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學活動的計劃和組織者,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進行教學。教案的編寫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編寫教案,小編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和示例。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一
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成了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記得在五十年代,我在故宮的一個城樓上,參觀過一個有關《紅樓夢》的展覽。我看到由幾幅山水畫組成的組畫,畫的就是這一條路。足證這一條路是同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有某一些聯(lián)系的。至于是什么聯(lián)系,我已經記憶不清。留在我記憶中的只是一點印象:這一條平平常常的路是有來頭的,不能等閑視之。
這一條路在燕園中是極為幽靜的地方。學生們稱之為“后湖”,他們是很少到這里來的。我上面說它平平常常,這話有點語病,它其實是頗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實有曲徑通幽之趣。山上蒼松翠柏,雜樹成林。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從春天開起,過一陣換一個顏色,一直開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秋天,楓葉變紅,與蒼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飽含濃烈。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
小徑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時綠葉接天,紅荷映目。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還是在湖中,一到冬天,當然都有白雪覆蓋。在湖中,昔日瀲滟的綠波為堅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雖然落葉樹都把葉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擻,綠色更加濃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樹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彌補過來,非要顯示出綠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還有翠竹助威,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這一條神奇的幽徑,情況大抵如此。
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許多神話故事也往往涉及藤蘿。北大現(xiàn)住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jù)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樹的干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從下面看,除了一段蒼黑古勁像蒼龍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蘿。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抬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他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
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聞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今年春天,我走過長著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閃,嚇了一大跳:古藤那一段原來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斷,只留上段懸在空中,在風中搖曳。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它們還沒有來得及知道,自己賴以生存的樹干已經被砍斷了,脫離了地面,再沒有水分供它們生存了。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反過來說,如果他們像我這樣的話,也決不能成為偉人。我還有點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個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這一棵古藤的滅亡在我心靈中引起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世界上像我這樣沒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在浩茫無際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總總的植物中,燕園的這一棵古藤,實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天天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劇;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二
1、體會文章語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本篇文章含有較豐富的人生哲理,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讓學生能根據(jù)文本體會到藤蘿的美,并力求讓學生理解作者對被砍前的藤蘿和對被砍之后的藤蘿的不同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劇烈反差讓學生體會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一、導入。
由《都市精靈》中昆明、上海那兩幅和諧的畫卷導入,告之學生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人與自然時有悲劇發(fā)生。在黑板上書寫一個大大的“悲”字。
二、自讀課文。
1、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詞。(注意字形、字音、字義),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初讀感知:文中的悲劇是關于誰的悲???
交流,師板書(一棵古藤蘿)。
三、研究探討:
師:用一句概括古藤蘿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麗,心地善良,和別的樹木和睦相處的藤蘿。
師:再概括一些,用三個字。
生:美、善、真。
師板書:真、善、美。
2、探討藤蘿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變化。(此內容文中顯現(xiàn)較多,學生發(fā)言機會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結論。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愛、留戀、樂之。被砍之后作者是悲傷、驚訝、痛苦的。師順勢完成板書)。
3、生選擇一處,讀出情感,體會作者心情。
四、聯(lián)系實際,探究學習。
1、猜測一下,“毀美”的是哪些人?
(學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沒有美的人”等。)。
2、生活中可否有類似的人?
(學生發(fā)言)。
3、師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樹上刻著,到此一游,你想對他說什么。(此處生發(fā)言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只有一個藍天,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同飲一江水,同在一片藍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立即有其他同學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五、述說感受。
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你的感受。
如“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是尊重我們人類?!?/p>
“我們不僅要學會欣賞美,還應容納美,包容美。”
“我以前認為悲劇就是人被殺了,是人類的悲劇,現(xiàn)在我明白,自然界里也有悲劇?!?/p>
“關于這篇課文,我發(fā)現(xiàn)藤蘿被砍,其實并不僅僅是幽徑的悲劇,更主要的是人類的悲劇?!?/p>
“課文不僅讓我們知道這一個悲劇的發(fā)生,更希望我們去維護真、善、美,不讓這個悲劇上演。正如課文最后所說的: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背下去?!?/p>
-
“老師的板書不正說明了,一個心中裝有真、善、美的人,才會因為一棵藤蘿或悲或喜。”
……。
師板書:拯救了自然環(huán)境,就是拯救了人類自已。
生齊讀。
六、師總結: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不僅僅是人類有著憐憫之心,更因為他們的生命就是我們人類的生命。當他們被殺害殆盡時,接著倒下的便是我們人類自己了。我們衷心的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
七、布置作業(yè):
做一件保護環(huán)境的事,寫一篇保護環(huán)境的心得。
八、板書設計:
季羨林。
拯救自然環(huán)境,
實際上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三
1.感知課文,了解謀篇布局的特點;層層鋪墊。
2.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理解擬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學習重點。
1.謀篇布局的特點。
2.重點詞語的含義,擬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徑“悲劇”的內涵,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特定的歷史時期,愚昧的人們不放過任何展示美的事物,這種行為深深刺傷了作者愛美、維美的心靈。他對美的熱愛,對愚氓的痛恨化作濃濃的悲傷,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讀者。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著重是讓學生感受作者細膩、哀婉、憤懣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環(huán)境,熱愛環(huán)境的情感。具體做法是通過對文中語句的品評、挖掘,聯(lián)系時代生活,讓他們傾聽大自然的呼聲,譴責愚氓的惡行,明白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人類、善待自己。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條小路還會有什么樣的悲劇呢?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
季羨林的《幽徑悲劇》,從中去感受這些吧。
朗讀形式:找?guī)孜粚W生分別讀文章。
畫出下列詞語并聽準讀音。
蜿蜒懦者蕭條浩劫誅伐惆悵渺小。
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搖曳綻開萬斛瀲滟。
q:題目為“幽徑悲劇”,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整體上寫“幽徑”呢?
a:1—6節(jié)。
引導學生認識“幽徑”的還突出體現(xiàn)在“藤蘿”上。
q: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呢?
a:7—16節(jié)。
q: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的“悲劇”呢?
a:11—16節(jié)。
請同學們據(jù)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讀每部分并內容,各擬一個盡可能簡潔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幽徑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徑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6)藤蘿悲劇。
第一部分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幽徑的?作者是怎樣寫幽徑美景的?
