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染上新冠(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2-28 14:08:29
害怕染上新冠(3篇)
時間:2023-02-28 14:08:29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害怕染上新冠篇一

學術界最早關注的新冠后綜合征更局限于住院患者,相當于是對出院的康復者做一個長期隨訪。從這些研究的結果來看,很多新冠住院患者在康復出院后仍然受到健康問題困擾 。

比如美國一個研究在兩個月的時間內,隨訪了488名康復出院的新冠患者,其中32.6%的人有至少一個持續(xù)存在的癥狀,呼吸困難(如上下樓梯時氣喘)最為常見,22.9%的康復者報告有此問題,13.1%的人有嗅味覺失靈。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住院患者的新冠后綜合征發(fā)生比例及嚴重程度,是與患者病情相關的,不同研究中患者病情的差異會很大,也會影響新冠后綜合征的報告比例。像意大利的一項研究跟蹤的143名康復者中有12.6%的人進過icu,4.9%還使用過呼吸機治療,結果在這些康復者中,有87.4%的人在出院兩個月內有持續(xù)的健康問題 [3]。從癥狀上來看,53.1%的人報告有疲勞,43.4%的人反映存在呼吸困難。

我國也有研究最早觸及新冠后綜合征。中日友好醫(yī)院的曹彬博士領導的一個聯合研究組,就一直在跟蹤曾在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醫(yī)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其中,他們跟蹤了1733名患者半年的一項研究結果,于2021年1月發(fā)表在《柳葉刀》上,是當時人數最多的新冠后綜合征隊列研究 [4]。該研究中,76%的康復者在感染6個月后仍然有至少一個癥狀,最常見的癥狀包括了疲勞、肌肉無力與睡眠障礙。23%的患者報告有焦慮或抑郁的心理問題。這些發(fā)現與國外的研究也有相似性,可以說是互相印證。

從國內外的這些研究來看,“后遺癥” 似乎很普遍——如曹彬團隊發(fā)現76%的康復者在半年后仍有癥狀??扇绻覀冏屑毧匆幌逻@些研究,會發(fā)現里面的患者很多都是接受過住院治療的,且病情相對較重。此類人群里觀察到的新冠后綜合征發(fā)生率,對于占了新冠感染絕大多數的輕癥感染并不適用。

在金銀潭的研究中,住院期間病情更嚴重的患者在出院跟蹤時期也有更嚴重的肺功能損傷。因此當我們討論新冠 “后遺癥” 有多普遍以及嚴重程度有多高時必須考慮新冠感染時期的疾病嚴重程度。

不過,新冠后綜合征在輕癥患者中也是存在的。新冠后遺癥在國際上引發(fā)廣泛關注也是因為,一些研究顯示輕癥患者也有不小的比例在急性感染期后仍有癥狀 [5]。針對輕癥或不需要住院的感染者的新冠后綜合征調查研究中,20-30%的發(fā)病率是比較普遍的觀察結果。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輕癥患者的新冠后綜合征發(fā)病率低于重癥,但由于大量的新冠患者都是輕癥,最終大部分新冠后綜合征的受害者反而是輕癥患者。比如,美國一項基于商業(yè)保險檔案的研究發(fā)現在2021年10月到2022年1月底,75%的新冠后綜合征患者是非住院的新冠患者 [6]。

此外,新冠后綜合征的發(fā)病率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癥狀也并不是伴隨終身的。隨著時間推移,患有新冠后綜合征的比例總體呈現出下降趨勢,即越來越多的患者會逐漸徹底康復,不再受 “后遺癥” 困擾。

這種隨著時間推移,新冠后綜合征減少的趨勢在重癥患者中也是一致的。2021年8月時,曹彬研究組在《柳葉刀》上更新了武漢金銀潭出院患者的數據,跟蹤時間從半年增加到了一年。在這項研究中,1276名患者出院后,在半年時68%的患者還有至少一個癥狀,但到一年時,比例下降到了48% [7]。

