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03:18:31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
時間:2023-11-20 03:18:31     小編:筆硯

教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編寫的一種指導性文件,它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內(nèi)容,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每一節(jié)課都需要有一個完整的教案來指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編寫教案時,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教學進度。探索教學的有效路徑,優(yōu)化教學過程是教師們關(guān)注的焦點之一。以下是一些值得參考的教案范例。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一

知識與技能:認識身體整體和各部分器官,測量自己身體的生長發(fā)育的情況。關(guān)愛自己的身體。培養(yǎng)與同學合作的能力,增強保護意識。

過程與方法:用繪畫、測量等方式表現(xiàn)、記錄自己的身體特征和生長發(fā)育情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自己身體的基本特征,關(guān)心自己身體的生長發(fā)育的情況,發(fā)展自我意識,能主動幫助他人。

引導兒童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學習相關(guān)知識,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與探究的愿望。

人體掛圖、軟尺、彩筆、報紙、剪刀等。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說說自已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同學們,你知道自己的身體是由哪些部位構(gòu)成的嗎?你想了解自己的身體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人體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板書:第一單元:我愛我的身體了解我的身體。)。

二、認識人體各部位、各器官及其功能。

1、人體各部位:

(1)老師用學生或自己的身體講。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說說人體各部位的名稱。

2、各器官及功能。

(1)看人體內(nèi)臟圖。

(2)說說人體內(nèi)部各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3、全班交流,互相補充及糾正。

1、我們的身體各有特點,可以畫下來,辦個展示會。

3、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研究解決嗎?

(如,一張紙不夠大怎么辦?自己畫不過來怎么辦?)。

4、說一說自己身體的樣子。

1、把自己知道的身體器官畫在畫像上。

2、先在小組里交談,再大組交流。(例如:讓學生繞著教室跑兩圈后,再來說說心跳和脈搏有什么變化;或早上起床后身體的感覺,緊張的學習或勞動后身體有什么變化,或感冒發(fā)燒后身體的變化等。)。

1、怎樣知道自己身體生長發(fā)育的情況呢?(用數(shù)學中量一量的辦法)。

2、讓學生用標尺、軟尺等工具互相量一量身高、臂長、腿長、胸圍等,并做好記錄,再比一比,誰長得高,長得快。

六、談話。

1、讓學生自己來說說通過這幾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師總結(jié)。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通過果實培養(yǎng)孩子早起的。

生活。

習慣。

2、能借助圖片簡單描述畫面情景,學習說完整的話。

活動準備:

1、圖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個。

3、圖畫紙。

活動步驟:

1、講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2、大森林中誰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聽一聽、學一學公ji是怎么叫的?數(shù)一數(shù)公ji叫了幾聲?

手指游戲:大拇指醒來了,你早,你早;

食指醒來了,刷牙,刷刷牙;

中指醒來了,洗臉,洗洗臉;

無名指醒來了,梳頭,梳梳頭;

小拇指醒來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圖片:

5、幼兒簡單描述畫面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么?

6、游戲:早晨晚上。教師彈奏或演唱“areyousleeping”的歌曲,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唱完后,教師學一聲大公ji的叫聲,幼兒做起床動作。請幼兒模仿大公ji,反復進行游戲。

7、學一學公ji叫、小豬打呼嚕的音效,利用教室內(nèi)的玩具自由地創(chuàng)造聲音,并說一說聲音象什么。

8、繪畫:早晨、晚上(老師畫好小朋友起床、睡覺的圖片,幼兒添畫太陽、月亮)。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三

嘗試發(fā)現(xiàn)自己的身體會動的地方,并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健康歌,娃娃人體圖片,標記。

一、游戲:木頭人。

引導語:原來我們寶寶不喜歡做木頭人,喜歡動一動呀,好,現(xiàn)在我們就聽音樂跟著老師一起舞蹈、律動。

1、幼兒自由在會動的部位貼粘紙。

2、討論:你身體的什么地方會動?(幼兒回答后,老師用標記在“娃娃人體圖”的相應部位貼上標記)。

引導:我們的身體這么多地方會動呀,讓我們的身體動一動(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動一動剛才提到的地方)。

3、我們的身體有那么多的地方會動,除了這些地方,寶寶身體還有一些地方也會動,現(xiàn)在我們聽著音樂,動一動我們沒有貼上標記的地方。

三、結(jié)束部分:噓——小嘴說,我累了,我休息一下吧,我也累了,我也要休息了……我們寶寶也累了,我們也要休息了。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四

認識自己,是中班幼兒在集體中能夠獨立學習生活的心理基礎(chǔ)?;顒訌恼J識自己的身體著手,到認識自己的能力,為幼兒確立了"我已經(jīng)長大了"的概念,樹立了"我能行"的信心,產(chǎn)生了我還會長大的期待?;顒幼層變涸诓僮髦邪l(fā)現(xiàn)"身體長大"了,在與情景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本領(lǐng)變大"了,使幼兒在感性活動中獲得直觀的認識,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

目標:

1、能夠知道耳朵的更多用處。

2、能根據(jù)散文中部分內(nèi)容做一做,體驗游戲的快樂。

過程:

一、猜謎語,談話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講述謎語。這個謎語就在我們自己身上,猜猜看究竟是什么。

2、原來是我們的耳朵,那么今天我們的小耳朵朋友要跟我們一起學本領(lǐng)了。

二、欣賞散文。

1、小耳朵朋友帶來了一首散文送給我們小朋友,他想讓你們知道他的本領(lǐng)有多大呢,我們趕快來聽聽吧!

2、欣賞完散文,請小朋友們說說散文提到小耳朵有哪些用處?

