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優(yōu)秀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9:04:12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優(yōu)秀23篇)
時間:2023-11-24 09:04:12     小編:筆塵

在面對這個難題時,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如何參與政治并行使自己的權(quán)利和義務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相關(guān)資料,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一

葉連平是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的一名鄉(xiāng)村教師,為鄉(xiāng)村教育奉獻了40多年,退休后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如今91歲高齡的葉連平仍堅守在講臺上。

這就是葉連平在2000年創(chuàng)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當時村里的留守兒童作業(yè)無人輔導,學生普遍英語基礎(chǔ)薄弱。剛退休不久的葉連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從自家30多平米的舊屋里擠出一間房子,掛起小黑板,辦起了小課堂。

和時間賽跑為孩子傾盡所有。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解決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受到大家歡迎,很快就由一個班變成了兩個班,村里不同年級的學生都來這里學習,葉連平經(jīng)常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

葉連平:我要上四個課,我要備四個課,我要改四種作業(yè)。

2018年暑期,葉連平突發(fā)意外,被撞傷腰椎住進了醫(yī)院。然而已經(jīng)90高齡的葉連平手術(shù)后僅僅4天,就拄著拐杖回到了學生身邊。

葉連平:我現(xiàn)在不得不分秒必爭了,我都畢竟是90多歲的人了,說走就走了。

葉連平開辦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不僅分文不取,還經(jīng)常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品、教具以及組織孩子外出參觀。對于離家比較遠的學生,他還包吃包住。那么葉連平為什么要這樣傾盡所有為孩子們奉獻呢?他說這是源于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

經(jīng)歷坎坷對教育的熱愛卻始終不渝。

葉連平1928年出生于山東青島,新中國成立之前,他跟隨在美國大使館工作的父親生活,熟練掌握了英語閱讀和書寫。新中國成立之后,葉連平在南京的瑯琊路小學一直工作到1955年,后輾轉(zhuǎn)來到安徽和縣。1978年,葉連平在和縣又一次走上了講臺。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二

9月5日上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在京舉行。座談會上宣讀了表彰決定,58位同志被授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zhèn)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葉連平,成功當選助人為樂類全國道德模范。

葉連平事跡。

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zhèn)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葉連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貧瘠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自掏腰包創(chuàng)辦“留守兒童之家”,20年來免費給千余名留守兒童做英語輔導,花光30余萬元積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

他重教書,更重育人。2012年,葉連平拿出2.1萬元積蓄,連同當?shù)卣蜕鐣栀洠闪⑷~連平獎學基金,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

他生活極盡簡樸,節(jié)衣縮食,卻為留守孩子教育傾其所有。葉連平至今仍住著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沒有一件值錢東西。為了省錢他不惜騎行7公里到鎮(zhèn)上買菜,至今還穿著60年前的補丁棉衣。

“我希望最后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站好最后一班崗……”葉連平用一生詮釋了“初心”和“師德”的千斤重義。

葉連平先后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中國好人”等殊榮。

全國道德模范評選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共同主辦,評選每兩年評選表彰一屆。2007年以來,已經(jīng)評選表彰了七屆全國道德模范。第七屆評選表彰活動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歷時半年,經(jīng)過宣傳發(fā)動、群眾推薦、組織審核、公示投票、綜合評定等程序,有58人成功當選,我市僅葉連平當選助人為樂類全國的道德模范,充分體現(xiàn)了我市在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質(zhì)方面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三

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學歷,河北滄州人,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鮐背之年,91歲高齡的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xiāng)村學生燃燒了40多年,被鄉(xiāng)親們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他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2000年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輔導學生1000余名,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積蓄。2012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xù)發(fā)放了7次,共發(fā)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

三尺講臺,一間教室,一間圖書室,幾十個留守兒童,這就是卜陳留守兒童之家,也是九十一歲退休教師葉連平的家。從教二十一載,退休后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卻是退而不休,不顧年高體邁,淡泊名利,傾盡心力,義務輔導學生二十載,用知識改變農(nóng)村孩子的命運,被人們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四

葉志平的事跡,讓我深悟。

其一是平凡的人生,同樣能夠成就偉大的人生。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因為種。種“原因”絞盡腦汁跑關(guān)系,搞賄賂,為金錢為地位,從這個行業(yè)跳槽到那個行業(yè),從相對較低的職位進步自認為高高在上的層次,從偏僻落后之地調(diào)往所謂發(fā)達、方便之地,總認為“英雄無用武之地”。然而,葉志平校長卻在安縣桑棗中學一干就是33年,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奉獻在了眾人眼中的偏遠之地,而他就在那偏遠之地成就了偉大的人生。

其二在微小的細節(jié)不能忽略,因為它是關(guān)乎學生的一切。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一顆愛心,關(guān)心、愛護自己的學生,有了這顆心,你才有資格去教你的學生。教師愛學生是天經(jīng)地義的,對學生沒有愛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用愛的火花去點燃每一個孩子的心燈,相信每一個孩子。鼓勵孩子不斷地、自主地探究,使他們的才華得以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有愛就有教育”,這句話說得多好?。凼且磺薪逃幕A(chǔ)。讓我們一起來愛我們的學生,愛我們的孩子吧!

我相信只要老師們遵守自己的職業(yè)道德,認真地對待自己所教的學生,相信幾年之后會涌現(xiàn)出更多的葉志平,那時將是我們學生之福,也將是我們的家長之福,更是我們教育界最令人開心的事。而這些我想不是一天兩天能完成的工程,在這里真心祝愿讓銅臭遠離校園,多一些美好的元素,這樣才能使校園達到真正的凈化,才能辦人民滿意教育,才能辦讓家長們都放心的教育!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五

一個平凡的人,在美好的桃李年華墜入無邊的黑暗,該怎樣面對接下來的人生?紅船旁的黨員朱麗華不但在黑暗中前行、在逆境中奮起,更用一顆大愛之心譜寫生命的華章。

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yè),為22萬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一串串數(shù)字,拼湊出盲人中醫(yī)師朱麗華不平凡的人生,也讓她獲得無數(shù)榮譽和關(guān)注。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fā)《中共嘉興市委關(guān)于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

榜樣一直在身邊,學習一直在路上。

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于奉獻,盲人中醫(yī)師朱麗華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先后獲得全國自強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第六屆道德模范、嘉興市“十大紅船先鋒”等榮譽稱號。

《決定》指出,朱麗華是我市共產(chǎn)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yōu)秀代表,值得全市共產(chǎn)黨員和各級干部認真學習:

