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8 05:04:17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模板19篇)
時間:2023-11-18 05:04:17     小編:XY字客

教案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起到備案和記錄的作用,方便教師和學校進行教學評估和監(jiān)控。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注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延伸。如果你對教案的編寫還有一些困惑或不明白之處,可以參考下面的教案范文進行學習。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一

第八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課本第42頁練習六第1-5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shù)加兩、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及連加的筆算方法,對千以內的加法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使學生養(yǎng)成檢查的習慣,自覺進行估計,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及連加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準確筆算三位數(shù)加兩、三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你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逛公園嗎?今天我們邀請茄子先生和豆莢老師去逛公園,愿意嗎?與他們同行,我們要做好準備,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有信心嗎?出發(fā)吧!看,遇到什么了?要先回答出門上的問題才能進去呢。(出示黑板:畫有一扇門,門里寫著:說說下面各數(shù)大約是幾百。204598499305)。

二.筆算加法的練習。

1.練習六第2題。

談話:公園里有美麗的蝴蝶,它們在快樂的飛來飛去,各飛到哪一朵花上呢?

1)生獨立完成練習。2)指名匯報:每只蝴蝶應飛到哪朵花上?

3.練習六第3題。

1)先估算大約是幾百。說說怎樣估計的?

2)獨立用豎式計算。(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指名說自己是怎樣驗算的?要檢查些什么?

(檢查時要看驗算的結果與豎式的結果是否一致,還要看數(shù)字有沒有抄錯。)。

4.練習六第4題。

公園里還來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分別在干什么呢?分別又有多少人呢?

1)學生自讀題目,理解題意。

2)問:“合計”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3)生獨立計算。4)匯報核對。

4.練習六第5題。

1)指名說圖意。

2)師小結:花壇每邊268厘米,三角形花壇的三條邊一樣長,花壇的欄桿一共長多少厘米?怎么想的?(3個268相加。)。

3)學生獨立計算4)匯報核對。

三.作業(yè)。

練習六第1題,用豎式計算連加。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二

讓學生掌握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一、復習。

3547539。

+281+758。

問:筆算加法時,當某一位加起來滿10時怎么辦?

二、教學例6。

出示:3547+286=讓學生說說怎樣按法則計算,并試一試。

3547反饋交流。

+286。

注意:如果有進位上來的數(shù),不要忘記加上去。

三、鞏固練習。

1、試一試。

2、練一練1,請四位同學上來板演,其他同學做在書上。

3、第2題,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4、3、4兩題,做好后同桌互對。第5題做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三

5厘米+20厘米=厘米。

14厘米+6厘米=()厘米。

37厘米-7厘米=()厘米。

48厘米-4厘米=()厘米。

答案提示:

5厘米+20厘米=25厘米。

14厘米+6厘米=20厘米。

37厘米-7厘米=30厘米。

48厘米-4厘米=44厘米。

找到以下物品,先估計有多長,再拿尺子量一量。

答案提示:

鑰匙6厘米。

電池5厘米。

筷子20厘米。

鉛筆15厘米。

解題思路:

答案不唯一,請以學生練習時實際測量的物體為準。

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鋼筆長15()長頸鹿高4()。

小華身高120()數(shù)學書長26()。

答案提示:

鋼筆長15厘米。

長頸鹿高4米。

小華身高120厘米。

數(shù)學書長26厘米。

你知道怎樣測量一棵樹的`樹干一圈的長度嗎?請你找一棵樹,測量出樹干一圈的長度。

工具:

方法:

樹干一圈的長度:

答案提示:

工具:長繩、米尺。

方法:兩人合作,用長繩繞大樹一周,再用米尺測量繩子的長度,記錄下量得的長度。

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一共有()條線段。

答案提示:

一共有6條線段。

解題思路:

從第一個點出發(fā)的線段有3條。

從第二個點出發(fā)的線段有2條。

從第三個點出發(fā)的線段有1條。

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一共可以畫()條線段。

答案提示:

