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直書課時教案(實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8:56:22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實用20篇)
時間:2023-11-24 08:56:22     小編:雨中梧

教案的編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教案時要注意盡量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避免冗長和晦澀。下面是一些經典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對你的教學設計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一

《秉筆直書》一課節(jié)選自《不怕死的太史》。文章講述了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被相國崔杼殺了。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崔杼叫太史伯記錄這件事說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卻不從,他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他照實記錄在竹簡上,“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贝掼桃慌掳烟凡畾⒘恕L凡牡艿苤俳犹媪烁绺绲穆毼?,他也是照實記錄,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氣哼哼的問:“你難道沒看到你哥哥的下場嗎?你不怕我把你也殺了嗎?”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殺了。第三個太史叔還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殺了。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雖然十分生氣,心里卻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寫的竹簡拿來一看,上面還是那句話。崔杼問他不愛惜自己的性命嗎?太史季說:“我當然愛習性名。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盡了本分,然后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贝掼讨缓米髁T。太史季回來的路上碰見南史氏迎面走來,南史氏對他說:“聽說三位太史都被殺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準備來接替你的?!碧芳景研柕闹窈喗o他看,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

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秉筆直書》這個故事的內容。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jié)。

能力目標: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話,體會他們?yōu)槭裁床豢细闹窈喌膶懛ā?/p>

結合課文,理解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復述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jié)。

教學重點: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jié)。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秉筆直書”,從課題中,你想了解到些什么?

2、圍繞課題“秉筆直書”,讓學生提出問題。

二、自設問題閱讀課文。

幫助學生梳理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然后閱讀后議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時可以出示課后的“金鑰匙”:

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

(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

(3)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讓學生熟悉“是什么”“怎樣”“為什么”這樣的提問方式,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心:

1、理解幾個句子:

太史伯說的兩句話,

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p>

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保ㄔ诶斫饬瞬f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些孩子讀,甚至于老師的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2、體會理解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p>

3、小組交流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1)理解幾句話,再回過頭來讀,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

(2)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4、全文有感情的朗讀,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1)借助投影或者圖片討論:

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

(2)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

5、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內容。

四、總結課文:

教學內容:

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教學過程:

學生聯系課文各抒己見。

二、復習課文內容:

1、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2、引導: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與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請學生說一說學習本課的收獲。

3、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二

教學內容:。

本課是小學語文北師大板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話語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故事,節(jié)選自《不怕死的太史》。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本文敘述了戰(zhàn)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在教學本課時,教師要抓住人物語言,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設身處地體會太史的心理活動,感受人物不貪圖小利,廉潔正直,不畏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如實記載歷史的品格。

學生情況: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在質疑以及查閱資料方面具備了較強的能力,絕大多數同學能夠針對課文主要內容質疑,并能通過查閱資料、查字典等方法初步解決自己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詞語學習方面,學生們能夠較好通過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含義,進而理解全文內容。但由于年齡及心理特點,通過語言文字理解抽象的人物精神、品質對學生來說仍然存在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注意到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描寫來理解人物的品質、性格。在情感方面,學生對正直、廉潔的認識還比較懵懂,因此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明白做人要實事求是,剛正不阿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目標:

1、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不貪圖小利,廉潔正直,不畏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如實記載歷史的品格。

2、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抓住要點,繪聲繪色的復述課文。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熏陶感染、感知評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解釋詞語,導入新課。

師: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充實我們的頭腦。同學們喜歡聽歷史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由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發(fā)生在齊國的小故事《秉筆直書》。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3、這樣做的結果如何……。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師: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大聲朗讀課文。

生:我來回答“誰秉筆直書,為什么要秉筆直書?!边@個故事寫了齊國相國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后來南史氏看了季的竹簡,知道季是按照事實記錄歷史的才放心地離開。

三、細讀文章,揣摩人物。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指名朗讀。

出示句子:

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

生:崔杼身為相國,以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仍不滿足,竟然還要殺害國君,獨攬大權,從中我體會到崔杼是一個非常殘暴、貪婪的人。

生:不想……。

師: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生:崔杼要求寫:“先君是害病死的”

師:但太史卻如實記載: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師: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讓我們再來看看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默讀課文,找出相應的句子。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p>

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然了嗎?”

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就越顯出您心虛?!?/p>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

生: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師: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

生:太史們毫不畏懼,堅持自己的本分,如實記載歷史。

師:我們已經知道崔杼的本性殘暴、貪婪。他以死來威嚇太史是行不通的,那么他還會不會使用其他的方法來改變太史的意志。

生:崔杼也許還會對太史說:“如果你們能按我的要求記載,我可以給你們加官進爵,讓你們榮華富貴?!?/p>

師:好方法,那么用這樣方法太史們會想些什么,讓我們想像一下他們會怎樣做呢?

生:我相信太史們不會貪圖小利而忘記自己的職責,他們連死都不怕就更不會在乎是否加官進爵,榮華富貴了。

生:如果我是太史,我也會像太史季那樣說:如實記錄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做太史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我絕不會因為滿足自己的私立而失掉我的本分的,你死心吧,我是不會改寫歷史的。

師:說得好,那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應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生:我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

師:同學們在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一會我們來比賽朗讀。

學生在組內分角色練習朗讀,教師進入小組聽讀,進行評價指導。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來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一聽,評一評。

小組朗讀,評價同學抓住重點詞,評價哪些地方讀得好,從哪些詞使我們體會到太史剛正不阿的性格,哪些詞語在處理上需進行改進。之后再叫一個小組朗讀,選出優(yōu)勝小組。

師: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生: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教學延伸:

1、寫一寫學習本課的讀后感。

2、結合三好生評選,開展一次名為“實事求是,公平競爭”討論會。

3、同學們再來搜集一些表現主人公正直、廉潔的故事,進行擴展閱讀。

教學效果:

學習本課之后,學生對太史們不畏強權,堅持正義,廉潔正直的精神所感染,在讀后感中紛紛表達自己對太史們的敬佩之情。

這一時期也正逢同學們選舉三好學生,我借機問同學們打算怎樣做,同學們也都說要實事求是。首先自己積極參與,不用小恩小惠去拉攏同學;同時也不接受個別同學的不正當要求,要用事實說話。

通過本課的學習,實事求是、剛正不阿、廉潔自律種子以撒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這中。

教學反思:

1、結合資料,了解背景。

引導學生在搜集有關課文背景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抓住線索,集中分析。

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復,并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廉潔正直。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后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認知特點。

3、抓住詞句,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在感受文字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本文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并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在本課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后,先請同學們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教學中注意將齊讀、分角色讀、比賽讀與評價朗讀進行結合,使學生在朗讀與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性格的理解,受到人物精神的感染。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課寫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歷史故事,故事出自《東周列國志》。題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敘述了戰(zhàn)國時代,相國崔杼殺了國君光,他讓太史們寫“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堅決不從。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讓太史按史實記錄。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維護了太史的本分,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2、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4、學習抓住要點,繪聲繪色的復述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鼓勵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同學們都查找了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請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歸納學生的資料,引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弄清“國王”、“莊公”、“國君”、“相國”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職責,知道“竹簡”是怎么回事。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1、圍繞課題“秉筆直書”,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嗎?(教師梳理歸納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