1、兩個方面:一是寫幽徑有來頭,不可等閑視之。二是寫幽徑四季的美景。
2、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
寫山上之美,是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目”。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充滿了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意在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條”之感。
總之,作者寫幽徑之美,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q:幽經之美,美在何處?請找出這些景色描寫的句子,反復朗讀,用心體會。
——美在四時,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人們仿佛是在綠霧中穿行”,“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第二課時。
在這一部分中,作者是怎樣寫藤蘿之美?采用了什么方法來寫的?
——“它既無棚……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從“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等幾方面來寫的。
正面描寫:“盤曲而上”之形、“驀地”撲鼻之香、“萬綠叢中一點紅”之色、“襲入耳內”的蜜蜂聲。(有形有聲有色)。
側面烘托:(1)從形、色、味方面進行襯托,最有特色;(2)從命運方面進行襯托,成了燕園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在所有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根據(jù)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這一棵”,“直到此時,我才清晰地意識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顧而樂之了”,“每到春天,……不足為外人道也”。
寫幽徑,是為了襯托幽徑的藤蘿,寫藤蘿不僅是與幽徑的其他“神奇的東西”相比顯得不尋常,而且與燕園的其他藤蘿相比,這一棵古藤蘿也顯得“最有特色”。所有這些,都是側面烘托。
明確:“藤蘿”。因為從全文的主要內容來看“悲劇”的主角是幽徑中地位不同尋常的“藤蘿”。
1、作者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來寫藤蘿的悲劇?
主要運用了描寫、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來寫的。
描寫:1、描寫了今年春天我所見到的嚇人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看到這種景象后無比震驚、害怕和痛心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我走過這一條幽徑時的景象。(極力渲染了我悲哀至極的心情)。
議論:指出二三百年來“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只是“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六”,孤立無助,“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等等,充分表現(xiàn)了真善美“毀于愚氓之手”的悲劇,抒發(fā)了強烈的痛悼之情,有著催人淚下的筆力。
2、最后,作者從自身的角度論述我為古藤而傷心的原因。
文中連用了四個“偏偏”,說明像我一樣能夠為古藤而傷心的人,也是偶然的。所以作者的用意是,告訴人們,社會對于“愚氓”毀滅美麗的現(xiàn)象還沒有引起起碼的重視,呼吁社會愛美護美意識的提高。
最后作者表示,我制造的這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且將“永遠永遠地背下去”。表明了我將永遠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責任,表現(xiàn)了我矢志不移的決心。
學生討論后明確。
1、對古藤的感覺,是與特定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敖涍^了史無前例的十年洗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這一棵藤蘿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即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對他所說的偉人有著鄙視的感情?!罢嬲膫ト藗兪菦Q不會這樣的”,“這樣”指的是富于感情,“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閃愁”,具有博愛之心。偉人們決不泛愛生靈,處事鐵面無情,甚至濫殺無辜。作者將“偉人們”置于自己的對立面,無疑懷著鄙視厭棄的感情。
3、作者批評世人只知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對于他人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兩點:一是藤蘿很美,但又不僅是美,而且具有真善美。
提示:悲劇就是把美毀滅給人看。對幽徑、藤蘿寫的越美,它們遭毀滅后造成的悲劇效果越強烈。作者采用層層鋪墊的手法來構思全篇。
七、總結:
作者把古藤蘿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圓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也是生活中真、善、美的悲劇。藤蘿毀于愚氓之手,是他們造成了這悲劇。
1.本文作者在描寫幽徑時,從春、夏、秋、冬四季寫其美景,請你模仿這一寫法描繪一下楊柳四季的不同形態(tài)。
2.以古藤蘿的口吻寫一段話,向人們提出勸告,保護好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提高審美的素質。
季羨林。
原本現(xiàn)在。
春:小花燦爛花木遭劫:被堅決、
幽徑之美夏:一團濃陰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
秋:紅綠相間永世不得翻身。
冬:濃烈勃發(fā)。
悲?。簹в谟廾ブ?。
形:盤曲而上成了吊死鬼。
藤蘿之美色:紅綠相映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
味:芳香襲人控訴、投訴無門。
聲:回味無窮哭泣,哭泣,哭泣……。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四
1.感知課文,了解謀篇布局的特點;層層鋪墊。
2.揣摩重點詞語的含義,理解擬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徑悲劇”的含義,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1.謀篇布局的特點。
2.重點詞語的含義,擬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徑“悲劇”的內涵,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條小路還會有什么樣的悲劇呢?讓我們一起去讀一讀。
季羨林的《幽徑悲劇》,從中去感受這些吧。
朗讀形式:找?guī)孜粚W生分別讀文章。
畫出下列詞語并聽準讀音。
蜿蜒懦者蕭條浩劫誅伐惆悵渺小。
虬干毛骨悚然愚氓搖曳綻開萬斛瀲滟。
q:題目為“幽徑悲劇”,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整體上寫“幽徑”呢?
a:1—6節(jié)。
引導學生認識“幽徑”的還突出體現(xiàn)在“藤蘿”上。
q: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呢?
a:7—16節(jié)。
q:那么文章的哪幾節(jié)文字是在寫“藤蘿”的“悲劇”呢?
a:11—16節(jié)。
請同學們據(jù)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讀每部分并內容,各擬一個盡可能簡潔的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幽徑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幽徑藤蘿之美。
第三部分(11—16)藤蘿悲劇。
第一部分是從哪兩個方面來寫幽徑的?作者是怎樣寫幽徑美景的?
1、兩個方面:一是寫幽徑有來頭,不可等閑視之。二是寫幽徑四季的美景。
2、從“山上”“湖中”兩個方面寫景物之美。
寫山上之美,是按時間順序,從“春天”寫到“夏天”,再寫到“秋天”,突出“總有翠色在目”。寫湖中之美,著重表現(xiàn)夏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充滿了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寫冬天景象,意在表明雖是隆冬卻并無“蕭條”之感。
總之,作者寫幽徑之美,更注重表現(xiàn)的是濃烈勃發(fā)的生機。
q:幽經之美,美在何處?請找出這些景色描寫的句子,反復朗讀,用心體會。
——美在四時,美在湖山。
q:美是需要人用心去體會的,你覺得文中哪些語句表明作者體會到了這美?