三、做做玩玩。

1、我們的耳朵很想給小朋友們表演它的本領(lǐng),所以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讓小耳朵來表演。

2、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帶上眼鏡,帶上耳機聽音樂等。

(幼兒表現(xiàn):今天幼兒表現(xiàn)不是很好,散文中提到耳朵的用處,大多他們都沒聽清楚。分析原因:可能是受到散文的局限性,因此幼兒的想象能力沒有發(fā)揮出來,也許是我對孩子們的要求太高了。建議與措施:今天的活動,使我體會到,孩子們是十分喜歡一些實物的東西,非常喜歡把眼鏡帶在自己的耳朵上玩,但這些實物太少了,不能使所有的幼兒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多準備教具。)。

目標:

1、引導幼兒能按歌詞內(nèi)容創(chuàng)編動作。

2、大膽的表演小手歌,愿意與同伴一起進行表演。

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知道你的小手有哪些本領(lǐng)嗎?

二、熟悉歌曲內(nèi)容。

1、今天,老師的兩只小手學會了新的本領(lǐng),它在問你們的.小手:"你們想學這個本領(lǐng)嗎?"。

2、聽聽這首歌曲里面都有什么?老師把歌曲前兩段以兒歌形式念一便,兩只手做動作。

3、請已經(jīng)學會本領(lǐng)的小手跟老師一起念兒歌。

三、學唱歌曲、

2、請已經(jīng)學會本領(lǐng)的幼兒跟我一起唱。

3、和小手一起表演歌曲。

四、創(chuàng)編歌曲。

1、小手除了可以做雨傘、雨點,還有什么?(引導幼兒還可以做太陽、蝴蝶等)。

2、演唱幼兒創(chuàng)編的歌詞。

(幼兒表現(xiàn):能夠隨音樂配上自己的動作。分析原因:今天,我找到了這首歌的磁帶,聽到歡快的音樂,幼兒都能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動起來,等到熟悉了歌曲內(nèi)容,配上動作。當我和孩子們用風琴演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都停留在動作上,而不是注意自己唱的歌,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吧?。?。

能夠隨音樂配上自己的動作。今天,我找到了這首歌的磁帶,聽到歡快的音樂,幼兒都能根據(jù)音樂節(jié)奏動起來,等到熟悉了歌曲內(nèi)容,配上動作。當我和孩子們用風琴演唱這首歌曲時,孩子們都停留在動作上,而不是注意自己唱的歌,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年齡特點吧!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五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良好生活習慣。

2、幼兒懂得關(guān)心自己的身體。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早睡早起身體好”(一)、(二)、(三)、(四)。

2、水彩筆人手一盒,剪刀每人一把。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觀察圖片的基礎(chǔ)上,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一)、(二)。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這是一個晚上,小剛已經(jīng)上床睡覺了,小紅還在看電視、玩玩具。

2、幼兒辨別說出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要求幼兒完整講述并說出理由。)。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三)、(四)。

1、幼兒觀察圖片說出:這是一個早晨,小剛已經(jīng)起床了,小紅還在睡覺。

2、幼兒辨別說出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要求幼兒完整講述并說出理由。)。

3、請幼兒說說自己每天是否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應該向哪位小朋友學習。

4、老師表揚按時睡覺、按時起床的幼兒,并對幼兒提出要求:小朋友年齡還小,正在長身體,晚上要早睡,早晨要按時起床上幼兒園,這樣才能長得又高又壯,身體健康。

三、請幼兒為操作材料(一)、(三)畫面涂色。

1、幼兒知道小剛的表現(xiàn)好,能做到早睡早起,為小剛的畫面涂上漂亮的顏色。

2、幼兒涂好色后,用剪刀把畫面輪廓剪下來,貼于主題墻展覽,讓幼兒相互交流、督促自己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以及討論明白了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非常重要,了解了正確的睡眠姿勢和習慣。對于有不良睡眠習慣的幼兒起到了教育意義。但是活動中幼兒親身體驗睡眠姿勢的較少。

幼兒良好的睡眠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養(yǎng)成的,它需要老師細心、耐心的指導。糾正幼兒不良睡眠習慣更是需要時間,并要老師和家長共同來完成。因而今后我們這項工作要持之以恒堅持去做。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六

設計意圖:

孩子的健康始終是最值得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生活條件優(yōu)越了,生活質(zhì)量提高了,致使有些家長也誤入了一些健康的誤區(qū)。例如許多家長不惜花重金為自己的寶寶購買多種的營養(yǎng)食品和營養(yǎng)藥品。特別是本學期剛剛開學,班級中小朋友們過了一個假期變化都很大,有時我會高興地對以前偏瘦的小朋友說:“恭喜你,你長胖了一點?!倍硪恍┖⒆訒又业脑捳f:“怎么又胖了,胖有什么好,還是象原來那樣好看?”“不對,不對,太瘦也不好!”于是,到底是胖好還是瘦好成為近期孩子們關(guān)注的話題。分析我班幼兒的身體成長狀況,就能發(fā)現(xiàn)存在許多“參差不齊”,有的很胖,有的很瘦。幼兒在飲食方面也存在挑食現(xiàn)象,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并且到了晚上或雙休日還喜歡以“自己的喜好”來填飽肚子,例如吃肯德基、麥當勞、喝飲料、冰淇淋等。家長也常因嬌慣而滿足幼兒的各種要求。同時,我們的孩子們平時除了在幼兒園有些戶外的運動,平時也只被禁錮在了“高樓大廈”之內(nèi),很少有運動的機會,進一步造成了“肥胖”等不健康問題的可能性。

因此,對于大班幼兒需要了解自身的身體狀況、關(guān)注自己的.體重、通過交流討論來總結(jié)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樹立自我保育意識。因此預設了本次的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測量、討論自己的體重,初步了解健康與體重的關(guān)系。

2、激發(fā)幼兒探索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興趣。

3、幫助幼兒了解身體結(jié)構(gòu),對以后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稱四個、紙筆若干、相關(guān)圖片、黑板。

活動過程:

一、測測體重。

1、t:孩子們,中班的時候我們都量了體重,知道你的中班時候的體重是多少?

