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guī)劃是制定目標、實現夢想的關鍵步驟。寫總結時,我們應該注重細節(jié)的把握,對過去的經歷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總結,不可遺漏或忽視重要的細節(jié)。看看以下總結的參考案例,或許能給你提供一些寫作思路。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內容:。
五年級第96--97頁整理和復習及練習十九。
教學目的:。
1、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整理完善知識結構、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教具、學具準備:。
信封、內裝用破紙剪制的三種圖形,一張寫著長8米,寬6米的長方形的紙。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二
整理和復習。
1、通過復習,使學生理清各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能夠應用面積計算公式,熟練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和組合圖形的面積。
3、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熟練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及組合圖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磁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想一想,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揭示課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對第五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在小組內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
二、知識梳理,形成網絡。
1、復習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老師根據學生所說,演示轉化過程,形成如教材96頁的板書。
(2)從整理圖中能看出各種圖形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回答后老師簡要小結。
2、練一練:
老師出示下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核對。
選擇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各圖形的面積。
3、師:剛才復習的是基本圖形的面積,而由幾個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圖形叫什么?
出示第96頁的第2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集體核對時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幾種方法。
學生可能會想到下面幾種方法。
比較哪種方法比較簡便?
三、應用拓展。
1、練習十九第1題。
(1)讓學生審題,說一說解題步驟。
(2)獨立完成。
(3)小組交流,說一說你的發(fā)現。
(4)全班交流。
師小結:幾個圖形都在兩條平行線之間,說明它們的高是相等的,在高相等的條件下,面積不等,說明它們的高都不等。
2、練習十九第4題。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第1小題,集體核對。
想一想該如何擺放小樹?讓學生在草稿本上畫一畫示意圖。
集體訂正,展示。
四、小結:說一說今天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練習十九第2、3題。
視覺沖擊波。
1、紛繁數據的視覺沖擊波。
教材97頁第4題在僅僅只有12平方厘米的圖示中共出現16個數據,可謂是場數據“盛宴”。這些紛繁的數據造成的強力視覺沖擊波使學生們個個頭昏眼花。雖然大家從圖中清晰可辨圣誕樹的面積被分成就是求三角形、兩個梯形和一個長方形面積,但在實際求組合圖形面積過程中他們就是被這些數據“纏繞”,無法“解脫”。全班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僅5人列式計算正確。
沖擊波主要干擾到所有圖形底的長度。無論是三角形的底,還是梯形的上下底都是學生易混易錯之處??磥硐麓卧俳虝r,可利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勾畫不同的圖形,這樣不僅能增強視覺效果,而且還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2、圖案“海洋”的視覺沖擊波。
第4題第2小題與練習第3題要求不同。第3題只要求出“大約”結果即可,而第4題卻不能簡單地用手工紙的面積除以小樹的面積,它需要考慮實際的排列情況。教學伊始,我是通過畫簡單示意圖的方式帶領學生通過邏輯推理來解決。大家共想到兩種剪法:一種是將圣誕樹豎著依次排列共可剪5棵;另一種是將圣誕樹橫著依次排列,每排3棵,可剪2排,所以共可以剪6棵。在此基礎再想有所突破就難了。此時,我順勢出示課前按標準尺寸剪好的“圣誕樹”與手工紙框架圖,請學生上臺邊展示并驗證剛才的發(fā)現。通過實際操作許多學生都從第二種剪法找到突破口,“見縫插針”地將樹的棵數由6提高到了8。喜悅的心情在同學們心中傳播,“還能剪出更多樹嗎?”的想法一直縈繞在大家的腦中。
學生中有人(魏紫瑞)指出按第3題的解法,這張紙大約可以剪出9棵這樣的樹。真的能行嗎?《教學用書》中指明最多只能剪8棵呀!可這群孩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多久就有一名學生(王菁)最先“插樹”成功。(如圖)。
通過驗證8+8+2+3=21厘米,這種擺放正好充分利用了紙的寬度,擺放成功。班上立即掌聲雷動,這自發(fā)的掌聲不僅僅是對她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對她敢于挑戰(zhàn)權威精神的贊揚。同學們的研究熱情此時達到沸點,一發(fā)不可收拾。9棵可行,那么10棵還能行嗎?這時,我已經是欲罷不能。多名學生上臺嘗試后發(fā)現如果按正規(guī)擺法會“缺胳膊少腿”,但他們嘗試將樹斜著放在空隙中時再次成功。這次我無法通過計算來驗證是否合理了。
欣賞著圖案“海洋”帶來的視覺沖擊,使我情不自禁地回味起同學們的精彩發(fā)現,我眼仍舊浮現出他們一張張成功后的笑臉,我深深地被這雖然色彩單調卻凝聚著學生智慧的圖案所折服。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三
從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發(fā)現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有待于今后改進。
(一)多機械記憶,缺靈動思考。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學生的參與度是很高的。但是,課后發(fā)現,有的學生對計算公式記得很牢,對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卻表達不清。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對應相等的。當一個圖形里面出現幾條高和底時,有較多的學生不能正確的選擇數據進行計算。有些學生甚至把題目中所有的數據都用上了。學生的反應,促使我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我覺得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要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對于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能讓學生探索的,教師盡量少干預,使學生通過動手剪拼、猜想面積公式、對比歸納轉化前后的情況,最后推測出面積公式等實踐活動,理解相關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讓學生明白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要選擇對應的底和高,并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出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最后,學生能夠說出來的,作為老師盡量不要代替學生說出來。我老是擔心學生,代替學生給說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了。
