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鏡成像說課稿(專業(y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5 06:45:07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專業(yè)19篇)
時間:2023-11-25 06:45:07     小編:JQ文豪

自我反思是不斷進步的關鍵,我們應該及時檢視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自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總結(jié)可以是對經(jīng)驗和感悟的總結(jié),也可以是對工作和學習成果的總結(jié)。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一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捌矫骁R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重點內(nèi)容之一,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和應用。平面鏡既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又是學生首次接觸“像”概念,為“凸透鏡成像”作了鋪墊。所以,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能成虛像。

(3)理解平面鏡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感受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的概念。

課程標準提出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步驟,而八年級的學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較弱,所以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是本課的重點。虛像的概念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因此,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經(jīng)具有前提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興趣比較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課程理念認為: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注意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根據(jù)新的課程理念,本課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分析論證——交流評估——應用拓展等程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的方法: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二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主要有三個內(nèi)容: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2、虛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它在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學習、認識平面鏡的成像,是前兩節(jié)所學知識的應用;另外,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活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這一章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科學探究的要求,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有用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領略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中的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習、體驗科學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虛像”比較抽象,“看得見”,卻“摸不著”,因此,虛像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缺乏經(jīng)驗,思維能力不強,很難提出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探究活動中的又一個難點。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根據(jù)學生這些心理特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雖然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得出一些錯誤的結(jié)論,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與“影”混淆等,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對于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則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演示實驗、教師講解等教學手段,來突破難點。

在教師的引導下,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xiàn)象入手,在質(zhì)疑、探究、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體驗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學習科學探究。

1、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一個魔術(shù)視頻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還暗示出將“平面鏡改為玻璃板”有助于確定虛像的位置,為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搭建一個“支架”。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按照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jié)論的順序進行??紤]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探究活動的重點放在設計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書課題之后,展示一幅平靜的水面成像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鏡的概念,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nèi)所成的像,并對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將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為后面探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適時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是由于該探究活動與以前接觸到的探究活動相比,難度要大一些,以小組為單位,便于學生隨時交流、相互啟發(fā),共同獲得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進行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時,將平面鏡和玻璃板同時給出,讓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選平面鏡的學生在實驗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無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像與替代物,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就會陷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此時,可能會有學生受到“水中蠟燭”的實驗啟發(fā),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該演示實驗。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chǎn)生認知沖突,再聯(lián)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體會更加深刻。這樣就突破了探究過程中的難點。

在得出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的關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樣研究像距與物距的關系?”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學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已掌握了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進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結(jié)論,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參與實驗的態(tài)度和效果進行反饋,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反饋練習,學生將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

3、理解“虛像”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進行動態(tài)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由非實際光線相交形成。

接著再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紙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fā)現(xiàn)紙上并沒有像,從而說明并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么是虛像。這樣,通過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突破“虛像”這一難點。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播放一段有關平面鏡成像應用的影片,通過這段影片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對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虛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反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形成虛像。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三

物理新課改大風潮席卷各大中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動手能力,以前傳統(tǒng)課堂重在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新課標將課堂教學目標分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不再只注重知識的傳送,而是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我們的社會不缺乏奧賽機器,而是缺乏發(fā)明創(chuàng)造,所以,新課改是符合社會發(fā)展潮流的。但是新課改也能很多老師苦不堪言,學校要成績,那么教師如何在應試教育的大網(wǎng)下尋求素質(zhì)教育的狹縫?這是很多學校老師的心理矛盾。

這節(jié)課是在實驗室上的,小組實驗。

學生是第一次邁入實驗室,很多的興奮和躁動很明顯,x老師在課堂的開始嚴格要求,受到很明顯的效果。學生坐姿很端正,精神很飽滿。我也很期待這節(jié)課的完美收官。

x老師是用圖片導入新課,選用四個圖片都是動物照鏡子的,學生很快進入狀態(tài)。接著老師拿出一塊大平面鏡,問學生,你覺得平面鏡成的像在哪里?學生七嘴八舌,很多同學說在平面上,這是學生錯誤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如何糾正學生錯誤的前概念,x老師在這里,用語言跟隨學生的思維,假設現(xiàn)在所有人成的像都在平面上,那么大家的像不都是在一起了嗎?那像不是花了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漸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生活經(jīng)驗,于是自然而然能猜想出來,平面鏡成的像在平面鏡的后面。

然后x老師讓學生觀察剛才的四幅圖片中的像,完成課本中實驗活動部分的猜想與假設。接著教師就是為實驗細節(jié)做鋪墊。拋出了很多問題:“如何比較像和物的大小”、“如何找到像的位置”、“什么是鏡面”,讓學生觀察自己手邊的實驗器材,并仔細研究實驗器材的特點,并一一作分析,這里,可以看出教師深厚的知識積累,雄厚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師為實驗做了很多鋪墊,細節(jié)講解,最后進行到課堂的25分鐘的時候,終于讓學生開始做實驗,測量三組數(shù)據(jù),但是實驗只進行5分鐘,就結(jié)束了,學生還沒有自己摸索實驗,還不會找到像的位置,教師就開始總結(jié)歸納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所有的實驗細節(jié)、所有的實驗結(jié)論都是教師代勞,學生都只是看客。

一節(jié)實驗課,是名不副實的實驗課,一節(jié)課45分鐘,教師講了40分鐘,學生頭腦被老師霸占了40分鐘??!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四

