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二年級語文下冊《小馬過河》教案設計篇一
1.準確通暢,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老馬說話的含義。
1.馬媽媽勸告小馬的話含義。
2.老牛,松鼠與小馬的對話。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一導入;孩子們,上一節(jié)課學了課文,今天,老師帶來一些詞語想考考大家,有興趣嗎?看來孩子們和這些詞語交上朋友。那么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孩子們說的真好,說明認真學了,那么小馬過了幾次河?怎樣過河的?小馬從磨房回來后,會對媽媽說些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解決這些問題。
1.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說說講了什么?指明說:
2.文中寫小馬幾次過河?哪些自然段寫小馬第一次過河?哪些寫第二次過河?個別說。
3.第一次過河小馬遇到什么問題?老牛伯伯怎樣說?用:“——畫出來,說你明白什么?指名說:
4.分角色讀,男生讀老牛的話,女生讀小馬的話。個別讀。
5.比讀。
6.松鼠怎樣說:用曲線畫出。
7.學習課文第3到5自然段。
(1)讀課文第3段后,說說,“為難”的意思。(“為難”,感到難以應付。)找出課文寫小馬怎樣為難的句子讀讀,要求讀出語氣。(心想……那多好啊!)為什么會這樣
(2)讀老牛怎樣告訴小馬的句子,說說小馬聽了怎么樣 。(理解“樘”(趟)的意思。)
(3)小馬準備過河時,松鼠為什么攔住它?(理解“當然”的意思。“當然”在這里作“應當這樣”講。)
(4)最后小馬怎樣做,讀有關句子。
(5)把上面的四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過不了河的經過。
3.學習第6、7自然段。
(1)引讀。師:小馬回家是怎樣問媽媽的?媽媽是怎樣對小馬說的?生:讀第6自然段。師:小馬是怎樣根據媽媽的話去做的?生:讀第7自然段。
(2)為什么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教師可運用課前準備好的掛圖和圖片演示:貼出掛圖,再分別把畫有老牛、松鼠、小馬的圖片插入掛圖上的河水中,比較它們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沒到它們身上的部位。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馬身材高矮不同,對河水深淺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馬說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老鼠說的那樣深。)
(5)說說學習了這篇課文懂了一個什么道理。
小馬過河
牛伯伯 能過
小松鼠 淹死
老馬 試一
小馬 過河
只有動腦筋 才能把事情辦好。
二年級語文下冊《小馬過河》教案設計篇二
《小馬過河》是一篇富有吸引力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小馬要過河,但不知道河水的深淺。小馬問老牛,老牛認為過得去;小馬問松鼠,松鼠認為過不去。最后在老馬的鼓勵下,小馬大膽去嘗試,終于過了河。故事說明了遇事要“開動腦筋,敢于嘗試”的道理。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緊抓住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主,時時刻刻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學能力為主軸。 經過教研組的評課討論,我有如下反思: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原動力。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掛圖、錄音導讀、圖片展示、情景片段表演等多種方式,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得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度高。但是在教具使用中,發(fā)現(xiàn)有些前期準備不到位,這是我以后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揭示學習目標后,我進行了雙基訓練,小黑板出示本課生詞,指名領讀,并且針對二年級學生拼音還比較薄弱的特點,讓學生養(yǎng)成了用手指畫聲調的好習慣。但是,整個訓練過程時間稍短,訓練效果不夠明顯,處理得較像第一課時,以后應該改進訓練方法。
閱讀是表達交流的基礎,而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在本課的朗讀教學活動中,我注意以情感推進朗讀活動。抓住小馬、老牛、松鼠、老馬的語言,例如抓住表現(xiàn)松鼠形象的“大叫”“認真”來進一步感悟松鼠發(fā)自內心的焦急、擔憂,抓住小馬的“低下頭”,說話吞吞吐吐。通過理解關鍵詞,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理解課文主要人物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加強知道學生的朗讀,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注意以激勵性評價推進朗讀活動、師生賽讀,情景表演這些活動的設計,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chuàng)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豐滿,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深深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在這方面配合度很高,甚至超出我課前預期,相信這次課后,學生的朗讀能力會大大提高。
引導學生思考:你生活中有沒有像小馬一樣遇到過難題呢?你又是怎么解決的呢?以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學生回答十分積極踴躍。但是,由于對整體時間把握不到位,展示交流的時間較少,本來準備好的更充分的拓展延伸沒有全部展示,這是我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之一。
以上是教完這篇課文后,自己的一點小小反思。當然以后的路還很長,這節(jié)課給予我的收獲還是較多的,我將吸取好的方面,繼續(xù)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對于還不好的地方,繼續(xù)學習,繼續(xù)反思。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計劃
二年級語文下冊《小馬過河》教案設計篇三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小馬馱麥子去磨坊,路上要過一條小河,老牛說水很淺,可以過去,松鼠說水很深,他的伙伴昨天剛被淹死,不能過。小馬沒了主意,只好跑回去問媽媽,媽媽要他親自去試一試。小馬又回到了河邊自己過了河。原來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得那樣深。說明遇事要自己動腦筋,想辦法克服困難,找到答案。文章篇幅較長,涉及的事物較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jié)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們教師可以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1、能按課文中的對話提示語,讀出句子應有的語氣。
2、通過朗讀、表演、給動畫片配音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遇事要自己動腦精親自嘗試的道理。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老牛、松鼠說法不同的原因,進而理解老馬說的話中包含的道理。
1、老牛、小馬、松鼠、老馬圖片及頭飾;2、多媒體課件;
1、激趣:親愛的孩子們,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教師出示小馬圖片)對,是一匹可愛的小馬。小馬第一次來到咱們這個集體中,看到這么多張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緊張了,誰愿意隨便對他說點什么,讓他放松放松?
