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7:15:11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大全(15篇)
時間:2023-11-19 17:15:11     小編:雅蕊

演講稿的撰寫需要注意選題、結構、語言等方面,確保內容準確、流暢、有說服力。在寫演講稿時,可以參考一些優(yōu)秀的演講樣本和演講技巧。以下是一些成功演講者的演講稿,他們用精彩的演講掌握了觀眾的心靈。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一

隨著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的不斷深入,齊嫩地區(qū)檢察院在教育活動中緊密結合實際,把活動內容融入到駐在檢察工作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執(zhí)法理念,嚴格執(zhí)法、規(guī)范監(jiān)督、文明辦案,依法保障服刑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在“大墻內”的公平正義。這個院結合多年駐在檢察工作實際,針對改造人犯因病死亡人數(shù)過多而保外就醫(yī)過少的突出問題,特別是近幾年因病死亡呈逐年上升趨勢的實際,認真進行了摸底調研。顧志祥檢察長對此突出問題高度重視,他利用檢察長接待日深入到有代表性的.老萊監(jiān)獄和監(jiān)獄醫(yī)院的傳染病房進行調研。并在調研中指出:近幾年,監(jiān)獄病犯死亡人數(shù)呈逐年增多現(xiàn)象絕不是一個監(jiān)獄的問題,而是一個共性的多年遺留的問題。解決好病犯死亡逐年增多問題,既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也是檢察機關依法對刑罰執(zhí)行活動監(jiān)督的內容,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體現(xiàn)人性化改造的具體表現(xiàn)。對于犯人因病死亡過多和保外就醫(yī)過少的突出問題,引起了檢察機關和駐在檢察人員的高度重視,他們認真進行了調研,采取了有效措施。

一是加大了對病犯治療和保外就醫(yī)的監(jiān)督力度;二是督促監(jiān)管單位及時為有病犯人治療,按照規(guī)定依法監(jiān)督保外就醫(yī);三是主動向監(jiān)獄提出要強化改善醫(yī)療及生活環(huán)境,提高治療質量;四是要求監(jiān)獄定期對病犯進行復查,盡量早期發(fā)現(xiàn),提前預防病情惡化,減少犯人因病死亡率。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今年以來各監(jiān)獄病犯月平均死亡人數(shù)在4人左右,比去年同期死亡人數(shù)減少一倍多,監(jiān)督效果比較明顯。犯人家屬對此非常高興,也使其他犯人更加樹立起接受改造的信心,確保了犯人的合法權益。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二

中央發(fā)出號令,全國八方響應,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的帷幕已經拉開,各行各業(yè)已經列入了議事日程。司法部站在活動的最前列,司法干警當然要做學習的先鋒。認真學習領導的講話,措施方案落實到家,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社會主義法制理念牢牢地樹立在我們心中。

通過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學習,個人真正懂得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我今天演講的內容也就是這五句話。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依法治國的理念,就是要帶頭學習好、宣傳好我國的憲法以及與經濟建設有關的其他法律,這是廣大司法干警和律師義不容辭的義務和神圣的職責。我個人自國家實施的一五普法規(guī)劃開始至現(xiàn)在的五五普法規(guī)劃期間,堅持帶頭學習好法律、認真宣傳好法律,先后在各類學校、農村、市委黨校副科級干部、優(yōu)秀青年干部、全市婦聯(lián)干部等各個學習班進行了普法宣傳,在昌邑廣播電臺講座十講,還在全市850多個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每年一次的輪訓班中進行講法,這些年來,個人共編寫計30余萬字講法提綱。其中個人編寫并與昌邑廣播局合作錄制的“法律知識對話”,在山東省比賽中獲二等獎。這些活動對于依法治國和全民普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句:執(zhí)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

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公平正義的理念。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價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權。要進一步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增強公仆意識,在思想上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在實踐中始終做到執(zhí)法為民、服務為民。個人在84年創(chuàng)辦了昌邑市第一個法律服務所,并確定為山東省司法廳的聯(lián)絡點,1988年從事律師工作后,先后擔任過包括市人民政府、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大中型企業(yè)等20多家常年法律顧問,為政府依法行政當好參謀,為企業(yè)開拓進取當好保護神。每年還要代理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50余件,為企業(yè)挽回和避免經濟損失數(shù)百萬元。如市政府轉發(fā)的信息“律師巧用一條法規(guī),為企業(yè)避免經濟損失128萬元”就是其中的一例。充分發(fā)揮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職能作用,滿腔熱情地幫助人民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切身利益問題,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公平正義的理念。我所從事的律師職業(yè),并不是自由職業(yè)者,而是社會法律工作者。工作中必須堅持合法合理、及時高效、程序公正的原則。

個人在開展律師的各項業(yè)務中,堅持不管大案、小案、刑事、民事,不管收費多少,都要認真的去解答群眾提出的法律咨詢,都要一絲不茍的進行訴訟代理。如廣州湛江某部一女軍官因服避孕藥雙耳失聰,因為治病和訴訟奔波了二十余年,經濟上十分困難,這次法院接受了她的申訴,準備開庭。在網(wǎng)上懇求我能否去為她免費代理,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的要求,此案光證據(jù)40余份,案件材料400余頁,20余萬字,利用了十幾個晚上作了充分的準備后,4月赴湛江去代理了此案,沒有收取分文的代理費。我認為,作為一名律師,就要本著對法律負責、對當事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對職業(yè)操守負責的態(tài)度,克服和糾正忽視社會責任、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誠信缺失等問題,始終堅持依法辦事,堅持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tǒng)一,維護法律權威,促進司法公正。

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服務大局的理念。個人除了完成本職律師業(yè)務之外,還堅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與普法有關的、對人民群眾學法用法具有實效的活動。例如本人堅持每天晚上以兩個小時的時間,與網(wǎng)友探討法律理論,研討案例,先后在中國律師網(wǎng)、葵花律師網(wǎng)、中國普法網(wǎng)、中國法院網(wǎng)等網(wǎng)站發(fā)貼子6000余篇,僅在中國律師就發(fā)貼2900余篇,已達到“青銅長老”的級別。我個人還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建立了個人網(wǎng)站,網(wǎng)站名稱就叫作“文浩律師熱線”。主要是在網(wǎng)上解答群眾的法律咨詢,與網(wǎng)友們探討、分析疑難案例等。為配合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局面,個人曾經編寫過一萬余字的《家庭教育五字經》,市委給印刷兩萬多冊,在全市發(fā)行?,F(xiàn)在,為配合五五普法規(guī)劃的實施,應昌邑市司法局的要求,正在起草編寫一篇近五千字的.“普法歌謠”,預計7月1日前完成初稿,向黨的生日獻禮??傊?,我們的一切活動,就是要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強化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措施,全面發(fā)揮職能作用,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五句: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黨的領導的理念。堅決克服無政府主義的錯誤言行。這是因為確立黨的領導是確保司法行政工作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的觀念,自覺接受和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確保司法行政工作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貫徹落實,確保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決策、部署和要求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執(zhí)行。最后我以四句順口溜作為我的結束語:

胡錦濤發(fā)號令,全國人民齊響應,

“白發(fā)退休”勁更足,法制理念在心中!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三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請進來”,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項“功在黨和政府,利在人民群眾”的特殊公益事業(yè),是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下,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的一個重要途徑。據(jù)專家調查,我國現(xiàn)有困難群體約1.4億人,占總人口的10%,其中包括貧困人群、失業(yè)下崗人群、殘疾人、受災人群、農民工等,可以說這樣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是不容忽視的,是每一個飽含熱血、憂國憂民的中華兒女都揮之不去的心結。和諧社會是一曲優(yōu)美的交響樂,而它的音符就是我們社會的各個階層,只有社會的各個階層的權利和自由,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和諧的樂章才能響徹神州大地。

“財富的擁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公正的獲得卻不能有先后之別,法律援助讓人人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弱勢群體應當享有的一項政治權利,為當今世界法治文明國家所普遍確認。它的實質是國家通過制度化的形式保障弱勢群體獲得司法公正的權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它象天平一端的砝碼,托起了另一端法律公正的一切份量。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和正義是法律援助的神圣職責。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不僅僅是法律規(guī)定上的平等,更是實現(xiàn)法定權利手段上的平等。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一些不平等的現(xiàn)象,這種不平等需要正義予以消除。法律援助工作就是為了完善法律權利的實施,實現(xiàn)弱勢群體所訴求的正義。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一位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農村婦女,在相繼生育了兩個女孩后,公婆吵罵,丈夫拳腳相加,身心飽受摧殘的她,殺害了年僅兩歲的女兒。案件偵破后,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對她提起公訴。在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下,法律援助律師通過周密細致的調查發(fā)現(xiàn),被告人有精神抑郁癥狀,經司法鑒定確認后,法院從輕判處她有期徒刑9年。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服務大局是法律援助的重要使命。從法治的角度來講,司法救濟是社會糾紛解決和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多的群眾寧愿選擇上訪而不選擇訴訟?司法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特別是貧困人群,更是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承擔高額的司法成本。如果不給予無償?shù)姆稍涂赡芤虿糠之斒氯瞬扇》ㄍ馓幹枚鴰泶罅康纳鐣栴},甚至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9月份,9名為生計所累的下崗女工,在缺乏勞動安全保護的小作坊內發(fā)生集體苯中毒,9名女工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血小板等血液成分減少的癥狀,其中1人較重,患有再生性障礙貧血。貧困的生活、無望的未來,讓女工們和她們的家人情緒異常激動,切發(fā)生于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事態(tài)緊急。一起危及社會穩(wěn)定的信息馬上出現(xiàn)在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腦海中。果斷介入,靠上服務、個別談話、集體調解,9名女工最終獲得數(shù)十萬元的賠償,使這起即將發(fā)生的集體上訪事件,在十六大召開前夕得到了圓滿地解決。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這樣的感人場景歷歷在目。當醫(yī)療事故的受害者顫抖著雙手,接過近乎天文數(shù)字的108萬賠償款時,當母親追索被歹徒猥褻的女兒的賠償款即將兌現(xiàn)時,當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接過被黑心老板拖欠的工資時,……當窮苦的百姓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的時候,所有的一切一切,無不閃爍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光芒。法律援助這項工作所能產生的社會意義,我無法用很高很深的理論去闡述它,只是想告訴大家:當他們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保障時,當他們滿身冤屈、失去自由又無從伸張時,當他們身患殘疾感到無助時,是法律援助讓他們獲得做人的尊嚴,正義的存在,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人性化的關懷!

就讓我們迎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春風,攜手前進,共同關愛這項光榮而神圣的法律援助事業(yè),用無比的熱情為窮苦的人們撐起一片公平和正義的天空,讓年老的人得到貼心的贍養(yǎng),讓受傷害的人獲得及時的賠償,讓清白的人不再蒙冤受屈,讓所有的人都能沐浴在社會主義法治的陽光下,和諧而安寧!

謝謝大家!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四

根據(jù)省、市院以及市、區(qū)政法委統(tǒng)一部署,5月15日,xx市xx區(qū)檢察院召開動員會,要求全體干警高度重視,不走過場,認真參與第一階段的活動,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此次活動的重要性。

xx檢察長要求全體干警要堅持用正確的思想統(tǒng)領工作,確保檢察工作的社會主義方向;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黨的思想理念,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指揮,始終在政治上、行動上與上級黨委的要求和部署保持一致;要把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制理念貫穿于實際工作中,切實增強政治責任感,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增強公仆意識,努力維護法律尊嚴和公平、公正;嚴格依法辦事,樹立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違法受追究的意識理念,努力在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以較高的.時間效率和工作質量、較低的成本投入換取公正的執(zhí)法效果;要增強責任意識,吃透上級精神,掌握法治理念的內涵,明確教育活動的深刻意義,按著上級的要求和工作內容,緊密結合思想、工作的實踐切實把教育抓好,抓出實效。

xx縣檢察院緊密聯(lián)系檢察工作實際,突出重點、注重實踐,扎實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

一是抓住重點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通過夯實教育,端正執(zhí)法思想,集中解決好“為誰執(zhí)法”和“怎樣執(zhí)法”的問題;通過理清關系,增強執(zhí)法意識,正確處理打擊犯罪與保護人權的關系、實體與程序的關系、管理和監(jiān)督的關系、處罰和教育的關系;通過完善機制,提高執(zhí)法素質,即完善用人機制、培訓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通過嚴格制度,落實執(zhí)法責任,建立和完善執(zhí)法責任制、公示制、考評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促進整體執(zhí)法水平的提高。

二是立足實踐開展社會主法治理念教育。該院對如何在執(zhí)法實踐中落實“三忠于”做了具體的闡釋,即要忠于國家:落實到執(zhí)法實踐中,就是要政治堅定,立場鮮明,堅持原則,嚴格執(zhí)法;要忠于法律和事實:每一個合格的執(zhí)法者,都必須忠于法律和事實,堅持“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落實到執(zhí)法實踐中,就是要無私無畏,依法辦事;要忠于職守:落實到執(zhí)法實踐中,就是要做到:踏實勤奮、刻苦努力;勤政廉潔、公正文明;開拓創(chuàng)新、高效優(yōu)質。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五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胡錦濤指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舉措”。司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一環(huán),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防線。今日的中國朝氣蓬勃,正堅定的向法治社會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它關乎穩(wěn)定大局,關乎民心向背,關乎法治事業(yè)的走向和進程。