2、t:那現(xiàn)在的體重你們知道嗎?

3、t:猜猜看,現(xiàn)在的體重和以前的相比會有什么變化呢?

那是不是你們的體重就這樣一直長下去,重下去的???

小結(jié):體重會隨人的長大增加,但到一定程度就不長了,這是我們的生長規(guī)律。

4、t: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你們現(xiàn)在的體重到底是多少呢?

吳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四個稱,你們?nèi)シQ一稱,然后把你們的體重記錄下來。

5、請幼兒去測量體重并記錄。

二、交流討論。

1、t:現(xiàn)在你們都知道了你們自己的體重了,那誰愿意告訴我你的體重是多少呢?

2、t:知道了體重,來看看吳老師這里有一張表格,三種顏色里都有重量范圍,藍色的是17公斤以下,綠色的是17-22公斤,紅色的是22公斤以上,請你看清楚你的體重是在哪個范圍里的,然后把它貼在相應的顏色里。

3、幼兒操作。

4、檢查并交流。t:看看,有沒有不同意見的呀?

5、你對自己的體重滿意嗎?

6、你認為是胖點好還是瘦點好呢?

8、t:什么原因會使我們的體重增加過快,變的胖的呀?

9、t:那有什么好辦法讓我們變的瘦一些,讓體重變得標準些呢?

三、游戲鞏固。

1、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這里有些圖片,看看圖片上的東西,哪些是有利身體健康的,哪些是不利健康的,然后分別把他們送給笑臉哭臉里。

2、幼兒游戲。

3、集體交流檢查。

4、教師用圖片總結(jié)。

活動反思:

《我的體重我做主》是一堂生命與健康教育課。上課之前,我一直沒有信心上這堂課。想到課堂上學生有可能發(fā)生的反應,我就會忐忑不安。但我又覺得作為一個品德老師同時兼任小學生心理輔導老師,一想到現(xiàn)在的孩子成熟得較早,再加上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逃避的一個問題,這是最貼近孩子生活的話題,為了引導孩子門能正確認識、對待性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上這一堂課。上完課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不過透過這堂課也讓我看到了自身的一些優(yōu)點和存在的不足。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七

1、學習用小棒推球往前滾,努力做到動作協(xié)調(diào)。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3、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敏性。

4、愿意參與體育游戲,體驗在游戲中奔跑、追逐的樂趣。

5、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廢報紙和草編的.球、竹棒若干,草屯、音樂、梅花樁等。

一、開始部分。

熱身運動(頭、手、腰、腿)。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嘗試趕小豬。

幼兒自由嘗試趕小豬,利用幼兒呈現(xiàn)的教育資源示范正確的方法。

老師小結(jié):彎腰,手握緊竹棒,輕輕推球往前滾。

2、第二次嘗試趕小豬。

老師及時提醒孩子只能用竹棒推趕球滾動前進,不得擊球奔跑。

3、游戲:把“小豬”送回家。

(1)幼兒排成6路縱隊,在直線上趕小豬,控制球的方向。

活動進行2次,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幫助討論解決。

(2)幼兒繞過梅花樁,s型趕小豬,增加控制球方向的難度。

三、結(jié)束部分。

跟音樂做放松運動,注意頭,手,腰、腿的放松。

活動反思:

老師在場地布置方面應作調(diào)整,要考慮路線的方便。讓幼兒在直線上趕小豬難度太大,孩子不會?;顒迎h(huán)節(jié)中對孩子的要求難,而目標定位簡單,要把目標稍作改動。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八

愿意聽故事,感受考拉團團被侵犯時的情緒,產(chǎn)生共情,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知道3個保護自己的方法,能夠判別簡單的不恰當身體接觸行為。

1、教學重點: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對性的侵犯有初步認識。

2、教學難點:判別不舒服、不恰當?shù)纳眢w接觸行為。

一、情景導入。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

1、邀請幼兒乘坐火車,進入情境,跟隨視頻火車行經(jīng)進入情境。

2、用考拉團團的自我介紹引入故事,感受團團愛笑愛擁抱的人物個性。

二、欣賞繪本故事,感受考拉團團的人物變化。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

1、講繪本,播放繪本圖片。

(1)感受團團對彩虹蛋糕的渴望。

(2)體會湯姆考拉話語中的不正當想法。

5、團團回家害怕和媽媽及好朋友抱抱,內(nèi)心敏感,對團團的遭遇產(chǎn)生共情。

三、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

1、用圖片展示出身體隱私部位的位置,強調(diào)這是不能讓別人隨便看和隨便摸,也不能偷偷去看別人的。

(1)了解身體的隱私部位,對隱私部位有初步的認識。

(2)能夠簡單判別隱私部位的位置。

2、開展“小挑戰(zhàn)”活動,能對不同的身體接觸要求及行為進行簡單的判別。

四、回到繪本故事,展示故事后續(xù)。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九

1、了解咪咪患紅眼病的原因,知道紅眼病會傳染。

2、學習處理眼睛異物的簡單方法。

小白兔、小花貓的手偶。

1、聽故事《紅眼咪咪》。

――這只小花貓叫咪咪,它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一天,咪咪在草地上玩皮球,突然一陣風吹來,一?;疑炒颠M了咪咪的眼睛里。眼睛真難受,咪咪用手揉,用擦過鼻涕的手帕去擦。揉呀揉,擦呀擦,眼睛越來越疼。媽媽見了說:“哎呀!咪咪的.眼睛怎么變成白兔的眼睛了?”沒過幾天,媽媽的眼睛也紅了,眼睛又痛又癢,還怕光、流眼淚,真難受呀!

