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模板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11:52:11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模板22篇)
時間:2023-11-24 11:52:11     小編:雅蕊

編寫教案時應注意材料的準備、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評價的合理性。要編寫一份較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和具體的規(guī)劃。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案的編寫要點和技巧,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一

一、教材分析:

教科書在本課時安排了兩個例題。例3從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發(fā)現直角。例4主要是教學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來畫直角。本課是這一單元的重點,也是下學期認識銳角和鈍角也是一個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他們已經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發(fā)現能力,因此對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三維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過程與方法:經歷折一折、畫一畫等過程,豐富學生對直角的直觀認識,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初步認識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并對角有了初步的認識之上的。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讓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從生活中感受直角,從動手操作中學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力求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數學生活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

教學難點:學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四、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以建構主義和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找到數學模型,通過動手參與、體驗來獲取知識,從而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

五、專題說明:

本次公開課的專題是:“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聽課習慣”,僅針對專題來說,我采用了一下策略:1.從開課的起立問好開始,強調干脆利落;2.采用獎勵小紅旗,吸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3.書本鉛筆盒一律擺放到桌角;4.活動工具的使用有放、有收;5.常規(guī)口令的使用如“請你像我這樣做”“一二三”。

六、教材改動說明:

由于我班不能進行多媒體課件講授,所以例3,我采用做活動角,導出直角,動手操作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七、教學流程:

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這一理念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四大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在開始新課之前,先向學生提出了上節(jié)課學過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做好了心理準備。出示活動角,制作角,并由任意角轉變?yōu)橹苯恰?/p>

第二環(huán)節(jié):動手操作,探究新知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個層次來進行。

活動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認識直角后學生對直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難了,這樣直角在頭腦中的印象會加深。

活動二,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用一張紙折一折折出一個直角,進一步認識直角,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鋪墊,起到承接的作用。

活動四,畫一畫,學會用三角尺畫直角,教師示范,學生在空中模仿,再重復畫角的規(guī)范,學生進一步在練習本上畫角,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多實踐、多體驗,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落到實處。

學生通過“描一描、找一找”等數學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而設計“找三角尺中的直角”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對直角認識的鞏固,又為后面的判斷直角和畫直角奠定基礎。接著,“判一判、折一折和畫一畫”等環(huán)節(jié)學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角。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強化。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完成這個過程,僅靠新課的教學是不夠的,還要通過有效的練習,才能把新知識同原有的知識結構更加緊密地融為一體,并貯存下來,從而使所形成的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單純的練習總是枯燥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說一說、比一比、畫一畫的情景。第一題:說一說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這道題不僅是對難點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一個延伸。第二題:畫一畫,給定一個頂點,畫一個角,給定一條邊畫一個直角。

第四環(huán)節(jié):全課總結。

自己談在這一節(jié)課中的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二

在學生初步認識角以及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以后,教材編排了認識直角。教科書上安排了兩道例題,一是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畫直角。尤于在認識角的時候,學生就是先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課我改變了這一模式,在學生介紹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觀察直角的圖形,認識直角標注符號。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將抽象出的三個直角按不同位置擺放,使學生正確感知直角。而后通過“折一折”指導學生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直角,并通過比較折出的多個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來地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經歷畫一畫、猜一猜、數一數等多種操作、體驗活動,讓學生逐步認識直角。整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盡可能多的機會和條件,并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特別注重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操作體驗的時間以及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不僅開放學生求知探索的空間,而且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課堂上有限的時空變成了人人參與,個個發(fā)展的無限空間。

1、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經歷多種操作體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不同方向的直角。

一副三角板;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紙各一張;不規(guī)則紙和白紙若干張。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復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介紹“角”,說說有關角的知識。

接著引入直角,并簡單概括了角與直角的關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并說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員,它有自己獨特的直角標記,且標好以后就像個“口”字——這就解決了學生作直角符號不標準這一問題。同時,作為角的一員它又有角的特性。認識直角后,我設計的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又能體會直角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接著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通過折直角的活動,發(fā)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得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判斷:1、直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大小有關,叉開越大直角就越大,叉開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鏡下的直角與其它角一樣,只是邊變長了,大小沒變。這又是它們的相通之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對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fā)現并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層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個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造成認知上的矛盾,使學生明白要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學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這時再讓學生交流判斷直角的方法,同時驗證所發(fā)現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樣讓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不讓人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說出“重合”這一關鍵的詞語。)第三層次,畫直角。

先讓學生用三角板試著自己動手畫出一個直角,然后介紹各自的方法,教師組織學生研究、討論,給予肯定與指導。接著教師再規(guī)范畫法。之后安排練習,給出頂點和一條直角邊,能畫幾個直角?給一條邊又能畫幾個?只給出一個頂點又能畫多少個角?此舉設計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畫不同方向的直角,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讓學生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部分是實踐應用。

首先,是直角過河。

其次,猜一猜圖后面藏著什么樣的角?進一步鞏固判斷角的大小的方法。

再次,通過數一數有多少個角及幾個隱藏著的直角,發(fā)展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第四部分,通過介紹直角,梳理本課教學知識板塊,形成知識網絡。

“親歷性”,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三

一、教材分析: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督堑某醪秸J識》是京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單元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有了這些已有知識和感性經驗作基礎,本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一些放手讓學生在操作中做數學的環(huán)節(jié),力求讓學生在眼看、耳聽、手動、腦想、口說中學習知識,發(fā)展抽象思維。

二、學情分析: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角并不陌生,能夠很容易的在周圍的物體上找到角,怎樣引導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經驗,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為學生學習幾何知識做好準備。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一個角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會用尺子畫角。

2、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對角的認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4、通過活動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角,會畫角。

教學難點:知道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五、教學準備:大小不等的圓紙片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角。

1、同學們,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個角)。

2、誰能指一指它的三個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頂點)。

師:我把你指的這個地方畫在黑板上(師畫一圓點)。

大家覺得這是不是一個角呢?(不是,這是一個點)。

3、“角”是什么樣子的?誰再來指一指,描一描。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物品導入,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起知識的沖突點,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出角。)。

(二)實物抽象,初識角。

1、從自己周圍找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體上有沒有角?下面大家從周圍的物體中來找找角,比比看誰找得最多最準確。

(學生“找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匯報:同學們發(fā)現哪些物體上有角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

(生比劃從周圍物體上找到的角)。

2、老師也找到了一些,請看:(出示:鐘表、相框、紅領巾)。

你能在這些物品中找到角嗎?(生指,課件抽象出角)。

4、剛才你找到的角的頂點和邊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說一說。

5、判斷角剛才同學們認識了角,也找到許多的角,請大家看這些圖形是不是角呢?(按點一:判斷)(指名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通過“找角”的活動初步認識角,從生活實物中抽象出角,引導學生觀察找共同點,從而了解角的構成,并會讀角和記角。另外再以一組判斷題來檢驗學生初識角的成果,并加深對角的構成的認識。)。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四

