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一個反思自身經(jīng)驗的機會,讓我們更清楚自己的成長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在寫總結(jié)時,我們可以先回顧過去的經(jīng)歷和成果。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一
《受壓迫者教育學》這本書,我才剛剛開始看。多納度。馬賽多的這篇序言,讓我對參與式、對話、體驗、知識、理解、好奇心等有了不同層次的反思。特別是當回顧過去幾年應用戲劇教學法開展發(fā)展工作時,重新覺察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本著何樣的心態(tài)與精神對待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對話的對象。我很慶幸在這個節(jié)點時刻開始讀這樣一本書,讓我可以帶著覺察繼續(xù)前行。
回想剛畢業(yè)那個時候的我,每次工作坊開始的前一天都無比興奮和緊張,生怕忘記明天要進行的內(nèi)容。兩位香港的導師告訴我,頭天把第二天的流程在腦子里過一遍,去想每個可能發(fā)生的細節(jié),如此這般,就不會太緊張了。由于太焦灼于“流程”的完整,我往往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活動程序上,有時完全不知道參加者說了什么,無法給予回應。
那是很糟糕的,沒有一個協(xié)作者是不會傾聽的。而我那時,卻走過了這樣的路,從對他人感覺的遲鈍,逐漸變得敏銳和好奇起來;從專注流程的進行,到真正地去聽和理解參加者。雖然有時,某些參加者的觀點也會給我的價值觀帶來猛烈的沖擊,但我提醒自己,我們不只是在了解對方的觀點是什么,而是他/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保持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就更能理解對方。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從對方身上獲取了弗雷勒所說的“知識”。
弗萊雷生長在一個喪失了經(jīng)濟基礎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童年時代忍饑挨餓的經(jīng)歷,一方面使他“與來自貧困城郊的孩子們達成一片”。遭遇使我們聯(lián)合起來尋找求生的出路,在他生活中總是受到階級的限制,處在壓迫的地位。反階級的心理從小就在弗萊雷的心理生根發(fā)芽。
在教育中,弗萊雷反對灌輸式教育。在灌輸式的教育中,人被看為僅僅存在于世界中,而不是與世界或者其他人一起發(fā)展,更不是創(chuàng)造者。在灌輸式的教育中教師教,而學生被教;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教師制定紀律,學生遵守紀律;教師作出行動,而學生則幻想著通過教師的行動而行動。對話教學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對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談話沒有從平等基礎上出發(fā),就會影響到談話的真實性;關心是對話的基礎,沒有關心何來有針對性的師生對話;對話的雙方要有交往的需求,如果沒有一個謙恭的態(tài)度,那么對話也是低效的;對話的雙方要絕對的信任,不然對話只是一種談判,而且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同時弗萊雷也主張,沒有希望就不可能存在對話,對話決不能在絕望的氣氛中進行。總之,在對話中,平等、謙恭、信任、希望絕對不能少。
我自己從小學到現(xiàn)在基本上接受的教育是灌輸式的,而我對學生的方式也是命令加棍棒式的,更多的是管束。有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面滔滔不絕的講,而學生有的在下面玩手機,自己感覺如今的孩子生活安逸了,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叵胱约鹤x書歲月,從來沒有缺過老師一節(jié)課,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學科。但是不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呀,畢竟生活的背景和時代是不同了,而讀過《被壓迫者教育學》才明白自己是壓迫者的地位來教導這些孩子的,自己心里上面也認同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才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真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改變真的要誤人子弟,不改變真的被社會淘汰了。
這本書可讀性比較強,我比較喜歡作者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更加欣賞作者的尖酸言辭,這個社會真的需要具有批判思想的人站出來,可以讓我們的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有些事情是越辯越明的,如果我們對待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隨遇而安,人云亦云,遇到問題遮遮掩掩,那么我們就是壓迫者,或者被壓迫者同化了的被壓迫者。同時可以看到作者多么的希望民主平等的社會制度,實現(xiàn)和平來去除壓迫。
《被壓迫者教育學》的作者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曲折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深刻地影響了弗萊類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從而影響他關于教育、學生和教師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對我們每個教育者來說,都應該好好品讀此書,在講臺上站了20xx年后的我才有幸閱讀此書,真是感到遺憾和愧疚,長期以來以自己會講課而津津樂道,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長達如此之久。在天問學校工作后,在校本培訓中才逐步改變思想,克服以往的陳舊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兩自課堂模式。
就教育觀而言,弗萊雷認為,教育具有兩大特性————實踐性和政治性。
在實踐方面,弗萊雷認為,將知識付諸行動至關重要,惟其如此,人們才能夠積極改變歲賴以生存的社會。在教育過程中,人們應該采取積極主動地方式對待知識,應該實行“提問式”教育,積極成為知識的構(gòu)建者。他提出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教育即解放。一方面,教育與解放具有共性。弗萊雷指出,教育是一個互動過程,解放既不是恩賜,也不是自我實現(xiàn),而是一個互動過程。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為目的的。弗萊雷提出,應該摒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提問式”教育,一環(huán)星星人們對變化世界的批判意識,鼓勵人們不斷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進而把教師和學生從“馴化教育”中解放出來。在政治行方面,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觀點。他認為,政治具有教育性,教育也有政治性,教育是政治行為,教育是政治的靈魂。
就學生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首先,教育的起點是生命,其一大功能實施社會內(nèi)部的人成為“自為的人”。弗萊雷認為,人生而平等,教育的起點是全體生命。教育不僅要關注個體的完整生命,還要關注社會的全體生命。教育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個生命的個體,社會也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特價值,并公平地為其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其次,不應該把學生看作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應是為平等交流的個體,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中,弗萊雷批判了“灌輸式”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教育正承受著講解之一弊病的損害”,“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客觀有教師灌輸?shù)拇鎯ζ鳌?,教師往容器里裝的越徹底,就越是好老師;學生越溫順的接受灌輸,就越是好學生。這種教育脫離探究,無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改革精神的表現(xiàn)。教師和學生相互承認各自主體的平等與獨立,在能動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知識的火花。而在灌輸式教育中,只有自以為知識淵博的人在上次只是給在他們看來一無所知的人。必須摒棄這種教者與被教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也必須建立起兩者平等交流的合作關系。
第三,認識文化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學習等而對象。弗萊雷認為,人類是不完美的,又稱為完美人的“本體輪使命”。學習既是人類完成使命的途徑,也是追求文化的自由的行動。他指出,“教育必須從解決教師與學生這多矛盾入手,通過調(diào)節(jié)矛盾雙方,讓他們同時互為師生”。他還指出,社會越發(fā)展,教師越應審慎地反思社會和教育問題,惟其如此,教師才能從思想和行動上將學生視為相互學習的對象;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滿懷自尊,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與教師一道創(chuàng)造文化、書寫歷史。
就教師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也可該苦熬為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尊重學生。弗萊雷認為,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正確認識自己,一要認識到“人非完人,孰能無錯?!苯處煾H艘粯佣际遣煌昝篮腿菀追稿e誤的,關鍵是要正確認識這一點,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工作。二是不要妄自尊大,自尊心過強。教師自尊心過強不僅妨礙其保持謙遜的品質(zhì),還容易使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習者質(zhì)疑時受到傷害。三是要向?qū)W生證實自己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有權利對教學質(zhì)疑,而作為與學生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有義務證實自己所言為實。在此前提下,教師要了解學生。弗萊雷認為,不同的人身份不同,文化特點各異,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去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上,教師還要尊重學生,要認同學生的文化差異,尊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向?qū)W生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向?qū)W生展示自己的選擇過程和依據(jù)。
其次,教師不是家長,而應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他指出,養(yǎng)育子女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教學卻是一種職業(yè);教學包含明確的任務,在實施上也有具體要求,就鼓舞學生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戰(zhàn)斗性。教師應該通過游戲、故事等激勵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一致性。教師要履行之一職責,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實施“問題式”教育與學生共同成長。弗萊雷認為,師生之間不是“權威———服從”的關系,而是“平等———互學”的關系。他在闡述“問題式”教育思想時指出,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而且是一個他本人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的被教者,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人。在此認識基礎上,長的伙《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從社會矛盾雙方(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入手分析了當時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并希望通過變革教育這一社會矛盾雙方同一展開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解放。伴,還須言行一致。弗萊雷指出,兒童對于教師言行不一非常敏感;教師一邊抗議行政管理者對他們教學自由的限制,一邊拙劣地限制學習者的自由,其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再次,作為文化工作者,教師應該擔負起改造社會的責任。開發(fā)個體和社會的潛能,是教師作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所在。弗萊雷曾明確指出,改造社會既是教育內(nèi)在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他強調(diào),用于從教者必須有能力為公平而戰(zhàn),必須創(chuàng)造學校教育的有利條件。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盡管我認真做好了備、教、批、輔、考、評各個環(huán)節(jié),盡管我在練題時做到了精講精練,盡管我對學生嚴格要求,教學結(jié)果竟然遠遠出乎我的意料。以902班為例,盡管優(yōu)生人數(shù)在平行班位居前列,可兩級異常嚴重,低分與高分人數(shù)接近,中間層學生太少。因此均分與年紀均分相差甚遠。到底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讀完《被壓迫者教育學》之后,在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喜歡的“聽話”的學生,反思我的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902班優(yōu)生人數(shù)接近實驗班,成功的理由有兩個,第一,我始終堅持給學生自主預習時間,確保讓學生先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第二,我摒棄了過去“灌輸式”教育,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開展教學活動。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會聽課,他們可以按照老師要求去自主完成每個學習任務,他們的交流展示都很有創(chuàng)意,他們的寫作也很有思想,批改他們的作業(yè)是一種享受,可謂是與學生的愉快交流過程。但是,因為優(yōu)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搶占了教育時機和資源,部分學困生卻很難跟上,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觀眾和聽眾,為了完成預設好的教學任務,我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不夠,沒有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學情,更沒有關注的他們在課堂的幸福指數(shù),對于學困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沒有很好的進行分層落實,導致差生越來越多,致使均分遠遠落后于其他班級。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克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關愛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困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我還應該多學習,多閱讀,不斷更新知識,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教學服務。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二
