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讀后感(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9 12:51:08
改變讀后感(通用20篇)
時間:2023-11-19 12:51:08     小編:琴心月

讀后感既是對作品的感受與思考,也是對自己見解和觀點的展示。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要仔細閱讀一本書,充分理解其內容和主題。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標記和記下一些重要的內容和自己的想法,以便后續(xù)整理。接著,我們可以思考書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的深意和影響。同時,要注意感受和思考自己在閱讀時的心情和思緒變化。最后,在寫讀后感之前,可以參考一些其他人的讀后感范文,擴展自己的思路和表達方式。通過這些步驟,我們就可以寫出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這些范文覆蓋了不同的題材和風格,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取寫作的靈感和技巧。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汲取營養(yǎng),寫出優(yōu)秀的讀后感作文?,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改變讀后感篇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個可大可小的話題,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傳統(tǒng)經驗也好,某個教育專家也罷,無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夠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歡或者社會認可的人才。只可惜每個人拼湊出來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統(tǒng),不能完美地滿足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時期出現(xiàn)的不同教育困惑。讀了賈容韜老師的《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一書,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滿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給孩子寬容和理解,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想要成長,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們忙碌的時候自己獨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們無聊的時候陪我們打發(fā)時間,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結果不得而知。

生而為人,總是想著改變別人,甚至奢望可以改變世界,其實最應該改變的就是自己。改變自己需要勇氣,改變自己需要理念,改變自己需要否定曾經的自己,開拓嶄新的自己,自己改變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變了,同時意味著自己眼中的世界也會改變,教育孩子亦然。

作為功利性的家長最先改變的便是以自我為中心,去閱讀,去學習,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去鼓勵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變傳統(tǒng)只重視學習成績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人格發(fā)展。去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去修心,去修夫妻關系,去培養(yǎng)優(yōu)秀家風。

當覺得改變孩子窮途末路,去試試改變自己吧!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費心思,或許,你變了,孩子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改變讀后感篇二

首先要說,作者用心且有閱讀量,對于快餐閱讀、幾本書想見效果的家長,這本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國內的同類中算不錯的。和國外同類比,弱點就明顯了。

先講傾聽表揚批評懲罰幾部分吧。

同樣運用了吉諾特博士的理論和方法,《如何說》那本分成幾個大類,用插圖、案例、模擬練習來說明,做到了分類清晰、操作性強,個人見過當中最佳。這本,同一個主題會在不同章節(jié)出現(xiàn),顯得凌亂,方法有點不得要領,比如夸獎孩子,作者提供的參考答語啰嗦,家長觀點過多,可能是愛子心切吧。

然后,作者過分強調語言的魅力,可是洋洋灑灑不是孩子喜歡的語言方式吧?讓家長心態(tài)、觀念的轉變是核心,作者這部分力度弱。

行文有點用力過猛,個人議論、心路歷程太多,事例被擠壓得少且弱,吉諾特認為,指出孩子的錯誤時,最好是“客觀描述看到的事情”,必要時“說出期望”,最好讓孩子覺察錯誤,自己想辦法補救。對家長也是這樣吧?作者說教太多,讀者思考空間就少,效果也不好。

改變讀后感篇三

作為老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幾十名學生;作為母親,每天面對調皮淘氣的兒子。加上教育理論的缺失,導致教育孩子到了瓶頸階段。于是,我重拾《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是好爸爸賈容韜教子手記,手把手地教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讀后有一種豁然開朗、恍然大悟的感覺。

第一章的主題是《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他從七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第一,家長要抓住教育的“機遇”。特別是孩子犯錯誤后,最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與幫助。孩子犯錯,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期,如果處理得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犯了不可饒恕的大錯時。第二,如何和孩子成為“哥們兒”。他告訴我們,尋找和孩子共同的話題、共同語言和共同愛好,和孩子共同成長,這樣,就能從橫眉冷對的敵人,變成情趣相投的“哥們兒”。第三,創(chuàng)造1+1》2的合力。家長和學校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把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彌補和強化,往往會事半功倍。他告訴我們,要尊重老師,賞識肯定老師的付出,虛心地向老師學習,進而和老師探究教育。并對孩子的教育要有堅定的信念。第四,幫孩子戒網癮。越是控制,越是渴望。沉迷網絡的處理方式讓他放開玩,實際上是對孩子玩網絡游戲興趣的弱化,是釜底抽薪的舉措。把選擇權交給孩子,也是對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第五,信心創(chuàng)造奇跡。堅如磐石的信念是產生奇跡的原動力。愿望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孩子的成敗是家長潛意識期待的結果,如果對孩子充滿信心,他一定會朝著你期望的方向發(fā)民。第六,做父母親是件幸福的事。一個人要具有認識幸福的智慧,特別是男人,應該是制造幸福的人。傾聽、理解、共情是幸福。第七,孩子引領我成長。西方有一位哲人說:“孩子是人類的父親。”其實“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孩子對話,你就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如果以仰視的姿態(tài)和孩子對話,孩子就能成為你的老師。

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徹底改變了“我是大王”的教育態(tài)度,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蹲下來和孩子交流,盡量了解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等等。這樣,不僅對教育兒子有利,同時受益的還有學生。

改變讀后感篇四

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后幾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可悲的是,有部分家長身處在問題的漩渦中卻不自知,受困于孩子問題的表象,整日里就孩子的行為問題和孩子擰巴,既不懂得尋求第三方的幫助,又不懂得自我救贖、自我學習和成長,結果是問題越來越嚴重,關系越來越惡劣,最后是自己痛苦,孩子痛苦,家人也痛苦。值得慶幸的是,也有部分家長思想覺悟高、懂得反思,懂得求助,懂得自我成長和改變。

比如今天案例當中的這位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她從來沒有給過孩子好臉色,孩子的父親更是簡單粗暴,對孩子常常采取高壓政策,非打即罵。一位情緒失控的媽媽加上一位簡單粗暴的爸爸,無疑是孩子的惡夢。孩子十六歲時出現(xiàn)迷戀網絡游戲,離家出走等問題。

