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專業(y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5:53:30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專業(yè)19篇)
時間:2023-11-22 05:53:30     小編:雁落霞

總結(jié)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偨Y(jié)可以從過去的成就、經(jīng)驗和教訓中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小編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jié)案例,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一

美和追求美人類固有的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chuàng)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藝術(shù)家們開墾出人類美的藝苑,以自我的才華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態(tài)的藝術(shù)之花,為人類生活增添無比絢麗的色彩。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边@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這部書是著名女作家蕭紅后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國三十年代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zhèn)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為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艷的奇葩。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園和她自我,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里,這個小小的縣城里,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xiāng)村應(yīng)有的純凈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就結(jié)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個性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么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看得讓人透但是氣來!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12歲。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里當童養(yǎng)媳,正因活潑,不像媳婦,因此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xù)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guī)矩!之后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fā)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著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xiāng)。盡管凄婉,盡管優(yōu)郁,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為誘人。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二

《呼蘭河傳》,題目簡單,只是地名加上“傳”字,說明發(fā)生在呼蘭河。這么簡單的題目,卻充滿了蕭紅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懷念,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的第三章主要講述了童年的歡樂和無限的回憶,而第四章則講述了家庭院子的荒涼。此時的一切在蕭紅眼中都是極其悲慘、孤獨的。在《呼蘭河傳》的最后一句話中,“我沒有寫任何美麗的故事,只是因為他們充滿了我童年的記憶,無法忘記,難以忘記,記住在這里。”“童年的家鄉(xiāng)不一定溫暖、和諧、快樂,但一定令人印象深刻、懷舊、啟迪。這些都是促使蕭紅有感而寫下《呼蘭河傳》的主要因素!

而文章中簡潔明了的文字,卻給了讀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受,仿佛親眼所見。這種繪畫方法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不同于那些讓讀者覺得深奧卻枯燥的寫作方法!

這本書的第五章開始講述蕭紅記憶中的一些人物和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事情。比如性格古怪的二叔,“他戲弄一只猴子,不像猴子,不像吃飯。然而,當他走路時,他端莊而安靜。他的腳走得很有力,打得地上響起,慢慢地向前走,就像一個將軍?!皠幼?、神態(tài)描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還有可憐可憐的馮歪嘴,自從他結(jié)婚搬了房子,一個好端的王大姐就被毀了。探員圍在他家門口看熱鬧,看到繩子說他要上吊;看到菜刀說他要自殺。但也正是經(jīng)過這樣的折騰,呼蘭河的熱鬧氣氛和人間煙火味又加深了幾分!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三

我的語文老師熱愛文學,在教完《祖父的園子》一文,和我們暢談蕭紅的人生,還推薦我們閱讀《呼蘭河傳》。當我一口氣讀完它時,我感受到了淡淡的憂傷和甜甜的美。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是對《呼蘭河傳》這部小說最貼切的注解。這本書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說顯得純凈樸素淡然。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里,這個小小的縣城里,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xiāng)村應(yīng)有的純凈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作者有祖父為伴,擁有了一個無憂無慮又快活自在的童年。在封建的農(nóng)村里,一個女孩子居然能讀書識字,還能有勇氣為了自己的自由而離家出走,真叫人為她的獨立個性而肅然起敬。她的快樂自由地童年生活也讓人神往,讓我知道心快樂,大自然就是我們最大的游樂場。童年的生活既美好又短暫,應(yīng)該抓住童年的尾巴,好好享受童年的幸福時光。

在同一個村莊里,卻有著與蕭紅截然不同的命運,她就是小團圓媳婦。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十二歲。十二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這里當童養(yǎng)媳,因為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挨打持續(xù)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最后她的生命在欺凌中枯萎了。讀著這樣的章節(jié),我的心揪成了一團,疼得厲害,在舊社會里,有多少女孩子受到這樣不公正的待遇。想想我們的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在家中,有父母的疼愛與照顧,可以健康成長著;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陪伴,可以快樂地獲取知識。感恩,我們生活在開放而又和平的年代。

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用自己的快樂書寫自由的時光,譜寫最美妙動聽的童年樂章。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四

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yǎng)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里,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在那個年代里,她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用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在童年里,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涼;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嘗美味的水果;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后,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呼蘭河留給蕭紅的,正是蕭紅想要告訴我們的吧,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歷史,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五

