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理想國讀后感(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1:31:03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模板18篇)
時間:2023-11-26 11:31:03     小編:紙韻

寫讀后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梳理自己與作者的共鳴和碰撞。寫讀后感需要我們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組織和表達。這些讀后感范文涉及的書籍題材豐富,展示了讀者對個體與社會、人生與人性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一

最初認識柏拉圖,是在初中歷史課上。真正接觸柏拉圖著作,是前幾天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理想國一書,說實話,對于我這樣一個哲學小白來說,讀起來很是覺得生澀拗口,當時越看越覺頭疼,于是只草草看了開頭幾章。

后來,我刷到這樣一篇文章:讀書一般可分為三個區(qū),舒適區(qū)內,閱讀者閱讀毫無難度的讀物,雖處于心理舒適的狀態(tài),但進步緩慢;伸長區(qū)中,閱讀者閱讀有一定難度的讀物,感到某種程度的不適,但跳一跳還是夠得著,理解力提升明顯;恐懼區(qū)里,閱讀者閱讀難度過大的書,由于超越能力范圍太多,感到嚴重不適,難以卒讀。

很多人都只愿意待在舒適區(qū)和伸長區(qū),不愿意去挑戰(zhàn)恐懼區(qū),讀完此文,我深受觸動,決定去攻克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書。

在這篇文章的驅使下,我又翻開了《理想國》這本書。剛開始時依舊是難熬,整本書是按對白來寫得,我甚至都分不清誰是誰,誰說了什么觀點。只模模糊糊感覺好像一直在說什么是正義,我看著哲學家們把正義的定義從欠債還債就是正義到正義就是給每個人適如其份的報答再到正義即強者的利益。我仿佛就看到哲學家們在我面前激烈辯論。

慢慢的,我投入進去。

翻開下一頁,第二章出現在我眼前。我不由得一驚,第一章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在第二章中,哲學家們依舊在討論正義。

不同的是,柏拉圖從中引伸了城邦正義,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則,將城邦定義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做好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任何人都要服從城邦正義,個人正義應當讓位給城邦正義。

從柏拉圖關于正義的定義可以看出,他所謂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級別職務,具有等級區(qū)分,由此城邦分為統(tǒng)治者、軍人、勞動者,因此他所謂的正義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

俗話說得好:“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边@本書每一章都寫得十分精彩,但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婦女兒童的問題,不得不說,柏拉圖盡管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學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臘還是有其局限性的。而這本書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對待婦女兒童的問題上。

柏拉圖式非常看重兒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婦女兒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資源。但是這樣完全將婦女兒童當成了一種附屬品的態(tài)度,局限了其對婦女作用的正確估算。他不將婦女當成一種完全的客體,而是當成一種貴族政治的統(tǒng)治需要,這也表現出他對貴族生活的渴望。

而柏拉圖對貴族的渴望,最主要是表現在他提出的哲學王理論。他認為在一個理想城邦之中,應由擁有知識的哲學家擔當統(tǒng)治者,并稱之為“哲學王”。

《理想國》這本書是我接觸的第一本哲學著作,盡管我在看完這本書后也不太懂何為正義,但其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對!一定不放棄。我想:讀完此書,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對哲學的理解,更是學到了哲學家們認真執(zhí)著的精神。也希望這樣一種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動力永遠存在于我心中。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独硐雵肥前乩瓐D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起,錯綜復雜。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

柏拉圖《理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理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睍械慕逃枷刖偕羁蹋屛沂芤骖H多。

《理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接受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接受教養(yǎng)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實地見習戰(zhàn)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yǎng)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可以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

《理想國》中也注重了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提倡學習音樂,藝術,文學等等,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從而使心靈更和善美好??茖W與人文的結合更利于人的發(fā)展,學生也應體驗到生活的樂趣,藝術的陶冶從而使心靈更充實美好。

《理想國》中提出女子也應該接受教育。柏拉圖認為,一定要給女子和男子以同樣的教育,女子也要學習音樂、體操和軍事教育,因為“同樣的稟賦應該給以同樣職務”柏拉圖的這種思想打破了古代的傳統(tǒng)觀念,認為男女平等,天賦和才能相當的人就接受相同的教育、訓練,接受相同的職務,這就為婦女提供了學習和發(fā)展才能的機會,是很偉大的教育思想。

當然《理想國》中也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柏拉圖認為,為了使城邦一直強大,就要控制他們下一代的出生,他認為,最好的男人必須和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最好結合者的下一代必須培養(yǎng)成長,而最壞者的下一代則不予養(yǎng)育。首先我對這種夫妻的結合方式不認同,這種結合方式對于人們并不公平,其次對于小孩的處理方式太過殘忍,生命本就是可貴的,一生下來就要被處理掉,我們沒有這樣的權利,而且這樣太過重視先天因素了,忽略了后天教育和環(huán)境影響的作用。還有,不讓親生母親照顧自己的孩子,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都缺乏親情和母愛,一個缺少愛的國家是很可怕的,而且這也違背了人的本能。

