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優(yōu)秀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06:18:05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優(yōu)秀17篇)
時間:2023-11-26 06:18:05     小編:雁落霞

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提高學習效果非常重要。寫好一篇總結,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但更應該注重自己的思考與總結。總結可以從各個領域中獲取靈感,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不同的經驗和觀點。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一

(1)有感情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2)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文章“總—分—總”的敘述方法,領悟作者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2)讓學生初步體會比喻、排比、對比等修辭方法的妙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留戀與贊美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一)啟發(fā)談話。

(學生介紹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二)情景導入。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陳淼先生的一篇觀賞桂林山水的課文。(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人們觀賞歸來時都喜歡用這樣一句話來贊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話呢?誰知道呀?(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2、我們來欣賞桂林山水。(板書課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給你怎樣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錄像片)。

(三)出示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出示自學指導。

1、學生自讀課文1——2遍,在讀通課文的過程中自主識記生字。

2、試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課文的內容。

教師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一)預習生字的情況。

1、分形式讀,指小組讀——齊讀——指到那個生字詞就讀那個。

2、學生在練字本上把生字詞寫一次,寫時要注意那個字比較容易寫錯(容易錯在哪),小組長檢查同學寫的情況,并及時糾正組員寫錯的或寫得不好的。

3、指導書寫:瑕、攀、泰。

(二)檢查讀的情況。

1、指名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

2、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

1、出示互學的要求,并合作完成。

2、小組長逐一檢查組員讀生字詞的情況,要每個組員過關。

3、教師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1、默讀課文,想一想:

(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2、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文將________、_________與漓江的水進行比較,是為了突出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顯示了漓江的獨特之美。

(2)第2自然段最后的一句照應了漓江“______”的特點。

(3)“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辈捎玫男揶o手法是______。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用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辭手法,具體寫出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5)思考:作者是怎樣把漓江水的`特點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小組內互相交流。

1、智引精練,靈活拓展。

(一)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匯報自主學習內容。

2、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體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學生憑借感官從畫面比較中感受漓江水的獨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讀出來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讀)。

(3)說一說: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漓江的水靜、清、綠。)。

(4)句式練習。

a、天氣真熱啊,熱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西湖的景色真美啊,美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學習反思。

通過朗讀課文,你了解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作業(yè)1、抄寫生字新詞。

1、師:導入新課。(播放畫面1桂林山水圖,)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能用一個恰當?shù)脑~語來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嗎?多生展示。師:知道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嗎?生。師:嗯,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陳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師板書《桂林山水》,請生齊讀。

2、師:(播放畫面2詞語薈萃。)師:學習新課之前,老師想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開火車讀詞語,要求:聲音洪亮,字正腔圓。生讀,可隨機正音。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2、教師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1、談話激發(fā)合作興趣,組建合作小組學習。

2、小組合作,默讀課文,根據(jù)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

4、教師發(fā)現(xiàn)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竹葉獎一枚,多關注后進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瀏覽課文。師;字詞讀準確了,才能把課文讀流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話,一語道出陳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預設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總結段意。(師播放畫面3)師:請問,這個“甲”是什么意思?預設生:第一。師:顯而易見,這句話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師板書“甲天下”。師指名讀文。

3、師:同學們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預設生:總起。師: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豈有不游之理?出發(fā)前老師還有個問題,你能否把“觀賞”換個詞,而句子的意思不變?預設生:欣賞。師:觀賞僅限于看,我們可不能說我在觀賞音樂,應該說……預設生:欣賞音樂。

4、師:好,出發(fā),我們現(xiàn)在就去欣賞桂林的山水。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學生讀文。

師:那么誰來做我們的導游,讀讀第2自然段?

生讀。

師:指名。請你來說說,這一段作者主要寫了什么?

預設生:漓江水的特點。

師: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靜、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2、對比—不同。

生。

師:那么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風光。(點擊超鏈接。)。

師:大海什么樣?預設生:波瀾壯闊;師:西湖什么樣?

預設生:水平如鏡。

師: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靜、清、綠。

師:現(xiàn)在明白了嗎?大海有大海的氣勢,西湖有西湖的嫵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過對比這三種景觀的不同特色,來突出漓江水別具一格的美。(點擊畫面,出現(xiàn)“對比”。)。

3、漓江水特點分析。

師:(播放畫面5。)作者是怎么樣描寫漓江水的靜的?

生讀。

師:靜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

生。

師:請讀一讀關于描寫漓江水清的句子。

指生讀。

師:請問,清得你還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預設生:小魚、浮萍。

師:描寫漓江水最后一個特點的句子誰來讀?

生讀。

師:你認為綠得還像什么?

生。

師:對于這句話的描寫,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沒有,作者都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預設生:排比和比喻。

師:讀排比句應由弱到強,讀出它遞進的語勢,誰再來展示讀?