一共可以畫6條線段。

解題思路:

從第一個點出發(fā)能畫3條線段。

從第二個點出發(fā)還能畫2條線段。

從第三個點出發(fā)還能畫1條線段。

直尺上從刻度()到刻度()是3厘米。

答案提示:

0、3。

1、4。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四

1.通過整理和復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3.通過數(shù)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練習效率。

4.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能靈活的運用。

自主探索加法表的排列規(guī)律。

教學課件、算式卡片,加法表格。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動畫片嗎?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動畫片里的形象(ppt出示灰太狼),認識嗎?

生:灰太狼。

生:愿意。

師:聲音真響亮,都是樂于助人的好孩子。喜羊羊他們還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準備送給表現(xiàn)出色的小朋友。

二.整理復習。

1.回顧舊知。

師:下面我們進入第一關:口算我最棒(ppt出示9+3=、9+5=、8+。

6、5+。

9、4+。

7、5+8,,)。

師:第一道,誰敢來試試?你的小手舉得最快,請你來說。

生:湊十法。

師:根據(jù)算式,具體說一說。

生:9+3,可以把3分成1和2,9和1湊成10,10+2等于12。(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師:他說的`你聽懂了,表達真清楚。利用湊10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還是非常方便的。

師:還記得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單元是在什么時候學的嗎?

生:9加幾、8加幾。

2.整理算式。

師:第一關我們順利通過,接下來的第二關難度可比第一關大多了,敢挑戰(zhàn)嗎?

生:敢。

師:真有氣勢(出示擺放凌亂的算式)師:這么多的算式放在這里,感覺怎么樣?生:很亂。

師:那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擺一擺呢?小組內的小伙伴們都要參與到活動中,先想一想怎么擺,然后在動手,等一會還要把你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和大家分享。

教師及時巡視,參與到學生小組活動中,幫助有困難的小組。

2.小組展示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的作品和大家分享一下?請你們小組來吧,帶著你們的作品。

學生介紹本組作品,并匯報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小組其他成員積極補充。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規(guī)律,提煉要點板書。

師:你們的觀察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真強,這么短的時間就整理好算式了,并且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規(guī)律,太了不起了。為自己的努力鼓鼓掌吧?,F(xiàn)在我宣布:第二關順利通過。

師:小羊們終于拿到了神奇藥水,破解了灰太狼的隱身術(課件操作,灰太狼顯性),并將他趕出了羊村,小羊們又開始了自由、快樂的生活??矗。úシ拧峨m然我只是只羊》)。

三.鞏固練習1.“炮轟羊村”

師:還記得灰太狼經常說的一句話嗎?生:“我一定會回來的”

生:愿意。

第一炮,誰來幫小羊們。學生積極舉手師:請你來說。

課件演示“炮轟羊村”。利用小游戲鍛煉學生對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準度和速度。

2.“偷襲小羊”

師:一次的失敗會不會讓灰太狼放棄攻擊小羊?

生:不會。

師:上次的攻擊沒有得逞,灰太狼沒有放棄,準備再次攻擊,利用小羊們外出的時間,搞一次偷襲???,(播放課件)。

6+7+4=、8+3+2=、9+7-5=、7+8-3=課件演示,訓練學生的綜合計算能力。

3.“終極武器”

生:敢。

師:真勇敢,來試試吧。

師:第一題,誰來說說你的答案?

生:6+7=13(個)或者7+6=13(個)。

師:第二題呢?

生:7+9=16(只)或者9+7=16(只)。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8+8=16(只)。

師:這個“8”在哪找到的?

生:白羊又8只,黑羊也有8只。

師:真棒。我們成功的解決了這兩道題,灰太狼的終極武器就被我們擊碎啦(課件演示破掉終極武器,露出了灰太狼投降的動作)。

四.全課小結。

師:一節(jié)課的時間馬上就要結束了,這節(jié)課上,你覺得快樂嗎?

