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實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7:10:19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實用13篇)
時間:2023-11-19 17:10:19     小編:QJ墨客

時間過得太快,是時候回顧一下這段時期的收獲和反思了。寫總結(jié)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提煉出關(guān)鍵信息,避免陷入瑣碎和泛泛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樣本,希望能夠?qū)Υ蠹业膶懽饔兴鶐椭?/p>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一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詠紅梅花得“紅”字》是《紅樓夢》中邢岫煙所作,該詩和《詠紅梅花得“梅”字》、《詠紅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說第五十回。書中眾人在蘆雪庵聯(lián)句,賈寶玉寫詩“落了第”,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jié)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tài)。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lián)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lián)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鳳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溫厚可疼的人”(《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沖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著這些意思。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二

“又是一年上古詩詞鑒賞課”,這是我上大學以來第三次選修這門古典詩詞鑒賞課。每年選修之前我都會對自己說,這一定是最后一年了,可是又在不知不覺中選了上去。其實,我選擇這門課的原因,就是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那些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下面,我將分享一下我對這門課的一些心得。

古典詩詞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我文化自信的源泉。通過上古典詩詞鑒賞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詩詞中那種別樣的藝術(shù)魅力。詩詞中的表意之美、音韻之美、意境之美,讓我和許多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詩詞的獨特魅力,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思想情感。

第三段:良好的教學氛圍。

一門好的課程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氛圍。在這門課程中,我們的老師以充滿激情的授課方式和博學多才的教學風范吸引了我們?nèi)w學生。我們在古典詩詞鑒賞課堂上,往往能夠體驗到鑒賞的樂趣和感受到老師那種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詩詞的氣質(zhì)和情感,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了詩意,學會了如何鑒賞和品味古典詩詞,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修養(yǎng)和素養(yǎng)。

第四段:深化了文化自信。

在課堂上,教師還會結(jié)合實際情況,分析一些現(xiàn)代詩人的創(chuàng)作思路,與古典詩詞對比體現(xiàn)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承。這些課程的學習,使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有信心去傳承和弘揚這種文化自信。同時,我們也更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價值,更了解國家文化自信對人的人格塑造和學科發(fā)展的重要性。

第五段:個人收獲。

在上古典詩詞鑒賞課的過程中,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哲理思想,更重要的是我認識到學習詩詞是一條修身養(yǎng)性、達人達己的好路子。總而言之,通過學習“古典詩詞鑒賞課”,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都得到了深化和提高,相信這些收獲會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永遠的積極影響。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三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zhì),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qū)嬇f詩。

但夸端午節(jié),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賞析:這里的“五絲”就是指百索、長命縷,表達了人們對長壽的一種期盼,反映出唐人樂生、重生的人生態(tài)度,他們追求幸??鞓返纳?。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賞析:端午節(jié)為農(nóng)歷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fā)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長壽,以顯示皇恩浩蕩。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shù),五音調(diào)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xù)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賞析:唐代人將五色絲線編織成帶,佩在身上,稱為“長命縷”或者“續(xù)命縷”,所以說“長絲續(xù)命人”。而“九子粽”源于九子蒲(一種蒲草),“粽子”又與“種子”諧音,寓意得子,所以用九子蒲葉包裹粽子,表達多子多孫的美好祝愿?!胺降钆R華節(jié),圓宮宴雅臣”說的是唐代皇帝會在端午節(jié)召請群臣宴飲。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四

作為一名中文專業(yè)的學生,我在大學的學習中逐漸接觸到了古典詩詞鑒賞課程,也體驗到了這門課程所帶來的可貴收獲。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對于這門課程的心得體會。

一、對古典詩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與欣賞。

在這門課程中,我們通過學習唐詩宋詞,了解到了古典詩詞的美,對于傳統(tǒng)文化也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我們不僅學習了詩句的意思,還通過課堂上的分析學習了其背景文化,如典故、歷史背景、風俗習慣等,從而讓我們更好地欣賞這些經(jīng)典作品。通過這些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對中華文化也產(chǎn)生了更多的敬仰之情。

二、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習詩詞的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理解和欣賞,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表達能力。比如,我們需要學習如何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句子的意思,如何用適當?shù)脑~語來形容事物,如何通過寫景來展示情感等等。相比于寫作業(yè)、論文,學習古典詩詞使我更加注重語言的準確性和表達的精髓,而這也對我的語言表達能力起到了莫大的提升。