2、圍繞自設問題,自己用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

3、小組討論交流。

(三)細讀課文,理解人物特點。

1、(出示課后的“金鑰匙”:)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他們的職責是什么?(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3)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讓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次默讀課文。)。

2、同桌交流,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點理解這樣幾個句子:)。

(1)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保ㄔ诶斫饬瞬f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讀,甚至由老師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保ㄐ〗M交流,通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在充分的讀中再一次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導朗讀要點: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4、討論: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

(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領悟“秉筆直書”的深刻含義。)。

(四)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四、教學總結:

本節(jié)課,教師準確的把握住了本文的編寫意圖和安排意圖,確立了“以讀為本,引導感悟”的教學思路。在教學的設計上有這樣幾個特點:

1、以悟促讀,以讀助悟。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課文非常到位,從開課時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默讀,到指生讀課文、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再到教師范讀、分角色讀、小組合作讀等,這一系列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太史的高尚品質。

2、鼓勵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開放學生思維的空間,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超出學生甚至老師的知識范圍,但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來解決,喚起主體意識積極參與,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故事的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秉筆直書的資料并作整理,課堂上進行交流,使學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情感。結課時布置作業(yè)再讓學生查找資料,并啟發(fā)資料來源,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四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投影: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一、揭題示標。

1、激趣導入: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

2、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3、檢查預習: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

二、自主探究。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合作提升。

1、出示自學提示。

2、細讀課文,讀后小組交流。

3、討論: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2)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3)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四、總結解惑。

1、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2、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3、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4、(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愛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五、鞏固運用。

1、小結: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

2、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

3、學習叢書《愛因斯坦》《人民藝術家常香玉》,圈畫好詞佳句,并概況文章主要內容。

1、本課字、詞掌握較牢固,能復述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能提出問題,知道太守們的可貴品質。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五

文章記敘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歷史故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非常久遠,因此文中出現了大量學生不易理解的歷史性詞語,如“齊莊公”、“相國”、“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查找資料輔助課文教學的作用。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對幾位太史寧可斷頭也不屈服于殘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職業(yè)道德精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同時又運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無可奈何的心理變化描寫襯托了太史們這種忠于職守的精神的偉大。因此,通過對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描寫的學習,感受、體會、學習人物“秉筆直書”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師準備:投影;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總評:

(一)指導預習,事半功倍。新課程標準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知識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學生的資料查閱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綱挈領,集中分析。此篇文章的整體感比較強,共有兩條線索:崔杼與太史的交往(主線),崔杼的心理變化(次線)。教師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復,并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后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文本教學,以讀為本。語文教學應當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因此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進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再進行性格分析,此種做法切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六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太史秉筆直書的優(yōu)秀品格。

1、根據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2、理解太史說的話。

(一)激趣揭題,導入新課。

2、齊讀課題,解題:“秉”拿著、握著;“書”書寫。

3、質疑: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節(jié)讀文,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析詞。

2、討論: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你讀了課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課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實?

2、默讀課文,思考:崔杼為什么要殺掉太史?太史在臨死前都說了什么?細讀課文,用波浪線勾出太史說的話。

3、匯報交流,以讀促思:

(1)“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

分析討論:這是什么句?改為陳述句怎么說?

指導朗讀:讀出斷然拒絕的堅定口氣。

(2)“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p>

討論: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太史寧死不屈,剛正不阿的品質。

(3)“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

討論:太史仲用怎樣的神情說的?(面不改色、冷笑)這句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輕蔑、堅定)。

(4)“我當然愛惜生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要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p>

暢談體會,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是哪句話觸動了崔杼,讓他作罷?

質疑:下文哪句話證實了“還有要寫的人”?

指導朗讀。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串講板書,引導歸納。

3、學了這篇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還有什么疑問嗎?

(五)布置作業(yè):

1、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不怕死的太史》的故事。

2、寫摘錄筆記。

附: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權力一向至高無上,但有一種官員每天跟隨在皇帝身邊,隨時記錄皇帝的言行與得失,皇帝卻不能隨便閱讀這些記錄的內容。這種官員就是史官。在中國歷史上,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史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記錄和編撰歷史。為了完成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有時史官要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但他們不屈不撓、秉筆直書,為后世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據《春秋襄公二十五》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大臣崔抒與齊莊公為爭奪美女發(fā)生矛盾。崔抒借機殺死齊莊公,自己做了國相。對此,齊國太史記道:“崔抒弒其君”。崔抒不愿意留下弒君的惡名,下令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弟弟接任太史,仍然寫道“崔抒弒其君”,又被殺了。太史的二弟繼任,還是這樣寫“崔抒弒其君”,又遭殺戮。太史的三弟繼續(xù)擔任太史,仍舊這樣寫:“崔抒弒其君”。崔抒顫栗了,他想正直的史官是殺不絕的,只好作罷。齊國另一位史官南史氏,聽說接連有三位太史因實錄國事被殺,惟恐沒有人再敢直書其事,便帶上寫有“崔抒弒其君”的竹簡向宮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實記錄沒有被殺,就回去了。齊南史的不畏強暴,秉筆直書,幾千年來被譽為中國古代史官的典范。

與這幾位正直的史官相比,西漢的司馬遷毫不遜色,他不但秉承了“秉筆直書”的實錄傳統,而且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為后世留下一部輝煌而浩大的歷史著作,不愧是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

司馬遷出生在西漢一個史官世家。父親司馬談在京城長安擔任太史令,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目光遠大的史官,立志要編寫一部宏偉的歷史巨著。在父親的熏陶下,司馬遷從小就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10歲開始跟隨兩位博學的高師孔安國和董仲舒學習古代典籍。20歲時,司馬遷從京城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qū)。所到之處,他考察歷史遺跡,采集傳說故事,憑吊古代先賢。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他探訪大禹的遺址;在沅、湘水濱,他憑吊詩人屈原;在魯國,他拜謁孔子的廟堂……通過這次漫游,司馬遷掌握了編寫史書的大量第一手資料。

司馬遷35歲的時候,父親在洛陽一病不起,臨終前拉著司馬遷的手,哭著說:“我們的先輩是周朝的史官,已成累世家學。后來咱們家一度衰落。你如果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完成編訂史書的大業(yè)……”司馬遷淚流滿面,低著頭對父親說:“兒雖然不成材,但一定能繼承先輩的事業(yè)?!辈痪?,司馬談就去世了。

三年后,司馬遷果然繼承父職,做了太史令。朝廷上,他一絲不茍,詳細記錄下君王朝臣的一言一行,嚴格履行著史官的職責。私底下,他卻時時牢記父親的遺愿,決心寫一部貫穿上下三千年的歷史巨著。司馬遷廢寢忘食,刻苦攻讀藏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開始著手撰寫《史記》。

