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種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藝術,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在總結(jié)時要謙遜、追求真實,不夸大和美化自己的成績。希望以上總結(jié)范文能夠幫助大家提高寫作水平,寫出更加精彩和優(yōu)秀的總結(jié)。
杜甫千秋詩圣篇一
導言:
詩需要拓展嗎?詩的精髓何在?如何讓學生去讀?去悟?詩歌課堂教學的標高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了課堂,想窺探一下詩歌教學的奧秘。
課堂實錄:
師:大家知道杜甫嗎?你記得他的哪一首詩歌?
生:知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
生:(哈哈大笑)不對,不對,那是白居易的詩。
師:奧,杜甫也有寫草的詩,不過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寄寓深沉的憂國之情。
師:杜甫,乃千古詩圣,其詩沉郁頓挫,是詩的大家,他的詩多憂時傷世之作,多憂憤感民生多艱之篇,讀杜甫我們會為之深深感動,下面就讓我們來讀一讀《春望》,感受作者的情懷。
(學生聽錄音一遍,隨錄音小聲讀,教師范讀指點,學生讀感受詩所表達的感情,領悟詩的內(nèi)容。)。
師:這首詩寫于唐肅宗至德二年三月,時值安史之亂,杜甫身陷長安,感受到這場變亂變亂帶給人民的痛苦,于是吟出這首絕唱。詩使我們感到沉重和憂傷,悲憤與痛苦。你能否談談自己對詩的'體會及由詩句引發(fā)的感想。
生:使我感動的是第二聯(lián):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是為國破而感,恨是為離散餓日恨,而感至于花也見淚,恨至于鳥也驚心,可知,此感此恨非平常之恨,是深沉的感和恨。擬人手法的運用特精彩。實際由物寫人寫情之作在唐詩歌中很多,你象: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寫出喜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寫出深情;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寫出清幽。
師:是的,我也由此想到: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寫出眷念。
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道出羈旅之愁。
生: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僅意境開闊,更有壯志滿胸。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
(學生想象,用自己的生花妙筆勾畫人物,表達情感。)。
后記:
詩是可以拓展的,由此及彼,貴在恰當、適度。
詩是應該朗讀的,讀的激情澎湃,讀的神思飛揚,讀中思,讀中悟,讀中感受節(jié)奏和韻律,感受深深的情,殷殷的意。
詩的標高是什么?是學生喜讀,愛讀,讀出情趣,讀出感受,讀出飛翔的想象。
若此,教師不用一點點撥之功、激發(fā)之功、積累之功行嗎?
杜甫千秋詩圣篇二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賞析:這是杜甫絕句中最有情韻、最富含蘊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卻包含著豐富的時代生活內(nèi)容,這首詩告訴我們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的絕唱,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shù)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
《絕句四首(其一)》。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賞析:杜甫世稱杜少陵,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多,然而這一首卻是中國最流行的小詩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話,卻又深含了詩人的審美理想,極受文人學者所推許?!短扑卧姶肌罚骸半m非正格,自是絕唱?!?/p>
杜甫千秋詩圣篇三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賞析】。
公元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持續(xù)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到此算是結(jié)束。正流寓梓州過著飄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xiàn)了捷報的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xiàn)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fā)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實表現(xiàn)?!八E北”已收,戰(zhàn)亂將息,乾坤瘡痍、黎民疾苦,都將得到療救,詩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因此,有了“卻看妻子愁何在”的欣慰,意思是,多年來籠罩全家的愁云總算煙消云散,一家人今后不用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了,也不用再為妻兒的安慰擔驚受怕了?;仡^看過家人后,詩人立刻想起了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馬上收拾東西回到家鄉(xiāng)去。所以,詩人再也無心伏案了,懷著欣喜若狂的心情,隨手卷起詩書,準備離開四川回家去。
詩的后四句是詩人對即將歸鄉(xiāng)的旅途的遐想。“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一聯(lián),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鞍兹铡?,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xiàn)。這句寫“狂”態(tài),下句則寫“狂”想?!扒啻骸敝复杭?,春天已經(jīng)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xiāng)”。詩人想到這里,自然就更加高興了。尾聯(lián)寫的是詩人關于路途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xiāng)。這一聯(lián),包涵四個地名?!鞍蛵{”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nèi)對),又前后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四地距離很遠,但是在詩人的筆下卻像是眨眼就到一樣,正是這種緊湊的筆觸,使讀者感受到了詩人急切盼望回到故鄉(xiāng)的心情。
杜甫千秋詩圣篇四
杜甫(公元7-公元770年),字子美,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1]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文學成就。
詩歌。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注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律詩在杜詩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于擴大了律詩的表現(xiàn)范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shù)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一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比娫诼暵删涫缴?,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lián)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
杜甫千秋詩圣篇五
唐玄宗當政時期的唐王朝,在當時的世界上是一個大國。但就在這表面上看起來仍然強大的大國里,因上下其手等諸多原因,業(yè)已孳生著崩潰的征兆。終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傾覆的轉(zhuǎn)折點——“安史之亂”的發(fā)生。杜甫獲悉這種情況后,覺得當權(quán)者不顧民生只顧自己享樂的做法,定然會導致國家的敗亡;于是他便大為憤慨地揮筆寫下后來被選進著名選本《唐詩三百首》的詩作,亦即題為《麗人行》的七言長篇古詩。該詩由于把楊家那炙手可熱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膽的諷刺和深刻的揭露,成為一首名副其實的“史詩”;而人們還從中概括出一個成語“炙手可熱”,用來表明氣焰很盛,權(quán)勢很大的那一號貨色。
死因之謎。
多少年來,杜甫給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學、史學界針對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種死因:
一、病死說。
翻閱莫礪鋒、童強著《杜甫傳》,關于杜甫的死,書中寫道:“冬天到了,詩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陽的舟中?!活w巨星就在這無限的孤獨、寂寞中隕落了。”
二、賜死。
此說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觀的`名義寫的《杜拾遺補遺》。這種說法自提出后,后來歷朝歷代的學者對此說進行批駁,并明確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問題,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賜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寶應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說源于偽托唐朝韓愈名義撰的《題杜子美墳》提出“三賢(指屈原、李白、杜甫)同歸一水”的說法。三人懷沙自沉,這顯然是一種沒有絲毫根據(jù)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說的是現(xiàn)代著名學者郭沫若,郭沫若的這種說法同樣具有猜測性,幾乎沒有文獻作為依據(jù)純屬于個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饑餓有著斬不斷的聯(lián)系,離開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xù)餓了9天(一說是連續(xù)餓了5天)。當?shù)乜h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千秋詩圣篇六
詩圣杜甫:
你好!
