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運河導游詞(模板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2 01:10:05
最新大運河導游詞(模板8篇)
時間:2023-11-22 01:10:05     小編:紫薇兒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運河導游詞篇一

亭子橋始建于南北朝的南齊時,即公元五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初為木橋,名熙春橋。歷代對此橋做過多次重建或大修。直到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初,為慶賀乾隆皇帝六十大壽,才將熙春橋改建為單孔石級拱橋,橋上建亭子,地方官可在亭子里遙拜皇帝,亭子橋因此得名。在當時,蓮蓉橋、亭子橋和南門外清寧橋(后改為清明橋)并稱無錫三大高橋。當然,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亭子橋是20xx年重建的鋼筋混凝土橋梁。亭子橋在無錫東門外,無錫人一般把它叫做東門亭子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東方象征春天,所以,無錫的東門最早稱為熙春門,現(xiàn)在那里還有條老街叫熙春街。

就在熙春街東頭的古運河對岸,也就是亭子橋東堍,有古春場遺址。所謂“春場”,就是古代舉行“打春”儀式的場所,又叫“祭春壇”。那什么是“打春”呢?根據(jù)古代的風俗,在農(nóng)歷二十四個節(jié)氣的“立春”前一日,各地要準備一條象征農(nóng)事的土牛,這就是“春牛”,然后由扮演“勾芒神”的演員來鞭打春牛,表示春天來了,春耕要開始了,以此祝福當年風調(diào)雨順,有個好收成。所以鞭打“春?!辈⒉皇钦娴囊迅4虻脻M地跑,而是一種由地方官主持的祈禱豐年的儀式。這個儀式不僅地方上要舉行,皇宮里也要舉行,這充分說明古代包括皇帝在內(nèi),對于農(nóng)業(yè)都是十分重視的。

各位來賓:前面那座橋叫槐古大橋,槐樹的槐,古代的古。橋名不俗,富有詩意。大橋的右邊,又點綴了那座飛檐翹角的“綠錦亭”,亭名由地名“綠塔路”和店名“景倉文華”的第一個字合成。當然,“綠錦”還形容古運河岸邊的綠化帶像錦緞一樣美麗---它們是無錫古城的綠色“圍脖”,或者說是翡翠項鏈,讓無錫這座山水名城永葆青春。請大家注意大橋的左邊,游船一過槐古大橋就能看到冷瀆港口的興隆橋,橋附近為中國紡織工業(yè)史上曾占有一席之地的業(yè)勤紗廠舊址。

業(yè)勤紗廠興辦于清光緒二十一年即公元1895年,是無錫近代民族工商業(yè)家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工廠。該廠占地將近一百畝,建廠總投資為24萬銀兩,進口全套英國紡紗和動力設備,于1896年底正式開工生產(chǎn)。工廠規(guī)模紗錠10192錠,職工1100多名,日產(chǎn)“四海升平”牌棉紗1萬余磅。十多年后,紗錠增至13832枚,是業(yè)勤紗廠的全盛時期。業(yè)勤紗廠的老板為楊藝芳、楊藕芳兄弟倆。他們出身名門望族,其先祖與北宋名將楊業(yè),也就是楊老令公“楊家將”為近支同宗。約在13世紀20xx年代的南宋嘉定年間,宣義郎楊燧自浙江錢塘遷至無錫鴻山,他是楊氏遷錫的始祖。到了清道光年間,無錫楊氏鴻山寺頭支的二十六世后裔楊菊仙,在甲辰年(1844年)鄉(xiāng)試中,與合肥李鴻章一起考取舉人。三年后在丁未科會試中,他們又是同榜進士。特別是在這全國最高級別的科舉考試時,他倆分在同一號舍,而在首場考試后,李鴻章又偏偏得了病。楊菊仙為之料理湯藥,悉心照料,使李鴻章能夠堅持完成全部考試,并金榜題名。為此,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楊菊仙分配到山東肥城,以副廳級同知銜擔任知縣。十多年后就病逝在任上。李鴻章對于楊菊仙的遺屬子女,應該說是相當關心的。楊氏兄弟先后入李鴻章幕,是深得李鴻章的信任和栽培的幕僚。兄長楊藝芳因軍功成為賞賜頭品頂戴的朝廷三品大員,弟弟楊藕芳后來受淮軍將領。清政府首任中國臺灣巡撫劉銘傳之邀,赴臺即被委以“總辦商務、洋務,兼辦中國臺灣開埠事宜”的重任,后一度擔任臺北道臺。由于楊氏兄弟深受李鴻章洋務運動影響,久經(jīng)歷練,又有機會接觸、了解西方先進的經(jīng)濟、科技和工業(yè)等等,因此在1895年他們以高級官員身份“下?!迸d辦企業(yè)后,便一舉獲得成功。

在19世紀末葉至20世紀30年代,在楊氏兄弟“領頭羊”的影響下,在無錫城鄉(xiāng)特別是運河一帶,近代民族工商業(yè)迅速崛起,自亭子橋到興隆橋向南的羊腰灣一帶,更是工廠林立。所謂在太湖可數(shù)七十二峰,在亭子橋可點七十二只煙囪。各位來賓,在近代,民族工商業(yè)是新興的朝陽產(chǎn)業(yè),是先進的生產(chǎn)力。這里作為發(fā)祥地,留下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所以在古運河風貌帶整治中,把這個景區(qū)命名為“熙春朝暉”。

請看左面的柴油機廠。他的前身是無錫農(nóng)具廠,始建于1943年,主要生產(chǎn)農(nóng)用柴油機。新中國成立后,由無錫市軍管會接管,成為無錫第一家國有企業(yè)。1953年劃歸農(nóng)機部,改名無錫柴油機廠,現(xiàn)為中國第一汽車制造集團無錫柴油機廠。

