軾之為蘇軾的特點?!短K轍傳》論蘇轍“寡言鮮欲”“君子不黨”,這正是他能處于“禍福之間”“齒爵皆優(yōu)于其兄”的原因。知子莫如父,蘇洵早已預見到了這一切。

1。試摹擬作者的口氣說說“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轍乎,吾知免矣”這兩句話的意思,然后談談作者對兩個兒子不同的希望。

“軾啊,我擔心你不注意外表的修飾啊!”“轍啊,我料知你能免除災殃了!”

勸誡蘇軾多加外飾以免遭禍;勸誡蘇轍善處于禍福之間,又能勉力向前。

2。楊慎說作者“深知二子”,從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兩個兒子各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蘇軾性格豪放,鋒芒畢露,從不知掩飾自己的觀點;蘇轍性格沖和淡泊,深沉不露。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八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注釋:

1.本詩是一首諷喻詩,也是一首敘事詩,是組詩《新樂府》中的一首,題注云:“苦宮市也?!睂m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2.何所營:做什么用。營:經(jīng)營。3.翩翩:輕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4.黃衣使者: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的爪牙。5.敕:皇帝的命令或詔書。6.驅將:驅趕著走。7.半匹紅綃一丈綾: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8.直:同“值”,指價格。

詩句大意:

賣炭的老翁,在南山中砍柴燒炭。他滿面塵灰、煙火熏黑了面容,兩鬢灰白,十指都被染黑。賣炭得來的錢做什么用呢?只是為了身上的衣裳,口中的食物??蓱z啊,老翁身上的衣裳正單薄,心里卻擔憂炭賤賣不出價錢而希望天能更冷。

夜里下雪,城外積起了一尺深的雪,賣炭翁天剛亮就駕著炭車輾過道道冰轍艱難趕路。牛已十分困乏,人也十分饑餓了,就在市集的南門外面的泥地里歇歇腳。

那兩個趾高氣揚的騎馬而來的人是誰?是皇宮里的太監(jiān)和他手下爪牙。他們手拿文書口里說著“這是皇帝的命令”,便吆喝著趕牛,將炭車掉轉方向牽引著往北而去。這一車炭,足有一千多斤,宮使就這樣驅趕著拉走了,賣炭老翁心里萬般不舍卻也無可奈何。半匹紅紗一丈綾,宮使將它們系在牛頭上充抵炭的價格。

主題思想:

通過記敘賣炭翁辛勤勞動所得終被掠奪一空的經(jīng)過,揭露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時也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九

閱讀白居易的《賣炭翁》,完成12~13題。(共4分)。

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1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對詩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2分)。

a.“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以心理描寫反映了賣炭翁悲慘的生活境遇。

b.“把”“稱”“叱”“牽”,幾個簡潔而有力的動詞,形象地描繪出宮使如狼似虎般的蠻橫掠奪。

c.“手把文書口稱敕”中的“文書”是行政機構間互相往來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監(jiān)手里卻有“文書”和“敕”,這兩個詞表現(xiàn)了宮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奪。

d.“牛困人饑日已高”七個字就直接寫出了賣炭翁在雪地趕車行走的整個過程,形象地寫出了賣炭翁賣炭的艱難困苦:路遠、車重、雪厚、人苦。

答案:

12.本詩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財產(chǎn)的罪行的揭露與抨擊(1分)。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十

1、理清小說結構層次,感悟作者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愿望。

2、分析通過對比寫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領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3、揣摩、品味課文的抒情意味的語言,摘抄積累詞語、句子和精彩語段。

4、在閱讀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養(yǎng)成良好習慣,教給閱讀方法。

1、理解課文運用對比寫法表現(xiàn)小說的主題思想的寫法。

2、品味小說語言,領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的強烈愿望。

領會小說所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教師導入:同學們喜歡不喜歡讀小說?能說說你們是怎樣讀小說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創(chuàng)作于1921年的一篇小說《故鄉(xiāng)》,并通過這篇小說的閱讀,探討閱讀小說的方法。

學生交流預習情況:

