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1 09:46:21
最新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11篇)
時間:2023-03-11 09:46:21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一

三坊七巷景區(qū)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積約40公頃。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晉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復(fù)元年代(901年),繁榮于明清時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歷史。以南后街為中軸,向西伸出了三個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向東伸出七條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排列整齊,縱向有序,形成“魚骨狀”傳統(tǒng)街巷格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為“三坊七巷”。歷經(jīng)千余年來,仍完整保留著唐宋遺留下來的坊巷格局,這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極為罕見,被譽為“里坊制度活化石”;現(xiàn)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處,包括國家級9處,省市級19處,歷史保護古建筑131處,文保單位眾多,集中程度堪稱全國唯一,被我國建筑學(xué)界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不僅如此,三坊七巷還是歷代名人聚居地,在這不足40公頃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歷代名人達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現(xiàn)出了林則徐、嚴復(fù)、林覺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楨、陳寶琛等一大批對中國近代史進程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也因此而獲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美譽;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領(lǐng)略三坊七巷歷史神韻和閩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這是一座居住著近現(xiàn)代兩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謝冰心。林覺民是辛亥廣州起義杰出代表人物,林覺民遇難后,臨時知縣的岳父陳元凱連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為避禍搬到光祿坊的早題巷。后來,謝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買下了這棟舊居。

說到林覺民我們不能不提到他的《與妻書》。這一如詩如畫的名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不僅表達了夫妻間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達了“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謀永?!钡母锩窈蛡ゴ笄閼眩盍饲f萬的熱血青年。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是三坊七巷的主入口牌坊。福州三坊七巷不僅僅是三條“坊”和七條“巷”,還有一條聞名遐邇的南后街。在南后街中我們可以看到福州的三寶,福州的脫胎漆器,牛角梳和油紙傘,還有福州著名的壽山石和軟木畫,各色各樣的福州小吃。

各位團友!走過了楊橋路,我們首先來到左邊的這條巷就是七巷之一的郎官巷。為什么這叫郎官巷呢?北宋有個叫劉濤的人,他是郎官,他的子孫皆為郎官,所以叫此巷為郎官巷。接下來請大家參觀嚴復(fù)晚年的居所———嚴復(fù)故居。嚴復(fù)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的杰出代表。嚴復(fù)還擔任過北京大學(xué)、上海復(fù)旦公學(xué)校長等職。嚴復(fù)譯述《天演論》。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黃巷,歷史上出現(xiàn)了衣冠南渡,八姓入閩,其中較大的一支黃氏家族入閩后,聚居于此,開始有了黃巷的地名。該巷以小黃樓著稱。

我們來到三坊中的第一坊——衣錦坊。衣錦坊最早的名字叫“通潮巷”,是三坊七巷中最靠近福州西湖的。據(jù)說,當年西湖的湖水與巷子里的溝渠相通。衣錦坊的水榭戲臺20xx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讓我們再一次感悟到故鄉(xiāng)“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對我們的培養(yǎng)和熏陶。

各位團友,“三坊七巷”的講解就到這里。我們集合的時間是×?xí)r×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動、照相,我們準時在這里集中上車,謝謝大家。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二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導(dǎo)游,小顧,首先,小顧代表福州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小顧將要帶大家游覽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xiàn)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xiàn)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nèi),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nèi),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jié)構(gòu)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xiàn)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边@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xiàn)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好了,我們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結(jié)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問題也歡迎大家過來問我,小顧一定知無不言!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三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xx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cè),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四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cè),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五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王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寶島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cè),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六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xx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cè),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七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_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cè),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八

各位游客: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0xx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王益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中國臺灣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九

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導(dǎo)游,小顧,首先,小顧代表福州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今天,小顧將要帶大家游覽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占地約40公頃,現(xiàn)居民3678戶,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xiàn)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nèi),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nèi),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jié)構(gòu)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xiàn)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边@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xiàn)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好了,我們的三坊七巷之旅就要結(jié)束了,接下來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一個小時,大家可以走走看看,有什么問題也歡迎大家過來問我,小顧一定知無不言!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十

福州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就已經(jīng)形成的坊巷,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坊七巷”的“三坊”,系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三坊均位于南后街之西側(cè),隔街與東側(cè)之“七巷”相通、

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間(1119—1125年)陸蘊、陸藻兄弟居于此地,兩兄弟才華橫送,名重一時。陸蘊官任福州知州,陸藻官任泉州知州,兩人回鄉(xiāng)時命此坊為“棣錦坊”。南宋淳熙年間,王樣任江東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將棣錦改名為衣錦,以示衣錦返鄉(xiāng)之意。

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初名儒林坊,以宋代祭酒鄭穆居于此,改為文儒坊。因為坊里除了鄭穆之外,還先后住有九門提督、寶島總兵甘國寶,抗倭名將、七省經(jīng)略張經(jīng),清光緒皇帝老師陳寶琛之父陳承裘,《福建通志》主編陳衍等儒林名士,故稱儒林坊名符其實。