就象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國》中的描述那樣:法律帝國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們,則是帝國的王侯。今天的我們,工作在人民法院,是一種光榮,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業(yè),神圣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肖揚院長的論斷振聾發(fā)聵:人民群眾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眾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我國是人民共和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為了建一座宏偉壯觀的帝國之都,人民賦予法官審判大權,也不是為了法官們的尊榮顯貴。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鑄冶讓法律在現(xiàn)實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法治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

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廣大法官應當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始終不渝地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工作永恒的價值追求。(加事例)。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人民有要求,法院就必須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回應。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我們義無反顧的選擇和使命!于是,就有了司法為民的要求。司法為民不是一個裝點門面的宣傳口號,它需要我們用熱血和汗水去兌現(xiàn)。抓住機遇,直面挑戰(zhàn),是人民法院的時代責任,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

落實司法為民,做好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關鍵。崇高的事業(yè),始于平凡的努力。我們能夠看到(加事例)……什么是司法為民,這就是司法為民。司法為民,就是對日復一日平凡甚至瑣碎的工作毫不懈?。凰痉槊?,就是在一個個案件中為點滴的公正奔波操勞。正是這平凡的努力,正是這點滴的公正,體現(xiàn)著新時期樹立崇高社會主義榮辱觀、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法官新風貌,匯聚成新時期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壯麗進行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生機無限的時代,這是一項充滿艱辛充滿成就的事業(yè)。還有什么比經歷和享受奮斗的過程更令人鼓舞?還有什么比見證并參與一個偉大的時代最偉大的事業(yè)更激動人心?實現(xiàn)公平與正義,人民法院任重道遠;落實司法為民要求,人民法官當仁不讓!一生僅此日,萬里是行程。這一路上所有的平凡,所有的瑣碎,所有的艱難與險阻,都是我們前進途中的風景。且讓我們在時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以行動證明我們無愧于神圣的審判事業(yè)!無愧于偉大的法治時代!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六

胡錦濤指出:“各級干部都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真心實意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p>

因此,在執(zhí)法思想上,必須使廣大民警有新突破,切實樹立黨的領導的觀念。司法機關作為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權力是人民通過法律賦予的,必須理所當然地要堅決服從于黨的領導。牢固樹立黨的領導的觀念,盡心竭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保障人權的觀念。司法機關既要做到堅定不移地打擊犯罪和維護穩(wěn)定,又要做到堅定不移地服務和保護人民。公正執(zhí)法的觀念。公正執(zhí)法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的關鍵所在,是勞教執(zhí)法工作的永恒主題。講究效率的觀念。廣大民警牢固樹立效率觀念,迅速、及時、認真地履行法定職責,努力提高執(zhí)法工作效率。

務執(zhí)法為民之實,求執(zhí)法水平新提升。民警執(zhí)法能力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執(zhí)法工作質量的優(yōu)劣,而且關系到司法機關的聲譽和隊伍形象,關系到“執(zhí)法為民”思想的具體落實。加強對執(zhí)法民警的法律教育,作為改進和加強勞教執(zhí)法工作的.重要內容,促使民警養(yǎng)成自覺守法嚴格依法辦事的習慣,自覺地加強對各種應知應會法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水平的培養(yǎng),提高運用法律武器的能力。

對于司法機關來講,堅持黨的領導,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zhí)政地位決定的,是我國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改革越是深入,開放越是擴大,就越要把這個根本利益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在人的多層次需要中,除了生存需要外,第一要緊的便是安全需要。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擁有財富的逐漸增加,對安全需要也與日俱增。安居才能樂業(yè),樂業(yè)也會推動安居,安居與樂業(yè)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很難設想在一個安全毫無保障的社會中,人類會實現(xiàn)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安居樂業(yè)作為一種社會發(fā)展的環(huán)境保障,順應了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安居樂業(yè),并非司法機關本身的職責所能涵蓋,也不是公安機關一家所能達成,但司法機關在這個環(huán)境的培育、實現(xiàn)和發(fā)展過程中,任務無疑最重。千方百計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舒適、安定、康樂的生活環(huán)境,能夠充分體現(xiàn)黨和政府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必將凝聚人心,融洽黨群和干群關系。這就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全面發(fā)揮職能作用,盡心盡力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良好的、安全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環(huán)境。隨著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逐漸加快,公共事業(yè)發(fā)展方興未艾,人民群眾對提供新型的服務有不可抗拒的需求。毫無疑問,司法機關職能的定位,也應該隨著人民群眾需要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司法機關是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的主力軍,而安居樂業(yè)的實現(xiàn)要靠我們堅定地貫徹好黨的群眾路線。應該看到,司法機關為人民創(chuàng)造安居樂業(yè)的環(huán)境,人民群眾期望安居樂業(yè),這本身就為我們走好新時期的群眾路線開創(chuàng)了廣闊的途徑。我們常說,我們的一切工作,就是為了讓群眾滿意,而沒有群眾的安居樂業(yè),我們就難以讓群眾滿意。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包括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諸多方面。其中,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司法機關的使命和任務無疑更加繁重而艱巨。公安機關作為政府一個重要職能部門,必須無條件地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大局,堅定不移地把保衛(wèi)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促進生產力發(fā)展作為公安工作的第一要務。要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要樹立指導型、服務型、溝通型的執(zhí)法理念,學會運用便民的、符合時代要求的、體現(xiàn)民主精神的法律規(guī)范,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公安執(zhí)法工作,切實提高行政執(zhí)法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利民。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公安機關不僅要做到傳統(tǒng)意義上的愛民、助民等服務,而且要自覺地、優(yōu)秀地依法行政。所以,只有在思想上認識到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是實現(xiàn)小康社會的題中重要之義,我們才能自覺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黨的奮斗目標。

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通、作風優(yōu)良、執(zhí)法公正的隊伍,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公安工作和司法隊伍建設,貫徹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使司法工作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真正體現(xiàn)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真正做到執(zhí)法為民。

執(zhí)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這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在法治上的體現(xiàn)。要確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來自于人民的理念,把實現(xiàn)、維護和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立法、執(zhí)法、司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體現(xiàn)尊重和保障人權,做到為人民執(zhí)法、靠人民執(zhí)法,保證把黨的領導的要求落到實處。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七

各位領導、同志們: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質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導思想。在司法行政系統(tǒng)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確保黨對司法行政工作絕對領導的必然要求,是堅持司法行政工作社會主義方向的客觀需要,是建設高素質司法行政隊伍的有效途徑,是充分發(fā)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的重要保證。教育和引導廣大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執(zhí)法為民的理念、公平正義的理念、服務大局的理念、黨的領導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司法行政隊伍整體素質,規(guī)范執(zhí)法和服務行為,充分發(fā)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二、抓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學習。

司法局黨組要按照區(qū)委的統(tǒng)一部署和這次動員大會的會議精神,認真研究整個活動的開展,精心組織,確保整個教育活動不走過場,取得實效。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局里成立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全局教育活動的組織、檢查、督導,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案,召開全局動員大會,進行層層發(fā)動。各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公證處、鎮(zhèn)街道調解中心都要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確保教育活動有人抓,有人管。

二是抓好學習。重點學習中央領導人講話和中央政法委組織編寫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堅持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每個同志都要認真記好學習筆記,通過學習培訓,使全局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務人員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內容、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推動司法行政工作健康發(fā)展。

三是加強指導。司法局現(xiàn)有3個律師事務所、1個公證處、18個基層法律服務所、11個鎮(zhèn)街道調解中心,從業(yè)人員已達280多人,點多面廣,局黨組要根據(jù)各單位的工作特點,實行領導聯(lián)系基層單位制度,統(tǒng)籌安排,處理好教育活動與各項工作的'關系,不斷鞏固和深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成效。

三、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司法行政工作實踐。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更好地促進全區(qū)人民調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安置幫教、公證、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是服務經濟建設,積極推動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為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二是促進社會和諧,搞好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個結合,加強調解中心陣地建設和隊伍建設,及時調處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矛盾糾紛。

三是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不斷深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在取得全國普法工作先進區(qū)的基礎上,認真總結我區(qū)“四五”普法工作成功的經驗,搞好“五五”普法啟動工作。

四是堅持執(zhí)法為民,服務為民,積極發(fā)揮律師、公證員、基層。

法律服務工作者在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中的作用,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維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五是抓好隊伍建設,在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中,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廉潔自律教育,提高隊伍的政治素質、業(yè)務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成為一支黨和人民信賴的法律服務隊伍。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八

各位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今天我以支教老師的身份,給大家談一談法律方面的問題,希望同學們進一步提高法制觀念,在學法、知法、守法上有所幫助,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同時更是拋磚引玉。結合有些年來學習法律的一些體會和認識,和大家談一談這方面的問題,同時,由于本人的學識和能力所限,加上時間有限,準備不足,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法律與生活》——一切人類理性的發(fā)展都依賴于法律!一切人類法律的發(fā)展都來源于生活!

在我們國家的憲法中規(guī)定,1999年憲法修正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充分發(fā)揮法治的重要作用,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法制意識。因此,作為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先哲盧俊曾喟嘆:“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逼鋵嵥^枷鎖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律的隱喻。

如果人間沒有了法律的規(guī)則,將出現(xiàn)兩種極端的局面,一者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的資源按需分配,屆時國家、監(jiān)獄、軍隊、警察等一系列暴力機構將不復存在,當然法律也因為失去了保障其實行的強制力而逐漸消亡。整個社會進入一種理想化的狀態(tài),個人的情感與道德的約束超越法律,達到完美的境界。其二種情況有可能世界將混亂一片,人們的基本權利,如生命、財產、健康、性自由等等都得不到保障,整個社會因為規(guī)則的缺失而最后崩潰,人類也將隨之走向滅亡。較之二者,也許在現(xiàn)階段看來,第二種狀態(tài)具有出現(xiàn)的蓋然性。由是觀之,吾國吾民依然無法擺脫社會規(guī)則之清朗。

法律是規(guī)則和原則統(tǒng)一。法律首先是規(guī)則。法律總是表現(xiàn)為一條一條的規(guī)則,規(guī)則是法律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由于規(guī)則本身具有滯后性、有限性等弱點,因而,規(guī)則要和原則結合起來,要深入探究法律背后共同的東西,這樣才能全面充分地掌握法律。第四,法律應該是百科全書。學習法律不僅僅需要學習法律規(guī)則方面的知識,而且需要掌握和這些法律規(guī)則有關的非常豐富的廣博的知識。人的任何知識、任何經驗,對他的法律理解和法律執(zhí)法都大有裨益。

法律是人的行為規(guī)則,法律要規(guī)范人的行為。我覺得就有必要首先研究這個“人”是什么?經濟學把“人”假定為“經濟人”,倫理學把“人”假定為“道德人”,法律對“人”也有一個假定。我認為,法律對人的假定是“壞人”?;舨妓拐f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如果你要了解法律,一定要從壞人的角度去看待法律,而不要從好人的角度去看待法律”。這就是霍姆斯著名的“壞人理論”。

法律作為人的行為規(guī)則,必然要涉及到對人性的基本假定,法律的“壞人理論”把人性假定為惡,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是因為人性惡,是壞人,會做壞事,為了禁止壞人做壞事,讓壞人做不成壞事,所以才需要制定各種法律規(guī)則。如人會背信棄義,所以要規(guī)定誠實信用;會出爾反爾,所以要簽訂合同;會損人利己,所以要規(guī)定損害賠償;會殺人越貨,所以要罰當其罪,等等。從這個角度看,人性惡是法律的基礎,也是法律的淵源,有壞人才有法律,從根本上說,法律就是一套對付壞人的規(guī)則制度。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有針對人性惡,禁止壞人做壞事的各種法律規(guī)則,如背信棄義,會遭到“上帝”的懲罰;違反合同,要承擔違約責任;損人利己,要損害賠償;殺人越貨,會罰當其罪;等等。既然如此,人們就不背信棄義,不違反合同,不損人利己,不殺人越貨了,結果人們棄惡從善,壞人變好人??梢?,法律是克服人性惡的工具,法律催人向善,正是因為有了法律,人們才成為好人。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九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道德與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兩大車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治是最可靠的保障,道德是最有力的支撐。以法治國,法禮并重是我國區(qū)別于其他國家法治思想的一個鮮明之處。

那么,如何善用這兩大車輪而令我們的社會前進得更加快速,這又是一個問題。法與道德屬于上層建筑的不同范疇。法律屬于制度的范疇;而道德則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法律規(guī)范的內容主要是權利與義務,強調兩者的衡態(tài);道德強調對他人、對社會集體履行義務,承擔責任。法律規(guī)范的結構是假定、處理和制裁或者說是行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規(guī)范并沒有具體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憑借社會輿論、人們的內心觀念、宣傳教育以及公共譴責等諸多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現(xiàn)為有關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guī)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潛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產生到消亡的過程,它最終將被道德所取代,人們將憑借自我道德觀念來實施自我行為。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案例,有這樣一個農民工,生活在貧窮的小山村,讓他覺得自己就好像一只被關在籠子里的貓,為了家人生活的更加安適,他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懷著這樣的無限憧憬他來到城市打工。

