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專業(y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04:44:10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專業(yè)20篇)
時間:2023-11-28 04:44:10     小編:夢幻泡

教案的編寫需要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文字的清晰性,以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理解和應用。教案的編寫需要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優(yōu)秀教案的設計,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教案的評價可以反映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一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條,體驗其相對性。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們會念拍手歌嗎?喜歡玩嗎?誰能來表演一下?

問:小朋友們,剛才他們是用什么拍掌的?

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靈巧的小手。

(3)說一說。

師:誰來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6)揭示課題。

3.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

拍一拍:

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群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__個同學又是誰?

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相說一說。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只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

(2)學生展開討論。

(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驗證。

師小結: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

2.游戲鞏固認識。

(1)師生齊舉左手。

(2)師與生演示。

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

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

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

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

(3)兩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

(4)全班齊做。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計算機演示結果。

師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做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臥室。

2.學生運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3.師小結,全課結束。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二

小學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開始,一個好的開始,才能引領學生走得更遠,所以對于學生而言小學數學必須得學好。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級數學青島版教案模板,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的:

1、通過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使學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義,會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培養(yǎng)學生的上下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確定“上、下、前、后”位置關系的實踐操作活動過程,初步感受“上、下、前、后”方位的相對性。

3、通過實踐操作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同時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正確辨別“上、下”和“前、后”的位置。教學難點:理解“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對性,能辨別一定的空間方位。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課本,文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自探(10分鐘)。

(一)游戲導入,感知上、下、前、后:

看到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預設問題:

(1)學習這節(jié)課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幫助?

(2)怎樣才能正確很快區(qū)分上、下、前、后呢?

(3)學習這節(jié)課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出示課本第1頁的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書上的南京大橋,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二)出示自探提示:

(1)圖上都畫有哪些物體?

(2)汽車在火車的什么面?

(3)火車在汽車的什么面?

(4)汽車在輪船的什么面?

(5)輪船在火車的什么面?

(6)汽車的下面有什么?

先引導學生看圖,獨立探究出以上問題的答案。

二、解疑合探(15分鐘)。

1、自探結束后,讓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結果。學困生匯報,中等生補充,優(yōu)等生評判。

2、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探過程中有困難的問題(5、6),可以組織學生合作探究。如果合作也不能解決的問題可組織全班學生共同解決。

3、學生匯報后,師重點強調:在位置關系不變時,對于兩個物體,上下位置關系是絕對的;但對于三個物體,參照物不同,上下位置關系也會不同。只要能用自己的話把道理說清楚就可以了。

4、反饋練習。

(1)簡單應用。出示教學模具,讓學生說位置,說意義。

做一做第1題。

趣味測試:

(1)小明的前面是小英,小英的前面是小明,兩人怎么站?

(2)小明的后面是小英,小英的后面也是小明,兩人又怎么站?

三、質疑再探(5分鐘)。

回顧課前提出的問題是否已解決?學了這節(jié)課,你還有什么疑問或不明白的地方,請舉手提問。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師生共同探究解決。

預設問題:

1、學了這節(jié)課還應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2、怎樣才能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

3、怎樣用“上、下,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四、運用拓展(10分鐘)。

2、請你畫一畫:先畫一個三角形,在它的下面畫圓,在它的上面畫長方形,在它的前面畫五角星,在它的后面畫正方形。

3、學生談學習收獲。教師:本節(jié)課上你的收獲是什么?請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

4、教師歸納總結。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教師再進行強調總結,引導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

板書設計:

上下前后。

汽車在火車的上面,

火車在汽車的下面。

汽車在輪船的上面,

輪船在火車的下面。

李林在王英的前面,王英在李林的后面。

張寧在李林的后面,王英在張寧的前面。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6~4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初步。

體會。

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共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

元與角之間的進率:1元=10角。

教學具準備:

每組2袋人民幣,一個錢包,一張白紙;多媒體課件;實物一宗。

所以我們?yōu)椤?/p>

學生。

準備的是真實的人民幣。為了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我們準備的是新幣,同時注意提醒學生養(yǎng)成用后及時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課講演示“藍貓當家”的動畫,讓學生體會人民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組合作,認識人民幣。

1、認一認,說一說。

師:請小朋友把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學具人民幣拿出來,在小組內認一認,說一說;不認識的請小組的小朋友幫忙,看誰認的多,認的準。

(小組活動,初步認識人民幣。)。

2、分一分,理一理。

師:剛才小朋友們認的很好。但老師覺得這些學具人民幣這樣放在桌子上有點亂。下面請同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把這些人民幣分一分,有順序、整齊地整理到錢包里,比一比哪個小組整理得好。

(小組活動;通過整理錢包,進一步認識人民幣。)。

匯報交流: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整理的。

(通過展示學生的整理結果,使學生清晰地、有序地認識,人民幣。)。

3、猜一猜,擺一擺。

分別出示一枝鉛筆,一個轉筆刀,一個鉛筆盒,讓學生猜猜并擺出它們的價格。

(通過讓學生展示、交流不同的擺法,說自己的想法,討論得出:2角可以換2個1角;5角可以換5個1角;1元=10角。)。

三、應用拓展。

出示實物,標明價格:2角、5角、7角……1元。

師:如果你有1元錢的話,打算買什么?

四、全課總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7頁。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3、使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

3、這幅圖里還有很多數學問題,你們愿意用數學解決秋天里的實際問題嗎?(提示課題:用數學)。

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1、教學主題圖1。

(1)、師出示圖1: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左邊有4個小朋友在捉蝴蝶,右邊有兩個小朋友在捉蟲子)。

(2)、師: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括號,問號)。

(4)、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我們就應該把這兩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樣?(合起來)。

(5)師:誰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剛才那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指名幾個學生說。同桌互說。全班齊說。

(6)師:誰能列一個算式?4+2=6(師板書算式)。

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指名學生說說4、2、6分別表示什么?

還可以怎么列?

2+4=6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學主題圖2。

(1)、出示圖2,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說說這幅圖畫了什么?

(2)、你能想到一個數學問題嗎?(一共有7個向日葵,摘下了3個,還剩幾個?)。

(4)、這個數學問題,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方法解決?把算式寫在紙上,寫得快的小朋友輕輕地告訴你的同桌,并說說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反饋:7-3=47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去3,4表示什么意思?

三、鞏固新知,拓展深化。

1、p47做一做。

(2)用手勢表示1:6-3=32:3+3=6為什么?

(3)看懂蝴蝶圖,說圖意,1:5+2=77-2=52+5=77-5=2。

2、小結:今天我們看到了美麗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數學問題,并且都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現(xiàn)在,你有什么想說的?(如果不知道,老師引導:我發(fā)現(xiàn)了這些數學問題有兩類,有些是用加法計算的,有些是用減法計算,我們應該看清楚圖畫的意思來列算式。)。

四、拓展練習: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說一說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小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

本節(jié)課圍繞的4、5、6的組成設計了三個操作活動。

活動一,4的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個藍色花片和2個紅色花片,合起來有幾個花片的問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目的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來的含義,體驗合的方法,并通過擺出的花片學習2和2組成4。

活動二,5的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兩種顏色的花片,使它們合起來是5個的活動要求。這個活動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學生會有不同的做法。在學生操作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5的組成式。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歸納出1和4,2和3這兩個組成式。

活動三:6的組成。在學生學會了5的組式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總結歸納出6的組成式。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jié)課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交流、歸納4—6各數的組成式的過程。

2、理解和體會合的方法,學會6以內數的組成,培養(yǎng)初步的觀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逐步發(fā)展合作學習的意識,愿意表達自己個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對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合與分的方法,掌握2—6的組成。

教學難點:理解分與合的方法,了解6以內數的組成。

二、學情分析。

(一)注重直觀演示、操作,探索簡單的規(guī)律,發(fā)掘學生的'潛能。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直接經驗是思維表象形成的基礎,學生學習所需要的直接經驗主要來源于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具的演示、觀察、動手操作等教學實踐。因此,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借助實物:圓片為教具,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眼看、手動、腦想、口說中溝通多種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識,體會分與合的思想。

(二)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激發(fā)興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愛活動,學習興趣是支持、推動他們投入學習的巨大內動力。因此,我努力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鼓勵學生手、口、腦并用,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問題,又通過不同形式的游戲活動,借助多媒體課件,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保持熱情、高漲的情緒,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變"苦學"為"樂學"。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1、說出10以內數的順序。

2、猜數:一個數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幾?