生:快樂。

師:在體會到快樂的同時,你學到了哪些知識?生:我知道了進位加法表里面的很多規(guī)律。

生:好。

師:下課。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五

1、使學生通過“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親自感受1課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質量單位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質量單位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實際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的合作意識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1、進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質量單位概念。

2、能夠用老師提供的稱,來稱量物體質量。

鞏固對質量單位實際概念是認識。

天平,盤稱,適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請同學們想一想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實踐、操作領悟新知。

1、稱一稱。

要稱我們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種常見的稱。這些稱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們來重點實踐一下生活中最常見的盤稱和電子稱。

出示掛圖稱水果、蔬菜。

1千克蘋果有多少個?能把書中的蘋果數(shù)一數(shù)嗎?你們想自己稱一稱嗎?

(3)分組活動。

明確活動要求:各小組把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各稱出1千克。再數(shù)一數(shù)各有多少個。

(4)剛才我們使用了盤稱稱物品的質量,是用什么作單位?請小組長上來匯報一下本組稱的結果。

(5)通過剛才的`小組活動,大家發(fā)現(xiàn)1千克的水果、雞蛋有幾個。魚有幾條?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們帶來的其他日用品的質量有多少嗎?你估計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計的結果寫到書上。

(2)稱一稱,驗證學生估計的結果。

三、教學效果測評。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1題。

2、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8頁第2題。

3、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9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請大家想一想,說一說。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六

“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要玩一個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把黑板上的這些數(shù)字分為三個組,依據(jù)自己定,一會兒我抽同學交流?!崩蠋熜Σ[瞇的說。這有什么難的?對我來說就是小菜一碟,我又回來一想:不對呀,不可能這么簡單,老師不是叫我們動腦筋嘛。于是我又開始想,可是我左想右想,絞盡腦汁地想,也沒想到些什么來。我只好看同學們,他們有的在和小組人員熱火朝天的議論,有的在埋頭冥思苦想,有的還在拿筆唰唰唰地寫著。時間到了,老師抽同學說出自己的想法。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俊逸和范浩宇的分類方法,吳俊逸是按諧音分類的,他把“138”用英語說成了“萬歲吧”,把“740”說成了“氣死你”,把“745”說成了“氣死我”,引的同學們哈哈大笑。范浩宇是按形狀分類的,他把圓的“689”歸為一類,把有彎的“325”歸為一類,把“直來直去”的“147”歸為一類,這些把我看的目瞪口呆,我一邊稱贊他們,一邊自責自己,同學們的那些想法,我一個都沒想到。

現(xiàn)在我們把游戲玩的帶勁了,個個都玩的神采奕奕,老師問我們愿不愿意挑戰(zhàn)增加難度的數(shù)字游戲,我們都一口同聲的回答:“愿意!”接著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上了三組數(shù)字:“1378、246、59。”我看了題目腦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出來,無論是用語文,還是用數(shù)學都不行,我?guī)缀踹M入絕望,同學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突然,一個聲音傳到我耳朵里“4、3、2、”原來是范浩宇說的,老師提醒他大聲點,他大聲的說出了規(guī)律,“4、3、2”理由就是:“下面第一組數(shù)字是4個數(shù)字,第二組是3個數(shù)字,第三組是2個數(shù)字。”我恍然大悟,老師卻說:“恭喜你,進入幼兒園?!边@句話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老師又說:“那里面的數(shù)字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又開始思考。突然我前面的人舉起手,她說:“第一個是一聲,第二個是四聲,第三個是三聲?!薄澳阋部梢赃M入幼兒園了?!庇质且魂嚧笮β暋?/p>

其實啊,兩道題是北京的一所幼兒園的面試題本來就很簡單,可是,我們往往會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所以我們要由簡入繁,由繁入簡,讓思維轉個彎。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七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1、掌握質量單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shù)學教課書,和一只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掂一掂”,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構,并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F(xiàn)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xiàn)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后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略。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八

