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7 13:43:06
最新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14篇)
時間:2023-03-07 13:43:06     小編:admin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一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譯文

傍晚時心情不快,

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啊無限美好,

只不過已是黃昏。

注釋

⑴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nèi)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稘h書?宣帝紀(jì)》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chǎn)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guān)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p>

⑵向晚:傍晚。不適:不悅,不快。

⑶古原:指樂游原。

⑷近:快要。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dāng)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fā)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跋蛲怼敝柑焐旌诹?,“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fēng)景,于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期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詩人將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一起熔鑄于黃昏夕照下的景物畫面中?!盁o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蘊涵了這樣一個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嬈,正是因為在接近黃昏之時才顯得無限美好。這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十分深刻,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zhí)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其實這里不僅是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dāng)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yù)見到社會的嚴(yán)重危機,而借此抒發(fā)一下內(nèi)心的無奈感受。這兩句詩所蘊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廣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也引申、升華甚至反其意而為之,變消極為積極,化腐朽為神奇,產(chǎn)生全新的意義。因此它具有極高的美學(xué)價值和思想價值。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jié)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二

登樂游原

杜牧〔唐代〕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

看取漢家何事業(yè),五陵無樹起秋風(fēng)。

譯文:天空廣闊無邊鳥兒消失天際,古時的遺跡消失在這荒廢的樂游原里。請看那昔日的漢王朝何等壯闊的事業(yè),如今的五陵原上樹都沒有了,只有秋風(fēng)呼嘯。

注釋:樂游原:古地名,遺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內(nèi)大雁塔東北,是當(dāng)時有名的游覽勝地。澹澹:廣闊無邊的樣子。沒:消失。銷沉:形跡消失、沉沒。銷:同“消”,消散,消失。此中:指樂游原四周。事業(yè):功業(yè)。五陵: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分別為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漢惠帝劉盈的安陵,漢景帝劉啟的陽陵,漢武帝劉徹的茂陵,漢昭帝劉弗陵的平陵。約位于現(xiàn)在的西安市西北。無樹:即沒有樹。

上聯(lián)描寫了樂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涼的氣氛。登臨樂游原,只見孤鳥遠飛;滄海桑田,人事變遷,惟有長空永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體現(xiàn)了詩人對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對執(zhí)政者的勸勉忠告。詩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對有限的人事的銷蝕,深感人世盛衰、興亡迭代、終在無限的宇宙中歸于寂滅,可見詩人感慨之深。

下聯(lián)蕭瑟凄涼,衰敗的景色使詩人對歷史的風(fēng)云變幻,人世滄桑發(fā)出由衷的感慨。詩人從縱橫兩方面,即地理和歷史的角度,分別進行觀覽與思考,從而表達出登樓臨眺時觸動的個人感受。用典的修辭手法,凝練含蓄,反用漢武帝《秋風(fēng)辭》“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飛意”,言漢朝之英雄偉業(yè)皆已成歷史陳跡,詩人內(nèi)心對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驅(qū)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愛國熱情,感喟之情極深。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三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我心情不太好,獨自驅(qū)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長分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nèi)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池分,得名于西漢初年?!稘h書?宣帝紀(jì)》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chǎn)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guān)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p>

向晚:傍晚。不適:不悅,不快。

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古原:指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陜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近:快要。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首二句寫驅(qū)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適”。后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苯袢酥苋瓴J為:“只是”二句,“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边@種看法,雖有新意,卻不合詩人的身世,也不合詩人當(dāng)時的情緒。(劉建勛)

玉?g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磥?,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g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qū)車,前往樂游原而去。

樂游原之名,我們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庇?g恰恰也說是“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chuàng)建于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yīng)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g,又何莫不然??墒?,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蛘?,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

可惜,玉?g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g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g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dāng)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dāng)時”解為“即使是在當(dāng)時”的,此乃成為假設(shè)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于碧樹鳴蟬之外,則當(dāng)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g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贝蠹s此二語乃玉?g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于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g之詩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討,以期近是。(周汝昌)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四