講到農(nóng)具廠,我們一定會聯(lián)想到無錫不僅僅是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祥地,還是中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祥地。1956年,無錫東亭鄉(xiāng)的農(nóng)民興辦了“春雷造船廠”,它是中國第一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就像一聲春雷,揭開了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春滿江南”宏偉畫卷的序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異軍突起,為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請各位來賓往右面看,那座高高在上的“槐古亭”因為座落在槐古二村而得名?;惫哦迨抢暇用裥^(qū),在這次運河整治中,對那些看上去硬邦邦的幾何形房屋,注入黛瓦粉墻、枕河而居的傳統(tǒng)元素,改善了老住戶的居住條件,美化了居住環(huán)境,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在“槐古亭”下面,那一長條仿古“城墻”,可能已經(jīng)引起了大家注意,它的實際功能是古運河的護坡駁岸,兼起防汛擋水墻的作用。那么把這段駁岸做成“城墻”式樣,是不是有特定的人文內(nèi)涵呢?回答應該是肯定的。據(jù)《無錫市志》記載:“唐天復二年(920xx年),封楊行密為吳王,無錫是其東南邊境,與吳越王錢繆常有爭戰(zhàn),在城東、南、西加筑外郭,開顧橋門、新塘門、董家門3座偏門。”其中顧橋門就在今羊腰灣冷瀆港口興隆橋附近。因此這段“城墻”喚起了已經(jīng)塵封1100多年的歷史記憶,這種做法還是值得肯定的。

再看城墻駁岸下面的親水步道。在古運河整治過程中,因河道兩岸不是道路就是房屋,所以只能把截污管道鋪設在靠近河岸的河床之中。這樣就在截污管道的上面,因地制宜建設親水平臺和親水步道。正是由于步道的親水性,可以讓市民和旅游者在散步時領略古運河風貌帶的美麗風光,并可與運河中的游船進行互動。所以說古運河風貌帶不僅僅是生態(tài)綠道、文化廊道,還是讓游人親水的休閑步道和旅游黃金水道。也可以講,古運河整治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程、文化建設工程,以及提升市民福祉水平、宜居水平的民生工程。

請大家注意古運河東岸,羊腰灣南頭的無錫市第三中學,它的前身是無錫籍教育家高陽先生在1920xx年創(chuàng)辦的私立 “無錫中學”。高陽,字踐四,早年畢業(yè)于蘇州東吳大學,1920xx年留學美國,得文科碩士學位?;貒笾袑W是他變賣家產(chǎn)歷任暨南大學和中國公學教授兼教務長。私立無錫后創(chuàng)辦的。當年高陽“毀家辦學”的義舉,長期以來得到人們的敬仰和稱頌。1920xx年至1943年,高陽又先后出任江蘇省民眾教育學院和廣西大學校長,可說是桃李滿天下。高陽用自己的行動,在無錫人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各位來賓,前面那座從羊腰灣通往南禪寺妙光塔的橋梁,長40.9米,名妙光橋。它始建于1970年,原名躍進橋,經(jīng)拓寬改造后,于20xx年改名妙光橋。這座橋的式樣比較古樸,又在橋欄桿的望柱上,雕刻鼠?;⑼?、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他們祝福著每位游人年年幸福、歲歲平安。

請大家往右面看,從妙光橋西堍沿古運河往西南走,原有一條長304米的老街巷,叫“船廠里”。明清時,無錫有楊、蔣、尤、徐、邵等“五姓造船世家”,這里是其中邵氏的造船、修船作坊所在地,也是他們聚族而居的世居之地。清乾隆二十四年即公元1759年,無錫造船業(yè)“五姓十三家”子弟,因為朝廷的詔書,去江寧、京口也就是今天的南京、鎮(zhèn)江等地造船廠,建造一種名叫“沙唬”的炮船,以保護國家領海安全。無錫的這批造船工匠通過改變船身結(jié)構(gòu)和用材,使造出的30條戰(zhàn)船堅固抗震,解決了炮船在開炮時船身震裂、進水下沉的難題。據(jù)說還為此還獲得了朝廷的“龍批”御牌。以該“五姓十三家”為無錫造船專業(yè)戶。今天,船廠里雖然已蕩然無存,但歷史的記憶告訴我們:請不要忘記無錫的能工巧匠,他們曾為祖國的造船業(yè)作出過杰出的貢獻。

各位來賓,我們的游船現(xiàn)在來到了“丁”字交叉河口,如果游船向左拐,經(jīng)跨塘橋去“清名橋歷史街區(qū)”;如果向右,經(jīng)陽春橋、寶塔橋,繼續(xù)游覽環(huán)城古運河的第六個景區(qū)——望湖熏風。

現(xiàn)在我們乘坐的游船右拐彎,將前往著名的“南門三景”。這里的河道比較狹窄,我們不妨把它比喻為“城市峽谷”,水之悠悠,別具情趣。

請看前面就是“陽春橋”。“陽春”表示南方。在明代,無錫南門外建有陽春橋,后來改名跨塘橋。而現(xiàn)在的這座陽春橋,則是20xx年新建的單跨仿古拱橋。橋長6米、寬16米,里面是鋼筋混凝土,“外包裝”是花崗巖貼面,既方便了行人,又為古運河增添了古色古韻。

再前面的“寶塔橋”,始建于宋代,原來是木橋,歷代多次重建,橋名也一變再變,先后命名為南津橋、渡僧橋、塔橋等,1972年拆除。現(xiàn)在的這座單孔石拱橋,是20xx年5月重建的,晚上燈火一亮,倒映如月,十分漂亮。

4

頁,當前第

2

1

2

3

4

大運河導游詞篇二

仲夏之夜,輕風拂面。有幸夜泛運河,沉浸在那如詩如畫中......

