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指通過親身經(jīng)歷和思考,對某種事物、經(jīng)歷或者感悟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的一種文字表達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也可以為他人提供參考和啟示??偨Y(jié)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行為和體驗,并從中獲得更深入的認(rèn)識和啟發(fā)。所以,寫一份心得體會是非常有必要的。寫心得體會時,我們需要耐心和時間,積極思考和反思,不斷完善和提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p>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一
一位65歲的老人,在人生的某一天收到20多年前好友奎尼得癌癥的來信。震驚、悲痛、無法言喻的心情一直籠罩著他。在送回信的過程中,哈羅德遇到加油站女孩,從簡單的對話從中他受到啟發(fā),在毫無任何準(zhǔn)備的情況下決定徒步到貝里克去看望自己的老友。這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加入,有的人離開,最終只剩下他自己完成了內(nèi)心的旅途。
哈羅德在旅途的過程中回憶起過往的所有事情:小時候母親的離開,與妻子相遇的過程,與好友奎尼工作的時光,與兒子相處中的摩擦,還有兒子去世后夫妻二人不愿面對事實,并且因此產(chǎn)生隔閡......一開始,哈羅德是逃避這些令人悲傷到無法直視的現(xiàn)實的,而在旅途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之后,他慢慢打開心扉,坦然接受殘酷的現(xiàn)實。
哈羅德原本是個性格內(nèi)向、孤僻的老人。旅途的開始,他不想與任何人有過多的聯(lián)系,不愿多說話,到后來卻能和任何人侃侃而談,毫不膽怯。我想,這就是旅途最大的意義吧。朝著目標(biāo)行走,無意識中改變了你的想法和行為,改變了你看待這個世界的視角。在旅途中,你的目的地沒有改變,但是前往終點的過程卻潛移默化的改變了你,烙在你心靈深處,增加了生命的厚重。
在旅途過程中,哈羅德也幾次想過要放棄:覺得自己一定是瘋了,徒步根本到達不了目的地??墒?,他還是堅持下來了。讓他堅持下來的不僅僅是身邊人的鼓勵,最重要的是他內(nèi)心的信念!信念有多強,毅力就有多強。你有沒有信仰沒有關(guān)系,只要心存信念,意志堅定,就一定能完成一個人的朝圣。
我想,在我們生活中,也經(jīng)常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而人的本能可能下意識地逃避,覺得逃避就可以躲開這些困難??墒抢щy就在你的眼前,你只能選擇主動地接受挑戰(zhàn)并且戰(zhàn)勝它。而在擊倒困難的過程中,那份不屈,那份堅毅,就已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書中所說的一句話:悲傷的最好狀態(tài)不是凝固,是融化。面對悲傷和困難,用強大的意志去克服它、融化它。紛紛萬事,直道而行。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那座阻擋你前進的冰山,融化成一條清澈的河流,帶你漂流到彼岸。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二
《一個人的朝圣》講述了哈羅德在收到好友奎妮罹患癌癥寫來的告別信后,決定獨自踏上一條漫長的朝圣之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讀書心得,歡迎借鑒參考。
也許你在別人眼中是一個loser,也許你一再的被別人忽視,也許你其貌不揚,擁有著平凡的工作,平凡的家庭,平凡的人生,但是你要堅信,平凡真的可以締造奇跡,只要你努力堅持下去。
《一個人的朝圣》是著名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的一本著作,這本曾入圍xx年布克文學(xué)獎,同名電影并在拍攝中的一本著作,剛一出版時在歐洲乃至亞洲文學(xué)界便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本書作為一本。
勵志。
類書籍,主要講述了一位叫做哈羅德.弗萊的銷售代表在六十歲退休之后重新出發(fā),從而活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的故事。文章的主人公,哈羅德在之前的60年歲月中是一位非常平凡的銷售代表,他這一輩子,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xiāng)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fù)一日。而這一切,終于在收到來自他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奎妮的一封信開始轉(zhuǎn)變,這是奎妮的一封告別信,她患了癌癥,即將離開這個世間,在震驚與悲痛下,他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于是哈羅德決定轉(zhuǎn)變,他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公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當(dāng)然這段旅程,并不僅是他探望老友的一段旅程,這更是他新的人生征途的開始!
讀完這本書后,我想了很多,也思考了許多,我忽然意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雖然我們生來平凡,但是我們不應(yīng)甘于平凡,一個人只要擁有信念,并且努力堅持下去,即使在絕境也會締造奇跡,為什么同樣的起點,同樣的工作崗位,有的人越來越出色,有的人卻一日不如一日,答案很顯然,后退的人根本沒有為自己的平凡付出努力,其實平凡是可以改變的,哪怕在監(jiān)控員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也有從基層上升到管理層的成功者,當(dāng)然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人承受不了工作的苦,辭職或者被辭職,同樣的起點,卻有著不同的結(jié)局,我們應(yīng)該會想到為什么,因為甘于平凡注定會永遠平凡。