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確實蘊藏了智慧和思想,它對后世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理想的國家中是存在很多理想的東西無法實現,但是柏拉圖同樣認為這是有價值的。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個國家不能在現實中管理得像描述的那樣好就否定這些理論。理想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一個美好的目標。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三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經典之作,知道柏拉圖的人基本都知道《理想國》,或許從《理想國》中,我們會讀到很多其實你自己并不認同的觀點,但這本書依舊有它的魅力所在,我依舊會被它深深吸引。

看完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guī)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jié)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tǒng)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wèi)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tǒng)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tǒng)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tǒng)治者要服從統(tǒng)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jié)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理想國》展現了作者超凡的教育理念。柏拉圖非常重視教育問題,他為理想國設定的很多規(guī)矩、禮儀、道德,都沒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過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來引導人的行為和方向。正如書中所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卑乩瓐D認為理想國的教育應從人小時候開始,包括質樸的音樂教育和體育教育,“樸質的音樂文藝教育則能產生心靈方面的節(jié)制,樸質的體育鍛煉產生身體的健康?!彼MO(jiān)督詩人、強迫他們在詩篇里培植良好的形象,同時監(jiān)督其他的藝人,禁止描繪邪-惡、卑鄙的`精神。他希望通過這樣,讓城邦的護衛(wèi)者遠離罪惡的形象,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從童年時,就和優(yōu)美、理智融合為一。這些從小抓教育的理念,無疑是有遠見的,并抓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從一個人的童年開始施加影響,將服從統(tǒng)治的信念根植于心中,必然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穩(wěn)定的統(tǒng)治方法。這些教育理念,對后世的教育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tǒng)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里,還是建筑或任何藝術作品里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丑、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丑,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tǒng)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于永恒不變的狀態(tài)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書寫并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chuàng)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后世哲學影響尤甚?!独硐雵穾缀跏且徊俊罢軐W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yōu)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qū)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系的處于發(fā)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嘗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于善、對于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并敏銳感受著的,對于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這本書對我有不小的啟迪,它不僅能讓我了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yǎng)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四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柏拉圖有別于一般的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哲學家,他在《理想國》中提出政治就是人民的生活,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提前預告了后世多年來為政治作斗爭的人類歷史。

柏拉圖想要締造一個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這也是要建立在政治統(tǒng)一的基礎上的。我國古代也有位與他思想相近的文人,叫陶晉,字淵明,他的《桃花源記》就體現了柏拉圖的這一思想,追求平靜美好、和諧友善的生活。對于這樣的完美,人人趨之若鶩。只是我們是否人人都能做到一輩子波瀾不驚,不與任何人產生矛盾的目標呢?試想一下,難道你能容忍別人毫無理由地指著你的鼻子唾罵而面不改色心不跳嗎?難道你能在戰(zhàn)爭來臨前淡定從容地將生死置之度外嗎?你不能!因為每個個體都是有缺陷的,是不完美的。而每個人生來不同,有不同的價值觀、人生境遇和思想。

所以,正如永動機的失敗,生物實驗2號的放棄,瑪雅帝國的滅亡,歷史不斷驗證:理想國是不存在的。

《理想?風箏》,光是念題目,就有著新鮮而深刻?涵義。每個人都有理想,這??一位老師少了只腿,可他不氣餒,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越飛越高。他一個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著自己的腿的人強多了。身為老師,瘸了是非常麻煩的。也許,他的理想是好好當一位老師,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風箏上,每次都特別的高,飛得特別的好,他的理想離他根本就不遠了。

也曾試過把理想系在風箏上,讓它飛高飛遠,讓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卻沒有達到:我寫過一封書信,上面的內容是懺悔,要自己好好學習,相當于計劃表,可當我想做這件事時,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給撕了。我實在想不通,劉老師的理想率已經少了一大半,他卻能挺過去,而我,懶惰得連自己條件充足了還不知足,還跟自己的理想慪氣,我真不應該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風箏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有了曲折挺胸抬頭;驕傲了,自己改過;飛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飛吧??!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五

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人間的根下,千年古蒼,再度延長,長得從古至今朝,世世代代的歲月中,從零到無窮大的英雄人物與哲學勇士,用自己的熱血灑磨了光陰,熏暖了人間煙火,來染出他們追求的正義與智慧。