三、豐富了個人的精神生活。

詩詞作為一種文化遺產(chǎn),它的意義不僅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上的幫助,更在于能夠滿足人們內(nèi)心感受和情感方面的需求。通過學習古典詩詞的文化內(nèi)涵和情感表達,我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不僅美在語言的細膩之處,更美在其所蘊含的文化和精神內(nèi)涵。每次課上老師講解古代文人墨客的人生經(jīng)歷、感悟和情感,讓我看到了一種全然不同的世界和人生態(tài)度,也為我的精神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對人際交往產(chǎn)生積極影響。

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類智慧的精華,它不僅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更具有豐富的情感和人生經(jīng)驗。通過學習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與同齡人生活中相似的經(jīng)歷和體驗,我們有了更多的話題和共同點。同時,通過鑒賞詩詞,我也學會了更好地與人交流溝通,學會了傾聽、包容和尊重別人的看法。這種在課堂外所獲得的附加收益意義重大,對于一個即將走向社會的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

五、提升了自我修養(yǎng)。

在學習古典詩詞的過程中,我逐漸建立起一種注重自我修養(yǎng)的生活態(tài)度,這不僅表現(xiàn)為對學習的認真態(tài)度和執(zhí)著追求,更體現(xiàn)在我對生活的生命關(guān)懷和文化情感的表達上。這種自我修養(yǎng)的價值觀所帶來的啟示遠遠超過了古典詩詞本身,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了文學的獨特魅力和人類的智慧。

總之,古典詩詞鑒賞課程不僅能夠豐富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還能夠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更能夠陶冶我們的精神和人生態(tài)度,讓我們更加熱愛生命和生活。在今天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需要更多的內(nèi)心滿足和精神世界的療愈,而古典詩詞正是能夠幫助我們找到生活中的無盡美好和向往之處的閃閃明珠。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五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蘇軾

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

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袞袞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東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白居易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六

大三的下半學期,在校的最后一年的時光,我學習了《中國古典詩詞演唱會藝術(shù)鑒賞》這門課程。課堂上老師出彩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動人的古典音樂讓我不能自已,我從中學到了許多關(guān)于中國古典詩詞的知識和其他東西,讓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喜愛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一直以來,我都是比較喜歡現(xiàn)代的流行歌曲的,上了大學,古典詩詞便很少再有接解了,更不用說什么古典詩詞詩歌!我是聽同學的介紹選了這門課的,一開始我還是半信半疑的,實在想不出古詩詞有什么好唱的,能唱出什么呢,第一節(jié)課也是抱著上課睡覺的心態(tài)去上的,來到教室上的第一節(jié)課,剛開始老師向我們介紹古典詩詞,聽著上面老師平和的講話,忽然發(fā)現(xiàn)這個老師和其他老師實在是不一樣,平實的話語,不失恢諧的幽默,用那唱出美到無可挑剔音浮的嗓子精簡向我們詮釋了古典詩詞的來源,讓我對我國的古典詩詞有了非常大的了解。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興衰輪回,時至今日,淀積著的民族文化無不飽含風霜雪雨,在滄桑中透漏著蕩氣回腸和令人震撼的東西。不管是琴、棋、書、畫還是音樂都在我國文化中有著都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美妙的音符都在人們的大腦中跳躍,用心彈奏出了動人的美妙的樂曲。美妙的琴聲中不僅包含了人們對生活的渴望、對感情的渴望以及對現(xiàn)實諸多情懷。不管是何種情懷,好的音樂都是扣人心弦的,讓人感動的潸然淚下。

古人有寄情于詩詞歌賦,其中最少不了的就是歌。因為不管是文人俠客還是市井小民,音樂都是他們樂于寄情的載體,雖然有些只會哼一下,但是他們也會樂于其中,這就是音樂的魅力。由此,人們對于音樂的追求以及渴望,他們開始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以及喜怒哀樂,以此來表達心聲,并希望在其中能找到一個精神的依托,這就有了后來為人們千古傳楊的伯牙與子期的故事。我認為這就是為什么音樂能傳承千古,被所有人喜愛的原因所在。音樂不僅讓人心曠神怡,而且還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音樂的種種好處都表現(xiàn)出了音樂的無凡的魅力。由此,在當今世界上,音樂就是一本沒有國界的書籍,它讓我們從中的享受到了異域的風情與美妙!