觀摩了陳老師執(zhí)教的《平面鏡成像》這節(jié)課。縱觀整堂課,學習目標制定準確,緊扣教材內(nèi)容和課程標準,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八年級光學的核心知識,陳老師利用一系列的設問和課件內(nèi)容,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出完善的實驗方案,使得學生自主地去接受和學習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為之后的`光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在教學設計上步步為營,層層緊扣,一點一滴的把知識全部引出來。陳老師教態(tài)大方,始終帶著微笑,感覺和藹可親,雖然是借班上課,但是很快就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整個課堂氛圍輕松和諧。整節(jié)課中,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完美的首尾呼應。在自己2個多月的工作中,越發(fā)感覺一個好的情景創(chuàng)設和一個完美的結(jié)尾對整堂課的效果而言,意義實在是非常巨大,為了找到一個好的引入法,有時候自己思考了很多時候也沒有好點子,陳老師則充分利用了教室中的現(xiàn)有條件,通過看國旗鏡框的反射圖像,在背對學生的情況下準確地描述了物理課代表的一些基本特征,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今天所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最后在結(jié)尾處,播放了一段神奇宇航員出艙的視頻,陳老師讓學生注意看宇航員手套上方的一塊小鏡子,通過師生問答讓學生知道這塊鏡子是用來給宇航員觀察身后情況的,因為宇航員穿的衣服厚重,無法很容易的轉(zhuǎn)身看身后。一個簡單的例子,即體現(xiàn)了《兩綱》教育的精神,又達到了首尾呼應的良好效果。通過這節(jié)課給我啟發(fā)是以后在引入某一課題時候,可以更多的考慮我們周遭的資源,那些學生經(jīng)??吹絽s又往往忽視的東西,往往可以達到意料之外,卻又清理之中的不錯效果。

2,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整節(jié)課是一堂實驗探究課,重點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觀察和測量結(jié)果得到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因此,為了使學生都能得到比較準確的結(jié)果,那整個實驗系統(tǒng)所產(chǎn)生的誤差就不能很大,這樣學生才能得到符合正確結(jié)果的結(jié)論,如果實驗做出來誤差很大,學生則可能對正確的結(jié)論產(chǎn)生懷疑,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在陳老師的這堂課上,一改過去使用蠟燭的傳統(tǒng),改用了比較先進的可調(diào)節(jié)高度的led燈,使得實驗效果顯著提高,例如比較像的大小,如果用蠟燭只能用肉眼觀看,現(xiàn)在可以通過led燈高度的進行比較,用定量的方法驗證了物體與所成像的大小相等這個特點。在課堂上使用的ppt課件,在保留原來傳統(tǒng)直觀的東西(例如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圖等)外,還增加了很多現(xiàn)代化的東西,比如視頻,動畫和一個可以任意擺放實驗用品的程序。大大豐富了課堂的內(nèi)容,使學生愉快的學習。

3,教學過程存同求異?!按嫱螽悺边@四個字是評課時候一位老師提到的,感覺很是確切。我們在備課的過程當中,有些東西是無法改變的:課程標準,三維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解決,以及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尋求解答,師生共同得出結(jié)論的基本流程。而別的東西卻是我們可以自由發(fā)揮的,每個老師不同的處理方法就顯出了不同老師之間的差別和個性。陳老師在上這堂課時,教學目標的制定,重點難點的提出和解決,都符合課程標準的大綱。教學流程也按照情景創(chuàng)設,提出猜想,尋求解答,得出結(jié)論的步驟進行。但是在實施流程的過程當中,卻有很多新穎而獨特的方式,比如,課的內(nèi)容是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而整堂課一直使用的是玻璃板這個詞,即使是板書上寫的也是玻璃板成像的特點,直到最后得出結(jié)論之后才用平面鏡代替了玻璃板。還比如像和物的大小比較,從過去的定性比較發(fā)展到了定量比較。對教學效果來說,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4,教學效果顯著。學生在整堂課上應該說是真正的做了一回主角,教師則成了一個引導者,通過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猜想,設計出實驗,然后觀察和測量實驗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全融入了課堂。在教師與學生完全陌生的情況下,學生和教師能如此好的配合,學生如此熱情的參與實驗,可見陳老師的教師素養(yǎng)顯然是相當優(yōu)秀的,講課用語精練,條理清晰,教態(tài)親切,和藹可親,使學生完全沒有緊張的情緒,積極配合教師展開教學活動。

通過這次聽課活動,使自己在教學方面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新的東西可以充實到自己以后的教學中去,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聽課學習的機會。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五

《平面鏡成像》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級第三章光現(xiàn)象的教學內(nèi)容?,F(xiàn)就教材、教法、學情、學法和教學過程五方面談談對這節(jié)課教學的一些設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教材編排看: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它是前兩節(jié)課知識的應用;另外本節(jié)課學生將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個探究是學生遇到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這個探究在整個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中起示范作用,本節(jié)課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鏡成像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jié)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2、教學目標及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jù)。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我將此課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2)了解平面鏡虛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過程,進一步學習實驗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平面鏡的物與像對稱的討論,領略平面鏡中的簡潔對稱之美。

(2)使學生在“探究”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過程,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增進學生探索自然奧妙的好奇和欲望。

(3)通過利用平面鏡的小發(fā)明、小制作,認識平面鏡在科學技術(shù)、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是: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實驗探究的方法與合作學習。

教學難點是:1、虛像的概念;2、平面鏡成像原理。

二、學情分析。

平面鏡成像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非常多,也是他們?nèi)菀装l(fā)生興趣的現(xiàn)象。加之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存在著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這使本節(jié)課探究活動的實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對平面鏡成像雖然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他們往往容易受生活經(jīng)驗的主觀影響,得出一些錯誤的認識,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物體的像就越大,這是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的。

三、教學用具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一塊玻璃板,一張8k白紙,一盒火柴,兩根等高的蠟燭,刻度尺,筆教師演示器材:火柴,蠟燭,玻璃板,光屏,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課程理念認為: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注意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根據(jù)新的課程理念,本節(jié)課的具體方法:

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

五、學法指導。

科學探究法等效替代法。

六、教學程序。

(一)引入新課(5分鐘)。

播放影片《紅樓夢》中關于劉姥姥在寶玉房間照鏡子的趣事片斷。

教師:劉姥姥把誰看成了她的親家母?學生:她自己。

教師:哪的自己?學生:鏡中的。

教師:物理學中把劉姥姥照的那面表面是平的鏡子稱為平面鏡;鏡子外面的她稱為“物”;鏡子里面的她稱為“像”.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有關“平面鏡成像”.由此引入課題。

(本環(huán)節(jié)學生懷著好奇心觀看影像,感受“劉姥姥”第一次照鏡子時頗有趣味性的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避免了解釋“像”是什么的困難,又對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

(二)、組織探究(30分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教學,按照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再完善實驗設計、再進行實驗、得出結(jié)論的順序進行(時間大約是30分鐘)1.觀察,提出問題:

學生活動:學生照鏡子,觀察自己在靠近或遠離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學生猜想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2.猜想與假設:

教師:通過剛才的觀察,同學們猜想一下平面鏡成像可能有什么特點?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猜想),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本節(jié)重點用實驗驗證學生提出的以下猜想:1、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2、像是“近大遠小”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出示課件)并告訴學生,隨著學習的深入將會逐步驗證、學習同學們提出的其他猜想。然后介紹實驗器材及使用方法。

3.制定計劃,設計實驗;

在猜想之后就是驗證猜想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這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

(1)如何選用器材?