而又輕盈的文筆完成了她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逗籼m河傳》一書共有七章構(gòu)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在經(jīng)歷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熱水燙驅(qū)鬼后,奄奄一息,最終命歸黃泉。小團圓媳婦的死去向我們展示了封建、迷信的傳統(tǒng)風俗的惡果。

而小團圓媳婦就成了陋習的犧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婦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認為她打破“常規(guī)”,無情地用烙鐵去燙她。在小團圓媳婦死后,她的大孫子媳婦,聰明、能干的一個人,像從人世間蒸發(fā)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尋找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去了。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無分文,卻熱愛生活。帶著小蕭紅去公園玩,沒有錢給小蕭紅買玩具和糖果,只是說“快走,快往前走?!毙∈捈t賴著不肯走,他只得無奈的說出實情:“你有二伯沒錢?!彼止聠?,孤單的與動物談話,與磚頭談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為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著靴子鞋的……,你撞我還是白撞?!?/p>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爛不堪的,后來被逼無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東西換點錢用。但是蕭紅是同情有二伯的,沒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東西。

《呼蘭河傳》十分生動地再現(xiàn)了小城風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六

呼蘭河常年都被冰覆蓋著,它在黑龍江,天氣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而夏天也很短。盡管大半年被大雪封鎖著,但是呼蘭河依然是蕭紅的故鄉(xiāng),她非常熱愛呼蘭河。蕭紅讀完小學后就離開了呼蘭河,一直到她三十二歲離世的時候都沒有再回到故鄉(xiāng)了。所以她把她對呼蘭河的熱愛和懷念都寄托在這本書里,也把當時的世態(tài)炎涼寫進了里面。

蕭紅的祖上是張岱,她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而她的父親也對待她很冷淡,所以蕭紅一直都是和祖父生活的,她寫的《呼蘭河傳》就是寫和祖父生活的時候。蕭紅在呼蘭縣第二小學女生部讀書,她的作文成績十分突出,大概這就是蕭紅后來成為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仿佛親身體會到那里的寒冷。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說出“介個”。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xiàn)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jié)果他安安穩(wěn)穩(wěn)得在井邊坐著;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么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說: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xiàn)么?有二伯就是那么奇怪的。

小小的磨房里住著馮歪嘴子,呼蘭河長年都是寒冷的,而磨房又四壁透風,所以馮歪嘴子總是住得不是很舒服。盡管住在窄小的磨房里子依然結(jié)了婚、生了孩子。結(jié)了婚以后,她的'妻子有一天死了,別人都替他難過,而他自己也很難過,但是在這個孤單的世界里,馮歪嘴子依然做著他的切糕,我行我素。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是有趣的,大花園里的花依然開得鮮艷,一直開到天邊。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七

曾有人說過,想起張愛玲,那是一個泛著華美微光的蒼涼手勢。而讀蕭紅的文字,則感受一種回蕩在荒野上的寂寞低吟。蕭紅的呼蘭河是她童年的家園?!皣蓝环怄i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边@樣一個東北小城,風土人情,來往婚嫁,平常起居,蕭紅淡淡的敘述,精心地刻畫。她寫賣饅頭的老頭、東二道街上的扎彩鋪、一個提籃子賣燒餅的,又一個賣涼粉的,“賣涼粉的一過去了,一天也就快黑了。打著撥浪鼓的貨郎,一到太陽偏西,就再不進到小巷子里來,就連僻靜的街他也不去了,他擔著擔子從大街口走回家去。賣瓦盆的,也早都收市了。揀繩頭的,換破爛的也都回家去了。只有賣豆腐的則又出來了。”偌大的一個城,來來往往的人,能干的就那么幾件事,能過得就那么一種生活。這兒的人最熱衷于干的事就是看熱鬧,甚至只是一個女人追趕孩子的鬧劇,就可以讓周圍的人看的興趣盎然,全然忘記了自己。甚至由此還會發(fā)出今天過得真有趣的感慨。

沒有一個外來的人打破這死寂的生活。這樣的小城,一點點把你拉進時間靜止的暗域,掙扎不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茅盾說:“讀蕭紅的作品,開始有輕松之感,然而越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p>

