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沂水春風公開課教案 沂水春風課文(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1 13:26:11
最新沂水春風公開課教案 沂水春風課文(3篇)
時間:2023-03-11 13:26:11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沂水春風公開課教案 沂水春風課文篇一

1、掌握以下文言字詞:居、如、方、作、撰、傷、與,并背誦9-13段。

2、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

1、 重點:目標1;

2、 難點:目標2。

一課時。

多媒體。

一、預習檢查:

1、音形之辨:

曾皙(xī)長乎爾(zhǎng)率爾(shuài)比及(bì)

哂之(shěn)以俟君子(sì)舞雩(yú)

2、疑難字句:

(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2)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3)唯求則非邦也與?

3、一詞多義:

(1)如:如或知爾【2】如果。

如五六十【6】或者。

如其禮樂【6】至于。

如會同【8】或者。

求!爾何如【5】即“如何”,怎么樣。

(2)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3】義,道義。

方六七十【6】古代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為方。

(3)乎:以吾一日長乎爾【2】比

攝乎大國之間【3】在

異乎三子者之撰【10】與

4、詞類活用:

(1)端章甫名詞作動詞

(2)風乎舞雩名詞作動詞

(3)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形容詞作名詞

5、特殊句式

(1)毋吾以也賓語前置

(2)居則曰:“不吾知也”賓語前置(居:平常,平日里。)

(3)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狀語后置

(4)比及三年,可使有勇省略句

(5)為國以禮狀語后置

二、新課研習:

1、引入:

這是一篇關(guān)于孔子與其四名弟子談志的文章。(全文思路)首先孔子問,你們都有什么樣的理想,然后四名弟子一一陳述,最后孔子點評。這里面孔子特別贊同誰的觀點?曾皙。

那么他為什么會“與點”呢?(幻燈)

2、詳解:

面對這么大,以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我們應該怎么辦?分解。

我們可以把這個大問題拆成幾個小問題。

那么你們覺得我們必須在了解哪些東西之后,才能回答這個問題?

【明確】:(1)曾皙表達觀點的語句曾皙的觀點。

(2)其他人表達觀點的語句他們的觀點和曾皙的差異何在?【提示:贊同點,隱含了不怎么贊同其他人這個問題。】

(3)孔子的基本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回答以上六小問:

【明確】:(1)第12段。請學生不看課后譯文來翻譯。

曾皙的觀點不明確。(孔子有云:“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我們姑且將這個問題存而不論。)

(2)子路:第3段。請學生不看課后譯文翻譯。

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第6段。請學生不看課后譯文翻譯。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第8段。請學生不看課后譯文翻譯。

公西華--“愿為小相”。

思考:三人觀點的共通之處?

【明確】: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這一入世精神的。

討論:我們學習前面幾篇課文的時候已經(jīng)知道孔子周游列國,忙于求仕,很顯然,他是主張積極入世的,但這里孔子對三子的入世精神沒有明確而直接的肯定,是不是孔子當時觀念有所改變?還是曾皙與其他三人的觀點只是態(tài)度或表述差異,曾皙態(tài)度或?qū)θ胧谰竦谋硎霰惹叭吒茫?/p>

【二次討論前提示】:(1)如果是孔子觀念有所改變,你是否可以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出例證?

(2)如果曾皙和其他三人的觀點只是態(tài)度差異,那么曾皙的話到底該如何理解?可不可以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例證?

附:對三子觀點評述的含義:針對子路“率爾”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針對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當時不語,在回答曾皙的詢問時,反問“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針對公西華的觀點,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國大事,你卻只是“愿為小相”,“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明確】:(1)孔子雖然熱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之嘆。曾皙的志向表明他“知時而不求為政”,這和孔子此時的心情契合。

(2)曾皙描繪了一副雍容暇豫(安閑逸樂)的盛世氣象,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心懷天下的主張的生動寫照,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3、延伸:

講到這里我們這個問題是否解決了呢?

孔子“安貧樂道”思想介紹:

傳說,孔子有學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顏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顏回的一舉一動,在孔子看來,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顏回的事例來教育其他學生。

有一次,孔子對學生們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指:顏回,真賢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過著極其艱苦的生活。他乘飯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簞,舀水用的器具是木頭做的瓢。這要是落在別人頭上,則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顏回始終感到滿足、快樂。顏回確實是個十分賢德的人??!

這個故事展示的是一種安貧樂道(安于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的思想。我們是否可以從“安貧樂道”這個角度來解釋曾皙的這段話呢?