——“人們仿佛是在綠霧中穿行”,“幾乎讓人不辨四時了”,“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人們置身其間,決不會感到冬天的蕭索了”。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五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jù)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六
2、品味語言,學習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3、學習層層鋪筆的描寫手法及作用。
4、通過品讀、美讀把握文章情感,學習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會通過讀、品、悟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品強烈的悲劇效果。
三課時。
1、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字詞,做到讀通、讀懂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查找有關季羨林的知識。
教學內容:感受幽徑之美,古藤蘿之美。
老師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北大新學伊始,一位外地學子背著大包小包進入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xù),老人爽快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學者令人欽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們將通過《幽徑悲劇》走進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聽他訴說的智慧,智慧地訴說。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作家,學生介紹之后老師補充。中學畢業(yè)后,他和80多個高中同學北上京城考大學。結果,只有3個人考中,而他一人同時考取了北大和清華。入學之后,學業(yè)出色,成為當時清華佼佼者,為清華“四劍客”之一。
季老學識淵博,學富五年,精通六七種語言,致力于研究“東方學”,是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學識了得,是當代中國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欽佩和敬仰。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生回顧課文,用一句話概括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寫了北大燕園內,作者自家住處附近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
3.按照“幽徑”、“藤蘿”、“藤蘿被毀”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結構,并為每一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1-6)寫幽徑美景。
第二部分(7-10)寫古藤蘿之美。
1、師:文章開頭描繪了幽徑之美,美在哪里?用筆圈出,品一品,讀一讀。
例如“到了夏天,山上一團濃綠,人們仿佛是在一片綠霧中穿行,林中小鳥,枝頭鳴蟬,仿佛互相應答?!边@一句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如入畫中,神奇而美好。
又如“夏季的荷塘中,綠葉接天,紅荷映日。仿佛從地下深處爆發(fā)出一股無比強烈的生命向上,向上,向上,欲與天公試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強,給人以無窮的感染力?!?/p>
教師范讀,感情飽滿,學生聽讀感受,說說這里的描寫重點突出荷塘中怎樣的特點?(禮贊生命力之強烈)字里行間流溢出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陶醉、禮贊)試讀出來。
男、女生競賽朗讀(女生第3節(jié),男生第4節(jié))。
2、師:作者用“神奇”二字概括幽徑的特點,而在這條神奇的幽徑中什么給作者的印象最深?點拔:文中有一句話能顯示作者的用意,劃出來:“在所有的這些神奇的東西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痹囉米约旱脑拋碓忈尅?/p>
明確:幽徑神奇而美麗,如詩如畫,秀色可餐,然而生于其間,長于其間的古藤蘿——將更是一個不同凡響,讓你難以忘懷,讓你刻骨銘心的角色。
3.作者如此用力描繪幽徑之美,并沒有浪費筆墨,用意何在?(思考討論)明確:這便是鋪墊、蓄勢——用不同尋常的神奇秀美環(huán)境來烘托她。
1.師:想必大家一定很想認識讓作者難以忘懷,刻骨銘心的角色,速讀概括古藤的特點。并說說它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明確:精神寄托于安慰.
2.作者除了寫幽徑上的藤蘿,還提到哪里的藤蘿?作用?
明確:側面烘托幽徑藤蘿“最有特色”,最美。
品味語言,學生選擇一句或一段,自我賞析。
要求學生用固定句式:“段(句)好,好在”來作答,內容要求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
然而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是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的,這節(jié)課我們來共同感受古藤之悲,幽徑之悲,作者之悲。
1.師:這是一株怎樣的古藤?迅速找出描寫古藤的語句,概括它的形象特點。明確:有外在美;無害人之意,獻花于人世;二三百年來,和睦相處---即“真善美”的化身。
2.這樣一個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古藤,作者的情感如何?
明確:喜愛,留戀,樂之。
明確:古藤蘿存在——意味著人間純真、善良、美好的存在;古藤蘿毀滅則意味著人間的純真、善良、美好遭到殺戮。
4.師:這難道不令人痛心嗎,看作者如何凸現(xiàn)這悲痛?請閱讀11段找出你認為能表現(xiàn)“悲”的描寫。
如:“它們仿佛成了失去母親的孤兒?”
“吊死鬼”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那樣美好的天使突然被殺戮之后帶給人們的恐怖、震驚。
5.面對被毀滅的慘狀,作者情感受到什么影響?震驚、恐怖、悲哀,
找出文段中最能體現(xiàn)這種感情的詞、句、段,讀一讀、品一品。
例:“我有點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讓我毛骨悚然。??疾趨而過。??悲哀至極??”。
1.這個悲劇發(fā)生在哪里?什么時間?明確:地點:北大時間:1992年春。
3.創(chuàng)造美好世界的人們與制造悲劇的人們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或者說“毀美”的那些人都缺點什么?明確:前者關愛生命、關愛自然,追求真、善、美;后者缺乏對生命、自然的關愛,自私、冷漠、無情。
明確:這里的藤蘿是真善美的象征,愚氓是美的毀滅者的象征。藤蘿被毀滅的悲劇其實就是世人對美的忽視,對美的否定,對美的毀滅,所以說古藤蘿的悲劇,其實是在說人的悲劇,人們親手一個一個地消滅身邊的美,這是讓作者最為心痛的,而且這樣的悲劇每天還在上演著。
人們的精神生活貪乏。關注自然,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維護之,并不僅僅是一個人是否具有博愛之心的問題,而是關系到一個國家、民族是否具有健康、積極、良好的精神素質的大問題。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七
1、感受作者細膩,哀婉,憤懣的思想感情。
2、體會“幽徑悲劇”強烈的悲劇效果,反思悲劇根源。
導入。
(一)悲藤蘿之慘。
1、請同學認真聽老師朗讀第11段,找出描寫古藤蘿被毀后的慘狀的語句,并賞析。
示例: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
“微笑”一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藤蘿被毀的凄慘,以笑襯悲,表達作者的震驚、痛心之情。(方法:關鍵詞+修辭+對象的特點+作用+表達情感)。
2、指導學生品味。
(1)“吊死鬼”: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古藤蘿無端被毀的悲慘、冤屈、無辜,表達作者的震驚、悲痛之情。
(2)“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p>
(二)感作者之悲。
(1)痛苦:
(3)作者為什么說自己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別人指的是什么人?
偉人是怎樣的人?(自私、冷漠,沒有同情心)而我呢,是怎樣的人?(沒出息的人、渺小的人,其實是一個富有愛心、愛美之人)兩者之間形成了對比,表達了對偉人的鄙視、憤慨、譴責。
(三)探悲劇之因。
生活了兩三百年之久,具有美麗的外表,又具有豐富的內涵的古藤蘿,究竟什么原因釀成了悲?。肯旅嬲埻瑢W做一次偵探,查一查藤蘿被毀的原因和兇手。(學生結合3個問題討論,得出結論)。
1、藤蘿到底被毀的原因?請大家選擇。
a、是它和它依附的大樹成仇了嗎?
