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防災避險心得體會 防災避險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05:09:04
2023年防災避險心得體會 防災避險的心得體會(精選11篇)
時間:2023-11-20 05:09:04     小編:雅蕊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一

生命對于一個人來說十分寶貴,失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地震給人們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它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樹立防震減災意識,力爭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發(fā)生地震時,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

一、將門打開,確保出口,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二、不要驚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內亂跑或爭搶外出。如果是一樓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前排的.同學可以盡快躲到桌子底下,用書包或者書本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

三、我們要帶上基本很厚的書或衣服,然后我們要快速跑到寬廣的地方去,在那里等待救援人員。

我們要做到減災防震還要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首先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護森林,種植樹木,保護水土。

2、保護臭氧層防止有毒氣體擴散。

3、要節(jié)約用電,不過度浪費。

4、小心用火,不亂玩火。

5、要多學防震、防災方面的知識,有防范意識。

如果先做好了這幾點,會減少災害的發(fā)生,或者一旦災難發(fā)生時會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突如其來的巨大災害,將無數(shù)或平凡或精彩的生命,在分秒之間,從或平靜或波折的生活中拽進巨大的困頓和危難,甚至沉入深淵。每想到這一點,每一個有幸深處平安之地的中國人,心中就再難平安。

我們要爭取做到最好,防止自然災害帶來的不必要傷害,我們要努力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便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fā)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二

在我們的生活中,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如果我們能夠提前做好防災避險的措施,就可以減少災害的影響。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們也應該積極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的防災避險能力。在我多年的生活經驗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防災避險的心得體會。

二、加強預警意識

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過程經常有一定的預警時間。加強預警意識是防災避險的第一步。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天氣預報和災害預警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逃離高危區(qū)域。我曾經遇到過一次臺風,聽到預警后及時撤離到安全地帶,避免了被災害危及的風險。

三、建設家庭應急預案

建設家庭應急預案是防災避險的重要措施。我們應該及時了解家中的安全隱患,如電路、燃氣管道、老舊建筑等,并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同時,制定家庭應急預案,規(guī)定家庭成員在災害發(fā)生時的逃生路線和應對方法。我曾經加入過一個社區(qū)防災團隊,幫助居民制定了家庭應急預案,遇到自然災害時,居民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避免了重大損失。

四、學習生存技能

學習生存技能是防災避險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應該了解常見災害事件的應對方法,如地震、火災、泥石流等,同時學習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如野外生存、緊急救護等。這些技能在自然災害發(fā)生時能夠幫助我們有效保護自己。我曾經參加過一次野外訓練,學會了搭建簡易遮蔽所、搜尋水源等技能,在自然災害面前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

五、倡導防災抗災宣傳

倡導防災抗災宣傳是防災避險的長期戰(zhàn)略。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相關組織的宣傳活動,如災難救援組織、紅十字會等,宣傳防災避險知識,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同時,帶領家人和鄰居一起參與防災宣傳,共同構建安全和諧社區(qū)。我曾經多次參與防災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提高了自己和家人的防災避險能力,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到防災避險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防災避險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只有加強預警意識、建設家庭應急預案、學習生存技能、倡導防災抗災宣傳,才能有效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保護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家人。我們應該積極參與防災避險,共同建設和諧社區(qū),共同構建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三

根據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云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做好20xx年防災減災日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系統(tǒng)有關工作文件的通知要求,我局于20xx年5月8日對我縣的重點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腳手架、深基坑、垂直運輸機構、現(xiàn)場圍墻等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的隱患排查,共檢查6個工程項目,檢查面積44500m2,共檢查6家施工企業(yè),現(xiàn)就檢查情況匯報如下:

檢查組主要檢查了各項目部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臺帳、安全教育落實情況、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等情況。對現(xiàn)場安全技術方案、安全防護設施、文明施工、施工機械管理使用情況等內容進行了檢查,6個工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隱患。對存在的隱患當場下發(fā)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隱患,確保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達到減災防災的目的。