有一年,他在一個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他一直抱著美好的愿望,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但是,現(xiàn)實卻總是殘酷的,他從工地上的高臺上掉落,差點跟這個世界saygoodbye,由于工友的幫助,他活了下來,卻大病了一場,但是老板卻不給他看病,只是給了幾片感冒藥,多么讓人心寒。在這里,他的工作是又臟又累又危險,常常是幾十個人睡在一間用木板支起來的大通鋪上。但是想到5000元工資,那關系全家人生活的錢,他忍耐著。但是,想不到的是,當他滿懷希望的去領取那應得的工資時,得到的卻只是50元!多么諷刺啊!當初承諾的5000元竟生生的被減少了一百倍。這是什么概念?這意味著他所有的忍耐,所有的辛苦都付諸流水。多次討要,老板卻死賴著不給。他本不是一個野蠻的人,他試圖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權益,但是結果卻是令人無比失望。不得已,他再次向老板討要工錢,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財大氣粗的老板不但分文不給,反而罵他像條狗,并伙同其家人和下手將他暴打了頓,淳樸善良、備受欺侮的他憤怒之下向工頭舉起了報復的鋼刀,連捅了5人,造成4人死亡,1人重傷,然后去公安局投案自首。這個農民工的名字叫王斌余。也許是所有受欺壓農民工的代名詞。

在法律上,他無疑要受到制裁,但是,那一個老板就不該接受審判嗎?在我看來他的行為不僅僅是道德的缺失,也是人性的泯滅!如果,勞動部門和法院及時出面給予協(xié)調解決,維護了農民工王斌余的合法權益;如果,那位老板講點道德,知道打工者不容易,將人家干下來的血汗錢及時兌付了;如果,老板當時能向民工說句抱歉的話,承諾何時兌付工錢,也許就不會有被殺的悲劇??磥?,人格的道德問題,也能釀出更大的災禍,不守道德,遲早會付出一定代價的。

道德修養(yǎng)若落后于這個時代,那么這個社會必將停滯不前,同時也將給法律帶來更多的無奈。近年來,我國政府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快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步伐。道之所至,法之所在。所以,為了道德與法制兩大車輪的平衡運轉,社會更加和諧,我代表新一代的青少年,將一直將道德進行下去,使它從一個抽象的名詞變成實實在在的動詞。

謝謝大家!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十

本文目錄。

xx年是依法治市和法制宣傳教育檢查考核年。近幾年來,我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斷向前推進,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斷得到提高,依法治市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績效。但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遠。為了檢驗成果,總結經驗,推動工作,這次會議研究通過了《池州市—xx年依法治市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檢查考核辦法》、《檢查考核評分細則》、《檢查考核實施方案》。會后將以文件印發(fā)。希望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組織搞好自查和迎檢工作,進一步推進我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實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高依法執(zhí)政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依法執(zhí)政的基礎在于全民尤其是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知法守法,以法律作為衡量行為的標準,而法制宣傳教育正是把法律普及給人民群眾的一項社會工程,通過普法使干部群眾掌握法律,依法管理國家,為依法執(zhí)政打下堅定的群眾基礎、思想基礎、能力基礎和社會基礎。

(二)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依法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首先體現(xiàn)為依法行政能力的提高。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確立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建設法治政府,迫切需要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然而我們領導干部中官僚作風、權本位思想還大有人在,如果說全民的法律意識是基礎,那么國家公職人員的法律素質則是主干。這就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在全社會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圍,增強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促進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堅持科學發(fā)展觀,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樹立和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同時,提高公民法律素質,又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備要素。所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是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的應有之義。

(四)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妥善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實現(xiàn)發(fā)展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需要。群眾利益是相對的、具體的,要依法予以保護,要通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傳播普及法律知識,引導群眾分清合法與非法,依法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通過法治渠道解決矛盾糾紛和問題。要通過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促進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保證法律的正確實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修訂的《信訪條例》是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在構建和諧社會上采取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舉措,學習、宣傳并在實踐中很好地貫徹《信訪條例》,對于我們促進改革和發(fā)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有關部門今年應將《信訪條例》的學習、宣傳、貫徹放到重要位置上,認真抓好。

二、把握重點,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要緊密結合“平安池州”、“和諧池州”的創(chuàng)建,做好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要把維護社會穩(wěn)定放在應有的位置,廣泛深入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根據(jù)不同對象創(chuàng)新法制宣傳教育的途徑和手段,強化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自覺依照法律程序解決矛盾糾紛。突出領導干部、公務人員、青少年、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等重點對象,促進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提高司法和行政執(zhí)法人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意識和能力;增強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依法經營、依法管理水平;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方式,拓寬渠道,扎實抓好外來人口、城鎮(zhèn)居民、農村村民、企業(yè)職工等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使他們在喜聞樂見、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不斷提高法律素質。

(二)以促進發(fā)展為目標,切實履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職能。要把市場經濟法制宣傳作為重點,通過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及其相關法制宣傳,誠信建設法制宣傳等專項活動,宣傳貫徹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guī),宣傳規(guī)范和服務市場經濟運行的法律法規(guī),宣傳管理經濟行之有效的法律途徑和手段等,使法制宣傳教育的職能作用在服務發(fā)展中得到充分實現(xiàn)。特別是要重視通過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促進環(huán)境污染、信用缺失、無序競爭、假冒偽劣、漠視安全生產和職工合法權益包括拖欠民工工資等重大問題的解決,進一步規(guī)范市場秩序,凈化市場環(huán)境,促進市場主體不斷提高素質,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法治環(huán)境、信用環(huán)境。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法制宣傳教育理念,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講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堅決反對只求形式上的轟轟烈烈,不求實際效果的做法,真正把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每一項任務、每一項具體活動落到實處,以法制宣傳教育的效果檢驗工作質量。進一步發(fā)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繼續(xù)辦好法制宣傳教育的各類欄目和專題。不斷創(chuàng)新法制宣傳教育形式,通過網(wǎng)絡、廣播、電視等多種途徑,開展法制宣傳教育,運用生動、直觀、形象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和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力爭取得實實在在的宣傳效果。

(四)以依法行政為重點,全面推進地方、行業(yè)、基層依法治理。要堅持普治并舉,一手抓法制宣傳教育,一手抓依法治理,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形成地方、行業(yè)、基層依法治理齊頭并進的局面,推進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實施,提高社會管理的法治化水平。地方、行業(yè)、基層依法治理的關鍵和核心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依法行政。國務院頒發(fā)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了建設法治政府的宏偉目標,對下一步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是規(guī)范政府行為的重要文件。

要采取切實措施,認真組織各級領導干部和行政執(zhí)法人員學習《綱要》及有關依法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在學用結合、提高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上下功夫。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要依法實施行政行為,嚴格履行法定職責,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肅查處“不作為”和“亂作為”行為,堅決克服行政執(zhí)法中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zhí)法,全面落實行政執(zhí)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切實把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落到實處,努力形成行為規(guī)范、運轉協(xié)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五)認真組織好全民普法二十周年紀念活動。今年是我國開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動二十周年,各級各部門要大力宣傳法制宣傳教育在我市經濟發(fā)展、維護穩(wěn)定中的作用,對于促進四個建設的重大意義,大力宣傳法制宣傳教育20年的輝煌歷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制宣傳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發(fā)揮職能作用,組織推動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慶祝紀念活動,各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形成上下聯(lián)動、各方協(xié)調的宣傳態(tài)勢,在我市營造濃厚的法制宣傳教育氛圍。

三、務求實效,確保檢查考核工作順利完成。

(一)加強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把檢查考核工作納入年度工作內容,擺上應有位置。各級政府負責同志要親自抓檢查考核工作,要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作用,各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黨委宣傳部門同是法制宣傳教育主管部門,要密切合作,切實承擔起檢查考核的組織指導、監(jiān)督協(xié)調的職責,精心策劃,周密部署,主要領導要親自掛帥,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落實。

(二)保證質量。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檢查考核,把檢查考核作為一個查問題、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實、保質量和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過程,作為一個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要認真研究怎樣落實,并通過檢查考核來促進本職工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全面客觀地檢查考核和評價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成效,確保檢查考核工作質量。各地在檢查考核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典型,通過典型引路,以點促面,為“四五”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總結表彰和“”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啟動工作做好準備。

(三)強化保障。要以此次檢查考核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jiān)督、政府實施、全社會參與的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辦事機構自身建設,配齊配強辦事機構、工作人員,落實相關經費,逐步改善辦公條件,努力為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發(fā)展創(chuàng)造多方面的條件。

返回目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很榮幸站在這個演講臺上,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法治建設與我的中國夢》。

1978年12月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由此也開辟了中國特色色社會主義的新探索。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

口號。

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的夢想。中華兒女的美好夙愿,當然也是每一名法治工作者的理想追求。法治建設是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法治進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法治社會是人民夢寐以求的理想社會。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會和諧的產物,和諧社會的性質就包含著對于法治的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實現(xiàn)“中國夢”的必要條件。建設和諧社會靠的是什么?靠得就是法治,只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才能保證社會的和諧,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承載著中國經濟的飛速騰飛,只有依法治國才能為中華民族真正的偉大復興保駕護航!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指日可待,令人神往。關于中國夢的偉大構想,更是激勵人心,催人奮進,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共鳴。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必須通過法治來實現(xiàn)?!胺ㄖ闻d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法治中國”既是中國夢的具體宏偉目標,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堅強保障和動力,更是中華民族復興夢想的內在要求。一定意義上講,中國夢,也是法治夢。如果每個人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xiàn)好普通的價值,那么,無數(shù)個平凡就鑄成了偉大,無數(shù)個普通就鑄成了非常。法治夢的實現(xiàn),需要大家樹立拼搏進取,自覺奉獻的愛國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冒尖的進取精神;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的奮進精神;團結協(xié)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扎扎實實、腳踏實地,用勤勞的雙手托起偉大的中國夢!未來,我們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開放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體系,保證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執(zhí)行代表職務,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作用。

近代中國面臨“數(shù)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處在這樣一個大時代,中國夢對于中國人來說不是虛幻的、虛無縹緲的,而是感同身受、具體而微的。實現(xiàn)中國夢,對中國的每一個老百姓來說,意味著揚眉吐氣,不再受奴役和欺凌,不再蒙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恥辱,找回作為中國人、作為這片土地主人的尊嚴;意味著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過上富足而體面的生活;意味著創(chuàng)造人生精彩、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廣闊空間;意味著放飛和實現(xiàn)自身夢想的大環(huán)境、大背景。正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匯成了偉大的中國夢,匯成了變革中國、改造中國、富強中國的磅礴力量。當今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

今天,我們終于可以從厚厚的歷史塵埃中挺起胸,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頭,重走先輩的憲政長征,重溫先輩的偉大夢想。我們斷斷不只夢想物質豐盛,更希望性靈充盈;我們斷斷不只夢想國力能強盛,更希望國民有自尊。新民和新國,救亡與啟蒙,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能壓倒誰,而憲政便是這一切美夢的根基。

夢想,一個令人神往、惹人遐思的眼!夢想寄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人們的理想蒙上一層詩意的光輝。夢想,如同璀璨的星光照耀在我們的前面,使我們的生活有盼頭,有奔頭,有目標,有意義;夢想,使我們忘記生活的苦澀,勞作的艱辛,犧牲的痛苦;夢想,使我們奮力前行,勇于擔當。沒有夢想的人生是暗淡的,沒有夢想的民族是悲哀的,沒有夢想的社會是沉悶的,缺少夢想的時代是乏味的。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不乏美麗的夢想?!疤煨薪。右宰詮姴幌??!蔽覀兊南热撕`路藍縷、以啟山林,很早就把夢想播種在這方土地上,把汗水揮灑在這方土地上,把熱血澆灌在這方土地上。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這些瑰麗的神話正是中華民族追求夢想、向往光明和進步的生動寫照。

兌現(xiàn)中國大夢,每個人才能做好個人的美夢。而這需要我們就從手邊做起,就從守護此時此刻的生活做起,而不要將重任留給子孫。

謝謝大家!

返回目錄。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當今的中國,政通人和、百業(yè)俱旺。科學發(fā)展觀像一具高懸的燈塔,照耀著我們青年一代去謀求和開創(chuàng)興旺發(fā)達之路。置身于這樣的時代,注定我們要肩負起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圖強、不斷趕超、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標和時代重任!建天下者,舍青年其誰;興中國著,非青年莫屬。青年是推進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青年法官,我的夢想就是實現(xiàn)法治中國夢。

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曾說“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銳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征服歷史”。我們青年人,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長征路上的突擊手。那我們當如何立足于本職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力量?又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yè)呢?作為一名九江市中院法官,我認為青年法官要堅守法治信仰。司法觀念是法官的靈魂,國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過法庭這一窗口,給予每一個公民公正的關懷,對每一個人的權益給予同等的關注。我們要時刻保持中立、慎言、穩(wěn)重、理智,不但要實現(xiàn)公正,還要讓人看得見公正,感受到公正,尤其是要讓當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絕大多數(shù)當事人一生中來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責任確保當事人無論勝敗,都至少會認同和尊重我們的司法程序,使他們覺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禮遇。

其次是要具有實干精神。“遲來的正義等于非正義”,訴訟的拖延使當事人長期生活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是對人的一種折磨,使當事人在訴訟的戰(zhàn)車上進退兩難?!按讲輧呵嗲?,馬兒已餓死”,不正是對司法拖延所帶來的惡果的形象比喻和無情批判嗎?成功緣于實干,禍患始于空談。我們要力戒眼高手低,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在司法實踐中學習、磨礪自己;要以只爭朝夕的狀態(tài)勤勉工作,扎扎實實裁判好每個案件,讓每個當事人真切感受到法治帶來的公平正義。

最后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有句。

名言。

講“法官的人格是社會正義的最終保障”。如果法官失去了道德良知,正義將蕩然無存,法律哪還有權威和公信力?法官只有執(zhí)著地忠誠法律,執(zhí)法如山、冰霜節(jié)操,淡泊人生,不為權、錢、情等利念所動,追求自身人格魅力的完美,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仰慕,才能真正成為司法權威的化身和社會正義的最后屏障。

“法興則國治,法衰則國弱”。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xiàn)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蔽覀兎ü俚臉O樂之地不是權力,而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法官是法治化道路的扛鼎之人,實現(xiàn)法治是我們的夢想,我們堅信法治化道路將在我們腳下越走越寬。

當法治中國夢照進現(xiàn)實,真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一代法官的成長注定是艱辛的,正象中國法治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一樣,會有種種障礙,但我們應該響亮地宣布:我們已做好了各種準備!“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只要我們把個人的青年夢、法治夢、成功夢與偉大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我們的人生就必定會有更加出彩。我堅信,待到中國法治夢想成真時,我們一定會為自己所作的貢獻而感到無比驕傲。

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中,我們九江中院人,正在以自己飽滿的生命熱情,燃燒著青春的激情,與勤勞智慧的九江人民一道,共同續(xù)寫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璀璨篇章,共同迎接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青年法官們,讓我們共勉并為之奮斗吧!