初至碼頭,"泛舟天堂水,相約古運河"在霓虹燈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夜色中黛色的河水清陰而寂靜,偶爾漣漪微皺。水聲漾起時,船已穩(wěn)穩(wěn)地出駛。看那河邊婀娜的柳枝,顯現(xiàn)出淡淡的墨痕,清晰而玲瓏。如此巧妙的勾勒,又有著另一種奇妙的韻味。

蘇州水多,橋多,真是一點不錯。不一會兒,一座石拱橋便展現(xiàn)眼前,布滿的青苔更襯托它的古老而蒼桑。一陣清風徐來,頓覺涼絲絲的。原來飄起了小雨!這雨頗有一番"沾衣欲濕杏花雨"的韻味,細小而清涼,在赤日炎炎的盛夏,這已是無比地愜意了。

等船穿過蟠龍橋,眼前忽然一亮,恍如隔世。燈光璀璨,五彩斑斕。河水里便立刻燦爛輝煌。金色被輕輕揉碎,灑在湖里,忽而聚攏,又忽而散開。在黑的夜色中,萬紫千紅交相輝映,展示出一派流金礫石的魅力。

兩岸,樹木蔥蘢,各色五彩的燈光,為它們披上五光十色的霞衣。一群一群。宛如無憂無慮的天仙,飄飛在心中的清澈里。

看過蘆荻依依,聞過映水花香。船入橋底,不由驚嘆,那橋洞中的大理石橋墩上,一幅幅的石雕,雕梁畫棟,精細雕刻著蘇州的歷史典故,讓人真的有走入歷史長河的感覺,仿佛駛?cè)肓藭r光隧道。

再看岸上一座座粉墻黛瓦,亭臺樓閣,層層疊疊,猶如蜃樓海市,迷離徜徉。

與白晝所不同的那似曾相識的水城塔影,瑞光塔卻猶為不同。吉祥的金光映襯在河中,熱烈一片。如同幽藍的夜空,猶如燦爛的葵花花叢,宛如無邊的秧畦......

不知何時,船中響起琵琶弦子的聲音。原來蘇州評彈表演已悄然開始。一曲惆悵千年的《楓橋夜泊》,一曲清新流傳的《茉莉》,一曲蕩氣回腸的《白蛇傳》,每一個字,每一個調(diào),每一個音律,都透露著蘇州清雅的氣息。

如此的歌,如此的美!

回首,又想起清晨匆匆走過這古運河邊,那清波凌凌,銀光閃閃,顯得那樣靜謐,溫婉,兩邊的青松沐浴著晨暉,偶爾只有一串車鈴響過,然后又是一片靜寂。在青澀的黎明中,溫馨而柔和。然而在夜色濃濃中,運河水卻是那樣熱鬧,充滿現(xiàn)代風情。不論如何,它都是美的!

船將靠岸,品啜完碧螺春茶,便踏上甲板。黑暗再次復落,回想這河水風花雪月的柔情,回想一座又一座各有傳奇的小橋,就像夢一樣。直至離開碼頭,我的夢醒了。雨又停了,只有夜幕中一顆不知何時鑲嵌的殘星......

大運河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南水鄉(xiāng)城市——無錫!

小徐今天帶大家走的是一條比較特殊的水上線路——古運河!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千萬不要落入水中,否則,我們中午就多了一道菜----“落湯雞”哦:)

無錫古運河隸屬于京杭大運河江南段,其由無錫西北面五牧流入,穿城而過,至望亭流出無錫境,全長 40.8公里。由于古代水運為主要運輸方式,這里舟楫如梭,故而被稱為“黃金水道”,它也是無錫最主要的一條河道。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把京杭大運河來介紹一下了:中國有四條龍,長江、黃河、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前兩者是大自然賦予的,后兩者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奇跡。京杭大運河是全世界人工運河中最長的,其全長1794公里,北起北京通縣,南至杭州,穿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其中,據(jù)說開挖得最早的一段就是泊瀆河,是3220xx年前吳泰伯帶領當?shù)厝碎_挖的。2520xx年前,吳王夫差為了伐齊又開挖了邗溝,1420xx年前,隋煬帝開鑿了江南運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大運河的全線貫通,至此,其成為了我國古代運輸?shù)囊粭l生命線。

而無錫段運河是至今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段?,F(xiàn)今南禪寺一帶近1公里的水弄堂曾讓許多藝術家和考古學家都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因為其他地方的古運河基本已經(jīng)沒有水上的歷史景物了,唯獨這里還保留了小橋、流水、人家和許多歷史古跡!

好了,現(xiàn)在我們的船來到了一片寬闊的水面,這里三河交匯,原本就是一個湖,叫做“芙蓉湖”,又叫“無錫湖”,古代此湖有15300頃,也就是現(xiàn)在太湖的三分之一左右,處在無錫、江陰、武進三縣境。后隨著人類的圍墾和自然的淤塞,此湖面積越來越小,到清末就只是一個小湖了,但這里還是留下了許多古跡,包括前面的黃埠墩和蓉湖莊。

水面上高高架著一座大橋,叫做“吳橋”,這里原來沒有大橋,明清時期這里是水上運輸中心,旁邊就是渡口,因眾人爭渡,經(jīng)常有人落水,于是有位富商,叫吳梓敬的,出了27000兩白銀,仿上海的外白渡橋而建造了一座銅鐵大橋,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此橋命名“吳橋”。吳梓敬,安徽人,清同治、宣統(tǒng)年間在無錫、上海都開有絲廠,所以他每年都要來無錫,后病逝于上海,但是他對無錫的貢獻是功不可沒的,此橋一直到1965年改建時,才拆除了鐵梁,稱“解放橋”,但1982年又恢復了原名,現(xiàn)橋是1993年改建的,還獲得了建設部是“魯班獎”。其實這附近除了吳橋,還有三里橋和蓮蓉橋,名字有三個,橋卻有四個哦!因為三里橋有兩座啊!