對監(jiān)理企業(yè)著重檢查了監(jiān)理人員的到位情況和監(jiān)理人員的履職情況。

一、存在主要問題

通過這次檢查發(fā)現(xiàn),我縣建筑施工現(xiàn)場安全生產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部分施工現(xiàn)場安全生產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責任落實制度,企業(yè)對項目部安全生產監(jiān)控力度不夠,專職安全員到位率低,施工現(xiàn)場安全交底、安全教育、班組安全活動等年度落實不夠。

2、部分施工現(xiàn)場安全臺帳不全。

3、部分施工現(xiàn)場腳手架搭設不規(guī)范,安全網不合格。

4、部分施工現(xiàn)場臨時用電線路搭設不規(guī)范,分配電箱未按三項五線制布置,線路布局混亂。

5、施工現(xiàn)場“臨邊”防護不嚴密。

6、施工現(xiàn)場特殊工種持證上崗人員不夠。

7、有部分塔吊和井字架未備案。

8、有部分危險性較大的專項方案未經專家論證。

二、整改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要強化措施督促企業(yè)按時整改,跟蹤整治,確保整改到位。

1、繼續(xù)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加強對職工、臨時工的安全教育培訓。

2、繼續(xù)強化安全生產責任,抓好安全責任制的貫徹落實。

3、繼續(xù)加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力度,在鞏固現(xiàn)有安全機制的基礎上,根據需要不定期的組織專項檢查。通過檢查,進一步強化防災減災意識,督促企業(yè)進行隱患整改,確保隱患整改到位,繼續(xù)加強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教育;促進企業(yè)安全生產長期保持穩(wěn)定,確保全縣建筑安全生產形勢穩(wěn)定。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四

自古以來,災難無法避免,人們需要不斷地強化自我防災意識,學會如何防災避險。災難和意外事故會在你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降臨,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我們需要在平日也刻苦訓練,以保證在危急時刻能夠迅速做出正確的反應。在此,筆者想分享一下自己在防災避險方面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防災意識的重要性

防災意識是防災避險的基礎,它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安全。我所在的城市是地震多發(fā)區(qū),因此在我家的每間房間和走廊內都配備了災難標志,方便我們在緊急情況下快速找到災難應對工具和裝備。此外,我也積極參加了社區(qū)的防災宣傳和培訓活動,以提高自己的實際應對能力。

第三段:制定合理的防災計劃

防災計劃是防災避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平時,我們需要制定家庭防災預案和逃生路線圖,計劃好家庭成員應該如何分工合作,并確保每個人都能及時接受警報信息。同時,我們還應該為重要物資準備好備用的電源或燈具。

第四段:做好物質準備

在準備物資時,我們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合理配置災難應對必需品,比如食品、飲料、藥品、應急工具等。此外,還需要學會儲存食品并能夠合理地利用各類易腐食品。對于需要特殊照顧的家庭成員(比如老人、嬰兒等),需要準備好特殊的食品和藥品。

第五段:定期檢查物資設備,隨時保持警惕

在防災避險的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儲備的物資和設備是否完好有效。比如,檢查應急裝備是否還能使用,水、食品是否過期,等等。此外,在平時,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不要忘記防患于未然。同時,沒有保證我們不會經歷災難,但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更好地應對和處理災難。

總結:

防災避險是永恒的主題,安全無小事。希望每個人都能夠認真對待防災避險的問題,在平日中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在配備和使用災難應對裝備方面不斷培訓自己的應急反應技巧。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讓我們在面對災難時更加深切體會到生命的珍貴。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五

地殼運動過程中,地下的`巖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當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巖層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斷層處就會發(fā)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巖層斷裂之處就是震源,巖層斷裂所產生的振動就是地震。