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為新中國法治建設奠定了基矗在隨后兩三年里,我國頒布了近千件法律、法令和法規(guī),確立了我國基本法律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法制建設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1997年黨的xx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xx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寫入憲法。截至目前,我國現(xiàn)行法律共有231部、行政法規(guī)近600件,地方性法規(guī)超過7000件,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制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調整社會關系、規(guī)范社會行為、保障人民權益,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治既是現(xiàn)代國家的重要特征,又是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當前,中國正處于黃金發(fā)展期和矛盾凸顯期,在利益格局多元、社會價值多樣的新形勢下,更需要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保障社會公平、維護國-家-安-全。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還有待進一步保障,促進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治理還需要完善法制建設。只有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設,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依法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fā)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tǒng)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貫徹落實。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實現(xiàn)黨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機統(tǒng)一,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經過多年努力,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進展,司法公正進一步加強,但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仍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存在。尤其是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不嚴格依法辦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推進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形成全民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建設法治國家,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各種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既是法制建設的主體,又是法律適用的對象,人人尊重法律權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在今日之中國,法治正在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只有堅持并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國家才有光明前途,人民才有美好未來。

返回目錄。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來自司法行政戰(zhàn)線的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法律援助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閃光”。

“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請進來”,法律援助工作是一項“功在黨和政府,利在人民群眾”的特殊公益事業(yè),是社會主義法律援助制度下,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法律幫助的一個重要途徑。據(jù)專家調查,我國現(xiàn)有困難群體約1.4億人,占總人口的10%,其中包括貧困人群、失業(yè)下崗人群、殘疾人、受災人群、農民工等,可以說這樣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是不容忽視的,是每一個飽含熱血、憂國憂民的中華兒女都揮之不去的心結。和諧社會是一曲優(yōu)美的交響樂,而它的音符就是我們社會的各個階層,只有社會的各個階層的權利和自由,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和諧的樂章才能響徹神州大地。

“財富的擁有可以有先后之分,司法公正的獲得卻不能有先后之別,法律援助讓人人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法律援助作為社會弱勢群體應當享有的一項政治權利,為當今世界法治文明國家所普遍確認。它的實質是國家通過制度化的形式保障弱勢群體獲得司法公正的權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它象天平一端的砝碼,托起了另一端法律公正的一切份量。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公平和正義是法律援助的神圣職責。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不僅僅是法律規(guī)定上的平等,更是實現(xiàn)法定權利手段上的平等。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仍有一些不平等的現(xiàn)象,這種不平等需要正義予以消除。法律援助工作就是為了完善法律權利的實施,實現(xiàn)弱勢群體所訴求的正義。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一位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農村婦女,在相繼生育了兩個女孩后,公婆吵罵,丈夫拳腳相加,身心飽受摧殘的她,殺害了年僅兩歲的女兒。案件偵破后,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對她提起公訴。在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下,法律援助律師通過周密細致的調查發(fā)現(xiàn),被告人有精神抑郁癥狀,經司法鑒定確認后,法院從輕判處她有期徒刑9年。

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服務大局是法律援助的重要使命。從法治的角度來講,司法救濟是社會糾紛解決和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那么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多的群眾寧愿選擇上訪而不選擇訴訟?司法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其中重要的原因,特別是貧困人群,更是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承擔高額的司法成本。如果不給予無償?shù)姆稍?,就可能因部分當事人采取法外處置而帶來大量的社會問題,甚至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xx年9月份,9名為生計所累的下崗女工,在缺乏勞動安全保護的小作坊內發(fā)生集體苯中毒,9名女工都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血小板等血液成分減少的癥狀,其中1人較重,患有再生性障礙貧血。貧困的生活、無望的未來,讓女工們和她們的家人情緒異常激動,切發(fā)生于黨的xx大召開前夕!事態(tài)緊急。一起危及社會穩(wěn)定的信息馬上出現(xiàn)在法律援助工作人員的腦海中。果斷介入,靠上服務、個別談話、集體調解,9名女工最終獲得數(shù)十萬元的賠償,使這起即將發(fā)生的集體上訪事件,在xx大召開前夕得到了圓滿地解決。

這樣的事例太多太多,這樣的感人場景歷歷在目。當醫(yī)療事故的受害者顫抖著雙手,接過近乎天文數(shù)的108萬賠償款時,當母親追索被歹徒猥褻的女兒的賠償款即將兌現(xiàn)時,當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接過被黑心老板拖欠的工資時,……當窮苦的百姓合法權益得到切實維護的時候,所有的一切一切,無不閃爍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光芒。法律援助這項工作所能產生的社會意義,我無法用很高很深的理論去闡述它,只是想告訴大家:當他們的利益受到侵害而得不到保障時,當他們滿身冤屈、失去自由又無從伸張時,當他們身患殘疾感到無助時,是法律援助讓他們獲得做人的尊嚴,正義的存在,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人性化的關懷!

就讓我們迎著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春風,攜手前進,共同關愛這項光榮而神圣的法律援助事業(yè),用無比的熱情為窮苦的人們撐起一片公平和正義的天空,讓年老的人得到貼心的贍養(yǎng),讓受傷害的人獲得及時的賠償,讓清白的人不再蒙冤受屈,讓所有的人都能沐浴在社會主義法治的陽光下,和諧而安寧!

謝謝大家!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同志們:

你們好!

古人說:“國,無法則亂,民,無法則貧?!狈?,是每一個社會公民的行為準則,更是我們富國強民安邦治亂的必要方略。一個國家要建設和諧社會,要前往小康未來,無疑離不開法律的保障;一個人要獲得安寧幸福的生活,要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和自由的追求,也離不開法律提供的公平環(huán)境以及全面保護。我們這些工作在醫(yī)療戰(zhàn)線上的醫(yī)生護士,為了更好地救死扶傷,為了更好地展示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為了更好地解救人民于疾病的痛苦之中,也應該知法講法。在我們的心中,不僅要有一個人道主義的醫(yī)護理念,不僅要有一種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在這個現(xiàn)代化的新時代,在我們的心中,還應該有一樣東西,它就是法律,就是法制。表現(xiàn)在我們的行為中,我們應該讓醫(yī)療事業(yè)的職業(yè)準則與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的法律以及國家的法規(guī)緊密地結合起來。

中國的法制教育,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中國人的法律意識,正在慢慢地覺醒,而國家對法律知識的普及,已經從城市擴展到了廣大的城鎮(zhèn)和農村,并且日益深入人心。當然,法律,連同著它的故事,也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醫(yī)院。這些年里,患者把醫(yī)院告上法庭的案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而屢見不鮮的醫(yī)患矛盾,正在越來越多地通過法律的途徑尋求著解決。整個社會已開始學法、知法、守法、維法、用法法,已越來越堅固在扎根在人民的心中了,法,自然也應該越來越明確地銘刻在我們醫(yī)護人員的心中。是的,法必須深入到我們的心中——而不是膚淺地吊在我們嘴上。我們不僅要知法守法,我們更應該對威嚴的法律保持應有的尊重——而不是對它心存蔑視。

是游戲,玩法如同玩火。玩火者必自焚,玩法者,也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跌入罪惡的深淵,葬送尊嚴和良知,甚至糟蹋自由和生命。德國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這個世界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祟高的道德與法則?!钡赖率且粋€人對自己行為的自律,是自我約束,然而古今中外的大量人生事實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僅僅有個人的自律是不夠的,為了社會的長治久安,為了全體公民的平安與幸福,一個健康的國家必須強調法治,即強調對人的“他律”。他律是相對于自律而言的,他律是對自律的最終保證。我們在醫(yī)院里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大部分都有著高貴的自律精神,都有著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正因如此,我們的工作才得到了社會的承認與群眾的肯定,可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偏偏就是我們這些別人看上去不可能違犯法律的人,事實上卻已經或者差一點觸犯了法律。如果真有一天,當我們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地觸犯了法律時,我們應該知道:這并不是說我們有多么罪惡,也不是說我們喪失了職業(yè)的道德,同樣也不是說我們缺乏對自己的約束,而是我們對自己的自律能力太過自信了!對自律能力的太過自信,就是對他律的不夠尊重,就是對法律的蔑視,就是沒有讓法律的精神入駐心間!

在這個法制的時代,我們必須明確的一個認識就是:并不是只有壞人才犯法。有一個美國的女護士,甚至因為自己的善良而觸犯了法律。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故事,說的是一個老人實在忍受不了疾病的痛苦,他要求自己的護理幫助他早日解脫。這位各方面都十分優(yōu)秀的護士也不忍看著這個老人治愈無望卻要備受折磨,于是就給他注射了一支藥,讓老人無痛苦地死去了。從道德的角度看,應該說她做的其實是一件善良的事,可是,她還是被起訴了,因為她犯了法——她無權結束一個人的生命,可是她卻結束了一個人的生命。

法制化的國度里,我們時刻都有可能與法律迎面相遇,我們必須別無選擇地面對法律,必須讓法律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們必須正視并且尊重法律的力量。

我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工作者。我常常在自己的心里這樣想:人們?yōu)槭裁磿选鞍滓绿焓埂边@么美好的一個名字給了我們?難道僅僅是因為我們穿了一身白衣服么?長期以來,我們醫(yī)護人員一直是善良與美的化身,曾經有人說我們醫(yī)護人員:你們的微笑具有天使的魅力,具有天使的學養(yǎng),你們的微笑是世上最好的藥!可是,僅僅有微笑是不夠的!如同道德不能代替法律,微笑也不能代替科學,更不能代替規(guī)章制度。表現(xiàn)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的,我們自然要一臉微笑地去做,而不應該做的(比如人情免費),我們一定要嚴守法律而不茍循私情。法在我心中,法更要體現(xiàn)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一言一行之中去。我們要在專業(yè)技術上不斷地提高自己,我們要在職業(yè)道德上不斷地完善自己,我們也要在法律的意識方面不斷地警戒自己。白衣天使,意味著完美,可是什么是完美,我認為:只有美麗的衣著與形體顯然是不夠的,甚至只有醫(yī)護的精湛技術也是不夠的,甚至只有一顆對患者的愛心仍然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學法知法,維法用法。只有法在心中,我們才能稱得上實現(xiàn)了真正的完美!