大家旁邊的這個四面環(huán)水的孤島,便是相傳戰(zhàn)國時期楚國春申君黃歇治理芙蓉湖時留下的遺址----黃埠墩。無錫人把古運河比做一條龍,這里就是龍頭,據(jù)說它原來還會隨著水漲而抬高、水落而降低呢!其又名小金山,面積僅220平方米,但歷史上卻有兩位皇帝、三個宰相、一個青天來過此地。戰(zhàn)國時期春申君封于江東,在在此治理芙蓉湖,興修水利,而黃埠墩也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另一位是無錫宰相李紳,著名的《憫農(nóng)》時就是他創(chuàng)作的,詩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都為眾人吟贊。

還有一位就是南宋的丞相文天祥,當年他被派去元軍營中談判,被主和派出賣,遭元軍拘留,押送文天祥回大都時路經(jīng)無錫,就把他關押在此墩之上,兩岸的老百姓跪淚哭送,文天祥也作了《過無錫》詩一首;一位青天就是明代的海瑞,他在黃埠墩上還寫下了“玩山臨水第一樓”的匾額。兩位皇帝就是六下江南的康熙和乾隆了。乾隆還在頤和園的南湖中仿造了一個“鳳凰墩”,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他還寫下了“兩水回環(huán)抱一洲,不通車馬只通舟”的詩句。因為它的神奇,所以無錫人把它認為是無錫的“天關”所在。

這里就是著名的三里橋米市,叫三里橋,其實有兩座橋,一座在吳橋下面的新三里橋,一座是左手邊的老三里橋,所以三名四橋。據(jù)說從老三里橋到老北門正好三里故名之。無錫為魚米之鄉(xiāng),水運便捷,與湖南長沙、安徽蕪湖、江西九江并稱“中國四大米市”,而無錫居其首。原先無錫米市分八段,三里橋米市是當中最熱鬧最繁忙的,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步被新村所代替了,當年眾多的糧船,熱鬧的糧行也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但三里橋米市卻是無錫歷史上不可抹滅的一筆。當年這旁邊還有幢漂亮的“芙蓉樓”,它不但是品茶和吃早點的場所,也是糧行、客商們談生意的地方,可以說是當年的“糧食交易中心”。

前面這座高大的橋下面有個大島,無錫人叫“江尖渚”,古運河到這里就分為兩流:一流向東,一流向南,與梁溪河交匯。梁溪也是無錫的別稱,因東漢名士梁鴻與其妻孟光曾隱居在無錫鐵山而得名。這江尖渚上原堆放了許多壇壇罐罐和大缸,堆得又高又尖,故名“缸尖”,無錫話“江”和“缸”同音。這里的陶器鋪特多,而進入江尖要么擺渡,要么穿街過巷,故而有“江尖渚上團團轉(zhuǎn)”的說法。古代每逢七月三十,這里的人們就會在水中放上塔燈,以紀念元末起義領袖之一吳王張士誠。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個習俗了,島上也改建成一個免費的公園了。

過江尖渚不遠就到了無錫的西門了。運河上的這座橋叫“人民橋”。一聽就很有革命性,但據(jù)說這是無錫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橋。橋下原有條古街,前面是街道,后面是河道,街面上都用遮陽擋雨的涼棚連接著,故名“棚下街”。這里原本是無錫的糧倉所在哦,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漂亮的五愛家園小區(qū)了。

不遠處還有條街,叫“日暉巷”,其實原來叫“石灰巷”,因巷內(nèi)都堆放著石灰而名,但名字不雅,才用諧音改做“日暉巷”。這里原先也是店鋪林立,非常熱鬧的。

前面又出現(xiàn)了一個小島,叫“西水墩”。這里是無錫的“地軸”,和“天關”黃埠墩相互呼應。原先是明代五部尚書秦金的別墅所在,所以又叫“太保墩”。后來明代無錫知縣劉五緯為民辦好事、洗冤案、興水利,并且為了治理水患而傾家蕩產(chǎn),卻遭受不白之冤,無錫人為了感謝他,而在此建廟祭祀,封他為“西水仙”,所以叫“西水墩”?,F(xiàn)在已經(jīng)改造成江心公園和展覽館了。上面還有個戲臺,分內(nèi)外兩面,外面演戲是給漁民老百姓看的,里面是演給“水仙老爺”看的。

此墩旁有一廊橋與一邊的茂新面粉廠相連。所以我們無錫早就有廊橋了。旁邊的茂新面粉廠是民族工商業(yè)先驅(qū)榮德生等人于1920xx年創(chuàng)辦的,原名叫“保興面粉廠”。這里生產(chǎn)的兵船牌面粉曾享譽全國。我祖父也曾是這個廠的工人。這里是中國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源地的一個縮影。雖然這里已經(jīng)停產(chǎn),但是已經(jīng)建成了我市的民族工商業(yè)博物館,記載了我國民族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非常值得一看。

河的對面是薛福成故居。薛福成是我國清末出使歐洲四國的大使,同時他也是民族工商業(yè)發(fā)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兒子薛南溟就是無錫第一屆商會會長。他的家占地很大,在無錫有“薛半城”之說?,F(xiàn)在無錫市政府已經(jīng)修復了這個故居。