3、用我們學過的數字說一句話。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入。

1、談話: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說的好嗎?我們給他們鼓鼓掌!(學生熱烈鼓掌)。

同學們在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誰來示范一下?

誰來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樣子慢慢地做幾次拍手動作,好嗎?(集體模仿)。

2、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我們鼓掌時是怎么拍手的嗎?

生:把分開的兩個手合在一起。

說得真好!看來只有把分開的兩手合在一起才能拍響。(板書課題:合)。

在數學王國里呀,也經常用到合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數的合成。

[說明:通過鼓掌,使學生理解合與分的意義。

三、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學生動手操作合的過程,學習4的合成。

拿出2個藍色圓片和2個紅色圓片,合起來有幾個圓片?

(1)放手讓學生活動,教師適當引導。

(2)全班反饋,交流擺的結果。

使學生知道兩種顏色的圓片擺的先后不一樣,結果相同。

教師講解:2合2合起來是4,并寫出表達式。

結合學生的表達,板書22。

(3)把兩種顏色的圓片分出來。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種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4個。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同學們們真了不起,自己學會了4的幾種不同合成。

3、比較兩種分法。

提問:觀察這兩種分法,同學們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分成的2個數交換了位置)教師小結:當我們找到一種分法后,可以交換兩個數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種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師:同學們們很聰明,一會兒就將4的合成學會了。下面拿出兩種不同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5。

(1)學生自主操作。(通過擺兩種顏色的圓片,探究5的合成)。

(2)讓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結論。

(3)小組長歸納匯報探索結果。

老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4)去掉圓片的顏色,使學生歸納幾和幾合成5。

(5)選擇好的方法記5的組成。

2、拿出兩種顏色的圓片,使他們合起來是6個。(方法如5的合成)。

四、游戲活動,運用鞏固。

1、“輕松入門”:看圖填空。

(1)學生自己完成填空。

(2)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并說出2、3的合成。

(3)先擺一擺,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幾和幾?3可以分成幾和幾?

(4)完成書上練習。

(5)請學生說出2和3的分與合。

2、“快樂學習”:填一填。

3、“小試牛刀”:看圖畫一畫。

4、數學游戲:教師說游戲規(guī)則,同桌之間經行。

小學生。

的學習大多以無意識注意和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好奇、好勝,注意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較差,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游戲鞏固,可以再次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堂小結,深化認識。

1、這節(jié)課你學習了什么內容?(完整揭示課題:6以內數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內各數的合成說給爸爸、媽媽聽一聽。

師:今天同學們玩得高興又學到了知識,老師也為你們感到高興,老師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請你們把今天學的和做的游戲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玩一玩,好不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小朋友再見!

(簡單的課堂小結,讓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再次得到滿足;教師對課后的要求,巧妙地將學習活動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書本延伸到生活。)。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能初步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

教學重點:

初步正確地數、讀、寫100以內的數,特別注意過九的數。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

教具準備:

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數位表: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個、十、)對!

“那么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11?”(指名回答,說一說數位表示的意思)。

(二)導入:

“剛才表示的數都是20以內的數,如果是20以上的數又應該怎樣表示呢?誰知道24這樣用計數器表示?”

說一說數的組成。

(學生討論,教師指名回答)。

寫作:24讀作:二十四)。

(三)新課:

1、想一想應該怎么樣用計數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所以在十位上撥4,在個位上撥2。

寫作:42讀作:四十二。

2、(1)教師撥珠子:十位4顆,個位3顆。

“請問珠子表示的數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書:寫作:43。

全班齊讀“十位是4,個位是3,所以讀作四十三”

讀作:四十三。

3、練習鞏固:

(1)接撥珠子,分別用指名答、開火車答、全班齊答等方式。過九的數:39,49,59,69,79,89,99.

(2)教師讀數,學生聽數并動手寫數,再全班對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說數,另一個人在聽寫本上寫數,要求寫數和讀數都要寫出來。每人說3個數。

(4)鞏固練習。

1、個位是7,十位是4,這個數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個兩位數,從右邊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這個數是()。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三

學生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積累了一些較淺顯的生活經驗,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識和較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好說好動,精力難以集中,尤其是傾聽的習慣和隨便插嘴的習慣有待加強。因此,本學期要立足于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積極性,抓好基礎知識,關注家欣、芷晴、鈺城、蔣磊、堅贊等學困生的輔導。

二、教材簡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guī)律,統(tǒng)計,數學實踐活動。教材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過程;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提供關于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加減法的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使學生經歷和體驗學習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統(tǒng)計意識,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3、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書寫、思考、傾聽、提問等學習習慣。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熟練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5、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形成發(fā)現(xiàn)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并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提出具體的要求:學習習慣、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加強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

5、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六、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

1-22、24-3.5位置。

3-53、8-3、2920以內的退位減法。

6-73、30-4、7圖形的拼組。

7-94、8-4、23100以內數的組成。

認識時間。

186、21-6、25找規(guī)律、統(tǒng)計。

196、28總復習。

柯木塱小學楊國雄。

2010-3-5。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四

活動目標:1、教幼兒不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數量,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一樣多。

2、在教師的引導下,運用對應方法觀察物體數量的差異。

活動準備:

教具:大圖一(大小碗各10個)。

大圖二(用各種圖形拼成的一副畫,每種圖形的數量在10以內)。

學具:作業(yè)紙人手一份(大小不同,數量不同的三排圓點)。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一)比較兩排大小不同的碗的多少。

1(出示大圖一)比較兩排碗,小的10個在上面,大的10個在下面,不用一一對應的方。

法擺。

2、圖上有什么?就這樣看,你覺得哪一排的碗更多?

為什么有的小朋友覺得大碗多?到底誰多誰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怎樣擺放才能一眼就看出兩排碗誰多誰少?

二)比較圖形的多少。

2、啟發(fā)幼兒運用點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3、點數出來的結果我們可以怎樣來記錄。請個別幼兒操作,復習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這樣的一張作業(yè)紙,作業(yè)紙上畫了三排圓點。要請你們給點子數量最多的那一排打勾。

2、小朋友想想怎樣才能知道哪一排子的數量最多呢?

讓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這樣一眼就能看出那一排點子的數量最多。

但作業(yè)紙上的點子是畫上去的,不可以移動,還有什么方法呢?

用點數的.方法。

那這里有三排點子,你怎樣才能更好地記住數過的那一排點子的數量呢?

小結:可以用排除法,數出了一排點子的數量就記住這一排有幾個點子,然后數第二排點子的數量,如果第二排的點子數量比第一排多,那就只要記第二排點子的數量了,如果還是第一排的點子數量更多,就還是記住它的數量,再去數第三排點子的數量進行比較。

4、請小朋友用最快的方法去做,看誰做的又快又對。

5、提出作業(yè)要求:做作業(yè)的時候應該認真思考,做完了檢查一遍。也要注意寫字的坐姿。

6、幼兒作業(yè)。

7、評價幼兒作業(yè)情況。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五

一、設計意圖: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組織幼兒排隊或游戲時都要求幼兒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對序數的概念比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根據這個發(fā)現(xiàn),我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先進理念為指導,讓孩子"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通過動手、動口、動腦從而輕松地掌握序數的概念。

特設計了這次數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學習序數詞"第幾"。

2、能從不同的方向找到物體排列的位置。

3、發(fā)展觀察能力、判斷能力,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方向不同,數序所處的位置不同,學習序數詞"第幾"。

2、能從不同的方向找到物體排列的位置。

四、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2、樓房背景圖,幼兒熟知的動物如:老鼠、馬、雞、猴、狗、羊、狐貍等圖片。

3、課件、1—7數字卡、5節(jié)車廂的火車圖片。

五、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1、《小手真靈巧》。

2、《十個手指來押韻》。

(二)、復習1—10的相鄰數:

1、說出1—5的相鄰數。

2、說出5—10的相鄰數。

3、坐火車找相鄰朋友。

(三)講授新知識(操作課件)。

1、出示小動物排隊參加運動會的圖片,讓幼兒觀察、欣賞,從中找出每只小動物所處的位置。

(四)列舉實例(操作課件)。

2、為獲得名次的動物頒發(fā)獎狀,是誰站在最高領獎臺?是誰站在最低領獎臺?(老師出示領獎臺,第一名站最高)。

4、老師出示彩色樓房,從下向上,小老鼠住第幾層?