平凡也能締造奇跡,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堅守本心,在平凡中日復(fù)一日的堅持與努力下去,直至締造不平凡的人生,像哈羅德一樣,更像這世間每一個努力的人一樣!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有書共讀”的二維碼,因為喜歡讀書,卻一直不得法,所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加入了“有書共讀”圈,并下載了app,而跟隨其一起讀的第一本書,就是《一個人的朝圣》。
317頁的書,要跟隨進度在一周內(nèi)讀完,很費力,幾乎花去了白天大部分時間,總算按時讀完了,但是沒有辦法想圈子里很多認(rèn)真的人一樣仔細做筆記,寫心得,也實在沒有時間。但在讀過后有想寫點兒什么。
《一個人的朝圣》應(yīng)該算是一本小說,也可以算做是心靈雞湯,寫的是一個平淡無奇的退休老男人,在收到一封信后,徒步87天,627英里的故事。剛開始讀的時候有點強迫自己跟著進度往下走的意味,覺得內(nèi)容平淡無奇,心想,可能有是一本老生常談的心靈雞湯??墒窃阶x下去,心靈越難平靜。
對一本書的感悟,因人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不同,也因人的生活經(jīng)歷而不同。這本書的主人公,這個徒步旅行者,哈羅德,是個內(nèi)向、安于現(xiàn)狀的普通人,平平淡淡的工作、生活、退休,卻也在平淡的生活中經(jīng)歷著各種挫折和黑暗(母親的離開、父親混亂的生活及對他的遺棄、兒子的去世、夫妻失和等等等等),以至于迷失自我,像鴕鳥一樣活著。直到一封信進入他的生活,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話激發(fā)他打破了平靜規(guī)律的生活,“一定要有信念”“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于是他在沒有任何準(zhǔn)備的情況下開始了他的朝圣之路,為了拯救他的朋友,也是對自己的一次重新審視、自我救贖。在這個過程中,他經(jīng)歷了各種困難,各種動搖和猶豫,見過很多人和事兒,更被自己痛苦的回憶折磨著,但他堅持下來了,完成了他的旅程,雖然他在接近目標(biāo)是猶豫了,回想自己一路走來,有一種很強的無力感,覺得自己的一路經(jīng)歷都是在普通不過的,而且他的努力也無法改變什么,我想也許就好像我們經(jīng)過了一陣忙碌閑下來,或是達到一個自己設(shè)定的目標(biāo)以后的那種感覺,有著目標(biāo)可以為之奮斗的時候,哪怕再苦再累,心也是滿的,但是如果沒有了目標(biāo),雖然人很輕松,但心卻空了。哈羅德最后見到了朋友奎妮,并和妻子莫林一起送奎妮走完最后一程,并且和妻子解開了心結(jié),有開心幸福的在一起了。
很美好的結(jié)局,可是看后心卻無法平靜,說不出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做為母親,深切的感受書中的失子之痛,也許是對哈羅德到達目的地后的無助迷茫感同身受,總之自己也說不清楚??傊?,覺得哈羅德的朝圣之路就像是人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動搖,遇到各種各樣的錯路和曲折,但是只要有信仰,總會堅持下去,不管最后的結(jié)局是什么。
作者:蕾秋·喬伊斯(racheljoyce),60歲,87天,627英里,穿越蘇格蘭。他這一生仿佛都在等待做這件事,當(dāng)他在路上,他的妻子也在心里進行著情感的穿越,那些疏離了二十年的情感慢慢復(fù)蘇,故事背后的真相也被一點點揭開。我們有時候需要逃離才能看清,而最終我們都將把過去的一切放下重新生活。
這是一個簡單樸素但令人深深感動的故事。哈羅德從收到信的那一刻開始,心就已經(jīng)在路上了,直到加油站女孩無意的啟發(fā),朝圣拯救的路途便正式上路。于大眾看來,這是信仰與朝圣;于奎尼看來,這是多一刻彌留的支柱;于莫琳看來,這是多一份不安的插曲。其實最終他們都是美好的,延長了生命,尋回了感情,彌補了傷痕,挽回了家庭。87個日夜,600多公里的徒步旅程,像是春風(fēng)雨露般滋養(yǎng)了事物和心靈。對于哈德羅自己來說,這僅僅是年青時未能開口的一聲謝謝,以及頹廢人生的一次搏擊,不論成功與否,都是逆轉(zhuǎn)。何況,他堅信只要走下去,就有希望,因為前方有期盼的眼神。這就是他的朝圣之路。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作者很注重景色環(huán)境的描寫,在旅程中,哈羅德看著似曾相識的場景,回憶過去,發(fā)現(xiàn)了許許多多他沒有注意過的景色,這些景色都不絢麗,卻象徒步老人哈羅德的心情,時而清新明亮,時而黯淡頹喪。而書里人物情景的安排也很獨特,在哈羅德和妻子分開的87天中,原本形同陌路、貌合神離的夫妻各自回憶著痛苦哀傷的過往,哈羅德一路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讓他檢視自己殘破的人生,在經(jīng)歷了自然和行走帶來的痛和暢快,心境漸漸寬廣,開始慢慢坦然接受不堪回首的過去;莫琳也逐漸適應(yīng)哈羅德不在的日子,但是對于莫琳而言,“不管和哈羅德在一起有多寂寞,沒有他的世界卻是更為荒涼”。唯有互相包容,方能走得更深更遠。最終,哈羅德和妻子莫琳又一次牽起對方的手。
我覺得我們在生活中,亦或是工作中都要有一定的信仰和堅持。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三
朝圣,是一種以虔誠之心走過特定路線,向宗教信仰付出膜拜的精神活動,它源遠流長,是人類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喜歡以朝圣的形式,去感受自己為人處世的根基與方向。在現(xiàn)今平淡無奇的生活中,開始嘗試朝圣的人們誤以為只有到特殊的地方拜拜,才能得到對人生的啟示和反思,卻不知道真正的啟示在于朝圣的過程中自我探索、人性教育和情感升華。在一個人的朝圣路上,我學(xué)到了很多,體驗到了很多,收獲到了很多。
第二段:尋找開始。
心之所向,往往便是何去何從的基準(zhǔn)點。開始一段朝圣之旅,先需要有一個聯(lián)系內(nèi)心的行程計劃,去尋找那個引領(lǐng)自己的石頭榜,或者那個打開自己困惑的泉水。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心靈成熟度,更需要一個整體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的基礎(chǔ)。找到了目的地之后,再是長途跋涉,逐漸擺脫日常壓力和困擾,那一段水到渠成的路程,從開始到結(jié)束,是當(dāng)前世界里唯一能夠保留一些讓人朝思暮想的自由、純粹、安靜的經(jīng)歷。
第三段:個人探索。
在朝圣路上,一個人不斷地獨自行走,思考的事情越來越多。開始從外部環(huán)境來思考人生方向,到后來回歸到自我,注意到了身心狀態(tài)的變化與心情的起伏。那是對自己與生俱來的問題的一個自我問詢價值,也是對人生前途的自我決定。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分的自我思考并不止于道德信念和價值觀,還是探索自我的深度、彌合心理、增加情緒穩(wěn)定性的重要途徑。個人探索的過程需要自行設(shè)計符合自己需要的節(jié)奏和目標(biāo)方向,從而建立一個自由、獨立、敏感且富有思考的心靈世界。