正當司馬遷雄心勃勃撰寫史書的時候,不想禍從天降。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戰(zhàn)敗被俘,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說了幾句辯解的話,不想觸怒了漢武帝,把他投下大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并判處司馬遷“誣上罪”,處以死刑。按照漢代的規(guī)定,判為死刑的人有三種選擇:第一,伏法受誅,就是等著被處決;第二,以錢贖命,就是交出來五十萬,可以免死;第三,接受宮刑。當時,司馬遷俸祿不多,拿不出這么多錢贖買自己。接受宮刑,是最恥辱的一種選擇。但是如果接受死刑,那么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父親的遺愿也就無法實現。司馬遷在絕望中只好選擇接受宮刑。宮刑,既是對身體,更是對人的精神的極大摧殘。受到這樣的奇恥大辱,司馬遷悲憤欲絕,幾次想要自殺。但是,想起父親的臨終囑托,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資料,只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司馬遷在獄中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希望出現一線轉機。

太始元年(前96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馬遷遇赦出獄,這時候已經五十歲。喜怒無常的漢武帝又召司馬遷入宮做中書令。佞小人群起而嘲笑司馬遷,朋友們知道后紛紛勸阻司馬遷入宮??伤抉R遷說:“不進宮怎知宮廷秘史?不和帝王將相打交道,怎知他們靈魂善惡?我不應詔,史書又怎么寫?”司馬遷入宮做了太史令。他每天都忍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司馬遷《報任安書》),而在私底下,司馬遷卻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廢寢忘食地寫作《史記》。

司馬遷很清楚,這本實記實錄的《史記》,必然會遭到漢武帝的毀滅。完稿后,他就同時準備了三份。一份是手稿,后來漢武帝追查,他便將手稿呈交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漢武帝當眾燒毀了。第二份是副稿,由才智出眾的女兒司馬英抄寫,以便“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第三份是腹稿,他每寫一篇,都讓外甥楊惲(司馬英的兒子)學懂背熟,牢記于心,以確?!妒酚洝纺軌騻鹘o后人。祖孫三代,就這樣繼承祖輩寫史大業(yè),苦心孤詣,精心保存,才讓這部不朽的著作流傳下來。

經過前后十六年的時間,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終于實現了父親的遺愿,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

在歷史上,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中國史官的厄運由來已久。司馬遷忠言直諫,橫遭劫難。司馬遷去世500年后,北魏時期發(fā)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崔浩《國書》血案。崔浩因為直書國史,慘遭殺害,許多無辜者也橫遭屠戮,這次血案共殺死2000余人。就在不遠的清朝,也曾發(fā)生過一件慘絕人寰的“莊氏史案”。莊氏雖非史家,卻因私撰史書被清廷判罪,全家被滿門抄斬,已經死了的也被掘墓戮尸,除此以外,凡是與此書有涉的人,包括作序者、校閱者、資助者,就連刻字、印書、賣書、買書、藏書、讀此書者都一并處死,有人根據禍及700家的記載推算,認為被屠殺的至少在1000人左右。中國史官的厄難,給人們留下了一道永遠抹不去的心理陰影。清初詩人陳恭尹有詩云:才生文字即風波,鬼哭雖然吏亦歌。三尺龍泉方寸印,不知誰較殺人多。

歷史還是公正的。那些隨意掩蓋罪惡、粉飾歷史的,反倒曝光在歷史的青天白日下,把自己涂抹得一團漆黑。一向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卻也因為恣意草菅人命,在歷史上留下極不光彩的一頁。因為司馬遷,因為李陵,更因為無數屈死的冤魂,他將難以逃脫歷史的審判。

因為種種原因,歷史充滿了無數的眩惑,隨著時過境遷,更是迷霧重重。但是因為有了這些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的史官,才讓后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還原歷史的本色?!皶x之董狐,書法不隱”,“齊之南史,直書崔弒”。他們代表著公正,傳承著人類的良知,他們用整個生命書寫歷史,用血肉之軀維護著歷史的真實。

統治者瘋狂的殺戮和殘忍的刑罰并沒有徹底阻斷真理的聲音。透過一場場血雨腥風,我們仍然能夠窺見歷史的本來面目,或許有些模糊,有些支離,但讓后人總結成敗得失,以史為鏡,鑒往知來,足矣!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七

本課教材分析:

文章記敘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歷史故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非常久遠,因此文中出現了大量學生不易理解的歷史性詞語,如“齊莊公”、“相國”、“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查找資料輔助課文教學的作用。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對幾位太史寧可斷頭也不屈服于殘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職業(yè)道德精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同時又運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無可奈何的心理變化描寫襯托了太史們這種忠于職守的精神的偉大。因此,通過對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描寫的學習,感受、體會、學習人物“秉筆直書”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總評:

(一)指導預習,事半功倍。新課程標準提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知識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課前對學生的資料查閱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在了解時代背景的情況下來學習課文,這樣不僅減輕了課堂教學的負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提綱挈領,集中分析。此篇文章的整體感比較強,共有兩條線索:崔杼與太史的交往(主線),崔杼的心理變化(次線)。教師引導學生將主要線索的內容――描寫太史話語的句子集中起來分析,避免了講課過程中的重復,并突顯了太史們所共有的精神――剛正不阿、堅守本分。次要線索安排在主要線索之后處理,適時地襯托太史們的這種精神,也順應了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文本教學,以讀為本。語文教學應當從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在感悟文字的過程中接受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信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因此學習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是非常必要的。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在在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之后,并未立刻進行人物性格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內化文字的意義再進行性格分析,此種做法切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吹竭@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板書設計:?????????????秉筆直書。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 史 氏。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自讀課文,體會太史們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

二、指導復述,交流收獲。

1、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

2、回顧課文,積累語言。(有重點的摘抄詞語,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學文后的收獲,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予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4、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三、故事交流。

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同學們把查到的閱資料與同學交流。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自學,找出容易出錯的生字,想辦法記憶。

2、交流。

3、生字組詞一遍。

板書設計:

崔杼?????伯?仲?叔?季?南史氏。

太史:剛直不阿、秉筆直言。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

一、交流資料,鼓勵提問。

1、同學們,喜歡聽歷史故事嗎?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自讀文章,整體感知。

2、剛才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我們先來認認課文中的生字。(課件出示)齊讀、開火車讀讀吧!

3、能這么快記牢生字,真不錯!現在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8)。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謀殺了國君,還要顛倒是非,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崔杼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1、2段,劃出描寫崔杼的語句。(找到句子后,多讀讀,找到關鍵詞語)。

2、誰最先把你找的語句和大家交流一下?從這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板書:崔杼?殘暴、位高權重)。

3、可以想象,人們面對這樣殘暴并且又手握生殺大權的崔杼,會怎樣?