我是未來世界的姜永鑫。
您可能不知道,您在我們這個時代可是出了名的詩圣!您留下的詩都是我們這些小學生必背不可的。但您知道嗎,我們現(xiàn)在的科技非常發(fā)達,你們那時候用毛筆寫字,我們那用鋼筆、鉛筆和圓珠筆等筆寫;你們燒水用火,我們用煤氣或天然氣;你們放風箏踏春,我們看電視玩電腦;你們學習只是讀,我們還得用多媒體學呢!現(xiàn)在,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但是我要告訴你,世界上沒有鬼神,你們那時候就是迷信,不下雨,就祈雨,我們呢,可以人工降雨。你們坐馬車、騎馬,我們開轎車、騎自行車。我還要告訴您,地球是圓的,太陽不管什么時候離人都是一樣近的'。您和李白合稱李杜,不過您是在唐末,他是在盛唐時期?,F(xiàn)在社會還有很多高科技的東西,就不一一和您說了,等到我發(fā)明好了時空穿梭機,去找您!
您的一個敬仰者:xxx。
20xx年4月23日。
杜甫千秋詩圣篇七
浣花溪邊,風景秀麗,林塘優(yōu)美,細麥輕花,一派田園風光。這里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圣地,俗稱“杜甫草堂”?!氨彻贸申幇酌?,緣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鳥將數(shù)子,品來語燕定新巢。旁人錯比揚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边@就是杜甫結(jié)束了4年的顛簸生活后,對自己的安身之地所作的描述。草堂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安定寓所。
杜甫,字子美,原是河南鞏縣人,生長在一個傳統(tǒng)的官僚家庭,杜甫十三世祖杜預是晉代明將名儒,祖父杜審言是初唐著名詩人,而且官拜膳部員外郎。其父親杜閑為袞州司馬、奉天縣令,母親是當時著名學者崔融的女兒。在如此顯赫的家庭里,杜甫接受了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熏陶,和務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雄心。所以杜甫也曾自豪地稱為“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杜甫從小就下苦功讀書,7歲學詩,15歲揚名。在35歲以前,他過著讀書與漫游的生活。這既是為了增長閱歷,也是為了交結(jié)名流、張揚聲名,為日后的進仕作準備。20歲時他就結(jié)束書齋生活,開始他的漫游生活。他先后游歷了吳、越、齊、趙、梁、宋等。天寶三年他與李白在洛陽相識,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個人性格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志趣和愛好使他們成為親密的好友。隨后在宋地他們又遇到高適,三位高才談詩論文,攜手同游,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這一時期的《望岳》和《畫鷹》表現(xiàn)出詩人的樂觀自信和青春朝氣。
天寶五年,杜甫志豪氣壯地來到長安,準備一展平生抱負,但是等待他的卻是冷酷嚴峻的現(xiàn)實。那時候正是奸相李林甫掌權(quán)的時候;李林甫最忌恨讀書人,怕這些來自下層的讀書人當了官,議論起朝政來,對他不利,于是勾結(jié)考官,欺騙玄宗說這次應考的人考得很糟,沒有一個夠格的。唐玄宗正在奇怪,李林甫又上了一道祝賀的奏章,說這件事正說明皇帝圣明,有才能的人都已經(jīng)得到任用,民間再沒有遺留的賢才了。因此杜甫在原本象征讀書人出路的科舉之途上受到了巨大的挫折。后來幾經(jīng)周折他才得一管理軍械庫房的小官,所謂右衛(wèi)率福州曹參軍。在此期間,杜甫作詩百余首,其中《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杰作,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的各種社會矛盾,展示了危機四伏、盛世將逝的國家政治形勢,因而也就奠定了杜甫的客觀寫實的創(chuàng)作方向和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安史叛亂,時局劇變。杜甫攜家逃難,先由奉先逃到白水,再由白水逃到鄜州。逃亡時期是杜甫生活經(jīng)歷最艱難、最危險的時期,也是他思想感受最豐富、最深刻的時期。隨后,長安、洛陽雖然被官軍收復了,但是安史叛軍還沒消滅,戰(zhàn)爭還很激烈。唐軍到處拉壯丁補充兵力,把百姓折騰得沒法過活。有一天,杜甫經(jīng)過石壕村(在今河南陜縣東南),時間已經(jīng)很晚了。他到一家窮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農(nóng)夫妻倆。半夜里,他正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時候,忽然響起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杜甫在房里靜靜聽著,只聽到隔壁那個老人翻過后墻逃了,老婆婆則一面答應,一面去開門。進屋的是官府派來抓壯丁的差役,他們厲聲吆喝著,問老婆婆說:“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老婆婆帶著哭聲說:“我的三個孩子都上鄴城打仗去了,前兩天剛接著一個兒子來信,說兩個兄弟都已經(jīng)死在戰(zhàn)場上。家里只有一個兒媳和吃奶的孫兒。你還要什么人?”老婆婆講了許多哀求的話,差役還是不肯罷休。老婆婆沒有法子,只好讓差役將自己帶走,到軍營去給兵士做苦役。天亮了,杜甫離開那家的時候,送別的只有老農(nóng)一個人了。