園廟何年廢,登臨有故丘。孤村連日靜,多雨及霖休。

常與秦山對,曾經(jīng)漢主游。豈知千載后,萬事水東流。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向晚:傍晚。不適:不悅, 不快。古原:指樂游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近:快要。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玉?g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g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qū)車,前往樂游原而去。樂游原之名,我們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庇?g恰恰也說是“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chuàng)建于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yīng)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g,又何莫不然??墒?,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蛘?,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可惜,玉?g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g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g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dāng)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

有將這個“只是當(dāng)時”解為“即使是在當(dāng)時”的,此乃成為假設(shè)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于碧樹鳴蟬之外,則當(dāng)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g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贝蠹s此二語乃玉?g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于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g之詩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討,以期近是。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五

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

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子。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屬河南)。初學(xué)古文。受牛黨令狐楚賞識,入其幕府,并從學(xué)駢文。開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進士。次年入屬李黨的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幕府,王愛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黨排擠,輾轉(zhuǎn)于各藩鎮(zhèn)幕府,終身不得志。李商隱詩現(xiàn)存約600首。其中的政治詩感慨諷諭,頗有深度和廣度。直接觸及時政的詩很多,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從農(nóng)村殘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朝200年的治亂盛衰,風(fēng)格接近杜詩。《安定城樓》和哭劉著詩四首則體現(xiàn)了其政治抱負和憤慨。其詠史詩托古諷今,成就很大。這類詩往往譏刺前朝或本朝君王的荒淫誤國,也有的則借詠史寄托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這類詩多用律絕,截取歷史上特定場景加以鋪染,具有以小見大、詞微意深的藝術(shù)效果。名作如《隋宮二首》、《南朝》。他的抒情詩感情深摯細膩,感傷氣息很濃,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游原》)。李詩抒情,較少直抒胸臆,而特別致力于婉曲見意,其詩往往寄興深微,余味無窮。但刻意求曲有時也帶來晦澀難懂的弊病。他的詠物詩體物工切,摹寫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畫和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表達事物的內(nèi)在神韻,寄寓作者的情懷。無題詩是李商隱的獨創(chuàng)。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情思宛轉(zhuǎn)沉摯,辭藻典雅精麗。如"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相見時難別亦難"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來月已低"和"何處哀箏隨急管"二首。還有一些詩寄興難明。此外,有少數(shù)艷情篇什,輕薄浮艷。這些詩并非作于一時一地,亦無統(tǒng)一思想貫穿。多屬于詩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緒復(fù)雜無法明言的情況,因而統(tǒng)名為"無題"。由于它們比較隱晦曲折,千百年來解說紛紜。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fēng)格是情深詞婉,能于麗中時帶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對后世的詩壇和詞壇影響很深。其詩繼承面較廣。其七律成就最高,繼承了杜甫精嚴(yán)頓挫的特點,又融合了齊梁詩的艷和六朝民歌的清麗,以及李賀詩的幻想象征手法;其詞旨隱晦的作風(fēng)受阮籍影響;一些長篇古風(fēng)如《韓碑》接近韓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寫景小詩淡語天成,綽約多姿,不失盛唐絕句風(fēng)味。李商隱是晚唐駢文的代表作家。其駢文屬對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間,氣韻自然。

名作《奠相國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上河?xùn)|公啟》,情真意切,委婉動人。但其駢文多官場應(yīng)酬文字,內(nèi)容較貧乏。其散文現(xiàn)存較少。此外,還有一些意在諷世的雜文體短賦。有《李義山詩集》、《樊南文集》和《樊南文集補編》。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近人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及岑仲勉專文《〈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zhì)》。

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甚高,四望寬敞。漢宣帝時曾在此建立樂游苑。唐代是游覽勝地。

向晚 : 傍晚。

不適 : 不高興,不悅,不快。

古原 : 即樂游原,是當(dāng)時長安郊區(qū)。

傍晚十分我心情不太好,

獨自驅(qū)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十分美好,

但遺憾的是已經(jīng)臨近黃昏。

玉?g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磥?,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g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qū)車,前往樂游原而去。

樂游原之名,我們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玉?g恰恰也說是"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chuàng)建于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yīng)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g,又何莫不然??墒?,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或者,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