在本學期學校教研活動中我聽了wu老師執(zhí)教的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認識直角》。在聽課過程中,我感覺到wu老師的課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同時也給了我一些啟發(fā)。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

1、舊知導入,聯系前后知識。

上課初始,讓學生在活動角上說出角的各部分組成,通過比較角的大小復習,回顧觀察法與對比法,復習這些與本節(jié)課有直接聯系的知識,能夠溝通知識的前后聯系,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條理清晰。

2、立足生活,找準認知起點。

新課導入初始,課件出示了教科書、黑板、三角板,讓學生自己觀察、發(fā)現,找出物品德特點。從這些學生耳熟能詳的物體中抽象出直角,讓學生既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很有親切感,又體現了數學學習過程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基礎上的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在學生能初步認識直角的本質屬性的基礎上,再回歸生活,從周圍實物中找直角,深化學生對直角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比如:(1)讓學生找出直角,學生興趣盎然,找到了宣傳欄、桌子、班務管理欄等地方的直角,并且意猶未盡;(2)讓學生觸摸三角尺上的直角,說出感受,體驗直角的形狀。

4、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習能力。

角板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怎樣放置三角板。課下需要個別輔導。由于課堂中出現對直角的認識,用三角板進行驗證,畫直角的過程學生掌握形成知識的過程較慢,不能按預設的將銳角及鈍角一起認識,將銳角及鈍角的認識下移到下節(jié)課進行認知。

為了共同努力進步,對于本節(jié)課,提以下幾個建議:在整節(jié)課設計的一些小細節(jié)上教師可適當做些調整,會讓教學流程緊湊有序。如:在讓學生動手畫直角環(huán)節(jié),可適當縮短時間,做好時間上的把控不致浪費;可多出現一些大于、小于直角的角作為練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判斷直角材料等。

記得朱永新老師說過:“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奔热贿x定了教師這一職業(yè),就應該以一顆平和的心不斷提升自己,在工作中做好學習與研究。通過wu老師的這節(jié)課,我又學到了很多。靜下心來反思教學,靜下心來細細品位課堂上的得與失??或許在哪一天我們的課堂就會煥發(fā)綠色的生命。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五

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直角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教科書在本課時安排了兩個例題。例3從生活中的事物引導學生發(fā)現直角。例4主要是教學三角板上的直角的用法:可以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也可以用它來畫直角。本課是這一單元的重點,也是下學期認識銳角和鈍角也是一個基礎。

學情分析:

一年級上學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時,他們已經知道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直角在現實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觀察、發(fā)現能力,因此對于直角并不陌生。

三維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孩子現有的知識經驗和新課標的要求確定:

知識與技能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找一找、做一做、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感受圖形的美、數學的美。激發(fā)學生了解數學的愿望,樂于探索的積極心態(tài)。

教學重點:認識、辨別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難點:怎樣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以建構主義和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找到數學模型,通過動手參與、體驗來獲取知識,從而完成知識的自我建構。

教學中對教材的改動說明:

教科書例3是讓學生觀察國旗、椅子、運動員身上的角來認識直角的。我覺得既然是結合生活情景教學,用學生例舉出的直角來觀察引入會更貼近學生,更生活化也更直接,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試講后同伴也說這樣處理,導入更自然。學生也樂于接受。

教學流程:

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根據這一理念我把本節(jié)課設計為四大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

在開始新課之前,先向學生提出了上節(jié)課學過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回憶和思考,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做好了心理準備。出示活動角。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個層次來進行。

活動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在初步認識直角后學生對直角有了一個感性的認識,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直角就不難了,這樣直角在頭腦中的印象會加深。

活動二,用肢體語言來展示直角。因為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語言的邏輯表達能力有限,他們不可能用語言來準確的說出直角定義。只要他們能用肢體語言表現出直角,就說明他們真正的理解了直角。比找直角更進一步,因此在上課后我把這一活動與原來找直角這一活動進行了調換。

活動三,用圓形紙來折直角。這一設計的目的一是加深學生對直角的認識,二是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做鋪墊,起到承接的作用。

2.判斷直角。

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問題。因此我用一個問題總領:你怎么就能證明你所折的這個直角就是一個直角呢?這也是數學建模的第一步為學生提供現實問題、現實原形(折的直角),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因為學生在上一課時已經會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了,所以把所折的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并不會太難。在實際的比的過程中也完全可以敘述的很完整,因此在總結判斷方法的時候我采取學生分別表述、逐條出現、最后整理的策略。這樣不但給了學生在活動中自我建構的時間和空間還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了解數學、探索數學的愿望。

3.畫直角。

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之一,學生在“角的初步認識”中已經會畫角了,因此我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去畫直角,讓學生多實踐、多體驗,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落到實處。

鞏固、強化。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知結構的過程。完成這個過程,僅靠新課的教學是不夠的,還要通過有效的練習,才能把新知識同原有的知識結構更加緊密地融為一體,并貯存下來,從而使所形成的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

單純的練習總是枯燥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創(chuàng)設了說一說、比一比、畫一畫的情景。

第一題:說一說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

這道題不僅是對難點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一個延伸。

第二題: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有幾個直角?

這道題有些難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選擇完成。從而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第三題:畫一畫。

第四環(huán)節(jié)。全課總結。

自己談在這一節(jié)課中的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經歷折一折、畫一畫等過程,豐富學生對直角的直觀認識,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4.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美。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初步認識過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并對角有了初步的認識之上的。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入手,讓學生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從生活中感受直角,從動手操作中學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力求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感受數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難點:學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自由畫角,導入新課。

(一)學生自由畫角。

1.選取不同大小的角向全體學生展示。

2.選擇其中一個角說一說角各部分的名稱。

(二)揭示課題。

同學們畫的這些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類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變的,你猜出是什么角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直角。(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描一描,初步感知直角。

1.課件出示例3。

2.觀察上圖,找出角并在圖上描畫出來。

3.匯報交流,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4.觀察比較: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處?

教師指出:上面這些角都是直角(課件出示直角標志)。它是一種特殊的角。

(二)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直角。

1.在教材第38頁主題圖中找直角。

2.在我們的生活中找直角。

3.在一副三角尺上找直角。

(三)判一判,學會用三角尺判斷直角。

1.用活動角做一個直角。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來判定。

2.用三角尺判定教科書封面上的角是不是直角。(教材第40頁“做一做”第1題)。

(四)折一折,進一步認識直角。

1.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一個直角。

2.用三角尺驗證是不是直角。

(五)畫一畫,學會用三角尺畫直角。(例4)。

1.小組合作,嘗試畫直角。

2.師生交流,確定工具。(三角尺)。

3.教師范畫,小結畫法。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教材第44頁練習八的第6題。

1.下面哪些角是直角?