杜甫親眼看到這種凄慘情景,心里很不平靜,就把這件事寫成詩歌,叫《石壕吏》。在這部作品中表現(xiàn)出鮮明生動的'形象和熾熱灼人的情感互為表里、和諧統(tǒng)一。他特別注重鋪陳手法的運用。這首杰作正是鋪陳到底,全無比興,但是由于詩人善于將自己的褒貶與愛憎、震驚與感嘆、怨憤與憐憫、悲痛與無奈,全都溶入“有吏夜捉人”這一事件中,老翁翻墻、府吏發(fā)怒、老婦哭訴等等情節(jié)的具體描寫,而未加任何主觀議論,因而全詩顯得形象逼真,情節(jié)感人,恰如一幕精品話劇,各個人物的舉止聲情真切可聞、歷歷在目。
他在華州的時候,前后一共寫過6首這樣的詩,合起來叫做“三吏三別”(《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在這卓絕千古的“三吏”“三別”中,杜甫以憂國憂民的復雜心情,以“詩史”特有的“實錄”的筆墨,反映了當時特殊的社會狀況:百姓在經(jīng)歷叛軍的催殘后,又經(jīng)受著官府大肆征兵的苦難;人民不滿官府的兇殘,卻又忍受著痛苦承擔起殺敵衛(wèi)國的責任。漂泊西南時,杜甫仍然心系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悲歡,根據(jù)自己的見聞與感受,以熾熱的情懷繼續(xù)描寫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從而以“安史之亂”為軸心展示出更廣闊、更完整的歷史面貌,完成了以“詩史”補充和修正史傳的千秋重任。
杜甫是盛唐后期大亂年代造就的偉大詩人。他直面殘酷的現(xiàn)實,客觀真實地描繪了那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面貌,同時在詩歌藝術方面,他轉(zhuǎn)益多師,元稹說“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茍以其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彼运嬗懈骷抑L,為后世詩歌樹立起了不朽的典范,因而杜甫被尊為“詩圣”。
杜甫千秋詩圣篇八
朝著霞光滿天的長安城。
用“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
定要走出盛唐蓬蓬勃勃的少年豪氣。
誰知安史之亂的刀光劍影罩住你的身體。
你,欲哭無淚,步履漸漸沉重艱澀。
沒有人關注你橫溢才華。
用寫詩的筆寫不出一頂像樣官帽。
饑寒交迫染成了蒼白堅硬的胡須。
你輕輕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憂慮天下寒士比自己還苦的生活。
你聽著車轔轔馬蕭蕭的驚心動魄。
嘆息那些被征兵一去難返的戍卒。
你還為那失去三個兒子的老翁老嫗喊冤。
原本兒孫滿堂的家瞬間成空屋。
瀟灑浪漫被幸運的詩兄李白揮灑。
你只能用高雅詩句寫民不聊生。
用詩歌記錄一段苦難歷史。
其實并不是你的初衷你的宏愿。
但老天讓你苦心志餓體膚勞筋骨。
你無法抗爭只有和著血淚歌唱。
你盡管百年多病依然奔走在萬里悲秋。
在艱難苦恨中用《三吏》《三別》鋪墊歷史。
讓人們看到你的良心和你的偉大。
看到一個高大形象從唐代走來。
走出人們對歷史對現(xiàn)實的深沉思考。
笑不起來的詩人。
一覽眾山小的雄心。
被戰(zhàn)亂擊得粉碎。
浪漫無邪的笑容一點點消退。
現(xiàn)實用猛虎的`雙眸盯著你。
你也睜大驚奇的眼睛。
繁華不再的盛唐冷冷地迎接你。
迎接你嘶啞的歌喉以及手中的筆。
你終于從年少輕狂變得縝密深邃。
為苦難蒼生掏出帶著血淚的心。
一邊走一邊看一邊唱。
同情,哀吟,痛苦,憤怒,斥罵。
烏紗帽不要也罷。
金銀珠寶不要也罷。
窮愁潦倒不能改寒士良知。
你用詩歌揮寫的歷史卻光照千秋。
笑不起來的詩人是不幸的。
你沒躲開那可悲可恨的年代。
笑不起來的詩人又是偉大的。
你直面人生讓人反思人類良心。
只要人間不再有殘忍戰(zhàn)爭。
你在天堂應該笑得燦爛舒心。
杜甫千秋詩圣篇九
2、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3、血戰(zhàn)乾坤赤。
4、欲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
5、滄海先迎日,銀河倒列星。
6、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7、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洌紅。
8、揮毫落筆如云煙。
9、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10、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11、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1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3、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14、安得如鳥有羽翅,托身白云還故鄉(xiāng)。
15、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