回首.曾經(jīng)那本塵封在記憶中只為考試而用的《教育學》,早已從記憶中淡出、飄遠,然后相隔兩忘化無影。今.再次拿起這樣一本深邃且頗具教育使命厚重感的書時,我從目錄中找尋著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大塊領域——學生和教師篇章。反復讀著念著,腦海里萬般思緒齊涌現(xiàn),無端生發(fā)一種已然“不堪回首,十年往事”的惆悵!十年,多少辛酸,多少歡笑!相關瑣事或深或淺刻進時間深處,駐足回眸,還是無怨無尤,留在心里頭。
《教育學》的主要思想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個支柱成了該書的最核心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思想,它為人類構(gòu)建21世紀的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學會認知,即獲得理解的手段,其途徑是將掌握足夠廣泛的普通知識與深入研究少數(shù)學科結(jié)合起來。這也就是說要學會學習,以便從終身教育提供的種種機會中受益。學會做事,即要能夠?qū)ψ约核幍沫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以便不僅獲得專業(yè)資格,而且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獲得能夠應付許多情況和集體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的動手能力,而且包括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主觀能動性、交際能力、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即要學會與他人一道參加活動并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其途徑是本著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價值觀的精神,在開展共同項目和學習管理沖突的過程中,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對相互依存問題的認識。學會生存,即充分地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斷增強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責任感來行動。
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使我產(chǎn)生了很多困惑,這些在現(xiàn)實中糾葛我的問題,終于讓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以下是我摘錄的幾點:
1、“中小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人際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進入社會后所采取的人際交往模式,可以這樣說,在學校中缺乏與他人民主、平等相處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的人,在社會上將很難與他人民主、平等地相處?!?/p>
2、“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管理上可以采用放任主義的態(tài)度,放棄指導、引導的責任,聽任學生自發(fā)發(fā)展?!?/p>
3、“不僅使學生具有現(xiàn)代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有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p>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摘錄,讀書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中,滲透著人的品質(zhì)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展現(xiàn)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道德風范、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同時教師也在通過批評和暗示等方式矯正學生的錯誤。教師對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教育有顯形的,也有隱性的,有言傳的,也有身教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的人的品質(zhì)本身就是教育資源,教師就是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榜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教師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無法做出確切的回答。甚至對人的品質(zhì)是什么也無從談起。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也即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學生。
教師是從事專門職業(yè)活動的專業(yè)人員,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勞動的主要特點:1.強烈的示范性;2.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3.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xù)性。教師具有專業(yè)情操,即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理想性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它是構(gòu)成教育價值觀的基礎,是構(gòu)成優(yōu)秀教師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yè)情誼發(fā)展成熟的標志。教師的專業(yè)情操包括;理想的情操,即由于對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認識而產(chǎn)生的光榮感與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規(guī)范性的認同的體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自我是教師對自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qū)@著的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師的職業(yè)理想即教師對所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積極性,它是教師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根本動力。它具體表現(xiàn)為對教育事業(yè)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師愛是教師職業(yè)理想的靈魂。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工作的再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需要發(fā)展、需要提升,更需要自我超越。一個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師總能讓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思想方法。但是局限于實踐范圍的再創(chuàng)造很難高屋建瓴,教師的研究工作需要規(guī)劃指引,需要理論培訓習得,需要高層次的專家點撥。所以勇于抓住時機,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敢于沖破困難,努力讓自己走向“教育者”與“研究者”的雙重共贏身份,需要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意志,需要無怨無悔的付出,更需要默默忍受獨自行走在深造之路上的孤獨。對于自己,尚未在這方面邁出足夠有力的一步,只希望略略能有些且行且思與且得,這就是我目前所擁有的平衡點。
在教師扮演的角色叢中,由于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還會碰到許許多多的角色沖突。在角色沖突中,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支點。其次,教師要善于從諸多角色中掙脫出來,把時間和精力重新合理分配,盡可能把它用到那些對自身更有價值的角色上。
班主任寫進書本里的形象是高尚品行的榜樣,有著堅定的教育信念,有著不慍不悱的柔腸剛膽,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有著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有著善于待人接物的獨攬一面,班主任還應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己素質(zhì)等等。如此云云,綱舉目張,以為無比正確。但現(xiàn)實不太需要這些,對教育起直接啟發(fā)作用的,我以為還是對個案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個別教育(包括問題學生)工作的開展。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三
隨著社會發(fā)展,被壓迫者教育學逐漸被人們所關注。在從事了長達一年的希望家園志愿服務工作后,我認為被壓迫者教育學并非只是一種理論框架,而是一種具有實踐意義的深刻情感體驗。以下是我在實踐中所得到的五點心得體會。
首先,被壓迫者教育學的出發(fā)點是關心被壓迫者。通過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教育情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我們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自身狀況,從而使他們擺脫被動局面。在志愿服務中,我們許多服務對象來自于這個社會的底層,由于生活條件不佳,他們經(jīng)常會對未來感到迷茫并失去希望,需要我們的關心和指導。在與他們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被壓迫者教育學所倡導的關懷和尊重的態(tài)度,這對定下志愿服務工作的方向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其次,被壓迫者教育學的核心理念是“從被壓迫者的角度出發(fā)”。在志愿服務中,我們要以被服務對象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真正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甚至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需求。通過這種真正的理解,我們才能與他們建立起信任關系,在他們面前才能真正具有說服力。在志愿工作中,我多次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起與服務對象的良好關系,他們也因為我們的真心態(tài)度而更加愿意傾聽我們的聲音,同時也更加主動地與我們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
再次,被壓迫者教育學倡導的是民主包容的態(tài)度。在實踐中,我們往往需要與許多的服務組織和人員合作,例如當?shù)厣鐓^(qū),教育機構(gòu)等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同時也需要認真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這種民主包容的價值觀也同樣適用于與服務對象的交流中,在理解他們的意見和需求時我們同樣需要客觀聽取和尊重他們的想法。僅有這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我們才能夠建立起有效的合作關系和提供更好的服務。
其四,被壓迫者教育學強調(diào)的是對自身實踐經(jīng)驗的反思和總結(jié)。這種反思和總結(jié)也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提高服務質(zhì)量和服務效率,還能夠幫助我們提高對于社會問題的認識和了解。例如,我們在與服務對象的交流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反思自身的服務經(jīng)驗來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同時,在經(jīng)過服務后,我們還需要對這次服務的全過程進行總結(jié),這會幫助我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和服務質(zhì)量。
最后,總之,被壓迫者教育學是一種很好的服務理念,它能夠激發(fā)出我們對于社會的關懷和責任,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加專注地提高服務質(zhì)量和服務效率。在實踐中,我們必須保持開放和包容的心態(tài),同時也要注重自身實踐經(jīng)驗的反思和總結(jié)。僅有這種綜合的服務理念和實踐方式,我們才能夠在不斷的服務中提供更好的服務,并激發(fā)被服務對象的希望和自信。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四
教育學讀書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guī)范?根據(jù)多年的文秘寫作經(jīng)驗,參考優(yōu)秀的教育學讀書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教育學讀書心得精選3篇】,供你選擇借鑒。
教育應該教人“求真”。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覀兊默F(xiàn)行教育充斥著虛假,這將會給成長中的學生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我認為,當學生從天真無邪的兒童成長為一個初具是非判斷力的少年時,教育中、生活中的種.種虛假和丑惡對他們世界觀的形成所造成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他們將會比“狼來了”這個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虛無望和無所適從。而作為干“良心活”的教師,應責無旁貸地讓學生了解真實的社會、了解真實的生活、了解真實的人,可這有多難啊!因為,我們教師作為普通人,誰又敢說自己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個教師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師都能成為不自欺欺人的人。
教育應該教人“求善?!毙闹谐4娓卸鳌z憫之情即為“善”。教育應該讓人常存感恩、憐憫之心。我堅信,一個常存憐憫之心的民族,才是最偉大、最強盛的民族。日本經(jīng)濟發(fā)達,可野心昭昭,為其不改,永遠也不會強盛。因為一心想稱霸的人,其實內(nèi)心是懦弱的、可憐的。教師教學生求善,當讓學生對生命萬物常存憐憫之意;對父母、師長常存感恩之心;對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教育應該教人“求美”。賞心悅目謂之“美”。廣義的“美”應該是“真”和“善”的完美結(jié)合。作為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求真、求善,那么讓學生悟出何為“美”就會水到渠成。如果能讓學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現(xiàn)在這樣蒼白無力了。我常想,試圖以開設思想品德課程、政治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結(jié)果無異于緣木求魚甚至是南轅北轍。因為很多學生看透了虛假,又怎能相信書上的“崇高”的謊言?惟有引導學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在這一點上,可能很多人認為已經(jīng)做好了,因為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已經(jīng)將追求知識的掌握做到了極至。其實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真正的求知,是學會學習,學會掌握知識的方法,時髦的說法是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而不是像現(xiàn)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數(shù)老師屢試不爽的對學生強行的“硬灌”“死揪”“填鴨式”的“知識轟炸”。須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蹦耸侵晾砻园?所以在我看來,中國教育讓人真正“求知”的路還很遙遠、漫長。
以上僅是我對教育的膚淺理解,難逃俗套同時也是紙上談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拋磚引玉,則愿足矣!