凝聚著對正義與善的追求,將它們用文字對話的形式來躍然紙上,這新穎的模式,也構成了柏拉圖的一大獨特風格,才能被后世遠遠流傳。

"理想國"采用了獨特的寫作手法,以格拉底和一系列人物對話的形式有條不紊的串聯出一章章有規(guī)格的篇章,如同明信片一樣雋永。全書大致闡述了柏拉圖關于對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容的思考,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小說里的人物通過深思的對話表達了自己對真善美的向往和理想國度的臆想藍圖。

而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人性和真善美的思考:

格拉底:如果則有一個人,在心靈里有在的精神狀態(tài)的美,在有形的體態(tài)舉止上也有同一類的與之相應的調和的美這樣一個兼美者,在一個能夠沉思的鑒賞家眼里豈不是一個最美的景觀"。

格勞孔:則是最美麗的了。

格拉底:再說,最美的老是最最得意的。

格勞孔:當然了。

格拉底:則,真正的受過樂的教育的人,對于同道,氣味相投,一見如故,可對于渾身不和諧的人,他躲避之唯恐不及。

格勞孔:對心靈上有缺點的人,他當然厭惡,但對于身體有缺點的人,他還是可以愛慕的。

詼諧幽默的溫婉的對話,很有力,對人性的得意和心靈的交融,是簡單中的華美。不知道可不可以將它和孔子的擇其善者而從之。相聯系上,人正是擁有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會熠熠生光。

心靈就像裹著一層柔軟的漿汁,溫熱的如同糖漿般的黏稠,人在不斷地選擇著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來獨善其身,彼此靈魂間的溝通是最最美麗的了。

人生路漫漫,那種超越時間、空間的只存在于靈魂間的,而實際上柏拉圖式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jié)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雖小說的主題容是關于對理想國的建立設想,背負著腦海中凝聚的智慧,然而他對人類的柏拉圖式靈魂間的愛情和人的真善美的探索,卻遠遠超過了我對理想國度和哲學城邦的感悟,讓靈魂可以有所依靠,讓肉體找到歸宿。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六

有句老話說,一千個讀者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的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理想的國度,于是就有了一千個不同的理想國。

走進柏拉圖的《理想國》,透過它我恍惚看到了蘇格拉底他那承受著所有善與惡的永恒不滅的靈魂,看著他追尋著智慧與正義,走向上的路,從未停下過腳步。也正是透過智者們的經久不息的討論,借著蘇格拉底同格勞孔等人的辯論,以正義為地基,構筑起柏拉圖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

這是一個智慧、勇敢、節(jié)制而且正義的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讓勇敢節(jié)制、心胸寬廣、溫雅親和、良好的記性以及智慧敏銳的哲學家來做國王,讓他們積極參與政事;選擇那些不忘原則的,不易受騙的人做護衛(wèi)者,而舍棄其余的人;有節(jié)制美德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他們雖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tǒng)治者。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個人與國家是共通的,人的靈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三個部分一樣,最理想的國家也應由相應的三個等級組成,把分工看作國家的構成原則。在一個國家中,當護國者、戰(zhàn)士和輔助者,這三種人都各司其職,互不干涉,那這個國家就是正義的。一個人的各種內部品質都在起著它應有的作用,做著該做的事情,那么這個人就是正義的。從大的城邦到城邦中的每種人乃至于他們的生活,工作,教育以及其他的一切,在智者們的對話中,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化的國度,他心目中所渴望的一切。

哪怕這樣的國度僅僅只是那些先哲們天馬行空的思索,這樣的國度只是立于云端的的烏托邦,但是它卻真真正正地在人們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洪流中存留下來,成為不朽的'經典。

我同樣有我的理想國,在我理想的國度里,我希望一切都是我付出無數汗水,親手得到的,親手創(chuàng)造的,縱然有付出的辛苦,但也有收獲時候的美好。

我愿成為自己國度的哲學王,成熟睿智地應對我所面對的一切,勇敢地護衛(wèi)我應當守護的而不忘初心,遵守本分做我應該做的事,用理性和正義構筑起屬于我的理想之國。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七

一位波某某君認為:正義的目標就是“物歸原主”,使每個人得到其應有之物。而實現這一目標的行為就是正義,讓好人得到應得的,從壞人處拿回他們非分之有――也即鋤強扶弱,懲惡揚善。

另一位“辯手”塞某某君認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他不否認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在某些方面存在利益的一致性,比如在涉及對外關系的問題上――像外敵入侵等,當權者或許會站到國民整體的利益代表的立場上,美其名曰代表民族或國家的利益。但這就像放羊的人跟羊群的關系一樣,牧羊人保護羊群是為了更好地薅羊毛。