大運河導游詞篇四

【游船碼頭·春申號】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今天十分榮幸與大家一起乘坐春申號游船游覽無錫環(huán)城古運河。

春申號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后期的楚國宰相春申君黃歇。公元前248年,黃歇的封地從淮北改為江東,也就是今天的蘇南一帶,轄52城,首府設在故吳墟,而今天的蘇州、無錫都稱故吳墟。當時無錫的北部有個無錫湖,又稱芙蓉湖,我們這里所在的地方原來就是芙蓉湖的水面。根據(jù)記載,黃歇在無錫湖興修水利,在湖邊修建了駁岸,規(guī)范了運河在芙蓉湖中的航道。為了紀念第一個治理無錫湖的功臣,我們就把游船定名為春申號。

剛才我們講到的無錫湖中的運河航道,是吳王夫差在公元前495年開辟的,屬“古吳水”一部分。它的歷史比黃歇治湖要早將近三百年。此后,隋煬皇帝開挖大運河,元代貫通今日北京至杭州的京杭大運河,當時在蘇南境內(nèi)的航道都是利用的“古吳水”。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大運河無錫航道的長度是83里,折合41.5公里,與今天無錫境內(nèi)大運河的長度是一致的。而今天我們游覽的城區(qū)古運河長度為11公里,其中環(huán)城段9.6公里。所走的線路,就是按照當年乾隆皇家船隊的航線設計的。

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大橋是江尖大橋,綠樹成蔭的地方就是江尖公園。江尖又叫缸尖,因為自古這里就是買賣缸、甏等陶器的宜興窯器市場。而無錫話中的“缸”和“江”是同一個發(fā)音,都讀成“gang”。所以在無錫話中不論是讀“江尖”還是讀“缸尖”都是沒有問題的。

當時因為缸多,為了節(jié)省堆放場地,就把那些大缸疊成“金字塔”。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晚上,店家都在陶缸“金字塔”上,用油坊提供的油腳,點燃棉紗或燈草,形成蔚為壯觀的一座座“塔燈”,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元末義軍領袖吳王張士誠?!捌咴氯怃旧峡此簟笔钱斈隉o錫重要的民俗活動。與端午節(jié)“芙蓉競渡”賽龍舟同樣熱鬧。

江尖又是當年無錫米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清乾隆進士楊蓮跌有詩道:“萬斛龍驤銜尾開,檣烏檣燕喜徘徊。蜀山窯器名泉酒,個個船來買一回?!痹姾笤ⅲ骸凹Z艘北上,必集湖尖,置買義興窯器及惠泉名酒?!焙饩褪墙?,惠泉名酒就是惠泉酒。早在北宋時,著名書法家米芾在贈友人的詩中就有“懶傾惠泉酒”之句,由此可知惠泉酒已有1020xx年的歷史了。它是用雪白的糯米和清白的二泉水釀制成的乳白色的糯米酒,所以又叫惠泉三白酒。當時無錫惠泉酒以江尖出產(chǎn)的最好。與楊蓮趺差不多同時代的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六回和第六十二回中都提到過惠泉酒。其中六十二回寫賈寶玉過生日時喝的酒中就有惠泉酒。寶玉有個丫鬟叫芳官,她告訴寶玉道:“我先在家里時,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鄙厦嬲f到,惠泉酒以江尖出產(chǎn)的最好。那么,芳官說的“好惠泉酒”是不是就是從江尖買的呢?這個問題還是要請各位來賓自己去研究吧。

各位來賓:運河游覽包括八個景區(qū),前面我們已游過蓉湖溯源,北塘米市兩個景區(qū)。游船一過蓮蓉橋,就進入蓮蓉煙雨景區(qū)。請大家注意,前方的這座橋就是蓮蓉橋。蓮蓉橋原來是石拱橋,始建于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時代。這座橋在當時是無錫最大的橋,所以又叫大橋。它的橋堍一帶,無錫話就叫“大橋下”,它是無錫古代的中心商務區(qū)。無錫自古以四大碼頭著稱,包括米市米碼頭,土布布碼頭,絲市絲碼頭、還有錢莊、銀行錢碼頭?!按髽蛳隆笔撬拇蟠a頭的發(fā)源地之一。請各位來賓往左邊看,建于1899年的錢絲兩業(yè)公所舊址、建于1920xx年的中國銀行無錫分行舊址,就是絲碼頭和錢碼頭最好的歷史見證。

兩個舊址所在的這個地方,老地名叫竹場巷。它的得名是因為從明代開始,這里就開了很多的竹器店。竹場巷曾經(jīng)是近代無錫的金融一條街。巷子里有多家錢莊和銀行,有“小華爾街”之稱,在滬寧線一帶十分有名。原是所謂的紙醉金迷之地。但在20xx年,這里拆掉了許多老房子,建成“中大頤和灣”小區(qū),竹場巷從此消失。20xx年運河整治時,恢復了部分街景。在今天的巷子里,有一幅石刻的《蓮蓉煙雨圖》反映了當年“大橋下”的商業(yè)繁華景象。

各位來賓:在運河轉(zhuǎn)彎處左角的那座亭子叫“涵碧亭”;過了“通匯橋”在運河又一個轉(zhuǎn)彎處的右邊,還有一座“涵翠亭”。在建造頤和灣小區(qū)時,沿河留出了20米寬的綠化帶,經(jīng)過20xx年的整治,成為了綠化和文化相互交融的景觀帶。涵碧和涵翠,是對運河整治后“水清岸綠”的一種贊美。

