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12:41:09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大全(14篇)
時間:2023-11-22 12:41:09     小編:影墨

教案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制定的一份教學計劃。編寫教案時要注重教學評價的設計,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教案的設計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一

榮成市實驗小學一年級音樂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

課題。

歌曲《乃喲乃》。

課時。

一課時。

設計教師。

教學目標設計1、學唱歌曲《乃喲乃》。2、跟著老師模唱歌譜。3、了解有關土家族的簡單知識。4、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這首歌曲。

教學方法設計聽唱法、觀察法、律動法等。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1、導入新課:2、范唱3、學唱歌曲:重點:1、學唱歌曲《乃喲乃》2、感受樂曲的情緒。3、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難點:用茶杯、碟子、碗準確地演奏歌曲《乃喲乃》。1、教師可簡單介紹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飾、聚集地、生活習慣等民族風情。2、要求學生安靜地聽,聽完后談一談自己對歌曲的感受,還可以評價一下教師的范唱。3、(1)教師范唱或放錄音,要求學生聽、記憶涂了顏色的小節(jié)。(2)教師范唱,請學生在有顏色的小節(jié)處拍手;教師范唱,學生在此小節(jié)處設計其他動作。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互動設計4、課下活動:(3)學生跟著教師分樂句模唱歌詞數(shù)遍。(4)學生完整地演唱歌(5)請一位同學領唱,其他學生齊唱涂色的小節(jié)。(6)學生跟著教師模唱歌譜,學生重點記憶涂色小節(jié)。4、請同學們回家試著找可以發(fā)出domisol三個音的物體演奏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中盛上多少不等的水。下節(jié)課請同學們戴著所選擇的“樂器”來演奏這首歌曲。

板書設計。

乃喲乃。

課后反思。

1、能夠用活潑、輕快的聲音中速演唱《乃喲乃》。2、能夠跟老師模唱歌曲。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二

2、聆聽《我的小雞》。

3、扮演《母雞叫咯咯》。

4、扮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扮演,表示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扮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和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示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同學演唱和扮演。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同學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同學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第一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示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同學認真聽樂曲,區(qū)分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扮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扮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同學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同學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扮演。三、小結:鼓勵與褒揚,指出缺乏之處。

第二課時授課時間:年月日。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扮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同學通過自編動作表示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同學輕聲隨唱的過程,協(xié)助同學理解歌曲表示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同學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扮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錄音機,投影。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同學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扮演和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同學可用自身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示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扮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同學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鼓勵與褒揚,并指出缺乏之處。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聆聽兩手古詩詞歌曲,體會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句結束音運用上的特點,已經(jīng)所表達的情景和情感。

技能目標:

能飽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

情感目標:

一、演唱《游子吟》。

預習導入。

1、復習古詩《詠鵝》《春曉》《靜夜詩》等古詩詩歌入手。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3、再聽歌曲,聽出兩段旋律在情緒上的變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朗誦《游子吟》兩邊。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

(2)跟著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qū)、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

(3)學唱歌詞,延長歌曲。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四

教學目標:

1、聆聽兩首古詩詞歌(樂)曲,體會作品所表現(xiàn)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長久》在樂句結束音運用上的特點,以及所表現(xiàn)的情景和情感。

2、能飽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感激之情。并能說出兩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區(qū)、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輕柔、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誦中感知詞曲之間的緊密關系。

4、在聆聽古琴曲《關山月》的過程中,認識民族樂器古琴,并記住古琴的音色。

5、學習堅笛雙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與同伴合奏豎笛曲《大鹿》。教學重難點:

1、通過聆聽與學唱,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經(jīng)典。

2、讓學生感受古琴所表現(xiàn)的“安靜悠遠”的意境,體會古琴獨特的“天地之音”和空靈感,并記住古琴的音色特點。

教學時間:3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聆聽樂曲《關山月》,認識古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2、認識古琴導入。

3、初聽樂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讓學生邊聽邊閉著眼睛,隨音樂用手模擬古琴的演奏動作,如同身在其中。

結合,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幫助他們更好地體會其中的意境。

5、自選一首與古琴曲《關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詩,進行配樂詩朗誦,體會古代文人的氣質(zhì)與情感。