主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確定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在設計中,學生可能對“怎樣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感到困難,如果是這樣,我將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是否相等呢?”、“我們怎樣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經(jīng)過一番討論,使學生明確關鍵就是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與像比較。

(2)如何確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與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3)如何比較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用刻度尺量出每次實驗中兩只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連接每次實驗中兩只蠟燭的位置,觀察連線與鏡面的關系。

(4)引導學生知道:一次實驗有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至少要將蠟燭的位置改變一次,再重做一遍實驗。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以免由于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忽略必要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形成以偏蓋全的片面的思維方法。(出示課件:展示疏理后的設計方案)。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1)實驗前教師強調(diào)實驗要領:玻璃板一定要豎直;后面的蠟燭與像完全重合;別忘記錄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時要注意玻璃板輕拿輕放,不要讓蠟油燙到手,實驗完畢要及時熄滅蠟燭。

(2)學生實驗時,教師巡視觀察,提供幫助,找到學生實驗小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實驗過程中的問題,為交流和評估環(huán)節(jié)做準備。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像連線與玻璃板所在直線,這兩條相交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

5.分析論證:小組展示實驗并在課堂上交流探究結(jié)果。此環(huán)節(jié)由學生自己總結(jié),教師做適當引導,然后師生共同整理探究結(jié)果:

(1)虛像。

(2)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物、像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三)【平面鏡成像原理】(時間大約5分鐘)在得出了平面鏡的成像特點之后,學生自然對成像原理有極大的了解渴望,而這一知識點卻有著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里我安排了用紙條模擬光束,理論分析等教學手段把抽象化為形象來進行難點的解決,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像物對稱”這一成像特點。

首先我?guī)ьI同學們一起用紙條模擬光束理解平面鏡成像原理接著用多媒體課件,根據(jù)光的反射作圖,進行動態(tài)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非實際光線形成。

(四)、課堂小結(jié)(4分鐘)。

2.教師小結(jié):平面鏡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靜的水面,平滑的金屬面,它們都相當于平面鏡。它們的作用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麗的風景。(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桂林山水”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湖光山色美如畫,這其中就有平面鏡的巧奪天工。

(五)、布置作業(yè)(時間大約1分鐘)。

1、搜集平面鏡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實際應用,為下節(jié)課的交流做準備。

2、利用光在兩平面鏡之間多次反射,用身邊的一些物品制作一個萬花筒或潛望鏡。

(六)、板書設計。

(1)虛像。

(2)像物大小相等;

(3)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4)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六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三節(jié)《平面鏡成像》。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主要有三個內(nèi)容: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2、虛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它在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學習、認識平面鏡的成像,是前兩節(jié)所學知識的應用;另外,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像”這個新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凸透鏡成像奠定基礎。同時,通過平面鏡成像的探究活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節(jié)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這一章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重視過程與方法、重視科學探究的要求,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水平,我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維度: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有用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領略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中的對稱之美,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喜悅。

3、重點和難點。

科學探究活動,有利于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學習、體驗科學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由于“虛像”比較抽象,“看得見”,卻“摸不著”,因此,虛像的概念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由于學生缺乏經(jīng)驗,思維能力不強,很難提出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探究活動中的又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

八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同時,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平面鏡,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興趣。根據(jù)學生這些心理特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的編排,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教師引導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雖然對平面鏡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往往得出一些錯誤的結(jié)論,例如:他們會認為“物體離平面鏡越近,所成的像就越大”;把“像”與“影”混淆等,這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對于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則通過多媒體動畫展示、演示實驗、教師講解等教學手段,來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要使學生領會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學探究,讓學生從觀察現(xiàn)象入手,在質(zhì)疑、探究、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學到知識,同時,體驗實驗的基本思想方法,學習科學探究。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一個魔術(shù)視頻引入新課。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還暗示出將“平面鏡改為玻璃板”有助于確定虛像的位置,為學生設計探究方案搭建一個“支架”。

2、組織探究。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我將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按照提出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jié)論的順序進行??紤]到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探究活動的重點放在設計探究方案上。

(1)提出猜想:

在板書課題之后,展示一幅平靜的水面成像的圖片。這樣,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鏡的概念,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內(nèi)所成的像,并對成像的特點提出猜想,將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為后面探究的課題。

(2)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體大小的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如果學生感到困難,可以適時提出啟發(fā)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之所以以小組為單位,一方面是由于該探究活動與以前接觸到的探究活動相比,難度要大一些,以小組為單位,便于學生隨時交流、相互啟發(fā),共同獲得發(fā)展;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

(3)進行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時,將平面鏡和玻璃板同時給出,讓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選平面鏡的學生在實驗中會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無法同時看到物體的像與替代物,所以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學生就會陷入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考。此時,可能會有學生受到“水中蠟燭”的實驗啟發(fā),想到把平面鏡改為玻璃板做實驗。如果學生沒有想到,可以提醒學生回想該演示實驗。這樣,學生通過實驗的親身體會,產(chǎn)生認知沖突,再聯(lián)系已有信息,解決沖突,體會更加深刻。這樣就突破了探究過程中的難點。

在得出像與物體大小相等的關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樣研究像距與物距的關系?”以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學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動中已掌握了確定虛像位置的方法,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進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時矯正。

各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結(jié)論,同時對學生掌握知識、參與實驗的態(tài)度和效果進行反饋,在這一階段,通過教師的引導和針對性反饋練習,學生將完成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

3、理解“虛像”

首先借助多媒體課件,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作圖,進行動態(tài)分析,使學生從理論上知道平面鏡成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由非實際光線相交形成。

接著再演示:把蠟燭點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紙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會發(fā)現(xiàn)紙上并沒有像,從而說明并沒有光到達成像的位置,再次證明平面鏡所成的像確實不是實際光線相交而成的,使學生從實際中感受什么是虛像。這樣,通過理論分析、實驗驗證等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突破“虛像”這一難點。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識到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的應用,播放一段有關平面鏡成像應用的影片,通過這段影片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科技對生產(chǎn)、生活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加深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和認識。

五、板書設計。

(1)等大:像物大小相等;

(2)等距: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

(3)虛象: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

反射光線的方向延長線形成虛像。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七

2.知道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潛望鏡、萬花筒的光學原理。

技能目標學會作圖法。

重點。

特點。

難點。

“像”的概念,區(qū)別實像和虛像。

教學過程。

復習。

1.光的直線傳播。

2.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及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

導入。

學生觀察課本p54照片。

設問湖中的倒影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與湖面上的景物對稱?

