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反映個人對文學(xué)作品、哲學(xué)思想等的感受和理解的一種形式。寫讀后感時,可以采用具體的例子和細節(jié)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接下來是一些讀后感的寫作示范,希望能夠為大家在寫作過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導(dǎo)和參考。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一
讀路遙的《人生》,我深刻領(lǐng)悟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dāng)人年輕的時候。
我想故事的結(jié)局一定像我們每天所走的路一樣,一樣的實在。其實孫少平就是高家林未來的寫照,一個有韌性血氣方剛且能屈能伸的男子漢。無疑孫少平是完美的,是讓每個讀者都贊揚的那種;而高家林卻是那種桀驁浮華愛慕虛榮的,自視過高患得患失的,讓人感覺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形象???,難道孫少平心中就沒有過波瀾,他就不想田曉霞死后能再擁有像金秀這么漂亮女人的愛情。我想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是在問一個結(jié)過婚的人是不是就沒有愛的欲望一樣,答案是顯然的,可是有一種比愛更重要的責(zé)任壓在他們身上。他一定也是想的,可他知道自己以不配去擁有這份愛,他沒法給她一個溫馨舒適的家,沒法不讓她每天不擔(dān)心害怕,所有他選擇了拒接,選擇了煤礦那一個破敗卻溫馨讓人留戀的家。而巧珍,是當(dāng)時樸素善良農(nóng)村婦女的寫照,她和平凡的世界中的郝紅梅一樣,一樣有一種對愛情的追求。她甚至比郝紅梅更癡迷,更陷的深,對愛情更執(zhí)著??扇松牡缆飞鲜菦]有平坦的,摔倒了,失敗了,丟失了,她們站起來,看著那愈來愈遠的背影,最終她們都選擇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生活,一種更熱愛土地的生活。對于黃亞萍來說,這場戀愛只是一次野外漫游的邂逅,只是春天里的一場夢而已,雖然美的讓人落淚。
《人生》這部作品是段樸實而又凄美的愛情悲劇,而這段悲劇之所以凄美,就是因為有劉巧珍的存在。高加林的背叛,對于她來說是一種致命打擊,但是,“剛強的姑娘,她既沒尋短見,也沒神經(jīng)失常,人生的災(zāi)難打倒了她,但她又從地上爬起來了!”因為“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朗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yīng)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這一是體現(xiàn)出她的堅強、堅韌;又體現(xiàn)出她對生活,對土地,對自然,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這正透露出路遙對土地、勞動對故鄉(xiāng)自然的深切熱愛和依戀。
人生,多么沉重的字眼,有誰能在這條道上一馬平川。人生是我們沒法邁過的檻,而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加!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二
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書名為《人生不設(shè)限》的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叫力克?胡哲,他患有海豹肢癥,天生沒有四肢,只有一個可憐的腳丫子,并且只有兩個腳指頭。隨著成長,力克?胡哲學(xué)會了怎樣克服自身的缺陷,努力做越來越多的事情。他開始適應(yīng)他的生存環(huán)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須要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像刷牙、洗頭、用電腦、游泳、運動等很多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力克?胡哲開始熱愛他的生活環(huán)境并完成更偉大的事情。在七年級的時候,他被選為學(xué)校的學(xué)生會主席,與學(xué)生會的其他人一起,處理地方慈善機構(gòu)和殘疾組織的各種事情。
一個沒有四肢的人都能活出不設(shè)限的生活,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人,更要學(xué)習(xí)力克?胡哲的頑強與豁達。一個沒手沒腳的人都可以活得開心快樂、沒有煩惱,我們難道做不到嗎?從他身上我知道了凡事要堅持不懈,在悲傷的另一邊,有一條不同的出路,會讓人更堅強,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讀了這本書,我沉思良久,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首先,人活著要有目標(biāo)。力克?胡哲的目標(biāo)就是幫助別人,做一個有用的人,而我的目標(biāo)是成為圍棋世界冠軍。不管目標(biāo)是什么,只要有,并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就一定會實現(xiàn)。
其次,想要達到目標(biāo),就要付出努力。要是不付出努力,有目標(biāo)也不行,一定要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biāo)。
最后,有了目標(biāo),也有了努力,還要持之以恒,永不放棄。這一點很重要,就算有目標(biāo),去努力,半途而廢也不行。如果有目標(biāo),去努力,永不放棄,我想,成功就在前方。
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未來總比你想象的美好很多,你可以抱怨,可以迷茫,也可以爬起來堅強地走下去,成功與否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通過閱讀《人生不設(shè)限》這本書,我感受很深,謝謝爸爸給我買的這本好書。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三
力克·胡哲就像一個小太陽一樣,給世界帶來了一片光和熱,溫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他以超乎我們想象的勇氣和堅韌,活出了沒有四肢的驚嘆傳奇,感動著、鼓舞著數(shù)以萬計的人。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句式是“連力克都……我有什么理由不……”,這就像一句來自上帝的祝福,指引著我們向著更美好的人生行動起來。
或許你已經(jīng)聽說過有關(guān)力克的事跡:一個天生沒有四肢的澳大利亞青年,卻成為了第一位登上《沖浪客》雜志封面的菜鳥沖浪客,他在夏威夷與海龜游泳,在哥倫比亞潛水,甚至踢足球、溜滑板、打高爾夫都樣樣行。他的“足跡”遍布五大洲25個國家,舉辦過1500多場演講,他在全球擁有6億“粉絲”。他在21歲大學(xué)畢業(yè)后取得會計及財經(jīng)規(guī)劃雙學(xué)位,熟稔投資,并擁有自己的公司。
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的不可思議和幸運,力克似乎就是上帝的寵兒。而事實上,力克確實對生活深懷感恩,那明亮而堅定的眼睛,那燦爛而迷人的笑容,他甚至還在書中高調(diào)宣講了他那“好得不得了的生命體驗”,他戲稱自己沒有四肢只是少了些“零件”而已,并沒有因此限制他人生的無限可能。而他的經(jīng)歷,當(dāng)然也證明了這一切!