在家地震時要躲在比較堅固的家具下或者躲在衛(wèi)生間、火房里,用靠背捂在頭上。在學校時,應用較厚的書本護住頭,躲在課桌下,等地震小了再在老師的指揮下有序地撤離教室。在戶外,迅速離開山邊、水邊等危險場地選擇開闊、穩(wěn)定地方就地避震;河邊、湖邊、海邊,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上游水庫坍塌而漲水,或出現(xiàn)海嘯;山腳下、陡崖邊,以防山崩、滾石、泥石流;變壓器、高壓線下,以防觸電。

地震發(fā)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層之中,地震前應力的變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發(fā)渾或引起化學成份的變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異?,F(xiàn)象;臨震的氣象異常種類繁多,形式多變,主要包括震前風、氣壓、地溫、氣溫等等,是非常豐富的。震前出現(xiàn)灰塵滿天,霧氣騰騰,地裂氣升,臭氣難聞等現(xiàn)象十分普遍。這些異?,F(xiàn)象一般在震前幾分鐘甚至幾天多為出現(xiàn);動物震前異常比較普遍,表現(xiàn)行為有:煩躁、驚慌、活動反常、不進圈。動物異常出現(xiàn)的時間多集中在震前幾分鐘至兩三天,以震前一天反應居多,震中區(qū)最為集中;震前植物異?,F(xiàn)象與氣溫、地溫變化有一定的關系。表現(xiàn)為在冬季果樹開花、重果,竹子開花,樹干裂縫。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開花,含羞草、榕花樹葉子開合時間反?!ぁぁぁぁぁぐl(fā)現(xiàn)這種異常,應立即采取措施做好防震準備。

其實,不光是地震有強大的破壞力,比如:火災、泥石流、洪水、海嘯······我們應該在戶外也注意一下,以免碰到其他災害。應該定期組織家庭和學校做防災演習,這樣可以減少受害人民。

大家一起動起來!我們一起保衛(wèi)家園!讓自然災害變得更少!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六

根據區(qū)和街道辦事處關于組織開展“國際減災日”系列活動方案,x月10日至16日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圍繞活動主題“城鎮(zhèn)化與減災”,街道職能科室會同社區(qū)單位有關部門并組織居民區(qū)共同參與,組織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防災減災知識的科普宣傳活動,推動防災減災與城鎮(zhèn)化建設相結合,切實提高社區(qū)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主要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為提高居民防災減災能力,增強居民防災減災意識,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宣傳周內,x網站開設防災減災專欄,通過街道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平臺發(fā)送“災禍的預防與應急知識”,宣傳普及火災逃生辦法和減災知識和技能。

x月10日,生活服務中心在小游園開展防災減災大篷車宣傳活動。

在28個居委會、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發(fā)放系列防災減災手冊。居委會利用宣傳欄、宣傳櫥窗、黑板報出專題宣傳板報、張貼宣傳海報。有液晶顯示屏的居委會滾動播放宣傳公益片和“防災減災”宣傳口號,組織社區(qū)居民學習收看公共安全科普宣傳視頻,通過防災減災知識的科普宣傳和基本技能的普及,引導居民關注并識別身邊的各類風險,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普及防災自救基本常識,提高防災自救能力。

結合創(chuàng)全工作、“美麗樓道”創(chuàng)建工作,居委會在街道有關部門的指導和配合下,發(fā)動社區(qū)居民、平安志愿者開展社區(qū)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居委綜治干部、物業(yè)經理、社保隊員、消防志愿者、平安志愿者等一起對社區(qū)內、樓道內的消防設施進行檢查,確保消防栓在發(fā)生意外時能正常使用,水流量達到要求。滅火器在有效期內,能安全使用。按照創(chuàng)建標準,為確保樓道整潔、過道、逃生通道暢通,組織市民巡訪團和志愿者開展樓道檢查,對可能存在隱患的地點進行實地排查,動員、組織人員拆除公共通道部位的私裝鐵門和鞋箱。

街道綜治辦聯(lián)合派出所重點對社區(qū)的紙盒十七廠和城中村姚家塘進行了防火安全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組織力量予以整治,預防火災和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還與派出所、房地辦對居民區(qū)群租情況上門進行了集中檢查和整治。