(五)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學習了10以內的序數,能從不同的方向辨別10以內的序數,方向不同,序數所處的位置不同。現(xiàn)在我們一起玩一個游戲——乘火車。

(六)游戲方法:

用椅子搭成兩列火車,分別編上1、2、3、4、5、6、7、8、9、10的編號。幼兒每人一張編號的車票,如:第2列火車第5節(jié)車廂就寫2—5,幼兒在音樂聲中做開火車的動作,教師當列車員查票,幼兒對號入座,幼兒隨音樂《火車開開》出舞蹈房。

教學反思:

1。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

2。本節(jié)課教具準備充分,游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六

教學內容:

圖形與拼組。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單元的內容將為進一步學-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初步認識五變形和六邊形。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拼組圖形的過程,發(fā)展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美,培養(yǎng)愛護鳥類、保護環(huán)境等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課時分配:

觀察鳥巢2課時。

欣賞壁畫2課時。

課時1信息窗1--觀察溫馨鳥巢。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73頁。

教學目標: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

教學準備:

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小草、小樹都發(fā)芽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出來活動了。(出示課件:春天的美麗景色:各種樹木、花草,一些小鳥…)。

觀察畫面,你看到了什么?

有三個小朋友出來踏青,看到了樹上的小鳥飛來飛去,想象一下,他們會說些什么?

二、出示信息:

(一)出示長方體實物。

1、怎樣來做這個長方體的鳥窩呢?

2、集體交流:先要知道每個面的形狀:上下前后都是長方形的。

3、什么是長方形呢?我們來研究一下長方形的特征。

4、小組活動:利用你手中的學具量一量、折一折。

1)用三角板量一量四個角。

2)用直尺量一量四條邊。

5、把長方形折一折小結:長方形是長方體的一個面,是平面圖形。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長邊叫做"長",短邊叫做"寬"。

(二)出示正方形實物。

1、這是一個正方體的鳥窩,怎么做呢?

2、正方體有什么特點呢?(每個面都是一樣的正方形)。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1)用三角板量角,發(fā)現(xiàn)…。

2)用直尺量四條邊,發(fā)現(xiàn)…。

4、小結:正方形是正方體的一個面,它是平面圖形。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就給每條邊起了共同的名字"邊長"。

三、鞏固練習。

a)請你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b)在方格紙上設計一扇長方形的門和兩扇正方形的窗。

1)先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設計。

對各種設計進行合理評價。

作業(yè)設計:

在白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并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

課后反思:

課時2信息窗2--鳥是人類的朋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4--76頁。

教學目標:

學生借助觀察操作,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的美。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重難點:

認識五邊形和六方形的特點,并能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經歷探索五邊形和六邊形特征的過程,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五邊形和六邊形。

教學準備:

電腦、學具盒。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

2、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

3、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4、揭題: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兩個平面圖形。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猜一猜:是什么圖形?

2、小結:我們通常以"邊"的數量給它命名,所以叫它"五邊形"。

3、出示:是什么圖形?

根據五邊形的.經驗,學生都能說出這是"六邊形"。

4、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兩種平面圖形,有五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五邊形";有六條邊組成的圖形叫做"六邊形"。

三、鞏固練習。

1、折一折、剪一剪。

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去折、去剪,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剪出的形狀的特征。

2、找規(guī)律,畫一畫、圈一圈。

1)獨立觀察,發(fā)現(xiàn)其排列的規(guī)律。

2)引導學生體會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3、猜圖游戲:p77、4。

通過游戲滲透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之間的聯(lián)系。

3、奇妙的六邊形。

拿一張的紙,怎樣切一刀,使它變成長方形呢?

作業(yè)設計:

用小棒擺一個五邊形和一個六邊形,并說說他們的特點。

板書設計:

五邊形六邊形。

課后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七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

教學目標:

l.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4.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德育目標:結合活動,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助人為樂、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學重點:準確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具準備:座位號、電影票等。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戲。

教師:你們最喜歡什么游戲?

生:(齊答)捉迷藏。

小鴨在講臺的左邊,小狗在講臺的前面,小兔在講臺的后面,小猴躲在講臺的右邊。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很快就找到了小動物們躲藏的位置。(板貼:位置)。

(二)聯(lián)系實際進行描述。

指名學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學介紹給大家聽。

二、新授:。

l.引導學生熟悉整幅圖。

這是一年級5班的同學們。瞧!他們坐得多整齊。數一數,一共有幾組?每組有多少人?

2.發(fā)散思維找朋友。

教師描述位置,學生說出那個學生的名字。

教師說出學生的名字,指名學生說出他的位置。

3.指出說位置要確定方向。

(二)聯(lián)系實際,學習新知。

l.明確數的方向。

教師:你們和這么多的同學成為好朋友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上是從左往右,由前往后數的。從左往右數,請第1組同學向老師招招手(學生招手);第5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學生點頭);第8組同學笑一笑(學生笑)。

教師:請同桌間互相說一說你們的位置。

同桌間互相說,后指名說。四名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創(chuàng)設情境:

如果新轉來一名同學,你怎樣給他安排座位?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1、個子矮坐在前面,個子高坐在后面。

2、中間。因為轉學落了一些課,中間聽課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見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讓給了新同學,大家的提議都很好!

四、練習:

練習一第3題,先小組里討論,再指名匯報。

五、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八

style="color:#125b86">

本冊教材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編寫,體現(xiàn)了新世紀(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學段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基本框架和呈現(xiàn)形式。為同行們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下面結合本冊教材的編排內容,作一些分析、說明。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

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五單元“除法”

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和除法的互逆關系。

4、第六單元“時、分、秒”

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地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觀察物體”

在這個單元學習中,學生將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物體可能是不一樣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通過觀察活動,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統(tǒng)計與概率。

第九單元“統(tǒng)計與猜測”。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將進一步體驗數據的調查、收集、整理的過程,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統(tǒng)計意識。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體驗有些事件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節(jié)日廣場”“月球旅行”“人類的好朋友”,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小調查”活動和貼近生活形式多樣化的應用性問題,旨在對某一知識進行實際應用。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xiàn)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經歷抽象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體驗。下面結合具體學習內容,闡述本冊教材編寫的意圖和特色。

1、關于乘除法的含義。

第一單元的標題為“數一數與乘法”,第四單元的標題為“分一分與除法”,體現(xiàn)了教材要通過大量的動手操作,幫助學生體驗乘除法含義的設計思路。在學習乘法之前,教材安排了“數一數”的活動,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3個3個地數、4個4個地數、5個5個地數……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可以用乘法表示的問題。而學生只學過用加法,將感受到用相同數連加的方法進行計算有一定的局限性,從而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兒童樂園”“有幾塊積木”“動物聚會”等情境,由幾個幾個地數,抽象出用乘法算式表示的模型,使學生具體地體驗乘法的含義,而不是背誦乘法的結論。在學習除法之前,教材安排了三個“分一分”活動——“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數目由小到大,突出除法的本質是“平均分”。在大量的“平均分”活動中,抽象概括出除法算式。學生在活動中逐步體驗除法的含義。教材不要求學生背誦除法的結論,也不分“等分除”“包含除”。

2、關于乘法口訣。

乘法口訣是我國小學生提高基本計算能力的有趣工具。本冊教材分兩段進行,“乘法口訣(一)”是2~5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二)”是6~9的乘法口訣,共81句。教材采用“大九九”的形式(即,1~9中的每個數的乘法口訣都是9句),并分成兩段展開教學。其目的是為了分散記憶的難度,由于2~5的乘法口訣數目比較小,相對好記一些,所以教材先安排熟記2~5的乘法口訣,然后再進行6~9乘法口訣的教學;6~9乘法口訣的數目雖然比較大,但是新學的口訣越來越少,而舊的口訣又得到相應的鞏固。除此之外,教材在乘法口訣的設計上還有以下特點。