蕭紅以犀利的筆鋒剖析了人們靈魂中哪種可怕的惰性。比如那個泥坑子,“老頭走在泥坑子沿上,兩條腿打顫,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嚇得狼哭鬼叫?!比欢耙荒曛刑к囂яR,在泥坑子上,不知抬了多少次,可沒有一個人說把泥坑子用土填起來不就好了嗎?沒有一個!”呼蘭河的歷史,小人物的悲歡,都在冷靜的筆調(diào)下娓娓道來。既有畫卷般的鄉(xiāng)土風情,也有壓抑的蒙昧人性。她愛這座小城,卻決不茍同。一直逃離命運的把握,卻又一直想回到那個溫暖的掌心。矛盾、沖突、現(xiàn)實與童心,交織著呼蘭河城的氣息,像有些發(fā)霉的棉絮暴露在陽光下,氣味陰濕,但你絕無法拋棄它的舊日溫暖。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八

《呼蘭河傳》中描寫了許多人物,而我最喜歡祖父這個人物,祖父是個身材高大很健壯的人,手里總喜歡拿個長手杖,他非常慈祥,和藹可親,脾氣又好。當他遇到孩子時總是跟孩子們開玩笑,他每次都跟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一樣,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并且祖父還很會做飯,呼蘭河城中有一口井,不論豬、鴨……掉到井中,祖父都會把他們撈上來,為挨餓的“我”做上一頓美味的佳肴。祖父把他們裹上黃泥,用火一烤,再加點鹽和蔥,香噴噴的大餐就做好了,“我”每次都能吃得飽飽的。每當看到這個情節(jié),使人感到滿滿的親切感,為那沉悶壓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祖父是一個好心人,“我”很愛祖父。

說完了,祖父讓我來說說令我印象最深的小團圓媳婦,團圓媳婦是胡家用八元錢買來的童養(yǎng)媳,她本來梳著兩條大辮子,性格開朗,人又美。十二歲的女孩來到胡家后被殘忍的婆婆虐待,后來她身體越來越差,變得非常脆弱,終于他病倒在床上,可惡的婆婆為了讓她活下來,用了各種歪門邪道的迷信方法,最后她還是奄奄一息的去了。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萬惡的`舊社會多么可惡,多么可悲!女性在舊社會沒有地位,沒有人權(quán)。如今我們生活在新社會的陽光下,從小在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我感到多么幸運!

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感受,世界上有些人內(nèi)心是邪惡的,為了自己一時痛快而不惜毀掉別人的一生,但在世界上也有更多的人像祖父一樣,他們善良,向世界傳遞著快樂!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九

蕭紅,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1932年,結(jié)識蕭軍。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fā)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fā)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chuàng)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返取?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fā)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jié)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于香港,年僅31歲。是與張愛玲并稱的“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呼蘭河傳》便是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篇講述蕭紅兒時回憶的小說,描寫了家鄉(xiāng)呼蘭河的生動畫面和風土人情。

作者以四五歲孩童的視角,用乍看順手拈來實則犀利的筆觸看自己生活著的小社會,字里行間,美好中透著凄涼,快樂中含著悲傷,如此細膩的筆觸,不動聲色中揭露了舊中國那個吃人的社會。孩童的世界本應(yīng)該是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可是,周邊的人除了祖父是溫情有愛的之外,其余的無一不是冷漠的;家里的房子很多,租客很多,環(huán)境是嘈雜熱鬧的,可人與人之間是沒有感情的`,院子那么大,唯有后園是一方樂土,是一塊草木果蔬自由生長,讓人感到快樂的避難所。

到底誰病了呢?是人心,是社會,是腦子里面的重病……。

呼蘭河畔的這一群人,表面看來一團和氣,遇事兒出主意想辦法,實則是麻木不仁、冷漠無情,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看客一樣尋求刺激的左鄰右舍,這一群人分明是魯迅先生筆下《祝?!分恤旀?zhèn)的那一群得知祥林嫂丟了心頭肉的娃娃后一遍又一遍來揭傷疤的村里人;是《藥》里給老栓出謀劃策讓買人血饅頭來吃,幫小栓治病的茶館茶客;同樣是被吃人的封建禮教束縛和禁錮著思想,愚昧無知、受苦受難的國人,這萬惡的舊社會??!