生讀。

師:漓江水這么美,我們不由贊嘆起來,應該怎么讀?(變陳述為感嘆)。

預設生: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

師:面對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的水,你最想做什么?

預設生:歌唱、洗臉等。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學生自學。

師:下面請根據(jù)我們剛才的學習方式,自學第3自然段的內容。稍后請你匯報學習成果,可以組內同學互助,生自學,師巡視。

2、自學展示。

師:指名讀,學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師適時。

板書:桂林山奇、秀、險。

3、桂林山特點分析。

師:同學們在自學中碩果累累,值得表揚。(播放畫面6)誰來讀文?

生讀。

師:這一段中,作者繼續(xù)采用什么方法寫桂林山的與眾不同?

預設生:對比。(師點擊超鏈接)。

師:(指泰山畫面)泰山有什么特點?

預設生:峰巒雄偉。

師:(指香山畫面)香山呢?

預設生:紅葉似火。

師: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則是?

預設生:奇、秀、險。

4、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師:(播放畫面7)想親身體驗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險嗎?

生:想。

師:請看?。úシ女嬅?)。

生齊讀。

預設生: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預設生:翠綠。

師:竹筍呢?

預設生: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師:明麗也就是?

預設生:艷麗。

生。

師:怪石嶙峋呢?

生。

師:面對桂林山,我們無法不驚嘆———。

預設師生齊: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桂林的山真險啊!(注意“啊”的變音。)。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畫,由畫及詩。

師:(播放畫面9)風景美嗎?

生。

由畫及文,你想到課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寫?

生讀文。

師指導:你陶醉了嗎?這么美的山水沒令你陶醉嗎?哪位自覺已經陶醉了,好,請你讀!

生再讀。

預設生:是連續(xù)不斷的畫卷。

預設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師板書:畫中游。

2、總結寫作方法。

師:(播放畫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嗎?

生說。

師:最后,文章以詩句收尾,畫龍點睛地概括了全文,這與首句的“人們說”———。

預設生:遙相呼應。

師:(播放畫面11)縱觀全文,同學們來梳理一下文章的寫作順序。

預設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而2、3自然段則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則是對全文的總結。

師:這種寫作方法就叫———。

預設生:總—分—總的寫法。

師:我們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嘗試運用這種“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楚。同時別忘了,還要學習作者細心觀察,采用對比、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突出景物特點進行景物描寫的寫法。

(一)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桂林山水美嗎?

生答。

生齊誦。

(二)作業(yè)設計:

2、收集桂林景觀—兩洞的資料。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二

識字教學向來是語文教學較枯燥乏味的環(huán)節(jié)。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如何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為識字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下面我以我校一位老師執(zhí)教的《口耳目》為例,談如何讓學生快樂識字,鮮活識字課堂。

一、將漢字的構字特點與兒童識字特點有機結合。

《口耳目》這一課有十二個形近字,教材采用實物、象形文字、漢字三者合一的方式來指導學生識字。利用漢字的形象性來識字,是識字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尤老師在教學這課時,能很好的利用實物、象形文字來指導學生識字。如上課伊始,老師利用課件出示六個象形文字,讓學生猜它們是什么字,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之后老師向學生介紹這些字是象形文字,接著老師逐一出示象形字和相應的圖形,重點指導學生觀察“目”。老師利用眼睛貼圖、象形文字,讓學生說說圖畫和象形文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圖畫、象形字對照觀察激起學生對學習漢字的興趣。然后老師告訴學生我們現(xiàn)在的漢字是從實物到象形文字一步一步演變成現(xiàn)在這樣的,讓學生了解漢字的一些構字特點。

在指導學生怎樣記住“口、耳、目、羊、鳥、兔”這六個字時,老師能根據(jù)象形字的特點,讓學生展開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如,識記“鳥”字,學生說:鳥的頭像撇,點像鳥的眼睛,橫像鳥站的一根樹枝。“羊”字學生這樣記:兩點像羊的角,三橫像羊的頭,豎像羊的胡子。學生思維活躍,能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聯(lián)想,利用象形文字的特點來識記所學的漢字,是一種很好的識字方法。

二、在情境中識字,省時高效,感受樂趣。

在新概念識字教學中,趣味識字、游戲識字,已經成為提高學生識字的一種基本方式。老師在教學中應當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借助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語言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識字的樂趣。