(1)每一部分口訣都是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情境引入的。

例如,第10頁創(chuàng)設慶祝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通過數奧運標志“五環(huán)圖”的環(huán)數,引入編5的乘法口訣;第14頁一雙筷子2根,通過就餐擺筷子的情境引入編2的乘法口訣。這樣安排,便于引導學生自覺地投入學習活動,用連加算出得數,為編口訣做準備。

(2)以5的乘法口訣作為起始內容進行編排。

因為每只手有5個手指,這是人人都有的學具;數數時,經常5個5個地數。這些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探索規(guī)律,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掌握口訣編制的方法。

(3)在編制乘法口訣的設計上,逐步擴大學生探索的空間。

在編制2~5的乘法口訣時,一般都安排實物情境圖,填寫相同數連加的得數,并先給出2~3句編制過程的范例。6~9的乘法口訣則要求學生獨立編制。這樣安排,逐步擴大學生的探索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第16頁學習3的乘法口訣時,教材安排了“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引導學生找規(guī)律。第72頁學習6的乘法口訣時,安排了“想一想”的小欄目,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6×8=6×7+□=6×9-□,幫助學生找相鄰的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熟記口訣。

另外,教材設計了新穎的富有童趣的練習,除了一般的題目和“對口令”等形式外,還安排了“小動物找新家”“誰射中的氣球多”“找座位”等活動,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表內乘除法,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3、關于表內乘除法的應用。

本冊教材把表內乘除法的運算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首先乘除法的認識都是從實際情境引入的,本身就是應用問題的學習,另外通過以下兩個途徑加強乘除法知識的應用。

例如,第19頁第3題,要想得出這輛玩具汽車多少錢,需要通過售貨員和顧客的對話(小熊付給大象3張5元和1張10元,大象回答:“正好”,而得出這輛汽車25元)。第45頁第4題圖中呈現(xiàn):有28人需要租車,大客車限乘客10人,小汽車限乘客4人,可以怎樣租車?答案有多種。第56頁第5題,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呈現(xiàn),一張方桌圍坐4人,2張方桌坐8人,而兩張方桌拼在一起圍坐6人,從而推想3張、4張、5張、6張桌子的情形,引導學生用列表找規(guī)律的策略來解決問題。

以上問題都和傳統(tǒng)的應用題呈現(xiàn)的形式和要求不一樣,沒有應用題的類型,不要求學生說程式化的語言,而立足于知識的應用,初步學會一些數學思考方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2)通過數學故事、數學游戲、實踐活動等欄目,應用所學的知識。

例如,第17頁數學故事,通過連環(huán)畫的形式發(fā)展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可以溝通數學與語文之間的聯(lián)系,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第22頁數學游戲,要求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問題,本身就是數感的培養(yǎng),進行回答時要運用所學的知識。教材中還安排了實踐活動,如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

以上這些都體現(xiàn)了乘除法知識的實際應用。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九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2.初步感受統(tǒng)計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統(tǒng)計和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統(tǒng)計整理的方法,能夠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

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課間活動錄像片段,課件,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課本。

第一課時新授。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在家里和媽媽或者爸爸一起數一數自己換過幾顆牙?

(一)、導入:

觀看游戲錄相,調查換牙情況。

師生觀看錄相。

錄相:學生在操場上做各種游戲,笑得開心,畫面最后定在一個缺牙孩子的笑臉上。(配音:下課了,孩子們都高興來到了操場上,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轉呼啦圈,還有的在……真有意思?。?。

師:他們玩得真高興!剛才看錄相時,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個空空的洞。

師:其實,這沒什么好笑的,因為每個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小朋友的牙齒叫做乳牙,一共有20顆,小朋友到6歲的時候,乳牙就要開始掉落,然后又會重新長出新的牙齒,這個階段叫做換牙。小朋友們,你們換牙了嗎?開始換牙的孩子舉起手來!

生紛紛舉手示意自己換過牙。

生:3顆、2顆、4顆……。

師:同學們有的換2顆牙,有的換3顆牙,還有的換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們全班同學換2顆牙的有多少人,換3顆4顆的分別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辦法嗎?先動腦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生:“可以舉手”、“讓所有掉兩顆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換了幾顆牙寫在紙上”……。

師:“同學們的主意真多,說得都很好。老師也認為只要對全班同學進行調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換牙的信息。那我們就來調查一下吧!你們說我們今天要調查的是什么呢?”

生:“調查每個同學掉了幾顆牙的人數。”

板書課題及調查標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好!老師把調查的任務交給各組的小朋友?,F(xiàn)在,先請組長帶領組員商量調查的方法?!?/p>

生討論后匯報:“我們組想用舉手的方法。”“我們喜歡站起來表示。”

師: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調查本組同學的換牙情況,并要做好調查記錄。

師:調查時一定要注意調查情況要準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活動……。

(三)、匯報總結。

師: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調查結果。請說清楚你是怎樣調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抽生展示統(tǒng)計圖和表格(展示各小組使用的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小組選派代表說明圖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據實際使用方法進行說明,此舉一例:圖中的每一個小格代表1個人,換幾顆牙的有幾人就選擇幾個小格,具體的記錄方法,自己小組商定。)。

師:其它小組還有用不同的記錄和調查方法嗎?

師:這些是統(tǒng)計圖,這些是統(tǒng)計表,剛才我們大家所做的調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數學上叫做統(tǒng)計。(板書)。

(四)、匯總提問,加深印象。

師:“如果只看你自己組的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能知道全班的情況嗎?”

生:“不能。”

師:“那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大的統(tǒng)計圖吧!”

師生合作完成大統(tǒng)計圖的制作。

師:從這張統(tǒng)計圖中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知道換2顆牙的最多,換1顆牙的最少。

生:我看到了換4顆牙的有2人。

生:……。

師:“那你們能看著這個大統(tǒng)計圖提出一些問題嗎?”

生提問。

(五)、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獎勵大家,我準備三種顏色的彩紙,要把它們做成小花獎勵給大家,老師很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花。那么老師到底什么顏色的花應該多做一些,什么顏色的花應該少做一些呢?怎么樣才能很快知道?同學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吧!

(生提出建議,師選擇其中一個方法統(tǒng)計結果,師生共同完成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

師:一幅完整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繪制出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吧……。

(六)、聯(lián)系生活,放飛思維。

師:統(tǒng)計的作用很大,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你知道在生活中哪兒需要統(tǒng)計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片段、課前看到的錄像片段及學過的課文插圖)。

(生回答)。

師:回家后請你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調查統(tǒng)計,明天把調查的結果在班級匯報。

第二課時自主練習。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統(tǒng)計并畫出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一)、導入:

播放動畫片《巴布工程師》片段。

師:這節(jié)課的任務我們能完成嗎?

生:是的,一定行!

展示課前學生設計的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學生發(fā)言。

(二)、深入探究。

師:看了他們的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你認為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學生認識到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在統(tǒng)計數據時的重要作用。

生:是的,一定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貝殼統(tǒng)計并畫出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教師分別選取各小組的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各一份。

師:下面我來問你們來回答。

1、哪一種貝殼的數目最多?(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回答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2、()比()多(少),多(少)多少個?(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回答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問,并自己指名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再簡要評價一下這個同學們的回答。

(三)、練習拓展。

還記的上節(jié)課我們課前觀看的大課間活動錄像嗎?教師放錄像,畫面停在活動場景。

師:同學們,你能夠統(tǒng)計出各項活動都有多少人參加嗎?請你自己將活動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畫出來。(教師發(fā)放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格)。

展示學生作品并請同學們提出問題。

在提出并回答完問題時。

師:你認為他的問題看統(tǒng)計圖回答比較快還是看統(tǒng)計表回答比較快呢?生回答。

師:請你說一說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有哪些好處?(也可以引導學生分別說)(統(tǒng)計圖繪畫麻煩但是比較直觀,統(tǒng)計表繪畫設計簡單但是沒有統(tǒng)計圖直觀,所以各有利弊,要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四)、小調查。

如果老師帶大家去動物園你最想看到什么動物呢?