(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
b、是它對過往的'行人進行傷害了嗎?
(它雖歷盡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
c、是因為它長相丑陋影響環(huán)境了嗎?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古藤蘿一直這樣的善良、和氣、美麗,它淡薄名利,與世無爭,使無助的人得到慰藉,就這樣真善美的化生是誰毀掉了它?請同學們大聲說出他的名字。(愚氓)。
2、在這悲劇的背后,是不是還有更大的悲劇呢?下面請我們同學走進課文,讀讀文中出現(xiàn)的這些話。
(1)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2)茫茫燕園,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
(3)我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引起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
(4)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顆古藤的生死呢?
(5)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無前例的十年的浩劫中這棵古藤蘿沒有被毀滅,反而在1992年改革開放后的春天,悲劇還發(fā)生在人才輩出的北大校園,若大的校園找不到一個人注意它的存在,關心它的死亡,找不到一個人之傷心,這是由于人類的無知,才會發(fā)生這樁愚氓滅美的悲劇。
3、揭示主題:
這悲劇不僅僅是一棵藤蘿的悲劇,不僅僅是幽徑的悲劇,而且還是整個燕園的悲劇,整個時代的悲劇,整個民族的悲劇,甚至是整個人性的悲劇。
難怪作者在15段無比痛心、無比自責的說,齊讀15段。
讀出了什么感情?
反復,作者對藤蘿的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世人的冷漠無情失望之極。作者運用四“偏偏”他在呼喊什么?(維護真善美)。
4、作者決定怎樣做?(16段)這里的十字架指什么?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作者永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決定。
珍愛環(huán)境,善待自然;愛美護美之人。
小結:美好的毀滅總讓我們痛心不已,同時讓我們懂得加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美好,讓我們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呵護美,讓紫藤花的微笑永遠在人間開放。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八
1.學習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
2.學習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使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悲劇”是美的毀滅,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文中幽靜的小路上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悲???作者是如何展示古藤的美的?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探究。
二.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蜿蜒瀲滟蕭索愚氓毛骨悚然閑情逸致浩劫。
2.理解下列詞語的義。
魯?shù)铎`光毛骨悚然萬斛月白風清林林總總誅伐。
三.了解作者。
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學者、作家。
四.學生自讀課文,討論:
先展示有藤羅的課件,學生邊看圖邊思考:
1.作者寫的是什么事物的悲???
2.為什么開頭1至6段未寫藤羅?是否離題?為什么?
不離題,寫出了幽徑的四季美。從側面烘托藤羅的美麗。
3.曲徑美嗎?作者是如何寫幽徑?
先寫幽徑的平凡:只有二三十步之久司空見慣漠然。
再寫幽徑不不平凡:與所看到的《紅樓夢》有關。
接著寫四季之美。
總寫:一面傍湖一面靠山。
分寫:山上春景夏景秋景。
湖中夏景。
作者怎樣描繪藤羅之美的?
感官藤蘿之美。
視覺形色。
嗅覺香。
聽覺襲入耳內。
4.美被毀滅了,作者傷心嗎?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本文描寫了幽徑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無比疼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5.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心情?請找出相關語句。
抒情議論。
在悲憤之余,唯一的一點安慰。
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真正的偉人是不會這樣的多情了,我的感情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傷感。
五,找一找,說一說你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如:
在茫茫的人世間,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世,那里有閑心來關心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對于自然與他人的關受,自私)。
(表達了作者對夏日荷花勃勃生機旺盛生命力的贊美)。
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午休人關心他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充分表達作者對古藤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人們缺少應有悲憫情懷而遺憾)。
注:通過以上訓練體會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六.知識拓展。
課文說,“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焉知一旦毀于愚氓之手”
怎樣看待愚氓滅美的事實,從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來?
歸納:要努力實行科教興國,提高國民文化和審美素質。
七.遷移練習。
1.仿照文中的關于古藤的描寫,另寫一段話,能運用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
2.發(fā)揮想象,把文中的古藤畫出來,最后展示資料中的古藤形象。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都市精靈》中昆明、上海那兩幅和諧的畫卷導入,告之學生人與自然的故事并不總以喜劇的形式上演,人與自然時有悲劇發(fā)生。在黑板上書寫一個大大的“悲”字。
二、自讀課文。
1、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詞。(注意字形、字音、字義),學生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初讀感知:文中的悲劇是關于誰的悲?。拷涣?,師板書(一棵古藤蘿)。
三、研究探討:
1、文中的古藤蘿是一棵什么樣的藤蘿?(在文中畫為作者對她的描述。(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再次熟悉文本,學生也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對藤蘿的描述)。
師:用一句概括古藤蘿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麗,心地善良,和別的樹木和睦相處的藤蘿。
師:再概括一些,用三個字。
生:美、善、真。
師板書:真、善、美。
2、探討藤蘿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變化。(此內容文中顯現(xiàn)較多,學生發(fā)言機會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結論。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愛、留戀、樂之。被砍之后作者是悲傷、驚訝、痛苦的。師順勢完成板書)。
3、生選擇一處,讀出情感,體會作者心情。
四、聯(lián)系實際,探究學習。
1、猜測一下,“毀美”的是哪些人?
(學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沒有美的人”等。)。
2、生活中可否有類似的人?