一個不被父母欣賞和關愛的孩子,一個心無所屬的孩子,有今天的問題呈現(xiàn)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慶幸的是這位母親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輾轉找到賈老師當面請教。她信奉“求救于教育專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內行?!睕Q心改變自我,提升自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孩子一些實實在在的幫助。這也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在我學習家庭教育以來,所接觸和了解到的所謂問題孩子的“回歸”和“轉變”,無一例外不是通過父母自身的學習和改變來實現(xiàn)的。

錯誤的背后往往蘊含著成長的契機,犯錯是通往正確的必經之路,暫時的迷茫、尋找人生的路徑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當父母看到孩子行為問題背后的實質和情感需求;接納孩子的現(xiàn)狀;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理解和支持;從生活的點滴之處挖掘孩子的優(yōu)勢并加以賞識和認可;不斷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體驗價值感、成就感和存在感;當父母放下內心的焦慮,保持心態(tài)平和、時刻保持正念;讀書筆記.當父母自身改變,給孩子做好福德示范和正能量的傳遞;當父母信心滿滿,把自己活成愛和信念的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內心的優(yōu)秀品質就會被源源不斷地開發(fā)出來,展現(xiàn)在父母面前的也都是懂事、美好的一面。

無數(shù)的'事實告訴我們,專家教我們如何養(yǎng)育孩子,但并沒有教我們如何養(yǎng)育自己的孩子,教育理念是普適性的規(guī)律,但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專家再了解我們的孩子都不如我們自己了解我們的孩子。所以,只有我們自己深入地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徹底地改變舊有的心智模式,才能擁有全新的行為模式,也才能給到孩子正確的、正向的、也是更有力的支持和引領。尤其是面對“問題孩子”和“問題家庭”來說,只有自己深入、系統(tǒng)地學習,掌握教育的規(guī)律,才能號準孩子的脈搏,對癥下藥。

一了千明,一迷萬惑。祝愿我們都能在教子路上結出恒久迷香的果實!

改變讀后感篇五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個可大可小的'話題,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傳統(tǒng)經驗也好,某個教育專家也罷,無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夠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歡或者社會認可的人才。只可惜每個人拼湊出來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統(tǒng),不能完美地滿足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時期出現(xiàn)的不同教育困惑。讀了賈容韜老師的《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一書,突然有種茅塞頓開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滿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給孩子寬容和理解,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想要成長,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們忙碌的時候自己獨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們無聊的時候陪我們打發(fā)時間,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結果不得而知。

生而為人,總是想著改變別人,甚至奢望可以改變世界,其實最應該改變的就是自己。改變自己需要勇氣,改變自己需要理念,改變自己需要否定曾經的自己,開拓嶄新的自己,自己改變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變了,同時意味著自己眼中的世界也會改變,教育孩子亦然。

作為功利性的家長最先改變的便是以自我為中心,去閱讀,去學習,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去鼓勵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變傳統(tǒng)只重視學習成績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人格發(fā)展。去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去修心,去修夫妻關系,去培養(yǎng)優(yōu)秀家風。

當覺得改變孩子窮途末路,去試試改變自己吧!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費心思,或許,你變了,孩子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改變讀后感篇六

最近讀了賈容韜老師寫的《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一書,經過第一遍的閱讀,就有了比較多的感觸,還有就是思想上的轉變,確實是一本值得父母一讀的好書。

對于教育,一般的人都認為是學校教育,而對于家庭教育,很多人應該都是比較陌生而棘手的。我自己也是進入了這樣一個誤區(qū),認為教育,應該是學校的事情,作為父母就是拼命掙錢,給孩子往好的學校送,給孩子準備好的物質生活。然而,讀了這本書后,思想上發(fā)生了轉變,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讓我感到原來的我是多么淺薄,多么寡聞,完全沒有把家庭教育當回事,沒有把家庭教育當成一個事業(yè)來對待。

好的是,自己不會也沒有裝會,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太快,很多不學習就會跟不上的,我也在加強學習,加強家庭教育方面的學習。家庭是給孩子培養(yǎng)好習慣的地方,是給孩子溫暖的地方,是塑造人生品格的地方。很多時候,自己用現(xiàn)有的眼光,主觀的去要求孩子,卻沒有更多的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問題。原來,家庭教育是需要大智慧的,包括批評的方式和時機,合理的運用贊賞和鼓勵,學會傾聽,學會調整心態(tài)等等,有很多都是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去學習提高的。

孩子出現(xiàn)問題了,更多的時候是盯著這個問題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著鎖著的門找鑰匙一樣,沒有跳出這個思維,就找不到鑰匙,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本來就是一張白紙,是被動來到了這個世界,后面出了問題,肯定是家庭的原來,是父母的原因。因此孩子出了問題,一定是家庭出了問題,父母出了問題,所以要找準病因,才能因病施救??v觀現(xiàn)實中大部分問題孩子,多數(shù)多是家庭不和諧的,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家庭矛盾比較惡化的等等。正是因為家庭沒有成為孩子溫暖的港灣,孩子才會被外部不良思想侵襲,不良作風影響,心理產生了扭曲,才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造成問題孩子。此時,唯有先認識清楚自己的問題,從自己的病因出發(fā),找到解決辦法,改正方法,進而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把孩子引導在正軌上。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很多時候言語或者行動不當,卻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對于孩子,更多的是包容、理解、信任,而不應該在孩子犯錯了大發(fā)雷霆、挖苦、指責。更多需要做的是,調整好心態(tài),控制好情緒,加強相互的溝通交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言傳身教真的很適用,孩子也是想進步想提高的,看到父母都在進步,在改變,在學習,他肯定也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這恰好是我們所希望的,共同成長,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摩西奶奶說,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關鍵是要開始行動。對于家庭教育來說,孩子越小越是有利時機。愿你我都能及時醒悟,把這份事業(yè)做好,行動起來。

改變讀后感篇七

當你在教育孩子遇到了困惑的時候,當你的孩子出現(xiàn)了自私、叛逆、以自我為中心問題的時候,讀一讀《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真是不錯的選擇。它將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燈,讀過之后,你會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過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我成熟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心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終點,我才意識到:如果我能先改變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進而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讀后震撼,想改變問題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作者整本書向我們顯明了這個最簡單質樸但也是最正確的道理。

這是一本能讓人收獲幸福的書,告訴你怎樣身體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變千萬人命運和家庭的書,能幫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如果你真愛孩子,并希望孩子成人、成才,進而提高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你一定要閱讀此書,它值得你認真讀、反復讀!