【明確】:曾點所描繪的是學習圣人之道的快樂(即感受沂水春風之樂),符合孔子安貧樂道的思想。

【補注】:沂水春風:比喻深受孔子(老師)的教育與熏陶。

本堂課所研究的這個問題,不僅是要大家進一步接近孔子思想,接近儒家文化,也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對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重視,多做這樣的分析思考,可定會對大家有益。

三、作業(yè):

(1)課后思考:你覺得孔子贊同曾皙這個問題是不是還會有其他解釋?

(2)以“我看‘其言不讓’”為題,寫一篇評論性的文章,字數(shù):不少于200字。

沂水春風公開課教案 沂水春風課文篇二

1.知識目標:掌握居、如、方、作、撰、傷、與在文中的含義。掌握《論語》中狀態(tài)形容詞的兩種類型:疊音詞和帶形容詞詞尾的。掌握相關(guān)的文言詞語和句式。

2.能力目標:通過朗讀和背誦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通過積累詞語,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閱讀水平。

3.情感目標:了解孔子教學思想、人格魅力,師生之間的和諧關(guān)系,古人的政治理想和行為規(guī)范。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

教學重點:

1.朗讀和背誦。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放聲朗讀,分段背誦。

2.辨析多義詞:如、方、與。理解和掌握則、爾、以、者等詞語以及文言疑問句的用法。

3.品味子路、冉有、公西華、曾皙的性格和志向,從中得到啟發(f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難點:聯(lián)系孔子的政治思想,準確地理解課文最后部分孔子對學生的評判。

一課時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注字詞,疏通文句

一.導入新課

《論語先進》是記錄孔子對學生的評論,共二十六章。課文是最后一章,是《論語》中寫得比較長而又比較生動的一章。文章記錄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關(guān)于“志”的討論,寥寥三百余字,寫出了孔子和他的四個學生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志趣愛好,如子路的直率粗獷,冉有、公西華的謙遜謹慎,曾皙的從容淡泊以及孔子的和藹可親和循循善誘。讓我們走近他們師徒的身邊。

二.閱讀課文積累字詞

<一>速讀課文,理解下列字詞(課件展示,學生作答,教師糾正)

1、毋吾以也() 2、居則曰…()

3、因之以饑謹() 4、夫子哂之()

5、舍瑟而作() 6、異乎三子者之撰()

7、子曰:“何傷乎?…”() 8、吾與點也()

如或知爾() 且知方也()

如如五六十() 方方六七十()

如其禮樂() 今方來()

<二>【思考】“率爾”的“爾”何意?找出文中和它用法一致的詞。

【明確】“爾”是形容詞詞尾,解釋為“…的樣子”、“率爾”即“輕率的樣子”。

如“鼓瑟希,鏗爾”,“鏗爾”形容彈瑟的樣子。

【想一想】我們曾經(jīng)學過“爾”“乎”“然”“如”“焉”等作為詞尾的句子嗎?

一、爾詞尾,譯作“…的樣子”

例①、夫子莞爾而笑?!墩撜Z》

二、乎形容詞詞尾,可譯作“…地”。

例①、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五人墓碑記》)

三、然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詞尾,相當于“…地”。

例①、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②、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睹献恿夯萃跎稀?/p>

2、用于名詞或短語之后,前面有“若”“如”“猶”等詞照應,可譯作“…的樣子”

①、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四、如用作形容詞詞尾,譯作“…的樣子”

例①、子孫勝冠者在側(cè),雖燕必冠,申申如也?!稘h書石奮傳》

五、焉用作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譯作“…的樣子”“…地”。

例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三>請找出《論語》中有關(guān)形容詞詞尾的句子

1.學生口頭作答

2.老師展示

【示例】(課件展示)

①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文采豐富的樣子)《克己復禮》課本7頁

②夫子憮然曰(悵然失意的樣子)《四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見課本第19頁

③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p>

(有文采的樣子)《十二高山仰止》見課本第57頁

④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微笑的樣子)《十二高山仰止》見課本第58頁

⑤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保ê鲅桑阂幌伦印Q唬河写涡虻臉幼印W繝枺焊吒叩刎Q立,超群出眾的樣子。)

《十二高山仰止》見課本第59頁

二、研習文本探究文意

<一>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情態(tài)來

進行朗讀訓練

(1)學生個別朗讀

(2)小組朗讀

(3)教師范讀(并明確朗讀要點)

(4)學生自由朗讀

<二>在熟悉文本的基礎(chǔ)上,探究下列問題: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分別是什么?從他們的話當中,可看出他們怎樣

的性格特點?

2.孔子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志向的?他為什么要笑子路?

3.結(jié)合曾點對暮春的描繪,試想象具體情景,說說自己的感受。

4.孔子為什么對曾點的志向表示贊同?