談到《教育學》,我似乎一點都不陌生,上師專時作為一門課程來學,參加工作后又培訓過一次,升本科時還培訓了一次。次數(shù)固然不少,但自己自認為并沒有能真正把教育學的理論運用在實踐當中,參加工作十年了,面對一個個教育難題,自己還是無所適從。為了讓自己對教育這門科學的理解更加深入,也為了使自己的工作能力能有所提高,暑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這本《教育學》,細細地品讀,希望它能給自己以新的啟示。
翻開這本顯得有點陳舊的書,又看到那個問題,“教育學是什么?”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為什么要進行這樣一種社會活動?原來人類要生存和發(fā)展,社會要延續(xù)和進步,就必須將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逐漸完善起來,并把更成熟的經(jīng)驗傳給下一代。教育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與社會共同存在、共發(fā)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范疇。看到這里,我心頭涌起一種強烈地自豪感。因為教育是如此之重要,作為一名教師,自己感覺是無尚的光榮。面對這樣一個神圣的職業(yè),自己真的應該投入整個身心去認真地工作,不僅僅是投入精力和時間,更重要的是付出自己的愛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孩子們,使他們健康成長。想想平時的自己,也曾為不知如何拉回迷途的孩子而失落,也曾為在新課改的大潮前不知如何講課而彷徨,甚至有時會產(chǎn)生一種逃避的心理,現(xiàn)在覺得真不應該,自己今后要打起精神,帶著神圣的責任感去努力工作。
接著往下讀,這本書又從中國教育的現(xiàn)狀、學生素質(zhì)及培養(yǎng)、課程、教學以及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等幾方面進行了論述,使自己對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又得到了一次回顧,在讀的過程中,自己也產(chǎn)生了一些對教育這門科學的新認識:
一、教師要解放學生,解放自己。
書中有一段話寫得特別好:“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一絲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開啟過一處美不勝收的精神世界之門,從來沒有讀到過一本令其激動不已的讀物,從來沒有執(zhí)著地思考過某一個問題,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令自己樂此不疲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體驗,從來沒有對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chǎn)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chuàng)造的燦爛文化發(fā)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肯定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币欢卫寺脑捳Z告訴我們,原來良好的教育講究身心的解放。教育不是束縛,不是鉗制,它需要釋懷,需要解放。這就意味著,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tǒng)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墒乾F(xiàn)在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校似乎并沒有把重點放在引學生去感知這個美好的世界,而是依然把重點放在對成績的要求上,不僅要排名次,而且對優(yōu)a率及達優(yōu)率也要排出來。老師們?yōu)榱俗寣W生出成績,不停地加班加點,布置的作業(yè)也很多。學業(yè)生每天疲于應付,缺少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所學的知識,學生的思想和身心難得自由,天長日久,學生整天到晚都處在心事重重、焦慮不安的煎熬之中,也許,他們小小年紀,但已經(jīng)開始有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再把精力放在把學生淹沒在題海戰(zhàn)術里,不要再讓學生寫作業(yè)寫到很晚。我們不妨給學生一個美好而輕松的童年,和孩子們同讀一本書并交流彼此的感想,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鼓勵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引導他們學會體驗愛,這樣,學生會很快樂,而我們自己也會工作得很快樂。
二、教師要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
以往的“教師中心論”,容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彼此關系的緊張,而“學生中心論”又削弱了教師的職責,對學生成長同樣不利。其實,在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主體間性”。這種關系強調(diào)的是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彼此評判。這就特別需要教師具有寬容、溫厚之心。努力減少一些苛責、失望和冷漠,增加幾分理解、信心和親切。努力從學生哪怕是極細微的閃光點上,分享滿足、愉悅和歡樂的情緒,能選擇最恰當?shù)慕逃龝r間、途徑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尊重,教學工作才會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進行。這一點就需要我們自己在工作中慢慢努力了。
在假期中重讀《教育學》,給我以新的啟示,其實人就是在不斷的讀書中進步,讓我們繼續(xù)讀書吧!
再次捧起《教育學》,讀到《教師與學生》這一節(jié),感觸很多,具體如下:
一、學生雖然教育過程和教學過程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們以往的教育學對學生的分析和研究卻很不夠。雖然我們強調(diào)教師應該吃透兩頭,即充分理解教材和充分認識學生,但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教師的工作中,前一點往往比較重視,后一點卻重視得很不夠。
二、學生是處于迅速發(fā)展時期的人。學生時代,從入小學到中學畢業(yè),是一個人一生中生理和心理上發(fā)展都非常迅速的時期,是個體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定型到比較定型的成長發(fā)育時期。對于學生來說,他們身心各個方面都潛藏著極大的發(fā)展的可能性,在他們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各種特征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在這一時期,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能否得到滿足,能否得到積極、良好的教育,對于他們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三、學生發(fā)展的可能性能否成為現(xiàn)實的發(fā)展,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人是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個體發(fā)展的早期,更多的是受自然屬性的制約。進入學校后,社會性因素對個體發(fā)展的制約作用則逐漸加大。推動個體從自然人向社會人轉(zhuǎn)變的動力,是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客觀要求所引起的需要與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運動的階段性完成是個體和客觀現(xiàn)實之間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是個體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生的。在活動中,個體不斷作用于客觀現(xiàn)實,日益深入地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和關系,形成一定的發(fā)展水平??陀^現(xiàn)實也不斷作用于個體,對個體突出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反映在個體的頭腦中,轉(zhuǎn)變?yōu)閭€體的需要。而需要的滿足,同樣需要通過個體自身的活動即與客觀現(xiàn)實的相互作用才能實現(xiàn)。因此,沒有活動,沒有個體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沒有個體的發(fā)展??陀^環(huán)境的刺激,諸如教學的內(nèi)容、教學的要求、學校各方面的生活,能否引起學生的精神需要,并對這些需要作出積極的反應產(chǎn)生矛盾運動,這種矛盾運動能否產(chǎn)生積極的、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結(jié)果,與教師、學校如何安排、組織學生的各種活動有極大的關系。
四、學生是具體能動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對象。學生的發(fā)展性與學生的不成熟性,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正因為不成熟,才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也正因為學生的不成熟性,學校和教師才大有可為。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由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體教育場景選擇教育內(nèi)容,組織教材和教學活動,并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施加影響。與環(huán)境對個體自發(fā)的、零碎的、偶然的影響相比,學校教育對個體的成長起著主導作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是學習者,是受教育者。由于他們的知識較少,經(jīng)驗貧乏,獨立能力不強,加上受教師權威的文化影響,學生具有依賴性和向師性,即一種盲目信任教師的特點。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常具有先在天然的權威性。然而這一切并不意味著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個受動者。忽視了學生主動性的存在的學生觀在根本上是陳舊的、錯誤的。教師要巧妙地利用學生的這種依賴性和向師性,但根本上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立的發(fā)展意識與能力,發(fā)展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發(fā)展,是對教師素質(zhì)的考驗。如果教師不珍惜甚至濫用學生的依賴性和向師性,將挫敗學生的發(fā)展。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五
《被壓迫者教育學》的作者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曲折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深刻地影響了弗萊類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從而影響他關于教育、學生和教師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對我們每個教育者來說,都應該好好品讀此書,在講臺上站了26年后的我才有幸閱讀此書,真是感到遺憾和愧疚,長期以來以自己會講課而津津樂道,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長達如此之久。在天問學校工作后,在校本培訓中才逐步改變思想,克服以往的陳舊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兩自課堂模式。
就教育觀而言,弗萊雷認為,教育具有兩大特性————實踐性和政治性。
在實踐方面,弗萊雷認為,將知識付諸行動至關重要,惟其如此,人們才能夠積極改變歲賴以生存的社會。在教育過程中,人們應該采取積極主動地方式對待知識,應該實行“提問式”教育,積極成為知識的構(gòu)建者。他提出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教育即解放。一方面,教育與解放具有共性。弗萊雷指出,教育是一個互動過程,解放既不是恩賜,也不是自我實現(xiàn),而是一個互動過程。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為目的的。弗萊雷提出,應該摒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提問式”教育,一環(huán)星星人們對變化世界的批判意識,鼓勵人們不斷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進而把教師和學生從“馴化教育”中解放出來。在政治行方面,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觀點。他認為,政治具有教育性,教育也有政治性,教育是政治行為,教育是政治的靈魂。
就學生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首先,教育的起點是生命,其一大功能實施社會內(nèi)部的人成為“自為的人”。弗萊雷認為,人生而平等,教育的起點是全體生命。教育不僅要關注個體的完整生命,還要關注社會的全體生命。教育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個生命的個體,社會也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特價值,并公平地為其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其次,不應該把學生看作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應是為平等交流的個體,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中,弗萊雷批判了“灌輸式”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教育正承受著講解之一弊病的損害”,“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客觀有教師灌輸?shù)拇鎯ζ鳌?,教師往容器里裝的越徹底,就越是好老師;學生越溫順的接受灌輸,就越是好學生。這種教育脫離探究,無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改革精神的表現(xiàn)。教師和學生相互承認各自主體的平等與獨立,在能動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知識的火花。而在灌輸式教育中,只有自以為知識淵博的人在上次只是給在他們看來一無所知的人。必須摒棄這種教者與被教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也必須建立起兩者平等交流的合作關系。
第三,認識文化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學習等而對象。弗萊雷認為,人類是不完美的,又稱為完美人的“本體輪使命”。學習既是人類完成使命的途徑,也是追求文化的自由的行動。他指出,“教育必須從解決教師與學生這多矛盾入手,通過調(diào)節(jié)矛盾雙方,讓他們同時互為師生”。他還指出,社會越發(fā)展,教師越應審慎地反思社會和教育問題,惟其如此,教師才能從思想和行動上將學生視為相互學習的對象;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滿懷自尊,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與教師一道創(chuàng)造文化、書寫歷史。
就教師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也可該苦熬為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尊重學生。弗萊雷認為,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正確認識自己,一要認識到“人非完人,孰能無錯?!苯處煾H艘粯佣际遣煌昝篮腿菀追稿e誤的,關鍵是要正確認識這一點,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工作。二是不要妄自尊大,自尊心過強。教師自尊心過強不僅妨礙其保持謙遜的品質(zhì),還容易使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習者質(zhì)疑時受到傷害。三是要向?qū)W生證實自己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有權利對教學質(zhì)疑,而作為與學生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有義務證實自己所言為實。在此前提下,教師要了解學生。弗萊雷認為,不同的人身份不同,文化特點各異,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去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上,教師還要尊重學生,要認同學生的文化差異,尊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向?qū)W生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向?qū)W生展示自己的選擇過程和依據(jù)。