改變讀后感篇八

在日常教育中,我們父母常常擺出家長作風,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長”為由,在孩子面前扮演上帝。我們認為自己知道什么東西是對孩子好的,什么樣的路是適合孩子走的。故而以“過來人”自居,企圖用“愛”的名義來管教和操控孩子。

然,我們的“認為”真的是正確的嗎?從其一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真的知道什么是對孩子最好的嗎?我們所謂的一些人生經驗,只是基于我們自身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總結出來的主觀思想。以我們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和知識架構來衡量和要求僅僅只有幾年或十幾年生活體驗的孩子理解、接受和認同,就有點“強詞奪理”。就像有的媽媽和我說的,“感覺自己說了一大堆道理,其實孩子根本不理解或者是根本不聽?!?/p>

要求、期望或所謂的負責,只是父母內在恐懼的替代物而已,任何企圖通過“控制”和“改變”孩子來達到讓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和設想走路的父母,都是不成熟的父母。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闭f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換位思考,放到家庭教育中的親子教育,就是將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場和視角,去體驗孩子的內心感受,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為人父母者,一定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經常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孩子,希望父母怎么和我說話?希望父母怎么對待我?如果我是孩子,會不會為有我這樣的父母而慶幸、而驕傲?當我們角色轉換,以孩子的目光來觀察自己、審視自己時,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怎么做才叫做站在孩子的高度?

賈老師用兩個小游戲,詳細的闡明了站在孩子的高度,就是要從內心伏下身子,用孩子的視角觀察世界、體驗世界,用孩子的心來感受世界;進而更加準確地理解孩子的意圖和感受。也只有理解了孩子,我們才具備了教育孩子的前提和資格。

影響孩子的“黃金法則”:

引言部分:“黃金法則”的核心是,當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被父母影響,家庭教育成功機會就大大增加了。

不露痕跡,藏鋒有術,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永遠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當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被父母影響,家庭教育成功機會就大大增加了。就好比一則廣告,使我們對一款產品或一種理念產生好感,又察覺不到它在操縱我們,這才是頂級的廣告。

本小節(jié),賈老師以一個真實的案例給我們詳細的敘述了“黃金法則”的核心與功效。

韓女士的兒子游戲基本處于失控狀態(tài),成績直線下滑。針對這個案例,賈老師給韓女士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表現(xiàn)出對孩子學習的淡然、超然。在孩子面前不談學習,不對孩子進行學習說教。只管自己沉下心來學習,給孩子做好表率就行了。

第二,對孩子玩游戲,不僅不表現(xiàn)出反感,還要表現(xiàn)出興趣,甚至可以鼓勵孩子玩,最低標準是不干涉、不限制。

事實上也是如些,家長越在學習上和孩子過多的糾纏,孩子越會在學習上掉鏈子;當家長將目光抽離出來,轉到自身的學習提升上時,孩子也就卸掉了心中的對抗,承擔起了他的職責;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心甘情愿地讓他玩游戲時,孩子也就放下了追求挑戰(zhàn)刺激的心理,慢慢減少游戲的時間;就像賈老師說的:“教育孩子,其實就兩件事,一是增長智慧,二是提高德行。”父母的品德是孩子成長的軟環(huán)境,對孩子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是父母完美的人格形象。當韓女士潛心學習,不斷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時候,其散發(fā)出來的人格力量是無比強大的,甚至是無堅不摧的。

父母如何做人,決定了孩子如何為人;父母怎樣做事,決定了孩子怎樣做事。在賈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在韓女士的持續(xù)努力下,韓女士的兒子實現(xiàn)了從一個網癮少年到同時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皇家建筑學院等六所世界名校錄取的華麗轉身。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在于父母的修為,在于潛移默化的熏陶。

改變讀后感篇九

贊美,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贊美能點燃正能量,只有心靈之間有了溝通,才會產生友情。我們生活不是稱贊別人,就是被別人稱贊的世界里。贊美好似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贊美改變你》就是一本教你如何贊美別人的一本書。

《贊美改變你》主要講了:毒舌女崔玉婷因為討厭一天到晚嘴上抹蜜的夢瑤而不想上學。她不明白為什么夢瑤整天不是夸獎這個,就是贊美那個。而讓崔玉婷最生氣的是夢瑤身邊有許多朋友。直到有一天,夢瑤被一輛摩托車撞倒在地,住進了醫(yī)院。班長讓每個人都寫一封祝夢瑤快點康復的信,玉婷在紙上隨便寫了一句,結果夢瑤在病中給玉婷寫來長信,并且告訴了玉婷學會贊美的七個彩虹秘方。玉婷照著彩虹秘方做了以后也學會了贊美,并與夢瑤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毒舌女崔玉婷的外號變成了感嘆號。

夢瑤的七個彩虹秘方分別是:一,從稱贊自己開始。二,關心對方。三,從小事開始稱贊。四,凡事多往好處想。五,由衷地感謝。六,好好傾聽對方的話。七,我會心想事成。這七個彩虹秘密讓我也懂得了不少。在生活中我有點靦腆,更不會贊美別人,我也要像崔玉婷一樣,從現(xiàn)在開始實踐七個彩虹秘方。

《贊美改變你》使我懂得了:稱贊別人真的能改變自己。只有會贊美別人才能會獲得真正的友情。也只會關心別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友情。也只有關心別人才能引發(fā)更多關心,不關心引發(fā)更不關心。不斷地自我鼓勵會幫助我們開辟未來的夢想鎖住門。真心的稱贊中藏著關心和愛。

就像這本書的作者金夏妮說的:稱贊的種子,在關心的澆灌下開始萌芽,種子萌芽后會成一棵大樹,還會結出飽滿的果實。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把稱贊的種子埋在土里,用我們的關心讓它結出飽滿的果實吧!