【探究一】文中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分別是什么?從他們的話當中,可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

子路:直率、粗獷,長于治軍,表現(xiàn)出一副力挽狂瀾的氣概;

冉有:謹慎、謙虛,善于治政理財,滿懷“可使足民”的信心;

公西華:謙退,專于宗廟祭祀之儀,會盟賓客應對之禮,雍容大度。

【探究二】孔子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志向的?他為什么要笑子路?

【材料】孔子對這幾個學生的才干是很了解的,他曾對每個人都作過評價:“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論語公冶長》。

【明確】對三個人的志向,孔子都持贊同、欣賞的態(tài)度。子路“率爾而對”,直率中透著魯莽,所以孔子才會笑他,但笑的.是他的性格脾氣,而非笑他的志向理想。

【探究三】結(jié)合曾點對暮春的描繪,試想象具體情景,說說自己的感受。

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探究四】孔子為什么對曾點的志向表示贊同?

1、曾點的志向,表明了他“知時而不求為政”思想,這與孔子的心情契合.

(孔子雖然熱衷于人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曾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之嘆、)

2、曾點描繪了一幅雍容暇豫的盛世氣象,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理想.

(孔子主張“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3、曾點所描繪的是學習圣人之道的快樂,符合孔子安貧樂道的思想.

4、曾點志趣高遠,胸次悠然,較之另外三個學生馳心政務,已達到極高的精神境界

【資料】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歷來則有兩種理解。

1.認為曾晳的說法體現(xiàn)了“禮治”的最高理想。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薄短┎?/p>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焉!”《泰伯》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于斯為盛?!薄短┎?/p>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雍也》

堯舜都選賢舉能,使天下大治。這種“堯舜氣象”是孔子極為贊美、向往的,可謂是他的最高的理想境界。他的“博施濟眾”老安少懷友信,更加具體地說明了其最高理想境界的社會風貌。在《禮記禮運》對大同世界作了具體的描述。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風詠而樂的圖畫??鬃拥奶缴鐣褪切腥蕪投Y恢復西周以來君臣有序的等級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和諧社會。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他教導子弟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比诱哐灾荆蜓允褂杏拢蜓允棺忝?,或言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實現(xiàn)理想的現(xiàn)實步驟,曾皙則用非常感性的圖景表達了這一志向。

2.認為曾晳的說法體現(xiàn)了歸隱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張積極從政,另一方面,在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情況下又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甚至說“道不行,乘桴浮于?!?,表示想要放棄追求,去過一種清淡自適的生活,“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此次談話時孔子已經(jīng)60多歲,孔子一生奔走列國,四處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魯國講學授徒著書立說。晚年的孔子對世道看得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他決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贊賞曾皙所言之“志”是因為曾皙所說正合于“天下無道則隱”。曾晳的無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鳴。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薄独锶省?/p>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薄段⒆印?/p>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薄妒龆?/p>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短┎?/p>

可見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則性的?!扒笫恕笔菫榱恕靶械馈?、“行義”。能“行道”、“行義”

則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義”則去之。為了實現(xiàn)理想,為了弘揚大道,孔子不動搖,

不怨尤,終生積極樂觀。他雖嘆惋過“莫我知也”。但接著又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進可退、唯“義”是存的人生態(tài)度,安貧樂道的生活追求,對照一下曾皙所描繪的暮春逸游圖,其表達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正是孔子退隱傳道的生動寫照。

三.拓展延伸暢敘情懷

你有怎樣的人生理想?說出來和大家共勉!

四.課堂小結(jié)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課文,完成導學

六.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在第二環(huán)節(jié)“閱讀課文積累字詞”時,字詞的落實較到位;第三環(huán)節(jié)“研習文本探究文意”中,學生朗讀訓練也較注重,且效果較好。但【探究三】這一環(huán)節(jié)時,給學生準備的時間不足,學生敘述的效果沒有很好體現(xiàn),學生參與回答的人數(shù)也不多?!咎骄克摹靠鬃訛槭裁磳υc的志向表示贊同?給予學生較多的資料,學生參與較好,但學生聯(lián)系已學的內(nèi)容較少,缺乏自己的理解,且理解深度不夠。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所花時間也過多,以致在“拓展延伸暢敘情懷”環(huán)節(jié)中,缺少了時間。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以調(diào)整,控制好時間分配。

沂水春風公開課教案 沂水春風課文篇三

《沂水春風》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居、如、方、作、撰、傷、與在文中的含義,《沂水春風》教案。掌握《論語》中狀態(tài)形容詞的兩種類型:疊音詞和帶形容詞詞尾的。

2、理解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理想。

3、感受孔子的教學風格以及師生間平等和諧的氣氛。

【教學難點】

1、從孔子對三人言志的態(tài)度,分析孔子"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

2、孔子為何要"與點"?(鼓勵學生查找資料,發(fā)表不同見解,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文本,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1、誦讀感知,用原文語句回答:

(1)文中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分別是什么?