新冠后綜合征里不同的癥狀也有不同的波動趨勢,像法國的一項研究顯示調查的53個新冠后綜合征癥狀中27個隨時間發(fā)生率不斷下降,有18個相對穩(wěn)定,另外有8個有上升 [8]。這種不同的變化趨勢,可能反映了不同癥狀背后不同的疾病機理。

新冠后綜合征涉及的病癥極為廣泛,有的如心理疾病等也會與外界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比如英國一項跟蹤超60萬人的研究顯示,在研究早期(2020年9月-2020年2月),37.7%的康復者在感染12周后仍有至少一個癥狀,符合英國的新冠后綜合征定義??稍?021年5月,感染12周后仍有癥狀的比例下降到了21.6% [9]。出現如此大的降幅,主要是報告有疲勞感的人減少了約一半。一個原因可能是2021年5月的調查中更多人是感染時間較早,隨著更多人徹底康復,在回憶上有偏差。此外,在該研究早期階段,英國尚處于較嚴格的封鎖狀態(tài),而2021年5月則是當地逐漸開放,社會恢復正常,此類環(huán)境差異也可能影響到新冠后綜合征的評估。

害怕染上新冠篇二

自從疫情出現以來,就讓大家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疫情的出現,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不便之處,盡管疫情發(fā)生至今已經快有三年的時間了,但是仍然沒有將其徹底的消滅,還是時常的發(fā)生。

特別是今年,從春節(jié)以來,全國各個地方就不斷地出現疫情,從上半年的上海,吉林,香港,深圳,到下半年的新疆烏魯木齊,河南,山西,貴州,內蒙古等等,這些省份和城市,是接二連三的上演疫情頻繁的出現,也讓大家是時常生活在新冠疫情的恐懼當中,讓大家感嘆道這該死的疫情,什么時候才能結束啊?

明明大家都打了新冠疫苗,而且大多數都是打兩針甚至三針,但是無奈這個新冠疫情的病毒非常的頑強,還時常的變異,以至于曾經打過的疫苗,仿佛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新的變異病毒,它的傳播能力,傳播范圍,傳播的隱秘性,甚至還要更強,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大家才會看到今年以來,疫情傳播的速度是那么的快,傳播的范圍是那么的廣,而且傳播的隱秘性是那么的高,真是讓人感到頭疼,讓人防不勝防。

而我們現在的防疫方針就是,一旦發(fā)現疫情,一旦疫情在城市和地區(qū)發(fā)現病例,那么就有可能會實行靜態(tài)管理,如果出現大范圍的蔓延和傳播,甚至還要實施更加嚴格的封控管理,一旦城市被封控,一旦進入靜默狀態(tài),那么就意味著人員不得流動,商店,工廠,企業(yè)就要停止經營,老百姓也只能被封控在家,無法工作,收入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大家是非常的頭疼,甚至還會有點惱火,因為失去了經濟來源,將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而長達三年的疫情,遲遲沒有褪去,也讓很多人的忍耐力達到極限,讓大多數人的財富被耗的一干二凈,已經讓他們的家庭入不敷出。

對此,我們不禁要問了這該死的疫情,到底還能不能將它消滅?將他徹底趕出我們的生活,如果不能將它消滅掉,那么是否意味著新冠疫情,將長久地與我們共同生活下去,時刻伴隨在我們的身邊,就像現在一樣,時常會發(fā)生疫情的傳播和感染,是不是我們要一直生活在這種恐懼環(huán)境之下?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還真是讓人感到沮喪的一件事情!

但是翻看歷史,我們會發(fā)現,即便是再強的病毒,再厲害的感染疾病,最終也會被人類消滅掉,也會被人類治愈掉,也會被人類想盡辦法防御掉。

曾經的天花病毒如此,曾經歐洲的黑死病如此,對于現在我們所經歷的新冠疫情,相信在科學家們的努力之下,假以時日,一定可以找到治療的方法,一定可以將疫情消滅掉,一定可以將疫情踢出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回歸正常的軌道,相信這一天終會到來,相信現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光芒就在前方!