老師介紹完之后在臺上放著古典古詩歌曲,我沒有再睡覺的欲望了,聽膩了流行音樂,再聽聽古典詩詞,歌聲很微妙,感覺都是隨心而生,輕妙地游動著,閃爍著,忽遠忽近,平淡亦不失挑戰(zhàn),實在發(fā)現(xiàn)以前聽的流行音樂實在太差勁了!感覺這個根本不是課,而是一個讓人輕松愉快的演唱會,第一節(jié)課就這樣忽閃忽閃的過去了!

老師教了我們很多古詩詞歌曲,至今還瑯瑯上口,難以忘懷,一曲李白的靜夜思,讓我們都安靜了下來,引動我們的思緒飄向遙遠的故鄉(xiāng),李清照的《一剪梅》改編的《月滿西樓》,一聽則感覺引動萬千愁絲,悠揚的歌聲,聲聲催人心,好似滴滴淚血流淌在人心,聽之讓人動容,感之讓人難忘,如此美妙的音樂,久聽不怨,細細回味,仿若人見百味浮在“心頭”...多聽幾次便覺得那清新婉柔的旋律,聲聲聽來皆是醉人的愁與悲苦是怨,還有那《水調(diào)歌頭》,輕快而跳動的音浮,一直回響在我的心底深處,平常時間總?cè)滩蛔≥p輕低聲哼唱。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很快便過去了,在后面的幾周里,老師課上總會用一部分時間來讓同學回顧學過的詩歌。在他的鼓舞和感染下,不管是“被迫”還是主動上場的同學,都能夠鎮(zhèn)定自若在臺上傾情演唱。有些同學因為聲音太小或是忘詞而越發(fā)信心不足時,老師積極帶動同學打節(jié)拍來為他們加油,或是能找出各種合適的理由鼓勵和安慰他們,這是我非常佩服老師的地方,有個跑調(diào)非常嚴重的同學,在臺上面對著蒼白無力的投影儀幕布演唱《滿江紅》的時候,連他自己都非常緊張,唱完后,身體還因為緊張而顫個不停,張老師一句:這位同學雖然調(diào)有點不準,但唱出了自己的風格,唱歌就是如此,要把自己的風格唱出來;把整個本該沉悶的會場頓時變得輕松愉快起來,全場一片掌聲的雷動,整個班級都傳出輕快的輕唱聲。這是最讓人熱血的!

我已經(jīng)喜歡上這門課程,不只因它有我喜歡的詩歌,有我想唱的詩歌,更因為這門課能讓我的身心都放松下來。感謝這門課,給了我們一場聽覺的盛宴,讓我得以在或蕩氣回腸,或情亂愁離,或清新動人的旋律中穿越幾千年的歲月感知詩人們的喜怒哀愁,更讓我對藝術(shù)從此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和信仰。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七

在高中階段,讓學生掌握一些鑒賞古典詩詞的方法,那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不僅僅是考試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欣賞能力的需要,更是了解民族文化、學習中國文學史上的奇葩--詩詞的一塊敲門磚。在經(jīng)歷了兩個年頭的教學實踐和深入的鉆驗之后,我認為,鑒賞古典詩詞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詩詞鑒賞中涉及到的術(shù)語很多,大家首先要弄明白的是物象,即詩人用來表現(xiàn)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的某種具有特定內(nèi)涵的事物。如《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物象就寄托了一種“旅途悲苦之思”。其次是意象,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與生活中物象的結(jié)合,是以象寓意的藝術(shù)形象,意象是詩人情感想象的載體。再其次,是意境,所謂意境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鑒賞詩詞的最高境地,就是領悟詩詞中的意境。

這三者之中,“物象”是基礎,“意象”是深化,“意境”是升華。我們分析詩詞,要緊緊抓住“物象”,分析其特點,挖掘物象內(nèi)在的風格、精神,從而形成對詩歌“意象”的認識。鑒賞詩歌,應把握住一些意象的特殊內(nèi)涵。如“月亮”是一個常用的意象,從李白的《靜夜思》到杜甫的《望月懷遠》再到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等等,都寫到了月,“月”常常用來表達離愁別緒,思鄉(xiāng)情懷。再如“梧桐”則是凄涼悲傷的象征;“梅花”多用來比喻傲霜斗雪、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純凈潔白的品質(zhì);“松”則是正直、堅貞、高潔的象征;“杜鵑”是凄涼、哀傷的象征;“寒蟬”是悲涼的同義詞;“鴻雁”常寓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這些意象,既是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chuàng)造的結(jié)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有了對意象的深入把握,自然就容易體會到詩歌的意境。