街道紅十字會在x路開展“世界紅十字日”主題活動,對社區(qū)居民以及社區(qū)中學開展救護知識培訓,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提升緊急情況下自救互救能力,限度減少生命財產損失。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七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與此同時,自然災害也正在不斷增多,如地震、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是不可預測的,但保障自身安全卻是可以預防的。本文將分享“防災避險 心得體會”的五段式文章。

第一段:災害無處不在,安全意識從平時抓起

災害無處不在,地震、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與公共安全事件隨時可能發(fā)生。因此,保障自身安全是一個既復雜又與生俱來的挑戰(zhàn)。平時,提升安全意識尤為重要。例如,遇到緊急情況首先需要冷靜處理,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和應急意識。其次,學習相應的災害知識和急救知識,以便在危險時刻能夠及時自救并幫助他人。

第二段:第一時間逃離危險區(qū)域

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第一時間逃離危險區(qū)域尤為重要。在發(fā)生地震、火災、洪水等災害時,千萬不要慌亂慌亂與騷動,倘若不理智,只會加重個人傷亡的情況。首先,了解自己所在的區(qū)域是否屬于安全地帶。其次,在有震感的時候,應該盡快遠離高樓和危險區(qū)域,尤其是避免接近易發(fā)生危險的地形。發(fā)生火災時,應迅速離開火源區(qū)域,原則是保持冷靜、避免驚慌,火災時避免使用電梯。

第三段:應急救援器材備齊備用

應急救援器材必須備齊備用。例如,家庭地震應急包、滅火器、應急電源、手電筒等必備物品,以緊急時刻之需。家庭地震應急包中應包含的物品就包括緊急通信工具、急救工具、食品、飲水以及取暖物資等,這些應急救援器材可以幫助人們在災害中降低損失,盡可能減少對自身和身邊人的損害。

第四段:意識到公共安全事件的嚴重性,積極防范和安全行動

近年來,公共安全事件比比皆是。例如,道路安全事故、飛行事故等。為了應對公共安全事件,我們應該提高警覺,并意識到公共安全事件的嚴重性。在公共場所行走時,保持頭腦清醒,不要使用手機、聽歌等因素導致注意力分散,造成危險。在遇到危險的情況下,積極尋求特警和救援人員的幫助,及時疏散幸存者。

第五段:災后重建,重新開始

人們只有面對現(xiàn)實,重新開始,才能讓生活走向新的篇章。在災后重建階段,尤其需要注意社會心理健康問題。重振家園、搶險救援、移民安置等都會受到影響,社會心理壓力也很大。在重建過程中,需要給人們提供后期支持和幫助,幫助災區(qū)人們恢復生活,重建家園。

總之,在面對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時,提高安全意識、積極應對和合理利用應急救援器材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更加重要的是,我們不應該忘記災后重建,為災區(qū)人們提供支持和幫助,讓他們重建家園,重新開始幸福的生活。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八

“國際減災日”主題是:“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南漳縣減災委為切實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喚起社會各界對災害事故的高度關注,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用心開展系列防災減災宣傳教育活動。

為做好今年防災減災宣傳周活動,我縣對“國際減災日”宣傳周活動進行早安排、早組織、早動員、早行動,成立了宣傳周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南漳縣20xx年“國際減災日”活動實施方案》,明確職責,落實專人,落實經費,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宣傳周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一是宣傳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突出今年“國際減災日”主題,開展水旱災害、地震災害等各類自然災害知識和防范應對措施宣傳,宣傳報道全縣開展防災減災活動狀況。

二是集中開展防災減災知識戶外咨詢宣傳活動。組織各減災委成員單位在南漳縣水鏡廣場集中開展“國際減災日”戶外宣傳活動,設置宣傳展板和咨詢臺向群眾宣傳防災減災科普知識,透過現(xiàn)場發(fā)放宣傳資料、理解現(xiàn)場咨詢、現(xiàn)場答卷、現(xiàn)場提問等方式集中宣傳火災、地震、洪澇等災害的基本知識和避險辦法。