害怕染上新冠篇三

新冠后遺癥尚缺乏統(tǒng)一標準

討論新冠后遺癥的起點應該是它的定義,但當我們去查找它的科學定義時,會一無所獲?!靶鹿诤筮z癥” 或許是類歷史上第一個由民眾在臉書、推特、抖音等社交媒體掀起討論引發(fā)全社會關注后再進入科研人員視野的病癥。它的基本含義,指的是一些新冠患者在康復后一段時間仍有疾病癥狀持續(xù)的這一現象,但具體而言,康復后多久還有癥狀,有哪些癥狀,持續(xù)多長時間,這些都沒有明確的限定,因此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

新冠后遺癥的英文說法是 “l(fā)ong covid” 或者是 “covid long hauler”,字面意思是 “長期新冠”,像是在說有些患者的癥狀持續(xù)時間更長,這樣的說法通俗易懂也廣為民眾接受,但在科學性上卻大有問題。

這是因為,目前,各種證據都指向新冠感染是一個急性的病毒感染,病毒在感染者體內的生存時間是有限的。除了少數嚴重免疫抑制的案例,感染者體內能分離出活病毒的時間也就是兩周?!伴L期新冠” 一詞對這樣一個急性傳染病來說,是有誤導性的。而中文里的 “后遺癥” 一詞,也容易讓人誤解為是終身受影響,也不符合描述急性感染期后癥狀仍有延續(xù)的本意。

現在,科學界更傾向使用 “post covid syndrome”,也就是 “新冠后綜合征” 一類的名詞來描述大眾口中的新冠后遺癥。不過,即使是在學術界,新冠后綜合征也有多種不同的表述,常見的還有“post covid conditions”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和“post-acute sequelae of covid-19” 等。這類術語想表達的內涵包括以下兩點:一是發(fā)生在新冠急性感染期之后的;二是這里面包括了很多病癥。

在這兩條大框架之外,新冠后綜合征的具體定義在不同地方卻有不小的差別。比如,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采用的定義是在新冠感染后4周后仍然持續(xù)有癥狀或健康問題 [1],而英國則采用了12周的時間標準 [2]。

可無論是哪一種標準,新冠后綜合征實際涵蓋的癥狀都是極為廣泛的,不僅包括生理上的癥狀,也有心理疾病表現。像美國cdc給新冠后綜合征里的情況分了幾個類別。

● 第一類是全身的癥狀。包括長期感到疲勞(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體力或腦力勞動后比以往感覺更疲憊、發(fā)燒。

● 第二類是心肺系統(tǒng)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咳嗽、胸悶、心跳加速。

● 第三類是神經系統(tǒng)的癥狀。其中包括一個引起很大關注的新冠后綜合征,即不少人說的 “腦霧”(brain fog),指沒法集中精力思考,是新冠在歐美流行后最早被康復者們反應的問題。這屬于神經系統(tǒng)的癥狀,與呼吸道病毒感染聯系在一起非常意外,因此也成了 “經典” 的 “新冠后遺癥”。此外,新冠感染者中不少人有嗅味覺失常的癥狀,而很多康復者仍然受其困擾,這也成了廣為人知的 “新冠后遺癥”。其它神經系統(tǒng)癥狀還包括頭痛、失眠、頭暈等。

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中還有一類可以單列為心理問題,如抑郁與焦慮。這類心理問題不僅是康復者,在疫情下即使普通人群也是比較普遍的。

第四類是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瀉。除了以上幾大類外,新冠后綜合征還可能是肌肉疼痛、皮疹等。

如此多雜的癥狀,可能一方面反映了新冠作為疾病對人體身體影響的廣泛,不僅局限于呼吸系統(tǒng);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新冠后綜合征概念寬松、研究還在初步階段,因此包羅萬象。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498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