正義,是維護強者的利益,所以它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于是會出現“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莊子語)的差別對待。正義是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暴政,是統(tǒng)治者們實行暴政的道義工具。

蘇格拉底的廢話我們依然不談。這個論述我其實是比較贊同的。波君談的是社會層面,或者說是道德層面的“正義”,塞君談的則是政治層面的“正義”。

我認為呢,這個問題可以分三個角度:

一,人類社會的和諧運行勢必要求既定規(guī)則的存在。法律、倫理、道德,都是規(guī)范人際關系的制度工具,而它們都是對于是否對錯的價值判斷。這個對與錯,也即“正義”與“不義”,或許并不是統(tǒng)治者為鞏固政權而設定的,是先其而存在的,統(tǒng)治者要明確它、捍衛(wèi)它,目的是維持社會秩序。否則老百姓都坑蒙拐騙、殺人放火,什么政權也不愿見到這種亂象。

二、鑒于以往的歷史而言,階級的對立確實存在,所有政權形式確實都是一個階級對另外階級的暴政。那么在一些根本的利益問題上,統(tǒng)治者所代表的階級,當然會以政治權力和國家暴力為后盾,設立對他們有利的社會制度,將對他們有利的標榜為正義,將對其有害的斥為不義。

同樣,不義也不是絕對的。世上徹頭徹尾的不義之人是難以立足的,因為遏制不了自己的欲望和行為,終會眾叛親離――道上的話可能叫“不講規(guī)矩”。盜亦有道,哪怕是殺人放火的集團,其內部仍然是存在一定的規(guī)矩的,否則他們將難以成事。就像梁山好漢,他們盡可以殺人如麻,殘害無辜,彼此并不覺得這是“惡”。但如果不講義氣,壞了宋江這樣的“好漢”,那就“十惡不赦”了。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八

昨天,閑著沒事干,我便把已經狼吞虎咽地看過一遍的《理想國度》又拿起來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放學后,初二(10)班的同學在教師里談論各自的理想。這時,理想老人走來,他給每人一張卡片,并讓大家用唾沫沾濕,合上眼,就可達到自己的理想國度。大伙兒都照做了,也都到達了所謂的“理想國度”??墒牵谥苡我蝗χ螅蠹野l(fā)現:這所謂的“理想國度”原來是虛無縹緲的,不現實的。最后,理想都以破滅告終。

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理想要靠自己腳踏實地刻苦努力才能實現,而不是幻想和僥幸取勝。

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做一名教師。雖然它沒有財源滾滾,沒有名聲顯赫,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會有一夜成名的奇跡。但是它能幫助我們向光明的'未來攀登,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僧吘惯@只是理想,理想要靠奮斗才能實現。在農夫的精心培養(yǎng)下幼苗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所以從現在開始,讓理想變成我們奮斗向前、勇于創(chuàng)新的動力;變成人生的指路燈;變成戰(zhàn)勝困難的力量源泉。

讓我們?yōu)槔硐攵?,而奮斗吧!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九

《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tǒng)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yōu)越的城邦。

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tǒng)治階層、保衛(wèi)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鄙視個人幸福,無限地強調城邦整體、強調他一己以為的“正義”。在柏拉圖眼中,第三階層的人民是低下的,可以欺騙的。他賦予了統(tǒng)治者無上的權力,甚至統(tǒng)治者“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用撒謊來對付敵人或者公民”。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或者讓政治家去學習哲學。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tǒng)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的政體。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國家。

在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為一門知識,也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zhí)政,也就是說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于國家理念的認識,知道“理想國”應該怎樣組織、怎樣治理。這樣,所謂哲學家執(zhí)政,就被柏拉圖理解為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力的結合。他堅信只有哲學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學家是理想國必然的統(tǒng)治者。

人類追求的正義與善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正義有著多么強烈的憧憬與向往!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這正好印證了對話結尾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國家的主題,也可以說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因為國家的起點“就是永無止境的時間以及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占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于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jié)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

所以只要證明城邦的正義是好的,就可以推出個人的正義是好的。

那么什么樣的城邦是好的呢?由城邦的各種要素推出,一個好的城邦應是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的'。

假設審理案件是為了正義,那么正義就是為了讓每個人不拿別人的東西也不讓別人占有自己的東西,所以城邦的正義就是讓每個人各司其職,擁有自己的東西,做自己的事。

如果城邦內三類人物護國者,商人,輔助者相互干涉,交換地位,便將使得國家步向毀滅。反之三者各做各的,即正義,才可以使得國家繁榮發(fā)展。

此說明城邦的正義是好的。

而個人的正義同樣是指個人內部的理智,激情和欲望在自身內各司其職,理智起謀略,領導作用,激情協(xié)助和服從理智,幫助理智管理欲望,只有這三者按此分飾不同角色和職能,個人的內在才能和諧井然有序反之,如果各部分相互干涉,激情或欲望想起領導作用,則容易引發(fā)各種邪惡問題,如縱欲,怯懦,愚昧。