2、知道得紅眼病的原因及病癥。

――咪咪的眼睛為什么變紅了?(灰沙進了眼,不該用手揉,用臟手帕擦。這樣會把細菌帶進眼睛,使眼睛發(fā)炎,眼球充血變紅)。

――媽媽眼睛怎么也紅了?(媽媽被咪咪傳染了,紅眼病是傳染病)。

3、了解怎樣避免紅眼病。

――媽媽和咪咪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為他們清洗了眼睛,還開了眼藥水,讓咪咪回家好好休息,不要和同伴一起玩了。媽媽也不要上班,免得傳染給其他人。

――得了紅眼病會怎樣?該怎么辦?得了紅眼病后,眼睛會流眼淚、怕光、還會疼,會傳染給別人。應在家休息,避免和別人接觸,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兒園。得了紅眼病后要及時到醫(yī)院治療,點眼藥水,用干凈的手帕擦眼淚,不到公共場所去。

――媽媽怎樣才能不被傳染?(如果知道周圍的人得了紅眼病,就不能再與他接觸,不用他的毛巾、手帕,不用臟手揉眼)。

――灰沙吹進眼睛應該怎么辦?(可以閉上眼,讓淚水慢慢和灰沙一起淌下,如果不行可請大人幫忙)。

1、如有條件,可準備有關(guān)預防紅眼病的錄像。

2、在討論中調(diào)動幼兒已有經(jīng)驗,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3、如遇紅眼病流行的季節(jié),可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教育。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了解五個手指的名稱。

2、幫助幼兒理解,體會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活動準備:

1、手的圖片。

2、動物大指偶5個小指偶若干(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3、操作材料:(1)夾珠子(筷子、木珠)(2)穿珠子(3)繪畫(涂色:“手套”)。

活動過程:

一、幼兒操作老師簡單介紹操作內(nèi)容和材料,請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提問:

1、剛才你做了什么?是用什么做的?

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個別回答,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老師小結(jié):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為什么會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提問: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出示圖片,分別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讓幼兒伸出大姆指表揚表揚小朋友,也表揚表揚自己,最細最小的叫小指,讓幼兒伸出小指;中間最高的是中指,讓幼兒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間的叫食指,請幼兒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間的叫無名指,幼兒伸出無名指。

(2)鞏固認識手指。

a.老師分別將動物指偶戴在五個手指上,幼兒說:老師將**戴在**指上。

b.游戲:“戴指偶”老師說一個手指的名字,幼兒取一個指偶戴在相應的手指上。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里?(手掌)。

(2)手還可以怎樣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四、幼兒討論:如果沒有手會怎樣?怎樣保護手?。來。源屈。老師教。案網(wǎng),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老師小結(jié):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不玩刀和其它尖的'東西,以防觸傷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護膚品等。

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提問: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啟發(fā)幼兒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請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做,小手會不會很能干?教育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延伸:

1、讓幼兒繼續(xù)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兒學著自己的事自己做。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以“幼兒的手”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采用了音樂導入法、觀察發(fā)現(xiàn)法、游戲鞏固法、感知操作法。活動開始,孩子們在輕松的音樂中,對手有感性認識,產(chǎn)生活動興趣。然后通過觀察,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手上有什么,有幾個手指,并進行手指和手的比較。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與孩子們共同搭建認識的平臺。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1、喜歡閱讀圖書,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受故事中場景、人物的趣味性。

2、熟悉故事內(nèi)容,學會觀察并能用完整的語句進行講述畫面中場景、人、物的變化。

3、感受大膽想象的樂趣,能將自己的想象通過畫、說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4、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fā)展求異思維。

1、幼兒準備:小圖書人手一冊。

2、教師準備:大圖書、磁帶、圖片(關(guān)于樹木被砍伐、田地干枯2張)。

1.、教師播放魔術(shù)師劉謙表演的一個小魔術(shù),引起幼兒對魔術(shù)的興趣。

2、引出故事《我是綠魔法師》,引起幼兒閱讀故事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可知道,有個叫頑皮豆的小朋友,他自稱他是"綠魔法師"。那他有什么魔法呢?我們一起到故事中看看吧!

1、幼兒有序地取書。

2、幼兒自由地閱讀故事,教師適時進行引導。

3、教師與幼兒一起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神奇性。

師:你喜歡頑皮豆的魔法嗎?說說你最喜歡他變的哪個魔法?

4.引導幼兒說出魔法的細節(jié),對孩子的回答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勵。

1、師生一起看大圖書,逐頁觀察講述,理解故事內(nèi)容。

(1)觀察第1頁,引導提問:頑皮豆從森林里玩?;貋碛惺裁醋兓?他說了些什么?幼兒回答,然后和幼兒一起學說頑皮豆的話:"我是綠魔法師。"并配上動作。

(2)觀察第2頁-第11頁:我們一起來看看頑皮豆的綠色的魔法吧。

第2頁:頑皮豆的魔法從哪里開始的呢?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變化?

第3頁:頑皮豆的新窗簾是什么樣的?這樣的窗簾你喜歡嗎?為什么?