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朱麗華同志聽黨話、跟黨走,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時她月工資只有58元卻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紀念館新館籌建時又捐款1萬元;,她響應黨中央抗震救災號召,用辛苦積攢的現(xiàn)金,為支援汶川地震災區(qū)救災建設交納了10萬元“特殊黨費”。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朱麗華同志為榜樣,講政治、顧大局,對黨忠誠、聽黨號令,始終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zhì)。朱麗華同志18歲時因意外事故造成雙目失明,但她始終自信自強自立,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鍥而不舍的努力,潛心學習掌握推拿按摩技術(shù),獲得中醫(y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成為嘉興首個盲人中醫(yī)師,并自籌資金開辦診所,為22萬多人次解除疾病痛苦,闖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朱麗華同志說過,“我沒有視力,但卻不能沒有事業(yè)”。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朱麗華同志為榜樣,面對困難不畏懼,面對挫折不氣餒,勇往直前,頑強奮斗,以過硬的黨性和扎實的作風,立足崗位爭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懷。朱麗華同志始終秉持“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的理念,生活儉樸,熱心公益,以實際行動關(guān)愛他人,回報社會。她常年資助寒門學子,主動為其支付學費,幾十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僅結(jié)對的大學生就達46名,一次性支付資助費36.8萬元。同時,她還一直為現(xiàn)役軍人提供義務推拿,如今已免費服務超過3000人次?!爸灰ぷ饕惶?,就要奉獻一天,哪怕是生命!”除了資金捐助外,4月她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朱麗華同志為榜樣,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認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心系群眾、熱愛群眾、服務群眾,為打造黨群干群關(guān)系最融洽城市貢獻力量。

學習朱麗華同志勇于擔當、奮發(fā)有為的崇高追求。朱麗華同志主動投身殘疾人事業(yè),除了在自己診所安排13名殘疾員工外,還通過免費傳授推拿技術(shù)讓100多名殘疾人實現(xiàn)了就業(yè)。自擔任市盲人協(xié)會主席以來,朱麗華同志注重加強組織建設,推動工作走上正軌,并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努力推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全市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朱麗華同志為榜樣,始終保持爭先創(chuàng)優(yōu)、追夢奔跑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姿態(tài),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增強能力素質(zhì),為嘉興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的先鋒、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典范而不懈奮斗。

《決定》要求,把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作為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六

“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娘,學的是前代圣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做了榜樣?!边@是“感動中國”給予王寬的頒獎詞。

王寬,國家一級演員,河南豫劇名家。19,王寬從鄭州市豫劇團業(yè)務團長的位置上退休,和妻子王淑榮憑借著并不豐厚的退休工資,收養(yǎng)了6個孤兒。為了撫養(yǎng)這6個孩子,功成名就的王寬10余年風雨無阻,撐著多次病危的身體,去茶樓“賣唱”,將這幾個孤兒養(yǎng)育成才。十多年來,他們還為社會各界需要幫助的人士捐款超百萬。

溫暖需要傳遞、愛心需要弘揚。王寬、王淑榮夫婦以退休之齡、17年含辛茹苦養(yǎng)育6名孤兒長大成人的大愛故事打動了社會各界。他的事跡經(jīng)河南以及全國多家媒體報道后,眾多網(wǎng)友紛紛為這個愛心家庭點贊、祝福。去年11月,王寬被中宣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和中華慈善總會授予“中華慈善獎”,成為全國百名慈善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人。去年12月底,王寬被提名為度“感動中國”候選人。

從憶苦思甜到同苦共甘“王寬家”感動億萬觀眾。

頒獎典禮上,王寬和老伴王淑榮相扶相攜走上領(lǐng)獎臺,并接受主持人白巖松的專訪。

“苦盡甘來”和“憶苦思甜”,白巖松說,看到老兩口他想起了這兩個詞。

說起這些,王淑榮的眼淚止不住地流,臺下不少觀眾的眼里也噙滿了淚花?!败姽φ吕锬阏?0%,我占40%。”王寬由衷地說。

王寬坦言,他當時已經(jīng)60多歲,再到茶樓去“賣唱”,遭受了不少白眼,有時一晚上連登臺的機會都沒有,他心里憋屈呀??蔀榱撕⒆觽儯恢币а缊猿种?,“我的這些孩子都是孤兒,他們上學、吃飯、穿衣都很難,家里一點著落都沒有,怎么辦?我和我愛人說接回鄭州,咱們同吃同住,把孩子養(yǎng)大成才。孩子們抱著我放聲大哭,我說孩子們放心,只要我在,不會讓你們上不起學,一定叫你們幸福地活下去?!蓖鯇挼脑捯鹑珗鰺崃业恼坡?。

白巖松又問:“剛開始是苦盡甘來、后來是憶苦思甜、然后就是同甘共苦、現(xiàn)在就變成同苦共甘了,幸福了吧?”王寬老兩口幸福地笑了,他們說,兩個女孩都大學畢業(yè),現(xiàn)在都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幾個男孩也都工作了。

但這些孩子們沒有忘記曾經(jīng)幫助過他們的人:交不起贊助費,孩子們上學成了老大難,鄭州市南陽路一小當時的張校長聽說他們的事跡后,免費接收了孩子們;后來去茶座唱戲,大家都知道王寬掙錢養(yǎng)孤兒的事情,紛紛伸出援手,都來點他的戲?!拔业募彝l件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孩子們也都長大成才了,我能不高興嗎?我現(xiàn)在是心花怒放呀?!蓖鯇捀吲d地說。

最后,這幸福的一家人走上舞臺,拉板胡、吹笙、彈古箏……在孩子們的演奏下,王寬唱起了豫劇?!昂?”“太棒了”“真好聽啊!”觀眾們連連鼓掌叫好。

頒獎典禮錄制剛結(jié)束,觀眾們紛紛與王寬夫婦合影留念?!拔业难蹨I一直在流,王寬的事跡非常感人,他身上體現(xiàn)出的這種大愛弘揚了河南人的傳統(tǒng)美德。我是河南人,我很自豪?!鯇捈摇呀?jīng)成為一個愛的符號,他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幫助弱勢群體。”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的朱軍梅感動地說。

“養(yǎng)育6個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孤兒,這對于一般人來說很難。我又羨慕又敬佩,如果將來我遇到這樣的事情,也要伸出援助之手?!眮碜陨轿魈挠^眾李震英說。

捧著沉甸甸的獎杯,王寬激動地說:“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我要感謝河南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支持。我也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今后我不僅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更要帶領(lǐng)孩子們把愛心傳承下去,去幫助更多的人。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七

【頒獎詞】重返舞臺,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娘,學的是前代圣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作榜樣。

【人物事跡】。

鄭州戲曲圈里有這樣一位老藝術(shù)家:臺上兢兢業(yè)業(yè)唱好戲,臺下盡心盡力做善事,戲迷們夸他是德藝雙馨的好人,他就是74歲的王寬。退休后,王寬夫婦陸續(xù)收養(yǎng)了6名老家的孤兒。為了供養(yǎng)這些孩子吃飯穿衣、讀書學藝,王寬決定放下自己國家一級演員的身段,去茶樓賣唱,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臺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