可惜,玉?g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g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g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dāng)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dāng)時"解為"即使是在當(dāng)時"的,此乃成為假設(shè)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于碧樹鳴蟬之外,則當(dāng)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g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大約此二語乃玉?g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于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g之詩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討,以期近是。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六

[唐]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1】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2】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dāng)時的游覽勝地。

【3】“清時”句:意謂當(dāng)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4】把:拿著。

【5】一麾(huī):旌旗。

【6】江海去:吳興在長江以南,東南近海,故云。

【7】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詩表達了作者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之情。以登樂游原起

興,以望昭陵戛止。熱愛祖國,追懷盛世之情自在,為國捐軀,抱負未能施展之意自見。簡煉深刻,沉郁含蓄。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朝政的無言諷刺和無限感慨。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長于文學(xué),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dāng)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huán)境,他當(dāng)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于現(xiàn)實寫起,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黨爭正烈,宦官擅權(quán),中央和藩鎮(zhèn)及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之間都有戰(zhàn)斗,根本算不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zhuǎn)。漢代制度,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唐時刺史略等于漢之太守。這句是說,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轉(zhuǎn)。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干?。古人离?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贈白馬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之句。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dāng)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nèi)。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七

《樂游原》是作者贊美黃昏前的原野風(fēng)光和表達自己的感受。詩人李商隱透過當(dāng)時唐帝國的繁榮,預(yù)見到社會的.嚴(yán)重危機。而“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詩也表示:人到晚年,過往的良辰美景早已遠去,不禁嘆息光陰易逝,青春不再。這是遲暮者對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偉大與不可超越,而借此抒發(fā)一下內(nèi)心的無奈感受。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向晚:傍晚。

古原:指樂游原,漢宣帝修建的游覽地,在陜西長安城南。

李商隱二十五歲時由令狐楚的兒子令狐陶推舉得中進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將女兒嫁給了他。因為王茂之是李黨的重要人物,李商隱從此陷入牛李黨爭不能自拔,在官場之中異常失意,著名詩篇《樂游原》正是他心境郁悶的真實寫照。

意: 感到

不適:不悅, 不快。

近:快要

傍晚時分心情郁悶,于是驅(qū)車來到京都長安城東南的樂游原。只見夕陽放射出迷人的余暉,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zhuǎn)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傍晚以至,我心中有些不愜意,于是就乘坐馬車,到古時的樂游原上游玩。這時望見將要西落的太陽,落日余暉灑向大地,無限美好,可惜已近黃昏,美好的太陽也就漸行漸遠了。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傍晚時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詩人心緒不佳,于是駕著車登上樂游古原。樂游原曾為秦宜春苑,漢宣帝神爵三年(前59)在此修樂游廟,又名樂游苑;到李商隱時,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故稱“古原”。詩人一開始就道出心中的“不適”,作為這首詩的大背景。他的那種感覺似乎非常強烈,以致無法靜中獨處,無法獨步徘徊,而要到一個更高更開闊的地方去排遣,似乎只有在一個更大的環(huán)境中,他才能暫時抒解抑郁,釋放自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登高望遠,壯偉的長安城闕和秀美的山川田野,都沐浴在夕陽的金色余輝之中。詩人精神為之一振,不禁由衷地發(fā)出感嘆:這夕陽真是無限的美好啊!然而,正當(dāng)陶醉之際,生性敏感的詩人又不禁悲嘆起來:太陽就要落山了,這無限的美麗轉(zhuǎn)瞬即逝,只可惜好景不長!詩人想要挽留它,卻又無能為力,心中又添悵惘惋惜之情。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每當(dāng)?shù)歉咄h,常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感慨萬千。陳子昂一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詩人的初衷只是想排遣心中的不快,但終不免生出新的感慨。這種感傷當(dāng)然不僅針對夕陽,至于它意味著什么,就留給讀者去品味了。

這一聯(lián)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好似漫不經(jīng)心,尋常道來,細細體味卻有著無窮之意。正是在這有意無意之間、不即不離之際,詩歌的內(nèi)涵和意韻大大增加。