只是,縱然力克現(xiàn)在以一個命運寵兒般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他的故事熱血而激勵人心,但他的故事卻發(fā)源于苦難。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癥,沒有四肢,當(dāng)時連自己的母親都沒有勇氣看他一眼。他的父母曾一次次叩問上帝,是不是他們做錯了什么,為什么會給他們這樣一個孩子。他自己在孩提時候也曾無數(shù)次向上帝祈求,祈求睡醒后四肢就長出來,然后一次次失望,他甚至還有過3次企圖自殺的年頭。顯然生活至于他,至于這個家庭的磨煉并不如他所風(fēng)趣幽默般描述的輕松。只是他們選擇了相信,相信希望,相信上帝,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勇氣和虔誠的信仰走過了那段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力克在書中毫不忌諱地感謝宗教信仰所給他帶來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引用《圣經(jīng)》的故事和詞句,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上帝對我們每日人都有所“計劃”和“目的”,希望我們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并貢獻出去。這聽起來似乎這本書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甚至更有人“刻薄”地說這根本就是一本傳教的書,但在我看來這僅僅是關(guān)于信仰的力量。無疑宗教是信仰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信仰從來就不會被“宗教”所框住,它有更豐富和寬廣的內(nèi)涵,有更多關(guān)于生命的姿態(tài)。
而事實上,力克并不是在教人要信仰上帝,他只是想藉由上帝之手教人以行動罷了。他告訴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你是美好且珍貴的,比這世上所有的鉆石更有價值。你我都是照著我們該有的顏值完美成形,不過,我們的目標(biāo)應(yīng)該是不斷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并借著更遠大的夢想擴張自己的界限。這一路上有許多需要調(diào)整的地方(畢竟人生不是一直花香常漫),但活著永遠是值得的。我想讓你知道,無論你的環(huán)境如何,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你就能做出貢獻。”,他還說“無論你的人生看起來多么無望,希望永遠存在;就算情況似乎很糟糕,前方還是會有好日子;無論環(huán)境多么險峻,你總能超越這些艱險、期待改變并不能帶來改變,下定決心、此刻就采取行動,才能改變一切?!薄@不是在說教,也不是在雞湯,這是被苦難錘煉之后的純粹的肺腑之言,是他用行動和經(jīng)歷所累積的經(jīng)驗。其中一些立論讓我想起了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里的墻》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兩本的內(nèi)容,譬如“人生地圖”,比如“先行動起來,再在行動中調(diào)整姿態(tài)”等。
力克如此慷慨地和我們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苦與樂,喜與悲,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挫敗、低潮,甚至教人感謝“失敗帶來的禮物”,教人“愛上不完美的自己”,教人抱持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教人以正面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教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和可能……這是一本充滿了能量的魔法書,每一頁都在向我們展示著人生的智慧,充滿著破土而出、向陽而生的生命力。
我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喜樂,就帶著感恩的心去接受、去分享;如果苦難,就帶著勇敢的心去挑戰(zhàn)、去解決。人生從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四
《人生》一書敘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gòu)成了書的一個發(fā)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為所愛的人著想。當(dāng)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guān)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dāng)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著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后,心里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dāng)加林提著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著他,心里很替他著急,當(dāng)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說“當(dāng)我們結(jié)婚之后,我要讓你像在學(xué)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里看著愛人的被子薄,便說要給加林續(xù)棉花。這些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于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才可以這樣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卻不愿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為愛的人著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于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后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yè)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讀后感《路遙人生讀后感1》。畢業(yè)后當(dāng)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里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著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dāng)他進城工作之后,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nóng)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說他家里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xiàn)出反感,不耐煩,這預(yù)示著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黃亞萍是一個城里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舍。