但王寬依舊堅持每天騎著自行車,一家一家茶館地跑,常常晚上六七點就去了茶館,等到天亮才回家。后來為了能夠讓更多人點他的戲,王寬又學起了川劇變臉。如今,王寬夫婦苦心撫養(yǎng)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兩口卻還在堅持資助老家的孩子。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辦起一個孤兒藝校,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余熱,讓這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王寬老師用他的行動向大家傳達愛的意義。

【人物故事】。

含辛茹苦,養(yǎng)孤育孤的王寬、王淑榮夫婦的故事感動了鄭州、感動了河南、感動了中國。14日晚,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盛典如約而至,鄭州報業(yè)集團記者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王寬家和他們一起收看盛典。記者走進王寬家時,發(fā)現(xiàn)這里已經(jīng)聚集了省市媒體近十家,不少鄰居親朋也都來到這里,人們和王寬一家圍坐在一起,聊著王寬夫婦養(yǎng)孤育孤的感人故事,感慨頗多。

王寬老師對前來采訪的媒體記者坦言,在媒體的關(guān)注下,理解、支持自己的人越來越多了,感謝鄭州報業(yè)集團及旗下媒體,時時為他們的善行鼓與呼。熱熱鬧鬧的王寬家,電視上的頒獎典禮催人淚下,很多人眼中都泛著晶瑩的淚花,人們笑中帶淚,說著大愛鄭州,大愛河南!媒體人紛紛表示,王寬老師把人類最溫暖的慈悲情懷化為行動,值得我們廣泛傳播!有一種愛叫“王寬家”,讓人淚奔,我們將繼續(xù)跟進報道,傳遞“鄭”能量。

看到王寬夫婦走上頒獎臺,家里,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淚水在每一個人眼中打轉(zhuǎn)?!爸胤滴枧_,放不下人間悲歡,再當爺娘學的是前代圣賢,為救孤你古稀高齡去賣唱,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臺上你蒼涼開腔,臺下你給人間作了榜樣”,這是《感動中國》給予人物王寬的頒獎辭。

昨日,受fm91.2之邀,王寬老師和夫人王淑榮以及最早報道王寬家感人事跡的鄭州報業(yè)集團的'記者走進fm91.2直播間,分享屬于他們感動全國的故事。主持人和王寬夫婦一起回顧了他們養(yǎng)育孤兒16年的酸甜苦辣,聽眾紛紛在微信平臺留言:王者之心,“寬”以待人!大愛無疆,感動中國,鄭州大愛之城感動中國!鄭州還是全國捐獻造血干細胞最多的省會城市,為鄭州點贊,我愛鄭州!

鄭州報業(yè)集團記者在節(jié)目中分享了鄭州日報、鄭州晚報從到20連續(xù)推出的6個感動中國人物的采寫故事和推舉過程,特別介紹了從最早報道王寬故事到今天王寬登上感動中國頒獎臺的15年采訪報道的心路歷程,講述了推舉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感人故事。

在采訪當中,談及自己獲得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的感受,王寬老師謙虛地說:“我和老伴兒能登上《感動中國》的頒獎臺,拿到獎杯,這是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最高榮譽,我會將這份愛心延續(xù)下去?!?/p>

直播間里,王寬老師寄語聽眾: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大愛鄭州,“鄭”能量幸福蔓延。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八

葉連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貧瘠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自掏腰包創(chuàng)辦“留守兒童之家”,20年來免費給千余名留守兒童做英語輔導,花光30余萬元積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

他重教書,更重育人。2012年,葉連平拿出2.1萬元積蓄,連同當?shù)卣蜕鐣栀洠闪⑷~連平獎學基金,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

他生活極盡簡樸,節(jié)衣縮食,卻為留守孩子教育傾其所有。葉連平至今仍住著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沒有一件值錢東西。為了省錢他不惜騎行7公里到鎮(zhèn)上買菜,至今還穿著60年前的補丁棉衣?!拔蚁M詈笠豢跉馐窃谥v臺上呼出去的”“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站好最后一班崗……”葉連平用一生詮釋了“初心”和“師德”的千斤重義。葉連平先后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中國好人”等殊榮。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九

1987年,江陰祝塘鎮(zhèn)政府收到一筆用于敬老院建設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黃”,1000元的捐款金額幾近于當時一個人一年的工資。此后27年間,貧困學生、希望小學、敬老院、地震災區(qū)都陸續(xù)收到了署名“炎黃”的捐款。

“炎黃”究竟是誰?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見到“炎黃”本人,可惜卻總是因“地址不存在”或“查無此人”而大失所望。直到2014年11月20日,張紀清在銀行向魯?shù)闉膮^(qū)匯款后,突發(fā)腦梗暈倒,身上三張署名為“炎黃”的`匯款單暴露了這個善意的“秘密”,也讓這個百姓感動和牽掛了27年的好心人第一次出現(xiàn)在了大家眼前。

“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秘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愿,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边@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炎黃”張紀清的頒獎詞。

或許對于今天大多數(shù)習慣于功利、擅長于鉆營的我們來說,張紀清很傻,傻到放棄自己致富的機會,把財富用來資助素不相識的人們。在這個文化越來越豐富的社會,我們的價值觀也越來越多元,張紀清是凡人善舉的少數(shù),所以他能夠感動中國。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改善世界的努力,哪怕力量微小,但堅守了27年。我們習慣于對社會發(fā)牢騷、對他人抱怨、也常常在對國家的指手畫腳中和面對社會事件時那犀利的言辭中尋找存在感,但其實,社會不會因此而變得美好,它更需要我們付出實際行動。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悅的來源,但付出后的喜悅更持久。最近柴靜自己出資拍攝的霧霾紀錄片關(guān)注度很高,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職業(yè)身份做到了讓大家關(guān)注這個問題,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這也是改變世界的實際行動。如果我們還沒有張紀清心中那樣的大愛,也沒有柴靜的職業(yè)和知名度帶來的社會影響力,并不需要氣餒。不是每個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高尚。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和精力去主動行善、去改變世界,那么我們可以從不傷害、不破壞、不賤踏的行動開始,先做一個溫暖的人。不要害怕被看做傻瓜,有時撇開功利和現(xiàn)實做一回傻瓜,心里會灑進更多陽光。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

陳彼得直接去了醫(yī)院,掛了急診。醫(yī)生一番檢查之后告訴他,身體沒有異常,難受是由于心理的焦慮導致的。心理醫(yī)生給他開了藥,但一段時間過后并未見好轉(zhuǎn)。