展示表面平的鏡子、玻璃板、表面拋光的金屬板、平靜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產(chǎn)生與物體對稱的影子。

這類反射面是平面的鏡子稱為平面鏡。

新課。

實驗1內(nèi)容活動卡p35實驗1。

記錄將蠟燭和蠟燭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連起來,

量出蠟燭到鏡面的距離和蠟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

結(jié)論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

實驗2內(nèi)容活動卡p35實驗2。

觀察比較描畫與原畫的大小、左右和朝向關系。

結(jié)論虛像、對稱、大小相等。

練習課本p56思考與練習1.2.5.

閱讀課本p54-p55。

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光束經(jīng)平面鏡反射,進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都交于鏡面后的s'。因為光的直線傳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線是從鏡面后的s'發(fā)出的,好像s'在發(fā)光,s'實際沒有光線射出,它是發(fā)光點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虛像。物體上的每一點都會在平面鏡中形成一個相應的虛像點,在平面鏡中就形成了物體的像。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

演示作圖法。

利用物像對稱性先決定像點位置,任取兩根發(fā)散光線并畫出反射光線。(用虛線表示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提問如果入射光線沿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情況會怎樣?

練習活動卡p36思考和討論1.2.

課本p56思考與練習3.4.6.

閱讀課本p55。

練習活動卡p37探究1.2.3.

作業(yè)。

活動卡p38家庭實驗1.2.

板書。

一、特點。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

二、原因。

1.光的反射。

2.光路可逆。

三、應用。

課后記錄。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八

劉老師是用圖片導入新課,選用四個圖片都是動物照鏡子的,學生很快進入狀態(tài)。接著老師拿出一塊大平面鏡,問學生,你覺得平面鏡成的像在哪里?學生七嘴八舌,很多同學說在平面上,這是學生錯誤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如何糾正學生錯誤的前概念,劉老師在這里,用語言跟隨學生的思維,假設現(xiàn)在所有人成的像都在平面上,那么大家的像不都是在一起了嗎?那像不是花了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漸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生活經(jīng)驗,于是自然而然能猜想出來,平面鏡成的像在平面鏡的后面。

然后劉老師讓學生觀察剛才的四幅圖片中的像,完成課本中實驗活動部分的猜想與假設。接著教師就是為實驗細節(jié)做鋪墊。拋出了很多問題:“如何比較像和物的大小”、“如何找到像的位置”、“什么是鏡面”,讓學生觀察自己手邊的實驗器材,并仔細研究實驗器材的特點,并一一作分析,這里,可以看出教師深厚的知識積累,雄厚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教師為實驗做了很多鋪墊,細節(jié)講解,最后進行到課堂的25分鐘的時候,終于讓學生開始做實驗,測量三組數(shù)據(jù),但是實驗只進行5分鐘,就結(jié)束了,學生還沒有自己摸索實驗,還不會找到像的位置,教師就開始總結(jié)歸納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所有的實驗細節(jié)、所有的實驗結(jié)論都是教師代勞,學生都只是看客。

一節(jié)實驗課,是名不副實的實驗課,一節(jié)課45分鐘,教師講了40分鐘,學生頭腦被老師霸占了40分鐘??!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九

3.了解平面鏡的應用.[來源:學科網(wǎng)]。

4.初步了解凸面鏡和凹面鏡及其應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7、78頁內(nèi)容,完成下列填空:

2.像與物體大小相同.

3.物體和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小組討論】。

做教材第77頁探究實驗(如圖).

1.把一根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蠟燭在玻璃板后有一個像.

2.再拿一根同樣的蠟燭在玻璃板后移動,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分別記下玻璃板前后蠟燭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蠟燭與玻璃板后面的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發(fā)現(xiàn)它們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與像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教師點撥】。

1.在做平面鏡成像實驗時,應注意如下細節(jié):選擇玻璃板而非平面鏡,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來替代像的蠟燭不能被點燃.

2.由于不容易確定蠟燭經(jīng)過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實驗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與原蠟燭等大的蠟燭替代像,從而來研究物像的大小、距離等方面的知識.

【跟蹤訓練】。

1.身高1.75m的小剛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1.5m處,他在鏡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鏡面移動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峰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時,將玻璃板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兩段相同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桌面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移動蠟燭b,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大小的關系.

(2)在尋找蠟燭像的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a(填“a”或“b”)這一側(cè)觀察.

(3)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填“實”或“虛”)像.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8頁,完成下列填空:

2.進入眼睛的光線好像來自平面鏡后的像發(fā)出的,其實它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形成的.

【小組討論】。

1.在平面鏡成像實驗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沒有(填“有”或“沒有”)灼痛感.

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拿一白屏在后面來回移動,發(fā)現(xiàn)白屏上沒有(填“有”或“沒有”)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填“實像”或“虛像”).

解:燭焰有光進入人眼;燭焰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去,覺得有虛像.

【教師點撥】。

1.人看到物體和看到像都是因為有光進入眼睛的結(jié)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著進入人眼的光線覺得觀察到了物體(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鏡反射成虛像的原因.

2.對比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可知: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而是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

【跟蹤訓練】。

如圖所示,s是一個發(fā)光點,s′是它在平面鏡中成的像,sa是s發(fā)出的一束光.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和sa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解:

學習指導三:平面鏡的應用。

【自主預習】。

請舉出四例說明平面鏡的應用:

(1)醫(yī)生用來檢查牙齒的口鏡;。

(2)潛望鏡;。

(3)太陽能電站;。

(4)照鏡子.

【小組討論】。

請對上述平面鏡的四種應用進行分類.