第4、5頁:魔法讓桌子、椅子變成了什么樣子?出示大字卡"桌子""椅子"。

第6、7頁:小床變成了什么?周圍有哪些變化?

第8、9頁:媽媽和爸爸有什么變化?你希望你的爸爸媽媽變成那樣嗎?

(逐頁引導幼兒大膽觀察,想象,并找出答案。)。

2、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看大圖書,完整地欣賞故事一遍。

3、幼兒看小圖書,聽錄音講故事。

2.請幼兒畫一畫,說一說。

在這節(jié)語言活動中,我充分把握住孩子愛聽故事的習慣,捉著幼兒的好奇心,通過觀看魔術(shù)師變魔術(shù)的視頻引導幼兒進入主題,幼兒在整節(jié)活動中注意力非常集中,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大膽想象、非常主動地去尋找答案。特別是在最后我還把環(huán)保教育滲入其中,當孩子們看到我所出示的圖片時,每個小朋友都愿意當一個出色的魔術(shù)師,愿意把我們的大自然變得綠綠的,而且還想到了很多很多環(huán)保的方法(比如節(jié)約用水、多植樹),在提高幼兒的語言發(fā)展時,環(huán)保意識也逐步增強了。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1、有興趣地探索食物在人體內(nèi)的旅行,了解身體內(nèi)一些器官的作用。

2、比較細致觀察畫面,有目的地進行思考,培養(yǎng)探索的興趣。

3、讓幼兒知道愉快有益于身體健康。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清潔衛(wèi)生的好習慣。

配套書5本、帶字卡片若干、游戲卡片6張。

一、引起興趣。

1、今天我?guī)硪槐緯?,書的名字叫“便便”,便便就是我們的……大便,你們有大便?讓我們一起看看這本書。

2、你們瞧,他們在干什么?(吃東西)。

3、在吃美味的食物呢,吃啊吃,吃下去的東西出來了都是什么呢?。

4、真奇怪,美味的食物為什么會變成便便?這是什么原因?

5、既然吃下去的東西都變成了便便,那我們?yōu)槭裁催€要吃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邊看書邊聊聊關(guān)于便便的事吧!

二、邊講邊看,分析討論。

(一)教師引導幼兒仔細看書。

1、知道身體里的管道是彎曲的——。

小結(jié):哦,原來長長的管道在我們身體里是這樣彎彎曲曲的。

2、了解各消化道名稱——(教師要分別出示字的卡片)。

*那我們吃下去的東西都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這里是入口處,入口處是什么地方?(嘴)嘴是食物的入口處,所有吃的東西都是從嘴進入的。

*我們看到一根特別特別細的管道就是食道,哪個器官是食道,食道在哪里?

*食道連到一個寬寬的管道?也就是第幾個管道?寬寬的管道就是什么?

*食物來到了下一個管道,它連接著胃,長的.彎彎曲曲的細細的,這個管道叫什么?你們知道嗎?(小腸),既然細細的管道叫小腸,那么粗粗的管道我們就叫……大腸。食物經(jīng)過了4個管道到了出口,也就是肛門。經(jīng)過了肛門這個地方食物就變成了便便。

(二)幼兒分組看1頁書。

1.剛才我們都知道食物在身體里要經(jīng)過4個管道,哪4個呢?(食道、胃、小腸、大腸)它們都有不同的工作,它們到底做些什么事呢?我們這里有4組,每組看1張圖片,把你們小組看到的內(nèi)容介紹給大家。

2.提出要求——今天可要3個人看一本書,不單讓自己看清楚,還要讓你的兩個好朋友也看清楚。等會還要一起告訴所有的朋友們。

3.教師巡回指(有意識提問)。

4.交流分享。

*大家都看好了嗎?我們按照食物經(jīng)過的順序分別來介紹。

*介紹食道的小組你們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教師小結(jié)。

*原來食道是有彈性的,有的食物沒嚼碎就大,有的就小,所以就容易噎住。看樣子老師和媽媽要我們吃飯細嚼慢咽是有道理的。只有細嚼慢咽才能使我們的食道更通暢。

*胃里會分泌一種神氣的液體就是胃液,胃在不停的磨碎食物,再加上胃液的幫忙,食物就會慢慢變成糊狀,這就是消化。

*小腸能把各種不同的營養(yǎng)送到各種地方。

*剛才這組小朋友提到大腸就是……大腸要把食物中的水分吸干,剩下的沒有用的東西就是便便了。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食物是怎么慢慢變化的。

三、真真假假想一想(3人合作)。

1.還有個有趣的游戲,動物朋友也來了,看看圖片上的動物朋友做的對嗎?這里有6個方塊,你們覺得它們做的對嗎?幼兒小組商量選擇。

2.原來這些都是文明的好習慣,我們也應該這樣做,那些不文明的改正了就好。

其實我們?nèi)梭w里除了今天講的這些,還有很多器官,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是也很重要,我們把這個模型放在教室里,你可以來看看說說找找,如果都知道的話說不定可以當醫(yī)生了。

一、價值所在:

通過便便這個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引導孩子們關(guān)注和探索它的奧秘,我更想讓這次活動為孩子們打開一扇窗,讓學習成為孩子的內(nèi)部需要,成為一種愉悅的歷程,活動的意義真正得以生成。實際上,如果活動只是讓孩子記住現(xiàn)成的結(jié)論性知識,而不經(jīng)過孩子理智的探險和思維的碰撞,沒有對負載著生活意義知識的獨特感受與深情體驗,就很難講孩子真正掌握了知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shù)不在于傳授本領(lǐng),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特殊的經(jīng)驗,加上像孩子們每天都會遭遇的經(jīng)歷,都能作為展開聯(lián)想自發(fā)觀察和探究的依據(jù)。像便便這次活動,在孩子心理上好像一種特殊的蹺蹺板,觸發(fā)一次就是一次特別的體驗,我的真正目的除了讓孩子獲取有價值的經(jīng)驗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用意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意識和習慣,告訴他們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多想、多看、多問,你就能得到很多,這些都是讓孩子們受益終生的,真正為孩子的一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