三、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jié)課收獲和感受。

教學反思:古琴曲《關山月》是漢代樂府歌曲之一,表達了守邊戰(zhàn)士在馬上吹奏的軍樂,樂曲表現(xiàn)了征人思鄉(xiāng)報國的情感。琴曲《關山月》為本世紀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音韻剛健而質(zhì)樸,氣魄宏大,抒壯士之情懷,真摯感人,富有濃厚的北地音樂風味。

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韻律與情感,孩子們很聰明,樂感也不錯,第一遍聆聽就聽出這首曲子是思念家鄉(xiāng)的,略帶憂傷的,然后我讓學生隨音樂默誦這首李白的唐詩《關山月》,提示學生要把詩詞朗誦出樂曲的韻律來,六年級的孩子對詩詞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朗誦詩詞也有一定的韻律。然后我又讓學生用桌子當古琴,模仿古琴的演奏姿勢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意境。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學唱歌曲《游子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一)、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

1、用師生“對詩”的形式,從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師出上句“人有悲歡離合”,學生對下旬“月有陰晴圓缺”;教師吟上句“但愿人長久”,學生誦“千里共嬋娟”。。

2、簡單賞析蘇軾的詩詞《水調(diào)歌頭》及創(chuàng)作背景,知道詩詞所表達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樂朗誦《水調(diào)歌頭》。選用古琴曲《關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長久》作為背景音樂,朗誦后,請學生談談不同的配樂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風”與“新韻”。

4、聆聽歌曲《但愿人長久》,歌曲在樂句結束音的運用上的特點。讓學生邊聽邊跟著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點時,師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師唱“明月幾時”,學生唱“有”.幫助學生感知結束音基本運用長音這一特點。

5、安排對比聆聽鄧麗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較她們在演繹這首歌曲中的不同韻。

味、鼓勵學生嘗試打破歌詞原有的節(jié)奏,根據(jù)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節(jié)奏、語調(diào)來吟誦歌詞,給詩詞賦予“新韻”。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復習學過的《詠鵝》《春曉》和《靜夜思》等古詩歌曲導入。

2、初聽歌曲,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請學生朗誦唐詩《游子吟》,體會詩中的情感。

4、用歌曲的伴奏音樂做背景音樂,請學生誦讀唐詩《游子吟》兩遍。要求學生讀出不同的情感。

5、學唱歌曲,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1)視唱旋律。要求學生帶著感情來視唱歌曲前八小節(jié)的旋律,視唱時不帶裝飾音。熟練后跟教師的琴聲、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節(jié)旋律(帶裝飾音)。

(2)跟音樂哼唱歌曲的旋律,體會兩段旋律在音區(qū)、旋律進行方面的不同。請學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來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兩段旋律的變化。引導學生從音區(qū)、旋律的走向比較它們的不同。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體會歌曲《守住這一片陽光》的情緒,能說出歌曲旋律進行的方式。

技能目標:

感受埃及民歌《光輝的太陽》的情緒,并在聆聽中回顧學過的外國民歌,感受與比較外國民歌的不同風格和情緒。

情感目標:

一、演唱歌曲《榕樹爺爺》。

預習導入。

1、歌曲的旋律抒情優(yōu)美,節(jié)奏簡單,易學好唱。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聲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聲部,而尾聲部分再現(xiàn)時主旋律在高聲部。

3、歌曲的主要樂段曲調(diào)流暢,節(jié)奏規(guī)整,讓學生分組、分聲部自學的方式進行學習。4、尾聲部分可用漸弱的力度和漸慢的速度來演唱,表達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對榕樹爺爺?shù)囊酪啦簧帷?/p>

5、完整演唱歌曲,請學生邊唱邊為歌曲畫拍。

二、聆聽歌曲《守住這一片陽光》預習導入。

1、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情感內(nèi)容。2、再聽歌曲,聽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高潮部分。3、跟著音樂哼唱,分析歌曲旋律的進行方式。

4、跟著音樂唱一唱歌詞,體會歌曲的情緒和表達的情感。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演唱歌曲《一把雨傘圓溜溜》預習導入:

1、多種聆聽方法,幫助學生熟悉歌曲,加深對歌曲的整體感知,為唱準、唱好歌曲作鋪墊。

2、學唱歌曲時,知道學生掌握歌曲的整體韻律,并從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引導學生用明亮、富有彈性的聲音,唱出歌曲所表達的雨中歡笑之情緒,以及同伴風雨共傘,一往無前的情感。

3、歌曲輕快活潑,詼諧有趣,學生學會歌曲后,教師可啟發(fā)學生在歌曲中休止符出現(xiàn)的地方做拍手動作,以增加歌曲的情趣。

4、鼓勵學生分角色設計表演形式或創(chuàng)作情景,隨音樂表演。

二、聆聽歌曲《光輝的太陽》。

1、復習聆聽學過的外國歌曲導入。

2、聆聽歌曲《光輝的太陽》,感受歌曲所描繪的情景。

3、再次聆聽歌曲,結合音樂中特有的古典,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風格。

4、回顧幾首學過的外國民歌,請學生聽一聽,唱一唱,感受不同的風格和情緒。教學反思: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

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有情感地演唱。

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學習蒙古民歌的長調(diào)和短調(diào)。

二、教學重難點:

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

2、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

三、教學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將同大家一起走進蒙古族,讓我們隨音樂體會那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講授新課:

師:這是一首由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瑪演唱的歌曲,歌曲描繪了什么?你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回答。

師:歌曲描繪了什么場面?表達什么內(nèi)容?你感受到什么樣的情緒?

生:回答,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聆聽(教學光盤)。

3、視唱歌曲旋律。

4、隨琴單旋律演唱。

講解:(1)“x.x”、“__x”節(jié)奏。

(2)倚音:在記譜時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主音前面,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

5、填詞,有感情地演唱。找出歌曲哪一樂句表現(xiàn)熱情豪爽?找學生表演。

6、學習長調(diào)、短調(diào)。

師:比較銀杯是長調(diào),還是短調(diào)?

生:回答。

7、師:通過對蒙古民歌長調(diào)、短調(diào)的學習和理解,讓我們對蒙古族民歌在情緒、情感上有了更多了解。讓我們再用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體驗民族風情吧!學生齊唱。

四、課后小結。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七

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要求,小班幼兒能夠在成人提醒下飯前便后洗手,且方法基本正確。在最后的學習中能夠在飯前便后主動洗手,方法正確。但是根據(jù)我在幼兒園的觀察,很多幼兒都沒有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即使有的幼兒會洗手,但是洗手的方法不是正確的,所以我專門設計了此次活動,希望可以幫助幼兒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以及會用正確的方法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一)學習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二)能夠在飯前便后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

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ppt、圖片。

(一)手指游戲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五根手指頭》。

一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毛毛蟲呀,爬爬爬。

兩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白兔呀,蹦蹦蹦。

三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花貓呀,喵喵喵。

四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小青蛙呀,呱呱呱。

五根手指頭呀,變變變,變成花蝴蝶呀,飛飛飛。

問題:小朋友,我們剛剛玩的手指游戲中那個部位用的最多?

引出手,提問小朋友平時是如何洗手的。

(二)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根據(jù)小朋友對平時如何洗手這個問題的回答,教師用使用不正確的方法洗手的圖片進行引導。

2、教師給小朋友示范洗手的正確方法,并且用有趣的方法教給小朋友。

3、根據(jù)ppt上的七步洗手方法進行引導,加深印象。

4、請小朋友在集體面前沒有教師帶領下,用正確的洗手方法洗手,練習鞏固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三)知道飯前便后洗手。

2、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總結,重點強調(diào)飯前便后必須洗手。

讓幼兒回去之后把正確的洗手方法分享給爸爸媽媽,并且互相監(jiān)督;在幼兒園小朋友之間互相監(jiān)督,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做一個會給小手洗澡的、講衛(wèi)生的小朋友?;顒咏Y束。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八

1、能編創(chuàng)簡單伴奏,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按意圖及節(jié)奏編創(chuàng)適當?shù)脑~,并能準確地拍和讀。