曾經有人把天水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稱為“最先擁抱太陽的地方”。太陽,在好多人的眼里,意味著一顆仁愛之心的溫暖,也意味著一顆誠信之心的熱情,意味著善良與道德,但是,在我看來,太陽更意味著一種普照萬物的公平與不分貧富一視同仁的公正,意味著科學的嚴謹規(guī)律與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準則。當太陽的光芒照進人的心中,它既是一種溫暖,也是一種保護;既是一種安慰,也是一種提醒;既是一種出于道德似的善良,更是一種法律式的嚴肅。我們白衣衛(wèi)士,應該是擁抱太陽的人,或者說是陽光的使者,我們只有深入地理解了陽光,才能給人以陽光般的溫暖;同樣的道理,我們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法律,我們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同時也維護患者的權利。

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完美!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十二

胡錦濤指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舉措”。司法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一環(huán),是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防線。今日的中國朝氣蓬勃,正堅定的向法治社會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它關乎穩(wěn)定大局,關乎民心向背,關乎法治事業(yè)的走向和進程。

就象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國》中的描述那樣:法律帝國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們,則是帝國的王侯。今天的我們,工作在人民法院,是一種光榮,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業(yè),神圣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肖揚院長的論斷振聾發(fā)聵:人民群眾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眾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我國是人民共和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為了建一座宏偉壯觀的帝國之都,人民賦予法官審判大權,也不是為了法官們的尊榮顯貴。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鑄冶讓法律在現(xiàn)實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法治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

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廣大法官應當堅持“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始終不渝地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司法工作永恒的價值追求。英國大法官培根的比喻盡人皆知:一次不公的裁判的惡果超過十次犯罪,犯罪只是觸犯法律,好比弄臟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卻毀壞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的源頭。在他眼中,失敗的司法,竟然是比犯罪更大的邪惡!誠非虛言,中國古代的司法就不乏這樣的例子,很多時候,“屈死不告狀”竟然成了經驗之談,這經驗背后,有多少驚心動魄而又無人問津的苦難?明朝成化年間的刑部尚書劉鐵齋號稱鐵石心腸,但他在看到三法司門前以頭搶地、輾轉呼號的百姓時,也不禁為之動容,嘆一聲:“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p>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人民有要求,法院就必須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去回應。實現(xiàn)最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我們義無反顧的選擇和使命!于是,就有了司法為民的要求。司法為民不是一個裝點門面的宣傳口號,它需要我們用熱血和汗水去兌現(xiàn)。抓住機遇,直面挑戰(zhàn),是人民法院的時代責任,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

落實司法為民,做好我們自己的本職工作是關鍵。崇高的事業(yè),始于平凡的努力。我能夠看到我從前的偶像、現(xiàn)在的同行,在平凡崗位上非凡的奉獻:廣東的陳麟基法官,才38歲,就經受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病逝在工作崗位上,演繹了新時代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四川的唐漢華法官,對當事人的不幸感同身受,以實現(xiàn)公平為己任,長期超負荷工作,英年早逝,留給家人的,是九萬多元的債務;陜西的李增亮法官,不計名利,如一日奉獻基層,以青春、熱血成就“鐵案法官”風采;就在前幾天,我們執(zhí)行局兩位可敬的女法官,接待上訪時,整夜陪護照料一位癱瘓的女孩,拿自己的衣服給她御寒。什么是司法為民,這就是司法為民。司法為民,就是對日復一日平凡甚至瑣碎的工作毫不懈怠。正是這平凡的努力,正是這點滴的公正,匯聚成新時期人民法院司法為民的壯麗進行曲。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生機無限的時代,這是一項充滿艱辛充滿成就的事業(yè)。還有什么比經歷和享受奮斗的過程更令人鼓舞?還有什么比見證并參與一個偉大的時代最偉大的事業(yè)更激動人心?實現(xiàn)公平與正義,人民法院任重道遠;落實司法為民要求,人民法官當仁不讓!一生僅此日,萬里是行程。這一路上所有的平凡,所有的瑣碎,所有的艱難與險阻,都是我們前進途中的風景。且讓我們在時代的大潮中,乘風破浪,以行動證明我們無愧于神圣的審判事業(yè)!無愧于偉大的法治時代!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十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20xx級10班的張永杰,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法制、安全伴我們成長”。

同學們,當文明學生,做守法公民,接受健康的思想,并時刻以法律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為準繩,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監(jiān)督自己的行為,嚴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長。這是我們學會做人的前提。

一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shù)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shù)的70%以上。特別是校園暴力事件不斷發(fā)生,在校學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另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國性大型調查發(fā)現(xiàn)安全事故已經成為全國青少年兒童的第一殺手,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40多人死亡。由此可見法制、安全對于我們何等的重要。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的,有來自社會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個人原因:一些同學法律意識淺薄,不成熟、法制觀念淡薄,極易受到不良誘惑,在做事之前不考慮后果,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還有一些同學不愛學習,整天混社會,結交不三不四的朋友,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的講哥們義氣,為了他所謂的朋友感情,不明真相,不辨是非的去盲目幫忙。

還有的同學沒有安全意識,在校園里騎飛車,在樓道里擁擠打鬧,吃無安全保障的食品等等,這都是極其危險的。

借此機會,我們特別向大家提出幾點倡議:

1、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認真履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用校規(guī)校紀約束自己的行為,因為遵守紀律是遵守法律的最基礎的環(huán)節(jié)。

2、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明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學會對自己行為的控制,增強法制意識。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

3、要胸懷寬廣。遇事要三思而后行。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比魏纬髳旱?、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我們都應堅決制止。讓我們攜起手來,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以及學校、班級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我們美好的心靈去凈化身邊的丑惡,一起追求健康高尚的生活,共創(chuàng)平安校園,和諧校園。謝謝!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十四

10月30日09:40西南政法大學教授文正邦。

在我國正處于世紀之交,深化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成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中的最強音;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政治報告中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倍摇胺ㄖ平ㄔO同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同步推進。”在當今世界,現(xiàn)代化、民主、法治、文明及其一體化關系不僅已成為時代潮流,而且體現(xiàn)了我們時代的特征和時代精神;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法治以及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均已突顯出了其特殊重要意義,它們都是保障和促進我國社會全面進步所不可須臾忽視的。為此,很有必要探討一下其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本文特提出“法治文明”這一概念并以此為中心探討一下有關問題。

一、法律的文明屬性。

認識法律的文明屬性,首先需要在觀念上的更新。由于中國古代傳統(tǒng)法律意識及法律制度中德主刑輔、重刑輕民、嚴刑峻法甚至酷刑亂法以及義務本位和官本位的影響,似乎一談到法就意味著懲罰、鎮(zhèn)壓、限制、禁止、束縛、不通人性、冷酷無情等等,使人們畏法、懼法、仇法、避法,這樣形成的法律觀念自然就與文明無緣。

然而事實上,法律不僅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產物和標志之一,而且法律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文明內涵和屬性,同時法律發(fā)達史就是法律不斷趨向文明化的過程。

文明是標識人類的進步程度和狀態(tài),社會文明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產物,所以文明與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緊緊相連(從這個意義上講,“文明”似應是比“文化”更高層次的概念。因為“文明”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了比較高一級階段,即告別了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從而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動物界而進入文明時代才開始呈現(xiàn)的進步程度和狀態(tài);而在此之前,“文化”早已存在,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等,哪怕是早期舊石器時期最粗陋的遺物遺跡,也具有‘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但一般都不把它們稱為“文明”。可見文明及文明史是標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程度中更高層次的概念,而文化是泛指人類社會任何發(fā)展成果和發(fā)展階段的概念)??梢哉f,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在生產工具改進(出現(xiàn)了金屬工具)從而使生產力有很大提高的基礎上,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fā)展而導致私有制、階級以及國家和法律的出現(xiàn)(即生產關系以及各種社會關系、社會交往、社會行為趨于復雜化,而需要社會結構、社會組織更加嚴密才能使社會保持有序)??梢妵液头赡耸俏拿魃鐣囊环N標志,雖然同時也就伴隨著嚴酷的階級剝削和壓迫,但也是人類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及行為方式趨于進步和文明的表現(xiàn)。所以恩格斯說:“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1];董必武同志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后,說到文明,法律要算一項,雖不是唯一的一項,但也是主要的一項”[2];比利時法學家班達認為,法是文明社會通向公共的強制,是為在人們之間實現(xiàn)一種秩序而制定的“行為規(guī)則的總和”[3];美國法學家富勒把法律看作是不斷的有目的的活動的產物,“法律是使人的行為服從規(guī)則治理的事業(yè)”[4];英國法學家菲尼斯認為法律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將確定性、具體性、明晰性和可預測性引入人類相互行為中,使法律不僅規(guī)定人們的行為規(guī)則,而且建立了用以制定和執(zhí)行法律的機構,從而使“法律調整它自己的創(chuàng)造”[5];奧地利法學家凱爾森認為法的概念應基于科學普遍性,從最廣泛的意義強調法應當是“人類行為的一種秩序”和“社會組織的特殊技術”[6]。

之所以說法律是文明時代的產物和標志,這從法律的起源和產生過程也可以看出來。因為它是社會調整從原始社會個別的、偶然性的和任意性的調整進到普遍性、共同性和規(guī)范性的調整;從自發(fā)性調整進到自覺的調整;是從氏族社會中習慣同宗教、道德規(guī)范混溶,權利與義務不分,進展到逐步分化發(fā)展開來而形成法律規(guī)范的過程。固然調整階級關系的需要是法產生的直接原因,然而適應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乃是法產生形成的根本原因和深層次動因。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一種生產方式持續(xù)一個時期,那么,它就會作為習慣和傳統(tǒng)固定下來,最后被作為明文的法律加以神圣化”[7]。恩格斯也指出:“在社會發(fā)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的一種需要:把每天重復著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guī)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規(guī)則首先表現(xiàn)為習慣,后來便成了法律。隨著法律的產生,就必然產生出以維護法律為職責的機關--公共權力,即國家。在社會進一步發(fā)展的進程中,法律便發(fā)展成或多或少廣泛的立法"[8]。

不僅如此,法律本身就具有文明的屬性,法律雖然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集中表現(xiàn),但它作為一種公共權威和公共秩序的象征和保障,就必然體現(xiàn)著某種公平、正義、理性和正當利益(雖然不同的階級對此有不同的理解)。所以無怪乎從詞源上看,不僅中國古漢字“法”寓有法平如水,即有“平”、“直”、“正”的含義,而且從若干種外文詞源來看,“法”和“權利”相通,也具有公平、公正或正義的含義。中國古代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儒家的倫理法思想之所以影響深遠,西方把理性和正義作為法的基礎的自然法學思潮之所以源遠流長,經久不息,也表明了人類追尋法律的文明性,崇尚文明的法律的強烈的、共同的價值趨向。

從法律與自由的關系來看,無論是明智的資產階級法學家、思想家或是馬克思,都肯定了法與“自由”這一標識人類進步程度的概念的內在聯(lián)系(共產主義者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xiàn)作為“自由人聯(lián)合體”的理想社會)。孟德斯鳩說:“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9]。黑格爾以自由是對必然性即規(guī)律性的認識的辯證觀點出發(fā),進一步把自由視為法的本質。認為法是“作為理念的自由”,[10]因此“自由就構成法的實體和規(guī)定性”,“法的體系是實現(xiàn)了的自由的王國”[11]。因為在黑格爾看來,法律是規(guī)律的一種,是社會的法則,是人的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被人的理性所認識,并以共同意志的形式制定為國家法律,遵守法律就可以獲得自由。所以法乃是自由的實現(xiàn)或體現(xiàn),或者說“法律是自由的具體表現(xiàn)”,“是自己實現(xiàn)其自身的自由”[12],因此法律是人們實現(xiàn)自由以及保障人的自由的武器。馬克思更精辟地指出:“法律不是壓制自由的手段,正如重力定律不是阻止運動的手段一樣……恰恰相反,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guī)范,在這些規(guī)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論的,不取決于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經。”[13]再從法律的功能和作用來看,法律雖然是實行階級政治統(tǒng)治的有力工具,但法律的規(guī)范職能(評價、指引、預測、教育、保護、制裁)及執(zhí)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表明它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和社會沖突的調節(jié)器,是人們正當行為和利益的保障器和人的越軌行為的矯正器,是社會生活、社會管理和各項事業(yè)的經驗總結和概括,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文明內涵和意義。

法律的發(fā)展史或發(fā)達史也就是法律不斷趨向文明的歷史過程。從同態(tài)復仇到罪刑相適應,從罪行擅斷到罪刑法定,從“刑不上大夫”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從刑、民、訴不分到形成各個專門法律部門,從充當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到作為民主政治、公民權利的保護神,作為“人民自由的圣經”(馬克思語)。所以,近現(xiàn)代法制發(fā)展所形成的系列重要原則和制度,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適應、法不禁止即自由、法無規(guī)定不為罪、無罪推定等原則以及辯護制度、回避制度、公訴和公開審理制度、陪審制度、審判監(jiān)督制度等等,都是法律文明發(fā)展的成果和表現(xiàn)。而現(xiàn)代法制所體現(xiàn)的文明,其實際內容就是一定性質和程度的社會秩序、社會正義以及以此為保障和前提的民主、自由、平等。而且,遵紀守法就是文明行為的表現(xiàn),法律調整所要求的社會有序性是社會文明狀態(tài)的基本條件。由此可見,法律文明的程度和狀況是社會發(fā)展及進步的重要表征和指示器,法律和社會進步、社會文明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lián)系。

二、法治文明的價值分析。

筆者認為,法治文明即一個國家實行法治的狀態(tài)和程度所體現(xiàn)的文明,是人們在具備一定社會條件的前提下,把法律尊崇為治國的方式,以追求政治民主、社會正義、保障人民權利所取得的成果和成就。因此,法治文明與人類進步事業(yè)息息相關。法治文明是社會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是人類制度文明的特殊重要組成,并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起著保障和促進作用。因此,對法治文明作價值分析也就是要認識法治所包含的進步的內容,即分析法治所具有的文明性狀和特征。而只要我們仔細思考就不難發(fā)現(xiàn),文明確是法治特別是現(xiàn)代法治的基本要求和本質屬性,是法治的總的價值特征,體現(xiàn)著現(xiàn)代法的精神。

法治,即法律主治,是一種貫徹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它要求作為反映社會主體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并在全社會得到有效的實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貫徹。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方式,要求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生活均依法而治,即管理國家、治理社會,是憑靠法律這種公共權威,這種普遍、穩(wěn)定、明確的社會規(guī)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不是靠權力者的威嚴甚至特權,更不是靠親情??傊?,不依個人意志、好惡、品質、素質以及升遷進退為轉移。所以法治與人治是根本對立的,跟專制也是毫不相容的。它要求把法律至上,樹立崇高的法制權威作為基本原則;法律是公民行為和政府活動的最終導向,是規(guī)制和裁決人的行為的最高標準和終極力量;使每個社會成員都共同受法律的保護和約束,任何人或任何組織都無例外地受領法律的規(guī)束以及恩惠,其行為和活動都納入法制的軌道和范圍。因此,法治是社會調整向高層次發(fā)展,以擺脫任何偶然性、任意性和特權,使社會在嚴密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的良性運行中,形成一種高度穩(wěn)定有序的秩序和狀態(tài)的必然要求,以保障和促進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順利發(fā)展。這正是社會進步所必須和趨向文明的表現(xiàn)。