2.學生獨立判斷,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提示借助三角尺比一比。

(二)教材第40頁“做一做”的第2題。

1.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直角。

2.學生獨立判斷,交流匯報時強調直角要畫出直角標志。

(三)教材第44頁練習八的第7題。

1.學生在方格紙上畫直角(從給出的點開始)。

2.提醒學生畫上直角標志。

(四)教材第54頁練習八的第14題。

先數正方體一個面有多少個直角,再數正方體表面有多少個直角、長方體表面有多少個直角,最后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特征。

四、課堂小結。

(一)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二)你還有什么問題?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七

一、教學設想:

在學生初步認識角以及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以后,教材編排了認識直角。教科書上安排了兩道例題,一是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畫直角。尤于在認識角的時候,學生就是先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課我改變了這一模式,在學生介紹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觀察直角的圖形,認識直角標注符號。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將抽象出的三個直角按不同位置擺放,使學生正確感知直角。而后通過“折一折”指導學生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直角,并通過比較折出的多個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來地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經歷畫一畫、猜一猜、數一數等多種操作、體驗活動,讓學生逐步認識直角。整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盡可能多的機會和條件,并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特別注重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操作體驗的時間以及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不僅開放學生求知探索的空間,而且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課堂上有限的時空變成了人人參與,個個發(fā)展的無限空間。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經歷多種操作體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四、教學難點: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學準備:

一副三角板;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紙各一張;不規(guī)則紙和白紙若干張。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分析: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復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介紹“角”,說說有關角的知識。

接著引入直角,并簡單概括了角與直角的關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并說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員,它有自己獨特的直角標記,且標好以后就像個“口”字——這就解決了學生作直角符號不標準這一問題。同時,作為角的一員它又有角的特性。認識直角后,我設計的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又能體會直角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接著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通過折直角的活動,發(fā)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得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判斷:1、直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大小有關,叉開越大直角就越大,叉開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鏡下的直角與其它角一樣,只是邊變長了,大小沒變。這又是它們的相通之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對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fā)現并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層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出示一。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八

今天聽了李美麗老師上的《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感覺到這真是一節(jié)生動有趣又扎實、有效的課。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節(jié)課的特點:

一.聯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化數學。

《角的認識》這一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這部分內容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導入時李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對于三角形、五角星、圓形和長方形等平面圖形認識,讓學生在這些圖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這些角中提煉出角的概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使抽象的角的認識簡約化,簡單化。李老師還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讓學生去找一找老師帶個學生的剪刀、可樂瓶上的吸管、時鐘等這些物體當中的角。熟悉的物體引起了學生強烈的信心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角緊密得聯系起來,不僅僅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讓學生的行動起來。

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學生模型的過程”這一理念.

三、強調自主學習,讓學生自由發(fā)揮。

李老師是一位敢于放手,敢于嘗試的好教師。特別是探索哪個角是從長方形上剪下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老師出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從不同的角中去尋找出:哪個角最有可能是從這個長方形中剪下來的?學生拿出了都是直角的角,學生馬上發(fā)現他們拿出來的角的模樣是一樣的,老師抓住了機會追問道:這幾個三角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樣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從互相交流中發(fā)現邊的長短不影響角的大小。利用吸管做角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的角的大小跟角的邊長無關,一層扣一層,層層都體現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的積極參與。

最后我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一下:也就是該老師在教學“畫角”這一部分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畫角需要什么工具?要畫出角的哪幾部分?,這樣會不會限制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發(fā)揮,沒有這樣具體的討論學生可能會出現了各種畫法不正確的畫法,也許有的孩子畫出來的角會沒頂點,有的邊會不直……而這堂課也學會因為這些“不正確”而精彩。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角,誰來說一下你知道了關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

2、師:老師這兒有一組角(課件出示),你們見過嗎?

3、師:你們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樣的角?

4、師:你在你的周圍找一個這樣的角觀察一下看這些角有什么特點?(隨便學生說,只要說的合理都給于肯定)。

5、師:像這樣的角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直角”(板書課題)(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從自己身邊感受直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知道直角無處不在)。

二、探究新知。

1、折角。

(1)教師拿出一張紙,先問學生:我們怎樣能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呢?

(2)學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的進行適當的補充。

(4)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折角的過程讓學生從直觀上認識直角、體驗直角)。

2、認識直角。

(1)師:剛才我們折的直角,那么它的圖形是怎樣的呢?(課件出示從實物中抽取出直角的圖形)。

(2)認識直角的組成,先讓學生說一說直角的組成,然后課件出示。(讓學生從直觀認識直角到感性認識直角,并且讓學生知道直角就是角的一種,同樣具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認識三角板中的直角。

讓學生觀察三角板,根據前面所接觸的直角的認識,判斷三角板中的哪個角是直角。讓學生找到一個標準,以便為下面學習用三角板種的直角判斷一個叫是否是直角做鋪墊。

4、用三角板判斷一個叫是否是直角。

(1)學生交流用三角板來判斷一下是否是直角的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進行糾正和補充。

(3)學生練習。

(4)教師巡視糾正錯誤,幫助學困生。

(能夠利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不但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充分認識了直角)。

5、用三角板畫角。

(1)先讓學生復習畫角的口訣。

(2)教師引導學生畫角,先在黑板上示范,一邊畫一邊說明要注意。

的事項。

(3)學生畫角。

(4)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

(上節(jié)課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畫角的體驗,所以要先回顧畫一般角的步驟,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快速、準確的掌握畫直角的步驟)。

6、提升:尋找生活中是怎樣來運用直角的?