二、存在不足:

這次《有趣的便便》活動孩子通過觀察、傾聽、操作、討論等多種方法獲取了有關(guān)便便的知識,但在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正如我所設想的,幼兒已有經(jīng)驗不足,我的一個個開放性的提問,不得已逐漸轉(zhuǎn)變?yōu)榧匍_放性問題或封閉性問題,教師對活動的組織調(diào)控能力還有待提高,教育的行為比較謹慎,不夠大膽。另外如果將大象、黑熊、駱馬、蝴蝶換成幼兒較熟悉的動物,可能更能調(diào)動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師生互動的熱情。

三、改進策略。

重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班級文化氛圍”很重要,平時我們每次都要及時為孩子解答疑問,在我們規(guī)定的教學活動以外,經(jīng)常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鼓勵孩子觀察、探索身邊的人或物,相信孩子的自我學習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將大象、黑熊、駱馬、蝴蝶換成幼兒較熟悉的動物,如小狗,小雞、小羊等,活動前可給幼兒充裕的時間調(diào)查這些動物的便便,將幼兒的眼、口、腦、手等器官積極地調(diào)動起來,豐富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真正實現(xiàn)幼兒的自主學習。

活動中采用豐富適宜的教法和學法進行有效的互動,教師除了以自己的情緒、形態(tài)感染幼兒外,還將挖掘其綜合活動價值,采用引導點撥的啟發(fā)式教學以及講解演示、討論評議等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讓孩子通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習得對便便的認知。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1.認識常見的豆制品,知道其名稱和價值,從而喜歡吃豆制品。

2.嘗試自己使用調(diào)味品進行涼拌豆腐,體驗活動的樂趣。

3.引導孩子樂于接受治療。鼓勵、培養(yǎng)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4.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將香干切成若干小塊、牙簽、黃豆若干。

百葉、百葉、豆腐等。

1、認識幾種常見的豆制品。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吃的東西,你們認識嗎?

幼兒說說它們的名稱。

教師小結(jié):這些吃的東西都是用黃豆做的,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2、出示香干,幼兒品嘗香干。

師:你還知道哪些豆制品?

3、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jié):豆制品有很多,豆制品營養(yǎng)豐富,小朋友要多吃豆制品,對小朋友的身體是有好處的。

4、涼拌豆腐。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豆腐,我們來做涼拌豆腐。

教師介紹調(diào)味品,示范涼拌豆腐。

幼兒進行涼拌豆腐,互相品嘗涼拌豆腐。

教師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jié),表揚和鼓勵在活動中變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并獲得快樂,旨在培養(yǎng)和保持幼兒對健康活動的興趣。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其也能在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獲得快樂,培養(yǎng)其對健康活動的興趣。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1、了解外傷的簡單處理方法。

2、知道受傷時要請大人幫忙,嚴重時要及時就醫(yī)。

教學掛圖60—24。

一、引導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談談有關(guān)跌倒受傷、眼睛進異物、流鼻血的情況。

教師小結(jié):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jié)。

二、結(jié)合掛圖,向幼兒介紹受外傷時的簡單處理方法。

1、出示圖片1、

教師:這個小朋友怎么啦?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教師小結(jié):應該請大人幫助小朋友清洗傷口,然后給傷口消毒上藥,最后在傷口處貼上創(chuàng)口貼。

2、出示圖片2、

教師:這個小朋友眼睛里進了東西,應該怎么辦?

教師小結(jié):你們千萬不能用手去揉眼睛,應該閉上眼睛,讓眼淚把眼睛里的灰塵沖出來。

3、出示圖片3、

教師:這張圖里的小朋友怎么了?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大人不在身邊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大膽回答。

教師小結(jié):這時應該低下頭,用手捏住鼻子。

老師總結(jié):在生活中很有可能會發(fā)生這些小意外,當我們遇到像剛才圖片里小朋友遇到的情況時,我們千萬不要慌亂,要及時請大人幫忙。如果是小問題,就用我們剛才討論的方法解決就好了;如果受傷比較嚴重,一定要及時去就醫(yī)。

三、請幼兒看掛圖,討論了解受傷的方法。

2、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平時生活經(jīng)驗回答:預防摔傷、眼睛進異物、流鼻血的方法。

3、出示收集的圖片:這些圖片里的小朋友,誰做的對?誰的做法是不對的呢?請幼兒在能夠有效避免受傷的方法的圖片時舉起小手。

教師小結(jié):我們除了會處理這些情況外,還要會預防這些情況的發(fā)生,知道應該怎樣去避免受傷。我們要在安全的'場地里玩,跑步的速度不能太快,如果很快,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身體,會很容易摔跤受傷的;當眼睛里進異物時,我們千萬不能用手去揉眼睛,以防細菌感染;平時要多鍛煉身體,不挑食,多吃瓜果蔬菜,這樣就不會流鼻血了。

四、引導幼兒討論朋友受傷時應該怎么辦。

1、教師:如果你的好朋友受傷了或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么辦呢?