1、讀各自圈劃查注的生字詞,交流自學生字詞情況。

2、從名、時、地、著、評方面說說作者及《故鄉(xiāng)》創(chuàng)作情況。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想一想,小說的敘事線索是什么?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

2、根據(jù)你對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受,在原題目《故鄉(xiāng)》前加上定語。

三、反饋展示,討論交流:。

預設以下問題,引導學生交流:

1、討論課文的敘述的線索和小說的結構層次。

(學生發(fā)言討論后明確:小說按以“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小說,按時間先后為順序,全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段),寫的是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我”的復雜心情,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在故鄉(xiāng)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重點寫了閏土的變化;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xiāng)時的種種感觸,表達我追求新生活的執(zhí)著信念。)。

2、學生展示各自在題目故鄉(xiāng)前所加上的所加的定語,并引用文本信息闡釋的理由。

四、合作探究,分析形象:

1、作者在中都寫了哪些人呢?本篇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明確:寫的人物有閏土、楊二嫂、母親、水生、宏兒和“我”;閏土就是的主要人物,“我”是的線索人物。)。

2、小說是怎樣來描寫閏土這個人物的?從哪些方面去對比?請細讀課文,搜集信息,完成下邊的表格。(用小黑板或投影顯示以下表格)。

對比內(nèi)容外貌。

少年閏土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銀項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

中年閏土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4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也說不完。

說話前的神態(tài)是“歡喜--凄涼--恭敬”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說話后的神態(tài)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

9個省略號(5處對話)說明閏土心里有說不盡、道不明的苦處。

對我態(tài)度。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送我貝殼和鳥毛,告訴我很多希奇的事。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

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給老爺磕頭”,認為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guī)矩”。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生活態(tài)度。

捕鳥、看瓜、刺碴、拾貝、觀潮……。

——天真活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

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

——將希望寄托于神靈。

(討論并歸納:少年閏土,天真活潑、無憂無慮,懂得很多生產(chǎn)知識,簡直是個小英雄;中年閏土,變成了滿臉愁苦、麻木的`迷信的木偶人?!岸嘧?,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笔欠饨ńy(tǒng)治的壓迫,使閏土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4、“我”對閏土的態(tài)度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閏土這個形象表現(xiàn)什么樣的主題?

(明確:當年,“我”因閏土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而羨慕不已;現(xiàn)在,“我”為閏土與我之間的不了解和隔膜感到悲哀,使“我”與閏土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了冷漠、隔膜。閏土這個形象閏土揭露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級觀念對群眾精神上的壓抑和毒害)。

(討論并歸納:其實這也是一種過對比手法,小說以楊二嫂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來對比襯托閏土的淳樸誠實,從更廣泛意義上展示人與人關系的隔膜,深入揭露封建社會傳統(tǒng)觀念對他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fā)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6、課文從哪些方面去描寫楊二嫂的?表現(xiàn)她什么樣的性格特征?

(明確:通過肖像、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

五、品味語言,體會感情:

齊讀第三部分課文,品味、領悟小說語言的含義。

1、同學們對這部分課文中,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語句?為什么?

(讓學生從內(nèi)容和語言方面談個性感受)。

2、從文中看,“我”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明確:文中的“我”是一個有作者影子,具有進步思想傾向,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形象。)。

(討論并歸納: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討論并歸納: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5、“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么“害怕”?

(討論并歸納:因為魯迅當時還是個進化論者,這種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只是“我”的理想,但怎么實現(xiàn),“我”無法回答,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xiàn),自然便害怕起來。)。

6、為什么說“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

(討論并歸納:閏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還是未知數(shù),所以茫遠。)。

7、課文再次出現(xiàn)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xiàn)了什么?