改變讀后感篇十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月買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書,這本書雖然不厚,但是談論的問題卻是沉甸甸的。

對自己的拷問————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這也是現(xiàn)在的`現(xiàn)狀,尤其是爸爸們,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為了工作,不停加班不停應酬,回到家不是孩子已經睡了,就是自己疲憊不堪哪里還顧得上陪伴孩子。所以“爸爸去哪兒”這檔節(jié)目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我周圍一般都媽媽陪伴孩子為主,加上本身北方男人那種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爸爸的角色能扮演好的有,但是不多。他們也說自己的童年中爸爸的印象比較淡,但為什么對自己孩子繼續(xù)重復自己的歷史呢?父親在育兒角色中的缺少,導致孩子一般和媽媽、姥姥或者奶奶一起生活為主,在育兒過程中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必然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對母親的要求更高了,如何協(xié)調好教育孩子和協(xié)調家庭成員關系,這大概本身就是一個課題。

對自己的提醒———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個觀念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但他或多或少都缺少了一部分,就是他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書里還有句話對我來說印象深刻“你的孩子缺土”,說的也是有個孩子體弱多病,媽媽帶他去看中醫(yī)時,老中醫(yī)說他孩子缺土。按照現(xiàn)在意思理解就是不接地氣。我們就是這樣,從小在家為主,很少玩土啊之類的東西,也很少去大自然中玩耍,因為害怕生病所以呆在家中,反而陷入有點風吹草動就生病的循環(huán)中。寧寧就想一朵溫室里的花。

這大概就是看書的收獲,書就像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言行,看到自己的不足;書就像一位學者,向我們娓娓道來為人處事之道。這本書還沒完全讀懂讀透,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我想這也是作者最大的心愿,也是讀者最大的收獲吧。

改變讀后感篇十一

讀一讀《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真是不錯的選擇。它將是你家庭教育道路上的明燈,讀過之后,你會豁然開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近看過一段文字,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段碑文: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象力從沒有受到過限制,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我成熟之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心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也不可能。走到人生終點,我才意識到:如果我能先改變自己,然后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進而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讀后震撼,想改變問題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作者整本書向我們顯明了這個最簡單質樸但也是最正確的道理。

這是一本能讓人收獲幸福的書,告訴你怎樣身體力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一本能改變千萬人命運和家庭的書,能幫你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如果你真愛孩子,并希望孩子成人、成才,進而提高生活質量乃至生命質量,你一定要閱讀此書,它值得你認真讀、反復讀!

改變讀后感篇十二

假期拜讀了張文質老師寫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這本書主要是張老師講述自己的改變和讓孩子也改變的成長故事。

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最初張老師也和我們一樣的嚴厲,暴躁,當發(fā)現(xiàn)這樣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把父子關系拉的越來越遠,孩子的脾性變得越來越差,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和作為,他想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和父母相處,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孩子學會了為人處事,養(yǎng)成了行為習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悄然的,是深遠的。所以他開始改變自己,遇到事情上先沉靜下來,換一個方式處理,這樣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比預想的還好。

他的改變帶來的是孩子的改變。這值得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學生時很好的借鑒。比如,孩子不小心犯錯了,我應該不要急于劈頭蓋臉的大聲斥責,而是冷靜處理,問明緣由,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事的對錯和教訓。我想起女兒小時候的一件事,現(xiàn)在想來真是不應該那樣處理的,假如我不是粗暴的打罵,而是換一種處理方式,那么也不至于到現(xiàn)在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事情是這樣的:2004年孩子才3歲,我在嵩山路買了房子,當時經濟困難,也沒想著讓保潔打掃新房子,寒假期間自己來打掃,有一次帶著孩子來,我打掃衛(wèi)生,孩子自己玩,也沒什么玩具,也沒給孩子帶吃的。本來新房子到處都是灰塵很臟,到了中午,孩子說:“媽媽我餓,咱們去吃飯吧?!蔽疫@時候才注意孩子,衣服上到處是土,我順口說一句:“衣服弄那么臟,中午不給你買好吃的了?!闭f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聽我這么一說,下面發(fā)生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一會兒孩子來告訴我:“媽媽我洗干凈了給我買好吃的吧”我一看,孩子的衣服都濕了,棉衣都快能擰出水來了,原來她接水把自己的衣服前面給洗了洗。本來干了一上午很累,看到大冬天棉衣都濕透了,火滕地一下就竄上來了,對著她怒吼:“你怎么能把衣服都洗濕了,多冷啊,今天你不吃飯了”順手還打了她兩巴掌,孩子開始哭,我更火了,這里也沒衣服可換,我急了說:“再哭,把你扔到樓下去?!焙⒆硬豢蘖?,可伶巴巴地看著我,等著我的最終裁判,這時候我哭了。想想一個3歲的孩子,我怎么能這樣對她,怎么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自己玩一上午,餓了要東西吃,很自然,孩子認為衣服臟了,媽媽不給買東西吃了,所以要洗干凈,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靜下心來給孩子講道理,將是不一樣的結果,給孩子的終身的影響,性格的影響也是截然不同的。到現(xiàn)在想起這件事情我的心還隱隱作痛,想想自己當時的那可怕的樣子,真不應該。