(二)面積單位進率嚴重遺忘。
有關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在學生三年級時教學的,現在五年級再用到,學生基本都忘了。作業(yè)中發(fā)現問題后,我在評講作業(yè)時,重新進行了面積進率的推導,以其幫助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但是作業(yè)中的情況反應,仍有錯誤存在。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需要引導學生復習容易遺忘的知識點,達到常溫常新的目的,以減少遺忘。
(三)審題不清,甚至不會審題。
批改學生作業(yè)時,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很多學生都沒有仔細審題的習慣。在寫作業(yè)的時候常常不注意單位。遇到單位名稱不統(tǒng)一時,應轉化后再計算,結果,很多學生拿起來就做,根本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不好;二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糾正不良習慣。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四
回顧這一單元的教學,我個人比較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即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這一單元的多邊形主要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三個圖形。而每個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在前面已學的圖形面積公式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時,我一般提前讓學生做好學具,如上平行四邊形時,就讓學生先剪好平行四邊形,再通過引導提問引發(fā)學生思考:能否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某個圖形來研究呢?這之前,學生其實只學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兩種面積的求法,所以學生可以很快猜到轉化成什么樣的圖形來研究,之后,我再放手讓學生去嘗試。當學生通過小組或同桌的交流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我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現在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哪些地方有聯系呢?這樣我們可以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的?也許有人會覺得有必要這樣麻煩嗎。結論是這么簡單的,繞來繞去??墒沁@一推導過程其實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對數學這門學科趣味性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有價值,學生對公式的理解絕大部分都很透徹。后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是按照這個模式來教學的。這多年來教這個內容我都堅持這么做,可能上這樣的課我花費的時間要比別人多,但我覺得非常值。
但是經過測評,我也發(fā)現這一單元中學生存在許多共性問題:一是單位換算問題。這一單元都是有關面積的問題,自然和面積單位分不開,面積單位是學生三、四年級學得內容,時間長了,單位換算進率和方法一部分學生出現了遺忘,還有一部分一點都不記得(當初學時都糊里糊涂)。這學期我們重點是研究面積公式,所以我沒有投入精力給學生復習,有大部分學生在這方面失分。另外解決問題時單位不統(tǒng)一學生沒有注意到,這些說明學生審題不夠細致所至。第二個問題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有的三角形之前的關系,特別是等底等高這個條件學生的理解還不夠,雖然我口頭有作過強調,但這個知識點最初出現時,也就是在上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理時我沒有重點突出來強調,導致學生理解得不夠深刻,所以后來再講效果也不太理想,這些以后再上時一定要注意。第三個問題是在組合圖形面積求法中。一是找不準對應的條件,如三角形要找出對應的底和高,特別是一些復雜的圖形,學生有困難,這些在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引導學生去找,去認。二是運用分割法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后來要合在一起,添補法最后要將補起來的大圖形減掉小圖形面積,這些中偏下的學生容易遺忘,平時教學時要加以強調。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五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以及組合圖形的面積。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圖形的平移與旋轉,掌握了這些平面圖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回顧08學年五年級學生學習本章時,學生的問題主要有:
1、學生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表達不清。課堂上每一個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是比較清晰的,無論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還是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從操作、比較,到發(fā)現轉化前后圖形之間的聯系,最后得出計算公式,整個過程環(huán)節(jié)分明,條理清楚,學生都能很快掌握課堂上所學的內容。但是,課后發(fā)現,有的學生對計算公式記得很牢,對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模糊,表達不清。
2、部分學生不會分辨底、高(不能正確畫出高),進行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時候,不能很好利用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不能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虛線清晰地把圖形進行分解,從而引起計算錯誤。
3、審題不清,經常不注意單位的異同,面積計算結果經常用長度單位。
為了有效地解決類似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視動手操作、觀察與交流匯報。
本單元面積公式的推導都是建立在學生數、剪、拼、擺的操作活動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單元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既要做好引導,又要注意不要包辦代替,一定要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卻忌由教師帶著做。