師:那么崔杼要求太史們怎樣記錄歷史呢?(崔杼要求寫:“先君是害病死的”)。

師:但太史卻如實記載: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一個是……,另一個是……。

4、太史們是如何拒絕這種無理要求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太史伯的做法!請同學們默讀課文2、3自然段,畫出有關太史表情和語言的關鍵詞句,把表格填寫完整。

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剛才我們多次提到了本分,太史的本分是什么?(按照事實寫歷史)也就是記錄真實的歷史,這就是秉筆直書。

師:同學們,當崔杼發(fā)現以死來威嚇太史是行不通的,那么他還會不會使用其他的方法呢?(崔杼也許還會對太史說:“如果你們能按我的要求記載,我可以給你們加官進爵,讓你們榮華富貴。”)。

師:真是太讓人心動了,那太史伯又會怎樣想?怎樣說?

師:說得好,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朗讀太史伯的話?把你的想法讀給我聽!你覺得哪句最能表現太史伯這種秉筆直書的特點就讀哪一句。

崔杼聽了這樣大義凜然的話,有什么反應?他一怒之下,殺死了太史伯。太史伯毫不畏懼,寧肯去死也要堅守自己的本分,這就是慷慨赴死(單擊課件)。

5、我們剛才結合表格,找到了描寫太史伯表情、語言的關鍵詞句,并結合上下文以及自己的想象揣摩了人物的心理,談出了體會,并把自己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了出來,下面,就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在小組中自學另外三位太史的做法,把表格補充完整。

6、剛才各個小組都討論得熱火朝天,

(1)太史仲的態(tài)度如何?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意見?

a、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通過“面不改色”“冷笑”以及句子體會他的毫不畏懼)。

b、這時他心里會想寫什么?(點出:仍然堅持秉筆直書)。

c、能帶著這種感受讀讀這句話嗎?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d、面對仲的慷慨陳辭,崔杼怎樣了?他又把仲殺死了(單擊課件)。

(2)了解了太史仲的做法,我們再來看看叔是怎樣做的?誰來填表?

(3)誰來把第四行補充完整?

太史季他又是如何說的呢?誰來讀讀?

從這段話中,我們能體會到什么?(毫不畏懼,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崔杼心虛)。

7、同學們,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他們具有怎樣的品質?(相機板書:盡職盡責?寧死不屈)。

8、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也有變化?們一起對照表格說一說。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相機:崔杼被太史們的精神折服了)(板書:折服)。

小結:太史伯、仲、叔、季堅持自己的本分,盡職盡責,寧死不屈精神折服了崔杼,讓他放棄了繼續(xù)殺害太史來掩蓋自己罪行的行為。故事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可是課文中還出現了另外一個記錄歷史的人――南史氏,他來做什么呢?如果太史季死了,他會怎么做?(點出:仍然會秉筆直書……)。

9、同學們,現在你們理解秉筆直書的意思了嗎?誰來說說?(板書)。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堅守本分、盡職盡責、寧死不屈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真實的歷史,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進行了預習。下面我檢查大家的預習的情況。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秉筆直書》。

誰能來說一說秉筆直書是什么意思?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回答。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哪個歷史時期?他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p>

讓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說說你的了解。

教師總結預習的情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故事。

a、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準確的讀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詞反復朗讀。

b、將自己不理解的字詞畫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讀反饋:

a)師檢查學生的預習的情況,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全體學生一起讀一讀所學的生字。

教師個別抽查。

b、初步交流自己新學會的詞語,(說意思及用法)弄清“國國”、“竹簡”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順序。

二、再讀課文。

1、再讀課文。

思考一下文章主要給我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的能力。

讓學生在再讀的基礎上總結文章,與全體學生一起交流。

2、觀察插圖:你能從圖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嗎?

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幅圖的課文內容,畫下來,再讀一讀。

你覺得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對。

讓學生根據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處的不同的環(huán)境,體會人物的語言。

指導學生對讀出太史的剛正不阿。

3、你怎樣評價故事中的幾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據嗎?

結合課文的相關句、段談一談。

進行朗讀的練習與指導。

4、從這些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評議。

小組(同桌)分角色練習。

全班分角色朗讀。

小結:大家把太史“剛正不阿、秉筆直言”的精神表現得真是充分,淋漓盡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這種精神更好地展現出來的詞語找出來,畫一畫。

說說你怎樣理解這些詞語的?他們寧可死也不肯改竹簡上的寫法,你現在知道太史所擔負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職責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太史精神。

作業(yè)設計: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查找并閱讀歷史名人司馬遷的故事。

板書設計:

按照事實寫歷史??忠實、本分、不屈服。

太史的職責。

有關于司馬遷寫史的資料)。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已經讓大家進行了預習。下面俺檢查大家的預習的情況。俺們要學習的課文是――《秉筆直書》。

誰能來說一說秉筆直書是什么意思?讓同學根據自身的預習回答。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哪個歷史時期?他到底給俺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讓同學結合課前預習,說說你的了解。

教師總結預習的情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俺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個故事。

a、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準確的讀出全文,遇到陌生的字詞反復朗讀。

b、將自身不理解的字詞畫出,全班一起交流。

2、初讀反饋:

a、師檢查同學的預習的情況,教師出示生字卡片。

全體同學一起讀一讀所學的生字。

教師個別抽查。

b、初步交流自身新學會的詞語,(說意思及用法)弄清“國國”、“竹簡”的意思以及太史的工作、“伯、仲、叔、季”的排行順序。

三、再讀課文。

1、再讀課文。

考慮一下文章主要給俺們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培養(yǎng)同學的概括的能力。

讓同學在再讀的基礎上總結文章,與全體同學一起交流。

2、觀察插圖:你能從圖中找到崔杼和太史嗎?

用自身喜歡的符號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這幅圖的課文內容,畫下來,再讀一讀。

你覺得自身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對。

讓同學根據人物的不同性格以及所處的不同的環(huán)境,體會人物的語言。

指導同學對讀出太史的剛正不阿。

3、你怎樣評價故事中的幾位主要人物的?有什么依據嗎?

結合課文的相關句、段談一談。

進行朗讀的練習與指導。

4、從這些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指名讀,評議。

小組(同桌)分角色練習。

全班分角色朗讀。

小結:大家把太史“剛正不阿、秉筆直言”的精神表示得真是充沛,淋漓盡致。

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把段落中能把太史的這種精神更好地展現出來的詞語找出來,畫一畫。

說說你怎樣理解這些詞語的?他們寧可死也不肯改竹簡上的寫法,你現在知道太史所擔負的是一種什么樣的職責嗎?用自身的話說一說。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太史精神。

作業(yè)設計: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查找并閱讀歷史名人司馬遷的故事。

板書設計: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三

一.激趣導入: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一個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課題,學生齊讀)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課文里出現了幾個人物?分別是誰?

2.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3、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4、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一)默讀課文,思考:

1、太史的職責是什么?