第四段:人性教育。
那些人性教育,雖然不是例如《論語》之類的專業(yè)書籍,但朝圣往往帶給一個人最深刻的課程之一。在與陌生人打招呼、在尋找住所、在與自然里結(jié)盟、在處理困難、在和身邊伙伴的互動中,我們往往提高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鍛煉人際關(guān)系的能力。毫無疑問,朝圣對于不少有些思想包袱、情緒波動的人,是一個特別有療效的選擇。
第五段:情感升華。
情感升華,是每個人初入而難以言表的感受。那是回歸生命根基,體驗自然和文化的驚艷,是對命運的感恩,是和大地、群山、河流、草木、動物們?nèi)诤显谝黄鸬臏厍椤D鞘且粋€人慢慢學(xué)會祈求平靜,學(xué)會去開啟自己的靈魂之窗、學(xué)會感悟生命的深度和廣度、學(xué)會為自己之外的人祈福。最令人驚訝的是,當(dāng)我們意識到自己被情感升華的時候,往往已經(jīng)不太表達,只是在內(nèi)心自然地沉淀下來,成為這條路上的重頭戲。這一路,走過了多少風(fēng)景、遇到了多少人、看到了多少東西,都讓一個人獨自的朝圣成為一段難忘的人生經(jīng)歷。
第六段:結(jié)束語。
一個人的朝圣路,僅僅是人生的一個點滴,但也是無比神奇又難以忘懷的記憶。它讓我們重新認(rèn)識和理解這個世界,有機會和多樣的生命相遇,感受自然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增強人的內(nèi)心同一性和生命掌控感。所以,回首這段旅途,我們不去急功近利,重在領(lǐng)會變化和收獲,帶著自己獨樹一幟的經(jīng)驗走向未來。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四
《一個人的朝圣》給我印象深刻,沒想到還有第二部,蠻好的。
作者用奎妮的視角來寫這本書,開始我以為不好看,中間也想過棄文。但是聯(lián)想看第一本的感受,我堅持看完了。而看完后回頭去思考的時候,才發(fā)覺這本書的美好所在。
奎妮愛的真的卑微呀。哈羅德不是多么厲害的人物,只是啤酒廠一個普通員工。她自始至終都沒有對他說出她的愛。然而他的兒子戴維和老婆一眼就洞察了她的秘密。
戴維的死,其實是必然的悲劇??葑龀隽伺?,去幫助過他。然而戴維依舊因為抑郁,最后自殺在家里的花園里。
奎妮為了幫哈羅德保住工作辭職。最后在海邊懸崖峭壁上定居,并且精心創(chuàng)作了一個美麗的花園?;▓@里種著花朵,還有象征哈羅德和戴維等人的木頭人。有石頭貝殼做的院墻,有海藻貝殼做的裝飾等等。
奎妮得了癌癥,用最后生命有限的時間給哈羅德寫信,對于一個連進食都困難的人來說這種近乎自虐的寫信就像一種生命的燃燒。她娓娓道來那些哈羅德不知道的關(guān)于戴維的事情,她祈求著實際上不存在也不需要的原諒。
這種卑微的愛,讓人動容。
在垂垂老矣之時,在每一天幾乎都有身邊的病人離開之時,她勇敢的堅定的活著等待著。這大概也是一種朝圣吧。
不知道為什么,看這本書,我沒有掉眼淚。不是因為這本書不感人,也許是因為這本書里的人物太堅強。堅強到讓人心疼卻不悲傷。
奎妮的愛是卑微的,但是也是偉大的。其偉大在于,她僅僅是愛著,沒有任何索取,不求任何回報。而戴維,那個聰明的孩子,一直在索取卻沒有付出。對立的極端,反差的殘酷。
奎妮的離開是必然的。因為她注定是不屬于這樣一個平凡的哈羅德??梢哉f哈羅德配不上這樣的奎妮。她是一個悲慘的女人,經(jīng)歷了感情的失敗,然而她勇敢的去愛,哪怕這份愛只屬于她自己。
對于奎妮的愛,開始我是不屑一顧的。默默單戀一個普通的已婚老男人哈羅德,好像挺沒出息的。看完整本書后,我才覺得奎妮的愛讓人敬佩。因為卑微到塵埃里的愛,被她小心翼翼的藏著,這份守口如瓶就讓人心生敬佩。最后的奎妮終于活著等到了哈羅德,了不起。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五
一個人的朝圣,最初不知怎么接觸到這本書的,或許是朝圣這樣的詞語吸引了我,在我看來,朝圣,是神圣的,是難以親近的,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一本書的名字中?直到看完整本書才明白。
這本書花了我兩段時間,開始時已快臨近期末,醫(yī)學(xué)生的魔鬼考試月,一切都向考試看齊,所以我只是看了一部分,考試完又想玩,又要過年走親戚,以至于這本書的戰(zhàn)線拉的太長,新學(xué)期,熬了幾個夜,終于看完了。
哈羅德的朝圣,在我腦海里就像放電影,他一路走,我跟著全程腦補。一邊看,一邊疑惑著,朝圣,真的是朝圣嗎?我看不然吧,或許換成探望?拜訪?…………更為貼切。但當(dāng)我看到結(jié)尾,才知道,哈羅德去療養(yǎng)院看奎妮可以用拜訪、探望之類的詞,而哈羅德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卻足以用朝圣了,因為只有朝圣,才能找到最真的自己。
哈羅德不顧妻子的反對,選擇步行去見奎妮,我覺得可能當(dāng)初哈羅德也是腦子一熱,因為我發(fā)現(xiàn)一開始哈羅德總愛想起一些事兒。走著走著,離成功越來越近時,哈羅德卻想放棄了,真的很怪,堅持了那么久,就要放棄?!也許是太累了,也許是不知見到奎妮說些什么,也許是那群隨行者們搗的鬼,真的,那群隨行者就像社會上的多數(shù)人的一個縮影,在他們看來,朝圣只是一次愉快的交易,簡單行走的背后是名與利。幸運的是,哈羅德對隨行者的態(tài)度從最初的接受,到包容,再到最后的默默離開,也許,他內(nèi)心的改變是他還能堅持下去的一大緣由吧。
這篇小說主人公是哈羅德,退休生活暗淡無味,索性說走就走,待得豁然開朗,才覺,原來當(dāng)初最美好。轉(zhuǎn)而一想,哈羅德的故事像是在說每個人,彎彎繞繞兜了大半圈,最后又回到了原點,只是這個原點已經(jīng)變了。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六
朝圣是一種古老而全球性的宗教文化現(xiàn)象,從中世紀(jì)開始,歐洲人就開始進行朝圣。而在如今,隨著人們對宗教信仰和內(nèi)心靈性的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一次獨自的朝圣之旅,尋求自我反省與啟示。朝圣不光是對宗教信仰的表達,更是一種內(nèi)心旅程,是一種對于人生、信仰和未來的思考與探究。
第二段:描述朝圣路上的困境與挑戰(zhàn)。
一次朝圣之旅并不是一場輕松的旅行,其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和困難。一路的腳步穿行在荒山野嶺,不斷地爬山涉水。身體,特別是雙腳,常常處于疲憊和痛苦之中,甚至出現(xiàn)瘀傷和皮膚過敏等情況。同時,行程的勞累和孤獨也令人不斷地質(zhì)疑和挑戰(zhàn)自己的內(nèi)心,一次朝圣之旅也是一次對于自己內(nèi)心的修行。
第三段:分享朝圣旅程中的啟發(fā)和收獲。