剛在我們穿過的那座橋,叫“通匯橋”,這是20xx年重建的新橋;而原來的老橋,是由無錫近代著名工商業(yè)家祝大椿在1920xx年捐資建造的。當時無錫有好幾位大老板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他們修橋、鋪路、辦學堂、造園林、保護文物古跡,熱愛家鄉(xiāng),蔚然成風,在社會上留下了良好的口碑。同時他們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事業(yè)越來越發(fā)達。“好心有好報”這句老話,還是蠻有道理的。

請大家往左邊看,這里從清代初期開始,就是官府設卡收稅的地方,在當時叫做“厘卡”。凡是過往的貨船,都要按照貨物價值抽取稅金,當然漕運船除外。由于每天12個時辰、24個小時,稅務人員都需要蹲守收稅,一到晚上便燈火通明,所以這個地方的老地名就叫做“亮壩”。民國初期,稅卡撤銷,亮壩挖通,改建橋梁。請看,前面的那座橋,就是“亮壩橋”。20xx年又在稅卡遺址建造了這座飛檐翹角的仿古建筑,作為對于歷史的一種追憶。

前面左拐角處那座亭子叫“思古亭”。亭子的得名,與這里的老地名有關。在古代,這里是一片沼澤地,蘆葦叢生,明清時就叫做“黃天蕩”。后來在此挖了“轉(zhuǎn)水河”(北新河),河道環(huán)繞的村莊,形如荷葉,就叫“荷葉村”。由于無錫是水鄉(xiāng),當時交通運輸?shù)闹饕ぞ呤谴瑹o錫造船業(yè)相當發(fā)達,荷葉村周圍就成了造船基地,留下老地名“大廠里”、“小廠里”。僅僅這些老地名,使我們在思古亭就可以發(fā)思古之幽情。

請大家往左面看,在泰山飯店前面的那座四方亭叫“鑒古亭”,鑒是鑒賞的鑒。這個亭子有道路通往“古畫廊”,廊子里鑲嵌三幅明清古畫的線刻青石碑。我們從船上看過去,這些碑刻線條遒勁,靈性飛動,黑白分明,十分搶眼。這三通碑刻的第一幅,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賞賜給惠山寺的《溪山漁隱圖》。這幅畫的作者是明初無錫大畫家王紱,圖上還有明代蘇州狀元吳寬撰書的圖跋,此圖后來成為宮廷藏品。乾隆皇帝把這幅圖賞賜給惠山寺的時候,在圖上題寫了御詩,與乾隆年齡相同的無錫宰相嵇璜則題了和詩。所以有人把這幅畫稱之為“四絕”。

第二幅畫是乾隆下江南經(jīng)過無錫時的路程圖,這幅畫在乾隆年間編寫的《南巡盛典》中可以查到。圖中的大運河無錫航道,今天還基本保持原樣不變,也就是我們此時此刻游覽的古運河。

第三幅畫是乾隆年間無錫畫家秦儀畫的《芙蓉湖圖》,此圖創(chuàng)作于1788年。從黃埠墩畫起,中間畫江尖渚,也就是今天的江尖公園,接著畫橫浜、游山船浜、小尖,一直畫到西門。這幅畫留下了當年珍貴的歷史資料,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請大家向右邊看,這里停著一艘式樣古樸,裝著“明輪”的木質(zhì)輪船。對于明輪,大家覺得比較稀罕,其實它的作用相當于螺旋槳,用來驅(qū)動輪船。這條船,名叫“黃鵠號”,但真正的黃鵠號建造于清同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865年。它是中國第一艘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輪船,它的設計、制造者是無錫人徐壽、徐建寅父子和大數(shù)學家華蘅芳。當時他們奉曾國藩之命建造輪船,據(jù)說造船資金是曾國藩用自己工資支付的。船名由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命名。“黃”表示中國,“鵠”就是天鵝,船名包涵著贊美之意。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黃鵠號”,是20xx年按原樣1:1復制的。放在這里是為了紀念無錫先賢的業(yè)績,又是無錫人的驕傲。

前面這座橋,是無錫地界上很有名的“工運橋”,又叫“大洋橋”。無錫在1920xx年建成了火車站以后,為了改善火車站到老縣城的交通,1920xx年在原來的老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木橋,叫通運橋,但木橋容易損壞。1920xx年5月下旬,無錫2萬多名繅絲女工舉行同盟總罷工,游行隊伍經(jīng)過工運橋時,與警察發(fā)生沖突,橋欄被擠斷,好多女工跌入河中。為此在1920xx年10月,無錫絲廠、紗廠的女工響應同業(yè)工會倡議,每人捐出兩天的工資,作為重造這座橋梁的資金。后來,廠方、火車站和地方當局也拿出部分經(jīng)費,于1920xx年建成了一座鋼筋混凝土的橋梁,當時因為這座橋梁主要是工人捐資建造的,所以就命名為工運橋,又因為當時把水泥叫做“洋灰”,這座橋就俗稱大洋橋。

過了工運橋,我們就進入了古運河風貌帶的第四個景區(qū)——站前燈火。該景區(qū)自工運橋到高墩橋段的河道長度將近600米。在20xx年啟動建設古運河風貌帶時,這里被確定為樣板段。建造了問津、問瀾兩個水閣,流輝、浣月兩個水亭,還改造了飛虹、翔虹兩座從站前廣場通往站前商貿(mào)城的景觀步行橋。從這些建筑的名稱中,我們可以想象,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里的水景之美,夜色之美,特別是流光溢彩的燈火之美。真是天上的星,地上的燈,銀河里的星星,運河里的燈,它們交相輝映,造就了天上人間的美景。

請大家看左邊畫廊里的浮雕長卷,這幅畫名叫《古運河梁溪風情圖》,圖卷長達61米,描繪了近代無錫古運河沿岸景色,被贊喻為無錫的《清明上河圖》。大家看,它在水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漂亮。