除去揭露社會弊病外,作者寫景寫物寫事兒的語言生動活潑形象,情感樸實細膩,代入感很強,講到的開心的孩童趣事讀著讀著也不時勾起了自己兒時的美好回憶。

依稀記得也是四五歲時,盡管出生在農(nóng)村,家境貧寒,爺爺奶奶養(yǎng)育了5個兒子,這一生也吃了很多苦。而我由于是家中這一茬兒的第一個孩子的緣故,并沒有體會到日子的艱難,反倒感受到了很多寵愛。

那一年冬天,我們已經(jīng)和爺爺家分開單住,為了一大家子生計之用,爺爺家西屋三間房子騰出來專門用來炕小雞娃兒,開春把小雞賣出去貼補家用。而我的腦海里只留下了炕小雞的記憶,至于如何賣,誰去賣,賣給誰……卻一點印象都沒有。在炕的上面有一張很大很大的席子,上面擺滿事先在陰暗處用手電筒照著里面有一個小黑點,俗稱有格兒的雞蛋,然后封嚴門窗,一個烏漆嘛黑分不清顏色的舊棉被系在門框垂下來充當門簾,整個房間裹得嚴嚴實實的??幌旅媪粲谢鹂?,雞蛋放好后就需要燒火加溫,然后一直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溫度,中間不時地需要進去炕房監(jiān)測雞蛋受溫情況,到了某一天小雞仔就會一個個破殼而出,家里叔叔好幾個,根本用不到小孩子的我去干任何活計,但這件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雞蛋一受熱變成了一個個毛絨絨的小雞,簡直太有意思了,想想都覺得好玩,怎么能不去呢?所以沒事兒就往奶奶家西屋跑,瞅著機會就跟著大人鉆進那間炕房,東瞅瞅西看看,好奇地觀察那些等待破殼的小雞仔。

長大后,街邊也偶然會撞見有賣毛雞蛋的攤頭,而我卻再也沒吃過兒時那么噴噴香的毛蛋了。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

《呼蘭河傳》從第一眼就給我展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風貌,它與我平常讀的書截然不一樣。以前讀的書再怎樣悲傷也不像它所描繪的那樣荒涼,再怎樣荒涼也不像它描述的那樣死寂。生活在呼蘭河的人們,是徹徹底底的杯具。

蕭紅的童年是灰暗的,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像被抽去靈魂的木偶,早已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固執(zhí)而又愚昧,唯一不一樣的僅有蕭紅的祖父。祖父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從來沒有絕望過,成天開開心心的,并且他還保留了一顆童心,蕭紅每次調(diào)皮地做“惡作劇”,祖父發(fā)現(xiàn)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和蕭紅一齊哈哈大笑。如果換作別人,恐怕早已把蕭紅教訓一頓了。所以,蕭紅算是幸運的,她有一個令她驕傲的爺爺,關(guān)于祖父的記憶是她極少有的幸?;貞洝?/p>

比起蕭紅,我們不知要幸福多少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喝玩樂無一不全,時常還能得到零花錢,城市里有好多公園,里面娛樂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五花八門、妙趣橫生,和那灰頭土臉、死氣沉沉的呼蘭河沒法比。此刻的我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一

進入大學,在閑暇時光,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最開始時,并沒有感覺它有多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覺得它越來越精彩精彩。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里,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著對于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著四周的一切。祖父、后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里,這個小小的縣城里,有著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xiāng)村應(yīng)有的純凈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極力想表現(xiàn)孩童眼中未知而燦爛的世界,她在字里行間流露的卻是刻骨的憂傷,筆下的人物和風景無不帶著一種憂郁的美。她這樣寫請神的鼓聲:“那鼓聲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個迷路的人在夜里訴說著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著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愛的母親送著她的兒子遠行,又好像是生離死別,萬分的難舍?!倍劾锴锾斓暮髨@是這樣一番景象:“每到秋天,在蒿草的當中,也往往開了蓼花,所以引來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涼的一片蒿草上鬧著。這樣一來,不但不覺得繁華,反而更顯得荒涼寂寞。”

作者筆下的人物有著凄哀的命運,原本天真活撥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家狠心的折磨致死,而圍觀的人都抱著獵奇的心態(tài),從未有人對她抱以同情和拯救的念頭;有二伯一個人孤獨的生活著,害怕死后沒有人為他送行,成為孤魂野鬼;馮歪嘴好不容易成了家,而媳婦卻早早的離去,剩下他一個人拉扯兩個孩子。