不過,面對朝圣的種種艱難險阻,朝圣者也會獲得更多的啟示與成長。他們在辛苦中堅持向前,思考著自己的生命意義與目標(biāo);在孤獨中與自己對話,發(fā)現(xiàn)內(nèi)心深處的種種情感,后悔,悔恨,心痛。在朝圣的路上,看到了純粹和卑微的一面,也認(rèn)識了自己對生活的渴求和對世界不一樣的領(lǐng)悟。
第四段:強調(diào)朝圣后的價值與影響。
雖然朝圣的意義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不盡相同,卻可以改變個人的一生。這趟路程讓人更了解自己,對于選擇和信仰有更為深刻的思考。行走的過程中,朝圣者也能更好地與他人溝通交流,像身邊的修行者和旁邊的朝圣者一樣,他們一起分享著這趟旅程的經(jīng)歷和悟味,彼此的體會也帶來了無窮的啟示。
第五段:總結(jié)朝圣的重要性與價值。
綜合來看,繞過山岳時一定會有危險,但立足在山巔時的快感也是從未有過的。辛苦的徒步旅行,在沿途的挑戰(zhàn)和困境中成長,通過對內(nèi)心的探尋,找到生命的方向并不可貴。每個人的道路選擇是不同的,朝圣的經(jīng)歷或許只是人生中的一次,但是人們卻能在其經(jīng)歷中發(fā)現(xiàn)自己,尋找人生的意義。朝圣的真正價值不是去到了重點,而是旅程中的所有努力,體會,思考和成長。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七
通過十點君找到了這本書。首先這是一本關(guān)于“朝圣”的書,書里囊括了許許多多情感:愛情、友情、親情等等。
哈羅德的朝圣始于獨自一人、經(jīng)過中途的喧囂、迷茫、反復(fù),最終又回到了孑然一身并終于完成了“一個人的朝圣”之旅??此乒陋殹⑵D難的旅程,卻使他終于能夠直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當(dāng)初所無法面對的一切,同時妻子莫琳也因為日常的生活環(huán)境被打亂而可以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審視出她與哈羅德之間矛盾的根源,最終他們通過朝圣,愛情與心靈都得到了救贖。
人始終無法脫離情感而獨活,情感是人的支柱,是人的歸屬。而找回這樣的情感,是對自我的救贖。
生活中當(dāng)你覺得一段感情出了問題,不妨脫離出來,做一個清醒的過客,這時候所有的陌生事物都會被賦予新的意義。驀然回首,你的那份感情也許已經(jīng)得到了救贖。定期的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是自我完善所必不可少的。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八
這本書的出現(xiàn)是個尷尬的故事,一個男孩到我們公司上班第一天,當(dāng)作見面禮給每人送一本書,后來一些意外的原因?qū)е履泻⒌诙炀捅婚_除了,我猜他也是一時賭氣懶得找我們把書要回去,而我則本著合理利用資源的原則把書帶回了家,書不厚,但是我讀得慢,所以兩個月過去了才有觀后感。
故事主人公一開始偶然收到一封信,信來自一個多年都沒有聯(lián)系的故人,故人身患重病,時日不多,原本這只是一封道別的信,可是卻意外喚起了主人公多年壓抑的勇敢(我想他應(yīng)該是和我一樣的雙魚座,感性意識這么強),他開始了漫長的徒步之旅,目的地是故人所在的那個需要跨越整個英國才能到達的醫(yī)院,而他隨后表現(xiàn)的行為仿佛是在表達:只要他還在走這段路,故人就不會離去。
旅途中歷經(jīng)坎坷,受過太多傷,主人公有懷疑,但不甘心放棄,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到達終點,只知道繼續(xù)將一只腳放到寧一只腳前面就好了。
有段時間他出名了,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他這種堪稱“朝圣”之旅,還來了不少主動加入隊伍的人,這段時間讓他堅定了信心,主人公意識到自己的決定是對的,可是帶著這么多人上路,又變成新的麻煩,他開始意識到這段朝圣之路唯有一個人走才能到達真正意義上的終點。
臨近終點,孤獨的主人公卻意外的打算放棄自己的旅程,他太累了,他不相信自己能走下去,他想回到妻子身邊,回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而這時妻子給了他強有力的鼓勵,勸他繼續(xù)走下去,因為妻子知道這段路是他想要的,眼前的情況是馬上就要成功了,放棄只會讓他未來的人生都在后悔中度過,妻子鼓勵主人公堅持自己的旅行,他振作起來繼續(xù)向前,迷迷糊糊又走了幾段反方向的旅程……晃晃悠悠中體力也即將耗盡,意識也只能支撐著將一只腳放到寧一直腳前面……終于到達目的地,主人公卻開始不知道如何面對結(jié)局,讀后感·這大半生的經(jīng)歷,在旅途中像影片一樣在腦海中放映,失去孩子的痛苦,妻子的疏離和埋怨,在這段旅途中反復(fù)重現(xiàn),然而傷心痛苦之后,主人公選擇將那些難以釋懷都放下。小說結(jié)尾妻子來到主人公身邊,兩個人在沙灘上回想起第一次見面的那場浪漫舞會,悸動的心讓他們再次相依。
整個閱讀感受如果用一個詞形容,我覺得是孤獨,仿佛小說的每個詞都被獨孤的氣氛籠罩著,讓我時不時有種想要找個山頭喊一嗓子的沖動,但是又不得不承認(rèn)孤獨本是生命的主旋律,就像有人說每個人生而孤獨一樣,生病沒有人能替你打針,跌倒沒有人可以替你趴下……然而生活也有溫暖、有人愿意給予、有人愿意安慰和陪伴,只要你愿意敞開懷抱,將自己坦誠,那是給別人一個溫暖你的機會。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孤獨不能自拔,不管受過多少傷,流過多少淚,只要你還活著,請再相信一次美好。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九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jīng)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現(xiàn)在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guān)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nèi),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面對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發(fā)現(xiàn)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起住,他們想起了剛認(rèn)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dāng)時認(rèn)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jié),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jié),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