【教師點撥】。

平面鏡的應用有的是根據(jù)平面鏡能成像的特點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據(jù)平面鏡能夠反射光線改變光路而加以利用的.

【跟蹤訓練】。

如圖所示,小聰通過一平面鏡看到小貓要偷吃小魚.圖中畫出了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但未標出光的傳播方向.請你在圖中用箭頭標出小聰看到小貓偷魚吃時的光的傳播方向,并根據(jù)光的反射規(guī)律畫出平面鏡。解:

學習指導四:凸面鏡和凹面鏡。

【自主預習】。

閱讀課本第79頁內(nèi)容,完成下列填空:

1.球面鏡包括凹面鏡和凸面鏡;。

2.請舉出一例說明凸面鏡的應用汽車后視鏡;。

3.請舉出一例說明凹面鏡的應用太陽灶.

【小組討論】。

1.在暗室中(或在晚上),觀察平行光線分別射向凸面鏡、凹面鏡后的情況.

解:平行光線射向凸面鏡后,光線散開;射向凹面鏡后,光線會聚.

2.觀看金屬制飯勺的兩面,體會球面鏡成像的特點.

解:凹面鏡可成多種像,凸面鏡只能成正立縮小的虛像.

【教師點撥】。

1.球面鏡可以看成是由一個個非常微小的平面鏡組合而成的整體,這樣就可以根據(jù)光的反射定律來理解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2.可以根據(jù)球面鏡實物來了解球面鏡成像的特點,進而可以理解為什么凸面鏡可以擴大觀察范圍.

【跟蹤訓練】。

如圖a所示,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手電筒里的反光裝置相當于凹面鏡(如圖b),它可以讓小燈泡發(fā)出的光又遠又直,這種設計應用了光在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原理.

小欣猜想:聲音也有反射現(xiàn)象,凹形面對聲音是否也有類似的作用呢?于是,小欣利用雨傘和機械手表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

(1)如圖c所示,水平放置并固定雨傘,他把耳朵貼在傘柄上,逐漸改變耳朵在傘柄上的位置,直到聽到周圍的聲音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記下這個位置a.這說明聲音在凹形面上反射時,凹形面對聲音有會聚的作用.

(2)為了進一步探究凹形面對聲音的作用,他把一塊機械手表掛在傘柄上的a點,當他的耳朵位于三米遠的b點時(b與a在同一水平高度),聽不到手表聲.經(jīng)過認真分析,他又找到另一把相同的雨傘,在做了必要的調(diào)試后,終于聽到了手表聲.那么這兩把傘的擺放方式應該如圖中的甲(填“甲”或“乙”)所示.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

本節(jié)內(nèi)容包括平面鏡成像特點和平面鏡成像原理以及平面鏡成像應用。重點知識是平面鏡成像特點:正立(左右相反)、等大、物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虛像。上課結(jié)構(gòu)安排基本合理,視頻引入---生活感受平面鏡成像可能的特點(如果有條件真的可以讓學生拿鏡子感受)---學生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本節(jié)課按照自己的進度最多只能講到平面鏡成像的原理,不能講到平面鏡成像的應用,以及較難的題平面鏡改變光路。所以我覺得本節(jié)課需要至少兩節(jié)課才能講完全部內(nèi)容。本節(jié)課作業(yè)反饋來看,拉進度沒有什么意義,學生無法完成,只有在上課中完成重點知識的.練習和回顧最好。感覺舒服的地方是邊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邊教學生怎樣應用知識,這樣的感覺比純粹的評講題感覺舒服。講解平面鏡成像特點時邊舉例邊講解很好,在講解等大時,學生容易出錯,主要是視角問題,我發(fā)現(xiàn)講解后學生還是容易出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我感覺舉例還不錯:我讓學生體會在教室看我和我到學校操場看我的區(qū)別,我本身大小不變,而看起來小了,這只是視角發(fā)生變化的緣故。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一

1、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鏡成的像有哪些特點。

1、當光從一種物質(zhì)射向另一種不透明的物質(zhì)的界面時,會返回到原來傳播的物質(zhì)中,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____,在這種現(xiàn)象中光路是的'。

3、鏡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定律。

1.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思考如下問題:

進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學內(nèi)容:自學課本p77,邊閱讀邊觀察圖4.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2)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3)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圖4.3-2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二

預習目標:

1、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鏡成的像有哪些特點。

一、復習回顧。

1、當光從一種物質(zhì)射向另一種不透明的物質(zhì)的界面時,會返回到原來傳播的物質(zhì)中,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____,在這種現(xiàn)象中光路是的。

3、鏡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定律。

二、學生自學活動。

1.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思考如下問題:

進行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學內(nèi)容:自學課本p77,邊閱讀邊觀察圖4.3-2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

(2)實驗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帶水銀的平面鏡,為什么?

(3)實驗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

(5)圖4.3-2中的兩只蠟燭有什么特點?為什么使用這樣的蠟燭?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三

老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有非常好。歸納起來同學們想觀察平面鏡成的像與物的正反相同嗎?與物的大小形狀一樣嗎?像的位置在哪里?其中,像的形狀和正反我們照一下鏡子就可以觀察到,我們就集中精力解決像的位置和大小的問題,大家說好不好?或:。

1、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是什么關系?

2、像與物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3、像與物的左右有什么關系?

4、它們的連線與鏡面是什么關系?

教師: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對,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只有用實驗證猜想,才可以科學的學習好物理知識。我們設計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想首先考慮的是選用什么器材?(在做實驗之前,我們要制定實驗計劃,包括實驗需要什么器材,如何進行,觀察什么,記錄什么。每組同學面前都有一些實驗器材,是我提供給大家的,這些器材請大家選擇使用,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器材,制定出一個完整的計劃。)。

(1)學生自選器材:

b、刻度尺、量角器;

c、蠟燭(不等大)、火柴、棋子、手電筒、瓶蓋。

其他的如小刀、夾子、白紙,方格紙。

(2)學生自己做實驗。

(3)匯總實驗的問題并交流解決。

a.學生的探究課堂匯報:你選擇的物體是什么?實驗中有什么困難和問題?如何解決的?(如不能同時觀察到物和像,從而無法確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較像和物的大???不用黑白紙看不清像?像不夠清晰?點燃蠟燭、貼上汽車貼膜等)。

(4)學生二次做實驗。

用這樣的實驗驗證了我們前面提出的平面鏡的一些特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板書上勾畫出可以驗證的特點,并打出多媒體課件。

現(xiàn)在,通過我們科學的探究,大家應該都有自己的結(jié)論,現(xiàn)在,同學們用自己得到的結(jié)論完成下面的問題:

2.像的大小形狀與物體的大小形狀相等。

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7)實驗反思:(8分鐘)。

1、你們小組在實驗中最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在哪幾個環(huán)節(jié)?