當(dāng)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fā)乎感慨。有人認為夕陽是嗟老傷窮、殘光末路之感嘆;也有人認為此為詩人熱愛生命、執(zhí)著人間而心光不滅,是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千百年來,此兩種觀念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抑郁,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跋蛲怼敝柑焐旌诹?,“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fēng)景?!肮旁本褪菢酚卧陂L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盁o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詩人李商隱透過當(dāng)時唐帝國的暫繁榮,預(yù)見到社會的嚴(yán)重危機,而借此抒發(fā)一下內(nèi)心的無奈感受。

幼時讀李商隱這首《樂游原》,便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卻不知為何?,F(xiàn)在回頭想想,應(yīng)當(dāng)是因詩的意象使內(nèi)心產(chǎn)生共鳴,從而由內(nèi)至外心生出一種孤傲、寂寞、寥落之感,但是內(nèi)心又還有所向,有所托??偠灾?,是一種復(fù)雜的心理。

這僅是我個人的看法,而一些專家品讀此詩時,則是說從詩中看到了灰色的朦朧,看到了逐漸黯淡的夕陽。不知李商隱是在哀嘆自己的不得意,還是在哀嘆唐王朝的日暮途窮。

由此得出的商隱詩境顯然低沉了許多,既沒有初唐時代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時那樣雄渾慷慨而又意氣風(fēng)發(fā),也沒有杜甫“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沉郁頓挫和悲涼…

但我仍是覺得詩中又隱隱留下了美麗的向往與希望的影子。

難道此詩盡可使心境不同的讀者讀出不同的感情嗎?若是如此,真可算是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了!

無怪周汝昌先生賞析這首詩時動情地說:“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p>

玉溪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磥恚瑯酚卧撬厮钕?、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qū)車,前往樂游原而去。 樂游原之名,我們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庇裣∏∫舱f是“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chuàng)建于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yīng)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

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

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蛘?,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 可惜,玉溪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溪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dāng)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dāng)時”解為“即使是在當(dāng)時”的,此乃成為假設(shè)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于碧樹鳴蟬之外,則當(dāng)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贝蠹s此二語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于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溪之詩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討,以期近是。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八

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代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我心情不太好,獨自驅(qū)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十分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向晚:傍晚。不適:不悅,不快。古原:指樂游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近:快要。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盡管他有抱負,但是無法施展,很不得志。這首詩就反映了他的傷感情緒。

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是說: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郁,駕著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fēng)景?!肮旁本褪菢酚卧?,在長安城南,地勢較高,是唐代的游覽勝地。這兩句,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后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是說:夕陽下的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盁o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zhuǎn),轉(zhuǎn)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這兩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嘆涵義是十分深的,它不僅對夕陽下的自然景象而發(fā),也是對自己,對時代所發(fā)出的感嘆。其中也富有愛惜光陰的積極意義。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九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傍晚時分我心情不太好,獨自驅(qū)車登上了樂游原。

這夕陽晚景的確十分美好,只不過已是黃昏。

樂游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nèi)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登上它可望長安城。樂游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漢初年?!稘h書?宣帝紀(jì)》載,“神爵三年,起樂游苑”。漢宣帝第一個皇后許氏產(chǎn)后死去葬于此,因“苑”與“原”諧音,樂游苑即被傳為“樂游原”。對此《關(guān)中記》有記載:“宣帝許后葬長安縣樂游里,立廟于曲江池北,曰樂游廟,因苑(《長安志》誤作葬字)為名?!?/p>

向晚:傍晚。不適:不悅,不快。

古原:指樂游原。

近:快要。

在此筆者認為這首詩反映了作者的傷感情緒。當(dāng)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游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于是發(fā)乎感慨。

此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點明登古原的時間和原因?!跋蛲怼敝柑焐旌诹耍安贿m”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風(fēng)景,于是登上古原,即樂游原。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隱這次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夕陽”一句,向來被認為是詩人對繁盛的唐帝國即將衰落之感嘆。大唐王朝繁盛一時,可如今就如同這夕陽般西下,好景不長。故而這句詩長久以來是這樣翻譯的:“夕陽無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經(jīng)快要落下了?!崩钌屉[身處的晚唐,總有一種極致奢華過后的頹廢感,故而此詩理解為李商隱對唐帝國的感嘆。這種美好事物即將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個詩人身上,故而晚唐詩人的詩作比起盛唐總少了那種英姿勃發(fā)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頹喪、含蓄委曲。如同本詩,在帶入李商隱所處時代之后,本是平凡樸實的語言,卻帶著一種隱隱的失落感,畢竟那是中國甚至人類歷史上最繁盛的一個帝國,其衰敗之境怎么可能不讓人傷心?