如,老師在學生讀書自己拼讀六個字后,請一個學生來當小老師帶領小朋友拼讀,小朋友的對小老師帶讀的關注程度比老師帶讀要高出許多。之后老師充分利用了小卡片讓學生認讀。

師:同學們,去掉拼音這些字會讀嗎?(會)請同學們拿出卡片,你拿一個卡片就讀一個,讀完把卡片擺放在桌子上。

學生讀、擺卡片。

師: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舉牌游戲。

(師出示一張圖畫,學生找出相應的字舉出。)。

師:(舉“耳”)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你的朋友在這里“耳、耳、耳”。

……。

師:(讀完六個字后)請同學們再讀一張收一張卡片,把卡片收整齊。

(學生邊讀邊收。)。

在這個小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合理運用卡片的資源,讓學生在拿卡、擺卡、收卡時都能適時讀字、鞏固所學的生字。在舉牌游戲中讓學生找出圖畫所表示的字,使學生在高頻率的游戲中,積極主動地去看、找、讀出所學的字,強化識記效果。做法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

又如,在學生說出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六個字后,老師安排了一個猜謎語的環(huán)節(jié),師說出謎語,學生答出相應的字。還安排了一個互動的游戲:“小羊,小羊,咩咩咩”“小兔,小兔,跳跳跳”“小鳥,小鳥,飛飛飛”。

老師能寓識字與游戲之中,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激發(fā)兒童的識字興趣,同時在識字中感受的識字的樂趣,主動識字。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三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那里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著,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漓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漓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5、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漓江的水像一塊翡翠,并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漓江水的對比圖片)。

6、漓江的水就是這么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同學們可以借鑒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2、對比本地的山:。

我們舟山也有山,但往往是一座連著一座,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連綿不斷)。

拓展練習: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像(),像()……。

對,這就是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課文中用哪個字來概括桂林山的這一特點?(奇),這個奇是奇怪嗎?(理解“奇”的意思,解釋為奇特,樣子很少見。)的確,這樣的山,在別處很少見,所以說是(奇峰羅列)。讀出奇特的感覺來。

(理解桂林山的“奇”,在朗讀中感受其奇特)。

4、桂林的山——險。

圖文結合,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除了奇峰之外,在桂林還聳立著又高又陡的山峰,我們稱之為(危峰兀立)。

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的怪石山,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說山石重疊的?(怪石嶙峋)。

從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險)。

(指導朗讀,誰來念念這種山勢險峻的感覺?)。

5、桂林山水——秀。

除了奇、險之外,桂林的山還有什么特點?(秀)。

“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秀麗、秀美),由此可見,“秀”就是指“美”,你們看,如此美妙的景色,帶著贊嘆的語氣一起來讀一讀吧。

桂林山水。

贊賞——描述。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四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波瀾壯闊”“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看圖和反復朗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之情。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難點:學習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朗讀法。

(一)導入。

教師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傳視頻,請學生認真觀賞并談談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寫這樣美景的?我們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結合注釋、工具書自行閱讀全文,并劃出不懂的生字詞。

2、教師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波瀾壯闊:指大海波浪翻滾,景象壯觀。

翡翠:綠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澤。

拔地而起:從地面上突起。

3、帶著生字詞齊讀課文,說一說最喜歡課文的'哪一部分?為什么?

(三)細讀課文,深入領悟。

1、文章描寫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樣的,請用文中的一句原話來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為什么說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寫的?

3、請同學朗讀第2段,并說一說水有何特點?是如何描寫的?這樣寫有怎樣的效果?

4、前后桌4人為一小組,思考桂林山的特點,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并說一說語言表達的妙處。

5、學生代表發(fā)言,教師小結。游玩在這樣美麗的山水中,真讓人。

(四)研讀課文,拓展延伸。

1、分小組朗讀全文,注意體會情感。

2、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五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二、三自然段。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情感。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的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引導學生感受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獨特的美;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多媒體課件

一)析題引入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叫《桂林山水》,(板書:桂林山水)一看到這個“林”字,你就會想到什么多?(樹多)。

那么,顧名思義,“桂林”是什么樹多呢?(桂樹多)桂林位于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那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今天我們就去了解桂林的山水。

二)初讀課文,理清結構

1、檢查預習:詞語掌握得怎么樣?

2.理解詞語:“波瀾壯闊”

(你能讀出它的氣勢嗎?同法理解“峰巒雄偉”)

3、出示: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教師指導讀好“啊”字的變音。

3.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理清楚了課文的結構。(邊引領學生小結邊板書)

三)、細讀課文,品味文字,積累語言

1、整體把握特點:

(過渡:作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大概是有意而為之,分別用三個字來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用得那么精當,讓我們讀起來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說過目不忘。)

2、品讀漓江的水

我們先來讀讀第二自然段,作者是怎樣具體漓江的水的靜、清、綠的? (指名一人讀)

(1)找依據(jù)理解“靜”

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2)找依據(jù)理解“清”

作者在談到漓江水清的時候,說“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說話訓練:

假設是你站在這漓江的游船上,你還可以看見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這樣的表達句式來說?(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現(xiàn)在把我們看到的這些事物用一個排比句表達出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讀表現(xiàn)漓江“綠”的句子。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理解“無瑕”的意思)

(4)把三個特點連起來讀,感受排比句的特點。

(5)抓對比

作者既然是寫漓江水,為什么開頭分別寫大海、西湖,這是否浪費筆墨呢?