(學生發(fā)言)。
3、師創(chuàng)設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樹上刻著“20xx年xx月xx日,到此一游,你想對他說什么。(此處生發(fā)言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只有一個藍天,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同飲一江水,同在一片藍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塊土地上”。立即有其他同學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五、述說感受。
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你的感受。
如“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是尊重我們人類。”
“我們不僅要學會欣賞美,還應容納美,包容美?!?/p>
“我以前認為悲劇就是人被殺了,是人類的悲劇,現(xiàn)在我明白,自然界里也有悲劇?!?/p>
“關于這篇課文,我發(fā)現(xiàn)藤蘿被砍,其實并不僅僅是幽徑的悲劇,更主要的是人類的悲劇?!?/p>
“課文不僅讓我們知道這一個悲劇的發(fā)生,更希望我們去維護真、善、美,不讓這個悲劇上演。正如課文最后所說的: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背下去。”
“老師的板書不正說明了,一個心中裝有真、善、美的人,才會因為一棵藤蘿或悲或喜?!?/p>
……。
師板書:拯救了自然環(huán)境,就是拯救了人類自已。
生齊讀。
六、師總結:
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不僅僅是人類有著憐憫之心,更因為他們的生命就是我們人類的生命。當他們被殺害殆盡時,接著倒下的便是我們人類自己了。我們衷心的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上演。
七、布置作業(yè):
做一件保護環(huán)境的事,寫一篇保護環(huán)境的心得。
八、板書設計:
季羨林。
拯救自然環(huán)境,
實際上就是拯救人類自己。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閱讀描寫藤蘿不同時期的形態(tài)有關語段,能說出藤蘿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問題。
2、通過沙龍活動,使學生自主選擇研討課題,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情感畫廊:(形象)。
1、指導語:過渡語(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學習方式)。
請閱讀文中描寫藤蘿遭受劫難前后的有關語段,根據(jù)你的理解為藤蘿畫一幅“劫后圖”,并在圖旁配小詩一首。
2、學生活動:文配畫。
3、評價:學生自愿或點答學生上臺朗讀,自評、互評、師生對話。
4、教師展示自創(chuàng)小詩一首,由學生點評。
三、星級沙龍:(主題)。
1、指導語:小組合作,選擇以下星級課題中任一題,明確分工后就這一課題進行研討,并將討論的結果如實整理成條文的形式。
(教師提供備選課題和學生記錄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學習卡片、稿紙等。)。
備選課題:
一星級:(課題)。
課題是“幽徑悲劇”,你覺得這個題目好不好?說說你的理由。
二星級:(挑戰(zhàn)權威)。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人與環(huán)境”,你認為本文被安排在這一單元中恰當嗎?把你的看法記錄下來,與編寫組專家交流。
三星級:(“十字架”的討論)。
2、學生展示研究成果并進行互評。
四、課文朗讀:
1、指導語:在座位上帶感情地放聲朗讀課文,并大膽地選擇你喜歡的片斷為大家朗讀。
2、大班點讀評讀。
3、配樂全班讀。
五、作業(yè):(真情告白)。
對這篇課文的研討還只是一個開始,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議?請你以自己的名義給季羨林爺爺寫一封信,不妨與他說說真心話。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十一
學習目標:
1、學會通過讀、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3、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xiàn)實,抒發(fā)了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學習重點、難點。
1、感受作者細膩,哀婉,憤懣的思想感情。
2、體會“幽徑悲劇”強烈的悲劇效果,反思悲劇根源。
導入。
(一)悲藤蘿之慘。
1、請同學認真聽老師朗讀第11段,找出描寫古藤蘿被毀后的慘狀的語句,并賞析。
示例:再抬頭向上看,藤蘿初綻出來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還在綠葉叢中微笑。
“微笑”一詞,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藤蘿被毀的凄慘,以笑襯悲,表達作者的震驚、痛心之情。(方法:關鍵詞+修辭+對象的特點+作用+表達情感)。
2、指導學生品味。
(1)“吊死鬼”:運用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古藤蘿無端被毀的悲慘、冤屈、無辜,表達作者的震驚、悲痛之情。
(2)“它們仿佛成了失掉了母親的孤兒,不久就會微笑不下去,連痛哭也沒有地方了。”
(二)感作者之悲。
(1)痛苦:
(3)作者為什么說自己的痛苦,別人是無法理解的?別人指的是什么人?
偉人是怎樣的人?(自私、冷漠,沒有同情心)而我呢,是怎樣的人?(沒出息的人、渺小的人,其實是一個富有愛心、愛美之人)兩者之間形成了對比,表達了對偉人的鄙視、憤慨、譴責。
(三)探悲劇之因。
生活了兩三百年之久,具有美麗的外表,又具有豐富的內涵的古藤蘿,究竟什么原因釀成了悲???下面請同學做一次偵探,查一查藤蘿被毀的原因和兇手。(學生結合3個問題討論,得出結論)。
1、藤蘿到底被毀的原因?請大家選擇。
a、是它和它依附的大樹成仇了嗎?
(它在這里已經呆了二三百年,同它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
b、是它對過往的行人進行傷害了嗎?
(它雖歷盡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
c、是因為它長相丑陋影響環(huán)境了嗎?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古藤蘿一直這樣的善良、和氣、美麗,它淡薄名利,與世無爭,使無助的人得到慰藉,就這樣真善美的化生是誰毀掉了它?請同學們大聲說出他的名字。(愚氓)。
2、在這悲劇的背后,是不是還有更大的悲劇呢?下面請我們同學走進課文,讀讀文中出現(xiàn)的這些話。
(1)經過了史無前例的十年內亂,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2)茫茫燕園,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
(3)我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常為一引起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真正的偉人們是決不會這樣的。
(4)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顆古藤的生死呢?
(5)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無前例的十年內亂中這棵古藤蘿沒有被毀滅,反而在1992年改革開放后的春天,悲劇還發(fā)生在人才輩出的北大校園,若大的校園找不到一個人注意它的存在,關心它的死亡,找不到一個人之傷心,這是由于人類的無知,才會發(fā)生這樁愚氓滅美的.悲劇。
3、揭示主題:
這悲劇不僅僅是一棵藤蘿的悲劇,不僅僅是幽徑的悲劇,而且還是整個燕園的悲劇,整個時代的悲劇,整個民族的悲劇,甚至是整個人性的悲劇。
難怪作者在15段無比痛心、無比自責的說,齊讀15段。
讀出了什么感情?
反復,作者對藤蘿的命運的關注,為它的不幸而傷心,對世人的冷漠無情失望之極。作者運用四“偏偏”他在呼喊什么?(維護真善美)。
4、作者決定怎樣做?(16段)這里的十字架指什么?結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理想?
(作者永不放棄揭露悲劇,維護真善美的決定。
珍愛環(huán)境,善待自然;愛美護美之人。
小結:美好的毀滅總讓我們痛心不已,同時讓我們懂得加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美好,讓我們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呵護美,讓紫藤花的微笑永遠在人間開放。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十二
1快速默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作者感情。
2理清故事情節(jié),體味關鍵語句。
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團結合作,勇于犧牲的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頌揚之情,通過默讀、重點朗讀,體味關鍵語句,認識人類挑戰(zhàn)自身,實現(xiàn)生命價值的偉大。
教學設計。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感知內容。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學生默讀,復述課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
出示問題組:
1.本文寫了什么內容?哪些細節(jié)最讓你激動難忘,說給大家聽。
2.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邊讀邊圈點勾畫,然后四人小組互相復述故事。
研讀課文。
1.教師導學。
學生朗讀課文重點片段,在朗讀中深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
2.合作探究。
(1)斯科特等探險隊們表現(xiàn)出人類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具體表現(xiàn)在那里?