2、幼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jié):大家在一起都是好朋友,我們要互相關(guān)心,互相照顧。當別人摔倒時,要幫忙把他扶起來,還可以幫別人拿需要的東西,并幫助他去告訴大人,請求大人的幫助。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洗手歌”,這首兒歌是中班的語言活動,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平時幼兒不太注意手的衛(wèi)生,通過此項活動,可以讓幼兒從小養(yǎng)成愛洗手、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重點難點。

學習朗讀兒歌,并能邊做動作邊讀。

活動準備。

掛圖、香皂、毛巾、自來水。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小手臟了怎么辦?

幼兒:用水洗。

老師:你們會不會洗?

幼兒:會。

老師:那你都是怎樣洗手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兒回答各自各的洗手方法。

2、老師:(出示掛圖)。

老師:圖上有誰?在做什么?

幼兒:小朋友,在洗手。

老師:我們在什么時候需要洗手?

幼兒:吃飯前、上廁所后、玩耍后、從外面回到家里或教室里,等等。。。

老師小結(jié):寶貝們說得都很好,先搓手心,再搓手背,然后關(guān)水,用干凈的毛巾擦干小手,現(xiàn)在讓我們來把這些步驟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吧。

3、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讀兒歌,邊讀邊做動作。

兒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

沖沖水,沖沖水,小手干凈了。

(2)幼兒配合動作跟讀。

實踐練習洗手一次。

1、幼兒洗手,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提醒幼兒不玩水,并能按一定的步驟邊讀邊做洗手的動作。

2、表揚正確洗手的幼兒。

教學反思。

洗手是幼兒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動中,我先讓幼兒來示范如何正確洗手,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訴老師不能玩水。結(jié)合動作,幼兒較容易地學會了兒歌,而且能邊唱念邊表演,效果很不錯。但在之后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有的幼兒沒有老師的提醒就又開始了玩水,可見,不玩水的行為個別幼兒還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師的隨時提醒。當然,在一次活動中就想改變幼兒玩水的壞習慣,確實不可能,這需要老師在平時對引導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兒養(yǎng)成正確洗手的好習慣。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由于本班幼兒普遍是農(nóng)村孩子,爸爸媽媽不在家,交給爺爺奶奶照管,爺爺奶奶又溺愛孩子,造成孩子養(yǎng)成飯來張口的壞習慣;生活習慣也不好,孩子的手很臟,指甲長了也不剪。

活動目標。

1、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知道人人都有一雙手。

2、豐富幼兒的詞匯:大拇指、小指、中指、手掌、手心、手背、手指甲、粗細、長短、一雙手。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興趣與仔細觀察的習慣。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手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知道手的功能。

活動準備。

水彩筆、每人一張白紙、指偶圖案每人兩個、一段《我有一雙小小手》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做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最后讓幼兒把一雙手藏在身后。

2、教師:咦!你們把什么藏在身后啦?哦,原來是你們的小手,伸出來看看,我們每位小朋友有幾只手?(兩只手)對了,兩只手還可以怎樣說?(一雙手)對了,兩只手又稱為“一雙手”.

1、引導幼兒一起數(shù)一數(shù),一只手上有幾個手指?(老師帶領(lǐng)幼兒一起數(shù))。

2、讓幼兒把手指并攏,比一比,5個手指頭是不是一樣長,找出5個手指的不同點。

教師:我們看看每只手的5個手指是不是一樣長?(不是)哪一個手指最長?他在5個手指中的哪個位置?(在中間的手指最長)對了,因為他最長又在5個手指中間,所以叫它“中指”。那么5個手指中最小最細最短的手指在什么位置?它教什么名字?(因它最小最細最短在5個手指的最后一個,所以叫它“小拇指”,又可叫它“幺指”)那么哪個手指長得最粗最短呢?它叫什么名字?(因它最粗最短,很有力,所以叫它“大拇指”)。

3、引導幼兒再觀察,每只手指頭都長著什么?(手指甲)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很堅硬)什么顏色?(白色透明)手指上是不是都有手指甲?(教師讓幼兒觀察自自己的小手,同時告訴幼兒指甲長要交到的原因。)。

教師小結(jié):帶上指偶圖案,教師和幼兒做手偶游戲,《聰明的手指》誰會表演。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手又稱為“一雙手”。每只手上都有5個手指,這最粗又有力,并在五指的前頭的是大拇指(指偶圖案是大哥),這個最長又在5個手指的中間,它叫“中指”(中指和食指做小白兔蹦蹦跳);在5個手指中最后又小又短的叫“小拇指”,又可叫“幺指”(指偶圖案是小妹妹,還可以和同伴做拉拉勾)。這5個手指都長著堅硬透明的“手指甲”。手指甲長長了就要剪掉,不然臟東西、細菌就會藏在里面,我們就很容易生病。

4、引導幼兒再觀察手,知道手掌、手心、手背各指什么?

老師:每只手上除了5個手指以外,還有什么?(手心、手背)老師叫幼兒將水彩筆放在手心和手背,水彩筆在手心這面穩(wěn),而手背沒那么穩(wěn),在這里叫幼兒仔細觀察,手背上手指上有什么?(指甲)手心、手背合起來叫手掌。(每天都要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方法在語言課《小手洗得真干凈》中學過了。)。

老師放一段《我有一雙小小手》的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老師:我們都有一雙小小手,你的小小手能做什么?(讓幼兒自由討論)。

老師小結(jié):我們的小手本領(lǐng)可大了,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我們以后要自己做(寫字、繪畫、折紙、系鞋帶、扣紐扣、洗臉、曡衣被等),還可以用我們得小手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也可以幫助小朋友做好事。

教師:把你們課桌中間水彩筆和白紙拿好,把左手放在白紙上,右手持筆緣畫下來。并涂上顏色。

活動延伸:

1、把自己畫得小手送給老師,并說出自己畫的小手,畫了些什么;。

2、在早上晨檢時讓幼兒互相檢查手指甲是否剪掉了,手洗干凈了沒有;。

3、板上開展“小能手”的好人好事比賽;。

4、除自己外,其它人的會做什么事.