小結:作者這樣寫是有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啊!(板書:對比)

(6)集體有感情朗讀第二段。練習背誦。

3、自讀桂林的山,練習背誦。

四)、拓展研讀,感受文化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桂林,欣賞這迷人的風光(配樂播放一組桂林山水圖片:下面配《桂林山水歌》)

過渡:百聞不如一見,作者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欣賞著這如夢似幻的人間仙境,不禁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齊讀)

(這哪里是流淌在筆尖的文字,這分明是作者一顆靈動的心啊,讓我們發(fā)自肺腑地由衷贊嘆——(齊讀))

2、學習“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p>

這一段中哪—句話最能夠起到總結的作用呢?

這句話,為什么用引號引起來呢?

(如果別人說的話剛好能夠表達你的感受或者能夠代表你的觀點,就可以引用過來。當然,用引號標注上,也表示對原作者的尊重。)

3、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

課文中還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嗎?( “桂林山水甲天下。)

資料:這句話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個叫王正功的人說的。

作者、讀者、游客、詩人、中國人、外國人、……

古今中外的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4、課文小結:

古語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比绻幸惶欤阋材軌蜃哌M桂林的話,一定別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風景之美,領略它的文化之美。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風景,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2、培養(yǎng)積累好詞、佳句的習慣,學會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會讀“啊”的變音,理解峰巒雄偉、奇峰羅列等詞語的意思。

一、欣賞音樂、圖片,揭示課題。

2、學生欣賞配樂圖片,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美感。

師:美嗎?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或幾句話來贊美一下這幾幅圖或其中一幅圖嗎?

3、揭題,板書課題:

過渡: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們的腦子里就出現(xiàn)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話中的故事那樣奇特,怎不令人神往。自古以來,文學家以膾炙人口的詩句吟詠它,繪畫家以使人迷戀的丹青描繪它,攝影師以令人神往的鏡頭記錄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和作者一道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好嗎?(板書課題:桂林山水)。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找出作者游覽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饋:

(1)檢查生字、新詞。

(2)指名分段讀課文(再思考作者游覽桂林后感受)。

(3)交流反饋:(課件出示最后一段內容)。

三、欣賞圖片,感悟文本。

1、自讀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1)思考: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再次讀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向我們描繪桂林山水的特點的。找出相關句子,喜歡的可以多讀幾遍。

(2)反饋:(板書:奇、秀、險;靜、清、綠)。

2、圖文結合,欣賞文本之美。

(1)思考:桂林山水真有這樣的特點嗎?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你能從這些圖中感受到嗎?感受到哪些特點?(結合課件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2)反饋:

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奇在哪里?理解:奇、拔地面起、奇峰羅列、開態(tài)萬千,想像:還會像些什么?)。

句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現(xiàn)在哪里?理解:翠綠的屏障)。

句3: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為什么說桂林的山“真險”,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3)、練習:給圖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讀)。

3、寫法揣摩,仿寫練習。

(1)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讀一讀,問:這里,你們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作者在描繪桂林山的特點時,寫法上你們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把桂林的山與泰山、香山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險等與眾不同的特點。)。

(2)仿寫:這種寫法好嗎?你們也游過不少地方吧?你們能用這樣的方法寫一段話嗎?

四: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七

1、通過課文語言與多媒體輔助,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通過朗讀傳達熱愛祖國錦繡河山之情。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理解重點詞句并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學習把句子寫具體。

通過品讀課文2、3兩節(jié)的排比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學習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句式,把句子寫具體。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

多媒體課件。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乘著木船蕩漾于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板書課題:齊讀。

2、先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桂林山水的神韻。

(媒體出示)欣賞桂林山水的畫面。

此時,你最想說些什么呢?

(板書:甲天下)理解“甲天下”

3、能把這句話讀出天下第一的的味道來?