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現(xiàn)較大的誤差?

2、你們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了哪些意外情況?你對這些現(xiàn)象的解釋是什么?

(8)游戲鞏固(5分鐘)。

教師:為了加深同學們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印象,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教師準備了一面大的平面鏡(迅速安裝道具),我請哪位同學上來照一照鏡子,他的像怎么辦呢?好請同學們推薦一位和長的象的同學(根據(jù)同學的推薦找到),照鏡者在鏡前做一些動作,請同學們判斷扮演像的同學的表演是否符合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或者用字母f來)。

學生游戲活動表演。

教師:剛才兩位同學的表演有沒有不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并指出不符合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哪一條。

學生和教師評價游戲表演。

(9)拓展(看時間而定,若時間不夠可以刪去)。

這些發(fā)現(xiàn)能讓你有什么奇思妙想。(萬花筒、水表上面的鏡子、擴大視野空間、潛望鏡)。

(10)教師:今天大家一起探究了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同學們表現(xiàn)出了學習知識、探究規(guī)律的極大熱情.課上到這個地方,我們有必要來隊今天的只是做個總結(jié),首先我們探究了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課件出示:實驗視頻)。

教師(結(jié)束語):大家提的與談的都非常好!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還要進一步的探究和學習,有些問題可以自己去查閱資料,課后我們帶著問題對平面鏡成像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板書設計:

2、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附表1: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四

光的反射。

由于平面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對應點(s`),進入眼光的.光并非來自對應點(s`),所以把(s`)稱為虛像。

解釋。

照鏡子就是這樣的原理??梢哉f,只要利用到平面鏡,就一定是鏡面反射。鏡子里的影像就叫平面鏡成像,經(jīng)常被縮寫為鏡像。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五

這節(jié)課是實驗探究課,我以學生“動”起來為主線設計教學,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其主動探究的能力。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教師適時引導,自主構(gòu)建獲得知識,這不僅是教學本質(zhì)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必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以支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引導他們自主探索與問題解決活動,從根本上達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本節(jié)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它是前兩節(jié)課知識的應用;另外本節(jié)課學生將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這個探究是學生遇到的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探究。這個探究在整個初中物理探究性學習中起示范作用,本節(jié)課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鏡成像奠定了基礎,所以,本節(jié)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現(xiàn)代心理學表明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而人的動機、欲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fā)的,任何具備新穎性、沖突性,復雜性和不確定的現(xiàn)象都能夠有效引發(fā)學習者的好奇心,給學習者提供一個持久而強大的力量,促使其自覺的探索和研究。

師:出示圖片,這個景色熟悉嗎?

生:這不是劉玲廣場的廊橋嗎?

師:對,映樓臺倒影增添了景色之美,別有風味。看到這個場景,同學們一定猜到我們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了吧!出示標題:平面鏡成像!

2、導入新課,展示目標。

師:上一周路過咱們學校的小竹林,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并思考你會提出什么問題?一起來看大屏幕。視頻中的我在找鏡子、照鏡子,咱們也行動起來。

生:學生活動。(學生上臺表演)。

師:同學們選兩位同學上臺一個人當物體,一個人當像。同學們會選誰?學生選了兩個個子、體型、臉型有點像的兩個同學上臺,我發(fā)口令這兩位同學做,舉起你的左手,眨一下你的右眼,往前走兩步。這兩位同學的動作有失誤,其他同學逗樂了!(學生情緒高漲)。

師:結(jié)合這兩個場景,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2:老師為什么照鏡子?

生3:物和像到鏡面的距離什么關系?……。

師:這也是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老師出示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錄制生活中常見的視頻的呈現(xiàn)和學生經(jīng)常照鏡子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設計認知沖突,使學生帶著疑問、充滿好奇地開始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不包辦代替提問。當學生所提的問題意義不大,針對性不強時,教師應給予鼓勵和幫助,盡可能指出其合理之處,同時引導學生提出更合理的問題,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出示教學目標。

3、初識器材,提出問題。

師: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問題需要的是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根據(jù)剛才大家所提出的平面鏡成像特點這個問題,我們能否將問題敘述的更具體一些?比如:所成的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嗎?等等。思考一分鐘,嘗試著提出來。

生:思考提出問題,同時做出猜想。

生:說出自己需要的器材。

〖設計意圖〗。

經(jīng)歷真實情境激發(fā)興趣,學生肯定能生成疑問,老師不代替提問,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動”起來,對大框架的問題具體描述,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語言描述生活現(xiàn)象的意識和用物理視野發(fā)現(xiàn)研究問題的習慣。

師:我今天給大家準備了這幾樣器材兩個有紅色標記的支架、兩個沒有紅色標記的支架、一個平面鏡、一張方格紙、一把直尺,又特意給你們準備了玻璃板,每組一共7個實驗器材,每四個同學一組,做好分工,有記錄員、操作員、匯報員,圍繞黑板上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現(xiàn)在開始行動吧!