不過此詩亦有另外一種解讀的角度,在近年來已經(jīng)得到很多學(xué)術(shù)界的認可:這種觀點認為“只是”二字在這里并不是轉(zhuǎn)折的意思,而是一種理性的解釋。故而后兩句應(yīng)該翻譯為:夕陽無限的美好??!因為已經(jīng)接近了黃昏才能看到??!筆者考證了許多關(guān)于此詩的資料,發(fā)現(xiàn)自明清開始,一直以來對后兩句的解釋都有不同的觀點。而且關(guān)于“只是”二字的用法,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在晚唐時期都有“因為”的意思,比如李商隱本人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睕r且此詩為詩人游玩時一時興起所做,未必能刻意將“夕陽”這一意象比作晚唐,只不過是當(dāng)時情于境合、自然而然罷了。而這種解釋自然讓全詩沒有了上種解釋的傷感,卻有了一種贊嘆大自然之美景的壯懷之感。雖近黃昏,但是卻依然能感受到美,這種情感積極向上,與之前的解釋截然相反。

此詩不用典,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jié)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詩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難能可貴的。

此詩當(dāng)作于會昌四、五年(844、845)間,時義山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過樂游原而作下此詩。

玉溪詩人,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看來,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qū)車,前往樂游原而去。樂游原之名,我們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庇裣∏∫舱f是“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 。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chuàng)建于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yīng)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墒?,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蛘?,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可惜,玉溪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溪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dāng)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dāng)時”解為“即使是在當(dāng)時”的,此乃成為假設(shè)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于碧樹鳴蟬之外,則當(dāng)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贝蠹s此二語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于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溪之詩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討,以期近是。(周汝昌)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十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唐代?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天下太平之時,像我這般無大才的過得很有興味,閑時喜歡如孤云般逍遙悠閑,靜時就如老僧的靜空恬淡。

我將手持符節(jié),遠去江海,臨去之前,到樂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時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dāng)時的游覽勝地。

“清時”句:意謂當(dāng)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此詩先說自己才華平庸,喜歡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己般清凈,表達了一種閑適的生活意趣;然后寫自己臨上任前對長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達了想出守外郡為國出力,又不忍離京的忠君愛國東情。全詩以登樂游原表興,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東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長于文學(xué),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dāng)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huán)境,他當(dāng)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于現(xiàn)實寫表,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黨爭正烈,宦官擅權(quán),中央和藩鎮(zhèn)及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東間都有戰(zhàn)斗,根本算不上“清時”。詩的表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東“味”。而以愛孤云東閑見自己東閑,愛和己東靜見自己東靜,這就把閑靜東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zhuǎn)。漢代制度,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東類。唐時刺史略等于漢東太守。這句是說,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了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轉(zhuǎn)。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干?。古人离?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绷恕顿洶遵R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了《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東句。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東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表當(dāng)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東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表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nèi)。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十一

《登樂游原》

作者: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2、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陜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墒?,這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詩也有此境界。或者,東坡的“閑庭曲檻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蕩春!”庶乎有神似之處吧?

可惜,玉溪此詩卻久被前人誤解,他們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過”、“但是”之義,以為玉溪是感傷哀嘆,好景無多,是一種“沒落消極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無此義,它本來寫作“祗是”,意即“止是”、“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別家之例,且置不舉,單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錦瑟》篇中寫道:“此情可待(義即何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其意正謂:就是(正是)在那當(dāng)時之下,已然是悵惘難名了。有將這個“只是當(dāng)時”解為“即使是在當(dāng)時”的,此乃成為假設(shè)語詞了,而“只是”是從無此義的,恐難相混。

細味“萬樹鳴蟬隔斷虹”,既有斷虹見于碧樹鳴蟬之外,則當(dāng)是雨霽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贝蠹s此二語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寫照,故屢于登高懷遠之際,情見乎詞。那另一次在樂游原上感而賦詩,指羲和日御而表達了感逝波,惜景光,綠鬢不居,朱顏難再之情―這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若將這種情懷意緒,只簡單地理解為是他一味嗟老傷窮、殘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獲玉溪之詩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賞析難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討,以期近是。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十二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朝代:唐朝