生讀,后齊讀。

二、初讀感知。

1、請生大聲朗讀全文。

要求:

(1)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讀順。

(2)找一找,作者在游賞完桂林的山水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嘆。請你把這句句子找出來。

2、交流句子。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板書)。

說說對此句的理解。

3、師小結過渡:

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覺在畫中一樣,那感覺真是太美了。接下來,就請大家隨著老師用你們美的心靈,美的眼睛去感覺桂林山水美的神韻。先來感受漓江的美。

三、感受漓江的美。

1、師配樂朗讀第二小節(jié),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漓江水的特點。

2、師:聽出來了嗎,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3、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句子。

(抓住靜、清、綠的特點)。

4、指導朗讀。

讀出靜、清、綠的感覺來。

(練讀、指名讀、齊讀)。

5、遷移句式,完成填空。

(1)萬里長城真長啊,長得()。

(2)西湖的水真(),()。

6、有感情地朗讀。

師:讓我們隨著音樂,再來感受一下漓江的美。

過渡:感受完漓江的美,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桂林的山。

1、明確學習要求:小組學習第三小節(jié),說說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可用小組內喜歡的方式讀,如可以讀讀畫畫,可以邊讀邊想象桂林山的樣子,也可開展朗讀比賽等。

2、交流。(媒體出示該段內容)。

抓(奇、秀、險)用相關圖片幫助理解。

3、在感情地朗讀。

桂林的山的確有它吸引人的獨特魅力,師引讀第一句。誰能把它的這種魅力感染給大家。

五、小結升華。

1、師引讀4小節(jié)。后接著引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p>

2、問:這幅畫是誰畫的?

3、小結: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么美妙的一幅畫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篇。

老師和同學一起隨著音樂朗讀這首詩。

六、布置作業(yè)。

1、你出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2、搜集桂林山水的圖片,辦成小報,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上。

【板書設計】。

總起分述總結。

水———靜、清、綠。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山———奇、秀、險。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八

《桂林山水》是一篇別出心裁的寫景佳作。文章結構簡短,語言簡練,語氣流暢,寫景抒情一氣呵成,表達上采用了對比、比喻、排比的方法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獨特美麗。

文章第一段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總起全文,用“乘”“蕩漾”“觀賞”抒寫了我們一行人游覽桂林山水的愉悅心情,開篇點題色彩明麗。

第二段用“看見過......,玩賞過......,卻從沒見過......”一個轉折復句通過對比自然而然地把桂林山水帶進了淋漓酣暢的描寫,接著用一組排比句描寫了桂林的水的“靜、清、綠”。這里的“靜”其實是寫漓江水的靜靜流淌?!扒濉笔菍懤旖蓛羟宄?。“綠”是寫漓江水的在山色的倒映下的深藍明艷的色彩。這“清、靜、綠”展示的是漓江水平緩流淌、干凈清澈、色彩明麗的安靜、自然、和諧的情態(tài)。教學時一定要用心引導學生體會。

第三段,和第二段的表達方法一樣,先用“奇”“秀”“險”三個字總體表達了桂林的山的特色,接著用排比的方法分別描寫了桂林的山獨特美麗的方方面面:首先是桂林的山奇在“拔地而起”,一座一座的,互不粘連,像是從平地當中抽拉出來一樣,然后是這里山都長成各種各樣的形象,用“我們”的感覺來說就像“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接著是桂林的山的秀氣,一片“翠綠”象“屏障”,“色彩明麗”象“新生的竹筍”,這是桂林的山的顏色;最后是桂林的山的情勢,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不小心就要掉下來一樣。

第四段,綜合描寫。用山水畫做比喻,從空中、山、水整體描寫了桂林山水如書如畫的美景。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玩賞、無瑕、擴散、攀登、泰山、駱駝、屏障、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紅葉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色彩明麗、危峰兀立、連綿不斷”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

2、從文中我們知道“我”在游覽桂林山水之前,游覽過()、()、

()、()。

3、在“我們一行人”的感覺中,桂林山水是()的。

1、集體解答過程一問題。

2、學生再讀課文,自我感知并和同學交流桂林山水美在哪。

3、認讀生字,師生交流桂林山水的美麗。找出桂林山水美句。

1、朗讀第一組句子。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品味“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無暇的翡翠”

品味一:“靜”是什么意思,“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是說什么?

品味二;“清”是說什么,如果刪去“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你會感覺什么?(清的樣子就看不見了,沒有了具體的美感)。

品味三:漓江水為什么是綠色的?想象一下“無暇的翡翠”什么樣子。

品味四:這三個句子寫得很有特色,說一說它們特色是什么。

3、感情朗讀,想象漓江水的美麗圖景。(個人、小組、班集體)。

4、朗讀品味第二組句子。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1)自讀品味:

a、這組句子在寫法上與第一組有什么相似之處?

b、桂林的山美在哪?填下面的表格,然后想象一下。

寫形狀(詞語)。

總特點。

寫顏色(詞語)。

寫情勢(詞語)。

(2)全班品讀品味。

(3)感情朗讀。

5、品讀第三組句子。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品味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子的的意思是什么,聯(lián)系前面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6、感情朗讀全文。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九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后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到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

1、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2、學會9個生字,理解19個詞語的意思。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1、了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2、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列提綱背誦課文。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游覽一番。

2、用一句話說說自己的感受。

3、揭示課題:

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么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估計:桂林山水的特點怎樣?

課文怎樣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1、聽錄音。思考:

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里?