陳彼得最終選擇離開了他生活的城市和人群,到遠處的山水間返璞歸真?!拔矣X得大自然的療效要好過心理醫(yī)生?!?/p>

此后幾年間,他走遍了臺灣的大小山川,在曲徑通幽處探險,在霧靄隱隱中看茶人采茶。遠離了人群與紛擾,切斷了各種社會聯(lián)系,在和大自然的對話中,陳彼得逐漸好轉(zhuǎn),焦慮一步步走開了,但是,對祖國和親人的思念卻日益強烈。

陳彼得曾為歌手凌峰創(chuàng)作了一首《吾愛吾國》,以抒發(fā)對大陸故鄉(xiāng)的情感與憧憬。里面有幾句歌詞是:“如果有輪回,我情愿投生,再回到中國,因為我還沒有見識過她的地大物博。”

陳彼得說:“其實這也是我心里想的,我這一輩子就是要做中國人。這是鐫刻在你的血液里的,就是我們的本能。”

1987年10月,一個消息傳來,臺灣當局宣布開放臺灣居民到大陸探親。陳彼得盼望已久的事情終于成真。

在兩岸隔絕的幾十年里,故鄉(xiāng),成了陳彼得一家回不去的遠方。成都小吃、四川話,這些記憶里的東西,如今終于有了回到現(xiàn)實的可能。

有人問陳彼得為什么要離開臺灣?他的答案是:故鄉(xiāng)的呼喚。他說:“我要回到我的故鄉(xiāng),既然是龍的傳人我就要回到龍的故鄉(xiāng),這是一個本能?!闭耜惐说迷凇稓w雁》中的那段歌詞:“我是一只孤雁,飛過高山,飛過大海。不知走過多少歲月多少時光……終于找到了自己出發(fā)的地方?!?/p>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一

在很多人印象中,管教民警是個“大老粗”的角色。毛卓云卻寫得一手行云流水的書法,經(jīng)常把還飄著墨香的祝福、短文貼到監(jiān)室。

上學時,毛卓云最頭疼寫文章,這12年,卻寫了10萬多字的工作筆記?!坝袝r把案例記下來做具體分析,有時候就傾訴內(nèi)心苦悶?!蓖ㄟ^多年的積累,毛卓云歸納總結(jié)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勞心法、破心法、寧心法。目前,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監(jiān)管系統(tǒng)推廣。

12年來,毛卓云幾乎總是風輕云淡地對領(lǐng)導和家人說“不用擔心,沒事的”。在他的工作日記里,卻多次出現(xiàn)了“害怕啊,我真的好害怕”“累啊,真的很累?!庇械膶懺诒话滩≡谘喝藛T攻擊后,有的寫在幫艾滋病在押人員處理暴露的創(chuàng)口后。他也曾多次偷偷去檢查,怕自己萬一被感染。

寧波市看守所所長張百川說:“老毛始終堅守崗位,不因為安全風險巨大而畏懼,不因為崗位邊緣而松懈,不因為臨近退休而懈怠。毛卓云始終不忘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和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為安全文明管理、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做出了特殊貢獻?!?/p>

現(xiàn)在,家人也成了毛卓云的有力后援。徐愛英說:“我知道他的脾氣,他認準的事情,就會一直做下去。我們只有給他支持,多多提醒他小心,希望他平平安安的?!?/p>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二

生活,讓我接觸的人很多很多,需要鼓勵和贊賞的人也有很多,但從來沒有對誰感動過,你是第一個,說不清為什么,看見你就有一種從未有過的親和,回顧過去的很多很多,誰都感動不了我,只有你能讓我感覺親和,只有你給了我感動的'感覺,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感動中國郎平事跡及頒獎詞!

【郎平雄心志四?!?。

【頒獎詞】臨危不亂,一錘定音,那是蕩氣回腸的一戰(zhàn)!攔擊困難、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釘子般砸進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躍起,一記記扣殺,點染幾代青春,喚醒大國夢想。因排球而生,為榮譽而戰(zhàn)。一把鐵榔頭,一個大傳奇!

【人物事跡】。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峰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后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拌F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yè)”: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nèi)心深處的女排情結(jié),于是她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于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lǐng)中國隊于時隔重返世錦賽決賽舞臺,最終奪得亞軍,并于年重奪世界杯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jīng)是奇跡的代名詞。

相關(guān)閱讀。

郎平(中國排球隊著名運動員)。

郎平,女,漢族,身高1米84。祖籍中國天津,著名女子排球運動員、教練員,1973年進入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排球班練習排球,1976年進入北京市業(yè)余體校,同年入選北京市排球隊;1978年入選國家集訓隊。憑借強勁而精確的扣殺而贏得“鐵榔頭”綽號。曾入選中國體育勞倫斯獎第二屆(1980年)十佳名單。

榮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mvp“[1]。1984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19獲得國際排聯(lián)頒發(fā)的“世界最佳教練”[2]。月,由知名排球教練、運動員和記者組成的評委會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選排球名人堂,成為亞洲排球運動員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郎平與美國名將弗羅拉·海曼、古巴名將米雷亞·路易斯并稱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4月25日郎平被任命為新一屆女排國家隊主教練。2015年2月1日,郎平獲2014cctv體壇風云人物最佳教練獎。

2016年2月14日晚,郎平當選《感動中國》20人物,

更多。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三

經(jīng)歷過痛苦,才知道痛苦的滋味。經(jīng)歷過絕望,才懂得絕望中那一絲光亮多么珍貴。

如今的麗華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有人問:“朱醫(yī)師,你的診所就業(yè)大門為什么獨獨為盲人而敞開?”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喜歡將心比心。她覺得隨著推拿診所的美譽度日增,讓自己好好地活著,已經(jīng)不成問題。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唯一。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她想通過診所營造的光亮,讓更多盲人在頹廢中站起,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與朱麗華相伴了20xx年的吳阿姨說,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yī)師,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會是啥模樣?兩位盲人相遇在福利院,懷著同是天涯淪落人、再難也要相攜著手闖出一片天的心境,從斜西街征戰(zhàn)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爸灬t(yī)師走到哪里把我?guī)У侥睦铮眯年P(guān)照著我,比自己親姐妹還親。我比較笨,朱醫(yī)師接受新事物比我快,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啥也看不見的我不被拋下,多虧了她帶著我、推著我?!眳前⒁陶f,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的生活有了穩(wěn)定的依靠,還擁有正常人活著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多了一個身份——師傅。“盲人”是她收徒弟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安排吃住,還免收學費。20xx年來,已經(jīng)有100余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就業(yè)的道路。

有人不解:“朱醫(yī)師,你每培養(yǎng)一個徒弟,就樹立一個競爭對手。何苦呢?”