教師出示幾張動物卡片。

老師征求確定學生喜歡的統(tǒng)計方法(比如舉手示意)。

教師在黑板上完成方法選擇的統(tǒng)計表,并提示學生這也用到了我們的統(tǒng)計,讓學生知道統(tǒng)計無處不在。

請同學們幫助統(tǒng)計同學們喜歡什么動物?并完成統(tǒng)計表。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收獲。

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設計:淄川經濟開發(fā)區(qū)西山聯(lián)校李克柱。

教學內容:111頁情境圖。

教學目標:

1、經歷研究大蒜瓣數的過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數的一般規(guī)律。

2、鞏固學過的統(tǒng)計以及其他有關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借助簡單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經歷操作、觀察等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在于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研究數學問題的意識,體驗研究的樂趣,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學過的統(tǒng)計以及其他有關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借助簡單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小黑板,大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一頭大蒜,它里面有很多的蒜瓣,讓我們來數一數有多少瓣。

那么,誰能對大蒜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數到底有沒有規(guī)律。

怎樣去研究呢?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請各小組討論一下。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有:數一數一頭大蒜有多少瓣;多掰開幾頭大蒜數一數;記錄下大蒜的瓣數;不能把蒜皮亂扔等等。

同學們商量一下,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你們小組研究的大蒜各有多少瓣呢?

2、具體實施研究的方法。

同學們在課前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大蒜,你們帶來了嗎?說說你的大蒜是從哪兒收集來的?

那咱們就按剛才討論的辦法進行研究吧?。▽W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收集整理數據。

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結果。

各個小組研究的大蒜的情況展示出來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我們班研究的情況都展示出來呢?(完成簡單的統(tǒng)計表)。

4、分析總結。

觀察一下今天我們研究的這些大蒜的瓣數,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然后發(fā)言。)。

大家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今天我們研究了大蒜的瓣數,那么每個地方的大蒜是不是都一樣呢?同學們可以在以后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三、總結發(fā)言:

同學們,今天玩的開心嗎?有哪些收獲?

四、小結全課,點題激趣。

同學們,老師看得出你們對周圍的事物能認真觀察,希望同學們可以繼續(xù)努力,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

作業(yè):與父母一起統(tǒng)計自己的文具類型。

雪山樂園(情境圖)-總復習。

開發(fā)區(qū)第三小學郝靜。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情境圖的設計,選取具有時令特點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復習的愿望,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通過觀察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引入對全冊教材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引入對全冊教材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小黑板、計數器、掛圖。

學生準備: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二、新授。

1、出示“雪山樂園”掛圖。

(1)同學們喜歡這幅圖畫嗎?它畫的是什么地方?圖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讓學生先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

(2)你們最喜歡圖中的哪部分?(學生認真看圖后回答)。

(3)引導學生看圖中間的滑雪場。同學們,你看到滑雪場了嗎?有幾個小朋友在滑雪?(同位互相看看)。

(4)能說給你的同位聽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

(5)左邊有什么?認真觀察。(左邊有7個小朋友在打雪仗,5個小朋友堆雪人)。

(6)右面有什么?上面的一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分組討論:右面有2個小朋友看冰雕,上面的小朋友正在登山)。

2、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認真觀察圖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按照順序)。

3、你們能按照順序再數一數嗎?(今天來了多少個同學?小朋友上了幾個臺階,圖中共有幾棵樹?天上飛著幾只小鳥等許多問題)。

三、綜合練習。

1、第一題:說一說,填一填。

(1)學生說一說、填一填。

(2)學生拿出卡片,以同桌為單位,說一說數的組成,一人說,另一人聽,然后交換角色。

2、第二題:連一連,涂一涂。

(1)說說題目的意思。

(2)學生數一數,再涂一涂,最后連一連。

3、第三題:圈一圈。

(1)仔細觀察第一組數,圈出的數有什么規(guī)律?

(2)請你按規(guī)律接著圈。

集體訂正。

(3)學生獨立完成第二組,集體訂正。

4、補充練習:比一比。

121191920191414。

四、小結。同學們,你們覺得數學有意思嗎?這節(jié)你們學的都很棒,不但故事講的精彩,還學會了回顧了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認真觀察你周圍的事物,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與數學是互相聯(lián)系的。

練習設計。

1、圈一圈,數一數,寫一寫。

()()。

2、寫一寫,畫一畫。

()16()20。

3、按規(guī)律接著寫。

(1)2、4、6、()、()、()、()。

(2)()、15、13、()、()、()。

(3)0、5、10、()、()。

4、填一填。

(1)1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數是()。

(2)6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

(3)2個十是()。

(4)17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5)15的個位上是(),表示()個();十位上是(),表示()個()。

雪山樂園第二課時。

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劉長春。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運用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能熟練、準確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運用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能熟練、準確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

學生準備:2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二:回顧知識。

1、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主題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問題?

(1)一共有幾只小鳥?

(2)停在樹上的小鳥有多少只?

(3)飛走了多少只?

(4)一共有多少棵樹?

(5)王飛的后面還有多少個小朋友?

2、逐題解答。

針對第一小題,學生會用多種方法來做。比如有的學生會一只一只的數,也有的學生會用2個2個的數,通過數數,學生發(fā)現(xiàn)一共有十三只小鳥。

老師補充,用計數器來表示的話,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

針對第四小題,學生會想到吧近處和遠處的加起來計算。計算8+6有多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用湊十法來計算。

3、復習加減法的計算。

(1)教師利用口算卡片進行“開火車”比賽,比一比,看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

(2)7+5=。

你是怎樣計算的?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11-2=。

你是怎樣計算的?

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綜合練習。

1、117頁第4題:游戲我說你擺。

游戲:同桌兩人拿出口算卡片,一人抽卡片,一人口答得數,然后交換角色,比一比,看誰答對的道數最多。

2、第五題:踢足球。

第一幅圖:球場上一共有多少人?

第二幅圖:有幾人離開了球場?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說說計算過程以及每個算式表示的數量關系。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第六題:比一比。學生獨立填寫。

4、第七題:算一算,涂一涂。

審題,說說題目的要求。學生計算。集體訂正得數。按要求涂一涂。

四、全課小結。

對于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你想提醒小朋友們什么?全班交流。

雪山樂園第三課時。

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趙貝貝。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間的聯(lián)系,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對分類與比較、統(tǒng)計、圖形與位置這部分做整理復習。

3、在經歷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體驗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對分類與比較、統(tǒng)計、圖形與位置知識的整理復習。

教學難點:對分類與比較、統(tǒng)計、圖形與位置知識的應用。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模型。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物體。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雪山樂園中參觀了涼亭和滑雪場,復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加減法。圣誕節(jié)到了,你們看,誰來了?(課件)。

好,讓我們和圣誕老爺爺一起走進雪山樂園。(板貼課題:雪山樂園)。

二、復習:

(一)圖形、位置的復習。

1、復習立體圖形(課件出示)。

(1)師: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師:仔細觀察一下,圖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圖形,在哪?(學生一一說明,教師隨機板貼。)。

(3)師:你們的桌子上就有這些形狀的物體,小組同學摸一摸、說一說他們的樣子。(學生從學具盒中拿出相應物體摸一摸、說一說,感受物體的特點。教師隨機指導。)。

(4)師:誰愿意上來和大家說說這些物體的樣子。(生自己選擇,拿的是什么體,它是什么樣的。)。

(5)師:教室里也有這些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朋友,你能找到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糾正。)。

(6)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圖形”的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板貼:圖形)。

三、練習。

課后練習第十一題。

找一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品。你喜歡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去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品。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3)。

淄川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高素花。

教學內容:第115頁分類與比較、圖形與位置;綜合練習8、9、10。

題。

教學目標。

1、復習有關分類與比較;圖形與位置的知識,鞏固練習比較、認識圖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2、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復習有關分類、統(tǒng)計的知識,鞏固練習比較、認識圖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回顧整理”我們復習了“20以內數的加減法等知識”,知道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意義,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聯(lián)系實際,鞏固知識。

1、說說你的前后左右是誰?相互說一說,集體展示。

2、你都有什么玩具,分別是什么?你平時是怎么進行整理的?