16、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18、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19、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20、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21、鄉(xiāng)路音信斷,山城日月遲。
2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23、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4、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
25、烏鴉說豬黑其實豬還有白種的。
26、英雄割據(jù)剖己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27、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
28、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29、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巫峽氣蕭森。
30、老去悲秋強自寬。
31、海為龍世界,云是鶴家鄉(xiāng)。
3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3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4、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35、霜波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36、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
3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8、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39、地卑荒野大,天遠暮江遲。
40、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41、炙手可熱勢絕倫。
42、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43、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shù)。
44、司源到流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
45、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千秋詩圣篇十
杜甫,唐代偉大的詩人,號稱“詩圣”。他的詩歌數(shù)量最多,內(nèi)容最廣,影響力最大,更被譽為“詩史上的百科全書”。讀杜甫的詩歌,除了從中感受到人生的哲理和人情冷暖,更能從中發(fā)現(xiàn)詩人杜甫的性格、情感以及他對于時代和生活的思考。以下將通過五個方面,談談我對杜甫的心得體會。
首先,杜甫的詩歌比普通人更有溫度和深度。他行走山河,深入民間,充分體驗人生百味。杜甫的詩歌里有著對于歷史、對于人民的感悟。他的詩歌“平白無奇”,卻具有情感魔力,他的詩歌不經(jīng)意間體現(xiàn)著他的愛國情懷。例如他的《麗人行》一詩,本來是一篇描寫女子美貌的詩,但描寫的過程中逐漸轉(zhuǎn)變?yōu)閷τ趪颐\的關注和擔憂,如“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表現(xiàn)的是偉大的愛國情懷意蘊。
其次,杜甫的詩歌具有反映當時時代的思想、風貌和物質(zhì)文化等多方面的價值。他生活在唐朝中期,處于暴力和動亂的時期,他的詩歌帶著對于這個時代的了解和感悟,他為晚唐社會的尖銳而辛辣的批判和呼吁。他用完美的語言表達對于詩化追求的理解,如“將軍百戰(zhàn),常勝必衰”、“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等。
其三,杜甫的詩歌顯露出他對于理想國家的設想,給人以啟示和教誨。他持樂觀主義精神,深知人民、自然、國家之間的關系,他提出了許多想象和構(gòu)想。如《春望》一詩,表現(xiàn)了杜甫內(nèi)心對于堅定不移的信念的資訊,對于社會、人民、國家有著批判和期望,對于貪官污吏和統(tǒng)治階級又進行了嚴肅的揭露和描述。
其四,杜甫的詩歌有著大而化之的思想范圍,其世界觀則主要表現(xiàn)為疾厭現(xiàn)實,對理想境況的崇拜,對天道人事的探討。他的詩歌涉及到了自然、生命、人情、社會等廣泛的方面,尤其是他那種大膽而富于想象的描述方法,讓詩歌顯現(xiàn)出宏大的風格和內(nèi)涵,他的詩歌不但有著“大氣磅礴”的豪放,并深厚地藏著他個人內(nèi)心的苦悶和深處背后隱含的跌宕和激情。
最后,杜甫的詩歌觸及了我們靈魂深處,帶給了我們對于生命、人生和情感的獨特思考。他是通過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心可向,東西那了一個普通人的情感體驗。他的《登高》一詩寫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就像他所表達的那樣,杜甫的詩歌是為我們那些煩惱世事和浮躁的心靈帶點滴寧靜和慰籍的!