問題一拋出,不但讓學生意識到直角的作用,而且讓學生拓展了思維,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不同的學生掌握不同層次的知識。

四、疏理知識、總結升華。

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掌握直角、能夠用三角板判斷一個叫是否是直角和會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的知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角,直角和生活緊密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學時從尋找周圍物體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在學生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預設的交流活動和教學流程是不是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是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較為集中的問題。

第一、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于直角圖形的表象,接著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fā)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通過活動角一邊的旋轉,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讓人不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說出“重合”這一關鍵詞語。學生學會判斷直角后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體會直角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教學的運用價值。

第三、學畫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斷上用了較多的時間,導致畫直角這一活動沒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對學生交流的時間不準,預設的活動沒有完成。

2、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沒有對問題的有效設置引導學。

生閱讀教材,理解例題中的重點詞句,導致學生交流發(fā)言不踴躍。

3、在總結時沒有完全信任學生,總擔心學生講的不好不完整。

4、畫直角還有一定的問題。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

一、教學設想:

在學生初步認識角以及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以后,教材編排了認識直角。教科書上安排了兩道例題,一是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畫直角。尤于在認識角的時候,學生就是先從實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課我改變了這一模式,在學生介紹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觀察直角的圖形,認識直角標注符號。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將抽象出的三個直角按不同位置擺放,使學生正確感知直角。而后通過“折一折”指導學生用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折出直角,并通過比較折出的多個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來地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經歷畫一畫、猜一猜、數一數等多種操作、體驗活動,讓學生逐步認識直角。整節(jié)課教師給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了盡可能多的機會和條件,并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特別注重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探究、操作體驗的時間以及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不僅開放學生求知探索的空間,而且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課堂上有限的時空變成了人人參與,個個發(fā)展的無限空間。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經歷多種操作體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四、教學難點: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學準備:

一副三角板;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紙各一張;不規(guī)則紙和白紙若干張。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分析: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分以下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部分是復習引入:

首先,讓學生介紹“角”,說說有關角的知識。

接著引入直角,并簡單概括了角與直角的關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并說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員,它有自己獨特的直角標記,且標好以后就像個“口”字——這就解決了學生作直角符號不標準這一問題。同時,作為角的一員它又有角的特性。認識直角后,我設計的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又能體會直角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接著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后通過折直角的活動,發(fā)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得出結論“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判斷:1、直角的大小跟兩邊叉開大小有關,叉開越大直角就越大,叉開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鏡下的直角與其它角一樣,只是邊變長了,大小沒變。這又是它們的相通之處。)進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對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fā)現并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層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個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造成認知上的矛盾,使學生明白要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最科學的方法是找出一個標準來進行衡量。這時再讓學生交流判斷直角的方法,同時驗證所發(fā)現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樣讓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種水到渠成的感覺。(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不讓人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說出“重合”這一關鍵的詞語。)第三層次,畫直角。

先讓學生用三角板試著自己動手畫出一個直角,然后介紹各自的方法,教師組織學生研究、討論,給予肯定與指導。接著教師再規(guī)范畫法。之后安排練習,給出頂點和一條直角邊,能畫幾個直角?給一條邊又能畫幾個?只給出一個頂點又能畫多少個角?此舉設計不僅突破了教學難點——畫不同方向的直角,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讓學生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部分是實踐應用。

首先,是直角過河。

其次,猜一猜圖后面藏著什么樣的角?進一步鞏固判斷角的大小的方法。

再次,通過數一數有多少個角及幾個隱藏著的直角,發(fā)展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第四部分,通過介紹直角,梳理本課教學知識板塊,形成知識網絡。

“親歷性”,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一

2.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能認識辨別直角,會畫直角。

:判斷直角。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有銳角、直角、鈍角的紙。學生準備手帕、教科書、紙盒、練習本、紙。

一、復習。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畫出銳角、直角、鈍角,邊畫邊說:“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樣的,我畫的三個角的大小就不一樣?!碑嬐旰?,要學生分別指出三個角的頂點與邊,教師—一寫上。

教師指著直角說:“大家看,這個角是不是跟其他兩個角不太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p>

二、新課。

教師讓學生在手帕、教科書與練習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幾個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

使學生發(fā)現手帕、教科書與練習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師指出的角的形狀、大小差不多。

教師說:“在手帕、教科書與練習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著直角)是一樣的,這樣的角叫做直角。我們可以用一種符號把它表示出來?!苯處熢谥苯巧袭嫵鲋苯堑姆枴?/p>

教師讓學生拿出三角板著一看,指出哪一個角是直角。然后,讓學生拿出紙,仿照書上的方法折出直角。

教師發(fā)給學生畫有三個角的紙,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紙上畫的角哪一個是直角。教師說:“先將頂點和頂點合在一起,再將三角板上的一條邊跟角的'一條邊合在一起,再看另一邊是否合在一起?!弊寣W生自己操作,教師巡視,及時糾正錯誤。然后,引導學生說出:如果另一條邊和三角板的一邊也合在一起,這個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這個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讓學生檢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書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做教科書第42頁的題目。

第4題讓學生獨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檢查題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讓學生回答。

3.教學畫直角。

教師:“我們已學過怎樣畫角。那么,怎樣畫直角呢?”教師邊畫邊說:“先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跟這條邊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條邊和這條邊也合在一起;再從頂點出發(fā),沿著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這樣就能畫出一個直角?!比缓?,讓學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紙上畫直角,再說一說是怎樣畫的。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充分列舉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還要讓一部分學生來判斷是否正確。

2、第2題,在方格紙上畫直角。要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檢驗一下。

3、第42頁第5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釘子板上做。沒有釘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書上畫出所加的線段。

4、第42頁第7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在帶來的紙盒上找直角,看誰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盒子上各有24個直角。)這道題也可以作為一個數學游戲,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

四、小結。

教師:我們學習的直角是一種特殊的角。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多,在幾何知識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二

1、結合具體實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能結合直觀圖形,初步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開展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對“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義的充分感知和體驗,為進一步認識分數積累感性經驗。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

2、引導學生把場景圖中的各種食品平均分。

(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個?(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教師板書:2)。

(2)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

(學生繼續(xù)用手勢表示,1教師板書:1)。

(3)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學生用手勢表示發(fā)生了困難,由此引出分數,揭示課題)。

二、展開。

(一)認識1/2。

1、討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應該怎樣分?(課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樣多。)。

2、思考: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這一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個數來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紹“二分之一”的寫法。

4、討論:右面的這一份能不能用1/2來表示?為什么?

5、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都是它的1/2。(讓學生完整地說一說。)。

6拓展:你還能把什么物體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

(1)請學生從老師課前提供的學具中任選一種,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個物品,說一說怎樣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認識幾分之一。

1、啟發(fā):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3份、4份、5份,……又應該怎樣用分數來表示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

2、小組里議一議: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應該是它的幾分之幾?