聽到這樣的感嘆,朱麗華很淡然:“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著,有的東西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再說,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yǎng)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著自己。”

穿過歲月的風塵,朱麗華面對苦難時所展現(xiàn)的豁達與堅毅,感染并帶動了許多人。47歲的陳永明就是其中一位。

陳永明在麗華推拿診所已經(jīng)干了20xx年。同樣,如果不是朱麗華,他不敢想象自己的人生會是怎樣一種活法。

清瘦的陳永明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和強直性脊椎炎。20xx年病情惡化,他輾轉(zhuǎn)于各個醫(yī)院之間,醫(yī)生們都說治愈無望。

朱麗華的診所接收了他。朱麗華一有空就給他推拿。一個月,人能起來了;兩個月,腳能下地了;半年,可以拄著拐杖走路了……“20xx年我們診所搬家,我跟永明說,搬家拐杖不要忘記了,他說,我早就不用了。我一驚,什么時候不用的,我哪里曉得啊,我又看不見……”朱麗華說這句話的時候,特別開心。陳永明病情好轉(zhuǎn)后,也學習推拿按摩,現(xiàn)在在麗華推拿診所做著管理工作,每個月4000多元的收入,成了家里工資最高的“頂梁柱”。

正是朱麗華的愛,給了吳阿姨、陳永明等經(jīng)歷磨難的人們一雙“眼睛”、一縷陽光、一種希望。朱麗華用行動告訴他們,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于過去的創(chuàng)傷,而在于把未來放棄。一個人即便身處困境,也可以用毅力,用希望,用全部的心力,去拯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拯救靈魂于黑暗之中!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四

在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顏家垅村,一座希望小學近日落成。二年級的教室里,孩子們通過多媒體一體機,認真聆聽1300公里外鄞州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李藝老師的授課。

“我非常感謝周秀芳老師和她的團隊,她為我們學校默默無聞的奉獻,讓這個新教學樓落地而成?!鳖伡役馀d華希望小學校長謝平說。

顏家垅興華希望小學是寧波鄞州退休教師周秀芳牽線建成的第29所希望小學。當天共有10所希望小學舉行了集中落成儀式,這些學校坐落于溆浦縣統(tǒng)溪河、深子湖、龍?zhí)?、均坪、觀音閣、沿溪、低莊等7個鄉(xiāng)鎮(zhèn),將惠及近600名當?shù)貙W子,方便他們就近入學。

20__年3月初,懷揣支教夢想的周秀芳從寧波前往溆浦縣,當她輾轉(zhuǎn)來到九溪江鄉(xiāng)桐林小學門口時,眼前的情形讓她震驚——在一棟簡陋的木房里,16個孩子認真地聽一位60多歲的老師講課,這位老師是桐林小學唯一的老師。

周秀芳當即決定留在湖南支教。此后,她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帶進了鄉(xiāng)村學校。走訪貧困學生時,她會偷偷給學生家長塞錢;給學校買電腦,讓留守兒童可以和在外務工的父母視頻通話。她還將在湖南的所見所聞做成幻燈片,發(fā)到由她的學生們組成的聊天群里。

今年上半年,寧波寧海91歲的王春文老人看到周老師千里支教幫困的愛心事跡后,被她的精神深深打動,一次性拿出250萬元捐建5所希望小學。截至目前,由王春文老人捐建的5所希望小學也已全部建成。

“王老先生,您看到了嗎?您捐建的希望小學今天落成了,那么多的小朋友、那么多的好心人都來了!”希望小學落成典禮上,周秀芳第一時間通過視頻連線將好消息傳遞給了王春文老人。

作為根植湖南溆浦山區(qū)的“愛心搬運工”,周秀芳不僅期盼著山區(qū)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里上課,還希望他們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質(zhì)量的教育。在周秀芳奔走呼吁下,鄞州區(qū)白鶴街道等集體和個人先后捐獻了36臺交互式多媒體教學一體機。

“這些設備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山區(qū)孩子可以跟大城市的孩子一樣享受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這是我5年前就有的心愿,現(xiàn)在終于實現(xiàn)了。”周秀芳說。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五

7月28日晚21:30,央視《面對面》對話葉連平專訪在央視新聞頻道播出!

7月15日-16日,央視新聞頻道《面對面》欄目組走進和縣烏江鎮(zhèn)卜陳村,采訪報道“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葉連平,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倩對葉連平老師進行了專訪。

現(xiàn)年92歲的葉連平,1990年從和縣卜陳學校退休后創(chuàng)辦留守兒童之家,他投身貧瘠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來免費為千余名留守兒童做文化輔導,從未落下一堂課,從未收過一分錢,花光積蓄30余萬元。

年,葉連平又拿出2.1萬元積蓄,連同當?shù)卣蜕鐣栀?,成立葉連平獎學基金,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至今共發(fā)放獎學金10萬多元,獎勵資助留守兒童132名,葉連平被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

6月25日,92歲的葉連平老師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并進行公示。

未向?qū)W生收過一分錢。

葉連平生活的卜陳村,位于和縣烏江鎮(zhèn)中東部,鄰近省級公路,村里的年輕人多數(shù)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僅孩子們的學習無人輔導,每到節(jié)假日,還容易引發(fā)安全事故。另外,農(nóng)村學校外語教學原本就薄弱,家長普遍沒有能力輔導。

原本是語文老師的葉連平?jīng)Q定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為孩子們補習英語。他找來英語教材,系統(tǒng)地研究,還根據(jù)不同的英語水平,把孩子們分了班,更有針對性地上課。

為什么不收錢?

葉連平說,在物質(zhì)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標準?!拔夷弥鴩业墓べY,我吃著國家的糧,是人民的錢,我沒有權(quán)利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賬。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邊買書,我自己帶著干糧和火腿腸,一碗陽春面、一瓶礦泉水我都不買,省下來的錢,要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p>

他說,教育就像種田,你播下種子它豐收了,用不著你講,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用生命影響生命。

近幾年,在葉連平的感召下,每到暑假和節(jié)假日,都有大學生志愿者來為孩子們補習功課。今年暑假,葉連平教過的一名學生主動提出要給弟弟妹妹們補課。

因為大學生志愿者的到來,不僅英語,孩子們的數(shù)學、物理等課程都可以得到輔導。葉連平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他希望孩子們能夠跟哥哥姐姐們多學些知識,更多了解外邊的世界,樹立遠大志向。

葉連平說,我希望我最后的一口氣是在講臺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我現(xiàn)在的口號就是那十六個字: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我不同意諸葛亮的話,他是死而后已,我是死而不已。我希望等到我走的時候,能夠被組織上承認,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chǎn)黨員,就心滿意足了?!比~連平說。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六