所以個人的正義比不正義更好。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一

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懷疑自己是否能看懂。為時兩個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國》,很久沒有花這么長時間看一本書了,但收獲還是挺多的。

首先,豐富了我對正義的認知。在看此書時,我對正義的理解就是正義,無正義本身和正義的表象(暫且稱為表象)之分,我們追求正義,究竟就正義本身,還是由正義所帶來的榮譽、地位、權力?論及正義也僅僅是與道德和法律相聯系,但《理想國》所提及的則包含更多的內容,不僅是法和道德,還涉及了智慧、節(jié)制、愛,給我以更全面的了解。正義不單是恪守法律、公正審判;不止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有明智的認知和判斷、對本性惡的有效節(jié)制、對社會、對國家的普遍愛的等等。

我認為,理想國中的守衛(wèi)者們都是正義的化身。蘇格拉底說,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較守衛(wèi)者的幸福與否及其程度。構建一個全體幸福的國家,必須要某些公民出讓自己一部分的權利、利益。當然,守衛(wèi)者也是靠公民來供養(yǎng)的,社會也是有回饋于他們的。

但我還是忍不住從自己的價值體系出發(fā)去評價這些守衛(wèi)者,去尊敬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總是用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去評判別人。

此外,這本書是立足于理性的,這對于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幫助。讓我在看書過程中,在思考問題時,不自覺的優(yōu)先運用理性思維去判斷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維去感知事物的價值。

此次閱讀僅有這些粗淺的理解也略感疲勞,希望下一次閱讀時能給我全新的感悟。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二

“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戴望舒《雨巷》中那個美麗幽怨的女人,躍然紙上,在仲春時節(jié),路過一樹或一叢丁香,那濃重而熱烈的芬芳氣味,帶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思緒,深長悠遠的哀愁與纏綿,亦如此樹此花,阿來在《草木的理想國》中進行很好的詮釋,正如他說:“一個城市是有記憶的。凡記憶必有載體作依憑。然而,當一個城市的建筑不可能再來負載這個城市的記憶時,那么,還有什么始終與一代代人相伴,卻又比人的生存更為長久?那就是植物,是樹。”

《草木的理想國》可謂圖文并茂,面對一張張精美的照片,感覺這是一場鮮花的盛宴,蠟梅、梅、貼梗海棠、早櫻、玉蘭等等,21種鮮花姹紫嫣紅,依次開放,就像朱自清在《春》中所言,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閱讀此書,跟隨阿來的目光,徜徉于鮮花的海洋,翻閱書頁,綠色主色調,讓人感覺安靜、平和,亦如生命的顏色,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所有的花中,我猶愛白玉蘭,喜歡她玉石般瑩潤的白,喜歡它發(fā)出的淡淡幽香,不濃烈張揚,大方典雅,幽幽的,在灰色的世界中綻放出亮麗的色彩。

阿來說過,我不能忍受自己對置身的環(huán)境一無所知。有人認為這是狂妄的話,他卻認為這是謙遜的話。既然我們身處如此開闊敞亮的自然界,為什么不試圖以謙遜的姿態(tài)進入它、學習它呢?阿來認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盡力去了解這個世界。于是,我們有幸讀到這本與眾不同的小書。

成都的物產豐富,享有“天府之國”美譽,花草樹木在這里競相綻放,正如杜甫詩云: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三

《志向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經常在字里行間靜靜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簡單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究可那終歸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漸漸的前行,那樣收獲的或許才更多。

在《志向國》里蘇格拉底剛起先探討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fā)發(fā)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蛟S這是浮躁或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很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信任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劇烈的向往與憧憬!可他認為肯定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將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終說讓我們恒久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才智。我很喜愛,或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愛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受。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宏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才智盡管沒有特地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志向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爍著西方哲人的才智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志向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閱歷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tǒng)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賜予友人,把惡賜予敵人、幫助摯友,損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詳細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學問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潔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詳細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志向國》的正義論與洞窟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志向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綻開、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或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或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育或明或暗的教育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或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許多人或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溢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xiāng),這位在抗日斗爭期間日本人特地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后來也也許了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宏大,盡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擋我們去觀賞他的宏大。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四