其次,教師不是家長,而應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他指出,養(yǎng)育子女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教學卻是一種職業(yè);教學包含明確的任務,在實施上也有具體要求,就鼓舞學生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戰(zhàn)斗性。教師應該通過游戲、故事等激勵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一致性。教師要履行之一職責,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實施“問題式”教育與學生共同成長。弗萊雷認為,師生之間不是“權威——-服從”的關系,而是“平等——-互學”的關系。他在闡述“問題式”教育思想時指出,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而且是一個他本人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的被教者,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人。在此認識基礎上,長的伙《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從社會矛盾雙方(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入手分析了當時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并希望通過變革教育這一社會矛盾雙方同一展開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解放。伴,還須言行一致。弗萊雷指出,兒童對于教師言行不一非常敏感;教師一邊抗議行政管理者對他們教學自由的限制,一邊拙劣地限制學習者的自由,其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再次,作為文化工作者,教師應該擔負起改造社會的責任。開發(fā)個體和社會的潛能,是教師作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所在。弗萊雷曾明確指出,改造社會既是教育內(nèi)在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他強調(diào),用于從教者必須有能力為公平而戰(zhàn),必須創(chuàng)造學校教育的有利條件。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盡管我認真做好了備、教、批、輔、考、評各個環(huán)節(jié),盡管我在練題時做到了精講精練,盡管我對學生嚴格要求,教學結(jié)果竟然遠遠出乎我的意料。以902班為例,盡管優(yōu)生人數(shù)在平行班位居前列,可兩級異常嚴重,低分與高分人數(shù)接近,中間層學生太少。因此均分與年紀均分相差甚遠。到底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讀完《被壓迫者教育學》之后,在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喜歡的“聽話”的學生,反思我的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902班優(yōu)生人數(shù)接近實驗班,成功的理由有兩個,第一,我始終堅持給學生自主預習時間,確保讓學生先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第二,我摒棄了過去“灌輸式”教育,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開展教學活動。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會聽課,他們可以按照老師要求去自主完成每個學習任務,他們的交流展示都很有創(chuàng)意,他們的寫作也很有思想,批改他們的作業(yè)是一種享受,可謂是與學生的愉快交流過程。但是,因為優(yōu)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搶占了教育時機和資源,部分學困生卻很難跟上,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觀眾和聽眾,為了完成預設好的教學任務,我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不夠,沒有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學情,更沒有關注的他們在課堂的幸福指數(shù),對于學困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沒有很好的進行分層落實,導致差生越來越多,致使均分遠遠落后于其他班級。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克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關愛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困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我還應該多學習,多閱讀,不斷更新知識,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教學服務。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六
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一份子,我們時常會感受到社會階層劃分的存在和以往歷史上不同的是,人們更加強調(diào)公正和平等。然而,在實際中,仍有很多被壓迫和剝奪基本權利的群體存在,如貧困人口、殘障人士等,如何救濟這些群體、讓他們不再被壓迫代表了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就我學習過程中對于“被壓迫者教育學”這一學科的理解和體會進行分享,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鶈l(fā)。
被壓迫者教育學是發(fā)源于拉美,并在1970和1980年代逐漸發(fā)展成為一門學科。這一學科的起源來自于一種為了解決大量殖民地和奴隸制度下的種族、階級等群體所面臨的困境而產(chǎn)生的思想和實踐。被壓迫者教育學根據(jù)被壓迫者們所面對的復雜社會和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的狀況來進行探究和研究。它強調(diào)幫助被壓迫群體發(fā)現(xiàn)自身的價值并利用自己的力量為爭取自身的基本權益而努力。
被壓迫者教育學的核心理論是“批判意識”和“解放意識”。其中,批判意識是指被壓迫者們必須要意識到存在對他們的壓迫和剝奪的現(xiàn)實;解放意識則是指在認識到壓迫和剝奪的情況下,被壓迫者要積極參與爭取自身權益的斗爭,并且深度批判那些壓迫和剝奪的根源。
這一理論體系強調(diào)了被壓迫者內(nèi)在的積極性,以及個體對于認識自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探索和嘗試的積極性。它反映了人文關懷和強調(diào)人的尊嚴,并且強調(diào)了個體作為主體的主導地位。
被壓迫者教育學被視為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變革工具,在實現(xiàn)社會平等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這個學科中,教育和訓練是重要的工具。被壓迫者教育學強調(diào)讓受到壓迫和剝奪的人們能夠有機會獲取知識和技能,并且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來投入到它們所處的社會中去獲取他們應當享有的權利和尊嚴。這種方法是相較于傳統(tǒng)教育,更加注重在弱勢群體中建立起自我意識,從而實現(xiàn)自我解放的目標。
第五段:結(jié)論。
被壓迫者教育學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貧窮、弱勢和被壓迫者的處境,為其提供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幫助他們減輕貧窮、獲得尊嚴并使他們的人權得到尊重。這門學科強調(diào)將個體的自我尊重與社會意識粘合在一起,將個人價值與社會進步相結(jié)合,從而實現(xiàn)一種人文關懷和社會公正的理想境界。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七
《受壓迫者教育學》這本書,我才剛剛開始看。多納度.馬賽多的這篇序言,讓我對參與式、對話、體驗、知識、理解、好奇心等有了不同層次的反思。特別是當回顧過去幾年應用戲劇教學法開展發(fā)展工作時,重新覺察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本著何樣的心態(tài)與精神對待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對話的對象。我很慶幸在這個節(jié)點時刻開始讀這樣一本書,讓我可以帶著覺察繼續(xù)前行。
回想剛畢業(yè)那個時候的我,每次工作坊開始的前一天都無比興奮和緊張,生怕忘記明天要進行的內(nèi)容。兩位香港的導師告訴我,頭天把第二天的流程在腦子里過一遍,去想每個可能發(fā)生的細節(jié),如此這般,就不會太緊張了。由于太焦灼于“流程”的完整,我往往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活動程序上,有時完全不知道參加者說了什么,無法給予回應。
那是很糟糕的,沒有一個協(xié)作者是不會傾聽的。而我那時,卻走過了這樣的路,從對他人感覺的遲鈍,逐漸變得敏銳和好奇起來;從專注流程的進行,到真正地去聽和理解參加者。雖然有時,某些參加者的觀點也會給我的價值觀帶來猛烈的沖擊,但我提醒自己,我們不只是在了解對方的觀點是什么,而是他/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保持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就更能理解對方。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從對方身上獲取了弗雷勒所說的“知識”。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八
《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從社會矛盾雙方(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入手分析了當時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并希望通過變革教育這一社會矛盾雙方同一展開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解放,《被壓迫者教育學》得到了眾多褒獎,斯坦利·阿羅諾維茨(stanleyaronowitz)曾評論它“超越了它自己的時代和作者的時代”,“符合‘經(jīng)典之作’的單一標準”。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受壓迫者教育學》這本書,我才剛剛開始看。多納度.馬賽多的這篇序言,讓我對參與式、對話、體驗、知識、理解、好奇心等有了不同層次的反思。特別是當回顧過去幾年應用戲劇教學法開展發(fā)展工作時,重新覺察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本著何樣的心態(tài)與精神對待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對話的對象。我很慶幸在這個節(jié)點時刻開始讀這樣一本書,讓我可以帶著覺察繼續(xù)前行。
回想剛畢業(yè)那個時候的我,每次工作坊開始的前一天都無比興奮和緊張,生怕忘記明天要進行的內(nèi)容。兩位香港的導師告訴我,頭天把第二天的流程在腦子里過一遍,去想每個可能發(fā)生的細節(jié),如此這般,就不會太緊張了。由于太焦灼于“流程”的完整,我往往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活動程序上,有時完全不知道參加者說了什么,無法給予回應。
那是很糟糕的,沒有一個協(xié)作者是不會傾聽的。而我那時,卻走過了這樣的路,從對他人感覺的遲鈍,逐漸變得敏銳和好奇起來;從專注流程的進行,到真正地去聽和理解參加者。雖然有時,某些參加者的觀點也會給我的價值觀帶來猛烈的沖擊,但我提醒自己,我們不只是在了解對方的觀點是什么,而是他/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觀點,保持價值中立的態(tài)度,就更能理解對方。在這個過程當中,我也從對方身上獲取了弗雷勒所說的“知識”。
弗萊雷生長在一個喪失了經(jīng)濟基礎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童年時代忍饑挨餓的經(jīng)歷,一方面使他“與來自貧困城郊的孩子們達成一片”。遭遇使我們聯(lián)合起來尋找求生的出路,在他生活中總是受到階級的限制,處在壓迫的地位。反階級的心理從小就在弗萊雷的心理生根發(fā)芽。
在教育中,弗萊雷反對灌輸式教育。在灌輸式的教育中,人被看為僅僅存在于世界中,而不是與世界或者其他人一起發(fā)展,更不是創(chuàng)造者。在灌輸式的教育中教師教,而學生被教;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教師制定紀律,學生遵守紀律;教師作出行動,而學生則幻想著通過教師的行動而行動。對話教學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對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談話沒有從平等基礎上出發(fā),就會影響到談話的真實性;關心是對話的基礎,沒有關心何來有針對性的師生對話;對話的雙方要有交往的需求,如果沒有一個謙恭的態(tài)度,那么對話也是低效的;對話的雙方要絕對的信任,不然對話只是一種談判,而且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同時弗萊雷也主張,沒有希望就不可能存在對話,對話決不能在絕望的氣氛中進行。總之,在對話中,平等、謙恭、信任、希望絕對不能少。
我自己從小學到現(xiàn)在基本上接受的教育是灌輸式的,而我對學生的方式也是命令加棍棒式的,更多的是管束。有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面滔滔不絕的講,而學生有的在下面玩手機,自己感覺如今的孩子生活安逸了,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叵胱约鹤x書歲月,從來沒有缺過老師一節(jié)課,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學科。但是不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呀,畢竟生活的背景和時代是不同了,而讀過《被壓迫者教育學》才明白自己是壓迫者的地位來教導這些孩子的,自己心里上面也認同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才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真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改變真的要誤人子弟,不改變真的被社會淘汰了。
這本書可讀性比較強,我比較喜歡作者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更加欣賞作者的尖酸言辭,這個社會真的需要具有批判思想的人站出來,可以讓我們的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有些事情是越辯越明的,如果我們對待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隨遇而安,人云亦云,遇到問題遮遮掩掩,那么我們就是壓迫者,或者被壓迫者同化了的被壓迫者。同時可以看到作者多么的希望民主平等的社會制度,實現(xiàn)和平來去除壓迫。
《被壓迫者教育學》的作者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曲折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深刻地影響了弗萊類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從而影響他關于教育、學生和教師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對我們每個教育者來說,都應該好好品讀此書,在講臺上站了20xx年后的我才有幸閱讀此書,真是感到遺憾和愧疚,長期以來以自己會講課而津津樂道,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長達如此之久。在天問學校工作后,在校本培訓中才逐步改變思想,克服以往的陳舊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兩自課堂模式。
就教育觀而言,弗萊雷認為,教育具有兩大特性————實踐性和政治性。
在實踐方面,弗萊雷認為,將知識付諸行動至關重要,惟其如此,人們才能夠積極改變歲賴以生存的社會。在教育過程中,人們應該采取積極主動地方式對待知識,應該實行“提問式”教育,積極成為知識的構(gòu)建者。他提出教育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教育即解放。一方面,教育與解放具有共性。弗萊雷指出,教育是一個互動過程,解放既不是恩賜,也不是自我實現(xiàn),而是一個互動過程。另一方面,教育是以解放為目的的。弗萊雷提出,應該摒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即“提問式”教育,一環(huán)星星人們對變化世界的批判意識,鼓勵人們不斷反思自身的生存方式,進而把教師和學生從“馴化教育”中解放出來。在政治行方面,他提出了教育即政治的觀點。他認為,政治具有教育性,教育也有政治性,教育是政治行為,教育是政治的靈魂。