就其作用和功能而言,“法治”概念的內涵比“法制”概念的內函更深刻,也更具有文明性。其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法治”與民主緊密相聯(lián),而“法制’則不一定。一般說來,“法制”即“法律制度”之謂,因此既有專制政體下的“法制”(如奴隸制和封建專制制度下的嚴刑峻法、酷刑亂法,以及絕滅人性的法西斯法),也有民主政體下的法制。所以只講“法制”,就難以避免“惡法亦法”。只有作為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制產物的法制,才與法治有所通義。而且法制所關注的是建立和維護某種秩序,而法治所關注的焦點是有效制約和合理運用公共權力。特別是現(xiàn)代法治必然內含民主,以政治民主性為其本質特征?,F(xiàn)代法治的產生乃是伴隨著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憲政制度即資產階級法治國的建立,它的基本精神就是民權至重(實質上或形式上)、法律至上、憲法至尊;因此政府權力有限,人民主權神圣;實行分權制衡,以法制權,以權力制約權力,以權利制約權利,同時依法保障公共權力的合理運用和分配。所以現(xiàn)代法治的精髓和要義就是把法律從作為國家和政府對社會的控制手段和統(tǒng)治工具變?yōu)槿嗣裨诋敿易髦鳎▽嵸|上或形式上)的前提下以法來管理國家、約束政府權力(使其合理運用、不致濫用和腐?。行У刂卫砩鐣?,從而使國家權力服從于社會公眾的共同意志,政府的權威從屬于體現(xiàn)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制權威。法治的政治民主性,反映了人類在構建有序化的社會組織和社會秩序的目標下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格獨立的共同要求,法治是社會在趨向文明過程中的必不可少的制度化特征。所以康德認為“文明的社會組織是唯一的法治社會”,而這種社會組織的“文明”在于它的成員即公民具有憲法規(guī)定的自由、平等和人格獨立三種不可分割的法律屬性,生活在依據(jù)“普遍的、外在的和公共立法”所形成的法律權威和權力之下[14]。

法治的基本特征還在于它的公正性、正義性、合理性。既包括立法公正(即制定出來的法律必須反映人民群眾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也包括司法公正(其核心是審判公正);既要求實體正義(法律應當體現(xiàn)和維護社會正義和基本道德準則,對社會利益進行公平分配),又講求程序正義(在所有訴訟和非訴訟的糾紛解決過程和機制中均體現(xiàn)正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反對任何形式的等級特權和法外特權,不承認有任何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殊領域和公民。既弘揚法律至上、崇尚法制權威,又需要法律內含道德理念,并同道德相互支持、有機彌合,共同規(guī)范和引導人的行為。也就是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和民主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現(xiàn)代法治還必然要求法律具有科學性,即法律的制定和實施必須以正確認識和反映客觀規(guī)律為重要依據(jù)和標準,科學的法律是人類從事生產斗爭和社會實踐的經驗和智慧的概括和總結,是人們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一些自然規(guī)律的正確認識之穩(wěn)固化、規(guī)則化、制度化,因而可以指導和引導人們在行動中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是人們遵循和運用客觀規(guī)律,改造社會,調整社會關系,優(yōu)化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和社會秩序的有效工具。這就必然要求法律的制定和實施應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結合,運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成果、方法和手段,并有力地保障和促進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

現(xiàn)代法治尤以尊重人的權利(包括人的最基本權利即人權)、保障人的權利為依歸,因而以弘揚權利本位為特征。國家權力以保障公民權利為宗旨,義務的設定和履行均以維護一定的權利和利益為目的。權利的實質即確認和保障的人們的正當利益,它是一切法律關系的核心,是人們法律行為的發(fā)動力和驅使力,是法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特定存在形式和載體,是公民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標志和象征。現(xiàn)代法治以權利為本位也就是尊重公民作為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和地位,強調法治的力量和作用就在于充分調動和發(fā)揮作為社會主體及法律關系主體的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所以社會主義法治不是外在的、強加的、消極被動的東西,而是著眼于從人的內在需要出發(fā)來規(guī)范、調整和引導人的自覺的社會行動和行為。這絲毫也不排斥權利與義務必須相統(tǒng)一,因為權利與義務統(tǒng)一的目標指向,也是為了維護他人的權利和社會的利益。

現(xiàn)代法治的基礎是市場經濟,現(xiàn)代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把法律作為對經濟運行實行宏觀調控和微觀調節(jié)的最主要手段,其他各種手段都必須納入法制的范圍,并要求整個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與之相適應。市場經濟作為法治經濟的總的價值特征,既要求把競爭、效率和效益放到首位,又必須作到合法、合理,兼顧社會公平,因此必須充分重視和體現(xiàn)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公開、公正、正義等原則和精神,才能在高度規(guī)范化的市場秩序下,充分調動市場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優(yōu)化社會資源配置,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財力。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也是講求文明的經濟,它不僅堅持自由與秩序、行為與規(guī)范、效益與合法的辯證統(tǒng)一,而且要求作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利”和“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辯證統(tǒng)一,重視和完善對公民和法人的權利保障(包括人權保障)、權利救濟、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xiàn)代法治在價值功能上的特征,就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法制那種重在禁止、束縛、限制、懲罰等消極方面,而是重在促進、引導、教育、調節(jié)、鼓勵、授與、組織、管理、預測等積極方面。在現(xiàn)代法治的觀念看來,法律并非是束縛人們手腳的東西,而是保障人們的權利和正當利益,可以據(jù)以爭取和擴展自身合法權益的,特別是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是我們組織和管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務、解放和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有力武器。

不僅如此,法治的若干重要的形式特征,也表明它所具有的文明屬性。

首先,法治具有普遍性。因為法律本身就“具有普遍的,理論的,不取決于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16]。法治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不僅在于它排斥任何偶然性、任意性,它給人們的行為提供一種必須共同遵循的模式、方向和標準;還在于它的作用和功能涵蓋全社會各個部門和領域,沒有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殊主體和角落,要求全社會所有人員在任何場合下均須一體遵行。因此法治的普遍性品格既是其重要的形式特征,又是其重要的實體特征,是法律至上性原則的進一步擴展和延伸。

其二,法治具有統(tǒng)一性、協(xié)調性。不僅是具有內部和諧統(tǒng)一的相對穩(wěn)定的體系,從而有利于保持治國方略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而且它同整個社會系統(tǒng)都處于一種相互協(xié)調的穩(wěn)態(tài)聯(lián)系,是社會有序化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的關鍵性因素和力量,為社會全面進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不可或缺。

其三,法治具有監(jiān)督性和自我約束性。它不僅是對各項社會事務進行廣泛監(jiān)督的系統(tǒng);而且法治具有內部自我監(jiān)督(自我約束的)機制。司法獨立就是其重要體現(xiàn)。堅持司法獨立,才能保證審判公正、體現(xiàn)司法權威(這是法制權威的極重要內容),也才能保證法治系統(tǒng)對各項社會事務的有效監(jiān)督。因此它既是程序正義之重要原則,也是實體正義和維護立法公正的必然要求。

其四,法治具有實效性。它不僅要求法律體系的完善,而且注重法律的有效實施和實現(xiàn)。特別是社會主義法治把法律權威同廣大人民群眾自覺的遵紀守法結合起來,使立法、執(zhí)法、司法、護法、守法緊密銜接,使法律調整的目的同社會實際狀況及人民群眾的意愿相符合,并通過一整套可操作的規(guī)程,以尋求法律實施的良好社會效果--努力達到法律的真正實現(xiàn)。

其五,法治還要求法律工作的職業(yè)化和專業(yè)化,使法律組織及機構的功能和作用,法律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都得以不斷改善、提高和優(yōu)化,以適應社會法治化的需要。

三、法治文明的社會定位。

法治文明是人類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和顯著標志,是人類制度文明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環(huán)節(jié)和構成,對人類整個社會文明(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起著確認、鞏固、維護、保障和促進的功能和作用。

人類社會的文明結構,完整地說來,應包括三大層次,即器物層、制度層、觀念層。以器物(主要是生產資料及其產品)的發(fā)展為主體構成物質文明;以制度及其規(guī)則的發(fā)展為主體構成制度文明;以智力及觀念的發(fā)展為主體構成精神文明。眾所周知,物質文明是指人類改造自然和客觀世界,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的成果,即社會物質生產的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主要表現(xiàn)為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的發(fā)展;精神文明是人們改造主觀世界、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的成果,即社會精神生產和精神生活的發(fā)展,表現(xiàn)為教育、科學、文化的發(fā)達和人們道德水準,思想面貌的提高和改善。至于制度文明,筆者將它界定為是人類改造社會,創(chuàng)造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各種制度和體制(各項具體制度的系統(tǒng)組合)的成果,即人們從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種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及其規(guī)則的發(fā)展和改進,表現(xiàn)為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項事業(yè)上的制度建設和體制建設的成就和進步。

以往,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制度文明的性質、特征、地位、作用認識不夠,習慣于把人類文明僅限于(或主要歸結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兩大層次和領域,從而不承認制度文明之獨立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把制度發(fā)展及其成就歸入社會文明的系統(tǒng)結構之中,這顯然是不恰當、不合理、不科學的。事實上,制度之為文明,制度建設的成就之有必要納入社會文明的領域,這已為整個人類發(fā)展史和我們當前的改革實踐所證實??梢哉f,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在生產力發(fā)展及要求的基礎上形成了本質上不同于以往蒙昧時代和野蠻時代的嚴密的經濟、政治制度(包括國家和法律)及文化制度;而且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和發(fā)展,革命和改革的進行,都是以社會制度和體制的更新、進步為紐帶和杠桿;人類社會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的解放和發(fā)展,都要靠制度建設來予以保障和維護;當前我們的經濟、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都無不關系到一系列制度創(chuàng)新和制度建設的問題;我們的各項事業(yè)也都必須落實到制度建設上才能收到實效并鞏固其成果;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廉政建設、黨風建設,(更不消說民主、法制建設)以及各項關系到國家民族興衰存亡的重要事業(yè),都必須要靠制度化、規(guī)范化、法律化才能保證其順利進行,使其卓有成效。正因為如此,所以鄧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這種制度問題,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17]。這些都充分表明制度建設的進步和成就(即制度文明)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制度文明對整個社會文明系統(tǒng)都起著組織、協(xié)調和整合的作用,不僅維護、保障和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而且是聯(lián)結這兩大文明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所以是整個社會文明結構中的關鍵部位和領域,它既根源并服務于物質文明,對物質文明有巨大的反作用;又直接地制約和作用于精神文明,積極地影響著精神文明的發(fā)展程度和水平,深刻地規(guī)定和決定著精神文明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經由制度文明的協(xié)調功能和整合作用,物質文明的發(fā)展成果才能合乎規(guī)律地反映、體現(xiàn)到精神文明的發(fā)展成就上來。本文第四部分將會具體闡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否協(xié)調發(fā)展、相互促進而不至脫節(jié)和背離,很關鍵的就是要看制度是否先進以及制度建設是否健全,即取決于能否充分發(fā)揮制度文明的協(xié)調功能和整合作用??傊?,制度文明在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制度文明的內容構成主要是指社會經濟制度以及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發(fā)展成就;同時也包括在文化事業(yè)方面的制度建設成就。也就是說,制度文明主要由經濟制度所體現(xiàn)的文明、政治法律制度所體現(xiàn)的文明(即政治文明以及法治文明)所構成。而其中,法治文明乃是整個制度文明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環(huán)節(jié)和構成。因為法律同制度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法律化就意味著制度化,而任何制度要得以鞏固和普遍得力的實行,也必須靠法律的效力和作用。固然法治不僅僅歸結為法律制度,但制度性構成和規(guī)則體系畢竟是法治的基本條件和要素。如果我們把制度界定為關于人們人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種社會關系、活動方式的穩(wěn)定形式及其相應規(guī)則,那么它至少具有這樣兩大特性:第一,它不是偶然的、變動不居的,而是使人們的社會生產和生活趨于穩(wěn)定性和有序化的,在相同的情況下它可以反復持續(xù)地起作用,因此通過制度可以評價人的社會行為并預見其后果;第二,它不是針對個別人和個別事,而是對一定范圍內的所有人和所有事都有效,即提供了一種通行的準則和模式,因此制度往往都包含有一定的規(guī)則,伴隨有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和效果,以起到實行社會控制和調整的作用。這些都與法律的屬性和特征相符合。而且法律是最強有力的社會規(guī)制手段,是普遍有效的、穩(wěn)定一貫的、明確不疑的規(guī)則和規(guī)范,它給予人們的行為方式和社會的組織形式以一定的標準、模式、范圍、界限,使人們的活動和社會組織向有序化方向進行和發(fā)展。這些均充分表明法律同制度有著天然的和必然的聯(lián)系,法律就意味著制度,法律化就意味著制度化;任何制度要普遍有效地發(fā)揮作用,也必須要通過法律化,即用法律手段武裝起來,才具有全社會效力并得以鞏固。在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任何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文化制度要得到穩(wěn)固地確立、順利地運作和健康地發(fā)展都必須要法律化、法治化。足見法治文明在制度文明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義和構造,它對整個制度文明都起著確認、維護、保障和促進的重要作用。