編創(chuàng)簡單的節(jié)奏。

有意圖地編創(chuàng)。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

2、 發(fā)聲練習。

3、 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 聆聽《夏天的陽光》

(1) 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 復聽歌曲:提示:你感到這首歌適合跳舞還是適合走路?選擇一個圖,并隨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3) 教師可選擇一組學生,用打擊樂隨著歌曲錄音敲擊。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

2、 編創(chuàng)與活動:]

(1) 本課的編創(chuàng)與活動安排了一個看圖編詞并進行讀拍的練習。教師指導學生分別拍擊兩條節(jié)奏,說出各是幾拍子的。

(2) 分小組看圖編詞,用蜜蜂和鳥叫的聲音編創(chuàng)模聲襯詞,也可編創(chuàng)詞組。

(3) 指導學生用打擊樂為自編的帶詞節(jié)奏敲擊,可擊節(jié)拍,也可擊節(jié)奏提示學生敲擊出音的強弱。

三、結束部分:小結。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九

:在聆聽《勞動最光榮》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xiàn)給自己的感受。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的力度。

:錄音機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fā)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勞動最光榮》

結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shù)幕脽羝?、錄像片啟發(fā)學生。

提示:這首音樂表現(xiàn)了哪些內(nèi)容?在節(jié)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并用簡短的語言說一說音樂表現(xiàn)的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著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采用了什么方法讓你感到音樂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束部分:

小結。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十

2、聆聽《我的小雞》。

3、表演《母雞叫咯咯》。

4、表演《下蛋啰》。

1、通過聆聽、表演,表現(xiàn)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認識鈴鼓和響板,并通過探索式的學習掌握其演奏方法。

3、能夠自編動作參與表演。

1.管弦樂《公雞母雞》。

《公雞母雞》選自法國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組曲由13首帶有小標題的小曲及終曲組成,分別是(1)序奏與獅王進行曲;(2)公雞母雞;(3)騾子;(4)烏龜;(5)大象;(6)袋鼠;(7)水族館;(長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處的杜鵑;(10)鳥舍;(11)鋼琴家;(12)化石;(13)天鵝。

《公雞母雞》首先由鋼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復組成的音調(diào)和頓音,模仿母雞咯咯的啼叫聲,仿佛剛剛下了蛋的母雞在報喜。接著鋼琴模仿公雞的啼叫聲。公雞和母雞的叫聲交織在一起,樂曲情趣盎然。

2.童聲合唱《我的小雞》。

《我的小雞》是一首阿塞拜疆兒童歌曲,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兒童情趣。這首歌的曲式不規(guī)范,類似帶再現(xiàn)的三段體,和聲大調(diào)式。旋律活潑、明快,口語化的歌詞親切、上口,詞曲結合自然而緊密,首尾呼應。

3.歌曲《母雞叫咯咯》。

《母雞叫咯咯》是一首活潑有趣的德國民歌。歌曲的節(jié)奏規(guī)整,旋律巧妙地運用了同音反復和小跳、重復和變化重復等手法模仿了母雞生蛋的啼叫聲,很形象、有趣。歌詞譯配也很有特點,生動地描繪出母雞生蛋時“脖子伸伸、兩翼撲撲”的高興樣子。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風的創(chuàng)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現(xiàn)了大母雞生蛋的得意樣子。歌曲中大母雞的叫聲完全用節(jié)奏表示,說說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極適于低年級學生演唱和表演。

本課的內(nèi)容非常的有童趣,學生會非常喜歡聽喜歡唱,學生掌握起來也比較的輕松。

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

2、學唱歌曲《母雞叫咯咯》。

3、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

4、打擊樂器“響板”學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表現(xiàn)音樂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母雞叫咯咯》,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xiàn)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母雞叫咯咯》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響板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響板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響板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公雞母雞》(引導學生認真聽樂曲,辨別公雞母雞的叫聲。采用圖譜表示的方法。)。

1)談談“公雞、母雞”等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形象。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公雞母雞的動作進行表演。

2、聽歌曲錄音《母雞叫咯咯》;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母雞叫咯咯》,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響板”為同學作伴奏),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運用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2、學唱歌曲《下蛋啰》。