9月10日,是第34個教師節(jié),當日上午,央視媒體攝制組專程來到和縣,采訪報道“為農(nóng)村教育事業(yè)鞠躬盡瘁,用責任和堅守詮釋人民教師崇高師德師風”的和縣烏江鎮(zhèn)卜陳村退休教師葉連平。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91歲高齡的葉老一生熱愛教育事業(yè),“癡迷”三尺講臺,傾盡一生心力、財力,自辦“留守兒童之家”,為農(nóng)村留守兒童免費提供學習輔導的場所,努力用知識改變農(nóng)村孩子的命運,幫助他們實現(xiàn)人生理想?!捌椒仓幸妭ゴ?。”采訪過程中,葉老的事跡深深感動了央視記者,他們給予葉老極高的評價。

9月10日教師節(jié)當晚,時長近6分鐘的葉老事跡專題在央視新聞頻道播放,令無數(shù)教育人和觀眾感動和震撼,全國各大網(wǎng)站相繼,各地網(wǎng)友紛紛跟帖評論點贊,閱讀點擊量逾10萬。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氣是在講臺上……”“站好最后一班崗”“我覺得人生付出越多,越覺得值,越快樂。所以我要爭取長壽,多活幾年,為孩子們多做點貢獻!”葉老樸實而又豪邁的話語,讓人動容,更讓人敬佩。

據(jù)了解,現(xiàn)年91歲的葉連平老人,曾被授予“中國好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等殊榮,其事跡曾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文明網(wǎng)、中國新聞網(wǎng)等多家中央媒體以不同形式報道過。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七

大大的“玩笑”

王婭特別喜歡養(yǎng)花養(yǎng)貓,熱愛生活?!坝梦业脑捳f,不光大家說的這個熱愛生活,我跟我周圍的人一直說享受生活?!蓖鯆I笑著說。讓誰也沒想到的是,命運和這個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本打算出國旅游的王婭,立即放棄了原來的計劃,開始住院治療。四個周期的化療,半年的時間過去了,王婭逐漸產(chǎn)生了耐藥。就在醫(yī)生為她會診,考慮下一步治療方案的時候,王婭卻萌生了放棄治療的念頭。這并不是因為拮據(jù),而是想要用生命里最后的時間,干更多自己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

捐資助學。

20__年8月,就在被告知生命還有半年的時候,王婭選擇跟隨資助貧困山區(qū)孩子上學的基金會到甘肅家訪,了解孩子們的情況。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她想聽從內(nèi)心的聲音,干點不一樣的事。捐資助學,就是王婭現(xiàn)在最掛念、最想做的事情。

一直沒結(jié)婚的王婭,最擔心的是,一輩子的積攢,不能在自己去世后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她想要把房子捐贈出去,幫助更多貧困孩子上學。她辦理了遺囑公證,去世后要把自己最大的資產(chǎn)——70多平方米的這套商品房捐贈給助學基金會,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上學。王婭希望在她生命最后的時間里,自己的每一分錢都不浪費。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八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葉連平在南京美國大使館當勤雜工。在這期間,他學會了英語。新中國成立后,南京美國大使館關(guān)閉,葉連平暫時失業(yè)。1965年,經(jīng)人介紹,葉連平到安徽和縣石跋河,在生產(chǎn)隊當了近的豬倌。1978年11月24日,公社黨委決定,讓葉連平到和縣卜陳中學當民辦教師。

上任半年,葉連平接手的班級共有51名學生,結(jié)果中考考取11個,創(chuàng)下當時縣辦中學歷史最高水平。1986年,我省啟動民辦教師轉(zhuǎn)正工程,葉連平老師被獲準首批轉(zhuǎn)正。從1987年被省政府授予“五一”勞動獎章至今,葉連平先后被評為教育部先進個人、巢湖市“最感動的人”“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和“中國好人”。

“我這一生最大的收獲就是,有幸趕上這個輝煌的新時代?!比~連平說,作為一名老黨員,我要把失去的23年追回來,為黨和人民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孩子。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十九

孫五一是皖江職業(yè)教育中心學校的一位高級教師,他本人常年在教學一線崗位從事職業(yè)教育教學工作,身體力行探索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先后獲得“馬鞍山市首席技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和市總工會還先后為其專門設立了“汽車技術(shù)教育孫五一工作室”“孫五一技能大師工作室”和“孫五一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干好工作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堅守崗位。葉老師的先進事跡告訴我們,干一行愛一行,最為可貴的是堅守?!睂O五一表示,底,在學校組織開展向葉連平老師學習活動中,他第一次看到了葉老師先進事跡介紹視頻,“當時就非常受感動,一年多來,全社會關(guān)于葉老師的介紹逐漸增多,更增加了我對葉老師的了解,也有了一些感悟?!?/p>

孫五一說,葉老師今年已92歲高齡,退而不休,淡泊名利,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尺講臺,義務為鄉(xiāng)村留守兒童補課,一心關(guān)愛關(guān)注留守兒童的成長,讓他深受感動?!八倪@種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每一位黨員、每一名年輕人學習,我們要以葉老師為榜樣,找差距、抓落實,把學習成效運用到工作中去?!?/p>

“葉老師雖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找到了自己還能為社會、為教育繼續(xù)奉獻力量的方式,并長年堅持?!睂O五一認為,這不僅體現(xiàn)了葉老師對黨的教育事業(yè)無限忠誠,更體現(xiàn)了葉老師對下一代培養(yǎng)的關(guān)心和全身心的投入精神,這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立教態(tài)度,為所有老師樹立了標桿和方向,也值得他個人終身學習。

孫五一表示,做教師需要情懷、需要忘我、需要淡泊名利和甘為人梯的精神。他覺得,要把學習葉老師的精神貫徹到行動中,首先需要嚴格要求自己,并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領(lǐng)身邊的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職業(yè)教育教學規(guī)律,為黨的教育事業(yè)和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二十

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生,中共黨員,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zhèn)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葉連平退休不退志,投身貧瘠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自掏腰包創(chuàng)辦“留守兒童之家”,20年來免費給千余名留守兒童做英語輔導,花光30余萬元積蓄。年逾九旬的他被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

他重教書,更重育人。,葉連平拿出2.1萬元積蓄,連同當?shù)卣蜕鐣栀洠闪⑷~連平獎學基金,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

他生活極盡簡樸,節(jié)衣縮食,卻為留守孩子教育傾其所有。葉連平至今仍住著30多年前的老平房,沒有一件值錢東西。為了省錢他不惜騎行7公里到鎮(zhèn)上買菜,至今還穿著60年前的補丁棉衣?!拔蚁M詈笠豢跉馐窃谥v臺上呼出去的”“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站好最后一班崗……”葉連平用一生詮釋了“初心”和“師德”的千斤重義。葉連平先后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中國好人”等殊榮。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二十一