理解孩子,需要溝通,需要聆聽來自孩子的聲音,多聽聽孩子對生活、對個人成長的理解,多詢問一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感受,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斷;而是更多的要讓孩子回到自己來理解這個世界,選擇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式,讓他得以成長。

教育學生有時處理不當,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有的孩子性格上較靦腆,當他不認真聽課,我就讓其回答問題,答不上來時,我有時候會說:“坐下吧不要耽誤大家的時間了?!彼麅刃脑黾拥氖菤鈵篮驮购蓿X得是老師給他過不去,因此就很生老師的氣,也就不喜歡老師了,也可能是他稍分心了而已。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質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過程。教育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要想讓孩子改變,首先要我們做父母的和做老師的要改變。方法變,效果變。多動腦子,效果更好。

改變讀后感篇十三

如果你的一位同學,一開口就會說出“哇”、“呀”的感嘆詞,而且天天都會說很多很多贊美的語言,你可能會很討厭他吧?但是你讀完這本書,就不會這么想了,這本書就是——《贊美改變你》。

書中的崔玉婷就是如此,他們班的吳夢瑤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稱贊博士”,上學路上便開始不停地贊嘆,一會兒稱贊路旁的紫羅蘭;一會兒有稱贊雨欣的新發(fā)卡;一會兒又開始稱贊妮妮的筆袋。這些贊美的語句,傳到玉婷的耳朵里,仿佛成了一百只蒼蠅在飛,于是,玉婷便說下了一句狠話:“除了看不見吳夢瑤的臉、聽不見她的聲音,我別無他求?!?/p>

好像正是這句話,意外事故發(fā)生了。夢瑤上學的路上,被一輛車撞了,隨后暈了過去。在醫(yī)院檢查說,腿部骨折,要做手術,聽到了這個消息,全班淚流成河。于是老師提出了讓同學每個人寫一封信給吳夢瑤,大家聽了,個個都提起筆來,奮筆疾書。但玉婷卻遲遲沒有動筆,最后,她還是寫了一句話:

夢瑤:

希望你早點康復。

而正是這封簡短的信,打開了玉林的心靈之窗。

夢瑤在醫(yī)院的那段時間,她天天與玉婷發(fā)郵件,夢瑤把讓她變得開朗的“彩虹秘方”,告訴了玉婷:

1、稱贊自己。

2、關心對方。

3、從小事稱贊。

4、凡事都往好處想。

5、由衷的感謝。

6、傾聽對方的話。

7、心想事成。

這個彩虹秘方仿佛是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形成的一道彩虹,撥開了烏云。

玉林實踐了“彩虹秘方”所說的,很快有了許多朋友。不久后,夢瑤出院了,同學們給她倆取了一個外號:吳夢瑤“感嘆詞”;崔玉婷“感嘆號”。是??!感嘆詞旁邊不是一直帶著感嘆號嘛!它們倆形影不離。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們都可以嘗試用一用彩虹秘方,在心靈播下一顆贊美的種子,讓它生根發(fā)芽。贊美,讓人愉快;讓人感動;讓人充滿正能量!

改變讀后感篇十四

去年年底,張文質老師在深圳舉辦“大問題教學”研討會,我跑去聆聽講座,很榮幸地獲贈張老師的最新力作《父母改變孩子改變》。時值寒假,我隆重地推薦給班上的學生家長們閱讀,并在返回老家時,選擇它為本人春節(jié)的唯一攜帶陪伴用書。

這是一本所有已為人父母的人或即將準備為人父母的人都應該好好讀讀的書籍,特別是那些孩子還剛剛只有一二歲的年輕父母們,真可以算做是文質老師精心為大家準備的一份最好的應時禮物了。別的.不說,光只聽聽書名——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稍稍地品一品,就足以讓你砰然心動了。

全書就象是聆聽張老師的一個稍長講座一樣,圍繞著當今父母與孩子的教育大問題娓娓而談,可以分有四個部分:孩子的未來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重建以孩子成長為中心的家庭文化;用健康的方式培養(yǎng)正常人;八條戒律也是八個人文常識。我個人歸納為相應的四點:父母的責任、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成全孩子、八條具體的常識。與他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藝術》(后面簡稱為《慢》)不同的是,這里是講好父母,而《慢》是講好教師、好學校,但相同的是,其核心理念仍是生命化教育。

中國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既在學校這邊,也在家長這邊。作為一個教育學者,張文質老師一直都是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我們可以從他的文章《生活在愧疚中》看到,那沉重的“45條”飽含了一個父親內心深處的無奈與迷茫、勇氣與信念、責任與抗爭。同時,面對教師群體,他也是極力主張每一個教師“首先應當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觀念。在《慢》一書中,他說“教師教育自己的孩子,既有專業(yè)方面的優(yōu)勢,又有工作上的便利。……那么,無論你對‘本職工作’的過分投入還是其他的原因,所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責任的忽略與讓渡,都是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情?!銈€人所有的‘成功’并不能補償子女教育失敗的苦澀與沉重”。特別是在目前中國基礎教育呈現(xiàn)為“一根筋”、“一只眼”的應試框架下,學校和老師很難對某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做到盡心盡責,那么教育一個孩子的核心責任,歸根結底還是應該掌握在我們父母自己的手里?!芭c其期待學校教育的改善,不如從家庭教育的改進做起。孩子的未來不是掌握在學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所以張老師說:生養(yǎng)一個孩子,就是生養(yǎng)一生的責任,教育孩子也就是為人父母的最大的事業(y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人父母真是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與每一個學生走進一所學校,都希望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一樣,每一個孩子來到這世上,都希望能夠遇到一個好父母。但父母其實也跟孩子一樣,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人,無論是當年所受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品行都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父母需要首先受教育,這樣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夠成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為在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對于那些不良的品行如懶散、粗魯、急躁、狹隘、勢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有活力和傳染性,容易被繼承,由此父母們要想把這一生的事業(yè)經營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好父母,其關鍵就在于父母們要能夠不斷地改變,以無限的責任心和耐心,一點一滴地擠掉自己身上的“毒素”,不斷地提高自己做人父母的素質與水平,照亮孩子的一生?!耙粋€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敝挥懈改敢砸簧呢熑危幸簧母淖?,才能成全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為人父母要改變的方面可以說有很多很多,比如,改變我們的成才觀、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張老師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沒有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的完整陪伴,教育也就成為虛無空渺的東西。我以為,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結構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孩子女,構成為一個完美家庭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卻有很多很多的家庭受生活所迫,只能有爺爺奶奶和小孩子女這兩個支點,最重要的第三個點“爸爸媽媽”卻相隔在那遙遠得無從想象的異地,日夜奔忙在電話的那一頭,這樣一個巨大的漂浮的“家庭三角形”成為一個又一個孩子成長的危險所在?!跋掳嗟穆窇斒腔丶业穆贰保叭乙黄鸪酝盹垺薄懊刻旌秃⒆诱f說話”……這種陪伴就是最有效最好的家庭文化?!鞍押⒆咏唤o祖父母的家長,是在與未來作一場豪賭”,“無論你在哪里謀生,一定要帶上孩子”這些令人心碎的勸告,既是一個教育學者的殷切期盼與呼吁,又是一個社會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情懷。