2、引導學生探究,滲透轉化思想。
本單元面積的推導都采用了轉化的方法。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以學生的探究活動為主要形式,教師加強指導和引導。通過操作,一方面啟發(fā)學生設法把所研究的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后的圖形之間有什么聯系,從而找到面積的計算方法。利用討論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學生把自己操作轉化推導的過程敘述出來,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運用轉化的方法推導面積計算公式和計算多邊形面積,可以有多種途徑和方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途徑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作虛線等方法,清晰地認識一個簡單圖形、組合圖形的構成,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4、在教學中培養(yǎng)審題習慣、檢查習慣等等。
學生出現審題不清,單位出錯,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不好;二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糾正不良習慣,并強調學生完成計算后,應該對答案和單位進行檢查,從而杜絕不寫單位和寫錯單位的不良行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六
第24~25頁。
1、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加以鞏固,使學生掌握多邊形面積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準確熟練地加以運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靈活、熟練地應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
一、復習各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要求學生分別用文字的和字母的規(guī)范表達各公式,寫在作業(yè)本上。
二、練習。
1、第6題填表指名分別說說每題的結果,如果有錯,再指名說說應該怎么算。3、2、第7題讀題后,強調:這道題要分兩步,先算面積,再算題中的問題。指名說說算面積的方法。方法一:20×9-1×9(提醒:減去的也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不是減“1”)方法二:(20-1)×9(轉化:可以假設那條小路是在邊上,那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19米了。)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系,算一算。
3、第8題讀題后,估計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每個三角形的腰長8米”??僧嬈渲械囊粋€,讓學生理解這個腰長,其實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8米。
4、第9題,讀題后模仿第7題的解題步驟,指名板演。
注意的問題:
(1)算出的面積57平方米是不是就是57千克?應該用怎樣的算式表達得才比較規(guī)范?
(2)算出需要油漆57千克后,后面怎么寫才規(guī)范?
5、第10題。讀題、看讀圖。
(1)說說該題鋼管的排列特點。說說你聯想到了什么圖形?(梯形)提醒:橫截面指名說說算梯形的幾個關鍵數據:上底(9)、下底(14)和高(6)可以怎么算:(9+14)×6÷2=69(根)。
(2)根據排列特點,如果下面還有鋼管,分別是多少?如果最下面一排是16根,怎么算?完成板書:9+10+11+12+13+14+15+16觀察該算式,你可以怎么算?方法一:用(頭+尾)乘個數除以2的方法方法二:湊十法比較兩種方法,哪個更簡單?為什么?指出:湊十法是低年級時學得的方法,這題用方法一更簡單,它適用于更多的情況?!邦^”相當于“上底”,“尾”相當于“下底”,“個數”相當于“高”。
(3)聯想:如果這堆鋼管原來還有很多,最上面是1根,它是什么形狀?怎么算?為什么明明像三角形,卻不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來計算?得出:它其實是一個梯形。
(4)可能會有的學生會和等差數列的方法聯系后回答問題。兩種思路的對比和聯系。
(5)補充:等差數列的有關知識。
三、評價與反思。
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能得幾顆x,就把幾顆x涂上顏色。
三、布置課外作業(yè):
1、在第131頁上剪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2、練習11題。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七
在教學多邊形這一個單元時,在新授課時,強調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找出相互之間的聯系,推導出各自的面積計算公式,因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用時較多,常常導致后面安排的練習題不能全部在課堂上完成;練習課時,由于時常注重了對后進生掌握情況的關注,比如說多請他們回答問題,尤其讓他們多說說思考過程,這樣的結果致使事先安排的習題又一次不能全部完成。
導致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經過反思,應該是“精講多練”做得還不夠。有時候,作為教師時常怕學生不理解,總是多講、反復講,自以為講清楚了,學生也就聽懂了,事實果真會這樣嗎?未必。學生他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時候老師越講他甚至越糊涂,只有在具體的練習中他才會真正掌握。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八
1、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加以鞏固,使學生掌握多邊形面積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準確熟練地加以運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靈活、熟練地應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
一、復習各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要求學生分別用文字的和字母的規(guī)范表達各公式,寫在作業(yè)本上。
二、練習。
1、第6題填表指名分別說說每題的結果,如果有錯,再指名說說應該怎么算。3、2、第7題讀題后,強調:這道題要分兩步,先算面積,再算題中的問題。指名說說算面積的方法。方法一:20×9-1×9(提醒:減去的也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不是減“1”)方法二:(20-1)×9(轉化:可以假設那條小路是在邊上,那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19米了。)比較兩種方法的聯系,算一算。
3、第8題讀題后,估計有的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每個三角形的腰長8米”??僧嬈渲械囊粋€,讓學生理解這個腰長,其實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是8米。
4、第9題,讀題后模仿第7題的解題步驟,指名板演。
注意的問題:
(1)算出的面積57平方米是不是就是57千克?應該用怎樣的算式表達得才比較規(guī)范?