2、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隨機學習:

討論:

(1)桂林水的特點:

靜、清、綠。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里?“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

(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lián)系不很密切,為什么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漓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薄ⅰ八饺珑R的西湖”、“漓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里?指名讀,自由說:

比較句子,你認為哪句話寫得好,為什么?

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道它在流動。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認識生字、新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感受漓江水、桂林山獨特的美。

教學難點:

1.抓住中心句來理解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出示多媒體課件,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關的圖片展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學生邊聽邊畫出生字、詞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認讀生字、詞語。

三、揭示學法,理清脈絡。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p>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

(3)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jù)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勺髡哒f“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四、總結方法,自學感悟。

欣賞完漓江的水,我們再來游覽桂林的山。請同學們按照學習漓江水的方式自學桂林的山。

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桂林山的圖片。你可以結合圖片和課文中的描寫,或獨自思考或小組討論。來學習和感受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美。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五、深化重點,揭示中心。

1、學習重點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仿寫句子。

1、這棵老槐樹真粗啊,粗得();這棵老槐樹真高啊;高得();這棵老槐樹枝葉真綠啊,綠得()。

2、這個西瓜真大啊,大得();這個西瓜真圓啊,圓得();這個西瓜真甜啊,甜得()。

板書設計:

漓江水--靜清綠。

桂林山--奇秀險。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二

《桂林山水》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復合片)。

[教學步驟]。

一、激情導入。

師:萬里長城雄偉壯觀,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跡,是人類文明的見證。然而千萬年來,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締造著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奇跡。我國廣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們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觀察圖畫。

師:(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畫面)看,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綠水,非常美麗。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景色?(學生介紹時,教師引導側重于觀察有順序有重點,敘述的語言要生動。)。

過渡語:如此秀美的風光,該用怎樣的語言來描寫它呢?

三、初讀課文。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啊(nga);真綠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險啊(哪)。

(注:學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為什么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xiàn)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蕩舟漓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

2、討論:漓江的水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把特點說具體,并與大海、西湖的水比較,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鏡”。)。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指導朗讀。

采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fā)。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办o”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可問:這里為什么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xiàn)漓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為他哪里讀得好,請說說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范讀等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想象體會漓江水之美。

4、總結學法:結合圖畫讀課文——找特點——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先通過觀察、比較領落桂林水的獨特,然后再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最后通過研究讀使學生感悟、表現(xiàn)桂林水的特點。此時,學生隨著有聲有色的朗讀,身心會進入那風景如畫的自然景色之中,進一步領悟大自然的美韻。

(二)運用第二中學到的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三)檢查自學。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漓江兩岸的奇峰,有的.像背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碧蓮峰的山體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接下來山峰像什么。

2、指導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把學到的學法緊接著運用,使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學法的運用之中。這樣便于學生掌握學法,起到了學以致用的作用,長期堅持一定能夠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目的。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2、說說你想象到的畫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

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五、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并試著背誦課文。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三

一、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

二、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

三、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感悟文章中優(yōu)美詞句的內在美。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1、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

2、學生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談談感受。

3、學生自由讀課文。

1、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1、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4、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第二課時。

一、朗讀第二段,表達自己對桂林的水的特點的感悟。

二、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運用多種朗讀開工,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一、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二、朗讀課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擬題閱讀作業(yè)。

例:

1、找近反義詞;

2、劃出一個比喻句,寫出本體、比喻詞、喻體;

3、分層(寫句序),寫出層意;

4、“這樣的水”指的是什么?“這樣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水靜水清水綠。

山奇山秀山險。

舟行碧波畫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學后記:

對于這類寫景美文,主要還是引導學生多讀,特別是多讀有關句子。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四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習的自學能力。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數(shù)不清的美景勝境。既有令世人稱奇的人文景觀,也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p>

圍繞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等問題,層層深入組織教學。

1、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哪一句寫了漓江水的特點?(找學生讀一讀)寫出了漓江水幾個突出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讀情況,了解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2、在歸納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基礎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漓江水這三個特點的。通過相應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加深課文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3、齊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第二段的開頭不直接寫漓江水的特點,卻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明確寫法:通過對比,強調漓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

教師在領學第二段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帶著下面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桂林山的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讀。

并在此基礎上齊讀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師配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了解本文的結構,及相關知識點。

1、把描寫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五

生:廣西桂林的山水最美。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shù)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生:桂林的山水很美。

生:(齊答)喜歡。生:第一小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水。

師:是寫桂林的水嗎?

生:是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

師:(板書:山和水)第二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水。

師:(板書:水)第三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

師:(板書:山)第四節(jié)呢?

生:寫桂林的山和水。

師:(板書:山和水)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了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生:最好的。

生:是第一的。

生:桂林山青水秀。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么詞來說?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生:欣賞桂林山水。

師:對的。還可以用什么詞?