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xué)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最后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現(xiàn)在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說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fā)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guān)系。他又回到了生他養(yǎng)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為負心漢。他的內(nèi)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后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jié)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面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xiàn)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現(xiàn)在為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為一個南方人,不太了解陜北的文化底蘊。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度松方o了我很多想法和啟示,其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dāng)人年輕的時候?!笔前?,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jīng)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五
很久不讀書了,確切的說是很久不能靜下心去捧著一本書讀下去,讀《人生》有感。自從離開校園,告別學(xué)生時代,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之后,就不怎么讀書了,雖然有時會看看報紙雜志,但更關(guān)注的都是一些惹眼的新聞,比較八卦之類的。心里開始變得浮躁起來了,追求也變得的更現(xiàn)實了,早已把理想這個詞眼拋到了腦后。
最近用手機上網(wǎng)下了一本電子書: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相似,時間都是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是我們父輩的故事;主人翁都是一位農(nóng)村的知識青年,走在農(nóng)村和城市的邊緣。但也有許多不同,《平凡的世界》像是給我們再講一個故事,講一個人在奮斗的故事。《人生》卻是在給我們講了一個道理,一個關(guān)于選擇和責(zé)任的道理:人生無非是矛盾和選擇的綜合體,無關(guān)對錯,僅僅在于我們能否在矛盾中做出選擇并勇于承擔(dān)一切后果。
書中背景都屬于很很久以前的事,我們父輩的那一代,還是農(nóng)村的生活。也許現(xiàn)在有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無法去讀懂他們的生活,但是我還是喜歡,愿意去讀,因為我就是在農(nóng)村長大的人,我的父輩也都是農(nóng)民。可是現(xiàn)在那種淳樸的生活好像再也找不到了,“打工”讓農(nóng)民成了民工,我們這些農(nóng)村的孩子走出校門就來到城市,為了夢想追著,趕著,忙碌著。農(nóng)村再也讓我們找不到歸屬感,相反活在這個城市的邊緣卻感覺有種拼命扎下去的感覺。
對于我的人生,會有怎樣一個未來,我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是有一個感覺,我把故鄉(xiāng)丟在的回憶里,在這個城市里尋找著自己的未來。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六
《人生》是以改革時期陜北高原的城鄉(xiāng)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yè)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gòu)成了其故事構(gòu)架。高加林同農(nóng)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gòu)成了故事發(fā)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xiàn)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衛(wèi)國,出生于陜北榆林清澗縣,1980年發(fā)表《驚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fā)表中篇小說《人生》,后被改編為電影。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xué)獎。
《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是作者著力塑造的復(fù)雜的人物。他身上既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zhàn),自信堅毅的品質(zhì),又同時具有辛勤、樸實的傳統(tǒng)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guān)心國際問題,愛好打籃球,并融入時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親那樣忍氣吞聲、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現(xiàn)實與他心中的理想總是相差極遠,正是這樣反差構(gòu)成了他的復(fù)雜的性格特征。
高加林渴望離開貧窮落后的農(nóng)村,到更廣闊的城市天地去生活。期盼從鄉(xiāng)村走出去,走進城市,由簡單的勞作走向?qū)哟屋^高的精神價值創(chuàng)造。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民主的生存觀念。任何人不管其家庭出身、社會地位和人生起點如何,都應(yīng)該同等地具有人生追求和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權(quán)力。他身上有一股強烈的力量,那就是富于理想,銳意進取,向往現(xiàn)代文明生活。
要知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在人年輕的時候?!泵鎸x擇,主人公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都在人生的緊要處,做了不同的選擇。高加林選擇了城市,辜負了劉巧珍;劉巧珍選擇了愛情,犧牲了幸福;黃亞萍選擇了高加林,失去了克南。因為選擇,他們的結(jié)局不同,作者借用高加林的感受:“是生活開了他一個玩笑,還是他開了生活一個玩笑?”
對于高加林的錯誤的選擇,作者理智地寫道:“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一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弊髡咴跒樗松房偨Y(jié)的同時,也筆峰一轉(zhuǎn),對年輕人告誡:“作為年青人自己來說,重要的是正確對待理想和現(xiàn)實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當(dāng)?shù)?,也不能通過邪門歪道去實現(xiàn)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過來會給人造成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毀掉人的一生!”