(2)算出需要油漆57千克后,后面怎么寫才規(guī)范?
5、第10題。讀題、看讀圖。
(1)說說該題鋼管的排列特點。說說你聯想到了什么圖形?(梯形)提醒:橫截面指名說說算梯形的幾個關鍵數據:上底(9)、下底(14)和高(6)可以怎么算:(9+14)×6÷2=69(根)。
(2)根據排列特點,如果下面還有鋼管,分別是多少?如果最下面一排是16根,怎么算?完成板書:9+10+11+12+13+14+15+16觀察該算式,你可以怎么算?方法一:用(頭+尾)乘個數除以2的方法方法二:湊十法比較兩種方法,哪個更簡單?為什么?指出:湊十法是低年級時學得的方法,這題用方法一更簡單,它適用于更多的情況?!邦^”相當于“上底”,“尾”相當于“下底”,“個數”相當于“高”。
(3)聯想:如果這堆鋼管原來還有很多,最上面是1根,它是什么形狀?怎么算?為什么明明像三角形,卻不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來計算?得出:它其實是一個梯形。
(4)可能會有的學生會和等差數列的方法聯系后回答問題。兩種思路的對比和聯系。
(5)補充:等差數列的有關知識。
三、評價與反思。
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能得幾顆x,就把幾顆x涂上顏色。
三、布置課外作業(yè):
1、在第131頁上剪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
2、練習11題。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九
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八冊第66頁復習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運用公式正確、熟練地計算它們的面積,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初步的想像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滲透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微機出示餐廳圖。
談話:這是老師家里的餐廳,如果按這樣的方案來裝演,你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動畫演示各種裝飾材料的形狀及裝飾過程。使學生感到鋪地磚需要知道地面的面積,做窗簾用多少布也與面積有關系。)。
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正方形的面積。
談話:說得真好。老師真希望你們人人爭當小老師,做學習的主人。這節(jié)課我們要比一比,誰的收獲多。
二、自主整理。
1.投影出示小組討論題。
(1)這5種圖形的面積分別是怎樣計算的?
(2)這些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小組討論。借助課前準備的學具,說說推導過程,每人可選自己最喜歡的圖形說給小組成員聽。
全班交流。學生選擇圖形說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談話:在小學階段,我們首先學習的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是為什么?
結合學生匯報,指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都與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有聯系。你能不能利用老師發(fā)的學具,把5種圖形移一移、擺一擺,讓人一眼就看出這些圖形面積公式推導方法之間的聯系。比一比,哪個小組擺得好!指名擺,并說明這樣擺的理由。
看網絡圖,你發(fā)現了什么?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由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講述:由此發(fā)現,新舊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都是把它轉化成舊知識學習的。轉化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以后你在學習新知識時就可以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它轉化成學過的知識,再進行研究。
三、運用公式。
1.做復習第1題。
學生獨立解答,核對。
提問:計算時注意什么?
2.判斷正誤。
(1)三角形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長方形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的2倍。()。
(3)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下圖中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面積相等。()。
(5)如果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長方形面積相等,底和長也相等,那么高和寬也相等。()。
(6)三角形的底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
3.解決老師家餐廳裝潢的問題。(出示餐廳圖)。
談話: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還記得王老師家的餐廳嗎?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大家提的問題吧。
(1)地面鋪地磚問題:餐廳長4米,寬3米,高3米。地面鋪的是邊長5分米的方磚,算一算,裝修時至少用了多少塊方磚?(只要列式)學生獨立完成。
(2)用同樣的花布做成這樣形狀的窗簾和冰箱裝飾套至少要多少布?