二、明確鑒賞詩歌的步驟。

1、明背景,知世情。

任何一首詩歌,總有它存在的歷史背景,總帶著作者的主觀情感。了解詩歌,就要先掌握與詩詞有關(guān)的時代背景、民間習俗以及人物的歷史地位等。杜甫因處“安史之亂”時,所以他的詩歌于寫實中時時透著悲情,處處洋溢著一種愛國之情: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不是花兒流淚,草木驚心,其實是作者自己的心在驚悸,在流淚;又如他的《秋興》八首,其中的一首寫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條故園心”,此句將思鄉(xiāng)之情,憂國之淚,傷時之心,一齊涌至筆端??梢赃@樣說,是動蕩的時代造就了偉大的詩人。再如南唐后主李煜的《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色闌珊,羅衾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崩詈笾饕驗槭ソ?,成為了階下囚,大有天上人間之感?!皦衾锊恢硎强?,一晌貪歡”是“真情擴寫”,“流花落水春去也”可謂感傷之至。總之,了解了相關(guān)的時代背景,才能夠恰當?shù)乩斫庠娭兴N含的深切情感。

2、品詞句,明意象。

詞句是連接物象,激起意象的基礎,對詞句進行分析、把握,才能真正了解明白詩意,領悟詩情。有的詞還是一首詩的詩眼,透過它就能讀懂整首詩的意義。試看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春山獨歸遠?!边@首送別詩,通過“竹林”“鐘聲”“斜陽”“青山”等意象,構(gòu)成了一幅幽靜優(yōu)美的晚歸圖?!昂审摇薄蔼殮w”則形象地勾畫出了“靈澈踽踽獨行”的情景。品詞句,品出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感覺;品意象,品出了友人之間依依惜別的深情,更品出了詩人閑適淡泊的情懷,超塵脫世的胸襟。

3、融景情,明意境。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古典詩詞中,詩人常常把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在所描寫的事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試析唐代韋莊的《臺城》:“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蹦暇┕懦顷幱赀B綿,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為一場舊夢,如今只聽到凄涼的`鳥鳴。古城的柳樹不管它誰興誰亡,依然枝繁葉茂,如綠煙籠罩長堤。開頭描寫陰雨,江草,鳥鳴,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后兩句寓情于景,于常見的景物中寄寓了無限的惆悵,抒發(fā)了盛衰興亡的感慨。

三、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方法。

1、品讀。

“讀”是了解詩歌的第一步,通過讀,體會詩歌中包含的情感,通過讀明白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在讀中品味詞句的精妙,在讀后品味意境的深遠。如讀“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斌w會到的是一種豪壯,一種悲壯;讀“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體會到的是一種哀怨,一種愁緒。讀“海內(nèi)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感受到的是一種開闊的胸懷,一種豁達的感情。

2、品人物。

詩中總有一個人物的影子,或是友人,或是隱士,或者是作者自己的影子。分析鑒賞詩中的人物形象,就能輕而易舉地明白詩的內(nèi)蘊。如唐代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背蹩词菍懷┚?,大雪之中,一葉扁舟,一個老漁翁,獨釣寒江之上。描寫了一個在天寒地凍,大雪飄飛的環(huán)境中,忘掉一切,專心釣魚的老漁翁形象,他形體孤獨,性格孤傲,凜然不可侵犯,其實他正是詩人那種“擺脫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寫照。又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雖然沒有鮮明的人物描寫,卻塑造了一個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3、巧聯(lián)想。

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習鑒賞古典詩詞應該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循序漸進,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就像品讀一首詩詞,先讀其形,再明其意,最后才能悟其神韻。只要肯在實踐中探索,就一定會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和能力。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八

段落一:引言(200字)。

古典詩詞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以優(yōu)雅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婉約的情感,為讀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社會、思想和文化的窗口。在探索古典詩詞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獨特之美。

段落二:意境描繪(200字)。

古典詩詞以其超凡脫俗的意境成為其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例如,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王之渙通過描繪秋草蕭瑟的景象,喚起了讀者對離別和凄涼的共鳴。而《靜夜思》的作者李白則通過描繪夜晚寂靜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這些作品常常使讀者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其中,盡情享受詩詞所帶來的美妙感受。