一無所有的高加林回到了土地,看到順德爺爺,得知因為自己的錯,連累了太多人,他一下子撲到在順德爺爺?shù)哪_下,兩只手緊緊抓住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著,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本書末尾,作者用細節(jié)描寫出高加林的痛,不僅讓讀者加深印象,而且還呼應(yīng)前面作者說的那句“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p>
你選擇怎樣的人生,生活就會怎樣回報你。你選擇走錯了岔路,生活就會在拐彎處懲罰你。作者就在開篇鄭重地說:“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备呒恿秩绱?,我們也是如此。(蘇雅琪)。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七
讀這本書,是原于在微博上偶然看到了一個4分鐘的視頻,很是震撼。如果一個人沒有手和腳,還能游泳跳水、沖浪、踢足球、打高爾夫、釣魚、玩電腦打字么?在健全的人的眼中,這樣的人根本就無法正常生活,更談不上以上的活動了,但是真的有人做到了,那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力克胡哲。在別人眼中原本慘不忍睹的荒謬人生,他憑借著勇氣、毅力、信心和愛生活得那么精彩,并被他用燦爛的笑容,風(fēng)趣幽默的語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輕松地分享,使聽者充滿歡笑、感動和激勵。現(xiàn)在他用《人生不設(shè)限》一書高調(diào)地向全世界宣講他那好的不像話的生命體驗,讀完此書,忽感也許有人會認為夢想是永遠無法到達現(xiàn)實的東西,但此書告訴我們,奇跡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可以自己給與,要像力克那樣加倍努力,因為成功一定屬于勤奮的人們。
一、喜愛自己,保持信心。
作者力克生患海豹肢癥,但他不以悲情面對人生,而是展現(xiàn)一個全新的觀念“我或許并不完美,但我卻是完美的我。”他告訴讀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本身并不沉重,只要我們有勇于接納自己的勇氣,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很“完美”。力克將沒有四肢的苦難命運輕描淡寫地說成“只是少了寫零件”,把無法自己抓癢自嘲地說“我沒有那設(shè)備”,甚至愿意拿自己作為一個玩笑,小時候惡作劇般地站在商場的櫥窗里,和假模特并肩而立,當(dāng)有人注意到他的時候,他就鞠躬微笑,給別人帶來好心情也給他自己的生命帶來了童真樂趣,長大后有一次主動要求被放置到飛機客場的行李艙中,當(dāng)有人開艙存放行李時,說上一句“您忘了敲門”,他把自己當(dāng)成了一個幽默,讓身邊所有人都感受到快樂。我們不要執(zhí)著于自己的不完美、失敗或是錯誤,而應(yīng)該把焦點放在你所可能得到的幸福上,不必為了達到別人的期望而活,你可以定義自己的完美。
記得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我常常想,當(dāng)我深愛的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能用什么給他們幫助呢,我甚至連一個擁抱都不能給他們,我甚至連握著我妻子的手都不能”,即使這樣,力克還是堅強的活著,活得如此豐富,因為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堅信世界上充滿了愛與關(guān)懷,堅信人生是一個過程,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今天的不美好,是為了明天的幸福。人常常因為自己沒有自信或者被周遭的人或環(huán)境所影響,很多還未經(jīng)嘗試過的事物,便以他人或自己的“以為”而不敢往前邁向一步,殊不知,或許因為你肯給自己一次機會,自己堅信一次,而會因此造就很多的不可能之意想不到的收獲。作者力克,他活得比我們很多人都好,讓我們很多人都自愧不如,他有自己的信仰,他將他的生命體驗化為文字熠熠發(fā)光,冥冥中給我們支持的力量,鼓勵更多人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人生,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態(tài)度決定高度。
28歲,對于一個平常人來說,可能過去的經(jīng)歷并不是很多,可是力克在這過去的二十八年所經(jīng)歷的一些也許是我們一輩子都不會的,我認為是不可磨滅的希望、是感恩的態(tài)度、是勇敢的精神支撐著他。正如他所說:“就算環(huán)境不能改變,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改變我們自己看待人生的態(tài)度!”人生的遭遇難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錯,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我們不應(yīng)該抱著隨意的態(tài)度麻木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我們可以選擇,選擇審視自己的態(tài)度、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來對待我們的生活。他是我們的榜樣,人最可悲的不是沒有四肢,而是沒有目標(biāo)和希望,如果我們緊緊抓住傷痛不放,只記掛所欠缺的東西,或者抱怨各種不如意,那是我們自己給人生設(shè)了限。同時,我們要學(xué)會感恩,感恩周遭關(guān)愛幫助過的人,感恩身邊美好的事,感恩絆倒傷害過的,感恩是勇氣之本,感恩讓我們學(xué)會拋棄受害者的身份、苦澀、憤怒、絕望或悲哀,并且一天一天堅持下去,力量終究會來到。然后帶著勇敢的精神向前邁進,不讓身體的障礙、困難的環(huán)境和消極的態(tài)度限制了我們對生活、工作、信仰的生活。
三、不怕失敗,迎面改變。