1、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實物投影。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全班匯報發(fā)現(xiàn)。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1、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題。

2、完成p9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1、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九

歲月如梭,時光飛逝。一轉眼,我已步入了初三的大門,面臨著即將到來的中考與畢業(yè)。我回憶著從剛開始進入初中,進入這個班級時的美好時光,與老師,同學一起上課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仿佛永遠停留在了那段時光里。突然間,腦海里閃過一幕,是老師、同學的鼓勵和支持,是老師、同學們課堂上的快樂與和諧。

這是一節(jié)令我難忘的數(shù)學課。記得那天正好是家長日,有許多家長都來自己的孩子班里聽課,當然,我的媽媽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到了學校,生怕與媽媽一起來。收好本子后,我就馬上打開數(shù)學書,開始進行預習工作。時間似乎過得特別快,很快就迎來了第一節(jié)數(shù)學公開課。家長們已陸續(xù)走進教室,等待著上課。很快,數(shù)學老師拿著幾本書進來了,她面帶微笑,比往常顯得更加溫和一些。她響亮有力地發(fā)出指令:“上課”。“起立”,班長說著,轉而我們都齊刷刷、直挺挺地站了起來。“同學們好?!蔽覀儺惪谕暋⒄R有序地回應:“老師好。”同時,深深地向老師鞠了一躬。

坐下后,我的心一直怦怦地跳個不停,時不時地轉身瞄一瞄媽媽幾眼。老師在上面講解著大屏幕上的一道道問題,并在黑板上面羅列出了詳細的解答過程。一個個字都顯得蒼勁有力,同學們也都認認真真地記錄了下來。整個教室里一片寂靜,只聽見筆尖觸碰紙張“唰唰”的寫字聲。我也一筆一劃地寫著。“這個不對。”只聽見老師在我身后,拿掉我手中的筆,溫柔地對我說道:“這里繞了一個大圈子,可以更簡便一些,你看……”轉而,老師就用筆不斷在我的圖形上涂涂畫畫,頃刻我的筆記本上出現(xiàn)了一排排簡潔明了的方程式,不禁讓我恍然大悟。環(huán)繞四周,同學們都在互相討論題目,課堂氛圍十分和諧。

老師拍了拍我的肩膀,“下面一道題你上黑板去做一下吧?!蔽业男囊幌伦颖惶崃松蟻?,我慢慢走上前去,拿起粉筆后,寫了一個“解”字,轉而就停止不動了。下面仍然是一片寂靜,我緊張到了極點,老師走上前來,輕輕地說了一句,“別緊張,你能行”,老師微笑著,她的一句鼓勵消去了我的不安,我恢復到了冷靜、沉著的狀態(tài),再次仔細看了看題目,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我舉起粉筆,在黑板上“唰唰”地演算起來。干脆有力的聲音回蕩在教室周圍,我一邊回想著老師剛才教我的方法,一邊寫著?!澳阕龅貌诲e,很簡潔?!崩蠋熚⑿χf,同學和媽媽都給了我一陣贊賞、慶賀的掌聲。

我永遠也忘不了這節(jié)數(shù)學課,因為它帶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

(二)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過同學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長度的物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米的實際長度.。

難點: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教具和學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長的紙條.。

學具:1米的卷尺,1根較長的繩子.。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提問。

(2)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應注意什么?指名兩名學生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二)學習新課。

1.認識米。

出示米尺,這是一把米尺,觀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為單位.。

讓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1米長的卷尺,和教師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樣的.。

以小組為單位,量出1米,2米,……給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同時板書: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較長的距離。

(三)鞏固反饋。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3.在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

教室長6()黑板長2()。

小明身高124()課桌長50()。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一

1.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探索筆算減法中隔位退位減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進一步發(fā)展自主探索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出示例題的主題圖。

提問:你從圖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繼續(xù)教學例題。

(1)談話:求“買的民間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計算?怎樣列式?