蕭紅靜靜的敘述著這些人物的故事,正是這種平靜帶給人不安和絕望的心態(tài),故意去壓抑,故意去冷漠,反倒給人無盡的傷感。其實令人傷心的不僅僅是這些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悲慘命運,更讓人苦悶的是他們周圍那些人的冷酷無情,在這些人的舉動中我們看不到憐憫的存在。小團圓媳婦被熱水澆頭,澆一次昏一次,卻沒有人去阻止這種暴行,而是圍在旁邊看熱鬧。這場景讓我不自覺的想起那讓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一幕:一群中國人在木然的觀看自己同胞被處死的電影。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暴力下的臣服和麻木。呼蘭河城里的人早已見慣了貧苦百姓們顛沛流離的命運,于是他們的同情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了。關(guān)于馮歪嘴子的故事就更令人傷心,大家得知他成家之后,不但不關(guān)心他如何養(yǎng)活一家人,反而熱衷于尋覓他自殺的蛛絲馬跡,在他床上發(fā)現(xiàn)一根繩頭,便有人傳言他要上吊,他新買了一把菜刀,很快他要自刎的消息就傳開了。看到這里我非常懷念沈從文筆下溫暖的湘西風情,那里的人們似乎充滿了人性的光輝,而不像蕭紅筆下的人們?nèi)绱说睦淠蜌埲獭?/p>

我想是蕭紅本身的命運造就了她作品中的這些人物,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總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心懷,一個歷經(jīng)艱難困苦的人,即使寫歡樂也必然將其鍍上一層滄桑。蕭紅一生經(jīng)歷的盡是破碎的感情,來到香港的時候,心中大概還在介懷那些悲苦無依的年年歲歲。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種心緒,寫出的當然是蒼涼的作品。

蕭紅借著這些人物寫出了自己的悲慘身世,她含著眼淚在唱屬于自己的歌。她用這樣一句話來表達自己孤寂的心境:“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么樣?人生是苦多樂少?!边@句話暗合李后主“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慨,一個是漂泊女子,一個是亡國之君,這悲涼千載不滅。

在小說中,蕭紅寫到:“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時間?!痹谙愀鄣臅r候她已經(jīng)疾病纏身,大概也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所以才想要用一個孩童的口吻來觸碰那被時光的洪流沖得老遠的童年歲月,盡管并不美滿,但比起飄零的壯年時代,總還是有那么些值得回味的東西。她筆下的“我”是純真可愛的,有那么一段讓人至今難忘,就是祖父將落井的鴨子烤來吃,“我”以為只有落井的鴨子才能裹在黃泥里,于是費盡力氣想要把鴨子趕到井里去,即使祖父同意燒活鴨子來吃“我”也不愿意。一個心智未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的形象躍然紙上,讓人禁不住想抱起來親一下那粉撲撲的臉蛋。

這部《呼蘭河傳》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同樣是回憶童年,同樣是出自女作家之手,它們有著許許多多的共同點,但是蕭紅的文字更顯凄涼,給人一種孤獨幻滅的痛楚,這種帶著一點病態(tài)的藝術(shù)美感,是《城南舊事》所無法比擬的。

讀完這部小說,我又想起了茅盾先生的序言,他用他的文字祭奠了年僅32歲便孤獨在異鄉(xiāng)逝去的蕭紅。據(jù)說蕭紅的遺言是:“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毕胂胨纳?,我們就不難理解漂泊者蕭紅在文字中透出的凄涼和幽怨。

世間難得才女蕭紅,凄涼孤苦半生愁。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二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的作者是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這本書講述了呼蘭河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回憶式的筆調(diào)表達了對舊中國扭曲人性的強烈控訴。

《呼蘭河傳》共有七章。第一章描述了呼蘭河城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和風俗人情,重點描寫了那個給人們帶來災(zāi)害和熱鬧的大水坑,以及旁邊的扎彩鋪、染缸房等多處風俗景觀。第二章謝了人們的各種盛舉:跳大神、放河燈等等,表現(xiàn)了呼蘭河這個地方的風俗。第三章寫了蕭紅那美麗快樂的童年和她那有金子般童心的祖父和那有著美麗風景的后花園。第四章寫了院中那些養(yǎng)豬的、漏粉的人的貧困、凄清的生活。第五章說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團圓媳婦(童養(yǎng)媳)被活活折騰死的悲慘而荒.唐的故事。第六章寫了一個以偷盜為生、貧困、可愛又可憐的鄉(xiāng)下老頭---有二伯的生活。第七章則寫了王大姐不守婦道私嫁磨倌兒而被人們的流言蜚語吞沒的故事,和磨倌兒在喪妻的情況下仍頑強生活的勵人故事。