學生獨立計算。
提問:你們是怎么算的?按你們算出的面積買布行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
談話?想問題時要聯系生活實際。考慮到商店里的布往往和裁剪成的布塊形狀不同,再加上縫制時要縫邊,所以買布時要多買一些,這也是剛才提出的問題中加上“至少”兩個字的原因。
四、總結收獲。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誰能說說,哪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評。
荷蘭著名的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的惟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也就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發(fā)現或創(chuàng)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北竟?jié)復習課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引入新課富有挑戰(zhàn)性,通過爭當小老師,解決生活難題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課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安排了大量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操作、觀察、交流的數學活動,給了學生較多的廣泛參與的機會,而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也進一步加深了對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理解。整節(jié)課充分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
[教材簡析]。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已經熟知所學的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知道這些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熟練的應用這些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在設計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一直在考慮怎樣將本節(jié)課上出新意,使孩子在復習的時候也能夠有新的收獲,為此我從以下的思路設計了本節(jié)課:
1、復習梳理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復習回顧,從關注相同部分的表達形式到學習順序的聯想,使之體悟幾個圖形計算方法的內在聯系,再借助多媒體課件,把分散學習的五種平面圖形面積計算思路,通過集中梳理突顯出來,構建知識的模型。
2、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對練習鞏固的起點要求適當提高,從應用有關圖形的面積公式,到一題多解,表達不同的分析思路并走向自我設計尋求優(yōu)化。
3、創(chuàng)新理解環(huán)節(jié)將復習定位于知識理解的拓展與勾連,讓學生發(fā)現聯系,獲得學習新意,感受圖形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目標]。
3、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與探索的`數學活動過程,解決一些有關稍復雜的面積計算問題,拓展對相關面積計算問題的新認識、新經驗,促進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2、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相關計算,提高應用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切實感受“我創(chuàng)造,我快樂”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圖形(五種基本圖形、組合圖形)、課件,學生自備完全一樣的梯形、三角形各兩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多邊形的面積計算”,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與應用吧。
(板書課題。)。
二、復習梳理。
(一)引導圖形及其面積計算公式。
1、引出所學多邊形。
我們會計算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根據生答在黑板上貼基本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過渡:還記得它們各自的面積計算公式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一下嗎?
2、自主整理。
1)投影出示小組討論題。
(1)這5種圖形的面積分別是怎樣計算的?
(2)這些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小組討論。借助課前準備的學具,說說推導過程,每人可選自身最喜歡的圖形說給小組成員聽。
全班交流。同學選擇圖形說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整理完善知識結構。
談話:在小學階段,我們首先學習的是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是為什么?
結合同學匯報,指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都與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有聯系。
看課件,你發(fā)現了什么?使同學進一步認識到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由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小結:由此發(fā)現,新舊知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我們在學習新知識時,都是把它轉化成舊知識學習的。轉化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以后你在學習新知識時就可以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它轉化成學過的知識,再進行研究。
【設計意圖】復習課上教師讓同學通過擺圖形,回憶推導過程,由“在小學階段,我們首先學習的是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是為什么?”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推動同學自主地把各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與長方形聯系起來。讓同學通過操作、觀察、分析,發(fā)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順利地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既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枯燥的復習課變得直觀、形象,讓學生更樂意學數學。
三、運用公式。
過渡:你能用這些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一)、基本應用練習。
1、投影習題1:
談話:只列出算式,不計算。
投影習題2:計算它的面積?你能想出幾種算法?
(交流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做一做,說明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3、創(chuàng)新性練習。
談話:老師有一個高難度的問題,你敢接受挑戰(zhàn)嗎?
(1)出示卡片,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
投影要求:
1、在小組中輪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2、組長畫分割線,剪開。
3、合作計算卡片面積(測量時,取整厘米數或者整半厘米數)。
(2)班內交流。
(3)你能用你剛才剪出的圖形拼出更漂亮的圖案嗎?