2.太史們是怎樣拒絕崔杼的不合理的要求的?在書上畫出來。讀一讀。

(二)學生自學,小組內交流。

(三)集體交流:

1、抽生說,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相關的句子。

2、指名朗讀讀畫的句子。

3、出示句子:

(1)太史伯嚴肅地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史官的本分,豈能隱瞞真相,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2)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在理解了伯說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讀,甚至由老師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我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第三個太史叔還是不畏懼,不屈服,也被崔杼殺了。

(4)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倘若貪生怕死,就失了我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史官,越顯出您心虛。”(小組交流,通過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季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5)學生分角色讀,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體會太史們的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等品質。

(6)朗讀指導。(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四.小組討論:

崔杼是一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床豢细臅喩系膶懛兀克麄儾慌滤绬??你從中領會到了什么?(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五.三讀課文,思考:

1.當崔杼一次次地要求太史們歪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情緒是如何變化的?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畫竹簡,書寫秉筆直書,學生書空后齊讀課題。)。

文章我們預習過了,你想提什么問題?

(是什么、怎樣、為什么?)并點出學生提問的方向。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2.指名讀。3出示生詞、生字。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快速瀏覽文章,字母表示出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殘暴)。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你認為崔杼希望太史伯干嘛?用文中的四字詞語概括--“顛倒是非”)。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默讀2――4自然段,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深入體會太史們所共有的堅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五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太史秉筆直書的優(yōu)秀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1、根據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2、理解太史說的話。

三、教學流程:

(一)?激趣揭題,導入新課。

2、齊讀課題,解題:“秉”拿著、握著;“書”書寫。

3、質疑: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分節(jié)讀文,檢查預習情況,正音、析詞。

2、討論: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你讀了課文后有什么感受?

(三)品讀課文,深入理解。

1、課文哪一段交代了史實?

2、默讀課文,思考:崔杼為什么要殺掉太史?太史在臨死前都說了什么?細讀課文,用波浪線勾出太史說的話。

3、匯報交流,以讀促思:

(1)“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

分析討論:這是什么句?改為陳述句怎么說?

指導朗讀:讀出斷然拒絕的堅定口氣。

(2)“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

討論: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讀出太史寧死不屈,剛正不阿的品質。

(3)“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

討論:太史仲用怎樣的神情說的?(面不改色、冷笑)這句話該用怎樣的語氣讀?(輕蔑、堅定)。

(4)“我當然愛惜生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要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p>

暢談體會,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是哪句話觸動了崔杼,讓他作罷?

質疑:下文哪句話證實了“還有要寫的人”?

指導朗讀。

(四)回歸整體,升華情感。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教師串講板書,引導歸納。

3、學了這篇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4、還有什么疑問嗎?

(五)布置作業(yè):

1、給爸爸媽媽講講這個《不怕死的太史》的故事。

2、寫摘錄筆記。

四、?板書設計:

附:

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權力一向至高無上,但有一種官員每天跟隨在皇帝身邊,隨時記錄皇帝的言行與得失,皇帝卻不能隨便閱讀這些記錄的內容。這種官員就是史官。在中國歷史上,設立史官,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制度和傳統。史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記錄和編撰歷史。為了完成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有時史官要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但他們不屈不撓、秉筆直書,為后世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據《春秋?襄公二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期,齊國大臣崔抒與齊莊公為爭奪美女發(fā)生矛盾。崔抒借機殺死齊莊公,自己做了國相。對此,齊國太史記道:“崔抒弒其君”。崔抒不愿意留下弒君的惡名,下令把太史殺了。太史的弟弟接任太史,仍然寫道“崔抒弒其君”,又被殺了。太史的二弟繼任,還是這樣寫“崔抒弒其君”,又遭殺戮。太史的三弟繼續(xù)擔任太史,仍舊這樣寫:“崔抒弒其君”。崔抒顫栗了,他想正直的史官是殺不絕的,只好作罷。齊國另一位史官南史氏,聽說接連有三位太史因實錄國事被殺,惟恐沒有人再敢直書其事,便帶上寫有“崔抒弒其君”的竹簡向宮廷走去。中途得知第四位太史照實記錄沒有被殺,就回去了。齊南史的不畏強暴,秉筆直書,幾千年來被譽為中國古代史官的典范。

與這幾位正直的史官相比,西漢的司馬遷毫不遜色,他不但秉承了“秉筆直書”的實錄傳統,而且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為后世留下一部輝煌而浩大的歷史著作,不愧是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學家。

司馬遷出生在西漢一個史官世家。父親司馬談在京城長安擔任太史令,他是一位學問淵博、目光遠大的史官,立志要編寫一部宏偉的歷史巨著。在父親的熏陶下,司馬遷從小就對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10歲開始跟隨兩位博學的高師孔安國和董仲舒學習古代典籍。20歲時,司馬遷從京城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qū)。所到之處,他考察歷史遺跡,采集傳說故事,憑吊古代先賢。在會稽(今浙江紹興),他探訪大禹的遺址;在沅、湘水濱,他憑吊詩人屈原;在魯國,他拜謁孔子的廟堂……通過這次漫游,司馬遷掌握了編寫史書的大量第一手資料。

司馬遷35歲的時候,父親在洛陽一病不起,臨終前拉著司馬遷的手,哭著說:“我們的先輩是周朝的史官,已成累世家學。后來咱們家一度衰落。你如果能再做太史令,那就可以完成編訂史書的大業(yè)……”司馬遷淚流滿面,低著頭對父親說:“兒雖然不成材,但一定能繼承先輩的事業(yè)?!辈痪?,司馬談就去世了。

三年后,司馬遷果然繼承父職,做了太史令。朝廷上,他一絲不茍,詳細記錄下君王朝臣的一言一行,嚴格履行著史官的職責。私底下,他卻時時牢記父親的遺愿,決心寫一部貫穿上下三千年的歷史巨著。司馬遷廢寢忘食,刻苦攻讀藏書,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開始著手撰寫《史記》。

正當司馬遷雄心勃勃撰寫史書的時候,不想禍從天降。天漢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戰(zhàn)敗被俘,司馬遷因為替李陵說了幾句辯解的話,不想觸怒了漢武帝,把他投下大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并判處司馬遷“誣上罪”,處以死刑。按照漢代的規(guī)定,判為死刑的人有三種選擇:第一,伏法受誅,就是等著被處決;第二,以錢贖命,就是交出來五十萬,可以免死;第三,接受宮刑。當時,司馬遷俸祿不多,拿不出這么多錢贖買自己。接受宮刑,是最恥辱的一種選擇。但是如果接受死刑,那么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東流,父親的遺愿也就無法實現。司馬遷在絕望中只好選擇接受宮刑。宮刑,既是對身體,更是對人的精神的極大摧殘。受到這樣的奇恥大辱,司馬遷悲憤欲絕,幾次想要自殺。但是,想起父親的臨終囑托,想到自己多年搜集資料,只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司馬遷在獄中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希望出現一線轉機。