三是開展“五進”活動。“國際減災日”宣傳周,南漳縣廣泛開展防災減災知識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yè)、進社會、進家庭活動。x月6日至12日,全縣共開展應急演練4次,舉辦防災減災專題講座10場,排查災害風險隱患260處,開展家庭災害風險隱患排查3200戶,制作防災減災宣傳展板120塊,發(fā)放防災減災圖書8000冊,發(fā)放防災減災宣傳資料30000份,張貼防災減災宣傳掛圖6000張,張貼防災減災宣傳標語32條,參加活動志愿者600人,參加防災減災活動15000人(次),活動資料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宣傳資料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我縣透過開展“國際減災日”宣傳周活動,使廣大群眾更加了解防災減災知識和防災減災法律法規(guī),有力的喚起了社會各界對各種自然災害的高度關注,增強了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推動了全民避災自救技能的普及,提升了綜合減災潛力,進一步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九

xx月12日14時28分,一場里氏8.0級的大地震襲擊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僅僅幾秒鐘的時間,也就在這一瞬間,汶川周邊地區(qū)變成了廢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親人,有多少人離開了人世,又有多少人變成了殘疾人……這場大地震震撼了全國人民,給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難于揮去的陰影。

地震是不可預測的,假如人類能預測地震的.發(fā)生時間、震級與地區(qū),假如我們學會了自救,就不會有那多的生命消失。我們不甘心,雖然我們不可以預測地震的到來,但我們卻可以用防震知識武裝自己,來準確地防止與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傷害。

那,當?shù)卣馂碾y降臨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災難是人們預測不到的,只能靠我們自己來防止與地震導致的傷害,與其驚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還不如全力自救。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十

防災避險是我國長期以來一項重要的任務,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重視、積極參與的一項工作。在近年來的多次地震、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中,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幸的事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損失。因此,我們必須認真思考如何防范自然災害,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第二段: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有效方法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是防災避險的基礎,我們應該要有一些應對突發(fā)自然災害的技能和知識;在平時,要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習慣,比如在危險時保持冷靜,盡量遠離危險地帶,避免去危險區(qū)域等。還要定期參加相關培訓課程,掌握應急避險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綜合應變能力。

第三段:發(fā)揮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防災避險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制定和實施相應的防災政策外,還應該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和能力。在災害發(fā)生后,要迅速組織搶險救災,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幫助。因此,我們要理解和支持政府的防災避險工作,積極參與到相關的活動中來。

第四段:倡導全民防災行動

全民防災行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防災避險方式,它要求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應該注意預防自然災害的發(fā)生。比如,選擇安全的居住環(huán)境,安裝防震降噪設備,做好水電防護措施等等。此外,我們要倡導居民生產自救,加強鄰里間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應對自然災害的挑戰(zhàn)。

第五段:結論

防災避險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重視它、關注它、積極參與其中。我們要養(yǎng)成預防和避險的習慣,提高自己的防災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我們也要理解和支持政府的防災工作,為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有一個安全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避免悲慘的自然災害給我們帶來傷害和痛苦。

防災避險心得體會篇十一

說起地震,我就聯(lián)想到唐山大地震和四川大地震,這兩次地震使大片的房屋倒塌,使無數(shù)的人員傷亡,親人們忍受著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場面太慘痛了!今天,我參觀了“防震減災”的科普展,里面一幅幅畫都在向人們展示地震是如何形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等等。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fā)生急劇的破裂,產生地震波,從而在一定范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xiàn)象。地震開始發(fā)生的地點稱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稱為震中。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qū),極震區(qū)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qū)。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1.構造地震、2.火山地震、3.塌陷地震、4.誘發(fā)地震、5.人工地震。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1.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地震發(fā)生后,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fā)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里的事例。請將門打開,保證出口。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最重要的是我們大家要愛護地球,因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沒有地球就沒有人類,因此我們肯定要珍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51420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