談話:個位上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辦?

(2)學生撥算珠計算。

可以自己計算,也可以與同學合作。

(3)聯(lián)系撥珠的過程進行豎式計算。

先在小組內研究計算方法,再在班內交流。交流時指名說計算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

(4)談話:像這樣難算的題目,要想知道我們算得對不對,應該怎么辦?

讓學生一起驗算。

(1)讓學生獨立計算。

(2)在小組內交流。

(3)在班內匯報,讓學生寫出計算的豎式,指著豎式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

3.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學的減法計算與以往學的有什么不同?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回答時板書課題。

三、鞏固深化,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題。

獨立計算,驗算時,對于已發(fā)現(xiàn)的錯誤,要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改正。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談話:勤勞的啄木鳥,看到大家認真的計算每一道題,也想來和你們一起學習呢。(出示第一題)。

請你做一次醫(yī)生,幫他們治病。

你能幫啄木鳥指出題中錯誤在哪里嗎?先自由說。

其他樹的毛病出在哪兒?你能幫忙找出來嗎?

匯報核對。

再同桌交流:在減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題。

1)請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獨立做題。

3)指名三人板演,每人做一道題。

全班訂正交流,比較每組兩題的不同點。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

1)圖上小朋友在做什么?

2)看圖你了解什么情況?

3)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4)同桌互說,匯報。

四、總結評價,點撥學法。

談話:小朋友,今天你們學到了哪些新知識?計算時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二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里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shù)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shù)。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三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幾百幾十的進位加法,而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連續(xù)進位加法,這是學生學習筆算加法的一個重、難點。這節(jié)課也為例2的學習“哪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打好基礎,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個位、十位滿十都向前一位進1”。

1、知識目標:學會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連續(xù)進位方法,掌握“十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運用加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3、經驗目標:體會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可以利用學過的舊知,通過自主思考、遷移學習新知。

(一)情境導入,提出問題。

生1:哺乳類和鳥類一共有多少種特有動物?生2: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特有動物?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一下“中國特有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

(一)遷移滲透,嘗試計算。

1、估算。

師:你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生:98+25師:讓我們先來估一估“98+25”大約是多少?并且說一說你估的方法。生1:把98估成100,100+25=125,所以98+25大約是125。

2、計算。

師:剛才我們估出了大約的結果,如果我們想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可以用口算和筆算兩種方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選擇一種喜歡的方法,寫到練習本上。(生嘗試計算)。

師:很多同學都算完了,請同學們把自己計算方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交流算法)。

師:有誰愿意展示一下你計算的方法?生:5+8=1390+20=110所以110+13=123師:這位同學計算的方法真巧妙,先把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再計算十位90+20=110,再把個位和十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還有其他計算的方法嗎?生:(學生講解計算過程)。

生:9+2=1111+1=12十位相加滿十了怎么辦?師:誰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生:十位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

3、統(tǒng)一計算要求。

生: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橫線要用尺子畫,進位1要寫好。

師: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重新的寫一遍豎式。(師引領學生說:98+25,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上8+5=13,寫3進1;十位上9+2=11,11加上進上來的1等于12,寫2進1;我們把這個1寫在百位上;所以98+25=123。請同學們記得要把橫式上的答案寫上,單位名稱不要落下。讓我們一起口答一下。)。

師:同學們的聲音都非常洪亮,現(xiàn)在請同位兩個互相說一說98+25豎式的計算過程。

4、對比新舊知識,揭示課題。

生:以前學習的只有一次進位,而今天學習的有兩次進位。

(二)練習。

1、做一做。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新的知識,想不想挑戰(zhàn)自己?下面請你把這兩道題寫到練習紙上。

師:有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計算的結果,并且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是如何計算的?