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學歷,河北滄州人,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自1978年從教,到1989年退休,再到鮐背之年,91歲高齡的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為鄉(xiāng)村學生燃燒了40多年,被鄉(xiāng)親們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他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輔導學生1000余名,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積蓄。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xù)發(fā)放了7次,共發(fā)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

事跡材料:葉連平,男,漢族,192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高中學歷,河北滄州人,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榮獲全國德育教育先進個人、中國好人、安徽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優(yōu)秀教師等稱號。6月25日,葉連平成功入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助人為樂”類候選人名單。

三尺講臺,一間教室,一間圖書室,幾十個留守兒童,這就是卜陳留守兒童之家,也是九十一歲退休教師葉連平的家。從教二十一載,退休后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卻是退而不休,不顧年高體邁,淡泊名利,傾盡心力,義務輔導學生二十載,用知識改變農(nóng)村孩子的命運,被人們譽為余熱生輝的“鄉(xiāng)村燭光”。

“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

農(nóng)村學校英語教學條件差,葉連平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于是,一個大膽的念頭在他心頭縈繞。20,他自掏腰包在自己家里開設留守兒童之家,從此他30平方米的老屋成了孩子們幸福的家。

這些留守兒童來自周邊村莊,父母大多在外做生意,都由爺爺奶奶在家看護,可他們沒有文化,對功課幫不上一點忙。于是這些孩子一放學總愛往他家跑,喜歡在葉連平家做作業(yè),有些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問他,他都耐心地一一解答。很快,留守兒童之家的孩子從最初的幾個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三五十個。不少孩子英語成績很差。因為年輕時曾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做過勤雜工,英語很好,于是葉連平?jīng)Q定每逢雙休日和寒暑假義務為孩子輔導英語。這一輔導就是十九年,他分文不收,連用電、用水、稿紙、圖書等相關(guān)學習資料,都由葉老師自掏腰包購買。

每次上課,孩子們少則三四十人,多則六七十人。他們中,有的是留守兒童,有的家離得很遠,為方便孩子學習,葉連平就讓他們免費食宿在自己家里。江明月和妹妹都是留守兒童,家庭經(jīng)濟又很拮據(jù),葉連平就主動把她接到自己的留守兒童之家,不僅免費補課,而且免費提供吃住。在葉連平的精心輔導下,江明月被南京理工大學錄取。此后不久,葉連平又將江明月的妹妹江敏接到家中,為她免費“開小灶”補課并提供食宿。兩年后,江敏考上了和縣重點高中。姐妹倆每每談起這些經(jīng)歷都很激動:“葉爺爺就是我們的親爺爺?!?/p>

“該花的錢絕不小氣”

6年前,鎮(zhèn)政府出錢把葉連平家對門的學校倉庫改建成兩間教室,一間供他上課,一間作為圖書室,這里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為了讓“小樹”茁壯成長,葉連平不光教書,還要育人。他經(jīng)常帶孩子們外出參觀,開闊視野。周邊的省科技館、名人館、博物院、南京日軍大屠殺紀念館等處都留下了葉連平和孩子們的足跡。為了把節(jié)省的錢用到孩子身上,葉老師異常節(jié)儉。他的家還是三十多年的老房子,沒有裝潢、沒有衛(wèi)生間、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他至今仍穿著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老伴不理解,抱怨說家里的煤爐漏氣封不緊,買個新的20塊錢不到都不給買。他說,該花的錢絕不小氣,不該花的,一分錢都不能花。

留守兒童每次外出,參觀經(jīng)費全由葉連平出。多年來,他義務辦學購買桌椅文具,孩子們在他家吃、用、住,組織學生外出參觀,省吃儉用資助困難學生,零零碎碎花了近30萬元。

為了孩子們學習,他把從牙縫里擠出的錢,20成立了葉連平獎學金基金,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困難學生。到目前為止,他已捐款7萬元,不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積蓄。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已連續(xù)發(fā)放了7次,共發(fā)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

“最放不下的就是孩子”

5年前,葉連平在一次家訪中被電瓶車撞倒,他的身體越來越差,還患有嚴重的白內(nèi)障,因擔心手術(shù)失敗再也不能站上講臺,就一直將就著。一天半夜,一不小心跌倒在地上,昏迷不醒,一查竟是腦出血加腦膜炎。本來住院需幾個月,但住院第四天他就急著出院?!昂⒆觽冃枰?,我必須回家?!贬t(yī)生拗不過他,讓他在一張自愿提前出院的證明上簽了字,才肯放人。出院時,葉連平的頭上還纏著紗布,傷口縫合線還沒拆,根本不能走路。孩子們看到佝僂著背,滿頭銀發(fā)的老師頭上扎著繃帶,眼角上留著手術(shù)后的傷疤,忍不住放聲大哭。老人卻笑著說,不要哭,老師不是回來了嗎!

“我再不干恐怕沒時間了”

他把一周的輔導時間排得滿滿當當:周末兩天上課,周一、周二改作業(yè),周三印講義、上書法課,周四、周五備課、家訪,一天忙到晚,像個陀螺團團轉(zhuǎn)。

有人勸他不能再這么勞累,身體吃不消。他說:“我再不干恐怕沒時間了?!彼袊@自己“在和時間賽跑”。

也有人問他:為什么退休不好好享清福?他笑言:“我已享清福,而且非常幸福。這樣的工作比休息強多了!”

葉連平?jīng)]有孩子,但他幫助過的學生都是他的孩子。學生滿堂,桃李遍天下,是他最大的心愿。

“不管生命還有多長,我都會沿著當前的路一直走下去。和孩子們在一起,我就忘記頭上有多少白發(fā)了。”當?shù)厝颂岬饺~連平,無不敬佩,贊他為“鄉(xiāng)村永不熄滅的燭光”。對此,葉連平笑著說:“我充其量不過是個螢火蟲?!?/p>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二十二

整齊有力的粉筆字。

但你可能想象不到。

這拿著小小粉筆頭的手。

是一雙九旬老人的手。

今年已經(jīng)92歲了。

他正在為第二天的英語課準備板書。

這樣的生活。

他已經(jīng)堅持了。

蠟燭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也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閃爍微光的螢火蟲。我現(xiàn)在最缺的是時間,我要跟時間賽跑。

——葉連平。

暑期伊始。

在安徽省和縣烏江鎮(zhèn)卜陳村。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92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

又開始了暑假的忙碌。

每天。

葉連平上午講課三個小時。

下午講課兩個小時。

除了上課。

葉連平還要給孩子們打印教材。

批改、點評作業(yè)。

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孩子們充滿期待的眼神。

大概是葉老師選擇堅持站在講臺上。

最大的動力吧!