我一直喜歡徒步,喜歡行走。乍看《一個人的朝圣》書名,以為是關(guān)于遠行與信仰的。翻開看,是講述一個老頭兒由寄信引發(fā)了徒步行走到英國另一端去看望癌癥晚期舊友的故事。而隱于此表面情節(jié)背后,是老頭哈羅德對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而這個信念,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堅持徒步穿越整個英國,出現(xiàn)到好友的身邊,她的癌癥就會痊愈,就會活著。最終,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結(jié)局溫情而感人。
徒步行走的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自殺,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或許他的出行,某一種程度上是潛意識想逃離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聽他們講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羅德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劇情,但究竟能擁有怎樣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繹。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對舊事的心結(jié),重新喚醒了內(nèi)心深處對妻子深深的愛。而當(dāng)妻子驅(qū)車前來希望他回家時,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終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p>
看到這里,我閉上眼想象哈羅德臉上煥發(fā)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
是什么讓他改變?我變成哈羅德的隨行者,跟著他的腳步,感受路面的崎嶇;隨著他的目光,辯識草叢間各式植物;和他一起聽路過的人們談笑的聲音;然后,我傾聽哈羅德內(nèi)心的聲音。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這是一場心和靈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所發(fā)生的一切。勇敢面對內(nèi)心,面對曾經(jīng)不愿意觸碰的心結(jié),將它打開,釋放。
原來,行走是為了找回自己。哈羅德最初并不這么想,他只是突然間冒出這樣的念頭,決定馬上行動,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朋友面前,他覺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朋友奎妮也一定能夠做到。他就這樣堅定信念,始終在內(nèi)心中深深相信,最終來到奎妮的病床前。
奎妮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到來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過程中,瘦弱的身體里似是被注入了強大的力量,讓她也執(zhí)著地等待,最后安然地離去。哈羅德也與妻子最終偕行,如初遇般,相視而笑。
我想,我們偶爾也需要“出走”一次,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尋內(nèi)心的聲音,嘗試一次為信念而執(zhí)著行走。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待不同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同的想法?!兑粋€人的朝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一
米黃背景,兩排柵欄勾勒出田野的輪廓,一條空曠的鄉(xiāng)間大道延伸向遠方,幾朵并不明麗的云點綴暗調(diào)的天空,一個行走中的渺小的背影,被帽子、大衣、鞋子裹成人形,只露出一根指向地平線的拐杖。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圖,一個心靈雞湯顏色——我不太喜歡的封面。
外貌協(xié)會的我以為自己也不會喜歡這個劇作家編造的、開頭不符合常理的故事。一個平常周二的清晨,一位六十歲剛退休的清閑老人,一封二十年未見的老友的來信,一個簡短的因癌癥晚期臨終前的告別。哈羅德寫下回信后跟妻子說:“我去一趟郵局,很快回來?!比欢康牡剜]局,先是變成了一個又一個下一街區(qū)的郵筒,到了晚上竟變成了六百多里外英格蘭最北端的貝里克,老友奎妮的療養(yǎng)院;“很快”最終成了歷時近三個月的漫長旅程。他只是單純地想再走走,卻在加油站被陌生女孩善意的謊言啟發(fā),一位不信宗教的老人決定為了“信仰”走去看望老友,認(rèn)定自己走下去對方就一定能活下去。哈羅德的出走沒有任何準(zhǔn)備,他已年老到有些老年癡呆的征兆,平日走過的最長的路是取車,卻妄想從英格蘭南端徒步到北端;也沒有考慮妻子的感受,就孤身去看望一個多年不見的女性朋友,這不得不讓人揣測他的動機。在長途的孤獨中,在與陌生人的心靈碰撞中,這位老人六十年來的生活片段清晰再現(xiàn),這些拼湊出了一個平凡卻又特別的人生。
童年家庭的陰影讓哈羅德難以把握父親、丈夫這兩個角色,本應(yīng)更加美滿的家庭反而因孩子的誕生開始出現(xiàn)裂痕。妻子莫琳是個幾乎完美的母親,兒子戴維是個聰明能干的孩子,而他——對父親責(zé)任充滿恐懼感的哈羅德,在選擇沉默和逃避中與這個家庭漸漸疏遠。他在釀酒廠里工作,一如既往的平淡。只是某次下班無意間撞見因被排擠躲在文具柜里啜泣的新同事奎妮,一個矮矮胖胖卻能干精明的女人。面對這個不太熟悉的女人,他沒有匆匆離開再次逃避,而是嘗試著安慰她。在后來的工作中,他們成了搭檔,他也漸漸對奎妮袒露心聲,講述自己的一切。擁有朋友本給生活帶來一絲慰藉,然而兒子意外的自殺再次打擊了哈羅德,他甚至沒有在殯儀館與兒子告別。面對妻子的悲痛、埋怨,他再次沉默,任由空酒瓶堆砌成頹廢的日子。他最終在酒精作用下失去了理智,甚至闖入釀酒廠打壞了苛刻老板的珍藏品。酒精導(dǎo)致的興奮還是敗給了軟弱,善良的奎妮替哈羅德頂罪,被解雇后離開;而他,連道別未曾有過。和妻子成日的吵架最終演變?yōu)槎甑睦淠嗵?,直到哈羅德收到了那封意外的信。
讀完小說合上書再次看到封面,這真是一個不合適的封面,書中的哈羅德沒有帽子,沒有大衣,沒有拐杖,只有一件臟又臭的t恤,一雙破舊的帆布鞋,一顆曾經(jīng)迷茫卻堅定下來的心。無意間打開了外包裝頁,里面呈現(xiàn)出單調(diào)的綠色,一雙手繪帆布鞋,沒有標(biāo)題,鞋下一行小字:“那么,我是誰?”