太始元年(前96年)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司馬遷遇赦出獄,這時候已經五十歲。喜怒無常的漢武帝又召司馬遷入宮做中書令。*佞小人群起而嘲笑司馬遷,朋友們知道后紛紛勸阻司馬遷入宮??伤抉R遷說:“不進宮怎知宮廷秘史?不和帝王將相打交道,怎知他們靈魂善惡?我不應詔,史書又怎么寫?”司馬遷入宮做了太史令。他每天都忍受著巨大的精神折磨,“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司馬遷《報任安書》),而在私底下,司馬遷卻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廢寢忘食地寫作《史記》。

司馬遷很清楚,這本實記實錄的《史記》,必然會遭到漢武帝的毀滅。完稿后,他就同時準備了三份。一份是手稿,后來漢武帝追查,他便將手稿呈交上去。果然不出所料,手稿被漢武帝當眾燒毀了。第二份是副稿,由才智出眾的女兒司馬英抄寫,以便“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第三份是腹稿,他每寫一篇,都讓外甥楊惲(司馬英的兒子)學懂背熟,牢記于心,以確?!妒酚洝纺軌騻鹘o后人。祖孫三代,就這樣繼承祖輩寫史大業(yè),苦心孤詣,精心保存,才讓這部不朽的著作流傳下來。

經過前后十六年的時間,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終于實現了父親的遺愿,寫成了《史記》這部偉大的紀傳體通史。

在歷史上,說真話是要付出代價的。中國史官的厄運由來已久。司馬遷忠言直諫,橫遭劫難。司馬遷去世500年后,北魏時期發(fā)生了一樁駭人聽聞的崔浩《國書》血案。崔浩因為直書國史,慘遭殺害,許多無辜者也橫遭屠戮,這次血案共殺死2000余人。就在不遠的清朝,也曾發(fā)生過一件慘絕人寰的“莊氏史案”。莊氏雖非史家,卻因私撰史書被清廷判罪,全家被滿門抄斬,已經死了的也被掘墓戮尸,除此以外,凡是與此書有涉的人,包括作序者、校閱者、資助者,就連刻字、印書、賣書、買書、藏書、讀此書者都一并處死,有人根據禍及700家的記載推算,認為被屠殺的至少在1000人左右。中國史官的厄難,給人們留下了一道永遠抹不去的心理陰影。清初詩人陳恭尹有詩云:才生文字即風波,鬼哭雖然吏亦歌。三尺龍泉方寸印,不知誰較殺人多。

歷史還是公正的。那些隨意掩蓋罪惡、粉飾歷史的,反倒曝光在歷史的青天白日下,把自己涂抹得一團漆黑。一向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卻也因為恣意草菅人命,在歷史上留下極不光彩的一頁。因為司馬遷,因為李陵,更因為無數屈死的冤魂,他將難以逃脫歷史的審判。

因為種種原因,歷史充滿了無數的?;螅S著時過境遷,更是迷霧重重。但是因為有了這些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的史官,才讓后人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還原歷史的本色?!皶x之董狐,書法不隱”,“齊之南史,直書崔弒”。他們代表著公正,傳承著人類的良知,他們用整個生命書寫歷史,用血肉之軀維護著歷史的真實。

統治者瘋狂的殺戮和殘忍的刑罰并沒有徹底阻斷真理的聲音。透過一場場血雨腥風,我們仍然能夠窺見歷史的本來面目,或許有些模糊,有些支離,但讓后人總結成敗得失,辨別善惡忠*,以史為鏡,鑒往知來,足矣!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六

1、我們常說“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四年級時我們曾學過《司馬遷發(fā)奮寫史記》和談遷著《國榷》的故事,知道史學家寫史要付出無比巨大的代價。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相信我們會更加明白史書的來之不易。板書課題,并齊讀。

2、針對課題質疑。秉的意思是拿著,書指書寫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說說《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檢查生字詞。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指名學生認讀。并提示學生字的寫法。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3、學生開火車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4、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再讀課文。

2、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4、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5、當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怎樣做呢?(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朗讀指導。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6、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

7、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8、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10、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拓展延伸。

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與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

五、總結課文。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

板書設計:

秉筆直書。

崔杼:顛倒黑白殘暴無比。

伯仲叔季南史氏。

太史:剛直不阿秉筆直書。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七

教材分析:

文章記敘的是戰(zhàn)國時代的一個歷史故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非常久遠,因此文中出現了大量學生不易理解的歷史性詞語,如“齊莊公”、“相國”、“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查找資料輔助課文教學的作用。文章采用對話的形式,對幾位太史寧可斷頭也不屈服于殘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職業(yè)道德精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刻畫,同時又運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無可奈何的心理變化描寫襯托了太史們這種忠于職守的精神的偉大。因此,通過對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描寫的學習,感受、體會、學習人物“秉筆直書”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八

——第十卷·正論解·第四十一·二。

(峻岫)。

第二個故事,是鄭國人子產向晉國進獻俘擄的。晉人指責鄭國“以大欺小”,很不公道,子產一番說辭,弄得晉人啞口無言??鬃诱f:“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理由再正當,道理再充分,你不會說,說不好也會適得其反的。

第三個故事,是關于楚靈王的,這個人窮奢極欲,四處用兵,殺人如數,而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右尹子革,用一首《祈昭》詩歌,說得楚靈王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對于這樣的人,僅僅有史官的秉筆直書不起大的作用。而“諷諫”的作用更大些。孔子說:“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風也。稱詩以諫,順哉!”

孔子覽《晉志》,晉趙穿殺靈公,趙盾亡,未及山而還。(孔子看晉國的志書??吹綍x國的趙穿殺害晉靈公,趙盾逃亡,還沒有到達山就會來了。《晉志》就是“晉國的史記”。)史書:“趙盾弒君?!保ㄒ驗橼w穿是趙盾的“從弟”,所以史書記載:是趙盾殺害了晉靈公。)盾曰:“不然?!保ㄚw盾堅決否認是自己“弒君”。)史曰:“子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討賊,非子而誰?”(董狐說:你是晉國的正卿,出了這樣大的事情,你逃亡不離開國境,回來之后又不討伐反賊,還說殺害晉靈公的人不是你?那是誰?)盾曰:“嗚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乎?”(趙盾說:哎呀!難道我會自尋煩惱,自找麻煩嗎?晉靈公是晉文公重耳的孫子,晉靈公幼年繼位,喜好聲色,荒淫無道,賦稅很重,弄得民生涂炭,民不聊生,趙盾經常勸誡晉靈公,靈公不但不聽,反而對趙盾起了殺心,趙盾不得不逃跑,半路上,聽說晉靈公被趙穿殺了,他就回來了。此次事件《左傳·宣公二年》有記載。)孔子嘆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董狐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史官。董狐記載歷史,秉筆直書,意思是趙盾殺了晉靈公,趙盾自然不服。)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受惡,惜也。越境乃免?!保鬃诱f:雖然趙盾是良臣,但是這件事情,趙盾不能說沒有責任。第一身為正卿,有制止“弒君”的責任;第二,“弒君”的人趙穿,是趙盾的從弟,事情又是因趙盾而起的。如果當時趙盾逃到國外不再回來,董狐就不會這樣寫了。)。

