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故事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風俗教案(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06 18:20:17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故事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風俗教案(3篇)
時間:2023-03-06 18:20:17     小編:admin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故事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風俗教案篇一

太陽到達黃經120°之時為“大暑”節(jié)氣?!按笫睢迸c“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jié)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傲轮?,……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边@時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繁,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一般說來,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蔽覈糯鷮⒋笫罘譃槿颍骸耙缓蚋轂槲?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時令有著名的三候,即“腐草為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它的意思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所以在這個時節(jié)可以見到螢火蟲,其實是螢火蟲將卵產在草叢里。而土壤浸潤,空氣濕熱,盛夏給人的感覺就是又悶又熱。由于強對流頻繁,冷暖空氣交匯,所以雷雨天氣橫行,大家出門要做好防雨準備。

1.不要長時間在戶外暴曬,夏天的陽光紫外線十分強烈,最好帶上遮陽傘或帽子,做好防曬工作。

2.不能一直呆在風扇口或者空調口,避免患上空調病,著涼感冒,應經常開窗通風。

3.切忌過度食用冷飲,雖然冰鎮(zhèn)的飲料和雪糕是很受歡迎的,不過吃多了對腸胃不好。

4.避免缺水,應隨時攜帶水壺或者礦泉水,及時補充水分,防止中暑。

5.盡量不洗冷水澡,否則會影響汗液排泄,對皮膚的刺激也很大,建議夏天洗溫水澡。

6.忌諱吃過于油膩或辛辣的食物,大暑屬于肝火比較旺盛的時期,避免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需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保持健康的養(yǎng)生方式。

大暑和三伏天的中伏較為接近,今年就在公歷的7月22日星期四,炎熱的天氣會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但是農民會希望多一些晴朗的天氣,因為這樣有利于土壤溫度升高,莊稼喜歡高溫環(huán)境,會加速生長,對于秋后的收獲很有幫助,所謂“大暑不暑,五谷不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這個時令對于人們的影響又是巨大的,大家會避開最熱的時間段出行,或者到清涼的地方進行避暑。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故事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風俗教案篇二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是黃經120。大暑節(jié)氣也正是屬于中伏階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熱的一個階段。

古文記載“六月中,解見小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極熱之中,分為大小,初后為小,望后為大也。”因此,好多的古文中對大暑節(jié)氣都有過講述。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就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相信大家都知道“熱在三伏”。大暑一般是處在三伏里的中伏階段。這個時候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處在一年中最熱的階段,而全國各地溫差也不大。不是有句諺語:“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大暑對于小暑來說,天氣更加的炎熱。

在《1971~20xx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從30年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統(tǒng)計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區(qū)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出現在7月下旬,絕大部分省區(qū)8月的極端最高氣溫值都是出現在8月上旬,正好都出現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時期。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jié),俗話說:“東閃閃無半滴,西閃閃要來雨”意思是說在夏天的時候,閃電若是出現在東方出現,雨一般都不會下的,但如果閃電出現在西邊,那么雨馬上就要來了。

知識鏈接:

大暑為什么最熱

夏天的高溫都是由于受“副熱帶高壓控制”而形成,從小暑開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開始活躍,一旦控制,就出現高溫,前段時間的高溫正是如此。

所謂高壓控制就是熱氣流在壓力下往下沉,而不是上升,熱量不斷地在地面積聚,白天吸收的多而晚上散發(fā)的少,到了大暑的時候熱量達到了頂峰,所以大暑節(jié)氣最為炎熱。

這一現象持續(xù)到立秋以后,副熱帶高壓開始南移,晚間的熱量散發(fā)增多,才會出現“晝熱夜寒”的現象。

大暑和三伏天的關系

三伏天是我國農歷用來表達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三伏天的計算比較復雜,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時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有一點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內。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故事 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和風俗教案篇三

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時為“大暑”節(jié)氣?!按笫睢迸c“小暑”一樣,都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節(jié)令,“大暑”表示炎熱至極?!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傲轮?,……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這時正值“中伏”前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一年中最熱時期,也是喜溫作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但旱、澇、臺風等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繁,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我們知道,在高氣壓系統(tǒng)控制下,高壓產生的下沉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使天空晴朗少云,太陽輻射強烈。

在7月底到8月初,正是西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的活躍期,它時常盤踞在我國東部地區(qū),強盛的時候,可西進控制到我國西南地區(qū)東部,如四川東部、重慶等地。

同樣,在夏季,我國大陸許多地區(qū)常常受大陸高壓控制,同樣是下沉增溫,晴空少云,滾熱的地面,烘烤著大氣,使氣溫居高不下??梢姼邏合到y(tǒng)是高溫天氣產生的基本條件,高壓的維持意味著高溫天氣的持續(xù)。

一般來說,在日最高氣溫高于35℃的炎熱日子里(氣象上稱為“炎熱日”),中暑的人明顯增多。而當日最高氣溫達37℃以上時(氣象上稱為“酷熱日”),中暑的人數會急劇增加,特別是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驕陽似火,風小濕度又大,更令人感到悶熱難當。

長江沿岸的“三大火爐”――南京、武漢和重慶,每年的“炎熱日”平均達17~34天之多,“酷熱日”也有3~14天。其實,比“三大火爐”更熱的地方還很多,如安慶、九江、萬縣等,其中江西的貴溪、湖南的衡陽、四川的開縣等地,全年平均“炎熱日”都在40天以上,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就是一個大“火爐”,因此,做好防暑降溫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根據大暑的熱與不熱,有不少預測后期天氣的農諺有:如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田頭歇;大暑涼,水滿塘”;中期預示的有“大暑熱,秋后涼”;長期預示的有“大暑熱得慌,四個月無霜”、“大暑不熱,冬天不冷”、“大暑不熱要爛冬”等。

在炎熱少雨季節(jié),滴雨似黃金。蘇、浙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如大暑前后出現陰雨,則預示以后雨水多。農諺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無雨少雨,吃水愁”的說法。

一般說來,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 35℃以上高溫出現最頻繁的時期。

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薄跋挠旮籼锕 ?及“夏雨隔牛背”等,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p>

1、防情緒中暑

按照中醫(yī)“天人相應”之說,氣候變化會引起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大暑時節(jié)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異常狀態(tài),這是“情緒中暑”引起的。現代醫(yī)學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氣溫、氣壓和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jié)功能,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癥狀。

一旦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惡心等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高溫作業(yè)或易中暑人群,為了以防萬一,平時也可以適當吃點藿香正氣水。

為防“情緒中暑”,一旦火氣上來,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

2、補水宜喝粥

在大暑節(jié)氣養(yǎng)生,首要是補水。此時節(jié)喝藥粥能補氣清暑,健脾養(yǎng)胃。

李時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度暑粥”常選用粳米、綠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養(yǎng)胃的谷物為主料,輔以百合、蓮藕、黃瓜、冬瓜、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寒涼清熱蔬果,加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涼益氣、滋陰補血的肉制品煮熬而成。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yǎng)民”。大暑期間,還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淮山藥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藥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精力旺盛。

3、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jié),在養(yǎng)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貼療法,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盛的`節(jié)氣特點,采用穴位敷貼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藥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jié)臟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敷貼的藥物最常見的是選用一些辛香、逐痰、溫陽、驅寒的復方中藥,結合透皮給藥技術,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肺俞、膏育、大椎、百勞、定喘等穴位敷貼治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91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