3、看情境圖:分別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比一比大小、輕重、厚薄……。

4、綜合練習:

出示第8題,復習分類。

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行小組內交流。

全班展示。

出示第9題。(復習從不同方向看物體的知識)。

先讓學生觀察小華在鏡子里的情境圖,想象出是前、后、側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來。

你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嗎?互相說一說吧。

出示第10題。(比較知識的復習)。

看圖說一說,小羊,小熊,小狗,兔子的比較結果。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表現(xiàn)得很好,能養(yǎng)成分類整理的好習慣,還能提出數學問題,特別是有的同學還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個問題。數學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們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你們喜歡的東西,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數學。

作業(yè)設計:比一比你身邊的事物吧。

我都學會了嗎?

淄川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傅清修。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情境圖,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豐收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教學重難點:

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

教學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本學期要學的知識我們都已經學完了,你們學的怎樣。

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檢查一下,相信同學們會做的更好。

二、智力比拼,檢驗自己。

1、出示第1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根據情境圖分組說說自己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中有什么?(自己數數,然后填寫表。

格,同位互相交流結果)。

2、出示第2題。

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獨立出算式,解決錢兩個小題。再交流。

仔細看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我撿了13個貝殼,你撿了5個貝殼,誰撿的貝殼多,我送你4。

個以后……。

3、出示第3題。

學生先觀察氣球的顏色,找出規(guī)律,再涂色;

最后討論:第16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的。

三、豐收園。

1、同學們,全冊知識我們都學完,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收獲。

3、交流結果(我發(fā)現(xiàn)數學就在身邊;我喜歡數學,數學很有意思;我在數學課上發(fā)言很積極;我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很多問題;我覺得認真聽別人發(fā)言很重要;我口算速度還要再提高。)。

四、小結全課,提出要求。

我們還要作生活的有心人,隨時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發(fā)現(xiàn)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老師看得出大部分同學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很好,繼續(xù)努力,對所學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要虛心向別人請教,爭取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作業(yè)設計:

回顧所學知識,全面整理復習。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空間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大家想知道是誰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是誰?(出示課件)。

生:魔術師。

師:我們一起上魔法學校,看看天才魔法師!我們見到的第一位是魔法老奶奶,她對我們說:我們要去交朋友了,準備好了嗎?(課件)。

生:準備好了!

生:有!

二、分一分,揭示概念。

師:我們見到的第一位是魔術師奇奇,他帶了一大袋東西,同學們,你能幫他分分類嗎?(學生上臺進行分類)。

老師將其分到一類的拿給同學看。

師:同學們同意他的分法嗎?

生:同意。

師:為什么這么分呢?

生:因為形狀一樣。

師:他把形狀相同的分在了一起,看我們一共分了幾類?一起數數。

生:四類。

學生都很感興趣,開始猜測。

師:像這樣長長方方的像這個盒子一樣的形狀叫什么呢?

學生很神秘的從盒子里找到字條。

師:好緊張啊,一起來看叫什么?

生:長方體。

學生依次找到其余三種形狀的名字。

師:像這樣方方正正的形狀叫正方體。

像易拉罐這樣圓圓的柱子的形狀叫圓柱。

像這樣像個皮球的形狀叫球。

(將實物和名稱對應帖在黑板上,讓學生有直觀感受)。

師:我們一起將這四位朋友的名字讀兩遍,大家記住他們的名字了嗎?

生:記住了。

師:魔法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些禮物,分小組說說你們組都有哪些形狀的禮物?

(小組進行交流)。

師:下面我說名字,如果你們組有小組長就把它舉起來,大家看看對嗎?

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

三、合作交流,感知特點。

小組內選一種自己喜歡得形狀進行交流。

匯報:。

生: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面是平平的,有六個面。

生:正方體是方方正正的,面也是平平的,有六個面。

生:圓柱是圓圓的,兩頭,周圍滑滑的,容易滾。

生:球是滑滑的容易滾。

學生自由說,語言可能不準確,過程中老師進行引導。

四、休息,閉眼想。

放音樂,閉上眼睛,在腦子中放電影,用手比劃一下他們的樣子(鼓勵孩子,魔法師有獎品)。

大家都看到這些形狀了嗎。

師:在魔法學校老師還拍到了許多照片,我們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形狀的圖形好嗎?

生:好。

放課件展示,學生說形狀。

五、玩游戲進行練習。

(1)看看你的感覺對嗎?摸了再說(找三組同學上臺做并獎勵魔法卡)。

(2)魔法袋中有變出來,我說你摸(一個說形狀,一個摸)。

既熟悉了名稱,有感知了形狀,學生興趣很高。

(3)考考你.,能過關嗎?給這些圖形找找家(課件拖動圖形練習)。

六、小結。

魔法學校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說。

老師:我們認識了四位朋友,分別是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大家都記住他們的名字和樣子了嗎?

生:記住了!

生活中到處都有這幾位朋友,回家可以大家找一找!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一

第一學段已經教學了萬以內的數,本單元繼續(xù)教學更大的整數。全單元的內容隨認數范圍逐步擴大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億以內數的認、讀、寫;第二部分是整億的數以及把整億、整萬的數改寫成用億或萬作單位的數;第三部分是幾個億和幾個萬組成的數,求多位數的近似數。認、讀、寫數著重教學與十進制計數法有關的基礎知識,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的學習突出實際應用的需要。

十進制計數法是本單元內容的核心,無論是認識較大的數還是改寫成萬或億作單位的數,都離不開十進制計數原理。學生對十進制計數法的理解,是在認數與數的改寫這些內容的教學中逐漸實現(xiàn)的,他們在學習萬以內數時已經有了初步的體會,在本單元的認數中會有更清楚的理解。

1、認數教學以理解數的意義為重點。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教材注意了以下三點: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認數。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鮮有接觸大數的機會,因此,缺乏對大數的感性認識是他們學習大數往往感到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為了彌補這點不足,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情境學習較大的數。

首先是在現(xiàn)實情境中引出較大的數,引發(fā)學習這些數的內在動機。第86頁例題以我國20--年茶葉、甘蔗、甜菜三種農產品的總產量引出億以內的數;第91頁例題以我國20--年水泥、原煤、布三種工業(yè)產品的總產量引出整億的數;第94頁例題又以我國20--年糧食和鋼材的總產量引出幾億幾千萬的數。例題引出新的數以后,教材都引導學生質疑:這些數有多大?怎么寫呢?正是這些疑問,引發(fā)了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

其次是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一邊進行讀、寫數的練習,一邊體會大數的意義。想想做做里的一些讀數和寫數練習,都結合現(xiàn)實背景進行,如聯(lián)系天安門廣場的面積與頤和園的占地面積讀整萬數;聯(lián)系南京長江二橋和上海輕軌線的長度讀非整萬數;聯(lián)系地球的年齡讀整億數。又如結合恐龍滅絕時間和昆蟲的種數寫整萬數;結合江蘇省20--年大、中、小學學生人數寫非整萬的數;結合人的腦細胞和毛細血管的長度寫整億數在現(xiàn)實情境中進行讀、寫數的練習,既增加了數學學科外的知識,更能讓學生體會較大的數在描述、表達自然現(xiàn)象、社會生活、生產發(fā)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隨著數概念的形成和實際應用數的經驗的積累,數感逐漸得到發(fā)展。

(2)讓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

十進制計數法是整數的計數方法,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對理解整數的意義有重要的作用。十進制計數法的主要內容有兩點:一是計數單位間的關系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二是計數法的位值原則哪一個數位上的數是幾,就表示有幾個這樣的單位。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教材通過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數,逐步建立新的計數單位。學生在學習萬以內數的時候,已經知道10個一是一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百是一千、10個千是一萬,即10個單位就是一個相鄰的較大單位。本單元教材第86頁例題繼續(xù)讓學生照這樣去數,一邊數一邊接受10個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百萬是一千萬,從而引出了新的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91頁例題仍然讓學生一千萬一千萬、一億一億、十億十億地數,教學計數單位億、十億、百億和千億。在一個單位、一個單位地數的活動中,學生充分體會每數滿10個單位就產生一個新的計數單位,感受了兩個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都是10。

第二,及時整理數位順序表。在教學萬以內數的時候,初步出現(xiàn)了數位順序表。本單元分兩次擴展數位順序表。第86頁例題先把十萬、百萬、千萬這三個計數單位引上計數器,了解個、十、百千萬在計數時的排列順序。然后讓學生在數位順序表里填寫十萬位、百萬位和千萬位,通過填寫知道從個位到千萬位的數位順序,初步把這些數位分成個級和萬級。第91頁例題再次擴展數位順序表,表里的內容也豐富了,有數級、數位、計數單位。教材把億級及相關的數位、計數單位都留給學生填寫,讓他們知道數級、數位和計數單位間的對應聯(lián)系。在整理了數位順序表后,教材還通過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概括地講述了十進制計數法。