【設計意圖】:通過讓孩子自己設計、選擇合適的方案計算面積,培養(yǎng)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分析、歸納能力。作為期末復習,對練習鞏固的起點要求適當提高,從應用有關圖形的面積公式,到一題多解,表達不同的分析思路并走向自我設計尋求優(yōu)化。學生在有效運用知識中層層提升,感覺成功,發(fā)展能力。
四、總結。
師:同學們,這一課我們復習了多邊形的面積,請各自再談談學習體會,可圍繞如下的內容交流:
1、我們自己找到了幾種圖形面積的聯系:長方形和正方形如大樹的樹根,平行四邊形如樹干,三角形和梯形如樹枝與樹葉。
2、創(chuàng)新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孩子交流總結談學習的體會,讓孩子進一步梳理自己的知識結構,鞏固課堂中剛剛建構的認知模型,使之確實感到復習舊知識,也能有新收獲。)。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一
從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發(fā)現了很多值得反思的問題,有待于今后改進,《多邊形面積》單元教學反思。
在推導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時,學生的參與度是很高的。但是,課后發(fā)現,有的學生對計算公式記得很牢,對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卻表達不清。不能很清楚的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是對應相等的。當一個圖形里面出現幾條高和底時,有較多的學生不能正確的選擇數據進行計算。有些學生甚至把題目中所有的數據都用上了。學生的反應,促使我對課堂教學進行思考,我覺得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首先,要引導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對于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能讓學生探索的,教師盡量少干預,使學生通過動手剪拼、猜想面積公式、對比歸納轉化前后的情況,最后推測出面積公式等實踐活動,理解相關面積公式的來龍去脈;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也要讓學生明白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要選擇對應的底和高,并且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適當出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最后,學生能夠說出來的,作為老師盡量不要代替學生說出來。我老是擔心學生,代替學生給說出來,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特別注意了。
有關面積單位的進率是在學生三年級時教學的,現在五年級再用到,學生基本都忘了。作業(yè)中發(fā)現問題后,我在評講作業(yè)時,重新進行了面積進率的推導,以其幫助學生回憶以前的知識。但是作業(yè)中的情況反應,仍有錯誤存在。因此,在平時的練習中,需要引導學生復習容易遺忘的知識點,達到常溫常新的'目的,以減少遺忘。
批改學生作業(yè)時,感受很深的一點是,很多學生都沒有仔細審題的習慣。在寫作業(yè)的時候常常不注意單位。遇到單位名稱不統(tǒng)一時,應轉化后再計算,結果,很多學生拿起來就做,根本沒注意到這個問題。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分析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不好;二是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要改變這樣的情況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的,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糾正不良習慣。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二
判斷題。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只要知道梯形的兩底之和的長度和它的高,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積。()。
5.兩個周長相等的等邊三角形,面積必相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三
本節(jié)課對多邊形面積計算的知識點進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復習。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緊密聯系起來。著重解決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貫徹了以下幾點:
新課改強調“要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痹诒竟?jié)課中,我時刻提醒學生注意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欲望,既顯得親切自然,也為整理復習的開展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
在課程設計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習的收獲和聰明才智。既可以是獨立的講解,也可以是同伴的合作,或者是互相的提問,答辯,質疑。所以,我安排后進生,交流基礎知識的回顧;讓中等生進行復習整理提高;到實踐與應用時,充分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優(yōu)勢,辨論用多種方法合理解題。整個過程中,始終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來揭示知識之間的聯系,認識轉化遷移等數學思想。
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是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知識的發(fā)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解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問題。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如何使用組合圖形,轉化為己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把這個圖形,分解成我們已學過的圖形,通過畫輔助線表示出來,如果認為有幾種分法,就分別在圖形上表示出來。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基本上都能夠運用分割法或添補法把組合圖形轉化為所學過的基本圖形。但在展示學生分法時,我忘記了將在巡堂時發(fā)現的個別學生,由于找不到相關條件,無法計算圖形面積也進行展示和集體討論,這是不足的地方。學生匯報了不同的分法后,就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圖形的面積計算,然后讓學生展示匯報,從中小結,用哪種分割法或添補法計算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更簡單。這個環(huán)節(jié)花的時間比較多,跟前面的環(huán)節(jié)類似,結果導致后面的時間很緊,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多注意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內容設計,把握重點,盡量緊湊,及時發(fā)現問題和做出反饋。
當然,課堂上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對于有些學生表現好,能夠正確地進行評價。而對于有些學生的亮點沒有及時發(fā)現,評價不到位。且課堂紀律的組織,也有些欠缺。這些有待于自己在今后教學中,不斷學習和探索。我深知:教師應該是用教材,而不是學教材,應引導學生走出課本,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向多元化發(fā)展,讓學生真正學到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需的數學。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四
填空。
1、將一個活動的長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邊形,()變小了,()沒有變。
2、一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時擴大3倍,它的面積將()。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名稱:
小明的高136(),體重是32(),他的課桌面大約是28()。
4、三角形的面積等于與它()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5、把一根鐵絲圍成一個長9分米,寬7分米的長方形,它的面積是()dm2如果把它改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dm,面積是()dm2。