力克雖然外表殘缺,但內(nèi)心是完美的,其完美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象,他會讓我們心中充滿陽光和希望,會讓我們堅信,不論我們處于人生的何種領(lǐng)域、也不管我們在經(jīng)歷何等的人生挑戰(zhàn),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人、什么事能夠限制或阻止我們的前進,除了我們自己。正如書中說的那樣:“那些無法從挫敗中站起來的人,常常把失敗當(dāng)結(jié)局。”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條平平坦坦的直路,難免有些曲折和崎嶇險阻,要繞一些彎,要跌幾下跟頭,但當(dāng)年力克的父母也不知道他有一天會過著如此精彩而充實的熱血人生,失敗困境不是真正的結(jié)局,雖然過程是漫長的痛苦掙扎,但只有我們不被失敗所嚇倒,更加堅強,充滿生活的勇氣,我們才有可能活得更好。
可能我們的生活、工作過的并不順利,但我們可以改變,這本書分享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期待并不能帶來改變,改變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從來都是猶猶豫豫的,做什么事情都下不了決心,有時想想,人或許應(yīng)該把自己逼上絕路,可能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吧。不是總盯著別人,看別人做了什么,而應(yīng)該盯著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尋找改變的力量,只要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這種力量,無論那是什么,追求內(nèi)心的真實,活在當(dāng)下,行動改變一切。其實說穿了,如果不想改變就不要改,不過,能讓自己幸福舒服一點的,也只有自己了。
四、擁有一顆愿意信任的心,學(xué)會付出。
力克并非與生俱來就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也曾因自己的“不同”而痛苦,當(dāng)別人嘲笑、躲避他的時候,他的痛苦同樣很深,甚至想要自殺,但他摯愛的親人朋友給了他生存的勇氣,虔誠的信仰則賦予他堅持下去的力量。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就如力克所說,當(dāng)你懷疑自己能否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biāo)時,請信任那些愿意助你一臂之力,以及能夠指引你的人。
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己可以帶給別人以溫暖慰藉的時候,力克從助人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所在,他在別人溫暖感動的眼神中進一步確認了自身存在的意義,他感動和改變了太多人,他在書中說:“生命的重點不是擁有,而是存在。當(dāng)你的天賦與熱情找到交集、全然發(fā)揮時,你會獲得滿足。請認出速食般的自我滿足的真面目,抗拒物質(zhì)世界的誘惑,要看看生命的所有層面,內(nèi)向觀看。”
沒手沒腳,沒有限制。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力克告訴我們什么是一無所缺的精神,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生命沒有限制,人生本就該有無限可能。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八
沒有一本書,比力克的故事,更能帶給你希望!如果你懷疑自己的能力,力克說:當(dāng)你懷疑自己能否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biāo)時,請信任那些愿意助你一臂之力,以及能夠指引你的人。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糟,力克說:當(dāng)我的父母看到我出生時那沒手沒腳的模樣,他們也不禁懷疑上帝到底在想什么。然而,今天我過著完全超乎我們想象的生活。我只能說:“我的受造奇跡可畏。”你也一樣。
如果你正面對人生的變化,力克說:在掌控你不想要或突然發(fā)生的變化時,第一步就是保持警覺,迅速認知到你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無論是好是壞。覺察到變化可以減輕壓力。
如果你正打算放棄夢想,力克說:告訴自己再多撐一天、一個禮拜、一個月,再多撐一年吧,你會發(fā)現(xiàn),拒絕退場的結(jié)果令人驚訝。只有拒絕再試一次的人才會被打敗。
如果你心里憂傷難過,力克說:在悲傷的另一邊,有一條不同的出路。會讓你更堅強、更堅定,讓你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會為你點出這條路。
如果你曾有輕生的念頭,力克說:10歲那一次,如果我讓自己的臉再往水下沉個10多公分,或許我是能結(jié)束短暫的痛苦,但代價是什么?我將看不到在夏威夷海邊與海龜一同游泳、在加州沖浪、在哥倫比亞潛水的開心男子。不要去犯我?guī)缀醴赶碌倪^錯。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biāo)!人們經(jīng)常埋怨什么也做不來,但如果我們只記掛著想擁有或欠缺的東西,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那根本改變不了問題!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tài)度。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九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备郀柣?jīng)說過。我覺得書給人們帶來是一種無形的幫助和力量,讓人對生活、未來有了全新的改觀。
在《人生不設(shè)限》這本書里的沒有四肢的男孩力克胡哲。他在經(jīng)歷任何活動都要比我艱難一千倍!他需要假肢,寫字、走、跑時需要支撐住身體,但現(xiàn)在的他卻站在了演講臺上,并寫了一本自傳體小說?;剡^頭來,我也想到了自己。
在二年級時我體育成績一直不好,經(jīng)常給班級里拖后腿。但是“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堅持著站起來”給我了很大信心。我在學(xué)校和家里時經(jīng)常進行體育鍛煉,堅持每天跑步和跳繩。在三年級的一次比賽中,我成功超越了班里大部分女生,那時我的心都興奮地跳出來了,那是一種獲勝的滋味!