就學生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首先,教育的起點是生命,其一大功能實施社會內(nèi)部的人成為“自為的人”。弗萊雷認為,人生而平等,教育的起點是全體生命。教育不僅要關注個體的完整生命,還要關注社會的全體生命。教育應該平等的看待每一個生命的個體,社會也應該尊重每一個生命個體的獨特價值,并公平地為其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其次,不應該把學生看作儲存知識的容器,而應是為平等交流的個體,在《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中,弗萊雷批判了“灌輸式”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教育正承受著講解之一弊病的損害”,“講解把學生變成了容器,變成了客觀有教師灌輸?shù)拇鎯ζ鳌?,教師往容器里裝的越徹底,就越是好老師;學生越溫順的接受灌輸,就越是好學生。這種教育脫離探究,無法使人成為真正的人,是缺乏創(chuàng)造力和改革精神的表現(xiàn)。教師和學生相互承認各自主體的平等與獨立,在能動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知識的火花。而在灌輸式教育中,只有自以為知識淵博的人在上次只是給在他們看來一無所知的人。必須摒棄這種教者與被教者之間的不平等關系,也必須建立起兩者平等交流的合作關系。
第三,認識文化和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和學生是相互學習等而對象。弗萊雷認為,人類是不完美的,又稱為完美人的“本體輪使命”。學習既是人類完成使命的途徑,也是追求文化的自由的行動。他指出,“教育必須從解決教師與學生這多矛盾入手,通過調(diào)節(jié)矛盾雙方,讓他們同時互為師生”。他還指出,社會越發(fā)展,教師越應審慎地反思社會和教育問題,惟其如此,教師才能從思想和行動上將學生視為相互學習的對象;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滿懷自尊,積極性和學習熱情,與教師一道創(chuàng)造文化、書寫歷史。
就教師觀而言,弗萊雷的思想也可該苦熬為三個方面:
首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己,了解尊重學生。弗萊雷認為,教師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正確認識自己,一要認識到“人非完人,孰能無錯?!苯處煾H艘粯佣际遣煌昝篮腿菀追稿e誤的,關鍵是要正確認識這一點,并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工作。二是不要妄自尊大,自尊心過強。教師自尊心過強不僅妨礙其保持謙遜的品質(zhì),還容易使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習者質(zhì)疑時受到傷害。三是要向?qū)W生證實自己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有權利對教學質(zhì)疑,而作為與學生共同成長的伙伴,教師有義務證實自己所言為實。在此前提下,教師要了解學生。弗萊雷認為,不同的人身份不同,文化特點各異,要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就必須去了解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在此基礎上上,教師還要尊重學生,要認同學生的文化差異,尊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向?qū)W生提供多種選擇的同時,向?qū)W生展示自己的選擇過程和依據(jù)。
其次,教師不是家長,而應成為學生成長的伙伴。他指出,養(yǎng)育子女不是一種職業(yè),而教學卻是一種職業(yè);教學包含明確的任務,在實施上也有具體要求,就鼓舞學生而言,還具有一定的戰(zhàn)斗性。教師應該通過游戲、故事等激勵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一致性。教師要履行之一職責,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實施“問題式”教育與學生共同成長。弗萊雷認為,師生之間不是“權威——-服從”的關系,而是“平等——-互學”的關系。他在闡述“問題式”教育思想時指出,教師不僅僅是教學者,而且是一個他本人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的被教者,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在教人。在此認識基礎上,長的伙《被壓迫者教育學》一書,從社會矛盾雙方(壓迫者與被壓迫者)入手分析了當時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并希望通過變革教育這一社會矛盾雙方同一展開的活動,從而實現(xiàn)雙方的共同解放。伴,還須言行一致。弗萊雷指出,兒童對于教師言行不一非常敏感;教師一邊抗議行政管理者對他們教學自由的限制,一邊拙劣地限制學習者的自由,其教育成效可想而知。
再次,作為文化工作者,教師應該擔負起改造社會的責任。開發(fā)個體和社會的潛能,是教師作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所在。弗萊雷曾明確指出,改造社會既是教育內(nèi)在的要求,也是社會對教育的要求。他強調(diào),用于從教者必須有能力為公平而戰(zhàn),必須創(chuàng)造學校教育的有利條件。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學期教育教學工作,盡管我認真做好了備、教、批、輔、考、評各個環(huán)節(jié),盡管我在練題時做到了精講精練,盡管我對學生嚴格要求,教學結(jié)果竟然遠遠出乎我的意料。以902班為例,盡管優(yōu)生人數(shù)在平行班位居前列,可兩級異常嚴重,低分與高分人數(shù)接近,中間層學生太少。因此均分與年紀均分相差甚遠。到底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讀完《被壓迫者教育學》之后,在反思我的課堂,反思我喜歡的“聽話”的學生,反思我的課程內(nèi)容的設計,確實存在很多問題。902班優(yōu)生人數(shù)接近實驗班,成功的理由有兩個,第一,我始終堅持給學生自主預習時間,確保讓學生先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第二,我摒棄了過去“灌輸式”教育,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開展教學活動。這個班的大部分學生會聽課,他們可以按照老師要求去自主完成每個學習任務,他們的交流展示都很有創(chuàng)意,他們的寫作也很有思想,批改他們的作業(yè)是一種享受,可謂是與學生的愉快交流過程。但是,因為優(yōu)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搶占了教育時機和資源,部分學困生卻很難跟上,在課堂上只是一個觀眾和聽眾,為了完成預設好的教學任務,我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不夠,沒有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沒有充分了解他們的學情,更沒有關注的他們在課堂的幸福指數(shù),對于學困生每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也沒有很好的進行分層落實,導致差生越來越多,致使均分遠遠落后于其他班級。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揚長避短,克服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關愛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困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除此之外,我還應該多學習,多閱讀,不斷更新知識,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zhì)的教育教學服務。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九
弗萊雷生長在一個喪失了經(jīng)濟基礎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童年時代忍饑挨餓的經(jīng)歷,一方面使他“與來自貧困城郊的孩子們達成一片”。遭遇使我們聯(lián)合起來尋找求生的出路,在他生活中總是受到階級的限制,處在壓迫的地位。反階級的心理從小就在弗萊雷的心理生根發(fā)芽。
在教育中,弗萊雷反對灌輸式教育。在灌輸式的教育中,人被看為僅僅存在于世界中,而不是與世界或者其他人一起發(fā)展,更不是創(chuàng)造者。在灌輸式的教育中教師教,而學生被教;教師思考,學生被考慮;教師制定紀律,學生遵守紀律;教師作出行動,而學生則幻想著通過教師的行動而行動。對話教學才是有效的教育方式。對話是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談話沒有從平等基礎上出發(fā),就會影響到談話的真實性;關心是對話的基礎,沒有關心何來有針對性的師生對話;對話的雙方要有交往的需求,如果沒有一個謙恭的態(tài)度,那么對話也是低效的;對話的雙方要絕對的信任,不然對話只是一種談判,而且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同時弗萊雷也主張,沒有希望就不可能存在對話,對話決不能在絕望的氣氛中進行??傊?,在對話中,平等、謙恭、信任、希望絕對不能少。
我自己從小學到現(xiàn)在基本上接受的教育是灌輸式的,而我對學生的方式也是命令加棍棒式的,更多的是管束。有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面滔滔不絕的講,而學生有的在下面玩手機,自己感覺如今的孩子生活安逸了,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了?;叵胱约鹤x書歲月,從來沒有缺過老師一節(jié)課,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老師或者學科。但是不能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呀,畢竟生活的背景和時代是不同了,而讀過《被壓迫者教育學》才明白自己是壓迫者的地位來教導這些孩子的,自己心里上面也認同了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才沒有意識到自己錯誤。真的需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不改變真的要誤人子弟,不改變真的被社會淘汰了。
這本書可讀性比較強,我比較喜歡作者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更加欣賞作者的尖酸言辭,這個社會真的需要具有批判思想的人站出來,可以讓我們的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有些事情是越辯越明的,如果我們對待生活態(tài)度是一種隨遇而安,人云亦云,遇到問題遮遮掩掩,那么我們就是壓迫者,或者被壓迫者同化了的被壓迫者。同時可以看到作者多么的希望民主平等的社會制度,實現(xiàn)和平去除壓迫。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
近期我閱讀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作為一名教師我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服務。
一、愛是施教的前提。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nèi)涵十分深廣,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jié)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是關鍵。
創(chuàng)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qū)崿F(xiàn)。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求真求實求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タ瓷鐣⒖醋匀?、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一
《教育學》是一本由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所著的教育學經(jīng)典。這本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教育理論和實踐,對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閱讀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他認為,教育就是生活,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這一觀點讓我對教育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往往將教育看作是一個孤立的過程,而杜威則強調(diào)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他認為,教育應該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應該與社會生活相互交織。這種思想讓我更加注重在教育過程中,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
此外,杜威還強調(diào)了兒童和成人的關系。他認為,教育應該尊重兒童的個性和興趣,而不是僅僅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這種思想讓我意識到教育應該是一個以人為本的過程,應該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和興趣,從而幫助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在閱讀《教育學》的過程中,我不僅深入了解了杜威的教育思想,還對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幫助他們成為有責任感、有創(chuàng)造力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總的來說,閱讀《教育學》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經(jīng)歷。杜威的教育思想讓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yè)。我相信,《教育學》將對我未來的教育生涯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二
凡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jié)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結(jié)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思考著,教學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沒有預設就沒有教學,只有生成沒有預設的課堂教學實質(zhì)上就是放棄教學的責任,那么,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方法。但加個問號不等于提出一個問題,這樣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沒有什么價值。
的確,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藝。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由以往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發(fā)展為今天的“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更多地強調(diào)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課堂提問實際上是實現(xiàn)師生交往互動、溝通交流、理解與對話的重要手段,也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功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徑。正如書中所說:“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里面的內(nèi)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入神入肺。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并且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后即暢銷不衰,目前已經(jīng)有成為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jīng)歷,描寫了發(fā)生在學校、班級和家里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氛圍里,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于紙上,真是動人心弦??!