我大概是把《理想國》當故事看,然后發(fā)現這是一個舞臺劇。故事里有大量的對話,神情和動作倒都不多。但是研究這本書的學者們,竟然可以根據各種細節(jié)推測到,故事發(fā)生在一個夏季的傍晚,蘇格拉底看完女神祭祀(這個女神是專管陰間事物的女神,并且是外邦神),在港口遇到一群僑民,他們攔住蘇格拉底不給他離開,要求展開辯論,《理想國》的內容也由此展開。

辯論的內容跨度很大,從何為正義到善,到哲人為王。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洞穴理論”。一群人生活在洞穴中,他們看到的都是影子,而走出洞穴后的人,看見真實的世界后,返回洞穴,應該如何做?直到現在,還有無數的人爭論這個比喻的含義,每個人對于世界的理解不一樣。

西方哲學界把柏拉圖這樣的哲學理論歸為“樸素哲學”,就是世俗的,物質的,缺乏反思的哲學論述。所以,如果看過現代哲學書的人,如康德的,應該是很容易看出兩者之間的區(qū)別。由于興趣,看了一段時間康德的書,然后發(fā)現,現代的哲學語言要求非常高,如同數學公式,要求精確,減少歧義。因此,若是把《理想國》當成普通小說看,其可讀性可以說是非常高。

《理想國》開篇就來一個什么是正義,充滿各種詭辯,看得我有點累。但是,看到討論欲望與節(jié)制的篇章,卻覺得非常有趣,可能是因為我也很喜歡節(jié)制的生活方式,不過度受物質的牽絆。柏拉圖的理想國,隱藏了很多斯巴達的影子。公民是國家的公民,一切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更完善。他認為,只有一個好的國家,公民才能生活好。有趣的是,公有制被作為一種優(yōu)良制度,公民不存在貧窮與富有,都過著樸素的生活。

我認為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正像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所說的,各種制度都有其優(yōu)勢與缺點,國家應根據國情進行選擇,所謂“好制度”,也是相對更加適合而已。越讀哲學,對于許多現象更是越不肯定。我們的觀念、行動、認知、情感似乎都是身不由己,我們不是單純的物自體。

現代哲學出現了一個語言哲學分支,討論意義的本質、語言用法、語言認知及語言與現實的關系。對歐陸哲學家來說,語言哲學是邏輯、歷史甚至政治的一部分。對于語言對思想的影響,我非常有興趣,學過其他語言的人都能明白,每種語言的主謂賓很不一樣,而這種差異,也會導致我們的思維不一樣。

這本書距離現在2000多年,讀后我發(fā)現在我的成長教育中,學校教育我的思想品德都是“尊老愛幼”、“拾金不昧”、“團結友愛”。但從不討論何為正義,何為善,何為欲望。從來不思考,很多事情就變得理所當然。

只看表象多好,為什么要去思考本質,這太難了,但世之奇?zhèn)ピ幑殖T陔U遠,也正是事物本質的難以知曉,讓人類難以放棄對本質的追求。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五

《理想國》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等,與柏拉圖大多數著作一樣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用對話體寫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長僅次于《法律篇》,一般認為屬于柏拉圖中期的作品。這部“哲學大全”不僅是柏拉圖對自己此前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是當時各門學科的綜合,它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內容龐大的十卷中,我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可以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xxxxxxxx?!笆裁词钦x?”《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懊總€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蓖瑫r,“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xié)調的和諧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

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仍然散發(fā)著光芒,為現代政治指點迷津。世界政治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變遷,雖然并沒有形成理想國的最終模樣,但其中所論述的許多方面已成為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理想國將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夠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沒好國家。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六

說是讀后感并不準確,因為許多文字是讀的當下記錄而來,現在來整理成文而已。與這本書的邂逅說來可笑,開始只是為了追求“高大上”,打著“讀書人”的幌子,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這天專門到了市圖書館,無意中看到了這本書,書名吸引人,書作者是鼻祖級人物。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tǒng)治者、國家護衛(wèi)軍、普通勞動人民三個階級組成。柏拉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該書的核心思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做“靠譜”的實行家,做行動上的巨人。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找到自己堅強的核心——正義與美德,用哲學的.思想來管理民眾。