《呼蘭河傳》給我了很大的震撼,尤其在第五章和第七章。第五章那可憐的小團圓媳婦!舊社會居然那么可怕!一個好好的小團圓媳婦被她的婆婆折磨成了那樣!舊社會害人不淺啊!第七章讓我體會到了那“唾沫星子淹死人”的社會,人的流言蜚語居然有那么大的作用!使人不假思索就相信它!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三

蕭紅19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于1942年逝世。她原名張乃瑩,是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也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這本書先講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及習俗,如跳大神、放河燈、逛娘娘廟等等,她還介紹了一些我們現(xiàn)在見不到的那些非常有意思的街市鋪子,如當鋪、豆腐店、扎彩鋪等等,通過這些鋪墊讓我們能似乎看到了一幅舊社會東北農(nóng)村的鄉(xiāng)土畫卷。然后就講了蕭紅和她的爺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有在菜園子里的(語文書中有一課“祖父的園子”就是從這節(jié)選的),非常有趣。接著她講了幾個凄慘的人物故事,讀起來又讓人很悲憤。

據(jù)說跳大神可以治病,主角有大神和二神,大半是在天黑跳的;放河燈是為了超度餓鬼的,在那天會有很多鬼被放出來,這是給它們一個轉(zhuǎn)世投胎的機會;在看野臺子戲時,一個家中往往是三姨二姑全都聚了起來,互贈禮品,有時如果臺下出了熱鬧,就沒有多少人看戲了;四月十八逛廟,總有幾個警察等著收走丟的孩子,老爺廟里的泥像威風凜凜,娘娘廟里的泥像卻近似普通人。可見那時候的人們有多么迷信,而這些鄉(xiāng)土習俗現(xiàn)在基本都見不到了。

蕭紅的爺爺非常疼愛她,當時的封建社會重男輕女,蕭紅的奶奶還用針扎過她,所以蕭紅很討厭她的奶奶。在菜園子中,爺爺做什么,蕭紅就跟著做什么,她就像一個被寵壞的假小子各種調(diào)皮搗亂,但爺爺一如既往的愛護她;爺爺還經(jīng)常教蕭紅讀詩,并告訴她每首詩的意思。在半夜里當蕭紅被團圓媳婦的哭聲嚇著的時候,爺爺哄她、安慰她,告訴她這不是哭聲。爺爺最后還是離開了她,唯一把她當成寶貝一樣的'人也走了。

還有可憐的團圓媳婦,剛12歲就成了童養(yǎng)媳,她天真、懂事又能干,但她在婆家生活得并不幸福,她的婆婆總是打她、罵她、羞辱她,在她腳心上燙出痕跡,還說她沒規(guī)矩。后來團圓媳婦害怕了,在半夜里喊著要回娘家,就被打得更狠了,然后就一病不起了。她的婆婆用了各種“妙計”,與其說是妙計,不如說是毒計,她們把團圓媳婦當眾扒光,放到開水里“洗澡”,幾次都差點死過去。最后團圓媳婦被她們活活折騰死了。這些愚昧又狠心的人看的我咬牙切齒,團圓媳婦和我一般大,但她卻不幸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里,是迷信的舊習俗害死了她,是那些麻木、冷漠的人們害死了她,想想都覺得太可悲了!這本書我看時一會被逗得呵呵笑,一會因書中人悲慘的生活而感到傷心不已,最后又因為自己擁有現(xiàn)在這樣幸福自在的生活而慶幸不已,這是一本讓人感慨的好書,強烈推薦給大家。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四

翻開《呼蘭河傳》這本書,灰暗的天空,市民的是非,把讀者的眼睛緊緊牽住。

走進城鎮(zhèn),人們?nèi)諒鸵蝗?,年復一年的生活著,平靜的好像西湖的水面。從城鎮(zhèn)的深處傳來嬉戲的笑聲,那正是從作者和祖父的.后花園中傳出來的。作者的生活十分豐富,也十分孤獨,從作者的祖父那兒獲得了一絲歡喜。祖父是一個和藹可親、善良的人。有時卻會像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捧腹大笑,也有時候會哭鬧?!白娓赶褚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他只長大了身軀,卻沒改變過他那顆和善的心?!?/p>

但有些呼蘭河城中的人卻十分可恨。胡家的團圓媳婦,見人也不知道羞,剛到老胡家就吃三碗飯……寫出了小團圓媳婦的不小心,婆婆開始“教導”了,沒想到她卻“病”了。于是封建社會中的市民開始想餿主意了:“請狐仙,腦神鬧鬼,畫符,用燙水燙……”

但小團圓媳婦被這些“醫(yī)生”治死了。馮歪嘴子身上還有希望,王大姐死了,馮歪嘴子把自己的孩子養(yǎng)大,艱難得生活了下去。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五

蕭紅1920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于1942年逝世。她原名張乃瑩,是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也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她的代表作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馬伯樂》......