從四年級下以后,我的跑步成績排在了全班前幾名,雖然有人說我“本來跑步就快”,但是給予我信心和肯定的是《人生不設(shè)限》這本書,才讓這轉(zhuǎn)變了對體育失去信心的態(tài)度,最后獲得了成功!
書籍就像一處神奇的港灣,就像充滿溫暖快樂的樂園,在這里頭,讓我有了勇氣,有了信心,書給予我了智慧和幫助。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么幾步,個性是當(dāng)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yè)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里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fā)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guī)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chuàng)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__年,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一
那時眾人看到她與猴子逃出天庭,在花果山與眾魔王一起生活,與猴子海邊生情愫等等一切的時候,卻不曾想到那熠熠生輝明媚如初的桃夭生命已在計時。她要找爹爹,她自己更已知宿命,這一切她自己早已明了。但她卻沒料到,她一別之后已是悟空此生心魔。
她幽立海邊的倩影,她月下爛漫的微笑,都不再鮮活,只是五百年前的回憶。
更多人稱道的是那心魔世界里,那南方佛寺之中,那一對苦命鴛鴦蓮月般皎潔的愛,它固然可貴??晌覅s始終難忘的是那一彎月下的海岸,那淡去的粉紅身影,那是相見不如不見的惆悵,相愛不能相守的寂寥,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的釋然與倔強。
一別數(shù)百年。我相信意未盡,緣未滅,終有故人重逢時。但又能如何?彼時猴子已化為天道,縱使重相見,桃夭仍記當(dāng)年情事青蔥,但猴子回憶終是冷淡,兩相望,已是忘。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二
在寫這個的時候這小說總共看了正傳4本和bug5本,是這假期里看得最多的一個系列了,就憑這點我也應(yīng)該寫點什么了,最重要的是《蟲之歌》與大部分的輕小說有很大的一個不同,就是主題相當(dāng)沉重,那就是夢想。
現(xiàn)實的夢想沒有這樣沉重,不過也能把許多人壓得喘不過氣來,現(xiàn)實雖然沒有“蟲”,不過各種各樣的事物依然會在這里或那里成為夢想之路的絆腳石,可能現(xiàn)實中的“蟲”就是名為生活的現(xiàn)實吧。
《蟲之歌》是一部寫得比較有特色的小說,無論是正傳和前傳,作者通過講述各個角色背后的故事,向我們展示一個又一個的夢想,特別是前傳bug系列,雖然有點拖主線劇情的嫌疑,總體來說還是值得一看的小說。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三
當(dāng)我懷著敬佩之心去朗讀《詹天佑》時,我感受到了他的自強不息,也體會到了他的重重困難,更看出了他的愛國之心。詹天佑,這杰出的工程師,是多么偉大??!