愛,像人的靈魂,每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其實他的意義已經(jīng)融入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穿衣洗臉,督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fā)燒,問寒問暖尋醫(y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無法形容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xiàn)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長的行為是最能夠作為表率,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別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么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同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流。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該從他的衣著,而是應該從他的行為。只有關心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時候友情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xiàn)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你并不孤單。書中著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述了他怎么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系。它告訴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為本。
中國的文圣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梢娪腥收咧牡娜?,首先要具備的就是愛心。作者精心構(gòu)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jié),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周圍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xiàn)災情的災區(qū)人民的關愛與幫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等多個地區(qū),出現(xiàn)的嚴重的特大災害,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是那么的頑強,對第一時間沖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敬仰,這一切的一切,同樣也看到我們?nèi)袊嗣裢膱F結(jié)力量,充分體現(xiàn)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之處。愛體現(xiàn)在扎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yè)知識、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三
假期讀了三本書,《修優(yōu)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和諧師生關系的心理構(gòu)建》和《有效教學與成功德育》,從這三本書中,我領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現(xiàn)在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以前人們總認為:師德高不可攀,師德遙不可及。所謂的師德楷模大多是讓我們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厭的“苦行僧”,更談不上什么優(yōu)美和陽光。讀過《修優(yōu)美師德做陽光教師》后,才知道師德可攀,我們的教育實踐就是攀登的階梯;師德可及,它與我們的生活朝夕相伴;師德可為,它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靈感、操作的智慧;師德可賞,它給我們心靈的感動、美的享受。
真正的師德更多的表現(xiàn)是植根于普通的、具體的、甚至是有些瑣碎的職業(yè)生活,能夠回答以人為本的顯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種種拷問。真正的師德尊重和張揚個性人格,充滿創(chuàng)造性。即使同為對學生的愛,在不同的老師那里,卻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現(xiàn):有對學生生命的尊重和關懷,有對學生過錯的寬容和理解,有對學生發(fā)展的責任和義務。好老師是形形色色的,他們的“好”以不同形式體現(xiàn)在職業(yè)生活的不同領域。
正像前蘇聯(lián)一位著名美學家所說的那樣:付出與獲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稱之為“優(yōu)美”,略高于則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獲得則成為不折不扣的“悲劇”。因為這其中有許多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無謂和不必要的犧牲,過分弘揚和宣傳這樣的師德會讓老師們對師德望而卻步。只有優(yōu)美的師德才是陽光的、親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滿快樂的。
對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我要做一個陽光教師,我要以我的快樂去快樂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陽光去陽光我的學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響學生的品德。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fā)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chǎn)生厭惡情緒??梢哉f,當前職業(yè)學校的師生關系比較緊張,教師不愛學生,學生也不太尊敬教師。
我認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那么如何改善師生關系,從而促進職業(yè)學校教學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呢?我覺得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1、民主地對待學生。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真誠地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主學習、討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進,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2、全面關愛學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于如何愛學生?!苯處煻枷矏鄢煽兒玫膶W生,而愛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卻是不容易的。對于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責、批評,而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雖然這種愛有時毫不起眼,但它有助于師生間理解橋梁的建立和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3、改革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唱主角、少數(shù)學生當配角和一問一答式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大多數(shù)學生是被動的聽課,“死讀書,讀死書”。新課改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來進行。
目前很多教師在教學方式改革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我認為要想真正激課堂教學,單純在方式上下功夫是不夠的,必須在教學的內(nèi)容方面有所作為。
總的說來,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關系,又應該是朋友關系,否則,師生之間難以作到真誠相待。師生之間有了和諧的關系,教學質(zhì)量才能得以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用愛心去教書育人,那我們收獲的將是一顆顆誠摯的心,筑就的將是祖國的棟梁之才。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四
回首。曾經(jīng)那本塵封在記憶中只為考試而用的《教育學》,早已從記憶中淡出、飄遠,然后相隔兩忘化無影。今。再次拿起這樣一本深邃且頗具教育使命厚重感的書時,我從目錄中找尋著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大塊領域——班主任和教師篇章。當陶醉在濃情詩意的《金縷曲》時,微微有些觸動。反復讀著念著,腦海里萬般思緒齊涌現(xiàn),無端生發(fā)一種已然"不堪回首,十年往事"的惆悵!十年,多少辛酸,多少歡笑!相關瑣事或深或淺刻進時間深處,駐足回眸,還是無怨無尤,留在心里頭。
班主任寫進書本里的形象是高尚品行的榜樣,有著堅定的教育信念,有著不慍不悱的柔腸剛膽,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有著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有著善于待人接物的獨攬一面,班主任還應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己素質(zhì)等等。如此云云,綱舉目張,以為無比正確。但現(xiàn)實不太需要這些,對教育起直接啟發(fā)作用的,我以為還是對個案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個別教育(包括問題學生)工作的開展。因此,我關注了書中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中的小張同學與我班的小吳同學所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大致相同。他執(zhí)拗,頑固,沒有禮貌,不太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更談不上下定決心改正錯誤。三番五次好說歹說,效果平平。我沒有案例中的老師那么幸運,一次談話就攻下了小張心中的"堡壘"。但案例中的老師,她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后續(xù)"保障工作"值得我借鑒。案例中的老師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感化,特意安排優(yōu)秀學生在小張身邊,時時刻刻無微不至地關注等等,使得孩子最后被感動了,懂事了,進步了。回想自己在轉(zhuǎn)化小吳的問題上,也許還是少了一點什么,也或許小吳所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以及造成問題的根源遠比小張要復雜得多。但我想,辦法總比困難多。對轉(zhuǎn)化問題學生的工作上,案例一給我了許多啟發(fā)。
案例二講述的是高年級老師對學生之間萌發(fā)的好感的處理。讀畢,我深深折服于老師的睿智、從容以及耐心。在對待高年級學生之間產(chǎn)生的好感問題上,老師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不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教,而是站在"喜歡"的泛概念之上,通過自身的現(xiàn)身闡釋,將喜歡一詞的`范圍擴大、延伸,爾后自然地將原本的尷尬化為了孩子學習的動力,這是智慧的展現(xiàn),更有智者的風度。我喜歡這樣的老師,喜歡這樣的處理方式,既科學又充滿人情味。這個案例給予我的,更多的是對自己班主任業(yè)務的拷問和不斷自我完善的驅(qū)動。
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每個人都同時扮演好幾種角色,而眾多的角色集合就形成了"角色叢"。作為教師,教育學第十五章《教師》中明確提到:"僅與學生的關系而言,教師就要扮演著豐富多彩的角色。"如,教師是"家長代理人"、"朋友知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是管理者、心理調(diào)節(jié)者和研究者等等。而當所有的角色與個人的預期發(fā)生矛盾或難以取得一致時,就會出現(xiàn)角色沖突。對于這樣或那樣的角色沖突,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一)、合理調(diào)試與家庭角色的沖突。
有了家庭和孩子,特別是當孩子還小需要照顧時,教師很容易同家庭角色產(chǎn)生沖突。對于這點,我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有時候我們真得無法盡到一些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的職責,我們往往因此內(nèi)疚、不安甚至苦惱。特別是當孩子生病時,你會感到更加愧疚。一直以來我都把精力更傾向于學校,因為有太多的事不得不去做,因為有太多的原因我們無法放手,更因為教了一年級真的是身心俱憊。于是,很容易忽視了自己的孩子,因為有時候真的有種被工作"抽干"和"耗干"的感覺?,F(xiàn)在,當經(jīng)歷過一些事后,我才明白,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覺得作為教師有理由傾向于自己的家庭角色,因為孩子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最特殊的一個學生,忽視甚至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同樣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當然,這其中兩個角色也需要合理進行調(diào)試與權衡,做到有急有緩,協(xié)調(diào)控制,最好能統(tǒng)籌兼顧。
二)、努力讓"教育者"與"研究者"和諧統(tǒng)一。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工作的再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需要發(fā)展、需要提升,更需要自我超越。一個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師總能讓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思想方法。但是局限于實踐范圍的再創(chuàng)造很難高屋建瓴,教師的研究工作需要規(guī)劃指引,需要理論培訓習得,需要高層次的專家點撥。所以勇于抓住時機,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敢于沖破困難,努力讓自己走向"教育者"與"研究者"的雙重共贏身份,需要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意志,需要無怨無悔的付出,更需要默默忍受獨自行走在深造之路上的孤獨。對于自己,尚未在這方面邁出足夠有力的一步,只希望略略能有些且行且思與且得,這就是我目前所擁有的平衡點。
在教師扮演的角色叢中,由于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還會碰到許許多多的角色沖突。在角色沖突中,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支點。其次,教師要善于從諸多角色中掙脫出來,把時間和精力重新合理分配,盡可能把它用到那些對自身更有價值的角色上。