第三,讓學生體會計數法的位值原則。第95頁想想做做第4題里有四個多位數,每個數里都有一個9,通過用線連一連,使學生感受9在不同數位上有不同的含義。同樣,第90頁第5題中千萬位、萬位和千位上的2,意義是不同的。

體會位值原則,有助于學生了解十進制計數法,有利于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并掌握讀數、寫數的方法。

(3)把讀數與寫數的教學同理解數的意義緊密結合起來。

讀數與寫數不是單純的方法與技能的教學,而是繼續(xù)理解數的意義的教學。讀、寫多位數歷來是教學難點,特別是中間有0的數的讀、寫更為突出,本單元教材改變了多位數讀法與寫法的教學。

首先是作了合理的安排,先讀、寫整萬的數,再教學若干個萬與若干個一組成的數;先讀、寫整億的數,再教學幾個億與幾個萬合成的數。先教學的內容是后續(xù)教學的基礎,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安排,既利于教,也便于學。

其次是突出分級讀寫,逐級讀寫的方法。教材設計了一些比一比、讀一讀,比一比、寫一寫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各個數級上的數的讀寫方法。如第87頁想想做做第3題里有六組數,通過同組的兩個數的讀法比較,學生能體會到個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一,萬級上的數表示多少個萬,它們的讀法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從而在能讀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會讀整萬數。又如第92頁第2題,分別寫出五十、五十萬和五十億,學生能體會到這三個數的單位不同,50在數里的位置就不同,從而在會寫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會寫整萬、整億的數。讀、寫較復雜的多位數的教學,選用了適宜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第88頁例題中要讀三個多位數,其中第一個數在對照著計數器上的珠寫出52395239后,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數是5239個萬和5239個一合起來的數,并示范了讀法。通過講解和示范,學生感受多位數的讀法。例題里的另兩個多位數都留給學生自己讀,教材只在數的組成上給予一些點撥。由于突出了先分級再從高往低逐級讀的方法,數中間0的難點也被化解了。第89頁想想做做第2題把寫多位數留給學生自己學習,教材為他們提供一張簡易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先分級、后寫數,從高往低逐級寫。

教材沒有用文字形式總結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這并不是不重視讀數與寫數的基本方法,而是為教學留出空間,由教師組織學生體驗方法、交流方法。學生總結的方法是自己真實的體會和經驗,是主動獲得知識的表現(xiàn)。

2、教學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便于在生活中應用多位數。

在認、讀、寫多位數之后,教材中還有把整萬數、整億數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以及求多位數的近似數這兩個內容。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能更方便地在生活中應用多位數。

(1)在數的改寫活動中體會簡便寫法。

第92頁例題要求學生寫出九百六十萬和十三億這兩個數,前一個是整萬數,后一個是整億數。有些學生會分別寫出9600000和1300000000,也有些學生會寫作960萬和13億。教材里出現(xiàn)的兩個等式都含有三層意思,一是9600000和960萬都是九百六十萬,1300000000和13億都是十三億,是同一個數的兩種寫法。二是比較各個等式的左右兩邊,寫成960萬和13億明顯簡便得多。三是示范了把整萬數、整億數改寫成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的書寫格式。教材讓學生在交流和比較中理解新學的知識。

(2)結合實際應用體會近似數。

第96頁例題教學求多位數的近似數,教材分三步安排。第一步是在比較中體會近似數,通過對我國公共圖書館2709個和圖書館藏書約43776萬冊這兩個數的體會,弄清楚前一個數準確地講了公共圖書館的個數,后一個數是圖書館藏書的大約數。又通過自然保護區(qū)1999個和面積14398萬公頃這兩個數,繼續(xù)體會什么是精確數,什么不是精確數。在這些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教材告訴學生與精確數比較接近的數是近似數。學生從中初步知道什么是近似數,為什么使用近似數。第二步教學求多位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從484204比較接近48萬和486685比較接近49萬引導學生思考,還示范了求近似數的書寫格式。教材設計的這種教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避免了機械接受的教學方式。教材還突出這兩個數的千位上分別是4和6,隱含了四舍五入的方法。然后在第96頁底注中講述了四舍五入法,學生憑借在例題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結合閱讀底注的這段話,就理解了四舍五入法。第三步是第97頁的試一試,在求多位數的近似數時,如果結合應用萬或億為單位的知識,能更方便。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求多位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想想做做里設計了相應的練習。第2題省略各數最高位后面的尾數寫出近似數,這些數都是萬以內的數。設計這道題有兩個意圖,一是讓學生知道較小的數也有近似數,也可以求近似數。二是認識尾數以及按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進行四舍五入,為接著練習第3、4題打好基礎。第5題是開放性的題,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數的方法。

另外,本單元中還有兩道推算題。第90頁第6題從100張紙大約厚1厘米推算一百萬張紙大約厚多少米。第93頁第5題從100萬枚1元硬幣大約重6噸推算1億枚1元硬幣大約重多少噸。這兩題運用相鄰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10以及在一個數的末尾添上一個0這個數就乘10這兩個知識,讓學生從較小的數量推算較大的數量,既發(fā)展推理能力,又發(fā)展數感。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二

做個加法表。

1、知識與技能: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guī)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fā)現(xiàn)加法表中的簡單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們自己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加法算式。你們有信心嗎?

1、整理加法表。

討論寫卡片。

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這個加法表還不完整,老師已經擺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會發(fā)現(xiàn):第一列兩個數相加都是10。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對,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寫哪個算式呢?

學生可能猜測:第二列兩個數相加都是9。往下寫9+0,8+1……

師:按課前劃分的小組,每個小組在一起仿照這個開始整理,完成這個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探索規(guī)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

橫著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豎著看第一列算式得數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數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數是8……

從右上到左下斜著看,每個算式的后一個數都比前一個算式多1,得數比前一個算式多1。

每一個算式的前一個數減少1,后一個數就增加1,算式的得數相等。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xiàn)很出色,學會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來整理減法算式,好好想想該怎么做。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三

分數的意義是個古老的課題,當學生學習分數的產生時,教材說:人們在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例如,用一個計量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連續(xù)量幾次以后,剩下的不夠一個計量單位,黑板的長度就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又例如,把一個蘋果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分得的蘋果個數也不能用整數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一個計量單位、一個蘋果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分數也就是說,不能用整數表示的,用分數表示;然而接下來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我們還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如一堆桃子,一批玩具,一個班級的學生等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到的分數中份數與具體個數易混淆。因此,總有很多數學老師以此為題材,去商討,去實踐,希望從中找出能讓學生接受最好的一種教學方法。

近來,在學習了幾位數學老師上的數學國標本第六冊p64p65冊《認識分數》后,越來越感覺到數學教學中少不了追問,愿分享。

片段一:

出示:猴媽媽和四只小猴。

師:猴媽媽給四只小猴分一個西瓜,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為什么?

生:因為把這個西瓜平均分成了四份,每只小猴可分得其中的一份。

師:猴媽媽還給四只小猴帶來了他們最喜歡吃的桃子,每只小猴可分得幾分之幾?

生:四分之一。

師打開袋子,有8只桃子。

師:每只小猴可分得?

生:2個。

生:八分之二。

老師本來設計的目的非常明確,除了可以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外,也可以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但是在最關鍵的地方老師沒有進一步的追問,以至于前功盡棄。如果老師在學生說出每只小猴可分得這些桃子的四分之一時,老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你連桃子的個數都不知道,就知道每只小猴可分得四分之一呢?學生一定會說:因為是平均分給四只小猴,這跟桃子的個數沒有關系,所以是四分之一。如果學生能說到這一步的話,我相信即使后來有個別學生說八分之二,2個桃子等,也能在多數同學的正確引導下順利得到統(tǒng)一意見。

片段二:

師:把6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3枝。

師: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幾枝?

生:每人4枝。

師:把一盒鉛筆平均分給2人,每人得多少?