加拿大馬克斯·范梅南教授認為:“兒童需要安全與保護,才能去冒險;需要支持,才能獲得獨立”他在著作《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指出:“父母有時可能會覺得他們的陪伴對孩子不會有那么大的差別。那些將自己的孩子長時間放在托兒所的父母往往為自己找理由說,與孩子在一塊兒的時間少而精比簡單地整天與孩子在一起要更重要一些。分居或離婚的父母可能會試圖從遠處回來與孩子保持見面??墒锹吠具b遠的撫養(yǎng)孩子的方式對孩子來說遠遠不能令人滿意。孩子非常明確:()你在那兒就是在那兒,如果你不在,那就是離開了。除了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來關注孩子以外,出現(xiàn)在他們身旁,以一種:‘你在那兒,就在他們面前,隨時可以過來’的安全感圍繞著他們?!袝r,正是那些職業(yè)或事業(yè)型的父母們不愿花點時間承擔一些義務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支持性的家庭氛圍。有趣的是,‘支持兒童’一詞成了一個父母離異和離婚的情境中的常用語??墒?,支持孩子并不僅僅是提供生活必需的金錢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支持,意味著成人可以信賴,可以指望一直他們身旁?!?/p>

在我們的一生中,童年是我們最重要的人生階段。任何一個成年人都要不斷地回到童年汲取力量?!叭松钪匾囊豢淌窃谕甑牟妥篮涂蛷d開始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給孩子一個溫暖而安全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這個簡單而又重要的要求,毫無疑問,對于今天許多家庭而言,構成為一個殘酷而嚴峻的挑戰(zhàn)。但從教育角度,對于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就是我們?yōu)槿烁改競兪紫纫龅降淖詈玫母淖儭?/p>

張文質老師在《慢》一書中講到他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他說:教育就是要隨順人的生命自然,用自然恰當?shù)姆绞絹沓扇说纳l(fā)展。面對今天的教育現(xiàn)實,張老師指出:父母們所要做的,就是運用自己的智慧,抓住關鍵期,用最為健康自然的方式,使“一只手”的教育變?yōu)椤皟芍皇帧钡慕逃?,使缺心眼的教育,變?yōu)榕囵B(yǎng)正常人的理性教育。

什么是關鍵期?文質老師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指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存在著一個成長的關鍵期。比如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孩子的0~6歲、7~13歲這兩個重要的階段就可以算做是關鍵期;另一個含義是指一種行為的發(fā)生處起始處。“一個不當或錯誤的行為剛剛發(fā)生時,及時進行教育,效果最為明顯”。

文質老師所講的這個“關鍵期”理論,意大利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過。我前一段時間閱讀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發(fā)現(xiàn)阿德勒也有類似的表述。他說:“人在四五歲之前就已經有了統(tǒng)一的思維和精神與肉體的合作。在六歲之前,他的人格已經定型,對于人生的意義、追求的目標、處事的態(tài)度、情感的秉性也已定型?!薄霸趦和l(fā)展的前五年,已經具備了一套固定的行為模式,即他們以怎樣的方式和方法去對待一切事情,此時,他們對于自己和社會所向往的發(fā)展模式已經有了深層次的概念。此后,他們就會利用自己對社會和自我的看法來關注整個世界。”無獨有偶,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也談到了這個話題。他說:“隨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嬰兒活動的適應及其與別人相處的適應就給他的心智的生活定下了基調。當他看著別人做些什么事,而且嘗試著去理解、去做別人鼓勵他設法去做的事時,他可能的活動范圍就無限地擴大了。心智生活的輪廓形式,就這樣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形成了?!庇纱丝梢?,對于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的最初五六年,真的就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關鍵期。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不以為然,總覺得他們還小,什么都不知道,爺爺奶奶幫著帶帶沒有什么問題,就算有什么不良習慣,未來的時間還長,有的是時間改正等等。而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錯過了。

“把0~6歲的孩子教育好了,后面的教育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就會比較順利。”為人父母,就是要以無限的愛,一點一點地努力堅持,用無限的耐心抓住這樣的關鍵期教育好孩子,要以存而不論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個性差異,以溫和而嚴格、義正詞婉的方式管教孩子,成就孩子的一生,否則,孩子早期教育的迷失,就會變成我們一輩子無盡的麻煩。