2、導入課題,引導提問。
教師激情導入:聽了大家的發(fā)言,小馬真高興,今天認識了這么多的新朋友,現(xiàn)在它不緊張了,而且他還特別愿意和大家共同來分享一個有關他的童話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教師板書課題)齊聲將課題讀兩遍。
引導提問:通過讀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小馬為什么要過河?他怎樣過河?過河了沒有?)
3、訓練說話: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通過讀課題就能提出這么多的問題。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小馬為什么要過河?(要幫媽媽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馬要幫媽媽把麥子馱到磨坊去。)
組織學生討論:要是把磨坊所在地點“河對岸”說進去,那就表達完整了。你看應該加在哪里?(磨房前面)〈通過三次提問,逐步提高學生語言的準確性,從而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嚴密性。〉
過渡:小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媽媽交給的任務了嗎?下面讓我們帶著問題走進課本中,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1、課件出示學習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如何?
2、集體強化,梳理課文脈絡:小馬幾次從家里來到河邊?(兩次)哪幾個自然段是說小馬第一次過河?(三至四自然段)哪幾個自然段是說小馬第二次過河?(6自然段)小馬兩次過河的結果一樣嗎?(第一次過不了河;第二次趟了過去。)
3、口頭填空。
課文先寫小馬為什么要過河,接著寫小馬()的情況,然后寫老馬(),最后寫小馬()。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并訓練學生由句組段的說話能力?!?/p>
過渡:小馬第一次來到河邊,為什么沒有過河呢?請小朋友們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
1、教師配樂感情朗讀,為學生做好榜樣作用,激起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1)小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想的?(2)同時一條河,老牛和松鼠說的一樣嗎?用“————”畫出牛伯伯和松鼠說的話,在有感情地讀一讀,想一想他們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
出示要求后教師首先要指示學習方法,因為學生剛剛開始練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往往將讀與思考脫節(jié)。學生自主學習后,分小組討論。
(一)解決第一個問題:
1、師:小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難?請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學生讀出“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的句子時,教師在黑板上忽一條小河的簡筆畫)
2、小馬高高興興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它的去路,你們想象一下,它現(xiàn)在是什么樣的心情啊!(為難)
3、請你用為難的語氣把此時小馬心里的想法讀給你的同桌聽。
(二)解決第二個問題:
1、同是一條河,老牛和松鼠說的一樣嗎?
(1)學生回答后,教師用多媒體分別出示兩種動物圖片及它們所說的話。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蹚過去。松鼠攔住小馬,大叫:“小馬!別過河,別過河,河水會淹死你的!”松樹認真地說:“當然啦!昨天,我的一個伙伴就是在這條河里淹死的?!币龑W生質疑、探究、引出矛盾,為下文作鋪墊和過渡。
(2)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會用什么語氣對小馬說話?
(老牛說的話要讀得輕松,慢條斯理,松鼠說的話要讀出急切、認真的語氣。)自己把這兩種動物的話用不同的語氣讀一讀。
(3)師生分角色帶上頭飾共同表演。師:老師也想加入到你們當中,和您們共同表演這部分內容,好嗎?下面我們共同來將這個片斷表演出來。老師當小馬,誰來當牛伯伯?誰來當松鼠?(用講臺當作小河,找一把椅子當作大樹)
分角色朗讀。
過渡:聽了媽媽的話,小馬又一次來到河邊,這次它過去了嗎?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1、學生自讀第6自然段,并說說從哪里看出小馬記住了媽媽的話,遇事開動腦筋了。
2、討論:小馬親自下河去試一試,覺得河水怎么樣?同一條河,為什么老牛、小馬、松鼠對不的深淺說法會不一樣,究竟誰說得對?學生興趣高,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其間教師以肯定學生的某些意見的方式作為引導,最后的結論如何做,也須視學生的認知水平而定。
3、訓練用”既不像……也不像”說話。
(1)說“高度”
(2)說“深度”
(3)連說。
讓學生用“因為……所以……”把剛才說的兩句話連起來。
4、小馬過河后,心里可高興了,它不但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于是它就歡快的唱起了《時間像小馬車》這首歌,讓我們和它一起來唱。多媒體播放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小馬給大家?guī)淼倪@個故事嗎?聰明的叔叔阿姨們,把這個童話故事拍了一部動畫片,可是還沒有找到配音演員,大家想試試嗎?
多媒體播放動畫片,學生當配音演員。
1、讓學生暢所欲言,小結收獲。說說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一位新朋友,還了解了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小故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像小馬一樣遇到過什么難題,你又是如何解決的呢?
2、鼓勵學生提出自己還不懂的問題,教師作適當處理。
3、教師小結,提出希望。
大家的收獲可真不小呀。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老師希望你們能做一個勇敢的、愛動腦筋的孩子,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的成長。
課后習題:小馬從磨坊回來后,會對媽媽說什么?媽媽又會對它說什么?
1、教師作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拓寬思路。(如:可以是趟水的感覺、磨坊磨面的情景、路上碰到的事情等)
2、兩人一組分角色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對話練習。
3、指名小組匯報表演。
板書設計:
小馬過河
老牛圖片 淺
高
小馬圖片 深
松鼠圖片 矮
遇事要多動腦,并且要親自嘗試。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7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