(2)作者為什么給失敗者斯科特作傳。
(3)斯科特一行人探險的意義是什么?
3.小結。
體驗與反思。
導學。
斯科特等人為人類事業(yè)而獻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習了這片文章對你有什么啟發(f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討論。
作業(yè)?。
積累字詞句。
寫一篇讀書筆記.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十三
不再把美毀滅,文中以一條幽靜的古藤為線索,古藤以它那深邃的一方美景,傷心地傾訴著十年來無情的浩劫,孤獨寂寞的古藤始終沒有逃過殘忍的誅伐,一切春天的美景都毀于愚氓之手,成了只有靈魂的吊死鬼,它標志著一場毀滅美的悲劇,深深地烙下了毀滅美的鐵證,永遠默默的憎恨著那群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愚昧之人。
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弊匀唤绲拿利愋缕鎺Ыo人們舒暢的感受。鳥語花香,青山綠水,他們都在默默無聞的裝飾點綴著大地,哪怕是一棵矮小的草兒,他也擁有著翠綠的清新;哪怕是一株樹苗,他也伴隨著生機的蓬勃。人們以那歧視、丑陋的心靈和眼睛,無視美的存在,毀滅著這“無罪”的美麗。就像盧梭真切的話語:“從我心中奪走對美的愛,也就奪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p>
當今的世界,人類主宰了地球。因此,這場激烈的競爭從此拉下了帷幕,似乎再也看不到這場競爭的結束,人們只能看到自己親手毀滅地球的行為,卻沒有能力阻止,他們的私心都放在了奪得權威和金錢的欲望上,不停的破壞自然之美,讓那些想季羨林先生一樣分明目睹了悲劇,卻毫不能力將這一切來阻止的人們看到了毀滅美的同類的無知。
人類若繼續(xù)、固執(zhí)地想當一名毀滅者,這個被忽略,而且即將要被人們遺忘和拋棄的真諦也會蕩然無存,造就了自己毀滅自己的悲慘未來,想要改變悲劇,只有人類齊心協(xié)力,我們需要呼吁并且一起讓全世界知道我們的心聲――不再把美毀滅。
《幽徑悲劇》是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的一篇生活隨筆。先生在文中將自家附近一條幽徑上一株古藤的悲劇,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從而表明他將矢志不渝地維護真、善、美的決心。文章將濃墨重彩的描寫與酣暢淋漓的抒情、精辟深刻的議論相結合,語言精煉、純粹,通俗而又雅致,特別是文中那幾處“波折”的設計,更是匠心獨運,值得我們細琢深玩。
1.出家門,向右轉,只有二三十步,就走進一條曲徑。有二三十年之久,我天天走過這一條路,到辦公室去。因為天天見面,也就司空見慣,對它有點漠然了。
然而,這一條幽徑卻是大大有名的。……。
這處“波折”看似漫不經心,隨意而為,實則精心設計。文章以純口語嘮家常的方式開篇,顯得十分簡潔、親切、自然,一下子就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緊接著用“然而”一轉,點明這條幽徑“是大大有名的”,使懸念頓生,并自然地引出了關于這條“幽徑”的掌故,及對其“無論春夏秋冬,總有翠色在目”的美麗景色的描繪,突出了這一條幽徑的神奇,為“古藤”的出場作了充分的鋪墊。
2.藤蘿是一種受人喜愛的植物。清代筆記中有不少關于北京藤蘿的記述。在古廟中,在名園中,往往都有幾棵壽達數(shù)百年的藤蘿。北大現(xiàn)在的燕園,是清代名園,有幾棵古老的藤蘿,自是意中事。我們最初從城里搬來的時候,還能看到幾棵據(jù)說是明代傳下來的藤蘿。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間,成為春天一景。
但是,根據(jù)我個人的評價,在眾多的藤蘿中,最有特色的還是幽徑的這一棵。……。
這處“波折”是在作者介紹了“這一條神奇的幽徑”,并點明其中“給我印象最深、讓我最留戀難忘的是一株古藤蘿”之后,蕩開一筆,敘寫了有關藤蘿的歷史記載,還特意交代了北大燕園是一座清代的名園,那里有“幾棵古老的藤蘿”,且每到春天都把紫色的花“開得滿棚滿架”,不用說游人喜愛,連蜜蜂也“猬集其間”,至此,讀者自然也為這“紫色”所沉醉了。而作者卻眾人皆醉而吾獨醒,將筆鋒又一轉,突出了自己最鐘愛的“幽徑的這一棵”古藤。并對它的形、香、色進行了形象生動地描寫,甚至為它能躲過“十年浩劫”而幸慰不已??梢?,“這一轉”不僅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激起了讀者對藤蘿的強烈興趣,而且為“這一棵”古藤“悲劇”的發(fā)生作了蓄勢。
3.茫茫燕園中,只剩下了幽徑的這一棵藤蘿了。它成了燕園中藤蘿界的魯?shù)铎`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憤、惆悵之余,惟一的一點安慰就是幽徑中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聽到嗡嗡的蜂聲,頓覺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人生還不全是荊棘叢。其中情味,只有我一個人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然而,我快樂得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決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
因為“悲劇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所以作者覺得雖有“幽徑翠色”、“眾藤千紫”、“浩劫幸運”的襯托還不夠,于是他推波助瀾,盡情地鋪陳其心中的“快樂”,贊“古藤”為燕園的“魯?shù)铎`光”,稱其為自己悲憤惆悵時惟一的安慰,并由其淡淡的幽香、嗡嗡的蜂聲羽化出對人世、人生美好的留戀。顯然,在作者心中,“這一棵藤蘿”已不只是一種植物,而是一種美的化生,是對生活的一種信賴和寄托??删驮诖藭r,“然而”一折,南柯夢醒,現(xiàn)實的荊棘深深地刺痛了作者的心,幽徑的這棵古藤下面已被砍斷,成了“吊死鬼”在風中搖曳,更可憐的是它那初綻的淡紫的花朵還渾然不知,“還在綠叢中微笑”。可見,這處“波折”可謂天上人間,大喜大悲。強烈的對比,突現(xiàn)了作品的悲劇效果,增強了作品對人們的警示教育作用。