總之,杜甫的詩歌有著深邃的思想、豐富的意蘊和高度的人文精神。他的技藝,在古代詩歌中確立了不可忽視的地位,并啟迪了無數(shù)的后學。他的作品刻畫了一個文化困境下的智者的境遇與外展,它們豐富了一代的文學,同時也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真正優(yōu)秀的詩歌終究逃不離杜甫的審視,他持有一種崇高的精神,飽含著對于愛暴民生,追求理想境況的渴求精神,通過觀察人性和天性,讓我們看到一個英雄人物的悲天夢想意象。他的詩歌深深感染著后來的人們,也將繼續(xù)銘刻在人們心中,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于文化與藝術的理解。
杜甫千秋詩圣篇十一
在學習了“萬方多難造就的詩圣-杜甫”這一課之后,我對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號稱“詩圣”,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7歲學詩,15歲揚名,一生不得志,只做過一些左拾遺等小官,雖然后世被稱為“詩圣”,詩歌被稱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其二)》就是寫“初唐四杰”的:“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逼渲胁环σ灿性娙说淖员?。
杜甫的一生是充滿磨難的,他曾經(jīng)讀書、漫游;困居長安;陷賊、為官;西南漂泊。他傳奇的一生對他的成長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不經(jīng)歷風雨難見到彩虹,古人已深悟了這方面的道理。你看那吳承思寫《西游記》讓唐僧師徒四人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方把真經(jīng)取到說。這難道不是作者的弦外之音嗎?膾炙人口的散文《海燕》的作者高爾基,五歲邊浪跡天涯,但可貴的是他把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當作一所社會的大學,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終于成為了舉世聞名的一代文豪。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大海就是布滿暗礁,越是以險惡出名,我越覺得通過重重危難尋求不朽是一種開心樂事。”
正因為杜甫有這樣的心態(tài)和面對人生的精神,才能鑄就他“詩圣”的偉大成就!當今由于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一些青少年中滋生了不同程度的好逸惡勞的思想,遇到困難繞著做,貪圖安逸坐想其成、心理脆弱、承受不了挫折。一些家長更是處處包辦代理,把風雨留給自己,把彩虹讓給孩子,這里面潛藏著一種危機。一種失去承受人生磨難的能力危機,因此我們應該時刻謹記,風雨彩虹的人生哲學,在人生的道路上用于面對挫折,成就人生事業(yè)。
杜甫“詩圣”的由來如果說“詩史”的稱號是從杜甫作品的歷史價值角度來評價的話,那“詩圣”則是一個較為全面的評價,這個評價在詩界是至高無上的。正式把杜甫稱做“詩圣”的,最早見于明代前期的陳獻章。不過若論把杜甫尊為詩中圣人的觀點,則早在唐宋間就有了。首先對杜甫創(chuàng)作進行全面的評價并推許為最高地位的是唐代的元稹;他在為杜甫所寫的墓志銘中曾道:“...茍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痹谶@方面又推進一步的是宋代的秦觀。他在《韓愈論》中把杜甫和孔子相比:“...杜子美之與詩,實積眾家之長,適其時而已。...孔子,圣之時者也??鬃又^集大成。嗚呼,杜氏...亦集詩文之大成者歟?!薄凹蟪伞笔枪糯寮以u價孔子對我國過帶文化所作的總結(jié)整理之功的贊語,這是所謂的圣人的事業(yè)。秦觀雖然還沒稱孔子為詩圣,但已把杜甫比為詩壇上的集大成者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杜甫千秋詩圣篇十二
在古詩的學習中,我們可以感悟古詩語言的凝煉含蓄與意境的深邃,可以深刻地了解歷史文化。
1.李白的浪漫主義。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詩人,他的人格和藝術個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飄逸、自我意識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為上的突出表現(xiàn)是自我仙化、任俠使氣、交友真誠。李白用浪漫主義的手法,抒寫了他對大好河山的喜愛,對美好仙界的向往,對世俗的鄙棄,對權(quán)貴的蔑視和追求自由的思想。雖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從政行為都缺乏現(xiàn)實性,但以其特殊的氣質(zhì)表現(xiàn)在詩歌里卻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現(xiàn)在詩歌藝術上不被傳統(tǒng)所束縛,任憑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書懷贈南陵常贊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魯仲尼”,自比大賢。
1.1李白的豪放不羈。
李白的詩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他的豪放可以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者是他對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為他有恃才傲物的資本來表現(xiàn)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而另一個方面,李白的詩歌氣勢恢宏,意境廣闊。在描寫山川《蜀道難》寫道“噫吁口戲,危乎高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多用整齊的七言與九言,同時又四次轉(zhuǎn)韻,手法變化多端。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句,意氣奮發(fā),豪邁奔放,這是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表達,也是對自我、對人生的有力肯定,就連賀知章也為李白的大氣深深所折服?!渡街信c幽人對酌》中寫道:“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將這種毫無遮飾的情緒大膽的表露,構(gòu)成自豪放縱逸的特征,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頑強的生命力量。
1.2李白的飄逸俊美。
李白的飄逸俊美表現(xiàn)之一是語言自然樸素,所詠之物脫口而出卻不加雕飾,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語言的具體表現(xiàn)。他認為藝術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在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時,不事雕飾,不掩真情,詩的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他主張尊重詩人的創(chuàng)作個性,相信詩人的創(chuàng)作活力,始終在自然、率真中體現(xiàn)自己真實與質(zhì)樸的人生,如:“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又如:“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2.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