原本是老師的葉連平?jīng)Q定創(chuàng)辦。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為孩子們免費補習英語。

葉老師生活的卜陳村。

位于和縣烏江鎮(zhèn)中東部。

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工作。

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家長普遍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

一天的工作結(jié)束。

葉老師走出“留守未成年人之家”

葉老師辛苦啦!

葉老師膝下無兒無女。

和老伴過著清貧的生活。

至今還住在30多年前蓋的平房里。

盡管如此。

在葉連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沒有間斷。

有的學生離家比較遠。

來回上下學不方便。

葉連平就讓這些孩子住在自己家里。

包吃包住,不求回報。

19年來。

葉連平幫助過的孩子超過1000名!!

收到學生送給自己的折紙。

葉老師笑得和孩子一般可愛。

一般爛漫。

“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墻上。

除了琳瑯滿目的錦旗和獎狀。

還寫著一句話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

“鄉(xiāng)村永不熄滅的燭光”

感動中國十大獲獎人物葉連平事跡材料心得篇二十三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yè)。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yī)師?!?/p>

昨天下午,在嘉興大劇院內(nèi)舉行的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感動了現(xiàn)場所有人。

市委書記張兵,省委第四巡回指導組組長金興盛,市領(lǐng)導毛宏芳、劉冬生、高玲慧、孫賢龍,省委第四巡回指導組副組長葉鳴等出席報告會。

臺上,朱麗華用自己的經(jīng)歷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

臺下,掌聲,因內(nèi)心敬仰而響起;淚水,因心靈觸動而滑落。

站在大劇院的講臺上。

黨徽在朱麗華胸前格外鮮艷。

而她穿的條紋襯衫。

正是今年9月20日。

在杭州接受“浙江省道德模范”表彰時的那一件。

朱麗華。

1994年10月入黨,現(xiàn)任省盲協(xié)副主席、市政協(xié)委員、市盲協(xié)主席,是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

40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斗來追逐光明,靠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多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

近年來,朱麗華榮獲“全國自強模范”“浙江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浙江省道德模范”等諸多殊榮。

似乎感受到臺下灼灼的目光,朱麗華讓志愿者扶著她走到講臺旁,向在場的聽眾深深鞠了一躬。

頓時,嘉興大劇院爆發(fā)了雷鳴般的掌聲。

在掌聲中,朱麗華摸索著走到講臺上,將她的初心故事娓娓道來。

掌握推拿治療的方法是她夢想的起航。

為22萬多人次緩解病痛,治療308例腦癱患兒的背后,是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zhì)。

一次,為了抱住突然抽筋的腦癱患兒,她因急性扭傷造成腰椎間盤突出,那年春節(jié)她是在醫(yī)院度過的。

剛剛出院回到家,市福利院領(lǐng)導趕到她家說,來自全國各地的20個腦癱患兒正在等她治療。

當時,朱麗華的母親含著淚送她出門。

說到母親,朱麗華聲音開始顫抖,一時哽咽,久久說不出話。

在她失明后,是母親晝夜陪伴她,后來不論是開設診所還是捐資助學,母親一直支持著她,攙扶著她參加各種場合。

但在去年4月2日,母親永遠離開了她,25天后,朱麗華鄭重地簽下了器官捐獻書。

淚水,同樣閃爍在臺下聽眾的眼眶中。

在朱麗華停頓的時候,黨員干部的掌聲響起,鼓勵她講下去。

一如往常給人的堅強印象,她迅速調(diào)整了情緒,開始講述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

談到創(chuàng)業(yè)歷程,她說得最多的是感謝,正是黨和政府的支持與幫助讓她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的感恩之心再一次獲得了大家的掌聲。

“我覺得自己有多少能力,就要盡多少義務,讓更多需要關(guān)懷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雖然我的資金是有限的,但我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無限的愛心中去?!?/p>

“眼疾已注定我一生要忍受無邊的黑暗,但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的責任和義務始終是指引我前進的那盞明燈?!?/p>

朱麗華就像一面鏡子。

映照著現(xiàn)場千余名黨員的初心。

通過朱麗華的故事。

在場的黨員們重溫信仰的光輝。

汲取前行的力量。

最后,朱麗華鄭重許下誓言:“既然進了黨的門,就要做好黨的人,愛崗敬業(yè)在診所,樂于奉獻在社會,活著從醫(yī)幾十年,死后器官捐醫(yī)學,我愿骨灰撒大海,將把此生獻祖國。”

18分鐘的演講結(jié)束后。

現(xiàn)場響起了長達十多秒的熱烈掌聲。

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胡惠娟是嘉興市社會福利院的一名普通黨員,現(xiàn)在工作的崗位就是朱麗華曾經(jīng)工作過的兒童護理部。

她說,福利院的兒童護理部照顧的都是一些腦癱、肢體殘缺、智力低下、發(fā)育不全的孩子,他們的吃喝拉撒都需要24小時精心護理,朱麗華就是為這樣一群孩子無怨無悔地付出了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用她的堅強之心、慈愛之心、奉獻之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院職工和孩子們。

胡惠娟還說,20xx年,新的南湖革命紀念館籌建時,朱麗華捐款1萬元;。

20xx年,汶川地震發(fā)生后,她交了10萬元“特殊黨費”……。

在胡惠娟的眼中,朱麗華是一個愛崗敬業(yè)、懷有慈母之心的人,是一個組織觀念、黨員意識特別強的人。

“朱阿姨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榜樣?!?/p>

先進事跡報告團成員朱麗霞,是一名在讀的碩士研究生,曾經(jīng)接受了朱麗華大學四年的資助。

她說,朱麗華的資助,是學費,是希望,更是茫茫黑夜中的一盞路燈。

朱麗霞說:“自此,我的人生不再低著頭,我每天開心地笑著,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因為我的夢想有了領(lǐng)路人。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像您這樣堅忍不拔、充滿陽光的人——無論前方道路多么曲折,我必披荊斬棘,闖出屬于自己的未來。”

朱麗霞立志向朱麗華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她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本科階段以專業(yè)第二的成績保研,研究生階段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

在朱麗霞的心中,朱麗華是她的榜樣,是她的明燈,指引她前進的方向。

她說:“朱麗華同志用她不平凡的人生經(jīng)歷感召著我們,她的情懷鼓舞著我們,作為殘疾人工作者,全市殘聯(lián)系統(tǒng)廣大黨員干部將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開展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跡活動,學習她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心有大愛、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懷;勇于擔當、奮發(fā)有為的崇高追求。腳踏實地,認真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p>

報告會結(jié)束后,大家紛紛表示,將學習朱麗華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zhì),學習她心有大愛、樂于奉獻的高尚情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保持爭先創(chuàng)優(yōu)、追夢奔跑的精神狀態(tài)和奮斗姿態(tài),為嘉興爭當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的先鋒、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典范不斷貢獻力量。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56227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