教學反思。

一、《認識手》是幼兒園中班健康的認識內(nèi)容,根據(jù)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思維是直觀形象,而且每個人都有一雙手,幼兒能夠通過伸出自己的雙手來認識手的外形特征和功能,從而激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從小養(yǎng)成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的好習慣。又結(jié)合教育幼兒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還要幫助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幼兒從小熱愛勞動和動手動腦的好習慣?!墩J識手》人人都有一雙手,幼兒能通過從自身的認識,幼兒對自己的手既熟悉,又直觀形象,幼兒容易接受。

二、從本次活動的教學法來看,本班孩子在三到五歲階段,游戲是幼兒喜愛的一項活動。因此,我在引出課的內(nèi)容時,我采用了“請你照我這樣做”的模仿游戲,引出了課題,每個人都有一雙手。

1、活動以師幼互動式探究性學習貫穿始終,教師與幼兒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起探討問題。“教師是活動的主導、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根據(jù)這一特點,我采用了直觀教學來認識手的外形特征。第一通過數(shù)手指來認識一只手有五個手指頭,其次比較手指的長短、粗細,最小的是小指,最粗短的是大拇指。

2、根據(jù)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因此必須把認識滲透到具體形象,有趣的活動游戲之中。還需要通過游戲形式加以鞏固練習,于是我采用手偶游戲《聰明的手指》,讓幼兒鞏固認識手指的名稱,還讓幼兒實際拿水彩筆,讓幼兒知道手分為手心、手背和手掌。

3、通過幼兒實際操作,知道手的功能。

三、從本次活動的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根據(jù)中班的年齡特點和本次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以做模仿游戲,激發(fā)興趣。

教師帶領(lǐng)幼兒玩:“請你照我這樣做”的模仿游戲,最后把雙手放在背后,啟發(fā)誘導,你們把什么放在背后去啦?伸出來看看,每個人有幾只手?兩只手也叫做一雙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這樣設計,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這樣可以輕松、愉快、自然引出課的內(nèi)容,幼兒又感興趣。

2、通過觀察認識手的外形特征。

根據(jù)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我采用直觀教學,讓幼兒把自己的小手伸出來觀察,同伴間又可以互相觀察、討論,一只手有幾個手指頭?讓幼兒比較手指的長短、粗細、最長的叫什么?最粗短的又叫什么?每只手指頭還長著什么?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探究氛圍,又體現(xiàn)了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

3、采用手偶游戲《聰明的手指》,幼兒根據(jù)老師所講的手指名稱,幼兒伸出相應的手指,以達到對手指的認識。教師小結(jié):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手,每只手上都有五個手指頭,手指頭上有指甲,指甲長了就要剪掉,因為指甲長了里面容易藏細菌和臟東西。

4、引導幼兒再觀察:每只手除了手指外,還有什么?(手心、手背、手掌)。

5、讓幼兒操作鞏固練習:讓幼兒拿水彩筆放在手心和手背上。

6、師幼共同小結(jié):人人都有一雙手,每只手有五個手指頭,手指頭上長著指甲、手分為手心、手背和手掌。

7、聽音樂表演、深化主題。

根據(jù)中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興趣的穩(wěn)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興趣,我運用幼兒喜愛的歌表演《我有一雙小小手》,激發(fā)學習興趣,又達到鞏固練習讓幼兒實際操作,感知手的功能。你們的小手真能干,能用自己小手做很多的事情,以后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要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教育幼兒要做好事,不做壞事,這樣設計讓幼兒知道手的功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又結(jié)合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8、活動延伸。

采用這活動延伸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從小認真觀察和擴散性的思維,又達到鞏固認識手的功能。

四、活動評析。

本次健康活動以幼兒親身體驗,逐步滲透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生活,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發(fā)展其動手動腦的能力。本次活動符合本班幼兒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克服了以前的說教方式,本次活動調(diào)動了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五、本次活動成功之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本次活動流程清晰、緊湊、能夠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本次活動不足之處:可能在家長的引導下了解了這方便的內(nèi)容,教學起來沒有我想像的那么新穎。

六、本次活動需要改進之處:在介紹手的功能時,過于簡單,只知道自己生活的一些方便,沒有讓幼兒觀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電視上叔叔阿姨的手的功能,如果讓我重新上,我會采用多媒體教學,列舉幾個行業(yè)讓幼兒了解我們的手還有那么多功能,從而要求幼兒要保護自己的雙手。

我的身體中班健康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2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

3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發(fā)散性思維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分清身體器官的位置。

2練習卡彩筆。

3小朋友的照片。

1找朋友(教師指圖,幼兒用手指指自己身體相應的位置并告知幼兒它們名稱)。

2點眼睛點鼻子游戲教師帶領(lǐng)這幼兒做游戲要求幼兒迅速準確的指出五官及身體部位。

3五官、身體作用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五官、身體部分的作用,要作出相應的動作,如鼻子聞花香。

5看照片照五官和身體部位。

1這節(jié)課用的直接導入,小朋友不容易被吸引。如果換成“看看缺什么”。(畫些缺少五官的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2那個照片利用的不好,在掛畫前出示照片,問小朋友這是什么(指著五官、身體)。

3身體的作用這環(huán)節(jié)可以增強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8097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