請大家再往右邊看,那一座城門叫光復門。無錫原來就有4座城門,東南西北各1座。火車站建成后,為了改善交通,又在無錫城的東北角開辟了光復門。光復門開辟于1920xx年,當時民國成立,中華光復,所以取名“光復門”。光復門的原址在今天的“國聯(lián)廣場”附近,1950年被拆除?,F(xiàn)在的光復門,是作為文化標志于20xx年在這里易址重建的。

光復門兩側(cè)有詩碑79塊,內(nèi)容包括自商代末期到元代106位詩人歌頌無錫的風景詩180多首。這些詩的內(nèi)容很豐富,感情很真摯,充分表達了古代詩人對無錫風物的熱愛。今天我們把這些優(yōu)美的詩篇展示出來,是為了弘揚無錫特色文化,也可以說是一項普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文化建設工程。今天的無錫古運河不僅僅是生態(tài)文明的廊道,又是底蘊豐厚的文化廊道,它的古韻、古樸感染著每一個人,無錫作為國務院在20xx年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可說是名不虛傳,環(huán)城古運河就是最好的見證!

各位來賓:過了高墩橋,左邊的這條道路就是工藝路。工藝路的得名是因為這里原來有個工藝鐵工廠,該廠的前身是1920xx年創(chuàng)辦的工藝傳習所。1920xx年,近代著名外交家薛福成之子、永泰絲廠老板薛南溟在傳習所基礎上,開辦了工藝鐵工廠。在當時無錫十五六家機械、翻砂廠中,工藝鐵工廠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家。可以這樣說,工藝路見證了無錫機械工業(yè)的發(fā)展之路。1930年,永泰絲廠在工藝鐵工廠配合下,研制成功國內(nèi)第一臺多緒立繅車,以后又改進為二十緒的,由工藝鐵工廠批量生產(chǎn),開創(chuàng)了由中國制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zhuǎn)變的先例。

請大家往右邊看,這里的老地名叫“北倉門”,現(xiàn)在仍然使用了這個地名,說起北倉門還真有點來歷。在明代初期,官府在無錫東門外建了一個大糧倉叫東倉,東倉有南北兩座大門,南面的叫南倉門,北面的叫北倉門。在北倉門37號有一個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北倉門蠶絲倉庫。這座倉庫建于1938年,面積將近6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收購和存放蠶繭。北倉門蠶絲倉庫見證了當年無錫“絲碼頭”的繁榮興盛。

20xx年,從海外歸錫的鄭氏兄妹,借鑒美國紐約曼哈頓的蘇荷(soho)和上海蘇州河畔藝術工作室的模式,投資600萬元,歷史9個月,在北倉門蠶絲倉庫建成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北倉門生活藝術中心。這個藝術中心,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元素的和諧共存,既有現(xiàn)代文化理念,又保存了文物建筑的原汁原味,是無錫民營資本對“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利用的成功范例,也是無錫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一次成功“試驗”,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這里的一片現(xiàn)代住宅小區(qū),拆遷前是崇安區(qū)通江街道的“長慶路”地段,20xx年開發(fā)命名為“嘉禾現(xiàn)代城”。它臨水而建,在建設過程中注意了環(huán)境綠化和美化。但在古運河整治之前,河水較臟,影響了小區(qū)居住環(huán)境。通過整治,水變清了,岸變綠了,小區(qū)的環(huán)境更美了。所以說,古運河整治既提升了無錫的宜居水平,反過來這些居民小區(qū)又成為古運河風貌帶的景觀組成部分,它們是活生生的生活畫卷,看過后,相信同樣會令各位來賓留下深刻印象。

各位來賓:一過亭子橋,我們就進入了環(huán)城古運河的第五個景區(qū)——熙春朝暉。

4

頁,當前第

1

1

2

3

4

大運河導游詞篇五

一艘古老的木船,有好幾米長,巨大的帆立在上面,這艘帆船在緩緩駛來,兩側(cè)是古老的橋墩,天空上群星璀璨。這時,媽媽推了我一下。我這才緩過神來,哦,這是京杭大運河博物館序廳呈現(xiàn)在眼前的場景。

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既是一個運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時也是運河文物與運河史料的收藏中心與研究中心,今天我們參觀了博物館,體驗到大運河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走進展廳,呈現(xiàn)的就是開頭的這一幕。腳下是玻璃鋼鋪設的仿真水面,帶有波紋,給人一種在運河上行走的感覺。在船的右邊,是一面生動的浮雕墻,墻上畫有世界上著名的各個大運河,如南運河、伊利運河、蘇伊士運河、科林斯運河、巴拿馬運河、基爾運河等。

大運河博物館展覽區(qū)共分五個展廳,分別是序廳、第一展廳:大運河的開鑿與變遷、第二展廳:大運河的利用、第三展廳:大運河(浙江段)陳列廳、第四展廳:大運河文化。各展廳通過圖片、實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釋了大運河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

在這么多展廳中,我最喜歡第三展廳――大運河(浙江段)專題陳列展廳。走進展廳,你會發(fā)現(xiàn)腳下有一條河道模型。在玻璃地面下,微縮模型做出了大運河及兩岸的城市,栩栩如生。

出了博物館,我們領略了大運河浙江段中的拱宸橋,走在拱橋上,我有一種穿越的感覺,感受到了一片繁榮景象,有時間你也可以去看看!

