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零丁洋教案(優(yōu)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0:37:11
過零丁洋教案(優(yōu)秀18篇)
時間:2023-11-27 00:37:11     小編:文軒

教案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教案的編寫要注意教學評估,包括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觀察和分析,以及對教學效果的總結和反思。希望這些教案范文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幫助,祝你編寫出優(yōu)秀的教案!

過零丁洋教案篇一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過零丁洋教案篇二

1、學習《過零丁洋》。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著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抒發(fā)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還有什么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lián)上下兩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qū)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從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跡,寫一則讀后感。

板書:

小記反思:

過零丁洋教案篇三

《過零丁洋》課堂教學說課材料我執(zhí)教的《過零丁洋》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慷慨正氣”中第6課,是南宋民族英雄,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一、說教材《過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錄》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軍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戰(zhàn)船中,元軍強逼文天祥寫信招降在海上堅持抗元斗爭的宋軍將領。文天祥斷然拒絕。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心潮起伏洶涌,于是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光照天地的愛國詩篇。詩歌回顧了詩人從讀書入仕到救亡報國,直至被俘所經歷的艱辛危難,抒寫“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國的決心。

前六句寫國家和個人遭遇的悲慘。先從自己的出身說到報國。表明原先就有艱苦奮斗的閱歷,暗示經得起后來的艱危的磨煉,而儒家思想則是他的精神支柱。接著連用兩個形象、貼切的比喻概括抒寫奮戰(zhàn)中的感受:以“風飄絮”表現(xiàn)大好河山遭受蹂躪的慘相和詩人對時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現(xiàn)詩人在抗元斗爭中遭受的種種打擊和挫折?!盎炭帧倍鋭t借典型事件實寫感受。上句說兵敗,“說惶恐”含有與士卒共度艱危的意思。

下句說被俘,“嘆零丁”兼有將士傷亡殆盡的孤獨感。巧用地名作對,運用語義雙關,把紀實與抒寫特有的心情結合得天衣無縫。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愛國忠心。出語斬截有力,氣貫長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無數仁人志士取義成仁。前六句悲涼沉痛,后二句轉悲為壯,構成了全詩沉郁悲壯的風格。二、說目標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古代詩歌的教學要求,結合授課學生實際情況,及本課內容為古代詩歌的特點,我認為教學詩歌,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整全上把握內容,領會詩歌的意境,其次通過研讀、賞析,領悟詩作的精妙,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反復吟誦,只有朗讀成誦,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內涵。

參加“春風語文”一年多來,自認為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今日鄆城一行,始知自己目光短淺,能力有限,語言粗糙,距離一個成功的語文老師遠矣!講課回來,細細反思,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計是關鍵。如果課堂設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很多設計,如:

文天祥用_______________(句、詞、字),表達了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詞、句)中,我讀出了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

我喜歡_______________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_______________。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故事llysc。cn)。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以上這幾點我做的都不好,自當加倍努力。

過零丁洋教案篇四

1、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熟讀成誦。

2、品析詩歌,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民族氣節(jié)和人生哲理。

3、欣賞詩歌,學習詩歌凝練的遣詞技巧及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

詩歌凝練的遣詞技巧及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

品讀課。

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朗讀——品讀——賞讀——誦讀。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片頭曲)同學們,《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史詩。英雄總在亂世挺胸而出,世事總在興衰成敗中循環(huán)。宋元交替之時,文天祥成為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廷的頂梁柱,然而獨木畢竟難支,他幾經沉浮,終被元軍所俘,在被押北上途中,書《過零丁洋》詩以言志,最終英勇就義。讓我們通過《過零丁洋》一詩來憑吊這位英雄吧。(投影《過零丁洋》一詩)。

1、回顧七言詩的朗讀節(jié)奏。

2、自由誦讀詩歌,結合注釋選擇每句的朗讀節(jié)奏。

3、指名朗讀,檢查朗讀時的停頓、輕重音符方面的情況。

4、指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

1、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含義。

2、齊讀詩歌,分聯(lián)品讀。

(1)首聯(lián)的兩句敘事各是哪個對象?所敘何事?

交流明確:個人和國家、個人科舉入仕,起兵與國家共存。

(2)頷聯(lián)的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交流明確:國事危機,個人也動蕩不安,國命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帮L飄絮”形容國勢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無力自主。

(3)頸聯(lián)用了幾種表達方式?如何理解“惶恐”和“零丁”?