3、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

5、拓展:請學生自選一樣物品,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6、辨析:有幾個小朋友是這樣表示1/4的,對不對?為什么?(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二題的四幅圖,讓學生看圖議一議,再作出判斷并說明道理。)。

(三)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2、結合具體的例子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讓學生舉例說一說。

(四)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1、猜一猜:有兩塊同樣大的月餅(課件出示兩個圓),小明吃了其中一塊的1/2,小麗吃了另一塊的1/4,誰吃的多?(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組里議一議,說一說道理。)。

2、交流猜的結果,借助圖形驗證猜測。

3、繼續(xù)猜一猜:有三塊同樣的巧克力,三個小朋友分別吃了一塊巧克力的一部分,大約是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一?(課件出示三個長方形,用陰影表示吃了的部分,分別占1/3、1/6、1/8,但先不畫出等分線,等學生猜對以后再畫上。)。

4、比一比: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從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應用。

1、介紹生活中的分數:今天我們學習了分數,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都與分數有關。(出示路牌、外國國旗等,讓學生說一說上面隱含的“分數”)。

2、觀察黑板報(“想想做做”第六題中的圖):說說這些欄目分別大約是這塊黑板的幾分之一?(黃色部分占幾分之一結果應是開放的)。

3、向課外延伸: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個用心的人,善于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一定還會發(fā)現更多的分數!(鼓勵學生課后進一步觀察、交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或實物投影儀,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師生都準備圓片一張,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動態(tài)演示關于主題圖內容多媒體課件,接著出示含有4塊月餅的圖片。

1.把這4塊月餅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塊?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板書:1。

3.把1塊月餅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塊?讓學生想一想、猜一猜,也可用圓形紙片代替月餅進行對折、重合等操作。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引入并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一)認識1/2。

1.多媒體課件演示例1分月餅的情境圖。指出: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塊,每塊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1/2。

3.學生活動:用圖片折出它的1/2,并寫上1/2。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1/2?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二)認識1/4。

1.要得到一塊月餅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圖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電腦課件動態(tài)演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分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2.教學例2。

(1)想一想:如何折出一個正方形的1/4?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獨立折紙,然后在小組里交流。

(3)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小組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或貼在黑板上),說一說各自的折法。

3.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三)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例1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3)電腦課件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閃現,讓學生直觀感受。

3.讓學生討論合作。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fā)現了什么?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第2題。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蘋果、圓片、正方形紙、紙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蘋果。

1、把這4個蘋果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個?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1。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蘋果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引出并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

1)、教師演示分蘋果。指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

3)、學生活動:用紙片折出它的?,并寫上。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1)?(2)(3)(4)。

1、認識1/4。

1)要得到一個蘋果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教師演示把一個蘋果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三)認識其他分數。

1、你們還想認識其他的分數(幾分之一)嗎?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認識其他的分數。

(2)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說一說各自的分數。

2、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四)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3、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fā)現了什么?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等2題。

(五)作業(yè)。

完成第9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

2.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活動,在學習新知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圖,生活中含有角的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么?誰能說一說?”

師:“如果請你們再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這些物體,你又能發(fā)現什么?”

師:“是嗎?讓我們來看一看?!?/p>

師:“果然如此!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角。通過以往的學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關角的知識?同桌互相說一說。”

貼上課題“角”,學生交流后回答:略。

師:“僅僅知道這些,你們就滿足了嗎?”

“那你們還想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呢?“。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虛心好學,老師真的是非常高興。好吧,那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有關角的知識?!?/p>

二、新課教學。

師:“請大家拿出四張卡片,用水彩筆和尺出畫四個不同大小的角。每張卡片畫一個。比一比誰畫的又好又快!”

學生在卡片上畫角。

師:“請組長將大家畫的角收集起來,平鋪在桌面上。比一比哪一組動作最快!”

師:“下面我們要給這些角分分類。在分類之前,老師要說幾點要求:1.每人先要認真的觀察這些角。2.為了提高我們小組合作學習的效度,分類前組長一定要帶領大家展開充分的討論,確定分法后再分。3.分好后,每組選一名發(fā)言人,準備向大家匯報分類的'情況?!?/p>

小組合作學習,給角分類。教師巡視,做好記錄。

師:“哪一組愿意匯報?”

小組匯報,匯報時請其用三角尺驗證。貼出直角。

師:“你們認為他們分的怎么樣?”

師:“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名字嗎?”

學生起名。

師:“在數學上,我們把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銳角?!?/p>

貼上“銳角”。(鈍角同上。)。

師:“對于這些,你們還有什么想問的問題嗎?”

學生提問。

師:“通過對角的分類,我們知道了角可以分成直角、銳角和鈍角等幾種。”

貼上“的分類”。

三、鞏固練習。

師:“請組長將這些角分還給大家。同學們可以在角的旁邊寫上角的名稱。”

學生寫角的名稱。

師:“寫好的人互相說一說你剛才都畫了哪些角?!?/p>

學生互說,教師指名說。

師:“如果老師給你一些角,你能分辨出是哪種角嗎?請大家拿出練習紙,按要求填空?!?/p>

請一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寫。集體訂正。

師:“讓我們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點擊,回到生活中的物體。

師:“你能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說一說這些角都是什么角嗎?”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有這些角?”

師:“第五個任務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大家把三角尺湊在一起試著拼一拼?!?/p>

學生合作拼。

師:“能拼成什么角?你愿意上來拼一拼嗎?”

學生在黑板上用學具拼。

師:“這個角是由幾個什么角拼成的?還有其他的拼法嗎?”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四

本單元主要教學角和直角的初步認識,這些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和直角。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

二、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三、教學建議:

1、注意通過多種活動認識角和直角,正確把握教學要求。

2、在教學中注意科學性。

3、這部分內容可以用2課時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重點:

1、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

2、用尺畫角。

教學儀器與媒體:

多媒體課件,角的學具、一張長方形的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都看到了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說完以后,出示紅線標出圖中的角。由此引出課題:“角”

二、教學例1。

1、讓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有角。學生說完以后從其中的三種實物(吸管、剪刀、水龍頭)中抽取出角(銳角、直角、鈍角),讓學生認識。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的名稱: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學生用學具自己動手做角。

學生活動。

師拿出準備好的長方形的紙說:請同學們指出老師手中的紙上的角。

學生指完后師說:其實除了這四個角以外我還可以用這張紙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嗎?

學生動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

三、教學例2。

下面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怎么樣畫角。教師示范。畫角時教師要注意強調兩邊的畫法。(方向)。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師巡視。

四、練習。

教科書練習八1、2、3題。

五、總結:

你知道了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六、布置作業(yè):

1、隨堂練習。

2、找找生活中的角。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五

人教版《義務課程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活動一〗引入。

從復習導入新課。

生: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請學生上臺演示】。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行。

【學生繼續(xù)演示】。

師:如果從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個什么圖形呢?【師邊說邊拿走一根小棒】。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

〖活動二〗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實物。

鐘面紅領巾剪刀吸管。

師:你能在自己身邊找出角嗎?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樣的?

生1:角尖尖的。

生2:角兩邊直直的。

〖活動三〗創(chuàng)造。

生1: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生1: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活動四〗探索。

師: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怎么變?