這個色調(diào)的內(nèi)封面和那行字讓我想起另一本書,《蘇菲的世界》。然而蘇菲是在哲學(xué)中尋找自我,而這位老人顯然不是。他并不需要尋找,一直以來他都知道自己的怯懦和失敗。只是妻子承擔(dān)了太多他在生活中的責(zé)任,讓他不明白自己所扮演的是何角色。經(jīng)歷過這段旅程,盡管在野地中風(fēng)餐露宿,他也并未感受到解放天性,找到自我的另一面,哈羅德還是哈羅德。這段旅程不是外界傳聞的一段過往羅曼史的浪漫延續(xù),也不是媒體捏造的與命運對抗的壯舉。
那么,這627里的“21世紀(jì)朝圣”對他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哈羅德所謂的信仰?但是他到達療養(yǎng)院不久奎妮就離世了,不是有信仰就能有奇跡的。救贖?他并不是教徒,又何來贖罪?而且與奎妮最后面對面的告別,哈羅德沒有道歉,沒有道謝,也還是沒有道別。走了這么多路他卻沒準(zhǔn)備好最后的見面,看到虛弱的奎妮不知道該說些什么,默默離開。但在小說結(jié)尾,奎妮的葬禮后,莫琳和哈羅德解開了心結(jié)重新牽起手。顯然,因為這次“朝圣”帶給了他們一些改變。莫琳在哈羅德離開家后發(fā)現(xiàn)了自己曾忽視了他為家庭做過的努力,但這并不代表他不軟弱,經(jīng)過二十年的隔閡能再次與他相愛,或許只是因為哈羅德回顧人生后多了份坦然吧。堅持這次不可能的朝圣之旅,不是頑固想讓他向莫琳證明自己的堅強,而是過去終于給了他一次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最終他做到了面對自我的弱點,接受自己的軟弱。
或許對于曾經(jīng)的哈羅德來說,安慰文具柜里失落的奎妮而沒有逃避是他做過的最勇敢的事,后來他愿意對奎妮敞開心扉其實是因為面對一個能干優(yōu)秀的人,平庸的他卻看到過對方的軟弱一面,覺得愛逃避的自己能被理解、寬容吧。而他無法與妻子、兒子好好溝通,恰恰是因為了解、熟悉讓家人深知并習(xí)慣了他的軟弱,而他也習(xí)慣了顯露出自己的軟弱,但逃避也讓他還未接受這樣的自己。二十年后再次回憶往事,在即將到達終點時哈羅德反而因周圍人態(tài)度的多次轉(zhuǎn)變、回憶的逐漸深入而近乎崩潰、找不到方向,他在心里積壓多年的情緒終于爆發(fā)。行走在貝里克郡的街區(qū)里,冷靜過后整理好自己,曾經(jīng)未知的生活讓他恐懼到不愿面對,而現(xiàn)在他走向療養(yǎng)院去追尋一個未知的結(jié)局——看看奎妮是否依舊活著。面對病床上曾經(jīng)傾聽他心靈的老友,哈羅德終于接納了軟弱的自我,這也是一種勇敢。接納自己的缺點,往往比妄圖改變更難。
朝圣之旅結(jié)束,他仍不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軟弱的平凡人,只是多了些釋然,多了些自我包容,但這已足矣。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二
《一個人的朝圣》是英國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作品。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隨著閱讀的深入,越發(fā)覺得精彩,發(fā)人深??;很久沒有這樣的書吸引我一口氣讀完,感慨萬千,希望與大家分享。
全書從60多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來信開始講述??菖c哈倫德已經(jīng)有20年沒有聯(lián)系,信上奎妮告訴哈羅德自己患上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這封信是專門來和他道別的??吹叫诺哪且豢蹋_德非常吃驚,往事也隨之涌上心頭,他覺得應(yīng)該為奎妮做點什么,為了讓奎妮恢復(fù)健康或活得更久,他決定從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羅德沒有告知妻子莫琳,沒有攜帶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裝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裸走”,因為哈羅德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對奎妮的健康有所幫助。在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況下,哈羅德耗時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療養(yǎng)院,見到了奎妮最后一面。
剛開始上路,哈羅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別人的眼光,中間也經(jīng)歷了幾次動搖,但因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勵、肯定而得以堅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開始享受以地為床以天為被的愜意,并樂意接受別人有限的食物和幫助,同時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徒步的過程,是哈羅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他們關(guān)系的修復(fù)過程,更是他們彼此心靈重建的過程。
哈羅德帶著傷痛出發(fā),卻選擇了走向愛。與其說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不如說他經(jīng)歷一個87天的心歷路程。在一個人行走的路上,他更真切地看見了自己,承認(rèn)自己的恐懼與軟弱。他接納了自己,原諒了所有人,這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而妻子莫琳在這個過程中也同樣看見了自己,看見了丈夫。他們彼此重新敞開心扉,敞開懷抱。
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xué)到了要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懂得舍棄一些其他身外物,更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三
我從來不知道該用什么去丈量距離,是時間還是長度,是納米還是光年。直到讀完《一個人的朝圣》我才明白,丈量距離最好的單位是生命。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歷經(jīng)87天627英里,重拾遺失了二十年的愛情、親情和友情。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叫哈德羅的退休老人,某天意外地接到好久沒聯(lián)系的好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說奎妮得了癌癥,哈德羅想到以前和奎妮一起在工廠做工的日子,他懷著沉重的心情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并親自去投寄,但是一路上他都在找下一個郵筒。晚上他在加油站碰到了一個女孩,他把這件悲痛的事告訴了加油站女孩,女孩也和他講了一件讓自己后悔的事,也正是這件事讓哈德羅決定徒步去奎妮的城市看望奎妮。一路上,哈德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自大的遠足男、熱心的臨時醫(yī)生瑪?shù)倌纫约昂髞碛龅降木S爾夫……這一路除了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與腦海中塵封已久的記憶相遇,與妻子相識相戀的美好過程、與兒子的幸福時光以及與奎妮一起相處的日子,每一段記憶都是一個離別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讓人激動不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一路走來,哈德羅這幾十年的生活無論痛苦還是快樂,都讓這段貫穿英格蘭對角線的距離不再是一個關(guān)于徒步悲傷、回憶傷心的故事。
一封普通的信、一位久未見面的朋友、一份單純的信念,都讓這個故事在平凡中透露出點點感動。“走走走”這是哈德羅在路上唯一的語言,他堅信,只要自己走過去老友就會康復(fù)起來。就是這簡單的語言支撐著哈德羅,也是這簡單的語言沒有讓哈德羅在喧囂嘈雜的媒體前迷失自己,這大概就是信念的力量吧。
這一段路的距離,哈德羅用生命去丈量,同時去感悟自己與妻子與兒子的關(guān)系。慶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他明白了他與妻子的愛情并沒有像他以為的那樣結(jié)束,他們之間還是有綿延而細膩的愛,即使他們分居了二十年。而他對兒子的感情也并不是妻子想象中那樣冷淡,雖然兒子現(xiàn)在離開了他們,但是那份愛依舊在。所有被疏遠的距離都是不能夠被丈量的,但是可以被彌補回來。
后來,哈德羅順利看到了奎妮,那個曾經(jīng)可愛可敬的女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病痛折磨的沒有了樣子,在哈德羅看望過奎妮之后她也安然地離開了世界。也許正是知道哈德羅會來看她,奎妮才撐了這么久。兩封簡單的信、一份小小的信念,卻讓兩個人都堅持了這么久。
故事的結(jié)尾是哈德羅與妻子莫琳牽著手慢慢走向海岸,兩個小小的身影映在黑色浪花的背景下,伴著淺淺的笑聲越走越遠……重拾愛情、親情與友情的哈德羅在這一刻是極幸福的。
生命并不害怕距離,甚至距離是體現(xiàn)生命本質(zhì)的一個重要部分。那些被疏遠的感情,被撕扯的回憶都是裝點生命的一部分,它們從來不會丟失,如果你找不到它們了,跨過那一段被現(xiàn)實迷霧籠罩的距離,你會清晰地看到它們,而這一段距離,需要你用生命去丈量。
我相信,有距離的生命會更美,當(dāng)有一天我們老了,站在歲月的盡頭回望,你會覺著用雙腳、用心、用信念走過的距離和生命熠熠生輝。
讀完這本書,我想起三個詞:信念、改變、堅持!