交流明確:敘述中抒情。“惶恐”和“零丁”都語含雙關,既指地名又述心情。

(4)尾聯(lián)是千古名句,用什么表達方式?體現(xiàn)什么?

交流明確:直抒胸臆。以死明志,體現(xiàn)他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3、試齊備課文,能背則背,不能背則誦。

三、賞讀詩歌,揣摩精髓。

1、學生讀自己欣賞的句子,談欣賞這一詩句的理由。

2、教師整理歸納:

(1)對仗工整:“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語含雙關:“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3)意境悲壯昂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敘事言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誦讀詩歌,延伸拓展。

1、學生自由誦讀。

2、指名背誦。

3、延伸拓展:

示例:蘇武牧羊、岳飛精忠報國、劉胡蘭慷慨就義。

(2)你還能想起哪些與“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樣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示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五、舉一反三,依例自學。

1、學生小結前一首詩的學習方法。

2、學生依例自學《浣溪沙》。

3、教師檢查自讀效果。

六、課堂總結,學法引領。

過零丁洋教案篇五

(一)教學準備課前布置預習任務,搜集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1)注意“寥”字的讀音。(2)注意“絮”字的寫法。

2.朗讀指導朗讀的前提是理解。本詩根據內容來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六句從縱橫兩方面構思,從自身到國事,又從國事到自身;從實到虛,由虛到實,反復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情調,朗讀時要體會到這種感情。后兩句激昂高亢,抒發(fā)了自己情愿舍生取義,為拯救祖國而死的高尚情操。

3.閱讀教學。

(1)閱讀理解本詩,不妨從張弘范對于詩的評價入手:為什么他會連說“好人!好詩”呢?將這句話作為突破點,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研讀的興趣。

4.活動提示。

(1)“朗讀”提示中的“有節(jié)奏、有韻味”是朗讀本詩的重點要求。在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后朗讀古詩,會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詩人悲憤和慷慨的感情產生共鳴。

(2)“思考與交流”及“拓展與運用”中題目應回答的內容請參見“閱讀教學”(2)。

(3)積累這3個詞語的意思是:寥落:荒涼冷落。指戰(zhàn)爭造成的殘破景象?;炭郑后@慌恐懼。汗青:指史冊。安排的是南宋詩人陸游的臨終之作《示兒》。

5.古詩大意經過辛辛苦苦的努力,因為通曉《詩》《書》《禮》《易》《春秋》五經之一考中了進士,被起用做官,可生逢亂世,戰(zhàn)火已經燒了四年。祖國山河破碎得有如風吹柳絮,自己被俘以來一會兒這一會兒那,猶如雨打浮萍。在惶恐灘的時候,我為國家危急恐懼不已,如今來到零丁洋,我又怎能不感嘆自己孤苦零丁。自古以來誰能長生不老呢?只要我對國家一片忠心就能光照史冊。

6.課時安排:

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xiāng)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后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后來,元軍兩路攻宋?;鹿俣纬继嵴埍鼙w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份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wèi)百姓?!闭垟囟纬家园踩诵?。此后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xù)續(xù)出任瑞州知州、江州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后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公元1274年,忽必烈發(fā)20萬元軍水陸并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xin)即位,為恭帝。謝太后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1275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以入衛(wèi)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zhàn),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后,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準備死戰(zhàn),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1276年正月,謝太后執(zhí)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逃遁,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位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zhàn)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以絕食抗議,后在鎮(zhèn)江虎口脫險。由于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據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往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巖、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斗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瑩p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fā)起猛攻。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寫下《過零丁洋》以明志。文天祥被迫目睹陸秀夫負主投海,張世杰被臺風惡浪吞沒,悲痛欲絕。茍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滅亡了。元將張弘范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說:“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盡到了,丞相如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嗎?”文天祥說:“國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余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背叛祖國嗎?”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風雨羊腸道,飄零萬死身”。10月初,輾轉萬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帶到接待投降者的“會同館”,安置在高貴的房間里,擺有佳肴美酒。留夢炎、阿合馬先后前來勸降,文天祥威武不屈。后來元統(tǒng)治者又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三年之久,讓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仆的被俘妻女的信,讓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但文天祥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一日,忽必烈親自勸降,說:“現(xiàn)在你如能像對待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為丞相?!蔽奶煜殡m被衛(wèi)士用金棍擊傷膝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贝稳眨奶煜楸惚粴⒑?,時年47歲。