(2)孔子是怎樣看待他們的志向的?

【補充材料】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

(《論語·公冶長》)

2、質(zhì)疑解答,歸納狀態(tài)形容詞。(課后練習)

(1)"率爾"的"爾"何意?找出文中和它用法一致的詞。

(2)請同學們歸納已學過的有關(guān)形容詞詞尾的例句。

(3)《論語》中重視用形容詞描摹情狀,除了這種帶形容詞詞尾結(jié)構(gòu)的,還有的則是疊音詞,如"文質(zhì)彬彬","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請同學們對《論語》中已學過的這類狀態(tài)形容詞作歸納。

二.理解課文內(nèi)容

這篇文章的中心話題是"談志"。

【問題】既然孔子認同前三子的志向,那為何對待前三子和曾皙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文中曾晳的志向是什么?他的志向和前面三人的志向有什么不同?

【明確】子路、冉有、公西華的志向都是符合儒家"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論語·微子》)這一入世精神的,而曾晳的志向歷來則有兩種理解。

1、認為曾晳的說法體現(xiàn)了"禮治"的最高理想。

曾皙所言句勾勒了一幅童子、冠者風詠而樂的圖畫??鬃拥奶缴鐣褪切腥蕪投Y恢復西周以來君臣有序的等級制度,建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和諧社會,教案《《沂水春風》教案》。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他教導子弟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三子者言志,或言使有勇,或言使足民,或言為小相,都非常契合孔子實現(xiàn)理想的現(xiàn)實步驟,曾皙則用非常感性的圖景表達了這一志向。

【補充材料】歷代學者的相關(guān)言論:

①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楊樹達《論語疏證》)

②曾皙對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曰:"吾與點也!"魯設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謂四月也。春服既成,謂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樂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象龍之從水中出也。風乎舞雩,風,歌也。詠而饋,詠歌饋祭也,歌詠而祭也。說論之家,以為浴者,浴沂水中也。風干身也。周之四月,正歲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風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審矣。(王充《論衡·明雩篇》)

2、認為曾晳的說法體現(xiàn)了歸隱的人生境界。

孔子一方面主張積極從政,另一方面,在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的情況下又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甚至說"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示想要放棄追求去過一種清淡自適的生活,"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此次談話時孔子已經(jīng)60多歲,孔子一生奔走列國,四處碰壁,最后只得回到魯國講學授徒著書立說。晚年的孔子對世道看得已經(jīng)很清楚了,他決意不再求仕。而孔子之所以贊賞曾皙所言之"志"的關(guān)鍵就在于曾皙所說正合于"天下無道則隱"。曾晳的無意用世之言引起了孔子的深深共鳴。

【補充材料】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

子路曰:"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微子》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述而》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短┎?/p>

可見孔子的"求仕"是有原則性的。"求仕"是為了"行道"、"行義"。能"行道"、"行義".則出仕做官。不能"行道"、"行義"則去之。為了實現(xiàn)理想,為了弘揚大道,孔子不動搖,不怨尤,終生積極樂觀。他雖嘆惋過"莫我知也"。但接著又說:"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可進可退、唯"義"是存的人生態(tài)度,安貧樂道的生活追求,對照一下曾皙所描繪的暮春逸游圖,其表達的情志和精神世界何其相似!曾皙"歌詠先王之道,而歸夫子之門",正是孔子退隱傳道的生動寫照。

3、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對此有一個比較權(quán)威的解讀。他說,曾皙的理想看起來不過是"即其所居之位,樂其日用之常,初無舍己為人之意"(《四書集注》),好像他做的都是些日常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曾皙的內(nèi)心是完滿充盈的,他以自身人格的完善為前提,以萬物各得其所為理想,這就比另外那三個人想從事一個具體的職業(yè),在那個職業(yè)上做出成績要高出一個層次。

這就是孔夫子說過的"君子不器"。一個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是以他的職業(yè)素質(zhì)謀求一個社會職位為目的的,卻一定是以修身為起點的,他要從最近的、從內(nèi)心的完善做起。

三、拓展延伸

1、本文既是弟子和孔子的"侍坐",又是一次頗有情趣的教育活動。作為教育家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2、本文中孔子的四個弟子,你最喜歡誰?他具有什么性格特點?何以見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601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