其中,第四自然段讓我感觸最深。文章這樣寫道:“塞外常??耧L(fēng)怒號,黃沙漫天,一不小心還有墜入深谷的危險?!边€有一句:“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笔前?!如果不努力,中國必然會被帝國主義看低。可是,如果換做我們,又有多少人就像詹天佑這樣不怕困難,時刻想著祖國的利益呢?就是這兒,我看出了他的自強不息與愛國之心。
還有,第五至第六自然段也寫的.很好,表現(xiàn)出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兩端鑿進法·中部鑿井法·人字爬坡,這是我們怎么也不會想出來的,而詹天佑,面對困難毫不退縮,想盡一切辦法來打倒困難。從這兒,我又看出了詹爺爺?shù)拇竽憚?chuàng)新,學(xué)會了他遇到困難不退縮的精神。
想想自己,遇到棘手的事總是往后推脫,又怎像詹爺爺這樣毅然地接受任務(wù)呢!頓時,我覺得自己有些許慚愧。而從此,我將學(xué)習(xí)詹爺爺,報效祖國!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四
寒假里我看了《史前生物檔案》這本書,這本書向我們講述的故事。地球的歷史被劃分成了好幾個階段,從距我們最遠的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距我們最近的新生代,每個代都被分成了好幾個紀(jì),每個紀(jì)都歷經(jīng)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年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從最初的有硬殼的生物進化到哺乳動物。
在最早的古生代,是沒有恐龍,也沒有哺乳動物的,有的只是早期生物,比如說奇異蟲、雙筆石、頭甲魚等等這些有硬殼的生物,在古生代末尾才漸漸有了恐龍的足跡……到了中世紀(jì)的,出現(xiàn)了三疊紀(jì)生物、侏羅紀(jì)生物、白堊紀(jì)生物,而恐龍,就是在三疊紀(jì)時期開始出現(xiàn)的,這時也慢慢的出現(xiàn)了哺乳動物,到了侏羅紀(jì)時,已經(jīng)是恐龍在統(tǒng)治著這個地球了,這時的恐龍品種繁多,有魚龍、滑齒龍、翼手龍、劍龍、冠龍……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白堊紀(jì)末期,恐龍已經(jīng)全部滅絕。到了新生代,我們?nèi)祟惖倪h祖開始進化,大型的哺乳動物和巨大的食肉鳥類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在冰河時代出現(xiàn)了大量的冰川和哺乳動物,人類出現(xiàn)!
讀完這本書,我從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識和樂趣,特別是有關(guān)恐龍的進化和種類,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同時也讓我更加清楚了地球幾億年的進化是多么的復(fù)雜,人類的出現(xiàn)是多么的可貴啊!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五
力克?胡哲就像一個小太陽一樣,給世界帶來了一片光和熱,溫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別人。他以超乎我們想象的勇氣和堅韌,活出了沒有四肢的驚嘆傳奇,感動著、鼓舞著數(shù)以萬計的人。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個句式是“連力克都……我有什么理由不……”,這就像一句來自上帝的祝福,指引著我們向著更美好的人生行動起來。
或許你已經(jīng)聽說過有關(guān)力克的事跡:一個天生沒有四肢的澳大利亞青年,卻成為了第一位登上《沖浪客》雜志封面的菜鳥沖浪客,他在夏威夷與海龜游泳,在哥倫比亞潛水,甚至踢足球、溜滑板、打高爾夫都樣樣行。他的“足跡”遍布五大洲25個國家,舉辦過1500多場演講,他在全球擁有6億“粉絲”。他在21歲大學(xué)畢業(yè)后取得會計及財經(jīng)規(guī)劃雙學(xué)位,熟稔投資,并擁有自己的公司。
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的不可思議和幸運,力克似乎就是上帝的寵兒。而事實上,力克確實對生活深懷感恩,那明亮而堅定的眼睛,那燦爛而迷人的笑容,他甚至還在書中高調(diào)宣講了他那“好得不得了的生命體驗”,他戲稱自己沒有四肢只是少了些“零件”而已,并沒有因此限制他人生的無限可能。而他的經(jīng)歷,當(dāng)然也證明了這一切!
只是,縱然力克現(xiàn)在以一個命運寵兒般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他的故事熱血而激勵人心,但他的故事卻發(fā)源于苦難。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癥,沒有四肢,當(dāng)時連自己的母親都沒有勇氣看他一眼。他的父母曾一次次叩問上帝,是不是他們做錯了什么,為什么會給他們這樣一個孩子。他自己在孩提時候也曾無數(shù)次向上帝祈求,祈求睡醒后四肢就長出來,然后一次次失望,他甚至還有過3次企圖自殺的年頭。顯然生活至于他,至于這個家庭的磨煉并不如他所風(fēng)趣幽默般描述的輕松。只是他們選擇了相信,相信希望,相信上帝,他們以常人無法想象的勇氣和虔誠的信仰走過了那段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力克在書中毫不忌諱地感謝宗教信仰所給他帶來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引用《圣經(jīng)》的故事和詞句,一次又一次告訴我們上帝對我們每日人都有所“計劃”和“目的”,希望我們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并貢獻出去。這聽起來似乎這本書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甚至更有人“刻薄”地說這根本就是一本傳教的書,但在我看來這僅僅是關(guān)于信仰的力量。無疑宗教是信仰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信仰從來就不會被“宗教”所框住,它有更豐富和寬廣的內(nèi)涵,有更多關(guān)于生命的姿態(tài)。