例如作為人類經濟制度文明重要體現(xiàn)的商品經濟關系,尤其是它的充分發(fā)展(在近現(xiàn)代社會)所形成的市場經濟這一重要經濟形式,之所以成為近現(xiàn)代各個國家經濟發(fā)展的有力杠桿,也是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經濟建設不可逾越的階段,是我們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富民的必經途經和必要手段,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場經濟制度或體制包含著人類經濟制度文明的豐富內涵,體現(xiàn)著人類經濟制度和體制建設與發(fā)展的若干共同的,行之有效的智慧和經驗。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法律手段的規(guī)制和調節(jié)作用--以價值規(guī)律為基礎,以市場為中心來調配社會資源,就使經濟主體有更多的自主性、自由度并承擔更大的競爭風險,從而使動力和壓力并存,就必然要求嚴格、科學的經營管理形式和制度,要求穩(wěn)定的、嚴密的普遍有效的市場規(guī)則和規(guī)范,以使經濟活動有序地進行,創(chuàng)造出可觀的效率和效益。這就促使人們不斷地去探尋、創(chuàng)設、試驗、修正和完善各種有關生產、經營、流通、交換和分配的制度、管理辦法和規(guī)則,不僅各種經濟學說和管理學說應運而生,而且有關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及其實施運行機制也愈來愈周密、完善。所以伴隨市場經濟而出現(xiàn)和不斷完善的諸如公司制度、合同制度、法人制度、產權制度、專利制度、產品質量制度、消費者權益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和保險制度等,以及我們正在努力建立和健全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都是人類制度建設的共同經驗和智慧的成果。它們既是一種經濟制度,也是一種法律制度;既是人類經濟制度文明發(fā)展中的寶貴財富,也是現(xiàn)代法治文明的結晶和碩果。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的深刻道理。

法治文明更是政治文明的顯著標志和核心內容之一。政治文明之兩大核心內容就是民主和法治,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民主和法治總是緊密結合,水乳交融,不可剝離的,二者共同組構出政治文明的豐富內容。如前所述,不僅法治必然內含民主,以政治民主性為其本質特征;而且民主必然要求法治,必須上升為法治,即要靠厲行法治來體現(xiàn)和保障其政治的民主性及其向高層次發(fā)展,法治是政治制度的優(yōu)化形式。所以民主政治也就是法治政治、責任政治,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則,法治體現(xiàn)了民主政治或政治民主之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的必然趨向和要求。政治民主的基本原則,如人民主權原則、分權制衡原則、平等自由原則以及依法治國原則,不僅都是法治的重要原則,而且均要由法治即要靠采取法律的手段來體現(xiàn)、保障和維護,因為法治的中心問題就是要確定國家權力的合理位置以及人民權利的重要地位。政治民主所必須堅持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如體現(xiàn)人民主權和便于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代議制度、選舉制度,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并保護少數(shù)的民意體現(xiàn)制度,體現(xiàn)政府向人民負責的政治責任制度等,也不僅都是現(xiàn)代法治所應堅持的重要制度,而且均要靠法治并采取法律的手段來體現(xiàn)、保障和維護。所以憲法和行政法作為現(xiàn)代法治的產物,正表明了法治對民主的體現(xiàn)、保障和維護的重要功能及作用(憲法本身就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而行政法則是憲法的具體化,它們要解決的中心問題都是合理規(guī)范和有效控制公共權力,以保障和維護公民權利)。有的學者很好地概括了現(xiàn)代法治與民主的這種內在必然聯(lián)系:“(-)法治的根蒂,在于人民掌握主權,通過自由表決和選舉組成代議制立憲政府;(二)法治的效能,在于人民制定的憲法和法律能夠保障和限定公民自由權利,促進大眾政治參與向廣度和深度擴展;(三)法治的活力,在于人民對于所委托的少數(shù)管理者及由他們組成的權力機構,通過人人必行的法律和各種形式的分權與制衡制度,保持有效的控制和監(jiān)督,保證公共權力的合法權威和合理運行;(四)法治的形態(tài),在于確立嚴格的依法治理的操作運行程序,這種程序必須符合民主的最一般規(guī)定和基本原則,如服從多數(shù),尊重少數(shù),為人民負責,越權無效等原則?!盵18]這些都是人類社會政治文明發(fā)展的卓越成果和成就。雖然不同階級基礎的民主和法治實現(xiàn)程度和具體表現(xiàn)方式會有所不同,但都離不開這些基本原則和共同要求。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以及“一國兩制”的國家體制和結構,則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既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表現(xiàn)和補充,更需要靠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法治來保障、維護和予以鞏固,所以也是中國當代法治文明的.重要內容。

四、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法治化問題。

法治文明的特殊重要地位還在于,它不僅對整個制度文明,而且對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內的整個社會文明都起著確認、鞏固、維護、保障和促進的作用。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需要法治化(即制度化、法律化),才能夠順利地進行和健康地發(fā)展。所以鄧小平同志創(chuàng)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緊密聯(lián)系著的兩個“兩手抓”: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一手抓法制建設,法制建設必須貫穿改革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然而現(xiàn)實的情況是,物質文明建設的法治化已受到重視并正在積極推行,雖然還有待作更大的努力;可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法治化卻存在許多困難的問題,任務更艱巨。其中原因很多,首先包括一些理論上的問題亟待解決。

精神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歷來在學術界也有所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集中在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設有無必要和可能實行法治化以及怎樣實行法治化這個問題上。因為精神文明也是一個復雜的體系,總體上由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這兩大系列所組成。智力、文化方面即社會在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衛(wèi)生體育等方面的發(fā)展和成就,它們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及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xiàn),這方面的精神文明既同物質生產和生活的發(fā)展程度直接相聯(lián)系(其中一些成分本身就是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科學技術還是第一生產力),又受經濟制度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的深刻影響和制約。因此,這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問題是毫無疑義的,也比較容易引起重視并正在逐步推行。在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建設方面,法律不僅提供有效的保障,而且直接起著組織和推動的作用。如教育法、教師法、商標法、專利法等一些有關文化教育和科技方面的立法,以及國家頒布的有關對自然科學、創(chuàng)造發(fā)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等各項獎勵條例,還有近來國家用法律手段加強對精神產品的生產、流通領域及文化藝術市場的管理等,都具有這樣的作用和意義??芍^抓得對、抓得及時,務必堅持下去。

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會的政治思想(也包括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信念、理想、覺悟、情操、組織紀律性等方面的進步程度和狀況。它們是精神文明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部分,集中地體現(xiàn)著精神文明以及整個社會文明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并強烈地反作用于物質文明以及制度文明。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個社會、地方或單位精神文明的狀況,主要就是指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水平和程度。它們是精神文明建設中更為復雜、困難的領域。然而,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xiàn)實均表明,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設也必須實行法治化,才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才能擺脫其軟弱無力狀態(tài)而成為過硬的一手。

首先,從人類社會文明的系統(tǒng)結構來看,搞好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其中的思想道德建設)的實際目標和效果,就是要使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協(xié)調發(fā)展。但是,由于物質文明雖然是精神文明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為它提供物質基礎,所以古人說“倉廩實而后知禮義,衣食足而后知榮辱”),但卻不是充分條件(物質文明的發(fā)展并不一定會導致精神文明的同步協(xié)調發(fā)展,在許多情況下,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還會出現(xiàn)精神文明滑坡、道德水準下降等令人憂心的現(xiàn)象,甚至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形成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的逆向畸型發(fā)展狀態(tài)。所以常言道:“飽暖思淫欲”,即謂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又會刺激人的貪欲和淫逸,致道德和精神文明倒退);而且物質文明既不能直接決定整個精神文明(尤其不能直接決定其中的思想道德方面),也不能自然而然地引起精神文明的變化發(fā)展,而往往有賴于某種中間環(huán)節(jié)和經由一定的過程;精神文明作為社會意識的一種組合體系對于屬于社會存在的物質文明也既有須相適應的一面,也有其相對獨立性的一面。所以兩個文明的存在和發(fā)展都要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極為重要的就是要受到制度文明即經濟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性狀和發(fā)展程度的影響制約。也就是說,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能否協(xié)調發(fā)展,相互促進而不至脫節(jié)和背離,很關鍵的就是要看制度是否先進以及制度建設是否健全,即取決于能否充分發(fā)揮制度文明的協(xié)調功能和整合作用。特別是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德方面,它并不直接同物質生產與生活相聯(lián)系,而須通過經濟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中介作用才能實現(xiàn)。換言之,物質文明對思想道德的作用只有通過經濟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的折光才能表現(xiàn)出來。所以,經濟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發(fā)展乃直接決定著思想道德以及整個精神文明乃至整個社會文明的性質和發(fā)展方向。

因此,思想道德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應該作到制度化法律化。因為只能制度化才能經?;⒎€(wěn)定化,也才能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更高要求就是法律化(制度化當然也包括完善各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但規(guī)章制度建設只是制度化的基本要求,作為一種重大國策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必須上升到法律化、法治化、才更有效力和權威。)作到制度化、法律化,才能有章可循、獎懲分明;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償罰嚴明。制度化和法律化的一個中心意義就是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既享受正當權利和權益,又必須履行應盡義務和職責。享受權利以鼓勵其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履行義務以確定和強調其應盡的職責和本分,否則就要負相應法律責任,受到追究和懲處。換言之,制度化、法律化的要義就是使行為主體的權、責、利相統(tǒng)一,使其既有動力又有壓力,這是搞好包括精神文明建設在內的各項工作的基本保證。而實行制度化、法律化的關鍵就是要嚴格、斗硬、不講情面、不徇私情,在制度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例外情況和特殊公民。所以精神文明建設要擺脫軟弱無力狀態(tài),使之真正硬起來,就必須在制度上斗硬,在法律上斗硬,不能老是掛在嘴上、議在會上、寫在紙上重要,實行起來就被擠掉、忘掉。有了制度和法律的效力和依據(jù),精神文明建設就是硬任務,任何人、任何單位都不能掉以輕心。并且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個體制建設問題,也需要進行相應改革,不能再象以往那樣似乎跟每個單位、每個人都有關,但由于沒有在制度和組織上落實,更談不上法律保障和依據(jù),結果又與每個單位、每個人的責任無關。而且不能落實權利,也無從履行義務,條條塊塊都無法管轄和監(jiān)督,自然就流于形式、成為軟任務。豈不可惜,可嘆!

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有無可行性?這就涉及到如何正確處理在加強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的相互關系問題。

本來,道德和法在社會規(guī)范體系中就是姊妹關系,在任何社會中它們都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其統(tǒng)治和社會秩序的重要兩手,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道德和法律的互相支持和配合作用更加突出,在很多情況下它們都是互相滲透、交叉甚至一致的。法律正義的基礎就根植于社會的道義;有些法律本身就是這方面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的體現(xiàn)和確認,例如我國婚姻法、繼承法、收養(yǎng)法等,許多法律規(guī)范中也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道德的精神和要求,例如我國憲法中對公民權利和人格的尊重,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規(guī)定等;特別是我國民法中的公平、公正、誠實信用、平等互利原則和對社會公序良俗的認可等,本身就體現(xiàn)了市場經濟中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要求和精神。所以社會主義法在以社會主義道德和法律意識教育人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行為方式,培養(yǎng)“四有”新人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

當然,法律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就其性質和作用而言,也有所區(qū)別、不可混同。前者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并據(jù)以保證實施,違法犯罪者要受到應得的懲罰;后者主要靠人的自覺和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不道德行為是由人的良心、信念和公眾輿論來裁處(即所謂“道德法庭”),對之一般是說服教育和批評,即遭到道義上的譴責。前者要求權利和義務的嚴格對應和統(tǒng)一;后者履行道德義務(即善行)則不以報償為前提。法律規(guī)范允許或禁止人們作什么是對他的行為起碼不得損害他人和社會的最基本,因而也是最嚴格的規(guī)定;道德規(guī)范提倡和鼓勵人們作什么則是對人的行為應有益于他人和社會的進一層次要求。法律規(guī)范是控制人的越軌行為之最后屏障,突破這個屏障,就為社會和統(tǒng)治秩序所不容;道德規(guī)范則是抑制人的不良行為的內心防線和民間防區(qū),它注重通過潛移默化和榜樣的力量來進行自我矯治,以期養(yǎng)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法律對人的行力的規(guī)范作用主要是“他律”,道德對人的行為和思想的規(guī)范重在“自律”。所以道德修養(yǎng)講究“自審”和“慎獨”,著眼于啟發(fā)和挖掘人的內在善、自覺性和自我調控功能。難怪黑格爾把道德觀為人們“內心的法”。

可見道德和法律各有其優(yōu)劣短長,所以需要互相取長補短以緊密配合和支持,才便于形成社會規(guī)范系統(tǒng)及其調控手段的嚴整體系和綜合功能,以更有效地規(guī)范引導、教育、評價和矯正人的行為。所以一方面,法制建設需要道德建設的支持和配合,才能使人們在行為的選擇及矯治上有更深厚的思想基礎和更廣泛的群眾基礎。法制教育有道德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更易變?yōu)槿藗兊淖杂X行動;法制觀念的增強植根于群眾道德意識,道德覺悟的提高上,也會更加牢固。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法治化的推行及其實現(xiàn)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提高和改善人們的道德水準和社會風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賴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卓有成效;而且作為法制建設重要環(huán)節(jié)的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如培養(yǎng)人們權利與義務相統(tǒng)一的觀念,提高公民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以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等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本身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所以強調法律至上并不等于主張法律萬能,依法治國不僅絲毫不排斥而且必須憑靠道德力量對人的行為的深刻影響和對人的思想的強烈凈化作用。這也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宗旨和目標。