杜甫眼極冷,他總是毫不留情的透過人們傷痕累累的皮囊觸及最柔軟的內(nèi)心,杜甫的心卻極熱,從他的詩的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對百姓的同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的譴責控訴。杜甫的詩,就像昂貴而冰冷的鏡頭,總是如實地記錄著社會百態(tài),最真地描述著發(fā)生在社會底層小人物身上的事。
2.1杜甫的沉郁頓挫。
“沉郁”是指其題材嚴肅,感情深沉、深摯,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博大精深,“頓挫”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zhuǎn)折,而“沉郁頓挫”被用于形容杜甫創(chuàng)作詩詞的主導風格。
杜甫詩中的“沉郁”融合了感傷與思考,其情感無法得到爆發(fā)和宣泄,只能依靠詩詞進行滲透。杜甫在詩篇中呈現(xiàn)出沉悶、悲傷的色彩以及哀婉的感傷是杜甫“沉郁頓挫”詩風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他一生憂國憂民,把愛國思想和忠君交織在一起,把皇帝看成國家社稷的化身,把國家成敗的希望全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對皇帝是一味的忠誠,他從早年的志向直到臨終仍在惦念著:“戰(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正如《南征》中:“者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所寫,詩人去世前一年,抱病漂泊時仍對皇帝感恩戴德,忠誠不舍,無論順境還是逆境,他始終希望以丞的身份輔佐國君。正如他在《春望》中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描寫的那樣,戰(zhàn)爭不斷,家書無法送回,戰(zhàn)爭到最后不管是勝還是敗,苦得都是百姓。詩是歷史的真實寫照,形同詩人的眼睛和耳朵,而杜甫的詩就是是歷史的橋梁。他“沉郁頓挫”的詩風轉(zhuǎn)變成悲傷的字符,體現(xiàn)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更成就了唐詩的光輝時代,為后人留下值得歌頌的詩篇。
2.2杜甫的詠史懷古。
杜甫著眼于“入世”重于寫實。他身經(jīng)唐朝盛極而衰的巨變,動蕩不安的生活給他的身心造成了難以愈合的創(chuàng)傷,他將時代由盛轉(zhuǎn)衰,急轉(zhuǎn)直下的衰敗景象納入筆下,反映除了出了社會的不公與人生的悲慘艱辛,起到了抒懷或諫政的作用。正如《兵車行》中描寫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边@首詩主題是征兵送行,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后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shù)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diào)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
杜甫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中生活的困苦,使杜甫時刻為妻子和兒女能否過上安樂的生活而擔心,為兒女挨餓乃至死去而傷心痛苦。例如《北征》、《述懷》等詩篇都表達了詩人濃濃的骨肉情深。
3.總結(jié)。
李白在繼承前人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了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特別是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使其詩歌充滿濃厚的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色彩。如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寫道“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李白起筆設問“我來竟何事”,復自答“高臥沙丘旁”,而杜甫起筆卻在《天末懷李白》中先問“君子意如何”,一個先言己,一個先問他,李白濃厚的自我表現(xiàn)色彩可見一斑。杜甫與李白充滿傳奇色彩的身世血脈不同,杜甫出身書香門第,是忠誠的儒家弟子,他接受的教育是家國天下、君臣父子,所以他沒有李白超然的仙氣,他真實地活在大唐的土地上,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李白的“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與杜甫的“古憑錦水雙行淚,好過瞿塘滟堆”較讀,一個俊快,一個沉摯,性氣不同,晰然可見。
如果說李白的生命似酒,烈酒,以強勢的姿態(tài)張揚的游走在天地間,那么杜甫的生命就似水,無所不在的各種形態(tài)的水,杜甫之就真就善猶如水之就下,是命運的安排。他的靜定,他的沉郁如同來自西伯利亞的風,冷的刺骨,它的尖銳凜冽從來不屑于隱藏,但是正是有了它的存在,人們才會相信,春天不會遠了,藏在冰層地下的是希望。
杜甫千秋詩圣篇十三
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站在山崖邊,風煽動著他的須發(fā),也牽引著他的思念。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都淪陷的悲涼讓他觸目驚心,滿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輕時意氣風發(fā)的豪言壯志?!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與豪邁,“白鷗浩蕩蕩,萬里誰能訓”的寬廣與剛強,如今卻已蕩然無存。國家的衰落讓他再也無力“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地慷慨陳詞,更無力像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蹦菢鱼裤轿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傷感,傷感自己的不得志,更傷感這個“四郊無寧靜,垂老不得安”的**年代。也許上天注定這個時代需要一位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晚唐的兵荒馬亂雖讓他無力回天,但他用詩抒發(fā)著自己憂國憂民的心聲。他聽著兵車的隆隆,戰(zhàn)馬的'嘶鳴,望著“爺娘妻子走相送,牽衣頓足攔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著“黃門飛革空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的統(tǒng)治者,他鋒芒逼人地諷刺著他們的驕縱荒淫,同樣,他用一顆博愛的心同情著受壓迫受迫害的人民。杜甫是愛國的,他早已與國家融為了一體,與國共憂喜,國衰則己愁小學作文,國強則己興!“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慘淡的天氣昭示著慘淡的心情。憂愁中,又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開顏”的博大胸襟與崇高理想,打動著每一個人。
這就是杜甫,一位不計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懷天下的志士!當之無愧的詩圣!