(討論并歸納: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在學生討論后歸納: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這句話告訴人們:只有美好的愿望而不去探索實踐,希望必然落空,等于沒有;雖然實現(xiàn)希望困難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實踐,希望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六、理解朗讀,積累詞語:

老師告訴過大家這么一句話:“學理如建樓,學文如堆沙”。學習語文,強調(diào)的是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要注意積累詞語、格言警句和精彩語段,豐富自己的詞匯,為今后的更好地讀寫打基礎,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詞語作業(yè),摘抄中你喜歡的詞、句、段,然后全班交流。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全文,圈劃摘抄文中詞語。

2、挑生讀一讀各自摘抄的詞語、句子、段落。

七、回顧過程,交流收獲:

2、同學們都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學習《故鄉(xiāng)》?我們是學習按怎樣的步驟來學習課文的?請同學們回顧學習一下學習的過程。

(引導學生回顧故鄉(xiāng)的學習過程,歸納小說閱讀的方法:感知小說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感悟語言——摘抄積累語詞。并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這種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小說閱讀中去,反復訓練,形成能力。)。

八、拓展訓練,布置作業(yè):

課外選讀魯迅先生的兩篇作品,并給魯迅先生寫一封信,談談對他的作品、思想、生活經(jīng)歷、人生哲學等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九、附板書:

小說閱讀方法:感知內(nèi)容——分析形象——品味語言——積累語詞。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十一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現(xiàn)代詩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提高閱讀水平。學習借物抒情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意識。教學重點:

1、朗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體會詩歌的意境與情感。

2、探討詩歌的主題。

3、品味詩歌的感情,學習抒發(fā)抽象情感的方法。

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

深層理解文本,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xiàn)的具體含義。

教具安排:ppt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一、課前播放思鄉(xiāng)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

(思鄉(xiāng)之情)

“游子思鄉(xiāng)”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恒的話題,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fā)過這種美好的情愫。那么,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jīng)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說出有關描寫鄉(xiāng)愁的詩,詞,曲。

是啊!游子思鄉(xiāng),故土難忘。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xiāng)愁,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風流少帥張學良,困居臺灣幾十年,有多少離愁別恨,客死他鄉(xiāng),團聚夢難圓?多少年來,由于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xiāng)愁有著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鄉(xiāng)愁詩也是異彩分呈。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xiāng)愁》。

二、分析本詩的寫作特點。

1、比喻新奇,把這種難以言盡的抽象的鄉(xiāng)愁寄托在四個具體形象上。(借物抒情)

2、結構整齊,且成功運用反復手法(鄉(xiāng)愁是在這頭在那頭)和疊音詞(小小的,窄窄的),使詩歌富有音樂美,好讀易背。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十二

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頭,在終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烤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個手指烏黑。賣炭得到錢作什么用?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數(shù)九寒天可憐身上穿的衣服很單薄,但是心里擔憂炭的價錢便宜,希望天氣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軋著冰凍的車轍趕路。牛疲乏了,人也餓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休息。

兩上騎馬的人輕快前來了,他們是誰?是穿黃衣服的太監(jiān)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著公文,嘴里說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轉車頭,吆喝著趕牛往北面拉去。一車炭,一千多斤,宮市使者們硬是要趕走,老翁舍不得它,卻也沒有辦法。宮市使者們將半匹紅綃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當作炭的價錢。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十三

1、反復誦讀、品析積累詩句。

2、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分析賣炭翁和宮使兩種人物形象。

3、感受賣炭翁可憐的遭遇,體會詩人對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重點。

目標2。

三、教學難點。

目標3。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白居易16歲求達故事,涉及詩歌《賦得古原草送別》)。

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誰嗎?(對,白居易)今天,我們就走進白大師的《賣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態(tài)冷暖。

(二)白居易個人經(jīng)歷及其寫作背景。

白居易(772新鄭———846洛陽),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文化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雖生于官宦之家,卻從小過著動蕩不安、顛沛流離的困苦生活。在此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白居易目睹了戰(zhàn)爭的殘酷,聆聽過無數(shù)災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馬亂中飽嘗家貧多故、飄零無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憑借1%的天賦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躍在中唐政壇,官至左拾遺。當時的中唐政壇,最大的毒瘤莫過于藩鎮(zhèn)割據(jù)和宦官專權。白居易一上任就對這些霍亂朝綱的權豪重臣們進行了尖銳抨擊,白居易敏銳地覺察到眼下正是實現(xiàn)自己“為民代言”的絕佳時機,于是日吟夜唱,將繼承杜甫現(xiàn)實主義詩風的新樂府運動推向了最高潮。