(教師在教學此部分內容時,分別找兩名同學說一說計算方法,在兩名同學說的過程當中,進一步明確計算的方法。)。

2、連一連。

師:找位同學解釋一下這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生:把兩個葉子上的數(shù)加起來,找一找哪個花朵是葉子上兩個數(shù)的和。師:請同學們把豎式列到花朵旁邊,幫助葉子找到他的花朵朋友。

(學生在展示此部分內容時,找三位同學的作業(yè)進行實物投影,在評價之前,引領學生先發(fā)現(xiàn)優(yōu)點,在提出不足。第一位同學是忘記寫進位1的,通過集體的強調,再次提醒學生不要忘記寫進位1;第二位同學是十位上的數(shù)相加忘記加上個位上的進位1,通過互相提醒,達到強化提醒的作用;第三位同學書寫規(guī)范工整,對于低年級的同學以做到榜樣的作用。)。

3、解決問題。

生:小雞有85只;母雞有77只;公雞有59只。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提出怎樣的數(shù)學問題?(讓我們提出一些能用加法解決的問題?)。

師:現(xiàn)在就請你選擇一個喜歡的問題解決一下?在解決問題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橫式不要忘了寫,單位名稱不要落下,答要寫完整。

(學生展示的時候,找同學上來直接展示自己的計算過程,有錯誤的話拿出來及時提醒,反復強調,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當中經常出現(xiàn)的錯點。比如:橫式上答案陋寫,抄錯;答寫不完整等??)。

(四)課堂小結師:我們今天學習了“連續(xù)進位加法”的內容,知道了個位相加滿十向前一位進1,十位相加滿十也要向前一位進1;并且我們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希望同學們課下能夠加強計算練習,做一名計算小能手!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四

一、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是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xù)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乘法聯(lián)想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lián)想到要把乘數(shù)分別與被乘數(shù)每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使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三、設計思路:

1、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jié)課在教學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lián)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fā)吧!(出示課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xiàn))。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xiàn)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shù)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意義及其結果所表示的數(shù),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五、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shù)。(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五

我班學生整體智力水平偏低,學習刻苦。根據(jù)這一學情特點,我把有余數(shù)的除法意義和除數(shù)與余數(shù)的關系教學分為了兩課時,本節(jié)課主要講第一課時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教學。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數(shù)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shù)。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情境導入。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很快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應用的乘法口決。

2.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yún)⒓舆@個活動?

3.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4.交流擺的結果,并板書:擺正方形可以擺2個余3個;擺三角形可以擺3個剩剩余2個;擺五邊形可以擺2個剩余1個。我們用11根小棒擺了這三咱圖形,每次擺都有剩余。板書:剩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平均分時并不是都能整好分完,有時也會有剩余。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剩余的平均分。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shù)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shù)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xiàn)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1)小組交流,自主列式。

(2)學生板演,共同交流。強調用省略號表示剩余。剩余的個數(shù)叫余數(shù)。

出示算式:7÷2=3(盤)……1(個)。

(3)齊讀算式。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shù)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shù)。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jù)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2.用算式表示課的伊始學生擺圖形的情況和結果。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商。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千以內數(shù)的認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2.掌握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比較千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0個十是(),10個百是()。

(2)讀數(shù),并說說數(shù)的組成。

1098002893301000。

(3)寫數(shù)。

999345870106。

(4)比較下面各數(shù)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61○5645○47100○98。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出示p70圖。

小組討論:怎么比較1000以內數(shù)的大小。

學生匯報。

小結:比較兩個三位數(shù)的大小時,從高位比起,百位上哪個數(shù)大,那個數(shù)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

2.練習:(1)p70“做一做”

第一題,先獨立完成,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第二題,同桌互相說說。

第三題,先說說你是概括什么來判斷的。

(1)每人請寫出3個比230大,比250小的數(shù)。然后四人小組中找出所寫數(shù)中的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2)每人請寫出3個比970大的數(shù),匯報后全班找出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三、課堂練習:p724、5、6。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七