作者: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太平時閑游有趣卻是無能,閑愛天上孤云安靜愛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吳興上任,樂游原上再望望風(fēng)雨昭陵。

⑴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dāng)時的游覽勝地。

⑵“清時”句:意謂當(dāng)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⑶一麾(huī):旌旗。

⑷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吳興(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時所作。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遠祖杜預(yù)是西晉著名的學(xué)者和軍事家;曾祖杜希望為唐玄宗時的邊塞名將;祖父杜佑則是中唐時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學(xué)家,歷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父親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絕佳,而且頗有政治才能,一心想報效國家。他曾在京都長安任吏部員外郎,職位清閑,難有作為。他不想這樣無所事事地虛度年華,所以這次請求外放,得到批準(zhǔn)后,便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心情。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十三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這首詩是作者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將離長安到吳興(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時所作。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遠祖杜預(yù)是西晉著名的學(xué)者和軍事家;曾祖杜希望為唐玄宗時的邊塞名將;祖父杜佑則是中唐時期卓越的政治家、史學(xué)家,歷任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父親杜從郁官至駕部員外郎,可惜英年早逝。杜牧自己不但文采絕佳,而且頗有政治才能,一心想報效國家。他曾在京都長安任吏部員外郎,職位清閑,難有作為。他不想這樣無所事事地虛度年華,所以這次請求外放,得到批準(zhǔn)后,便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心情。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dāng)時的游覽勝地。

杜牧不但長于文學(xué),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dāng)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huán)境,他當(dāng)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于現(xiàn)實寫起,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黨爭正烈,宦官擅權(quán),中央和藩鎮(zhèn)及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之間都有戰(zhàn)斗,根本算不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zhuǎn)。漢代制度,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唐時刺史略等于漢之太守。這句是說,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轉(zhuǎn)。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干?。古人离?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lǐng)情內(nèi)傷?!?《贈白馬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之句。

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dāng)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nèi)。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樂游原解讀 樂游原整首詩篇十四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1、意不適:心情不舒暢。

2、古原:即樂游原,是長安附近的名勝,在今陜西省長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臨近傍晚時分,覺得心情不太舒暢;

駕車登上樂游原,心想把煩惱遣散。

看見夕陽無限美好,一片金光燦爛;

只是將近黃昏,美好時光終究短暫。

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首二句寫驅(qū)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適”。后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素來人們多解為“晚景雖好,可惜不能久留?!苯袢酥苋瓴J為:“只是”二句,“正是詩人的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边@種看法,雖有新意,卻不合詩人的身世,也不合詩人當(dāng)時的情緒。

玉溪詩人(即李商隱),另有一首七言絕句,寫道是:“萬樹鳴蟬隔斷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羲和自趁虞泉〔淵〕宿,不放斜陽更向東!”那也是登上古原,觸景縈懷,抒寫情志之作??磥?,樂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時來賞之地。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緒不佳,難以排遣,他就又決意游觀消散,命駕驅(qū)車,前往樂游原而去。

樂游原之名,我們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絕唱《憶秦娥》深深印在我們的“詩的攝相”寶庫中,那就是:“……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玉溪恰恰也說是“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樂游原,創(chuàng)建于漢宣帝時,本是一處廟苑,―應(yīng)稱“樂游苑”才是,只因地勢軒敞,人們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處長安的東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覽。

自古詩人詞客,善感多思,而每當(dāng)?shù)歉咄h,送目臨風(fēng),更易引動無窮的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所悵萬千,殆難名狀。陳子昂一經(jīng)登上幽州古臺,便發(fā)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羅列,那真是如同陸士衡所說“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墒牵@次他驅(qū)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知此前提,則可知“夕陽”兩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滿足,至少是一種慰藉―這就和歷來的縱目感懷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著說的是:你看,這無邊無際、燦爛輝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黃金世界的斜陽,才是真的偉大的美,而這種美,是以將近黃昏這一時刻尤為令人驚嘆和陶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86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