6、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10cm2,底是5cm,高是()cm,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cm2。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五
一、填空題(54分)。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和()。
2.2.3m2=dm23200cm2=()dm2。
0.25m2=()cm26500平方米=()公頃。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積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m2。
4.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是0.3cm和0.4cm,斜邊長0.5cm,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cm2。
5.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40m2,高是40m,底是()m。6.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
2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32dm,那么它的邊長是()dm,面積是()dm。
8.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36m2,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得到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m2。
9.一個梯形的上底擴大2倍,下底也擴大2倍,高不變,那么它的面積擴大()倍。10.設計一個面積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為(),高為()。
11.在一個三角形里能畫()條高,在一個平行四邊形里能畫()條高,在一個梯形里能畫()條高。
12.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8.8米,面積是()平方厘米。
13.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街頭廣告牌,底是12.5米,高是6.4米。如果要油飾這塊廣告牌,每平方米用油漆0.6千克,需要()千克油漆。
14.一輛汽車的后車窗有一塊梯形的遮陽布,上底是1米,下底是上底的2倍,高是0.7米,它的面積是()。
15.平行四邊形的一條邊長9分米,這條邊上的高是8分米,另一條邊上的高是6分米,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周長是()。
16.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厘米。
二、判斷題(12分)。
1.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2.兩個花園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一定相等。()。
3.一個三角形的底擴大2倍,高不變,它的面積也擴大2倍。()。
4.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形狀不一定相同,但它們的面積一定相等。()。
5.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紙片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6.長方形的周長不變,將它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與原來的長方形面積相等。()。
三、選擇題(12分)。
四、計算題。
57、一塊梯形果園,上底是60m,下底是100m,高是20m。一共種植果樹840棵,平均每棵果樹占地多大?(保留一位小數)。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六
本節(jié)課是小學數學五年級第5單元82頁整理和復習中的內容。這部分教材要求先把本單元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然后再通過混合練習復習鞏固各種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在授課中結合自己對《新課程標準》以及《心理學》的理解,體現出一些創(chuàng)新理念:不是讓學生機械的背誦和默寫公式,而是通過情境引入、剪切拼擺、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想象。算法多樣等各環(huán)節(jié)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掌握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能熟練應用公式進行計算,適當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觀點。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分析比較、總結概括以及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將知識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說教法、學法。
1、尊重需要、顯現主體。
教學中,不是由教師直接給出面積公式的復習內容,讓學今被動接受。而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回憶己學過的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予以匯報、展示成果。尊重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于轉化這一重要數學思想有更深理解,從而進行學法指導。
2.激勵創(chuàng)新加強整合。
精心設計練習,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打破求多邊形面積一貫方法的定勢,力求實現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發(fā)展性,使學生能動地構建知識體系。
說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結構。
師:試舉例我們主要學過哪些多邊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師:我們主要研究了它們的什么?(周長和面積)。
師:你在生活中了解到有哪些圖形?
生:尖屋頂是三角形,桌面是長方形。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對學過的多邊形面積進行整理和復習。
(設計理念:數學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問題進行思考研究而產生的。形象的`多媒體演示,不僅使學生認識到幾何圖形的由來,也必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展示、完善知識結構。
回顧公式推導過程。
1、師:這里有許多大家學過的圖形卡片,誰能領取一張說說它的面積公式?
(學生隨意抽取,能說出面積公式即可,出現問題,指名糾正。)。
生1:我沿著過平行四邊形的頂點的高剪開,將它們排成一個長方形。生2:我沿著過平行四邊形底邊上一點的高剪開,將它們拼成一個長方形。生3:還可以沿著兩個頂點的高剪下,兩個三角形,將它們排成一個長方形。
生4:其實沿著平行四邊形內任意一條高剪開,都可以排成一個長方形。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多邊形的面積》說課稿3、小組合作完成:回顧討論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最基本的是長方形。
生2:平行四邊形只在推導三角形和梯形而積公式時用到,最基本的圖形是長方形。
(設計理念:讓學生經歷、回顧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目標。本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采用動手實踐、合作學習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去自主發(fā)現多邊形面積之間存在的必然聯系。)。
三、應用知識結構。
l、選擇條件分別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單位:厘米)(圖形略)。
2、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有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課本p96第2題。
(1)(105)(126)2+125。
(2)10(126)2+(6+12)52。
(3)(5+10)(126)2+65。
(4)12102+652。
(5)(5+10)1226(105)2。
(6)1210(6+12)(105)2。
3、左圖是教室的一面墻,如果砌這面墻每平方米用磚185塊,一共需要用多少塊磚?