生:每人1/2。

師:為什么不回答幾枝鉛筆呢?

生:因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幾枝鉛筆。

師:那么6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用什么數表示?

生:1/2。

師:8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師: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為什么?

生:因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師;對,要弄清楚1/2是誰的1/2,整體不同,1/2所對應的量,也就不同。

假如把100枝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嗎?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學生順著老師的引導,完全把知識內化。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在老師不經意的追問下,學生建立了數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也使每個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追問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也是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追問的第二種目的是查明真?zhèn)?。在教學中,有很多學生似懂非懂,更有很多學生是不懂的,這時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利用追問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學生完全問明白,讓那些不懂的學生聽明白。甚至有人說過:知識本身并不重要,通過數學教學,讓學生追問數學上的為什么,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數學是理性的,老師是理性的引導者,不斷追問著,學生理性的學習者,不斷追尋著!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四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島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yōu)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xiàn)實意義。

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1、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2、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4、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2、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tǒng)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2、我換牙了——統(tǒng)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xiàn)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tǒng)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統(tǒng)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tǒng)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yǎng)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五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于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并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并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并探索其間規(guī)律性的活動,培養(yǎng)與發(fā)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表》。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了解記時的書寫方法,并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yǎng)珍惜時間的態(tài)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哎!

身上書包怎么這么重呀?

兩千克嘛!

手里鉛筆怎么這么輕呀?

幾克嘛!

比千克還大的單位是啥?

噸啊!

千克、克還有噸就是吉祥的一家。

卡卡西!

哎!

鉛筆盒子有兩分米長嗎?

有啊!

橡皮擦兒有兩厘米寬吧?

對啦!

最常用的長度單位是米?

差不多!

厘米、分米和米就是吉祥的一家。

貝卡!

啊!

這些單位要牢記在心間。

為啥?

使用錯誤造成生活不便。

還有呢?

還會惹出一大堆的笑話。

哈哈哈!

一定要把單位換算正確地記下!

歪歌大家唱:

哈哈,卡卡西、莊庫和貝卡就是編輯部可愛的吉祥三寶哦!可是不要忘了精靈古怪的寶蘿哦。

同樣道理,克、千克、噸是質量單位,毫克、微克也是質量單位呢。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1毫克=1000微克。

米、分米、厘米是長度單位,兆米、千米、毫米、絲米、忽米、微米、納米、皮米、飛米、阿米等也是長度單位家族中的成員呢。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兆米=1000千米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毫米=10絲米。

1絲米=10忽米1忽米=10微米。

1微米=10納米1納米=10皮米。

1皮米=10飛米1飛米=10阿米。

考考自己:

1米=()納米。

1噸=()毫克。

1千米=()皮米。

1克=()噸。

方法一。

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在學習中出現(xiàn)漏洞,這時候就需要在職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輔導過程中老師會幫助學生把一天所學的知識點回憶一遍,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

方法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體會是教師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練(常訓練)”三字經是至關重要的。念好“基”字經“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口算分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類。這三類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內容為主,它是計算的基礎,基本口算必須要求熟練,而熟練的程度是指達到“脫口而出”,其它兩類口算只要求比較熟練或學會。

方法三。

手腦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擬電腦的相應構件、原理運作,模擬電腦開發(fā)人體的運算、記數潛力。它是通過模擬電腦0、1理論分解計算為一位數的運算和記數,模擬電腦歸納法處理信息的方式(軟件)來實現(xiàn)快速計算的。它既是一種計算方法,又是一種訓練人的手腦模擬電腦快速運算、記數的方式。

方法四。

提高口算能力-基礎性訓練。小學生的年齡不同,口算的基礎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級主要在一二位數的加法。高年級把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作為基礎訓練效果較好。具體口算要求是,先將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十位上的數相乘,得到的三位數立即加上一位數與兩位數的個位上的數相乘的積,迅速說出結果。這項口算訓練,有數的空間概念的練習,也有數位的比較,又有記憶訓練,在小學階段可以說是一項數的抽象思維的升華訓練,對于促進大家思維及智力的發(fā)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這項練習安排在兩段的時間進行。一是早讀的時候,一是在家庭作業(yè)完成后安排一組。每組是這樣劃分的:一位數任選一個,對應兩位數中個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個數的。每組有18道,大家先寫出算式,口算幾遍后再直接寫出得數。這樣持續(xù)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確率都會大大提高。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六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七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一)

新知識點:

1、初步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

2、正確區(qū)別辨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體會二者之間的關系。

3、認識七巧板,并學會用七巧板拼組圖形。

教學要求: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通過七巧板拼組圖形,能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建議: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和動手擺實物,對幾種基本的平面圖形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能夠辨認,能初步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如何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形狀相同等。

2、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和時間,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學中老師要經常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主動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老師要注意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1、認識平面圖形

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2、平面圖形的拼組

一課時解答平面圖形的拼組,認識七巧板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新知識點:

1、 十幾減9的口算。

2、 十幾減8、7、6的口算。

3、 十幾減5、4、3、2的口算。

4、 綜合應用。

教學要求:

1、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 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建議:

1、 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計算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情景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老師應努力改變狀況,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激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運算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計算方法。

2、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3、 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教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發(fā)展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具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和別人的交流中吸取“營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學13-8,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xiàn)“破十法”“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xù)減”“點數”等方法出現(xiàn),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加上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老師“教方法”轉變?yōu)閷W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會更深刻。

4、 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熟練、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就能達到的,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的,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根據學生特點,多采用游戲、比賽等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小貓釣魚”和“蜜蜂采蜜”等方法進行練習,在玩中學、玩中練,運用激勵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八

1、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會除法計,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整百整十數的除法口算。

3、能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6、學習驗算的方法。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風箏廠的見聞為大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學習用一位數除多位數的方法,內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驗算四部分。

本冊教材中的除法,每個例題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風箏加工廠”。

讓學生整體觀察畫面后,重點去仔細品讀情景圖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導學生根據信息聯(lián)系實際提出“保證按時交貨”“各種風箏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問題,引入對新知的學習。

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出計算方法。

教學中教師注重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讓學生體會估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達到初步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能力。

建議教學課時數:11課時個人補充意見年級三年級課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上課教師第二單元(組)課時第一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九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能分辨出四種基本的圖形。

2、學會觀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狀,會舉例。

3、能區(qū)分出面和體的關系,體會“面在體上”。

4、能找出一組圖形的規(guī)律。

5、能在復雜的圖案中找出基本的圖形。

動手做(一)。

學生能自己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歡的圖案。

通過折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

通過折紙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

動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組成。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只讓學生直觀認識,知道形狀和名稱即可。

動手做(三)。

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張)5角=(10)張1角=(5張)2角。

5元=(5)張1元。

10元=(10張)1元=(5張)2元=(2張)5元。

20元=(2張)10元=(20)張1元。

50元=(5張)10元=(50張)1元=張20元+()張10元。

100元=(10張)10元=(100)張1元。

付出的錢數-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剩下的錢數)。

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付出的錢數。

付出的錢數-找回的錢數=用去的錢數(商品的價錢)。

教學要求: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方法一。

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在學習中出現(xiàn)漏洞,這時候就需要在職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輔導過程中老師會幫助學生把一天所學的知識點回憶一遍,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

方法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體會是教師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練(常訓練)”三字經是至關重要的。念好“基”字經“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口算分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類。這三類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內容為主,它是計算的基礎,基本口算必須要求熟練,而熟練的程度是指達到“脫口而出”,其它兩類口算只要求比較熟練或學會。

方法三。

手腦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擬電腦的相應構件、原理運作,模擬電腦開發(fā)人體的運算、記數潛力。它是通過模擬電腦0、1理論分解計算為一位數的運算和記數,模擬電腦歸納法處理信息的方式(軟件)來實現(xiàn)快速計算的。它既是一種計算方法,又是一種訓練人的手腦模擬電腦快速運算、記數的方式。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二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qū)別,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xiàn)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xiàn)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圓規(guī)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guī)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guī)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yōu)槭裁催€會發(fā)明圓規(guī)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折痕)。

你發(fā)現(xiàn)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guī)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guī)兩腳間距離)。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的點、折痕中發(fā)現(xiàn))。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4、陰陽太極圖。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zhàn),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fā)現(xiàn)!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8960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