生:觀看。

師:觀看桂林山水可以,但是玩賞的意思沒說進去。

生:觀賞。

師:對。大家跟我說,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說)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說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說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因為觀賞是看,欣賞可以是看,也可以是聽。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匯,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场?/p>

現(xiàn)在我們來觀賞一下漓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纯蠢旖鯓用溃饕奶攸c是什么?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jié)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薄?/p>

(生自學。教師巡視。)。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场?/p>

師:看好了嗎?找好的請舉手。請你說。

生:靜。

師:你找到了桂林的水的一個特點“靜”,還有呢?

師:清、綠。

師:(板書靜、清、綠)。

漓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漓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對不對?還可以怎么說?

生:對的。還可以這么說,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生:漓江的水靜靜的。

生:漓江的水清清的。

生:漓江的水綠綠的。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漓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我們看到漓江的水這么美,感嘆起來,該怎么說?

生:漓江的水真靜啊!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

生:漓江的水真綠啊!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嘆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场?/p>

師:這三句,大家說得很有感情?,F(xiàn)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生:(念第二小節(jié)第二句話)。

師: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示范)。

生:(再念)。

師:好多了。第二句漓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扒濉弊窒认蛏蠐P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范念)。

生:(齊念第二句)。

師:綠,是很美,念時要念出美的意思來。

生:(齊念第三句)。

生:不能。

師:漓江水靜到什么程度,清到什么程度,綠到什么程度,要補充說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于學生理解補充說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漓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后就到桂林了。

〔運用遐想旅游、哼樂曲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生:我好像聽到漓江的水嘩嘩響。

生:我覺得漓江的水很清。

生:我覺得只聽到劃槳的聲音。

生:漓江的水真清,一座座山的倒影都映在水中。

生:上面是“非”字,下面是“羽”字。

師:翡翠是什么?

生:是玉石。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么?

生:瑕。

師:漓江的水像一塊玉石,無斑斑點點的叫什么?

生:無瑕的翡翠。

師:像無瑕的翡翠,漓江的水就這么美?,F(xiàn)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生:(念課文)。

師:現(xiàn)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漓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說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哪種說法好。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可以看見。

這里的江水又綠,綠得像無瑕的翡翠。

這樣寫美不美?為什么?

生:書上用排比句的寫法,還用了感嘆句。

生:(齊念)。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漓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F(xiàn)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生:(念)。

生:像的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么念?

生:(念第二小節(jié))。

師:這節(jié)寫什么?

生:寫桂林的水靜、清、綠。

師:這節(jié)寫桂林的水的特點。寫桂林水甲天下。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jié)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讀一、二兩小節(jié)課文。

生:(念課文)。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也愛西湖和漓江。

師:你只說了兩只。不行,要說三句。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漓江水。

師:小朋友學得很好。這節(jié)就學到這里。下課。

第二課時。

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jié)課,我們再游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jié)。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大家在下面學,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jié)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臺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生:危峰兀立是什么意思?

生:拔地而起、香山這兩個詞我不懂。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生:(齊)拔地而起。

生:各不相連。

師:(指圖)你們看,這些山的形狀像什么?

生:像老人,像駱駝,像大象。

師:(指老人山)你看這老人像在干什么?

生:老人望著遠方。

生:老人在思考。

生:老人在沉思。

師:我們再看駱駝像在那干什么?

生:像伏在地上。

生:好像在沙漠里蹲著。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lián)想,想到它跪著等人,等我們干什么?

生:等我們騎上去。

師:對。你們再看這只象在干什么?

生:在飲水。

生:形態(tài)萬千。

師:(示詞卡)“萬千”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樣子很多。

師:就是說變化多。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書上用一個什么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生:奇。

生:不是奇怪。是說樣子很多。

生:很少見的。

生:叫奇峰。

師:這樣的奇峰一座座的排列著叫什么?

生:叫奇峰羅列。

師:“羅”是什么意思?

生:散開的。

師:對?!傲_”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峰散開地排列著,就叫奇峰羅列。

大家把這句念一下。(生齊念)。

師:桂林的山這么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么說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后,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么山?

生:危山。

師:這個“?!痹谶@里怎么說?

生:危險。

生:用第三個。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峰就是危峰。又高又陡的山聳立著叫什么?

生:危峰兀立。

生:怪石嶙峋。

生:桂林的山真險啊!

師:怎樣念才體現(xiàn)出桂林山勢險?

生:(念課文)。

師:這句寫桂林的山險。這個“險”是危險嗎?

生:是說山陡。

師:山陡,不易通過。

生:是美的意思。

師:“秀”可以組成哪些詞表示美?