1.通過對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整理,發(fā)現(xiàn)其中的排列規(guī)律,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2.通過20以內進位加法的練習,提高計算能力。

20以內進位加法

看加法表找規(guī)律。

一、復習導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今天我們一起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

1.現(xiàn)在4人一小組,把所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表填完整。

2.出示整理好的20以內進位加法表,小組合作計算出答案。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熟練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shù)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用自己的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學生是復習的主人。

二、觀察表格,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師:豎著看,分別讀出每行的算式及結果,邊讀邊思考,每豎行是怎樣排列的。引導生回答:

(1)從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幾、8加幾、……的順序排列的。

(2)每一豎行的第一個加數(shù)都一樣,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豎行的第二個加數(shù)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題的得數(shù),下邊的一題都比上邊的一題大1。

2.師問:橫著看讓學生默讀每排的算式及結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樣排列的。啟發(fā)生回答:

(1)每一橫行第一個加數(shù)是從大到小排列的,9加幾、8加幾……

(2)每一橫排第二個加數(shù)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橫排題的得數(shù)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師:你還發(fā)現(xiàn)上有規(guī)律的排列?

啟發(fā)生回答:每一斜行的第一個加數(shù)是從小到大排列的,如7加4、8加4,第二個加數(shù)不變。

4.觀察整個表,以6+5為界限,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左邊的題和右邊的題相同只是兩個加數(shù)位置變了,但是他們的和不變。在加法表中有一條粗線把加法表分成兩部分,強調只要記住左邊的20道題就可以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按序觀察、分析,尋找規(guī)律,先按豎行找規(guī)律,再按橫行找規(guī)律,然后從全表找規(guī)律。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方法應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按照和是11、12 ……的順序一組一組地說出進位加法算式,加深學生對20以內進位加法表排列規(guī)律的認識,強化對20以內進位加法式題的記憶,提高計算熟練程度。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師:自己先思考一下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再同桌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wǎng)絡、整理學習思路,熟練準確地計算20以內進位加法。

五、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a)

課堂檢測(b)

小小設計家—————我的快樂周末

項目 票價 我想玩

過山車 9元

旋轉木馬 8元

海盜船 7元

轉盤 6元

急流勇進 5元

迷你火車 4元

列式

我想說

完成課本113頁2、3、4題。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八

(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66頁例1及相關內容。教學目標:

1.經歷探究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會所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豎式筆算方法。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加法“滿10進1”的算理。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我能行:口算。

師:同學們真棒,你們的口算能力真不錯老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豎式計算。

2.我能行:豎式計算(出示課件)。

誰能把你的計算過程和我們分享一下嗎?抽生上臺板書師:看來同學們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學。

師:你們打算用什么法解決,怎樣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輛)。

師:怎樣列豎式?(注意:在計算加法·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要對齊)。

1老師邊說邊寫,2寫在哪兒?為什么要寫在5的下面?生:因為數(shù)位要對齊。

師:誰再來說一說寫豎式時要注意什么?生:……師板書:相同數(shù)位對齊。

2.課件出示情景圖例1(1)師:看同學這么快就幫小紅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也想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出示情景圖例1引導學生說出: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就是要把客車的輛數(shù)和貨車的輛數(shù)合起來。并列出算式27+8=(輛)。

(2)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將算式列出來了,那這個算式怎么計算呢?讓我們和同桌一起動動小手,讓小棒朋友幫助我們。首先我們要擺出多少根小棒,請你們左邊的同學擺出27根小棒。(師: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請右手邊的孩子擺出8根小棒。

生1:從8根中拿出5根湊成10……。

生2:從25根中拿2根和8根湊成10……。

(注意: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現(xiàn)在我來比賽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書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齊。3.豎式計算。

師:如果我們不用小棒幫忙,怎樣計算呢?生1:口算。

生2:豎式計算。

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試試,再列豎式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什么?再列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來教教老師寫8的時候應該寫再哪兒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寫呢?(13,3寫在個位上,1,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我們寫數(shù)時。應該注意什么?生: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師:那再這兩道豎式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一樣的?