段落三:情感抒發(fā)(200字)。

古典詩詞以其婉約的情感,令人為之傾心。例如,在《登鸛雀樓》中,王之渙以壯麗的自然景色烘托了自己的豪情壯志,使人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的激蕩。而李清照的《如夢令》則以抒發(fā)對失去愛情的痛苦和無奈,打動了讀者的心弦。古典詩詞不僅是一種言語表達的藝術(shù),更是一種情感的釋放和宣泄的方式。

段落四:哲理啟示(200字)。

古典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思想,對讀者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在《將進酒》中,李白借酒以表達自己追求自由和快樂的人生觀。而王安石的《登飛來峰》則以峻峭的山峰為喻,鼓勵人們勇往直前,不畏艱險。通過閱讀古典詩詞,我認識到人生的意義不僅在于追求功名利祿,更在于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真正的獨立自由。

段落五:古詩詞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200字)。

盡管古典詩詞有著古老的背景和藝術(shù)風格,但它依然可以給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帶來啟發(fā)。例如,古代的愛情詩詞中傳達的深情深意,可以啟示我們?nèi)绾渭毿暮亲o愛情;古代的山水詩詞中表達的豁達心境,可以啟示我們?nèi)绾畏畔掳ぃ^上簡單快樂的生活。古典詩詞給了我們對于生活的啟示,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

總結(jié)(100字)。

通過閱讀和欣賞古典詩詞,我深刻感受到了其意境描繪的美、情感抒發(fā)的力量、哲理啟示的深思和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古典詩詞不僅源遠流長,更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心靈的寄托和舒緩,是我們學習和欣賞的寶貴財富。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繼續(xù)深入學習古典詩詞,感受其中的藝術(shù)魅力,啟迪自己的思想境界。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九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xiàn)力和詞人的才華。

“昨夜雨疏風驟”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jié)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于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卷簾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復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

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后一個“卷簾”,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卷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于答話中透露出謎底。

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這首小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內(nèi)心的苦悶。詞中著意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極盡傳神之妙。

黃蓼園《寥園詞選》:“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shù)曲折,自是圣于詞者?!?/p>

胡云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diào)。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shù)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么傳神?!熬G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shù)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十

古典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古典詩詞,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藝術(shù)之美和人生智慧。在探索古典詩詞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考,也更加理解了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

首先,古典詩詞散發(fā)著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詩詞是文學的精華,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蘊。通過欣賞和理解古代詩詞,我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情感與哲理。例如,杜甫的《登高》寫道:“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边@幾句簡單的詩句,卻展現(xiàn)了杜甫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這種以極簡的文字勾勒出深沉感情的藝術(shù)手法,讓我深深地被打動。

其次,古典詩詞流淌著豐厚的文化河流。古代詩詞是文化的載體,其中融入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通過品味這些古詩詞,我得以領略古人的生活風貌和價值觀念。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寫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這幾句描寫琵琶聲音的詩句,讓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宮廷樂堂之中,感受到了當時音樂藝術(shù)的繁榮和文化的瑰麗。

再次,古典詩詞傳播著人生的智慧與哲理。古人在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對于人生的體驗和思考,表達得非常深刻和抽象。通過理解古代詩詞中所蘊含的智慧與哲理,我對人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例如,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遲》中寫到:“此時此夜難為情,怕萬里長鯨,縱橫露宿;玉殿瓊樓金闕前。”這幾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悠然自得生活態(tài)度的向往,同時也揭示了人生中的無常和不確定性。這種對人生把握和處世態(tài)度的思考,讓我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古典詩詞中融入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guān)系。古人對自然的觀察和體悟,通過詩詞的形式傳遞給后人。通過欣賞和理解這些古代詩詞,我感受到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寫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兩句描寫了自然景觀的詩句,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崇高和力量。在現(xiàn)代社會,人們往往與自然疏離,這些古代詩詞啟示著我們應該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和方法。

通過這些觸動心靈的古典詩詞,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考,也更加理解了古代文化的獨特魅力。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們承載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感悟。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nèi)匀豢梢越梃b和學習古人的智慧和思考,以更加深入的視角審視世界,體味人生的真諦。讓古典詩詞的魅力在我們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為我們的生活注入靈感和力量。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十一

李清照《如夢令》小詞借宿酒醒后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令人玩味不已。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十二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