作者不愧為著名的教授和學者,具有深邃的哲理,并沒有將筆觸止于“美”的毀滅,而是通過對自己在古藤被毀后的內心世界的描寫,渲染了“悲哀至極”的心情,進一步加重作品的悲劇色彩。再用“但是”一轉,訴說了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并為“無端被人殺害”的古藤進行申訴,點明了自然萬物的無奈和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的漠然,及古藤“只有哭泣,哭泣,哭泣”的結局。這就是使古藤的悲劇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豐富了古藤“美”的內涵,它是“真”、“善”、“美”的集合體,它被“愚氓之手”所毀,說明我們國民的素質急待提高,從而使古藤的悲劇演化成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時代的悲劇,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同時,這里關于“我”的震驚、害怕、和痛心的心理描寫,也為下文寫自己為古藤而傷心的原因及維護“真”、“善”、“美”的決心作了伏筆。
5.世界上像我這樣沒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聲恐怕只有我一個能聽到?!闳魡栆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注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偏偏出了我這樣一個人,偏偏讓我住到這個地方,偏偏讓我走這一條幽徑,偏偏又發(fā)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悲??;所有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壓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文章結尾的這兩段文字,先連用三個“決不……”和四個“偏偏……”在極其鮮明的對比中將對古藤被毀的憂傷歸為一個特例,不用說它沒有引起社會起碼的重視,就是對像“我”這樣的人來說也是一個無比的偶然。然后,用“但是”一轉,強調了“我”愿意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這一個十字架”“永遠永遠地背下去”的決心,通過“我”矢志不渝的努力,使偶然趨向必然,特殊成為普遍,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季先生的這篇精美散文便是最好的明證。他通過一次次“波折”的設計,將普普通通不為常人注意的現(xiàn)象寫得如此生動、深刻,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幽徑悲劇教案設計篇十四
一、教材分析。
《幽徑悲劇》是八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記敘了北大燕園內幽徑上的一棵古藤蘿的悲劇,作者將其視為整個幽徑的悲劇,燕園的悲劇,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文章語言精練、純粹、通俗而又雅致,在描寫的基礎上作者走進藤蘿,借藤蘿之口哀鳴、控訴、呼號。嚴厲譴責了那些無情無義的毀滅美的“愚氓”,含淚帶哭的抒發(fā)之中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其悲情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不可阻擋,文章感染力極強。編者將其安排在第五單元,人與環(huán)境單元,旨在讓學生體會文中對藤蘿所流露的真情,對愚氓惡行的譴責,從而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和意義。
二、學情預估。
1、文中的一些詞語,尤其是一些文言語匯和成語,學生理解不一定到位,更何況是在具體語境中。例如:漠然、瀲滟、誅伐、疾趨、焉知、愚氓、奈何、司空見慣、等閑視之、曲徑通幽、魯?shù)铎`光、閑情逸致等等,需要課前做些預習。2、文中提到的“十年浩劫”、“修正主義”,對八年級學生來說是陌生的,這需要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點撥,以便學生進一步理解悲劇的深層含義。
3、八年級學生主要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他們喜歡生動可感的文章。如何讓學生走進這篇散發(fā)著理性光輝的散文,如何讓學生接受作者要傳達的關于“人與環(huán)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師所要致力解決的問題。
三、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文章中悲劇指什么,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這個悲劇的;
2、學習課文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反復朗讀,從有效誦讀出發(fā),體會文章強烈的悲劇效果,領會文章深邃的思想內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樹立善待生命、關注自然、優(yōu)化生存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意識。
學習重點體會文章強烈的悲劇效果。
學習難點領會文章關于“人與環(huán)境”的深邃思想。
四、教學構想。
在這篇課文中,對什么是悲劇,文章是怎樣表現(xiàn)這個悲劇的,學生是陌生的;對作者要傳達的的關于“人與環(huán)境”的深邃思想,學生是難以理解的。為此,我的教學設計著重解決“悲”從何而來,怎樣使文章悲情四溢,讓讀者靈魂震憾,使學生進一領悟作者所傳達的細膩情感。這樣的處理需要立足文本,從誦讀出發(fā),引領學生品味語言,感受情感,進行語言實踐,幫助學生從文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了使誦讀更有效,我設計了讀出美感、讀透悲情、讀清主旨、讀得感受四個主要誦讀環(huán)節(jié)。當然我始終做著自己本分的事——引領和點撥,藤蘿美景的賞析、悲情的感悟、主旨的探究都由學生自己努力思索、探究、獲取。
五、預習設計。
1、請畫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詞語,讀準字音,查清意思。
2、請找讀文中描寫藤蘿的語句,概括藤蘿的前后變化,體會藤蘿的悲慘命運,并分別概括作者前后的情感變化。
六、教學過程。
(一)走進課堂。
(設計理念:向學生滲透利用課題整體感知全文的學習方法,同時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2、季羨林何許人也?大家對作者了解多少?