信念是探尋人生真諦、發(fā)現(xiàn)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
哈羅德在接到老友的信之前的生活可以說是孤獨的,甚至是痛苦的,童年母親離家出走、父親酗酒頹廢最后把他趕出家門。好不容易長大,找到穩(wěn)定工作、找到愛情、成家和當(dāng)上父親,由于生活中的種種錯誤導(dǎo)致兒子自殺,最終導(dǎo)致妻子對他的怨恨和疏離。在這種生活境況下,哈羅德都是低調(diào)生活,一輩子干一份工作,沒升職,基本沒有朋友,退休連歡送會都沒有。退休后,更是日復(fù)一日的生活,生活沒有一點改變。
盡管如此,但是哈羅德心底那種信念沒有丟失,而且很強烈!他借著老友得癌癥及聽到加油站女孩的故事,觸發(fā)了他心底的信念,決定開始行動,在行走中回憶思考人生的種種,終于發(fā)現(xiàn)世間的美好,找回心底的溫暖。
在行走中,哈羅德積極面對自己性格缺陷,逐漸開放自己,與別人分享想法,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從中尋找人生真諦,努力改變自己,終于在短短八十幾天內(nèi)完成蛻變!
87天627英里對于一個沒有任何準(zhǔn)備的六十多歲的老人是難以想象的,而哈羅德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堅持下來了。途中,他有太多理由和機會退卻,如果他一退卻,可能就又會回到之前生活狀態(tài)中,前功盡棄。最終,他堅持下來了,找到了對妻子的愛,也找回了妻子對他的愛。愛才是我們心底最溫暖的地方!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yǎng)院內(nèi),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四
《一個人的朝圣》看完很久了,一直想說點什么,無數(shù)次提筆放下,放下再提筆,在糾結(jié)與矛盾中掙扎了很久,終于決定還是要對自己說點什么。
其實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在這個談死還早談愛已老的年齡,人生閱歷終究太過淺顯,討論生命無常有些蒼白,只能就來時走過的路作一些回顧,對未來要走的路盡可能希望它漫長一些,平和一些。
這本書講述了退休老人哈羅德突然間收到舊時好友奎妮在人生盡頭的告別信,哈羅德于加油站無意中聽到“等待”可以治愈一個人的疾病,于是他決定從家徒步去遙遠的圣伯馬丁療養(yǎng)院看望奎妮。一路上不停的有人加入他朝圣的隊伍,又不停的離開,他從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團隊,最后又回歸到一個人。在這場艱苦的徒步旅程中,一路風(fēng)餐露宿似苦行僧。不斷的思考人生路上所有的恩怨情仇,直到最后決定跟往事告別,與自己和解,而奎妮也終于等到見哈羅德最后一面,了無遺憾的歸去,哈羅德與近二十幾年形同陌路的妻子莫琳也重新舊好,開始新生。作者蕾秋的寫作手法細膩溫和,平鋪直敘,讀過后內(nèi)心陣陣暖意,但又時不時的疼一下。為奎妮,為哈羅德,為莫琳,為哈羅德死去的兒子戴維,也為渾渾噩噩過了這么多年的自己,溫暖與疼痛交替,絕望與希望并存。
記得兩年前在去川西的途中,親眼目睹一位朝圣的大叔,三步一磕,雙手合一嘴里念著六字真言,眼神里只有遠方,只有信念,只有純粹。我當(dāng)時真的就覺得信仰的力量太偉大了,能讓一個壯年男子放棄一切,去做一件很多人眼里并無多大意義的事。這一路走來凄風(fēng)苦雨自不必說,在完成朝圣之后對實際的生活又有哪些具體意義呢,其實你我心知肚明。都說藏區(qū)的天空最美最純凈,因為那里世事安然人心純良。我們身處繁華塵世間,一顆心被世俗沾染了貪嗔癡,偶爾想要逃離,還自己清凈純白,卻發(fā)現(xiàn)無處可逃?;蛟S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而我恰恰相反,用理性思考人生,以感性規(guī)劃未來,缺少信念的未來如夢幻泡影吹彈可破。這樣的人生早已偏航,就像哈羅德所說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吃,說話,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兩腳走路無非是一只腳搭在另一只腳前面,人生也正如此,一步搭著一步如大象過河,深淺自知,應(yīng)該試著學(xué)會像哈羅德先生那樣,糾正已偏航的人生。
哈羅德的行走既有對奎妮的內(nèi)疚,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救贖。退休后的哈羅德內(nèi)心深處的愧疚與自責(zé)如影隨形,他不停的往前走,往事就會在腦海里在眼前不斷浮現(xiàn)。一次又一次的回憶,讓他前半生的殘缺不全有了可以縫縫補補的機會,直到奎妮歸去,他才明白人生有時候在于自己錯誤的堅持了自己想走的路,以至于常常莫名其妙的迷路走錯,等醒悟過來再折回重走。其實,一個人的朝圣是對自己內(nèi)心的救贖,與自己和解,還一個重生的自己。生活離平淡無奇有多遙遠,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間不復(fù)從前,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當(dāng)下,珍惜眼前人。活著,認(rèn)真過好每一天。
心煩意亂的時候,也在想是不是出門行走一次,也許歸來時云淡風(fēng)輕。有人說一個人走在路上太寂寞,但我總覺得一個人的寂寞好過兩個人的疏離。比如哈羅德路上遇見很多人,熱鬧的背后是哈羅德無法言喻的酸楚,所以他選擇在一個不為人知的清晨悄然離去。心靜才會腦清目明,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錯誤的堅持,根本原因在于這顆心的紛亂繁雜。摒除一切貪嗔癡,讓生命回歸最初的柔軟純真,才會云開見月。
天空一直都在,是云來了又去。冬天的風(fēng)吹在臉上生生的疼,窩在一個熟悉的地方久了,人心似結(jié)了冰,好在還有書籍可以溫暖,這個冬天遇見《一個人的朝圣》將不再寒冷。
昨天看見一句話:希望我走時心如止水。多年以后,當(dāng)生命歸于塵土,希望我也心如止水,于人于己與塵世已無虧欠。
所以生命原本就是一場修行,一個人的朝圣。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五
人們常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边@條路,是自己的路,在這條路上,只要心懷目標(biāo),心有堅持,就不用顧及他人的目光,只管去收獲自己的成功。