這本書先講了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及習俗,如跳大神、放河燈、逛娘娘廟等等,她還介紹了一些我們現(xiàn)在見不到的那些非常有意思的街市鋪子,如當鋪、豆腐店、扎彩鋪等等,通過這些鋪墊讓我們能似乎看到了一幅舊社會東北農(nóng)村的鄉(xiāng)土畫卷。然后就講了蕭紅和她的爺爺之間發(fā)生的故事,有在菜園子里的(語文書中有一課“祖父的園子”就是從這節(jié)選的),非常有趣。接著她講了幾個凄慘的人物故事,讀起來又讓人很悲憤。

據(jù)說跳大神可以治病,主角有大神和二神,大半是在天黑跳的;放河燈是為了超度餓鬼的,在那天會有很多鬼被放出來,這是給它們一個轉(zhuǎn)世投胎的機會;在看野臺子戲時,一個家中往往是三姨二姑全都聚了起來,互贈禮品,有時如果臺下出了熱鬧,就沒有多少人看戲了;四月十八逛廟,總有幾個警察等著收走丟的孩子,老爺廟里的泥像威風凜凜,娘娘廟里的泥像卻近似普通人......可見那時候的人們有多么迷信,而這些鄉(xiāng)土習俗現(xiàn)在基本都見不到了。

蕭紅的爺爺非常疼愛她,當時的封建社會重男輕女,蕭紅的`奶奶還用針扎過她,所以蕭紅很討厭她的奶奶。在菜園子中,爺爺做什么,蕭紅就跟著做什么,她就像一個被寵壞的假小子各種調(diào)皮搗亂,但爺爺一如既往的愛護她;爺爺還經(jīng)常教蕭紅讀詩,并告訴她每首詩的意思。在半夜里當蕭紅被團圓媳婦的哭聲嚇著的時候,爺爺哄她、安慰她,告訴她這不是哭聲......爺爺最后還是離開了她,唯一把她當成寶貝一樣的人也走了。

還有可憐的團圓媳婦,剛12歲就成了童養(yǎng)媳,她天真、懂事又能干,但她在婆家生活得并不幸福,她的婆婆總是打她、罵她、羞辱她,在她腳心上燙出痕跡,還說她沒規(guī)矩。后來團圓媳婦害怕了,在半夜里喊著要回娘家,就被打得更狠了,然后就一病不起了。她的婆婆用了各種“妙計”,與其說是妙計,不如說是毒計,她們把團圓媳婦當眾扒光,放到開水里“洗澡”,幾次都差點死過去。最后團圓媳婦被她們活活折騰死了。這些愚昧又狠心的人看的我咬牙切齒,團圓媳婦和我一般大,但她卻不幸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里,是迷信的舊習俗害死了她,是那些麻木、冷漠的人們害死了她,想想都覺得太可悲了!

這本書我看時一會被逗得呵呵笑,一會因書中人悲慘的生活而感到傷心不已,最后又因為自己擁有現(xiàn)在這樣幸福自在的生活而慶幸不已,這是一本讓人感慨的好書,強烈推薦給大家。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六

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昨晚一口氣讀完了一本上世紀40年代的著名作家蕭紅寫的書——《呼蘭河傳》。這本書被著名作家矛盾評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作者蕭紅用灰色、輕松和真實的筆調(diào)描繪出了她小時候在祖父家呼蘭河所經(jīng)歷的種。種事情,在蕭紅的.筆下,我看到了蕭紅和她那和藹的祖父度過的美好時光,看到偏遠閉塞的生存環(huán)境必然帶來小城物質(zhì)生活的原始落后的生活環(huán)境,過著清貧安康的日子卻又擺脫不開封建迷信的影子。