〖設計意圖〗。

針對學生的具體化問題,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和所學知識,同學們有思路,有想法進行探究,順口就能說出自己想要的器材,讓他們“動”起來,然后統(tǒng)一器材。

4、閱讀課本,明晰步驟。

生:這時同學們第一次做實驗。大概3分鐘時間。

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暫停做實驗。

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用平面鏡做實驗,有的組用玻璃板做實驗;有的用帶走紅色標記的當物體,有的用不帶紅色標記的做物體;有的同學不知道怎樣放鏡子?等等,什么情況都有,比較亂。現(xiàn)在暫停實驗閱讀課本77頁到78頁的第一塊知識,然后再進行實驗,并思考這些器材如何使用才能更容易探究黑板上的問題。3分鐘的時間規(guī)范一下實驗步驟再操作。

生:閱讀課本,規(guī)范步驟重新做實驗。這時學生第二次做實驗。大概12分鐘左右。

〖設計意圖〗。

讓學生經(jīng)歷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引發(fā)預想的實驗器材再到統(tǒng)一的器材,學生的思路可能被干擾了,實驗器材可能不是他所需要的,但是看到實驗器材好奇心促使他們動手摸一摸,做一做,這是讓他們做,允許他們犯錯,不怕他們犯錯。提出質(zhì)疑時再來引導,此時我引導學生能聽進去,看書也能看進去,這樣實驗操作就規(guī)范了!兩次操作實驗使學生體驗了從盲目到明白,從急切到用心,從無緒到規(guī)范,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5、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師:大部分組已經(jīng)探究完成,得出結(jié)論,下面就分享一下你的`成果吧!每組的匯報員采用這種形式(板書在黑板上)組名、探究的問題、得出的結(jié)論、實驗的步驟。其他組認真傾聽,有不完整的其他組補充。

生:學生用模板展示,這一組不完整下一組,直到學生提出的5個問題全部探究完成!

師:同學們都很用心,匯報的很精彩!掌聲送給你們。把大家的實驗結(jié)果合在一起就是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結(jié)論?能否用關鍵詞簡明扼要的概括。

生:等大、正立、等距、虛像,學生展示。

〖設計意圖〗。

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能夠分析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培養(yǎng)孩子們物理語言的概括能力。

6、釋疑拓展,再次探究。

師:同學們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是否思考其他問題,比如說實驗中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為什么用方格紙,用白紙行不行?……讓學生思考,討論。

生:提出了6個問題。

分別是:

(1)為什么要選用大小相同的物體?

(2)為什么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

(3)玻璃板不垂直桌面會怎樣?

(4)物體靠近玻璃擦,像會變大嗎?

(5)用白紙做實驗記錄什么呢?

(6)玻璃板變大變小像會變化嗎?

師:同學們很認真的做實驗,提出的問題非常值得探究。你們都很棒!現(xiàn)在利用這些器材去解決你們提出的問題吧!仍然采用剛才的匯報形式。

生:學生積極投入實驗,動作很迅速。大概十分鐘,學生展示。

師:老師總結(jié)。這么多問題大家都解決了,真的是辦法總比問題多。生活中也是這樣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老師為你們的探究能力點贊。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操作會再次遇到問題進行科學探究活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節(jié)外生枝”的情形,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能預測到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引導敢于質(zhì)疑并提出質(zhì)疑。探究式教學的設計,要循序漸進,既要整體考慮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目標的逐步達成,又要分別考慮每次探究活動的側(cè)重點。由于課時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動中各個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側(cè)重某些探究要素,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使所有要素對應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這不僅有利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完成科學探究任務,而且能使所側(cè)重的探究過程更加深入、具體,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7、歸納總結(jié),針對練習。

師:講解,這個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1)等效替代法,

(2)實驗歸納法。

這些探究方法也是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辦法。

生:學生搶著回答,用玻璃板去替代平面鏡,用方格紙?zhí)娲准?,用大小一樣的物體替代物體所成的像!

師:你們真的是學會了!鼓掌。(重難點結(jié)束)。

師:想想議議,為什么一開始六玲廣場上廊橋的圖片看起來是倒立的像?

生:思考并回答,水面相當于鏡面,根據(jù)像距等于物距,符合成像特點。

〖設計意圖〗。

滲透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結(jié)合學生身邊的景物充實在課堂中。把這些現(xiàn)實中的物理問題用于課堂交流,大大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培養(yǎng)孩子們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師:學以致用,做幾道練習題試試吧!學生練習并展示。最后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作者:汝陽外國語學校吳芳芳。

制作步驟2113:

1、在紙上豎一塊玻5261璃板作為平面鏡,在紙上記下4102平面鏡的位置;

2、把點燃1653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與像重合,在紙上記錄下物像的位置;

4、用直線將物像位置連起來;

5、改變位置再測幾組;將測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2、像和物的連線垂直于平面鏡。

3、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等于物到平面鏡的距離。

4、像和物關于平面鏡對稱。

5、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變,左右互換。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六

1、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平面鏡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能夠畫出簡單的光路圖,能夠簡要地描述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能區(qū)別實像與虛像。2、通過實驗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及像與物的左右關系,進而歸納總結(jié)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設計和制作實用的器具應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

3、能積極參與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研究,能應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并說明它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科研方面的廣泛的應用。

【教材分析】本節(jié)教材共兩部分: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各種面鏡。文中共安排了兩個活動,一個信息鏈接。主要是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既重過程又重結(jié)果。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平面鏡有成像和改變光路的作用,能夠畫出簡單的光路圖,能夠簡要地描述平面鏡的成像原理,能區(qū)別實像與虛像。2、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像與物的大小,及像與物的左右關系,進而歸納總結(jié)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根據(jù)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設計和制作實用的器具應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觀察交流法,歸納總結(jié)法。

【教學用具】平面鏡,蠟燭(兩根完成一樣的),玻璃板,光屏,凸面鏡和凹面鏡。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用過平面鏡,你曾用平面鏡做什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鏡子叫平面鏡?讓學生回答。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七

1)正常人的眼睛觀察25厘米處的物體最清楚,眼睛也不容易感到疲勞,若要使眼睛的像成在距離眼睛25厘米處,眼睛與平面鏡的距離應為.

2)如圖所示,平面鏡m前有一個發(fā)光點s,s1是它在鏡中所成的像,當平面鏡轉(zhuǎn)動一個角度后,像的位置為s2,試作出平面鏡的新位置.

3)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在桌面豎直立一塊作為平面鏡.實驗時,要使鏡后的物體與鏡前相同物體的像完全重合,這是為了,從而能得到像與物等大、到鏡面距離相等的結(jié)論.

4)池中水的深度是2m,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3.8105km,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離是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的月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填實或虛).

5)汽車后視鏡是__________,而汽車頭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來反射光的.平面鏡可以改變_________,如潛水艇上經(jīng)常用到的___________鏡,就是這種現(xiàn)象的應用.