生1: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2: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1: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2: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與角的邊有關。

師追問:與邊的什么有關,長短嗎?

生1:不是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不是兩條邊張開的大,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師小結。

〖活動五〗畫角。

師:我們認識了角,現在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任意畫一個角。【學生畫師巡視】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生1:我是照著三角板畫的。

生2:我是先畫兩條邊,再畫頂點。

生3:我是先畫頂點,再畫的邊。

〖六,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識還有什么問題嗎你覺得誰表現最好(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

1.認識了一種新的圖形——角.

2.學會了畫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六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91—92頁內容。

【教材分析】。

小數的初步認識在小學教材中分兩段進行,第一學段讓學生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初步認識小數。第二學段要求學生是從“量”抽象到“數”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概念,即小數的意義。本節(jié)課是第一學段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和整數十進位值制和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借助具體的量(元、角、分)和米尺幾何直觀圖,直觀感受小數與十進分數之間的關系,初步認識小數。學習本課內容是為今后學習小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等學習內容打基礎的。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在“學段目標”的“第一學段”提出: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初步認識小數,在數的認識等內容中體現發(fā)展數感。本節(jié)課,我力求聯系生活實際,準備豐富素材,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常見的小數,展開學習歷程,激發(fā)興趣,喚起已有認知。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發(fā)現、體驗、感悟的基礎上,遷移類推,利用長度單位多角度地完善對小數的認知。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過程,初步滲透遷移、歸納、推理、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幾何直觀圖認識小數,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觀察推理的過程,了解小數的具體含義,初步感知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來表示。

3.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積累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認識具體情境中小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通過數形結合、遷移類推,認識0.1米、1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米尺模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件播放視頻,談話導入新課。

師:那除了整數,分數,在生活中我們還常見過哪種數?

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小數。(揭示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

小數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豐富的生活素材,激活興趣,點燃學習熱情。)。

二、探索新知、自主構建。

1.激活經驗,喚起認知。

(1)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舉例說明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2)提供素材、初讀小數、觀察、發(fā)現并介紹小數點。

(3)引導認、讀小數。

2.借助“元”、初識小數。

(1)結合商品價格標簽,運用生活經驗,說一說每一張價格標簽表示多少元。

(2)在自主思考與語言表述中,初步體會具體情境中小數每位數字的含義。

(3)引導觀察,對比發(fā)現,小數點前后的數字表示的不同含義,初步感知小數點的價值。

【設計意圖】。

通過大量生活中的素材,讓學生獲得對小數的感性認識。讀數中,對兩位小數的讀法,予以指導。不專門強調讀小數,將讀數任務穿插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3.數形結合、探索推理。

(1)根據經驗知道0.1元=1角。

(2)借助多種直觀圖形,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觀演示,再現分數學習的數學活動經驗,理解并發(fā)現1角=元。

(3)推理思考并初步感悟1角=0.1元=元。

【設計意圖】。

人民幣的運用,是學生熟知的內容,學生有著非常豐富的購物經驗,對商品的價格標簽上的小數含義都比較了解。因此,從尊重學生學習數學的現實角度出發(fā),學生的經驗中以“元”作單位的小數,學生更為熟悉,易于接受,因此,借助生活經驗再現0.1元=1角,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直觀演示來呈現思考過程,喚起分數學習時積累的數學活動經驗,推理出1角=元,感悟1角=元=0.1元。

4.利用長度單位完善對小數的認識。

(1)根據學習經驗,遷移類推出,1分米=米=0.1米。

(2)生獨立探究,寫出合適的小數表示出相應長度。

(3)結合直觀圖,認識1.3米與1.6米,深入理解小數的意義,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設計意圖】。

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活動經驗基礎上,借助“米尺”模型,通過遷移類推的方式,再一次深入鉆研1分米=米=0.1米,再一次的強化十分之幾的分數與一位小數的關系。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寫一寫:涂色部分用分數和小數表示。

2.在數軸上找到每一個小數對應的位置。

【設計意圖】。

精心設計練習,學以致用,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

四、暢談收獲,升華認識。

五、了解小數發(fā)展史,滲透數學文化。

課件播放小數發(fā)展史,學生感受數學文化。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角,誰來說一下你知道了關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

2、師:老師這兒有一組角(課件出示),你們見過嗎?

3、師:你們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樣的角?

4、師:你在你的周圍找一個這樣的角觀察一下看這些角有什么特點?(隨便學生說,只要說的合理都給于肯定)。

5、師:像這樣的角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直角”(板書課題)(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從自己身邊感受直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知道直角無處不在)。

二、探究新知。

1、折角。

(1)教師拿出一張紙,先問學生:我們怎樣能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呢?

(2)學生思考后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的進行適當的補充。

(4)學生折角,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折角的過程讓學生從直觀上認識直角、體驗直角)。

2、認識直角。

(1)師:剛才我們折的直角,那么它的圖形是怎樣的呢?(課件出示從實物中抽取出直角的圖形)。

(2)認識直角的組成,先讓學生說一說直角的組成,然后課件出示。(讓學生從直觀認識直角到感性認識直角,并且讓學生知道直角就是角的一種,同樣具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認識三角板中的直角。

讓學生觀察三角板,根據前面所接觸的直角的認識,判斷三角板中的哪個角是直角。讓學生找到一個標準,以便為下面學習用三角板種的直角判斷一個叫是否是直角做鋪墊。

4、用三角板判斷一個叫是否是直角。

(1)學生交流用三角板來判斷一下是否是直角的方法。

(2)全班交流方法,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進行糾正和補充。

(3)學生練習。

(4)教師巡視糾正錯誤,幫助學困生。

(能夠利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不但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而且充分認識了直角)。

5、用三角板畫角。

(1)先讓學生復習畫角的口訣。

(2)教師引導學生畫角,先在黑板上示范,一邊畫一邊說明要注意。

的事項。

(3)學生畫角。

(4)教師巡視指導學困生。

(上節(jié)課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畫角的體驗,所以要先回顧畫一般角的步驟,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快速、準確的掌握畫直角的步驟)。

6、提升:尋找生活中是怎樣來運用直角的?