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綠肥:指枝葉茂盛。紅瘦:謂花朵稀少。

昨夜雨點疏少風勢猛烈,沉沉地睡了一覺卻也消不了殘留的`醉意。試著問那卷簾的侍女,她卻回答說,海棠花依舊鮮嫩。知道嗎?知道嗎?應該是葉兒茂盛花兒凋零。

一問一答之間,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綠肥。

紅瘦,出語驚人,新鮮之極,動人之極,只是隨手點染卻又神。

氣兀然,千古之下不負勝名。

一個不解愁思,一個嘆時光易逝,兩相對照,如花影搖曳。

自有風致翩然。

這首小詞委婉地表達了作者憐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內(nèi)心的苦悶。詞中著意人物心理情緒的刻畫。以景襯情,委曲精工。輕靈新巧而又凄婉含蓄。極盡傳神之妙。

黃蓼園《寥園詞選》:“一問極有情,答以‘依舊’,答得極淡。跌出‘知否’二句來,而‘綠肥紅瘦’,無限凄婉,卻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無數(shù)曲折,自是圣于詞者?!?/p>

胡云翼《宋詞選》:李清照在北宋顛覆之前的詞頗多飲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種極其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diào)。這首詞在寫作上以寥寥數(shù)語的對話,曲折地表達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寫得那么傳神。“綠肥紅瘦”,用語簡煉,又很形象化。

《唐宋詞百首詳解》:這首詞用寥寥數(shù)語,委婉地表達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潑、平易、精煉,極盡傳神之妙。

?

古典詩詞的鑒賞心得篇十三

《佳人》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zhàn)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娘家敗落,就遺棄了她,于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為鄰,立志守節(jié),宛若山泉。此詩謳歌的就是這種貧賤不移,貞節(jié)自守的精神。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霸谏饺?,出山泉水濁”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佳人》作者:杜甫。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關(guān)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詞句注釋】。

(1)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靜處閨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飄零淪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地區(qū),這里指長安。喪亂:死亡和禍亂,指遭逢安史之亂。

(5)官高:指娘家官階高。

(6)骨肉:指遭難的兄弟。

(7)轉(zhuǎn)燭:燭火隨風轉(zhuǎn)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葉子朝開夜合。

(11)鴛鴦:水鳥,雌雄成對,日夜形影不離。

(12)舊人:佳人自稱。

(13)賣珠:因生活窮困而賣珠寶。

(14)牽蘿:拾取樹藤類枝條。也是寫佳人的清貧。

(15)采柏:采摘柏樹葉。動: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比喻佳人高尚的節(jié)操。

【白話譯文】。

一位容貌絕倫美麗女人,孤獨地住在幽深的山谷。

自稱出身名門清白女子,飄零淪落在荒山野林中。

當年關(guān)中一帶戰(zhàn)火連天,自己的兄弟也慘遭殺戮。

官高祿厚又有什么用處,連骸骨都沒能收進墳墓。

世間萬事險惡變化無常,萬事就像那搖曳的燭光。

薄情寡義的丈夫厭棄我,愛上貌美如玉美麗新婦。

夜合花尚知道花開百合,鴛鴦鳥雙棲不只身獨宿。

丈夫眼里只有新人笑容,哪聽得到我的悲傷啼哭。

大山里的泉水清澈明亮,出山后泉水就染上污濁。

等待侍女變賣珍珠回來,牽起藤蘿修補破漏茅屋。

不去采摘鮮花裝飾鬢發(fā),喜愛翠柏堅貞盡情摘采。

寒風吹動我薄薄的衣衫,日落黃昏我斜倚著青竹。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亂發(fā)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為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guī)Э?,客居秦州,在那里負薪采橡栗,自給度日,《佳人》就寫于這一年的秋季。關(guān)于這首詩的作意,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為全是寄托,有人則認為是寫實,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間。

在作此詩之前,杜甫被迫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為生計所迫,攜帶妻子,翻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最后卻落得棄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關(guān)山難越、饑寒交迫的情況下,仍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際遇,這樣的高風亮節(jié),和詩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清人黃生說:“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p>

【作品鑒賞】。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觀存在的社會問題,又體現(xiàn)了詩人的主觀寄托。詩中人物悲慘的命運與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強烈的對照,既讓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詩人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時用“比興”的手法贊美了她高潔的品格。全詩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感人肺腑,能強烈地引起讀者的共鳴,是杜甫詩中的佳作。