2生:第一個個位相加沒有滿十,第二個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師: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就是滿十進一(師板書滿十進一)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

4.試一試。

33+8=25+9=生上黑板用豎式計算5.歌曲。

利用兩只老虎的音調來唱進位加法的兒歌,幫助孩子學習進位加法。

課件出示相應習題。

師:好,請看第一關:小法官。師:現(xiàn)在請看第二關:找車廂。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xiàn)真棒,請看第三關:小熊的煩惱。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當個位和個位相加,滿十時要向十位進一,十位相加時,要加上進的數(shù)。恭喜同學們闖關成功,進入我們美麗的城堡。)。

六、板書設計:

相同數(shù)位對齊滿十進一。

27+2=29。

27+8=35。

十個十個。

27+。

+182。

35。

3

二年級數(shù)學進位加法教案設計篇十九

教科書第65~66頁例1及相關內容。

1.經歷探究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會所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價值,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理解并掌握筆算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的豎式筆算方法。

理解進位加法“滿10進1”的算理。

一、復習舊知:

1.我能行:口算

師:同學們真棒,你們的口算能力真不錯老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豎式計算。

2.我能行:豎式計算(出示課件)

誰能把你的計算過程和我們分享一下嗎?抽生上臺板書師:看來同學們對以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學

師:你們打算用什么法解決,怎樣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輛)

師:怎樣列豎式?(注意:在計算加法·減法時,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要對齊)

1、老師邊說邊寫,2寫在哪兒?為什么要寫在5的下面?生:因為數(shù)位要對齊。

師:誰再來說一說寫豎式時要注意什么?生:……師板書:相同數(shù)位對齊

2、課件出示情景圖例1

(1)師:看同學這么快就幫小紅解決了這個問題,老師也想請同學們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出示情景圖例1引導學生說出:求一共有多少輛車就是要把客車的輛數(shù)和貨車的輛數(shù)合起來。并列出算式27+8=(輛)

(2)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將算式列出來了,那這個算式怎么計算呢?讓我們和同桌一起動動小手,讓小棒朋友幫助我們。首先我們要擺出多少根小棒,請你們左邊的同學擺出27根小棒。(師: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請右手邊的孩子擺出8根小棒。

師:現(xiàn)在請同桌的孩子一起動手移一移,算一算25+8=? (怎么算怎么移?擺完了的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想法)

(3)請生上臺展示

生1:從8根中拿出5根湊成10……

生2:從25根中拿2根和8根湊成10……

(注意: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現(xiàn)在我來比賽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書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齊。

3.豎式計算

師:如果我們不用小棒幫忙,怎樣計算呢?生1:口算

生2:豎式計算

師:那我們現(xiàn)在就試試,再列豎式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什么?再列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來教教老師寫8的時候應該寫再哪兒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寫呢?(13,3寫在個位上,1,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我們寫數(shù)時。應該注意什么?生: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師:那再這兩道豎式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一樣的?

2生:第一個個位相加沒有滿十,第二個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一。師: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就是滿十進一(師板書滿十進一)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

4.試一試

33+8=25+9=生上黑板用豎式計算

5.歌曲

利用兩只老虎的音調來唱進位加法的兒歌,幫助孩子學習進位加法。

課件出示相應習題

師:好,請看第一關:小法官。師:現(xiàn)在請看第二關:找車廂。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現(xiàn)真棒,請看第三關:小熊的煩惱。

四、全課小結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當個位和個位相加,滿十時要向十位進一,十位相加時,要加上進的數(shù)。恭喜同學們闖關成功,進入我們美麗的城堡。)

六、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8967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