杜甫千秋詩圣篇十四
杜甫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郁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郁為主。
這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人,徒有遠大抱負,卻不被權(quán)貴賞識,一輩子百折不饒地在官場打滾,最大也不過當個處級閑官,至死都不明白自己真的不是當官那塊料。做了官,還不懂得放棄濟世情懷,才在官場門縫往里窺視一眼,就寫什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路過鄉(xiāng)村看到官吏抓壯丁,又出來鳴放:“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他簡直就是一個憤青,還是組織部門有眼,始終沒讓他和權(quán)勢沾邊。他也就在名利場的邊緣不停地寫呀寫,想把民間疾苦、世情百態(tài)真實寫在詩句中,天真地以為可以打動天聽。結(jié)果根本不需要費心去猜,杜甫不但生前在文壇沒有什么名氣,而且竟然是在久餓之后奮不顧身地飽食一餐,活活撐死。
然而,就是這顆悲天憫人的心,驅(qū)使他敢講真話,直抒胸臆,抨擊黑暗,幻想明天。他窮得叮當響,卻誓愿“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廣廈還不能地震一來就塌掉,必須“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實在太天真,太純樸了,這就是他的真性情。任何文學作品,唯有個性和真情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才會動人心魄而永遠流傳,哪怕生前被流俗掩蔽,但終將大放異彩。杜甫死后,唐朝更加衰敗,他為社會底層發(fā)出的聲音變得日益響亮,他的詩就是一幅唐朝的歷史畫卷。杜甫的詩風不像李白那樣放蕩不羈,可望不可及,但特別規(guī)整,格律平仄、對仗押韻,無不用心,就是一部唐詩的范本,所以學習作詩的人都把杜甫奉為師表。他的人格,他的詩歌,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猶如他夢想中的廣廈,風雨不動安如山。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男,漢族,72月12日生,屬相鼠,河南鞏縣人,歷任副處級的唐朝左拾遺,正處級的唐朝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譽為“詩圣”。他的一生仕途坎坷,生活困窘,但是卻創(chuàng)作出詩歌1400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代表作有“三吏”和“三別”等等,并有《杜工部集》六十卷傳世。杜甫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對后世的文學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的容貌史書上沒有記載,筆者找遍了杜甫畫像,認為只有1959年著名畫家蔣兆和先生所畫的杜甫像最為傳神。畫像中的杜甫,面頰清瘦,褶皺叢生,寫滿了滄桑與憂患。雙目形如硌腳的小三角石頭,凝重地望著遠方。迎面好像有風吹來,讓他雙唇緊閉,長眉和本來就很散亂的胡須向后飄灑。尤其相得益彰的是,蔣兆和在題款中先引了兩句杜甫的詩:“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又自題詩:“我與少陵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從而使這幅杜甫畫像形神俱備,達到外貌與精神的高度統(tǒng)一。
杜甫的家庭出身還是很光鮮的。他是晉朝滅孫吳大將杜預的二十世孫。《舊唐書》記載,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曾任鞏縣縣長一職。祖父是初唐著名詩人杜審言,官至省部級的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也是四川奉節(jié)的縣長,因此杜甫享有不納租稅,不服兵役等特權(quán)。
但是性格決定命運,杜甫在他父親去世后,生活很快就窮困潦倒了。杜甫有文人性格的孤傲清高,卻一心想從政做官,這種選擇錯誤,注定他會白白努力一場;杜甫還有放縱恣肆的性格缺點,這讓他失去了很多的機會和朋友,甚至差點惹來殺身之禍。偉大的詩人杜甫一生經(jīng)歷坎坷,他有幾個子女都被餓死了,史書上只記載他有個兒子杜宗武也是一生流落,老死湖南。
詩人的滿腔抱負與不得志。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雖然7歲吟詩,15歲揚名,但是一生不得志,只做過書記員之類的小官,后世雖稱其人為“詩圣”,稱其詩為“詩史”,可在唐朝當時并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他有一首《戲為六絕句》寫的雖是“初唐四杰”,卻是詩人自嘲之意:“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倍鸥Φ娜松?jīng)歷主要可以分為四個時期:35歲以前:讀書和漫游;35歲至44歲,困居長安;45至48歲,陷賊和為官;48歲至58歲,西南漂泊。
732年,20歲的`杜甫開始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江浙生活。五年之后,他去唐朝首都河南洛陽參加科舉考試,落榜了。之后杜甫漫游冀魯豫,在洛陽遇到李白,兩人相見恨晚,結(jié)下了深厚友誼,繼而又遇到高適,三人同游開封、商丘,后來李杜又到濟南,分手后又相遇于山東東部,再次分別,這便是“詩仙”與“詩圣”的最后一次相見。
這一時期,杜甫在洛陽一心鉆營,謀取功名。他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看管武器裝備的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科級小官。這期間他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唐玄宗在751年正月8日至10日接連舉行了三個盛典。杜甫借此機會寫成了三篇《大禮賦》,得到唐玄宗的賞識。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陜西黃陵縣西南的州,獨自去投唐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他面對混亂的長安,聽到官軍一再敗退的消息,寫成《月夜》、《春望》、《哀江頭》等詩。后來他潛逃到鳳翔,做正處級的左拾遺。由于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申辯,被貶為副處級的華州司功參軍。其后,杜甫用詩的形式把他的見聞真實地記錄下來,成為他不朽的作品“三吏”、“三別”。即《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和《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
隨著九路官軍在河北省臨漳縣西的相州大敗和陜西地區(qū)的饑荒,杜甫棄官,攜家逃難,經(jīng)甘肅等地,到了成都,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嚴武入朝,蜀中軍閥作亂,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嚴武為劍南節(jié)度使主政成都,杜甫便去投靠他。嚴武死后,杜甫再度飄泊,在夔州住兩年,繼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帶,病死在湘江上。這時期,杜甫的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陽樓》等大量名作。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更是千古絕唱。
歸去盡得身后名。
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郁頓挫”,語言和篇章結(jié)構(gòu)又富于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其詩兼?zhèn)浔婓w,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chuàng)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
公元770年,58歲的杜甫離開四川后客居湖南耒陽,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圍困,連續(xù)餓了9天。當?shù)乜h長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來,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難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許久未進食,腸胃難以承受,最終因消化不良而死。直到四十多年后,杜甫的孫子杜嗣業(yè)才遷葬杜甫遺骨與夫人弘農(nóng)楊氏合葬于河南省偃師縣西北的首陽山。