讀《理想國》無疑打破了我對哲學家淺薄的認識——以為只會立書著作,玩文字游戲;以為其文字讀來定是詰屈聱牙;以為研究哲學只是極小部分人熱衷的事業(yè)。令人訝異的是,本以為哲學,何況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輝煌巨著一定玄之又玄,艱深難讀,或許使普通讀者有如墜云端不知所蹤之感,更甚者頭昏腦脹,挫敗感頓生,不可卒讀。事實不盡然。我所拜讀的是郭斌等人的譯本,據說是青年讀者較為喜愛的版本,不僅譯出了原書的內容,而且譯出了原書的神韻,加之原著采用一問一答的辯論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誘,節(jié)奏緊湊,引人入勝。柏拉圖的辯論被稱為詭辯,曾言“你不可能在辯論中戰(zhàn)勝我”。柏拉圖與師而兼友的蘇格拉底往返論證,將欲立人,先求立己,后蘇格拉底被控傳播異論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蘇格拉底從容答辯,竟以身殉。柏拉圖目擊心傷,終其魂夢以之,不能忘懷。柏拉圖以繼承蘇格拉底大業(yè)自任,共著對話二十五篇。該書讀起來,文字溫暖,情感飽滿,并且令人感動。我想經典的影響力不在于振聾發(fā)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給世人帶來的感動和信念。

柏拉圖第一卷開卷不久即開始討論究竟正義是什么。他與形形色色的人展開辯論,正義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qū)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他認為個人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在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這大概就是柏拉圖要表達的正義。但我想當時正義的定義已不能完全適用于當今社會,而哲學正是一門充滿哲辯的一門科學,同樣與時俱進。

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社會話題,然而究竟什么是正義?正因為南京地鐵有那個正義的女生,偷拍者才未得逞。因為這個社會充滿正義,酒店女生最終未被拖走。重要的不是辯論,是你所持有的觀點是否正確。智者統(tǒng)治國家,武士保衛(wèi)國家,平民負責生產。僅此而已?!独硐雵芬粫鸸艩q今,為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書中不僅討論到正義,還討論到優(yōu)生優(yōu)學問題、節(jié)育問題、家庭解體問題、婚姻自由問題、獨身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問題,柏拉圖的學問可稱為綜合性的。

讀書,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于細讀,慎思明辨之后,卻有心得,百家爭鳴可也。否則斷章起義,游談無根,那就了無意思了。附該書末卷末段文字:愿大家相信我如下的忠言:靈魂是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惡和善,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和神的愛,諸事順遂。

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投資了。好讀書,讀好書。這本書,我想推薦給您。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七

《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這部“哲學大全”不僅是柏拉圖對自己此前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是當時各門學科的綜合,它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以下是兩篇關于《理想國》的2000字讀后感。

我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了柏拉圖的傳世名作《理想國》這本書,并感覺受益匪淺。

《理想國》又譯作《國家篇》、《共和國》等,與柏拉圖大多數著作一樣以蘇格拉底為主角用對話體寫成,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長僅次于《法律篇》,一般認為屬于柏拉圖中期的作品。這部“哲學大全”不僅是柏拉圖對自己此前哲學思想的概括和總結,而且是當時各門學科的綜合,它探討了哲學、政治、倫理道德、教育、文藝等等各方面的問題,以理念論為基礎,建立了一個系統(tǒng)的理想國家方案。

在這本書中,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他通過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格勞孔、阿德曼托斯的辯論對話的形式,把自己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tǒng)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這種構思,不但顯示出哲學家的膽略,更顯示出思辨的智慧。在這內容龐大的十卷中,我就其中的一兩點談談自己的想法。

正如前面所說,柏拉圖所關心的理念主要是正義與非正義的評價。所以,可以這樣說,《理想國》真正奠定了西方正義學說的基礎。書中把正義范疇作為討論的中心,并通過歸謬的方法,先提出正義的不確切定義,然后歸納抽象來尋找正義的真正含義,這也就是所謂蘇格拉底真理“助產術”的來源?!笆裁词钦x?”《理想國》一開頭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第一卷里,柏拉圖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jié)制?!懊總€人必須在國家里執(zhí)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tǒng)治者、守衛(wèi)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蓖瑫r,“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xié)調的和諧狀態(tài)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

當柏拉圖的理想國——正義的城邦建立完畢,他終于可以提出自己思想的核心了:“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地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利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p>

雖然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但是柏拉圖和他的《理想國》仍然散發(fā)著光芒,為現代政治指點迷津。世界政治經過幾千年的發(fā)展變遷,雖然并沒有形成理想國的最終模樣,但其中所論述的許多方面已成為現實。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理想國將不再是理想,而是真正的能夠讓全世界人民生活其中的沒好國度。

在《理想國》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的是第四卷,即關于節(jié)制貧富善德?!独硐雵纷罨镜奶卣骶褪且詫υ挼男问疥U述觀點,提問作答,其中不乏通俗易懂的比喻,將一個真善美的國家展現出來。在第四卷中,對話主體是阿得曼托斯和蘇格拉底,通過智者間的交流,我看到了文章中蘊含的能量:

“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標并不是為了某一個階級的單獨突出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因為,我們認為在一個這樣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義,而在一個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義?!蔽ㄓ姓x,可以讓每個人的需要最真實地體現出來,才能構建最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正義永遠最具有魅力,也是自有人類社會來,人們一直追求和渴望締造的美好社會標準。以正義之尺,量你我心聲。

其指出解決貧富差距給國家造成問題的方法是:全體公民無例外地,每個人天賦適合做什么,就應派給他什么任務,以便大家各就各業(yè),一個人就是一個人而不是多個人,于是整個城邦成為統(tǒng)一的一個而不是分裂的多個。即社會各角色之間應當做到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不讓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造成社會紛擾。貧富差距向來是一個社會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難消滅,難弱化,現階段的中國亦飽受其擾,故借理想國之言,望社會貧富差距減小,以期一個公正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穩(wěn)定發(fā)展。

原文中提到:只要當政者注意一件大家常說的所謂大事就行了。其中這里的“大事”就是指教育和培養(yǎng)。作者認為原因在于“如果人們受了良好的教育就能成為事理通達的人,那么他們就很容易明白,處理所有這些事情還有我此刻沒有談及的別的一些事情”,他認為教育的作用是“良好的培養(yǎng)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體素質,良好的身體素質再接受良好的教育,產生出比前代更好的體質,這除了有利于別的目的外,也有利于人的進步”以及“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卻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苯Y合我們這一門課的內容,我的感想是:柏拉圖在書中借對話方式所描繪的公正的理想國,是人類社會最早的烏托邦式的國家。即使是這樣,他也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從大的方面來說,由古至今,教育始終是一國之本,一國之領導人應當重視教育,建設好教育事業(yè),才能為國家輸送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實現一國強盛之可能。從小的方面來看,良好的教育能完善一個人所需要的能力和品格,一方面可以傳播生活所需的知識,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使人們在社會交往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質,并融入個體的為人處世的方式中,不可分割,成為個體的一部分,明白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從而實現人的進步,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所謂理想,往往承載著人們對最美好事物的向往?!独硐雵芬灾卑椎恼Z言告訴了我們正義與公平、美德與智慧在一個國家發(fā)展和進步中的重要力量。雖然已經過千年的沉淀,這本書仍在用它最具感染力的言語訴說著一個美好國家的樣貌和形態(tài)。無論在千年以前,亦或是今時今日,我們每個公民都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著,奮斗著,朝向心中的理想國進發(fā)。而對于現階段的中國來說,也應當停一停快速向前的腳步,聽一聽所有人的心聲,公平之稱是否依舊平衡,是否依舊在丈量著我們前進的每一步,我們的國家是否充滿正義之聲,是否被美德圍繞,為禮儀之邦?我想,理想國的力量永遠在指引著我們朝向更美好的未來。

反駁理想國讀后感篇十八

前段時間,我在咪咕閱讀上看了《理想國》。首先,這本書給出了以下示例:狗看到不認識的人時會變得很討厭,即使這個人過去沒有虐待過它;相反,當它看到一個熟悉的人,即使他從來沒有好好對待過它,它也會歡迎他。由此可見,愛學問和愛智慧是一回事,于是他們就開始討論教育問題。

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你知道,這是任何事業(yè)的開始,這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別是對任何年輕和溫柔的人來說?!币话銇碚f,這是每個事物最容易塑造的時候,他們會考慮你所付出的一切,成為你想看到的。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第一印象最強烈。

因此,我們應該從小教育孩子,盡最大努力讓他們聽到最美麗、最高尚的故事,以培養(yǎng)他們的美德。在教育方面,本書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那就是“體育教育針對幼兒,音樂和詩歌教育針對心靈”。在我看來,精神和道德的教育確實比體育更重要,所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特別是對我們中國學生來說,必須提高道德素質。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然而,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看到老人跌倒不扶,浪費糧食和水資源,在文物上雕琢。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分強調學業(yè)成績而忽視了道德素質的提高??傊?,我很贊成修身養(yǎng)性,在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講述最高尚的故事。

我感興趣的另一個話題是我們應該遵守法律,用法律來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這樣我們才能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眾所周知,在古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主張以法治國。如今,國家領導人也在積極推進法制建設。法律可以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舉止,使社會運轉良好,人與人之間能夠和諧相處。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方面我們只能選擇用法律來規(guī)范,因為這些可能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例如,我們有言論自由,但這不是絕對的自由。再比如,涉嫌散布謠言的秦火火,因其言論嚴重危害社會秩序而被警方逮捕。

看完了《理想國》,我很受鼓舞,蘇格拉底幾千年前的觀點至今仍然適用。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人文精神,繼承和發(fā)展其中符合社會進步和人的發(fā)展需要的價值理念。只有這樣,整個國家和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25486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