當然,張老師在這本書里,還講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具體的做法以及其他一些很有見地的觀點,比如他提到的八條人文常識、從“手對手”到“肩并肩”等等,都是非常讓人受啟發(fā)的。限于篇幅,這里就不一一細述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總有一種錯覺,儼然張老師就坐于身前,聆聽著他那富有激情的如詩一般充滿了無限魅力的話語,我為其中無處不在的深厚而赤誠的教育情懷所感動,并一次次地為老師深遂的思考和真知灼見所折服。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仿佛感到女兒也在身邊,她緊緊地看著我,而我則很慚愧很愧疚,臉上火辣辣的。女兒今年22歲了,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是有著很多很多的無知與過錯的。說實在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從頭再來做一次她的爸爸。我相信,這一次我肯定做得要比以前要好。

改變讀后感篇十五

現(xiàn)在社會上挑剔的人越來多,而懂的真心贊美的人卻越來越少。在《贊美改變你》這本書里,崔玉婷是個說話愛挖苦別人的人,班上碰巧有個特別愛贊美別人的同學——吳夢瑤。

雖然玉婷十分討厭夢瑤,但是在夢瑤的一次車禍中,他們兩個通過書信成為了好朋友,夢瑤把自己發(fā)明的“彩虹秘方”告訴了玉婷,從此玉婷開始慢慢的改變。

本書讓我記憶深刻,尤其是夢瑤的“彩虹秘方”?!安屎缑胤健本褪墙倘嗽趺葱蕾p別人的優(yōu)點,包容指正別人的`缺點用真誠的心去關心別人,通過心與心的交流贏得尊重和朋友。稱贊別人可以先從稱贊自己開始,再小的事情都有讓人驚嘆的力量,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這就需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

有人說“交友是件難事!”讀了這本書之后,我覺得這么說不對。交往并不難只要你發(fā)現(xiàn)別人的長處,用心贊美和交往就可以贏得真朋友。當然,贊美不是一味地說好話,而是要抓住別人才會真心服你,并真心相交。

稱贊點燃正能量,我相信這本書能教會我們如何鼓勵自己,讓自己自信的走進別人內心,從而贏得別人對你尊重和贊美。

改變讀后感篇十六

這幾天一直在讀張文質老師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一書,有醍醐灌頂之感,正如張老師所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錯,更具風險;也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感到自豪。孩子是我們的甜蜜,我們的憂傷?!焙仙线@本書,我決定做以下改變:

書中說“陪伴是送個孩子最好的禮物”。這句最普通的話,卻道出了當前家庭教育出現(xiàn)諸多問題的本質。由于是心理教師的緣故,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極其家長。每次咨詢過后,我都會深深感慨,是無知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造成的啊。結果,當父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后,便到處求醫(yī),急于求成,往往使得問題愈演愈烈,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陪伴”需用心,才能與孩子同呼吸,共成長,才能深切地感知孩子的點滴變化,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才能進行最有效的對話以及積極的影響。張老師說,要千方百計盡可能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深感在這一方面,我做的還不夠,每每工作壓力比較大時,回到家,除了陪他寫作業(yè)之外,更多時間會用于完成白天沒完成的工作或看書、寫文章,與孩子貼心的語言交流太少。難怪,兒子在看完《美麗的契約》時,忍不住跟我說:“媽媽,我希望你像宋丹丹演的花美麗一樣幽默!”小小的他,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找我咨詢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在同伴交往方面出了問題,導致心情抑郁,不能靜心學習。這與他們從小缺乏與同伴廣泛交往的經驗有很大關系。張文質老師說:再也沒有比把孩子單獨關在家里對其進行教育更糟糕的事情了。我很贊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同伴的影響、教育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同伴之間的互相教育可以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所在群體的潛規(guī)則,從而盡快適應這個集體,進而獲得被接納感與安全感。沒有實戰(zhàn)經驗,沒有與同伴之間交往的喜怒哀樂,那多么詳盡、完備的技巧訓練也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與各個類型的同伴愉悅交往的秘訣。

母親過于好強,對于孩子來說,不是好事!不妨把孩子想得普通一些,做好跑一場超長距離的馬拉松的準備。這樣,父母的心態(tài)就會平和得多。在這一點上,我深感自責。我把最大聲的斥責獻給了孩子,甚至有時還會氣急敗壞地對他動用武力。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將是快樂無比的事情。從小,喜歡畫畫的我,一直遺憾于自己沒能獲得父母的支持,也沒能堅持下來??吹絻鹤油瑯酉矚g畫畫之后,我很高興,于是,迫不及待地給他報了畫畫輔導班。原來他一天可以畫上十幾張畫,快樂無比,可如今,一周卻只畫一張,好像在完成任務一樣,技巧提高了,但興趣銳減了。

我知道,是我的要求過于苛刻的緣故。張老師說鼓勵孩子找到“迷戀”的領域無比重要,可以讓孩子最終過上有目的的生活。于是,我不再提有形的要求,而是默默在培養(yǎng)于堅持自己的愛好,讓他看到我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的快樂。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敬畏生命,珍視生命,以謹慎和熱情的方式對待生命。教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社會遞交考卷的過程。不用心的人怎能拿到高分呢?唯有父母改變,才能陪伴自己踏上一條芬芳的共同成長之路。

改變讀后感篇十七

在學校推薦的三本寒假讀物中,我最先讀了《弟子規(guī)》,因為這是最熟悉的,也是家中最容易找到的,讀后感容易寫。而后兩本書我沒見讀過,只能根據(jù)書名選擇適合現(xiàn)狀的書,前段時間老校每位老師都發(fā)了一本《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我借看了馮老師的很不錯,因為我脾氣急,解決孩子問題有時方法不正確,看完這本書之后對我有很大幫助。所以這次我又選擇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想讓自己接受更多的教育,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的幫助自己進行家庭教育。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這本書我是在網上看的`,看到適合自己的實例我就開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我平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有時工作多了,煩了,身體累了,兒子有事情時就會對孩子大聲的。我也總是犯老毛病拿別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較的毛病,而兒子在外人面前不善言辭,不主動和人打招呼,膽子有些小,這些是我最擔憂的。這種擔憂我知道是我平時對兒子太嚴肅、有時過分的嚴格,讓兒子對我有些害怕,也就導致孩子對外人并不熱情,遇事膽怯沒自信??赐赀@本書我終于知道做父母的真的沒必要過分的焦慮和擔憂,自然陪在孩子身邊耐心的指導和觀看孩子一步一步的變化靜心的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度過成長的階梯。書中寫到:我們用心于他的點點滴滴,陪伴他每天的生活,其實就是作為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你和孩子的關系越親密、越自然,你對他的影響就會越為廣泛,你能夠改變、改善、幫助他的地方也就越多。這一點對我目前對兒子的教育問題中要改變自己的。