然而,另一方,道德建設也需要法制建設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增強力度和強度。因為自覺性并不是每個人、每個時候都具有,說服教育也并非萬能,不義之徒,寡廉鮮恥之流,何談良心,更無懼眾怒。因此,就非常有必要把一些重要的,涉及面廣的,必須強制推行才能維護社會和公眾利益的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上升為法律規(guī)范,以國家權威保證實施,這看來已是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了。事實上,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法律規(guī)范就是由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原則和要求升華轉化來的,或者說,社會的道德要求采取法律的形式得以集中化和更強烈的表現(xiàn)。例如《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有關社會治安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就是對某些社會公德要求的集中化和強烈表現(xiàn)。又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有關維護經濟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就是對包括商業(yè)道德在內的經濟職業(yè)道德要求的集中化和強烈表現(xiàn);再如《法官法》、《律師法》等更是直接體現(xiàn)了司法職業(yè)道德原則和要求。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得更廣闊些,還可以從歷史上和國際上找到有關這方面的一些先例以作參考。例如我國歷史上儒家所主張的倫理法,講禮法結合,失禮入刑,把“三綱”、“五常’等道德規(guī)范也予以法律化,雖然以其強化封建宗法制度的消極意義為主,但也有其強調道德和法必須緊密結合,以發(fā)揮其社會控制之綜合功能的合理成份可資批判性利用。新加坡把許多包括講文明禮貌、公共衛(wèi)生等社會公德在內的道德建設領域都納入了嚴密的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一旦違反無論何人概予以嚴懲。而且新加坡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確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呈現(xiàn)出與物質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的良性狀態(tài)。其中一些具體作法雖然可能有過于嚴苛之虞,但這種高度重視社會生活的制度化、法律化,強調必須給道德建設、廉政建設以及其他各項重要事業(yè)以嚴密的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的戰(zhàn)略原則和策略思想,卻很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連美國也制定有《1978年政府行為道德法》,對在立法、行政、司法部門供職的公職人員的行為活動(包括經濟生活中嚴格的財產申報)和職業(yè)道德要求作出了嚴格的規(guī)定,以旨在保持公務員的清正廉潔。這對我們也不無啟迪作用。

上述事實表明,精神文明建設中思想道德方面的制度化、法律化,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們注意方式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掌握好分寸,并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是會收到應有效果的。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應分個輕重緩急,要有重點地推行。譬如,當前就應當把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提到首要的地位。因為社會公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基石和標志之一,是公眾的道德水準,社會風氣和社會道德風貌的直接體現(xiàn),是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文明建設綜合效果的重要表現(xiàn)。它對人們的道德要求雖然是最基本、最初步的,但其范圍和作用又是最廣泛。最普遍的,因而又是最不可忽視的。職業(yè)道德則是社會普遍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深入于每個人的職業(yè)活動的具體化,是各行各業(yè)中人們行力是善或是惡,是正義或非正義的具體道德要求。它深入、持久、細致、密切地滲透到人們所從事的工作和事業(yè)的整個過程中,關系著人們的工作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服務質量和對社會的責任,在各項工作和各個業(yè)務領域支撐著整個社會道德體系。因此切不可等閑視之。當前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出現(xiàn)的道德滑坡、價值淪落、社會風氣不良等令人堪憂的現(xiàn)象,首先就表現(xiàn)在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的滑坡,并已引起人民群眾的普遍憤慨和深切痛惡。緊緊抓住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制度化、法律化這個樞紐,其他措施和辦法大力配合,才有希望盡快扭轉和改善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的狀況,從而進一步改善整個精神文明建設中思想道德建設的狀況。

需要說明的是,對精神文明中思想道德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不應作孤立的、機械的、絕對化的理解,更不能簡單化、庸俗化進行;它既不是包醫(yī)包治的特效藥方也不意味著要搞懲辦主義。而是主張把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有機地、恰如其份地結合到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在內的精神文明建設中去,使其更有保障、更能有力有效地推行精神文明建設的其他各項措施。為此,就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精神文明建設中思想道德方面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并不是要求把一切思想道德方面的問題都歸于制度化處理,都訴諸法律解決;而是指把那些關系到國計民生、人民生活安寧幸福的重要領域實行制度化、法律化,即在這些領域不能單靠思想教育和道德自律,還要靠必要的強制和法律,這方面的越軌行為要受到懲處,要為這些領域樹立普遍的、穩(wěn)定的、明確的行為模式和標準,使人們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遭到損害可以求訴和求救。

第二,思想道德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不等于思想道德觀念的制度化、法律化。思想道德建設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客觀的、有形的社會實踐活動,這類活動是完全可以把握和予以規(guī)范的現(xiàn)實對象,它不同于思想道德觀念,后者乃屬于社會意識的領域,更確切地說,思想道德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強調對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及其管理應實行制度化、法律化,以便嚴格要求,并賦予應有的權利,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才能落實各項措施,收到實效。

第三,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并不排斥精神文明建設的其他重要措施,相反,必須有其他各項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來密切配合,特別是要以加強思想道德本身的建設(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等)為基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起到標本兼治、德教和法治結合的效用。然而思想道德教育若是缺少了制度和法律保障,在一定場合和對相當一些人來說就收不到必要效果,特別是在拜金主義、利己主義泛濫的情況下沒有制度法律作后盾更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因此,也可以把思想道德方面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看成是在特殊情況下,即思想道德教育失效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必要措施,是在此情況下用法律手段強化道德教育和推動道德普及的特殊需要。

第四,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的確十分復雜,也是一個嶄新的問題,既是道德建設的新問題,也是法制建設的新問題,很值得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一定要注意不能簡單化、庸俗化。例如,雖然規(guī)章制度可以對人的政治思想表現(xiàn)和態(tài)度提出要求,但是要注意,納入法律規(guī)范調整范圍的,卻只能是人的行為,而不能擴展到人的思想領域。因為,正如馬克思所說“對于法律來說,除了我的行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對象。我的行為就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領域”,所以“凡是不以行為本身而以當事人的思想方式作為主要標準的法律,無非是對非法行為的公開認可”[19]因此在實行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政策界線,掌握好分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嚴防擴大法律責任的界限和范圍。

至于精神文明建設法治化過程中應注意的有關戰(zhàn)略和策略問題,初步考慮到如下幾點:

第一,應把重點放在思想道德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問題上,這也是其難點,是最薄弱的。應努力探尋這方面的規(guī)律性,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使其既卓有成效,又穩(wěn)步地進行。同時應繼續(xù)深化和完善智力、文化建設的法治化,增強力度、加快步伐。在當前,尤其應加強和加速文化市場、教育改革、新聞出版事業(yè)以及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治化。

第二,應把社會公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的法治化作為突破口,來推動和帶動其他方面和領域的道德建設適時和適當程度的制度化以及法律化。而其中,又應把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和領導機關的職業(yè)道德即“政德”建設的法治化放在首位,同時及時推進那些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及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yè)和部門的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并進而擴展到各類社會組織和法人。以利于懲治和防止腐敗,從根本上改善黨風和社會風氣。

第三,應通過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著重探討青少年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的經驗和規(guī)律,以增強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深度,有效地預防青少年犯罪和道德失落。

第四,精神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是一項宏大的系統(tǒng)工程,包括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機構。實施體制、決策和運行機制以及隊伍建設的制度化、法律化,并應通過這種法治化,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設的激勵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加強其物質保障和信息情報系統(tǒng),深化其理論研究。顯然,這一切都需要我們以科學求實態(tài)度和勇敢開拓精神去不斷探索。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172頁。

[2]《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520頁,

[3]引自莫里斯:《偉大的法哲學家--法理學讀本》,賓夕法尼亞大學1959年版第467頁,轉引自謝邦宇《行為法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

[4]富勒:《法律的道德性》耶魯大學1977年版第106頁,轉引自沈宗靈《現(xiàn)代西方法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69頁。

[5]引自沈宗靈:《現(xiàn)代西方法理學》第91頁。

[6]凱爾森:《法律和國家概念》,哈佛大學1945年版第3、5頁,轉引自沈宗靈《現(xiàn)代西方法理學)第163頁。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第101頁。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第538-539頁。

[9]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第154頁。

[10]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第36頁。

[11]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第10頁。

[12]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三卷,第224頁。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71頁。

[14]參見康德:《公正的哲學原理》第一章和第三章第二部分,轉引自黃稻主編《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第30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5]《人民日報》2月9日。

[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71頁。

[17]《鄧小平文選》第293頁。

[18]黃稻主編:《社會主義法治意識》第104頁。

[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16、17頁。

(本文責任編輯:李郁平)。

該文“論法治文明”《現(xiàn)代法學》第2期發(fā)表,人大復印資料《法理學、法史學》19第7期,并被多種文集收錄。

論法治文明一文由搜集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法治理念演講稿演講篇十五

當今的中國,政通人和、百業(yè)俱旺??茖W發(fā)展觀像一具高懸的燈塔,照耀著我們青年一代去謀求和開創(chuàng)興旺發(fā)達之路。置身于這樣的時代,注定我們要肩負起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圖強、不斷趕超、追求卓越的人生目標和時代重任!建天下者,舍青年其誰;興中國著,非青年莫屬。青年是推進社會進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力量。作為青年法官,我的夢想就是實現(xiàn)法治中國夢。

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曾說“青年者,人生之王”,“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銳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征服歷史”。我們青年人,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長征路上的突擊手。那我們當如何立足于本職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力量?又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業(yè)呢?作為一名九江市中院法官,我認為青年法官要堅守法治信仰。司法觀念是法官的靈魂,國家建立司法制度的最大目的,就在于通過法庭這一窗口,給予每一個公民公正的關懷,對每一個人的權益給予同等的關注。我們要時刻保持中立、慎言、穩(wěn)重、理智,不但要實現(xiàn)公正,還要讓人看得見公正,感受到公正,尤其是要讓當事人感受到程序公正。絕大多數(shù)當事人一生中來法院可能只一次,法官有責任確保當事人無論勝敗,都至少會認同和尊重我們的司法程序,使他們覺得受到了程序公正的待遇和合理文明的禮遇。

其次是要具有實干精神?!斑t來的正義等于非正義”,訴訟的拖延使當事人長期生活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是對人的一種折磨,使當事人在訴訟的戰(zhàn)車上進退兩難?!按讲輧呵嗲?,馬兒已餓死”,不正是對司法拖延所帶來的惡果的形象比喻和無情批判嗎?成功緣于實干,禍患始于空談。我們要力戒眼高手低,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在司法實踐中學習、磨礪自己;要以只爭朝夕的狀態(tài)勤勉工作,扎扎實實裁判好每個案件,讓每個當事人真切感受到法治帶來的公平正義。

最后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有句名言講“法官的人格是社會正義的最終保障”。如果法官失去了道德良知,正義將蕩然無存,法律哪還有權威和公信力?法官只有執(zhí)著地忠誠法律,執(zhí)法如山、冰霜節(jié)操,淡泊人生,不為權、錢、情等利念所動,追求自身人格魅力的完美,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和仰慕,才能真正成為司法權威的化身和社會正義的最后屏障。

“法興則國治,法衰則國弱”。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xiàn)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蔽覀兎ü俚臉O樂之地不是權力,而是中國的.法治化道路。法官是法治化道路的扛鼎之人,實現(xiàn)法治是我們的夢想,我們堅信法治化道路將在我們腳下越走越寬。

當法治中國夢照進現(xiàn)實,真可謂雄關漫道真如鐵。一代法官的成長注定是艱辛的,正象中國法治化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一樣,會有種種障礙,但我們應該響亮地宣布:我們已做好了各種準備!“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只要我們把個人的青年夢、法治夢、成功夢與偉大的中國夢結合起來,我們的人生就必定會有更加出彩。我堅信,待到中國法治夢想成真時,我們一定會為自己所作的貢獻而感到無比驕傲。

藍天白云下,青山綠水中,我們九江中院人,正在以自己飽滿的生命熱情,燃燒著青春的激情,與勤勞智慧的九江人民一道,共同續(xù)寫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璀璨篇章,共同迎接一個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青年法官們,讓我們共勉并為之奮斗吧!

1954年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為新中國法治建設奠定了基矗在隨后兩三年里,我國頒布了近千件法律、法令和法規(guī),確立了我國基本法律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法制建設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1997年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2004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寫入憲法。截至目前,我國現(xiàn)行法律共有231部、行政法規(guī)近600件,地方性法規(guī)超過7000件,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法制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調整社會關系、規(guī)范社會行為、保障人民權益,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法治既是現(xiàn)代國家的重要特征,又是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當前,中國正處于黃金發(fā)展期和矛盾凸顯期,在利益格局多元、社會價值多樣的新形勢下,更需要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保障社會公平、維護國家安全。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當前,我國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法律體系日趨完備,人民民主權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日益提高。但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民主法制建設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客觀要求還不相適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還有待進一步保障,促進人民有序參與國家治理還需要完善法制建設。只有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快法制建設,實現(xiàn)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依法執(zhí)政、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就是要從法律制度上把堅持黨的領導、發(fā)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tǒng)一起來,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貫徹落實。只有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實現(xiàn)黨的意志和人民意愿的有機統(tǒng)一,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弘揚法治精神,才能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經過多年努力,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取得了明顯進展,司法公正進一步加強,但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xiàn)象仍然在一些地方、一些領域存在。尤其是在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問題上,不嚴格依法辦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推進依法行政、司法公正,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2137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