教材分析。

本課是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的作品。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出珠江口,進攻南宋最后據點崖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當時,元軍統(tǒng)帥張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將領張世杰,文天祥嚴詞拒絕,說:“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詩以明心志,張弘范見詩中辭意堅決,連稱:“好人!好詩!”竟不能再相逼。從藝術上說,此詩是大氣勢、大手筆,在具體表現(xiàn)手段上同樣是別具匠心。開頭兩句從概括回顧自己一生主要經歷入手,是從縱的方面追述。三、四兩句以比喻的方式具體形容當時的局勢,從國事說到自身,是從橫的方向著筆,重在氣氛情調的渲染。接下去五、六兩句則承接前兩句進行具體地補充,“惶恐灘”和“零丁洋”是兩個地名,對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險惡來暗示詩人處境的艱危,表現(xiàn)過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沒有親身的體驗和出眾的才華,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梢钥闯?,前面六句從縱橫兩方面構思,從自身到國事,又從國事到自身;從實到虛,由虛到實,反復渲染了憂憤悲苦的情調。到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xiàn)出他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前六句是鋪墊,后兩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絕,后兩句激奮高亢。這樣的情調轉換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動地的效果。當然,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則不在于藝術技巧,而是在于詩中所表現(xiàn)的崇高氣節(jié)、悲壯情調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過零丁洋教案篇六

引導學生體會出:在張弘范讓他給堅持斗爭的南宋愛國將領寫勸降信的情況下,他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的意思是:自古人生在世,誰沒有一死呢?為國捐軀,死得其所,留下這顆赤誠之心,光照青史吧!表明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妥協(xié),不會投降,也表現(xiàn)了他的英雄氣概與高風亮節(jié)。

朗讀。

(3)第六自然段。

你還從哪感受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抓文天祥的語言:

面對這些花言巧語,文天祥無比蔑視,他堅定地回答:“國家雖亡,也不能有二心;為國犧牲的目的也決不在于留名!”

無比蔑視:特別輕視、看不起。

堅定:表明立場堅決、不動搖。

為國犧牲的目的也決不在于留名!表明文天祥錚錚鐵骨,耿耿忠心的崇高精神。

朗讀,讀出無比輕蔑的語氣。

(4)第8自然段。

你還從哪感受文天祥熾熱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抓他說的兩句話:

“金石之性,要終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狀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無可為者。”

引導學生體會出:文天祥面對三年牢獄的折磨,面對沉重的刑具,面對死亡的威脅,他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與凜然正氣。

朗讀。

看圖:出示課文中的圖,教師引讀第8自然段。

4.總結:

同學們,這篇課文,是怎樣讓我們感受到文天祥的愛國?(通過具體事例:組織勤王軍、多次嚴詞拒絕勸降,為國捐軀)。

文章的第一段與最后一段和中間部分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認識到:開頭概括——具體——總結。

5.拓展:

你還知道文天祥寫過哪些作品嗎?介紹給同學。

三、板書設計。

文天祥。

組織勤王軍。

熾熱的愛國精神。

多次嚴詞拒絕勸降。

浩然正氣。

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為國捐軀。

教學反思:

過零丁洋教案篇七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崇高氣節(jié)。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xiāng)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yè),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xiāng)??荚嚨谝幻?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qū)別?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過零丁洋教案篇八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一、以題切入,確定基調。

生:岳飛、文天祥、還有上個學期學到的辛棄疾也是吧!

師:他們善于詩文,也是響當當的英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1、朗讀古詩。

同學們請看題目,誰知道題目的意思?

生:“過零丁洋”就是路過零丁洋。

師:僅僅是路過零丁洋嗎?此時的文天祥為何會在零丁洋呢?

生(看注釋):不是的,文天祥此時被元軍俘獲,是作為俘虜押解路過零丁洋的。

師:對啊,此時的文天祥成為階下囚,成了元軍的俘虜,他會做何感想呢?

生:成為階下囚,他心里一定很難過,很痛苦。

生:還有傷感與無奈。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三、把握全詩意思。

1、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譯文: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戰(zhàn)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周星。

2、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可跟學生講解詩歌的意象與意境的聯(lián)系,特定的意象往往有其特定的表情作用。如本詩的“飄絮”與“浮萍”一般指坎坷的命運或不順的仕途。)。

譯文: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3、頸聯(lián)在構思上有什么特點?