這期間,傳唱最廣的作品就是諷喻詩《賣炭翁》。

(三)題解。

“苦宮市也”,即苦于宮市。唐德宗時期,公眾所用之需,不再經(jīng)官府承辦,而是由宦官直接向民間“采購”,謂之“宮市”?;鹿僮ρ涝陂L安東市、西市等熱鬧街坊,以低價強購貨物,甚至不給分文,還勒索進奉的“門戶錢”及“腳價錢”,百姓深受其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四)初讀正音。

鬢、輾、轍、騎、敕、叱、將、系。

(五)再讀明義。

1、圍繞“炭”字,作者怎樣展開行文思路?

燒炭——賣炭——奪炭。

2、詩中施動的兩個人物是誰?

賣炭翁——宮使(黃衣使者白衫兒)。

3、作者對這兩類人都進行了哪些描寫?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提示:人物描寫的五種類型(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賣炭翁:外貌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貧苦的勞動人民)。

宮使: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趾高氣揚的宦官爪牙)。

4、兩種形象出現(xiàn)在一個畫面中,凸顯了怎樣的主題?

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

鞭撻與抨擊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

諷刺了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寫法探究。

“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一丈綾”對比,寫出了宮使掠奪的殘酷;“牛困人饑”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勞動者的艱辛,宮使的得意忘形、驕橫無理;“衣正單”與“愿天寒”對比,寫出賣炭翁買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艱難處境。

(七)延讀拓展(補充詩詞借用秒懂視頻講解)。

再讀這首詩,一種抑郁之氣于胸腔吐而不快,全詩淺顯易懂,字字泣血。而這樣的詩篇白居易不是一首兩首,而是一下子就向權豪們砸了幾十首。

諷刺戰(zhàn)爭殘酷,人民為避免埋骨他鄉(xiāng)不惜自殘身軀的《新豐折臂翁》: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p>

揭露宦官驕奢淫逸,大肆鋪張,而民間卻正在發(fā)生“人食人”慘劇的《輕肥》:

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

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nèi)臣。

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

夸赴軍中宴,走馬去如云。

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階級對立,貧富不均的《買花》: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而最令人欽佩的是,在《杜陵叟》一篇中老白同學連皇帝也沒放過:

十家租稅九家畢,虛受吾君蠲免恩。

意思就是說皇帝下詔免收災區(qū)賦稅的時候,十家有九家已經(jīng)交完了,白白讓假仁假義的皇帝占了個好名聲!

白居易用一生的才華在踐行“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理念,讀白居易的詩,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對家國的那份憂、對百姓的那份憐、對時代的那份無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唐盛世,鶯歌燕舞、歌舞升平的是達官貴人的作威作福,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是下層人民的饑寒交迫。當歷史的車輪輾轉到今天,我們看著這一張張笑臉,不禁感嘆:生在這樣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

(展示幸福老人圖片)。

(八)有感而發(fā):小創(chuàng)作。

文章合為時而著。

詩歌合為事而作。

(九)結束語。

感謝歷史,讓我們生在這樣的時代,國興民悅,歲月靜好。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愿我們夢若猛虎,心有薔薇,感在心,動在行,不辜負這個時代!

(十)板書設計。

賣炭翁。

白居易。

燒炭——賣炭——搶炭。

賣炭翁宮使。

外貌描寫外貌描寫。

動作描寫動作描寫。

心理描寫。

對比。

同情抨擊諷刺揭露。

初中語文賣炭翁教案篇十四

課型:誦讀(誦讀——鑒賞——誦讀)。

重點:1.多種形式誦讀文本。

2.分層次有目標誦讀,感悟課文。

難點:引導學生品鑒文本,理解文章主旨。

課件:配樂flash。

教學流程:

一、白居易作品引入。

這節(jié)課就讓老師帶領大家追溯歷史的河流,走進詩歌盛世——唐朝,學習白居易寫的一首唐詩——《賣炭翁》。(板書:賣炭翁)。

1、解題。

齊讀詩題,從題目看,你知道這首詩是寫誰嗎?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呢?(理解“翁”)。

2、作者及其作品特點。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知曉大意。

《賣炭翁》是一首敘事詩,這首詩究竟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下面老師來講給大家聽。(師配樂誦詩)。

1)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

同桌互讀,指名讀(流暢、聲音洪亮、有節(jié)奏)。

正音(衣裳兩騎翩翩口稱敕叱白衫兒等)。

2)誰能說說這首詩寫了什么?

三、品析詩句、進入詩境。

燒炭—運炭---賣炭。

說說看哪幾句是寫燒炭?哪幾句寫賣炭?

知道理解(“伐薪”“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

(2)從老人的外貌看你覺得老人燒炭的生活怎樣?能用一個字概括嗎?(累、苦、悲)苦在哪呢?再讀讀前兩句詩來細細體會。

(4)孩子們,看到老人燒炭如此艱辛,我們內(nèi)心能平靜嗎?那就帶著你的這種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詩。

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給大家聽?(相機指導)指名讀、集體讀。

小結:孩子們,聽了你們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老人燒炭的艱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慘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學們對老人寄予無限同情。

2、課件出示: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誰能來讀讀這兩句詩,讀懂了嗎?(說意思)。

(1)你讀的第一句是什么句?(問句)加重語氣讀。

(2)老人燒炭究竟是為了什么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或者吃的和穿的)。

小結:是啊,老人僅僅希望吃飽穿暖,他沒有更高的要求。穿著如此單薄的他最盼望的竟是天再冷些!孩子們,讀到這我仿佛看到了老人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地跋涉著,刺骨的寒風吹得他澀澀發(fā)抖。

3.下面請同學們輕聲品讀這兩句詩,邊讀邊想象老人賣炭的情景。

出示: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

你們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誰能帶著這些感受把后兩句讀給大家聽?

你能和大家說一說讀出感情時把哪些詞重讀了嗎?

“何”“可憐”“愿”

誰還想讀這兩句?

(配樂)“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學生和老師共同入情入境的朗誦)。

賣炭翁的炭賣掉了沒有,他還有什么悲慘遭遇呢?這個故事并沒有講完,拿起課本請同學們自讀余下的詩句。

故事的結局怎樣呢?(老人的炭沒有賣出去,被宮使給“換”走了。)實際上就是在搶!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老人辛苦到頭一車木炭被搶后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讀了整首詩你的心情又怎樣?苦!命運悲慘!封建社會制度太黑暗了!

總結:

孩子們,再一次讓我們來吟誦賣炭翁,寄托我們對賣炭翁的無限同情,緬懷敢為民而歌、詩為民而作的偉大詩人----白居易。

這是一首敘事詩,揭露了宮市的弊端帶給勞動人民的不幸,同時也表現(xiàn)了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記述了一位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未成、被宮使掠奪的全部經(jīng)過,層次清楚,脈絡分明。

在開始準備這節(jié)課時,我就以平時講語文課的模式來備課,重點句子的分析指導,體會朗讀。一節(jié)試講課下來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全被推翻了?!斑@是誦讀課,一節(jié)課要以不同形式的誦讀為主”在組內(nèi)同仁的指導下,我這才漸漸明白了誦讀課應該怎樣去講。

本節(jié)課我是這樣設計并展開教學的,先是布置學生課外預習,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其次在備課時,體現(xiàn)我們學校校本課程的特點,把學生在這六年來所積累大量的相關唐詩、宋詞、古詩文及作者等相關知識做以簡單的匯報檢查,然后再導入到本課的教學,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極大興趣,在經(jīng)過老師的配樂朗讀,學生的個別讀、分組讀、男女生等多種形式的層層深入朗讀。從作者到詩意,再到其意境,指導學生在讀中悟。學生讀出了古詩文的節(jié)奏與韻味,讀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后達到熟讀成誦。也真正達到了誦讀課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0399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