記錄激動時刻,贏取超級大獎!點擊鏈接,和我一起參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動!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五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皭邸保粋€多么閃亮,多么令人鐘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chuàng)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我覺得安利柯是個孝順的孩子,也是個善良的孩子。他天真、活潑、好動,我發(fā)現(xiàn),在他生活的周遭有許多關懷他的好朋友,時常鼓勵他,安慰他,所以他才可以順利成長。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俠義的行為》這兩節(jié)。前一節(jié)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皮斯的愛,諾皮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皮斯的父親知道后,非要諾皮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皮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皮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皮斯的父親是一個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
后一節(jié)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后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并沒給他處罰,而是讓肇事者站起來,克洛西哭著站起來,老師聽他講完事實后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xiàn)了卡隆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饒人過且饒人,是個寬容、心靈美的男孩。我很欽佩他,也一定要努力向他學習。
我看這本書,體會到同學之間的關愛和照顧,我也從中知道老師對同學的關愛和教導。這讓我想起我的老師們,她們漂亮,對我們很好,就像安利柯的班導師一樣的慈祥、溫柔、用心的在教導我們,關心我們!讀到這些,我非常的受感動。讀這些故事真是讓自己受益匪淺,我想我們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學校、家庭中學習這種關愛他人,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六
當然,我很樂意幫助您寫一份《教育學》的讀書心得。以下是一份基于您要求的讀書心得草稿。請注意,這只是一個草稿,您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修改或調(diào)整。
《教育學》是一本由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所著的經(jīng)典教育理論書籍。這本書提出了他的教育理論,包括教育本質(zhì)、兒童發(fā)展、課程與教學、教育與社會等,以及如何解決教育問題。
閱讀《教育學》是一次深刻而有益的學習體驗。首先,我對杜威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他的觀點使我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教師向?qū)W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幫助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社交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
在理解教育本質(zhì)的過程中,我也更深入地認識到了教育的復雜性。教育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需要結(jié)合實際、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環(huán)境因素的問題。這需要教育者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深厚的理論功底。
此外,杜威的理論也提醒我,教育不應該只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這意味著我們要尊重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鼓勵他們探索自我,發(fā)展他們的潛能。
最后,閱讀《教育學》是一次對教育問題的全面反思。它讓我重新審視了教育的目的、方式和挑戰(zhàn)。這本書為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改進的過程。
總的來說,閱讀《教育學》是一次充滿啟發(fā)和收獲的學習之旅。它讓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質(zhì)和價值,也讓我明白了作為教育者的責任和挑戰(zhàn)。我相信這本書將對我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七
在寒假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這個假期我讀了意大利著名作家阿米琪斯寫的《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本日記體的兒童小說,講述一個叫恩利科的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學年里發(fā)生的故事。
《愛的教育》原名《coure》,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本日記體小說,主要寫了男孩安利柯從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的七月份這九個月的生活。這本書刻畫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如寬宏大量的卡隆,勤奮能干的克洛西,他們積極進取,如陽光般燦爛。他們性格有很大的差別,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自己祖國的愛,對親友的真情。
作者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給我們講述了師生之情,父子之愛,同學之誼。
二年級學生羅伯第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同學、老師、校長都紛紛稱贊他是“犧牲自己而救助朋友的人”。
一個小男孩因為受別人羞辱而氣憤地將墨水瓶丟向欺侮他的同學,卻丟在了剛走進教室的老師身上。老師并沒有責怪他,而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得一清二楚,并讓造事者起立,承認錯誤,讓學生有坦白承擔責任的勇氣。
讀了《愛的教育》我才知道,愛有很多種,但每種愛都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我想:如果我們社會這個大家庭有更多像西西洛小朋友這樣的人,獻出自己無私的愛,那么,我們這個世界將會更加充滿陽光,更加美好。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一個人不僅要學好知識,還要學會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對別人的愛和尊重,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成為一個有勇氣、充滿活力正直的人,一個敢于承擔責任的認。
看到這里,你不防也來看一看這本書吧!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八
首先,我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思考。通過對目前教育的反思:現(xiàn)在的學生犯錯誤不自覺,尋求刺激好玩。而提倡的教書育人,思想教育抓不到位。我們提倡用活力去培養(yǎng)活力,用智慧去點燃智慧,用靈魂去塑造靈魂。學生的心目中的教師形象(角色期待):模范公民,一個有學問的人,活的教科書知識庫。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老師,風趣幽默的老師,真才實學的老師。德才兼?zhèn)?,要求老師品學兼優(yōu)。
教師是從事專門職業(yè)活動的專業(yè)人員,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具有專業(yè)情操,即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理想性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它是構(gòu)成教育價值觀的基礎,是構(gòu)成優(yōu)秀教師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yè)情誼發(fā)展成熟的標志,教師的專業(yè)自我是教師對自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qū)@著的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師的職業(yè)理想即教師對所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積極性,它是教師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根本動力。它具體表現(xiàn)為對教育事業(yè)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師愛是教師職業(yè)理想的靈魂。
總而言之,的學習不僅充實了我的頭腦,武裝了我的思維,教會我怎樣去武裝別人的思想,而且還幫我認識了許多教育大家,他們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導我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十九
教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xiàn)象和解決教育問題、揭示一般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社會科學。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教育學讀書。
心得體會。
希望大家喜歡!
回首.曾經(jīng)那本塵封在記憶中只為考試而用的《教育學》,早已從記憶中淡出、飄遠,然后相隔兩忘化無影。今.再次拿起這樣一本深邃且頗具教育使命厚重感的書時,我從目錄中找尋著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大塊領域——學生和教師篇章。反復讀著念著,腦海里萬般思緒齊涌現(xiàn),無端生發(fā)一種已然“不堪回首,十年往事”的惆悵!十年,多少辛酸,多少歡笑!相關瑣事或深或淺刻進時間深處,駐足回眸,還是無怨無尤,留在心里頭。
《教育學》的主要思想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四個支柱成了該書的最核心的、也是最有價值的思想,它為人類構(gòu)建21世紀的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學會認知,即獲得理解的手段,其途徑是將掌握足夠廣泛的普通知識與深入研究少數(shù)學科結(jié)合起來。這也就是說要學會學習,以便從終身教育提供的種種機會中受益。學會做事,即要能夠?qū)ψ约核幍沫h(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以便不僅獲得專業(yè)資格,而且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獲得能夠應付許多情況和集體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的動手能力,而且包括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主觀能動性、交際能力、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學會共同生活,即要學會與他人一道參加活動并在活動中進行合作。其途徑是本著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價值觀的精神,在開展共同項目和學習管理沖突的過程中,增進對他人的了解和對相互依存問題的認識。學會生存,即充分地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斷增強的自主性、判斷力和個人責任感來行動。
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使我產(chǎn)生了很多困惑,這些在現(xiàn)實中糾葛我的問題,終于讓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以下是我摘錄的幾點:
1、“中小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人際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進入社會后所采取的人際交往模式,可以這樣說,在學校中缺乏與他人民主、平等相處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的人,在社會上將很難與他人民主、平等地相處?!?/p>
2、“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管理上可以采用放任主義的態(tài)度,放棄指導、引導的責任,聽任學生自發(fā)發(fā)展?!?/p>
3、“不僅使學生具有現(xiàn)代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有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摘錄,讀書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中,滲透著人的品質(zhì)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展現(xiàn)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道德風范、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同時教師也在通過批評和暗示等方式矯正學生的錯誤。教師對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教育有顯形的,也有隱性的,有言傳的,也有身教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的人的品質(zhì)本身就是教育資源,教師就是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榜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教師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無法做出確切的回答。甚至對人的品質(zhì)是什么也無從談起。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也即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學生。