課本p97第2題。
4、下圖的梯形中,剪下一個最大的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圖形?剩下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剪一剪、算一算)。
(設計理念: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通過練習反饋環(huán)節(jié)測評,學生對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掌握和理解,訓練學生思維的層次性、深入性和發(fā)展性。在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中,學生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把一個組合圖形分解成幾個已經學習過的基本圖形,、達到練習趣味化、綜合化。既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策略上得到培養(yǎng)。)。
四、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七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和()。
2.2.3m2=dm23200cm2=()dm2。
0.25m2=()cm26500平方米=()公頃。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都是1.4m,它的面積是()m2,和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是()m2。
4.一個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是0.3cm和0.4cm,斜邊長0.5cm,這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cm2。
5.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240m2,高是40m,底是()m。
6.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
7.一個正方形的周長是32dm,那么它的邊長是()dm,面積是()dm2。
8.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36m2,如果把它的底和高都縮小到原來的3倍,得到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m2。
9.一個梯形的上底擴大2倍,下底也擴大2倍,高不變,那么它的面積擴大()倍。
10.設計一個面積為24平方米的三角形,底為(),高為()。
二、判斷題。
1.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2.兩個花園的周長相等,它們的面積也一定相等。()。
3.一個三角形的底擴大2倍,高不變,它的面積也擴大2倍。()。
4.同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形狀不一定相同,但它們的面積一定相等。()。
5.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紙片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選擇題。
1.一個平四邊形的面積是4.2cm2,高是2cm,底是()cm。
a.2.1b.1.05c.2d.4.2。
2.學?;@球場占地面積約是0.6()。
a.公頃b.平方米c.米d.平方千米。
3.能拼成一個長方形的是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
a.銳角b.等腰c.鈍角d.直角。
4.已知梯形的面積是45dm2,上底是4dm,下底是6dm,它的高是()dm。
a.9b.4.5c.2.25d.455.等腰梯形周長是48厘米,面積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則腰長()。
a.24厘米b.12厘米c.18厘米d.36厘米。
四、計算題。
五、解決問題。
六、思考題。
一個三角形的底長5米,如果底延長。
1米,那么面積就增加1.5平方米,那么原來三角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八
1、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長8厘米,是高的2倍,它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
2、一個梯形的上底是16米,下底是24米,高30米,它的面積是()平方米。
3、一堆鋼管,最上層有3根,最下層有13根,每相鄰兩層相差1根,這堆鋼管一共有()。
4、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分別是10厘米、8厘米、6厘米,它的面積是(樣的三角形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
5、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面積也相等,已知三角形的高是32厘米,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厘米。
6、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8平方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
7、一個近似梯形的花壇,高10米,上下底之和是16米,面積是()。
8、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平方分米,底3分米,高是()。
9、用四根硬紙條釘成一個長方形框架,將它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周長(),面積()。
10、三角形的底擴大3倍,高不變,面積會()。
11、0.45公頃=()。
12、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形。
13、一個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積是()。
14、平行四邊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1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減少3厘米,高不變,面積()平方米。
多邊形面積教學設計篇十九
一、填空(每空1分,共13分)。
3.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14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積是().
5.工地上有一堆鋼管,橫截面是一個梯形,已知最上面一層有2根,最下面一層有12根,共堆了11層,這堆鋼管共有()根。
6.一個三角形比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的面積少30平方厘米,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7.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4.5平方分米,底是5分米,高是()分米。
8.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周長是18厘米,高是3.6厘米,它的面積是()平方厘米。
二、判定題(每題2分,共10分)。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3.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把一個長方形的框架擠壓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減少了.()。
5.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8分)。
1.等邊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三角形.[]。
a.銳角;b.直角;c.鈍角。
2.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________[]。
a.長方形;b.正方形;c.平行四邊形;d.梯形。
a.高;b.面積;c.上下兩底的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15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