3、表演歌曲《下蛋啰》。

4、打擊樂器“鈐鼓”學習。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引導學生通過自編動作表現(xiàn)體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

2、聽唱法學習歌曲《下蛋啰》,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現(xiàn)母雞生蛋后人們報喜的意圖。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下蛋啰》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4、認鈴鼓并學習其演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3、小練習:打擊樂器:

1)鈴鼓的認識(簡單介紹)。

2)學習鈴鼓的演奏方法。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我的小雞》。

1)談談人與雞的有關常識;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現(xiàn)音樂情緒)。

3)復聽時可自編動作學做“我與雞”的歡快動作進行表演。

2、教師范唱歌曲《下蛋啰》;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三、課堂小結: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十一

1、通過聆聽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劃線條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1、能發(fā)揮想象力,用打擊樂或身邊的物體與同學共同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心中的大海。

教學重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教學難點:發(fā)揮想象力,制造各種聲響表現(xiàn)音樂。

教學準備:錄音機、打擊樂器。

1、聽音樂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并復習歌曲。

1、聆聽《大海搖籃》。

(1)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內(nèi)容?你的心情怎樣?

(2)復聽歌曲,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聽到的感受。

(3)將歌曲、樂曲相比較,用簡練的話說一說有什么不同?

2、聆聽《海上風暴》。

(1)完整地聆聽管弦樂曲。提示:這段音樂告訴我們大海有了什么變化,你的心情怎樣?試著模仿其中的一個聲音,讓同學相互評價。

(2)復聽。邊聽邊用筆劃線條表示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小結。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十二

一、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春天。

二、通過演唱《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編創(chuàng)動作表現(xiàn)歌(樂)曲,準確地唱歌。

1、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

2、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春天”萬事萬物的描述,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題的理解上聆聽樂曲和歌曲。

3、教師可調(diào)動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選用春天的錄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使學生有表現(xiàn)地唱好歌。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jù)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chuàng)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

約納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于世。這首鋼琴曲也常以管弦樂或其他器樂形式演奏。據(jù)說在1918~1930年間約納森曾在斯德哥爾摩“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

《杜鵑圓舞曲》在曲調(diào)和節(jié)奏上,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大調(diào),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在簡短的弱拍開始的、節(jié)奏自由的4小節(jié)引子過后,出現(xiàn)下行三度模仿杜鵑鳴叫的音調(diào),第一段以杜鵑鳴叫的下行三度所構成的動機為核心,運用重復、模進、變奏等手法發(fā)展而成。它以輕快、活潑的節(jié)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婉轉的鳥鳴和輕松的三拍子節(jié)奏,形成了溫和、迷人的氣氛。

第二段以“l(fā)a”的長顫音開始。主旋律應用了許多顫音,間雜著杜鵑的鳴叫聲,好似杜鵑鳥靈活地在林中飛來飛去,一會兒在這個枝頭跳躍,一會兒又在那個枝頭高唱,杜鵑鳥的鳴叫聲為林中增添了濃濃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暢而連貫,極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變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穎。這一段音樂與前兩段輕快、活潑的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之手風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樂有一種迷人的色彩。在豎笛模仿杜鵑鳥鳴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復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樂再現(xiàn),并結束在杜鵑鳥的鳴叫聲上,與樂曲的開始形成呼應?!抖霹N圓舞曲》由于曲調(diào)優(yōu)美,音樂形象生動鮮明,深受人們的喜愛。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護士日記》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這支歌便飛入了千家萬戶,成為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多年傳唱不衰。

歌曲為五聲宮調(diào)式,4/4拍,兩個樂段,第二個樂段是第一個樂段的變化重復。歌曲遵循了語言的音調(diào)、節(jié)奏寫成,音樂語言淳樸簡練,口語化;歌曲幾次出現(xiàn)了附點音符,都巧妙地結合了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還有延音記號,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詞曲結合緊密。歌詞以一顆童心描繪了小女孩與小燕子朋友般的親密交談,唱起來朗朗上口,娓娓動聽。尤其作者在處理第二段歌詞時,不加停頓,將小女孩要把家鄉(xiāng)的新變化、新面貌一一告訴小燕子,力邀小燕子來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歌曲以小女孩為主人公,動情地歌唱了祖國的新面貌,歌頌了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偉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美好感覺。