光祿坊,北宋熙寧元年(1068年)以光祿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師孟,常到坊里的法禪寺游覽,見池畔有一塊大巖石,便登石吟詩,故被稱為“光祿吟臺”,而此坊也改名為光祿坊。程師孟題吟的“光祿吟臺”四個篆字石刻今尚存。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之東側(cè),由北向南分別為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800字 三坊七巷導(dǎo)游詞1000字篇十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講解的內(nèi)容是福州明清時期古建筑瑰寶----三坊七巷。

榕城福州,鼓樓區(qū)繁華鬧市的高樓之側(cè),有一片巷陌縱橫、青石鋪地的古老街區(qū)。這就是被建筑界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的福州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處市中心,東臨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達吉庇巷、光祿坊,向西三條稱“坊”,向東七條稱“巷”,自北而南依次為: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總占地面積38.35公頃(575.25畝)。。由于吉庇巷、楊橋巷和光祿坊改建為馬路,現(xiàn)在保存的實際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這個歷史悠久的居民區(qū)內(nèi),仍然保留著豐富的文物古跡,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時代的建筑。在這居民區(qū)內(nèi),坊巷縱橫,石板鋪地;白墻青瓦,結(jié)構(gòu)嚴謹;房屋精致,匠藝奇巧,集中體現(xiàn)了閩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閩江文化的薈萃之所,被建筑界喻為一座規(guī)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

“三坊七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標志,被譽為明清古建筑博物館。近代詩人陳衍詩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边@大約就是“三坊七巷”的由來。

三坊七巷的民風民俗也是福州民風民俗的代表,許多節(jié)俗活動中心常集中在三坊七巷,它包括民間信仰、歲時節(jié)慶活動、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月光光,照池塘;騎竹馬,過洪塘;洪塘水深難得渡,等妹撐船來接郎。問郎長,問郎短,問郎幾時返?”這是唐朝觀察使常袞作的一首民謠。它曾給居住在三坊七巷的幾代百姓帶來多少童年的回憶。直到現(xiàn)在,特別是老一輩人聽到這首瑯瑯上口的民謠仍激動不已。

三坊七巷,以她近三百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聞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橋梁、古榕樹,形成了古樸而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風貌,引起了國內(nèi)外許多文物考古專家的廣泛興趣,成為游客前來福州的必到之處??梢哉f,她是“全國少見,江南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忘懷的故園鄉(xiāng)土。

“三坊七巷”的路,絕對是小路,也許幾百年來就是這樣小,小得只能并排走兩頂轎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路不在大,有人則名。就是從這樣的小巷里,歷代走出了多少風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們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閩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他們?yōu)椤叭黄呦铩痹龉?,“三坊七巷”也為有他們而驕傲?/p>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風貌主要表現(xiàn)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墻,各式精雕細刻的門罩,風火墻式的多進院落,從高處府視猶如海上層層波浪,那此起彼落的萬傾波濤既無比壯觀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僅以她的古建筑聞名于世,她還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讀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科舉之盛,在全國也屬罕見。南宋著名學(xué)者,被稱為與朱熹、張軾齊名的東南三賢之一的呂祖謙,在福州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路逢十客九青矜,半是同袍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边@首詩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動寫照,說明了福州讀書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讀的生動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歷史的的見證;“三坊七巷”是閩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薈萃的縮影。它記錄了唐末五代時閩王王審知立國的史實,記錄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稱帝的經(jīng)歷。它吹灑著辛亥革命的風雨,傳播著北京“五四”運動在福州的影響。三坊七巷歷代累計出過舉人300多名、進士150多名,這些坊巷內(nèi)曾經(jīng)居住過上百名高官顯貴、學(xué)者名流,唐著名學(xué)者黃璞,宋理學(xué)家陳襄、晚唐詩人陳烈、狀元鄭性之、明抗倭名將張經(jīng)、清巡撫沈葆楨、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fù)等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過,還有黃花崗著名烈士林覺民。說到林覺民我們不能不提到他的《與妻書》。林覺民犧牲后,全家為了避禍匿居在光祿坊早題巷一處許家院宅。一天晚上,有人悄悄地將林覺民寫給父親及妻子的遺書塞進門縫,林覺民的妻子一直將這封信珍藏到辛亥革命福州光復(fù)后。這一如詩如畫的名篇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淚下,不僅表達了夫妻間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達了“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謀永?!钡母锩窈蛡ゴ笄閼?,激勵了千千萬萬的熱血青年。具有極為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與妻書》中也十分細膩地表達了烈士對故里“三坊七巷”的眷戀之情,有一段是這樣描寫的:“后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后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屋,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看到這,我們怎能不為烈士犧牲前對親人和美麗家園----“三坊七巷”深深眷戀之情所震憾呢!誰沒有親人,誰沒有自己的家園?可林覺民卻英勇奮戰(zhàn),在負傷被擒受審時仍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富強則吾死瞑目矣”,這就是革命者何等博大情懷!

“最憶市橋燈火靜,巷南巷北讀書聲”,讓我們再一次感悟到故鄉(xiāng)“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對我們的培養(yǎng)和熏陶。

各位團友,“三坊七巷”的講解就到這里。我們集合的時間是×?xí)r×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動、照相,我們準時在這里集中上車,謝謝大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528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