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重含義。

(可聯(lián)系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文天祥的詩句更勝一籌:他可能是受到老杜的這種“四柱對”的影響,但他并不是簡單重復,杜甫的詩只是兩組現(xiàn)成的地名,而文天祥則是把兩個地名轉化為兩種心情。)。

譯文: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舍身取義的人生觀,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以身殉國的浩然正氣。在于詩人以生命為歌,以生命殉詩,以生命殉國,從而贏得了后世的尊崇!

譯文: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四、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并背誦全詩,之后小組之間開展朗誦比賽,比哪一組朗誦得最有感情,最為流暢。

五、全班同學閉上眼睛,欣賞張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國心》,默默感受愛國情懷。

六、師生共同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1、合作是教學快樂的'鑰匙,師生上課時的合作探究,枯燥的學習因合作而充滿歡樂,倦怠的工作因合作而激情再現(xiàn)。

2、鞏固落實很重要,之所以個別同學語言不嚴謹,最后環(huán)節(jié)有些趕時間,主要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學案沒有進行認真的討論,課前預習不夠深入,要運用好學案還要抓落實才好。

3、有壓力就會產生動力,要講課的壓力促使自己精心準備,收獲課堂的快樂,學生的學習也是一樣,要有一定的壓力才會進步提高。存在的問題是:準備充分了要流暢地把教學流程完成需要長期的鍛煉,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我還掌握得不夠熟練,課堂也會出現(xiàn)一些沒有預料的情況,合作探究的評比標準和細節(jié)還不完美,教學流程還不夠嫻熟,表達不流利。

今后的想法是:要把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堅持運用到課堂中,教師同學們都參與,收獲上課與學習的快樂,相信隨著教改的深入與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同學們的學習和教師的生活將會充滿陽光。

過零丁洋教案篇九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著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體會詩中抒發(fā)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一、導人新課。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還有什么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lián)上下兩聯(lián)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qū)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從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三、拓展延伸。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跡,寫一則讀后感。

四、作業(yè):

板書:

小記反思: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

1、檢查背誦。

2、學習《過零丁洋》、《浣溪沙》兩首詩,要粗知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背誦。

有感情的背誦和默寫。

1、對詩中警策語句的理解與鑒賞。

2、理解并鑒賞詩的精練概括的語言。

一、檢查背誦《渡荊門送別》、《秋詞》、《赤壁》。

1、朗讀古詩。

2、簡介作者及背景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寶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賈似道當權時受排擠。1275年,元軍進攻臨安,宋朝廷下詔征勤王兵。任贛州知州的文天祥組成萬人的義軍,北上守衛(wèi)。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軍營談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鎮(zhèn)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幫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從海道到福建,與張世杰、陸秀夫等在福州擁生趙呈為帝,堅持抗元。1277年進兵江西收復了幾個縣城,使抗元形勢大力好轉。但不久為元軍所敗,退入廣東。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元將張弘范叫他寫信招張世杰投降,遭拒絕,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經威脅利誘,始終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從容就義。

此詩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與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來元軍統(tǒng)率張弘范再逼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詩以明志杰。

3、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4、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危苦。“風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5、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6、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7、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8、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烏江);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9、背誦這首詩。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一

參加語文教學多年來,自己悟到了一點課堂藝術,《過零丁洋》課講完后,自己細細品味,悟到以下幾點:

課堂設計是關鍵。如果課堂設計失敗或者不完整,不合邏輯,課堂組織再好,氣氛再活躍,也只是散珠碎玉,殘缺不全。課堂設計不僅僅是大局,更要關乎細枝末葉。比如在“品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做了很多設計,如:

文天祥用……(句、詞、字),表達了……。

從……(詞、句)中,我讀出了……。

從……(詞、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歡……(句、字詞),因為它表達了……。

如此設計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熱情,品味詩句妙處或美好的意境,但是都不大滿意,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反思一下,還是問題設計不夠明確。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成敗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這幾點我都沒有做好,希望下次能改進。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二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本文的關于作者,作品的文學知識。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過程和方法目標:閱讀理解詩歌內容,品味鑒賞詩歌語言。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摯誠的愛國情懷。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熟讀并背誦詩作。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zhàn)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lián)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zhàn)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lián)“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lián)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zhàn)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lián)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jié)?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jié)操。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三