二、選擇題:

1)人逐漸向平面鏡靠攏的過程中,人在鏡中的像()。

a.變大b.變小c.不變d.無法判斷。

abcd。

3)有些電工儀表的刻度盤上有一個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鏡子,它的作用是[]。

a.讀數(shù)時使眼睛處于正確位置.b.增加刻度盤的亮度.

c.檢驗儀表是否水平.d.便于觀察儀表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a.倒影比真實景物略暗一些b.倒影比真實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與拍照時的真實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實人物略大一些。

a.30b.45c.60d.90.

6)生物顯微鏡的鏡筒下面有一個小鏡子,用來增加進入鏡筒的光強.如果小鏡子的鏡面可以選擇,在生物課上使用時,效果最好的是:()。

a.凹型鏡面b凸型鏡面c平面鏡面d乳白平面。

參考答案。

1.填空題。

(1)12.5cm。

(2)。

(3)玻璃比較像與物的大小,和測出像到鏡面的距離.

(4)答:3.8105km虛。

(5)凸面鏡凹面鏡光路潛望。

2.選擇題。

(1)c。

(2)b。

(3)a。

(4)d。

(5)b。

(6)a。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八

2.知道在光的反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潛望鏡、萬花筒的光學原理。

技能目標?學會作圖法。

特點。

“像”的概念,區(qū)別實像和虛像。

復習。

1.?光的直線傳播。

2.?光的反射現(xiàn)象及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

導入??。

學生?觀察課本p54照片。

設問?湖中的倒影是怎樣產(chǎn)生的?為什么與湖面上的景物對稱?

展示?表面平的鏡子、玻璃板、表面拋光的金屬板、平靜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產(chǎn)生與物體對稱的影子。

這類反射面是平面的鏡子稱為平面鏡。

新課?。

實驗1?內(nèi)容??活動卡p35實驗1。

記錄?將蠟燭和蠟燭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連起來,

量出蠟燭到鏡面的距離和蠟燭的像到鏡面的距離。

結(jié)論?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

實驗2?內(nèi)容??活動卡p35實驗2。

觀察?比較描畫與原畫的大小、左右和朝向關系。

結(jié)論?虛像、對稱、大小相等。

練習??課本p56思考與練習1.2.5.

二、平面鏡中的像是如何產(chǎn)生的?

閱讀????課本p54-p55。

發(fā)光點s發(fā)出的光束經(jīng)平面鏡反射,進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都交于鏡面后的s'。因為光的直線傳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線是從鏡面后的s'發(fā)出的,好像s'在發(fā)光,s'實際沒有光線射出,它是發(fā)光點s在平面鏡中所成的虛像。物體上的每一點都會在平面鏡中形成一個相應的虛像點,在平面鏡中就形成了物體的像。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大小無關。

演示???作圖法。

利用物像對稱性先決定像點位置,任取兩根發(fā)散光線并畫出反射光線。(用虛線表示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

提問???如果入射光線沿著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入,情況會怎樣?

練習???活動卡p36思考和討論1.2.

課本p56思考與練習3.4.6.

閱讀??課本p55。

練習??活動卡p37探究1.2.3.

作業(yè)??。

活動卡p38家庭實驗1.2.

一、特點。

2.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

二、原因。

1.光的反射。

2.光路可逆。

三、應用。

平面鏡成像說課稿篇十九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義。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探究的方法與合作學習。

(五)教學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二、教法:實驗探究法;提問法;談話引導法。

學法:觀察法;小組討論法;交流法;實驗法;實驗分析法。

三、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一塊平面鏡,一塊玻璃板,兩個鐵夾作為玻璃板支架,白紙,光屏,一盒火柴,兩支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筆。

教師演示器材:打火機兩個,蠟燭兩支,平面鏡,平板,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吹蠟燭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引入新課。

教師:本實驗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玻璃板,點明玻璃板我們稱為平面鏡,生活中常用的平面鏡是鏡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平面鏡成像”。教師板書課題。(本環(huán)節(jié)學生懷著好奇心觀看影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對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

進行新課:

(一)觀察:

由小時候照鏡子到鏡后找像引入學生活動:學生照鏡子,觀察自己在靠近或遠離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位置有沒有發(fā)生變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老師表演照鏡子,學生充當像(為學生猜想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認識。)。

(二)提出問題:

教師提出本節(jié)課的探究課題:平面鏡成像時,像的大小、位置跟物體的大小、位置有什么關系呢?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出示課件)。

(三)猜想與假設:

(四)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1、設計實驗:(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設計驗證猜想的.實驗方案,并進行小組間的方案交流,,篩選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實驗方法,并從中初步學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學生需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確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點燃的蠟燭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與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樣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

(3)怎樣測出像和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

引導學生知道:一次實驗有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至少要將蠟燭的位置改變一次,再重做一遍實驗。這樣要求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以免由于為了節(jié)省時間而忽略必要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形成以偏蓋全的片面的思維方法。(出示課件:展示疏理后的設計方案)。

2、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

(1)實驗前教師強調(diào)實驗要領:玻璃板一定要豎直;后面的蠟燭與像完全重合;記錄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時要注意玻璃板輕拿輕放,不要讓蠟油燙到手,實驗完畢要及時熄滅蠟燭。

(2)學生實驗時,教師巡視觀察,提供幫助,找到學生實驗小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實驗過程中的問題,為交流和評估環(huán)節(jié)做準備。

(3)小組交流實驗記錄和數(shù)據(jù),各小組派代表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

(4)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像連線與玻璃板所在直線,這兩條相交的直線有什么位置關系?學生很容易發(fā)現(xiàn)平面鏡成像的又一特點:物、像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5)再次點燃平面鏡前的蠟燭,用光屏在后面接收,觀察能否接受到燭焰的像.,得到平面鏡成虛像.

學生閱讀課本內(nèi)容。

教師:燭焰發(fā)出的光,經(jīng)過怎樣的路徑進入人眼,讓我們看到像的呢?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解釋平面鏡成像原理:

燭焰上s點發(fā)出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進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覺這些反射光線好像是從鏡后的s’點發(fā)出的,人眼逆著反射光線看過去就看到了點s’,s’就是s在平面鏡中的像。實際上鏡后并不存在光源s’,進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點s’發(fā)出。像點s’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實際光線會聚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像稱為虛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1、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光的反射。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84729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