赫爾曼·黑塞說過:“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覺醒的人只有一項任務(wù):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著自己的路向前走,不管它通向哪里。自己選擇自己走,走向心中屬于自己的神圣殿堂?!?/p>
那條長長的英國省道上,哈羅德在穿行,他走的正是一條無人走的路。他的樣貌因疲憊辛苦而顯得蒼老,與眾人格格不入,但他不顧非議,兀自前行。為了老友圭妮,為了妻子莫琳,也為了自己,87天,627英里,從英國的最西南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這一切,只憑著他的一個信念。他的步履之所以如此堅實而篤定,正緣于心中那份死死堅守的目標(biāo),這目標(biāo)鞭策他在朝圣路上義無反顧。作者蕾秋·喬伊斯塑造了哈羅德這樣一個穿越時空隧道旅行的人。我們都需要哈羅德那勇敢而安靜的陪伴與激勵。
“朝圣”,是個充滿神學(xué)與宗教色彩的詞,但這也正讓它具有宗教品格和童話精神,充滿生命美學(xué)的價值。一個人,之所以那么特立獨行,是因為心有堅守,且深諳那份堅守的.意義。想起塞林格名作《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個守林人,或與蟲鳥嬉戲,或與大地、清風(fēng)為伴,他就在那兒,默默地,也習(xí)慣了。世俗的紛擾沒有動搖他寧靜的心。他始終是個守望者。守望是個角度,他便在這個角度上堅守著精神的高度。他的堅守來自于心中對精神高潔的庇護,坦然于物質(zhì)的清貧,卻是出于精神上的高貴與誠實。他要守望的,不僅僅是這塊麥田,更是這片精神凈土的無瑕。這便是他堅守的意義。
與之類似的,著名文豪福樓拜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自己堅持每天看日出。這是一種對太陽光輝的堅守,對精神明亮的追求??慈粘?。雖只是一個平凡的習(xí)慣,卻是對生活態(tài)度的堅持。正如前蘇聯(lián)作家帕烏斯托夫斯基在《金薔薇》中談道:“那到了冬天,我就到列寧格勒那兒的芬蘭灣去,那里有全俄國最好看的霜?!毕襁@樣對自然之美的追求。更意在保住業(yè)已泯滅的童心。于此?!俺ァ钡纳袷ジ辛芾毂M顯。
盡管朝圣的目標(biāo)不同,但那份堅守的品質(zhì)卻是相同的。而明白了堅守的意義。便會朝理想的更近處進發(fā)。
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做的,是要明白自己真正缺失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想好了,便去堅守,懷揣著目標(biāo)與理想,向著成功義無反顧地前行。也許一路獨行,但羅伯特·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中告訴我們:“多少年后。我將回首往事,一片樹林里分出了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那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是的,也許獨行意味著冒險,但有了堅守,就會通往理想的方向。里爾克也說過:“挺住意味著一切?!笔堑?,堅守,堅定,堅持,要懂得“縱有疾風(fēng)起,人生不言棄”。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也許沒有紅綠燈,但有自己的朝圣路,便不會迷失。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篇十六
昨夜看完了《一個人的朝圣》,心情久久久久不能平復(fù)。
那是一個關(guān)于愛和信仰的故事,那一刻,我忽然相信了前世今生,緣起緣滅,自然而然。
在拉且說了那個前世今生的故事之后,“我”迎著山風(fēng),聽著誦經(jīng)聲、轉(zhuǎn)經(jīng)筒聲,一直流淚。“我”看到千萬鷹飛,站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走過了前世和今生的回憶,走過了一條艱辛又溫暖的朝圣路,從此心懷慈悲,心靈充盈,靈魂飛翔!
去朝圣,只是為了走你走過的路,看你看過的風(fēng)景,拍你拍過的山水。去朝圣,只是為了途中與你相遇。
去朝圣,見證了信仰無盡的力量。去朝圣,遇見了前世的戀人。
去朝圣,一路微笑,一路淚流,一路感動,一路感恩。書的文字很溫暖,我極喜歡。
女人和男人邂逅在一次展覽,女人穿著天藍的長裙在展廳望著一幅名為《朝圣》的照片,這照片就是他拍的。
他每天等在這里,終遇見了這個可以讀懂他照片的女人。
他還是不停地穿行在隱秘的山林里拍攝種種照片,讓城市的人們感受看到不一樣的力量。
他在一次拍攝中永遠沒有回來,他永遠消失在那片山林里了。
她說,追隨著你的足跡而去,成了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成了我這么多年來默默回憶你的生活方式的回應(yīng)。
于是,她開始了一個人的朝圣,不為別的,只為途中與你相遇……某天,我愛上了那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再沒有比他的這首詩更適合了:
“那一天,背上行囊,不為朝拜,只為奔向你的懷抱;。
那一月,轉(zhuǎn)動所有經(jīng)輪,不為超渡,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途中曾有那么一刻,女人在看藏戲的時候,看到一個帶紅色面具的男子,用她熟悉的聲音跟她說:“是你啊!”
是他。她在途中遇見了他。
那么熟悉,時光靜止,原只是幻影。
我想,他們的靈魂在那一刻真是交匯了。
途中遇見了一個廣州的覺姆,一個美麗的女子離開了塵世,在色達佛學(xué)院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她說,前世定是欠下了很多債,今生要修行償還,讓眾生安樂。
她們在屋頂徹談,她告訴她關(guān)于拉且前世和女人前世的愛情故事,
女覺姆的話,讓人感動。
前世很幸福,央金和喇嘛,一直為愛和信仰而活,
今生也幸福,有深愛的人,
前世今生,都遇見了最愛的人。
都市的人,活著好累,沒有信仰,想愛卻沒有值得愛的人。
我們都是很好的姑娘,只是今生我們的愛人還沒有出現(xiàn),而今生我們的愛人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
直到那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孤獨的日子,都只是為了等待你的出現(xiàn)。
用六字真言祝福我,也祝福小馬。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907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