鄭伐陳,入之,使子產獻捷于晉。(鄭國討伐陳國,打了勝仗之后,鄭國派子產向晉國進獻俘虜。)晉人問陳之罪焉,子產對曰:“陳亡周之大德,豕恃楚眾,馮陵弊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獲命,則又有東門之役。(晉人問子產,陳國有什么罪過?你們討伐他們。子產說:陳國是周朝的后代,現在他們背叛了周朝的恩德,像一群野豬一樣地緊跟在楚國的后面,侵凌毀壞我們的邑鎮(zhèn),因此我國也向你們報告過了,但是沒有得到你們的應允。又加上那一年“宋公、陳侯、蔡人、衛(wèi)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左傳·隱公四年、五年》]所以我們要攻打陳國。)當陳隧者,井堙木刊,敝邑大懼,天誘其衷,啟敝邑心,知其罪,授首于我。用敢獻功。”(在陳軍進攻的路上,水井被填,樹木被砍。老百姓非常害怕陳軍壓境。是上天誘導我們的民心,啟發(fā)我們攻打陳國的斗志,使他們知道自己的罪惡,受到應有的懲罰。因此我們來進獻俘虜。)晉人曰:“何故侵小?”(晉人說:你們?yōu)槭裁匆源笃坌。。υ唬骸跋韧踔┳锼?,各致其辟。(子產回答說:“先王的命令,只要是有罪過,不管大小國家,就要受到懲罰。)且昔天子一圻,列國一同,自是以衰,周之制也。(而且從前天子的土地方圓一千里,諸侯的土地方圓一百里,以此遞減。)今大國多數圻矣。若無侵小,何以至焉!”(你們看看現在大國的土地擴大了好幾十倍,如果不侵占小國的土地,怎么能弄到這樣的地步呢?)晉人曰:“其辭順?!保〞x人說:你們說的,也有道理啊。)孔子聞之,謂子貢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孔子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對子貢說:“古書上說:言語是用來表達自己意愿的,文采是用來完成言語的。不說話,誰會知道你意愿?說話沒有文采,就不能把你的意思很好的表達出來。)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晉國成為霸主,鄭國進攻陳國,不是善于辭令就能成功的。但是,還是要謹慎地使用辭令。)楚靈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楚靈王,楚共王的次子,殺了侄兒楚郟敖自立,即王位后改名虔,是一位窮奢極欲的暴君。有名的典故就是“靈王好細腰”,弄得宮女們幾乎都餓死。楚靈王四處用兵,又大建宮室,長期呆在乾溪,尋歡作樂。右尹鄭丹,字子革,陪伴楚靈王左右。)靈王有二子熊祿(世子)、熊罷敵,都被蔡公熊棄疾殺死。(楚靈王吃喝玩樂,無心國家大事。楚靈王的弟弟蔡公棄疾趁靈王不在京城,殺掉了太子祿和公子罷敵。)左史倚相趨而過,(正好左史倚相從這里走過。)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保ǔ`王說,如果你是好的史官,你就善于區(qū)別是非真假。還能讀懂古代留下來的各種典籍。)對曰:“夫良史者,記君之過,揚君之善。而此子以潤辭為官,不可為良史。(子革說:史官的責任就是記錄下君王的過失,弘揚君王的善行德政。如果有人身為史官,在歷史問題上弄虛作假,潤色修飾,這樣的人不能做史官。)臣又嘗問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將過行天下,使皆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昭》以止王心,王是以獲歿于文宮。(子革說:我還有話要說。當年周穆王,周游天下,到處留下車轍馬跡,是周卿士謀父作《祈昭》詩,才制止了周穆王的打算,周穆王才得以壽終正寢?!妒酚洝氛f:“穆王立五十五年,年一百五歲而崩,子恭王翳扈立?!保┏悸勂湓娧啥ブ?。若問遠焉,其焉能知?”(那首詩,臣是知道的,若問更遠的事情,就很難說了。)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昭之愔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無有醉飽之心?!保ā镀碚选吩姼璧囊馑际?,“《祈昭》樂之安和,其法足以昭其德音者也?!盵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注》]“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笔钦f:“思王之法,度如金玉純美?!盵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注》]統治人民,不能傷害人民,“民力用之不勝、不節(jié),(就像)無有醉飽之心?!盵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注》]這是十分可怕的事情。)靈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楚靈王聽了子革的話,作了一個揖,進去了,也不吃飯,睡不著覺。)數日,則固不能勝其情,以及其難。(過了幾天,靈王還不能從這件事情中緩過氣來。結果隨從離散,自己在郊外吊死了。)。

孔子讀其志,曰:“克己復禮為仁。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溪?子革之非左史,所以風也。稱詩以諫,順哉!”(孔子讀這段歷史,說:克己復禮就是仁,如果楚靈王能夠克己復禮,他就不會在乾溪受那樣的恥辱了。子革不是左史,所以他能夠“諷諫”靈王,用那首《祈昭》詩勸誡楚靈王,這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十九

教材分析:

《秉筆直書》一課節(jié)選自《不怕死的太史》。文章講述了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被相國崔杼殺了。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崔杼叫太史伯記錄這件事說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卻不從,他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他照實記錄在竹簡上,“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殺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職位,他也是照實記錄,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氣哼哼的問:“你難道沒看到你哥哥的下場嗎?你不怕我把你也殺了嗎?”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殺了。第三個太史叔還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殺了。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雖然十分生氣,心里卻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寫的竹簡拿來一看,上面還是那句話。崔杼問他不愛惜自己的性命嗎?太史季說:“我當然愛習性名。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盡了本分,然后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崔杼只好作罷。太史季回來的路上碰見南史氏迎面走來,南史氏對他說:“聽說三位太史都被殺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準備來接替你的?!碧芳景研柕闹窈喗o他看,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

課文通過對話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人物語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犧牲自己的性命,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錢,而是在他們心目中,歷史太重要了。世間就有這樣的人,寧愿挨打,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秉筆直書》這個故事的內容。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jié)。

能力目標: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話,體會他們?yōu)槭裁床豢细闹窈喌膶懛ā?/p>

結合課文,理解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意思。并且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夠復述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jié)。

教學重點:理解幾位史官寧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自己的職責,敢于直言的凜然氣節(jié)。

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秉筆直書”,從課題中,你想了解到些什么?