《布谷》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3/4拍,大調(diào)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鳥叫聲的音調(diào)開始,其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交替的節(jié)奏,顯得格外從容,帶出了以級進為主的流暢旋律,有著三拍子舞曲的特點,給人以愉快、優(yōu)美的.感受。歌詞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報春的布谷鳥,抒發(fā)了孩子們對春天到來充滿歡樂的喜悅之情。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宮調(diào)式。旋律采用了級進、同音反復及變化重復等手法,在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緊密配合下,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滿了兒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們介紹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又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歌曲符合語言的規(guī)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們喜愛的好歌??蓡l(fā)學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聆聽《杜鵑圓舞曲》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和情緒。

1.完整聆聽全曲。

提示:樂曲中你仿佛聽到了什么聲音?學給同學們聽一聽。

2.復聽樂曲,隨著樂曲用手指畫圖形譜?;蛴貌噬P畫在白紙上,聽后,展示給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魚和碰鐘參與樂曲的演奏,應怎樣敲擊比較合適,分小組討論,分別與樂曲合作。

2.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十三

1、仔細聆聽《杜鵑圓舞曲》,感受音樂所表現(xiàn)的春天,能用碰鈴為樂曲作簡單的伴奏。

2、能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谷》第一段歌詞,并能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說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教學重難點。

教具準備鋼琴、錄音機、磁帶、碰鈴教學過程。

一、境導入、引發(fā)興趣。

1、播放《小燕子》,邊唱邊學小燕子飛進教室,飛到座位。

2、春天來了,原本冷冷清清的大森林里又開始變得熱鬧起來了,杜鵑鳥也站在枝頭跳舞呢。

二、感受體驗、理解表現(xiàn)。

聆聽《杜鵑圓舞曲》。

1、整聆聽全曲,初步感受樂曲情緒,說說音樂中的杜鵑鳥是怎么樣在跳舞的?

2、細聆聽第一段,把你聽到的杜鵑鳥的叫聲學學給大家聽聽。

3、感受三拍子的特點,用碰鈴給第一段音樂伴奏。

4、在游戲中再次感受音樂。做一只歡快的杜鵑鳥,和著三拍子的音樂節(jié)奏做杜鵑鳥飛的動作,聽到輕快活潑的音樂時站起來飛,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時坐下做杜鵑鳥飛的動作。比一比哪只小杜鵑的舞跳的最好看。

三、學唱歌曲、體驗情感。

熟悉《布谷》的旋律,唱會第一段歌詞。

1、初次完整聆聽歌曲。森林里呀真熱鬧,這邊杜鵑鳥剛跳完舞,聽那邊又有誰在歌唱了?豎起耳朵仔細聽。

2、再次聆聽歌曲,說說這首歌曲給你什么感覺?你能把布谷鳥的叫聲學學給同學聽嗎?

3、繼續(xù)聆聽歌曲,你能找出與《杜鵑圓舞曲》旋律相似的地方嗎?

4、跟著歌曲錄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拍一拍。

5、聽歌曲錄音,編一個布谷鳥飛的動作,合著音樂節(jié)拍,在第一段時站著做,第二段時坐著做,第三段時蹲著做。

6、聽老師范唱歌曲,仔細看歌詞,說說哪些字唱的時間長?

7、跟琴學唱第一段歌詞。通過聽老師范唱和比較,說說自己是怎樣唱準節(jié)奏的。

8、分組比賽。

四、節(jié)奏創(chuàng)編,練習伴奏。

2、在老師的啟發(fā)帶領下一齊創(chuàng)遍節(jié)奏。

3、練習用碰鈴為歌曲伴奏。

4、分組展示。

一年級音樂第一單元教案人音版篇十四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2.認識常用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3.聽賞歌曲《吹蘆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xiàn)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3.認識碰鈴與響板,并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學唱歌曲《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cd

(一)學唱《我愛家鄉(xiāng),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jié)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聽賞《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三)認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學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fā)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shù)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響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tǒng)習演奏。可分組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2403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