我近期希望自己改變收斂急、大聲,學會能做到心平氣和。想想班里學生的實例,和家長交流溝通了解的多了,的確是在孩子寄予希望太多,要求太嚴格,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一個階段會有一個階段的變化,只要自己對自己不足之處進行調整改變,孩子也會隨之有變化,耐得住氣和孩子一起成長。

改變讀后感篇十八

教育孩子不是滿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給孩子寬容和理解,讓孩子發(fā)自內心地想要成長,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F(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們忙碌的時候自己獨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們無聊的時候陪我們打發(fā)時間,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會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孩子,結果不得而知。

生而為人,總是想著改變別人,甚至奢望可以改變世界,其實最應該改變的就是自己。改變自己需要勇氣,改變自己需要理念,改變自己需要否定曾經的自己,開拓嶄新的自己,自己改變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變了,同時意味著自己眼中的世界也會改變,教育孩子亦然。

作為功利性的家長最先改變的便是以自我為中心,去閱讀,去學習,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去鼓勵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變傳統(tǒng)只重視學習成績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人格發(fā)展。去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環(huán)境,去修心,去修夫妻關系,去培養(yǎng)優(yōu)秀家風。

當覺得改變孩子窮途末路,去試試改變自己吧!把重點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費心思,或許,你變了,孩子也一定會有所改變。

改變讀后感篇十九

如果你的一位同學,一開口就會說出“哇”、“呀”的感嘆詞,而且天天都會說很多很多贊美的語言,你可能會很討厭他吧?但是你讀完這本書,就不會這么想了,這本書就是——《贊美改變你》。

書中的崔玉婷就是如此,他們班的吳夢瑤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稱贊博士”,上學路上便開始不停地贊嘆,一會兒稱贊路旁的紫羅蘭;一會兒有稱贊雨欣的新發(fā)卡;一會兒又開始稱贊妮妮的筆袋。這些贊美的語句,傳到玉婷的耳朵里,仿佛成了一百只蒼蠅在飛,于是,玉婷便說下了一句狠話:“除了看不見吳夢瑤的'臉、聽不見她的聲音,我別無他求?!?/p>

好像正是這句話,意外事故發(fā)生了。夢瑤上學的路上,被一輛車撞了,隨后暈了過去。在醫(yī)院檢查說,腿部骨折,要做手術,聽到了這個消息,全班淚流成河。于是老師提出了讓同學每個人寫一封信給吳夢瑤,大家聽了,個個都提起筆來,奮筆疾書。但玉婷卻遲遲沒有動筆,最后,她還是寫了一句話:

夢瑤:

希望你早點康復。

而正是這封簡短的信,打開了玉林的心靈之窗。

夢瑤在醫(yī)院的那段時間,她天天與玉婷發(fā)郵件,夢瑤把讓她變得開朗的“彩虹秘方”,告訴了玉婷:

1、稱贊自己。

2、關心對方。

3、從小事稱贊。

4、凡事都往好處想。

5、由衷的感謝。

6、傾聽對方的話。

7、心想事成。

這個彩虹秘方仿佛是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形成的一道彩虹,撥開了烏云。

改變讀后感篇二十

“言傳身教”我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和父母相處,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孩子學會了為人處事,養(yǎng)成了行為習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悄然的,是深遠的。我想,這也是張文質先生提出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原因之一。要改變孩子,得從改變父母開始。而要改變父母,談何容易?這需要父母有改變自己的決心和堅強意志,需要不斷地學習,檢視自己。而《改變父母改變孩子》則是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向人們沒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如促膝談心,讓人在不經意間得到教益。

我們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說是知而不做,或者說還沒有認識到做的重要性,缺乏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

為此,文質先生特別提及:“我們經常道理講得太多,給孩子做榜樣、做具體的示范太少。”的確如此,不少家長許多時候是講一套做一套。

我們大人做容易犯毛病,即自以為是。由于自以為是,導致溝通理解的障礙。許多事情在我們大人看來是十分淺顯的事,但在孩子看來卻變成十分困難的了。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對待一個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種理解力,需要有一種針對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長的狀況要對癥下藥,甚至我覺得比對癥下藥更重要的,還是理解力?!?/p>

理解孩子,需要溝通,需要聆聽來自孩子的聲音,多聽聽孩子對生活、對個人成長的理解,多詢問一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感受,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斷;而是更多的要讓孩子回到自己來理解這個世界,選擇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式,讓他得以成長。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盡到責任,幫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個人選擇;另一方面在他個人做了選擇之后,有時候要幫他承擔這種風險,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充滿各種風險的,你能不能幫助他,尤其是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在他成長不太順利的時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時候,父母能不能更堅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質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

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錯誤,一些家長還沒有說上幾句就急了,破口大罵,甚至動起手來。缺乏耐心和克制,粗暴對待孩子,常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家長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靜地分析問題,一定會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干著急沒用,責怪也沒用。你罵他打他,反而會沖淡它對錯誤的認識;你寬容他,他反而人會心懷愧疚,會極力反省并改正錯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過程。教育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家長要堅持把鼓勵、贊揚、肯定、分享、幫助變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滿愛意和希望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會更堅強、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33366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