2、圍繞課題“秉筆直書”,讓學生提出問題。

二、自設問題閱讀課文。

幫助學生梳理他們可能提的問題:誰秉筆直書?他為什么要秉筆直書?秉筆直書的后果是什么?然后閱讀后議論,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時可以出示課后的“金鑰匙”:

(2)他們是怎樣做的?(畫出重點詞語和句子)。

(3)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讓學生熟悉“是什么”“怎樣”“為什么”這樣的提問方式,學生圍繞“金鑰匙”的提示再讀課文。在交流中體會史官寧愿被殺頭也要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這不僅僅是真話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三、再讀課文,理解重心:

1、理解幾個句子:太史伯說的兩句話,第一句:太史伯聽了崔杼的話,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先讓學生充分的讀句子,讀出反問的語氣,感悟反問句表達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達的意思。使學生在朗讀中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

重點體會“本分”,可以請學生說說每個人根據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從而感受太史必須說真話,記錄真實的歷史。)。

第二句:太史伯說:“我只有一個腦袋,如果你叫我顛倒是非,我情愿不要這個腦袋。”(在理解了伯說的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來讀這一句話,可以多找些孩子讀,甚至于老師的范讀,目的就是要引導體會伯為了說實話寧肯犧牲自己的那種毫不畏懼的精神。從而感悟人物性格的秉直,敢于直言。)。

2、體會理解太史仲的話: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太史伯就因為說真話而被崔杼殺害了,仲還敢這么說,難道他就不怕死嗎?通過“面不改色”“冷笑”體會他的毫不畏懼,感悟人物特點。)。

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經被崔杼殺害了,這時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何做的呢?太史季說:“我當然愛惜性命。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盡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p>

3、小組交流太史季的話,體會他毫不畏懼,點出崔杼殺人后的心虛,而自己為了盡太史的本分寧肯去死的浩然正氣。

(1)理解幾句話,再回過頭來讀,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2)深刻體會四位太史一身正氣、仗義直言的高尚品格。

4、全文有感情的朗讀,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態(tài)變化的語句(生氣、氣哼哼、不再說話、恐慌、長嘆一口氣),讀出不同的語氣(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范讀、分組齊讀)。

(1)借助投影或者圖片討論:

崔杼都已經殺了太史伯了,為什么仲、叔和季還要誓死按照事實寫歷史呢?有學生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樣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許可以換一個竹簡欺騙崔杼。

(2)老師這時候必須給以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明確太史就是真實的記錄歷史的人,必須說真話、寫真事,還歷史以真實比個人的性命還要重要。

5、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復述內容。

四、總結課文: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與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請學生說一說學習本課的收獲。

學生聯系課文各抒己見。

二、復習課文內容:

1、比如“不屈服”、“本分”,這樣的詞能夠幫助理解幾位太史秉筆直書的高尚品格。

2、引導:聯系現實思考太史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義,給與我們每個人怎樣的啟迪,請學生說一說學習本課的收獲。

3、結合課文,談談對美言、謊言、直言、謠言、忠言的理解。

秉筆直書課時教案篇二十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8個認讀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11個生字。

2.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優(yōu)秀品格。

3.學會抓住重點詞句(忠實、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抓住要點,繪聲繪色地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戰(zhàn)國情況的資料,以及“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的解釋資料。

教學過程:

一、釋詞導入,激發(fā)興趣。

歷史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了解歷史才能變得更加聰明。喜歡聽歷史故事嗎?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個林漢達先生帶給我們的,描寫戰(zhàn)國時期在齊國發(fā)生的小故事――《秉筆直書》。(板書:秉筆直書。學生齊讀課題。)。

戰(zhàn)國時期離我們太久遠了,在聽故事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幾個那個時期常用的特殊詞語。(出示詞語:“國君”、“竹簡”、“伯、仲、叔、季”、“相國”、“太史”、“齊莊公”。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進行交流。)。

掃清了聽故事路上的攔路虎,我們可以來欣賞這一個小故事了。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導學生結合“秉”的象形字寫法理解字的含義:拿、握。)。

那“秉筆直書”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賞完這個故事之后你一定會了解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秉筆直書》到底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生字。(出示生字詞:崔杼獨攬大權伯仲忠貞屈服顛倒黑白)。

(指名學生領讀生字。)。

(出示重點、難點字:獨攬顛倒秉筆直書。學生提示加點字的寫法。生齊讀生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一看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讀課文。)。

(2)課文中有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崔杼殺害了國君“齊莊公”,他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但太史們寧死不屈,崔杼殺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殺害太史季,因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來接替太史季的位置,當他看到太史季安然無恙后才放心地離開了。(引導學生了解大體內容即可)。

三、細讀課文,讀中感悟。

1.崔杼殺害了國君,卻想讓太史們歪曲事實記錄歷史,太史們并未按照他的話去做。在這個小故事中,你覺得崔杼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了解崔杼大權獨攬的地位以及殘暴、易怒的個性。)。

你從課文的哪個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讀1-2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畫出描寫崔杼的句子。

(學生指名朗讀1-2自然段。學生讀畫的句子。)。

(出示句子:)戰(zhàn)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莊公(名光),被相國崔杼殺了。

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莊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

從這兩句話中你可以體會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殺國君”、“獨攬大權”等詞語體會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舊不滿足,很殘暴。)。

2.謀殺國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這樣的人會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幾代人的唾罵的,那么崔杼希望這件事讓后世的人們知道嗎?(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記錄歷史的太史們怎樣寫這段歷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歷史事實……國君光被相國崔杼殺害。

(通過兩個句子的對比,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顛倒是非”的含義。)。

3.如果這個位高權重并且非常殘暴的崔杼對你提出了要求,你會怎樣做呢?

當崔杼要求太史們在史書上寫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時,太史們是怎樣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了解太史們均在竹簡上寫下了“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

(1)太史們分別怎樣拒絕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學生分角色讀課文2――4自然段,其余學生注意聽,畫出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交流描寫太史表情和語言的句子。出示描寫太史語言的句子。)。

(2)朗讀指導。太史的職責是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太史的職責是真實的記錄歷史)。

面對崔杼這種不合理的要求,太史們心中會怎樣想?(引導學生用“嚴肅、義正詞嚴、臨危不懼”的語氣讀句子。比賽讀。齊讀。)。

(3)崔杼是個非常殘暴的人,太史們?yōu)槭裁催€要這樣說,這樣做呢?他們不害怕嗎?

(引導學生結合句子體會太史們“忠于職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書:恪守本分。)。

4.當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歷史事實而一次次遭到拒絕之后,他的心理有沒有變化呢?(學生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崔杼心理變化的詞語。)。

(出示:生氣――大怒――氣得說不出話來――生氣并恐慌――長嘆一口氣。)。

崔杼的心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引導學生體會太史們堅守本分的精神讓殘暴的崔杼也變得無可奈何,真言必將戰(zhàn)勝謊言,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

5.指名朗讀課文第6自然段。

其他同學考慮南史氏前來做什么呢?作者為什么要寫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導學生體會“剛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們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筆直書”含義。)。

四、小結。

太史們這種不畏強權,不貪生怕死的堅守本分的精神,讓“謊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夠了解更加真實的歷史情況,讓我們堅信邪永不勝正。讓我們向剛正不阿的太史們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欽佩,你還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去了解,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5601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