3、季羨林,季老先生這位學界泰斗、一代宗師哪有閑情逸致來關懷一棵藤蘿的生死呢?他要向我們傳遞怎樣的思想情懷?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季先生的偉大心靈。今天的課堂活動就兩個字:“誦讀”。(投影:誦讀)。
(設計理念:誦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投影出來使學生活動更明確,指向更集中,便于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二)讀出美感。
1、對于“悲劇”,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最有價值的、最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本文中,“美”顯然是指那一棵古藤蘿,它美在何處?作者分別從什么角度來表現(xiàn)它的美?到課文中去找一找,讀出相應的語句。(學情預估:古藤蘿美在形狀、幽香、顏色,課文第8段作了集中描寫)。
2、這美麗的藤蘿給你怎樣的感覺?(學情預估:直上青云的氣概、生機盎然、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等)這藤蘿不僅秀美,而且生機勃勃,充滿生命的活力。請大家自由朗讀第8段,感覺一下藤蘿生命的美。
3、美不僅要講究外在美,更要講究內在美,也就是姜得要有內涵,通常指擁有好品質。這棵藤蘿品質如何,性情如何,請到第14段找找看。(學情預估:它“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從無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4、這株藤蘿具有內外兼?zhèn)涞拿?,是真正意義上的美。作者對這美麗的藤蘿是什么感情呢?(學情預估:喜愛、“留戀難忘”、“顧而樂之”、依戀、“惟一的一點安慰“、讓作者感到“這個世界還是值得留戀的”、給作者帶來了“情味”)。
5、燕園幽徑的這株藤蘿已經見證了二三百年的文明,是一株劫后余生充滿靈性的藤蘿,是一株從無害人之意的為人間增色添彩的藤蘿,它是美的化身,它是作者惟一的安慰。請大家齊讀第10段,注意讀出喜悅,讀出依戀。
(設計理念: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我力主引領學生進入文本,在字里行間深思感悟。對于藤蘿的“美”,我不僅要求學生找出具體文句,了解文章寫了什么,從什么角度寫的,而且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感覺、作者的感受,去思索,去聯(lián)想,讓學生明白“藤蘿”身上充滿了一種精神,一種品質?;烂涝诰?,這種感性化之后的理性認識不是由我教給他們,而是讓學生結合語言信息、文本內容,用心去感受、去體悟。)。
三)讀透悲情。
1、但是有一天,這棵為人間增添美麗的藤蘿,這棵給作者惟一安慰的藤蘿,無端被人毀了,被人殺害了,一個鮮活的生命永遠地消逝了。文中哪一段寫被毀后的藤蘿?請大家讀讀,說說哪些詞語最能表現(xiàn)藤蘿被毀后的慘狀?(學情預估:
第11段,如吊死鬼、懸、搖曳、微笑等等)。
2、你為什么要選擇這些詞語?請說說你的理解。(學情預估:“吊死鬼”上吊而死,是非常正常死亡,似乎有冤屈,是被迫而死,這“鬼”冤魂不散,懸在空中,隨風搖曳,悲情四溢;“微笑”更能表現(xiàn)藤蘿被毀的慘狀。藤蘿本是充滿希望地綻放自己的笑容,但突如其來地,無緣無故地,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干已被砍斷,這還沒來得及知道的天真無邪的微笑更讓人覺得藤蘿的無辜、不幸,讓人悲憐、給人震憾。)。
3、請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讓我們感受一下藤蘿的悲劇。其它同學聽聽讀得怎樣。
4、孩子們,假如你心愛的東西被破壞了,假如你最親近的人突然永遠離你而去了,你會是怎樣的感受?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陳述)帶著這種體驗,我們嘗試著把這一段文字再讀一遍。
(設計理念:課標一再強調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只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和體驗,才能真正感悟文中詞句的意義和情味,提高學生對形象、語言、情感的領悟程度。因此,我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原有的體驗,與作者形成共鳴,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幫助學生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感悟語言,體悟情感。)。
5、作者濃郁的悲情不僅表現(xiàn)在對藤蘿的描寫上,在其他語段的字里行間也表露得淋漓盡致。請找出來讀一讀。
如果學生找第13、14段的句子,則請學生進行朗讀設計,重點突出停頓、重音、語調的處理。
如果學生找第15段的句子,則提醒學生比較三個“決不會有任何人”與四個“偏偏”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決心?學生答不出,可先誦讀,暫時放一放,等待契機。)。
(設計理念:課標中有一句很時尚的話:教師要成為課堂對話的首席。師生從人格上是平等的,所謂“首席”其實是表達教師在課堂對話中至關重要的調控作用。所謂“調控”就本節(jié)課而言,就是加強誦讀指導的點化、深入、等待,使誦讀更有效,使課堂對話的效度切實提高。)。
6、團團的綠葉沒有了,滿滿的花朵沒有了,淡淡的幽香沒有了,嗡嗡的蜂聲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一切都沒有了!只有萬斛悲情,只有無言的痛楚,只有悲哀至極,只有投訴無門的悲憤。讓我們一起朗讀第13、14段,感受作者的悲痛、悲切、悲憫、悲憤。
(四)讀清主旨。
1、此時此刻,我們大家的心情定和作者一樣悲哀至極,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制造了這出悲?。浚▽W情預估:愚氓、不知美的人、沒有愛心的人、對生命缺乏情感的人等等)。
2、作者表面是說古藤蘿的悲劇,其實是在說人的悲劇。所謂幽徑悲劇,也是燕園悲劇,更是人的悲劇。文章說:“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里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作者批評世人缺了點什么?(學情預估:蕓蕓眾生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愛心,缺少對生命的珍愛,缺少對自然的敬畏,自私、冷漠、無情)。
3、老師要提醒大家的是,文章第9段早就指出,十年浩劫中藤蘿們就遭到了無情的誅伐。六院前的和紅二三樓之間的那兩棵著名的古藤,被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掉。劫后余生的這惟一一棵藤蘿它卻毀于何時?(學情預估:今年春天、1992年、改革開放的今天、“十年浩劫”已結束十五六年的今天)。
4、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背景,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寫這出藤蘿悲劇的深層用意,作者僅僅是批評愚氓之人嗎?他是否對世人有所提醒有所警示?(學情預估:提醒我們關愛生命,珍重生命;警示人們不要重蹈覆轍,十年浩劫應該成為我們永久的記憶;幽徑悲劇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悲劇,清除愚昧,培養(yǎng)全民的現(xiàn)代意識,提高大眾的人文素養(yǎng),善待生命,關注自然,優(yōu)化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是我們最明智的抉擇。)。
(五)讀得感悟。
1、創(chuàng)設情境:讀完這篇課文,季羨林老先生那悲天憫人,愛滿天下的情懷讓我們動容,讓我們震撼。雖然我們不能與先生面對面交流,但我們卻能讓賀卡捎去我們的敬仰,我們的祝福??ㄆ姆饷嫖乙呀浝L制好了——一樹燦爛而不見盡頭的紫藤蘿“瀑布”,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將你對這篇文章的閱讀體驗寫下來,作為內頁的感言送給季老先生,讓先生聽聽你如藤蘿花開的聲音。
2、學生活動展示,教師總結。
(設計理念: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最后設計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必將融入學生自己最真切的感覺,最獨特的個人體驗,同時也是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過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領悟,又能夠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當然這是一個開放的設計,關鍵是讓學生呈現(xiàn)出完整的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個性表達的意識和能力,不必盲目追求完美的境界。)。
(六)課堂小結。
2、為什么要寫這些內容呢?這一部分內容是否可能刪去?(學情預估:第7、8、10段前幾句話都突出了藤蘿在、燕園里不尋常的地位。)。
3、這株藤蘿無論是在燕園還是“我”的心靈,都占據(jù)著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它是最美的。作者反復突出藤蘿的不尋常地位,又是為了什么?(學情預估:為下文表現(xiàn)藤蘿悲劇作鋪墊,使悲劇性更濃,悲劇效果更強烈。越美的東西被毀滅,其悲劇性越強,寫幽徑和藤蘿的美都是為后面悲劇蓄勢。)。
4、“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贝笞匀幻涝诤椭C,和諧是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去營造的。讓我們學會用心感悟文本,用心感悟生活。愿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播下一顆善良的種子,善待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鳥一獸,構建和諧的共同家園。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24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