教師是從事專門職業(yè)活動的專業(yè)人員,教師的職責是教育教學,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教師勞動的主要特點:1.強烈的示范性;2.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3.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xù)性。教師具有專業(yè)情操,即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理想性的價值評價的情感體驗,它是構(gòu)成教育價值觀的基礎,是構(gòu)成優(yōu)秀教師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專業(yè)情誼發(fā)展成熟的標志。教師的專業(yè)情操包括;理想的情操,即由于對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認識而產(chǎn)生的光榮感與自豪感;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規(guī)范性的認同的體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自我是教師對自我從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qū)@著的影響到教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工作效果。教師的職業(yè)理想即教師對所從事教育工作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和積極性,它是教師獻身于教育事業(yè)的根本動力。它具體表現(xiàn)為對教育事業(yè)及其社會地位的認同,情感和行動,師愛是教師職業(yè)理想的靈魂。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工作的再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需要發(fā)展、需要提升,更需要自我超越。一個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師總能讓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思想方法。但是局限于實踐范圍的再創(chuàng)造很難高屋建瓴,教師的研究工作需要規(guī)劃指引,需要理論培訓習得,需要高層次的專家點撥。所以勇于抓住時機,善于創(chuàng)造機會,敢于沖破困難,努力讓自己走向“教育者”與“研究者”的雙重共贏身份,需要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意志,需要無怨無悔的付出,更需要默默忍受獨自行走在深造之路上的孤獨。對于自己,尚未在這方面邁出足夠有力的一步,只希望略略能有些且行且思與且得,這就是我目前所擁有的平衡點。
在教師扮演的角色叢中,由于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還會碰到許許多多的角色沖突。在角色沖突中,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就會擁有一個幸福的支點。其次,教師要善于從諸多角色中掙脫出來,把時間和精力重新合理分配,盡可能把它用到那些對自身更有價值的角色上。
班主任寫進書本里的形象是高尚品行的榜樣,有著堅定的教育信念,有著不慍不悱的柔腸剛膽,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有著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有著善于待人接物的獨攬一面,班主任還應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己素質(zhì)等等。如此云云,綱舉目張,以為無比正確。但現(xiàn)實不太需要這些,對教育起直接啟發(fā)作用的,我以為還是對個案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個別教育(包括問題學生)工作的開展。
看到這本書,我立即想到的就是師范的考試,再次翻著這本書,讀著熟悉的名詞,卻感覺沒有當年的激情,也許是沒有了考試的動力,也許是當了十幾年的教師,這些理論的戰(zhàn)術已經(jīng)在課堂實踐的戰(zhàn)場上用不上了。于是,我毫無興趣地翻著,想找一找自己比較有興趣的章節(jié),跟自己教學實際最接近的教學過程來看看,最后決定翻到“教學過程”這一塊看看。對于老書新讀,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原以為這些東西太熟悉了,教育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原則,哪一條不是當年滾瓜爛熟背過的,就連孔子的“因材施教”,盧梭的自然教育,夸美紐斯的班級授課制也都再熟悉不過了……經(jīng)過三年的師范學習,加上三年的??婆c三年的本科鞏固,自以為,自己對教育學的理論已經(jīng)耳熟能詳了。但是,意外的是,我在書上看到了我從沒見到,從沒聽過的教學新詞、嶄新的教學理論:
“產(chǎn)婆術”:即在教學中,并不把真知直接教學教學學生,而是通過對話、詰問,讓學生陷入矛盾的困境,然后引導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真知,即蘇格拉底的教學思想。這種“產(chǎn)婆術”教學,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詰問,第二階段:助產(chǎn)。雖然這樣的名詞我們(至少是我)沒聽過,但在實際的教學中,還是值得借鑒的。教學中,同通過教師的引導、師生之間的質(zhì)疑、互動,引領學生深入思考,最后經(jīng)過老師的推波助瀾和孩子的獨立思考得出問題的結(jié)論。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昆體良的教學過程思想:昆體良是古羅馬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理論。這種學習過程,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進,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性、條理性等顯著的效果。教學中,偶爾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或穿插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很有必要。
道爾頓制: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不再上課向?qū)W生系統(tǒng)講授教材,而只為學生分別指定自學參考書、布置作業(yè),由學生自學和獨立作業(yè),有疑難時才請教師輔導。聽了昨天陳校長的講座,巧的是,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與昨天陳校長講的新亮點不謀而合,和我們學校的自主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相吻合。雖然目前不可能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形式,但對我們的教學以及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自學能力卻有著很大的影響。
特朗普制:這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是今年以來,美。
國學。
者勞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試圖把大班、小班和個人三種教學形式結(jié)合起來。大班上課:即把兩個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課,由出類拔萃的老師擔任;小班研究,每個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師或優(yōu)秀生領導,研究、討論大班授課材料;個別教學,主要由學生獨立作業(yè),部分作業(yè)指定,部分作業(yè)自選。
還有“克伯屈、伯克、華虛朋”等都是我聞所未聞的新詞,我想,不管是哪種教學組織形式,都有其優(yōu)缺點,針對如今的課堂,都是有其借鑒意義的。因此,對于這本書,我還需好好研讀,全面掌握各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性質(zhì)與功能,綜合地利用,有主有輔地結(jié)合,以便更好改進自己的教學。
大凡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對《教育學》這本書都不會陌生。很多人在就讀師范時期就學過,對于我而言,那時學習《教育學》就是為了能順利畢業(yè)拿到教師資格證。老師要求也低,考試前還給劃劃重點,所以也沒怎么學,到今天很多知識早就忘光了。今天再找來這本書看的時候,竟然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幾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使我產(chǎn)生了很多困惑,這些在現(xiàn)實中糾葛我的問題,終于讓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以下是我摘錄的幾點:
1、“中小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人際交往模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進入社會后所采取的人際交往模式,可以這樣說,在學校中缺乏與他人民主、平等相處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的人,在社會上將很難與他人民主、平等地相處。”
2、“需要注意的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不意味著教師在教學管理上可以采用放任主義的態(tài)度,放棄指導、引導的責任,聽任學生自發(fā)發(fā)展?!?/p>
3、“不僅使學生具有現(xiàn)代文化科學知識,而且有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性,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成為一個具有獨特個性的人?!?/p>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摘錄,讀書至少讓我明白了我們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活動中,滲透著人的品質(zhì)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展現(xiàn)的科學精神、人文素養(yǎng)、道德風范、生活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同時教師也在通過批評和暗示等方式矯正學生的錯誤。教師對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教育有顯形的,也有隱性的,有言傳的,也有身教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展示的人的品質(zhì)本身就是教育資源,教師就是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榜樣。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教師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無法做出確切的回答。甚至對人的品質(zhì)是什么也無從談起。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人的品質(zhì)進行比較全面的描述,也即不能做到全面地了解學生。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二十
前第一次看老虎學的時候,覺得這是一本故事書,書內(nèi)說了一個企業(yè)家成長的過程與經(jīng)歷,很生活化的描述,心中只是反射出一個意念,啊,這家公司的股票最近不能買,因為張忠謀、林百里出書的時候,公司股票都跌了一陣子,哈哈,這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
當我領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我就想立刻可以寫讀書報告了,我早就讀完啦,但是,冷靜一下,我想從真實的工作面來驗證一下,經(jīng)歷十年的歲月,董事長的觀念與哲學有什么不同之處,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貿(mào)然去用過去的經(jīng)驗去做判斷,因為身為員工時,再讀這本書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在時間的洪流中,每一個時代,每一個行業(yè)都會出現(xiàn)一些代表的人物,引領風騷。臺灣近代商業(yè)巨子如王永慶、蔡萬霖、尹衍梁、郭臺銘等等,都有其突出的表現(xiàn),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堅持信念,走自己的路”。同樣的,董事長在老虎學中以及做事風格上,也非常鮮明的表現(xiàn)出”個性”。”領先、超前、捉住機會,不做跟別人一樣的事,不浪費時間做無意義的事”,我覺得這是我個人較深刻的感受,從董事長事業(yè)的起步到涉足不同版圖,鄉(xiāng)林強調(diào)的一直是不一樣,住涵碧樓與一般酒店的不一樣;買鄉(xiāng)林的房子與一般建商蓋的不一樣;員工表現(xiàn)出霸氣的文化與其它公司不一樣,在許多不一樣中,我覺得就是在實現(xiàn)董事長一個理念,「如何留一些東西給子孫」,在歷史或現(xiàn)實的見證中,能令人懷念、贊嘆的,都是能讓人類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萬里長城、第五號交響樂、蘋果、chanel,在不同的領域中,他們代表的就是典范,十年前,董事長發(fā)表了「老虎學」,十年后,出了「從涵碧樓開創(chuàng)七星級人生」,從兩本書中,感覺出一個建筑業(yè)結(jié)合服務業(yè)的企業(yè)家行事風格的另一種”突破、創(chuàng)新”意念。
董事長一直在提醒員工,多看書、多讀報,我從小就喜歡閱讀,正式工作時從事營銷工作,更是要大量的閱讀搜集信息,從數(shù)據(jù)中去找出機會與問題,同樣的,要立刻從中吸收最重要能為自己所用的,老虎學是一個生活化描述性質(zhì)的管理學,我最大的感動就是”格局”,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懷,做不出領袖群倫的事業(yè),老二哲學,不是身為鄉(xiāng)林員工應該有的想法,甚至不應該存在腦海中。
被壓迫者教育學讀書心得篇二十一
回首。曾經(jīng)那本塵封在記憶中只為考試而用的《教育學》,早已從記憶中淡出、飄遠,然后相隔兩忘化無影。今。再次拿起這樣一本深邃且頗具教育使命厚重感的書時,我從目錄中找尋著自己最感興趣的兩大塊領域——班主任和教師篇章。當陶醉在濃情詩意的《金縷曲》時,微微有些觸動。反復讀著念著,腦海里萬般思緒齊涌現(xiàn),無端生發(fā)一種已然“不堪回首,十年往事”的惆悵!十年,多少辛酸,多少歡笑!相關瑣事或深或淺刻進時間深處,駐足回眸,還是無怨無尤,留在心里頭。
班主任寫進書本里的形象是高尚品行的榜樣,有著堅定的教育信念,有著不慍不悱的柔腸剛膽,有著較強的組織能力,有著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能,有著善于待人接物的獨攬一面,班主任還應嚴于律己,不斷提高自己素質(zhì)等等。如此云云,綱舉目張,以為無比正確。但現(xiàn)實不太需要這些,對教育起直接啟發(fā)作用的,我以為還是對個案的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對個別教育(包括問題學生)工作的開展。因此,我關注了書中的兩個案例。
案例一中的小張同學與我班的小吳同學所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大致相同。他執(zhí)拗,頑固,沒有禮貌,不太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更談不上下定決心改正錯誤。三番五次好說歹說,效果平平。我沒有案例中的老師那么幸運,一次談話就攻下了小張心中的“堡壘”。但案例中的老師,她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后續(xù)“保障工作”值得我借鑒。案例中的老師一次次不厭其煩的感化,特意安排優(yōu)秀學生在小張身邊,時時刻刻無微不至地關注等等,使得孩子最后被感動了,懂事了,進步了?;叵胱约涸谵D(zhuǎn)化小吳的問題上,也許還是少了一點什么,也或許小吳所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以及造成問題的根源遠比小張要復雜得多。但我想,辦法總比困難多。對轉(zhuǎn)化問題學生的工作上,案例一給我了許多啟發(fā)。
案例二講述的是高年級老師對學生之間萌發(fā)的好感的處理。讀畢,我深深折服于老師的睿智、從容以及耐心。在對待高年級學生之間產(chǎn)生的好感問題上,老師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不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教,而是站在“喜歡”的泛概念之上,通過自身的現(xiàn)身闡釋,將喜歡一詞的`范圍擴大、延伸,爾后自然地將原本的尷尬化為了孩子學習的動力,這是智慧的展現(xiàn),更有智者的風度。我喜歡這樣的老師,喜歡這樣的處理方式,既科學又充滿人情味。這個案例給予我的,更多的是對自己班主任業(yè)務的拷問和不斷自我完善的驅(qū)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5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