而事實上,力克并不是在教人要信仰上帝,他只是想藉由上帝之手教人以行動罷了。他告訴我們“作為上帝的兒女,你是美好且珍貴的,比這世上所有的鉆石更有價值。你我都是照著我們該有的顏值完美成形,不過,我們的目標(biāo)應(yīng)該是不斷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并借著更遠大的.夢想擴張自己的界限。這一路上有許多需要調(diào)整的地方(畢竟人生不是一直花香常漫),但活著永遠是值得的。我想讓你知道,無論你的環(huán)境如何,只要還有一口氣在,你就能做出貢獻?!?,他還說“無論你的人生看起來多么無望,希望永遠存在;就算情況似乎很糟糕,前方還是會有好日子;無論環(huán)境多么險峻,你總能超越這些艱險、期待改變并不能帶來改變,下定決心、此刻就采取行動,才能改變一切?!薄@不是在說教,也不是在雞湯,這是被苦難錘煉之后的純粹的肺腑之言,是他用行動和經(jīng)歷所累積的經(jīng)驗。其中一些立論讓我想起了古典老師的《拆掉思維里的墻》和《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兩本的內(nèi)容,譬如“人生地圖”,比如“先行動起來,再在行動中調(diào)整姿態(tài)”等。
力克如此慷慨地和我們分享了他一路走來的苦與樂,喜與悲,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挫敗、低潮,甚至教人感謝“失敗帶來的禮物”,教人“愛上不完美的自己”,教人抱持信心和對他人的信任,教人以正面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教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和可能……這是一本充滿了能量的魔法書,每一頁都在向我們展示著人生的智慧,充滿著破土而出、向陽而生的生命力。
我也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喜樂,就帶著感恩的心去接受、去分享;如果苦難,就帶著勇敢的心去挑戰(zhàn)、去解決。人生從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小說讀后感篇十六
在《人生》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加林。在某些層面上,我們很像。同樣是不屈服于現(xiàn)在的命運,自命不凡,總期許著有一天生活的世界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通向上層社會,成為一名風(fēng)云人物。但在看過他所經(jīng)歷的一切之后,我似乎理解了很多,卻又無法用語言形容。只能說他一直在抉擇,不停地抉擇,每一步都牽系著命運,關(guān)聯(lián)的命運。而這其中羈絆住的又豈止是他一人。
他有夢想,有能力。當(dāng)他從民辦教師上退下來時,高明樓雖有一番權(quán)勢,但仍對他有所忌憚。這說明高加林要想改變命運是可以的,只不過是當(dāng)時沒有出路可以讓他去走。當(dāng)他選擇當(dāng)農(nóng)民,選擇喜歡巧珍時,他似乎甘于在農(nóng)村呆一輩子??蛇@真是他心中所想嗎?不,絕對不是!如果他心中真這樣想,他不會一去城里后總躲著巧珍,也不會后來和黃亞萍在一起而將巧珍拋棄。他不明白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外漂泊一場后,失去一切又重回原點,也傷害了巧珍這許多人。
留村,去城,兩種方向,兩種人生。對于高加林來說,如果他肯拋出一切雜念,從一而終,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伤澞钐?,過于急功近利,最后將一切都失去。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會遇到許多的十字處。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也許只是一個抉擇,方向就此改變,人生也就在此刻開始不同。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看人,看事。路遙最后讓高加林一無所獲重回那片荒野??扇羰枪适掠闪硪粋€人書寫,高加林或許就可以和黃亞萍雙宿雙棲,真正過上城里的生活。我們無法準(zhǔn)確地評判高加林是對是錯。他拋棄巧珍,從道義上說是錯的,可若不這樣,他又怎么能在他所向往的縣城一直工作下去呢?又怎么去規(guī)劃和構(gòu)建更高遠的未來呢?人生的路太過遙遠且又迷霧重重。我們只能看清腳下的岔路,而不會知曉這個方向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要做好的只能是現(xiàn)在。但這并不是為高加林開脫,他是自私的,可何人不自私呢?但自私的前提是不可以傷及他人。否則最后也會像他一樣,害人害己,一切歸空。
馬云曾說:“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币槐竞脮鴰淼膯⒌洗_實能讓人受益匪淺。人生的路途一直繼續(xù),所以處在人生十字處的抉擇也會一直存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dāng)我們茫然無措的時候,不如停下腳步,問一問自己的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許答案不言而喻,順從本心吧!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沒有人知道下一塊的滋味會是怎樣。只有親身經(jīng)歷,甘苦才自知。而這時,面對一切的得與失,心中的無奈悔恨會少很多吧,更多的應(yīng)是淡泊與坦然。畢竟這是心的選擇,既然這一步已跨出,那就無法回頭,只好平心向前。
人生的路途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于我而言:不求一世功名利祿,只愿此生坦蕩無悔!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6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