全詩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寫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傾訴被丈夫拋棄的大不幸。第三段,贊美佳人雖遭不幸,尚能潔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開頭兩句點題,上句寫其貌之美,下句寫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環(huán)境,襯出佳人的孤寂,點出佳人命運之悲,處境之苦,隱含著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慨嘆。以上四句是是第三人稱的描狀,筆調(diào)含蓄蘊藉。

“關(guān)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從此處以下轉(zhuǎn)為第一人稱的傾訴,語氣率直酣暢。當年安史之亂,長安淪陷,兄弟們慘遭殺戮。官位高也沒有什么用,他們死后連尸骨都得不到收殮。天寶十五載(756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陷長安?!肮俑摺焙魬衔牡摹傲技易印?,強調(diào)絕代佳人出自貴人之家。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這四句托物興感,刻畫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宋代的劉辰翁評論說:“閑言余語,無不可感。”“轉(zhuǎn)燭”,以風中的燭光,飄搖不定,比喻世事轉(zhuǎn)變、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痹娙艘孕蜗蟮谋扔?,寫負心人的無義絕情,被拋棄的人傷心痛苦。在佳人傾訴個人不幸、慨嘆世情冷漠的言辭中,充溢著悲憤不平的情緒。一“新”一“舊”、一“笑”一“哭”,強烈對照,被遺棄女子聲淚俱下的痛苦之狀,如在目前。夜合花朝開夜合,所以說“知時”。鴛鴦則多雌雄成對,生活在水邊。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边@幾句似悲似訴,佳人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潔端麗之意。同時,可見佳人居家環(huán)境的簡陋清幽,生活的清貧困窘。浦起龍評論說:“這二句,可謂貞士之心,化人之舌,建安而下無此語也。”它出自《詩經(jīng)·小雅·四月》:“相彼泉水,載清載濁。”但在這首詩中,有多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或以新人舊人為清濁,或以前華后憔為清濁,或以在家棄外為清濁,或以守貞為清、改節(jié)為濁。還有人認為: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婦人為夫所愛,世人便認為她是清的;為夫所棄,世人便認為她是濁的。另一種解釋是佳人怨其夫之辭。人處空谷幽寂之地,就像泉水在山,沒有什么能影響其清澈。佳人的丈夫出山,隨物流蕩,于是就成了山下的濁泉。而她則寧肯受饑寒,也不愿再嫁,成為那濁泉。這就像晉代孫綽《三日蘭亭詩序》所說的那樣:“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談!非以停之則清,混之則濁邪?情因所習而遷移,物觸所遇而興感。”

“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蹦┪矌拙湟詫懢白鹘Y(jié),刻畫出佳人的孤高和絕世而立,畫外有意,象外有情。在體態(tài)美中,透露著意態(tài)美。這種美,不只是一種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種理想美。詩句暗示讀者,這位時乖命蹇的女子,就像那經(jīng)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勁節(jié)的'綠竹,有著高潔的情操。詩的最后兩句,為后人激賞,妙在對美人容貌不著一字形容,僅憑“翠袖”、“修竹”這一對色澤清新而寓有興寄的意象,與天寒日暮的山中環(huán)境相融合,便傳神地刻畫出佳人不勝清寒、孤寂無依的幽姿高致。

這首五言古體詩,從開篇一路下來,都是“說”,到了結(jié)尾兩句,才以一幅畫面忽然結(jié)束。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這里。他沒有拿一個結(jié)局去遷就讀者的胃口,而是用一個懸念故意吊著讀者的胃口。讀過這首詩的人,一閉上眼睛,就會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一位絕世美貌卻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風中,在黃昏里,衣裳單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著一叢竹,眼里流露著哀愁。

在古代,以棄婦為題材的詩文不乏佳作。如《詩經(jīng)》里的《衛(wèi)風·氓》,漢樂府里的《上山采蘼蕪》等,而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寫被廢棄的陳皇后,其中“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娛”兩句,正是杜甫《佳人》詩題的來源。杜甫很少寫專詠美人的詩歌,《佳人》卻以其格調(diào)之高而成為詠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見其品質(zhì)之清,侍婢賣珠見其生計之貧,牽蘿補屋見其隱居之志,摘花不戴見其樸素無華,采柏盈掬見其情操貞潔,日暮倚竹見其清高寂寞。詩人以純客觀敘述方法,兼采夾敘夾議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個在戰(zhàn)亂時期被遺棄的上層社會婦女所遭遇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從而使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4197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