問題一拋出,不但讓學生意識到直角的作用,而且讓學生拓展了思維,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讓不同的學生掌握不同層次的知識。

四、疏理知識、總結升華。

談話: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掌握直角、能夠用三角板判斷一個叫是否是直角和會用三角板畫一個直角的知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認識角,直角和生活緊密聯系,人們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都有直角,教學時從尋找周圍物體的表面的角入手,揭示角。在學生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師預設的交流活動和教學流程是不是促進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是不是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在預習中提出的較為集中的問題。

第一、初步認識直角,首先給出標準的直角圖形,讓學生從中抽象出直角,形成關于直角圖形的表象,接著通過直角的不同擺放位置,發(fā)現這些角大小都沒有改變。

第二、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在這個活動中,教師通過活動角一邊的旋轉,得出接近直角的角,讓學生猜測是不是直角,但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表達讓人不滿意,沒有學生能概括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特別是學生不能說出“重合”這一關鍵詞語。學生學會判斷直角后交流活動是找直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鞏固直角的判斷方法,體會直角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和直角的美感,體會教學的運用價值。

第三、學畫直角,由于在直角的判斷上用了較多的時間,導致畫直角這一活動沒有完成。

主要不足:

1、對學生交流的時間不準,預設的活動沒有完成。

2、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沒有對問題的有效設置引導學。

生閱讀教材,理解例題中的重點詞句,導致學生交流發(fā)言不踴躍。

3、在總結時沒有完全信任學生,總擔心學生講的不好不完整。

4、畫直角還有一定的問題。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八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通過折折、拼拼、比比等活動加深學生對直角的認識。

2.使學生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的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判斷直角。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fā)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

老師這里有這樣一些圖形,你們認識嗎?叫什么?

2.角有什么特點?

3.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研究角。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一)初步認識直角。

1.出示一張正方形紙。

這是一個特殊的角叫做直角。(板:直角)。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直角。

通常我們會在直角上標上一個這樣的符號“”,這就是直角符號。

請大家在找到的這個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2.出示紙工袋。

紙工袋是什么形狀的?上面有幾個角?

請你找到這個角?將這個角與正方形紙上的這個直角重疊,比一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兩個角一樣大,說明紙工袋上的這個角是什么角?請你也標上直角符號。

3.請你拿出這樣的三角尺。

看看三角尺上的角,你能找到直角嗎?

誰能上臺指一指。

這三個角都是直角。

4.猜猜看,這三個直角的大小會怎樣?可以怎樣來驗證呢?學生動手試一試。

6.我這兒有一個大的三角尺,你們尺上的直角和它一樣大嗎?點名上臺比一比。

7.剛才我們比較了那么多的直角,你有何發(fā)現?把你的發(fā)現在小組里說說。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二)折一折。

出示一張不規(guī)則的紙。

每人按要求折紙,并在折出的直角上標上直角符號。

小組4人比一比折出直角的大小怎樣?

指出: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樣大的。

(三)找一找,比一比。

1.判斷是否是直角。

請各組組長將自己的數學書放在小組中間。

用什么方法能找出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你準備借助怎樣的工具呢?

(1)獨立思考。

(2)小組交流(先說方法,再動手試試。)。

比一比哪組想的.方法多?匯報,展示。

2.剛上課時,我們在正方形紙上找到一個直角,那其他三個角是怎樣的呢?

請組長將你的正方形紙放在中間,每個人比比*你最近的角,然后把結果告訴組長。

誰來說說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怎樣的?

那長方形呢?紙工袋放中間,再進行比較,組員把結果告訴組長。

3.那你能在教室里用“比一比”的方法找找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直角嗎?學生活動,匯報。

(四)做直角。

1.你能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尺拼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拼,看看哪組想的方法多?要求用“比一比”的方法驗證拼出的是否是直角。

3.同桌撥完,互相驗證,匯報。

(五)畫直角。

1.我們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來畫。

要求:在點子圖上任選一點作為直角的頂點,把三角尺上的直角頂點對準這一點,然后沿著三角尺直角的兩邊畫去,這就是一個直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十九

2、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能認識辨別直角,會畫直角。

:判斷直角。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有銳角、直角、鈍角的紙。學生準備手帕、教科書、紙盒、練習本、紙。

一、復習。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畫出銳角、直角、鈍角,邊畫邊說:“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樣的,我畫的三個角的大小就不一樣?!碑嬐旰螅獙W生分別指出三個角的頂點與邊,教師—一寫上。

教師指著直角說:“大家看,這個角是不是跟其他兩個角不太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新課。

教師讓學生在手帕、教科書與練習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幾個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

使學生發(fā)現手帕、教科書與練習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師指出的角的形狀、大小差不多。

教師說:“在手帕、教科書與練習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著直角)是一樣的,這樣的角叫做直角。我們可以用一種符號把它表示出來?!苯處熢谥苯巧袭嫵鲋苯堑姆?。

折出直角。

教師發(fā)給學生畫有三個角的紙,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判斷紙上畫的角哪一個是直角。教師說:“先將頂點和頂點合在一起,再將三角板上的一條邊跟角的一條邊合在一起,再看另一邊是否合在一起?!弊寣W生自己操作,教師巡視,及時糾正錯誤。然后,引導學生說出:如果另一條邊和三角板的一邊也合在一起,這個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這個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讓學生檢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書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做教科書第42頁的題目。

第4題讓學生獨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檢查題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讓學生回答。

3、教學畫直角。

教師:“我們已學過怎樣畫角。那么,怎樣畫直角呢?”教師邊畫邊說:“先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上直角的頂點跟這條邊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條邊和這條邊也合在一起;再從頂點出發(fā),沿著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這樣就能畫出一個直角?!比缓螅寣W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紙上畫直角,再說一說是怎樣畫的。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充分列舉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還要讓一部分學生來判斷是否正確。

2、第2題,在方格紙上畫直角。要讓學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檢驗一下。

3、第42頁第5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釘子板上做。沒有釘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書上畫出所加的線段。

4、第42頁第7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在帶來的紙盒上找直角,看誰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盒子上各有24個直角。)這道題也可以作為一個數學游戲,讓學生分組進行比賽。

四、小結。

教師:我們學習的直角是一種特殊的角。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用處很多,在幾何知識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板書設計: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二十

課本p40、41,例3、例4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學生初步認識并會判斷直角。

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出示活動角)這是什么圖形?

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

教師演示轉動成直角,問:你們見過這樣的角嗎?

這種角就是直角。

[設計意圖]:通過舊知的復習引發(fā)學生認識直角的興趣。

1、教學例3。

(1)、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角?把你發(fā)現的這種角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學生小組交流發(fā)現。

匯報發(fā)現。

(2)、教師板書畫一個直角。學生觀察教師畫的角。

(3)、你能制作一個直角嗎?想一想你準備怎樣制作,做好后在小組內交流認識你制作的直角。

學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組內交流認識直角。

(4)、教師指名匯報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匯報決定是否介紹用一張紙折出一個直角:先將這張紙上下對折,再沿著折痕對折就可以得到一個直角。

2、教學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小組討論交流驗證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學生匯報,并驗證方法:在我們的三角板上有一個是直角。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F在請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學生觀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學生分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圍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匯報。

3、畫直角。

(1)、你還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我們是如何畫角的,然后請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畫一個直角。畫好后給小組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學生回憶畫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畫法再畫出直角,交流畫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畫直角并說說畫法。

畫直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直角的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學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觀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直角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直角的理解。讓學生判斷直角、畫直角等小組活動,學生進一步認識直角,會正確判斷直角。并通過復習角的畫法引發(fā)學生思考直角的畫法及得出畫法、正確畫直角。

1、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1題。

你能找出我們身邊的直角嗎?找到并驗證后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分小組尋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頁的做一做第2題。

教師指導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匯報并要求說出是怎樣畫的。

學生獨立畫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畫的。并匯報說明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畫直角等練習,讓學生體會到直角就在我們的身邊。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知識。

你有什么收獲?