今天我們學習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孩子們喜歡自己做主的課堂,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針對這樣的學情,我放棄了原來繼續(xù)使用課件的念頭,想試試在學古詩的時候也模仿李鎮(zhèn)西老師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做法。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因為雖然我不是主角了,但是我成了導演,任務更重。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走近文天祥,走進《過零丁洋》,體會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們在以前的課上曾經學習過文天祥的事跡,讓他們介紹文天祥,各個都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對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較全面,老師稍微做總結就好。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走進《過零丁洋》的過程中,我著重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唷!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3、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可見,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最后,我又設計了拓展延伸題:

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孩子們又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個個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集體的智慧就是強,他們提供的句子遠遠超出了我準備的范圍。最后我們齊背《過零丁洋》,鈴聲響起,我們熱情高漲的走向操場。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們學習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孩子們喜歡自己做主的課堂,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思考,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針對這樣的學情,我放棄了原來繼續(xù)使用課件的念頭,想試試在學古詩的時候也模仿李鎮(zhèn)西老師堅持“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做法。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因為雖然我不是主角了,但是我成了導演,任務更重。我設計了這樣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走近文天祥,走進《過零丁洋》,體會文天祥的感情。

孩子們在以前的課上曾經學習過文天祥的事跡,讓他們介紹文天祥,各個都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對文天祥的了解也比較全面,老師稍微做總結就好。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走進《過零丁洋》的過程中,我著重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討論:此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兩件大事?

——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2、頷聯(lián)兩句有何聯(lián)系?用了什么修辭?

——國家山河支離破碎,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歷經艱辛????!帮L飄絮”形容國勢如柳絮飄散,無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用了比喻的修辭。

3、頸聯(lián)上句追憶當年兵敗福建時,憂念國事的心情,下句寫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獨處境。詩歌很巧妙地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唷?梢?,詩中“惶恐”、“零丁”具有雙層含義。

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他的民族氣節(jié)。

這樣四個問題,就把本首詩的四聯(lián)內容分析的很透徹了。在賞析頸聯(lián)的時候,有一個難點,“惶恐”和“伶仃”有雙層含義,這兩個詞又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很難體會出來。我一再啟發(fā)他們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可是要他們說得完整還是有點勉為其難。正在這時,我們的趙財源“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語言流利而又順暢的說出了自己的見解。我稱贊他是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的勇士,他還不好意思的臉紅了。

最后,我又設計了拓展延伸題:

1、文天祥拒絕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個有骨氣的人,你能舉出類似的事例嗎?

——藺相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蘇武執(zhí)漢節(jié)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最終死在風波亭上;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劉胡蘭在敵人鍘刀下慷慨就義。

2、你還能寫出哪些透著錚錚骨氣的名句?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徐悲鴻)。

孩子們又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個個爭先恐后的發(fā)言,集體的智慧就是強,他們提供的句子遠遠超出了我準備的范圍。最后我們齊背《過零丁洋》,鈴聲響起,我們熱情高漲的走向操場。

這節(jié)課我上的很有感覺,孩子們也都很有感覺,師生良性互動,在課堂上促進了感情的交融,我發(fā)現(xiàn)下課后他們看我的眼神都覺得更親近了。以后我要多上這樣的課。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五

近幾天都比較匆忙,備課也是匆匆忙忙的。還好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較高,不至于尬場。

上午第三節(jié)在18班講了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杰、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整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慷慨激昂的,表達了文天祥為國捐軀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去懂得,去深入詩歌的感情著實不易。想了想還是以讀為主。

采取常規(guī)教學方法,先介紹詩歌的作者和寫作背景。然后朗讀詩歌。

一讀、讀出節(jié)奏和讀準字音。

二讀、讀懂內容(根據課下注釋了解詩歌大意)。

三讀、讀出感情。

四讀詩歌,賞析文中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

本節(jié)課值得肯定的地方是:

一、以讀為主,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很高。讀出了以死明志的決心,讀懂了文天祥的“民族魂”。

二、這首詩歌用的修辭比較多,頷聯(lián)的比喻和對偶,頸聯(lián)的雙關,對偶和反復,尾聯(lián)的反問等。學生易于理解。

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時間的把控。一首詩原計劃的時間是一節(jié)課完成,結果用了一節(jié)半課。原因是默寫占據了課堂時間,一不小心就想多說兩句話,老師還是話很多話很多。