生:秀麗、秀美。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說)打開可遮住后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后面的景物?,F(xiàn)在請一個同學指著圖說說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臺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生:(指一座山的中部)。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說美?

生:明麗。

師:麗才是美。“明”呢?

生:鮮艷。

生:明快。

師:對了。明快,色彩明快、美麗。

我們念念這個句子。(師生同念課文)。

生:峰巒就是山峰一個接一個連綿不斷。

師:對?!吧綆n”在這里是指大的山峰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這一節(jié)我們學完了,讓我們讀一遍(生讀)。

師:這節(jié)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說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xiàn)在我們看課文最后一小節(jié)還寫了什么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生:(念課文)。

師:最后一節(jié)課文,還寫了哪些景物?

生:寫了綠樹紅花,竹筏小舟。

師:還有---。

生:還有迷蒙的云霧。

生:不是。

師:畫卷是長長的卷起的畫??梢哉归_,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么?

生:連綿不斷。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生;舟在碧藍的江中行走。

師:什么叫舟?

生:小船叫舟。

師: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生:有只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著。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游,做一篇想象性作文?,F(xiàn)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后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現(xiàn)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jié)。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场?/p>

生:(讀課文)。

生:這兒的山水真美啊!

生: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這樣。

生:山河。

生:河山。

生:江山。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山河秀麗。

生:大好河山。

生:江山多嬌、錦繡河山。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說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美!

……。

師:改成感嘆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多壯麗啊!

師:再加重語氣,改成反問句,會嗎?

生:祖國的河山這么美,我能不愛嗎?

……。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下面請大家做兩個作業(yè):

一、找出課文中寫山寫水的詞,歸好類抄寫。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漓江波。

(抽一生上講臺填寫,填寫完講評)。

下課。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六

《桂林山水》一文作者用富有詩意的優(yōu)美語言,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把這一天下奇觀生動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使沒有去過桂林的人們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受到了美的陶冶,這主要得益于作者在文中運用的大量的修辭手法。

一、排比美。

文章的二三兩段運用了同樣的寫法。“漓江的水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桂林的山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這種排比的寫法,形象地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一個“真”字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贊嘆。句式上的嚴謹,增強了朗讀時的語勢,也能加強表達感情的力量,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

二、比喻美。

“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和“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運用這樣的比喻生動逼真地再現(xiàn)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態(tài)和色彩明麗,展示出了桂林山的靜態(tài)美,使讀者更加領略到桂林山水的壯美景色。

三、對比美。

作者在寫漓江水時與大海、西湖相比,這些景物人們都比較熟悉,甚至有的曾經游覽過西湖、大海,作者用“從來沒有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充分表達了作者看見漓江美景時的驚喜與贊嘆之情,也更加引發(fā)了讀者的興趣,使人產生一種立刻就想去觀賞一番的沖動。

四、引用美。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個“甲”字,寫出了桂林美景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使人產生一種急于往下讀的感覺,真是“一字妥貼,頓然生輝”呀!課文結尾處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既照應了開頭,使文章內容更加融為一體,又仿佛把讀者帶入美景之中,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閱讀本文可以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仔細品味詞句,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從中要吧學到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

于是很自然地產生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欲望。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

二、第二自然段寫漓江的水。

作者并不先直接寫漓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后用一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顯示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接著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用“感覺不到流動”突現(xiàn)“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體現(xiàn)“清”;用“一塊無瑕的翡翠”形容綠,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覺,再現(xiàn)漓江之水的風姿。

三、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

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shù)男稳荩o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四、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異彩紛呈,加上空中的云霧,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點綴其間,交織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教學設計篇十七

1.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及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習的自學能力。

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有著數(shù)不清的美景勝境。既有令世人稱奇的人文景觀,也有風光秀美的自然景色。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p>

圍繞文章的中心“桂林山水甲天下”。啟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等問題,層層深入組織教學。

1、漓江水的特點是什么?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找這一段共寫了幾句話?哪一句寫了漓江水的特點?(找學生讀一讀)寫出了漓江水幾個突出的特點?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各是什么?然后交流自讀情況,了解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2、在歸納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的基礎上,逐一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描寫漓江水這三個特點的。

通過相應圖片,給學生以直觀印象,加深課文理解。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漓江水的特點的句子,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漓江水“靜、清、綠”這三個特點。

3、齊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第二段的開頭不直接寫漓江水的特點,卻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后,教師進一步明確寫法:通過對比,強調漓江的水有它獨特的美。

教師在領學第二段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帶著下面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三段。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

2.第一句在第三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3.體會桂林山的特點,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每組推選一個代表讀。

并在此基礎上齊讀最后一段了解作者的感受。最后教師配樂指名一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全文,進一步了解本文的結構,及相關知識點。

1.把描寫漓江水的特點和桂林山的特點的句子摘抄到讀書筆記本上。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17139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