大運河導游詞篇六

昨天我們游覽了雷峰塔的美麗景色,這叫游山,今天我要帶領你們?nèi)ネ嫠?,杭州玩水?地方實在太多了!我用百里挑一的目光,為大家選擇了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稱為世界古代最宏偉的四大工程,但唯獨京杭大運河,至今仍然是活著的、流動著的文化遺產(chǎn)。

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貫通于1292年,連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連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大運河綿延千里、縱貫南北的水系,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然風情,沿岸幾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韻,也大多有著意境別具的高品位文化。

同學們,乘坐“水上巴士”親身體驗一下泛舟大運河上的樂趣,現(xiàn)在我們就上船吧!我們游覽的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最經(jīng)典的部份,從艮山門到拱宸橋。有個8景“江河交匯”、“艮新秋濤”、“武林新暉”、“夾城春紅”、“江橋憶昔”、“拱宸懷舊”、“綠色新港”、“江畈綠波”隋著“水上巴士”乘風破前進,這是高大的現(xiàn)代化建筑下就是古老的大運河。

這南北橋墩上張掛的宣傳標語牌,告訴人們這條運河是直通北京的。

這是整治過的大運河杭州段為突出運河文化,沿途的每座橋梁下都建有反映運河歷史、重大事件和風俗的景觀。

這是依據(jù)乾隆下江南時的龍船樣式建造的“乾隆舫”。

這是御碼頭。

當我們上岸走進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運河博物館是詳細了解京杭大運河的最好課堂。博物館以翔實的史料全面介紹了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對中國政治、經(jīng)濟的影響以及運河文化(風俗)等。

同學們,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我們要為有這樣美好的山河而自豪!

大運河導游詞篇七

昨天我們游覽了雷峰塔的美麗景色,這叫游山,今天我要帶領你們?nèi)ネ嫠耍贾萃嫠牡胤綄嵲谔嗔?!我用百里挑一的目光,為大家選擇了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佛加大佛塔并稱為世界古代最宏偉的四大工程,但唯獨京杭大運河,至今仍然是活著的、流動著的文化遺產(chǎn)。

京杭大運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貫通于1292年,連接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連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大運河綿延千里、縱貫南北的水系,構(gòu)成了獨特的自然風情,沿岸幾十座城市的人文景觀和民俗風韻,也大多有著意境別具的高品位文化。

同學們,乘坐“水上巴士”親身體驗一下泛舟大運河上的樂趣,現(xiàn)在我們就上船吧!我們游覽的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最經(jīng)典的部份,從艮山門到拱宸橋。有個8景“江河交匯”、“艮新秋濤”、“武林新暉”、“夾城春紅”、“江橋憶昔”、“拱宸懷舊”、“綠色新港”、“江畈綠波”隋著“水上巴士”乘風破前進,這是高大的現(xiàn)代化建筑下就是古老的大運河。

這南北橋墩上張掛的宣傳標語牌,告訴人們這條運河是直通北京的。

這是整治過的大運河杭州段為突出運河文化,沿途的每座橋梁下都建有反映運河歷史、重大事件和風俗的景觀。

這是依據(jù)乾隆下江南時的龍船樣式建造的“乾隆舫”。

這是御碼頭。

當我們上岸走進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運河博物館是詳細了解京杭大運河的最好課堂。博物館以翔實的史料全面介紹了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對中國政治、經(jīng)濟的影響以及運河文化(風俗)等。

同學們,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我們要為有這樣美好的山河而自豪!

大運河導游詞篇八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南水鄉(xiāng)城市——無錫!

小徐今天帶大家走的是一條比較特殊的水上線路——古運河!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千萬不要落入水中,否則,我們中午就多了一道菜----“落湯雞”哦。

無錫古運河隸屬于京杭大運河江南段,其由無錫西北面五牧流入,穿城而過,至望亭流出無錫境,全長40.8公里。由于古代水運為主要運輸方式,這里舟楫如梭,故而被稱為“黃金水道”,它也是無錫最主要的一條河道。

講到這里就不得不把京杭大運河來介紹一下了:中國有四條龍,長江、黃河、長城和京杭大運河。前兩者是大自然賦予的,后兩者是人工創(chuàng)造的奇跡。京杭大運河是全世界人工運河中最長的,其全長1794公里,北起北京通縣,南至杭州,穿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其中,據(jù)說開挖得最早的一段就是泊瀆河,是3200年前吳泰伯帶領當?shù)厝碎_挖的。2500年前,吳王夫差為了伐齊又開挖了邗溝,1400年前,隋煬帝開鑿了江南運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大運河的`全線貫通,至此,其成為了我國古代運輸?shù)囊粭l生命線。

而無錫段運河是至今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段。現(xiàn)今南禪寺一帶近1公里的水弄堂曾讓許多藝術家和考古學家都發(fā)出了由衷的贊嘆。因為其他地方的古運河基本已經(jīng)沒有水上的歷史景物了,唯獨這里還保留了小橋、流水、人家和許多歷史古跡!

好了,現(xiàn)在我們的船來到了一片寬闊的水面,這里三河交匯,原本就是一個湖,叫做“芙蓉湖”,又叫“無錫湖”,古代此湖有15300頃,也就是現(xiàn)在太湖的三分之一左右,處在無錫、江陰、武進三縣境。后隨著人類的圍墾和自然的淤塞,此湖面積越來越小,到清末就只是一個小湖了,但這里還是留下了許多古跡,包括前面的黃埠墩和蓉湖莊。

水面上高高架著一座大橋,叫做“吳橋”,這里原來沒有大橋,明清時期這里是水上運輸中心,旁邊就是渡口,因眾人爭渡,經(jīng)常有人落水,于是有位富商,叫吳梓敬的,出了27000兩白銀,仿上海的外白渡橋而建造了一座銅鐵大橋,人們?yōu)榱思o念他,就把此橋命名“吳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0927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