直角是一種特殊的角,在學習完角的認識之后學習這部分內容,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鋪墊。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觀察實物,從實物中抽象出直角,再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鞏固對直角的認識。學生畫直角有一定的困難,方法雖然會了,但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是力不從心。如,在畫另一條直角邊時,由于尺子不好按牢,畫出的邊不直;又如:從頂點出發(fā)畫另一條直角邊,因為尺子有厚度,畫出的邊不能和邊相交。要讓學生多練習畫,熟練后就能找到技巧了。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際“剪一剪,數一數”的操作活動,使學生能學會數角的方法。

2、通過操作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習慣。

3、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fā)。

展學生的智力。

教具、學具準備:

吹塑紙或硬紙片所做的角的圖形3個,長方形紙,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出示小黑板。

師:這些都是什么圖形?

師:你能說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嗎?

(請一個同學上臺來,邊指圖邊說,師板書:頂點、邊、邊)。

師:(指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生答,師板書: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最大?哪一個角最???

二、操作活動。

師:同學們對角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今天我們就根據角的基本概念來做游戲,看誰會動腦!

1、拼角游戲:

師:現在請同學們分成4人小組,作好準備。

(1)請拿出準備好的兩個角;

(2)象老師這樣把它們拼起來(吹塑紙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觀察拼成的圖形是什么圖形?(還是角)。

(4)找出它的頂點和邊。

(5)想一想,數一數:拼成的`圖形中一共有幾個角?(3個)。

(待生討論出結果后,抽代表上臺數給全班看)。

教師小結:從剛才的操作、觀察中我們發(fā)現:一個角加上一個角所拼成的圖形中所得到的是3個角,而不是2個角。

2、數角游戲:

(1)請每組同學再拿出1個角,角老師這樣拼在剛才拼的圖形上。

(2)小組討論,圖中共有多少個角?

(1個角1個角地數,有3個;2個角拼在一起數有2個;3個角拼在一起數,有1個,一共有3+2+1=6個)。

(抽代表上臺數給全班看)。

3、剪角、數角游戲:

(1)放錄音,教師講數學故事: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森林里兔媽媽帶著她的三個孩子興高采烈地玩著游戲。兔媽媽拿出三張長方形的紙,分給她的三個孩子,然后說:“今天媽媽來考考你們,看誰會動腦,如果把長方形的一個角剪掉,還有幾個角?”

灰兔弟弟抿著嘴,想了一下,跳著說:“4―1=3,還有3個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張長方形紙,剪下一個角說:“應該是5個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折了折,然后剪起來,“媽媽,我認為還是有4個角?!?/p>

三個小兔立刻爭了起來,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小朋友,請你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幫兔媽媽評一評,它們的答案誰正確的。

(學生分4人小組各自先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討論,師巡回了解各組折、剪的情況)。

(教師請學生將三種剪法分別貼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結論,兔媽媽笑著對它的孩子說:“孩子們不必再爭了,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三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這道題的答案就是你們這三個答案?!?/p>

4、拓展活動:如果把長方形的角剪掉2個,那么剩下的圖形中還有幾個角?

(學生操作,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一邊討論一邊折、剪,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

一刀剪:

兩刀剪:

請幾個學生把自己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看(貼在黑板上)。

三、全課小結。

師:這節(jié)活動課中你有什么感受?

直角的初步認識教案設計篇二十二

《認識直角畫直角》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的基礎上進行的,我將課堂設計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導入。首先復習第一課時的內容角的定義及各部分名稱,讓學生進一步更熟悉角。接著從一組生活中的直角圖形入手,揭示直角。讓學生將角與直角進行比較,這一部分進行得比較順利,學生頭腦中初步有了直角的印象。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識,我分為三層次:

(1)從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這部分中注重讓學生找、表述直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對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較認識,由于學生表述的不是很到位,所以叫了很多學生表述,雖然用的時間多了些,但是學生對直角的認識更深刻了。

(2)判斷直角,在判斷直角前,讓學生自我思考,全班質疑,如何用圓紙片創(chuàng)造直角時,有學生憑感覺去折直角,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折的直角你能肯定是直角嗎?”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進而尋找判斷直角的更好的方法——用三角板去量,因為前面鋪墊的好,所以這一部分進行的效果很好。另外還有個別學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還是有困難的。不知道怎樣放置三角板。課下需要個別輔導。

(3)畫直角,首先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畫然后講解做示范,在引導上臺展示的同學的時候沒有照顧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學生沒跟著我的講解走。在同學們畫的過程中都能用三角板的直角畫,但是也出現了一個問題:直角的頂點畫的不夠規(guī)范,不夠尖。所以,我利用課間反復演示直角的畫法,讓學生按步驟練習。在畫直角的時候發(fā)現了學生畫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腦袋機靈一動想把它作為模板告訴,學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滿足判斷直角的條件就是直角,可是我用的語言并沒有達到那么好的效果。學生畫直角雖學得很好,就是在畫好后要標上直角的符號,有些小朋友總忘記標。

第三部分鞏固應用。由于時間不夠就沒有全部完成。在課件的設計上,我盡可能多的設計了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在自主探索與使用交流中,建立直角的表象,從而豐富對直角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真正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總之,教學設計一定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下,將教學過程的每一段時間估計好,把各方面情況都考慮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將教學進行得更有效果。同時教學語言是一門很深的藝術,而數學教學語言更是是講究清晰縝密、簡明扼要。表揚的語言也是講究藝術的,不能單調不能泛泛稱贊否則就失效。例如:老師很喜歡你回答問題的聲音、你的見解真獨特、你的回答真完整等等,更調動學生學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在這次課中我深切體會到一個老師的眼睛看到東西角度必須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銳,要眼觀八方縱觀全局,不能讓一個學生從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逃離學習進程。在每一次教學中得到的所有經驗和體會都將成為我人生中的寶貴經驗,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進以后,不斷參與課堂教學,我的教學會取得進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60944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