綜觀杜甫的一生,充滿了“致君堯舜上”的求仕思想和“窮年憂黎元”的凄苦遭遇,可以說沒過上幾天好日子。但是與他人生際遇完全不同的是,杜甫的詩歌卻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成就上達到了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度,讓人嘆為觀止。
杜甫千秋詩圣篇十五
杜甫在他四十五歲之前一直沒有正式擔任什么官職,雖然他的目標從一開始便是擔任官職從此為君王解憂惑,為百姓謀福利的偉大抱負,但是觀其一生,杜甫卻沒有實現(xiàn)這一抱負,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卻這樣流落街頭。
杜甫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場科舉考試,但是卻因新人便顯出如此抱負,威脅到了當時的考官,恐其得勢,便將其落選,但這并不妨礙杜甫身懷理想。
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杜甫聽聞長安招賢納士,便進京赴考,但依舊被當時的考官破壞入選機會,當時一同考試的人均未入選。而后有幸作“大禮賦”得唐玄宗賞識,但卻沒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長安十年,期間屢次獻文以求得賞識,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fā),心系國難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線,但被叛軍控制在長安,后得以冒險逃出,為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的職位,杜甫此時才算是真正的當上官員為國效命。后因得罪唐肅宗得到審訊。
同年,長安得以收復,杜甫仍為左拾遺,而因朝中兩大勢力斗爭杜甫被誣陷,因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赴任途中辭官而去。
后逃至蜀中,得好友嚴武相助,暫且安生,且嚴武推薦其為成都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杜甫因不習慣幕府生活而辭去,而后便再無擔任何官職。
年少優(yōu)游。
杜甫因青少年時因家庭環(huán)境優(yōu)越,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志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杜甫在青年時代曾數(shù)次漫游。十九歲時,他出游郇瑕(今山東臨沂)。二十歲時,漫游吳越,歷時數(shù)年。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回故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貢”。二十四年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結(jié)果落第。他的父親時任兗州司馬,杜甫遂赴兗州省親,開始齊趙之游。
天寶三載(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為梁宋之游。之后,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載秋,轉(zhuǎn)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jié)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jié)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長安。
仕途不順。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于權(quán)相李林甫編導了一場“野無遺賢”的鬧劇,參加考試的士子全部落選。科舉之路既不通,杜甫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轉(zhuǎn)走權(quán)貴之門,投贈干謁等,但都無結(jié)果。他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
天寶十年正月,玄宗將舉行祭祀太清宮、太廟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寶九載冬天預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的賞識,命待制在集賢院,然而僅得“參列選序”資格,等候分配,因主試者仍為李林甫所以沒有得到官職。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余,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甫入門即聞哭泣,原來稚子餓死。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戰(zhàn)亂流離。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次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倉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這時,杜甫已將家搬到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避難,他聽說了肅宗即位,立即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靈武,途中不幸為叛軍俘虜,押至長安,同被俘的王維被嚴加看管,但因官小,未予囚禁。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儀大軍來到長安北方,杜甫冒險從成西金光門逃出長安穿過對峙的兩軍到鳳翔(今陜西鳳翔)投奔肅宗,五月十六日,被肅宗授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不料杜甫很快因營救房琯,觸怒肅宗,詔三司推問,幸賴宰相張鎬救免十二月肅宗召回杜甫復任左拾遺。
杜甫在唐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任華州司功參軍。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觸怒權(quán)貴,被貶到華州(今華縣),負責祭祀、禮樂、學校、選舉、醫(yī)筮、考課等事。到華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悶和煩惱。他常游西溪畔的鄭縣亭子(在今杏林鎮(zhèn)老官臺附近),以排憂遣悶。他在《題鄭縣亭子》、《早秋苦熱堆案相仍》、《獨立》和《瘦馬行》等詩中,抒發(fā)了對仕途失意、世態(tài)炎涼、奸佞進讒的感嘆和憤懣。
盡管個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無時無刻不憂國憂民。時值安史之亂,他時刻注視著時局的發(fā)展,在此期間寫了兩篇文章:《為華州郭使君進滅殘冠形勢圖狀》和《乾元元年華州試進士策問五首》,為剿滅安史叛軍獻策,考慮如何減輕人民的負擔。當討伐叛軍的勁旅——鎮(zhèn)西北庭節(jié)度使李嗣業(yè)的兵馬路過華州時,他寫了《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的詩,表達了愛國的熱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暫離華州,到洛陽、偃師(均在今河南省)探親。第二年三月,唐軍與安史叛軍的鄴城(今河南安陽)之戰(zhàn)爆發(fā),唐軍大敗。杜甫從洛陽返回華州的途中,見到戰(zhàn)亂給百姓帶來的無窮災難和人民忍辱負重參軍參戰(zhàn)的愛國行為,感慨萬千,便奮筆創(chuàng)作了不朽的史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并在回華州后,將其修訂脫稿。“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p>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夏天,華州及關中大旱,杜甫寫下《夏日嘆》和《夏夜嘆》,憂時傷亂,詠嘆國難民苦。這年立秋后,杜甫因?qū)ξ蹪岬臅r政痛心疾首,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的職務,西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一帶)。杜甫在華州司功任內(nèi),共作詩30多首。
杜甫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也稱“浣花草堂”。后被嚴武薦為節(jié)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jié)縣。
兩年后,離開奉節(jié)縣到江陵、衡陽一帶輾轉(zhuǎn)流離。唐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詩人病死在衡陽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918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