但讓我尤為深刻的畫面就是:小團圓媳婦的遭遇讓我感到憤怒,一個還處在天真無邪年紀12歲的姑娘被老胡家因封建迷信愚昧無知的行為活活折磨死了,又是挨打,又是被當眾脫掉衣服,抬入滾燙的熱水中,人們用手按住她的頭,用熱水往頭上澆,這樣折磨了三次,折磨一次昏一次。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上,終究扛不住這般折磨,在最青春的年華告別了這“沒人情味”的世界。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七

在即將升入九年級的這個假期,我饒有趣味地捧了一本《呼蘭河傳》細細來讀。在密密麻麻的人物事件中,唯有住在磨房里的馮歪嘴子令我尤為難忘。

馮歪嘴子日日夜夜打著梆子,有陽光的日子,那絲蔓的長勢就瘋狂起來,形成兩個世界,馮歪嘴子孤零零的生活在花園以外,偶爾租父或老廚子去找他聊聊,提前離開只剩他一人自言自語直到重新去干活。

然而上天又給了馮歪嘴子重重的一擊,他的女人產(chǎn)后死去,留給他一個看似活不久的小兒子。馮歪嘴子并沒有因此一蹶不振,他不知道人們用絕望的眼神看待他、不知道自己身處絕境、不知道自己就要完了,雖然他也時常悲哀,但仍以一個男人的臂膀支撐這個家。

馮歪嘴子在“看笑話”的環(huán)境中,頑強的戰(zhàn)勝了這一切,隱藏自己的痛,帶給孩子們和鄰居們一如既往的樂觀。這也真正傾注了作者蕭紅的愿望和祝福。

若干年前,中華民族處于最苦難的境地,自然條件差,生產(chǎn)力發(fā)展滯后。然而,如馮歪嘴子一樣的國民,他們依然樂觀,依然堅強。掩卷深思,我恍然明白:正是這樣的民族,歷經(jīng)幾千年滄桑巨變,她百折不撓,她充滿希望。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八

善良+愚昧無知=可惡。

——題記。

在蕭紅細致的描述下,我仿佛漸漸地走進了舊時代呼蘭河這個小城。

在這個小城中有兩條大街,街上并不繁華。城里的人們都過著有規(guī)律的生活,單調(diào)而呆板,他們照著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他們有時也許顯得麻木,又或者有些愚昧無知,但是他們并沒有害人害已的意思,他們還是善良的。

在這個小城中住著我的祖父和祖母,我家那荒涼的院子也在這小城之中,城里還住著老廚子,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王大姐,馮歪嘴子,有二伯等。我在蕭紅筆尖的帶領(lǐng)下,一一與他們相識,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那院子西南角上的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

真正令我憎恨的并不是人,而是那幾千年來傳下來的思維方式和生話方式,那封建,閉塞的思想。

而街坊鄰居們當然也都和小團圓媳婦無怨無仇,都是為了要她好,要她像一個團圓媳婦,都不想看她得病,所以不但她的婆婆肯舍得花大把的錢為她治病,就連眾街坊們也熱心地四處給她找偏方,出主意。

雖然結(jié)果是他們把一個樂觀、高大、愛笑又有力氣還很愛玩,很健康的小團圓媳婦活生生地“治”死了。

但是他們?nèi)允巧屏嫉模徊贿^是他們的善良與愚昧無知、封建麻木夾雜在一起就變成了可惡與殘忍。

是封建落后的思想摧殘了他們的精神,扭曲了他們的靈魂。

讀呼蘭河傳后的讀書心得篇十九

《呼蘭河傳》這本書很好看,是作家蕭紅的自傳。它講述了蕭紅小時候的悲慘故事。我非常喜歡兒媳團聚的那一章。

那個人叫團圓媳婦,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有一天,她病得很重,躺在床上。起初,她的病并沒有那么嚴重,但她只是感冒了。但她一直受到老太太的折磨。她給團圓媳婦吃了變質(zhì)的.豬肉,說明當時人們的心理極其丑陋。結(jié)果病情惡化,連醫(yī)生都無能為力。最后,上帝召見了她,給了她一個沒有仇恨的完美國家。

如果當時她身邊的人心地善良,也許這個世界會有更多的生命。

每當我們看到有人遇到困難,也許,你鼓勵的話,你伸出的幫助,就是給他期望的光。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教會了我熱情地對待別人。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點愛,世界就會更加完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1341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