二、備課不夠充分,深入。如首聯(lián)寫了作者一生的重要經歷,其中出現(xiàn)了“起兵勤王抗元”學生對“勤王”這個詞不太懂,而我竟然無言以對,當時悔的腸子都青了。還好下課鈴聲解救了我,趕緊查“勤王”。結果真的長見識了。

勤王有兩層含義,一是勤王之事,二是救王于危難之間。一般而言第二層意思用到的比較多,勤王指的是統(tǒng)治者在遇到亂臣賊子,或者是外患威脅的時候,不在皇上身邊的臣子會起兵前去救援皇上,我們管這種現(xiàn)象就叫做入京勤王。

對待知識不能糊弄糊弄就算了,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學會鉆研,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升水。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六

教材僅僅是個例子,教師要能走進教材也要能領著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識拓展延伸這個策略上,老師能從課堂的教學之初貫穿到教學的始終,這一點是可喜可賀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厚實底蘊,融說寫于一爐。

當然有成功之處就有不足之處,首現(xiàn)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具體表現(xiàn)在,對文天祥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的實質還沒有領悟到位,其實作者在文章的首聯(lián)就說了他自己不會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從小飽讀儒家經典,自幼就經過經典熏陶,潛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殺生成仁,舍生取義”的影響;雖然我在課堂補充了十三“經”,但沒有能夠更深層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也給學生對文天祥的認識帶來一個淺淺的缺陷。

其次,在詩歌的教學上,我有了一個意外的設想,是不是針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詩歌教學體現(xiàn)一個整體的序列。

再次,詩歌教學要入準重點,當從文本出發(fā),教給學生方法,當然這節(jié)課,我已經交給學生賞析的方法,但還是感覺力度不夠,當重點的就要重重的講,更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避輕就重,狠抓關鍵點。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七

《過零丁洋》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最高表現(xiàn)。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盡早發(fā)現(xiàn)一些教學不足,比如說教學設計上出現(xiàn)哪些問題、課堂交流和啟迪是否得當、課后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從而為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累計經驗。

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層次清晰,通過反復朗讀成誦,體現(xiàn)詩歌的朗讀教學。課堂上師生互動效果較好,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的主題意識,并實施在具體的行動中。教師不僅幫學生理解詩詞的內容,更教會學生學會思維的發(fā)散,從某一點生發(fā)出去,向其他知識點擴張開去,做到知識的前后勾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是內涵,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適當補充歷史史實,充分顯示教師對文本理解和對學生的學情的了解。

教師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學會傾聽,在詩意翻譯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分組去活動,讓學生去討論問題,并在討論環(huán)節(jié)中鍛煉學生傾聽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xiàn)合作探究,可謂一舉多得。

教師注重學生的整體的參與度,注重學生全程參與,從課堂學生活動情況看,學生基本上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值得一說的是老師注意在學生回答問題后,適當的給與表揚與贊賞,當然學生回答不足的時候,教師還是能針對性的指出不足。

教材僅僅是個例子,教師要能走進教材也要能領著孩子走出教材。在知識拓展延伸這個策略上,老師能從課堂的教學之初貫穿到教學的始終,這一點是可喜可賀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厚實底蘊,融說寫于一爐。

當然有成功之處就有不足之處,首先是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具體表現(xiàn)在對文天祥的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的實質還沒有領悟到位,其實作者在文章的首聯(lián)就說了他自己不會投降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從小飽讀儒家經典,自幼就經過經典熏陶,潛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思想的根本“殺生成仁,舍生取義”的影響;雖然我在課堂補充了十三“經”,但沒有能夠更深層次的挖掘儒家的思想,給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也給學生對文天祥的認識帶來一個淺淺的缺陷。

其次,在詩歌的教學上,我有了一個意外的設想,是不是針對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讓詩歌教學體現(xiàn)一個整體的序列。

再次,詩歌教學要入準重點,當從文本出發(fā),教給學生方法,當然這節(jié)課,我已經交給學生賞析的方法,但還是感覺力度不夠,當重點的就要重重的講,更要在以后的教學中避輕就重,狠抓關鍵點。

過零丁洋教案篇十八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著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著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么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么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jié)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說的是課堂語言。干凈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說話啰啰嗦嗦,重復,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干凈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說,老師就不要說,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我們再說。

最后簡單說說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說話了,說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說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著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獲,那才叫駕馭課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4623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